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的一半是检查
管理的一半是检查
监督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五项职能之一,而检查又是重要的行政监督形式。没有监督,很容易产生无效管理;没有检查,监督就无从谈起;检查之后不处理,检查就流于形式。
在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其中,检查是考核计划和措施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新的质量管理计划的中心环节。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检查在管理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管理的一半是检查”。
所谓“检查”,就是考察所做的事情是否符合指定的计划、上级的指示和规定标准的要求,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主客观多种复杂因素的作用,特别是由于员工自身的思想观念和工作能力的局限性出现差错是很难避免的,我们推崇的“零缺陷”管理哲学,正是针对这种可能出现的差错,确定了“一步到位”的预防原则。一步到位意味着把差错扼杀在摇篮中,纠正在源头,纠正在现场。在对客服务中,则要求不允许把有问题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客人。因此,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提前发现差错、解决问题。里兹—卡尔顿酒店认为,差错应扼杀在源头。质量问题解决得越早越好。问题出现后当天解决只需要1美元,拖到明天解决则需要10美元,拖几天可能要100美元的成本。这就是1—10—100的法则。
一次到位,预防为主,必须把好每道工序的检查关。一项工作、一项服务往往是由许多环节和工序组织成的。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全盘。因此,酒店要求各岗位,干一道工序检查一道,岗位之间、部门之间,下工序检查上工序,确保每一道工序不出问题,从而保证每项工作的总体质量。
检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自检、互检、专检、暗检等等。不论哪种检查也不论检查与被检查,本质上都是一种“责任”,失查或拒绝检查都是失职的表现。所以说,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检查,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认真的还是敷衍的,是衡量一个员工、一个管理人员有无责任心或者责任心不强的重要标志。检查只是一种监督手段,其目的在于改进工作。检查的原则是真实,检查和反馈工作的基础是表格。现场巡视时最重要的检查方式。几年来,我们正是在检查监督工作中反复强调并认真抓住了这三点,我们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地提升。因此,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强化检查监督管理,一天也不能放松。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要牢记“管理的一半是检查”,认真履行检查的责任。按照这个要求,只有检查工作做好的管理者,才是真正懂管理,会管理的管理者
第二篇: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我主要谈三点:第一点,自信的重要性。第二点,怎样获得自信?第三点,为什么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另一半又是什么?
首先谈一谈自信的重要性。首先回答什么是自信心?自信心就是一种由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
自信它是在社会上立足最不可或缺的品质。人生在世,不可能总是平平安安、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只有拥有,才会看到希望。奥里森·马登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如果我们分析一下那些卓越人物的人格品质,就会看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开始做事前,总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自信可以从困境中把人解救出来,可以使人在黑暗中看到成功的光芒,可以赋予人奋斗的动力。或许可以这么说:“拥有自信,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同样两个努力工作的人,自信的人在工作时总会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度过,当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时,会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有实力,当遇到实在无法完成的任务时,则认为也许任务本身实在太难。而缺少自信的人则会把成功归功于好的运气。只是由于这小小的心理差异,虽然二人花的时间,精力都差不多,但往往较为自信的那一方的收获要大得多。国内外多少科学家,尤其是发明家,哪一位不是对自己所攻克的项目充满信心呢?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只会一次又一次地激发起他们的斗志——他们认为:失败越多,距离成功也就越近了。
第二点,怎样获得自信?我们首先看看自信的人的表现。
1、他们往往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能接纳不足,扬长避短;
2、自信的人言语不多,喜欢在内心积蓄力量,收拢五指攥紧拳头用力出击;
3、自信的人胸怀大志,不畏强手,勇于探索,敢于攀登。
4、自信的人立足现实,迈着坚实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一路一程收获。
同学们,你看,自信多好!那么怎样会越来越有自信呢?对,我们要学会不断的培养自信!
