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普论文-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哪个碱性更强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哪个碱性更强
徐州一中高一21班:张天野
初中化学曾说过:溶液碱性强弱与其中OH-浓度有关,OH-浓度越大,碱性就越强。而且初中化学里面介绍:氢氧化钙是微溶的。初中实验也似乎证明了通过PH试纸显示,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OH-浓度远远大于氢氧化钙的水溶液的OH-浓度,结论似乎显而易见:氢氧化钠比氢氧化钙碱性强。这个感觉伴随了整个初三化学的学习过程。
暑假开始了我也开始了高一新课程的预习,各种新知识新观念天天在脑海中激烈地碰撞着,甚至是冲突着,尤其是这个碱性强弱的问题:怎么氢氧化钙竟然是强碱,为什么呢?!带着一股子拧劲我一个通宵在百度上面恶补了这方面的知识,原来关于碱性强弱的讨论在百度上也是如此的激烈啊。下面是我的学习体会,请老师给予指正。
通过网络学习的结论:氢氧化钙碱性比氢氧化钠更强
1、首先,先说说我们最熟悉的金属活动性:钾、钡、钙、钠。(由强到弱)也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所说: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对应的水化物的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金属活动性就是综合两个因素的综合排序,我们中学四个最常见的强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氢氧化钠。这四个的碱性依次减小,但都是强碱(钾钙钡钠正好符合我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所以结论:氢氧化钙碱性强于氢氧化钠。
2、全面深入地理解下面几个方面的概念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碱性强弱这个概念了。关于强碱: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且电离出的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离子的无机化合物。
一方面:溶解不等于电离,一种物质完全溶解到一种溶剂中,但不一定完全电离。溶解是一群分子均匀分布到另一群分子的过程。而电离则是电解质中的阴阳离子被分开了,变成自由移动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因此,溶解是分子的分布问题,电离是“分子”的拆开问题。这显然是两种不同的过程。虽然氢氧化钙弱溶于水,但是溶在水中的那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强碱。碱性强弱看的最终是电离程度,实质也就是初中书本所说:OH-浓度有关,OH-浓度越大,碱性就越强。但是溶解度不等于电离度,也就是完全溶解的物质,不一定能完全电离。所以OH-浓度=溶解度x 电离程度。另一方面:碱性的强弱不仅取决于碱自身的电离程度(这是内因),还取决于溶剂的性质(这是外因),一种溶剂能够把几种酸性或者碱性不同的酸或碱,拉平到酸性或碱性相同的程度(完全电离),这种效应称做溶剂的拉平效应,如果可以将它们的酸性或者碱性区分出来(一定有不完全电离的酸或碱),那么这种效应就叫做区分效应。举个例子:NaOH、KOH的碱性在水溶液中,它们的碱性强弱无法区分,因为水的拉平效应,使得这两种强碱完全电离。但是在其他的溶剂中(比如液氨或者乙醇),这时候两种碱的电离度就不一样了,NaOH电离度弱些,所以NaOH、KOH的碱性就被区分出来了,是KOH强于NaOH。也可以用第一点的初中的金属活动性的知识来解释,由于钾离子比钠离子多一个电子层,束缚OH-的力更弱,更容易电离出OH-,也就是金属活动性更强,碱性更强。
3、碱性强弱,众说纷纭
设计下面三种情况,得出三个结论,很有趣。
A情况:惯性思维下人们会分别放入较多的固体NaOH、Ca(OH)2于水溶液中,由于后者微溶,PH显示氢氧化钠碱性明显强于氢氧化钙;
B情况:相同摩尔浓度的NaOH、Ca(OH)2溶于水溶液中,前提是投入量极少,设计使两种碱都完全溶于水溶液中,虽然氢氧化钙微溶,但是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我们的条件是两种碱溶液都是极稀溶液,所以都是完全电离,由于氢氧化钙里面的OH-是氢氧化钠的两倍,所以实验中的氢氧化钙的碱性明显强于氢氧化钠。
C情况:两种碱延续B情况,都是完全溶解的极稀溶液,但是换成前者摩尔浓度是后者的一半,也就是保持两种碱溶液里面的理论OH-的浓度一样,这样的实验条件下,结果是:实际的氢氧化钙溶液中的OH-的浓度略大于氢氧化钠中的OH-的浓度。结论:氢氧化钙比氢氧化钠的碱性更强。这个结论同样可以用金属活动性解释:钙离子的电子层比钠离子多一层,所以束缚OH-的能力就弱,OH-就更容易电离出来,表现为碱性更强。
评价以上三个实验设计:A情况片面认为,溶解度就是电离度,实验设计就是错误的;B情况没有相同的OH-的浓度这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实验设计也是失败的。只有C设计是科学正确的,当然结论也是科学正确的,所以最终结论:氢氧化钙的碱性更强。
我的关于碱性强弱的知识学习的心路历程,就恰是上面的三种设计ABC实验的缩影,初中时候,我认为氢氧化钙几乎是不溶于水的,那么一定是弱碱了,呵呵,感觉良好;暑假开始,我和爸爸讨论的恰恰是第二个实验的感觉,氢氧化钙是氢氧化钠的两倍的OH-的物质的量,所以氢氧化钙碱性更强啊,嘿嘿,还很沾沾自喜呢!当时我老爸也迷糊了,还很欣赏地夸我真能蛋!但是经过我的静心学习,我才终于进入了第三个C实验的知识境界,原来学习也和哲学里面说的一样:认识的过程,一定是迂回曲折、螺旋上升的过程。仅此自省自勉!
