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4 10:2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安徒生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领悟故事的深刻思想内涵,初步感受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激发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领学生逐层深入品读并理解了文内容,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体会作者现实与虚幻相结合的表达方法,结合具体语句、段落深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已获得情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揭题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大年夜吗?一家人温暖舒适地围坐在圆桌旁,品尝着美味佳肴,享受着亲人团聚的欢乐,是多么美好啊!但是,你们想过吗?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大年夜,有个和你们同样年龄的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冰天雪地里叫卖火柴,最后冻死街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出示课题)。这篇童话是谁写的?(安徒生),他是丹麦著名的作家。他写这篇童话的目的是什么呢?同学们学完课文后就明白了。

二、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快速小声读第一段,思考:小女孩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一意思?[可怜的小女孩!]

(二)部分入手,精读理解。

1.课文哪些词句具体写出小女孩很可怜?用“____”划出有关语句。

(1)点拨、引导,教学其中一句。

a.幻灯出示。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b.能抓住重点词来谈谈吗?

c.概括一下,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她很可怜?(怜)

(2)放手自学其余三句。

a.写小女孩冷的词句还有吗?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读懂这三句话,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学生练习。

(3)讨论:这四个句子写冷的程度上有什么不同?

(4)指导朗读。

点拨:这些重点词的音要稍拉长些,读到最后用发抖的感觉来烘托出小女孩越来越冷的感觉。

练读——指读——评议——指读——齐读

2.还有哪些地方写出小女孩很可怜呢?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还写出了饿)

“饿”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可怜,写饿的词句还有吗?

(“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抓“一整天、一根、一个”)

3.提问:这么冷,这么饿,她为什么不回家呢?可以看出什么?

(因为家中(无人疼爱),还因为家里和街上一样冷)

4.小结:刚才,我们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疼爱体会到她很可怜。这些是书里明明白白写出来的,你们一看便懂,可是书里还有别的意思,没有直接写出来,实际上也能说明小女孩很可怜。如果你们认真仔细地读一读,也能领会。

5.揭示学法,扶学第一句。

(1)幻灯出示:

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2)讨论:

a.这句话写什么?(拖鞋大)

b.哪些词语写出拖鞋很大?

c .同学们能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吗?

(3)表情朗读:在资本主义社会穷人到处受欺负。小女孩这么冷的天穿着大拖鞋也没人同情、关心她。那这句话应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同情)对的,让我们带着对小女孩的同情读这句话。齐读。

(4)归纳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体会这个句子含着的意思的呢?我们先理解这句话字面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谈体会,最后用感情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6.运用学法,学习第二句。

(1)幻灯出示: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2)讨论:

a.这句话写什么?“这些”指的是哪些?

b.谁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句子的意思?

c.是啊,小女孩还是个孩子,当然希望在大年夜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欢乐,而现在的她却流浪街头,叫卖火柴,多可怜哪!这儿写出了她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欢乐)的。

(3)表情朗读。

点拨:用同情的语气,突出重点词,前半句我们可读得美些,后半句读得难过些、慢些。

(三)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1.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出了小女孩的可怜的?(板书)

2.出示挂图,训练说话。

(1)导语:这幅画画的就是这穷苦可怜的小女孩。它把我们带到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安徒生的故乡,你们看,远处的高楼灯火通明,人们都在自己温暖的家里欢度圣诞节,然而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她却怎样呢?请你们看图有条理地说一说,可以用“可怜的小女孩!”作为这一段话的开头和结尾。

(2)学生练习—指名口述。

(3)小结:同学们生动的描述,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女孩在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的大年夜叫卖火柴的凄惨画面。她是多么可怜哪!(指板书)这句话后面的感叹号(用红粉笔标出)就寄托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我们再来读这句话。

3.配乐读第一段。

(四)、理解火柴给小女孩带来的“幸福”

(1)、既然别人不能给她幸福、爸爸不能给她幸福、疼爱她的奶奶死了也不能给她幸福,连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那么文中为什么还说她曾经多么幸福呢?是谁给了她这种幸福?(火柴)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谁来读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大家边听边看,有没有几个标点很明显地跳到你的眼前?(感叹号)读一读有感叹号的句子。

(3)、你从这几个感叹号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啊,与其说小小的火焰是奇异的火光,不如说是小女孩太冷了,她多想拥有温暖啊!)

