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生活与化学 2
《现代生活与化学》期末论文
现代生活与食品安全
学号:2011226020 姓名:康亚玲
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专业:2011级软件工程(服务外包)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更是日新月异。但是,现代的高水平生活也是一把双冷箭,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被现代的各种生活隐患吞噬着生命„„
本学期通过对《现代生活与化学》这门课的学习,让我蓦然明白我们生活在怎样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里,张老师详细的介绍和解说,懵懂的我当头棒喝,幡然梦醒。我了解和认识到了很多现代生活中的健康隐患,也学会了如何去消除这些对健康无利的东西,能够更加健康的保健生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众所周知,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许多元素。化学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人类有重大意义,跟生活也有很大关系。化学能帮人们做有用的事。衣、食、住、行、用,化学无所不在。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已成为
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40万人。也就是说每天约有820多人因食物问题引起食物中毒,而每天因食物中毒未及时得到食疗死亡的又80多人。由此可见,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严重问题
上面的统计数据不禁让我们触目惊心,由此可见,现代食品问题对人们的危害尤为严重,对食品污染的了解和防治迫在眉梢„„
由于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行业起步较晚,技术和法律法规都不完善,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例如苏丹红、甲醛啤酒、瘦肉精、蔬菜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另外由于人们食品安全知识匮乏,食品安全意识薄弱,诸如食用河豚鱼、半熟扁豆、毒蘑菇而中毒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虽然有些不安全因素并非是消费者本身可以控制的,但是如果在消费食品的过程中我们拥有足够的食品安全素养,那么我们就能加强自我保护,从而将食品风险降到最低。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的。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2.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3.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食品安全问题还影响到人们对经济和社会安全的预期,从而降低社会福利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和每个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频繁爆发的食品安全大案会影响居民对于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预期,从而影响社会的长期稳定。同时,由于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居民不得不将许多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对于食品安全性的鉴别上,这 《现代生活与化学》期末论文
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下降
越演越烈的食品安全战中我们必须做些什么让我们能在放心的吃饭。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建议政府出台国家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白皮书,从宏观角度对食品工业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分门类分阶段地提出目标与方针。.要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大力提高食品工业水平,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公民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公民主要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来获取食品安全知识。而在日本和美国,食品安全教育早已经纳入正规的学校教育体系,在不同阶段的学校教育中都有涉及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因而在我国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势在必行。特别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必须加强对未来公民的食品安全教育。而我们分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就会发现新课标内容标准中含有大量的食品安全教育素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是很有意义的。
新时代,新生活,美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随之而来的健康问题,更应引起重视,并加以预防,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主动了解和认识当代食品安全的潜在危害,加以防治,更好的享受当代唯美生活„„
第二篇:化学与现代生活
化学与现代生活之食物中的化学残留 去年坐在电脑前面玩的时候,跟辅导员说我在喝营养快线,然后辅导员郑重其事的对我说以后不要喝营养快线了,它里面有致癌物质„我当时就吓一跳,营养快线里怎么可能有这些东西,应该是很有营养才对啊,太扯了吧,然后经辅导员一说我就看了下瓶装快线的主要成分,其中一个是阿斯巴甜--括号里备注是含苯丙氨酸,网上一查说苯丙氨酸是致癌物质。
这不是吓人么?不过确实有这事啊!然后百度上这么一查,原来很多食物里面都是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残留的, 其实仔细一想也该这样,有绝对安全的食物呢? 中国食品监督网上有一文《三安超有机食品使用生物制剂属作假 有化学残留》,引正文:
“三安超有机食品,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无化学残留、无农药残留、无兽药残留即„三无残留‟的安全食品之极品,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食品。” ——— 三安宣传语
“无论是国际学术界,还是实际生产中,根本没有所谓的„超有机‟存在。”———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评审专家曹志平
“消完毒了再去检验,我也能保证无农残。不过,那还叫有机蔬菜吗?”——— 北京一有机农场园艺师
一种打着“超有机”旗号的食品,正以强大的宣传攻势,考验着消费者脆弱的判断力。事实上,根据南都记者调查,无论是在质量认证还是在学术体系上,“超有机”概念都不存在,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上也找不到一篇相关论文。然而,4年来,“超有机”食品却一路绿灯横扫北京及至全国市场。
这种吊诡局面展现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面临的多重困境:商人的夸夸其谈和误导,食品专家的推波助澜,主管部门的监管空白,以及缺乏食品安全知识的普通消费者的无所适从。3月的一天,北京市民王旭买鸡蛋的时候充满了困惑。在位于西大望路的三安超有机专卖店,促销员告诉他,“超有机”鸡蛋是目前最安全的无激素的鸡蛋。这种“超有机”鸡蛋价格不菲。一个礼盒装60枚鸡蛋66元,平均10元一斤,而普通鸡蛋平均价格不过3.5元一斤。他买回家吃了之后,感觉并无特别之处。现在他有点怀疑:超有机和有机是一回事吗,超有机如何能保证绝对安全?
