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利用校园生物资源促进生物教学

时间:2019-05-13 16:4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利用校园生物资源促进生物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利用校园生物资源促进生物教学》。

第一篇:(论文)利用校园生物资源促进生物教学

利用校园生物资源促进生物教学

洪雅县高庙初级中学校李永贵

近年来,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教育手段日新月异。为了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各级学校在硬件投资方面,争先恐后。今日的校园,百花齐放,草木葱浓:可谓“留恋戏蝶时时舞,早有娇茑恰恰啼”。美丽的校园环境优美,生物资源较为丰富,为生物教育实验、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挖掘利用校园生物,包括周围环境生物资源,能产生时间、经济效益,科学性强,利用推动生物教学改革和发展。

时间效益:挖掘校园生物资源,节约采集标本时间,利于进行直观教学。我们知道初中生物学知识分为五大部分,多数知识都从研究植物、动物形态结构、或从演示实验中直接获得生理知识。教学时,让学生亲眼观察,亲身动手做实验,直接获得知识比听取别人讲述或阅读有关资料间接获得知识重要。采集校园内动物、植物作为观察标本或实验器材,就地取材,保持原有生物活性,优化课堂或实验;学生才实践中探索总结,寻找规律,掌握知识,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创造。我在从事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分类学等章节教学时,每节课利用8分钟就近校园实习安排在课前或课中或课尾。实践证明,学生会感觉生物课真切、自然、形象、生动。

经济效益:生物教学,校外远途采集标本,路途劳累,观察实物或实验材料,必然会浪费一定人力、物力,乘车运输等费用必不可少,同时还增加不安全因素。学生到校园就地实习、实践,自身获得第一感知,无形中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科学性强:传统教学灌输为主,学生机械获得知识,造成死记硬背的书呆子。难怪常常看见部分学生出现小麦、水稻叶子分不清,名花异草难叫其名。观察不同植物的根,识别直根、须根、根毛形态,学习“有机物的制造”时将学生分成组带到校园采集不同类型的植物叶子观察或作现场实验。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是问号”。充分利用校园生物资源教学时,应积极鼓励学生大量质疑、提问;教学过程即引导学生析疑,探索问题,最终在师生共同探讨中解决问题。切忌走马观花,浪费时间,走过场;更不能抛弃科学的态度、方法去乱作结论。比如在学习植物的主要类群——苔藓植物时,墙藓和地钱在校园环境差异是不同颜色:多数是绿色,少数是浅红色。多数学生会产生疑问:同一环境,为什么少数植物出现浅红色?多数认为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影响产生的,但是土壤的酸碱度差异是重大因素。校园生物资源较丰富,合理利用,不仅直观教学手段得以实现,而且推动生物教学方法向科学化发展。

第二篇:生物资源与利用总结

1,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实际的或潜在的价值与用途的遗传资源、生物体、种群,生态系统及其中的任何组分的总称。

2,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3,生物质资源:是指绿色生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及其衍生物,既是生物物质的总称,又是生物能量的总载体。

4,生物资源的基本特性

(1)生物资源的再生性:再生性是生物资源的基本属性。在自然和人为条件下,生物所具有的不断自然更新和人为繁殖的能力。

(2)生物资源的可解体性: 生物资源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而导致某些生物种类减少以至灭绝的特性。

(3)生物资源用途的多样性:生物资源种类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用途的多样性。

(4)生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生物总是生长在与其生态相应的环境中,而非一切地方都能生存。生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是人类进行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重要依据。

(5)生物资源的未知性:目前有很多生物人类还不知或不完全知道其价值;即使现在已经认识、开发的生物资源,也不是完全清楚其所有的价值。

(6)生物资源获取的时间性:不同生物种类,获取有用物质的时间不一样。

(7)生物资源的可引种驯化性:野生生物资源可以通过人为的引种驯化而成为家养生物。生物的引种驯化,不仅可以解决野生生物资源获取的困难,而且可以拯救、保护濒危物种,扩大分布区,提高产量。

