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26课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试题君课时同步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解析
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六单元
第26课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项中,字形及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天伦 逆旅 琼筵(yàn)百代过客 B.烟景 阳春 羽觞(chāng)浮生若梦 C.俊秀 雅怀 幽赏 秉烛夜游(bǐng)D.群季 嘉咏 醉月 假我文章(jiǎ)【答案】C 【解析】A项,“筵”读yán;B项,“觞”读shāng;D项,“嘉”应为“佳”。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良有以也 良:确实 B.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逆:迎 C.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大面积 D.古人秉烛夜游 秉:拿着 【答案】C 【解析】大块:大自然。
3.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大块假我以文章 【答案】B 1
4.下列对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以:介词,拿,用 B.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以:介词,凭借 C.大块假我以文章 以:介词,把 D.开琼筵以坐花 以:连词,表承接 【答案】B 【解析】以:名词,原因。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B.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C.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D.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答案】B 【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6.下列对“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中“独惭康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唯独使石崇感到羞愧 B.谢朓独自感到羞愧
C.只有我因不能和谢灵运相比而感到羞愧 D.唯独使谢灵运感到羞愧 【答案】C
7.下列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A.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B.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C.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D.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答案】D 【解析】骈句是一种讲求对仗的艺术,它要求文字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D项,上下两句并不对仗,不是骈句。
8.下列各项,全都是李白的作品的一项是()A.《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题西林壁》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送友人》 C.《梦游天姥吟留别》 《月下独酌》 D.《登高》 《蜀道难》 【答案】C 【解析】A项,《题西林壁》是苏轼的作品;B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作品;D项,《登高》是杜甫的作品。
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7月17日,北京人艺历史大戏《李白》在首都剧场上演,演出将持续至7月26日。这部首演于1991年的作品,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演绎,如今已成为北京人艺的当家大戏之一。二十多年间,每逢《李白》上演,便一票难求。有人开玩笑称:“《李白》这部‘人气之作’也有‘气人之处’,那就是——买票难。”
《李白》的导演之一唐烨认为,《李白》二十多年久演不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李白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知名度和感召力,是吸引观众走进剧场的首要原因。除此之外,话剧剧本赋予历史人物的独特魅力,也深深吸引和感染着观众。“郭启宏先生的本子,不只是在说历史。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在历史中融入了很多现代的东西,看似讲历史人物,实际也在讨论现代人的心理状态,让观众特别有共鸣。”唐烨说。濮存昕饰演李白,从三十多岁演李白开始,每年演出都会融入自己的人生阅历,今天的濮存昕已经到了剧中李白的年龄,他的人生阅历和对戏剧的体悟都融入了他对角色的塑造中。
根据所给材料,概括历史大戏《李白》久演不衰的原因。要求:不超过40字。【答案】李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很强的感召力;剧本能引发观众的共鸣;演员表演到位。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天地就是空间,①,这是我们把握现实的两大坐标。西方人也常常说,所谓人是在生死之间的一个旅客。旅行是有不同动机的,②。3 中国以前的读书人赴考是要到京城去,这就是教育的旅行。孔子去拜见老子,司马迁为了他的史学大业,去访问名山大川,这些也都是为了教育。《徐霞客游记》是一本非常生动的记游之作,值得一看。徐霞客不仅文笔好,而且是地理学家、科学家。他认为长江的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所以他从杭州一路往西旅行,一直到昆明,到金沙江。旅行的另一个动机是政治,是不得已的,③。唐朝韩愈被贬到潮州,宋朝苏轼被贬到最南边的海南岛,这都是政治的旅行。还有一种旅行的动机是宗教,宗教的旅行也叫“朝圣”。你到罗马,到普陀山,到宗教圣地去,都要跋山涉水。【答案】①光阴就是时间 ②其中的一个动机是教育 ③也就是贬官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1.