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时间:2019-05-13 03:0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第一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三年多来,我省的高中历史新课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如由于传统的影响,一些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忽视教学的主体性;一些教师全盘否定传统,“为新而新”,课堂呈现出一片虚假繁荣。这些现象必然导致低效甚至无效教学的出现,严重地制约着新课改目标的实现。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是新课改的核心。因此,教师只有抓住学习的主体,突出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着力构建高效课堂,才是实现新课改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一年来南京市“个人课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研究的实践,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祈盼同仁指教。

一、把握、理解“两标”,明确教学方向

目标是我们教学的行动指南。这里的“两标”是指历史《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教师只有正确把握“两标”,才有可能实现课改目标。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理解课程标准呢?

第一,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和微观目标。这里的宏观目标,是指学生在学完高中历史全部必修和选修模块后,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能达到的总要求,即课程目标。中观目标,是指学生在学完某一学习模块后所能达到的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如课程标准对《历史·必修(Ⅱ)》的学习目标作了如下规定:“通过学习,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与解释;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这段文字就是明确规定学生在学完必修(Ⅱ)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微观目标,是指具体的内容标准,即模块的学习要点。课程标准的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微观目标是一个系统,它共同构成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整体目标。

第二,正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等层次要求。由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此没有表述。鉴于初中、高中历史课程的一贯性,教师可借鉴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规定,将“内容标准”中的学习要点分为三个层次要求:“(1)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2)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3)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为运用层次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三,正确理解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考试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考试目标,是基于课程目标的一种测量标准。考试目标要注意区分不同情况,如学业水平考试目标和选拔性考试目标。前者应以课程目标为基础;后者应在课程目标的基础上,侧重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考查。

综上分析可知,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1)教学过程要作整体设计,从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到微观目标,要有清晰的认识,系统地制定教学计划。(2)在讲授学习内容时,要按照课程标准,梳理具体的层次要求。抓住重点难点,并在授课前向学生展示,让目标在师生心 中。(3)在教学中,应围绕课程目标,并根据自身的条件来决定是否拓展教学内容。

二、营造乐学氛围,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动力。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是决赛课堂效率高低的前提。因此,教师应根据《内容标准》梳理出教学内容中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和教学重点,通过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图片资料、影像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创设历史情境,引出问题,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兴奋状态,引导学生投入新内容的学习,使教与学同步,帮助学生迅速进入“主动探究和学习状态”。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既可以用于新课题的导人,也可以用于知识间的过渡、历史事物的论证和探讨等。

三、优化教学方法,重视教师主导,突出学生主体

实践证明,缺乏有效指导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只有将教师合理有效的指导或引导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才可能创造出高效的学习成果。从师生互动层面看,首先,坚持高效讲授与自学指导相结合。教师高效讲授,是指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基础上,讲授的内容要做到精、新、深。“精”即精讲,侧重重点、难点和疑点;“新”是指教师适当补充新内容(或材料),有选择地介绍新观点、新的研究成果或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深”指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讲授内容要有一定深度(并非无限拔高),对学生设置学习“障碍”,有利于驱动他们的“内部诱因”。而对学生的自学,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才更有效。

其次,教师引导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讨论法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某一课而言,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疑问,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讨论。这些疑问必须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联结点和学生的兴奋点,它既要概括教材的知识点,更要切中教材重点难点,能唤起学生应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和感知新课的兴趣;同时疑问要确保