(4)、老师发现,你朗读的时候情感变化很大,能说说原因吗?(燃:高兴;灭:失望)是啊,火柴终究是要灭的,然而,灭的只是火柴吗?(灭的还有小女孩的希望),火柴一灭,她面对的就不是火炉,而是——寒冷;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黑暗;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纷飞的大雪。带上你的理解和感情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5)、自由朗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其它几个段落。

A、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她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小女孩生活的那个环境,就一定能感受到她的痛苦。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小女孩其它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思考。

B、谁来谈谈?

生:她渴望得到食物,因为她太饿了;

生:她渴望得到快乐,因为她太孤独了;

生:她渴望得到疼爱,因为她没有人关心;(引导有感情朗读“奶奶,啊,请把我„„”读出恳求、读出迫切)

生:她想让奶奶带她飞走,因为她受不了这些痛苦了,很想摆脱。(引导朗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读出同情、读出悲伤)

师:小女孩真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了吗?那么,这样的地方在哪儿呢?是的,只有死才能摆脱寒冷、摆脱饥饿、摆脱痛苦!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师:虽然她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她的眼前没有火炉,只有——寒冷;没有烤鹅,只有——饥饿;没有圣诞树,只有——孤独;没有奶奶,只有——寂寞;没有得到摆脱,只有——面临死亡。

4、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你从她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生:听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生:听出了人们的漠不关心。

生:也听出了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师:一个会读书的人,就是能透过语言文字和作者同悲同喜,和文中的主人公同忧同乐。

师: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生:没有,她的幸福就是死,只有死她才能摆脱痛苦、饥饿、寒冷,不用忍受痛苦、饥饿和寒冷对她来说是一种幸福。

生:她得到的是幻想中的幸福。她在幻想中看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5、虽然火柴一次又一次地熄灭,但是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把它点燃,她点燃的只是火柴吗?(她点燃起对幸福的渴望)一次次地点燃火柴,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熄灭的只是火柴吗?(是她的希望)然而不灭的又是什么呢?(不灭的是她追求幸福的信念)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不能再点燃火柴了,她也要——(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她捏着的只是火柴梗吗?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

6、小女孩的命运如此悲惨,然而至始至终,她有没有哀怨过?有没有流下一滴眼泪?找出文中描写小女孩表情的一个词。(微笑)你从“微笑”中体会到了什么?她微笑什么?(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火柴)可是火柴的光芒是如此的微小,小女孩却从火柴中得到了这样的幸福,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是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与其说是火柴给了小女孩幸福,不如说是她自己。因为她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因为哪怕是幻想的微小的幸福她也没有放弃追求,哪怕到了死她的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三、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想开去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想开去,你想到了什么?

1、不能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理解她的处境吗?你能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体会她面对寒冷、面对饥饿,面对痛苦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这给你怎样的启发?(最好的读者要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读书在于读自己,发现的时候发现自己,因此,要读出自己的思考。)

2、要重视和同情社会中的贫困者与弱势群体

3、领悟安徒生作品人文精神的力量

你能不能通过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安徒生的作品在我国广为传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名篇,成为几代人成长的精神食粮。安徒生已经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我们发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更高的文学价值,因为它教会了我们对待困窘和艰难的一种人生态度。优秀的童话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它对儿童来说不仅是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形象,而且是精神家园、终极关怀。这就是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超越时代的永恒力量。我们真应该感谢这位经历了200年沧桑却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家——安徒生!

4、《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想象性作文

四、布置作业

1、阅读安徒生的其它童话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 19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多音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标题给课文分段。

3.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初步感受资本主义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激发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言揭题:

大家一定看过《安徒生童话》吧,谁来说说你还记得哪些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其中的一篇。《安徒生童话》的作者是安徒生,他是丹麦人,素有“童话之王”之称。

故事发生的什么时候?(大年夜)对我们大家来说,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日子呢?那卖火柴的小女孩又是怎么过她的大年夜的呢?

