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创新保驾护航

时间:2019-05-14 10:4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创新保驾护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创新保驾护航》。

第一篇: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创新保驾护航

假如存量为10万亿元的非标资产能像债券、股票一样可以流通交易,假如依托于各类资产而发起的存量为4万只、10万亿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也可以流通交易,那么泛资产管理时代,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壮观景象?

这一设想并非远不可及,但要实现这一设想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为商业银行理财管理业务发展提供最为可靠的基础设施建设。下面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泛资产管理时代资产业务几大创新特点

所谓泛资产管理业务,意指其他资产管理机构可以更多地以信托公司经营信托业务的方式,开展与信托公司类似的资产管理业务。“泛资产管理时代”增加了信托公司的挑战,但更多资产管理机构从更广、更深层面介入资产管理市场,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泛资产管理时代资产业务创新将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资产管理创设机构的多样性。从券商到基金,从保险到信托,再到商业银行等,开办资产管理业务的机构不断出现,百舸争流局面的受益者还是广大的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一方面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多样化的产品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二是,资产管理计划或理财产品的多样性。由于客户需求的多样性,他们对于资产产品的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会有若干资产管理业务品种被创设,多样性也是正是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的动力之一。

三是,可投资的资产的多样性。资产管理计划或理财产品的创新,也直接推动了这些计划或理财产品所投资的资产的多样性发展,甚至是有更多的资产为计划或理财产品而创设。我们看到,除了股票、债券外,还有衍生产品、非标资产、商品资产、境外资产等不断被创设和推出,甚至理财管理计划或理财产品本身也成为资产管理计划或理财产品的资产,为计划而生的资产或因资产而生的计划,构成了一道相互促进的投资与组合管理关系。从这一点看,股票和债券作为标准化资产,也仅仅是泛资产管理时代众多资产中一类标准资产,实际上资产管理计划或理财产品投资的资产远不止股票和债券,从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资产划分而言,可分为11大类50多小类。

四是,创设的理财产品或计划的流动性要求提高。从产品端而言,低风险、高流动性、高收益性是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者的基本需求。这一方面,投资者希望理财产品期限短,收益率又要高于同期限的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另一方面又希望各类理财计划或产品可以进行交易、流通、质押融资等。根据对5万名理财投资者的调研问券表明,约有67.73%的被调查者支持理财产品应该设有转让或者质押融资的功能。

五是,资产的透明度和充分集中的信息披露需求日益提升。透明度维系着市场的生命,从某种程度上讲,越是不透明越不健康的金融活动,其发展和创新越难,其生命力也是不长久的。对于多样化的资产管理而言,投资者越来越关注理财产品或计划本身信息披露的充分程度以及信息的易于发现和检索的特点,同时,投资者也越来越关注理财产品或资产管理计划所投资的资产的信息、信用评级与价格价值的变化情况,以了解比较该资产管理计划所投资产的信息,是否有风险,是否会像合同中所表明的那样,风险低收益高。一项针对银行的5万名理财产品投资的调研问券揭示,只有10.39%的人完全不关注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及资产信息。

二、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创新提供基础设施建设

为迎接泛资产管理时代资产管理创新和发展的上述特点,理财市场要想有快速发展,不在于规模和理财产品的种类,而在于以一个全新的格局来设计和规范理财产品,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登记、托管、结算、信息披露等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及理财会计、税收、法律地位等制度上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一)建立理财产品的集中统一的中央登记

在这方面,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建设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与创新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理财信息登记系统是在银监会的指导下,中央结算公司负责开发和运维的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实现了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电子化报告、在线审阅和信息登记的业务平台,是我国理财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平台之一。这个业务平台彻底改变了理财产品人工纸质报告这一现状,实现了理财产品从分散登记到全国集中登记、从纸质的线下审阅到电子的线上集中审阅功能,并实现了理财产品的产品端、投资端的全流程集中登记。对于我国整个银行业理财产品的发展具有重大创新和里程碑的意义。目前系统已经集中登记2011年以来过去近三年的若干万只理财产品,存量为4万只,近10万多亿元。而且,实现了理财产品的申报、发行,募集、存续、投资等不同业务端的全程流程登记。这一系统的建设,也极大地提升了理财产品发展的质量。

(二)建立理财产品的第三方中央托管机制

登记是完善理财产品规范发展的第一步,但这还不够,还应着手建立理财产品的集中托管。银行理财产品目前没有实行全国集中统一托管,分散托管,有些理财产品管理人与托管人基本为一人。这种表面有托管实际为分散托管的现状,导致理财产品的受益人账户不唯一,不能在不同银行之间进行理财产品的转让、自由认购,更无法统计受益人的总体资产持有情况,同时,不同托管行提供的服务内容、标准等差异很大,甚至无法做到基本的风险控制。因此,作为一种设想,如建立理财产品的中央集中托管,则可能更有效保护投资人利益;出于流动性需求的考虑,统一的第三方份额集中托管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转让成本,提升理财市场的流动性水平和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有利于提高监测水平、提升市场效率、统一业务标准、促进长远发展,是有益、可行的方案探讨。