对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万物之逆旅 ②百代之过客 ③会桃花之芳园 ④序天伦之乐事 A.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全都相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①②③④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2.下列对“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夜里拿着蜡烛行游,真是有所凭借的 B.古人夜里依靠蜡烛行游,真是有原因的 C.古人夜里依靠蜡烛行游,确是有所凭借的 D.古人夜里拿着蜡烛行游,确是有原因的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握句中的关键词。秉:拿着。良:确实。以:名词,原因。考生了解了这些,便 不难得出答案。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心态的一组是()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②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③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④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⑤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⑥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句流露出的是人生如梦而应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考生运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同《兰亭集序》一样,属于宴集序。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回答了什么人(作者与从弟)、什么时候(春夜)、什么地方(桃花园)、干什么(宴饮)等问题。
B.李白与堂弟们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序中写出了欣赏美景、高谈清论、饮酒作诗的情景,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但不足以掩盖其豪情逸兴。
C.本文重点写景,辅以叙事、抒情。作者以诗笔行文,充满诗情画意。虽然是文,却和诗一样飘逸俊爽。D.本文引用了不少典故,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答案】C 【解析】“本文重点写景”错,本文主要是写“夜宴桃花园”。
5.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阴比作行人,旅舍是供人临时寄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是来去匆匆的,所以转瞬即逝。这样写说明了光阴易逝、人生莫测这一道理。
6.本文和《兰亭集序》同是记叙宴饮之乐的序文,但表达的生命观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王羲之感慨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为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短暂的,必然会“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而李白则认为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才更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展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答本题,学生首先要明确《兰亭集序》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然后与本文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进行对比分析即可。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
不读非圣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称,言多讽兴。自三代已来,风骚之后,千载独步,唯公一人。故王公趋风,列岳结轨;群贤翕习,如鸟归凤。卢黄门云:“陈拾遗(子昂)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
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又与贺知章、崔宗之等自为八仙之游,谓公谪仙人,朝列赋谪仙之歌,凡数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遂就从祖陈留采访大使彦允,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
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遐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余为序。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
时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也。
(李阳冰《草堂集序》,有删改)安禄山反,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卷二百二》,有删改)【注】①珪组:玉圭与印绶,引申指爵位、官职。②条支:西亚古国名。③穷蝉:颛顼之子,舜的五世祖。④绮皓:商山四皓之一,即绮里季,在这指有德行的长者。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言多讽兴 讽:劝谏
④③
①
