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初探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初探
金浦小学 吴文辉
摘 要: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还能促使教师了解学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教学。但对同一个知识点如何进行提问,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技巧和方法 有效性
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和研究,我发觉,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新课改的课堂气氛是活了,教学形式变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却要打个问号了。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探讨。
提问是一个重要的技巧问题,有效的或高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将一堂数学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也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酝酿提问内容,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合理安排提问对象,灵活运用提问技巧,有效处理提问结果等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小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段的要求,教师应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提问,并尽量采用具体化的提问,提问的目的具体了,学生才能明确思维方向积极地寻求问题的答案。
2、启发性原则:关于教学过程,孔子主张“学思结合”,他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来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之应启而发,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答案。
3、兴趣性原则: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的提问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合理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提问时注意技巧,能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循序渐进性原则:数学提问的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等一系列规律,体现教学的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思考问题往往会不全面,遗漏某些条件,得出片面结论;或者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善于循序渐进,把握不住要点。如果教师能循序渐进,不断启发,追问、质疑、概括、小结,那么,学生就会比较全面、系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培养了学习能力。
5、全面性原则: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发问,培养创新精神。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1、让问题情境化、动态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很难想象,当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而数学知识的呈现又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2]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执教《圆的认识》时,老师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的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教师引发猜想:“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中。
2、让提问形式多样化
课堂提问可以根据问题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提问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内容有意识地提出一些趣味性问题,创设生动愉快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迷恋,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主动进行思考;2)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3)梯度设问,化难为易。有些问题,由于难点较集中,教师就应当为学生设置思维的“阶梯”,初问浅显,学生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抽象化,把教学的难点分化瓦解,逐渐达到预设的目的;4)巧变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一个问题往往有多角透视度,能从不同的角度去透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为了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可进行探索式的提问;为了深化知识,不妨变换形式或采用反问;为了纠正错误的认识,又可设陷而问。总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合,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灵活设计出不同形式的提问。
3、提问语言精练、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果问题的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定向,失去目的性、针对性,产生歧义。如:教学“ 20 ÷ 5 ”时,老师提问:“ 20 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可以是:“ 20 是个两位数”、“20 是个大于 19 的数”、“ 20 是个偶数”等等。原因就在于提问含糊不清。若老师问:“20 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我们称它是什么数?”学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回答。所以,提问内容、要求、范围、措辞都应力求准确,这是保证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前提。提问时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这样回答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同时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
4、营造和谐的提问环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以及师生间的距离,对学生的思维都有一定影响。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型的教学气氛,形成和谐的课堂提问环境,自然很好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教学中教师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才能,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态度要亲切温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哪怕是错误的回答),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特别是学生语言吞吞吐吐表达不清时,不能怕耽误教学时间而责令学生坐下,可以让学生把回答的内容写在纸上后再回答)。[3]对于学生答错,可以先让其他学生评价,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同时不要忘了给他鼓励性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老师要鼓励学生继续思考,抓住时机给予适当引导或提示,从而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做到问中有导。如果平时教师对答错或不会回答的学生随意训斥甚至挖苦,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造成学生对回答的惧怕心理,再也不敢回答。
5、提问难度适当
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提供一点思考的空间,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会造成学生不能作答。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设计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可以回答。同时还应考虑课堂上的大部分学生弄清所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必要时间,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通过提问和回答的过程对学习内容增进理解。
6、提问对象合理
