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各地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声现象(含解析)
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一辑)第2章 声现象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6•枣庄)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340m/s B.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不可以传递能量
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 D.“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4)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解答】解:
A、真空不能传声,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 B、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具有能量,故B错误; 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音调和响度的区分、声的利用,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2.(2016•自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分析】(1)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响度、音调、音色.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A、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故A正确;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空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故B错误;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超声波也是声波,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3.(2016•广东)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B.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 C.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声源处减弱噪声
D.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分析】(1)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
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洁牙,使我们的牙齿上的牙垢去掉,使我们的牙齿更洁净;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就二胡来说,弦的松紧、长短、粗细都可以改变音调;
(3)考查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A、声音是有能量的,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就是利用声波的能量,故A错误;
B、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故这样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故B错误; C、双层真空玻璃窗中,真空不能传声,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4.(2016•郴州)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D.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还可以清除人体内的结石;
(2)声音还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医生利用听诊器来听病人的心肺就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解答】解:A、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工件是否完好,使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不符合题意; B、医生用“超声”排石,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特点.符合题意; C、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D、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说明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广泛应用于科技领域和日常生活中.
5.(2016•凉山州)白天你的邻居装修房子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合理可行的()
A.叫邻居不装修房子 B.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 C.赶快将家中的门窗光闭 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分析】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答】解:A、叫邻居不装修房子可以在噪声的产生减弱噪声,但不合理; B、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更加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不可行; C、关紧门窗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合理可行;
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检测出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不可行;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防治噪声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6.(2016•淮安)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道路两旁载行道树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分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解答】解:A、道路两旁载行道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可以在噪声的接受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限制建筑工地的工作时间是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噪声的减弱办法是针对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这三个过程来采取措施的.两者对应起来,可以简化对噪声减弱办法的记忆.
7.(2016•宜昌)为了减少环境噪声对教室内学生的干扰,以下方法无效的是()A.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上课时关闭门窗 D.学校路段禁止鸣笛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分析各个选项是否可以有效合理的减弱噪声.
【解答】解:A、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有效的办法,符合题意;
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方法有效,不符合题意; C、把教室的门窗关紧,可以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方法有效,不符合题意; D、学校路段禁止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方法无效,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生活中的实例,理解防止噪声的途径是解决本题关键.
8.(2016•武汉)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隔音挡板 C.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
【解答】解: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街道路旁安装隔声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器可以监测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是中考的热点.
9.(2016•广安)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 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
【分析】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从生活的角度考虑,不管声音是优美动听,还是杂乱刺耳的,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的,都可以称为噪声. 【解答】解: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是球迷们激动之举,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由于是震耳欲聋的,这种声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所以是噪声,此项符合题意;
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在歌舞厅里人们愿意去欣赏,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是为了方便人们,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什么是噪声.
10.(2016•潍坊)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分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解答】解:“引吭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故选C.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声现象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说法相联系,深入理解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11.(2016•盐城)汽车经过我市某噪声检测装置时鸣放喇叭,该装置显示屏的显示如图所示,其中82.3分贝指汽车喇叭声的()
A.响度 B.音调 C.频率 D.音色
【分析】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
【解答】解: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82.3的数字,可知此时的噪声是82.3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82.3分贝指汽车喇叭声的响度. 故选A.
【点评】知道噪声监测器的用途,且能真正的理解响度的定义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2.(2016•泰州)俗话说:“闻其声知其人.”这句话是指即使未看到人,也能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分析】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响度、音调、音色.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
【解答】解:自己很熟悉的人,即使没有看到他,只听他的声音也可以辨别出来,依据就是不同人的发声部位特征不同,发出的音色不同.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物理特征之一﹣﹣音色,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13.(2016•德州)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分析】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进行区别,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大的大小;音色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解答】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产生高低不同声音的原因是物体振动快慢不同,发出低沉的声音,是因为物体振动比较慢,所以频率低,音调也低.因此“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音调. 故选A.
【点评】这是一类根据乐音的特征进行实际应用题目,要学会结合定义进行判断.重点关注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14.(2016•临夏州)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错误的是()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分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3)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4)不同乐器发出的音色不同.
【解答】解: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不敢高声语”意思是不敢大声说话,所以“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故B正确; C、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可以运用到医疗领域,去除人体内结石;故C正确;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的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现象的基础知识,同时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中国的古诗词也含有很丰富的物理知识,所以学习物理是一个很综合性的知识.
