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军校考试《物理》经典试题及解析
2018年军校考试《物理》经典试题及解析
关键词:军校考试张为臻物理经典试题
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中的云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有时雨后天空会出现彩虹,这是由于太阳光发生了色散
D.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解析】
A、水中的云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 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错误;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故C正确;
D、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视角增大,平面镜所成的像不会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为四个同学设计的楼梯照明电路图,其中S1、S2分别为楼上和楼下的开关(都是单刀双掷开关),要求拨动其中任何一个开关都能改变电灯原来发光或熄灭的状态,则在实际中最理想的方案是()
【解析】
ABD、火线应首先接开关,然后再与灯泡串联,零线直接接灯泡,故BD错误,A正确. C、此时电路处于断路状态,灯泡不发光,当扳动S1时,电路形成短路,故C错误. 故选A.
3.如图所示为滚摆运动的现象,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B.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下降时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D.上升的最大高度逐次降低,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 【解析】
A、滚摆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故A正确;
B、滚摆在运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与空气发生摩擦,绳和滚摆发生摩擦,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正确;
C、滚摆下降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高度下降,则重力势能减小,同时速度增加,则动能增加,即重力势能转化为了动能;故C正确;
D、滚摆上升的最大高度逐次降低,是由于摩擦的存在,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故选D.
4.用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
A.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B.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C.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D.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解析】
由图可知,甲滑轮是定滑轮,使用该滑轮不省力,所以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乙滑轮是动滑轮,使用该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即拉力等于物体和滑轮总重力的一半,则手的拉力:F甲>F乙;
两幅图中的W有是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是相同的,但乙图中拉力做功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比甲图中做的总功要多,所以结合机械效率公式η=时,总功越大的,机械效率越小;
故选D.
5.图中的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线,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当它在磁场中按箭头方向运动时,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是()
A. B.
C.
D.
×100%可知,有用功相同【解析】能否产生感应电流,就要看图示的情景能否满足①闭合电路;②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这两个条件.
A、由图知导体是闭合电路中的导体,导体斜着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会产生感应电流.故A正确.
B、由题意知导体是闭合电路中的导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会产生感应电流.故B正确.
C、由题意知导体是闭合电路中的导体,并且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会产生感应电流.故C正确.
D、由题意知导体是闭合电路中的导体,且导体的运动方向与磁感线平行,即没有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不会产生感应电流.故D错误.
故选D.
第二篇:2018年高考海南物理试题解析
2018年高考海南物理试题解析
江苏省资深特级教师 戴儒京解析
1.【解析】设石块自由落体的时间为t,他离地面的高度为h,则h13(g9.8m/s2),t12gt2h3,解得t2.87s,h43.4m。选C【答案】C 340
Mmv242m2rm2r,B正确。2.【解析】根据G2m【答案】B rrT
3.【解析】原来,BIlmgsin,后来a【答案】A
1.5BIlmgsin,沿斜面向上,A正确。
m
114.【解析】mm0()4()24g0.5g,B正确。
22【答案】B t72 1
5.【解析】动量守恒mv(Mm)V,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mv2Mv2121Mmv22= Ekmv(Mm)V222(Mm)2(1m)2(M1)Mm所以,A、B、D错误;C正确。
【答案】C
6.【解析】mV5.910kg/s,Wmgh2.9510J/s,选D 【答案】D
7.【解析】最大值EmBS,平行时,速度与磁场垂直,最大。【答案】AC 2
8.【解析】mvmv10(mM)v1,Mv,agv0v1 0v1t1【答案】BC
9.【解析】Eb2kql2cos450=2kql2,b与d等势 【答案】AD 3
10.【解析】滑片由c向a滑动,R左减小,电流增大,功率变大,R右增大,电流减小,功率变小,A、B错误。电源输出功率如下图
P出21.81.61.41.210.80.60.40.***5
并联电阻从最大逐渐减小并且最后大于电源内阻,所以电源输出功率变大,C正确; 随并联电阻的减小,电路总电阻减小,电流增大,电源内阻消耗的功率增大,D正确。【答案】CD
P出11.【解析】s12tgt1,t1可解得。2n
2sn2【答案】g2,9.6,适当增大n。
t 4
12.【解析】(1)并联电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RA48.0,解得RA5.2 R210048.0(2)R1148.2
(3)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有EI(R1RAr),变形得I从图(c)可求图线的斜率k1Rr1R1A。EE20.7126718009.2V.,则电源电动势E180100800k67 【解析】(1)
用电脑“画图”做的图
用电脑Excel做的图
如上图,在三角形OPQ中,根据正弦定理,1r3r3rtan,得。3sinsin(900)cos据几何关系,RR43r,解得Rr。
cos23BqR4Bqmv2(2)根据Bqv,得v,m3mR带电粒子在园内做匀速直线运动,t2r3m。v2Bq【答案】(1)43mr,(2)32Bq 6 14.【解析】(1)碰撞前A的速度mgh12mv,v2gh 2
mvmv'4mV 111m4m2mmv2mv'2MV2解得v'v,Vv 222m4mm4m1432v2gh,B的速度V2gh 解得碰撞后A的速度:v'1455(2)碰撞后A沿光滑轨道上升后又滑到O,然后向右减速滑行至停止,mgxA解得xA1mv'2,227h,501124mV2,xBh 250B沿地面减速滑行至停止,4mgxB因为xAxB,所以会发生第2次碰撞,15.(1)【解析】
A.b到c,等体积,不做功,压强减小,温度降低,放热,A错误; B.a与c,温度相等,内能相等,B正确;
C.a到b,压强不变,体积增大,温度升高,C错误; D.a到b,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D正确。【答案】BD
Pa'6.010415.(2)【解析】设A中气体温度降至-17时的压强为PA',则,设稳
27327273170 7 定后A、B中气体的压强为p',则PA'2.5104P'VA',2.01044.0104P'Vb',又VA'VB'(2.54.0)104m3,解得P'3.210Pa
16.(1)【解析】根据多普勒效应,靠近时高,远离时低,选AB【答案】AB
16.(2)【解析】根据临界角公式sinC120,得临界角C45,根据光的可逆性,n2作出与最边缘的出射线(光路可逆,入射线看做出射线)AB,连接OB。如图所示,在三角形AOB中,∠B=900,-,根据正弦定理
R2R0,解得15。则要求00sin(90)sin13531R.2的半径为r2Rcos1502R624
第三篇: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物理试题含解析
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物理试题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个题目,每题3分,共24分.每个题目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选对得4分,选错得0分)
1.下列物理量的负号表示大小的是()
A.速度
B.位移
C.重力势能
D.力做功为
2.在教室门与地面间缝隙处塞紧一个木楔(侧面如图所示),能把门卡住不易被风吹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门不易被风吹动的原因是因为风力太小
B.门被卡住时,将门对木楔的力正交分解,其水平分力大小小于地面给木楔的摩擦力大小
C.门被卡住时,将门对木楔的力正交分解,其水平分力大小等于地面给木楔的摩擦力大小
D.塞在门下缝隙处的木楔,其顶角无论多大都能将门卡住
3.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速度为v、位移为x、所受合外力为F.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过程中某物理量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已知t=0时刻物体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A.B.C.D.4.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重力势能是动能的3倍.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A.B.C.D.5.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叠放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A、B(B物体与弹簧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加速度为的匀加速运动,测得两个物体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