②B.横被六合 被:覆盖 C.害能成谤 害:害怕 D.手集未修 修:编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害:祸害。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公乃浪迹纵酒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B.御手调羹以饭之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C.俾余为序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D.今所存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答案】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远祖显赫。先人曾为凉武昭王,累世为官,中世无辜被贬,其后五代均为平民,令人叹惜。B.李白才华卓著。有人说,陈子昂改变了当时的文风,李白改变了诗坛自梁、陈以来的绮靡之风。C.李白仕途不济。也曾深得皇上宠信,一度出入翰林,终因谗言被疏远,后位列八仙,被誉为谪仙。D.李白晚景落魄。因卷入“永王之乱”,被流放夜郎,后辗转依附于当涂李阳冰,文稿得以整理。【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其后五代均为平民”理解不当,文中所言五代是指祖先从穷蝉到舜期间的五代。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2)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
(3)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答案】(1)你(只)是个平民,名声(竟)被我知道了,(假若)不是平日里积累道义,凭什么会这样呢?(2)皇帝知道李白不能够留下来了,就赏赐他金银让他归乡了。
(3)皇帝下令,(把李白)长期流放到夜郎,后又恰逢天下大赦,回到寻阳,又因事犯罪而被关进监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如(1)中的“素”“何以”,(2)中的“归”“之”,(3)中的“流”“会”“坐”。【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是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家族累世为官,家世非常显赫。中世由于无辜的罪名,被贬谪到了条支,改名换姓隐居下来。不过祖先从穷蝉到舜的时代,五代人都是老百姓,名声没有多显赫,真是令人叹惜。唐代神龙年初,从条支逃回四川,又对着李树生下了伯阳,名为“白”,用“太白”来做字。世人都称这孩子是太白星的精灵,的确如此。
(这孩子生下来后,)不读那些不是圣贤写的书,耻于写那些淫词滥调,所以他说的话大多像是神仙说的话。凡是所写的文章,言语之中多含寄寓之意。从夏、商、周以来,《国风》《离骚》之后,雄视千载,无人抗衡。所以王公贵族纷纷倾倒于他,名流也纷纷与他交游;学子们纷纷向他学习,就像鸟儿拥戴凤凰一般。卢黄门说:“陈子昂提倡改变颓靡的文风,天下的文章忽然就变了风格,可到如今诗歌还是有梁、陈时代宫廷的靡靡之风,到了李白才真正有了本质变化,靡靡之风如同扫地一样被扫得干干净净。古人今人的文集,都没人看了,只有李白的文章,流行于天下,真说得上是他的能力可与大自然相抗衡啊。”
天宝年间,祖皇帝下诏,征招李白到宫廷中,皇帝亲自下阶迎接,如同见了绮皓。用七宝床来赐食,皇帝亲手调制羹汤来给李白吃,对李白说:“你(只)是个平民,名声(竟)被我知道了,(假若)不是平日里积累道义,凭什么会这样呢?”把李白安置在金銮殿,可以自由出入翰林院,并向他征询治国方略,暗中让他撰写宫廷诏书,别人并不知道这事。心术不正的人与优秀的人同朝为官,危害优秀人的诽谤就会产生,忠言不被采纳,于是皇帝疏远了他。李白于是就放浪形迹饮酒无度,以此使自己神昏形秽。撰写的诗歌,多次声称要隐居。又与贺知章、崔宗之等人一并自称为“饮中八仙”,(贺知章等)称李白是谪仙人。朝中官员赋谪仙之类的诗歌多至数百首,大多是写李白不得意的事。皇帝知道李白不能够留下来了,就赏赐他金银让他归乡了。于是到叔公时任陈留采访大使的李彦允那儿,请北海高天师在齐州紫极宫给李白授道箓。
我李阳冰在当涂任职,当官不是我内心所喜欢的,李白不嫌弃我,来与我同舟欢游。正准备卸任时,李白却患了重病。他写有书稿上万卷,还没有好好编辑。在病榻上把书稿给我,让我给他写篇序言。自从中原发生战事,李白逃避战乱达八年之久,当时所写的文章,十分之九都遗失了,现在保留下来的,都是从别人那儿收集来的。
序文写于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日。
安禄山造反,永王李璘征用李白为幕府僚佐。李璘起兵,李白逃还彭泽;李璘兵败,李白应当被处死。起初,李白游并州,曾见到郭子仪,认为他是个奇才。郭子仪曾犯法,李白出面解救了郭子仪。这时郭子仪请求解除自己的官职来给李白赎罪。皇帝下令,(把李白)长期流放到夜郎,后又恰逢天下大赦,回到寻阳,又因事犯罪而被关进监牢。当时宋若思率领吴兵三千前往河南,路过寻阳,释放他并任用他为参谋,不久李白辞去参谋职。李阳冰任当涂令,李白投靠他。代宗即位,召李白入朝任左拾遗,而李白已去世,终年六十多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赵宏序 曾 巩
荆民与蛮合为寇,潭旁数州被其害。天子、宰相以潭重镇,守臣不胜任,为改用人。又不胜,复改之。守至,上书乞益兵。诏与抚兵三百,殿直天水赵君希道实护以往。
希道雅与予接,间过予道潭之事。予曰:潭山川甲兵如何,食几何,贼众寡强弱如何,予不能知。能知书耳,书之载,若潭事多矣。或合数道之兵以数万,绝山谷而进,其势非不众且健也,然而卒歼焉者多矣。或单车独行,然而以克者相踵焉。顾其义信如何耳。致吾义信,虽单车独行,寇可以为无事,龚遂、张纲、祝良之类是也。义信不足以致之,虽合数道之兵以数万,卒歼焉,适重寇耳,况致平邪?阳旻、裴行立之类是也。则兵不能致平,致平者,在太守身也明矣。前之守者果能此,天子、宰相乌用易之?必易之,为前之守者不能此也。今往者复曰“乞益兵”,何其与书之云者异邪?
予忧潭民之重困也,寇之益张也。往时潭吏与旁近郡蕲力胜贼者,暴骸者、戮降者有之。今之往者将特不为是而已邪?抑犹不免乎为是也?天子、宰相任之之意其然邪?潭守近侍臣,使抚觇潭者,郎吏、御史、博士相望。为我谂其贤者曰:今之言古书往往曰迂,然书之事乃已试者也。事已试而施诸治,与时人之自用,孰为得失耶?愚言倘可以乎?潭之患今虽细,然大中、咸通之间,南方之忧常剧矣,夫岂阶于大哉?为近臣、郎吏、御史、博士者,独得而不思也?希道固喜事者,因其行,遂次第其语以送之。
(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而以克者相踵焉 踵:跟随 B.天子、宰相乌用易之 易:轻视 C.天子、宰相任之之意其然邪 任:任命 D.为我谂其贤者曰 谂:规劝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易:更换。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潭州及周边几个州县发生寇乱,百姓遭受危害,天子、宰相同意了潭州太守的请求,增派三百兵力前往平定叛乱。
B.赵希道曾经与作者谈过潭州的事情,两人对潭州山川、军队、粮食情况以及贼人的多少、势力的强 弱都不了解。
C.潭州是荆湖南路的重镇,皇帝多次派郎吏、御史、博士等安抚观察潭州,这次又派赵希道护送军队前往。
D.本文的作者认为潭州的寇乱虽然微小但不容忽视,他希望近臣、郎吏、御史等能够好好思考此事,用恰当的方法解决。【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两人对潭州山川……不了解”错误,由原文“予曰”“予不能知”可知,是作者不了解潭州的山川、军队、粮食情况等。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绝山谷而进,其势非不众且健也,然而卒歼焉者多矣。(2)事已试而施诸治,与时人之自用,孰为得失耶?