王旭的困惑折射了中国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普遍存在的某种担心。不合理使用人工合成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食品农药残留,已是农业生产公开的秘密。现在越来越多号称无公害无农残的有机产品的出现,不仅没有减轻消费者的疑惑,反而让很多人愈发无所适从。
王旭说:“我非常想弄清楚,有机产品真的无农残吗?超有机比有机更安全吗?”“超有机”旋风号称“当今世界最安全的食品”
带着王旭的疑问,3月9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长椿街地铁边的金隅大厦15层,三安公司总部即在此间。风靡市场的“超有机”食品就是这家公司生产的。
公司入口的书架上,摆满三安总裁张令玉所著“三安超有机标准化农业系列丛书”,作序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售价158元。“三安超有机食品,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无化学
残留、无农药残留、无兽药残留即„三无残留‟的安全食品之极品,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食品。”这样的宣传语,充斥着三安的每个角落。
公司客服人员称,三安“超有机”产品主要包括大米、牛奶、鸡蛋,此外还有应季蔬果。目前在北京金融界和西大望路两处昂贵地段拥有专卖店,近40家超市出售三安超有机食品。销售范围遍布北京、天津、河北、江苏、上海、杭州多个省市,全国有100多个代理商。截至2008年底,已在全国22个省(市)、56个县市、91个示范点展开,近百万人购买和品尝了三安超有机产品。客服人员所言不虚。随后几天,记者发现北京市场随处可见三安超有机产品的身影。
三安刮起的“超有机”旋风,在北京其他的有机农场中间掀起了波澜。大兴青圃园有机农场总经理张希庆去年慕名前去三安总部参观,当时三安董事长张令玉的儿子、三安副总张程,现场为张希庆一行讲解,张程的口若悬河令张希庆十分折服,“他们告诉我,只要用他们生产的试剂一擦,就检验不出任何农药残留了。”而有30年种植经验的青圃园总园艺师贾延贺则不以为然,“消完毒了再去检验,我也能保证无农残。不过,那还叫有机蔬菜吗?”三安公司客服魏经理称,“三安生物技术主要应用在生产全过程,有机农业标准有30项,而三安超有机标准达到300多项。”他说,在达到300多项严格标准之后,三安超有机产品“全面超越日本、欧盟和中国有机食品标准,是当今世界最安全的食品”,但具体技术则“涉及到企业秘密,无可奉告”。
“未检出”背后媒体送检证实三安有机米有化学残留
事实上,早在2008年11月,三安超有机食品“无农残”的宣传,就引起了媒体的质疑。生命时报记者在北京市场随机抽取了三安超有机精品米、金豚泰国香米、华藤小站米、日本新澙县米4种大米,送交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进行营养及安全性检验。该检测中心是北京奥组委定点食品检测机构之一。
检测涉及到的营养指标共有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钙、硒5项。结果,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4种大米不相上下,但是钙和硒,三安超有机精品米含量均为最低。最关键的安全性指标检测,共涉及重金属汞、铅等,以及农药残留六六
六、滴滴涕等23个检测。
结果表明,三安有机米虽然号称“三无”:“无化学残留、无农药残留、无兽药残留”,但在实际检测中,铅含量为0.022m g/kg,根本不是其宣传单页上声称的“未检出”;铜含量为
1.65m g/kg,也远大于其自称的0.5m g/kg,其他指标它也未占优势,和其近20元/斤的高价实在难以匹配。
三安宣称拥有108项自主知识产权。记者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 IPO)PCT专利文献检索入口,在发明人一项中输入Zhang Lingyu,只能检索到3项专利。通过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以申请(专利权)人查询,只有8项;以发明(设计)人查询,是25项。知识产权人士称,这些都不是PCT专利,并且其中许多专利都已被视为主动撤回。
三安生物科学院副院长魏刚说:“„超有机‟全面超越有机,我们有检测报告作证。”他所说的检测报告,被印制成册页夹带在出售的产品中。在安全性指标测试中,多数检测均显示“未检出”或“零含量”,这几乎成为“超有机”无毒的最有力证据。
三安牛奶的检测报告显示为北京出入境检验疫局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出具。但是10日该检测中心人士声明:只对来样负责检测,对企业生产的真实性并不负责。该人士说:“去年给三安做过检测。我们只是接受委托。来样检测无农残,并不代表认同企业生产的所有东西都是安全的。”
三安大桃和葡萄的检验报告,显示为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出具。该中心工作人员亦表示,只对来样负责。
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人士表示,超有机这个概念就是对有机的混淆。据了解,有机食品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直到2005年国家才出台有机产品标准。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颁证委员会主任俞开锦认为,有机产品的标准只有一个国家标准,三安宣传的“超有机”是夸大,很容易误导消费者。“超有机再怎么号称安全,也不可能超过有机产品的标准。”