第二篇:《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知识点比较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知识点比较
常见的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钠(Ca(OH)2)、氨水(NH3·H2O)注意点:①氨水具有挥发性,有氨臭味。
②氢氧化钠固体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③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如果碱溶液流到桌上,可以立即往碱液里加适量的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桌面,再用抹布擦净。如果只有少量碱液滴到桌上,可以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
碱的通性
碱之所以具有共同的相似性,是因为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共同的的氢氧根离子。因此碱的通性,可以认为是氢氧根离子(OH)表现出来的性质。
1.紫色石蕊试液遇可溶性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可溶性碱变红色。
2.非金属氧化物+碱 → 盐+H2O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酸性氧化物中,多数能溶解于水,并跟水起反应生成对应的水化物—酸。
3.碱+酸 → 盐+H2O
4.碱+盐 → 新碱+新盐
注意点:
① 能跟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碱必须是可溶性碱。
② 碱跟盐要发生反应的条件是二者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
第三篇:《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重要知识点1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知识点比较
常见的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钠(Ca(OH)2)、氨水(NH3·H2O)注意点:①氨水具有挥发性,有氨臭味。
②氢氧化钠固体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③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如果碱溶液流到桌上,可以立即往碱液里加适量的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桌面,再用抹布擦净。如果只有少量碱液滴到桌上,可以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
碱的通性
碱之所以具有共同的相似性,是因为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共同的的氢氧根离子。因此碱的通性,可以认为是氢氧根离子(OH)表现出来的性质。
1.紫色石蕊试液遇可溶性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可溶性碱变红色。
2.非金属氧化物+碱 → 盐+H2O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酸性氧化物中,多数能溶解于水,并跟水起反应生成对应的水化物—酸。
3.碱+酸 → 盐+H2O
4.碱+盐 → 新碱+新盐
注意点:
① 能跟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碱必须是可溶性碱。
② 碱跟盐要发生反应的条件是二者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
一、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除硝酸)+ 金属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条件: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②硝酸和金属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生成物也不是氢气。
3.酸 +金属氧化物→盐 +水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CuO + H2SO4 ==== CuSO4 + H2O
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除Al2O3、ZnO外)
4.酸 +碱→盐 + 水
HCl + NaOH ==== NaCl +H2O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离子结合生成水
5.酸 + 某些盐 →新酸+新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HCl + AgNO3 === AgCl↓ + HNO
3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二、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阳根离子的化合物。
1.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
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2.可溶性碱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Ca(OH)2 + CO2 ==== CaCO3 ↓+ H2O
3.碱 +酸→盐+水
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HNO3+ NaOH ==== NaNO3 +H2O
4.可溶性碱+可溶性盐→新盐+新碱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凡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除CO、H2O外)
三、盐: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1. 可溶性盐 +某些金属 →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Fe + CuSO4 === FeSO4 + Cu
Cu + Hg(NO3)2 === Cu(NO3)2 + Hg
条件: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酸 + 某些盐 →新酸+新盐(同上)
3.可溶性碱+可溶性盐 →新盐+新碱(同上)
4.可溶性盐+可溶性盐 → 两种新盐
NaCl + AgNO3 ==== AgCl↓ + NaNO
3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四、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实质:互相交换阴阳离子
条件:产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五、酸碱指示剂
1.指示剂的使用使用指示剂只能说明溶液呈酸性或碱性,不能确定溶液一定是酸或碱。
2.操作方法:用玻璃棒沾取少量被测溶液滴在试纸上,绝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试液中,更不能
将试纸投入到待测溶液中去。