1、听一听自信的歌。“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六年级动员会上唱得这首歌好极了,它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当我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都会想想自己走过的不长的经历,自信它使我懂得了:“一旦失败,应当毫不犹豫站起来,从头再来。”这就是信心。
2、经常看一些自信方面的书,如励志书籍,卡耐基的成功学就很不错;读一些人物方面的传记,如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的传奇故事;阅读一些培养自信的好杂志,如《读者》、《文摘》等等。其实从潜意识的规律上讲,遇到困难与问题,如果都从积极地方面去想,尽量说一些积极的话语,多和一些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努力工作学习的人接触,你会越来越自信,感到自己越来越成功满足。
第三点,为什么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呢?因为自信是建立在真才实学的基础上的。空有满腹自信,那只说得上是自以为是罢了。这种所谓的“自信”,不但不能推动人前进,反而害人不浅。同样,在我们的学习中,仅有自信也是不够的,自信应该与努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时常见到有部分同学在考试之际,没有一丝紧张,满怀自信地步入考场。但考试过后,这部分同学中有的分数挺高,有的分数却是羞于见人的。这看似不可理喻的事情,其实很简单:这部分同学中一种是既自信,又刻苦认真学习的;另一种是单有自信,却未付出努力的。这两类同学看
上去都是充满着信心去应试,但由于平时知识的积累不一样,后果就截然不同。所以说,我们做人,就应当先做一个满腹经纶,然后才充满自信的人。因为自信只是一种虚无的力量,想要成功,就得让自信附着于“实干”这一燃烧自信的机械上,才能使自信发挥出它应有的力量。
那么,“成功的另一半又是什么呢?”我想来想去觉得是自强。人首先要志存高远。“立志是事业的大门”,一个人有了远大的志向,又自信自己的志向能成为现实,那么他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即使屡战屡败,他仍会屡败屡战,最终取得成功,成为生活的强者。所以我们每位学生,都应该树雄心、立壮志。其次,要严于律己。一个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审查并纠正自己的缺点,才会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细节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要自强就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完美自己的人格。再次,要超越自我。一个人要发愤图强,就要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战胜困难不容易,战胜自己更不困难。当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当写作业态度马虎的时候、当想图一时快乐放弃工作、学习的时候„„要战胜自己,确实是最大的痛苦。但是,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迷途知返;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有所进步;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超越自我;只有战胜自己,才能实现自强。从这个角度讲,战胜自己就是最大的幸福。当一个人有了自信,又有了自强,就爆发出无穷的威力,就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同学们,我希望大家既不要因为竞争激烈而背思想包袱,更不要因为基础差而自暴自弃。应当相信自己的潜能,战胜自己的惰性,以饱满的热情、自信的姿态迎接生活、学习。应当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会有结果,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收获。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有两分“毛遂”的坚定,三分“爱因斯坦”的毅力和五分“居里夫人”心若止水的自信,去促成十分成功的你。人生是船,自信是帆,自强为桨。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也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最后,我想说:“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吧!那样,你才会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
第三篇: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我主要谈三点:第一点,自信的重要性。何谓自信心?自信心就是一种由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
自信它是在社会上立足最不可或缺的品质。人生在世,不可能总是平平安安、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只有拥有,才会看到希望。奥里森·马登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如果我们分析一下那些卓越人物的人格品质,就会看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开始做事前,总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自信可以从困境中把人解救出来,可以使人在黑暗中看到成功的光芒,可以赋予人奋斗的动力。或许可以这么说:“拥有自信,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
第二点,怎样获得自信?我们首先看看自信的人的表现。
1、他们往往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能接纳不足,扬长避短;
2、自信的人言语不多,喜欢在内心积蓄力量,收拢五指攥紧拳头用力出击;
3、自信的人胸怀大志,不畏强手,勇于探索,敢于攀登。
4、自信的人立足现实,迈着坚实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一路一程收获。
那么怎样会越来越有自信呢?我们可以听一听自信的歌或者经常看一些自信方面的书,如励志书籍,卡耐基的成功学就很不错;读一些人物方面的传记,如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的传奇故事等等。其实从潜意识的规律上讲,遇到困难与问题,如果都从积极地方面去想,尽量说一些积极的话语,多和一些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努力工作学习的人接触,你会越来越自信,感到自己越来越成功满足。
第三点,为什么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呢?因为自信是建立在真才实学的基础上的。空有满腹自信,那只说得上是自以为是罢了。这种所谓的“自信”,不但不能推动人前进,反而害人不浅。同样,在我们的工作中,仅有自信也是不够的,自信应该与努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那么,“成功的另一半又是什么呢?”我想来想去觉得是自强。人首先要志存高远。“立志是事业的大门”,一个人有了远大的志向,又自信自己的志向能成为现实,那么他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即使屡战屡败,他仍会屡败屡战,最终取得成功,成为生活的强者。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雄心、立壮志。其次,要严于律己。一个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审查并纠正自己的缺点,才会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细节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要自强就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完美自己的人格。再次,要超越自我。一个人要发愤图强,就要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战胜困难不容易,战胜自己更不困难。
各位同事,我们应当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会有结果,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收获。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有两分“毛遂”的坚定,三分“爱因斯坦”的毅力和五分“居里夫人”心若止水的自信,去促成十分成功的你。人生是船,自信是帆,自强为桨。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也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最后,我想说:“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吧!那样,你才会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
谢谢大家!
