第一篇:信托管理办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年第3号)
《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于2006年12月28日经会第55次主席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主席 刘明康
二○○七年一月二十三日
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业务的经营行为,保障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信托计划),由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为受益人的利益,将两个以上(含两个)委托人交付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运用或处分的资金信托业务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信托计划财产独立于信托公司的固有财产,信托公司不得将信托计划财产归入其固有财产;信托公司因信托计划财产的管理、运用或者其他情形而取得的财产和收益,归入信托计划财产;信托公司因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等原因进行清算的,信托计划财产不属于其清算财产。
第四条 信托公司管理、运用信托计划财产,应当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服务。
第二章 信托计划的设立
第五条 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委托人为合格投资者;
(二)参与信托计划的委托人为惟一受益人;
(三)单个信托计划的自然人人数不得超过50人,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不受限制;
(四)信托期限不少于一年;
(五)信托资金有明确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其他有关规定;
(六)信托受益权划分为等额份额的信托单位;
(七)信托合同应约定受托人报酬,除合理报酬外,信托公司不得以任何名义直接或间接以信托财产为自己或他人牟利;
(八)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六条 前条所称合格投资者,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能够识别、判断和承担信托计划相应风险的人:
(一)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二)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三)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第七条 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应有规范和详尽的信息披露材料,明示信托计划的风险收益特征,充分揭示参与信托计划的风险及风险承担原则,如实披露专业团队的履历、专业培训及从业经历,不得使用任何可能影响投资者进行独立风险判断的误导性陈述。
信托公司异地推介信托计划的,应当在推介前向注册地、推介地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省级派出机构报告。
第八条 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时,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不受损失,或者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的最低收益;
(二)进行公开营销宣传;
(三)委托非金融机构进行推介;
(四)推介材料含有与信托文件不符的内容,或者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情况;
(五)对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作夸大介绍,或者恶意贬低同行;
(六)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九条 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事前应进行尽职调查,就可行性分析、合法性、风险评估、有无关联方交易等事项出具尽职调查报告。
第十条 信托计划文件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认购风险申明书;
(二)信托计划说明书;
(三)信托合同;
(四)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一条 认购风险申明书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信托计划不承诺保本和最低收益,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适合风险识别、评估、承受能力较强的合格投资者;
(二)委托人应当以自己合法所有的资金认购信托单位,不得非法汇集他人资金参与信托计划;
(三)信托公司依据信托计划文件管理信托财产所产生的风险,由信托财产承担。信托公司因违背信托计划文件、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而造成信托财产损失的,由信托公司以固有财产赔偿;不足赔偿时,由投资者自担;
(四)委托人在认购风险申明书上签字,即表明已认真阅读并理解所有的信托计划文件,并愿意依法承担相应的信托投资风险。
认购风险申明书一式二份,注明委托人认购信托单位的数量,分别由信托公司和受益人持有。
第十二条 信托计划说明书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信托公司的基本情况;
(二)信托计划的名称及主要内容;
(三)信托合同的内容摘要;
(四)信托计划的推介日期、期限和信托单位价格;
(五)信托计划的推介机构名称;
(六)信托经理人员名单、履历;
(七)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八)风险警示内容;
(九)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三条 信托合同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信托目的;
(二)受托人、保管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
(三)信托资金的币种和金额;
(四)信托计划的规模与期限;
(五)信托资金管理、运用和处分的具体方法或安排;
(六)信托利益的计算、向受益人交付信托利益的时间和方法;
(七)信托财产税费的承担、其他费用的核算及支付方法;
(八)受托人报酬计算方法、支付期间及方法;
(九)信托终止时信托财产的归属及分配方式;
(十)信托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十一)受益人大会召集、议事及表决的程序和规则;
(十二)新受托人的选任方式;
(十三)风险揭示;
(十四)信托当事人的违约责任及纠纷解决方式;
(十五)信托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信托合同应当在首页右上方用醒目字体载明下列文字: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财产应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信托公司依据本信托合同约定管理信托财产所产生的风险,由信托财产承担。信托公司因违背本信托合同、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而造成信托财产损失的,由信托公司以固有财产赔偿;不足赔偿时,由投资者自担。
第十五条 委托人认购信托单位前,应当仔细阅读信托计划文件的全部内容,并在认购风险申明书中签字,申明愿意承担信托计划的投资风险。
信托公司应当提供便利,保证委托人能够查阅或者复制所有的信托计划文件,并向委托人提供信托合同文本原件。
第十六条 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时,可与商业银行签订信托资金代理收付协议。委托人以现金方式认购信托单位,可由商业银行代理收付。信托公司委托商业银行办理信托计划收付业务时,应明确界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商业银行只承担代理资金收付责任,不承担信托计划的投资风险。
信托公司可委托商业银行代为向合格投资者推介信托计划。
第十七条 信托计划推介期限届满,未能满足信托文件约定的成立条件的,信托公司应当在推介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返还委托人已缴付的款项,并加计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由此产生的相关债务和费用,由信托公司以固有财产承担。
第十八条 信托计划成立后,信托公司应当将信托计划财产存入信托财产专户,并在五个工作日内向委托人披露信托计划的推介、设立情况。
第三章 信托计划财产的保管
第十九条 信托计划的资金实行保管制。对非现金类的信托财产,信托当事人可约定实行第三方保管,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信托计划存续期间,信托公司应当选择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担任保管人。信托财产的保管账户和信托财产专户应当为同一账户。
信托公司依信托计划文件约定需要运用信托资金时,应当向保管人书面提供信托合同复印件及资金用途说明。
第二十条 保管协议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受托人、保管人的名称、住所;
(二)受托人、保管人的权利义务;
(三)信托计划财产保管的场所、内容、方法、标准;
(四)保管报告内容与格式;
(五)保管费用;
(六)保管人对信托公司的业务监督与核查;
(七)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一条 保管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安全保管信托财产;
(二)对所保管的不同信托计划分别设置账户,确保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三)确认与执行信托公司管理运用信托财产的指令,核对信托财产交易记录、资金和财产账目;
(四)记录信托资金划拨情况,保存信托公司的资金用途说明;
(五)定期向信托公司出具保管报告;
(六)当事人约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二条 遇有信托公司违反法律法规和信托合同、保管协议操作时,保管人应当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信托公司纠正;当出现重大违法违规或者发生严重影响信托财产安全的事件时,保管人应及时报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第四章 信托计划的运营与风险管理
第二十三条 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计划,应设立为信托计划服务的信托资金运用、信息处理等部门,并指定信托经理及其相关的工作人员。
每个信托计划至少配备一名信托经理。担任信托经理的人员,应当符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条件。
第二十四条 信托公司对不同的信托计划,应当建立单独的会计账户分别核算、分别管理。
第二十五条 信托资金可以进行组合运用,组合运用应有明确的运用范围和投资比例。信托公司运用信托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应当采用资产组合的方式,事先制定投资比例和投资策略,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
