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战士打架问题的检查报告
关于战士打架问题的检查报告
团党委:
3月13日上午,我营按计划组织队列训练期间,三连一班班长李某在对下士张某进行纠正动作时,发生口角,继而引发肢体冲突,导致战士张某头部受伤,经检查确诊为轻微脑震荡。这起违纪问题发生在上级三令五申做好“三个经常性”工作、加强部队管理教育之时,发生在“两会”敏感时期,直接干扰了上级首长和机关的工作精力,扰乱了部队正常的工作秩序,辜负了上级党委、首长的关心和信任,我们深感愧疚和痛心,诚恳接受上级的批评和处理。
一、事件简要经过
李某,男,汉族,1987年9月出生,2005年12月入伍,中士军衔,高中学历,天津市和平区昆明路安宁里人,2010年9月从外单位调入我营三连工作,现担任油机班班长。
张某,男,汉族,1991年8月出生,2009年12月入伍,下士军衔,中专学历,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人,从入伍至今一直在三连工作,现担任油机员。
3月13日上午,在组织单兵徒手动作训练时,班长李某先后多次对张某的齐步动作进行纠正。
管理与部队训练统一起来,对问题暴露出的问题敏感性不强,抓工作浮于表面,抓落实缺乏一抓到底和持之以恒的狠劲和韧劲。
(二)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效果差
对新形势下官兵思想、行为特点研究不够。今年来,三连针对上级下发的相关通报组织了尊干爱兵、纯洁内部关系等教育,但通过检查笔记,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说理空洞等问题比较突出,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果、与官兵思想脱节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官兵的笔记也都过于简单,发生问题的张某的笔记只有寥寥几十个字,可见平时的教育走了过场。在“两会”前,团还专门下发通知要加强骨干文明带兵教育,严密组织各类活动的开展,该连也组织了针对性教育,但教育内容却文不对题,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在事件发生过程中,作为骨干的李某,在明知张某有抵触情绪的情况下,思想上未引起重视,仍然是简单地进行动作纠正,就是典型的不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三)干部骨干责任心不强,方式方法简单
作为骨干,连队干部过多注重李某工作中的雷厉风行、作风泼辣,但就在去年年底的民主测评中,就有部分战士反映李某带兵方法简单,连队干部对此没有给予重视,只是安排副连长与李某进行了简单的谈话,没有起到警惕提醒的作用,李某也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基层干部骨干处在第一线,应当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采取有力措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但从这次打架问题来看,个别干部骨干没有承担起这个责任。三连连长陈某作为当天的训练组织者,履职尽责差,对人员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在两名战士发生冲突后,没有仔细了解核实情况,也没有进行深入的批评教育就继续组织训练,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为后续因发生口角、引发肢体冲突等问题发生埋下了隐患。
(四)教育管理不严,法纪观念淡薄
连队三班李某作为班长,法纪观念极为淡漠,本应在教育训练中模范带头,科学文明带兵,但在张某不听招呼,甚至是发生口角争执后,他没有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和说服教育,头脑极不冷静的采取过激行为,诉诸武力、大打出手,简单粗暴地打兵;张某在平时就自我管理能力弱,特别在晋升下士以来,经常出现不服从管理的情况,但由于连队干部重使用轻管理,张某的错误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致使在明知自身动作错误的情况下,不仅不纠正训练错误动作反而出口顶撞班长,所作所为与一名下士的身份极不相符,反映出该单位平时教育管理不严,官兵章法观念淡薄。
三、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为严肃纪律,教育本人,警示部队,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有关规定,经营党委研究决定,书面向团党委做出深刻检查,并建议对相关责任人做出如下处理: 1.责成对此问题负有领导责任的三连连长、指导员在营党委会上作检查; 2.给予三连油机班班长李某和战士张某行政警告处分。
四、下步打算
一是深刻汲取打架事件原因教训,扎实组织安全稳定专项教育整治。组织党委成员、干部、士官党员骨干深刻学习领悟军委、空军首长重要批示和上级有关科学文明带兵精神,坚决用上级指示统一思想,真正从思想深处清醒认识这起事件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清醒认识这起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和教训,清醒认识部队建设形势。围绕团明确的“四个方面主要问题”,突出骨干“三知”能力弱的问题,按照学习教育、集中排查、整改落实、检查验收的步骤,进行为期一周的思想作风纪律整顿,举一反三深究问题,过细搞好隐患排查,进一步打牢部队安全稳定基础。二是下功夫研究新形势下带兵育人的特点规律,增强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时效性。