(二)预习检查:

1.完成检查题: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喷香(pēn pân)火柴梗(gěng gēng)划火柴(huá huà)

挣钱(zhēng zhâng)几乎(jǐ jī)擦着(zháo zhē)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腿脚不灵活,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精巧细致,质量很好。()

2.认读词语:

烤鹅 裂缝 冻僵 舒服 台布 精致 填满 圣诞树 灵魂 强烈

(三)根据小标题分段落:

1.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课文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按__________顺序写的。先写____________,接着写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

2.浓缩小标题。

卖火柴,擦火柴,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4)第二段(5——10)第三段(11——12)

(四)学习第一段:

1.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快速小声读第一段思考:读了第一段课文,小女孩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这一意思?

2.部分入手,精读理解。

(1)课文哪些词句具体写出了小女孩很可怜?用“”划出有关词句。

A.点拔、引导教学其中一句。

抓住重点词来读读。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B.放手自学其余三句。

a.还有哪些词句也写出了小女孩的冷?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 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b.学法迁移:根据重点词理解句子。

C.讨论:这四个句子写冷的程度上有什么不同。

D.朗读指导。

这些重点词的音要拉长些,读到最后用发抖的感觉烘托出小女孩越来越冷的感觉。(练-------指--------评--------指-------齐)

(2)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小女孩很可怜呢?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还写出了饿。“饿”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可怜,写“饿”的词句还有吗?)

(3)这么冷,这么饿,她为什么不回家呢?可以看出什么?

(因为家中无人疼爱,还因为家里和街上一样冷。)

(4)小结:刚才,我们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疼爱体会到她很可怜。这些都是比较清楚能看出来的,其实书中还有别的地方也可看出小女孩的可怜。

(5)揭示学法,学第一句。

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A.讨论:

a.这句话写什么?(拖鞋大)

b.如何理解?(前半句是什么意思?后半句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从中说明了什么?)

B.朗读指导。

C.学法归纳。

(6)运用学法,学习第二句。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A.讨论:

○“这些”指什么?她忘不了什么?

○这说明了什么?

B.表情朗读。

3.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小女孩的可怜的?

(2)对比我们和小女孩的生活说话。

(3)朗读第一段。

(五)略学第三段。

1.她最后的结局是怎样呢?

2.自由读,找一找,小女孩死时的神态。

3.设置悬念:

为什么这样可怜的小女孩会带着微笑死去呢?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六)布置作业。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 16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想象。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方法:阅读法、想象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教学过程:

一、了解“导读”内容,引人新课

1.指名读第四组的“导读”。

2.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你对安徒生有哪些了解?

2.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段。读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阅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在书上找出有关的部分,做上记号。

3.讨论交流。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第五到第十自然段)

(2)把课文分成三段,可以怎么分?”(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五至第十自然段是第二段,第十一、十二自然段是第三段。)

4.这三段,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认真看看课文,再用自己的话回答。(第一段讲大年夜,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第二段讲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第三段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四、学习第一段

1.提出自学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还在街上卖火柴?(抓住两点:一是“她不敢回家”;二是回家同样要挨冻。)

从这里,你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怎么样?让我们把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要读出这个小女孩的可怜。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先学生自练,再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人新课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小女孩在房子的墙角坐下来,后来又怎么样了呢?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三段。

二、自学第二段

提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

1.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

2.请五位同学把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的部分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

3.五位同学读课文后讨论: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一个大火炉,第二次擦火柴看到了烤鹅,第三次擦火柴看到了圣诞树,第四次擦火柴看到了奶奶,第五次小女孩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奶奶把她抱起来,搂在怀里,带她飞走了。

4.小女孩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火柴?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看看书,同座讨

论讨论,然后我们再一起研究。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第一根火柴的?(是在冻得实在受不了的情况下才擦第一根火柴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这两句话中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2)小女孩擦第一根火柴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第一根火柴灭了,她为什么紧接着又擦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呢?