15.(2016•益阳)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分析】(1)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4)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丙振动的快慢相同,即都是振动了两个波形,故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C错误;
(2)甲、乙、丙的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B错误;(3)甲、乙、丙的波形不同,故两个物体的音色不相同,故A正确、D错误; 故选A.
【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16.(2016•长沙)2016年5月21日,长沙“橘洲音乐节”在洋湖湿地公园开唱,“情歌王子”张信哲的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张信哲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D.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2)在同样的环境下,同种介质里,声速是相同的;(3)麦克风可将声音的响度扩大,但不能提高音调;
(4)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据此可辨别不同的乐器.
【解答】解:A、在演唱会上,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故A正确;
B、在同样的环境下,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与张信哲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 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响度,但不能提高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 D、现场观众根据音色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而不是通过响度,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速度、音调与响度、音色的区分等,属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
17.(2016•镇江)我们很空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传播速度
【分析】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
【解答】解:熟悉的人声音的特色我们都非常熟悉,可以根据音色来进行判断.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音色定义的理解情况.
18.(2016•郴州)校园广播站正在播音,小明马上告诉大家:“这是我班的小丽同学在播音”.那么,小丽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解: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分辨不同人的声音的.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19.(2016•泰安)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 B.“闻其声辩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 D.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防止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A错误; B、“闻其声辩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不同的发声体,故B错误;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故C正确; D、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音调,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20.(2016•天津)鼓在受到击打时会发声,用不同力量击打,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分析】从声音的三个特征分析.
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材料和结构不变时,音色不变.
【解答】解:轻敲鼓振动幅度小,响度小;重敲鼓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故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响度. 故选B.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第二篇: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分类考点1_声现象
2011中考试题汇编——考点1:声现象
一、选择题 1.(2011山东临沂,第I卷第2题)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答案】C 2.(2011年山东省潍坊市 第1题)噪声污染已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应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方面着手,下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答案】B 3.(2011年山东省潍坊市 第11题)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雷雨天气,先看到远处的闪电,稍后听到雷声 B.击鼓的力量越大,响度越大 C.声波具有传递能量的性质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答案】ABC 4.(2011年广东省广州市 第3题)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1,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图1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D 5.(2011四川内江,第Ⅰ卷4题)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答案】B
6.(2011四川绵阳,第18题)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发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 “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答案】B 7.(2011江苏苏州,第2题)在一次“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答案】C 8.(2011四川成都,A卷第4题)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声具有能量
【答案】B 9.(2011广东湛江,第2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答案】D 10.(2011年江苏省淮安市第3题)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 „„ ”的歌声,小华说:是刘欢演唱的。其判断是依据声音的
A.频率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答案】D 11.(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第11题)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C
12.(2011山东威海,第1题)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A
二、填空题 1.(2011年安徽省 第2题)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答案】下面 2.(2011山东济宁,第Ⅱ卷第5题)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3.(2011山东聊城,第Ⅱ卷第1题)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蝉能发出声音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 引起的。老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大家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这是在声音 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振动 传播 4.(2011江苏南京,第13题)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谁在说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振动 音色
5.(2011江苏扬州,第13题)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靠声音的 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答案】音色 响度
6.(2011江西,第5题)交通噪声是城市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在 和 控制了噪声。
【答案】声源 传播过程中
7.(2011江苏无锡,第15题)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间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 【答案】响度 音色
8.(2011四川广安,卷II第1题)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答案】300 能
第三篇:2011年中考专题--声现象
2011年中考《声现象》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11杭锦旗)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玻璃罩内,我们会发现()A.图像和声音一样正常B.图像和声音同时消失 C.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到图像 D.可以看到图像但听不到声音
2.(2011盐城)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3.(2011自贡)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4.(2011乐山)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A.声音越来越大 B.声音越来越小 C.声音大小保持不变 D.音调越来越低
