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1课古诗二首《咏柳》同步练习
2018年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1课古诗二首《咏柳》同步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ì lǜ sī tāo cái jiǎn chuí liǔ
gē yǒng huà zhuāng()
()()()()()
二、给画横线的字选着正确的读音,画“_”
垂下(cuí chuí)丝绦(tāo tiáo)裁剪(cái chái)似的(sì shì)
三、选词填空。
咏
泳
歌()
游()
()衣
()叹
裁
栽
()树
()衣
()种
()剪
装
妆
()点
化()
服()
()扮
四、判断对错。
1、“咏柳”是歌颂柳树的意思。
()
2、“不知细叶谁栽出”这句没有错别字。
()
3、《咏柳》的作者是宋代韩愈。
()
4、《咏柳》描写的是晚春的景色。
()
五、我会写出描写春天的诗。
1、(),处处闻啼鸟。
2、(),当春乃发生。六,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解释词语。
咏()裁()似()
2、“似”字有两个读音,在本诗中读(),另一个读音是(),组词()
3、“绿丝绦”一词本意是(),在本诗中指()。
4、这首诗中有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句是(),作者把 “()”比作“()”
5、说说这首诗后两句是的意思是
()
第二篇:新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教科书中两首诗均配有插图。第一幅配合《登鹳雀楼》的诗意,画的是在山上的古楼,诗人登上最高层,眺望黄河的情景。第二幅画的是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的情景。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通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背诵古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孩子们,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到山西永济县去看一座楼(出示图片),这是一座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
三层高的楼阁,因为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飞来休息,所以被人们称为“鹳雀楼”。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座楼的名字。
2.鹳雀楼刚刚建好的时候还不怎么有名。唐代的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来到这里(板书:王之涣),他登上这座楼写了一首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想。从此以后,这座楼就远近闻名了。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登鹊雀楼。谁来读读课题。
3.学写“楼”字。
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那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楼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师范写,生书空。
4.诗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这首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吧!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从出示图片入手,用轻松的言语带孩子们认识鹳雀楼,激发孩子们想进一步了解鹳雀楼的欲望;接着巧妙地引出诗人和诗题,设下悬念,让孩子们带着疑惑去学习古诗,激发了求知的兴趣。
二、读文识字
1.请孩子们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对照拼音,把诗读通顺。我喜欢按自己的速度用心读书的聪明孩子。
2.检查自读。
逐字落实正读音。大诗人王之涣穿越时空来到了我们课堂,要听听我们班选派出来的最优秀的孩子是怎么读他的大作的。读书,尤其是读诗,讲究字正腔圆,把每个字音咬准了哦!谁来试试?
3.孩子们,你们读得都太好了!这些生字都认识了吗?单独认看看!(出示生字词)哪些字容易读错?你给大家友情提示一下。齐读生字词。
4.师范读,生轻声跟读,注意语感节奏。
孩子们都读得这么好,王之涣先生很满意!教师也想试试读一读。大家听听教师是怎样读的。教师读得好吗?好在哪里?在课件里标出节奏线。逐句练习,逐句跟读,师生合作,按节奏读。
设计意图:请来了大诗人王之涣,激发了孩子认字识字的兴趣;而让孩子感受教师朗读时的不同之处,从而发现感悟古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三、想象画面,理解感悟
1.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谁能说说诗中哪些内容是诗人登上楼阁时看到的?哪些内容是写他想到的呢?
2.诗人到底看到了什么?请小朋友读读第一句,然后看看图想一想,再同桌说一说。
(1)指名说。教师点拨:靠着山在诗句中就是“依山”。太阳下山了,就要看不见了,就是诗中的哪个字啊?“尽”就是“完”了。那“白日”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呢?