(三)建立理财产品投资资产的集中统一的中央登记和托管

目前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一共投资的资产按大类分可分为11大类50余小类。除了股票和债券及其衍生产品外,绝大多数的理财资产是没有集中的中央登记和托管的,尤其是非标资产,实际上是由各个托管行进行托管,有的是由总行,有的是由分行进行托管,基本上是在托管行那里,要准确说出其详细情况,还是很困难。全国并没有统一的一个系统,也无统一的发行编码。统一的集中登记可以为各类资产的标准化管理提供最有效的技术保障。由法定的机构进行全国统一的集中登记,这不仅有利于了解各类产品的总量信息,掌握总体情况,而且为理财计划或资产的流通转让提供基础保障。进一步讲,如果理财产品投资的资产要素能在理财产品建仓之前,实现先登记,再转让,这将会极大地提高非标资产透明度,会更有利于非标资产的健康发展,提供最重要的基础保障。

(四)建设统一规范和集中的信息披露平台

信息集中披露是资产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有助于投资者了解理财计划与资金的投向,了解资产的价格变化、信用评级变化等信息,以利于投资者掌握资产的风险情况。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例,未来所有的理财产品信息如能在统一的理财网站上发布,将会增加投资者的认可度,方便投资者选择、比较和购买,并能充分认识到各类理财产品的风险情况。

(五)提供第三方估值服务

建立在理财投资的资产要素集中登记的基础上,第三方中央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可为各类资产提供估值服务,以利于揭示理财产品的浮动盈亏,为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上述五个方面如能得到有效发展,不仅会极大提升理财业务的管理水平,而且也会将非标的资产进行了标准化的管理,最终受益的理财业务的发起人和投资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在泛资产管理时代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泛资产管理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几点创新设想

有了上述最基础的资产与产品的登记托管制度作保障,泛资产管理时代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将会迎来新的创新,而这种创新也会为券商、保险、基金等理财与资产管理是带来发展机遇,实现互赢格局。

(一)创设新型的理财资产工具,实现理财资产管理资产与资金有效对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67号)以及证监会尚福林主席今年6月在陆家嘴金融论坛的发言均对规范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方向提出了要求,即“理财与信贷业务分离、产品与项目逐一对应、单独建账管理、信息公开透明”,“将理财业务规范为债权类直接融资业务”。这样,可以通过创设新型的直接融资工具,将理财资金额与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有效对接,可以有效解决非标资产的投资限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国家支持的行业。而且理财产品的种类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预期收益型产品外,也要适应理财管理的发展,创设开放式的净值型产品,让财富管理成为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新模式。

(二)非标资产的标准化管理

一是,可以探讨建立非标资产的集中发行定价机制。目前非标资产相比于私募债券定价还不透明,其发行达不到公开透明程度。可以设想尝试通过建立投资者集中认购定价机制,为非标资产的定价提供更好服务,且非标资产的认购者为单一投资者居多,资产投资的集中度偏高,这会导致投资者的潜在风险。

二是,解决非标资产的流通转让。作为一种资产,二级市场存在着非标资产的流通转让需求,但由于基础设施缺失,非标资产基本上为长期持有到期,不仅定价上不透明,风险上更是无法揭示。应为非标资产在不同理财产品之间转让搭起桥梁,同时为非标资产提供第三方估值服务,以揭示其流动性和信用风险。

(三)尝试推出理财资金直投业务

这将充分满足理财产品与投资的资产的一一对应,单独建账、独立核算,有效解决资金池、资产池难以区分的问题,将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直接投资于国家所需要的行业。而这需要直投业务公开透明,通过第三方中央登记托管将会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规范发展。

(四)设想促进理财产品与资产的流通转让

除了上述非标资产变标以及非标资产标准化管理外,统一的登记和托管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各类资产的流通转让和交易提供了基本保障。这将使广大投资者看到,如果商业银行理财资金所投资产的大类资产如果也能实现像股票、债券一样集中登记、交易、结算,可以回购,可以质押融资,这将充分盘活10万元亿存量的理财产品这一巨大潜在市场,有了底层资产的流通和转让形成的价格,加上第三方估值,理财产品的浮动盈亏也就可以计算出来,于是理财产品作为一类资产也可以实现流动转让,预期收益率、净值型产品会纷纷出现,广大投资者会更加受益多样化的资产盛延。

同时,券商、基金、保险等机构,既可以更好的回顾其本源业务,开展投顾业务,也可以以更阳光化的方式提供通道服务,与此同时,大量理财产品的出现,将会带动以券商、信托承销发行或创设的金融产品的发行需求,以改变同质性资产的状况,反而更有利于这些机构的业务的扩展,而不是在某一资产品种上的得失计较,要从大类资产的总体上看由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为券商等机构带来的巨大赢利机会,券商所提供的投顾和经纪业务将会有更好的回归之路,一个比管理水平、比分析的泛资产管理时代来临,而不再是比关系、比人情。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鼓励金融创新。总之,泛资产管理时代,首先会有大量的资产出现,然后才会有大量的理财计划或产品推出。这将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众多纷繁复杂的资产,各种标准与非标准资产齐现,会产出若干类不同的资产管理计划或产品,而这些产品和计划反过来又成为大类资产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创新将是这一时代的主要业务特点。于是,拼技术和业务管理水平将成为这一时代吸引客户的最重要的方面。问题是:你准备好了吗?