有梯度,适用不同水平的学生;要具有典型性与示范性。使学生可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当学生在探索中出现了疑难时,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联想已有知识,各个击破。不仅实现了知识的有效迁移,而且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再次,教师引导与学生个性相结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存在着不同的个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着认知的差异,有接受能力的差异、有理解程度的差异、学习习惯的差异。意志品质的差异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特点,正视这些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设计,让他们对知识都有所体验,从而获得珍贵的新知识,彰显各自的个性。例如:一位教师在课上组织学生讨论明治维新时期“富国强兵”思想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富国强兵思想有利于日本经济、军事力量的增强;也有学生认为,富国强兵思想有利于日本摆脱半殖民地的危机,有利于深化改革;还有学生认为,富国强兵思想也推动了日本对外侵略,奴役和掠夺其他民族。学生的不同认识,反映了不同层次学生对富国强兵思想理解和认识的差异,是各自个性彰显的体现,也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探寻后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认识,并加以适当的方法指导,自然会得出初步的共识,即日本的富国强兵思想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引导与彰显学生个性相结合,不仅有利于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体会到独立思考的价值,而且也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博采众长”,掌握学习历史、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从生生互动层面看,坚持教师引导与学生间合作的结合。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即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学习的情境。著名合作学习理论家约翰逊指出:“合作学习是这三种学习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情境,但目前却是运用得最少的一种学习情境……从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课堂活动的主流应当是学生的合作活动。”可见,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提高课堂 绩效,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形成良好的品质。历史事物纷繁复杂。包罗万象,一个历史事件中往往蕴含着诸多因素,在有限的时间里,仅靠个人的努力往往难以解决,借助学生间的合作来提升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一位教师在教授《走向世界的日本》一课时,让学生合作探究俄日改革的差异及其原因。他将学生分成三组:一组学生去研究两国改革的政治差异;一组学生去研究改革的经济差异;一组学生重点研究改革差异的原因。通过分组重点学习与合作探究、讨论,三组分别选派代表宣读合作研究的成果,当学生宣读的成果中有错误或不足时,教师引导学生去完善,最终共同完成了这个题目的探究。可见,在生生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一名组织者,更是一名指挥者和调控者,同时也是一名参与者和引导者,并且根据学生的实践把个人和小组的创造性观点转变成集体的智慧。

总之,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时机,突出方法的指导,包括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活动方法等,因为掌握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

四、挖掘资源。合理渗透。升华情感

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成的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而体验和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维目标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本质就是公民素质中的人格教育。其内容包括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坚强不屈的意志、团结合作的精神、民主科学和法制的意识、开放的世界意识、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历史知识为基础和载体,依托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合理解读史实,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有效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壮观的历史画面,体会历史智慧,认同历史文化,从而达到潜移默化,自然生成的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加强检测,及时评价,巩固提高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巩固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鉴别历史经验和教训在现实中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对练习的内容、形式,事先应精心设计。同时也可以布置一些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给学生更多动脑、动手的机会,对于课堂检测要及时反馈、矫正。课后练习可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旨在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设计练习题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具有针对性,形式灵活多样。②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层次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③紧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利于理解、巩固和提高。④习题内容要有启发性和思考性,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

当然,对学生的全面考核,除了检测学生的成绩以外,还要将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加以记载,存入学生档案袋中,体现学生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发挥积极性与参与性,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总之,高效课堂建设的途径很多,教师明确目标、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和转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变“主演”为“导演”,是高效课堂建设的前提;优化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突出主体,正确处理好师生、生生关系,是高效课堂建设的关键;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建设高效课堂、推动课改深入的保证。愿我们所有教师牢记肖川老师的话:教师要“围绕学生转,教学方式围绕学习方式转”,身体力行,善学习、勤思考、勇实践,一定能探索出更多、更好的高效课堂建设的好办法。

第二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建设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建设

摘 要:当前的高中历史课着重于分析历史事件本身的意义,缺少从全局的视角去把握历史规律,从丰富的历史资源中凝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精神内涵,没有充分发挥历史课程对于高中生心理建设的作用。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分析历史课堂现状,教师要从培养历史观、价值观和人文精神三方面强化历史课堂对于高中生心理建设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观;价值观;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7-011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7.074

传统的历史课堂呆板枯燥,以记忆历史事件及代表意义为主要教学目标,为了迎合考试而忽略了对高中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明确提出:通过历史必修课的学习要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但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理念和考试方式没有本质改变,高中历史课堂并没有充分担负起提高综合素质、培育健全人格的责任。

高中历史是一门人文气息浓厚的课程,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学、宗教、艺术等众多领域[2],不仅可以开拓高中生的视野,锻炼思维,更是培育人格的重要阵地,对于培养正确的历史观、陶冶人文情怀,树立正确价值观具有独有的优势。因此,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合理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以往的历史课堂受到应试教育的局限,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对课本知识的灌输上,不重视锻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高中生无法掌握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自然无法由内而外地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另外,这种强调知识记忆的教学目的导致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不得不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疲于记忆知识点,导致课堂氛围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新课标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教育理念,着重引导高中生在学习、分析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科学的思维去看待历史发展,对有关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解读和评价,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首先,高中历史教学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充分借鉴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生态史观等有助于高中生正确认识历史的多元历史观[3]。其次,要在课堂中有意识地传递历史观的概念,加强课堂互动,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通过问题讨论、归纳总结、提炼升华等过程把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提炼成分析问题的方法,如实践观点、整体观点、辩证观点等;在对比分析、宏观考虑历史事件意义的过程中探究历史发展规律,形成看待历史问题的态度,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二、引导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生的价值观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潜力,更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复兴。小到对日常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个人的生活态度和道德操守,大到社会责任、民族发展,价值观无处不在。而如今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各种诱惑也随之而来,高中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需要引起社会各界足够的重视。高中历史课程中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学、宗教、艺术等众多领域,记录了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历史的评价就是对是非曲直的判断、对自然发展规律的探索,即是非观和人生追求。

