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论文-利用农村有利条件为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服务
利用农村有利条件为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服务
张灵群
辽宁省清原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
生物课程标准是统一规定的,各地区人文、自然环境不同,各学校、教学条件不同,学生也存在个性差异,圆满完成《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就要因地制宜,开展教学,充分发挥各地区课程资源优势创造性地开辟具有地区特色的教学新路子。
关键词:农村生物课程资源;学校条件;学生个性特点;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区特色
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说过:“假舆马者,非立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说,能成就大事的人,不仅是靠高超的技艺和水平,更主要是关于利用身边的事物和条件。生物教学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初中生物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它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实践生物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
各地区人文、自然环境不同,各学校教学条件有别,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所具有的生活经验不同,要圆满完成《课标》统一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就要求每个生物教师根据本地区、本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教学,全面贯彻课程标准,创具有地区特色的生物教学新路子。
我们学校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是一所农村初中。学生多数是农民子女,有一定的农村生活经历,家庭世代进行耕作、养殖,学校周围有山有水有农田,动植物分布广泛,近几年在清原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开展生态大县建设,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培育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喜人成果如雨后春笋,这些为我校初中生物课教学赐予得天独厚的条件。2004年,我参加了辽宁省农村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在沈阳师范大学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农村有利条件为我校生物教学服务,走出一条适于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新路子,顺利完成了初中生物教学的各项任务。现就我不尽成熟的做法浅谈如下。
一、搞调查,激发生物课学习热情。
初中生物目前为非中考学科,受考试指挥棒的驱使,生物课往往不被学生所重视,自然也少有学习热情。没有学习热情,自然也很难学好,因此,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成功地进行生物课教学,必须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的发现,愉快的活动,知识的价值往往是产生学习热情的原动力。因此初一新生一到校,我就组织他们进行一次生物课外活动,调查家乡的动植物种类及分布,调查家乡的种植、养殖场,让学生了解家乡丰富的特产,兴旺发达的人文环境,让学生看到生物科学技术应用的辉煌成就,使学生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新奇感觉,进而对生物学“刮目相看”,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情系生物课”了。
二、挖掘农村人文资源,加强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
伴随着生态大县建设,清原县种植、养殖业大力发展起来,出现了许多种植、养殖户。动物养殖种类有:养猪、养鸡、淡水鱼养殖、东北林蛙养殖、食用蜗牛养殖、食用蝗虫养殖、养蜂;植物种植有:花卉大棚、蔬菜大棚、果园、中草药栽培等,食用菌种有:黑木耳、滑子蘑、黄蘑、平菇、香菇等,这些种植、养殖专业户掌握了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懂得防病治病措施。在农业生产上,农民们也由传统耕作方式变为种田,农业科学形容所不断为农民培育和引进适合本地区的新品种,这些都为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为了利于生物教学,我积极争取的关领导的支持和帮助,组织学生与专业户和与生物课有关的单位密切联系,建立生物课校外实践基地,发动学生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走向社会,调查访问,使生物教学摆脱“以教材为中心”,更好地体现“科学、技术、社会(STS)”的教育思想。
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生物课基础知识教学。
农村中学,社区资源丰富,田间地头,树林、灌丛、草地、池塘、河流,为学生学习生物学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过程,只有全面而深入地感知,才能深刻地理解,为了使学生掌握好生物学基础知识,我竭力扩大学生获得感性资料的空间和范围,常常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获取感性资料,必要时,适量采集动植物标本用于课堂观察,充分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突破“以课本为中心”的观念束缚,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开发农村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农村学生家庭中往往有不少与生物课程有关的课程资源可以利用。有的学生家长就是生物学或生物学相关的专家,能够很专业地指导或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家庭中往往还有生物学方面的书刊可供学生做探究使用的材料用具(如养鱼缸、增氧机等);有的家庭养花、养宠物;家里有田地、果园、家畜的更是很普遍,家长也会谈及作物栽培、家畜饲养、病虫害防治等事宜,学生耳濡目染,会积累不少感性知识。另外,也给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提供了机会,我通过家长会及学生回家介绍等途径,使家长理解生物课的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生物科学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将这部分家庭中的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出来,适当安排学生在家中练习栽培一种植物或饲养一种小动物,定期检查学生的操作和观察记录,再配合激励评价手段,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实践能力。
五、营造浓厚的生物课氛围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地处山区的农村学校,学生最常见的莫过于花、草、树木,随着四季更替,它们有生有死,况且有些植物生长过密还会因互相争夺阳光而影响生长,有许多农林害虫,大量繁殖会造成灾害,把这些“多余”的植物、有害的动物采集回来,供生物课教学所用,可谓是物尽其用。