(3)小女孩为什么“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5.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她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同学们想一想,她怎么会看到这些东西的?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五、学生自学第三段

1.提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六、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这个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小女孩死了,离开这个世界了。)

3.“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第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的时候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体会到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活路,只有死亡才能摆脱痛苦。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不满。

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第三课时

一、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1.这篇课文是童话,童话的内容来之于生活。但具体情节往往是根据想象虚构的。这篇童话的作者是根据什么来想象的?(是根据他平时见到的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和穷苦孩子冻死街头的情景来想象的。)

二、《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想象性作文

教学要求

一、通过想象性作文,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和关怀,进一步显示社

会主义新中国儿童的幸福。

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要求想象合理。

三、继续练习写事,要求围绕中心,记叙具体,并初步学习借事抒情的方法。课前准备:先教《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导语。明确中心。开拓思路,进行片段训练,提出写作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发写作欲望。

师:上一堂课,我们认真学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这一节作文课,我想先向小朋友介绍一首诗,题目是《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刘倩倩,九岁)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晚上,我把他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在一块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

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假如说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没有死,有一天,她来到了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来到我们中间,来到你的身边,我们大家怎么关心她呢?你又准备怎样给她温暖和幸福?

二、提供导语,明确中心。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可以是“她来了”,也可以不用这个开头。接下去,你们要介

绍些什么?

交代她是谁?还要交代她什么时候来,为什么来?她来到哪里?她来了以后,我准备干些什么?

板书:中心大家关心她„„我们真幸福

三、开拓思路,进行片段训练。

中心明确了,我们想象起来就有了目标。在你们想象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中间的?她来了以后,你准备怎么办呢?

你们还打算给她做哪些幸福的事呢?

四、提出写作要求。

我们写想象性作文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点,因为是想象性的作文,想象要合理。(板书:想象要合理)

这里有两段话,你们看哪一段合理。

1.今天,我对小丽莎说:“我带你到少年之家去玩,好吗?”小丽莎高兴地说:“好。”一路上小丽莎像小鸟一样,又是唱,又是跳,快活极了。

(小丽莎是给卖火柴的小女孩取的名字。)

2.今天,我对小丽莎说:“我带你到少年之家去玩,好吗?”小丽莎睁大着那双蓝眼睛问:“少年之家,那是什么地方?我能去吗?”“怎么不能?这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家吗!每个小朋友都能去。”小丽莎显得有些胆怯:“真的吗?那些少爷小姐会欺负我吗?”“什么少爷小姐,在我们国家里,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你放心去吧!”

第二点,叙述要具体。(板书:叙述要具体)要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想得周到,想得周到就容易写具体。

五、你们还有其他困难吗?

[板书设计]

中心:大家关心她„„我们真幸福

要求:1.想象要合理。

2.叙述要具体

[附文]

欢迎你,亲爱的小丽莎

她来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小丽莎来到了我们学校。她赤着脚,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裳,又黄又瘦的脸上流露出畏惧的神情。我连忙迎上去,仔细地端详着小丽莎,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这就是安徒生爷爷笔下的小女孩啊,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啊!她能来到我们国家,一定会感到欢乐的。我要告诉她,我们这儿没有饥饿、寒冷和痛苦。

“小丽莎,这是我最漂亮的绒线衣,给你穿吧!”“这是妈妈给我买的大布娃娃,送

给你玩吧!”“„„”一阵阵说话声打断了我的沉思,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伸向小丽莎,一件件东西摆在小丽莎的面前。我满以为小丽莎会高兴得跳起来,可是,恰恰相反,她连连摆手,吓得直往后退:“不,不不,小姐,少爷,我不要,我没钱,我没有钱,等我卖完火柴,攒了钱再来买吧!”“小丽莎妹妹,这是我们送给你的!”我又说。她双手捧着这些礼物,手在不停地颤动着。我给她穿上了绒线衣,她显得更加美丽了。我和她搂在一起,“喀嚓”照相机摄下了这美好的镜头。

