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业务会议制度
*****公司业务会议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公司业务运作正常有序开展,科学部署下阶段的各项工作计划,交流现阶段的工作经验,商议有关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出合理建议,同时有目的、灵活的进行业务培训,传达上级有关精神,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子公司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 业务会议事范围
第三条 业务会议事范围。
(1)研究决定公司重大项目方案;
(2)组织实施董事会相关的业务工作决议;(3)组织拟订、实施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计划;
(4)审议公司项目规划及投融资方案,并在授权范围内审批或形成决议提请董事会;
(5)拟订公司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弥补亏损方案;
(6)研究分析各业务部门的任务完成情况,研究解决实际业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四条 在紧急情况下,基于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总经理对本应在总经理办公会讨论审议范围而又必须立即决定的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有先行处置权,但事后应向董事会报告。
第三章 业务会与会人员
第五条 业务会议由总经理召集和主持,总经理因特殊原因不能出席时,由副总经理或总经理授权委托的人员召集和主持。
第六条 业务会的出席人员:总经理、副总经理、资产营运部(副)经理、资产投资部(副)经理、办公室秘书。与会议所议事项相关的职能部门或子公司负责人可列席会议。
第七条 总经理办公会原则上每周召开一次,遇特殊情况时,总经理可临时召集办公会议。
(1)董事长提出时;
(2)总经理认为必要时;
(3)有重要经营事项必须立即决定时;
(4)有突发性事件发生时。
第四章 业务会议事程序
第九条 每次召开业务会的时间、地点和议题由总经理确定,并由公司办公室提前1-2天通知与会人员(临时会议除外)。业务例会无需正式通知,若规定参会人员不能参加,须于开会前向总经理请假。
第十条 业务会议题由总经理确定,与会成员应提前向总经理提请需要会议讨论决定的议题,重要议题应提交书面材料。
第十一条 提请业务会议研究讨论的议题,应做到准备充分、材料翔实,对需要会议决策的事项,提交议题的与会成员及相关单位和部门需要认真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可供选择的预案建议,由公司办公室提前一天将议案以书面形式交与会人员。
第十二条 在确定投资项目时,应建立可行性研究制度,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有关资料。上会前,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可行性报告进行评审。
第十三条 每项议题由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作主题中心发言,要阐明议题的主要内容和主导意见。与会人员也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议题的讨论。
第十二条 会议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研究讨论的问题做出决议。
第十三条 会议研究决定事项时,通常应按照少数服从多
数的原则决定,必要时也可由总经理或主持会议的领导正确归纳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会议出席人员均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第十四条 与会人员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如遇到意见明显分歧,一般应暂缓表决,待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后再议。在特殊情况下,可将分歧意见向董事会请示、报告。
第五章 业务会议定事项的实施和监督
第十五条 业务会内容应以纪实形式由办公室秘书如实笔录。记录应载明一下事项:
(1)会议名称、次数、时间、地点;(2)主持人、出席、列席人员;(3)报告事项之案由及其决定;
(4)讨论事项之案由、讨论情况及决定;(5)出席人员要求记载的其他事项。
第十六条 会议由办公室秘书做好记录。会议结束后,应根据主持会议领导的要求及时形成相应的会议纪要和文件。
第十七条 会议纪要由办公室秘书负责整理,经相关人员核稿、会稿后,由董事长或总经理签发。形成的会议纪要及文件等由办公室归档保存。
第十八条 业务会研究讨论的问题和决定的事项,未经会议批准传达或公布的,与会人员不得向外泄露。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制度如与国家日后颁布的法律、法规或经合法程序修改后的公司章程相抵触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并立即修订,报董事会审议通过。
第二十条 本制度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生效实施。由公司办公室解释。
******有限公司
二0一一年二月十四日
第二篇:业务招待费及会议制度
业务招待管理办法
为加强业务接待管理,减少费用开支,周到细致地做好来客接待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接待原则
1、采取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对口接待的办法,由机关各科室负责接待。
2、要先报批后实施。招待客人必须事先经局长安排或接待科室向局长请示,批准后方可接待。
3、尽量缩减陪客人数,力求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努力做到热情周到。
二、接待范围
1、检查指导工作者。主要指省局及各处室领导、地方党政及有关部门领导。
2、会务、学习者。主要指行业内兄弟单位学习交流人员、各县局和基层各单位参加会议人员。
3、办理具体事务者。县局具体办事人员。
三、接待规格
来客的身份和任务不同,接待的规格也不同。接待工作中要认真区分不同情况,做好细致周到的服务工作。一般分三种情况。
1、高格接待。省局及各处室的领导、行业兄弟单位的领导、地方党政部门的领导等重要客人,应由单位领导出面相陪,办公室协助相关科室接待。
2、普通接待。即来客到具体科室办理有关事宜,陪同者和来客的职务、级别大致一样,由对口科室负责接待。
3、一般接待。主要是基层各单位人员或地方相关部门办理具体事宜,需要接待的。
四、接待用餐
1、标准。高格招待每次餐费应控制在1000元/桌以内;普通招待每次餐费应控制在600元/桌以内;一般接待每次餐费应控制在400元/桌以内。接待用烟、用酒根据来客实际,由领导安排。接待用餐能安排在单位餐厅的,尽量安排在单位餐厅。
2、烟酒管理。接待前,接待科室事先填写“来宾接待安排表”,局长或在家主持工作的领导批准后领用。
3、账务处理。接待完毕,接待科室凭“来宾接待安排表”及接待发票到财务科报销。
五、接待住宿
1、按对口接待的办法,由负责接待的科室在客人到来之前联系客房,提前预定。
2、客人住宿的宾馆、房间类型及房间是否需要摆放水果、香烟须先经领导审批。
3、住宿后,由客人退房结帐。客人在其单位无法核报的住宿费,可由我公司承担。
六、礼品赠送
1、业务接待中一般不馈赠礼品,确需馈赠时,仅限于地产名优土特产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不得馈赠高级礼品。
2、各接待部门需馈赠礼品,须在“来宾接待安排表”中注明。
会议制度
按照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市局实行党组会议、局务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和领导碰头会制度。
一、党组会议和党组扩大会议议事规则
为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推动党组工作制度化建设,规范议事程序,提高议事水平,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特制定本规则。
(一)、议事内容
党组议事主要研究市局决策、规章制度、干部任免、人事变动、重大项目安排和重大资金使用等内容。
1、重要决策。主要包括:
(1)、研究贯彻省局、州委、州政府的重要决定、指示和重要会议精神;
(2)、制定工作计划、主要经济指标;
(3)、出台重要措施和规章制度,解决经营、专卖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4)、研究审定由市局党组决定召开的各类重要会议的文件,以及向上级报送、或向下级印发的重要文件;
(5)、党组班子自身建设、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事项;
(6)、涉及企业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
2、重要干部任免。主要包括:
(1)、讨论决定市局党组管理干部的任免、调动、考核和奖惩;
(2)、市局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划及重要事项;(3)、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划、目标及重要事项;(4)、干部制度重要改革方案、机构改革方案等。