(8)生物资源的不可逆性:生物资源属可更新自然资源,在天然或人工维护下可不断更新、繁衍和增殖;反之在环境条件恶化或人为破坏及不合理利用下,会退化、解体、耗竭和衰亡,有时这一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9)生物资源的稳定性和变动性:生物资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变动性。相对稳定的生物资源系统能较长时间保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平衡,并对来自内外部干扰具有反馈机制,使之不破坏系统的稳定性。但当干扰超过其所能忍受的极限时,资源系统即会崩溃。

5,对生物资源进行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1)使开发利用与物种恢复增殖相协调

(2)利用生物资源的强度和开发速度不能超过生物资源的生态耐受能力(3)不能破坏生物资源的复原和再生特性,使之不致出现衰退与灭绝。

6,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

生物多样性包含四个层次:

(1)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个体中所包含的各种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又可分为分子、细胞和个体三个层次。

(2)物种多样性: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和种类,强调物种的变异性。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生境的类型、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丰富程度。(4)景观多样性: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相互配置、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的多样化。

7,生物物种资源:

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以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及其遗传材料。生物物种资源除了指物种层次的多样性,还包含种内的遗传资源和农业育种意义上的种质资源。

遗传资源:是指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基因和DNA水平)的材料。

种质资源:是指农作物、畜、禽、鱼、草、花卉等栽培植物和驯化动物的人工培育品种资源及其野生近缘种。

8,生物物种资源多样性保护的关键问题:

(1)食物链的维持(直接因素)

物种之间通过食物链的关系起到互相依存、互相牵制的作用,一旦食物链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受到严重影响。(2)物种生境的维持(间接因素)

生境(生物体或生物种群自然分布的地方或地点)破坏和破碎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3)种植业品种单一化造成的基因多样性枯竭

随着作物种类数量降低,与之相应的固氮细菌、菌根、捕食生物、传粉和种子传播的生物以及一些在传统农林系统中通过几世纪共同进化的物种消失了。

9,植被的作用

(1)减慢了水分大循环的速度(2)加快了局部水分循环的速度(3)调节了洪水/枯水的径流量(4)调节了洪峰径流(5)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

气候条件,土壤,人类活动,光照,水分状况,地形,温度

10,生物质能:是指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

生物质能的分类:依据来源的不同,可将适合于能源利用的生物质分为林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废物及畜禽粪便五大类。

生物质能的特点:

(1)可再生性(2)低污染性(3)广泛分布性(4)生物质燃料总量十分丰富

11,生物燃料:简单地讲就是指从生物质中提取的燃料,它的形态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还可以是气体。包括两类:

(1)第一代生物燃料,主要从糖、淀粉和植物油中提取。在这类燃料中主要包括乙醇生物燃料,生物柴油、废弃劣质食用油、木材、农业废料、不可食用粮食等。

(2)新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从“废料”中提取能源。而这种“废料”主要具有生态环保、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不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特征。主要包括有纤维制乙酸、藻类燃料、生物制氢、生物制甲醇、乙醇和木材混合制柴油等。

12,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技术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技术:是指在加热条件下,用化学手段将生物质转换成燃料物质的技术,包括燃烧、气化、热解及直接液化。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的原理与方法:

原理:依靠微生物或酶的作用,对生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出如乙醇,氢,甲烷等液体或者气体燃料

方法:燃烧,气化,热解及直接液化

燃烧

A/生物质的直接燃烧是最普通的生物质能转换技术,所谓直接燃烧就是燃料中的可燃成分和氧化剂(一般为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化合的化学反应过程,在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并使燃烧产物的温度升高。其主要目的就是取得热量。从能量转换观点来看,生物质直燃是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加以利用

B/固体废弃物焚烧利用:固废焚烧利用是使固体废弃物在焚烧炉中充分燃烧,再将燃烧释放出来的热量通过供暖或者发电加以利用的一种处理方法。

固体废物通过焚烧处理,能同时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气化

生物质气化是以生物质为原料,以氧气、水蒸气或氢气等作为气化剂(或称气化介质),在高温条件下通过热化学反应将生物质中可燃的部分转化为可燃气的过程。气化的形式:使用气化介质,不使用气化介质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基本应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供热、供气、发电和化学品合成。