5.(2011攀枝花)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A.响度 B.音调 C.传播声音的介质 D.音色 6.(2011 大连)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则鼓声()A.音调越高 B.音色越好 C.响度越大 D.越低沉
7.(山东临沂)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8.(2011武汉)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9.(2011内江)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10.(2011湖南衡阳)使用随身听(MP3、MP4„„)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11.(2011黄冈)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12.(2011桂林)、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能分辨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传播速度不同
13.(2011泉州)欣赏南音时,我们能分辨出二胡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某个特性来判断的,该特性是()A.响度 B.音色 C.音量 D.音调
14.(2011鞍山)口技演员能够模仿许多乐器和动物的声音,它主要是要模仿动物和乐器发出声音的()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15.(2011柳州)一曲《梁祝》哀婉动听,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能呈现不同的特点,你能区分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频率 B.振幅 C.音色 D.节奏
16.(2011肇庆)、用二胡、吉它、笛子三种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我们在隔壁房间仍能分辨出是哪种乐器演奏的,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音速 D.响度
17.(2011龙岩)、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毛阿敏和孙楠合唱最具岭南风情的会歌《重逢》,听众听歌声就可分辨是谁唱的。这主要是依据他们的声音具有不同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18.(2011襄阳)优美的乐曲《梁祝》,既能用小提琴演奏,又能用钢琴演奏。我们能够区别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9.(2011天津)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20.(2011台湾)下图是童謠「小蜜蜂」的歌詞與樂譜,在小萍唱到「大家一齊」這四個字的期間,聲波的音調逐漸升高。此期間聲波音調逐漸升高,主要是因為下列何種變化?()
A.聲波的振幅逐漸增加 B.聲波的頻率逐漸變低
C.小萍聲帶來回振動一次的時間逐漸增加 D.小萍聲帶每秒來回振動的次數逐漸增加
21.(2011江苏淮安)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 „„ ”的歌声,小华说:是刘欢演唱的。其判断是依据声音的()
A.频率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22.(2011莆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23.(2011徐州)多种乐器合奏比单一乐器演奏的声音更丰富,因为不同种类的乐器各自具有独特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4.(2011烟台)、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能分辨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传播速度不同
25.(2011包头)喇叭里响起“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军军说:“是韦唯在演唱”。他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26.(2011恩施)我们之中的小男生,成长时声音逐渐改变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声带振动变快 B.声带振动变慢 C.声带振幅变小 D.声带振幅变大
27.(2011清远)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一只手不断地变换按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弦发声时的()A.振幅 B.响度 C.音色 D.音调
28.(2011广州)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9.(2011杭州)科学家设想利用道路来收集太阳能进行发电,供电动汽车和路灯使用。方法是在路基上先铺设覆盖有太阳能电池的水泥板,再在太阳能电池上覆盖透明的玻璃作为路面,这个设想要能实际使用,对玻璃的选择,下列哪一项不是主要需考虑的()
A.玻璃表面粗糙程度 B.玻璃强度 C.玻璃颜色 D.玻璃的隔音效果 30.(2011绵阳)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31.(2011株洲市)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A.在救室内安装噪声监控器装置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个个防噪声耳罩
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32.(2011 宜昌)声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播放歌曲 B.教师讲课 C.超声波洁牙 D.敲打西瓜鉴别生熟
33.(2011西宁)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验钞机 B.微波炉 C.电视遥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34.(2011 河池)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1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35.(2011威海)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BC)36.(2011潍坊)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雷雨天气,先看到远处的闪电,稍后听到雷声 B.击鼓的力量越大,响度越大 C.声波具有传递能量的性质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37.(2011湛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38.(2011宿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m/s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
39.(2011连云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 D.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40.(2011成都)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声具有能量
41.(2011泸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8B.假如你和小华同时登上月球,你们俩之间可以直接面对面谈话,而不需要其他设备 C.上课时,教室外面高音喇叭放出的歌声不是噪声
D.中考期间,要求考场周围禁用高噪音设备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2.(2011河南)、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3.(2011哈尔滨)、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44.(2011 山西)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C.市区内某些路段 “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音色不同
45.(2011 南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46.(2011达州市)、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达州市委宣传部、文广局、市电视台主办了“红歌连连唱”。小琴踊跃报名参加了比赛,有关她的歌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听到她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B.小琴同学发出的歌声是她的舌头振动产生的 C.小琴同学在台上“引吭高歌”说明她的声音响度大 D.我们在幕后能听出是小琴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47.(2011新疆)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 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48.(2011德州)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 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49.(2011赤峰)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
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 D.声音中,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 50.(2011潜江)图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
A.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 B.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C.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D.都是噪音