第二篇:浅谈商业银行理财业务

浅谈商业银行理财业务

【内容摘要】:近几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快速发展和演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银行机构要树立社会责任,规范理财产品营销,充分披露信息和规避风险,提高产品透明度,加强对公众知识的宣传教育等规范、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有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 理财规划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加,居民理财意识、理财意愿日益增长,中国进入全民理财的时代,与此同时中国理财市场发生很大的变化,资产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创新发展动力逐步增强。这几年在监管部门引导和大力帮助下,银行理财业务受到新闻媒体和投资者广泛关注。银行理财新产品层出不穷,理财市场空前的繁荣。为引导投资者树立健康、正确的投资理念、进一步推动银行理财市场的长远发展,需要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一)理财业务的现状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是指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财务管理计划,帮助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在国外,个人理财业务具有批量大、风险低、范围广、经营稳等优势,占据着重要位置。反观国内,自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最早挂出“私人理财中心”的牌子至今,居民理财意识不断增强,个人理财市场空间巨大。据统计,我国民间拥有的金融资产已经超过10万亿元,其中包括居民储蓄、国债、股票、企业各种债券、个人外汇储蓄等。为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个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是市场发展的需要,更是银行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表明,未来中间业务将是银行利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花旗银行2001年70%的利润来自中间业务;香港恒生银行2002年个人理财占整体盈利的49%.而在我国,近年来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变革,一方面各行千方百计竞争存款,导致营运成本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贷款集中在一些垄断性的行业、集团,风险加大,利率却偏低,盈利空间不断变小,于是积极拓展个人理财业务便成为银行服务的主攻方向,实践表明个人理财业务正在成为我国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继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和工商银行“理财金账户”之后,建设银行推出了“乐当家”、中国银行推出了“中银理财”、交通银行推出了“交银理财”,而农业银行则推出了“金钥匙理财”品牌,通过让各阶层的顾客可以享受“一站式”贵宾化服务来发展自己的份额,截至2007年9月末,我国共有6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2007年前三季度,各中、外资商业银行共销售1643只、2836款个人理财产品,销售总量近6000亿元,2007年全年销售总量预计突破1万亿元。理财服务和理财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财市场不规范,导致恶性竞争

2005年前,商业银行推行理财业务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而在于争夺存款、提高市场份额。一些银行采取盲目承诺高保本收益率,甚至采取搭售储蓄存款的方式销售理财产品,将个人理财产品演变为变相高息揽储的工具。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在亏损让利的条件下推出理财产品,以理财

产品为竞争手段吸引中高端客户、争夺零售客户资源。而国有商业银行推出个人理财产品的主要目的是应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同业竞争,巩固中高端客户,减少客户流失。

(二)理财人员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的理财规划师严重缺乏

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要求理财人员不仅要了解银行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要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行业的相关知识。目前银行理财人员知识构成较为单一,具备理财规划师资格的就更少了。由于缺乏对个人理财业务熟悉的人才,银行理财师队伍建设可能成为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瓶颈。自2007年1月1日起中国政府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起,中国理财规划师人才的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目前各地金融机构理财规划师已成抢手人才。汇丰银行本年招聘理财规划师1000人。06年理财规划师持证人数不过2万人。人才匮乏亟待培养。麦肯锡的一项调查资料表明,2006年中国的个人理财市场增长到570亿美元,专业理财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金融业务之一。与理财服务需求不断看涨形成反差,我国理财规划师数量明显不足。我国国内理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个成熟的理财市场,至少要达到每三个家庭中就拥有一个专业的理财师,这么计算,中国理财规划师职业有20万人的缺口,仅北京市就有3万人以上的缺口。在中国,只有不到10%的消费者的财富得到了专业管理,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为58%。

(三)理财产品营销不规范,产品透明度不高

部分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时,没有清楚、全面地告知客户该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甚至为了完成发售任务,采取模糊收益率、弱化风险提示等手段误导投资者,或吸引不适合该理财计划的客户购买。在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中,汇丰、花旗、恒生、东亚等6家中外资银行因理财产品的运作信息缺乏透明度而登上了报告中的“黑名单”。报告指出,在信用类和利率类产品方面,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信息不明产品合计占全部不明产品的3/4,尤其是光大银行,其不明产品占到本行产品的77.59%。而外资银行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最为严重。在人民币和外币的股票产品中,外资银行的不明产品占其全部产品的比重分别高达78.6%和32.9%,远高于中资银行的33.3%和11.1%。