新课标明确提出“在了解和运用史学方法的基础上,要注意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4]。高中历史教育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把培育健康的人格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首先,在课堂内容的设置上要突出价值观的培养,授课不能仅仅停留在讲授知识点的层面上,而是要组织高中生对丰富的历史资源进行评价与感悟,挖掘其内在精神,提取出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价值观。其次,在授课方式上,要把主动权留给学生,在把握住教学主线的前提下,留有足够的课堂空间用于思考和讨论。因为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只有充分地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引导其自觉主动地去体悟有关历史信息中的精神内涵,提高课堂效率。

三、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生命个体对于存在意义的深刻认识。人文教育的目的就是强化高中生的人文体验,实现精神层面的启迪和引导[5]。历史是人类的活动记录,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大到经济、文化、军事反映出来的社会风貌,小到历史人物的个人际遇和情感抒发,无不渗透着浓厚的人文精神。然而,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形式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繁重的教学任务让授课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人文精神,种种原因导致高中历史课堂上人文精神培养的缺失。

新课改强调“加深对历史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即高中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和熏陶[6]。高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地进行教材挖掘,并搜集教材外的有关历史资料,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上整合相关资料,构建起完整的知识链,便于学生全面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同时配合课堂上的适当引导,实现对人文精神的深度挖掘。另外,人文精神注重体验,相关资料要生动、典型,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更加直观地展?F历史;情景再现、朗读比赛等课堂形式能够增加代入感,强化高中生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 肖龙.大历史观与高中历史教育[J].吉林教育,2011(6):80.[2] 陈辉.重新认识唯物史观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10):26.[3] 董兆玲.浅议多元历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学苑教育,2012(24):20.[4] 谭广兵.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5(15):7.[5] 张天赐.论高中历史课堂中人文教育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11):155.[6] 高月新.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3).

第三篇:新课改背景下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建设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建设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南京市秣陵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2003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9月,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进行实验,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江苏省在同年秋季新学年进行高中课程改革。2006年辽宁、安徽等省份也进入高中课程改革。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一个“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具体来说新课程结构由三部分构成,即学习领域、科目、模块。学习领域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以及学科群的发展趋势而规划出来的学生的学习范围。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精神,设置学习领域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装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每一个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有获得一定的学分,以防止学生装过早偏科,同时避免所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领域的设置是新课程体系的一大亮点,同以往的课程改革有着明显的不同。而每一个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由于有学习领域的宏观统领,这里的科目对学生在高中阶段应该培养的素质进行了更理性化的规范,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模块则是基于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这种单元具有更大的综合性和更强的相对独立性,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

高中新课程除了有内容设置的完整体系外,还有一个最大亮点,那就是课程设置的选择性。具体来说就是这样两个方面:其一学生有在获得该科目的最低学分后选择最高学分的权利;其二,即便要获得同样的学分,学生也可以选学不同的模块。这样的结构设置在保证每个不家务事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可供不同潜能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1990

年和2002年的高中课程计划将大多数学科都分为必修和选修,所谓的选修是在为实践中的文理分科服务,学科类的选择性却并未显示。

新课改除了课程内容的改变外,还有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等诸方面的改变。这些改变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新的挑战,同时也是新的机遇。面对这些改变,学校将如何应对,教师将如何组织自己的教学,学生将如何进行自己的学习,如何让新课改的精神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效用,如何让教师和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是新课改后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年的建校史,先后培养了15000多名毕业生,并有多人考入北大、南大等知名高校,许多优秀人才分布在祖国和世界各地,他们中有学界名流、党政领导、高级将领、科技精英、体育健儿、祖国卫士,如原空军副司令员王良旺、原南京市副市长张连发、清华大学教授金德华等。随着江宁融入南京主城区之后,随着城区名校向江宁扩张,随着民办学校的日益增多,随着中等学校招生在全市的打通,学校面临着新的更严峻的挑战。首先是生源很不理想,学生都是在区高级中学等省市重点中学招完之后录取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入学的分数还低于学校的录取最低控制线。其次是学校位于江宁区秣陵街道的集镇,随着城市代的发展,成为江宁区普通高中离城区最近的一所高中,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再次现在社会和群众对教育和教育质量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在这样的形势下,全校上下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出路在哪里?我们必须要以质量求生存,质量立教、质量兴校。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秣陵中学是一所老牌完中,有着54总之,建设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需要,更是学校自身求稳定、求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需要。