提问时,相同的问题,选取不同的问答对象,会得到不同的提问效果。教师平时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个别差异,做到对每一个学生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对象问答。一般的问题通常先让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回答,回答不上来,再叫基础好的学生回答或补充。为鼓励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要选择一些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他们能够回答出来,有一种成功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堂提问方法
1、导入性提问
在讲授新课时可以从学生的质疑开始引起深思,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新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只有当学生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学生进行“开其心,达其辞”的最佳时机。小学生已初步拥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触动学生的情绪,唤起心理共鸣,设计新颖问题引入新知。
2、游戏中提问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而且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只保持15分钟左右,15分钟以后,他们的思维进入疲惫阶段,注意力开始转移,大脑含氧量逐渐减少,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可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增加一些“氧分子”,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做些数学游戏,把他们的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学习对象上,以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练习。例如:在教完“质数和合数”干巴巴的概念之后,就设计“对号入座”的游戏,利用全班学生的学号数判断质数、合数。全体学生起立,老师问:“你认为你的学号数字是质数的请举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号入座。”教师一一板书,用同样的方法报合数,最后还有一位学生站着,老师故意不解的问:“你怎么没坐下?你几号?”“1号!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不等于0的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为哪几类?”(质数、1、合数)。“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通过游戏全体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有关概念,全体学生兴趣盎然。
3、探究性提问
这种提问是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比较、联想、推理等,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激发创新意识。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认图形”时,要求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可以安排以下几种形式的探究活动:
1)找图形
老师用四种图形拼成一个机器人,要求学生从机器人身上把这四种图形分别找出来。
2)说图形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见到的哪些物品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3)折图形
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两个一样大的长方形;再用这张纸横着对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了四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再用这张纸对角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了八个一样大的三角形。
4)拼图画
老师指导学生用初步认识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这四种图形拼出一幅“家乡新貌”的图画。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数一数、折一折和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极大地提高了练习的效率。
4、巩固性提问
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常在讲授完新课后,对本课程及相关内容提出几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巩固性提问是进行教学的重要方法。
5、延伸性提问
仅仅通过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来学习知识似乎还不够,还需要利用课外活动来进一步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意识。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趣味数学、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等,用来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他们在生活中学到有用的数学创造条件,并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学会提问的能力。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
提问,对于教师来说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驱动思维,蓄积而发的内在表现。课堂提问贯穿课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来提出疑问,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提出问题,以引起质疑、思考,要善于把握教学时机投以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恰当地利用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必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9-90.[2]戴守能,施兴云.《引导学生开展数学交流》[J].江苏教育,2003(2):25-26.[3]邵光华,刘明海.《数学语言及其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2):36-41.[4]纪晓村,曹裕添.《纪晓村小学数学兴趣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5]龙梅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之我见》[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6]陈昌平.《数学教育比较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小议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在这几年的教育、教研工作中,我从小学各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其表现形式如下:
1、流于形式,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
2、提问离题千里。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3、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
4、不重视学生真实反馈。教学时,教师一般要通过提问,以诊断学生对以学知识掌握程度,以判断能否顺利引入新问题,这种提问不能只是“是什么?”,“叫什么?”等记忆性的反馈提问,学生回答的也只能是一些浅层的记忆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提问,无法有效地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从而不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过程。
5、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时间思考。教师的提问,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回答,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其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能在这个“时间差”里去动脑思维,积极参与认识活动。这样的提问,不利于学生冷静地思考问题,达不到提问的应有作用。
6、提问面不广阔,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所以,教师要针对提问的难易程度从“学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以便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再几年的教育、教研实践中,我总结了几种课堂提问技巧,归纳如下:
一、提问应该由浅入深。
二、提问要抓住关键
三、提问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四、提问要抓住学生的思维方式
五、问题设计要开放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沙湾县金沟河镇中心学校红星分校王莉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提问要具有针对性,要具体明确,要抓住关键,正确认识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才能真正地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关键词:课堂提问 针对性 具体明确 抓住关键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更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体现。好的课堂提问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畅所欲言,言而不尽,言而有意。