第二篇:战士心理问题
战士大致存在的心理问题:
1、训练量大,考核多,尤其是在腿疼、脚疼(骨折时才能休息,其他情况均不行)的情况下仍需要跑5公里长跑,跑后腿脚会更痛,下一次跑步时更艰难,战士感觉压力大
2、部分战士环境适应不良,存在睡眠浅、失眠的问题
3、人际问题,由于观念不同和班长及班里其他成员发生矛盾冲突,比如战士认为打扫卫生差不多就行,但是班长要求必须按制度高标准打扫,每个死角都不放过
4、有时战士被班长或队领导责骂,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战士心里感到委屈又无处宣泄
5、对前途的迷茫,新战士第二年、士官第三年会面临退伍还是继续留部队的选择,留部队意味着继续再过3年熟悉的生活,拿稳定的但是为数不多的收入,并且生活自由受限;退伍对未来的工作感到未知,战士们常常心理很矛盾。另外,有的家庭强烈要求战士留部队,但是本人不愿意留,争执中战士会出现失眠、心烦等情绪。
6、危机性事件,部分战士在遇到失恋、争取留部队未成功面临退伍时,会出现激烈的情绪反应,如扬言要自杀或有自伤行为
第三篇:打架检查
我由于月日与..发生争执并动手打架。经过两天来老师们对我的批评教育,和深刻的反思,我终于意识到自己犯的错误的严重性。
我对自己的冲动十分的后悔,并且对...十分抱歉。
错误的性质是严重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违背了做学生的原则。我只是由于自己的冲动,和一时的想法,完全没考虑到此事会造成多大影响。这也是不对的,学校是一个集体,大家不应该只是想着自己,我这么做,害的不是一个两个人,我这样做,实际上是不成熟的表现。而且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老师们工作繁忙,还要分出心思来处理这件事情,平息影响。因此我感到十分对不起老师。是我的冲动及心理上的不成熟,让忙碌的老师们多操了许多心。我在此真诚地说:对不起,请您们原谅。
其次,我打架的行为还是破坏学校内团结的表现。学校是一个大集体,每个人,每个学生都是学校的一个分子。我不应该破坏它。
再次,我这种行为还在学校同学间造成了及其坏的影响。同学之间本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而我这种表现,给同学们带了一个坏头,不利于学校的学风建设。同时,也对学校形象造成了一定损害,我只有认真反思,寻找错误后面的深刻根源,认清问题的本质,才能给学校和自己一个交待,从而得以进步。做为一名学生我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自从接受了老师对我的批评教育,我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老师教育我说明老师是非常的关心我,爱护我,所以我今后要听老师的话,充分领会理解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并保证不会在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如果再遇到这种事,我不会再这样做。
望老师们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老师是希望我们成为社会的栋梁,所以我在今后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的努力,不仅把老师教我们的知识学好,更要学好如何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使老师心慰的好学生,老师如同父母对我们的爱都是无私的,所以我 也要把老师对我们的无私精神去发扬,通过这件事情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师对我们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使我心理感到非常的愧疚,我太感谢老师对我的这次深刻的教育,它使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找到了方向,对我的一生有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作用.我所犯的错误的性质是严重的,打架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其结果损害了多方利益,本来,队老师是对我很器重的,然而,我的错误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现在的我对自己充满了悔恨,由于一时的冲动造成了这么恶劣的后果,悔恨自己的冲动片面与无知。在打架之后,我看着……同学蜷曲在地上的身影,当时的我都不敢相信自己会最初这样的事情。
事情既然应经发生了,我们不只要积极主动的交代错误,向……同学赔礼道歉。更要从中总结教训,以这次打架事件作为一面镜子,经常检查自己,作自我批评告诫自己,每当冲动的时候就要以此事警示自己,从根本上消除冲动这一毛病。
在此,我除了真诚的向……同学道歉外,还恳请老师们相信我,相信我只是由于一时冲动犯的错,相信我的悔改之心,相信我一定从中吸取教训,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尊敬的老师:
这次犯错误,自己想了很多东西,反省了很多的事情,自己也很懊悔,很气自己,因为自己的一时脑热冲动去触犯学校的铁律,也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感到了羞愧。事后,我冷静的想了很久,我这次犯的错误不仅给自己带来了麻烦,耽误自己的学习。而且我这种行为给学校也造成了及其坏的影响,破坏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在同学们中间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由于我一个人的犯错误,去破坏了学校的良好环境,是很不应该的,若每一个同学都这样犯错,那么是不会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对违反校规的学生给予惩罚也是应该的,我在家也待了半个月了,自己想了很多,也意识到自己犯了很严重错误,我知道,造成如此大的损失,我应该为自己的犯的错误付出代价,我也愿意要承担尽管是承担不起的责任,在此错误中应负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我真诚地接受批评,特此再次检讨。向学校老师领导保证以后不在发生打仗斗殴事件。给自身和学校造成不好的影响。对于这一切我还将进一步深入总结,深刻反省,恳请老师相信我能够记取教训、改正错误,把今后的事情加倍努力干好。同时也真诚地希望老师能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并却对我的问题酌情处理。
第四篇:处理打架问题
听到学生打架的消息,班主任老师一般都会很生气,很容易联想到学生平时的许多不良表现。带着这样的心情与学生谈话,难免出现态度上的急躁和语言上的刻薄,这往往就是本来没有平静下来的学生出现情绪上的激动,导致与教师的顶嘴、冲撞,造成双方的不愉快和谈话的无效。与犯有错误的学生进行有效地谈话,教师首先要在心里接受“人都难免犯错误”这一事实,从内心深处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向上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平和的态度,带着期待和关心,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
学生打架后一般有三种心理。第一是恐惧。他们担心会收到教师的批评和学校的处分,有极强的防御心理。这种情况下,他们一般不会对教师说真话、讲实情。第二是不服。学生之所以打架,一定有他们自己的“道理”。他们对被请到办公室感到“委屈”,会设法为自己“申辩”,希望教师能听他们解释。第三是激动。无论学生在打架中是占了上风还是吃了亏,他们的情绪都会很“高昂”,因而对教师的言语、表情十分敏感,很容易激动。这时,教师要注意先避开事,从关系人入手,以免与学生发生冲突,使谈话陷于僵局。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特别是当一件校园“事故”发生后,教师是关注问题,还是关注学生的成长,会直接影响到与学生谈话的态度和谈话方式的选择。过去由于我们较多地关注问题,谈话中经常流露出对学生的不满,并“居高临下”地急于告诉学生,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想法,结果学生往往当面点头认错,事后依旧“我行我素”。究其原因,学生没有从感情上接受我们谈话的内容。
在谈话中应注意学生的成长,相信学生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顺着学生的“理由”,巧妙地对他们的行为赋予新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依据这个“意义”去解释,让学生在自我解释中自相矛盾,进而产生改变的愿望。让学生感受到教室对他们的关心和信任,而不是对错误行为的不满,学生才会解除“心理防御”讲真话。其次,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很重要。因为,一个有很多话急着要说的人,是听不进别人讲话的。只有让学生把“理由”、把“委屈”说出来,他们才可能听进我们的讲话。再次,不因某个错误行为就轻易对学生这个人作是非性评价。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和思考行为的后果,启发他们思考今后该怎么去做很重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我们帮助一个人时,如果让这个人感觉到是他自己帮助了自己,他的心理就会有种成就感,就愿意按照我们期待的方向去努力、去行动。
除此之外,一些方法也可以降低学生打架事件的数量:
一、积极预防。有备无患
学生在来到一个新班时,尤其是班级人数中男生人数占较大比例时,学生之间的矛盾是很容易发生的。矛盾的起因往往就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不少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会有“惟我独尊”的意识,互相不服气,对矛盾的处理方式常常是拳脚相加。以此来确立自己的“老大”地位。如果这时班主任的措施采取不当,学生间的矛盾会演变为较大的冲突。为了避免矛盾的发生、扩大,在接手一个新班时班主任应首先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教育,教育学生要学会互相谦让、互相帮助、与人为善,对学生“动之以情”;其次,对学生进行校纪校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打架的严重后果,对学生“晓之以理”;并且以玩笑式口气,跟学生讲:要想在班级里做“老大”得先过我这一关,只要我在,你们哪一个都别想当“老大”。同时,我在班级里有意识地开展各类活动,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努力创造一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团结的氛围。
二、发现苗头。及时制止