专家批驳“超有机”使用生物制剂“消灭”农药残留是“作假”
学术界打假明星、新语丝网站的方舟子,看到张令玉声称“自1974年致力于生命科学信息调控技术(Bioinform ationA djustm entT echnology,简称T ech-BIA)平台的研究,于1983年基本创建成功Tech-BIA平台”,不禁哑然失笑。
“调控的规范英语不是A djust-m ent,而是regulation。专业英语根本没这个说法!这明显是查汉英辞典东拼西凑自己翻译的。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基因组学兴起后,才有生物信息学(bioinform atics)、生物信息(bioinform ation)这些说法。张令玉说1974年就开始研究简直是笑话。”方舟子说。
“张令玉号称有108项技术专利,似乎在说明产品有多么高科技。其实专利说明不了任何问题。专利只考察独创性,对是不是真能运用,并不在考察范围之内。”方说。
超有机宣称的“零农残”在方舟子看来不值得一驳。因为,“空气中、土壤中、水中,本来就都含有种种有害的化学物质能被作物吸收,根本不可能保证„零农残‟,只是量多量少的区别,绝不可能像三安宣称的„三无残留‟。”
“无论是国际学术界,还是实际生产中,根本没有所谓的„超有机‟存在。”3月10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评审专家曹志平在接受采访时说。
三安超有机声称,之所以能做到无农残是因为用生物制剂净化被污染的土壤和水,实现了种植环境无害,并且在生产过程中用生物制剂取代各种化学肥料和农药杀虫剂。再经过三安自己拟定的标准进行认证,达到了完全安全。
“这种技术没什么新东西,大家都在用。”曹志平认为,使用生物制剂就是降解,称之为恢复,这样做的目的也仅是达到有机的要求而已,并不能超越。另外,如果是使用生物制剂擦拭,使得产品检测不出农药残留,则是“作假”。她强调,有机其实是一种生产方式,检测结果“未检出”,并不代表生产方式就是有机的。
顺风顺水的“超有机”“一是舍得宣传,另外背后有人”
在农业和生物界人士看来,不难识破“超有机”的破绽。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则不容易。随机采访的多位消费者多表示“听说过超有机食品”、“它的概念就是超越有机”。
在持续的宣传攻势下,4年来三安超有机一直顺风顺水,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中国农科院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称:“张令玉的能量很大,一是舍得宣传,另外好像中国工程院、农科院都有领导专家在关照,背后有人支持。”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对于超有机的追捧,尤为引人关注。陈君石院士同时还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
据三安网页上的宣传,陈君石曾亲自写信给领导推荐三安模式。2008年3月,张令玉教授编著的《三安超有机标准化农业系列丛书》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陈君石在序言中欣然写道:“食品生产的源头环境污染是一个世界性的顽症,即便是世界上科技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还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难以置信的是,张令玉先生创建的三安标准和农业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以上危害。”
陈君石说:“从我接触三安开始,已经有三个年头了,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我可以告诉大家,三安农业能够保证农产品(14.43,-0.14,-0.96%)源头不受污染,从效果来讲,已经有几十个县的种植结果来证明了。我一方面要强调三安的技术是很先进的,它的生物制剂是很安全很见效,而且是很管用的;进一步讲,三安也解决了我们国家现在十分关心的三农问题。”南都记者致电陈君石,陈院士说“不谈这个问题”,拒绝对此置评。
方舟子对院士为企业出头炒作现象提出了批评。方舟子认为,商人喜欢找院士,因为可以增加可信度。而院士参与这种商业炒作,带给消费者的误导会十分严重,虽然这些不检点的行为均违背了院士自律和道德准则,但是没有一个部门对此进行处罚和规范。
“超有机”发明人、董事长张令玉被三安公司宣传描绘成一个划时代的科技奇才。虽然还有一个名为三安生物科技院的机构存在,但是看不到研发的迹象,常见的状态就是客服人员接听热线,推广宣读“超有机”理念。工作人员显然训练有素,对于“超有机”之外的话题都保持警惕。
似乎没有一个员工能知道张令玉的去向。在三安生物科学院副院长魏刚以到基地视察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之后,这处神秘的公司总部就被越来越厚的迷雾包裹起来。
以上文为例“超有机宣称的“零农残”在方舟子看来不值得一驳。因为,“空气中、土壤中、水中,本来就都含有种种有害的化学物质能被作物吸收,根本不可能保证„零农残‟,只是量多量少的区别,绝不可能像三安宣称的„三无残留‟”,由此可见我们只能选择性的去看农作物,食物中的健康与不健康,在不能确保绝对安全的情况下,那就只能从饮食习惯上改进了。