二、本课题界定与研究的价值

(一)本课题概念界说

新课改背景: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江苏省在同年秋季新学年进行高中课程改革。2006年辽宁、安徽等省份也进入高中课程改革。新课改的全面实施,这是本课题实施的大背景。所有的研究都是为了更好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并将新课改的全新理念融入到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之中,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城乡结合部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农村走向城市的重要窗口,又是城市辐射农村的桥头堡,是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相协调的重要纽带。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社会形态就具有城市和农村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结合部地区的农村既没有城市的秩序井然、文化厚重、经济昌明的底韵,又没有传统农村自闭纯朴、憨厚中直、乡邻互助的民风。而座落于城乡结合部的普通高中,则较城市或是农村的更加难以管理。在城市边缘化生存、教育资源短缺、生源差、老师队伍不稳定,是这类学校共同的特征。

高效课堂: 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简单说,“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它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我们试图从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学校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两个主要层面来进行探索,探索新课背景下我们这样的新兴城区普通中学的高效课堂的特征和规律,并有针对性制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同时关注对教学案例和教学个案进行研究,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 展,使学校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试图从新课改的前提下,从“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的视角,对建设高效课堂理论进行实践性的探讨,摸索出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建设高效课堂的模式,从而为同类型学校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可借鉴的研究,并形成具有一般规律性,且具有一定操作性的的理念和结论。

2、实践价值:

A、本课题的研究结合新课程改革,重视人的发展,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研究当前的教育问题,有着很好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构建生气勃勃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信心,培养学生自控能力,有利于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学生在校发展最大化和终身发展潜力的最大化。

B、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建设高效课堂,关键在于教师。本课题在研究与实践的同时,注重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组织才能和管理技巧高超、人格素养健全的教师队伍,真正使学生和教师在健康的课堂氛围中,用健康高效的方式沟通和交流。

C、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学校开发现有的教育资源,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有利于实现学校办学效益的最大化,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让社会满意的学校。

三、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特色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则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首次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之后很多学校或个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四川省龙马潭区特兴镇中心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在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课堂教学论坛”上,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在线研讨等。在我国,对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或个人进行着这方面的研究。而对高效课堂的研究于近期才兴起,由长春出版社出版的熊梅所著的《高效课堂》一书对高效课堂进行了理论上的一些探索。山东省安丘市进行了快乐高效课堂的研究,江苏省盱眙县明祖陵实验小学在课堂教学方面实施“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浙江省建德市启动“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系列研究活动。山东省瑞发学校研究后总结出了《高效课堂六大特征》。此外,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小学蔡国仁先生撰写的《优化教学环节,构建高效课堂》、叶枫先生撰写《营造高效课堂的几种方法》、辛兆刚先生撰写的《优质高效课堂的特征》、山东省安丘市实验中学夏方进先生撰写的《深研“高效课堂”,建设快乐校园》等论文,这些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孙亚玲在《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一文中对国外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从她的文章中我们了解到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如教师特征、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但对高效课堂却少有提及,也没有系统的研究。

(二)本课题特色

从“新课改”的背景下对高效课堂进行研究,国内外并不多见,而且是从我们这样处于城乡结合部的普通高中入手,因此,本课题具有开发价值和广阔的研究空间。本课题研究与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其共同联系是:“高效课堂”的特点。本课题与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其区别是:本课题是从“新课改”的背景下,从城乡结合部的普通高中角度来研究高效课堂,这是本课题与国内外相关课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比较分析后,国内对高效课堂的研究主要在小学,而且还没有从新课改角度研究,山东安丘、浙江建德的研究的落脚点分别是快乐和有效,而我们的落脚点却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的高效课堂实践,因此本课题研究将填补空白,并能为同类学校提供借鉴。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理论支撑