A.施加外力前,弹簧的形变量为
B.外力施加的瞬间A、B间的弹力大小为
C.A、B在t1时刻分离,此时弹簧弹力恰好为零
D.弹簧恢复到原长时,物体B的速度达到最大值
6.在发射一颗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其发射到贴近地球表面运行的圆轨道I上(离地面高度忽略不计),再通过一椭圆轨道II变轨后到达距地面高为h的预定圆轨道III上.已知它在圆形轨道上运行的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卫星在变轨过程中质量不变,则()
A.卫星在轨道III上运行的加速度为
B.卫星在轨道III上运行的线速度为
C.卫星在轨道III上运行时经过P点的速率小于在轨道II上运行时经过P点的速率
D.卫星在轨道III上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I上的机械能
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于轻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可绕O点转动,把小球拉至A处,弹簧恰好无形变.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当小球运动到O点正下方B点时,降低的竖直高度为h,速度为v.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则小球()
A.由A到B重力做的功等于mgh
B.由A到B重力势能减少
C.由A到B克服弹力做功为mgh
D.到达位置B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mgh
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人立于平板车上,人与车的总质量为M,人与车以速度v1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当此人相对于车以速度v2竖直跳起时,车的速度变为()
A.,向右
B.,向右
C.,向右
D.v1,向右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个题目,每题4分,共16分.题目有多个选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9.如图所示为一向右匀速行驶的车厢,a绳将一小球悬挂在车内的天花板上,b绳一端系在车厢壁上,另一端系在小球上,使a绳偏离竖直方向,b绳水平,球与车相对静止.用T1表示a绳的拉力,T2表示b绳的拉力.如果车改为向右匀加速行驶,稳定后,球与车仍保持相对静止,则拉力T1和T2的变化情况可能是()
A.T1增大,T2减小
B.T1增大,T2不变
C.T1不变,T2减小
D.T1增大,T2增大
10.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0.4kg的小物块从O点以的初速度从水平台上的O点水平飞出,击中平台右下侧挡板上的P点.现以O为原点在竖直面内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挡板的形状满足方程(单位:m),不计一切摩擦和空气阻力,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物块从O点运动列P点的时间为l
B.小物块刚到P点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等于5
C.小物块刚到P点时速度的大小为10m/s
D.小物体位移大小为
11.如图所示,卫星1为地球同步卫星,卫星2是周期为3小时的极地卫星,只考虑地球引力,不考虑其他作用的影响,卫星1和卫星2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两轨道平面相互垂直,运动过程中卫星1和卫星2有时处于地球赤道上某一点的正上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1和卫星2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B.卫星1和卫星2的速度之比为
C.卫星1和卫星2处在地球赤道的某一点正上方地球的周期为24小时
D.卫星1和卫星2处在地球赤道的某一点正上方的周期为3小时
12.如图所示,将一光滑的半圆槽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槽的左侧有一固定在水平面上的物块.今让一小球自左侧槽口A的正上方从静止开始落下,与圆弧槽相切自A点进入槽内,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半圆槽内由A向B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由B向C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也守恒
B.小球在半圆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与半圆槽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C.小球自半圆槽的最低点B向C点运动的过程中,小球与半圆槽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D.小球离开C点以后,将做斜抛运动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
13.用半径均为r的小球1和小球2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安装固定好实验装置,竖直挡板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用夹子固定,小球球心与O点位置等高,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竖直挡板上.重复多次,确定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P;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确定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N;
步骤3:用毫米刻度尺测得O点与M、P、N三点的竖直方向的距离分别为h1、h2、h3.(1)两小球的直径用螺旋测微器核准相等,测量结果如图乙,则两小球的直径均为_______mm.(2)设球1和球2的质量分别为m1、m2,若满足________,则说明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若还满足________,则说明两球发生的碰撞为弹性碰撞.(用m1、m2、h1、h2、h3表示)
14.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悬线下吊着磁铁A,磁铁的磁性较强,A下吸着一个小球C,不计球的大小,B是固定挡板,测出静止时球离地面的高度h1,悬点O到球的距离L,将球拉离竖直位置到某一位置,悬线拉直,用米尺测出这时球与尺的接触点离天花板的高度H2,释放小球,让小球与磁铁一起做圆周运动,到最低点时磁铁与挡板碰撞后小球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做平抛运动,测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x,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1)磁铁与挡板碰撞前的一瞬间速度的大小为______;
(2)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只要验证等式_____成立即可;
(3)若实验测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导致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写出两个原因即可)______________;
(4)改变小球开始释放的高度,记录多组释放点距天花板的高度h2和小球做平抛运动水平位移x,建立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如图2所示,也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则应做出的是______图像(填选项前的符号).A.B.C.D.四、解答题(共46分)
15.(8分)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长L=1.25m,一端固定在点,另一端系一质量m=1kg的小球.将轻绳伸直拉至水平,小球由位置A静止释放,小球运动到最低点O时轻绳刚好被拉断.O点下方有一倾角的固定斜面,小球恰好垂直打在斜面上,取g=10m/s2求:
(1)轻绳刚要拉断时绳的拉力大小;
(2)小球从O点运动到斜面的时间.16.(8分)我国航天技术飞速发展,设想数年后宇航员登上了某星球表面.宇航员手持小球从高度为h处,沿水平方向以初速度v抛出,测得小球运动的水平距离为L.已知该行星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
(1)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行星的平均密度.17.(12分)如图所示,水平光滑的地面上有A、B、C三个可视为质点的木块,质量分别为1kg、3kg、3kg.木块A的左侧有一半径R=0.1m的固定的竖直粗糙半圆弧轨道,一开始B、C处于静止状态,B、C之间的弹簧处于原长.给木块A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大小为,与木块B碰撞后,A被反弹,速度大小变为.若A恰好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木块A克服圆弧轨道摩擦所做的功;
(2)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18.(18分)如图甲所示,下表面光滑的长木板B静止放在水平面上,质量为的物块C放在长木板的最右端,质量为的物块A从距长木板B左侧处以某一初速度向长木板运动.一段时间后物块A与长木板B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以长木板B开始运动作为计时起点,长木板B和物块C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物块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块C与长木板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长木板B的质量m2;
(2)物块A的初速度v0;
(3)A静止时,系统A、B、C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Q.物理答案
1.C【解析】速度v=-2m/s的“-”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故A错误.物体的位移s=-8m,负号表示位移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故B正确物体的重力势能Ep=-50J的“-”表示重力势能比0小,表示大小.故C正确.阻力做功为W=-10J,负号表示该力是阻力,不表示大小.故D错误.故选C.