3.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显红色,遇碱性溶液显蓝色;无色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
显红色。
4.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PH的范围在0——14之间,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
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pH升高加碱(或水),pH降低加酸(或水)。
5.PH试纸的使用: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试纸上,把试
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六、物质的俗名或主要成分、化学式:
氢氯酸(俗名为盐酸)HCl氯酸HClO3氢硫酸H2S硫酸H2SO
4硝酸HNO3磷酸H3PO4氧化钙CaO(生石灰)
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 消石灰)Ca(OH)2水溶液俗名石灰水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磷酸氢二钠Na2HPO4
氢氧化钠 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氯化钠NaCl(食盐)
工业盐中含有亚硝酸钠NaNO2亚硫酸钠Na2SO
3碳酸钠Na2CO3(纯碱)(水溶液呈碱性,但不是碱)纯碱晶体Na2CO3·10H2O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磷酸二氢钙Ca(H2PO4)2碳酸氢钠NaHCO3硫酸氢钠NaHSO
4氨水NH3·H2O(属于碱类)过磷酸钙是混合物
七、溶解性
1.酸: 全部溶于水 ;
2.碱:Cu(OH)2蓝色沉淀Fe(OH)3 红褐色沉淀Mg(OH)2白色沉淀
3.盐:AgClBaSO4CaCO3BaCO3白色沉淀(书上的口诀要牢记)
八、有关物质的颜色:
Fe(OH)3红褐色沉淀Fe2O3红色
3+Fe2(SO4)
3、FeCl3、Fe(NO3)3溶液(即Fe的溶液)黄色
2+FeSO4、FeCl2、Fe(NO3)
2、(即Fe)浅绿色
Fe块状是白色的,粉末状是黑色
Cu(OH)2蓝色沉淀CuO黑色
2+CuCl2、Cu(NO3)
2、CuSO4溶液(即Cu的溶液)蓝色无水
CuSO4是白色CuSO4·5H2O是蓝色Cu 红色
BaSO4、AgCl是不溶于 HNO3的白色沉淀
CaCO3BaCO3是溶于HNO3 的白色沉淀
KClO3白色KCl白色KMnO4紫黑色MnO2黑色Cu2(OH)2CO3绿色
九、酸碱盐的应用
1.浓HCl、浓HNO3具有挥发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
2.浓H2SO4:吸水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可做干燥剂。
使纸张或皮肤变黑是硫酸的脱水性。
3. NaOH固体(白色)能吸水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所以NaOH必须密封
保存。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
NaOH中含有的杂质是Na2CO3。可用HCl检验,若有气泡生成则变质。
可用Ca(OH)2将混在NaOH中的Na2CO3除去。
4.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由于在常温下失去结晶水(叫风化),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且变
质。
5.无水CuSO4:能吸水(检验水的存在)。吸水后由白色粉末变为
蓝色CuSO4·5H2O
6.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
7.需密封保存:浓HCl、浓HNO3、浓H2SO4、NaOH、CaO、Ca(OH)
2、铁、白磷、纯碱晶体。
8.稀HCl用于除锈。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边为黄色。铁
锈被出去后剩下铁,所以若盐酸过量则
Fe + 2HCl === FeCl2 + H2↑溶液中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
9.Al(OH)3用于治疗胃酸(HCl)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10.熟石灰Ca(OH)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1.粗盐中含有杂质是CaCl2、MgCl2工业用盐是NaNO2(亚硝酸钠)
工业酒精中含有杂质是CH3OH
12.检验Cl-:AgNO3、HNO3溶液检验SO42-:BaCl2、HNO3溶液
区别HCl、H2SO4:用BaCl2溶液
高温13.制取NaOH用:CaCO3CaO + CO2↑
CaO+H2O= Ca(OH)2
Ca(OH)2+ Na2CO3=CaCO3↓+2NaOH
14.波尔多液不能使用铁制容器是因为:Fe + CuSO4 === FeSO4 + Cu
15.酸和可溶性盐酸盐(Cl-):用AgNO3和稀HNO3,产生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16.酸和可溶性硫酸盐(SO42-):用BaCl2和稀HNO3,产生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17.证明碳酸盐(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
18.证明铵盐(NH4+):用氢氧化钠溶液(微热)产生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19.检验酸液(H+):只能用紫色石蕊试液
碱液(OH-):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均可。
20.区别Cl-和SO42-: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21.能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所以整
个溶液不显电性。
第四篇:2013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问题
变质问题专题复习
【探究1:NaOH变质问题】
例
1、一天,实验助手小娟走进实验室,和老师一起检查每个实验桌上的药品、仪器是
否齐备,走到某组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
(1)此情此景你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变质了,该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此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的问题,小娟利用实验室的三种试剂(氯化钙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展开了探究活动。
①验证该溶液已经变质。你认为小娟所加的试剂是。
②欲证明变质的溶液中尚存NaOH,请你帮助小娟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3)通过上述探究,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故应_________保存。
例
2、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为了探究其成分,甲、乙、丙、丁分别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其完成下面的探究:
甲同学欲证明这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乙同学:猜想该氢氧化钠固体可能并未完全变质,于是他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取少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乙同学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变质。
丙同学:丙认为乙同学的结论并不可靠,原因是。
如果得到正确可靠的结论需要增加一个实验,请你将需要增加的实验方案写在下面:
实验中酚酞还可以用替代。
丁同学:通过实验证明该固体部分变质,既然并未完全变质,丁同学认为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制得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有以下试剂可以选择:
A、Ca(OH)
2B、CaCl2C、HCl
将固体溶解,用胶头滴管逐渐滴加(填序号)试剂,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进行操作和操作,最终得到纯净的烧碱固体。
保存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是。
练
1、小明在做某次实验时,发现一瓶瓶口已敞开不知多久的氢氧化钠溶液(下称试液)。联想到药品保存注意事项,小明利用提供的试剂(CaCl2溶液、盐酸、CaCO3固体、酚酞)对试液是否变质展开了探究。他首先的猜想是:试液没有变质,溶液的溶质还是NaOH。
小明通过查资料知Na2CO3呈碱性。他根据首先的实验方案进行的实验是:取少量试液加入 试管,滴入酚酞,观察到试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原试液没有变质,还是NaOH。
①小明反思实验验证,觉得不够完善,理由是②完善实验方案后,他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取一种试剂进行实验发现原试液确已变质。请你写出他这次实验的操作、现象小明是个爱思考的学生,他又有一个新的疑问:试液真是没有NaOH了吗?他又作了探究:
③猜想:④实验验证:(要求写出操作、现象),试液中还有NaOH。⑤通过上述探究,小明明白了: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故应保存。
练2.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猜想工: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填化学式),该实验(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现象b为,则猜想Ⅱ成立。
根据上述实验,若测定w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还须测定的数据是A、测定沉淀的质量
B、溶液蒸发溶剂,测定残留固体的质量C、溶液与稀硫酸中和,测定消耗H2SO4的质量
练
3、实验室中有一瓶烧碱固体,打开瓶盖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小王认为它可能变质,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1)小王认为这瓶烧碱的可能组成有:A、全部是烧碱;B、全部是碳酸钠;小李认为还有第三种可能性,请你说出。
(3)对于第三种可能性,小李设计了一下的探究实验,请你帮他一起完成:
(4)请你写出上面第二步的化学方程式:
(5)你认为小李的第三步设计正确吗?说出理由。
(6)除上面用到的检验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的方法外,请你用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检验固体中含有碳酸钠,这种试剂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小赵认为检验固体中有氢氧化钠的实验可以这样设计:取少量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往其中滴加酚
酞试剂,变红色,呈碱性,说明固体中还有氢氧化钠。这种设计合理吗?说明理由。
练
4、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请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图线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图线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进一步实验】该小组同学用变质的溶液制取不含杂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完成中和反应实验。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1)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上述杂质可加入适量的。(2)借助于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探究2:Ca(OH)2变质问题】
例
1、在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山把一标有“生石灰干燥剂”的小纸袋带到学校进行实验.干燥剂是否变质?小山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报告.(1)
(2)既然干燥剂中已有CaO和Ca(OH)小山又猜想还可能有另一种物质生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小山的猜想(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3)小西认为步骤②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愉快的小组活动结束了,除以上的猜想及实验,你还想对该干燥剂的成分进行哪些方面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例2.期末化学实验老师整理药品时,拿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他让小王和大伟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是否已经生成碳酸钙(CaCO3)而变质?(2)进行猜想:
①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 ②氢氧化钙部分变为碳酸钙; ③氢氧化钙没有变质.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下表是对猜想①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示例:
(4)反思与应用:
①氢氧化钙俗称:,其水溶液的_____________PH7(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农业上一般用氢氧化钙改良________性土壤。(选填“酸”或“碱”)
②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________ 发生反应的缘故,反应的化学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氢氧化钙应_____________ 保存.