(一)本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制定出新课改背景下符合学校特点的高效课堂管理与评价的制度和标准,为学校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提供参照标准和评价标准。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新课改背景下符合学校特点的各学科高效课堂模式,为教师组织高效课堂的教学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市内、区内同类高中提供参考与借鉴。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教师关注自身课堂管理行为,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行为,促进教师课堂管理与教学行为的改变,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确保三年内打造一支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素质过硬而又协调发展的教师队伍。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积极向上、乐于参与的和谐发展的健康人格,为学生的长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优美和谐的校内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陶治师生情操,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使学生在和谐、融洽、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中愉快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具体研究内容:

总课题组下分为五个子课题组,分别从学校管理与评价机制的构建、非智力因素与高效课堂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效课堂关系、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对高效课堂的影响及对策等五个方面来展开研究。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根据新课程的设置进行分类,语、数、外等大的教研组还细分到备课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相关调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语言与文学类学科目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调查。1-1-

1、语文学科目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调查。1-1-

2、英语学科目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调查。1-

2、数学学科目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调查。1-

3、人文与社会类学科目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调查。

1-3-

1、历史学科目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调查。1-3-

2、政治学科目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调查。1-

4、科学类学科目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调查。

1-4-

1、地理学科目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调查。1-4-

2、物理学科目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调查。1-4-

3、化学学科目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调查。1-4-

4、生物学科目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调查。1-

5、技术类学科目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调查。

1-5-

1、信息技术学科目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调查。1-5-

2、通用技术学科目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调查。1-

6、体育与健康学科目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调查。1-

7、艺术类学科目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调查。1-7-

1、音乐学科目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调查。1-7-

2、美术学科目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调查。1-

8、研究性学习中目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调查。1-

9、校本课程中目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调查。1-

10、影响高效课堂的非智力因素调查。1-

11、高效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成长状况调查。

2、各专题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高效课堂教学管理及评价机制建设研究。2-

2、教师专业成长与建设高效课堂关系研究。

3、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建设高效课堂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2-

4、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与高效课堂的关系研究。2-

5、各学科建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

2-5-

1、语言与文学类学科建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2-5-1-

1、语文学科建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2-5-1-

2、英语学科建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2-5-

2、数学学科建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2-5-

3、人文与社会类学科建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2-5-3-

1、历史学科建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2-5-3-

2、政治学科建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2-5-

4、科学类学科建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2-5-4-

1、地理学科建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2-5-4-

2、物理学科建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2-5-4-

3、化学学科建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2-5-4-

4、生物学科建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2-5-

5、技术类学科建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2-5-5-

1、信息技术学科建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2-5-5-

2、通用技术学科建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2-5-

6、体育与健康学科建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2-5-

7、艺术类学科建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2-5-7-

1、音乐学科建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2-5-7-

2、美术学科建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2-5-

8、研究性学习中建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2-5-

9、校本课程中建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

3、高效课堂教育理论研究。在总结提升实践经验和整合子课题研究的前提下,从基本理论,运作模式,机制建构等方面形成新课程背景下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高效课堂的理论,并从中探究出一定的规律,为更多的同类学校提供借鉴。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陶行知新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新教育的根本点在与,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不重在教,而重在引导学生怎么样去学,学生要自己去学,而不是坐而享教。陶行知先生新教育理论具有很高的现代价值,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核心理论之一。

2、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此理论启发我们: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可测性和量化,要求教师有一种反思的意识。

3、教学最优化基本理论。教学最优化是巴班斯基的教学理论。它启示我们:它使教师从许多习以为常、但效益很少的行动中解放出来,选择最好的实施教学的课堂管理模式等。

4、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的第一层涵义指人的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第二层涵义指人的各种能力的充分发展;第三层涵义强调个人能力与全体社会成员能力的统一发展。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就是通过构建和谐校园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身心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5、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促进社会、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日渐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主导方向,教育的功能更加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特征,教育的育人目标也由侧重于培养现实社会需要的人转为侧重于先行培养面向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新人。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实施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学习了解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现状及趋势,研究借鉴相关的实践经验,学习研究大量教育理论,从中汲取优秀的研究成果,汲取综合一些鲜活的理念与信息,增强理论研究上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对本课题相关问题的认识,促进课题研究的发展。

2、行动研究法。在校内分学科进行选点试验,在实践中研究策略,在研究中策划实践,并在教育实施中进行评价、调整和完善。

3、调查法。采用问卷及走访这两种调查方法,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查,对影响课堂教学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调查,对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为课题提供必要的数据和文字资料。