第二十六条 信托公司可以运用债权、股权、物权及其他可行方式运用信托资金。
信托公司运用信托资金,应当与信托计划文件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相一致。
第二十七条 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计划,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得向他人提供担保;
(二)向他人提供贷款不得超过其管理的所有信托计划实收余额的30%;
(三)不得将信托资金直接或间接运用于信托公司的股东及其关联人,但信托资金全部来源于股东或其关联人的除外;
(四)不得以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进行交易;
(五)不得将不同信托财产进行相互交易;
(六)不得将同一公司管理的不同信托计划投资于同一项目。
第二十八条 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计划而取得的信托收益,如果信托计划文件没有约定其他运用方式的,应当将该信托收益交由保管人保管,任何人不得挪用。
第五章 信托计划的变更、终止与清算
第二十九条 信托计划存续期间,受益人可以向合格投资者转让其持有的信托单位。信托公司应为受益人办理受益权转让的有关手续。
信托受益权进行拆分转让的,受让人不得为自然人。
机构所持有的信托受益权,不得向自然人转让或拆分转让。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信托计划终止:
(一)信托合同期限届满;
(二)受益人大会决定终止;
(三)受托人职责终止,未能按照有关规定产生新受托人;
(四)信托计划文件约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一条 信托计划终止,信托公司应当于终止后十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信托事务的清算报告,经审计后向受益人披露。信托文件约定清算报告不需要审计的,信托公司可以提交未经审计的清算报告。
第三十二条 清算后的剩余信托财产,应当依照信托合同约定按受益人所持信托单位比例进行分配。分配方式可采取现金方式、维持信托终止时财产原状方式或者两者的混合方式。
采取现金方式的,信托公司应当于信托计划文件约定的分配日前或者信托期满日前变现信托财产,并将现金存入受益人账户。
采取维持信托终止时财产原状方式的,信托公司应于信托期满后的约定时间内,完成与受益人的财产转移手续。信托财产转移前,由信托公司负责保管。保管期间,信托公司不得运用该财产。保管期间的收益归属于信托财产,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被保管的信托财产承担。因受益人原因导致信托财产无法转移的,信托公司可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三十三条 信托公司应当用管理信托计划所产生的实际信托收益进行分配,严禁信托公司将信托收益归入其固有财产,或者挪用其他信托财产垫付信托计划的损失或收益。
第六章 信息披露与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信托公司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信托计划文件的约定按时披露信息,并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三十五条 受益人有权向信托公司查询与其信托财产相关的信息,信托公司应在不损害其他受益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准确、及时、完整地提供相关信息,不得拒绝、推诿。
第三十六条 信托计划设立后,信托公司应当依信托计划的不同,按季制作信托资金管理报告、信托资金运用及收益情况表。
第三十七条 信托资金管理报告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信托财产专户的开立情况;
(二)信托资金管理、运用、处分和收益情况;
(三)信托经理变更情况;
(四)信托资金运用重大变动说明;
(五)涉及诉讼或者损害信托计划财产、受益人利益的情形;
(六)信托计划文件约定的其他内容。
第三十八条 信托计划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信托公司应当在获知有关情况后三个工作日内向受益人披露,并自披露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向受益人书面提出信托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信托财产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二)信托资金使用方的财务状况严重恶化;
(三)信托计划的担保方不能继续提供有效的担保。
第三十九条 信托公司应当妥善保存管理信托计划的全部资料,保存期自信托计划结束之日起不得少于十五年。
第四十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对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计划的情况实施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并要求信托公司提供管理信托计划的相关资料。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现场检查或非现场监管中发现信托公司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暂停业务、限制股东权利等监管措施。
第七章 受益人大会
第四十一条 受益人大会由信托计划的全体受益人组成,依照本办法规定行使职权。
第四十二条 出现以下事项而信托计划文件未有事先约定的,应当召开受益人大会审议决定:
(一)提前终止信托合同或者延长信托期限;
(二)改变信托财产运用方式;
(三)更换受托人;
(四)提高受托人的报酬标准;
(五)信托计划文件约定需要召开受益人大会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三条 受益人大会由受托人负责召集,受托人未按规定召集或不能召集时,代表信托单位百分之十以上的受益人有权自行召集。
第四十四条 召集受益人大会,召集人应当至少提前十个工作日公告受益人大会的召开时间、会议形式、审议事项、议事程序和表决方式等事项。
受益人大会不得就未经公告的事项进行表决。
第四十五条 受益人大会可以采取现场方式召开,也可以采取通讯等方式召开。
每一信托单位具有一票表决权,受益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出席受益人大会并行使表决权。第四十六条 受益人大会应当有代表百分之五十以上信托单位的受益人参加,方可召开;大会就审议事项作出决定,应当经参加大会的受益人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但更换受托人、改变信托财产运用方式、提前终止信托合同,应当经参加大会的受益人全体通过。
受益人大会决定的事项,应当及时通知相关当事人,并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报告。
第八章 罚 则
第四十七条 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不遵守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金融许可证。
第四十八条 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责令停止,返还所募资金并加计银行同期存款利息,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计划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金融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条 信托公司不依本办法进行信息披露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责令改正,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给受益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一条 信托公司设立、管理信托计划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两个以上(含两个)单一资金信托用于同一项目的,委托人应当为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合格投资者,并适用本办法规定。
第五十三条 动产信托、不动产信托以及其他财产和财产权信托进行受益权拆分转让的,应当遵守本办法的相关规定。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原《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2〕第7号)不再适用。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 二○○七年一月二十四日印发
第二篇:慈善信托管理办法
慈善信托管理办法
银监发[2017]37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慈善信托,保护慈善信托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简称《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简称《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简称《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慈善信托属于公益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义进行管理和处分,开展慈善活动的行为。
第三条开展慈善信托,应当遵循合法、自愿、诚信的原则,不得违背社会公德、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四条国家鼓励发展慈善信托,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依法开展慈善活动。
第五条慈善信托的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以及监察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慈善信托,适用本办法。第六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国务院民政部门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各自法定职责对慈善信托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慈善信托的设立
第七条设立慈善信托,必须有合法的慈善信托目的。以开展下列慈善活动为目的而设立的信托,属于慈善信托:
(一)扶贫、济困;
(二)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
(三)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
(四)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
(五)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六)符合《慈善法》规定的其他公益活动。
第八条慈善信托的委托人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第九条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可以由委托人确定其信赖的慈善组织或者信托公司担任。
第十条慈善信托的委托人不得指定或者变相指定与委托人或受托人具有利害关系的人作为受益人。