(2)再指名说。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黄河入海流”可以怎样理解?就是“黄河流入海”。
(3)诗人在楼上看着黄河水流向大海,多么壮观啊!想去看看黄河水流入大海的2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场面吗?(4)看了照片,感觉黄河怎样了?能用朗读来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指名读,男女比赛读,齐读。
3.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出示后两行诗句)读了这句,头脑里有什么小问号吗?(重点理解:欲穷千里目)谁能帮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故事中有些字很难知道意思,其实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来査找答案。今天,教师查找资料,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课件出示词语意义)。现在能完整地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自己读读诗,看看字意,试着说说。等会儿,我们全班来交流。
4.诗人说的再登一层,真的是让我们再登一层吗?还记得《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吗?小松树之所以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那是因为——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板贴:登高才能望远)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过类似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合作的力量是最大的。现在请同桌合作,把诗人登楼后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说说,好吗?
6.今天你们学得真棒,教师要奖励你们。我给你们配乐,请你们来配音,一边读一边想象诗句中的画面,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甚至动作。相信你们这次会读得更好。现在你们就是大诗人王之涣了,试试看个人读,齐读。
7.小朋友读得多好呀!让教师更喜欢这首诗了。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谁来试试? 8.回家后,我们也像这样把古诗背给家长听,告诉他们诗意和作者,能行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插图,开想象,在学生脑海里黄河的壮观景象会越来越明晰,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通过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
四、感悟诗情,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一起通过学习了一首美丽的诗,现在我们一起跟着王之涣的脚步一起来看下这首诗。(播放歌曲)多美丽的景色啊,白日、远山、黄河,组成了一幅壮美的景象,让我们也胸襟大开,想要登高远望,看到千里之外更开阔更高远的地方,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呀!
2.这首诗的最后两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有人在作文中用到它,也有人把他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理想。今天教师也想把这首诗送给大家,当我们想要自己变得更优秀时,就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激励自己。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我们也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鼓励自己。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更上一层楼。
设计意图:“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这是这首古诗中要阐明的道理。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起来,从而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再现诗人创造的意境。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突破了这个难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
五、板书设计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让学生背诵已学的《静夜思》和《赠汪伦》,引出诗人和诗题。
古诗,中华文化的瑰宝。一首古诗,聊聊数十字,诗人就描绘出一种意境。看到月光就想到了家乡,写下了《静夜思》,床前明月光„„;送朋友时依依不舍,就写下了《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刚才的两首古诗是被后人尊称为“诗仙”的诗人写的,他是谁?(板:李白)他喜欢游历山水,在美丽的山水中吸取创作的灵感。这不,他又来到了庐山,被庐山的秀丽风光深深吸引,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正音、齐读。读了诗题,你知道什么?
2.读诗首先要读准,读顺。请打开书,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齐读。
3.认读生字。读带拼音词语——去掉拼音齐读。4.你有什么好办法把红色的生字记住呢?
设计意图: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一是新旧知识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趣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事半功倍。
二、美读感悟
1.(配乐)师介绍庐山美景。
2.孩子们,此时此刻,你就站在庐山中,你有什么感受呢?