第三篇:现代生活与化学 2
《现代生活与化学》期末论文
现代生活与食品安全
学号:2011226020姓名:康亚玲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专业:2011级软件工程(服务外包)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更是日新月异。但是,现代的高水平生活也是一把双冷箭,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被现代的各种生活隐患吞噬着生命„„
本学期通过对《现代生活与化学》这门课的学习,让我蓦然明白我们生活在怎样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里,张老师详细的介绍和解说,懵懂的我当头棒喝,幡然梦醒。我了解和认识到了很多现代生活中的健康隐患,也学会了如何去消除这些对健康无利的东西,能够更加健康的保健生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众所周知,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许多元素。化学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人类有重大意义,跟生活也有很大关系。化学能帮人们做有用的事。衣、食、住、行、用,化学无所不在。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根据有关资料显示,1993年至1998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由3430亿元增至600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2%。2003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更是首破12000亿元,远远超过汽车工业总产值9400亿元的水平。但是全球及我国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促使各国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各国纷纷加了对本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然而,现代生活中,食品安全存在的隐患体现尤为突出。我们应该积极了解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消除这些潜在隐患,不断改善生活,从而更好的享受现代生活„„本文主要讨论现代食品的常见健康隐患和污染,然后针对这些污染,如何采用有效的防治,下面开始正题。
先来看看两个调查,据《深港在线》报道,2013年5月2日,公安部公布了各地公安机关在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中侦破的10起肉制品犯罪典型案例,查扣2万余吨假劣肉制品。江苏无锡卫某等用狐狸、水貂、老鼠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添加明胶、胭脂红、硝盐等冒充羊肉销售至苏、沪等地农贸市场,2013年2月,无锡、上海打掉这一特大制售假羊肉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63名。
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检结果,河北三鹿、山西雅士利、内蒙古伊利、蒙牛集团、青岛圣源、上海熊猫、山西古城、江西光明乳业英雄牌、宝鸡惠民、多加多乳业、湖南南山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中央电视台在晚上7点的新闻联播节目中进行了报道。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数据: 从目前的统计数字来看,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4万人,但专家估
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40万人。也就是说每天约有820多人因食物问题引起食物中毒,而每天因食物中毒未及时得到食疗死亡的又80多人。由此可见,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严重问题
上面的统计数据不禁让我们触目惊心,由此可见,现代食品问题对人们的危害尤为严重,对食品污染的了解和防治迫在眉梢„„