第十一条慈善信托的委托人根据需要,可以确定监察人。监察人对受托人的行为进行监督,依法维护委托人和受益人的权益。监察人发现受托人违反信托义务或者难以履行职责的,应当向委托人报告,并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二条设立慈善信托,必须有确定的信托财产,并且该信托财产必须是委托人合法所有的财产。
前款所称财产包括合法的财产权利。
第十三条设立慈善信托、确定受托人和监察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书面形式包括信托合同、遗嘱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书面文件等。
第十四条慈善信托文件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慈善信托名称;
(二)慈善信托目的;
(三)委托人、受托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如设置监察人,监察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
(四)受益人范围及选定的程序和方法;
(五)信托财产的范围、种类、状况和管理方法;
(六)慈善支出的比例或数额;
(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
(八)受益人取得信托利益的形式和方法;
(九)信托报酬收取标准和方法。除前款所列事项外,可以载明信托期限、新受托人的选任方式、信托终止事由、争议解决方式等事项。
第三章慈善信托的备案
第十五条受托人应当在慈善信托文件签订之日起7日内,将相关文件向受托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未按照前款规定将相关文件报民政部门备案的,不享受税收优惠。
第十六条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的,由其登记注册地设区市的民政部门履行备案职责;慈善组织担任受托人的,由准予其登记或予以认定的民政部门履行备案职责。
第十七条同一慈善信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受托人时,委托人应当确定其中一个承担主要受托管理责任的受托人按照本章规定进行备案。备案的民政部门应当将备案信息与其他受托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共享。
第十八条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向民政部门申请备案时,应当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备案申请书;
(二)委托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和关于信托财产合法性的声明;
(三)担任受托人的信托公司的金融许可证或慈善组织准予登记或予以认定的证明材料(复印件);
(四)信托文件;
(五)开立慈善信托专用资金账户证明、商业银行资金保管协议,非资金信托除外;
(六)信托财产交付的证明材料(复印件);
(七)其他材料。
以上材料一式四份,由受托人提交履行备案职责的民政部门指定的受理窗口。
第十九条备案后,发生第三十八条规定的部分变更事项时,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应当在变更之日起7日内按照第十八条的规定向原备案的民政部门申请备案,并提交发生变更的相关书面材料。
如当月发生两起或两起以上变更事项的,可以在下月10日前一并申请备案。
第二十条慈善信托的受托人违反信托义务或者难以履行职责的,委托人可以变更受托人。变更后的受托人应当在变更之日起7日内,将变更情况报原备案的民政部门重新备案。
申请重新备案时,应当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原备案的信托文件和备案回执;
(二)重新备案申请书;
(三)原受托人出具的慈善信托财产管理处分情况报告;
(四)作为变更后受托人的信托公司的金融许可证或慈善组织准予登记或予以认定的证明材料(复印件);
(五)重新签订的信托合同等信托文件;
(六)开立慈善信托专用资金账户证明、商业银行资金保管协议,非资金信托除外;
(七)其他材料。
以上书面材料一式四份,由变更后的受托人提交原备案的民政部门受理窗口。
第二十一条慈善信托备案申请符合《慈善法》、《信托法》和本办法规定的,民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备案申请材料之日起7日内出具备案回执;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在收到备案申请材料之日起7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理由和需要补正的相关材料。
第二十二条信托公司新设立的慈善信托项目应当按照监管要求及时履行报告或产品登记义务。
第四章慈善信托财产的管理和处分
第二十三条慈善信托财产及其收益,应当全部用于慈善目的。第二十四条受托人管理和处分慈善信托财产,应当按照慈善信托目的,恪尽职守,履行诚信、谨慎管理的义务。
第二十五条受托人除依法取得信托报酬外,不得利用慈善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
第二十六条慈善信托财产与受托人固有财产相区别,受托人不得将慈善信托财产转为其固有财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信托财产。
第二十七条受托人必须将慈善信托财产与其固有财产分别管理、分别记账,并将不同慈善信托的财产分别管理、分别记账。
第二十八条对于资金信托,应当委托商业银行担任保管人,并且依法开立慈善信托资金专户;对于非资金信托,当事人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保管。
第二十九条受托人应当自己处理慈善信托事务,但信托文件另有规定或者有不得已事由的,可以委托他人代为处理。
受托人依法将慈善信托事务委托他人代理的,应当对他人处理慈善信托事务的行为承担责任。
受托人因依法将慈善信托事务委托他人代理而向他人支付的报酬,在其信托报酬中列支。
第三十条慈善信托财产运用应当遵循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可以运用于银行存款、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金融债券和货币市场基金等低风险资产,但委托人和信托公司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受托人不得将其固有财产与慈善信托财产进行交易或者将不同委托人的信托财产进行相互交易,但信托文件另有规定或者经委托人同意,并以公平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的除外。第三十二条委托人、受托人及其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慈善信托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关交易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三条受托人应当根据信托文件和委托人的要求,及时向委托人报告慈善信托事务处理情况、信托财产管理使用情况。
第三十四条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管理和处分慈善信托财产,不得借慈善信托名义从事非法集资、洗钱等活动。
第三十五条受托人应当妥善保存管理慈善信托事务的全部资料,保存期自信托终止之日起不少于十五年。
第三十六条受托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信托文件的规定,造成慈善信托财产损失的,应当以其固有财产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五章慈善信托的变更和终止
第三十七条慈善信托的受托人违反信托文件义务或者出现依法解散、法定资格丧失、被依法撤销、被宣告破产或者其他难以履行职责的情形时,委托人可以变更受托人。
第三十八条根据信托文件约定或者经原委托人同意,可以变更以下事项:
(一)增加新的委托人;
(二)增加信托财产;
(三)变更信托受益人范围及选定的程序和方法;
(四)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九条慈善信托的受托人不得自行辞任,信托文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慈善信托终止:
(一)信托文件规定的终止事由出现;
(二)信托的存续违反信托目的;
(三)信托目的已经实现或者不能实现;
(四)信托当事人协商同意;
(五)信托被撤销;
(六)信托被解除。
第四十一条自慈善信托终止事由发生之日起15日内,受托人应当将终止事由、日期、剩余信托财产处分方案和有关情况报告备案的民政部门。
第四十二条慈善信托终止的,受托人应当在30日内作出处理慈善信托事务的清算报告,向备案的民政部门报告后,由受托人予以公告。
慈善信托若设置信托监察人,清算报告应事先经监察人认可。第四十三条慈善信托终止,没有信托财产权利归属人或者信托财产权利归属人是不特定的社会公众,经备案的民政部门批准,受托人应当将信托财产用于与原慈善目的相近似的目的,或者将信托财产转移给具有近似目的的其他慈善信托或者慈善组织。
第六章促进措施
第四十四条慈善信托的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四十五条信托公司开展慈善信托业务免计风险资本,免予认购信托业保障基金。
第四十六条鼓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和出台促进慈善信托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第七章监督管理和信息公开
第四十七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信托公司慈善信托业务和商业银行慈善信托账户资金保管业务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慈善信托备案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十八条民政部门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经常性的监管协作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有效性。
第四十九条民政部门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各自法定管理职责,对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应当履行的受托职责、管理慈善信托财产及其收益的情况、履行信息公开和告知义务以及其他与慈善信托相关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第五十条民政部门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各自法定管理职责,联合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慈善信托的规范管理、慈善目的的实现和慈善信托财产的运用效益等进行评估。
第五十一条民政部门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可以与受托人的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谈话,要求就受托人的慈善信托活动和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作出说明。
第五十二条除依法设立的信托公司或依法予以登记或认定的慈善组织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慈善信托”等名义开展活动。
第五十三条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反映行业诉求,推动行业交流,提高慈善信托公信力,促进慈善信托事业发展。