(1)美在瀑布
①你是从诗中的哪一句感受到瀑布的美?请美美地读。
②除了瀑布让你感到美,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美?(2)美在香炉峰(紫烟)
①诗中哪句描绘了这样的美景?质疑、理解“紫烟”。②谁能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③理解“挂”的用法之妙。(示两幅图)请看,这两条瀑布哪一条是挂前川呢?水流从上而下,垂直而落,所以我们用“挂”。引出生字“挂”,师范写,生在田字格中4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写一个。师生共同点评。
④大自然是多么伟大,多么神奇!它把壮观的瀑布挂在山前,妆点成一幅巨大的美妙绝伦的山水画。我们不禁赞叹道:遥望瀑布挂前川。
3.说话练习:面对香炉峰上倾斜而下的瀑布,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
4.面对如此雄伟壮观的瀑布,诗人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一起读。5.大家看,这垂落而下的瀑布速度该有多快啊!理解“飞”。
6.面对如此气势磅礴的瀑布,诗人想到了什么?见过银河吗?(示图)诗人真的见到了银河吗?理解“疑”在诗中的意思。
7.男女同学合作读这句诗吧。
设计意图:低段古诗教学重在品读中知诗意,读重于解。因此在此教学环节中图文结合帮助学生品味诗句,想象美景,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诗的意境了,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水平。
三、立意升华,巩固拓展
1.教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再次感受祖国的山川之美。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尝试着把它背一背。
3.庐山瀑布以奇、秀、险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对其吟诗作赋,教师也找了其他诗人给它作的诗。(拓展其他诗句)
4.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设计意图: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运用。
四、板书设计
望 庐山瀑布
唐 李白
美
想 九天银河
第三篇:二年级下学期语文 第1课古诗二首 教学设计
年
级
二年级
学
科
语文
章(组)
一
学习内容
1、古诗二首
学习内容
分
析
本课共有两首古诗。《村居》是由晚清诗人高鼎晚年闲居农村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歌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两首古诗都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传达出春天的美好,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通读中积累传承,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本课两首古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咏春诗,语言精巧凝练,情趣盎然,其描绘的画面在春日中处处可见,语用价值很高。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在诵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是本课的教学方向。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读准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把字写正确、美观。
学习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方式
方
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学习准备
教师:PPT课件
学生:生字卡
学习时数
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1.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句诗句:(出示课件)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儿童生活的。小朋友们的童年生活有趣而快乐,多姿多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2.老师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清代的一名诗人所写,他的名字叫高鼎。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图片)进行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咱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他写的《村居》。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3.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们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去放风筝的呢?
(播放音乐:放风筝)(出示课件图片)
4.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音韵美。
三、生字认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莺、拂、堤、柳、醉
(1)认知“堤”,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由两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旧字,直接合成。容易识记。“堤”是什么呢?出示一个图片,帮助学生们识记生字。
(2)“莺”字强调部首“艹”,上中下结构,书写时注意“秃宝盖”这一部分,不要写成宝盖。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上下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3)“拂”也比较熟悉,左右结构,书写时候注意要占格均匀,把字写好看。读音是“fú”,不是“fó”。
5.猜谜语。
草帽下面一只鸟——莺
就是土——堤
6.开火车读准字音,并试着给每一个新字口头组词。
四、古诗赏读,感受情感
(一)导学:把诗读通顺。
(出示课件)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老师范读古诗。
2.请同学们把诗句读通顺,做到不丢字,不多字。
3.开火车把诗句读通顺。
(二)导学: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拂堤:(杨柳)像是在抚摸堤岸。
3.这两句写了什么意思?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4.你怎样理解“醉”呢?
(预设:音乐令人如痴如醉;花香醉人,酒香醉人,美景令人享受。)
5.春光无限好,“草长莺飞”就是描写春景的词语,你还知道其它描写春景的词语吗?
(预设: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莺歌燕舞)
6.赏析:“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三)导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诗人从描写景物直接到写孩子们的生活。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散学:放学。
东风:春风。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ān):老鹰。
3.这两句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播放儿童歌曲:村居)
4.为什么归来早?(预设:忙趁东风放纸鸢。)
你有没有放学后着急回家的时候啊?说一说,好吗?
5.试着用诗句的形式来说一说你放学后做些什么?