当然,采取上述措施,学生间的矛盾并不能完全避免。平时,班主任在课间、自习课的时候总应适当到教室走走,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迅速将打架学生带到部长办公室,请老师看管,然后又回教室找学生了解情况。在掌握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再回到办公室,对他们进行教育。若学生情绪过于激动,可请家长来配合工作。并且班主任应根据所掌握的情况给他们分析在整个事件中他们小孩的不对之处,不偏袒任何一方,让家长和学生心服口服。通过班主任做工作,加之学生家长也比较配合,打架的后果应该可以降到最低。
三、配合学校。妥善处理
有些突发事件并不是老师所能控制的,一旦发生此事件班主任要积极协助学校妥善处理,把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四、事后教育。巩固成果
每次班级发生打架事件后,我都要在一段时间内以该事为例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从正反两方面给学生分析事件发生过程,每一方处理的恰当之处和存在的不足,让学生站在每一方位置来体会他们当时的思想状态,去换位思考;而且让学生自己设想如果事件不得以妥善解决,事态将会发展到多么严重的程度,会给自己、对方带来多大的伤害;并且从家长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让他们体谅家长的辛苦,不要给家长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告诫学生们吸取教训,遇事冷静对待,适当克制自己的冲动情感,有话好好说,出现问题通过正当途径解决,“拳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总之,班主任在预防和处理学生打架事件时要从爱护学生、教育学生的角度出发,处理学生打架的过程中要细致耐心,全面了解事件的原委,明确是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以理服人。并且不能害怕“问题”学生,晨惧家长,处理问题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必要时对相关学生进行适当处罚,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首先要教育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加强学生社会技能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其次要建立流畅的学生冲突的申诉通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平时学生和老师、家长之间应有尽量多的平等交流机会,互相沟通增进感情,同时了可解决同学在班级内外所遇到的冲突和敌意,在这种形式下学生如果有什么委屈或遭遇暴力冲突,就会首先想到老师、家长,从而获得较为合理的处理方式。教育他们逐步懂得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和做人道理,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同学、老师、家庭成员、吮及其他之间的关系,增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暴力行为并不是正常的人际关系互动模式,并且进一步教导学生积极正向的人生观。当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打架这种校园安全事件时,班主任宜从以下几点着手处理:(1)首先要让学生冷静当学生发生打架事件时若你正好在现场,要及时喝止动武者,如认识动武学生,可直呼其姓名及喝其停手。要让学生冷静,老师先保持冷静,不要被情绪牵动。然后严厉地要求两方学生分开。这时候学生处于情绪异常激动的状态,表现为面红耳赤,大口大口地喘气。如果教师此时采用严厉批评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的话,无疑于给这些学生火上浇油。因此,作为班主任,不妨让学生在此时单独冷静冷静,让他们坐坐“冷板凳”。过一段时间,等打架的同学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教师再来处理也为时不晚。(2)及时跟进,了解事件的原委在处理打架事件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学生为何打架,才能及时的对症下药。一般说来,以下两种类型容易诱发打架事件:一是嬉戏作弄型:青少年常模仿怪异行为、恶作剧、无知、好玩或表现与众不同心理,而发生破坏公物、欺负同学等动作。
攻击行为较轻微,但发生的几率最大。二是主动报复型:因双方互相有过节而怀恨在心,或仍心存不满、不平,认为需讨回公道才得以扳回面子,消除愤怒,故采取以牙还牙或另有图谋伤害之举动,这种情最为可怕:所以等学生的情绪安全下来之后,就要着手调查打架事件的原委。此时学生已冷静了,可以较平和地说出整个事情的经过了。但是,尽管如此,学生在解释自己打架的原因时,往往会推卸自己的责任,千方百计所说事实不一致,不再找目睹整个事件的同学来了解事实的真相,得出较一致的说法,以此为我处理打架事件作好公下的准备。(3)疏导情绪,重建互信在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后,分别针对双方所犯的错误及认错态度,力求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打架的不良后果。因此该批评时就批评,绝不心软。