3、人事变动。主要包括:
(1)、市局内外人员调动、轮岗、交流等;(2)、复转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接收分配等;(3)、高等人才的吸收、培养、使用等;(4)、职工待岗、下岗、分流等。
4、重要项目安排。主要包括:
(1)、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及重大事项;
(2)、10万元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在5万元以上基本建设合作投资项目;
5、重大资金使用。主要包括:
(1)、财务预决算方案;(2)、各项责任制兑现奖惩;(3)、5000元以上的资金使用;
(4)、涉及重要项目安排使用资金的审定等。
6、其它需党组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议事原则
1、不搞临时动议的原则。凡需要党组研究决议的议事议题除特殊紧急情况下,一般应与提前酝酿通知的议题相一致,不得临时改变议题。
2、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议事中必须充分发扬民主,敢于发表个人意见,敞开言路,集思广益。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按照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或决议。不搞一言堂或个人说了算。
3、保密纪律的原则。党组议事凡不应公开的内容,都要严格保密,任何成员不得擅自向外传播和泄密。
4、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党组议事一旦形成决议,任何成员都应服从组织决定,按照分工认真执行,坚决贯彻。任何成员可以在会上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见,但无权改变党组的决定,并不得在会下发表不同意见和表示反对的行为。
(三)、议事形式
党组议事,主要采用党组会议、党组扩大会议和党组成员碰头会等形式。
1、党组会议是党组议事的主要形式,党组成员应参加,对重要问题做出决议。
2、党组扩大会议是党组议事的重要形式。党组成员全体参加,与议题有关的单位、科室负责人列席,并对有关问题做出决议。
3、党组成员碰头会是党组议事的辅助形式。一般由党组成员参加,相互沟通重要情况,交流思想,讨论问题。碰头会一般不做决议,为党组会议或党组扩大会议做好准备工作。
4、党组会议和党组扩大会议,必须有半数以上成员到会,由党组书记主持召开。党组书记因故不能主持会议且又必须召开党组会议时,可委托一名党组成员主持。党组成员因故不能出席会议,要事先向主持人请假。议论重要问题时,党组成员因故缺席,一般应由书记或委托有关人员事先征求意见,会上加以说明,会后通报会议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要认真考虑,必要时提出复议。对重要问题的决定与下级党组织的意见不一致时,应向下级做出解释,力求统一认识。
5、党组会议和党组扩大会议可根据研究议题的需要确定若干列席人员。市局办公室负责人为党组会议和党组扩大会议的常规列席人员。其他列席人员由党组书记确定。列席人员参加会议实行候会制度,即在会议讨论与己有关的议题时到会,在此之前在办公室等候,何时到会由市局办公室通知,研究完与己有关问题后退席。未接到办公室通知的人员不得到会。
(四)、议事程序
1、确定议题。党组议事议题由党组书记确定,议题主要来自五个方面:
(1)、上级要求讨论和交办的重要问题;
(2)、党组多数成员认为必须讨论或部分成员提议并经书记同意讨论的问题;(3)、党组书记认为关系全局的重要问题;(4)、下级单位请示的重要问题;
(5)、市局机关科室提出并经主管领导、党组书记同意讨论的问题。
2、充分准备。议题确定后,党组成员会前要进行相互讨论,交流看法和意见,统一思想,并责成有关部门进行调查论证,提出意见和建设,准备预选方案。有关议题的书面材料必须在会前印发党组成员。
3、通知会议。参加党组会议的人员和会议的议题、时间、地点由党组书记确定后,由办公室负责向与会人员通知。
4、民主讨论。会议开始时,由会议主持人提出议题,与会人员对逐个议题进行讨论。主持人要认真听取不同意见,一般不率先表态。
5、综合意见。经充分讨论,在意见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基础上,主持人根据发言综合出结论性意见。
6、通过决议。对结论性意见,由党组成员进行表态或表决。若遇到意见明显分歧,应当暂缓表决,待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后,下次会议再议;如有特殊情况,可将分歧意见向上级党组织报告请示。
(五)、议事记录
1、党组议事由办公室主任或指定专人负责记录,对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主持人、议题、发言要点、决议结论等应逐项记录,要求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随意增删改动。
2、党组议事记录为机密等级,由专人专柜保存。非党组成员因工作需要查阅党组议事记录,需经党组书记批准后,提出查阅的有关问题,由办公室主任或机要人员找出相关页码,仅查阅有关内容,不得翻阅其它内容。
3、根据需要,党组会议或党组扩大会议可编发会议纪要。会议纪由办公室主任或指定专人起草,由党组书记签发。
(六)、决议督办
党组议事形成决议后,党组成员按各自分工承担执行决议的组织领导责任。同时由党组书记或成员指定有关科室负责具体承办和督办工作。承办单位和人员要重视党组交办事项,积极主动,严格按决议及时迅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督办单位和人员要向党组书记及时汇报决议的办理情况。了解发现办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保证党组决议的贯彻落实,确保政令畅通、纪律严明。
7、议事监督
(一)每个党组成员都要模范遵守本规则,并负有监督其他成员执行本规则的责任。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负责纪检工作的党组成员负有重要责任。
(二)党组和党组成员要把执行本规则的情况作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
(三)党组成员发现有违反本规则的情况,应及时提出批评,对不接受批评或问题严重的,有权向上级报告。对违反本规则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
二、局务会议议事规则
局务会议由市局局长或局长委托的副局长或副经理召集和主持,其他领导成员出席,机关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
(一)、议事内容
1、传达学习上级的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2、讨论报送省局、州委、州政府的重要工作请示、重要工作报告以及与有关主管部门协商的重要事项;
3、审议通过以市局名义制定印发的重要文件决定、规定、措施和工作部署;
4、研究全州烟草工作思路、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卷烟营销计划、重要项目及有关保证措施;
5、进行全州烟草经济形势分析和工作总结,研究全州烟草工作会议和有关全局性重要会议的准备工作及会议的主要文件;
6、需要局务会议讨论的其它重大事项。
(二)、议事原则
1、不搞临时动议的原则。凡需要局务会议研究决议的议事议题除特殊紧急情况外,一般应与提前酝酿通知的议题相一致,不得临时改变议题。
2、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议事中必须充分发扬民主,敢于发表个人意见,敞开言路,集思广益。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按照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或决议。不搞一言堂或个人说了算。
3、保密纪律的原则。局务会议事凡不应公开的内容,都要严格保密,任何成员不得擅自向外传播和泄密。
(三)、议事程序
1、确定议题。各部门将需要在局务会上讨论的议题请示分管领导同意后,填写《局务会议议题申请表》提交至办公室,由办公室根据议事内容确定是否提交局务会,确需提交的,根据议题的多少以及紧急程度,请示局长后,确定日期召开局务会;
2、充分准备。议题确定后,相关部门要认真准备有关文件、材料和方案。有关议题的书面材料必须在会前印发与会人员。
3、通知会议。参加局务会议的人员和会议的议题、时间、地点由办公室负责向与会人员通知。
4、民主讨论。会议开始时,由会议主持人提出议题,与会人员对议题逐个进行讨论。
5、综合意见。经充分讨论,在意见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基础上,主持人根据发言综合出结论性意见。
6、通过决议。对结论性意见,由与会人员进行表态或表决。若遇到意见明显分歧,应当暂缓表决,待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后,下次会议再议。
(四)、议事记录
1、局务会议由办公室主任或指定专人负责记录,对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主持人、议题、发言要点、决议结论等应逐项记录,要求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随意增删改动。
2、局务会议议事记录为机密等级,由专人专柜保存。因工作需要查阅局务会议记录,需经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提出查阅的有关问题,由办公室主任或指定人员找出相关页码,仅查阅有关内容,不得翻阅其它内容。
3、根据需要,局务会议可编发会议纪要。会议纪由办公室主任或指定专人起草,由局长签发。