(四)对公众理财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客户对于理财产品的认知尚不成熟,理性投资理念尚未完全树立,投资风险意识比较淡薄。最近很多针对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负收益”现象的投诉事件也随之增多。理财产品的投诉除了部分是源自销售人员的误导以外,实际上相当一部分都是投资者对于风险的应急能力以及金融知识欠缺导致的。据调查有近八成的消费者对理财业务知之甚少。

(五)理财业务售后服务不到位

从各商业银行理财实践活动看,客户在理财过程投诉乃至诉讼最多的是开放式基金、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个人账户黄金买卖、个人账户外汇买卖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等理财流程问题。虽然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不断创新,但相关的业务咨询、功能介绍、金融导购等售后服务却严重滞后,使得许多居民对个人金融服务项目一知半解,无法真正享有服务。

三、完善商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

(一)加强监管,规范理财市场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2月26日表示,中国银监会已经加强理财产品监管,严格防范创新业务风险和误导性销售,同时加大了对代客理财业务的监管力度。,要求商业银行代客理财业务必须做到“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露” 严格遵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指引》有关保证收益、研发流程、成本与收益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实现客户分层、目标分群。

(二)优化理财人员知识结构,加快专业理财规划师的培养

选拔培训一批理财分析人员,加强保险、证券、税收、法律等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其具有为不同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全面理财服务的能力

商业银行应按照《办法》第二十条关于理财业务人员培训和第五十六条关于理财业务人员的资格,《指引》第十九条关于建立理财业务人员管理制度和第二十条关于区分理财业务人员与一般产品销售人员的规定,加强理财业务人员的管理。商业银行应大力推行理财人员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建立理财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制度,完善理财业务人员的处罚和退出机制,加强对理财业务人员的持续专业培训和职业操守教育,要建立问责制,对发生多次或较严重误导销售的业务人员,及时取消其相关从业资格,并追究管理负责人的责任。

(三)规范理财产品营销,提高产品透明度

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介绍理财产品这种业务模式,让公众明白理财产品并非高息存款,而是风险自担的委托投资,公众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购买和购买什么类型的理财产品。如中国光大银行“阳光理财”被评为“最佳个人理财品牌重点提高产品透明度与信息披露水平,制定了《光大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光大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操作办法》等制度性文件,对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工作的机制、内容、要求、操作流程、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此外还增加了理财产品月度投资报告、相关投资标的市场报价、相关投资市场重要信息分析等参考信息公告,帮助客户及时有效的了解产品投资策略和市场风险。这是非常好的做法,值得大力推广。

(四)加大对公众理财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

高度重视投资者的教育工作,把投资者教育放在与产品开发、营销同等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要花大量的精力、大量的人力通过举办投资沙龙、理财讲座等各种形式普及金融知识、推广消费者投资风险教育,促进市场信息透明化等公众理财投资教育方面做的大量工作。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如花旗银行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投资者教育,如360度花旗理财官客户讲座,请来经济学家、花旗内部和合作伙伴的资深专家为客户做宏观经济的介绍以及投资理财的建议,他们还印刷的理财产品以及知识小册子,帮助普通消费者了解金融知识,并向客户传达正确的投资观点,引导客户正确的投资行为

(五)加强理财业务售后服务管理,建立理财业务的投诉处理标准和程序

客户投诉处理机制是保障客户利益的重要环节,客户投诉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发展具有较好地促进作用。构建全面、透明、方便和快捷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包括处理客户投诉流程、回复安排、投诉调查以及客户投诉的补偿、赔偿制度。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客户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提升银行理财产品品牌价值,更有利于提升银行声誉。银行应高度重视客户对理财产品相关事宜的投诉工作,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实施投诉一站式服务,明确客户投诉处理程序、时限,减少因投诉法律诉讼转化几率,建立高素质客户投诉专员队伍,化解理财客户投诉风险。

【参考文献】

[1]潘丽娟.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

[2]喻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新趋势[J],中国金融,2007(21)

[3]刘珊,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讨[J],价值工程,2005,(2)

[4]孙飞.陈兵 美国个人理财业发展概况-铜陵学院学报 2006(2)

[5]吴独秀.中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讨.铜陵学院学报 2007(5)

第三篇:浅谈商业银行理财业务

浅谈商业银行理财业务

【摘要】商业银行理财是银行利用客户的各项财务资源,帮助实现其人生目标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基于客户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保险等财务现状数据和一定的财务假设,综合考虑客户的各种财务目标,进行客户风险偏好的测试和投资组合的调整,基于现金流、资产价值、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帮助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理财规划,推荐需要的金融产品,并出具理财报告。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的情况,分析了目前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状;对策

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概述

理财,简单的讲就是处理好自己的钱财。根据国际理财师标准委员会的定义,理财是利用客户的各项财务资源,帮助实现其人生目标的过程。理财是一个评估客户各方面财务需求的综合过程,它不局限于提供某种单一的金融产品,而是针对客户的综合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组合创新,是一个全方位、分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银行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自然人为服务对象,利用其网点、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综合客户的所有金融资源,通过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组合,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达到其收益预期,实现其人生的未来规划。

