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摘要】时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学生不爱思考,等老师说答案。这种情况源于教师缺乏引导,不注意营造创新环境,给学生养成了等的习惯。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环境 放飞心灵 变革内容
经常听到不少老师抱怨学生上课不配合,回答问题不积极,专等老师给出答案。到底是学生缺乏创造性还是老师缺乏正确引导?有的老师习惯性地采取两节课理解课文,一节课讲解语法知识的方法来教学,对此学生非常反感。试想,成年人如果连续听一小时的讲座都会产生烦躁心理,何况这些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且身体正处于发育期的孩子们?看来方法是根本。英语教师应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寻求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接受挑战!
经过五年的教学积累,我总结了一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具体内容体现在如下四点:
一、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欲望
在注重营造创新环境方面,教育学家罗伯特?麦瑞克(Robert Myrick)认为,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以下六种: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和信任(Lynda Fielstein & Patrica Phelps,2001)。而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平等的心态面对学生,以豁达、开朗、睿智、幽默去接受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建立一个接纳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二、放飞学生心灵,培养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以解决学习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前提,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式,创造出新观点、新知识、新方法等心理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以发散思维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1.教师巧设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对材料的主旨大意、作者的意图与态度、人物的性格、文中暗含的意义等巧设问题,以培养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思维。如:在“Modern Architecture”过程中,我穿插提问:
If you were free to design your own dream house,what would that house look like?
2.学生巧提问题。教师借助课文内容,把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如:在学习了 “Making a difference”一文后,学生提了许多问题,现摘录如下:
(1)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cientists?
(2)If you were a scientist several hundred years ago,What would you do?
三、变革教材内容,运用创造思维
变革教材内容就是从给定的情境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把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从课文中跳出来,注重联系实际来谈认识、说看法。如:学习了“Saving the earth”一文后,让学生结合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情况以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的情况,拿出自认为切实可行的改善环境的措施,使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创新活力。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1.演短剧。在学习了 “The Merchant of Venice”后,让学生自导、自演短剧。几人一组,寒暑假期间,让学生自找搭档、自编、自导、自演短剧,开学后进行汇报演出。通过短剧表演,学生体会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培养了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发展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搞辩论。智慧只有在和智慧的碰撞中才会发出动人的火花,创造性思维也是如此。因此当一批富有个性的学生走到一起的时候,由于每个学生的起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进行研究的方法不同,以及分析问题的水平不同,就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甚至对立的看法。为此,笔者经常组织学生举行辩论赛。如在学了“A new car factory”一文后,我出了这样一个辩题:Is it good or bad to build such a new car factory? Give your reasons.把男女生分成正、反两方,对辩题进行辩论,以此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导他们畅所欲言,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
此类方法还有很多,像开展编报纸、续故事、办晚会等课外实践活动,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创新充满活力。一代教育大师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探索、重在引导、贵在开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一定会熠熠发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Lynda fielstein & Patricia Phelps.王建平等译.Introduction to Teaching:Rewards and Realities(现代英语教师充当的多种角色及作用)[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第二篇:浅析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
浅析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
【摘要】新课改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努力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并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与运用能力。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新课改的提出及其要求,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旨在帮助高中英语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能渗透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20-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的发展,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国内大多数高中存在的现状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班级规模大、学生程度差别较悬殊,因此,教师对课堂提问把握的难度就无形中加大了。教师会担心提问多了,课堂纪律、课堂秩序往往较难驾驭,而提问少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自然也就减少了,教师从而难以了解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问过难,程度较差的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会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提问过易,达不到教学的目标。面对这些实际教学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对高中英语课程及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课改的提出及要求
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及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首先作为人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一些高成绩低能力学生的出现,导致一些学生终日苦读,成绩却平平,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创新意识,导致一些学生厌恶学习,生活态度悲观消极。俗话说“学以致用”,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的应试能力很强,可是实际的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却较差。所以,新课改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应运而生的。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探究学习,提倡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及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由此可见,新课改对老师和学生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对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要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并不断的把新的教学理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建高效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目标和教学宗旨都发生的本质的转变,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发掘有效的学习策略。从某种程度上,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在对教学教师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新课改的要求,才能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三、高中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要求