练
1、思奇同学在妈妈买回的某食品包装内发现有一包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思奇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放在窗台上,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思奇同学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猜想;
(3)取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内,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价,一起猜想。
思奇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小聪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4)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下表)
练
3、小明和小艳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小明同学将两药匙熟石灰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不溶性的固体,于是他认为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
(1)小艳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艳同学的理由是。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提出问题】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是Ca(OH)2;乙同学猜想是CaCO3;你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与结论】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实验设计】
取少量的熟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向滤出固体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猜想正确
【拓展与应用】小组同学反思了熟石灰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应________保存熟石灰。
练
4、某实验小组将制作皮蛋的原料生石灰、纯碱和食盐放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对该溶液的组成,甲、乙同学分别做出以下推测:
(1)我认为上述两位同学的推测都有不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推测是: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确定该溶液所有可能的组成,还需设计实验并填写下表(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第五篇:理性爱国国更强论文
今年是中国的奥运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强国之路,北京奥运使全球中华儿女的百年梦想成真。现在强调理性爱国,更有特殊意义。我们高兴地看到,理性爱国正日益成为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中华儿女的共识。近日,国际反华势力一系列妄图破坏奥运、将奥运政治化、将中国妖魔化的行径,激起了中华儿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强烈义愤,人们的爱国激情如山呼海啸般地迸发出来。我们深切地感到,在这个时候增进关于理性爱国的共识,显得尤为紧要和迫切。
祖国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建功立业之地与命运共同体。爱国需要热情,更需要理性。糊里糊涂的爱,不行;朴素感性的爱,不够;偏激盲动的爱,不可。理性爱国,是我们的神圣天职、历史使命、时代担当,也是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必由之路。确实,理性爱国更有力,理性爱国国更强。
爱国必先知国。知深才能爱切。这就要求我们保持理性,在把握国际形势中认清国情、认清定位,在把握历史规律中认清现实、认清方向。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成就辉煌,举世瞩目。我们也清醒地知道,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目前又正值社会转型时期、发展关键时期、改革攻坚时期,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既要坚定必胜信念,又要增强忧患意识。不仅如此,我们还要用每个人富有理性的言行与努力,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理解真实的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聆听历史的足音,需要理性和智慧。“逢奥必扰”就是一种历史现象。一个国家的发展,尤其是一个大国的崛起,遭遇压力和阻遏,更是史不绝书。社会主义的中国在自己选定的独特的和平发展的长征中,也会如此,更会如此,我们应有足够的预见、预警和充分准备。
爱国必先爱岗。岗位是我们爱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爱岗是我们理性爱国的日常表现和实际行动。振兴中华,是我们爱岗的强大内驱力。一个人如不爱岗,首先不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没有资格谈论爱国。爱岗才会敬业,进而精业、乐业、创业,不断同心同德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丽事业的新局面,使我们的祖国更快强大。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学生要学习周恩来的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发愤读书,将爱国之情内化为报国之志和建国之才,外化为当下和日后的效国之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要观形察势,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注重身教与言教、科学性与艺术性、集中性与日常性、群体性与个体性、激励性与约束性、可操作性与可接受性的统一,以知启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行导人,珍惜、呵护学生的难能可贵的爱国激情,善加引领,润心无声,教学相长,共同达致理性爱国的境界与高度。
强国必先强人。“强人”即指提升国民素质。能否理性爱国,是衡量国民素质乃至国家强弱的重要标尺。对个人而言,素质就是命运,素质就是形象;素质决定细节,细节关乎成败。对国家来说,国民素质就是国力,国民素质决定国运。我们当然要关心国事,关注世情。
但在关心和关注的时候,在表达爱国的意向和热情的时候,一定要遵守法纪和道义,讲求理性、有序和有理、有利、有节,有利于维护大局,维护稳定,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和核心利益。这是对以往和日后的一切反华逆流的从容应对和有力回击,也是澄清与消除对我国和平发展的一切误读、疑虑的有效举措和明智选择。反之,如果不讲理性或失去理性,到头来就可能有违自己爱国初衷,正中他人下怀。
理性爱国,贵在自觉。这种自觉,实质上是一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的生动体现。不是要我理性爱国,而是我要理性爱国、我会理性爱国;我要自觉地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培育自己的那种海纳百川的理性、自信、开放、包容的胸襟、情怀与气度。我们要体认,办好奥运我有责,因为我们人人都是东道主;理性爱国我有份,因为我们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自觉更能自律,从而“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做最好的自己;从而将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更受国际社会普遍尊重的社会主义强国。
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平的。“风物长宜放眼量”,形势喜人又逼人。我们坚信,经过具有理性爱国传统的中华儿女艰苦奋斗,我们可爱的祖国,今后更一定是机遇大于挑战、收益高于风险、办法多于困难,变得日益强盛,更一定会为建设和谐世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