第四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课堂教学也是这样,一堂课,从上课铃一响,师生进入教室起,就得形成良好的开端。新课导入,能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艺术性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迅速集中注意力,明确学习目的,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转入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情境。优秀教师总是让开场的讲话像磁铁般地吸引学生,使他们获得首次深刻的感知。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了重视课前导入教学设计,就能把课上得精彩,学生也喜欢上,能积极参与,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在愉快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知识。相反如果上无准备之课,随意走进课堂,一味地呆板地直接教课,学生会厌倦,会觉得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当然会不尽人意。因此怎样导入新课成为我备课时特别注意的一点,尽量在这个环节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本次课顺利进行下去,把“教”的目标最终转化为“学”的目标。
一、抓住领题法
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题常设有领题,是为了突出文章叙述的重点、难点。在讲授这类课文时,教师如果能从领题入手,设计导语,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拎出理解全文的“纲”。这种导入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我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颗时,是这样设计导入的: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柳树吗?
生:见过。
师: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我在我家屋后的小河边见过柳树。
生:在公园的湖边,我也见过柳树。
师:能说说它们的样子吗?
生:柳树高高的,叶子狭长,枝条也是长长的,往下垂,有的还能一直垂到水边。
师:对。你说的这种柳树叫垂柳。你们读过贺知章的《咏柳》吗?谁来背给大家听一听?
生:学生背。
师:很好。现代作家陈忠实写过一篇关于柳的文章,大家课前已经预习过了,它的题目是——
生:(齐)青海高原一株柳。
师:对!如果用一个“柳”字来做题目,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这个题目范围比较大。既可以写所有的柳,也可以写指定的柳;既可以写垂柳,也可以写不垂的柳。
师:枝条不垂的柳叫旱柳。用“一株柳”做题目好吗?
生:用“一株柳”做题目太普通了。
师:那用“青海高原一株柳” 做题目有什么好?
生:一看题目就知道这不是一般地方的、普通的柳树,而是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树,不一般。
师:它为什么不一般呢?
生:我知道青海高原雨水少,风沙大,气候恶劣,一般树木难以生长。这株柳树生长在青海高原上,一定有特别的地方。
师:是啊,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
生:(齐)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师:读了这段话,你们想要了解什么呢?
生:这一株柳有什么神奇之处?为什么会“令我望而生畏”?
师:好!那就让我们读课文来弄懂这些问题吧!
这样的导入设计,有利于诱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青海高原一株柳” 有什么神奇之处?为什么会“令我望而生畏”?让学生在兴味盎然的氛围中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探索未知领域,为学生学习新课作了有益的铺垫。
二、进入角色法
小学生可塑性强,他们不光喜欢新异直观的画面。更喜欢参与一切娱乐活动。在教学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录音、挂图或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犹如身临其境,耳闻其声,目睹其事,从而被陶醉在这情境之中,使学生兴趣达到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二泉映月》一课时,我先在大屏幕上出示并深情朗诵:“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同学们,听——《二泉映月》缓缓响起。”稍后,师又描述:“熟悉的乐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山水秀丽的江苏无锡: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展现出惠山‘天下第二泉’那美丽的景色。伴着泉水的涌动,这支婉转的乐曲又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不平凡的故事。这首乐曲就是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板书课题),它自始至终流露了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阿炳的思绪情感。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走进《二泉映月》,走近这位伟大的民间音乐家——阿炳。”
这样的导入方式,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角色,有的同学课前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边听、边想,竟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这自然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音乐导入法
一位教育家说过:“音乐不以文字语言、不以具体的形态为媒介就可以打动人心,培养美的情操,这种力量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优秀的艺术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情感。如果在课的开始就把与本课教材同主题或题材的音乐作品送入学生的感官,这不仅能唤起学生无限的想象和联想,展现美好的意境,还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的内涵。