面对新课改提出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如何才能适应,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注重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师是新课改的基础,因此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是新课改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丰富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理念,也要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知识在不断的更新,若教师恪守原有的知识体系,不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必定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此外,教师要正确理解并把握新课改要求,熟悉教材,合理拓展与取舍教材,处理好师生关系及与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与语言技能,还要在无形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注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把新的教学理念引入教学,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交际,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际,而非教师教学生学。英语教学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即实践性强、交际性强,所以英语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的创造活动为主,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来进行实际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互动关系,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在此情境中操练语言运用能力,教师举一反三,学生最后可以画龙点睛,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教师应该以新课改为契机,将高中英语教材作为桥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话题或主题为载体,创设有效的贴近真实语境的情景,对学生从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进行分别操练与综合训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可以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等。
3.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入,高中英语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加大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的关注,高中人教版实验教材的编写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教材中涵盖了音乐、艺术。文化习俗、天文地理、人际交往等众多方面的主题,这体现了对“以人为本”理念在教材编写中的渗透,反映了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教书,更多的是为了育人。
语言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文化和习俗的镜子,所以语言不能脱离于文化而存在,英语教学自然也不能只教授语言,不传授文化。文化与语言的学习应该是同步进行,在实际教学中不能让它们脱节。如果学生不了解讲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历史、生活习惯等,那么他准确恰当使用英语的可能性则很小。因此,只有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学习及培养,才能使得他们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能够进行有效的交际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避免由于文化背景知识所引起的语用错误。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也越发的凸显。新课改是高中英语教学探析的一个起点,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的同时,英语教师们授课也要紧跟时代的脚步,让课堂英语教学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起点,鼓励学生把英语学习融入到各自的日常生活,反复地操练,有助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雷军,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J].内蒙古教育,2007,(10)。
[2]肖丙银,郭红民,实践新课改.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
第三篇: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初探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初探
摘 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职业光荣而神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改革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给英语教学带来一缕曙光。如何才能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拦路虎”,作者结合自己多年高中英语教学经验和对新课程的认识,对新课程背景下创新高效课堂的看法做了一些总结。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角色,积极扮演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评价者,使学生在听、读、写几个方面充分提高。
关键词: 新课改 兴趣 创新 高中英语教学
新课改要求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把课堂舞台交给学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新的英语课程改革更强调从学生学习实际、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探究、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过程,也是提高交际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传统高中英语教学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完成高考任务为主,回顾过去英语教学,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迫于升学压力,我们把大量精力和时间放在单词识记和阅读写作等技能训练上,忽视英语“说”的技能,忽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在新课改理念和高考双重的要求下,对高中英语教学进行探究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重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互动,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新课改背景下如何高效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
1.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教学课堂。在新课程改革体系下,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改变课堂教学的全局性、根本性,彻底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现象。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如何获取知识信息,实现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的全面更新。把英语课堂变成学生获取知识的欢乐园,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贪婪地吸吮知识的乳汁。老师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对知识的吸收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如何学”。“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效用无穷”。英语教学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探究、如何合作,而且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精选、综合和分析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过程中积极思维的能力。
2.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战场。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学习完全脱离实际现实的生活场景,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使英语课堂枯燥乏味,上课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活力,严重打击学生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指导下,老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教学活动创新设计,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学习。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为英语教学带来一缕曙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创造数字化学习环境,创设主动的学习情境,建立情境――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并充分利用媒体图、文、声、形并茂的优势,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且生动、形象、具体、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耳目一新,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开拓学习新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将单调的英语学习转化为更直观和有趣的形式在课堂展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英语语言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3.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法。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老师要采用小组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探究学习法等新型教学手段,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根据学生学习和个人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制定不同教学目标和策略,最终实现每个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课堂上,教师要环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关注每一位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如果经常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关心和尊重,便会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使英语课堂生机勃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英语的动机,从而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教师在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用语上,要避免使用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话语,而多使用像“Excellent!”(好极了!)“Very good!”(很好!)“Good”(好)、“It doesn’t matter,just try it again”(没关系,再来试一下)等这类鼓励性话语,让所有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以赤诚的爱心面对所有孩子;以宽容的心悦纳每一位学生;以善良的心关心每一位学生;以赏识之心鼓励每一位孩子;以智慧的头脑引领每位学生,以健康的心理感染每位学生健康的心灵,教师要真正在“教书、育人”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敏.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思与探索[J].文教资料,2005(21).[2]路殿国,温廷华.新课标英语与多元化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5(8).[3]刘万宝.浅谈新课改下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5(3).[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及解读(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王一慈.高中英语课如何进行听读说的训练[J].中等教育,2000(4).