51.(2011阜新)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B.“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52.(2011崇左)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小 C.可用噪声监测设备来消除噪声污染 D.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53.(2011牡丹江)下列对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B.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C.利用声呐探测海底的深度,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摩托车上安有消声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4.(2011益阳)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声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55.(2011黑龙江东五市)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各地组织唱红色歌曲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歌声是由歌唱者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B.悠扬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现场听众的耳朵中的 C.大家一起合唱时,声音传的很远,是因为合唱可以提高音调 D.激昂的旋律使听众热血沸腾,这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56.(2011永州)关于声音现象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 B.超声波可用于除去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 C.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种草有利于减弱噪声污染
D.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二、填空题
1.(2011济宁)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2.(2011永州)、人游泳使水___________而发声,鱼会被声音吓跑,这说明________能传播声音。
3.(2011济宁)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4.(2011广安)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5.(2011 鸡西)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某场馆里,演奏员正用乐器演奏乐曲。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编钟 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二胡还是笛子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
8.(2011 扬州)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_________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 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___________(音调/响度/音色)。
9.(2011漳州)演唱会上,坐在后排的小陈可以清晰地听到他喜欢的明星的歌声。因为歌手发出的声音经过扩音设备___________大大增强。虽然看不清台上的歌手,但根据声音的_______,也能辨认出演唱的歌手。
10.(2011泰州)、如图6所示.用一张硬卡片拨动木梳的齿,能听到卡片由于 而发出的声音。用相同的力显著改变拨动木梳齿的快慢,能够听出卡片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或“音调”)。
11.(2011阜新)复读机的扬声器发声时,它的纸盆在 ;当复读机加速快放时,发出声音的响度(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音调(填“升高”、“降低”或“不变”)。12.(2011 江西)交通噪声是城市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在 和 控制了噪声。
13.(2011吉林)小轩的爸爸睡觉时的鼾声通过 传到小轩的耳中,影响了小轩的休息,这种声音属于。
14.(2011昆明)乐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色、响度和________。节日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生活中人们熟悉的声音,其实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__。深更半夜,如果播放的音乐声很大,那么对邻居来说,此时的乐音就成为了________。
第四篇: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声现象”试题分类
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声现象”试题分类汇编
一、选择题
1.(2011天津)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2.(2011赤峰市)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
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D.声音中,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
3.(2011柳州)一曲《梁祝》哀婉动听,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能呈现不同的特点,你能区分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频率 B.振幅 C.音色 D.节奏
4.(2011达州)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达州市委宣传部、文广局、市电视台主办了“红歌连连唱”。小琴踊跃报名参加了比赛,有关她的歌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听到她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B.小琴同学发出的歌声是她的舌头振动产生的C.小琴同学在台上“引吭高歌”说明她的声音响度大
D.我们在幕后能听出是小琴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5.(2011莆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6.(2011自贡)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7.(2011包头)喇叭里响起“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军军说:“是韦唯在演唱”。他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8.(2011哈尔滨)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D)
9.(2011河南)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0.(2011桂林)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能分辨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传播速度不同
11.(2011绵阳)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12.(2011鞍山)口技演员能够模仿许多乐器和动物的声音,它主要是要模仿动物和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13.(2011泉州)欣赏南音时,我们能分辨出二胡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某个特性来判断的,该特性是()
A.响度 B.音色
C.音量 D.音调
14.(2011德州)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
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15.(2011淮安)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 „„ ”的歌声,小华说:是刘欢演唱的。其判断是依据声音的()
A.频率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16.(2011宿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m/s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
17.(2011荆门)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B.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8.(2011衡阳)使用随身听(MP3. MP4„„)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819.(2011黄冈)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20.(2011内江)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长笛 小提琴 手风琴 二胡
A B C D
21.(2011上海)听音能辨认,主要是依据不同人的讲活声具有不同的()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22.(2011株洲)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
A.在救室内安装噪声监控器装置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个个防噪声耳罩
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23.(2011盐城)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4.(2011广东)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2011武汉)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26.(2011连云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
D.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27.(2011苏州)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28.(2011成都)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声具有能量
29.(2011潍坊)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雷雨天气,先看到远处的闪电,稍后听到雷声
B.击鼓的力量越大,响度越大
C.声波具有传递能量的性质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30.(2011湛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31.(2011潍坊)一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B)