由于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行业起步较晚,技术和法律法规都不完善,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例如苏丹红、甲醛啤酒、瘦肉精、蔬菜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另外由于人们食品安全知识匮乏,食品安全意识薄弱,诸如食用河豚鱼、半熟扁豆、毒蘑菇而中毒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虽然有些不安全因素并非是消费者本身可以控制的,但是如果在消费食品的过程中我们拥有足够的食品安全素养,那么我们就能加强自我保护,从而将食品风险降到最低。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的。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2.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3.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食品安全问题还影响到人们对经济和社会安全的预期,从而降低社会福利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和每个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频繁爆发的食品安全大案会影响居民对于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预期,从而影响社会的长期稳定。同时,由于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居民不得不将许多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对于食品安全性的鉴别上,这
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下降
越演越烈的食品安全战中我们必须做些什么让我们能在放心的吃饭。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建议政府出台国家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白皮书,从宏观角度对食品工业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分门类分阶段地提出目标与方针。.要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大力提高食品工业水平,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公民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公民主要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来获取食品安全知识。而在日本和美国,食品安全教育早已经纳入正规的学校教育体系,在不同阶段的学校教育中都有涉及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因而在我国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势在必行。特别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必须加强对未来公民的食品安全教育。而我们分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就会发现新课标内容标准中含有大量的食品安全教育素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是很有意义的。
新时代,新生活,美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随之而来的健康问题,更应引起重视,并加以预防,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主动了解和认识当代食品安全的潜在危害,加以防治,更好的享受当代唯美生活„„
第四篇:化学与现代生活考试题
化学与现代生活考试题目:
1、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了《化学与现代生活》课程后,你如何看待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你觉得这门课程的学习对自己当前的生活和观念有什么样的影响?试举例说明。
2、“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是化学反应”,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为什么?如果正确,那么人体生命活动中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呢?请分别阐述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3、你认为化妆品与化学有什么关系?化妆品的主要组成原料有哪些?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化妆品的认识。
4、试列举出你身边所看到的环境污染案例,介绍这些环境污染是怎样产生的,并谈谈环境保护如何从自我做起。
5、你认为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的主要能源问题是什么?能源危机的出路何在?
要求:
1、从以上题目中任选一题,或自选题目(但必须与本门课程相关)
2、书写于常州大学稿纸上(手写,不能用计算机打印)
3、要有封皮(如附件1)、正文(如附件2)
4、层次分明、字数不少于1200字
5、参考书目及文献资料不少于两篇(本)
6、每位同学分别将自己的作业装订!5月8号晚上上课时交,并同时签名,成绩方能生效!逾期不侯!
7、不得相互抄袭!如有雷同,两者并罚!