三、局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
局长办公会议按照领导分工,由局长、或局长委托的副局长、副经理主持召开,研究日常工作中具体问题,根据会议议事的需要,相关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参加。
(一)、议事内容
1、制定工作计划、卷烟营销方案及具体指标;
2、对专卖工作、公司经营活动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3、研究决定市局设施、设备、财产的购臵和处理等事宜;
4、不定期地总结阶段性工作,分析现状,总结经验,制定相应的对策,做出下一步工作的安排意见;
5、需要局长办公会议讨论的其它重大事项。
(二)、议事原则
1、不搞临时动议的原则。凡需要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议的议事议题除特殊紧急情况下,一般应与提前酝酿通知的议题相一致,不得临时改变议题。
2、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议事中必须充分发扬民主,敢于发表个人意见,敞开言路,集思广益。
3、保密纪律的原则。局长办公会议凡不应公开的内容,都要严格保密,任何成员不得擅自向外传播和泄密。
(三)、议事程序
1、确定议题。各部门将需要在局长办公会议上讨论的议题请示分管领导同意后,填写《局长办公会议议题申请表》提交至办公室,由办公室根据议事内容确定是否提交局长办公会,确需提交的,请示局长同意后,确定日期召开会议;
2、充分准备。议题确定后,相关部门要认真准备有关文件、资料和方案。有关议题的书面材料必须在会前印发与会人员。
3、通知会议。参局长办公会议的人员和会议的议题、时间、地点由办公室负责向与会人员通知。
4、民主讨论。会议开始时,由会议主持人提出议题,与会人员对逐个议题进行讨论。
5、综合意见。经充分讨论,在意见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基础上,主持人根据发言综合出结论性意见。
6、通过决议。对结论性意见,由与会人员进行表态或表决。若遇到意见明显分歧,应当暂缓表决,待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后,下次会议再议。
(四)、议事记录
1、局长办公会议由办公室主任或指定专人负责记录,对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主持人、议题、发言要点、决议结论等应逐项记录,要求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随意增删改动。
2、局长办公会议议事记录为机密等级,由专人专柜保存。因工作需要查阅党组议事记录,需经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提出查阅的有关问题,由办公室主任或机要人员找出相关页码,仅查阅有关内容,不得翻阅其它内容。
3、根据需要,局长办公会议可编发会议纪要。会议纪由办公室主任或指定专人起草,由局长签发。
四、领导碰头会
领导碰头会是市局领导相互沟通重要情况、交流思想、讨论问题的会议。由局长或局长委托的经理、副局长、副经理召集和主持,市局全体领导成员出席,办公室主任列席。主要内容对各自分管工作的重要事项、重要活动、对某一阶段或某项重要工作进行研究和具体安排。
五、上述各种会议的议题由会议主持人确定。事先要充分酝酿,做好准备工作。重要议题应有文字材料,会前印发与会人员。讨论发言应紧扣主题,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会务工作由办公室负责。会议纪要由会议主持人签发。与会人员要注意有关议定事项的保密。
第三篇:县审计局审计业务会议制度
审计业务会议在整个审计质量控制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据审计署六号令要求,我局应严格执行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审计报告制度,建立分层次的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增强审计业务决策的民主化、公开化。
一、业务会议召开的时间。
根据审计署六号令要求,审计组代拟的审计报告经法制科复核并出具复核意见书后,审计组将代拟的审计报告及法制科的复
核意见书报送局分管科室负责人,由局分管科室负责人提议,召开审计业务会议。
二、审计业务会议审定的内容。
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审计报告的内容:一是审计报告是否按照审计署六号令的要求内容进行撰写,要素是否齐全。二是对查出的问题是否全部如实反应,表述是否正确。三是对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理处罚法律法规依据是否准确。四是审计评价是否恰当。五是审计建议是否有针对性。
三、业务会议参加人员及程序
一般性的审计报告,由局分管科室负责人主持召开小型审计业务会议讨论审定。参加人员包括局分管科室负责人、分管法制科负责人、审计组所在科室和法制科的负责人、审计组长和其他有关人员。
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由局分管科室负责人提议,经局长同意,由局长或其指定的其他负责人主持召开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参加人员包括局分管科室负责人、分管法制科负责人、审计组所在科室和法制科的负责人、审计组长、有关专家和其他有关人员。
重要审计项目是指属由几个科室进行的项目及发现重大违纪违法线索的审计项目,其他均为一般性的审计项目。
会议首先由审计组长汇报审计实施方案中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报告的内容及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的说明和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其次由法制科长汇报复核情况及相关意见,与会人员逐一发表意见,充分讨论;最后主持人总结发言,形成会议结论。
四、审计业务会议结果的应用。
审计业务会议应当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审计业务会议决定。审计组所在科室负责审计业务会议的记录工作,由会议主持人签字。审计组所在科室根据审计业务会议决定修改审计报告,草拟审计决定、审计建议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报局党组研究。
审计组所在科室应当将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送法制科复核办公室核稿后,报送局分管法制负责人和分管科室负责人会签,报送局长签发。
我局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将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送达有关单位。审计组所在科室负责送达被审计单位,法制科负责送达审计结论落实职能部门,办公室负责送达县有关领导。
第四篇:会议业务
会议业务为一个酒店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综合收入。会议客人的综合消费能力往往较高,他们会综合使用酒店客房、会场、餐饮等设施。而近来配偶、子女陪同参会的现象更为常见,他们可以增加商店、美容、娱乐等收入中心的生意。
2、无形的社会影响。
3、灵活填补淡季时期。会议是填补酒店淡季时期生意的有效办法,比如城市商务型酒店的周末。
4、方便安排员工班次。会议的时间、规模通常是事先确定好的,这就方便酒店有效地安排员工班次从而控制人工成本。
5、重复的生意。酒店高品质的会务服务往往会让不管是会议组织者还是会议参加者重复光临。
1、会议包价
各酒店可针对其目标市场提供会议包价。会议包价通常是将客人所需要的酒店会议相关产品如会议设施、住宿、餐饮进行打包,打包后产品的包价组合收费比产品单项拆分后的收费要优惠,从而达到吸引客人并且提高综合消费的目的。
2、酒店可以通过推广组合(Promotion Mix)如人员销售、广告、促销、公关关系等多种方式针对目标市场及其分销渠道的决策人进行推广。不同于散客,会议决策人在会议地点选择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对于获得会议生意来说,人员销售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推广方式。而对于销售人员来说,清楚地知道会议决策人对于会议地点选择的步骤、标准和考虑的事项就显得很关键了。选择会议地点时通常考虑的因素会包括:易到达性,实用的会议设施,服务质量,能承受的费用,目的地形象,吸引人的景点和娱乐,安全。人员销售主要有三种形式:个人销售拜访,销售闪电战和旅游交易会。
推广的过程其实就是沟通信息的过程,销售人员应该非常清楚将什么样的信息传递给客户,而包装过的酒店会议产品和信息完备的会议宣传资料则是基础。酒店应首先对目标市场客户的需求和自身的会议产品进行SWOT分析,然后提炼出共同点再进行包装,最后设计出相关的形象广告和会议宣传册。如南京金陵饭店最新推出了“金陵会务顾问”的概念,其对会议市场的宣传口号就是:轻松会议、完美体验。具体描述是:选择金陵,轻松感受成功,完美体验高品质的会务服务。金陵会务顾问可为客户的每一次会议度身定做,提供最贴心的建议和设计;经验丰富的员工准确把握客户的需求,提供最细微的关注和服务。
3、4.员工激励:管理层首先要考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会议销售人员与会务服务人员充满激情地工作。其次应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奖赏,但必须明确奖赏和评估的标准。对会议销售人员,其获得的会议总收入(客房、场租、会议餐饮及相关收入)应当是其业绩评估的主要依据,而零点餐厅的收入及其它服务设施的收入不应与其直接挂钩,这样可以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分明