(预设: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飞雪乐翻天。儿童散学归来急,忙约伙伴跳皮筋。)
五、班级展示
比赛规则: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歌的韵味!评选出诵读冠军。
(预设:小组成员推荐优秀作品展示,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达到预设目标。)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让老师都感觉到了春天的美丽,草长莺飞,拂堤杨柳,还有孩子们在快乐地放风筝。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诗、村、童。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诗、童”的注意要点。预设:“诗”注意偏旁占格在左边的位置少一些;“童”注意上下结构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学生临习生字。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准备:柳树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每年春天,柳树是最先发芽、变绿的。柳芽的嫩绿,是初春时节最美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和活力。(出示图片)
2.课前准备: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出示图片)
3.老师导入:听着好听的歌曲,欣赏着这美丽的柳树,(出示图片)我们一起走进《咏柳》。(出示图片),4.(播放音乐:柳树姑娘)(出示课件图片)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韵律美。
三、生字认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咏、妆、丝、绦、裁、剪。
(1)认知“咏”,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通常有下面几种情况: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左声右形,左形右声。
(2)“丝绦”两个字强调读音“sī
tāo”,不能读成“sī
tiāo”,书写时注意偏旁部首。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3)“剪”也比较熟悉,上下结构,由“前”和“刀”组合而成,书写时候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5.通过图片来了解“妆”和“绦”(出示课件图片)。
6.猜谜语。
前面是刀——剪
一张嘴收到头——咏
7.形近字区分。
咏()
妆()
绦()
裁()
永()
装()
条()
栽()
8.开火车读准字音,并试着给每一个新字口头组词。
四、古诗赏读,感受情感
(一)导学:把诗读通顺。
(出示课件)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老师范读古诗。
2.请同学们把诗句读通顺,做到不丢字、不多字。
3.开火车把诗句读通顺。
(二)导学: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读到了什么?
2.一树:满树。
3.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4.妆:装饰,打扮。
5.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6.这两句写了什么意思?(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7.赏析:把眼前的柳树和古代质朴美丽的少女联系起来,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三)导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两句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设问、比喻)
2.裁:裁剪。
3.似:如同,好像。
4.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五、课堂展示
为古诗配画。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为诗文配画,可以为整首诗配画,也可以为一句诗配画。看谁画的符合诗的意境。
六、学写生字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碧、妆、绿、丝、剪。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碧、剪”的注意要点。预设:“碧”注意偏旁“石”,出示猜谜语识记生字: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剪”注意上下结构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作
业
设
计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完成配套练习册。
3.收集关于春天的一些诗,并讲给身边的人听。
板
书
设
计
古诗二首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四篇:(语文A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读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相思》并背诵.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相思》并背诵.教具准备:
课件或实物.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红豆或课件,图片.师讲红豆的特点.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写红豆的诗歌.板书课题:相思
解题:思念.自由读诗
画出生字.读准节奏.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二、学习生字
读“此ci”此物,此事,此地.注意与“些”的区别.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8 个.组词识记.师进行指导识记.此,客,何,背,尾,房,屋,层
师范写.生书写.三、朗读诗歌《相思》
自由读诗.师引导读诗.(1)大家找找,哪一句写了红豆(红豆生南国)(2)出示红豆(可以是图片)出示地图(长江以南叫南国也叫江南)红豆生长在什么季节,找一找,读出来.(春来发几枝)
出示挂图,红豆树枝繁叶茂,红豆累累.师引导:这红豆美么大家想把这份美读出来么
齐读“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如果你要离开故乡了,会带走故乡的哪些东西
(泥土,水,树叶,红豆)
(3)师:.江南的水,土,叶,豆代表了故乡,所以诗人这样写.愿君多采撷,(希望你多多采摘)
此物最相思.(这东西最会引起人们思念故乡)
挂图了解诗意.红豆生长在江南,春天来了红豆常得十分茂盛.希望大家多多采摘,这东西能引发大家思念故乡.大家想想学过哪些写到思念的诗.(静夜思)
对故乡的思念还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读
请一学生示范读.评价.读出红豆树的美.读出了对故乡的思念.大家齐读.背诵古诗.四、,拓展思维
再出示几首有关思念的诗,让学生课余读一读.《静夜思》,《忆江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五、作业
抄写生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读余下的6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回乡偶书》并背诵.感悟诗歌中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回乡偶书》.背诵《回乡偶书》.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识记“此”.听写三个词语.背诵诗歌.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偶(少)鬓衰客何
2,同桌交流读生字.3,容易学的生字不教.重点教以下几个生字.偶(偶然)鬓(鬓毛)衰(衰老)
出示诗句测读.回乡偶书
乡音无改鬓毛衰
笑问客从何处来
初读《回乡偶书》
自由读诗,找出读不懂的词,句.交流.汇报并解决.乡音:故乡的口音.鬓毛衰:鬓角的头发花白了.相识:不认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笑着问客人从什么地方来.朗读指导.解题:回乡偶书
回到故乡偶然写下的(或有感写下的.)