第四篇: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改应加强培养学生思维创新
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改应加强培养学生思维创新
张文山
【摘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思维定势常常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阻碍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将学生的联想困于狭小的空间内。使之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以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思维短路现象。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思维创新,从独特性、连动性、多向性去引导质疑、激发想像、打破定势等方面来培养学生,让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呈现出新颖的活力。
【关键词】历史新课改;教学;培养;思维创新
全日制《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
①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就是推陈出新。而思维创新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思维创新,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那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呢?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一、引导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思维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独特性,它在解决问题时,要求与众不同,独具卓识,有新见解、新发现,具有首创性、科学性。而常常体现于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教材的质疑,对教师的质疑„„。怀疑,往往是创新的开始。虽然怀疑并不是每次都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之门的钥匙。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中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一)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
②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怎样鼓励学生思考,怎样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它的着眼点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不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多少,更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用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刚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于思考,不会提出问题,教师可以从课本思考题、课后习题等等方面进行诱导学生。譬如我在新课结束后,都提出一些关于新课的内容,叫学生预习。首先,让学生预习时构建出本课的知识体系,了解基本知识。其次,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再次,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问题,以待师生共同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问的综合能力。
(二)改变传授方式,鼓励合作探究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主体在一定情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通过仔细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兴趣小组,让他们在各自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情况,说出自己学习很难解决的或新发现的问题。组内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由小组派出代表提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直到大家达成共识。显然,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看到问题的方方面面,从而建构起新的或更深层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需求的一个教学不足,以便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己发展想要的目标。
(三)贯彻教师“导”的角色,构建和谐课堂
看过《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一书,该书对教师的角色作了经典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所以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并非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更加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有肯定教师的指导作用,然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确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构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自觉参与的动机,并能敞开心扉,无所顾忌地想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此时教师要积极给予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学生初步掌握本课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点”“线”“面”串联起来,使学生的知识迅速有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获取到准确的历史知识。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立即给予修正,使教学能够朝着明确的目标前进。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惟有凭借解决问题或发现问题的努力,才能学到真正的发现方法。”我们的学生在经历了问题的紧张复杂思维过程后,从中获取规律,再接触到类似的问题,就能对已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规律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
众所周知,考试是检测学生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解答考题的技巧,也就成为学生学习能力一个重要方面,而进行各种题型的练习、考试训练,则是培养这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练习、考试和讲评的不断重复和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命题考试的能力。通常每次考试后,由教师进行分析、点评。但由于教师教学时间的限制,平时更多的训练甚至考试,需要学生借助参考答案,进行相互批改或自我分析、评价。通过学生转换角色的自评互评,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命题的基本思路,把握命题的一般规律,了解答题的基本要求、掌握答题的基本要领,从中发现自己在解答问题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失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答各类问题的能力。
诚然,“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历史把握现在、预见未来。一方面,学生可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现实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加深对当今种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并尝试对其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或预测。另一方面,以历史的经验和价值观来剖析自我,客观地分析和理解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与挫折,并进一步探索和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
(五)培养学生思维创新性的能力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开发。要开发创造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品格,鼓励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指导正确的创新方法的和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在教学中可先由教师示范,激发学生思维创新,让学生转换一下角色,站在教师或命题者的角度,动手设计一些能力训练题,既是学生创造力开发训练的有益尝试,同时又可以加深对教师或命题者的认识和理解,对学习和考试都有很大益处。设计题目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参照相关练习题或试题,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然后再发展到自己独立设计,要尽量突出其创新性、综合性、现实性,同时也可增加一些趣味性。