4、总结法。对每个阶段都进行总结,用阶段性研究的经验为后面的研究提供指导,使课题的研究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5、实践验证法。通过实践对课题研究中的一些构想进行验证,对构想给予相应的总结、纠偏与调节,在实践中验证,在验证中调节,在调节中发展,再在新的发展与实践中进一步去验证、调节,形成良性循环。

(二)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的具体思路为:调查研究——确定方案——开题论证——目标实施——总结提炼——成果鉴定。计划用

3年时间,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

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收集相关课题信息,多方论证后成立学校课题组,确定成员分工及具体研究内容,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申报。

2、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9年2月)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目标实施,总结提炼。这一阶段将从四个子课题入手研究高效课堂的构建,这一过程要注意阶段性总结,并及时做好调整。

3、总结阶段(2009年3月-2009年9月)整合资料,形成成果,作成果鉴定。

六、本课题的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各学科的目前课堂教学调查报告

3、高效课堂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

4、各学科高效课堂模式

5、高效课堂设计方案汇编

6、高效课堂教研论文集

7、学生个案集

8、相关活动图文及影像资料

七、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为课题的研究及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我校高

一、高二均实行新的课程标准,所有高

一、高二的任课教师均接受过新课程相关知识的培训,对新课改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有的学科已开始尝试着去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非智力因素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并有两位教师市级个人课题得到立项。这为我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市区教科研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学校的全力支持。江宁区教科室的领导对我校的课题申报工作非常关心,并亲自到校给予指导,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学校还将邀请市教科所的领导到校进行课题研究的指导。在研究实践中还将邀请相关专家对研究进行跟踪指导。学校多次召开专项会议,讨论布置课题研究工作,要求所有课任教师均要参加到课题研究之中,并为课题提供时间和经费上的保证。这些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课题组组长为南京市秣陵中学校长、南京市地理学科教学带头人,有着很强的管理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曾先后担任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子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的负责人和南京市“十五”教育科研招标课题“学校师德建设管理模式的研究”的副组长,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很强的教科研能力。课题组核心成员均为各学科的教学骨干,且都在教学第一线。这些同志不但有多人参加过省“十五”课题研究,而且还有多篇论文在国家或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课题组核心成员有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5人被评为市、区学科带头人、2人被评为区青年教学标兵、1人被评为区青年骨干教师。这些为课题的高质量实施提供必要的保证。

4、课题组的管理中实行分级网络式管理,总课题组下分为五个子课题组,分别从学校管理与评价机制的构建、非智力因素与高效课堂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与建设高效课堂的关系、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对高效课堂的影响及对策等四个方面来展开研究。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又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进行分类,语、数、外等大的教研组还细分到备课组。通过这样的层层管理,充分调动全体课任教师和学校各部门的积极性,切实保障本课题的顺利实施。

八、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组长:

王小林(校长、南京市地理学科带头人)

1、负责学校总课题组的全面工作。

2、负责课题组研究经费、后勤保障工作。课题组核心成员:

唐兆亮(教务处副主任、江宁区地理学科带头人)

1、负责学校总课题组的具体实施工作。

2、负责教师专业成长与建设高效课堂关系研究子课题的全面工作。

孙友宁(副校长、江宁区历史学科带头人)

1、负责高效课堂教学管理及评价机制建设研究子课题的全面工作。

王良成(副校长、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江宁区生物学科带头人)

1、负责学生非智力因素对高效课堂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子课题的全面工作。

鲁志远(教务处主任、江宁区生物学科带头人)

1、负责高效课堂教学管理及评价机制建设研究子课题的具体工作。

2、负责数学学科、科学类学科、技术类建设高效课堂调查及其模式研究子课题的全面工作。

孙学斌(德育处主任、江宁区政治学科教学带头人)

1、负责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建设高效课堂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子课题的具体工作。

斌(总务处副主任、江宁区体育学科青年教学标兵)

1、负责体育与健康类、艺术类、研究性学习中建设高效课堂调查及其模式研究子课题的全面工作。

刘生忠(德育处副主任、江宁区物理学科青年骨干教师)

1、负责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与高效课堂的关系研究子课题的具体工作。

张昌军(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江宁区语文学科青年教学标兵)