【答案】(1)翻山越岭前进,声势浩大,士卒众多且矫健勇猛,然而最终多是被歼灭。(2)治事的方法已经经过检验,将它运用到治政中,与今人刚愎自用,谁优谁劣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每个语句中的关键词,如(1)中的“绝”“健”“歼”,(2)中的“试”“诸”“孰”等。
4.作者是否认同太守“上书乞益兵”的做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案】不认同。能否平定叛乱在于太守自身是否贤明,太守如果能够做到仁义诚信,就能够平定叛乱,这些前人已有验证。
【参考译文】
荆湖南路的百姓与蛮人联合作乱,潭州周围好几个州县都遭受了他们的危害。天子、宰相认为潭州是荆湖南路的重镇,太守不能胜任此职,于是将其撤职改派他人。然而又不能胜任,于是又改换人选。太守到任之后,上书请求增派兵力。诏书下达,拨派抚州守兵三百人,由殿直天水赵希道护送前往。
希道平日与我有来往,曾经来我这儿与我谈过潭州的事情。我说:潭州山川、军队情况,粮食有多少,贼人多少强弱如何,这些我都不知道。可是我会读书,书中所记载的,像潭州这样的事情很多啊。有的聚集多路兵马数万人,翻山越岭前进,声势浩大,士卒众多且矫健勇猛,然而最终多是被歼灭。有的乘车独自前往,然而捷报一个接一个传来。这主要是看有无仁义诚信。怀有仁义与诚信,即使是乘车独自前往,寇乱也可以平息,龚遂、张纲、祝良等就是这样的人。仁义诚信不足以招抚百姓,即使聚集了多路兵马数 万人,最终也是被歼灭,这恰恰增强了贼寇的嚣张气焰,又怎么能平定叛乱呢?阳旻、裴行立等就是这样的人。可见军队能否平定叛乱,就在于太守自身是否贤明。前任太守若果真能够做到仁义诚信,天子、宰相哪里还用更换人呢?一定要将他换掉,因为前任太守不能做到这一点。如今新任太守又说“请求增派兵力”,这与书上所记载的是多么不同啊!
我担心潭州百姓越发困苦,贼寇也日益嚣张。过去潭州以及临近州县的官员有奋勇杀贼的,他们有的被暴尸荒野,有的投降被杀。如今前去赴任的官员是将不再这样做,抑或还是免不了要如此行事呢?天子、宰相任命他为新任太守的用意难道也是如此吗?潭州的太守位近侍臣,皇帝派去安抚观察潭州的官员,郎吏、御史、博士络绎不绝。替我规劝那些贤能之士:如今一提到古书,往往就说迂腐,然而书上所记载的事情都是已经经过历史检验的。治事的方法已经经过检验,将它运用到治政中,与今人刚愎自用,谁优谁劣呢?我所说的或许是可以实行的吧!潭州的寇乱如今虽然微小,然而唐代大中、咸通年间,南方的叛乱愈演愈烈,这难道不是事关重大吗?作为近臣、郎吏、御史、博士,难道不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吗?希道固然是一个勇于承担事情的人,趁着他将要远行,于是写下了这些言语赠送给他。
第二篇:2016-2017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教案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赋的问题特征和本文的文言语法现象
2.文本的艺术分析、言语的精神分析 , 3.体味李白的生命观和精神气象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把握节奏和语气,领会思想和情感 2.圈点:疏通文意,发现问题,交流心得
3.细读:由语言分析导入精神分析 4.探究:联系相关文本,联系当下社会,探讨时代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浮生”的夭折范畴和诗意范畴 , 2.“为欢”的尺度和限度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赋的问题特征和本文的文言语法现象
2.文本的艺术分析、言语的精神分析 , 3.体味李白的生命观和精神气象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此文约作于733年。727年,28岁的李白只身云游至安陆,娶高宗时宰相许圄师孙女为妻,生女平阳、子伯禽;广结道友,优游山水,李白自称“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安陆在今湖北,为古代楚文化发祥地。楚文化属于巫文化(庄子、屈原),长于宏富的想象,具有通灵的特性,类似于古希腊的酒神精神:非理性、狂欢、迷醉、艺术的生命状态。
二、诵读
1.试读:请一名学生试读,其他同学评价、修正。2.诵读提示①基调:慷慨、俊爽。
②节奏:骈体文,以四、六言为主,兼五、七、八、九、十言;中速,长句稍慢,短句稍快。
本文前两句共有如下两个版本,你认为哪个版本最好?为什么?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夫,也;破空而来,不可羁勒。试读)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无“也”字,喟叹不足。试读)新建版本: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无“夫”字,喟叹不足,试读)③节奏:节奏→节奏→语气。④语气:“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宜悠长、慷慨而苍凉;至于“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则短促而低沉;继而上承古人,下接群季,复归慷慨。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三、疏通文意
(夫)天地„„„„万物散„„„„空间(宇)光阴„„„„百代„„„„整/时间(宙)(而)浮生„„„„为欢整„„„„人间古人„„„„良有散„„„„古人(况)阳春„„„„大块整„„„„今人整中散
会„„„„序整„„„„群„„„„皆„„„„吾„„„„独整„„„ 幽„„„高整„„„开„„„„飞整„„„„整
不„„„„何整„„„„如„„„„罚散„„„„整散结合
为方便学习讲解,兹将文章分为六小节层,每一节层的教学目标和步骤相同:先要求学生当堂背诵,理解词义、诗赋节奏、结构层次等。逆旅:逆,迎;旅,客。旅店。
一般为文者写宴会,常以美景和人事起笔。李白却以宇宙、人间起笔,有“万古愁”,笔力劲健。//节奏:整中有散。
浮生:浮泛不踏实的人生,如贫病交加、盛衰之变、漂泊不定。秉烛夜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由宇宙而人间,由人间而古今。//节奏:整散结合。
烟景:许是阳春回暖,地气上升;许是万树新绿如轻烟。烟花五月下扬州,烟,花也。文章:文,纹,错杂的花纹;章,彰,明,鲜艳的色彩。物我合一,源于造化之神力。//节奏:整。
天伦:此指诗人与诸从弟。唐时,从弟并非有血缘关系者,同姓、同好即可为兄弟,结伴交游。
俊秀:俊,杰;秀,麦苗,才。杰出的人才。
独惭康乐:自谦也。注意与“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的心理作比。物我合一,源于俊秀之凝视、寄托。//节奏:整。幽赏:幽,深、隐,此指情怀幽雅。高谈:应是魏晋三玄之谈——《老》《庄》《易》,崇尚自然,放浪形骸,启发人的自觉。琼筵:琼,美玉。为何不是金筵银筵?屈原,比德传统(香草、美人、美玉)。坐花:花。《论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羽觞:又名羽杯、耳杯,酒器,一般为玉质,浅腹,平底,两侧有双耳,状如鸟羽。羽觞出现于战国,延续至魏晋,其后逐渐消失。羽觞有古风,令人遥想魏晋风骨。仙风道骨。//节奏:整。佳咏:《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金谷园:又称梓泽,西晋富豪石崇所建私家园林,一时繁华,至唐已为废墟。罚:试问李白与诸弟诗才孰高孰下?不言自明。不醉焉得出此戏笑、狂放之言? 酒数:一作“酒斗数”,典出石崇《金谷诗序》:“罚酒三斗。”足见狂放风度。君子狂放。//节奏:整散结合。