通过学生对史实的了解,必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认识,要把这种认识提升到理性高度,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或论点。对教材中没有下结论或结论模糊的历史问题,要大胆尝试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同时尝试对一些历史事物的发展可能性作出大胆的推理和假设,可通过与之相类似的历史事物的对比、借鉴来提出问题,如:假设甲午战争中国获胜,又该如何评价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如果袁世凯不告密,戊戌变法是否会失败?等等。这些假设的提出,说明学生已经以逆向思维或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探究历史的真谛。
当前,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趋势。历史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可以是对学科内某一重点、热点或现实问题的探究,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探究。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内容、学习探究能力、探究需求或兴趣取向,确定相应的探究课题,制定探究计划,包括:探究的方式、手段、需要的材料、探究的步骤、分工、预期取得哪些成果等。通过探究性学习,做出阶段性或总体性的报告,或写出专题小论文,以此训练检测学生的学科探究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
二、激发想像。培养学生思维的连动性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像开始的。”想像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显而易见,想像是渗透在中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像的作用巨大的。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构思,巧妙设计,以便帮助学生打开想像空间。例如:《开辟新航路》这一课。
1、做到情景再现,情感共鸣
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感性材料,调动图文并茂的三维立体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
第一、情景再现,教师用精彩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如同置身与远洋航行中,产生情感共鸣。第二、直观展示,展示新航路开辟时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历史。
第三、亲自体会。设计“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模仿组建一个船队,在远洋航行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各种困难,会有怎样的争论,船长迪亚士又将如何说服大家和他一起继续航行?”这一想象活动,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构思,然后,然后让各小组模拟发言,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吧。在发言争论中探讨出远洋航行的原因与条件。
2、让学生感觉历史就在身边
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分析,我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际出发,如蔬菜、手工艺品等谈谈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切实影响,学生辨别地看的历史事件,还让学生结合疾病传播等分析他的不利影响,这样学生容易接受,知识的传播水到渠成。
3、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成功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成功的教学在于让学生的思想冲破牢笼,让一个又一个“问题”从学生的心灵喷涌而出。因此在这节课后,安排了“你还想说什么?”“学了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感悟?还有哪些泥潭疑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这种教学设计既落实了基础知识,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留给了学生充分思考、想像和发表意见的余地,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打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当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真考虑它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思维创新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由此看来,我们要尽量避免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帮助学生冲破条条框框,开阔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材,设计思路比较注重科学性、逻辑性,但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方面仍然没有太多重视,显然,我们历史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弥补,通过开展“历史小论文”“历史创作”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
如:一个学生在历史小论文中,通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展开多方面的联想。首先“纵向联想”指出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力量源泉来自“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炙热的爱国之心”,接着展开“横向联想”,联想到今天的青年学生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不能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把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肩负起来。通过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就展开了如此丰富的联想。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会极大的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历史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强调对历史现象的立体分析,要求学生从多种角度,从整体上和本质上把握历史、理解历史。使学生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对一些重要历史问题进行较为客观、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如:“巴黎公社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巴黎公社成立后采取了哪些革命措施?有什么历史意义?”将巴黎公社的重要内容分为背景、措施、意义三个部分分别考查,学生在学习中对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意义掌握的较牢固,但往往忽视了巴黎公社的背景,这样造成对巴黎公社的来龙去脉不清楚,使巴黎公社在历史知识的线索和网络中失位。因此,这种习题既考查了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又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多向性。
高中历史课本中,有些课内探究试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多向性。如:“9---12世纪前后,西欧封建社会和中国封建社会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在掌握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特点和思想文化状况的基础上,与中国封建社会同一时期的相应方面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更为重要的是,在比较之后,应该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渴求两者出现差异的原因,以便达到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总之,教师要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不仅如此,还要“授人以渔场”,要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个快乐学习的机会,教师应做到始终是学生的倡导者、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则是学习过程中的主动者、参与者、提问者、发现者。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创新,从独特性、连动性、多向性去引导质疑、激发想像、打破定势等方面来培养学生,让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呈现出新颖的活力。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②陈献章,《论学书》,明代
第五篇:浅谈新课标下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浅谈新课标下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湛江市坡头区米稔中学 叶欲娟