理财业务的内容包括证券投资规划、房地产投资规划、实业投资规划、教育投资规划、保险规划、税务规划、退休规划甚至遗产规划等内容。其目标是:经过专业、细致、谨慎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在尽量规避风险的情况下,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投资组合规划方案,以达到个人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同时应当随着经济和金融市场形势的发展不断对已制定的方案加以修正,以保证方案的高效性。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六个步骤:(1)建立客户联系;(2)收集客户资料,决定客户的目标与期望;(3)分析客户现行财务状况;(4)综合客户的理财信息,为客户提出理财计划;(5)执行理财计划;(6)监控理财计划的执行。由于理财服务业务存在银行投入成本大、服务品种个性化强、要求客户资金起存点高等特点,所以银行理财业务的目标客户应该定位于能为银行带来较高收益的中高端客户群,即家庭收入比较高的阶层,我国商业银行自然也应将自己的客户目标定位于中高端客户。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特点

我国理财业务从小到大,在改革与创新中迅速发展。自从1995年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成立“理财部”,首次将银行理财的概念引入中国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就开始了理财业务的探索。进入2000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和金融创新浪潮的推动下,不断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经验,加快金融创新,理财业务在产品、客户、渠道、品牌和队伍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竞争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特点:

(一)理财产品主要看中其收益性

主要包括外汇理财产品和人民币理财产品。外汇理财产品主要是个人外汇结构性存款,由于受人民币汇率改革、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不断提高、本外币存款存在较大利差等因素影

响,商业银行外汇理财市场日趋活跃、品种逐渐丰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开办的外汇理财产品主要有农业银行“汇利丰”,工商银行“汇财通”、建设银行“汇得盈”、中国银行“汇聚宝”、中信银行“理财宝”等产品。人民币个人理财产品主要是商业银行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流通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货币市场基金和企业短期融资债券为收益保证,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理财类产品。如民生银行民生财富人民币非凡理财结构性理财产品;光大银行“阳光理财A+计划”浮动收益产品等。

(二)银行卡业务成为竞争焦点

银行卡作为一个载体,几乎可以承载银行的各种个人中间业务。同时,银行卡品种日益丰富,包括信用卡、准贷记卡、转账卡、预付卡、专用卡等。我国的银行卡业务发展历史较短,但是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作为个人理财业务的龙头产品,各家商业银行对银行卡工作都给子了高度的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银行卡品牌功能的开发及信用卡环境的建设。

三、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种类单一

目前国内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主要集中在银行传统业务及代售基金、保险、债券等其他金融产品上,对提供多元化投资及理财服务的关注度不够。眼下的理财多是对存贷业务及部分中间业务的简单整合,或是将一些代理产品简单捆绑在一起,至于综合理财、证券买卖等事项,只能提供一些原则性建议,并不能为客户提供真正的增值服务,很多还得由客户自己操作,产品缺乏深度。虽然一些“金融超市”、“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工作室”声称可以提供储蓄、保险、基金、国债、住房信贷等“一站式”服务,量身订做各种投资组合方案,但实际却没有足够的理财产品支撑,个别银行推出的专业理财咨询服务及投资组合建议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并不能让客户实现理财目的。

(二)银行理财业务的服务对象较少

银行推出个人理财服务大多有着不低的门槛。无论中资还是外资银行,几乎都设定了50万元人民币或10万美元的底线,用来区分VIP客户,即一对一个人理财服务的对象。如中行、招行是本外币存款余额折合人民币50万元以上,或是信用卡年消费额、消费贷款达到一定要求。汇丰银行是账户平均余额5万美元以上。工行推出“理财金账户”时曾打算把门槛降到20万,但实际在北京开展业务时仍是50万。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服务对象都是针对一些高端客户,而对于普通的公众,能够对其进行理财服务的几乎没有,因此,这种理财业务服务对象较少的现状也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

(三)缺乏专业理财人员

目前,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一线员工大多是从传统的银行网点柜员中选拔培养的,其基本素质和对本银行产品的熟悉程度虽然明显高于一般柜员,但与客户和社会的期望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很多业务中,理财员只是办理一些简单的业务,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要求理财人员不仅要了解银行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要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横向行业的相关知识,通晓各种金融商品和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金融形势,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当前很多理财中心的理财人员虽然冠以理财专家的名号,但是很多往往只掌握本岗位的业务,相关行业关联业务尚不专业。高素质的复合人才正是目前所缺乏的。

四、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对策

(一)优化理财产品的产品结构

个人理财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是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活动的基础,也是商业银行成功的关键,是商业银行在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有适合客户需求的个性化的产品才能创造核心竞争力。理财产品尤其要加大创新力度,对客户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跟踪,区分需求差别的因素,针对不同的生命周期、不同的投资性格特征、不同的财务计划状况的客户需求进行多种产品设计。

