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合集)

时间:2019-05-15 00:4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第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结合小学数学特征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有极大的作用,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究。文章首先概述了小学数学特征及高校课堂教学现状;其次指出构建高效课堂需夯实教学基本功,从语言、板书设计以及备课三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最后点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教学过程高效扎实灵活多变,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引言

《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效果,故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科特色、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来制定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来看展教学活动,以保障教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故而本文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1]

一、小学数学特征及高校课堂教学现状

1.小学数学特征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意见》中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品质”称之为核心素养。对于数学学科来说,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是逻辑推理思维品格、数据分析与运算品格、直观想象品格、抽象思维品格以及数学建模品格,从这些素养要求中可以看出,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数据性、精确性较高的学科,所以构建高效的课堂,应当从学科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2]

2.高校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人们对核心素养重视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究高效课堂的构建,并提出了不少教学方法,如“竞赛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可否认,这些教学方法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仍没有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并没有构建出高效的课堂,学生仍然需要“死记硬背”或者通过“题海战术”的学习,这与新课改“减负”的要求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故而应当调整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二、夯实教学基本功促进课堂高时效

1.课堂语言准确简练

构建高效课堂,教师需要有较强的基本功,对于每一名教师来说,其基本功便表现在对课堂语言、板书等的设计之上。具体来说,教师在讲解时候,应当具备准备的发音,同时还应当有精炼的语言,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语言重复??嗦,或者有一些口头禅,会使学生模仿,从而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当然,教师的教学语言还应当具备“启发性”,能够对学生产生“启发”作用,?学生在听到教师的讲课内容之后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在教学《圆》这一节内容时候,讲解“圆”的定义,应当明确的告诉学生“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而不能模棱两可的地用白话说“圆就是一个圈”,虽然白话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但是却不利于学生对“圆”的知识的掌握。

2.板书设计美观有层次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多媒体的应用较为广泛,然而不论是使用传统的黑板还是先进的多媒体,均应有一个良好的“板书”,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能力。具体来说,教师的板书需要设计的有层次感,且美观大方,让学生在看到板书时候便能直截了当的看到本节课需要学习的重难点等等,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另外,设计美观且有层次的板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影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复习本章节的内容时候能够有思路的进行复习,以提升复习效果,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也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较大的作用。

3.研读教材精心备课

对教材研读的情况也能体现出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只有教师对教材很熟悉,很了解,方能在教学中“信手拈来”,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当然,“备课”这一过程不单单只从教材研读上来看,体现在对学生的“研读”中,备课中应当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在讲课中才能确保学生能够听懂自己所讲解的内容,从而构建高效的课堂。比如在教学《分数混合运算》这一节时候,有些学生对“分数”的加减或者是分数的“乘除”认识还不够深入,了解不够透彻,这样在让他们做混合运算题时候就需要将混合运算尽可能的简略,使这些学生能够看懂,而会使学生出现“听天书”的情况,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高效扎实灵活多变

为使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当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出发,分别是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自主学习促进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依据课堂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结语

本文是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探究,文章在概述了小学数学特征及高效课堂教学现状之后对高校课堂的构建问题进行的详细分析,以期为相关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进行探究,以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艳辉.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J].中国培训,2015(20):297.[2]欧喜生.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7(01):186.

第二篇: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吴丽平(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黄田镇担石小学)

摘要:新课改作为一个转折点和催化点,为我国的课堂教育贯彻了新思想,规划了新要求。小学数学相对其他学科,课堂效果的呈现,相对更直观,承接更紧凑。因此,高效数学课堂需要从更深入、更富活力的方向进行构建,由浅入深地牵引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改背景 高效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面对的是科学、开放的环境,多元、人性的理念。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和具有个性的过程。”这为高效课堂的打造确立了基点。我们应该把教学目光从单一的“教”转向“教学平衡”,将“教知识”扭正为“教方法”,让课堂效果呈现质的跨越。