32.(2011宁夏)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33.(2011威海)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4.(2011大连)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则鼓声()
A.音调越高 B.音色越好
C.响度越大 D.越低沉
35.(2011临沂)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36.(2011年广州)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二、填空题
1.(2011吉林)小轩的爸爸睡觉时的鼾声通过 传到小轩的耳中,影响了小轩的休息,这种声音属于。
参考答案:空气 噪声
2.(2011柳州)广播、电视、手机等通过__________传递信息。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__________越大。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 Hz到20000 Hz,人们把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
参考答案:电磁波,响度,超声波
3.(2011山东济宁)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参考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4.(2011广安)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参考答案:300 能
5.(2011南京)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谁在说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参考答案:振动 音色
6.(2011无锡)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
参考答案:响度
音色
7.(2011安徽)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参考答案:下面
8.(2011扬州)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_____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_____(音调/响度/音色)。
参考答案:音色 响度
9.(2011烟台)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看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丙 乙 甲 丁
10.(2011鸡西)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某场馆里,演奏员正用乐器演奏乐曲。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编钟 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二胡还是笛子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
参考答案:振动 音色
第五篇:2011中考物理《声现象》试题
2011年中考《声现象》试题汇编
江苏徐州睢宁县双沟第二中学 宋晓楼
一、选择题
1.(2011杭锦旗)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玻璃罩内,我们会发现(D)
A.图像和声音一样正常
B.图像和声音同时消失
C.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到图像
D.可以看到图像但听不到声音
2.(2011盐城)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3.(2011自贡)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D)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4.(2011乐山)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B)
A.声音越来越大 B.声音越来越小
C.声音大小保持不变 D.音调越来越低
5.(2011攀枝花)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C)
A.响度
B.音调
C.传播声音的介质 D.音色
答案:C
6.(2011 大连)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则鼓声(C)
A.音调越高 B.音色越好 C.响度越大 D.越低沉
7.(山东临沂)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C)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8.(2011武汉)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C)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9.(2011内江)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B)
10.(2011湖南衡阳)使用随身听(MP3、MP4„„)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C)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11.(2011黄冈)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12.(2011桂林)、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能分辨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C)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传播速度不同
13.(2011泉州)欣赏南音时,我们能分辨出二胡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某个特性来判断的,该特性是(B)
A.响度 B.音色 C.音量 D.音调
14.(2011鞍山)口技演员能够模仿许多乐器和动物的声音,它主要是要模仿动物和乐器发出声音的(A)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15.(2011柳州)一曲《梁祝》哀婉动听,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能呈现不同的特点,你能区分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主要是依据声音的(C)
A.频率 B.振幅 C.音色 D.节奏
16.(2011肇庆)、用二胡、吉它、笛子三种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我们在隔壁房间仍能分辨出是哪种乐器演奏的,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B)
A.音调 B.音色 C.音速 D.响度
17.(2011龙岩)、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毛阿敏和孙楠合唱最具岭南风情的会歌《重逢》,听众听歌声就可分辨是谁唱的。这主要是依据他们的声音具有不同的(B)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18.(2011襄阳)优美的乐曲《梁祝》,既能用小提琴演奏,又能用钢琴演奏。我们能够区别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C)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9.(2011天津)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A)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20.(2011台湾)下图是童謠「小蜜蜂」的歌詞與樂譜,在小萍唱到「大家一齊」這四個字的期間,聲波的音調逐漸升高。此期間聲波音調逐漸升高,主要是因為下列何種變化?(D)
A.聲波的振幅逐漸增加
B.聲波的頻率逐漸變低
C.小萍聲帶來回振動一次的時間逐漸增加
D.小萍聲帶每秒來回振動的次數逐漸增加
21.(2011江苏淮安)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 „„ ”的歌声,小华说:是刘欢演唱的。其判断是依据声音的(D)
A.频率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22.(2011莆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A)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23.(2011徐州)多种乐器合奏比单一乐器演奏的声音更丰富,因为不同种类的乐器各自具有独特的(C)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4.(2011烟台)、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能分辨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C)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传播速度不同
25.(2011包头)喇叭里响起“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军军说:“是韦唯在演唱”。他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C)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26.(2011恩施)我们之中的小男生,成长时声音逐渐改变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B)
A.声带振动变快 B.声带振动变慢 C.声带振幅变小 D.声带振幅变大 27.(2011清远)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一只手不断地变换按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弦发声时的(D)
A.振幅 B.响度 C.音色 D.音调
28.(2011广州)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D)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9.(2011杭州)科学家设想利用道路来收集太阳能进行发电,供电动汽车和路灯使用。方法是在路基上先铺设覆盖有太阳能电池的水泥板,再在太阳能电池上覆盖透明的玻璃作为路面,这个设想要能实际使用,对玻璃的选择,下列哪一项不是主要需考虑的(D)
A.玻璃表面粗糙程度 B.玻璃强度
C.玻璃颜色 D.玻璃的隔音效果
30.(2011绵阳)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B)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31.(2011株洲市)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B)
A.在救室内安装噪声监控器装置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个个防噪声耳罩