我忽然想起了一首歌,高兴地对小丽莎说:“小丽莎,我来教你唱歌好吗?”小丽莎新中一喜:“自从奶奶死后,我就没唱过歌,现在我可以唱歌了!”可是马上又悲伤起来了:“不,不,你们会笑我的。”“不,我来教你唱《国际歌》,是唤起穷人起来斗争的歌。”我说着,就一字一句地教她唱起来。她学得特别认真,不一会儿,她就学会了。她认真地唱着:“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她捏紧了拳头,眼睛里充满了希望。

小丽莎快活地住在我家里,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叮铃铃”一阵自行车铃声传来,邮递员叔叔来了。我一看,啊,我写的一篇文章在作文比赛中获一等奖,《小学生报》还寄来稿费。我凝视着汇款单,对,我用这钱给小丽莎买文具,让她也和我们一样读书、楔子,那她会高兴得直蹦的!

我买了一支钢笔和一本崭新的日记本,悄悄地来到了小丽莎的身旁,把笔和日记本放在身后,神秘地说:“小丽莎,你猜,姐姐给你买了什么?”小丽莎好奇地望着我,摇了摇头。我很快地拿出了礼物,“笔!”小丽莎高兴地叫起来,“我也能去上学去?”“能!”我见到小丽莎高兴了,也非常高兴。

我欢天喜地地从书包里拿出课本,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页,笑着对她说:“小丽莎,小丽莎,这上面写着你的故事。”她听了,腼腆地笑了。“焰儿姐姐,焰儿姐姐,你教我写字吧!”小丽莎向我请求着。“写什么?”我惊奇地问,“恩——”小丽莎歪着头想了想,“写社会主义国家好。你们这么幸福,又待我这么好。这儿没有寒冷,没有痛苦,没有饥饿,我要写,我要写。”说着,就要我教她写字,我一笔一笔地教着„„她忽然对我说:“焰儿姐姐,安徒生爷爷与世长辞了,我也不再是安徒生爷爷笔下的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了。现在,我冷了,有衣服穿;饿了,有东西吃。我要告诉全世界的人们,我在中国生活地很好!你来帮我再写个童话,写个快乐的童话!”我一听,欣然拿起笔,写了篇快乐的童话。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通用

学习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5、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诞生纵观漩涡敏锐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洗澡花圃推理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打破砂锅问到底

(1)指名读词语。

(2)齐读一遍。

3、好!同学们再读课文,看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三、细读课文,找出规律。

1、这三个同学说的很对!这三个故事是多么有趣的生活现象啊!现在再请同学们仔细读读三个故事,看看这三个故事的介绍和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

(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2、我看到有许多同学在书做了圈画,有的还做了批注。很会学习。

3、现在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自己的发现,讨论存在的疑问。(四人小组交流)

4、现在请同学说说交流后自己的认识。

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的问题;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5、大家讲的很好。

有没有人能把三个故事间的相同点分析透彻些?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6、你真棒!课文读的很仔细,分析的也很有道理。书上有一段话和你说的意思是一样的,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啊?(第二自然段)投影(第二自然段)

7、齐读第二段

8、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这也是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9、一起读这句话!

10、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的含义是: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

11、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雷达、风车……

12、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是什么呀?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3、这也是说课文中的那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三、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知道了文章思路: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再来阐述开头的观点。

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有科学准备的人”。

四、巩固提高

随文练笔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4、6年纪下册语文书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第二单元: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于人。

第三单元:

囚歌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底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第四单元: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美)海明威《老人与海》

第五单元:

百炼成钢发愤图强坚持不懈迎难而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革故鼎新标新立异

独出心裁举一反三实事求是各抒己见不耻下问触类旁通精益求精古为今用

第五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引出“不幸”

课前板书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师:卖火柴的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呢?我想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一定有很多自己的看法,谁来说一说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听到了这么多不同的语词。真好。阅读同一篇文章,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我想你们有感受的同时,对这一课一定会有自己的收获和疑问吧?谁来说一说你的收获和疑问?