当然,教师要善于批评教育架的学生,更要直面指出并批评纠正学生的缺点错误。同时,我想教师应尊重学生,和颜悦色地指出学生错误。班主任应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析学生的错误,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违反了校纪校规以及打架事件的严重性和恶劣性,并提醒学生以此为戒,不要再犯。(4)分清责任,适当惩戒在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后,邀请双方家长到校沟通,共同处理学生过错行为。处理结果分成两大部份,首先是处理打架事件,不管打架的原因为什么,双方为对方花钱治伤,并给予一定的补偿;其次处理打架事件的引起原因,错的一方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任!由学校或者年级组继续做相应处罚!(5)进行团体辅导,澄清班级观念打架事件造成的影响是恶劣的,如不给其它学生以警示,或许这一坏习惯会在班中蔓延开来,这极不利于良好的班风的形成。因此,班主任必须及时以此为例,利用晨会课或者班会课对全班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引导全班学生分析打架事件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告诫学生们吸取教训,遇事冷静对待,适当克制自己的冲动情感,有话好说。当然,管理带有一定的艺术色彩,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学生需要我们班主任因人、因时、因地、以至因事,予以灵活处理才能让孩子们对自己敬而畏之,逐步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于性质比较恶劣打架事件我认为班主任对于这样的学生一定要“狠”,不能害怕暴露班级问题。另外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掌握其基本表现情况。这些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有着特殊的家庭背景,班主任只有切实了解这些学生抓问题才能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另外要长期关注,不能害怕“问题"学生,畏惧家长,处理问题瞻前顾后优柔寡断,这样往往会错失良机,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在处理问题时最好还能借助学校的力量形成合力,给学生形成高压态势让其有所畏惧。事后也不忘穷“追猛打,不依不饶”让学生害怕再犯错误。
第五篇:战士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2014最新原创)
一例战士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战士之间的人际交往问题是当前基层部队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求助者张某,新兵,因为和同寝室战友闹矛盾,感觉自己很无助,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其训练和生活,症状持续时间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角色扮演进行咨询,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案例报告;合理情绪疗法;角色扮演
1一般资料
1.1基本情况
张某,女,19岁,四川人,新兵。自述母亲性格好强,从小经常被母亲打骂,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母亲经常吵架致离婚,离婚后跟随母亲。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母复婚。身高大约1.60米左右,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高考和大学入学体检未发现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1.2个人成长史
张某是家中独生女,出生后身体较健康,小学期间,父母离异,从此觉得低人一等,生活没有乐趣,并与同学很少来往,没有一个好朋友,性格也变得更加内向;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有什么想法都闷在心里,不向任何人说。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母复婚,情况有好转。上高中的时候学习很刻苦,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的爱好,也没什么朋友;后来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发现自己的朋友少,就尽量主动去交往,但交得朋友大都是成绩好的同学。因高考成绩不理想,没考上大学,应征入伍。来到部队和与高中的朋友很少联系了,关系也淡了许多,而她自己也只是想认真训练,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什么很好的朋友;平时遵守部队纪律,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训练学习刻苦努力,成绩名列前茅。但性格仍然内向、胆小,不爱说话,也不爱主动与人交流,几乎不参与连队组织的集体活动,时常感到自己压力很大,觉得任何时候只要不学习就是浪费时间。
1.3个人陈述