第五篇:业务制度
附件1 公司(P2P)业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贷款通则》及有关信贷管理制度和要求,结合我公司的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是全公司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各类信贷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 本制度所指信贷业务是公司对客户提供各类信用的总称。包括贷款、贴现、承兑、信用证等资产和或有资产业务。
第四条 本制度所指信贷人员是公司参与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的人员。第五条 本制度所指信贷部门是指有权办理和经营信贷业务的部门。第六条 贷款的发放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贷款规定。坚持 “三农”为本,农业、农村、农民优先;审慎经营,择优扶持;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和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统一的原则。公司依法办理信贷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强制干预。
第二章 基本制度
第七条 实行信贷准入管理制度。信贷准入管理包括准入对象、准入条件、准入过程和准入权限的管理。
(一)严格准入对象。公司信贷准入对象主要包括:
1、“三农”客户。指一般农户、农村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涉农企业。
2、一般客户。指辖区内的自然人、法人和机构客户。
3、重点客户。指信用等级高,偿债能力强,无不良记录,发展前景好,综合效益佳的中小客户。
4、个人消费客户。包括住房、商用房、汽车、助学等消费需求客户。
5、重点项目。指对公司具有较大贡献度,列入政府发展计划的重点项目。
6、优势区域。指经济发达,信用环境好,地方政府重视,支持农信社发展的区域。
7、优势行业。指具有垄断优势的系统行业、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和具有后发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等。
“三农”客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
(二)严格准入条件。公司办理信贷业务坚持“有条件、保安全、创效益”原则。
1、基本条件:
(1)《贷款通则》规定的条件。
(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看好。
(3)具备评信条件的客户,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无不良信用记录。(4)用途合规合法。
(5)第一还款来源充足,担保合法、有效、足值,还款计划切实具体。(6)公司规定的其他条件。
2、除以上基本条件外,对不同类型客户,还须符合相应的准入条件。(1)公司类客户: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资产负债比率一般不得超过70%,净资产收益率原则上不得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正值;或有资产业务存入规定比例保证金。
(2)机构类客户: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财务管理规范,经费自给率50%以上,收支有盈余,还款来源落实可靠。以上两类客户申请项目贷款的,项目资本金比率不得低于30%,建设资金来源落实可靠。
(3)自然人客户:有合法身份、固定住所、正当职业、稳定收入和良好信用。
(三)严格准入过程:公司办理信贷业务的准入过程要按照客户申请与受理、调查与分析、审查与评估、评级与授信、贷审与审批五个环节进行,不得逆程序、少程序操作。
(四)严格准入权限。公司办理信贷业务要坚持“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原则,严格按照权限办理。
第八条 实行客户授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是公司根据客户资金需求情况、信用程度和偿还能力,核定客户最高综合授信额度,统一控制客户融资风险总量的管理制度。对具备条件的客户申请信贷业务坚持“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原则。
第九条 实行审贷分离制度。审贷分离是指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将调查、审查、审批(咨询)各环节的工作职责进行分离,由不同部门或岗位承担,实行各环节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一)贷款调查。贷款调查由公司信贷人员(贷款调查岗)负责,主要是对客户情况进行调查核实。信贷人员受理贷款业务申请,要依据信用风险等级,对客户的资产状况、经营能力、经济实力、信用状况、法定代表人品行、贷款用途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并签署意见,报送贷款审查部门审查。信贷人员要承担因调查情况不实导致贷款失误的主要责任。
(二)贷款审查。贷款审查由公司信贷部门和风险部门负责,信贷部门对受理贷款资料的真实性及市场风险负责,风险部门对贷款的政策性、合规性、合法性、技术性负责。信贷部门在接收到的贷款资料或公司自身营销的贷款资料,进行调查和审查后,将贷款资料、审查结果提交风险部门进行再次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贷款基本资料是否齐全,客户主体资格是否合法,客户的经营状况是否良好,是否符合信贷政策,贷款风险程度是否可控制,贷款(担保)手续是否合法合规等。审查人员承担因审查不认真、未能及时发现和反映问题而造成贷款失误的主要责任。
(三)贷款审批。贷款审批由公司贷款审批岗负责,按照贷款审批权限,对是否发放贷款进行决策。在贷款审批过程中,贷款审批部门和审批人要承担审批失误的主要责任。
1、基层贷审组由分管业务副总、信贷部经理、会计主管及职工代表、农民代表组成。贷审会(贷咨会)成员由总经理、分管副总、各部门负责人等组成。贷审会(含贷审组、贷咨会,下同)必须由7人以上单数人员组成,设主任委员一名,负责组织召开贷审会会议。
贷款调查人员、审查人员可列席参加贷审会,接受贷审会成员的询问,但没有表决权。
2、贷审会审批贷款应坚持以下原则:(1)集体审批原则。70%以上成员参与有效。
(2)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参与审批人员中70%以上人员同意方能通过。(3)集体负责原则。每位参与审批的成员,审批讨论研究结束,都要签署明确的“同意发放”、“不同意发放”、“再提交贷审会审议”的意见及理由,并对所签意见负责。
(4)总经理一票否决原则。对贷审会表决同意发放的贷款,总经理有一票否决权;贷审会表决不同意发放的贷款,总经理不得决定发放。
3、贷审会会议纪要的整理。贷审会要对审议过程进行记录,并在其成员投票表决后,根据贷审会记录和表决结果,形成贷审会会议纪要。贷审会会议纪要的内容包括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审议事项、审议结果等。贷审会会议纪要连同有关贷款资料一并作为发放贷款的依据。
4、被贷审会两次否决的贷款申请半年内不得提交贷审会审议。
5、逐步建立和完善专家议事制度。对大额或有疑义的贷款,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组成专家组参与决策,保证信贷决策的科学性。
第十条 实行信贷业务权限管理制度。全公司按照“统一标准、分类管理、定期考核、适时调整”的原则,根据本地信贷资产质量、经营管理水平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确定信贷业务权限。
(一)统一标准。公司统一制定各部门的信贷经营管理等级考核指标。等级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当年新增贷款(不含小额农贷)到期年末收回率、小额农贷到期年末收回率、百元贷款收益率、不良贷款率、贷款综合风险度、单户贷款比例、支农贷款指标、信贷综合管理等。实行百分考核,按得分情况,将信贷经营管理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二)分类管理。在评定信贷经营管理等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等级,确定不同的信贷权限。凡当年新增不良贷款占比超过5%以上的信贷员一律不得核定贷款权限。
(三)定期考评。信贷员的信贷经营管理情况一年一考核,信贷经营管理等级一年一评定。
(四)适时调整。公司根据信贷员和信贷部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信贷经营管理水平的变化和信贷经营管理等级考评结果,适时调整信贷权限。信贷权限原则上一年一调整。如遇发生重大违规情况或业务经营特殊需要,可随时进行调整。
具体信贷业务权限按照《大额贷款管理规定》、《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制度》、《农村小企业贷款管理制度》、《企业贷款管理制度》、《个人贷款业务管理制度》等有关办法执行。