三、细读
请圈出有疑问的词句、最能打动你的词句,与同学交流。以下是学生可能涉及的词句。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人生如寄)①存在与虚无。西哲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感知须以通过语言来传达,未被感知、传达的事物,就无法证明其存在。因此,海德格尔说:“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园。” ②写宴会,却由宇宙起笔,四方、古今,纵横捭阖,极为潇洒。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物我同一)
①我:请联系《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的转换。有我之境。突出主体人格的张扬。②大块:大地、自然。古人尝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李白《日出入行》:“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滓同科。”与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接通。3.飞羽觞而醉月(仙风道骨)
①羽觞:酒神精神:非理性、狂欢、迷醉、艺术的状态。
②飞:能否改为“传”?不可。一,羽觞状如鸟羽而飞,言传杯之速;二,传达出精神飞动、潇洒之势。
③醉月:醉对明月,醉于明月之下,恍乎惚乎,不知其身之所存。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同趣。
四、探究
(一)古人但逢宴会,必赋诗,必嘱才俊为序。我们学过的有《兰亭集序》《腾王阁序》等。1.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2.王勃《腾王阁序》:遥吟甫畅,逸兴遄飞„„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鸣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邱墟。
试与《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比较,三人的生命观有何不同之处? 参考:
王羲之:乐——悲,表达了“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生命观。王勃:乐——悲,表达了“命途多舛,胜地不常”的生命观。
李白:悲——乐,表达了“大块假我以文章,飞羽觞而醉月”的生命观。
(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请谈谈你的理解和体验。
参考:
1.“浮生”的夭折范畴。“夭折范畴”是中国当代学者提出的哲学命题,意即人的存在往往陷入夭折的困境,生命易逝,精神不能自主。鲍照《行路难》、杜甫《登高》皆此类。2.“浮生”的诗意范畴。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黑暗的是肉体和大地,明亮的是眼睛和灵魂。人通过寻找诗意获得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3.“为欢”的尺度。始皇阿房,石崇金谷,沉迷声色,皆为患。若李白桃园醉酒、苏子赤壁泛舟,皆为欢。《古文观止》:“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
五、作业
请联系本书P13李白《行路难(其一)》,评论李白生命观的多元性(300字左右)。
第三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记宴游的小序。文章虽然只有一百二十多字,但却比较全面地记叙了游赏缘由、游赏过程、自然景物、同游人及其思想情绪,文字凝练,机构紧凑,一气呵成,意绪贯通。此文安排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六单元,重在品味古代散文文气鲜活之特征。古人在记宴游类的散文中大多充满着对宇宙人生的感慨寄托,而李白独特的个性气质更使这篇文章文短韵长。
【学情分析】在前面几个必修模块的古诗文积累和练习之上,学生可以自主阅读较为浅显的古代散文,因此此篇散文字词知识方面只需重点提示几个不太常见的词语。学生接触的李白诗文较多,对其个性已有充分把握,因此比较容易理解本文的情感。而同类比较则是学生比较生疏的地方,因此学习此文需要做的是把以前学过的相关散文与之做比较,让学生充分领略古代文人欣赏山水宴集赋咏时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比较阅读同类文体的文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流露出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同类“宴集序”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精神风貌。【教学方法】
指导诵读、问题讨论 【教具准备】
cai课件、常规教具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南朝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一)请几位同学用一两句诗介绍你心中的李白形象。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皮日休)
(二)文题:①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②“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本文属宴集序。古人在宴集时,常常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学过的文章有《兰亭集序》。
三、听录音,指导诵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欢快、明朗的语气。
四、理解文意。请学生指出难懂字词句,师生共同解难释惑。提示:注意文中的用典。预设:
(一)良:确实。有以:有原因。假:给予。已:停止。依:按照,依据。
(二)用典:本文中运用的典故很多,有的是直取其词,如“逆旅”取自《左传》,“浮生”“大块”出自《庄子》,“羽觞”源于《汉书》。有的是借用其语句,如“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就是直接援引曹丕的《与吴质书》中的话。又有用古人、古事的,如谢惠连之聪敏、谢灵运之擅诗。至于最后的“金谷酒数”则是把石崇金谷园的豪华宴会同他们弟兄的桃园夜集比并起来,随之就会让人联想到王羲之的兰亭修楔事。这样做显然能增添这篇小序的历史、文化内涵,读之意韵深长。