我利用生物课外活动小组,采集并制作精美的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举行动植物标本展览,一方面给学生扩大视野,一方面增加生物课学习气氛,而许多特殊的造型是学生细心观察,勇于创新的结晶。在实验室里、窗台上摆放着学生们的杰作――野花家植、香气袭人,屋角处点缀着生态养鱼瓶,水草青青,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墙上粘贴着学生野外观察的照片,珍稀动植物图片,学生们的调查报告,探究活动记录等,用这些衬托仪器柜、标本橱,使学生一走进实验室,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的生物世界,置身于一个的殿堂,无形中会提高探究生物科学的奥秘的兴趣。
六、巧用农村原材料,加强生物学直观教学
农村家庭,植物秸秆、木块、麻绳,随手可得,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师生共同设计,并用这些廉价材料制作生物教具和模型,有利于弥补农村中学教学条件不足,增加教学直观性,同时在动手动脑设计制作过程中,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合作精神,发展学生的智力,养成勤俭治学的好习惯。
有现代的教学手段,有优越的教学条件,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对于教学工作固然重要。但是,我们绝不能苛求客观条件,而应善于利用现有的条件。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相关应用科学的基础。而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来自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人文资源,又正是农村生物教学最有利的外部环境。几年来的生物新课程教学实践告诉我:农村是生物教学的一片沃土,那里有生物教师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善于利用它,你的生物教学会有独特魅力。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衷心感谢沈阳师范大学指导教师以及辽宁省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朱荀老师的热心帮助和指导,使我在农村初中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中,摸索出一条可行的新路子,使生物新课程的实施扎扎实实,生气勃勃。
今后我将加倍努力,不断学习他人经验,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继续探索适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教育教学规律,为新课程改革编织绚丽的花环。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赵占良.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2-13)
第二篇: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更要 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
# 《生物课程标准》涵盖了生物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生物教师必须使教学活动具有创造力和个性化,而教师的创造和个性化又必须建立在对课程标准的认真研究、充分理解之上。
农村学生基础差,不善于语言表达,对这门学科不太重视。但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是有一定的好奇心,所以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很重要。学生首次接受这门课程,启蒙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面多元性的学生,生物教学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制作生物标本、操作实验、实验探究等)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积极动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物教学还要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将生物知识生化化。
一、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的理念的指导下,课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重视知识传授转向重视学生发展;由重知识形成的结果转向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单向信息交流转向重综合信息交流。重学生发展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这些能力正是农村学生缺乏的。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作出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观察、调查、实验、合作、交流是科学探究的方法、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活动课教学和设计安排,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教学中要花更大的努力和耐心提供学生交流,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想法想说。
重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去实验、去探究。如学习“种子萌发条件”时,让学生利用农村的生活环境,多观察的基础上,收集生活谚语,例如“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提出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条件——水、空气、温度、阳光、土壤、肥料等,将劣势变为优势。然后设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部条件。
重综合信息交流,在教学中首先要创造民主和谐氛围,通过师生互动、学生活动、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如植物的生殖,让学生观察花的结构,再引导学生讨论花中与生殖有关结构,然后演示果实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传粉、受精等知识的理解。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真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一切自然科学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在对自然现象观察的基础上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总结发展起来的。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对于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但是让学生体会真理来源于实践,更可以培养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增加生物实验教学的数量,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把生物实验教学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是新课标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要求。中学生物实验室是生物实验教学的主阵地,利用这个阵地可以对许多生物进行培养、观察,使学生对一些生物形成感性认识;借助这个阵地可以使用许多专门的工具、仪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根据农村的自然条件,实验使用的生物材料,可以就地取材;要特别注意爱护生物,对野生动物、植物,不宜大量采集,使学生认同生物的多样性,爱护生物,也是很好的情感教育。