第十一条 实行贷后管理制度。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后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的信贷管理行为,包括账户监管、贷后检查、风险监控、档案管理、有问题贷款处理、贷款收回等,具体按照《贷后管理制度》执行。
第十二条 实行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贷款第一责任人是负责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的信贷人员(客户经理),对贷款质量负责,承担贷款最终收回和损失赔偿责任。
第一责任人应当独立判断市场风险,有权决定贷款是否进入后续审批程序,有权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其贷款调查及贷后管理的指令和干预。
贷款第一责任人应亲自在贷款借据上签字注明。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第一责任人是信贷员,其他贷款的第一责任人是承担贷前调查、贷后管理的管户信贷员(客户经理)。
第十三条 实行贷款分环节主责任人制度。办理贷款业务的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责任人分别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
(一)信贷部审批的贷款。包片和管户信贷员(客户经理,下同)为调查主责任人和贷后管理责任人;分管业务的部门经理为审查主责任人;分管总经理为审批主责任人。
(二)贷审会审批的贷款。管户信贷员为贷后管理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和参与调查人员为调查主责任人;信贷部门负责人为审查主责任人,参与审查人员为审查次责任人;贷审组、贷审会、总经理为审批主责任人,其他委员为审批次责任人。
第十四条 尽职调查及责任追究制度。公司设立独立的信贷工作尽职调查岗,该岗位人员应具备较完备的信贷、法律、财务等知识,依诚信和公开原则独立行使尽职调查职能,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或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特定的尽职调查工作。各级部门应定期评价与确定信贷各环节工作人员是否勤勉尽责,对未尽职人员追究相关责任。其各环节的责任界定、责任追究或责任免除,按照《贷款管理责任制度》执行。
第十五条 实行信贷人员持证上岗和等级管理制度。所有信贷从业人员要通过考试,获取上岗资格,并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聘用;考试不合格的,不得从事信贷工作。上岗资格有效期3年。
已取得上岗资格的信贷人员,按照工作能力和业绩进行考核评定,实行等级管理。不同等级授予不同的事权,享受不同的待遇或不同的工资标准。等级评定每年1次,由信贷部负责组织。
第十六条 实行信贷“十不准”制度。
(一)不准向国家明令禁止的产业、产品和项目发放贷款;
(二)不准向村组发放贷款;
(三)不准向村组提供担保的单位、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
(四)不准向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发放贷款;
(五)不准发放冒名贷款;
(六)不准采取化整为零等各种形式发放垒大户贷款;
(七)不准发放从事有价证券、期货等投资的贷款;
(八)不准超权限、逆程序、跨地区发放贷款;
(九)不准擅自提高客户等级、擅自提高授信额度;
(十)不准向员工亲属发放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条件的贷款。第十七条 实行劣质客户退出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客户,信贷部应采取果断措施,在收回全部贷款本息后,将其淘汰出客户群体。
(一)自身和所在的行业属国家明令限制的客户;
(二)已明显出现无发展前景,经营和生产的产品大量积压,亏损严重,对农信社等债务无法偿还的客户;
(三)恶意逃废和悬空农信社债务及有损害农信社利益的客户;
(四)厂垮人散,资不抵债,面临破产的客户;
(五)极不讲信用,已被银行同业公会等机构列入制裁单位,上了“黑名单榜”的客户等。
第三章 客户对象与基本条件
第十八条 客户应当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第十九条 客户申请信贷业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从事的经营活动合规合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
(二)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良好的信用记录,能按期偿还本息;原应付利息和到期贷款已清偿或落实了信贷部认可的还款计划;
(三)除自然人和不需要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事业法人外,须持有人民银行核准发放并经过年检的贷款卡,以及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
(四)除自然人和不需要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事业法人外,应当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营业执照》年检手续。特殊行业须持有有权机关颁发的营业许可证;
(五)公司客户应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明晰、治理结构完善,符合《公司法》要求。
(六)不符合信用方式的,应提供符合规定条件的担保;
(七)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符合农信社的要求;
(八)公司要求的其它条件。
第四章 客户授信管理
第二十条 客户授信包括表内、表外授信。表内授信:贷款、项目融资、贸易融资、贴现等; 表外授信: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
第二十一条 授信的原则。客户授信必须遵循“先落实条件,后实施授信”的原则,做到授信主体、对象和额度的统一。
第二十二条 授信的条件。对客户实施授信除符合客户申请信贷业务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进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客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素质、经营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履约情况、发展前景等。信贷部应根据客户不同的信用等级、资产负债率和其他要素确定客户最高综合授信额度。
第二十三条 授信的方式。对客户授信管理分为内部授信和公开授信两种方式。内部授信指信贷部内部核定的客户最高综合授信额度,是信贷部内部控制客户信用风险的最高限额,不与客户见面,由信贷部内部掌握。
公开授信指信贷部根据客户申请,在对客户的风险和财务状况及信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核定客户综合授信额度,签订授信协议,使客户在一定时期和核定额度内,能够便捷使用公司信用。
第二十四条 授信的发放与管理。
(一)归口管理。对同一客户的授信要归口到同一机构管理。
(二)统一授信。对客户授信,要实行贷款、贴现、承兑、信用证等信贷品种的综合授信;
(三)据实办理。信贷部可根据客户信用等级,确定采取抵押、质押、保证担保及信用方式办理单笔信贷业务;
(四)加强监测。要加强客户用信管理,实行动态监测,及时预警,分类处理。第二十五条 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客户信用等级按照定量与定性分析、动态与静态分析、微观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客户的资产质量、资金实力、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经济效益、现金流量、管理水平、发展前景和决策层素质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进行确定。必要时可委托独立的、资质和信誉较高的外部评级机构完成。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后,进行综合评价并给予信用额度、品种和期限。对客户信用等级的划分类别、指标体系、工作程序、评级组织等,由公司另行制定具体办法。
第五章 业务种类
第二十六条 信贷部信贷业务根据《贷款通则》规定分类如下:
(一)按性质分类。分为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
自营贷款,是指贷款人(农信社)以合法方式筹集的资金自主发放的贷款,其风险由贷款人承担,并由贷款人收回本金和利息。
委托贷款,是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贷款人(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贷款人(受托人)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
(二)按期限分类。贷款按期限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贷款。