A/生物质气化供热是指生物质经过气化炉气化后,生成的生物质燃气送各入下一级燃烧

器中燃烧,为终端用户提供热能。此类系统相对简单,热利用率较高。

B/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技术是指气化炉生产的生物质燃气,通过相应的配套设备,为居民提供炊事用气。

C/生物质气化合成化学品是指经气化炉生产的生物质燃气,经过一定的工艺合成为化学制品,目前主要包括合成甲醇、氨和二甲醚等。热解

生物质热解(又称热裂解或裂解)是指生物质在完全没有氧或缺氧条件下热降解,利用热能切断生物质大分子中的化学键,使之转变为低分子物质最终生成生物油、木炭和可燃气体的过程。

根据热解条件和产物的不同,生物质热解工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烧炭,干馏,热解液化 直接液化

生物质的直接液化是把固体生物质在高压和一定温度下直接与氢气反应(加氢),转化为物理化学性质较为稳定的液体燃料的热化学反应过程。

13,生物质生化转化的原理与方法

原理:依靠微生物或酶的作用,对生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出如乙醇氢,甲烷等液体或气体燃料

方法:(1)水解发酵法,采用各种含糖,淀粉,纤维素的农产品,农业副产物以及野生植物为原料,经过水解,发酵使双糖,多糖转化为单糖并最终转化为乙醇

(2)沼气发酵法,有机物质在一定水分,温度和厌氧条件下,通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且功能不同的各类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最终形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混合气体的生物化学过程

14,固体废弃物:指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半固体态废弃物

焚烧法:指将固体废弃物经分选装置分选,再输送至垃圾焚烧炉中焚烧,使其中可燃物质燃烧产生热量或发电的一种方法 焚烧固体废物的作用:

(1)固体废弃物的体积减少,质量减少(2)可以破坏其组织结构或杀灭细菌(3)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避免二次污染(4)同时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15能源植物:可以用作能源的植物,通常指那些可产生接近石油成分和可替代石油使用的产品的植物,以及富含油脂的植物 能源植物的分类:

(1)(2)(3)

燃料乙醇类能源植物 生物柴油类能源植物 生物制氢类能源植物

能源植物规模化种植的资源,生态问题

(1)

与农林争地,与粮油争地,消耗水资源,影响土壤肥力,增加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等(2)(3)(4)

植物加工成能源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环境污染问题 大规模收获生物量可能造成新的生态破坏问题

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还不能使众多的植物能源产品均具有成本上的优势(5)

发展能源植物产业方面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16,生物农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针对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一类农药制剂,或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性作用的农药制剂

17,生物基产品:是指以农、林、牧、渔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环境友好型化工产品,主要包括沼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塑料等。

生物基产品分为:

1.2.3.4.生物基能源

生物基化学品

生物基材料

.植物提取物

18,生物基产品开发策略:

1、面向原料

2、面向过程

3、面向产品

生物基产品过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1.生物基原料组分分离过程

2.生物基化学品转化过程

3.生物基材料转化过程

4.生物基能源转化过程 生物基产品的原料和生产特点: 2 3 4 原料组分多样性

产品转化途径的多样性 产品多样性

原料组成和产品设计

20,辅助能再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维持部分生物的生命(2)改善生物的生活环境

(3)改善生态系统中的各生物组分的比例关系

21,分析地球上物种消失的生态原理,地球上物种的大量消失对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影响

22,举例说明生物基产品加工生产的主要方法,及环境问题

23,如何从生物质原料的特性本质来辩证认识生物基产品的产业化前景 24,生物资源的生态功能维护作用

答:生态系统具有能量,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25,发展植物能源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6,

第三篇:利用网络资源促进生物教学信息化(xiexiebang推荐)

利用网络资源 促进生物教学信息化

------谈高中生物电子备课中资源的共享

玉山一中生物组(334700)