一、创新导入,提升学习积极性 新课导入是课堂引趣的关键所在,而学生对学科趣味的领悟直接关系到学习积极性的发散,并最终决定学习效果。因此,创新导入可以说是走向高效课堂的第一步。创新方法多种多样,有多媒体引导、游戏导学、情景导学等,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热情。创新是一种意识,意识融入需要灵活的手段,教师要注意引导方式与知识点、引导内容与学生心理的多重贴合。例如,在学习《秒的认识》一课时,我别出心裁地自编了谜语进行导入:“兄弟三人,高矮不等,矮的慢吞吞,高的快又稳,要问谁最累,数数格子才作准。”枯燥中的一点活跃因子果然牢牢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他们很快意识到谜语里指的就是时针、分针、秒针。于是,我再进一步引导:大家都知道了秒针走得最快,但为什么要数格子才能确定呢?这就牵涉到时间换算,1分=60秒,是不是得数数格子呀?“是。”学生们整齐响亮的回答为课堂的高效吸收起了个好头。

二、全面互动,增强课堂氛围

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由参与感延伸出融入感。互动,则是轻松氛围的调和剂。师生互动,能让教师更好地追踪学生心理;生生互动,能让学生们听取多方意见。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

师:同学们已经对人民币的分类有了初步认识,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你最熟悉的人民币值是什么?比如常买的东西。

生:妈妈每天都给我两块钱买一瓶矿泉水喝。生:我常买的早餐面包是三块五角钱。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人民币都有了概念,那么就说这三块五角钱,这位同学,你通常是用多少币值的人民币付钱呢?

生:我给三张一块钱和一张五角钱。

师:如果全都是五角的人民币,那应该怎么付呢?

生(另一学生):我知道,一元=两个五角,三元就是六个五角,再加上一个,一共付七个五角钱。

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互动,层层深入的诱导,让学生的思维主动运转着,不少学生都争着发言,课堂散发着自由活泼的气息。

三、合作探究,培养自主意识

课堂教学应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新课改一再强调的精神内容。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够脱离被动学习,学至方法。合作探究能够让学生通过集体发掘答案的过程从知识到精神,全面带动,相互吸收,凝聚集体的智慧,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身,不但知识融会更深入,自主学习意识也逐渐形成。例如,在进行《角的分类》教学时,初步的概念复习后,我给学生安排了合作任务:观察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个对学生来说极易混淆的问题,有的小组选出了一个组织者进行分析引导;有的小组则是公平讨论,各组中有争执,有默契。但相同的是,每个学生都很乐意参与。最后的结果不出所料,都比较满意,因为学生们的思维完全开放,合作模式让他们多了一份竞争意识,也因此多了一份投入,这样的过程远胜单一问答的机械被动。

四、因材施教,促进平衡发展

课堂高效的体现不在于最优秀的学生学得有多好,而在于全班的整体水平的提高。班级平衡发展,往往是传统教育中教师们最容易忽略的问题。不少教师没有兼顾到学生的整体感

受,一味地加快课堂节奏,使得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不想学,班级整体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不但要在讲授过程中多重复基础知识,还需要在课堂习题的设计上多下功夫,形成层次区分。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相对复杂的解法让部分学生无法适应,我便用简单易记的顺口溜“小数加减点对齐,向右向左各算起,满十进一要牢记,退一当十别大意”帮助基础差的学生来理解记忆。而且在习题安排中也特意由易到难列出了:0.1+0.3=? 1.5+1.2=? 4.7+0.5=? 10.52+3.48=? 层层深入式的习题让基础弱的学生不至于因为一题不会而沮丧,相反解题成功的自信让他们愿意进一步努力。而同时基础好的学生也巩固了基本知识,让基础实力更牢固。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感受到,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是无法实现的,而要更多地从科学教育模式、新时期教学理念来完善自己,学会去衡量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会让教学思维创新爆发,巧妙引导,懂得适时退后,让课堂真正迎来积极、灵动、平衡的高效。

参考文献:

[1] 陈晨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下).2014(05)[2] 张淑芳.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造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2)(作者简介:吴丽平,1978年12月出生,女,籍贯广西贺州,职称小学高级教师,学历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4年12期)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中午好!我是来自峦庄小学的舒爱芳,今天受县教研室的委托,为大家做关于小学数学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的报告,我真的是诚惶诚恐,因为对于高效课堂我既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又没有先进的教学经验,根本谈不上报告,有的只是探索路上的点滴感悟,今天在此与大家分享共勉,纯属个人意见,说的不妥之处尽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首先我想请大家看这样两个熟悉的教育名词: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首先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其次关注教学效益;第三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第四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最后,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高效课堂: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课上有事做,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动脑、动手、动口,使每个学生有所发展、有所收获,即在课堂3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比较这两个概念,我们不难发现,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的目的和宗旨是一样的,让每一位学生进步和发展,但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是不同的,我个人认为高效课堂就像我们心中永远追求的目标和理想一定会一定要实现一样,而有效教学正是我们踏踏实实追求与改进的过程,我们作为一线 的教师,特别是今天来培训的都是骨干教师,咱们一学年下来,到底上了多少高效课,多少有效课,多少无效课,高效课的效率有多高,想想我很后怕。所以今天我想说扎扎实实的甩掉无效课,踏踏实实的上好有效课,那么我们的步伐就已经迈入了高效课堂。但是,教学是一门遗憾缺陷的艺术,一节课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怎样让遗憾缺陷少一些,真的是要讲求一些策略的。

我今天谈话的题目是: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性变革,高效课堂教学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但由于我们受根深蒂固的教育传统及新课改实施的时间还不长影响,有些教师还不能深刻地领会新课程的新理念,很好的运用教学新策略,致使目前不少的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问而提问,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练习而练习,更多的只是因为要“体现新理念”而走走形式,做做样子而已,这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的念,掌握课堂教学高效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高效课堂教学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其次,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案例: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面积教学,长方体、圆锥的体积教学等,小学几何最好的办法就是直观演示和操作。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要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这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学生合作的技能包括:学会倾听;愿意并能恰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又能够适度宽容别人的不足等。合作学习的技能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它需要长期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善于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从一年级起,就应把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作为一项特殊的教学内容常抓不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表现欲特强,倾向于“我要说”而不是“我要听”,很难坚持在四人或更多人的小组内坚持听完每个人的述说。因此,一年级上学期,他们一般是让同位两个说想法,互听对方的观点。教学时,教师首先跟学生交代明白:当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地听,眼睛看着对方,不东张西望,先听别人说完后自己再说,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这样,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已基本能静静的听完其他同学的述说,然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再重新组建四人小组,这样培养他们善于倾听的能力,就会水到渠成。

如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她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分10个苹果形图片,放手让学生先把10个苹果形图片分成两堆,再根据分的情况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比一比哪组分的方法最多。写的算式最多。角色分工是:1号为组织者、2号同学分图片,进行操作活动、3号同学负责写算式、4号汇报。由于已经有前面1--9的加减法基础,又有色彩鲜明的学具,学生的积极性高,小组也会分工协作,有的分、有的说、有的写。再根据学生记录的情况进行汇报展示。学生有的按顺序分,有的没按顺序分。这时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观察比较,哪种分法更好,为什么?学生不仅自主探索学会10的加减法,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学习的热情高,不但体现了集体共性,而且也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自我价值,有利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合作意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组内分工还必须进行角色轮流交换,一定时期内互换一次角色,使每个人都能从不同的角色位置上得到体验,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设生活化的高效学习情境的策略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关键词。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应该学习他们“自己的数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要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所以我们要认真开展数学生活化学习,构建更开放的数学学习的平台,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数学的作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数学问题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就从他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法则、概念等,使他们感受到今天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正是来自于生活之中,从而使进入学习的一开始就感到数学的价值,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1: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一位教师课前安排学生到附近超市帮助家长购物活动,并让同学们把购物小票带到课堂,向同伴介绍购买的商品,同时提出问题请大家合作解决。如“一枝钢笔和一个笔记本共用多少钱?”,“一支牙膏比一块香皂少多少钱?” 还有的同学提出请同学们帮忙验证一下售货员阿姨所找的钱数是否正确。这些问题来自生活中,又都涉及到了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法则。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兴趣,数学法则不再是令人生畏的抽象概念,数学知识就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身边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孩子们在亲身经历的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案例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导入情景创设:

1、出示图片:老师微笑的充满童趣的说:小狗和小兔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他们绕上图中两个不同的场地同时出发,最后两人同时冲过了终点线。小猪裁判就判定两人并列第一名。可是小狗和小兔都认为虽然同时到达终点,但自己跑的路程要远些,自己才是第一名,于是他们就争吵了起来。这可让小猪裁判为难了。同学们,你能帮帮小猪裁判吗?这个富有童趣小故事,符合这底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所以学生的兴趣很高,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小狗和小兔吵架的原因正是本节课要探索的问题。