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5年以下(含5年)的贷款。长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的贷款。长期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0年。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最长期限不得超过3年。
(三)按方式分类。贷款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信用贷款,是指以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担保贷款,是指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
保证贷款,是指按《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公司只发放连带责任的保证贷款。办理保证贷款,应当对保证人保证资格、资信状况等进行审查,并签订保证合同。
抵押贷款,是指按《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
办理抵押贷款,应对抵押物的权属、有效性和变现能力以及所设定抵押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签订抵押合同并办理抵押物的有关登记手续。要根据抵押物评估值的不同情况,合理确定贷款抵押比例。具体比例按《贷款保证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质押贷款,是指按《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的贷款。
办理质押贷款,应对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所设定质押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与出质人签订质押合同,并办理相关的登记或移交手续。动产质押贷款额不得超过动产质押物评估值的50%,权利质押贷款额不得超过权利质押凭证面值的80%。
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转让给公司的票据行为,是公司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票据贴现期限自贴现之日起到票据到期日止,最长不超过6个月。
第二十七条 公司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以下传统优势业务品种。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指公司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抵押担保的贷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按照《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制度》执行。
(二)助学贷款。即公司对国内所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公司(公办学公司、含各部门及市州政府所办的高职高专)或在读的经济困难学生的家长及其他与学生有法律监护关系的对象,在其户口所在地发放的用于支付贫困学生学费和基本生活费的贷款。发放助学贷款按照《助学贷款管理制度》执行。
(三)农户联保贷款。是指农户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资金需求,自愿组成联保小组,由公司对联保小组成员发放的,超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范畴,并由联保小组成员相互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贷款。发放农户联保贷款按照《农户联保贷款管理制度》执行。
(四)中小企业贷款。是指公司为满足中小企业生产产资金需求,根据中小企业信用等级、生产经营状况、还款意愿及还款来源、可提供的担保等相关因素,结合公司信用可供能力向中小企业发放的流动资金贷款。具体业务操作按《企业贷款管理制度》执行。
第六章 业务操作管理
第二十八条
办理信贷业务要按权限、按程序运作。办理信贷业务的基本程序:客户申请→受理与调查→审查→审批→报备→与客户签订合同→发放贷款→贷后管理→贷款本息收回。
对具备条件的信贷业务还要进行评信与授信。
(一)受理与调查。客户向公司提出信贷业务申请,信贷员受理并进行初步认定,对同意受理的信贷业务进行调查(评估),调查结束后,将调查材料送信贷部及贷审会审查。
(二)审查。信贷部对信贷员报送的调查材料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报公司贷审会审议。公司贷审会对受理的贷款应当在2日内审查完毕,提出审查意见。
(三)审批。公司贷审会审议后,报董事长审定,在权限范围内的信贷业务直接进入贷款发放程序,超过审批权限的信贷业务报上级部门审批或备案。对审查部门初审通过的贷款,必须在3天内召开贷审会审议。
(四)签订合同。信贷部应按照信贷管理要求分别与借款人、抵(质)押人、保证人签订借款合同、抵(质)押合同、保证合同。
(五)贷款发放。合同签订后,信贷部在办理借据之前,要将信贷资料再送有权审查部门进行放贷审查,放贷审查通过后方可发出放贷通知。会计人员收到放贷通知后,进行出账审查,办理出账手续,将信贷资金转入借款人在农信社开设的存款结算账户。
(六)贷后管理。按《贷后管理制度》执行。贷后管理责任人每月对借款户的贷后检查不得少于1次,信贷部门对本级审批和上报审批发放的大额贷款现场检查每季不少于1次,检查要形成专题报告,向同级贷审会汇报。
第二十九条 信贷产品定价。公司应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政策和结息方式,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和浮动幅度,在借款合同和借款凭证上载明。公司办理承兑汇票贴现及其他或有资产业务应按规定收取手续费。贷款展期期限加上原期限达到新的利率期限档次时,从展期之日起,贷款利息按新的期限档次利率计收,未达到新的利率期限档次的仍执行合同利率;逾期贷款和挤占挪用贷款按规定计收利息和罚息;贷款到期前未按合同约定还清的利息按合同利率计收复利,贷款逾期后未按合同约定还清的贷款利息按逾期利率计收复利;贴息贷款,根据利息补贴方法,按规定计收利息。经信贷部同意,客户可以提前归还贷款。提前归还贷款,应当按实际借款的时间计收利息;如合同另有约定,可以按照约定,要求客户支付违约赔偿金。
第三十条 信贷合同管理。信贷合同按规定使用统一制式的合同文本,对有特定要求的,也可签订非制式合同文本。签订合同要保证合同文本之间的法律衔接,保证合同的合法、有效。非制式合同文本签订,必须报风险管理部门审查同意。
第七章 信贷资产风险管理
第三十一条 实行信贷资产风险预警提示制度。信贷业务发生后,应对所有可能影响信贷资产安全的因素进行持续监测,发现疑义和问题及时发出风险预警提示,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第三十二条 实行和完善信贷资产质量管理制度。对信贷风险资产进行分类、认定、登记、债权保全、清偿、核销和监测。
第三十三条 贷款监测实行期限分类法和质量分类法。
(一)按期限分类。贷款分为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其中,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为不良贷款。
(二)按质量分类。贷款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其中,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为不良贷款。
第三十四条 实行不良贷款认定和监测考核制度。严格标准,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新发生的不良贷款要坚持逐笔(户)审查、明确责任、分级审批、规范运作的原则,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认定。
对不良贷款实行直接监控和重点监控,严格责任考核。
第三十五条 债权保全和清偿。防范、抵制和纠正客户逃废农信社债权、侵蚀信贷资金和逃避信贷监督以及其他不利于偿还债权本息的行为。参与银行监督部门和人民银行组织的同业联合制裁行动。
第三十六条 抵债资产管理。按照合法取得、妥善保管、及时变现、正确核算、确保公司利益的原则,在权限范围内,做好抵债资产的接收、估价、保管、处置和核算等工作。
第三十七条 呆账(损失类)贷款核销。按规定提取呆账准备金,并按规定条件和程序核销呆账(损失类)贷款。已核销的贷款,要严格保密,由专人实行账销案存管理。
第三十八条 实行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制度。信贷管理部门负责对不良贷款进行监测,提出清收盘活的措施;信贷部门或专业清收部门负责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
第八章 信贷管理特别规定
第三十九条 信贷员除3万元以下农户小额贷款和10万元以下小额存单质押贷款外,对受理的其他贷款,必须报信贷部审查审批。
公司根据分类管理的要求,可对各部门的审批权限实时进行调整。第四十条 低风险业务的审批权限总经理确定,办理低风险信贷业务不得简化业务流程。
低风险信贷业务品种限于足值存单、国债质押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贷款及其他,增加低风险业务品种范围由风险部核准。
第四十一条 不得超越辖区提供异地信用; 第四十二条 贷款展期的规定。对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能按时支付利息、贷款担保有效、属周转性的贷款可按规定申请展期,由原审批部门按贷款审批程序决定是否展期,同一笔贷款只能展期一次。
第四十三条 办理委托贷款。委托贷款只收取手续费,不得承担任何形式的贷款风险。