2.C【解析】ABC.对木楔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压力和摩擦力,如图所示
竖直方向N=Fcosθ+mg
水平方向f=Fsinθ
则门被卡住时,不是因为风太小,将门对木楔的力正交分解,其水平分力大小等于地面给木楔的摩擦力大小,故AB错误,C正确。
D.最大静摩擦力约等于滑动摩擦力,为fmax=μN=μ(Fcosθ+mg)
考虑摩擦自锁情况,不管多大的力F均满足满足fmax≥f
即μ(Fcosθ+mg)≥Fsinθ
由于m很小,故只要μ≥tanθ即可,题中由于θ很小,故很容易满足自锁条件;即顶角q满足μ≥tanθ才能将门卡住,故D错误。
3.C【解析】A.位移与时间图像,横轴以上位移为正,横轴以下位移为负,所以选项A为往复运动,A错误;B.横轴以上速度为正横轴以下速度为负,也是往复运动,B错误;C.在0-2s间,物体沿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s-4s间物体沿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可知在4s末物体速度减小到零,然后重复之前的运动,选项C为单向的直线运动,C正确;
D.0-1s间物体沿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2s间物体沿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2s末速度减小到零,2s-3s间物体沿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选项D为往复运动,D错误。
4.C【解析】设抛出时物体的初速度为v0,高度为h,物块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据题有
联立解得v=2v0
则cosα=,可得
5.B【解析】A.施加F前,物体AB整体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有:2Mg=kx
解得:,故A错误;
B.施加外力F的瞬间,对B物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弹—Mg—
其中F弹=2Mg
解得:故B正确;C.物体A、B在t1时刻分离,此时A、B具有共同的v与a;且;对B:
弹解得:弹=
弹力不为零,故C错误;
D.而弹簧恢复到原长时,B受到的合力为重力,已经减速一段时间;速度不是最大值;故
6.D【解析】AB.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在地球表面,由
联立解得卫星在轨道Ⅲ上的加速度为
线速度为故AB错误;
C.卫星要从椭圆轨道Ⅱ变轨后到达圆轨道Ⅲ上,在P点必须加速,所以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时经过P点的速率大于在轨道Ⅱ上运行时经过P点的速率,故C错误;
D.卫星从轨道Ⅰ变轨到轨道Ⅱ,在Q点要加速,机械能增加。在椭圆轨道Ⅱ运动时卫星的机械能不变。卫星要从轨道Ⅱ变轨后到达圆轨道Ⅲ上,在P点必须加速,机械能增加,所以卫星在轨道Ⅲ上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故D正确。
7.A【解析】A.重力做功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则由A至B重力功为mgh,故A正确;
B.由A至B重力做功为mgh,则重力势能减少mgh,小球在下降中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所以mgh>故B错误;
C.根据动能定理得mgh+W弹=,所以由A至B小球克服弹力做功为mgh-,故C错误;
D.弹簧弹力做功量度弹性势能的变化。所以小球到达位置B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mgh-,故D错误。
8.D【解析】人和车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当人竖直跳起时,人和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在水平方向上的仍然动量守恒,水平方向的速度不发生变化,所以车的速度仍然为,方向向右,故D正确。
9.AC【解析】静止时,设a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平衡,解得,T2=mgtanθ
当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加速度较大,b绳会收缩,a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大,则T1增大,T2减小。若a绳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T1sinθ-T2=ma
解得T2=mgtanθ-ma,则T1不变,T2减小。故AC正确,BD错误。
10.AD【解析】A.由题意可知,小物块从O点水平抛出后,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有,x=v0t,又有;联立解得t=1s,故A正确;
BC.到达P点时竖直分速度
则P点的速度
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故BC错误;
D.小物体的水平位移
竖直位移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小物体的位移大小.故D正确。
11.ABC【解析】A、卫星1是地球同步卫星,周期为24小时,卫星2的周期为3小时,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解得:,向心加速度,则,A正确;
B、线速度,则,B正确;
CD、若某时刻卫星1和卫星2处于地球赤道上某一点的正上方,而卫星1周期为24小时,卫星2周期为3小时,所以再经过24小时,两个卫星又同时到达该点正上方,所以卫星1和卫星2处在地球赤道的某一点正上方的周期为24小时,C正确,D错误。
12.CD【解析】A.只有重力或只有弹力做功时物体机械能守恒,小球在半圆槽内运动由B到C过程中,除重力做功外,槽的支持力也对小球做功,小球机械能不守恒,由此可知,小球在半圆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
B.小球在槽内运动的前半过程中,左侧物体对槽有作用力,小球与槽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上的动量不守恒,故B错误;
C.小球自半圆槽的最低点B向C点运动的过程中,系统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外力为零,故小球与半圆槽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故C正确;
D.小球离开C点以后,既有竖直向上的分速度,又有水平分速度,小球做斜上抛运动,故D正确。
13.【解析】(1)[1]
小球的直径。
(2)[2]
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解得
由题意可知,碰撞前球1的速度为
碰撞后球1的速度为
碰撞后球2的速度为
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整理得。
(2)[3]
两球发生的碰撞为弹性碰撞,满足能量守恒
整理得。
14.受到空气阻力
磁铁对小球的引力使平抛的初速度比小球到挡板时的速度小
D
【解析】(1)[1]由平抛运动的知识可知,平抛运动的时间为
磁铁与挡板相碰的一瞬间的速度为
(2)[2]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即验证
整理得
(3)[3]
[4]若实验测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导致误差的可能原因有:受到空气阻力;磁铁对小球的引力使平抛的初速度比小球到挡板时的速度小;小球在平抛过程中有一部机械能转化成小球转动的动能。
(4)[5]由要验证的关系式
可知,图像应是的图像,故D正确。
15.(1);(2)0.5s
【解析】(1)小球下摆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解得
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
(2)绳子断裂后小球做平抛运动,到达斜面时,竖直分速度
在竖直方向,解得
16.(1)(2)
【解析】(1)小球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x=L.
则平抛运动的时间.
根据h=gt2得,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
(2)根据得,星球的质量.
则星球的密度.