三、加强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联系学生农村生活,联系生产实际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产实际既是学生进行认知学习的感情基础,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也是生物教学的优势。教学要从学生的身边事,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三篇:论文《浅谈农村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
《浅谈农村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
如何上好初中《生物》课呢?经过三年多的教育科研,亲临教学一线实践,仔细深入地分析后,对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问题做如下总结汇报:
一、做为一名教师要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人体语言、幽默语言、实物、教具、实验等进行组织教学,做到让生物课堂充满欢乐气氛,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
1、从绪论课开始紧紧抓住学生;绪论是初中生物的第一课,上好绪论课就是成功的一半。首先,我从美丽的珊瑚开始引出生物与非生物的讨论。珊瑚有两种含义:①指珊瑚虫;②指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遗骸。前者是生物,是一种低等动物,它通常群居在一起,象树但不是树(有录像则放一段有关珊瑚的录像),后者构成了供人们观赏的美丽的珊瑚或沉积成巨大的珊瑚礁、珊瑚岛,它显然已不再是生物了。那么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呢?引发学生思考的欲望。绪论课的第二个重点是学习生物课的意义。我不拘泥于课本,另外列举大量的事例,①同学们正处在青春期,男生长胡须、男女生都长青春痘。这本是很正常的,但有人却特别害羞,偷偷拔胡须,抠青春豆,以至毛囊受损,细菌乘虚而入引起毛囊发炎,原本光洁的脸变得坎坷不平了;②法轮功在我国泛滥,以至于数千人死亡、数百万人受骗,引发了一场空前的信仰危机,充分说明了国人生物知识的匮乏;③环保问题日益严重,1998年洪水泛滥直接造成一千多人死亡,国家损失巨大。其罪魁祸首之一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被大 量砍伐。近年来,黄河每年断流达100多天,这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严重警告;北京上空常常风沙弥漫连日不开,我们神圣的首都被列为“世界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这是我们的莫大耻辱!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大炼钢铁“炼就”了多少荒山!先围湖造田,后返田还湖,浪费了人民多少血汗,这样的悲剧再也不能重演!各级决策者中必须要有懂生物的人才!不遵循客观规律必将遭到客观规律的严厉惩罚!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在这个世纪里决不能没有中国!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调节课堂气氛,保持良性循环;如在讲解植物体缺N、P、K等元素时,会有什么症状呢?我引导学生先看课本彩图五,比较其细微差别。它们都是可以再度利用的元素,缺乏时为什么症状又有不同?我分析如下:植物对N需要量大,N与叶绿素形成、蛋白质形成关系密切,故缺N时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症状明显;K主要以K+形式存在,极易运动,缺K时老叶黄得快;缺P对茎杆影响较大,对叶色影响较小,如彩图五。讲无氧呼吸时,我从长跑、做泡菜、酿酒等方面发挥:①长跑比赛时我们常常感到上气不接下气,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为什么呢?因为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我们的体细胞会进行少量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组织里乳酸积累过多会使人腰酸背疼。②食物腐败通常是由于腐败细菌在食物中进行有氧呼吸使食物腐败变质的,做泡菜就是利用水来隔绝氧气抑制腐败细菌活动。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适当的酸味正是我们所喜欢的,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 易腐败、味美可口的原因。③酿酒时为什么要密封?为什么酿酒离不开好酒曲?酒曲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H2O和CO2,在无氧条件下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酿酒时若密封不严,酒曲就会进行有氧呼吸降低酒精产量;如果酒曲不纯,混有乳酸菌,则酿酒的同时产生乳酸,降低酒精质量。
3、多用实物,多动手作实验;有识之士都以为:有标本就不用挂图,有实物就不用标本。实物给学生的新鲜感远远超过挂图,让学生多动手,多作实验其意义远比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本身要好得多。亲自动手实验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新问题。若老师认为原理很简单,没有必要做实验,则错过了教育学生的极好机会。长期下去,学生自然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4、多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也是联系师生感情増进双向交流的重要纽带,由于课堂内老师要面对全体学生,对有些有特别兴趣的同学关注得太少,而只有部分同学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弥补这个缺陷。我组织学生制作“过塑”红叶标本,指导学生识别校园花卉。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为培养生物学专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
二、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1、重建新型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新型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后进生,请不要忘记,爱因斯坦、牛顿曾是“笨孩子”,后来却成了伟大的科学家!更要记住陶行知先生 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亲情与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帮助,学生就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其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2、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动力系统。教学的每一个策略,首先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势利导,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例如,如果从离体心脏的上腔静脉灌水,用绳扎住下腔静脉,水从哪个血管流出?从肺静脉灌水,水从哪个血管流出?从主动脉和肺动脉灌水,结果怎样?上述设问为血液循环途径的达标奠定了认知前提。
3、创设充分参与的情境,实现有意义的自主学习。我们要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还给学生质疑的权利。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欢迎学生争辩,欢迎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指导学生求知方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开放自主学习的空间,改变传统座位排序,采取马蹄型、花朵型等座位排序,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针对特定的学习内容,确定最佳的合作学习形式,以小组内部的协作为宜。