第四十四条
建立信贷回避制度。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优于其他借款人条件的贷款。关系人是指董事、监事、管理人员、信贷人员及其近亲属;以及上述人员投资或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
第四十五条 建立大额贷款监测制度。公司建立单户100万元以上贷款监测台账,实行按月监测,定期通报到期贷款收回情况。
第四十六条 建立信贷工作稽查制度。公司按月对单户20万元以上到期未收回贷款进行审计稽查,对各部门责任追究情况进行监督。各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大额贷款定期稽查制度,检查大额贷款资料的合规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评价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落实清收责任及责任处理意见,确保信贷资产安全。
第四十七条 建立新增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信贷部对5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形成风险或损失的,根据相关责任人责任大小,实行赔偿制。在岗清收期限内仍未收回的,应由责任人先进行全额赔偿,收回贷款后再退还赔偿款。因借款人死亡或依法宣告失踪死亡、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形成贷款风险的,逐级审查上报,经公司风险管理部审批后可以免除赔偿责任。对当年新增不良贷款应按照贷款五级分类结果足额提取专项拨备,提取的专项拨备不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利润调增项目。
第九章
违规与违约处罚
第四十八条 公司信贷经营和管理人员违反《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关于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有关规定的,按《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实行处罚。第四十九条 信贷人员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给予罚款或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根据损失程度按相关规定予以赔偿;情节严重的,一律停职收贷,只发基本生活费用,直至贷款收回为止。
信贷人员违反单项信贷管理规定的,除按本办法进行处罚外,还应按单项信贷规定给予处罚。
第五十条 信贷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对主要责任人一律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对其他责任人给予撤职(含)以上处分,造成损失的,相关责任人按照损失额度予以赔偿。
第五十一条 客户有违法违纪、违背信贷原则和借款合同行为的,公司应根据情节轻重对其进行信贷制裁。
信贷制裁的方式主要有:
(一)警告、通报。
(二)加息或罚息。
(三)限制或停止发放新的贷款,直至取消准入资格。
(四)扣收未到期贷款或提前收回贷款。
(五)追索保证人清偿贷款本息的连带责任。
(六)依法处理借款抵(质)押财产。
(七)通过司法途径依法冻结客户账户,强制收回贷款本息。
(八)其它制裁方式。
第五十二条 客户有下列情形之一,要责成其限期改正。情节特别严重或逾期不改正的,可停止支付客户尚未使用的贷款,并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
(一)向公司提供虚假或隐瞒重要事实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资料。
(二)不如实向公司提供所有开户行、账号及存、贷款余额等资料的。
(三)拒绝接受公司对其使用贷款情况和有关生产经营、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的。
第十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制定、解释和修订。第五十四条 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信贷档案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贷档案管理,根据有关管理制度,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办理信贷业务和从事信贷管理活 动的各分支机构及其信贷工作人员。
第三条 档案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公司风 险管理部门负责信贷档案制度建设与检查落实工作。公司有关部 门、公司、部门应根据自身职责负责做好信贷档案的收集、立卷、移交、归档、调阅、保管及销毁工作,并做到科学管理、有效利用,严防毁损散失,确保信贷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四条 信贷业务档案是指公司各机构在受理、调查、审查、审批、发放和贷后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或具有史料 价值及调研价值的各类文件。
第五条 信贷管理档案是公司各机构在实现信贷经营管理目 标、履行管理职责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管理状况的文件、会议记录、监测台帐、报表等资料。其中,有特别管理意图和管 理需要的信贷管理档案称为特别档案。
第六条 信贷档案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信贷档案材料原则上应为正本、原稿,不得另行编写与修改。对只能收集复印件的重要档案,收集人员 与原件核对后,在加盖客户公章的复印件上注明“与原件核对一 致”并签章确认。如: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 务登记证、法人代表身份证明等;
(二)完整性原则。完整记录信贷业务流程,有利于明确信 贷经营责任和信贷管理责任;
(三)及时性原则。整个信贷管理流程中形成的档案须按要 求及时更新,按时归档;
(四)保密性原则。任何人对涉及国家机密、公司和客户商 业机密的信贷档案均须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第二章 信贷档案管理机构、人员及职责
第七条 公司、公司分管信贷工作的负责人、信贷业务前后 台负责人、部门主任应对辖内机构或其职责范围内的信贷档案 管理工作负责。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督导落实档案管理工作。
第八条 公司信贷档案管理的部门及其职责分别是:
(一)公司风险管理部是公司信贷档案管理牵头部门,负责 信贷档案管理的指导、检查、评价以及公司权限内的资产风险分 类等信贷档案的管理。
(二)公司授信审批部,负责公司授信业务有关审查、审批资料及相关信贷档案的管理。
(三)公司资产保全部,负责公司权限内法律诉讼、抵债资 产接收处置、呆账核销等审查、审批资料及相关信贷档案的管理。第九条 公司信贷档案管理的部门(机构)及职责分别是:
(一)风险管理部,负责公司范围内信贷档案管理的指导、检查、评价,负责公司权限内的信贷管理档案的管理。
(二)公司业务部,负责本部门承担授信调查的公司类信贷 业务档案的管理。
(三)农业及个人业务部,负责本部门承担授信调查的农业 及个人类信贷业务档案的管理。
(四)部门,负责本机构承担授信调查的信贷业务档案的 管理。第十条 各级机构和部门应落实信贷档案管理岗位人员,作 为信贷档案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信贷档案资料的汇集、分类、整理、装订和保管。
信贷档案管理人员应遵循档案资料交接、原始资料帐册化、查阅档案登记、移交档案监交、档案完整性的规定。
第十一条 其他信贷工作人员根据承担的授信工作职责,依照公司信贷管理的有关规定采集、确认并完整移交信贷资料。
第三章 信贷档案分类
第十二条 信贷档案分为信贷业务档案、信贷管理档案和信 贷特别档案。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档案按《XXX公司农户小额信用 贷款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十三条 信贷业务档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资料:
(一)客户依法设立的文件、注册登记文件、章程、法人代 表证明文件(含身份证)、住所、联系电话、注册资金、资产负 债状况和在金融机构负债结构情况;
(二)信贷业务申请书;
(三)调查核实论证中形成的报告和意见;
(四)评定信用等级资料和结果;
(五)审查中形成的材料和意见;
(六)贷审会会议记录和表决情况、审批意见;
(七)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及其附件、补充协议、委托书、借据、展期还款协议书、贷款催收通知书等文件资料;
(八)担保登记资料;
(九)贷款责任人落实情况;
(十)客户报送的财务报表、有关业务衔接文件、函件及有关情况反映;
(十一)信贷业务监管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生产经营、财务变 动情况、分析、监测报告、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报表以及贷款风 险评价资料;
(十二)抵(质)押物变动情况或保证人生产经营及管理情况;
(十三)不良贷款认定和贷款核销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书面文件资料;