杨瑞江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渠道。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向课内时间要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备课是关键。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学信息化、自动化,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为教师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资源的共享,对于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的交流与积累提供了便利条件。使用电子备课与相应的备课软件则可以让教师更加面向课堂,发挥备课软件具有实用性、灵活性的优势,使上课内容上更贴近于教学实际,大幅度地提高教学容量和效率。同时,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互动性,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把生物教育信息资源,归纳整理分类变成一线生物教师急需的信息,再利用其交互性,超越时空,进行网上交流,从而补充学校教育,为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继续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支持。1事前准备

每个单元,由教研组长带领,每课确定一名主讲人,然后人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最后由一人执笔完成集体通用教案,即大家共享。集体通用教案主要是规范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然后每个人再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在“独到见解”栏内填写出自己的独到做法与见解,实现教师个性的张扬,达到既“共享又立体”。所谓“立体”备课,就是同一节课,如导入新课,我是故事导入、你是开门见山导入、而他是谈话导入等,有几个人就有几种导入方式,新授、小结、板书等同样有多种方式,形成了“立体”,然后各人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一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组成一个自认为最实用的教案,即为“线型教案”。充分利用校园网和网上资源。过去写好了教案就等于完成了备课任务,而在网络背景下备课,这仅是备课的一小部分。因为网上有很多音频、视频、文字资料,即使一个人完成了一个图文并茂的教案也很难共享,所以我们开始进行网络背景下备课的第二步实验,即人人建立一个网站,然后在网页上分别设置学案推荐、教学资料(音频视频、文字等)、分层检测与练习、教案等。2 资料收集

信息资料的资源来源有三个方面:其一就是从市场上选择购买。其二是组织人员制作,将老师制作或收集的多媒体课件及素材分门别类的整理后所得。其三是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利用下载技术从互联网上获取相关信息,整理编目后供师生使用。信息资料包括多媒体素材库、试题库、学科资料库、VCD视频点播系统和多媒体课件库。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每位老师既可分工也可协作,一般来说是根据每为老师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工。如家里有条件上网的老师就负责从网上下载并整理一些有用的信息,而家里没有上网条件的老师则负责对某些章节内容制作成相应的课件。有的时候为了避免资料收集的重复,还会对每位老师具体负责收集那一章节的资料作进一步明确分工。最后将各位老师所查找整理到的信息资源进一步进行分门别类、加工整理,对存贮的原始资料,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裁剪、粘贴和合成,制作成课件或教案。或利用课件开发工具,结合老师的课程思想,运用已有资源开发出课件。教师也可通过网络选取信息中心多媒体资料库的课件元素,组合成适合老师上课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3 资源共享

须要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共享并简单意义上的共用,也并非是将大家的东西都拉出来一起使用。而是指将可重复利用的资源如图片、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以及试题库通过适当的整理,形成一个信息资源库以方便各位老师在电子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及时获的有效的资源。因为每位老师所收集到的资料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结合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整理出来的。因此设计者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利用共享的信息资源,设计、开发出适合自己的教学平台。而不是照搬照抄别人的成果。教学媒体是物化的硬设备,而教学环境不仅有硬设备还包括通过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某种交互作用而体现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学习资源的设计中不仅要注意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也要注意教学模式的设计,忽视了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是不完善的,也是不可取的。因此,每位老师在正式应用已有的共享资源之前,还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以及所处的不同的教学阶段对资源作进一步的整合,并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作相应的调整。

4 总结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最大的收益是:在过程中检验成果,在过程中提高自我。教师在一堂探索课中需要学习许多现代教育理论,现代设备使用,课堂设计等,许多教师都有感到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东西。几年的实践,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我们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料,而且大部分课件制作从由电教老师设计变为教师自行设计制作。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我们也共享了思想,增加了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共同得到了提高。

第四篇:生物能源开发利用论文[小编推荐]

能源是世界经济的命脉和社会发展的动力。19世纪以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主体的化石燃料为世界提供了约90%的能源,随着世界经济和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化石能源渐进枯竭。化石燃料的使用亦是全球环境污染的根源。发展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则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实现真正的绿色循环经济,其中生物能源将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分。生物能源是指通过生物的活动,将生物质、水或其他无机物转化为气体或液体能源。目前,生物制氢、乙醇发酵、生物柴油和沼气发酵等是生物能源转化的重要途径。