[思考]:小学生由于认知发展、心理年龄特点等原因,的确需要生动、有趣的情境。但“生动、有趣”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关键是这些情境是否符合他们的“胃口”,能否激发学习的欲望,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

2、贴近学生实际,探索数学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会学习数学,我们要把数学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地基础上,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当中去。

案例1:学习“按比例分配”时,课前我让学生去调查生活中某些物体各组成部分的比,其中我让每个同学都去茶馆调查一下奶茶中奶和茶的比。课始,当学生汇报了奶和茶的比是2:9之后,我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奶和茶的比是2:9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接着,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同学们喜欢喝奶茶吗?”、“今天老师特意带来了一杯红茶、一杯牛奶。假定我们要配制220毫升的奶茶,请大家帮助算一算,奶取多少毫升?茶取多少毫升?”同学们听说要配制奶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一会儿,令人惊喜的不同答案出现在老师面前,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最后,我还请两名学生当场配制奶茶,师生共同品尝了奶茶。从上述例子可看出,真实生活情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数学、用数学,在探索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了聪明才智,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案例2:“平均数的意义”的教学,某教师在本节课的前一周有意的安排了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班级歌咏比赛。在教学中,他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周歌咏比赛的成绩已经出来了,请同学们来看看哪个小组的成绩最好。出示: 组 别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第一组 96 94 97 94 第二组 95 96 96 92 第三组 94 95 97 94 第四组 96 94 96 93,教师创设了一个学生亲自参与过的生活情境,他们一定急于知道比赛结果,这就能很好的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其中有3种规格的地砖:

甲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 乙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 丙种: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 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

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的地砖应符合下列条件:(1)价格适中,总价在800元以内。(2)质量较好。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只有尽快地算一算才是。首先算出家里铺甲、乙、丙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几块:用房间面积除以甲(乙或丙)的地砖面积。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的费用,分别为720元、560元、1000元。最后通过比较知道,丙种价值太贵,甲、乙规格相同,价格均在800元以内,但乙的价钱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甲种地砖最合适。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三)智慧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及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教师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导致课堂“低效提问”的现象时常出现。

一、要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学生思考的时间

研究表明: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研究中还发现,课堂提问的时机通常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情绪需激发、需调节、意欲表达倾诉时;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信心倍增时。教师若能准确把握好以上的提问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此外,在提问后教师应注意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我们在听课中经常看到: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立即降低难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学来“帮忙”,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实验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如:教师在教学《平行线》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的情境以后,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稍作停顿,在学生分类之后引出平行线,教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多数学生得出平行线概念之后,教师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且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精”与“准”

所谓课堂提问的“精”“准”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求精确、正确、准确,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研究表明,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多做提问设计的思考,并以此作为问题设计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简明准确,又能突出重难点。在关键性的问题和小结性的问题设计上更要斟字酌句、反复推敲。另外,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精彩来,问出实效来。为此,要实现课堂提问的“精”“准”,教师还要把握好提问的“三度”:即难(易)度、精(准)度、适(量)度。

三、要处理好“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预设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预设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又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同时还要注意“预设问题”会诱发“生成新问题”的出现,而这些新的“生成问题”会因学习主体的特点、思维方式及个体差异而很难预料;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丰富、多变和复杂的“生成问题”,教师应当首先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应该灵活调整、整合乃至放弃预设的问题,机智生成新的问题方案,伺机而动,随机应变。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生成的新问题,多做预设;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显现。

由此可见,课堂“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不是截然分割的两个部分,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我们应正确理解“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不同作用,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实现课堂“生成问题”对加深知识理解的积极作用,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案例1:讲解按比例分配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学校把360 本故事书分别放在上、中、下的书架上,上层的1/4等于中层的1/5,等于下层的1/6,求下层书架上放多少本书?”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都在冥思苦想,思维发生了障碍,这时教师点拨提问:“这三层书架中每一层书各有多少份?每一份的本数都相等吗?为什么?这三层共有多少份?”经这样一问,学生思路顿开:上层有4份,中层有5份,下层有 6份,所以一共有15份,下层占故事书总本数的6/15,也就是360本的6/15。这道难题就这样被解决了。可见教师这个问正是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既疏导了学生思维的障碍.解决了疑难,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案例2: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新课标》明确指出:“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数学组织形式—小组学习,被广泛的引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合作。那么,如何让合作学习有效呢?