17.(1)5.5J;(2)12
J
【解析】(1)由木块A恰好能通过圆弧轨道最高点有。解得vA=1
m/s
木块A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Wf=5.5
J
(2)以水平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Av1=mBvB-mAv2
解得vB=4
m/s
弹簧压缩至最短时,B、C速度相同,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BvB=(mB+mC)v
解得v=2
m/s
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
18.(1)
2.0kg
(2)
10m/s
(3)
J
【解析】(1)根据图乙可知,长木板B的加速度大小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联立解得
(2)物块A与长木板B发生弹性碰撞,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根据能量守恒可得
联立即得v=9
m/s,对于物块A,以初速度v0向右减速运动与长木板B碰撞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解得
(3)对物块A反向后,当A停下后,即
解得t=3
s
由于碰撞过程中不损失机械能,碰撞前后损失的机械能均为克服摩擦力而做功,故产生的热量为:
由图乙可知
解得Q=32
J
第四篇:上学期期末八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
2016-2017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初二物理课本约重
A.100N
B.10N
C.1N
D.0.1N 【答案】C 【解析】解答:两个鸡蛋的质量在100g左右,初二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100g=0.1kg左右,受10N/kg=1N.到的重力为G=mg=0.1kg×点睛:首先对初二物理课本的质量作出估测,然后利用公式G=mg得到其重力. 2.在空中飞行着的子弹,若不计空气阻力,子弹受到的力是 A.向前的推力 B.重力
C.向前的推力和重力 D.重力和地球的吸引力 【答案】B 【解析】解答:不考虑空气阻力时,子弹在空中飞行时只受到重力,没有推力,故B正确。点睛:不考虑空气阻力时,子弹在空中飞行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3.光沿与镜面15°角射到平面镜上,则反射角为
A.15° B.30° C.60° D.75°【答案】D
−15°【解析】解答:已知一束光与镜面成15°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即入射角为90°=75°,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角也是75°。点睛:(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4.如图所示,下列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水中倒影 B.照镜子 C.铁棒“断折”了 D.人在屏幕上的影子 【答案】D 【解析】解答:A.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照镜子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铁棒折断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是由于铁棒反射的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的时候,发生了折射;D.影子是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点睛: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5.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
B.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至横梁再次平衡 C.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至横梁再次平衡 D.将右盘砝码再减少一些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在使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指针的位置在分度盘的中线偏左,说明左边重,如果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仍偏左,则应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而此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A正确,BCD错误;故应选A。【考点定位】天平的用法
8.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
A.大小有关 B.作用点有关 C.方向有关
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图中实验两个力的大小、作用点相同,只有方向不同,故探究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之间的关系。C选项符合题意,选填C。答案:C 考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图片信息获取。11.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C.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答案】C 【解析】解答: A.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故A错误;B.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C.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故C正确;D.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则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D错误。
点睛:(1)掌握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显微镜的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3)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4)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12.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砝码已经磨损,用这样的砝码测得的物体的质量与真实值比较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是否偏大或偏小 【答案】A
【解析】解答:砝码磨损了,相当于砝码的质量减小了,但是上面所标的数值还没变。在称量物体时所加的数目就多了,砝码的实际质量还等于物体的质量,只是所标的数值相对于实际质量偏大了,所以测量结果偏大了。
点睛: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砝码磨损是砝码质量减小,砝码生锈是质量增加. 13.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物质状态变化时密度不变
D.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质量较大 【答案】D
14.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给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 B.汽车轮胎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纹 C.缝衣针的表面做得很光滑
D.为了移动重物,在它下面垫上圆柱形钢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加润滑油,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衣针的表面做得很光滑,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C不合题意;垫上圆柱形钢管,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故应选B。
【考点定位】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15.踢足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下列与踢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 B.只要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踢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D.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脚踢球时,脚对球施加力的同时足球对脚也施加了力,故A错误;B、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B错误;C、踢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错误;D、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故选D.
【考点定位】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
16.下列是生活中的一些摩擦现象:①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②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③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④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其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答案】C 【解析】解答:①走路时,鞋与地面间的摩擦,使人前进,如果鞋和地面之间没有摩擦,人走路没有动力,这种摩擦是有益摩擦。通常鞋底上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②)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间的摩擦,阻碍汽车前进,对人们有害,属于有害摩擦。③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阻碍车轮转动,属于有害摩擦。④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盘间的摩擦,防止皮带在皮带盘上脱落,属于有益摩擦,通常在皮带上打皮带蜡来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选C.点睛:对人们有益的摩擦属于有益摩擦,并且有益摩擦都是要增大的.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7.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A.3:4 B.4:3 C.2:1 D.1: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天平左右两侧的质量相等,根据公式m=ρV可得,2ρ甲V+ρ乙V=ρ甲V+3ρ乙V,ρ甲V=2ρ乙V,ρ甲:ρ乙=2:1.故答案为:C.
18.常温常压下空气的密度为1.29 kg/m3,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质量最接近: A.2 kg
B.20 kg
C.200 kg
D.2000 kg 【答案】C
3【解析】解答:据估测,一间普通教室的体积约为150∼170m,根据密度公式变形m=ρV=1.29kg/m3×160m3≈206kg,通过比较,选项C最接近于206kg这个值。
点睛:首先估测出一间普通教室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变形m=ρV,即可求出教室内空气质量,再把求得的结果与四个选项相比较,最接近这个值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
19.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答案】A 【解析】解答: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该模型是远视眼,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故选A.20.如图所示,一盛水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这时反射角为a,折射角为r,若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把容器右侧稍微垫高,待水面重新平静后,测出反射角为a′,折射角为r′,那么:
二、填空题
21.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如果以他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是______的。为了减小车速,要捏紧车闸,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 【答案】 运动
增大压力
【解析】(1)在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若以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由于路旁的树和自行车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运动的。(2)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捏紧车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
点睛:(1)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的,如果没变化,就静止的.(2)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2.声音都是由于发声物体的_____而产生的.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她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答案】 振动
响度
【解析】解答: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所以她还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23.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25cm的主光轴上,形成的像是倒立、____的实像(填“放大”、“等于”或“缩小”),像到透镜的距离____20cm(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 缩小
小于
【解析】解答:物体到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距离为25cm 时,因为25cm>2f,U>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2f>v>f,即:20cm>v>10cm.点睛: 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24.如图所示,小明用竹竿推小芳站立的小船,发现两只小船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该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的.在此过程中,两只小船质量_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运动状态
相互
不变
【解析】解答:用竹竿推动小船时,两只小船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说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小船的状态虽然发生变化,但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
点睛:(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点: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决定于组成物体的物质多少.
25.如图所示,工人手里拿着用来检验墙是否竖直的仪器叫做________,它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工人在检验中观察墙面与线是否___________,(选填“平行”或“垂直”)可以知道墙体是竖直的.
【答案】重垂线
竖着向下
平行
【解析】解答:工人手里拿着用来检验是否竖直的仪器叫做重垂线,它是利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工人在检验中观察墙面与线是否平行可以知道墙体是竖直的.
点睛:重垂线是由一根细线下面栓着一个重物做成的,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检查物体是否竖直或是否水平.
26.小红和小明分别用力F1和F2沿水平向右方向推、拉一辆小车,如图所示,F1=40N,F2=20N,小车受到这两个力的合力为________N,合力的方向为向_________(填“左”或“右”).假如小车与地面的阻力不计,则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________个力的作用.
【答案】 60
右
两
【解析】解答: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共受两个力:F1与F2作用且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合力F=F1+F2=40N+20N=60N;合力的方向为向右。水平面光滑,则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共受两个力F1与F2的作用.
27.据报道,我国科学家造出“世界上最轻材料——全碳气凝胶”,这种材料密度仅为0.16mg/cm3,“0.16mg/cm3”的物理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每立方厘米全碳气凝胶的质量为0.16毫克
【解析】0.16mg/cm的物理含义是每立方厘米全碳气凝胶的质量为0.16毫克.3103kg/m3.点睛: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其单位:1g/cm=1×328.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剩余的牛奶与原牛奶相比较,质量_______,密度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变小
不变
【解析】一杯牛奶,喝掉一半,质量和体积均减小一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等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变
点睛: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不随物体的温度、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不变密度不变,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而变化.