关注现在的能源状况:21世纪,化石能源中有的即将开采殆尽,有的因开采成本高及开采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而失去开采价值。化石燃料最终完全耗尽是无可辩驳的事实。环境与生态问题也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人们主要依靠化石燃料来满足能源需求,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当前世界性气候变化不仅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威胁,而且严重影响了人类生活。

反观生物能源:生物能源具有清洁、来源广泛等优点,是最有希望的石油替代能源之一。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世界各国在调整本国能源发展战略时,把高效利用生物能源摆在技术开发的重要地位,制定了相应的研究开发计划,如美国的能源农场、日本的新阳光计划等。生物能源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受到世界各国的亲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发展中的大国,作为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能源资源总量虽比较大,但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对能源的需求呈日益扩大趋势,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也日益提高。环境方面,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已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增长的人口和不合理的土地使用,使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水质恶化,河流、湖泊、地下水污染越发严重,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不断增强。

生物能源是最佳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能源可以逐步摆脱因过度消耗煤炭、石油进口等受制于人的局面,减少为此付出的外交代价。发展生物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污染,减轻环境承载压力,有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和环境生态功能的恢复与提高。这将对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提高我国能源自给率、改善能源结构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能源,不仅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供求矛盾,而且有利于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从而保护环境。同时,对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来说,生物能源开发利用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政府重视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将其作为能源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政策之中。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我国生物能源的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如今,我国生物能源利用技术快速发展,固、液、气体生物质燃料的开发利用已收获很大效益,能源产业初具规模。同时,生物能源,主要集中在农村,无论是用于发电还是生产液体燃料,都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直接受益,大大帮助农村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

在当前世界能源分外严峻的形势下,发展生物能源利远大于弊。作为能源消耗大国的中国当加快生物能源的发展,促使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生物能源的发展还不是非常成熟,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但可以相信对一些国外在发展生物能源方面行之有效的经验借鉴后,我们会更加准确科学的规划出自己的生物能源的发展方向,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发展生物能源的具体对策,从而使我国生物能源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第五篇:生物教学论文

中学生常见情绪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摘要:中学生心理问题指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生理、心理或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心理方面的障碍及不适当的行为,是针对心理健康而言的。情绪问题又是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若不良的情绪长期得不到调节,则很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中学生情绪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家庭、学校、社会及其主体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中学生;情绪;心理问题;成因 引言

近年来,我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教育不仅要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个性的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未来的社会需要心理健全的人才,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不少因孩子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悲剧。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对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孩子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他们的发展好坏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发展好坏。因此,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得到人们的关注。分析与了解中学生心理问题不仅是教师和家长的责任,也是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情绪问题又是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若不良的情绪长期得不到调节,则很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一、中学生常见情绪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仅仅是停留在身体方面,越来越多的人更关注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一)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把心理健康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然而,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的心理负担也在不断的加重,心理问题也不断出现。“心理问题是相对心理健康而言【1】”,所谓心理问题是指人类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体因素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心理方面的障碍及不适当的行为。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身心还不够成熟、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心理承受力较差,所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中学生心理问题指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生理、心理或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心理方面的障碍及不适当的行为。

(二)中学生常见情绪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即中学生在正常的成长过程中,心理上出现常见的不正常心理状态问题,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认知方面、情绪方面、性格方面、学习方面、交往方面等。例如:厌学、嫉妒、孤独、依赖等。本文所述的中学生常见情绪心理问题,具体指中学生常见心理的情绪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中学生常见情绪心理问题的类型与表现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按照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即发展性心理问题、适应性心理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其中又细分为:“认知心理问题、情绪心理问题、意志心理问题、个性心理问题、学习心理问题、交往心理问题和行为心理问题七大部分[1]”。根据刘晓明对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类,结合2012年3月本人一项调查分析及当前我国中学生心理现状, 我认为,我国中学生常见情绪心理问题主要分为:退避情绪心理问题、不稳定情绪心理问题、抵触情绪心理问题三个方面。