师:大家读懂了哪一句
师:面对一点都不认识的老人,儿童会说什么请同学们表演一下.朗读全诗.感悟诗歌小结
这首诗中的诗人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他多么高兴啊,可是却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小孩,小孩的问话让老人感慨不已,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回乡偶书》.现在请大家齐读诗歌,读出诗人回乡的快乐与惊讶,读出小孩的可爱,真诚.作业
背诵古诗.板书设计:
红豆生南国
相思
此物最相思
思乡
小离老回
回乡偶书 笑问客从何处来
儿童不识
第五篇:苏教语文八下5.22《散步》同步练习9
《散步》同步练习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基础知识
1、注音(4分)
霎时()分歧()酷冬()熬过()....
2、理解句子含义(4)
①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解释词语(2分)
4、选词填空(3分)
①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长着)。②我的母亲又(熬过 度过)了一个严冬。③母亲(摸摸 抚摸)孙儿的小脑瓜。
5、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4)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②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6、散步前,文章还有一段对初春的描写。找出来,看看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
7、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然后用同样的词语再造一个句子,这个词语的意思要与试题提供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
例句: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造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①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造句:
②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造句:
语言表达
霎时 酷冬
8、依照句子“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写一句话,要写出“一家人”的一个分歧点或矛盾产生的焦点所在。(4)
9、仿写句子(4)
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散步》选段,完成下面问题。(12分)
(一)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0、从文中找出描写“小路有意思”的语句,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5分)
11、母亲先要走大路,后来又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说的话及她摸摸孙儿的小脑瓜的动作表明了什么?(5分)
1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简要说说加点词语在句中的作用。(5分)
(二)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 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要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小路走去。
13、交代记叙时间的段在()(5分)
A.第②段
B.第③段
C.第④段
D.第⑤段
14、第③段的主要人物描写方法是()(5分)
A.行动描写
B.细节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15、下面是对选文第③段中“强壮”、“高大”的理解,错误的是()(5分)A.在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B.儿子还小,看父亲是“高大”的。
C.因为“我”身体强壮,身材高大,如实反映了“我”的体质、体形。D.“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
16、对“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5分)A.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
B.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我”拿不定主意,左右为难。
C.对祖孙的分歧,处理好了,全家就高兴;处理不好,大家就别扭,就会破坏家庭的和谐。D.母亲老了,听“我”的;妻子在外边,总是听“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我的”。
17、下面两句话,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5分)我说:“走大路。”(母亲)变了注意:“还是走小路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生活中你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举一个例子谈谈。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心锁 梁青岭
某一个星期日,儿 子与同学去玩,我一个人来到儿子的房间,发现他的书桌上很乱,就走过去想整理一下。此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就打开他的抽屉,发现了一个蓝色的日记本。
儿子的日记本第一页上写道:“自打我上初中以后,我的心里十分空虚与孤独,父母除了关心我在学校的表现外,就是把我关在屋里学习。每天当我伏在桌前,永不停地写那永 远做不完的该死的作业时,我特别的痛苦,我多么想能有时间到外面去打打篮球,去轻松的活动一下啊……”
读完儿子的日记,我内心感到了一种强烈的震撼。我原以为自己的心灵与他贴得很近,可万万没有料到他并没有把父母当作朋友。
傍晚,儿子回到家里,又关上房门独处,用晚餐的时候,他突然问我,“爸,你俩谁动我的东西了?”我假装糊涂地说:“没有啊。”见我的态度如此坚定,他什么也没说,就满脸不悦地走开了。过了两天以后,乘着儿子不在家,我又偷偷溜进他的房间,企图从日记里洞察他内心的秘密,令我惊讶的是,抽屉上不知何时安了一把锁。顿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 个低级错误。
晚上,儿子回到家后,我鼓足勇气对他说:“儿子爸爸犯了一个错误,你能原谅我吗?”儿子沉思片刻说:“不就是偷看日记的事嘛,我不想再谈这件事。”“如果你原谅爸爸,就请你打开锁,别把家长当贼似的。”儿子气呼呼地对我说:“这是钥匙,交给你,这回你满意了吧?”