运用音乐导入新课,能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乘着音乐的翅膀自由翱翔在课堂上。比如在教学《草原》,导入新课时,我在课堂上播放一曲悠扬的带草原风味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顿时,音乐旋律在教室里舒缓地流淌,轻轻地流进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在享受音乐带给他们奇妙视听效果的同时,一幅幅富有草原风光的画面随之展现在学生眼前:蓝天、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奔驰的骏马、放牧的牛羊„„如诗如画的意境紧紧抓住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他们一下子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在黑板上板书出醒目的课题——《草原》。在教学中,我正是恰当地借助音乐这一媒介物,引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得到生动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体验,很快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直奔主题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课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语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
如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我们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土,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有56个和睦有爱的兄弟民族,有勇于开拓创新的杰出人才„„这样一个伟大的祖国,我们怎能不热爱她呢?”板书课题——我们爱你啊,中国。用这样充满激情的导语揭示课题,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读书兴趣,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五、课时衔接法
其目的是衔接上下课时之间的知识衔接,复习巩固,或知识整合。因此,课时导入可采用“提问导入”或“测试导入”或“抽背导入”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既养成严谨的学风,又学好知识。如在教学《草原》第二课时,课前可以先听写“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重点词语,然后请同学们说说这些词的含义,再用词造句,学会积累运用。讲读课文时直接抓住这些重点词再提问:“草原有什么特点?课文中哪些描写草原的自然美?”请找出有关词句品读悟感。同学们马上会从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感悟课文内容,说出出美丽大草原的特点:绿、大。而“襟飘带舞”则反映出蒙古族人民欢迎远客的迫切心情和他们那种豪放的性格。这样的测试、提问导入,既集中同学们学习的注意力,又把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第二课时讲读课紧密衔接,使知识性上下联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
总之,新课的导入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上述几种外,还有视频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表演导入、画画导入、谜语导入等,但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求变,有灵活性
再好的导入形式,如果总是一成不变地采用,想必它的教育效果会越来越差。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现有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及他们的心理特点,选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才能使学生具有新奇感,让他们总保持“乐学”的态度。
2、求精,有概括性
导语只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并不能代表所要讲授的课文内容。导语设计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导语的语言和形式都应恰当、准确。导语的设计还应从教学内容实际出发,尽可能把导语设计得短小精悍。在设计导语时还要把握好导语所用的时间的“度”,尽量把导语所用的时间控制在二、三分钟左右。
3、求巧,有趣味性
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行文有趣,言之有味,形式多样的导语,效果绝对要比枯燥乏味的好得多。因此导语的设计要讲求洁简概括,形式多样,既使是简短的几句导语也要尽可能的巧妙有趣。新课的导语设计还要讲求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通过导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中,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导入新课是一门艺术,以上的介绍仅是举例而已。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多样,艺术性导入新课的方法,也要因文而异,因班而异,灵活多样,门径各异。但切不要摆花架子,要实中求活,要将知识性、趣味性结合在一起。叶圣陶对“导”说得最为切中:“‘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课堂的导入贵在创新,重在实效,它既是一种教育机智的运用,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我们应不断地对新课的导入形式进行深入探讨,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第五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范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化学是九年级新开设的一门学科,学生在以前学习的自然学科中虽然接触到一些化学现象,但那是点滴的、零碎的,虽然生活中化学现象随处可见,但很少有学生留意过,要系统的掌握化学知识,就必须学习化学这门课程,化学这门学科是系统的向我们传授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教学的成与败,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的培养,首先得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入门篇是向学生敞开大门,把学生引入化学神圣的殿堂的钥匙。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入门篇的教学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入门篇教学的。
一、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设置情境。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我就农村中的一些化学现象,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思考,引起争论,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进入角色。
情境1:⑴ 当我们发现一稻草堆着了火,我们应如何去灭火?
⑵当我们炒菜时,不小心让锅中油烧着了的时候,我们应如何去灭火?