第五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慈善信托违法违规行为的,可以向民政部门、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民政部门、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国家鼓励公众、媒体对慈善信托活动进行监督,对慈善信托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曝光,发挥舆论和社会监督作用。
第五十五条民政部门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下列慈善信托信息:
(一)慈善信托备案事项;
(二)慈善信托终止事项;
(三)对慈善信托检查、评估的结果;
(四)对慈善信托受托人的行政处罚和监管措施的结果;
(五)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信息。
第五十六条受托人应当在民政部门提供的信息平台上,发布以下慈善信息,并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一)慈善信托设立情况说明;
(二)信托事务处理情况报告、财产状况报告;
(三)慈善信托变更、终止事由;
(四)备案的民政部门要求公开的其他信息。
第五十七条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以及慈善信托的委托人不同意公开的姓名、名称、住所、通讯方式等信息,不得公开。
第五十八条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备案的民政部门报送慈善信托事务处理情况和慈善信托财产状况的报告。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慈善信托的受托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没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将信托财产及其收益用于非慈善目的的;
(二)未按照规定将信托事务处理情况及财务状况向民政部门报告或者向社会公开的。
第六十条信托公司违反本办法规定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罚和监管措施。
第六十一条慈善信托的当事人违反《慈善法》有关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六十二条本办法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与国务院民政部门共同负责解释。
第六十三条此前有关慈善信托的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六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省一级派出机构可以按照本办法规定结合当地实际联合制定实施细则,但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限制性条件。
第六十五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信托从业人员管理办法
《信托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信托从业人员资格 第三章
信托经理
第四章
信托从业人员基本行为规范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信托从业人员的管理,促进信托市场规范发展,提高信托从业人员的执业水平,维护信托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托从业人员是指:
(一)信托公司中从事信托业务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从事信托产品的研究、开发、市场推介、信托财产的运用、客户维护及信托财务、风险控制、合规管理的相关人员;
(二)信托公司之外的金融机构中从事信托财产保管、信托产品推介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受信托公司委托处理信托事务的机构中的相关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四)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认定的其他人员。第三条 信托从业人员应当取得信托从业人员资格。
第四条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信托从业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第五条 银监会授权其他机构(以下简称“授权机构”)负责信托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组织、信托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管理及信托从业人员培训等工作。
第二章 信托从业人员资格
第六条 信托公司或其他机构聘用的信托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信托从业人员资格。第七条 信托从业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取得信托从业人员资格:
(一)参加统一的信托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并成绩合格;
(二)取得银监会认可的其他资格证书;
(三)银监会认可的其他方式。
第八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均可参加信托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一)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三)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信托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工作由授权机构统一组织实施。
第十条 通过信托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由授权机构颁发信托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暨信托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第十一条 取得信托从业人员资格的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通过信托公司向授权机构申请信托执业证书:
(一)已被信托公司聘用;
(二)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最近两年未受过刑事处罚或者银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未被银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采取市场禁入措施,或者禁入期已经届满;
(三)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授权机构应在收到信托执业证书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
第十二条 取得信托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人员连续二年未被信托公司聘用为信托执业人员、且未参加银监会认可的后续教育培训的,其申请信托执业证书时,应先参加银监会认可的后续教育培训。
第十三条 信托公司解聘信托执业人员时,应在五个工作日内通知授权机构,并缴回其信托执业证书。
第十四条 信托公司或其他聘用信托从业人员机构发现信托从业人员有不良诚信纪录的,应及时向授权机构报告。
信托公司应于每年年末将公司在册的信托执业人员名单报送授权机构。第十五条
授权机构应建立信托从业人员资格信息数据库,进行信托从业人员及其诚信纪录登记,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授权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将信托从业人员资格信息数据库信息用于信托从业人员资格审核以外的其他不正当目的,不得擅自对外披露信托从业人员诚信纪录。
第三章 信托经理
第十六条 信托经理是指统筹、协调、管理具体信托项目设计、推介、财产运用、信息披露等信托事务的信托执业人员。信托经理对信托项目设立过程中的尽职调查、信托项目交易结构和信托财产运用的合法合规性、信息披露等承担直接责任。信托公司应当为每个信托项目至少指定一名信托经理。
第十七条 信托公司可以聘请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担任信托经理:
(一)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信托执业证书;
(二)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最近五年内未受过刑事处罚或者银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未被银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采取市场禁入措施,或者禁入期已经届满;
(三)有三年以上信托从业经历或五年以上金融相关领域从业经历,具备统筹、协调、管理具体信托项目的知识和技能;
(四)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
信托公司应在聘任信托经理前将拟任信托经理人员的下列材料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
(一)信托公司对拟任信托经理的考察意见;
(二)拟任信托经理的信托执业证书复印件;
(三)拟任信托经理的身份、学历、学位证明复印件;
(四)具有三年以上信托业或五年以上金融相关领域从业经历的证明;
(五)拟任信托经理出具的无不适合担任信托经理情形的声明书;
(六)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九条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如发现信托经理任职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在收到第十八条所述材料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告知信托公司。
第四章 信托从业人员基本行为规范
第二十条 信托从业人员从事相关信托业务时,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银监会的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不得侵犯信托委托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一条 信托从业人员对从事相关信托业务时获取的信息和资料负有保密义务,但需依法或依约进行披露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 信托执业人员应每年参加信托公司或专业机构组织的后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
第二十三条 信托执业人员应恪尽职守,严格遵守信托文件以及信托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相关业务规则的规定,勤勉尽责,维护信托受益人的最大利益。
第二十四条 信托执业人员应当配合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对信托公司的检查,并应根据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的要求就相关事项进行说明。
第二十五条 信托执业人员对信托公司作出的损害受益人利益的决定,有权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