(十四)不良贷款清收中形成的诉讼文书;
(十五)其他认为需要列入档案的资料。各资料具体内容应当遵循该类业务管理规定。公司可根据授权管理需要,将信贷业务档案中的信贷客户基本信息档案、客 户评级档案、授信业务档案、贷款业务档案、票据业务档案、不 良贷款档案、法律事务档案由公司或部门分别管理,具体要求 由公司确定。
第十四条 信贷管理档案包括公司信贷管理档案、公司信贷 管理档案、部门信贷管理档案以及部门信贷管理档案。
第十五条 信贷管理档案包括以下资料及内容:
(一)记录和反映公司实现信贷经营管理目标、履行管理职 责的文件、会议记录、监测台帐、统计报表、调查分析材料;
(二)公司信贷业务上报提请审批的请示、审批表、审查、复查、审批会议记录、表决情况、批复等资料;
(三)信贷检查、督促、考核工作记录和报告批示、奖励处罚决定等资料;
(四)其他需要纳入信贷管理档案的文件资料。
第四章 信贷资料的采集、移交、汇总和整理
第十六条 信贷资料的采集贯穿信贷业务和信贷管理工作全 过程。各信贷岗位都应按规定要求收集信贷资料。
第十七条 每一工作岗位工作完结后应当及时向下一岗位完 整地移交信贷资料。抵押物他项权证、产权证明书、保险单、质 押权利的证明、有价单证等重要物品原件应于收妥当日移交会出 岗位视同有价单证入库入柜管理。
第十八条 信贷档案的移交应当进行签收登记。
第十九条 信贷档案管理岗位人员应按规定汇总审核、分类 整理各岗位移交的信贷档案资料。若发现不完整或缺漏的,应当 向有关岗位人员催索,有关人员应及时补交,无法补交的,应作 好记录并双方确认,涉及影响业务合法有效的资料,应及时报告 有关领导。
第五章 信贷档案的立卷归档
第二十条 信贷档案由相应的机构或部门负责立卷、归档。统一印制成册的审贷会记录,应当先行编码,依照时间先后叙时记录,直接作为档案进行管理。
第二十一条 信贷档案的立卷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信贷管理档案按类别分类立卷,有文号的按文号顺序 排列,没有文号的,按时间先后叙时排列;
(二)公司类信贷业务档案按客户立卷,流动资金贷款一户一档,项目贷款按项目一项一档;
(三)个人信贷业务档案根据资料的数量可以多户一卷;
(四)档案案卷内首页必须设置卷内目录表,且卷内目录标题对应页码应当与档案资料一致;
(五)档案案卷卷尾须设置备考表,用以记载该档案案卷在管理中的特别事项。
第二十二条 各机构或部门应当统一信贷档案的封面、卷脊记载内容、格式和档案案卷编码规则。
第二十三条 信贷档案实行一年一装订,装订要求牢固、整齐、美观、便于查阅。
第二十四条 装订前,应在卷内每一页资料右上角打印顺序码。第二十五条 信贷档案归档,应当建立信贷档案总目录,登记信贷档案归档情况。
第六章 特别档案的管理
第二十六条 特别档案是指有特别管理意图和管理需要的信 贷管理档案,包括:
(一)已核销的资产档案;
(二)票据置换贷款档案;
(三)农商行改制置换不良贷款档案;
(四)淹没再贷款置换三峡淹没贷款档案;
(五)抵债资产档案;
(六)诉讼档案;
(七)其他重大的需要特别管理的信贷档案。
第二十七条 已核销的信贷资产档案、抵债资产档案均应按年专门建档,专门立卷管理。
第二十八条 已核销的信贷资产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逐户逐笔经批准核销的信贷资产明细清单;
(二)申请核销和核查、审批的全部文件;
(三)有关责任人落实和追究情况;
(四)被核销资产的业务档案资料或与信贷业务档案案卷的对应关系;
(五)追收、保全及其他和收回情况;
(六)其他需要列入的资料。
第二十九条 入档核销的信贷资产明细清单包括以下内容:
(一)债务人名称、住所、法人代表;
(二)核销贷款本金;
(三)债权原约定期限;
(四)申请人、批准人;
(五)对应的业务档案资料(随卷或对应卷号)。
第三十条 各类置换资产档案要件与内容,参照本办法第二 十八条、第二十九条规定办理。
第三十一条 抵债资产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抵债资产的管理监测台帐;
(二)取得抵债的文件;
(三)申报和批准文件;
(四)原债权的业务档案或与信贷业务档案案卷的对应关系;
(五)抵债资产权属变动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文件资料;
(六)处置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档案资料;
(七)其他需要列入的资料。
第三十二条 诉讼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起诉书;
(二)答辩状;
(三)律师代理合同,代理词;
(四)判决书或调解书(和解协议)、裁定书;
(五)关于起诉、应诉和诉讼中的论证决策的会议记录、决定;
(六)执行中的法律文书;
(七)诉讼得失分析报告;
(八)其他需要作为诉讼档案的内容。
诉讼档案的判决书(调解书、和解协议)与抵债资产取得档 案划分发生冲突的,归入其中之一档案,另一档案目录中须记载 对应档案卷号页码。
第三十三条 其他重大需要特别管理的信贷档案由公司确定,统一管理。
第七章 信贷档案的保管、调阅
第三十四条 贷款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三年、五年、十年、长期四类。
第三十五条 信贷业务档案保管期划分如下:
(一)短期信贷业务本息已结清的,保管期限为三年;
(二)项目贷款业务本息已结清的,保管期限为三年;
(三)未结清本息的信贷档案保管期限为长期;
(四)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档案,为长期保管。信贷业务档案保管期限的起算时间自该档案卷内全部信贷业务本息均结清的次年起算。
第三十六条 信贷管理档案资料的保管期划分如下:
(一)普通的信息、情况通报和临时的统计分析资料的保管期限为五年;
(二)信贷综合统计分析资料和具有一定核查及研究价值的 信贷档案,保管期限为十年;
(三)上级文件、审贷会议记录、贷款审批决定、信贷政策 措施、信贷检查处罚、重要的管理文件,保管期限为长期;
(四)特别档案保管期限为长期。信贷管理档案的保管期限自该档案卷装订之日起计算。第三十七条 信贷档案存放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配备专用保管柜,有条件的应设置信贷档案室;
(二)保管柜内档案存放按年分类排列;
(三)安全、保密,方便查阅。
第三十八条 信贷档案员应当勤勉工作,定期检查信贷档案 完整性,及时对破损、变质档案进行复制、修复或其他保全性技 术处理,防止虫蛀、鼠咬、霉烂、毁损、散失和泄密。
第三十九条 本机构内部员工因工作需要调阅信贷档案,应 由调阅人提出申请,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调阅。第四十条 有权管理监督检查单位因履行职务需要查阅信贷档案时,应持有效身份证件和工作文件,经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 批准,在专人陪同下查阅。如需复印,经批准后由档案保管员为 其复印。
第四十一条 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债权凭证、担保证明文 件、担保登记文件等信贷资料和其他信贷档案原则上也不得出 借,但因特殊原因确需出借的,借用人除按规定登记外,还须填 写《信贷档案出借单》,经信贷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字批准,留下备份或复印件后由信贷档案管理人员凭单出借。借用人限于 与履行职务相关的公司工作人员。
第四十二条 信贷档案借用人或查阅人在借用或查阅期间,应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归还时档案管理员应对照出借前 留存的备份或复印件逐一清点归档,在确认归还的档案无误后,按规定登记确认。一经确认档案管理人员就须对档案的真实性和 完整性负责。
第八章 信贷档案的移交和销毁
第四十三条 信贷档案移交应当遵循以下规定:
(一)信贷档案管理人员因工作变动,应移交其管理的信贷 档案;
(二)移交档案时,应抄列清册,在移交人、接收人和监交 人同时在场的情况下,清点核对一致后签字交接;
(三)监交人由信贷档案管理机构或部门负责人担任;
(四)信贷档案移交清册作为重要信贷档案资料装订在本年 度信贷管理档案卷内;
(五)机构分立、原机构存续的,信贷档案由原机构保管;原机构解散的,信贷档案应经分立各方协商后由其中一方代管。
(六)机构合并,信贷档案应由合并后的部门保管。第四十四条 信贷档案保管期限届满,确无保存必要的,可依照下列程序销毁:
(一)由公司信贷管理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公司稽核人员和档案管理员组成鉴定小组,逐卷鉴定,确定存毁;
(二)对拟销毁的档案要清点核对,登记造册;
(三)公司负责人在信贷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销毁意见;
(四)公司信贷管理部门、稽核部门、保卫部门、部门共同派人现场监销,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字确认。
第九章 检查考核和责任
第四十五条 公司应定期对信贷档案管理工进行检查、考核。实施信贷检查时,应对信贷档案管理状况做出评价。第四十六条 违反档案管理规定,损毁、遗失、擅自销毁信贷档案造成档案不全的;涂改、拆取、伪造信贷档案的;擅自对 外公开信贷档案和相关材料的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玩忽职守造成 档案缺失的;因档案管理问题造成公司债权损失的,按《员工违 反规章制度处罚办法》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由XXX公司负责解释、修 改。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附件:XXX公司信贷档案模板
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