一、提问的针对性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和个别化的提问,从而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获取成功的可能,从而让每个主体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中,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问要“量身定做”、提问要“量才而问”。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二、提问要具体明确
有个新教师为了使学生搞清6元、0.6元、0.06元这三者是不相同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三个6是否相等?”结果学生回答为:“是相等的”,搞的教师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问题搞的不明确,学生对这样的提问摸不着头脑,当然就不能按照教师的意图去答了。结果浪费了时间,打乱了教学进度。其实这个问题只要提出“这三个数量关系是否相等?”学生是不难回答的。
三、提问要抓住关键
首先要找出教材的关键问题,也就是教材的重
点和难点。在教材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破,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会突破。例如:在教小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时,其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分数,老师可以拿出一个月饼小丽和小强分着吃,并且问到:你们认为怎样分才合理?学生答;平均分。老师就把月饼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每人得半快。老师问:你们手里的半块月饼是几份当中的几份我们就叫它几分之几好吗?小丽看着手里的月饼说:我的月饼只是两份当中的一份,是不是该叫二分之一啊,小强也抢着回答:我的月饼也是两份中的一份,是不是也叫二分之一啊。老师立即答道:对,我们就用1/2来表示。参考文献:
[1]鲁献蓉《对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提问技能的思考》[2]陈腾水《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功能与技巧》[J].福建教育,2003(4)
[3] 蒋志荣《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成功•教育》 2008年第8期
[4]陈贤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9年第5期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
在当前如何实施好素质教育,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如何使课堂提问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都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课堂提问的整体性。
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二、课堂提问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
三、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文化,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消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他的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四、课堂提问的思考性。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五、课堂提问的逻辑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
六、课堂提问的巧妙性。
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总之,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技巧课堂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之外,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是教师认真学习科学理论、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果。
第五篇: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消息,不断调控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然而,在新课改下,教师为打破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满堂问”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模式,表面上是响应了新课改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没有抓住提问的锲机,或不懂提问的艺术,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垂直与平行》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5个问题,分别是:
1、直线有什么特点?(填空的形式);
2、将黑板上的九组直线按一定的标准分成两类?
3、根据两条直线相交的角度的大小情况,我们再把相交的直线再分成两类?
4、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是互相平行的、哪些是互相垂直的?
5、砖匠师傅在做墙壁时为什么要用铅锤测量墙壁是否做直了?
下面我就以这堂课为例,谈一谈课堂提问应注意的几个技巧:
一、精心设计问题,保证各层次问题比例适当
根据布鲁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方法,课堂提问可分为回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和评价性提问。在这六种提问中,其中前两类提问属于低认知水平的提问,后两类属于高认知水平的提问,这类提问不仅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还能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节课中,我设计的五格问题中,问题1 属于回忆性提问,让学生复习直线的特点,为后面的精心作铺垫。问题2和问题3属于分析型提问,让学生通过分类理解平行、垂直的概念以及平行与垂直的特征。问题4和问题属于综合性提问。问题5属于评价性提问。这些问题都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紧密相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上,从而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善于等待,将“追问”进行到底
好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会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思考。教师运用这种技能要有一定的判断力和灵活性,要关注学生们的反应。例如:在我提出问题2时,学生表现出积极思考的状态,这时我给学生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动脑思考。当学生在面对第八组、第九组这两种直线关系时,无法判断,教师要继续追问、引导学生:我们知道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那么无限延伸是什么意思呢?通过这样的追问,学生大部分就可以把第八组、第九组这两组直线的情形归类于相交的类型中。由此可见,追问能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获得新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使学生在情感上感受成功的体验。
三、提问要注意分层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堂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来考虑,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堂课中,我总共设计了5个问题,充分地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度细化,易于学生学习。而在分类时,我采用重复的二分法,提出了问题2和问题3,从而使学生对平行和垂直的概念有了较感性的认识,从而化难为易,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同时学生也易于接受。
四、善于利用提问,关注全体学生
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课堂提问时也应关注成绩不好的学生,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这节课中,问题1和问题4可以很好的照顾到好、中、差各方面的学生,能让他们都能参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以上是我在教育教学中的心得体会,总之,课堂提问是沟通接受、学生,联系教材的桥梁,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与反馈的主要渠道,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问题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情感的启动、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发展、学习方法的改进等,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