附件1(封皮格式)
考试科目:化学与现代生活
班级:×××××
学号:×××××
姓名:×××××
附件2(正文格式)
标
题
——副标题
常见的环境污染:
。。。。。。。。。。。。。。。。。。。。。。。。。。。。。。。。。。。。。。。。。。。。。。。。。常见环境污染的产生:。。。。。。。。。。。。。。。。。。。。。。。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家治主编.化学史教程[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110-120
2、边可军,杨祥良,徐辉碧等.纳米石决明的研究 [J]﹒中成药,2003,25(4):296-299
第五篇:论文 现代生活与化学
开发农村能源为小康工程服务
摘 要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滞后。贫困人口面广量大。黄土高原和沙漠化地区是我国贫困地域的重点。形成根源,有历史的和人为的多种因素。农村能源匮乏,“三料”俱缺,却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合理开发农村能源对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实现小康工程的意义、成就、发展展望和对策作如下探讨。关键词:能源;小康;成就;对策 农村能源建设对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意义
农村能源建设,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发展庭院经济的纽带,是推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动力,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需条件。开发农村能源对西部经济振兴,实施小康工程有四大功能:(1)环境保护,恢复生态功能;(2)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功能;(3)深度开发资源,多层次循环利用功能;(4)农民自养,加快脱贫致富功能。
1.1生态农业建设的基础。
生态农业是一种多元的能量投入和产出过程,特点是遵循生物良性循环规律,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依靠生物之间的多种物质循环,在良性循环中保持平衡。系统内部的多种物质可以多次重复利用。从而降低能量消耗,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产品品质。形成既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从现今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模式分析,勿论是所谓:“综合治理型、农牧结合型、林业先导型、节水农业型、沙漠绿洲型、立体农业型、物质循环利用型等等。农村能源在其中起着多方面、勿可质疑与替代的重要作用。具体分析有:一保、二养、三深的作用。
第一,保护植被,恢复生态。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首先是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植被。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逐步建立林-草-粮-果-畜-加工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复合结构系统。为此,必须积极开发农村能源,遏止因“三料”俱缺,继续破坏生态,为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创造先决条件。第二,增肥养地。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是生态农业提高生物能利用率,保持系统生产力永续不衰的重要内容。开发农村能源,可以节省大量秸秆还田或用于饲料。并且由于农村能源综合利用工程的实施,还可为农田提供大量的沼液、沼渣等优质有机肥料。为生态农业实现辩证施肥,有机和无机投入比例的合理化创造条件。
第三,深层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协调农业生物同环境的关系。加大物流能流强度,实现多层次增值。推广以粪便秸秆综合利用为主的能源——环境工程,沿着“食物链”和“生产链”进行多层次循环利用,既收到多级生产,多层次增值的目的;也优化美化了环境。
1.2,发展庭院经济的突破口。
庭院是农民意识中属于“自己”的领地。同时也是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的重要集结点。在庭院里搞集约经营有:方便性、集约性、开发性、商品性、积累性,以及小规模、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的威力和投资少、见效快、家家户户都能干等特点。因此,庭院经济是农村扶贫攻坚,实现小康工程的有效举措。而发展庭院经济却与开发农村能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首先,庭院经济开发要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利用资源优势,以种植、养殖业为基础,以沼气、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开发为纽带,庭院为依托,形成一个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得益彰的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系统,以使生产持续增长,收入大幅度提高。同时,只有开发农村能源,解决农村用能问题,才能解脱出来大量的砍柴误工劳动力,从事庭院经济生产。并杜绝破坏生态浪费资源现象,有利于庭院经济的发展。
1.3,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动力。
改变西部地区资源封闭状态,提高开放程度,增加外部投入,引进资金和科学技术,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改变以往生产初级产品的生产方式,实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和商品化程度,是振兴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推进小康工程的关键。深度开发自然资源,发展二、三产业,首先要解决能源动力问题。尤其交通不便,商品能源缺口大的偏远地区,必将更加依赖当地可再生能源。如在有水资源地区建设一座小型或微型水电站,便能有力地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资源开发度,为民造福。