商业银行应确立自己的主要产品与服务项目,并在现有的市场上根据自身的资源能力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客户,开拓市场。并将其产品和服务向纵深方向发展,使得客户在一家银行里就能获得所有银行的服务项目其实现途径是通过增加产品线、扩展产品组合的广度和深度来开发系列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扩大服务对象,推行差异化服务战略

服务对象的选择和定位也直接影响到了银行的盈利水平和能力。虽然高端客户是盈利水平最高的客户群体,但是鉴于中国为数众多且不可忽视的大众群体,以及外资银行争抢高端客户的强大优势和迅猛劲头,笔者认为本土商业银行还是应该在大众及中等消费群体身上大做文章。这样一来,一方面避免了与外资强大对手的直接正面冲突,另一方面也会因银行中低端客户的基数庞大而获利。当然,从长远看高端客户始终是不能放弃的最具盈利能力的客户群体,二八定律也正说明此。

(三)培养专业理财人员

在银行业中,银行产品极其容易被模仿,银行服务也易被跟进,惟有人才是没法被模仿的,人力资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打造个人理财品牌首先是相关人才先行,商业银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理财人员队伍建设:首先,加大从事个人理财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逐步实现个人金融理财师——国际金融服务领域最权威的个人理财职业资格(英文简称CFP)的资格认证。其次,创新理财人员考核机制,对理财人员实行梯级管理。商业银行可以将理财人员实行等级管理,自上而下划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同时将各位柜员确立为理财助理。同时业绩考核应该包括任务完成百分比和新拓展的业务基数以及对所挂靠网点业务的贡献度等。

参考文献:

[1] 谢怀筑.个人理财[M].中信出版社.2004

[2] 易世德,刘曦.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讨[J].现代商业,2011(27)

[3] 朱兆民,汤丽静.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问题探讨与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1

(23)

[4] 刘盈盈.浅谈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方向[J].商场现代化,2009(20)

[5] 陈柘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浅论[J].科技资讯,2011(27)

[6] 杨献忠.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定位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0(08)

[7] 乔珊.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目前发展现状[J].现代经济信息,2011(21)

[8] 湛雷.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1(03)

[9] 张琳娜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及发展策略[J].商业文化,2010(06)

[10] 谭清秀,陈琼.蓬勃发展的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讨[J].金融经济,2010(22)

[11] 刘倩倩,杨立社.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现状研究[J].海南金融,2011(08)

第四篇:商业银行理财创新业务的审计研究

商业银行理财创新业务的审计研究(上)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早期主要以外汇利差和打新股等理财品种作为储户短期存款的补充。经过近十年的创新和探索,形成了与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金融衍生品等行业融合的多元化发展,出现了开放式基金投资、证券投资、信托收益权投资、QDII、结构性理财等理财品种,并在业务量上取得了爆发式增长。作为审计部门,我们在为银行业务向多元化创新发展叫好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创新业务的成因和实质,甄别虚实,揭示创新中存在的违规行为,防范风险。

关键词:银行理财,业务创新,金融审计

一、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趋势

银行理财业务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称谓,欧美国家通常称为金融规划服务或资产管理业务,香港和台湾通常叫财务管理服务,在中国之所以称其为理财业务,主要源于2004年中国光大银行向银监会申请在国内第一家开办这项业务。商业银行理财业务1源于金融创新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金融创新,带动了国外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经过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的金融创新和80年代后期的业务调整,已经逐步向“金融超级市场”发展,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通过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帮助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即在对客户有求必应的同时,为商业银行创造了稳定的业务收入。相比于外国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伴随着2004年9月国内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的推出,光大银行拉开了理财产品的序幕,各银行也相继纷纷发行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量呈倍数增长。特别是在2007年以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共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1302只,外币产品1760只,投资方向以信用类与股票类为主。同时,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量呈井喷态势,从2007年的8190亿元发展到2012年底的20万亿元,其规模超过基金、券商集合产品和信托产品之和。普益财富发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24.71亿元,较2011年上涨45.44%。

国内商业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得益于制度红利和市场红利的共同作用。以2008年为例,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政府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于2008年11月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即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刺激措施,同时央行2008年的货币政策在年中也发生了少有的“大转身”,从上半年的连续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到下半年的连续5次下调存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向,围绕此而定的财政、货币、信贷等配套政策也陆续出台。对商业银行而言,十万亿的信贷需求被带动,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有着强烈的合作意愿,理财产品中信贷类产品的比重大幅提升。

2.监管考核指标的压力。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不同理财产品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银行考核指标的影响也不同。对于保本类理财产品,不论是保本固定型还是保本浮动型,都需要进入资产负债表,在资产方通常体现为银行的金融资产,在负债方体现为存款,即纳入存贷比的计算口径,成为监管机构考核银行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从法律意义上,银行仅仅起到服务中介的作用,因此不进入资产负债表,在利润表中体现为“手续费收入”,即表外循环,同时可以大幅提高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3.规避金融管制。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商业银行由于业务范围的限制,不得直接从事信托投资、证券投资、保险等业务,但资金量的充沛和客户金融资产无法在银行得到一站式全方位管理,在利益的驱使下商业银行开始利用理财产品进行混业经营,比如将理财资金绕道信托公司参与证券市场、期货市场、股权市场的投资。