(生谈收获,质疑)

这节课咱们就带着你们刚才说的那些感受和疑问再回到课文的文字中去,看看课文是怎么写出刚才你们所谈到的这些感受的。或许会丰富你的认识,提升你的看法,甚至改变你的观点。

二、解读“不幸”

(一)寒冷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来,放开声音读读。(指名读第一然段)

师:再读读第一句话。(重点品味第一句。)

生:(齐读)第一句——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师:瞧,读到一个“冷”字,就自然会想到这个冷字背后的信息,这是告诉我们——

生:天气冷极了,“冷”字,交代了天气。(板书:寒冷)

生:再往下读我们会发现还有一个字——“雪”呢,它也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季节。

师:这是什么季节?(学生说冬天。)师:那“黑”呢?

生:这个“黑”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师:瞧,当你细读每句话,读到重点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词后面传递给我们的信息。现在,再读这句话,味道就不一样了,来读读。(生读)

师:我发现咱们班同学真会阅读。读出了词语内在的感受。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句话没有写小女孩,去掉可以吗? 生:不成,这是环境描写,很重要。通过细读,我们感觉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此恶劣,预示着故事的悲惨,小女孩的不幸。

(二)恐惧

师:是啊,我们就这样慢慢地品读。看,小女孩就这样向我们走来。那就细读这段后几句话的描写,哪个词语触动了你,就把你读出的信息或感受等分享给我们。出示文字:(学生默读,而后发言。)师:就在这样寒冷环境里,小女孩心中充满恐惧,没有办法(出示第二自然 段)——

生:“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师:(引读)这一整天,谁也——(学生接读: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学生接读: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师:想象这里的谁,都会是哪些人?(沉静一会儿,不让学生答)作为高年级同学,我们一定浮想联翩。

生:我认为用上两个“谁”,我眼前就浮现了那些形形色色的、衣冠楚楚的人,他们根本没有注意这个小女孩,可见,课文的句子体现是是大人们的冷漠。

生:“谁”字特别强调没有一个人买过她一根火柴,没给一个人给过她一个钱。更能看出社会的冷漠,人们的无情。

师:好一个冷漠无情!回过头来再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寒冷,这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吗?

师:此刻,自然环境的寒冷,加上社会环境的冷漠恐惧,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对小女孩来说那可真是——生:(齐说)雪上加霜!师:你看,刚才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抓住一个重点的句子,反复推敲、比较,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不也获得了丰富的阅读体验吗?

(三)饥饿

师:阅读的时候,抓住一个词,一句话,把你阅读的信息或者感受写在文字的旁边,不就是我们常说的批注吗?批注就这么简单——下面就请你们也试着从3、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把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三段,一部分四段)

哪个词哪句话触动你,就把你读到的信息、感受,以及其他批注在旁边。

小组合作:(学生充分自学第三、四自然段,并批注。之后分享。)

生:“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我觉得小女孩“哆哆嗦嗦”就是因为她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又“光着头,赤着脚”走,“又冷又饿”。

师:你很会联系上下文读书、思考。这一整天,那可是从早到晚,这里的“饿”是我们平常说的饿吗?

生:小女孩是饿极了,那叫“饥饿”!(板书:饥饿)

师:好啊,不仅读到了寒冷,还读到了“饥饿”。要说寒冷,再加上饥饿,可以说,小女孩整个是“饥寒交迫”。好!把这个成语批注在句子的旁边。谁来读读,体会女孩此刻的饥寒交迫!(学生在文章中批注:饥寒交迫。)

生:我读到了这一句,“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我觉得小女孩很美,可是她却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美丽。而且课文还写道,“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说明富人家很有钱,而小女孩却在这个大年夜在街上走着,冷着、饿着,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出示句子:“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师:这个对比说得好!是啊,小女孩这么美,她没有注意,你们注意了。(课件出示:“她可没有注意这些”,“她可没有忘记这个”。)一个没注意,一个忘不了。这对比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生:小女孩这么美,她没有注意,没有人和她一起过大年夜,可是她却忘不了,我觉得这个对比,更让我感觉到小女孩的可怜和不幸 师:其实,对比阅读批注也是一种方法。一个没注意,一个忘不了,这强烈的反差更突出了作家的匠心之处。所以这段中的第一句话说“可怜的小女孩!”