三、实验题
29.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刚好与水面相平,F是凸透镜的焦点,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入射到凸透镜上,请你作出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水中光线的大致位置.
【答案】
【解析】平行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通过焦点,斜射向水中的光线进行入水中后会发生偏折,折射光是靠近法线的,如下图所示:
30.请在图中,作出沿斜面匀速下滑的物体所受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解答:物体所受重力竖直向下,滑动摩擦力平行于斜面向上。重力与滑动摩擦力的示意图如图示:
点睛:在斜面上物体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根据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作图.
31.在“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中,应将被测物体放置在天平的________盘中;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答案】
(1).左
(2).54
【解析】解答:用天平之前首先调节天平,调平后,待测物体放在左盘中,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得天平再次平衡。待测物体质量为50g+4g=54g.点睛:使用天平方法:①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②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位置;③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称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天平重新平衡后,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32.如右图所示,这个仪器叫________,(填仪器名称),所测物体的重力为________N.
【答案】
(1).弹簧测力计
(2).2.6.【解析】解答:在图所示,这个仪器叫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是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6N.点睛: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仪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需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度垂直.
33.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上课前,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让太阳光照射到凸透镜上,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小强却说,这个距离不是凸透镜的焦距,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应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在图示位置,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_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10 cm,调整光屏位置再次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_____.
【答案】
(1).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太阳光没有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到凸透镜上)
(2).同一高度
(3).照相机
大
34.为研究运动的快慢,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研究,记录了不同的物体的运动路程和时间.已知
三是比较路程和时间的比值.35.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通过晶状体的调节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如图所示是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得出: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当他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戴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加以矫正. 【答案】
(1).变小
(2).凹
【解析】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物体离凸透镜变近时,透镜的焦距也变短了;凸透镜的焦距变短说明对光的会聚作用过强,要纠正必须要减弱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所以要用凹透镜来进行纠正。
点睛:(1)眼睛的晶状体是一个焦距可调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2)正常眼睛成的像在视网膜上,所以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3)当晶状体曲度过大时,对光的折射能力增强,物体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36.小永同学为了测量老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______,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调.(3)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4)由图乙可知老醋的体积为_______㎝3,老醋的密度是_______g/㎝3 =_______㎏/m3.
【答案】
(1).水平桌面上
(2).平衡螺母
(3).左
(4).BCA
(5).40
(6).1.12
5(7).1.125×103
【解析】解答:(1)在天平使用中应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后,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2)在调节天平时,如果发现指针向右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天平横梁平衡为止;(3)测量液体的密度时,应该首先测量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把适量的老醋倒入量筒中,读出其体积V,再测量出烧杯和剩余老醋的质量m1.所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BCA;(4)图量筒中老醋的体积V=40cm,图中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50g+20g+10g+2.4g=82.4g,图中烧杯和剩余老醋的质量m1=20g+10g+5g+2.4g=37.4g,量筒中老醋的质量m=82.4g−37.4g=45g,所以老醋的密度为ρ
3103kg/m3。=1.125g/cm=1.125×
3点睛:(1)在天平使用中应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天平使用前的调节:若指针左偏,向右调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2)称量时,物体放在左偏,砝码放在右盘,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3)矿石体积为量筒两次读数之差,密度用ρ
来计算.
四、计算题
37.质量是0.2kg的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运动中所受的空气阻力总是跟运动方向相反,大小都是1N,求:(1)物体受到的重力
(2)物体在下落过程中的合力及合力的方向.
【答案】(1)1.96N;(2)0.96N,方向:竖直向下
9.8N/kg=1.96N;(2).因为物体向下运动时,受到竖直向【解析】解答:(1).物体受到的重力G=mg=0.2kg×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阻力,所以合力等于重力减阻力即F=GF阻=1.96N-1N=0.96N,方向竖直向下。点睛:①利用G=mg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方法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力.
38.一行军队伍,排头到排尾的长度是50m,正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150m长的大桥.则:(1)队伍通过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2)若该队伍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需5min,则另一座桥的长度L是多少? 【答案】(1)200s ;(2)250m 【解析】解答:(1)v=3.6km/h=1m/s,队伍运动的距离:s=50m+150m=200m,根据可得,队伍通过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300s=300m;另(2)t′=5min=300s队伍通过的距离:s′=vt′=1m/s×
一座桥的长度:L=300m-50m=250m。
答:(1)队伍通过大桥需要200s;(2)若该队伍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需5分钟,则另一座桥的长度L是250m。
102cm3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的小石子投入瓶39.一容积为3×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2)石块的密度.
10﹣4m3;(2)2.5×103kg/m3 【答案】(1)1×【解析】解答:(1)由ρ可得,水的体积:V水=10−4m3;因为石块的体积与水的体积=2×
102cm3=3×10−4m3,V=V瓶−V水=3×10−4m3−2×10−4m3=之和等于瓶的容积,所以石块的总体积:V瓶=3×1×10−4m3;(2)石块的密度:ρ
103kg/m3 =2.5×10−4m3;(2瓶内石块的密度为2.5×103kg/m3.答:(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为1×点睛:(1)根据密度的变形公式求出水的体积;(2)根据瓶的容积和水的体积即可求出石块的总体积;(3)根据密度公式即可求出石块的密度.