第四篇:高中语文 6.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本站推荐)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宴游的小序。文章虽然只有一百二十多字,但却比较全面地记叙了游赏缘由、游赏过程、自然景物、同游人及其思想情绪,文字凝练,机构紧凑,一气呵成,意绪贯通。此文安排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六单元,重在品味古代散文文气鲜活之特征。古人在记宴游类的散文中大多充满着对宇宙人生的感慨寄托,而李白独特的个性气质更使这篇文章文短韵长。【学情分析】
在前面几个必修模块的古诗文积累和练习之上,学生可以自主阅读较为浅显的古代散文,因此此篇散文字词知识方面只需重点提示几个不太常见的词语。学生接触的李白诗文较多,对其个性已有充分把握,因此比较容易理解本文的情感。而同类比较则是学生比较生疏的地方,因此学习此文需要做的是把以前学过的相关散文与之做比较,让学生充分领略古代文人欣赏山水宴集赋咏时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比较阅读同类文体的文章。[过程与方法] 置身文境,吟咏求气,体会作者感情;理解文中典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流露出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同类“宴集序”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精神风貌。【教学方法】
指导诵读、问题讨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南朝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二、作者及文题
(一)请几位同学用一两句诗介绍你心中的李白形象。
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皮日休)
(二)文题:①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
②“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本文属宴集序。古人在宴集时,常常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学过的文章有《兰亭集序》。
三、听录音,指导诵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欢快、明朗的语气。
四、理解文意。请学生指出难懂字词句,师生共同解难释惑。提示:注意文中的用典。预设:
(一)良:确实。有以:有原因。假:给予。已:停止。依:按照,依据。
(二)用典:本文中运用的典故很多,有的是直取其词,如“逆旅”取自《左传》,“浮生”“大块”出自《庄子》,“羽觞”源于《汉书》。有的是借用其语句,如“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就是直接援引曹丕的《与吴质书》中的话。又有用古人、古事的,如谢惠连之聪敏、谢灵运之擅诗。至于最后的“金谷酒数”则是把石崇金谷园的豪华宴会同他们弟兄的桃园夜集比并起来,随之就会让人联想到王羲之的兰亭修楔事。这样做显然能增添这篇小序的历史、文化内涵,读之意韵深长。
五、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从“夫天地者”到“大块假我以文章”)说明了此次春夜宴游桃花园的缘由:人生短暂,光阴易逝;天地有情,风月无私。
第二部分(从“会桃花之芳园”到结尾),集中叙述这次桃花园夜宴之乐:兄弟相聚之乐、幽赏清谈之乐、赋诗罚酒之乐。
六、探究
①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是文中集中描写宴会的句子。你觉得哪一个字最形象?(预设:李白从“羽”字着想,生动地用了一个“飞”字,就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②比较阅读:请结合阅读材料,谈谈李白的文章与同类作品相比,有何不同。石崇《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王羲之《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乐与时去,悲亦系之。” 陶渊明《游斜川诗序》“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
王勃《滕王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预设: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开始写乐,继而写悲。李白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情绪,始终乐观昂扬。全文充满着春天的生机,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高雅,格调明朗,虽有“浮生若梦”一句,但不会因这一句而生出消极情绪。这既是诗人的个性气质使然,也是时代的投影所致。)
③《古文观止》的编者说此文之游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预设:赏景,清谈,赋诗,诚为雅事。即王勃《腾王阁序》中“四美具,二难并”也。世俗浪游者酒徒者流,与之不可同日而语。)
七、作业:背诵并默写全文。【板书设计】
宴游缘由——人生短暂,光阴易逝;天地有情,风月无私。宴游之乐——兄弟相聚,欣赏美景,清谈高论,赋诗罚酒。
第五篇: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霍松林\《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鉴赏
这篇散文小品,洋溢着诗情画意,像一首优美的诗,长期以来,家弦户诵,脍炙人口。明代大画家仇英还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绘成图画,流传至今。
从题目看,这是一篇记事文。记事文,一般要包含六个要素: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何事)、how(如何)、why(为何)。题目即回答了四个要素:什么人?作者与诸从弟。什么时候?春夜。什么地方?桃李园。干什么?宴饮。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泄露了主题。一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又怎能引人入胜呢?然而一读全文,就立刻被那强烈的艺术魅力所吸引,陶醉于美的享受。原因在于:作者结合剩下的两个要素,对已见于题目中的四个要素做了进一步的、独特的回答,从而展现了情景交融、景美情浓的艺术天地。