(一)退避情绪心理问题及具体表现

“退避, 即退却回避, 是个体处于应激状态时, 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采取退却回避或不反应的方式来应对, 是适应过程中的一种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2]",然而每个人的心理预防机制都不相同,我认为这主要体现在情绪方面。退避情绪心理是指以退让、忍让和回避的方式来避免冲突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自卑心理、恐惧心理、抑郁心理。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多表现为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或只看到自己的缺陷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身体条件都不相同,生理的缺陷很可能引发自卑。尤其是中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当看到身体有缺陷的同学往往会产生排斥的现象;一个人如果碰到挫折或自尊心受到打击,就容易悲观失望,从而导致自卑。据调查,53%的同学和陌生人一起会感到不自在,是因为对陌生人不够了解,觉得不好意思。46%的同学觉得自己不受欢迎,这部分同学成绩都不太好,没有同伴。有27%的同学在与人交往中容易脸红,常常怕自己说错话。

2、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是指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比较强烈的害怕情绪。恐惧心理出现时,明明知道没必要那样恐惧,就是不能自我控制,严重时还伴有烦躁不安、焦虑、呼吸急促、头昏、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生理现象。当所恐惧的事物或情境不存在时,一切就会恢复正常。引起恐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天性胆小的学生容易出现对社交的恐惧,调查显示,在调查中有20%的同学害怕与长辈交谈,见到陌生人会有点害怕;49%的同学对父母依赖较强,父母回家晚一些就容易感到不安;恐惧心理与幼时经历也有关,调查中有25%的同学不是很喜欢小动物,其中少数同学表示害怕动物是因为自己小时候被这种动物咬伤过。

3、抑郁心理

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自己整天闷闷不乐,感觉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觉得自己整天闷闷不乐,变得不爱说话,对未来感到迷茫,甚至失去信心,这句是抑郁的表现。抑郁是指一种较持久的、忧伤的情绪体验。“儿童期真正的抑郁症并不多见【5】”,但是由于其他身体或精神问题而伴有的抑郁情绪反应则很多。主要表现为少言寡语、孤独沉默、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忧心忡忡。对一切事物都缺乏兴趣和参与的动力。调查中,有超过36%的同学认为自己运气不好,总遇到倒霉事;有24%的同学在早晨起来的时候经常感觉不开心;四成以上的同学不会积极参加班级讨论与活动。长期抑郁会导致食欲不佳、睡眠不足,严重者可能轻生。

(二)不稳定情绪心理问题及具体表现

不稳定情绪心理问题是指情绪容易波动或波动较大而引起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焦虑心理和坏脾气。

1、焦虑

焦虑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焦虑是儿童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问题,经常处于焦虑状态的人容易养成脆弱的性格。主要表现为: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过分敏感,常因一些微小的事而烦躁不安、担心害怕。例如,他们会因同伴的一句戏言或是一次小小的考试失误,而终日惴惴不安。调查中30%的同学会感到生活紧张;有40%的同学考试焦虑较为严重,有的学生考试前注意力难以集中,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情绪暴躁。

2、坏脾气

不稳定情绪的另一方面表现在个人易怒的程度,也就是脾气的好坏。易怒的人往往有着坏脾气,坏脾气是一种以粗暴和易怒为标志的难于相处的情绪状态,具体表现为:当个人的欲求和意图遭到妨碍时,容易愤怒,冲动性较为明显。在调查中,有将近50%的学生在自己受委屈时会生气,其中17%的同学会大发雷霆。在受到侵害时,会以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1%。坏脾气不仅不利于人际交往,甚至还可能引发暴力事件,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保持愉快的心情、不断地增加自己的文化知识、学会忍耐,都能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从而改掉坏脾气。

(三)抵触情绪心理问题及具体表现

抵触情绪心理问题具体是人对事物的压力变化产生的一种抵触心态,对于任何自身感觉不好的东西都持对抗或者不友好的情绪。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嫉妒心理和孤僻心理。