还应特别指出,开发农村资源,推广综合利用,对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发展农村产业必须植根于当地自然与经济资源之上,才能有牢固的基础和持续发展的潜力。开展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精心安排综合利用农、林、牧业的主副产品,及其加工后的废弃物,寻求物质流动的最佳轨迹,争取每个环节都有新的丰富产出,必将带动一大批农村产业的发展。如饲料工业、食品工业、能源产业、以及交通运输、建材建筑业、各种各样的服务业等等的发展。并且能够把各类农村产业纳入一个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完整体系之内,形成一个产业环流。任何产业都是作为环流中的一道“工序”,既向社会提供产品,又以自己的废料向后一道“工序”提供原料。如此,便可使它们植根于当地资源之上,为产品创优,为充分吸收外资与利用本地分散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实现农村产业化,并进而促进大中城市和乡镇小城市相互协调发展。
1.4,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需条件。
精神文明建设是小康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的农民,必然要求精神文明生活趋向充实,对能源需求的数量增加,质量提高。新农村的村镇建设,需要进行林、路、房的合理规划与布局;解决人畜粪便生活垃圾以及农、工、牧业对环境污染的科学处理;水源的供应和保护;庭院或经济系统的合理布局与发展;居民炊事和取暖用能的科学设计等等,无一不与农村能源建设有互相推进,相得益彰的紧密联系。这些对实现农村小康的总体目标,逐步消灭城乡差别,有重要意义。综上分析,开发农村能源对西部经济振兴,实施小康工程,可归纳为以下四项功能:(1)环境保护,恢复生态功能;(2)生态农业发展功能;(3)深度开发资源,多层次循环利用功能;(4)农民自养,加快实现小康功能。
2、建设成就和重要经验。
2.1,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农村能源,是陕西省农村能源工作的一条突出经验,它为农村能源建设明确了方向目标,开拓了有利于工作的外部环境,直接为服务于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作出了贡献。
陕西省的生态农业建设,自1984年起步以来,不断扩大试点范围,通过全省“十乡一县”生态农业示范工程,总结出适合全省不同区域生态类型特点的六种生态农业建设的结构模式和十二种配套技术,开发农村能源在不同结构模式与配套技术中,均占有重要位置(详见附表)。
上述六种不同结构模式的区、乡,基本上均属贫困地区。由于生态农业建设和农村能源工作的方向明,路子对,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平均林草覆盖率达45%,水土流失治理率达77.9%,粮食总产量增长34%,人均粮食492公斤,人均纯收入887.5元,肉、蛋、果、茶、油的商品率达50%-90%。大大加快了实施小康工程的步伐。
2.2,以农村能源综合利用为导向,庭院经济初步形成。居不完全统计,陕西省庭院经济户已有20余万户,庭院利用面积占全省耕面积的2%左右,庭院经济创造价值约占耕地创造价值的20%。庭院经济发展起步早,措施得力的安康、汉中地区,已将庭院经济建设纳入农村正体发展规划,进行分类指导,综合发展,成为城乡生活副食品的主要产地。经营方式也由自营自销,向定型营销与统一销售型发展,以适应市场需要。
安康地区有99%的庭院经济户,从贫困型发展成小康型,人均占有粮食566-1200公斤,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以上。有40%的户人均年纯收入达2000元以上。汉中市汉台区(县级区)已发展庭院经济户1.2万户,占总农户的13.5%。人均年纯收入2000元以上的4000户;5000元以上的3000余户,万元以上的500户,均提前步入小康。
2.3,以县为单元开展农村能源综合建设,提高了综合规模效益,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自“七五”以来,陕西省已有7个县列入国家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项目,它们结合本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目标要求,统筹规划,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能源,建立起相互协调的供能和用能体系,较大的推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户县在实施项目中,建成四个小型发电厂,年发电126万KWH,形成年开发能源50.4万吨标煤。有力地支援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并打地热水井2眼,建太阳能日光温室66栋,面积2.61万m2,形成了沐浴、游泳、医疗多用的高级 小康娱乐疗养服务企业。地处巴山山大沟深,条件艰苦的白河县,实施农村能源综合项目以来,除大大促进粮食、畜牧业和林特产基地建设的发展以外,同时发展了乡镇企业。采矿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最强的增长点。第三产业发展也快,仅改省柴灶一项,全年节省进山砍柴误工2136万个,相当于解放了百万个壮劳动力。目前全县劳务输出2.3万人,年增收4000余万元。1996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84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54元,增长一倍。农民生活正由温饱向小康迈进。
3、发展展望和对策。3.1,展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农村脱贫致富的形势,开发农村能源工作责任重大,需要迫切。即使到本世纪末,农村实现小康以后,农村能源建设仍然是前景广阔,任务艰钜。
据有关方面计算,目前我国煤、油、汽、水电等商品能源的生产能力为13亿吨标煤,到2000年能源需求量约19吨标煤,届时可供能源总量为15亿吨标煤,缺口很大。目前全国农村总能耗为6.47亿吨标煤,其中,商品能源3.8亿吨,再生能源2.6亿吨。到2000年,农村能源需要量约为6.7-7.2亿吨标煤,其中商品能源5.7-5.9亿吨标煤,供需缺口很大。供需矛盾不可能完全依靠国家提高商品能源总量来解决,必须加强农村新能源开发,及大力开展农村节能工作。