(四)孤独

师:就这样慢慢地品读。

生:我在第四自然段中,读到这句话“她找了房子的一角坐下,蜷着腿,缩成一团,可她觉得更冷了。”我觉得这个冷首先指天气非常寒冷恶劣,第二我觉得她的内心非常寒冷。从下面的一句可以看出来——“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她爸爸又会打她。”

生:从开始读到现在,哪儿都是一个冷字。这里写她家的冷淡。比如“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我觉得这里的冷有两个意思,一是她们家本身很冷,二是她们家没有关爱,“她爸爸会打她的”,我想如果她爸爸能给她一点温暖,他也不会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在墙角呆着,一定会回家呆一会儿的。

师:你们很会注意整个段的联系与把握。如果说读到自然环境的寒冷,社会环境的冷漠,我们还读到了家庭环境的冷淡。可以说,整个世界对于小女孩来说,是冷酷的。看,(屏幕出示小女孩配字画像)茫茫黑夜,小女孩只好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高大的墙角边,想象小女孩什么心情,为这幅画像题词吧。(心灰意冷,孤独)(板书:孤独、痛苦)

师:走进小女孩的内心,读一读吧。(出示第四段)

(五)痛苦

师:无助的小女孩!她实在太寒冷,太饥饿,太孤独,太痛苦了!但是她却:在寒冷当中感觉到了温暖,在饥饿当中看到了食物,在孤独当中感觉到了快乐,在痛苦当中感觉到了幸福。是什么让小女孩有了这样矛盾的感觉呢? 生:是火柴

师:是一根根单纯的火柴吗? 生:不,是一根根被点燃的火柴。她一共点燃了几次?

生:5次。(师引导说出)学生直接汇报情况

第几次擦燃火柴

现实

幻景

说明

结果

第一次

寒冷

火炉

渴望温暖

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

饥饿

烤鹅

渴望食物

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

孤独

圣诞树

渴望快乐

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

痛苦

奶奶

渴望幸福

跟奶奶飞走了

三、引出幸福:

1、温暖(第一次憧憬)

生:“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小女孩看到了火炉,她一定感到很温暖。

师:谢谢你让我们分享了小女孩这一刻的温暖。让我们再来读读吧!(板书:温暖)

小女师:孩第一次点燃火柴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从“终于”中体会犹豫不决。

师:但火柴让她享受到了温暖,她还犹豫不决吗?没有,于是她又点燃了一根火柴,这次她看见了什么呢?

2、食物(第二次憧憬)

生:“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瞧,烤鹅正从盘子里跳下来,太有意思了。

师:是啊,烤鹅明明是不会动的,可它却从盘子里跳下来,摇摇摆摆走来,多么富有童话趣味!它要带给小女孩什么呢? 生:这只烤鹅要让小女孩把自己吃下去。

生:有了食物,小女孩就不必再忍受饥饿了。(让学生批注这个词语,并板书“食物”。)

师:小女孩不再饥饿,谢谢你们,让我们分享了小女孩此时的幸福一

刻。她好满足啊。于是她又点燃了一根火柴。这一次,(出示文字)

3、快乐(第三次憧憬)

生:“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这颗圣诞树太大了,太美了。

师:谢谢你让我们看到了这么大、这么美的圣诞树。那是怎么个大,怎么个美呢?用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

生: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

生: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师:圣诞树上那许许多多美丽的画片,不就是圣诞节时候我们送给别人祝福的贺卡吗?瞧!它们正向小女孩眨眼睛。眼睛可是心灵的窗户,每张画片都写满了祝福,你们就是那一张张的贺卡,你们在向小女孩眨眼睛,想送给小女孩怎样的祝福呢?(生想象说话)

生:小女孩,现实太残酷了,愿我们的祝福能给你送去一些温暖。生:小女孩,愿你远离寒冷,不再饥饿,我们会永远陪伴着你。生:小女孩,你已经承受了那么多的孤独与寂寞,让我来安慰你的心灵吧。

生:小女孩,相信未来,你一定会告别寒冷、告别恐惧,告别痛苦,拥有美好!