当这两个问题提出之后,同学们就开始讨论开了。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还争的面红耳赤。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了,气氛非常活跃,这不像是在上课,倒像是在开辩论会。这时老师可稍加点拨,并告诉他们,我们只要学习了新开设的这门课——化学,就会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
情境2:我们大多数同学家都有铁锹、锄头、菜刀、铁锅等铁制品。当我们每次用完后,一般都把它们洗净、再擦干。这样,一般就不容易生锈,而用完后不洗且沾满水,那么到第二天就会锈迹斑斑。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对此大多数同学会低头不语,有少数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但一般都讲不清楚。此
时,老师可趁热打铁向同学介绍:我国每年的钢铁总产量达1亿多吨,而因生锈而损失的钢铁量占总量的1/4,即每年有2500多万吨的钢铁因生锈而损失,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阿!通过这个事例学生们会明白:作为21世纪的主人必须学习化学,掌握一定的知识,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通过精心设计实验创设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他们对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是感兴趣的,对抽象的说教毫无兴致。“实验”作为一种真实形象的教学操作形式,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直观效应,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热情。下面试举几例:
1、猫捉迷藏
实验:用毛笔蘸取一种无色液体(酚酞试液)在滤液上画一只小猫,稍稍凉一会儿,什么也看不见,这时用喷水壶向滤纸喷洒一种无色液体(NaOH溶液)。很快在滤纸上就出现了一只红色的小猫,当学生兴致勃勃地看着小猫的时候,再向滤纸上喷洒另一种无色液体,小猫不见了。同学们都流露出诧异的目光。
2、魔棒点火
一根普通的玻璃棒能把酒精灯点燃吗?
实验:向学生出示一根普通的玻璃棒和一个酒精灯,预先请一位同学做助理。趁同学们都在注视着玻璃棒的同时,让这位助理把已准备的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混合在一起,这时向同学们介绍酒精灯。同学们的目光都集中在酒精灯的同时用玻璃棒在已准备好的混合物中蘸几下,再用这根普通的玻璃棒去点酒精灯,很快酒精灯被点燃了,这时点燃一串预先准备的小鞭炮。在鞭炮声中,同学们激情高涨,欢欣雀跃,此实
验让学生笼罩了一种神秘感,这时向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这不是魔法,此时可向学生揭开神秘的面纱。当他们得知以后的学习中,他们将自己动手实验,个个无比兴奋。
三、用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创设情境
古语道:人到七十古来稀。而如今,我国人均寿命已达到七十一岁,为什么呢?有的同学会说:这是因为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技术大大的进步,而使得人的寿命延长了。的确如此,而这些都离不开化学的发展,例如:优良品种的培育,新型农药、化肥的研制和生产,医疗上新药的研制和开发,这都属于化学的领域和范畴。再如:当今高尖端的生物化学领域,我国欲取得卓越的成绩。对此,我们应感到自豪。(课件展示我国在这些项目上的成就)
四、利用化学史设置情境
通过以上几个小实验,同学们会觉得化学这门课有趣、好玩。而为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位中外著名的化学家在探索过程中的艰辛,让学生体会和学习科学家们勤奋刻苦,攀登高峰的科学精神。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制碱专家侯德榜,他留美攻读化学博士学位后,看到我国制碱工业被美国公司所垄断,非常气愤,毅然回国,担任我国爱国致意实业家范旭东筹建的永利制碱厂的技术师,但第一次生产出的碱却是暗红色的,工人们失望了,但侯德榜并没有放弃,他带领200多助手长期奔波于香港、美国、大陆三处实验室,经过上千次的实验,克服无数困难,冲破重重阻力,刻苦钻研,终于研制开发出侯氏制碱法,为祖国争得荣誉,为人类作出杰出的贡献。
世界著名的女化学家、第一位两次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居里夫人。她在研究放射性现象时,发现了镭元素,但当时化学界的人士对她的发现并不认可,就说:“你弄点镭元素给我们看看,我们就相信你”。
居里夫人在丈夫的帮助下,申请了一间简陋的实验室。在这间简陋的窝棚里,居里夫人要把上千公斤的沥青矿残渣一锅锅的煮沸,还要亲自用棍子在锅里不停的搅拌,要搬动很大的蒸馏瓶,把滚烫的 溶液倒进倒出,就这样,经过了3年零9个月锲而不舍的工作,1902年,居里夫人终于从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盐,接着又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10年居里夫人成功分离出金属镭。居里夫人这种坚毅刻苦、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尊敬。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到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同学们都对 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 也认识到学习化学这门课的必要性,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当然他们也相信将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个个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憧憬着美妙的化学殿堂,到此本节课已经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