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能有效的提高合作的效率。如何组建?我想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同时还要考虑到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其次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并在一定的时间后要进行角色的互换,以便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的位置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2、选择恰当的时机、内容

1、在教学的重难点时进行合作。

[案例6]某教师在教学“长方体体积公式”时,把全班学生分成了4人一组,让他们合作动手搭“积木”探讨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出不同的长方体,说出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并填写下表。

长㎝ 宽㎝ 高㎝ 体积(立方厘米)长方体1 长方体2 长方体3

完成后,让学生观察表中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数据之间的关系,推导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通过合作,学生很快完成了表格,并在观察、思考之后,自主的发现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分析]:这一课的难点是:让学生把三角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学的重、难点处组织了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己解决问题。不仅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在需要操作时进行合作。

[案例7]《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师:能否把三角形转化为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从而得到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要求小组合作,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梯形转化为其他图形。不一会儿,各小组便陆续得出能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经过推理,得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分析]: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动手操作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重要性。而且在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的团体合作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充分发挥各人特长,集众人智慧于一处,往往效果不错。

3、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还应该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性学习。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五)、数学课堂习题设计的有效性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课堂渐渐变活了,学习内容的开放,灵活,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多自由度。但是,有些教师为了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索精神,一堂课下来只推导了一个公式或证明了一个法则,连基本的练习都没有几个,还有些教师前半堂课采用新课标理念,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是到了习题练习的部分,采用的还是机械练习的方法。虽然我们提的是素质教育,但在某些时候,衡量一个学生是“优生”还是“差生”,一个教师是否优秀,无形当中还是以成绩为衡量的唯一标准。因此,有些教师就运用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教师都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练习的功能也应与之相匹配,把握练习设计的创新与实践原则,克服练习中存在的一些低效的,无效的问题,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练习中不断得到发展。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设计呢?

1、结合情景设计习题。

[案例8]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人民币后,创设了这样一个场景:在各学习小组的桌面上分别摆了许多的学习用品(标有单价),每小组设两名售货员,其余均为顾客,然后进行购物模拟实践活动。活动开始后,同学们很快的就进入了各自的角色,而且积极性非常的高。

[分析]由于该老师创设了一个极具真实的情景,学生的兴趣马上来了,都积极的投入到购物当中。卖(买)了什么?多少钱?找出(回)多少钱?都能比较迅速、准确的得到结果。有理由相信,通过此环节,学生以后在生活实际中也会独自进行购物了。当然,解决书本上的题目更应没有问题了。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学习了知识,又让学生得到了实践,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习题的内容要活。

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应尽可能地选择生动活泼的习题,让学生感到数学魅力无穷。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之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儿童走迷宫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题型上,可以补充、匹配、补缺、画图等,习题要富有思考性,操作性、灵活性、迷惑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习题的形式要多样。

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等等。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采取相互竞赛,也可以采取相互合作的形式。例如,学习完利息这一知识后,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主题作业:调查目前银行利息情况并做专题小报告、帮助家长拟订一份储蓄计划、学习填写存单、计算利息税等。如此丰富的作业,一定有合适各个学生的作业内容,学生也一定会选择符合自己专长和个性的题目去完成。相信学生的解答是丰富多彩而富有创造精神的。

[案例9]学校余老师在教学“千米的认识”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具体、生动的概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带好米尺和卷尺,来到学校的操场上,分别量出1米、10米、100米的长度,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不同的长度(重点在100米),再问学生1千米的长度有多长(学生回答:10个100米那么长)?并让学生感受,问学生从校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你走1千米要几分钟?(有学生根据走完100米的时间推测出走完1千米所需时间)。你还有其它办法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有学生回答说通过看摩托车的里程表可以知道1千米的长度等等)。

[评析]通过让学生到操场上量、测、算、估的方法,使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探求知识,并有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学是扎实有效的。

4、习题要少而精。

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一步到位。心理学研究证明:第二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提高18%,第三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提高了7%,由此可见练习次数绝不是越多越好。