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32.(2011 宜昌)声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C)
A.播放歌曲 B.教师讲课 C.超声波洁牙 D.敲打西瓜鉴别生熟
33.(2011西宁)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D)
A.验钞机 B.微波炉 C.电视遥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34.(2011 河池)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1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35.(2011威海)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BC)
36.(2011潍坊)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雷雨天气,先看到远处的闪电,稍后听到雷声
B.击鼓的力量越大,响度越大
C.声波具有传递能量的性质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37.(2011湛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38.(2011宿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m/s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
39.(2011连云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声音是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
D.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40.(2011成都)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8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声具有能量
41.(2011泸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B.假如你和小华同时登上月球,你们俩之间可以直接面对面谈话,而不需要其他设备
C.上课时,教室外面高音喇叭放出的歌声不是噪声 D.中考期间,要求考场周围禁用高噪音设备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2.(2011河南)、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3.(2011哈尔滨)、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D)
44.(2011 山西)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C.市区内某些路段 “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音色不同
45.(2011 南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46.(2011达州市)、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达州市委宣传部、文广局、市电视台主办了“红歌连连唱”。小琴踊跃报名参加了比赛,有关她的歌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我们听到她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B.小琴同学发出的歌声是她的舌头振动产生的
C.小琴同学在台上“引吭高歌”说明她的声音响度大
D.我们在幕后能听出是小琴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47.(2011新疆)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
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48.(2011德州)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
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49.(2011赤峰)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B)
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
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
D.声音中,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
50.(2011潜江)图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C)
A.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 B.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C.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D.都是噪音
51.(2011阜新)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B)
A.“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B.“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52.(2011崇左)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小
C.可用噪声监测设备来消除噪声污染
D.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53.(2011牡丹江)下列对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B)
A.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B.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C.利用声呐探测海底的深度,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摩托车上安有消声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4.(2011益阳)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声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55.(2011黑龙江东五市)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各地组织唱红色歌曲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歌声是由歌唱者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B.悠扬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现场听众的耳朵中的
C.大家一起合唱时,声音传的很远,是因为合唱可以提高音调
D.激昂的旋律使听众热血沸腾,这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56.(2011永州)关于声音现象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
B.超声波可用于除去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
C.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种草有利于减弱噪声污染
D.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二、填空题
1.(2011济宁)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2.(2011永州)、人游泳使水___________而发声,鱼会被声音吓跑,这说明________能传播声音。
答案:振动 水 3.(2011济宁)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4.(2011广安)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答案:300 能
5.(2011 鸡西)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某场馆里,演奏员正用乐器演奏乐曲。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编钟 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二胡还是笛子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
答案:振动 音色
8.(2011 扬州)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_________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 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___________(音调/响度/音色)。
答案:音色 响度
9.(2011漳州)演唱会上,坐在后排的小陈可以清晰地听到他喜欢的明星的歌声。因为歌手发出的声音经过扩音设备___________大大增强。虽然看不清台上的歌手,但根据声音的_______,也能辨认出演唱的歌手。
答案:响度 音色
10.(2011泰州)、如图6所示.用一张硬卡片拨动木梳的齿,能听到卡片由于 而发出的声音。用相同的力显著改变拨动木梳齿的快慢,能够听出卡片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或“音调”)。
答案:音调
11.(2011阜新)复读机的扬声器发声时,它的纸盆在 ;当复读机加速快放时,发出声音的响度(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音调(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振动 不变 升高
12.(2011 江西)交通噪声是城市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在 和 控制了噪声。
答案: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13.(2011吉林)小轩的爸爸睡觉时的鼾声通过 传到小轩的耳中,影响了小轩的休息,这种声音属于。
答案:空气 噪声
14.(2011昆明)乐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色、响度和________。节日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生活中人们熟悉的声音,其实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__。深更半夜,如果播放的音乐声很大,那么对邻居来说,此时的乐音就成为了________。
答案:音调 音色 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