第二十六条 信托经理在处理信托事务时,应充分发挥专业判断能力,不受他人干预,在授权范围内独立行使权力、谨慎履职。
第二十七条 信托经理在信托项目发生重大不利事件或存在风险隐患时,应当及时向公司书面报告该事项,并应当提出避免信托财产受到损失或避免损失扩大的措施预案。第二十八条 信托经理处理信托事务时应当制作书面记录并存档。第二十九条 信托从业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不得发表任何可能误导信托当事人的不当言论,(二)不得隐瞒可能对信托当事人的决策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
(三)不得从事或者配合他人从事损害信托当事人利益的活动;
(四)不得直接或间接利用从事相关信托业务的便利牟取不正当利益;
(五)银监会禁止的其他行为。第三十条
信托经理不得滥用职权,不得违反规定授权他人代为履行职务,未履行信托公司规定程序不得辞任。
第三十一条 信托经理不得以其管理的信托财产进行利益输送,不得不公平对待其担任信托经理的不同信托项目。当信托经理执业过程中发现潜在利益冲突时,应当以书面形式主动向公司进行汇报。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信托公司应当制定信托执业人员考核制度,定期对信托执业人员进行考核,建立考核档案。
第三十三条 信托公司应当制定信托经理的内部离任审计制度,对离任审计等事项作出规定。第三十四条 聘用信托从业人员的相关机构如发现所聘信托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相关机构应当在知悉该信息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银监会或授权机构报告:
(一)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二)受到刑事处罚或者银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或被银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采取市场禁入措施;
(三)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信托执业人员有上述情形之一的,信托公司应立即缴回其信托执业证书。
第三十五条 信托从业人员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的,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可以责令相关机构给予其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可以缴回其信托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或执业证书。
第三十六条 信托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责令改正,并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规定进行处罚:
(一)聘用未取得信托从业人员资格的人员从事信托业务;
(二)聘用不符合规定条件人员担任信托经理;
(三)委托不具有相关信托从业人员的机构处理信托事务;
(四)不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履行报告义务或者报告材料存在虚假内容;
(五)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条等有关规定;
(六)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七条 授权机构工作人员不按规定履行职责,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擅自泄漏信息的,银监会可责令授权机构给予其纪律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信托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管理根据银监会的相关规定进行。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0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四篇: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
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年第3号)
《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于2006年12月28日经会第55次主席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主席 刘明康
二○○七年一月二十三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决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2009年第1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08年12月17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78次主席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主席 刘明康 二○○九年二月四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对《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五条第三项“单个信托计划的自然人人数不得超过50人,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不受限制”,修改为“单个信托计划的自然人人数不得超过50人,但单笔委托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自然人投资者和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不受限制。”
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二项“向他人提供贷款不得超过其管理的所有信托计划实收余额的30%”,修改为:“向他人提供贷款不得超过其管理的所有信托计划实收余额的30%,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业务的经营行为,保障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信托计划),由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为受益人的利益,将两个以上(含两个)委托人交付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运用或处分的资金信托业务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信托计划财产独立于信托公司的固有财产,信托公司不得将信托计划财产归入其固有财产;信托公司因信托计划财产的管理、运用或者其他情形而取得的财产和收益,归入信托计划财产;信托公司因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等原因进行清算的,信托计划财产不属于其清算财产。
第四条
信托公司管理、运用信托计划财产,应当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服务。
第二章 信托计划的设立
第五条
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委托人为合格投资者;
(二)参与信托计划的委托人为惟一受益人;
(三)单个信托计划的自然人人数不得超过50人,但单笔委托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自然人投资者和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不受限制;
(四)信托期限不少于一年;
(五)信托资金有明确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其他有关规定;
(六)信托受益权划分为等额份额的信托单位;
(七)信托合同应约定受托人报酬,除合理报酬外,信托公司不得以任何名义直接或间接以信托财产为自己或他人牟利;
(八)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六条
前条所称合格投资者,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能够识别、判断和承担信托计划相应风险的人:
(一)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二)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三)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第七条
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应有规范和详尽的信息披露材料,明示信托计划的风险收益特征,充分揭示参与信托计划的风险及风险承担原则,如实披露专业团队的履历、专业培训及从业经历,不得使用任何可能影响投资者进行独立风险判断的误导性陈述。
信托公司异地推介信托计划的,应当在推介前向注册地、推介地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省级派出机构报告。
第八条
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时,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不受损失,或者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的最低收益;
(二)进行公开营销宣传;
(三)委托非金融机构进行推介;
(四)推介材料含有与信托文件不符的内容,或者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情况;
(五)对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作夸大介绍,或者恶意贬低同行;
(六)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九条
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事前应进行尽职调查,就可行性分析、合法性、风险评估、有无关联方交易等事项出具尽职调查报告。
第十条
信托计划文件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认购风险申明书;
(二)信托计划说明书;
(三)信托合同;
(四)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一条
认购风险申明书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信托计划不承诺保本和最低收益,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适合风险识别、评估、承受能力较强的合格投资者;
(二)委托人应当以自己合法所有的资金认购信托单位,不得非法汇集他人资金参与信托计划;
(三)信托公司依据信托计划文件管理信托财产所产生的风险,由信托财产承担。信托公司因违背信托计划文件、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而造成信托财产损失的,由信托公司以固有财产赔偿;不足赔偿时,由投资者自担;
(四)委托人在认购风险申明书上签字,即表明已认真阅读并理解所有的信托计划文件,并愿意依法承担相应的信托投资风险。
认购风险申明书一式二份,注明委托人认购信托单位的数量,分别由信托公司和受益人持有。
第十二条
信托计划说明书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信托公司的基本情况;