三、科学分析几年来生物会考,摸清生物会考试题的特点及命题趋向。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想提高认知能力,就必须使知识绘声绘色和 认知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学术界公认的认知领域中的四个层次是:识记、理解、应用和分析。
1、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是认知层次中最低级、最基本的一层,是其它各层次的基础。生物学科的难点之一就是内容繁多,绝大部分知识首先要靠识记。欲闯过记忆关,就必须①增强“一定要记住”的紧迫感,有意识地学习、理解,强化识记;②运用多种感官,保证牢固记忆;③时间上分散,利于记忆;④采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如形象记忆、图象联想、对比分析、口诀缩记等。
2、理解能力的培养。培养理解能力,要充分运用思维规律,启动思维“机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总是在具体的思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只有在具体的思维活动中才能把握它,使之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
3、应用及分析能力的培养。应用和分析都是用已有的知识解释新情境问题。所谓新情境材料是指在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材料,其中有的是全新的材料,有的是已有知识的引伸,甚至有的是为考查某些知识而虚拟的。总之,陌生的情境,未知的材料,新颖的问题,要求考生用课本的基础知识分析或归纳,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即通常说的“题在书外,理在书内”。要提高解比类题的能力,应注意一是理论联系实际,拓宽知识面;二是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学会知识的迁移。
二00九年八月
第四篇:浅谈农村的初中生物教学
浅谈农村的初中生物教学
课标要求广大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立足于农村的实际情况.改变以往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据农村学校现有的设施.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教学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特点.结合农村教育实际情况.想尽办法提高教学质量.粮食危机是世界面临的重要危机,解决粮食危机的主要途径来自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解决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疾病问题,也是生物学领域的问题。现代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正在应用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粮食,安全而富营养的禽畜产品和水产品,无公害的绿色果蔬。还有生态环境的问题,也需要生物学发挥作用。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生物。当前,农村初中的办学条件普遍得到提高。但不可否认农村初中在教学设施,特别是实验的配置方面和城市中学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而实验在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物实验也不例外。因此,农村初中生物教师决不能因为班级大、学生人数多、学生动手能力差、学校实验器材配备不齐等原因而忽略生物实验课。经过十多年在农村初中任教,我认为上好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重视生物学实验教学,培养农村学生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该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在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中,一直存在重知识、轻实验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生物实验教学.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我们教师应该在每学期之初,认真研究教材,科学制定好学期生物实验计划,避免平时生物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作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调控者,指导者,其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每次实验教学前,我们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课前自己认真做几遍,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同时,教师要根据自己课前实验的实际情况预测课堂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怎样的问题,以及在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过程中,哪些地方可能会是学生操作过程中容易出偏差的地方,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保生物实验活动顺利开展。当然,农村初中开展生物实验活动的优点也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实验室到广袤的生活中去开展实验活动,包括到田头,到池塘边等地方,把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在进行“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好一盆天竺葵(或蚕豆),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剪出呈五角星形的硬纸片 并将纸片用墨水涂黑.在前一天晚上让学生用黑纸片把自己选好的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第二天再搬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然后亲自摘下遮光叶子.除去遮盖物.最后由老师边讲解、边操作.把遮光叶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里。隔水加热。当叶变黄白色时,将叶片取出来用清水冲洗.然后滴上一些碘液.这时明显看到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蓝色.遮光部分没有变成蓝色.而是出现一个明显的黄白色五角星形状。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这个实验中的绿色植物要经过一个晚上后.再搬到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2.为什么将摘下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加热?3.实验中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4.为什么砖压住的草是黄白色的?这样通过生物学实验教学.就很容易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加强感情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它对认知活动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生物现象、认识现象本质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程中感到兴奋和激动,使之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从而以兴趣激发起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这是生物学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兴趣的源泉在哪里?