第五篇:云南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2018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烛焰经小孔所成的像是虚像 B.乙图中的漫反射不避循光的反射定律 C.丙图中的小孩叉鱼时对准鱼就能叉到
D.丁图中的雨后彩虹是阳光经小水滴色散后形成的 【答案】D 【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从鱼身上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的位置偏高,变浅了;
(4)太阳光是混合光,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经过三棱镜可以分散为各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解答: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不是虚像,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因此用鱼叉捕鱼时,不是将鱼叉对准他看到的鱼,而是瞄准所看到的鱼的下方位置叉去,故C错误; D、当太阳光射入雨后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太阳光经过折射发生色散,从而形成彩虹,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过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会造成危害
D.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答案】B 【解析】分析:(1)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说的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长期、过量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伤害,会出现病变;(4)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
解答:A、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整个宇宙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体的普遍规律,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故A正确;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错误; C、过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会造成危害。故C正确;
D、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D正确。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力与运动的关系、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等,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总体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3.汽车是一种运输工具,关于汽车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动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汽油只有在高温时才会蒸发
C.选择水作为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小的特点 D.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答案】A 【解析】分析:(1)在热机的做功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3)水的比热容较大,常用来做冷却剂或暖气的传热介质等;
(4)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据此做出分析。解答:A、发动机的做功冲程中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正确; B、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只能在特定的温度(沸点)才能发生,故B错误; C、水箱中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有较大的比热容,在同等情况下,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故C错误; D、车轮胎上的花纹,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增大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综合考查了摩擦力的影响因素、蒸发的条件、热机中能量的转化、水的比热容特点的应用等,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
4.在可靠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假想在理想状态下。经过分析。综合等符合逻惧的科学推理得出规律,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下列规律采用此方法得出的是 A.能量守恒定律 B.杠杆平衡原理 C.牛顿第一定律
D.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答案】C 【解析】分析:“科学推理法”即: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验证,只能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
解答:能量守恒定律、杠杆平衡原理、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都是直接通过真实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其结论形成方法与牛顿第一定律不同,所以A、B、D都不能选。
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实际上不受摩擦力的物体根本不存在),所以该实验主要是利用了实验推理法形成的,所以C选项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推理法”的实验过程,然后回忆所学内容,即可解决。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B.电热水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C.飞机起飞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小 D.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答案】B 【解析】分析:(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组成;(2)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要发热,这种现象是电流的热效应。发生电流的热效应时,电能转化为内能;(3)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比下方的快,因此下方向上的压强大于上方向下的压强,上下表面存在一个向上的压力差,这就是机翼的升力;
(4)物体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改变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
解答: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故A错误;
B、电热水器工作时,消耗电能,得到内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B正确;
C、机翼的形状上凸下平,飞机起飞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故C错误;
D、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此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电流的热效应、飞机的升力及热量的概念,包含的知识点较多。正确、全面理解概念和规律,是解答的关键。
6.如图所示,用量筒和水测量小石头体积时,小石头在水里下沉的过程中,下列判正确的是
A.水的密度变大 B.水对小石头的压强不变 C.小石头受到的浮力不变 D.量筒对桌面的压力变大 【答案】C 【解析】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随小石块的下沉而改变;(2)根据来判断压强;
(3)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深度无关;(4)量筒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量筒重力、水的重力和石块重力的和。解答:A、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水的密度不随小石块的下沉而改变,故A错误; B、小石头在水里下沉的过程中,深度越来越大,根据
可知压强变大,故B错误;
C、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深度无关,小石头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正确; D、小石头在水里下沉的过程中,量筒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能根据压强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出小石头在水里下沉的过程中浮力变化和量筒对桌面的压力变化情况是本题的关键。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导体横截面积越大阻值越大 C.大功率用电器可以使用两孔插座
D.用超导体做导线可以降低由于电阻引起的电能损耗 【答案】D 【解析】分析:(1)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3)大功率或带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必须使用三孔插座,以防外壳带电,危及人身安全;(4)超导材料是一种电阻为零的材料。超导体的电阻为0,不会放热,所以电能无法转化为内能。解答:A、核燃料是越用越少的,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共同决定,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故在材料、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导体横截面积越大阻值越小,故B错误;
C、大功率或带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使用两孔插座,没有接地功能,用电器外壳带电,会危及人身安全。故C错误;
D、用超导体做输电导线,由于导体电阻为零,可以减小由于电阻引起的电能损耗,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核能,电阻的决定因素,三孔插座的应用,以及超导现象,是一道综合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解题。
8.如图所示,将条形磁铁固定在静止的小车上,电路连接完整后,闭合开关S时,小车不动。变阳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小车开始向左运动。则下列变阳器接入电 路的方式正确的是
A.a接e、d接f B.a接e、b接f C.c接e、d接f D.c接e、b接f 【答案】A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然后根据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到某位置时,小车开始向左运动,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磁性增强,则电阻变小,然后根据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接入电路时选择上面一个,下面一个做出解答。
解答:根据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指向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与固定在静止的小车上的条形磁铁相互排斥;
当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到某位置时,小车开始向左运动,说明斥力增大,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磁性增强,则电阻变小,根据变阻器的接法,一上一下可知,a接e、d接f,如图所示:
故选:A。
【点睛】此题涉及到安培定则、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的接法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重点是安培定则的运用。
二.填空题
9.云南是著名的茶马古道的源头,赶马人喜欢在马的脖子上系个铃铛,当马帮在山间行走时,叮叮当当的铃声传出山外,故有“山间铃响马帮来”的笑谈,铃声是铃芯击打铃壳使其______而发声 人们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来辨别出声音铃声而不是其它物体发出的声音。【答案】
(1).振动
(2).音色
【解析】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铃声是铃芯击打铃壳使其振动而发声。
(2)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人们根据铃声与其它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来辨别。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点睛】明确声音的产生靠振动、深入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
10.盛夏时节,白花绽放。花香四溢,沁人心脾,同学们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做_______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_发现的,该发现使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为现实。【答案】
(1).无规则运动
(2).法拉第
【解析】分析:(1)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法拉第在奥斯特的启发下,研究了磁场与电流的关系,最终在1831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流。根据这个发现,后来发明了发电机,这个重要现象的发现使人类对电能的大规模获得和利用成为可能。
解答:同学们闻到“花香”说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根据电磁感应现象,人们发明了发电机,为人类大规模获得电能提供了可能。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法拉第。
【点睛】物理学史和分子的运动一直是考试中的热点,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使我们了解科学家的贡献,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重点是掌握分子动理论。
11.中国高速铁路以快捷、平稳和高速发展享誉世界,已成为现代中国的一张名片。2018年5月1日。昆明至大理首列动车进行联调联试。预计2018年6月底通车。如图所示,动车出站时,以站台为参照物车是_______的;该条铁路实现4G网络全覆流,4G网络是利用__________来传输信息的。
【答案】
(1).运动
(2).电磁波