(二)信托计划的名称及主要内容;
(三)信托合同的内容摘要;
(四)信托计划的推介日期、期限和信托单位价格;
(五)信托计划的推介机构名称;
(六)信托经理人员名单、履历;
(七)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八)风险警示内容;
(九)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三条
信托合同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信托目的;
(二)受托人、保管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
(三)信托资金的币种和金额;
(四)信托计划的规模与期限;
(五)信托资金管理、运用和处分的具体方法或安排;
(六)信托利益的计算、向受益人交付信托利益的时间和方法;
(七)信托财产税费的承担、其他费用的核算及支付方法;
(八)受托人报酬计算方法、支付期间及方法;
(九)信托终止时信托财产的归属及分配方式;
(十)信托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十一)受益人大会召集、议事及表决的程序和规则;
(十二)新受托人的选任方式;
(十三)风险揭示;
(十四)信托当事人的违约责任及纠纷解决方式;
(十五)信托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信托合同应当在首页右上方用醒目字体载明下列文字: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财产应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信托公司依据本信托合同约定管理信托财产所产生的风险,由信托财产承担。信托公司因违背本信托合同、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而造成信托财产损失的,由信托公司以固有财产赔偿;不足赔偿时,由投资者自担。
第十五条
委托人认购信托单位前,应当仔细阅读信托计划文件的全部内容,并在认购风险申明书中签字,申明愿意承担信托计划的投资风险。
信托公司应当提供便利,保证委托人能够查阅或者复制所有的信托计划文件,并向委托人提供信托合同文本原件。
第十六条
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时,可与商业银行签订信托资金代理收付协议。委托人以现金方式认购信托单位,可由商业银行代理收付。信托公司委托商业银行办理信托计划收付业务时,应明确界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商业银行只承担代理资金收付责任,不承担信托计划的投资风险。
信托公司可委托商业银行代为向合格投资者推介信托计划。
第十七条
信托计划推介期限届满,未能满足信托文件约定的成立条件的,信托公司应当在推介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返还委托人已缴付的款项,并加计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由此产生的相关债务和费用,由信托公司以固有财产承担。
第十八条
信托计划成立后,信托公司应当将信托计划财产存入信托财产专户,并在五个工作日内向委托人披露信托计划的推介、设立情况。
第三章 信托计划财产的保管
第十九条
信托计划的资金实行保管制。对非现金类的信托财产,信托当事人可约定实行第三方保管,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信托计划存续期间,信托公司应当选择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担任保管人。信托财产的保管账户和信托财产专户应当为同一账户。
信托公司依信托计划文件约定需要运用信托资金时,应当向保管人书面提供信托合同复印件及资金用途说明。
第二十条
保管协议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受托人、保管人的名称、住所;
(二)受托人、保管人的权利义务;
(三)信托计划财产保管的场所、内容、方法、标准;
(四)保管报告内容与格式;
(五)保管费用;
(六)保管人对信托公司的业务监督与核查;
(七)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一条
保管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安全保管信托财产;
(二)对所保管的不同信托计划分别设置账户,确保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三)确认与执行信托公司管理运用信托财产的指令,核对信托财产交易记录、资金和财产账目;
(四)记录信托资金划拨情况,保存信托公司的资金用途说明;
(五)定期向信托公司出具保管报告;
(六)当事人约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二条
遇有信托公司违反法律法规和信托合同、保管协议操作时,保管人应当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信托公司纠正;当出现重大违法违规或者发生严重影响信托财产安全的事件时,保管人应及时报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第四章 信托计划的运营与风险管理
第二十三条
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计划,应设立为信托计划服务的信托资金运用、信息处理等部门,并指定信托经理及其相关的工作人员。
每个信托计划至少配备一名信托经理。担任信托经理的人员,应当符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条件。
第二十四条
信托公司对不同的信托计划,应当建立单独的会计账户分别核算、分别管理。
第二十五条 信托资金可以进行组合运用,组合运用应有明确的运用范围和投资比例。
信托公司运用信托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应当采用资产组合的方式,事先制定投资比例和投资策略,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
第二十六条
信托公司可以运用债权、股权、物权及其他可行方式运用信托资金。
信托公司运用信托资金,应当与信托计划文件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相一致。
第二十七条
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计划,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得向他人提供担保;
(二)向他人提供贷款不得超过其管理的所有信托计划实收余额的30%,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不得将信托资金直接或间接运用于信托公司的股东及其关联人,但信托资金全部来源于股东或其关联人的除外;
(四)不得以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进行交易;
(五)不得将不同信托财产进行相互交易;
(六)不得将同一公司管理的不同信托计划投资于同一项目。
第二十八条
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计划而取得的信托收益,如果信托计划文件没有约定其他运用方式的,应当将该信托收益交由保管人保管,任何人不得挪用。
第五章 信托计划的变更、终止与清算
第二十九条
信托计划存续期间,受益人可以向合格投资者转让其持有的信托单位。信托公司应为受益人办理受益权转让的有关手续。
信托受益权进行拆分转让的,受让人不得为自然人。
机构所持有的信托受益权,不得向自然人转让或拆分转让。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信托计划终止:
(一)信托合同期限届满;
(二)受益人大会决定终止;
(三)受托人职责终止,未能按照有关规定产生新受托人;
(四)信托计划文件约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一条
信托计划终止,信托公司应当于终止后十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信托事务的清算报告,经审计后向受益人披露。信托文件约定清算报告不需要审计的,信托公司可以提交未经审计的清算报告。
第三十二条
清算后的剩余信托财产,应当依照信托合同约定按受益人所持信托单位比例进行分配。分配方式可采取现金方式、维持信托终止时财产原状方式或者两者的混合方式。
采取现金方式的,信托公司应当于信托计划文件约定的分配日前或者信托期满日前变现信托财产,并将现金存入受益人账户。
采取维持信托终止时财产原状方式的,信托公司应于信托期满后的约定时间内,完成与受益人的财产转移手续。信托财产转移前,由信托公司负责保管。保管期间,信托公司不得运用该财产。保管期间的收益归属于信托财产,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被保管的信托财产承担。因受益人原因导致信托财产无法转移的,信托公司可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三十三条
信托公司应当用管理信托计划所产生的实际信托收益进行分配,严禁信托公司将信托收益归入其固有财产,或者挪用其他信托财产垫付信托计划的损失或收益。
第六章 信息披露与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信托公司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信托计划文件的约定按时披露信息,并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三十五条
受益人有权向信托公司查询与其信托财产相关的信息,信托公司应在不损害其他受益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准确、及时、完整地提供相关信息,不得拒绝、推诿。
第三十六条
信托计划设立后,信托公司应当依信托计划的不同,按季制作信托资金管理报告、信托资金运用及收益情况表。
第三十七条
信托资金管理报告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信托财产专户的开立情况;
(二)信托资金管理、运用、处分和收益情况;
(三)信托经理变更情况;
(四)信托资金运用重大变动说明;
(五)涉及诉讼或者损害信托计划财产、受益人利益的情形;
(六)信托计划文件约定的其他内容。
第三十八条
信托计划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信托公司应当在获知有关情况后三个工作日内向受益人披露,并自披露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向受益人书面提出信托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信托财产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二)信托资金使用方的财务状况严重恶化;
(三)信托计划的担保方不能继续提供有效的担保。
第三十九条
信托公司应当妥善保存管理信托计划的全部资料,保存期自信托计划结束之日起不得少于十五年。
第四十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对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计划的情况实施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并要求信托公司提供管理信托计划的相关资料。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现场检查或非现场监管中发现信托公司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暂停业务、限制股东权利等监管措施。
第七章 受益人大会
第四十一条
受益人大会由信托计划的全体受益人组成,依照本办法规定行使职权。
第四十二条
出现以下事项而信托计划文件未有事先约定的,应当召开受益人大会审议决定:
(一)提前终止信托合同或者延长信托期限;
(二)改变信托财产运用方式;
(三)更换受托人;
(四)提高受托人的报酬标准;
(五)信托计划文件约定需要召开受益人大会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三条
受益人大会由受托人负责召集,受托人未按规定召集或不能召集时,代表信托单位百分之十以上的受益人有权自行召集。
第四十四条
召集受益人大会,召集人应当至少提前十个工作日公告受益人大会的召开时间、会议形式、审议事项、议事程序和表决方式等事项。
受益人大会不得就未经公告的事项进行表决。
第四十五条
受益人大会可以采取现场方式召开,也可以采取通讯等方式召开。
每一信托单位具有一票表决权,受益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出席受益人大会并行使表决权。
第四十六条
受益人大会应当有代表百分之五十以上信托单位的受益人参加,方可召开;大会就审议事项作出决定,应当经参加大会的受益人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但更换受托人、改变信托财产运用方式、提前终止信托合同,应当经参加大会的受益人全体通过。
受益人大会决定的事项,应当及时通知相关当事人,并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报告。
第八章 罚 则
第四十七条
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不遵守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金融许可证。
第四十八条
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责令停止,返还所募资金并加计银行同期存款利息,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计划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金融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信托公司不依本办法进行信息披露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责令改正,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给受益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一条
信托公司设立、管理信托计划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两个以上(含两个)单一资金信托用于同一项目的,委托人应当为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合格投资者,并适用本办法规定。
第五十三条
动产信托、不动产信托以及其他财产和财产权信托进行受益权拆分转让的,应当遵守本办法的相关规定。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原《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2〕第7号)不再适用。
第五篇:信贷资产信托理财业务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贷资产信托理财业务管理办法
(试行)(2008年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行”)信贷资产信托理财业务,优化信贷资源配臵,满足个人及对公客户理财需求,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监管规定,《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贷资产出让业务管理办法(试行)(2008年版)》等行内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信贷资产信托理财业务指我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由我行以单一资金信托方式将募集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向我行选择的借款人发放信托贷款(下称“增量模式”)或购买我行存量信贷资产(下称“存量模式”),并以借款人支付的贷款本息或贷款债权处臵收入为收益来源的理财业务。
第三条 本办法试行期间,理财产品应以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为主,由投资者承担不能回收部分或全部理财本息的风险。理财产品期限应在1年(含)以下。信贷资产主要选择增量资产模式。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为总行及获得业务授权的境内分支机构。
第五条
信贷资产信托理财业务涉及总分行和跨条线部门,各相关方应严格职责分工、积极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业务发展。
第二章 组织分工
第六条
总行各部门职责如下:
1、总行公司金融总部公司业务模块牵头管理和协调信贷资产信托理财业务,金融机构模块、风险管理部、全球金融市场部、个人金融总部、托管及投资者服务部、法律与合规部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和业务分工密切协作、相互配合。
2、总行公司金融总部公司业务模块负责业务授权管理,制订管理办法和相关合同文本,会同风险管理部制订借款人和信贷资产准入标准,总行层面的业务发起,协调相关部门指导分行开展业务。
3、总行公司金融总部金融机构模块负责制订信托公司准入名单和信托公司准入审批。
4、总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会同公司金融总部制订借款人和信贷资产准入标准;对总、分行发起的项目进行审核。
5、总行全球金融市场部负责根据发起部门和分行向其提交的业务需求,会同公司金融总部、个人金融总部制订交易结构和发行计划,签署资金信托合同等合同文本,向监管部门进行产品报告。
6、总行个人金融总部负责指导分行进行理财产品宣传、销售和投资者教育。对于全辖发售的,会同公司金融总部、全球金融市场部协商发行计划。
7、总行托管及投资者服务部负责基金代销系统的设臵、控制和资金划转。
8、总行法律与合规部依据《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同管理办
法》对业务部门送审的理财合同文本予以法律审查,对业务部门的咨询提出法律意见。
第七条 分行各部门职责如下:
1、公司业务部负责营销公司客户、项目筛选和发起、产品设计、组织协调发行工作;向公司理财客户进行推介、作为销售渠道签署理财合同文本及到期收益分配;依照相关合同约定向信托公司提供贷款服务;比照我行自有贷款相关规定进行贷后管理;向总行申请业务授权;产品发行后逐笔报备总行。
2、金融机构部负责协调与信托公司的合作,向金融机构客户进行理财产品推介。
3、风险管理部负责对公司业务部发起的项目进行审核;比照我行自有贷款相关规定进行授信资产质量监控。
4、个人金融部负责个人理财客户的市场需求调查、产品宣传销售、理财协议签订以及到期后投资收益分配。
5、资金业务部视业务需要,协助公司业务部开展业务、进行销售。
6、授信执行部负责存量资产模式中回购信贷资产的授信发放审核,与信贷资产转让有关的内部系统维护及相关档案管理。
7、法律与合规部依据《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同管理办法》对业务部门送审的理财合同文本予以法律审查,对业务部门的咨询提出法律意见。
8、账务处理部门负责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
第三章 借款人和信贷资产准入标准
第八条 借款人的准入标准:
1、本业务开办初期借款人限定为总行级重点客户(名单见中银司总[2008]3号文,含集团客户的成员公司),暂不含房地产行业。
2、借款人在我行信用评级为A级(含)以上,在我行的存量贷款五级分类为正常类。
3、企业总资产规模为5亿元人民币(含)以上,经营和财务状况良好,最近一个会计盈利。
4、具有较强的到期履约能力,流动性较好,具有稳定的偿债资金来源,近3年无违约记录。
第九条 信贷资产的准入标准:
1、增量模式下:
(1)信托贷款的融资金额为1亿元人民币(含)以上,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贷款期限与理财产品期限相匹配。
(2)借款人原则上应在我行有充足的已批未用贷款总量,可以覆盖该笔信托贷款规模。
(3)争取获得第三方对借款人提供担保。(4)利率水平适当,尽量保障我行整体收益。
(5)贷款用途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相关授信政策和行业发展政策。
2、存量模式下:
(1)可转让贷款金额宜在500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以流动
资金贷款为主。
(2)可转让贷款的剩余期限应与理财期限匹配。对于期限不匹配的,则应在交易结构上做出相关安排,如采取我行以公允价值回购等方式。
(3)除上述条件之外,可转让贷款的选择还应遵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贷资产出让业务管理办法(试行)(2008年版)》的相关规定。
第四章 信托公司准入与审批
第十条
总行公司金融总部金融机构模块拟定信托公司准入名单,首批名单见附件。
第十一条
拟选择信托公司在准入名单之外的,应报总行公司金融总部金融机构模块审批。分行上报时应说明信托公司是否符合以下条件:
1、已获得银监会批准重新登记注册;
2、具有信贷业务资格,受让我行存量贷款的信托公司需具有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资格;
3、具备完善的授信和风险管理体系;
4、财务状况良好,实力雄厚;
5、公司最近两年未受到金融监管部门(包括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和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未涉及法律纠纷,且自营业务不存在重大风险隐患;
6、能够严格执行信托公司的信息披露规定;
7、公司在过去已发行结束的各类信托计划中,信托本金未发生损失,未发生由信托投资公司承担违约责任的情况。
第五章 业务流程
第十二条 业务流程:
1、业务发起:
(1)增量资产模式:公司业务部门(总行公司金融总部公司业务模块、分行公司业务部,下同)了解辖内客户融资需求,评估客户符合借款人准入标准,经向客户进行营销获取客户委托书,与风险管理部、个人金融部、资金业务部门(总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分行资金业务部,下同)、托管与投资者服务部(或分行理财产品销售系统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沟通,就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范围、期限、价格(包括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信托贷款利率)、销售档期、信托公司的选择等方面达成初步一致意见。
(2)存量资产模式:公司业务部门根据公司信贷资产配臵需要、机构及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按照准入标准筛选辖内存量信贷资产,与风险管理部、个人金融部、资金业务部门等相关部门沟通,就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范围、信贷资产、期限、价格(包括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贷款服务费率)、销售档期、信托公司的选择等方面达成初步一致意见。
2、业务审批:
(1)总行牵头多家分行发行理财产品:该方式采用我行基金代销系统,总行确定借款人和信贷资产、发行范围,分行遵照执行。无
业务授权的分行可采用此方式参与发行理财产品。借款人和信贷资产审核流程为:总行公司金融总部公司业务模块初审后,以部门函形式报风险管理部审核,总行风险管理部以部门函回复。