最近三周感觉根本不想呆在寝室,感觉自己与人相处很失败,现在就连和战友交往都有些害怕了。感到焦虑,郁闷,苦恼;感觉“大家都挺虚伪的,一回到寝室,就胸口发闷”。前天训练自己没做好,心里很着急,又想到前段时间和寝室战友关系的问题,心里本来不想想的,但就是忍不住要去想,越想越心烦,觉得自己遇事老是不顺。刚到部队时和寝室战友关系还好,也许一开始大家还不太了解,所以都比较客气。但现在寝室有的战友拉帮结派,欺负我这个外地女孩子,老是和我针锋相对。上周一晚上熄灯后,我用台灯在看书,她觉得影响了她,她就说早点睡觉,明天还要训练呢!我就关了灯了。第二天早上她起来特别早,我想她肯定是在报复我,我就说让她小声点,她就很冒火地和我吵起来了。这件事过后我觉得也没有什么,本来就是她不对。还有一件事就是我们连队的同年兵竞争入党,本来寝室也有几个室友申请了,但是后来人数有限,我得到了入党的机会。一天我回寝室发现她们几个在聊天,听到她们好象说“什么就会讨好领导,拍马屁什么的”我一听就知道在说我,从那天以后她们几个关系变得更不好了,我心里特别不舒服,我和室友的关系很糟糕,已经到了孤立无援的地步。
1.4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说话速度较快,表达清楚,思维清晰,到激动处就变得烦躁不安,最后竟然泪流满面。战友们反映求助者最近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
2诊断
2.1诊断结果
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2心理测验结果
选择SCL—90和EPQ作进一步评估。
SCL—90各因子分分别为:躯体化1.60;强迫1.80;抑郁2.10;人际关系2.63;焦虑
2.80;敌对1.63;恐怖1.13;偏执1.83;精神病性1.80;其他1.14。其中抑郁、人际关系、焦虑因子分略高于常模。
EPQ得分:P:67;E:60;N:74;L:32。性格偏外向不稳定。
2.3诊断依据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等症状。
从严重程度来看,该求助者的反应不太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从病程来看只有三个星期,时间较短。
总体来看,求助者心理问题不严重,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
生物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社会原因:家庭的教养方式使得求助者形成不合理的认知;人际关系方面,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和室友之间的误会;缺乏社会支持,未受到父母、老师和战友的理解和关注。
心理原因:性格偏外向不稳定,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4咨询方案的制定
4.1咨询目标的确立
具体目标:解决目前的焦虑,抑郁状态,平静情绪;学会一些人际交往技巧,改善自己人际关系,尤其是和寝室战友的关系。
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
4.2理论原理和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和模仿法(角色扮演)。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其基本理论依据为ABC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其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5咨询过程
5.1诊断阶段
共做一次咨询,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制
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步骤。
5.2咨询阶段
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良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并用角色扮演法让其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会不一样,并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第二次咨询开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她进行心理调适。
诱发事件:和室友的关系很糟糕,孤立无援。
自己的不合理信念:1)晚上熄灯后时,我用台灯在看书,战友说早点睡觉,明天还要训练;第二天早上她起来特别早,我想是在她肯定是在报复我。2)回寝室发现室友她们几个在聊天,听到她们说了一些悄悄话就断然认定她们是在评论自己。3)经过一次和寝室战友人际冲突就认为自己在所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很失败。4)因为我做错事或说错话,冒犯了室友她们,她们就会冷淡我、疏远我。那全怪我自己不好,没有用。接下去,周围其他的人也会不喜欢与我交往。
造成的结果:每天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说话、行动都特别谨慎、小心,惟恐做错了什么,一回到寝室,就胸口发闷;感到特别焦虑、郁闷、苦恼。