二、银行理财产品创新特点

国内商业银行理财在近10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产品数量的激增,在范围上,从最初的国内市场扩展到国际市场,在产品种类上,从单一的保证收益型的理财产品延伸到非保证收益型的理财产品,跳出了传统的国债、存款的旧圈子,产生了信贷、票据、结构性和证券化产品,目前人民币理财产品大致可以分为: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和QDⅡ型。

理财产品的创新对商业银行而言,拓展了其业务空间,增加了利润增长点,同时也向国外成熟的理财产品不断看齐;对广大投资者而言,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投资方式,从过去被动的“储蓄理财”转为主动的选择“理财产品”;对资金需求者而言,在信贷资金无法支持的情况下,通过理财产品的平台,获取直接融资。目前银行理财的创新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非保本型理财产品逐步替代保本型理财产品。随着货币政策缩紧,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比例不断上升,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可以改变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使得存款在其负债中所占比重下降,出现大量的表外资产,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减少,从而法定准备金计提的范围缩小。另一方面,非保本理财产品可以给银行带来丰厚的手续费收入等中间业务收入,既提升利润空间,又减轻对中间业务的考核压力。

二是理财产品多进入“资金池”中黑箱运作。随着投资标的逐渐多样化,特别是银信合作产品的引入,银行发展出了一套“资金池”的产品模式。具体运作是,银行建一个“资产池”,银行就像个采购员,采购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票据、信贷资产等,将其虚拟地置入一个池子内;银行同时对应地建立一个“资金池”(规模大致与“资产池”相当),把从客户募集的资金放入该池中来对接采购来的资产。“资金池”从表面上看,就是将资金聚拢混合在一起运作,银行通过滚动发行理财产品不断募集资金。虽然每一种理财产品的发行时间、投资期限、预期收益率不同,但是募集的资金都进入同一个“池子”;同时,银行借助信托平台不断采购资产组建“资产池”。这就形成了多只理财产品同时对应着资产池里的多笔资产,单笔产品的收益与整个“资金池”挂钩的格局。正是因为这种混合运作模式,“资金池”成了一个“黑匣子”,多款产品无序对应着多款资产标的,单个理财产品无法实现成本可算、风险可控,无法进行估值和测算投资收益。客户如同雾里看花,无法知悉自己投入的资金具体买了什么,也就无从评估其中的风险。个别标的资产若真出了风险,银行也可以用新发资金的续接来“捂盖子”,最终有可能演绎成“庞氏游戏”。

三是理财产品期限趋于短期化,部分原因是商业银行发行大量冲时点的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存。为了达到存贷比时点考核指标,部分银行会通过理财产品的发行期和到期日的安排,以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在发行期的安排方面,部分银行使理财产品的发行期横跨月末、季末时点,理财产品发行行可以将其他银行的存款吸引过来,成为理财产品发行银行的时点存款。在到期日安排方面,部分银行会将理财产品的到期日设置在月末最后的一到两日,由于到账资金不能及时划拨,理财产品到期后资金将以活期存款的形式留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

三、银行理财审计的方法探究

在银行理财产品高速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理财资金混入“资金池”的混合运行模式;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模仿性强;非保本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的弱化效应等等。

本文从审计角度,通过审计案例的剖析,提出在银行理财业务创新中审计应关注的重点:一是关注通过理财产品变相发放贷款,使信贷资产表外化。

2010年前后,一方面,在国家宏观政策多次调控,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对贷款规模进行了压缩的情况下,房地产行业等国家调控的行业资金链相当紧张,资金量需求巨大;另一方面,加息步伐跟不上物价变化,出现较长时间的“负利率”。

面对信贷规模控制和存款利率管制下的“负利率”,企业有旺盛的资金需求,居民有积极的理财需求,商业银行有推动理财产品和表外融资的动力,银行资金表外循环成为三方共同的诉求。而银信合作的创新理财产品是银行资金“表外化”的主要渠道。

具体操作为商业银行将发行理财产品所筹集的资金用于购买信托公司的产品,信托公司转而将这笔资金用于购买置换这家银行的存量信贷资产或向企业发放信托贷款。为制止此类现象,2010年8月,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2011年1月下发《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通知》,这两个通知对银信合作业务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对银信合作业务产生了较大冲击。信托贷款量在2011年上半年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商业银行为规避监管限制,又沿着两条路径进行表外创新:一是继续沿用信托平台,推出信托受益权转让型理财产品;二是抛开信托平台,直接做委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其中,委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取代银信合作成为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并“曲线放贷”的主要选择。审计案例一:银信合作,信托公司充当渠道发放贷款。