(2)获得业务授权的分行发行理财产品:分行行内进行业务审批形成一致意见,自行确定发行规模、期限、价格、销售档期等,借款人和信贷资产需经分行风险管理部审核同意。分行可采用自有理财产品销售系统在分行辖内发行,或向总行申请采用我行基金代销系统及扩大销售范围。本业务开办初期,借款人和信贷资产需经总行审核。报总行审批的流程为:分行以行发文报总行公司金融总部公司业务模块,公司业务模块牵头就使用基金代销系统及扩大销售范围事宜与托管及投资者服务部、个人金融部等相关部门协商形成一致意见;就借款人和信贷资产内部初审后,以部门函形式报风险管理部审核,总行风险管理部以部门函回复公司业务模块。公司业务模块以部发文形式回复分行。
(3)关于借款人的审核需提供以下信息:客户全称、所属行业、所属集团、所处总行级重点客户层级、客户评级、客户在我行存量授信分类情况、已批总量及结构、占用情况及结构、客户行业地位描述、主要产品、产能或实际产量、客户主要财务指标(包括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销售收入、净利润、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全部净现金流量)。
(4)关于信贷资产的审核需提供以下信息:增量资产模式下的贷款用途、贷款期限、担保情况、还款来源、理财产品期限、借款人后续融资安排等。存量资产模式下资产五级分类情况、原贷款期限、剩余贷款期限、担保情况、历史还本付息情况、还款来源、理财产品期限、剩余贷款期限与理财产品期限不匹配时的安排(如公允价值回
购等)等。
(5)风险管理部门对信贷资产信托理财业务的审核重点为:借款人是否有履约能力,增量融资需求用途、期限是否合理,理财产品结构设计是否完整、严密,我行信用风险是否可控。
3、确定产品结构和文本:
公司业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与信托公司确定信托费率,与相关合同主体谈判并完成增量模式下的信托贷款合同和信贷资产服务合同、存量模式下的贷款债权转让合同、资金信托合同、理财产品协议及理财产品说明书等法律文本,依照《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同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履行法律审查程序。
4、产品发售:
渠道部门推广、销售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归集到专门的理财账户。
5、签署合同文本与资金划转:
(1)增量模式:理财产品发售结束,理财产品成立的,根据募集资金情况,公司业务部门与信托公司签署资金信托合同(总行为全球金融市场部签署此合同)、信贷资产服务合同,安排借款人与信托公司签署信托贷款合同。在理财产品发售结束后次日将募集资金划至信托公司在我行开立的信托专户,同日由信托公司向借款人发放信托贷款。
(2)存量资产模式:理财产品发售结束,理财产品成立的,根据募集资金情况,公司业务部门与信托公司签署资金信托合同(总行为全球金融市场部签署此合同)、贷款债权转让合同。在理财产品发售结束后次日将募集资金划至信托公司在我行开立的信托专户,并由信托公司授权我行从信托账户中扣划信贷资产转让价款。
6、产品报备:
总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分行公司业务部门将产品发行情况报告当地银监部门。分行需同时报总行公司金融总部公司业务模块,针对个人投资者销售的产品同时报备个人金融总部。
7、信贷资产服务与资金划转:
公司业务部门按约定进行贷后管理。根据与信托公司、借款人关于利息支付的约定,于每个贷款付息日向借款人收息后划至信托专户,并在信托公司授权后从信托专户中按期扣收贷款管理费。
8、理财产品到期结算与资金划转:
(1)增量模式:信托贷款到期前,公司业务部门提前向借款人发出还本付息通知。在信托贷款到期日,账务部门根据指令从借款人还款账户中扣收贷款本息后划至信托专户。
(2)存量模式:理财产品到期日,账务部门根据指令从借款人还款账户中扣收贷款本息后划至信托专户。如回购的,公司业务部门应在理财产品到期前与信托公司签署贷款债权回购合同,按市场公允价值回购信贷资产。
(3)信托公司从信托账户中扣除信托费用及代扣代缴的营业税后,将剩余款项划至理财账户,销售系统负责部门、账务部门根据指令对个人及机构投资者分配本金及理财产品收益。
第六章 业务管理
第十三条 本业务试行期间授权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分行开展信贷资产信托理财业务,其他分行需开展业务的应报总行公司金融总部公司业务模块申请授权。获得授权的分行不可向辖内分支机构转授权。总行公司金融总部将根据业务开展情况调整授权范围。未授权分行具有业务需求的,可上报总行统一叙做。
第十四条
获得授权的分行应根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监会令2005年第2号)的规定,持总行授权文件向所在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出机构报告。
第十五条
本业务应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监会令2005年第2号)和《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银监办发„2007‟241号),按监管要求时限将相关资料报送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并于理财产品存续期结束后,将产品后评价报告报送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
第十六条
本业务下分行采用其他系统在其辖内发售理财产品的,应制订销售系统管理和前台操作流程,并报备总行公司金融总部公司业务模块。
第十七条
本业务账务处理依据《关于明确信贷资产出让业务账务处理办法的通知》(中银财文[2008]66号)、《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境内行主要业务账务处理办法(2006年版)》(中银财[2005]281号)中开放式基金部分、《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委托理财业务账务处理办法》(中银财文[2007]36号)及总行财务管理部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获授权分行叙做的信贷资产信托理财业务应逐笔报备总行公司金融总部公司业务模块,针对个人投资者销售的产品同时报备个人金融总部。总行定期对全辖业务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第十九条
增量模式下我行为信托贷款提供贷款服务,公司业务部门应与信托公司签订《信托信贷资产服务合同》,我行承担的管理义务应确保在合同中予以明确限定,限于本息的收取、如实向信托公司传递借款人及担保人提供的经营及财务等方面的信息、代为通知借款人及担保人等受托义务。我行提供信贷资产管理服务比照我行贷后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存量模式下我行对出让信贷资产的管理依据《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贷资产出让业务管理办法(试行)(2008年版)》(中银司[2008]15号)执行。
第七章 风险控制
第二十一条
分行开展本业务,应在制度建设、专业人员配备、部门协作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充分关注、防范、控制本业务相关的信用风险、声誉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性风险和法律政策风险。
第二十二条
借款人信用风险及防范:
1、分行应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筛选借款人和用款项目,不得弱化借款人准入标准、不得弱化贷后管理。
2、严格选择信托公司,信托公司需在我行设立信托专户并接受监控。
3、及时了解借款人经营及财务状况,如发现借款人出现可能影响偿还本息的重大事项,应及时通知信托公司,按信托信贷资产服务合同的约定配合信托公司采取防范措施。
4、理财产品到期我行拟回购信贷资产或向借款人发放后续贷款的,我行对借款人应有充足有效授信,授信审批和发放依据我行相关授信管理规定执行。在理财产品存续期间,应坚持对借款人年审,持续贷后管理。
第二十三条
声誉风险及防范:
1、向具有一定投资分析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人发售理财产品。
2、向投资者充分、清晰、准确地披露理财产品可能的风险:理财产品的宣传和介绍材料,应包含对产品风险的揭示,并以醒目、通俗的文字表达;对于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风险提示的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语句:“本理财计划有投资风险,您只能获得合同明确承诺的收益,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对于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风险提示的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语句:“本理财计划是高风险投资产品,您的本金可能会因市场变动而蒙受重大损失,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
3、对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前,应提供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
4、拟定应急预案。发生借款人遭遇突发事件或不可抗力事件影响还款的,应采取贷款保全措施降低损失,回收资金应做其他投资安排或提前终止理财产品,并做好向投资者的清偿和解释工作。
5、分行理财产品发生可能影响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的事件,应于24小时内报告总行公司金融总部。分行应成立应急小组专人负责事件处理,启动应急预案,化解不良后果。对我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的,总行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二十四条
市场风险及防范:充分把握市场行情,合理定价。
第二十五条
流动性风险及防范:信托贷款期限与理财产品期限应相符。关注借款人提前还款的风险,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如合同约定借款人不得提前还款,安排后备信托贷款等。
第二十六条
操作风险及防范:完善业务流程、明确人员分工、完整保存业务资料、有效监控、加强审查。
第二十七条
法律政策风险及防范:
1、严格遵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监管规定。
2、严格遵守《中国银监会关于有效防范企业债担保风险的意见》(银监发„2007‟75号)及相关规定,对信托计划等其他融资性项目原则上不出具银行担保。
3、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及政策开展业务,密切关注国家监管部门对本业务的态度和政策动向,适时调整对此类业务的管理模式。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总行制订和修订,公司金融总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试行期1年。
附件:信托公司准入名单
1.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2.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3.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4.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 5.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6.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7.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