1、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指人们在自己不如别人优越而有了失落感时才会产生的对某些方面超越自己的人的一种忌恨,是对无意或有意竞争者的一种仇恨心。中学生往往有着很强的好胜心,他们喜欢跟同龄人比较,如果发现自己比别人强就会沾沾自喜,如果发现自己比别人弱就容易心灰意冷或者产生仇视的心理。正如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学生不喜欢听别人的批评,其中有36%的同学会因别人夸赞好友而感到心理不平衡。12%的学生不愿与比自己成绩好的人玩。嫉妒会使人变得狭隘,学会欣赏他人、多参加集体活动是预防嫉妒的好方法。

2、孤僻心理

孤僻心理是一种自我保护、自我封闭的情绪状态,是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的不协调的反应。具体表现在常常独来独往、冷漠孤独,不愿与人交际、不愿参加集体活动,长期将自我封闭起来。在调查的191名中学生中,只有14人表示不喜欢和别人交往,占总数的比例不到1%,但表示喜欢与人交往的数据也不太乐观,只有35%;10%的学生表示和同学在一起时,觉得不合群,而且对于班级活动持冷漠态度。孤僻是人们在情感上自我保护的一种体现,家庭条件贫困或是性格内向的孩子都容易出现孤僻的心理,孤僻与自卑不同,孤僻的人会为自己筑一道高墙,将自己与外界隔绝,让自己不受伤害。

三、影响中学生情绪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中学生情绪心理问题的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要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与社会因素。

(一)主观因素

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各种心理成分组成的一个多层次的统一体。小学阶段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是心理水平向成人接近的时期。这时,他们的自我意识正不断加强,但还缺乏必要的判断能力,心理发展的水平也没有完全成熟,容易出现情绪心理问题。

1、生理因素

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有赖于健康的脑功能,先天的遗传或后天的脑损伤、神经失调都有可能引起心理问题。儿童较严重的脑损伤会造成儿童心理的迟滞,如学习困难、智力低下、情绪障碍等。神经系统失调的儿童容易出现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先天的残疾或体弱多病也会导致学生出现情绪心理问题。

2、心理因素

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也有可能导致情绪心理问题的产生。个性心理特征,就

【3】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使人能成功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通过活动才能体现出来。通常能力有四种分类,其中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操作能力的缺乏都有可能导致情绪心理问题的产生。认知的偏差就容易导致学生心理上的失调或不平衡,如:一些中学生平常刻苦学习,想要达到一定的目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这时他们会觉得世界的不公而心丧气。

性格与气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同时受到神经类型的影响,但气质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性格却可以发生很大的变化。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良好的性格是人身心健康的基本特征,对人生有很大的意义。孤僻、自卑与自负的性格不利于和谐的人际交往,另一方面,感到别人对自己有不良评价,故不愿意和他们交往,导致彼此沟通理解上的恶性循环。

(二)客观原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中学生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也是中学生发展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否关系着中学生心理的康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与国家政策的实施,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而大部分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占了大部分,所以溺爱孩子的现象比较严重。一部分家长总是把目光集中在他们家“小皇帝”或“小公主”的身上,对于孩子的物质需求都一律满足,从来不让他们受一点累,即使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也不愿让他们自己动手:很多高年级的中学生从来没有自觉动手整理过自己的房间,每天早晨都依赖父母叫自己起床。这就使得一些孩子养成了霸道、任性等的坏习惯,如:不愿意与人分享、自己想要的就不顾一切的夺到手、稍不顺心就大发雷霆等。但一遇到困难,又容易畏首畏尾。有的父母本身素质不高,性格暴躁,对自己的言行不检点,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大部分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及发展规律,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常常以个人片面的社会经历来教育孩子,不仅教育效果不佳,有时还会与学校教育相悖。还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度的期望与教育,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或厌学情绪,并失去积极性。此外,家庭的和睦、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也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家长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多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形成独立自主的良好品质,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多关心孩子、学会倾听孩子说话、才能让孩子在鼓励中学会自信;在赞扬中学会自尊;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才能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与人相处。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社会场所,学校的环境和他的课程及教育教学等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计划下进行的。学校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场所。但目前的学校的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在教育中存在某些问题,对学生的情绪心理有潜在的影响。