1、负责语言与文学类学科、人文与社会类建设高效课堂调查及其模式研究子课题的全面工作。

2、负责校本课程建设高效课堂调查及其模式研究子课题的全面工作。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结合小学数学特征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有极大的作用,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究。文章首先概述了小学数学特征及高校课堂教学现状;其次指出构建高效课堂需夯实教学基本功,从语言、板书设计以及备课三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最后点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教学过程高效扎实灵活多变,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引言

《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效果,故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科特色、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来制定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来看展教学活动,以保障教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故而本文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1]

一、小学数学特征及高校课堂教学现状

1.小学数学特征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意见》中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品质”称之为核心素养。对于数学学科来说,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是逻辑推理思维品格、数据分析与运算品格、直观想象品格、抽象思维品格以及数学建模品格,从这些素养要求中可以看出,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数据性、精确性较高的学科,所以构建高效的课堂,应当从学科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2]

2.高校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人们对核心素养重视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究高效课堂的构建,并提出了不少教学方法,如“竞赛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可否认,这些教学方法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仍没有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并没有构建出高效的课堂,学生仍然需要“死记硬背”或者通过“题海战术”的学习,这与新课改“减负”的要求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故而应当调整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二、夯实教学基本功促进课堂高时效

1.课堂语言准确简练

构建高效课堂,教师需要有较强的基本功,对于每一名教师来说,其基本功便表现在对课堂语言、板书等的设计之上。具体来说,教师在讲解时候,应当具备准备的发音,同时还应当有精炼的语言,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语言重复??嗦,或者有一些口头禅,会使学生模仿,从而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当然,教师的教学语言还应当具备“启发性”,能够对学生产生“启发”作用,?学生在听到教师的讲课内容之后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在教学《圆》这一节内容时候,讲解“圆”的定义,应当明确的告诉学生“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而不能模棱两可的地用白话说“圆就是一个圈”,虽然白话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但是却不利于学生对“圆”的知识的掌握。

2.板书设计美观有层次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多媒体的应用较为广泛,然而不论是使用传统的黑板还是先进的多媒体,均应有一个良好的“板书”,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能力。具体来说,教师的板书需要设计的有层次感,且美观大方,让学生在看到板书时候便能直截了当的看到本节课需要学习的重难点等等,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另外,设计美观且有层次的板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影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复习本章节的内容时候能够有思路的进行复习,以提升复习效果,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也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较大的作用。

3.研读教材精心备课

对教材研读的情况也能体现出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只有教师对教材很熟悉,很了解,方能在教学中“信手拈来”,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当然,“备课”这一过程不单单只从教材研读上来看,体现在对学生的“研读”中,备课中应当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在讲课中才能确保学生能够听懂自己所讲解的内容,从而构建高效的课堂。比如在教学《分数混合运算》这一节时候,有些学生对“分数”的加减或者是分数的“乘除”认识还不够深入,了解不够透彻,这样在让他们做混合运算题时候就需要将混合运算尽可能的简略,使这些学生能够看懂,而会使学生出现“听天书”的情况,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高效扎实灵活多变

为使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当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出发,分别是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自主学习促进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依据课堂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结语

本文是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探究,文章在概述了小学数学特征及高效课堂教学现状之后对高校课堂的构建问题进行的详细分析,以期为相关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进行探究,以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艳辉.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J].中国培训,2015(20):297.[2]欧喜生.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7(01):186.

第五篇:新课改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思考

内容提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成为我们地理教师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效率 地图 地理技能 学习兴趣 正文: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课改提出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要求以学为主,以教为辅,还课堂给学生。作为中学地理教师,我们也在不断学习与探索,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力求教学多元化、创新化。这期间我们地理教师紧跟课改步伐,积极投身课改,认真参与课改的各级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努力领会新课改精神,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把握新课程教材,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探索中不断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将会不断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全新的革命。本人现结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浅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放下“师”的权威架子,要以学生学习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真正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与想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讨论、探究、实验、观察、调查、信息搜集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

教地理,学地理,都离不开地图,“无图不成书,无图不成题”。这是

地理学科特殊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教材,是地理学科的骨架。是学生汲取重要知识的源泉。它不仅是地理学科研究重要对象,也是学习和研究地理的手段,同时也是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和使用地图,可以获得有关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互联系、地理原理和地理成因、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动态变化等信息。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因此,教师要重视地图教学,重视利用地图解决地理教学中的一些相关问题。