【解析】分析:(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物体位置发生变化则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2)现代的移动电话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解答:(1)动车出站时,若以站台为参照物,车相对于站台来说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说车是运动的;(2)4G手机属于移动电话,所以4G网络传输信息是利用电磁波来实现的。故答案为:运动;电磁波。
【点睛】此题是一道联系实际生活的综合题,包括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电磁波的应用,知识点彼此之间联系较少。难点是我们对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
12.LED灯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一个220 V 2.5W 的LED灯与一个“220 V 60W的白炽灯亮度相当,若30天消耗的电能是____度,一个220V 8.5W“ 的LED灯每天正常工作4小时。这些电能可供“220V 60W” 的白织灯正常工作_________小时。【答案】
(1).1.0
2(2).17 【解析】分析:(1)利用耗的电能;(2)电器正常工作解答:由,利用
得到灯泡正常工作时间。
;这些电能可。
求解消耗的电能;设两种灯泡正常发光的时间为t,利用公式
计算消可得,该LED灯30天消耗的电能:供“220V 60W”的白炽灯正常工作的时间:故答案为:(1).1.02
(2).17 【点睛】本题考查了电功率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
13.中国轮椅冰壶队在韩国平昌冬残奥会上夺得金牌,实现了我国冬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冰壶由于_______继续向前运动。休息时,运动员用吸管吸饮料,这是利用了___的作用。【答案】
(1).惯性
(2).大气压
【解析】分析:(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指物体具有的能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的性质。
(2)用吸管吸饮料时,吸气时,管内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比较管内和管外的饮料受到的压强。解答:(1)运动员将冰壶推出之后,冰壶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
(2)用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里,利用大气压。故答案为:惯性;大气压。
【点睛】此题考查了惯性和大气压的综合应用。题目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题目的难度不大,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是此题的难点所在。
14.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负电,B不带电。验电器A的金属薄片张开,这是因为___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的瞬间,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从_____(选填“A到B” 或“B到A”)。
【答案】
(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B到A 【解析】(1)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解答:(1)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验电器A带负电,说明A有多余的电子,而验电器B不带电,用一根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B连接起来,自由电子由A向B移动;因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故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由B到A。
故答案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到A。
【点睛】解答此题是要明确电流的方向、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15.如图所示,光滑斜面PM与水平面MN平滑连接。弹簧左端固定,小物块在斜面上从P点由静止滑向M点的过程中,机械能____________;小物块压缩弹黄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使____(均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不变
(2).变大
【解析】分析: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高度,即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其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的大小。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小物块从P向M运动过程中,斜面光滑,只有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故机械能不变;弹簧被压缩过程中,其机械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大; 故答案为:不变;变大。
【点睛】本题考查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及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变化分析,明确不同能量大小的影响因素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6.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把质量为50kg的物体匀速提升3m,若拉力F等于50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___;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动滑轮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_N
【答案】
(1).80%
(2).200 【解析】分析:(1)知道物体质量,利用拉力端移动距离s=2h,利用(2)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解答:(1)物体的重力:图知,n=2,拉力端移动距离拉力做的总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求其重力,再利用
求拉力做的有用功;由图知,n=2,求总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之比。,据此求动滑轮重力。
做的有用功:,由(2)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故答案为:
(1).80%
(2).20,则动滑轮重力:。
【点睛】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和动滑轮重力的计算,利用好关系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
17.如图为所示,小灯泡L标有“3V 0.9W”的字样(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时,小灯泡正常发光,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则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A,如果电压表的量程为0~ 3V,为确保电压表不被损坏。则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同时闭合开S、S1
【答案】
(1).0.3(2).不能
【解析】分析:(1)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时,灯泡和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已知灯泡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利用公式流表的示数;
(2)电压表使用时,被测电路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最大测量值;同时闭合开关S、S1,灯泡短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
解答:由电路图知,(1)开关S闭合、S1断开时,灯泡和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已知此时灯泡正常发光,因为,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为
;
得到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也就是此时电(2)开关S闭合、S1断开时,灯泡和定值电阻串联,灯泡正常发光,所以电源电压为,当同时闭合开关S、S1,灯泡短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而电压表的量程为0-3V,为确保电压表不被损坏,所以不能同时闭合开关S、S1。故答案为:0.3;不能。
【点睛】此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有关公式的应用,正确分析电路,明确电路连接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如图甲所示,张华用水平推力F推置于水平地面上的木箱,在此过程中,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木箱运动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1~3s木箱做_________(选填“匀速” 或“变速”)运动;3~5s推力对木箱做的功是__________J
【答案】
(1).变速
(2).400 【解析】分析:(1)从图像可以看出答案;(2)根据丙图利用计算出3~5s通过的距离,知道推力,利用
计算出推力做的功。
解答:(1)由丙图可知,在1~3s内木箱做加速运动;
(2)从图像可以看出,在3~5s内木箱做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由乙图可知,在3~5s内推力F=200N,则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200N;v=1.0m/s,由
可得,该过程中木箱通过的距离:s=vt=1.0m/s×2s=2m,推力做功:W=Fs=200N×2m=400]。故答案为:(1).变速
(2).400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学图像的分析能力,能从图像上得到有用的物理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是一道锻炼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好题。
三.作图、实验、探究题
19.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g
【答案】71.6 【解析】分析:天平的测量结果=砝码的总质量+游码的示数,注意游码应读其左侧的刻度。
解答:解:使用天平称量物体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且图示中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物体的质量为:故答案为:71.6。
【点睛】天平是物理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本题重点考查了天平的使用方法。
20.请在如图中作出在空气中匀速下落的雨滴受到的力的示意图(O为雨滴的重心)。
【答案】
【解析】分析:画力的示意图,首先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看物体受几个力,要先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按照画图的要求画出各个力。
解答:分析可知,在空中匀速下落的雨滴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阻力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过雨滴的重心,分别沿两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分别用G和f表示,注意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如图所示:
【点睛】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尖,五把力的符号标尖边。按照这个作图步骤,很容易能够画出指定力的示意图。
21.请在如图中标出蹄形磁体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
【答案】
【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磁感线的特点及画法,知道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解答:小磁针静止时,其N极所指方向为磁感线的方向,据此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所以蹄形磁体的下端为N极,其上端为S极,如图所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磁感线的特点,会判断磁感线的方向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22.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至在_____上;该实验在光线较____________的环境中进行更便于观察。
(2)小王同学三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A'、B'、C' 分别是他信A.B.C在光屏上所成的儒。在此之前调节仪器时,普在光屏上看到国外景物所成的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如图乙中烛焰_______(选填“A”。“B”或“C")的成像原理相同。当把耕烛移动到M点时,在光屏上找不到烛焰的像,因为此时烛焰_____(选填“成实像”。“成虚像”成“不成像”)。
(3)分析如图乙中信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_____(选填“正”或“倒”)立的。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像___________(选镇“靠近”成“远离”)凸透镜。因此用相机拍照,拍完近最再拍远录时,应将相机的镜头向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最物的方向圆一些,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答案】
(1).同一高度
(2).暗
(3).A
(4).成虚像
(5).倒
(6).靠近
(7).远离 【解析】分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上,在依次放置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后,就需要对三者的高度进行调节;成像的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并且越亮,物体成像越清晰。
(2)当物体放大于2倍焦距位置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物距小于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解答:(1)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环境越暗,烛焰相对越亮,烛焰成像会越清晰。