首先,受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只注重成绩的高低,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常常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是否优秀。一些教育领导机关也常以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定学校的主要标准,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

其次,教师教育方法是否得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很多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常常无视学生个体差异,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爱心,或者处事不公正,都可能使孩子产生悲观失望、自卑或者愤怒的情绪,从而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受老师偏爱的学生也会由于收到偏袒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也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虽然我过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心理辅导的内容还没有全面进入小学课堂,很多学校都没有相关的心理指导机构,老师们也缺乏对孩子心理教育的重视。这就使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显得极为重要。

3、社会因素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中学生也不例外。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对心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从生活上看,不良的社会风气和腐朽的文化思想对中学生都有一定的影响,影视和网络的普及、文化出版界的混乱,使得很多不良文化得以流传,玷污了学生纯洁的心灵。此外贪污腐败、裙带关系等丑恶现象,也直接影响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导致情绪心理问题的出现。

其次,如今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家庭成员的减少,不利于学生人际交往的发展,甚至可能使学生产生孤独感,形成孤独、不合群的心理偏差。同时居住环境的现代化与高层化使得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较少,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也少。双职工家庭的孩子与父母的交流时间也少,这些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社会的发展的迅速变化,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及激烈的就业形势使得社会成员的心理压力大大增加。因此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与自我调节能力是人们必备的心理素质。现如今我国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还不够,中学生难以承受现代社会的巨大压力;社会丑恶问题的存在,成人中消极的情绪的宣泄,也会影响中学生情绪心理的健康发展。

总之, 中学生情绪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家庭、学校、社会及其主体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情绪问题, 是中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的步骤之一,中学生的情绪心理问题应得到人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刘晓明编著.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析与辅导[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7 [2]张晓艳,黄卫明.大学生非理性退避行为的成因及其自我应对[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11 [3]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4]张莉编著.儿童发展心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5]冯江平主编.儿童心理问题咨询与矫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3 [7]陈立春.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4 [8]汪霞.对中中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 , 1998,(03)[9]陈跃平、陈莉丽 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J]—武汉 魅力中国教育教研学报,2009.3 [10]武修清 赵平浅谈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教育[J] —山东教育科研 2000.9 [11]马晓丽.影响中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贵州教育 , 2004,(06).[12]范瑞.浅谈中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山西教育(综合版), 2005,(01)

下载(论文)利用校园生物资源促进生物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利用校园生物资源促进生物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田春凯I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和重大领域的主题之一。改革开放的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从生物学角度加强对中......

    生物教学论文

    怎样创设有效互动的生物课堂教学 十八里铺中心校 李磊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和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可以说,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没有交往......

    生物教学论文

    生理教学中各种媒体的运用与发挥 电化教育作为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如电视、录像、幻灯、投影等)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对于传统的教育来说,无疑是一次激烈的冲击和深刻的革命。教......

    生物教学论文(大全)

    浅谈在生物实验课中如何提升 农村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农村学生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较大,还有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长期缺乏足够的家庭关爱,使得他们在学习上缺少主动性和创新......

    生物论文-利用农村有利条件为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服务[精选合集]

    利用农村有利条件为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服务 张灵群 辽宁省清原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生物课程标准是统一规定的,各地区人文、自然环境不同,各学校、教学条件不同,学生也存在个性差......

    生物教学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论文(5篇范例)

    共享可能是当前最受关注的名词,共享就是打破狭隘的自我空间,分享智慧,共同受益,并且当今互联网的普遍发展和利用,就更能为共享提供支持和保障,让共享成为一种精神了。所以,我们的教......

    多媒体技术促进生物教学

    多媒体技术促进生物教学 【摘 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随着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进入高中教材,转基因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亚显微结构......

    利用教学资源促进教师发展

    利用教学资源促进教师发展 王向阳 现代信息技术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另一方面它也有可能造成教师的一种依赖,一种惰性,对老师们创造性地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