生:小女孩,我也希望我们的祝福能给你送去勇气去擦然下一根火柴。

师:多美妙的童话,让我们赋予小女孩这么美好的祝愿,她一定会感觉到快乐的。(板书:快乐)

4、疼爱(第四次憧憬)

师:小女孩不仅要获得这些物质上的满足,她还要追求更大的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她第四次、第五次点燃火柴就看到了奶奶。(出示句子,生读)

生:“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这一次小女孩看到了慈爱的奶奶。

师:有了温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就不再孤独,她多么高兴啊,可以想象当她见到奶奶的时候,该怎么呼喊—— 生:“奶奶!”(学生兴奋地呼喊。)

师:小女孩得到了温暖,不再寒冷,该怎样的呼喊?(指导朗读。)----生:“奶奶!”(激动的语气。)

师:为了和奶奶一起走,小女孩该怎样请求—— 生:“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学生恳切地读。)师:就这样,她向奶奶慢慢地恳求着——

生:“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师:此刻,想象看到了奶奶的小女孩的泪,还是伤心的泪吗? 生:不,那是幸福的泪花。

师:如果说原来的“啊”是 一种抽泣,那么这里的“啊”应该是怎样的语气?

生:应该是高兴地感叹,或者是舒了一口气。(学生读。)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怎么想象、怎么朗读也无法完全再现小女孩当时幸福快乐的时刻,那就用我们用心灵的声音为小女孩发出呼唤吧!生:(配乐静听,课件显示这段文字)“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5、幸福(第五次憧憬)

师:就这样,她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出示文字)

生:“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有感情朗读)

师:小女孩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她们俩是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这句话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小女孩已经——生接(离开了这个世界)

师:是的,她已经离开了这个充满寒冷、饥饿、痛苦的世界了。师动情读:第二天清晨,……冻死了。(师用低沉的语气重读大年夜)师:大年夜对于我们来说本该是个怎样的夜晚? 生自由说。

师:是的,可是在那个社会里,对于富人来说大年夜是可以尽情享受温暖、食物、快乐、幸福的美好时刻,但对于小女孩来说却是寒冷的、饥饿的、孤独的、痛苦的。

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倒数第二段。

生自由读

师:小女孩冻死了,两腮通红,嘴角还带着微笑。

这是问什么呢? 生读: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出示)师:重点突出两个幸福。师:第一个幸福是怎样的幸福?

生:是幻想时的幸福,在寒冷当中感觉到温暖,在饥饿当中看到食物,在孤独当中感觉到快乐,在痛苦当中感觉到幸福。师:那对于第二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自由谈,生依据参考书指导。

四、师总结提升:

小女孩死了,到了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同学们,相比小女孩所处的贫富悬殊、人情冷漠的社会,我们真是太幸福了。对比你现在的幸福生活,我想你们一定会有很多话对小女孩或自己说吧!

五、拓展练笔:

出示小练笔:

1、我想对小女孩说:“

。”

2、我想对自己说:“

。”

任意选择一个内容,写一写。

六、拓展阅读:《安徒生童话全集》。

下载人教版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通过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所产生的幻想,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设计拉林中心校 王春光 【设计理念】 本堂课就是整合朗读、想象、对比、批注等方法,引领孩子走进小女孩的心灵,读懂小女孩的渴望与追求,进而更深一层......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红土镇肖家堡小学梁艳艳 教材分析: 它讲述的是一个在圣诞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因为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一天没有吃......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午汲镇实验小学杨丽娟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一 复习巩固,整体再现: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讲集课文。 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主要讲......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