(2)A'、B'、C′分别是烛焰A、B、C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小王同学三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在此之前调节仪器时,曾在光屏上看到窗外景物所成的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与图乙中烛焰A的成像原理相同。当把蜡烛移动到M点时,在光屏上找不到烛焰的像,因为物距小于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烛焰成虚像;(3)分析图乙中信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蜡烛远离凸透镜时,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烛焰所成的像靠近凸透镜; 因此用相机拍照,拍完近景再拍远景时,说明所照的像小了,应该让像变小一些,则摄影师要使照相机远离景物,增大物距,同时应减小像距才可以在底片上得到清晰的像。所以应将相机的镜头向远离景物的方向调一些,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
(2).暗
(3).A
(4).成虚像
(5).倒
(6).靠近
(7).远离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要求学生能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实际问题,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不仅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善于总结规律。
23.一般情况下,人在水中会下沉,在死海中却能漂浮在水面上,为此,小李同学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检验这个猜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
(1)铝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如图乙.丙两图中铝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小李同学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无关的结论。你认为这个结论是______________(选讯“正确”成“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3)小赵同学认为用以下方法检较更为同简便,将同一个新鲜鸡蛋依次轻放入盛有水和浓盐酸水的烧杯中,看到鸡蛋在水中下沉在浓盐水中悬浮,如图所示。分析鸡蛋受力可知,在水中下沉是因为它受到的浮力__(选镇“大于”“小于”成“等干”)重力;在浓盐水中悬浮时,根据_____的知识可得.鸡蛋受到的浮力___(选境“大于”小于”“等于)重力。从而可以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_____(选镇“有关 或“无关)
【答案】
(1).1(2).错误
(3).没有控制V不变
(4).小于
(5).二力平衡
(6).等于
(7).有关
【解析】分析:(1)利用公式
即可以求出浮力;
(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关系时,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3)利用物体浮沉条件和二力平衡知识就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1)从甲乙两图可以看出,铝的重力为2.7N,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7N,所以浮力为;
(2)从乙.丙两图中可以看出,铝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同,所以不能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无关的结论。
(3)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鸡蛋在水中下沉是因为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在浓盐水中悬浮时,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得,鸡蛋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同一个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但浮力不一样,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1).1
(2).错误
(3).没有控制V不变
(4).小于
(5).二力平衡
(6).等于
(7).有关 故答案为:【点睛】本实验中主要通过探究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实验中要明确观察的重点应放在观察物体浸没的程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并寻找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最终分析出正确的结论。分析清楚图示情景、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即可正确解题。
24.如图所示,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电阳约为12欧.电源电压为6V.(1)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如图甲中的电路补充完整_________。
(2)用合开关键,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______________(选填“A”或“B”)端,闭合开关,灯泡不亮,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示数,但示数较小,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3)电压表的示数为3.8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W,在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小灯泡突然熄灭,电流表示数变力0,电压表示数楼近6V,你认为政障可能是___(4)完成测量后,同学们又找来几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替换小灯泡,探充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为电阻为10欧时,电流表的示最为0.2A:换用20欧电阻后,闭合开关。应将滑动变阻器的划片向_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___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多次换用阳值不同的电阻,进行正确操作后部可得出结论。
【答案】
(1).(2).B
(3).向A端缓慢调节滑动变阻器
(4).1.216
(5).小灯泡断路
(6).B
(7).2 【解析】分析:(1)根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电阻约为12Ω,由欧姆定律求灯的电流确定电流表选用小量程与灯串联,变阻器按一上一下接入电路中;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处,据此分析;(3)根据电流表选用小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根据
求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根据图中电压表小量程读数,比较电压表示数与额定电压的大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及分压原理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
(4)由欧姆定律,求电压表的示数;比较电压表示数与额定电压的大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及分压原理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
解答:(1)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电阻约为12Ω,由欧姆定律,灯的额定电流约为:故电流表选用小量程与灯串联,变阻器按一上一下接入电路中,如下所示:,(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处的B端。闭合开关,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示数,电流电路为通路,灯泡不亮则电路电流过小,说明电阻过大,接下来的操作是:将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观察灯的发光情况;
(3)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8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大小为0.32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经分析,在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小灯泡突然熄灭,电流表示数变为0,电压表示数接近6V,故障可能是灯泡断路。(4)当电阻为10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由欧姆定律,电压表的示数:
;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R由10Ω改接成20Ω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
故答案为:
(1).(2).B
(3).向A端缓慢调节滑动变阻器
(4).1.216
(5).小灯泡断路
(6).B
(7).2 【点睛】本题测量小灯泡电功率,考查电路连接、注意事项、操作过程、额定功率的计算及故障分析,同时也考查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难点是连接电路时要注意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选择。
四.综合题 25.小明家新买来一台容积为80L 的天然气热水器。小明学习了热效率的知识后,尝试估测该热水器的热
oo效率,他把“进水量”设置为40L,“出水温度”设置为40C后,开始加热。当水温达到40C时,自动停o33止加热。己知当时自来水的温度是20C,加热前天然气表的示数为129.96m,停止加热后变为130.06 m。107J/ m3,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oC), 1L=10-3 m3。求: 天然气的热值q天然气=4.2×(1)水箱中水的质量;(2)水箱中水吸收的热量;(3)该热水器的热效率。【答案】见解析
【解析】分析:(1)知道水的体积,利用(2)利用求水箱中水吸收的热量;
求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该热水
求水的质量;
(3)根据燃气表前后读数差求出使用天然气的体积,利用器的热效率等于水吸收的热量与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之比。解答:(1)把“进水量”设置为40L,则水箱中水的体积:水的质量:(2)由题意可得,水吸收的热量:(3)使用天然气的体积:,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由
得水箱中
;该热水器的热效率:答:(1)水箱中水的质量为40kg;(2)水箱中水吸收的热量为3.36×106J;(3)该热水器的热效率为80%。
【点睛】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吸热公式、燃料燃烧放出热量公式、热效率公式的应用,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
26.如用所示,Ro、Rx为定值电阻,其中Ro =10Ω,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A,若电源电压不变。求:
(1)电源电压;(2)电阳Rx的阻值;
(3)开关S闭合时,通电1min,电阻Rx产生的热量。【答案】见解析
【解析】分析:(1)当开关S断开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2)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通过R0的电流不变,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Rx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Rx的阻值。(3)根据可求通电lmin,电阻Rx产生的热量。
可得,电源电压:解答:(1)当开关S断开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
(2)当开关S闭合时,R0、Rx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通过R0的电流不变(仍然为0.6A),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Rx的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电阻Rx的阻值:。
(3)R0、Rx并联,开关S闭合时,通电lmin,电阻Rx产生的热量:答:(1)电源电压为6V;(2)Rx的阻值为30Ω;
(3)开关S闭合时,通电lmin,电阻Rx产生的热量为72J。
【点睛】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灵活应用,知道开关S闭合前后通过R0的电流不变是关键。
27.雾炮车(又称多功能抑尘车》是利用高保原理向空气中喷洒颗粒格外细小的水雾,除去空气中过多的尘埃。某型号雾炮车的质量为10t,它配备了一个体积为10m的水箱,为了方便清洗,水箱底部有一个排水
2孔,排水孔盖子面积约为100cm
3。
(1)空载时,若雾炮车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8 m2,则静止时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大?(2)当水箱中水的深度为1m时,排水孔盖子受到水的压力约为多大?(3)如图所示,当雾炮车在水平路面上匀行行驶并不断向外喷水时,雾炮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如何变化?为什么?
【答案】见解析
(1)【解析】分析:雾炮车空载静止时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利用计算压强;(2)利用(3)根据求出排水孔盖子受到水的压强,再利用
计算压力;
求出,再利用,结合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解答。,则雾炮车
解答:(1)雾炮车空载静止时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空载静止时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2)排水孔盖子受到水的压强:的压力:(3)因为,则排水孔盖子受到水,当雾炮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速度v不变,不断向外喷水,则车的重力减小,对路面的压力减小,故车受到的摩擦力减小,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车受到的牵引力减小,所以,雾炮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逐渐减小。
105Pa; 答:(1)静止时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25×(2)当水箱中水的深度为1m时,排水孔盖子受到水的压力约为100N;
(3)雾炮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逐渐减小;因为雾炮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并不断向外喷水时,车的速度不变,车的重力减小,对路面的压力减小,故车受到的摩擦力减小,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车受到的牵引力减小,所以根据知,雾炮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逐渐减小。
【点睛】此题考查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功率的大小计算,根据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和二力平衡条件分析出雾炮车发动机牵引力的变化是解答此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