当今的教育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必须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多下工夫,努力为培养新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奉献。那么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此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创新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所以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兴趣的培养。教师要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教学形式,给学生创造合作和交流的机会。课前几分钟的导入对激发学生兴趣很重要。所以我在教学中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前三分钟”活动,如:“ReporterLive”、“WonderfulStories”、“Authentic two into English”等。此外,我还采用“活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游戏。如:“RolePlay”、“Group Investigation”等。例如,教Go for it!七年级上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在巩固衣物名称单词的环节上,我设计了一个“Obeys orders putting on clothes”的游戏:六位学生到教室前,其中一位发令(说出衣物的英文名称),其余五位就根据这位同学的发令抢穿衣服。第一次发令穿到的穿对的为冠军,其次为亚军,再次是季军,奖励前三名。这样既巩固了所学单词又激发了兴趣。在教句型“How much„”时,先让学生就自己穿的衣服用“How much„”进行自由会话。然后让几对学生到教室前表演。最后把教室扮成市场,仿照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学生自由购物,自由会话。这样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趣”就自始至终贯彻其中,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敢想善思的良好氛围,激 发学生迫切探求知识的欲望,诱发其学习兴趣和创新动机。
二、多种形式培养想象力
“想象就是创造力。”想象是促使人们进行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必须条件,全部的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想象。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善于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如:用词造句,情景会话,创造性复述课文,看图作文,续写剧本等方法,都可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赋予他们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例如,在教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 4 SectoinA 3a “Young Lives”this week时,首先,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电视剧的内容复述给同伴听;然后叫几位学生复述给全班同学听;最后叫学生续写下一集的剧本。(Imagine the next episode of “Young Lifes”.)学生们都开动脑筋,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很好地表现了他们的才华,也增加了许多知识,师生都是受益非浅,而且巩固了这单元的“间接引语”这一重点知识。又如,在教Go for it!九年级Unit5 It’s must belong to Carla.我用多媒体呈现几幅班上同学的物品的照片,并向学生提问:“These things belong to whom?Do you know?”这时同学们就进行guess和discuss,并积极发言。这样训练了他们的发散思维,也发展其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帮助学生产生许多联想,促使他们全面考虑问题,并形成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总之,教师尽量采用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为其以后的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和基础。它的特点是由一点想开去,产生广泛的联想、想象,进而把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全部调动起来,让学生灵活地接受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和运用自如的目的。它是一种活跃的思维方式。为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教学“Go for it!八年级 下Unit8 的句型“Why don’t you„”时,我首先让学生尝试用这个句型造句,并把他们所造的句板书在黑板上;再引导学生就他们所造的句子总结“Why don’t you„”的用法;然后引导学生以其中的“Why don’t you have a rest?”为发散点,运用联想方式,改成其他说法。学生说出许多表建议的句子:“(1)How about having a rest?(2)What about having a rest?(3)Why not have a rest?(4)Would you like having a rest?(5)Let’s have a rest?(6)You had better have a rest? etc.” 又如教“Go for it!七年级上Unit5 Do you have a soccer?”时,教“soccer”这个单词,我以“ball”作为基本发散点:ball→soccer→football→volleyball→baseball→tennisball→ping-pong ball→golf→basketball,etc.再由各种球类联想到各种球队中的的player,又由球员联想到形容各个球员的形容词:tall、stong、short、creativ、unusual、beautiful、famouse, etc.又由当一个球员变famouse,联想到她/他会感到very happy,然后由happy发散到happily/ happiness/ unhappy/ unhappily/ unhappiness。再扩展到词组live a happy life,再以常用词替换其中的happy,这些词可以是good, quiet,simple,bad, miserable, etc.这样不断发散,求新求异求变化,刺激大脑保持兴奋,对培养发散思维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设计创意性作业,培养创新能力
作业的改革和创新,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完成某种任务、巩固所学英语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潜移默化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学习了Go for it八年级上 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之后,我让学生先调查同学们的理想:“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然后对同学们的人生理想进行统计。又如,在学习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时,我先请学生动手制作交通工具的模型。然后,利用教室的空间,把学生作品在展台上展示。当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作业的时候,其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创作过程。使课堂教学得到更有效的延伸,而且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在心底绽放。
五、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中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需要体验成功、刺激的群体。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这时侯,教师如果给以严厉的批判、指责、训斥,就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思想,从而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在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 5 SectionA 4 Pairwork,讲到“School clean-up”时,有个“捣蛋王”学生马上大声说:“大家不要这么辛苦,凑钱买台大型吸尘机!”。我一听立刻说:“Good idea!But teacher hoped that you through study diligently, can study a new suitable campus to use.”(这是个好主意,但老师更希望你通过努力学习,能研究一台新型的适合校园用的。)这个学生听了我这一说就很认真地上课了。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断增加其成功感,使所有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如置于泉眼,源源不断的发挥出来。但在评价中,要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注意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教师首先本身要具有创新的精神,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创新氛围,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发散思维,注意抓住一切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的欲望、、、、、、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造的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才能得以发展,才能造就创新能力,使学生跳出书本的知识框架,学活知识,成为21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200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