那么,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实践证明,练习的份量多,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和身心健康,学生为完成作业量而草率从事,降低练习效率。反之,练习份量少些,完些作业的时间充裕,学生作业才能做到认真、仔细、工整、准确规范。

(六)高效课堂激励评价策略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

1、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

3、采取措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而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学生能从中认识到自已的优势和不足,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4、激励性评价要注意“度”。激励不在于一味地表扬和“藏拙”。太多的表扬和超值的嘉奖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长期下去,学生也许会迷失了自我。要注意善待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善于发现其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通过教师或学生的交流指出其不足,不要为表扬而表扬,以免迁就错误而产生误导。

高效课堂改革是一个蝴蝶破茧、凤凰涅槃的过程。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是曲折的。教学中,只有师生的心灵不断撞击,才会产生激情的火花;只有师生的情感不断交流,才会激发人性的快乐。只有通过我们以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尊重教育的发展规律,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无限高效。

第四篇:新课改下如何创建信息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如何创建信息高效课堂

【我的感想】经过砂小这次高效课堂展示活动的成功开展,也让来自全市乃至全省的教师群体看到了我校高效课堂在全国初等教育行业所跨出的成功步伐,这一历史时刻无不让人每每谈起而瞠目结舌和自豪,我们都知道,砂小的每一个成功点都源于我们有着这样一群奋进的团体,也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张书记的一段关于核心领导的话题:一个好的校长代表一个好的学校,一个好的学校代表一个好的老师,一个好的老师代表一个好的学科„„。是啊,正是因为砂小首先有了这么一支团结的领导核心力量,才有了后面的优秀团队跟进,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壮大那么的执着,砂小五十年不算长不算短„.【我的感悟】计算机学科是知识更新极快的学科,在课堂上不可能将一个软件的所有功能都学到。我曾认为:计算机教师在教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又继续去创造发挥自己的潜能,从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挖掘自己的潜能,让他们不仅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也能将计算机应用到生活中去。而教学实践证明,很多时候是教师辛苦、学生痛苦,教学是低效的。作为一名信息教师,这种无奈与痛苦曾一度困扰着我, 虽然有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干劲,可大多时候换来的是无奈的高耗低能!有时甚至后悔自己选择了教师职业,更后悔自己选择了当一名信息教师。如果说,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使他的学生学得快、学到的知识多,使他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成绩,使他的学生乐于学习信息这门学科,情感上也愿意于亲近这位老师,那么,就可以肯定地说他的课堂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根据这次砂小高效课堂的成功开展,让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经过不断反思,我也总结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其实践及思维能力,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六点:

一、机房准备,创设信息技术教学环境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在课前打扫好机房,提前检修、调试好所有机器,确保网络教室和投影设备正常运行,并对游戏、不健康内容作相应屏蔽,从技术上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座位安排,营造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座位的安排是新学期第一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且座位安排得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以后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第一节信息技术课上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在机房门外走廊上整顿好队伍,然后逐个安排学生按指定位置就坐。尽量让男、女同学交错就坐,方便男女交流学习,同时还要确定学习小组,便于以后开展组内互助、组间互动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强调:以后必须在上课信号前排队,避免影响上课时间;同时,不要忘了自己的电脑座位号,以免坐乱座位。

三、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我们要精心设计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上,要尽量地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着手,例如:让学生说说信息技术在现实的应用及功能(利用计计算机可以放音乐、看电影、帮助我们学习、上网等功能),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从学生最喜爱的游戏、QQ聊天等功能入手,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知识的兴趣。通过第一节课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兴趣感,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发自内心地、主动地想学计算机、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当然,教师还要在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想办法来保持、激发学生的这种学习兴趣。显然,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但对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学生对某一学科兴趣如何,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各学科教师都很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发展问题。圣人孔子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寓教于乐”的教法,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教师也都是这样做的,因此我们要完成学科的人文性教学任务,只能依靠激发兴趣这一策略。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平凡亦出神奇,美在于发现。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还要抓住学生,教师引古博今,讲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学生听得神思飞越、如痴如醉、欲罢不能,那么课堂上出现的当然是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