第一,兴趣在于探索隐蔽的现象或事物。生物界绚丽多彩,可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十分丰富。我们应该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扩大到广阔美丽而又蕴含许多奥秘的自然环境之中,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生物知识,探索生物现象的本质。
第二,运用知识,激活思维,是兴趣不竭的源泉。我们应该不断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尽最大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应坚持走课内外相结合之路:课内,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深化生物知识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外,重实践、重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优化教学过程,着眼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针对教学过程沿用着陈腐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有的甚至于给学生划重点、划答案、总结提炼课本的要点,以利于学生背诵,应付各种形式的统考、联考和升学考试,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忽视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弊端,我们必须要优化教学过程,着眼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思考:
1、引入活的生物或实物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部动机。由于初中学生基本上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每节课几乎总是从农村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活的动植物或实物,生活中常见现象或生产中的实际引入新课,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然后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结论。然后再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2、采取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一定教材三者的复杂相互作用中展开的统一过程。学生作为认识活动的主体,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领导下,学会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应发挥其领导职能,善于把握每一环节,在引入一定的生物学事实后,引导学生很好地感知,积极地思维,通过分析、对比、综合,概括出其中的概念和规律,在此过程中,我们力求在引入活的生物或直接材料的同时,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3、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做到当堂消化。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断熟悉和研究各种直观手段的特点、功能和最优组合,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我们在实验中提出在注意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精选练习题和作业题,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基本消化,向45分钟要效率要质量。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因材施教。改变传统教学只重视课内忽视课外的做法,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外兴趣活动使那些对生物学有兴趣、有志向、有特长的学生充分发展,是因材施教、因志施教的有效途径。围绕课内所学内容开展小实验及拓展性实验,采集实验材料,制作动、植物标本,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实验材料,充实标本室,又可弥补课内技能培养的不足,还可密切师生间的有效交往。此外,配合课堂教学,开展一些调查访问活动,走访当地的种养殖专业户和多种经营典型业户,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增强商品生产意识,为将来择业打下一定基础。
四、优化教学内容,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
初中众学科中.与农村经济建设关系最密切的学科就是生物学科。生物学教学内容也有许多与农业生产有关.如种子的发芽率、合理施肥、光合作用、开花与传粉、营养与繁殖、食用菌等。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与农村经济建设有关的内容精讲细讲.强调动手能力,将知识用于生产实践中。如讲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内容时.除解释光合作用的重点知识外.还要重点讲解庄稼太稀或太密都会减产的原因、合理密植、适当间种的道理。又如庄稼的成长离不开肥料.但施肥过多又会出现“烧苗”现象,教师可通过《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给学生解惑.同时讲清不同农作物和同种农作物的不同生长期对水和无机盐的需求量不同.只有合理地灌溉与施肥.才能既节省财力.又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这样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有用武之地.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物学的学习之中。
五、注重生物学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世界观和生物学的情感态度
1、生物学与物理和化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有了生物学知识,便于以后的学习。
2、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有益生物,为学生培养生物学情感态度。帮助学生了解哪些生物对农业生产有益,哪些对农业生产有害。通过生物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绝大多数生物对人类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益的一面,在生物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这种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生物学世界观。
六、做好对学生生物学知识的评价
平时对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进行一些适当的评价是必要的。当然这种评价并不是单一的解答试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观察和实践能力等知识技能的评价。如实验操作能力、观察探究能力等。
总之,在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有广阔的天地.是广大农村生物学教师得以大显身手的地方。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真正实现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五篇:生物论文: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
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
摘要:多媒体技术以其图文并茂的优势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气,使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生物课堂也不例外。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结合自身的教学案例,谈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简单介绍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认识和不足。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精讲、善导、激趣、引思”,而且也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观察、操作、探究、研讨、交互学习等融合一起,紧密联系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使学生获得认识过程的思考方式和方法,使课堂教学进入了全新的时期。
关于多媒体,从广义上说“是指多种功能单一的教学媒体的组合应用”,比如黑板、挂图、幻灯片、投影仪,等等;狭义上说是指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即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各个多媒体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同时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式的操作。多媒体发展改变了“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目前很多老师都开始使用Powerpoint软件来制作课件,并且将其应用到课堂上,下面就结合自身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案例,谈谈多媒体技术对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意义,并简单介绍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认识和不足,以便在教学中更好的和多媒体技术整合,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