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1)室友要我早点睡觉,说明天还要训练。第二天早上她起来特别早,难道她一定就是在报复我吗?──室友要我早点睡觉,可能是因为训练太紧张,她要思考自己的问题,也可能是她累了需要早休息,第二天早上起得早可能是因为她要训练或有急事,并不一定是在生气或报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她并不一定是在针对我生气报复。2)回寝室发现室友她们几个在聊天,听到她们说了一些悄悄话就断然认定她们是在评论自己。难道一定是她们是在评论我吗?──每个人都会有弱点,不可能永远不做错事,我也不例外,这是正常。如果我真的做错了事,冒犯了她们,那么她们生我的气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并不说明她们对我存有特别的、一贯的不满态度,我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自己不在任何一件事上出错。只要不是我故意造成的,就不必过分自责;而且人们也不可能获得周围生活环境中每一位人物的喜爱和赞许。3)经过一次和寝室战友人际冲突,难道我在所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都很失败吗?——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要看你怎样去看待它,对事件的看法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一次人际冲突——我很失败”犯了过度概括化的认知错误,可以改为“一次人际冲突——我在这次人际关系中有点失败”这样关注的就是事件本身,而不是求助者自己本身。4)即使我做错了,令室友她们对我不满,她们就一定会因此疏远我吗?而且其他人也必定会疏远我吗?——我做错了,会令室友她们对我不满,但那只是暂时的错误,我会吸取教训并改正。她们不会因此而对我产生“深仇大恨”,不会不理睬我、故意疏远我。其他人更没有理由疏远我。以往我太过于担心被别人拒绝了。往最坏处设想,就算很多人都冷淡我,我就一定一无是处了吗?我既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只有我自己最了解自己,我应当对自己充满信心。
产生的心理效果:咨询师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观点,指导求助者对其不合理信念原因进行分析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目前心理问题的原因:自己个性中的情绪不稳定,过于敏感;把所有情况归咎于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以前人际关系方面的负性情绪被寝室战友孤立自己的事情激发了,并形成觉得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失败的过分概化的不合理信念。通过咨询,求助者自述卸下了心理包袱,心情轻松了许多。
接下来运用角色扮演,咨询师先扮演求助者寝室战友,内容为那次冲突情景的对话,这样可以了解求助者平时和战友沟通交流方式。然后把角色互换(让求助者扮演她战友,咨询师扮演求助者),这样有助于求助者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会自己的一些语言,从而认识到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改变一些说话的用词和语调进行扮演,让其认识恰当的交际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5.3巩固阶段
共做一次,回顾咨询中新涉及到的关于求助者个性形成的主要问题,使求助者进一步认识到自己个性上的弱点,帮助求助者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巩固咨询所获得的结果,同时让其积极认识自身的优点。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对人际关系的特别看重和缺乏一些交际技巧是出现人际问题的关键,帮助求助者要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对待生活中的事情,另外还练习了怎样给别人提意见,尽量用委婉,温和的口气,而不用愤怒的口吻。最后还建议她到图书馆借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多练习其中的一些交往技巧。
6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求助者反映,心情好多了,已经到图书馆去借了几本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觉得这些书对自己很有好处,将会在实践中慢慢去练习那些交往技巧。
咨询师也明显感觉到求助者情绪比较稳定了,后几次来咨询的时候心情都是很愉快的。心理测验复查:SCL—90中焦虑抑郁分值恢复到了正常值,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求助者身边战友,尤其是同寝室战友反映张某变得比以前通情达理了,大家都愿意和她交往了。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4-137.[2]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4-42.[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418-426.[4]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5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