C企业为私营中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在W市拍下多个地块,属于扩展型房地产企业,在A银行W分行有存量开发贷款,并想在新项目中获得A银行W分行的信贷支持。2010年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信贷制度的调整和限制,A银行总行将C企业定为压缩、淘汰贷款客户,不许给予新增贷款。C企业通过正规途径将无法获得A银行W分行的支持,并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威胁。经双方商议,由A银行W分行发行一期理财产品3.5亿元,将募集资金委托给W分行指定的B信托公司发放委托贷款给C企业,利率高于同期贷款利率30%。

上述案例中,A银行利用自身募集资金的优势募集到资金,借用B信托公司的渠道发放了贷款给自身熟悉的C企业,并获得利差收益。B信托公司充当了贷款渠道,无风险的收取了服务费。C企业虽付出了比银行贷款利率高30%的利息代价获得了贷款,但化解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看似三方共赢的局面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危机。首先与国家的宏观政策相违背,国家及时调控房地产行业,说明该行业存在着泡沫和危机。其次采取表外发放信贷资产的形式,削弱了金融调控的效果,积蓄了系统性风险。如C房地产企业倒闭,理财资金的本金和利息将损失惨重,给购买理财资金的民众造成巨大损失,进而严重影响A银行的声誉和并造成实质性损失。

参考文献:

[1]The king of had just.Financial Blue Book: China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port(2013)

[M].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First Edition), 2012

[2] Hu Mingdong.Bank financial products innovation effect on monetary policy [J].Wuhanfinancial, 2009(4).[3] Ge Zhaoqiang, Gao Hui Ning.Financial hszwater.com/dafa888yulecheng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of [J].banker,2010(4).[4] Li Yu of [J].business for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innovation, 2010(17).

第五篇:为创新先锋保驾护航

为创新先锋保驾护航

——读《公司的力量》有感

公司是什么?在金融危机余波未消,欧债、美债危机困扰全球的背景下,中国公司何去何从?读了《公司的力量》,让我们对这些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作为迄今为止最高效的组织形式,公司被称为“人类的成就”。公司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积累被认为是同一个问题。

如今,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关于“公司”与“创新”关系的讨论显得更有现实意义。《公司的力量》在“创新先锋”一节中,运用了大量的事实和案例,揭示:只有致力于创新使命的公司,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价值,始终在时代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创新绝非易事。

创新需要自由的环境。给思想自由的天空,才能培育出飞翔的能力。阅读发现,美国在制定科技政策支持科学事业的同时,又强调了在科学研究中保障自由探索精神的必要性。让政府意志和科学自由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这给创新提供了空间。一方面,美国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从事技术研究,不但提供更多的经费,而且还不干预大学的科学研究,让科学家有更大的自由。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又通过减免税,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研发活动中具有更大的动力。

同时,创新成果的转化也需要系统的制度设计。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制度安排,可以加快研究成果转化的速度。在这方面,《公司的力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案例和学习借鉴。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促进产业化发展的《贝赫-多尔法案》,奠定了美国政府、大学和企业之间的新型关系。联邦政府为大学提供科研经费,研发成果由大学拥有,但有一个条件:所有大学必须答应,尽量把这些研发成果商品化,经过技术转移的方式交由民间的公司、私人的企业,让他们继续去开发、研究,而且尽量照顾美国的小型企业。事实上,我们发现,类似的做法在公司系统中也有体现。例如,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就形成了这样的产业链:贝尔实验室负责研发,技术交由西方电气生产,产品有贝尔系统运营商销售,并按一定比例付给贝尔实验室专利使用费,以保证研发经费的充足。如此循环,公司的业务迅速扩张。

公司是创新活动的交汇点,架起了产品、技术和市场的桥梁,扮演着创新先锋的角色,而这种作用的发挥也需要科技部门的支持。这让我们不由想到,当下浦东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科技部门为创新先锋保驾护航比以往更紧迫和有意义。以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的新一轮改革,将进一步集聚国际国内创新资源,营造科技创新优良环境,推动创新创业和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展望未来,一方面,浦东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保障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构建和整合研发与成果转化一体化机制,密切产学研关系。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公司来了,世界变了,《公司的力量》通过历史和当下的现实都在提示我们:历史上几

乎所有的重大技术革新都来自公司,公司是创新的主体,创新带给企业新的生命和竞争力;创新之路指引着更多正在走出国门的中国公司的未来,也昭示了浦东未来发展的美好方向。

2012-5-31

下载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创新保驾护航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创新保驾护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探讨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摘 要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个人理财......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调查报告

    理 财 规 划 调 研 告商业银行理财规划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过后,以美国为首的各国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早日复苏。我国由于内外部因素的......

    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一、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 1、资本业务创新。在“巴塞尔协议”公布以前,各国的资本充足条件大不相同,一般在2%—7%之间波动。1988年,“巴塞尔协议”要求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审计监督办法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审计监督办法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本行理财业务审计监督工作,规范理财业务操作,防范业务风险,保障理财业务合规、有序地开展,依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2009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调研报告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调研报告 (2009-04-16 09:53:18) 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与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创新统计调查”的结果作出。调查向全国性商......

    2015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活动的管理,促进理财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

    2016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依据)为加强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督管理,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健康发展,依法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产品定义与分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