(一)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在生物教学内容中,有时一堂课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用那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很难讲清楚,但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通过动画、图形、声音等方式传递信息,把复杂抽象的生物学过程生动、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这样既优化了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如在《开花和结果》的教学中,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比较抽象,如果单纯讲述,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可将这个过程制成多媒体的动态图像,可以更形象化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生理过程;又如在《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课中,教学的重难点是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学生在观察了插入红墨水中茎的实验结果,并证实了“植物茎内确实有专门运输水的结构”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更生动、直观地展示植物体
第 1 页
共 4 页
内物质的运输的动态过程,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是通过黑板加粉笔式的模式呈现的,再通过教师的口授“满堂灌”,这既单调又呆板。而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静态的书本呈现方式,通过播放图片、动画等,努力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现实情境,使学生的感官受到最直接的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强调:“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它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而有兴趣的课堂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节好的课,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悬念;创设故事情境,进入角色;创设生活情境,引发联想。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开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人体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过程,并设疑:一个受精卵是怎样发育成一个新生命的呢?简短的视频把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抽象的“细胞分裂”概念具体化和情景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主动探究,建构知识创设了良好的开端;例如教学《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课时,可利用多媒体动画和视频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心脏的动态收缩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课件画面进行动态分割,让学生理解心脏的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参与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
(三)多媒体教学能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率和效果。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生物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发展学生智力,开阔学生的眼界,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里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模拟制作、演示实验、课外实践等,许多探究性活动都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但是有些探究实验会因为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有效地开展,这时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实验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实验效率和效果。如让学生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时,会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真实准备过程即: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使学生感受科学工作者严谨的治学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态度,及时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为进入探究性实验做好心理准备,进而引导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征。
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是生物实验技术的基础,也是微观生
第 2 页
共 4 页
物学的基础,更是对学生进行操作能力训练和技能技巧训练的部分,而且与高中知识联系紧密。如在进行《认识显微镜》的实验课教学时,由于显微镜的结构比较复杂,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鼠标点击显微镜的各部分,在大屏幕上把显微镜的各个部分结构进一步放大并展示出来,尤其是实物无法展示给学生的结构,如遮光器、光圈、通光孔等。学生通过观看课件并结合具体的实物对各部分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为以后正确使用显微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多媒体教学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生物复习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把课本前后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加强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构建知识网络,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更好地将课程内容浓缩,系统化、条理化,并配以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既生动形象,又可以减少教师在课堂上板书、列表、画图、擦黑板和用一大堆语言来描述的时间,还可以促进信息的提取和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复习初中生物第七册中第3单元的《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我先用多媒体展示绿色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每一个器官都链接相应的图片、知识,如根尖的结构和根吸水的特点,茎的结构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花的结构及传粉和受精过程,种子的结构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在回顾完一个器官知识后再通过链接有关习题,让学生做一些有针对性习题进行巩固,这样就将枯燥无味的复习课上得生动活泼,而且复习的效果非常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毫无质疑,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其具有生动、直观、灵活等特点,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世间万事万物皆具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缺点,具体表现在:
(1)分散学生注意力。
如有些课件在运行中,切换不断,不同的效果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看起来活泼、生动,但是视频、图片过多,学生光顾着看影片和图片了,很难静下心来深入思考,有时课件中有声音的出现,会更增添一份吸引力,但声音的过分刺激,容易打断或干扰学生的思维。所以,喧宾夺主的声色将会严重地影响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注意力,也会削弱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信息容量大、呈现速度快,无法让学生完整地做笔记。
多媒体向播放电影一样一闪即过,在屏幕上停留时间较短,学生很难作笔记,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及时调整、更新课件的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一定要做到内容适量,尤其是教材之外的知识,一定要把握好取舍,必须保证学生有理解、质疑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保证教师有将课件回放补充、归纳总结的时间。
第 3 页
共 4 页
(3)淡化了师生情感交流。
其实在黑板上讲解、板书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思想与灵感相互碰撞的过程。而多媒体授课时,若教师只顾坐在电脑前点鼠标、照“屏”宣科,整个教学过程就像“在会议上作报告”,这就容易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师生间情感的缺失。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各有千秋,相互间可以形成互补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在生物教学中,我们既要看到传统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又应认识到现代教学媒体的优越性,把它们融合起来,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明确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真正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芦草沟镇中心学校理化生组
张志刚
2011年11月5日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