三、教会学生掌握地理技能

技能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练习而形成的执行某种活动的活动方式与能力倾向。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习地理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地理技能的掌握需要有一定的地理知识为基础,例如,根据气温降水量 分配示意图判别气候类型要以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特知识作为基础。而地理技能的掌握又大大促进地理知识的掌 握学习,例如,学生能够熟练地根据气温降水量分配示意图判别气候类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各种气候类型 特征的进一步掌握,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进行。

一、地理技能的教学

根据不少地理教师的教学经验,地理技能的教学应着重注意下述问题:

1、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例如,为使学生掌握在南极洲地图上判别任意两地间方 位的技能,教师可先要求学生学会判别同一经线上两地的方位,再使学生学会判别同一纬线上两地的方法,最 后让学生学会判别任意两地之间的方位。

2、善于发现难点,突破难点。

一些比较复杂的地理技能,一般涉及若干步骤,其中某一步骤可能是整个技 能学习的难点。例如,关于地球上任意两个时区的区时换算,学生一般都知道“相隔几个时区,时间相差几小 时”,但不少学生搞不清楚从一个时区的区时换算为另一个时区的区时,到底是加上时区差还是减去时区差。可见,这一步骤成为整个区时换算中的难点。

3、教师要提倡学生相对独立地“发现”学习的规律,鼓励学生相对独立的学习地理技能。对于学生“发现 ”的一些可靠、有效的方法,教师要 1

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推广,在学生中营造一种创造性学习的良好气氛。对 于其中一些不尽合理的方法,教师可帮助学生对其改进和完善。对于其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方法,教师应予以指出,并帮助学生纠正。

四、挖掘地理课程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喜好的情感。有了兴趣才能驱动学生自主地学、努力地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中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可塑性好,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周密策划每一堂地理课,添加一些有趣的问题,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引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渴望,从而顺势引入正题。比如上“洋流”这一小节,在讲述风海流的时候,就可引入“当年,航海家哥伦布在西印度群岛做了标志的椰子壳扔入大海,后来居然在法国的比斯开湾被发现”的这一故事。并设置疑问,诱发学生主动思考:这是怎么回事?在分析补偿流时,可设置疑问:“为什么在秘鲁附近能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渔场?”在介绍密度流时,又可以利用“在二战之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了大西洋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德国潜艇却能自由出入此海峡,袭击英国战舰,致使英国蒙受巨大的损失”这一事件,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无穷奥妙和现实意义,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又何愁他们不乐意学好地理呢?(二)结合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

在学生的观念中地理是一门抽象的、枯燥的、难懂的又没有什么用的学科。但事实上,地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的科学,是一门与社会现实关联性很强的学科。一切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与变化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乡土地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时政热点等地理素材引入地理课堂中,就很容易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比如讲“气象灾害”一节时,我们可用近期某一台风为例,讲述暴雨与洪涝灾害;更可以用去年6月13日在崇雅中学发生的洪灾事件,通过图片、视频等介绍气象灾害与我们的密切关系;又以岭南地 2

区的春旱和某一年冬季本区荔枝的冻害为例,来讲述干旱与寒潮灾害。所有这些鲜活的乡土地理,都可让学生感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理与我们的现实生产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好地理。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颇多,我们要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地采取适合本校条件、情况的具体措施来完善常规教育教学。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课标,活化教材,提高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活跃教学气氛,优化课堂结构,狠抓落实,始终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诸具体行动,持之以恒,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

下载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 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然而,在实践中我们面对的是四五十人、五六十人的大班级,这些新的学习方法,我们怎样引导学生去运用?这不是一......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正在以强大的力度向各省份全面推进。为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加快我区......

    新课改背景下(范文)

    新课改背景下 摘要:本文从教学资源、师资水平、教学观念和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作了再次思考,并提出了初步的建议。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农村教育 《国家中长......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下的快乐历史课堂 宁乡二中杨海强 历史课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是没有挑战的科目,一是在初中上历史课基本是没有压力的,因为初三的文综科考试为开卷考试;二是初中的历......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让学习历史成为乐趣 历史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是一门十分枯燥无味的学科,一是由于历史知识涉及古今中外、纷繁庞杂,如果形不成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仅靠死......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课堂问题意识实践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课堂问题意识实践研究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求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 在新课改的实施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也开始暴露出来,高中物理属于高中阶段的重点与难点学科,作为物理教师,必须要仅仅跟随新......

    新课改背景下对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共5篇)

    新课改背景下对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摘要】新形势下的课堂模式帮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