四、消除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

学生都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而计算机是高科技产品,很难掌握,无形中会对信息技术的产生神秘感,认为学好信息技术是件很难的事。加上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相对抽象难学、操作技巧难熟练,及操作过程中由于不熟悉易出故障,很容易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畏惧感。老师应当给指出,计算机的复杂,是因为它的功能强大,要完全掌握是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才行,但如果我们用它做简单的事情,它使用起来就简单了,例如学习输入汉字,只要会拼音,会切换输入法即可掌握,但是如果要想打字速度快,就要花时间苦练了。

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视频、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总之,只有目标明确、教法科学、学法正确、巧妙地进行课堂设计,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课堂让教师放手,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一旦“失去”了依靠,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其超常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方法,解决自己的学习困惑;我们也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才能真正适应新的教学形势。

总之,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以上的几点浅见之外,还有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很多的探索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的建议] 问卷调查:个人建议第一节课在教室上,通过一个调查问卷来把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清楚。然后根据这个问卷内容,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展开问题调查,更具体的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样才有助于你对教学设计的把握。同时还可以根据这个问卷对学生进行分组。不管是一人一机,还是两人、三人一机,都应该保证一个好学生的左右都是基本比较差的学生,这样有助于学习过程中的互相帮助,也可以减轻教师本身的负担和组建优良的兴趣小组团队。下面我把模拟的一份调查问卷发上来,不足之处请同仁们给些宝贵意见:

亲2012年砂子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问卷调查

爱年级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的1、你家里有计算机吗?________ 同 □有 □没有

2、从何时开始接触计算机_______ 们□ 小学(年级:)□ 还没接触过

:请

3、你所具有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主要来自_______ 大□学校的课堂学习

□家里的电脑

□上网吧 □其他:

4、你除了信息技术课上接触了电脑,还在什么地方玩过_______ 如□没有玩过 □在网吧 □在家 □在同学家里

5、你认为你的电脑水平是什么级别,因为_______ 填 □电脑菜鸟 □电脑大虾 □电脑高手

6、你经常上网吗?______ □经常 □偶尔上过

□没有上过,这

7、上网的目的是 ______ 将□聊QQ □查找资料 □玩游戏 □娱乐(音乐、电影等)□其他()

8、你有电子信箱吗?_____ 系 □有,邮箱是()□没有 到9.你熟习的主要软件有______

每 □DOS □WPS □Word □Excel □Powerpoint □FrontPage 位 □Dreamweaver □Flash □PhotoShop □3DMAX 其他:()

10、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为什么)______ 学 □喜欢 □不喜欢()□无所谓,可上可不上 是

11、你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______ 否 □学习《信息技术》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 □上网玩QQ,玩小游戏

能够 □玩玩游戏,信息课就是娱乐课 □其他()成12、你能坚持把课堂练习完成是因为_______ 为□教师监督,被逼 □自己主动完成 □想快点做完然后好玩游戏 □几乎都未完成 真

13、你希望怎样上信息技术课。

正□自己对着书本学习□教师演示,我们跟着学,每节课安排一定自由学习时间 的 □多教网络方面的知识 □其他()

14、以下哪个不是计算机硬件_____。

脑 □键盘 □画图 □鼠标 □打印机 高

15、以下哪个不是计算机软件_____。

□WINDOWS □WORD □鼠标 □纸牌游戏 和

16、在计算机中发现病毒,以下处理正确的是____。

机器 □复制

□共享 □找医生

□杀毒 人

17、你对下列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______ 竞□文字处理 □排版 □编程 □图象处理 □动画 □网站设计 □其他()赛

18、你最擅长的是_____ 兴□文字处理 □排版 □编程 □图象处理 □动画 □网站设计 □其他()趣

19、在小学阶段,你有哪些愿望和对信息技术课的建议呢?你最希望学到的是什么知识?(用小50——100个汉字描述)组

员!

谢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你们将是最棒最聪明的社会栋梁之才,我们将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学习时光!