全文是以议论开头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古文观止》的编者说这是“点‘夜’字”,即回答了“何时”。这固然是对的;但不仅如此。更重要的,还在于回答了另一个要素:“为何”。白天满可以“宴”,为什么要“夜”宴呢?就因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以要及时行乐,连夜间都不肯放过。及时行乐的思想在我们看来是消极的,但在封建社会的某些知识分子和达官贵人中却是普遍存在的。《古诗十九首》有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曹丕《与吴质书》有云:“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作者在行文上的巧妙之处,就表现在他不去说明自己为什么要“夜”宴,只说明“古人秉烛夜游”的原因,而自己“夜”宴的原因,已和盘托出,无烦词费。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是万口传诵的名句。《古文观止》的编者说它“点‘春’字”,即与第一段“点‘夜’字”结合,照应题目,回答了“何时”。这当然不算错;但不仅如此。它用一个表示进层关系的连词“况”承接第一段,进一步回答了“为何”。“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因而应该“夜”宴;更何况这是春季的“夜”,“阳春”用她的“烟景”召唤我,“大块(天地)”把她的“文章”献给我,岂容辜负!因而更应该“夜”宴。其所以成为名句,就由于它的确佳妙。第一,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春天的阳光,暖烘烘,红艳艳,多么惹人喜爱!“春”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春天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披绡戴縠,分外迷人。那当然不是绡縠,而是弥漫于空气之中的袅袅轻烟。“景”前着一“烟”字,就展现了这独特的画面。此后,“阳春烟景”,就和作者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所创造的“烟花三月”一样,成为人们喜爱的语言,一经运用,立刻唤起对春天美景的无限联想。至于把天地间的森罗万象叫做“文章”,也能给人以文采炳焕、赏心悦目的感受。第二,这两个句子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作为审美主体的“我”又岂能无情!自然主客拥抱,融合无间了。
“会桃李之芳园”以下是全文的主体,兼包六个要素,而着重写“如何”。这一点很重要。试想,与诸从弟夜宴,如果是为了饯别,那就会出现“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的场面,或“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的景象,未免大败人意。如今幸而并非如此。“会桃李之芳园”,不是为了饯别,而是为了“叙天伦之乐事”。这一句,既与第一段“为欢几何”里的“欢”字相照应,又赋予它以特定的具体内容。这不是别的什么“欢”,而是“叙天伦之乐事”的“欢”。看来,作者与从弟们分别很久了。作为封建社会里的“浮生”,难得享天伦之乐啊!如今,不但相会了,而且相会于流芳溢彩的桃李园中,阳春既召我以烟景,大块又假我以文章,此时此地,“叙天伦之乐事”,真是百倍的欢乐!当然,“天伦之乐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叙”法。那么,作者和他的从弟们是什么样的人呢?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的族弟谢惠连工诗文,擅书画,作者便说“群季(诸弟)俊秀,皆为惠连”。以谢惠连比他的几位从弟,不用说就以谢灵运自比了。“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不过是自谦罢了。人物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接下去的“幽赏未已,高谈转清”,虽似双线并行,实则前宾后主。“赏”的对象,就是前面所写的“阳春烟景”“大块文章”和“桃李芳园”;“谈”的内容,主要是“天伦乐事”,但也可以包括“赏”的对象。“赏”的对象那么优美,所以“赏”是“幽赏”;“谈”的内容那么欢乐,所以“谈”是“高谈”。在这里,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两句,集中写“春夜宴桃李园”,这是那欢乐的浪潮激起的洪峰。“月”乃“春夜”之月,“花”乃“桃李”之花。兄弟相会,花月交辉,幽赏高谈,其乐无穷,于是继之以开筵饮宴。“飞羽觞”一句,实在写得好!《汉书•外戚传》引班倢伃赋云:“酌羽觞兮销忧。”颜师古注采用孟康的解释:“羽觞,爵也。作生爵形,有头,尾,羽翼。”爵,是酒器的名称;而在古代,“爵”字又与“雀”字相通。所谓“作生爵形”,就是其酒器的形状像活的雀儿,有头,有尾,有羽翼。正因为有羽翼,所以又称“爵”为“羽觞”。班倢伃独自借酒浇愁,“觞”虽有“羽”,却只能“酌”,不能“飞”。李白从“羽”字着想,生动地用了个“飞”字,就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痛饮固然可以表现狂欢,但光痛饮,就不够“雅”。他们都是诗人,痛饮不足以尽兴,就要作诗。于是以“不有佳作,何伸雅怀”等句结束了全篇。《古文观止》的编者说“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是相当中肯的。
开头以“浮生若梦”等句引出夜宴,在今天看来,思想境界当然不高,但在李白却有其社会原因。况且,开头一段,不过是为了引出下文;而其中的“欢”字,又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况”字以下,写景如画,充满着春天的生机;叙事如见,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是崇高的,格调是明朗的。诵读全文,并不会滋生“浮生若梦”的消极情绪,却能于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提高精神境界,热爱自然,热爱人生。
结尾的“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用的是石崇《金谷诗序》(《全晋文》卷三三)的典故。李白的这篇序,从体裁、题材上看,也与《金谷诗序》相似。而《金谷诗序》却说“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情调很悲凉。其他同类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前面虽说“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结尾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孙绰的《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全晋文》卷六一)也说“乐与时去,悲亦系之”,与王序如出一辙。陶渊明的《游斜川诗序》亦然:“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调子是低沉的。直到初唐的游宴诗文,仍跳不出这种老套子。王勃的《滕王阁序》,不是也有“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的感慨吗?李白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与古人的同类作品相比,本篇确是别开生面,“自是锦心绣口之文”。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与王羲之《兰亭集序》品析