若干天以后,当我无意中再一次来到儿子的房间时,一心想走进儿子内心世界的我,又鬼使神差般地欲看他的日记,我惊讶地发现,儿子的抽屉虽然没有上锁,可那日记本不知何时已无影无踪了。有一天儿子突然对我说:“老爸,你是不是特失落?”“这话怎讲?”“因为我把日记扔了,并发誓,永远不再写日记了。”
我惊愕地醒悟到:儿子心里有一把锁。
19、“读完儿子的日记,我内心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这是为什么?(5分)
20、文章中“心锁”具有怎样的含义?(5分)
21、“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其中“一个低级错误”指什么?(5分)
22、第六自然段中“儿子,爸爸犯了一个错误,你能原谅我吗?”爸爸是否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对,真诚的求得儿子的谅解?(5分)
23、你是怎样看待父母私拆你们的信件或私看你们的日记的?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10分)
22、《散步》
1、【解析】利用工具书。【答案】shà qí kù áo
2、【解析】结合课文,抓住“责任的重大”“整个世界”去理解。
【答案】①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②“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3、【解析】利用工具书。【答案】一会儿,形容时间很短。极冷的冬天。酷,极。
4、【解析】熟悉课文,就能选出。【答案】铺着 熬过 摸摸
5、【解析】结合语境理解。
【答案】形象的写出了母亲面对漫长的酷冬,在身体和精神方面所经受的磨难之大。“早已习惯”:说明母亲和儿子一起生活的时间已经比较长。“还习惯”:说明儿子因为年龄小,在许多方面尚未形成主见,往往照父亲的意见办事。
6、【解析】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结合课文主题回答。
【答案】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
7、【解析】结合语境理解例句加点词语意思,所造句子加点词语意思要和例句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答案】我采集了一个蝴蝶作标本。你应该负责任
8、【解析】突出矛盾产生的焦点。【答案】略
9、【解析】是比喻句【答案】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遭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
10、【解析】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回答。
【答案】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渲染气氛。言之有理即可。
11、【解析】扣住“摸摸”这个叠词作用回答。
【答案】表明母亲固然听从儿子,但在特定情景下,更爱孙子。相互体谅,生活和睦
12、【解析】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出表达作者的心理或感情。
【答案】11“慢慢地”言其速度慢,“稳稳地”脚步沉重而有分寸,“很仔细”走路很留神,体现了我和妻对对生活有一种高度的使命
13、【解析】抓住时间的词语“阳光下”。【答案】.D
14、【解析】采取排除方法。【答案】 D
15、【解析】根据语境理解。【答案】C
16、【解析】采取排除方法。【答案】B
17、【解析】围绕主题答。【答案】.尊老爱幼
18、【解析】结合实际谈谈【答案】略
19、【解析】抓住关键句子理解。
【答案】我原以为自己的心灵与他贴得很近,可万万没有料到他并没有把父母当作自己 的朋友。20、【解析】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找出本体即可。【答案】儿子内心世界的秘密。
21、【解析】读课文作答。【答案】原以为第二次偷看犹如第一次那样非常容易得手。
22、【解析】扣住“再一次来到儿子的房间” “鬼使神差般地欲看”两句回答。【答案】 爸爸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对,也没有真诚的求得儿子的谅解,爸爸所求得的谅解,只是要求儿子把锁打开,为他下一次偷看儿子的日记提供方便,因为爸爸“一心想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
23、【解析】说真话,赞同,不赞同都可以。【答案】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