第五篇: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

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然而,在实践中我们面对的是四五十人、五六十人的大班级,这些新的学习方法,我们怎样引导学生去运用?这不是一个新话题,却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参观完很多学校的课改课堂加上自己的思考后,我觉得在新课改课堂中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严抓课堂纪律 记得在高一上学期,我们学校进行课程改革,我有幸在新模式课堂中上了一节 “力的合成”研讨课。我在课前准备得很充分,在课堂上进行了实验探究,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组,每组发给小黑板、弹簧秤、橡皮筋、粉笔等器材,在我简要讲解实验原理后,就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很认真地做起来,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拿着弹簧秤、橡皮筋在玩,甚至打闹。课堂秩序比较乱,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贯穿于课堂,而且要产生良好的效果,又要让课堂能够控制,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过于前卫容易导致课堂失控,过于保守又会使新的教学理念流于形式。对每一个教学内容,我们都有必要对众多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以比较与思考,对当前我们这种大班级的教学,在新课改课堂中纪律是实效的保证。

二:使用严密的课堂评价机制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呢?从平时的课堂中看来我觉得严密的课堂评价机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动、生动、快乐的课堂带来的必然是有效、高效的课堂,在课堂中我们如何做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平时的课堂中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问题抛下去,学生基本上是无动于衷,学生很不情愿去主动思考问题,他们习惯于老师直接给出答案,这样状况的存在给我们新课改带来很大的不便,新课改的理念主要是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原来课堂上的被动者变为学习的主动者。评价机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重评价的过程化

“总结性评价”欣赏的是客观公正的结果,而“形成性评价”追寻的是多彩多姿的过程,鲜活的教育实践昭示我们,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所以,新课程越来越青睐“形成性评价”,大人重结果,孩子重过程,评价的过程化,其实是抚摩孩子们的心灵的一缕春风。

2.注重评价的民主化

新课程认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被评价者不仅是评价的客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结论是主客双方共同的“心理建构物”。评价的民主化其实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权利的保护。

3.注重评价的层次化

也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的评价目的,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体现出评价的因人而异性。如对优等生采用“常模参照评价”。这种评价方法以标准化的样本的平均数为参照,根据学生在某一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名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它能促使优生克服骄傲自满情绪,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对中等生可采用“目标参照评价”。

三:注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长期以来我们教学还存在一个误区,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已有好多年了,由于评价方式等原因,多数情况下我们实行的还是应试教育,学生还是接受式的学习,导致教学远离了生活。学生知识学了一大堆,对生活中简单的东西反而不知道了。我们教给学生的只是知识的结果,学生并不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记得在上《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内容之前,我先把学生分成四组,让学生按照我黑板上显示的我给他们的实验步骤自己体验一下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上课时我叫学生把他们的绝活拿出来,上讲台演示给大家看。在他们做演示实验时我带着他们猜想问题的结果。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很快唤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激情。这就创设了一种情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和我一起去探究、去学习。通过层层追问,将一个知识的建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呈现于学生脑海中。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事先存在于学生大脑中的问题,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有明显的提高。当时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也很深刻。

当前新课程改革强调三种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我们这种通过设问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探究式学习,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国外有些学者称之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人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并在一定的情景下诱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一切思维活动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一切的创造也始于问题。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问题是随处可见的,它存在于教材中,存在于课堂上,它更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仅要沿袭于教材,立足于新的课程改革,更应该走进生活。当然,问题必须是精心设计的,不能乱提,不然就会给学生以牵强附会的感觉。

新课改的精神、理念要转化为实践,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因为理论和实践之间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尝试。任何变革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注定是一条崎岖不平、充满荆棘的道路,所以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在反思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寻找一条更为科学的道路,真正做到按照人的本性去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让我们把问题作为课堂的中心,让课堂成为解决问题的场所吧!

下载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摘要:本文对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了几点自己的教学感悟,主要从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多种计算能力、培养思维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创建分析(合集5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创建分析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对于提升初中学生数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的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 在新课改的实施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也开始暴露出来,高中物理属于高中阶段的重点与难点学科,作为物理教师,必须要仅仅跟随新......

    新课改下优质高效课堂的探究与创建

    新课改下优质高效课堂的探究与创建 从今年开始我省统一使用新教材,进行新课改。为此省﹑市﹑县教育局先安排部分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其它先进地区新课改经验,并于暑假统一安排高一任......

    新课改下英语生态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英语生态高效课堂 生态高效初中课堂教学模式以生命合作活动为宗旨,把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常规化的教学策略,把领受、整体领悟和点化升华结合起来。在逐步探索的过程......

    新课改下美术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新课改下美术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发布者:周传辉 发布时间: 21/9/2011 PM 8:33:03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通过新......

    试述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设问

    试述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设问 ( 地理组王文博)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不但......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唐銮顶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高效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