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等。这种“序”的抒情,也都离不开议论和叙事。例如《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显然,这篇短文是桃花丛中欢宴的记实。饮酒赋诗,自古为文人一大乐事,加之春风和煦,百芳争艳,怎不引发诗性大作。故秉烛于桃花丛中,欢宴之余为从弟与其诗集 作“序”。这篇“序”,抒情、叙事、议论融为一炉,而人生短暂、需及时行乐的情怀是全篇的主干。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开头慨叹天地万物,如匆匆过客,虽慨叹,但不悲观,在他看来,既然“浮生若梦”“为欢几何”?那么,只要“人生得意”,学古人“秉烛夜游” 纵情欢乐,便无所遗憾。文题中一“夜”字通贯全文,“及时行乐”连夜也不肯放过,今天看来不免产生人生消极之嫌,但作者似仙人之语,胸襟如此旷达,可为一叹。“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里用“春”照应题目,在这“春夜”之际,“阳春”用她的“烟景”召唤我,“大块”(天地)把他的“文章”献给我,这是何等的快慰与陶醉。所以,此句同他的“烟花三月”一样成为千古名句,为后人吟诵不已。作者借“烟景”,“序天伦之乐事”,“幽赏”助长“高谈”,快乐无比。“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这是春宴的最高潮。一个“飞”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兄弟们痛饮狂欢的欢乐场景。素有“斗酒诗百篇”的李白,酒后“雅”兴油然而生,于是,以“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收束全文,其乐观情怀与豁达大度的慷慨人生感染着读者。
再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是一部游宴诗集,作者借题发挥,表明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因此,这篇“序”,带有明显的抒情色彩。文章开篇通过描写广阔的自然风景,抒发了对人生无限感慨的情怀。如叙述盛会的宴集之地,以绚烂彩笔描绘了所会之地的自然风光、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山林,幽深静谧;溪流,清澈明朗;激湍,飞花溅玉。作者将山水竹树之胜,清流飞泉之声这些景物写得清明幽雅,而又生机盎然。写景是为了抒情,写胜地引出饮酒,于是,他们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间儒雅的风度和诗意的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其中“仰”“俯”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说明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这就自然而然地写出良辰美景之乐,预示了下文将在写景畅叙的基础上抒发“幽情”。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承上启下,引发作者的感慨,衔接自然。接着列举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静”者,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躁”者,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尽管性格不同,好恶各异,但是“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大多数人会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这是因为王羲之所处的东晋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之中。所以天下名士,不得不把保全性命当成头等大事。然而,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感到“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此中现象,道出了个中原由: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念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崇尚有生之乐。随后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终期于尽”,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个体的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于是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他的观点──“死生亦大矣”这个哲学命题。
接着,作者又宕开一笔,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并用“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之际;然后,再联系当前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力斥其非,这充分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然后把目光转向未来,逼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两句,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结束全文,大有余音绕梁之魅力,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的余地。
总之,李白、王羲之的两篇序文,且都是诗序,皆出自大手笔,两篇序文,句句顺乎自然,情真意切。两文的共同特点都长于写景、叙事:一文“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一文则“会桃花之芳园”;王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李文则“群季俊秀,皆为惠连”;王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李文则“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两文语言都运用了较整齐的句子,都运用了铺陈夸张等手法;表达方式上都运用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但王文的描写更细腻,抒情也更具体,所占比例更大,且文笔清新洗练;李文用笔恣肆犷达。思想内容上,两文同样写到了文人雅士传杯喝酒、吟诗作乐;都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慨。但李文的感情基调基本上以一“乐”字贯之,强调及时行乐。而王文的感情则曲折多变,先由乐而叹,后由叹而悲,最后从悲中渐出,积极面对现实──既然“死生之大”,我们当取高雅的人生情致,正所谓“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原载《中学语文园地》200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