西部地区农村能源的供求形势,更加严峻、突出,挑战和机遇并存。首先,从供需要来看,西部地区受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对开发农村能源的需求更为突出、迫切。一方面是经济建设发展,能源需求量增大;一方面是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和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状况,还急待继续扭转、治理。因此,加剧了农村能源供需矛盾的尖锐性,与解决的紧迫性。据陕西省有关方面预测,到2000年和2010年,全省农村能源消费量将分别达到2883万吨和4870万吨标煤,分别比1993年增长39.1%和135%,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虽然西部地区的煤、油、汽藏量丰富,但是,受地域分布,交通条件,和群众经济技术水平的限制,广大农村,尤其偏远的农牧区,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还只能主要依靠开发农村能源解决。农村能源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
同时也要看到,西部地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潜力很大。本地区的西北广大牧、农区,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利用条件较好。东部和南部有较丰富的生物质能源和一定的小水电、地热能源可供开发利用。加之,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经济振兴的倾斜政策,应很好的抓住这个机遇,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适应形势发展需要。3.2,为了振兴农村经济,更好的为实施小康工程服务。农村能源的建设对策应是:三结合,两加强,一提高。
3.2.1,三结合是:农村能源建设要结合农村主导产业,结合市场经济,结合环境保护与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农村能源建设与农村经济与社会环境紧密结合,与农业主导产业结合,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能源发展之路。是农村能源建设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贡献。要把开发农村能源为农村产业发展,为小康工程和扶贫攻坚服务,作为指导思想,采取有力措施,把农村能源建设不断推向前进。省、地、县、乡、村逐级按照这个思路,依据当地情况,分别制订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的农村能源建设规划,层层落实到村、到组、到人,脚踏实地,取得成效。
第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当前的发展趋势。农村能源既是事业,也是大有发展前途的产业,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随着农村能源建设内涵的扩展,规模的扩大和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需要商品化、系列化、标准化的农村能源产品,畅通的销售网络,和专业化服务队伍。农村能源产业便成为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善于培育和把握农村能源市场,做到产品质优价廉,设备供应稳定,技术服务良好。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敢于善于参与市场竞争。以逐步实现农村能源产业的企业化、市场化。同时也要看到,农村能源产业本身有微利性、公益性和弱质性的特点,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政府要从财政、信贷、税收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政策支持。这也是国际上惯用的做法。
第三,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农村小城镇建设,农村的精神文明和环境问题,会日益突出。农民由贫困到温饱与小康,文明生活能耗的要求提高。农村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来自城市的污染;另一方面是来自农村自身的污染。像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乡镇污染企业发展,及不正当能源开发资源引起的生态破坏等等。成为对农村能源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农村能源建设与环境保护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以发挥其良好作用。
3.2.2,两加强是:加强对农村能源工作的领导力度,与加强农村能源的法制建设。第一,加强领导力度是开发农村能源的重要保证。各级领导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从“生活琐事”和“就标准煤意义上的能源效益”的框框中跳出来,开阔视野,充分认识农村能源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尤其在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小康工程中发挥的多方面的作用,加强领导力度。建立健全行政和管理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当前要抓住两头:一头是向贫困地区倾斜,扶助它们加快奔小康步伐;一头是注意总结研究富裕地区,像小康村、小康户对农村能源新的愿望和要求,为今后做好工作积累经验。第二,加强农村能源的法制建设。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治农意识。进行农村能源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是培育和规范农村能源市场的一项根本性措施。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建立和完善,各级农村能源管理部门应增强紧迫感,把政策法规建设作为大事来抓。省、地、县应依照国家的能源、农业、环保等大法,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能源工作条例、规定等,把农村能源工作健康有序的向前推进。
3.2.3,一提高是:大力提高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一要组织运用科研教学部门的科技力量,总结研究新课题,不断求得科技进步;二要健全技术推广体系,培训科技人才,注重科技推广,扩大规模效益;三要在广泛研究推广实用技术的同时,做好高新尖端技术的研究、开发、引进工作。为科学进步,为适应和赶超21世纪世界能源的新发展,努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