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配套练习:第2课惨烈的四年战事含解析

时间:2019-05-14 11:5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配套练习:第2课惨烈的四年战事含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配套练习:第2课惨烈的四年战事含解析》。

第一篇: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配套练习:第2课惨烈的四年战事含解析

2.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引爆了欧洲“火药桶”。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借口,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说明()A.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暗杀是反侵略斗争的唯一手段

C.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萨拉热窝事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没有关系 【解析】 A中“主要原因”的说法错误,B中“唯一手段”的说法错误,D中“没有关系”的说法错误。【答案】 C 2.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A.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三国同盟建立 D.三国协约建立

【解析】 由题干中“1916年11月”“两年以来”等信息可知“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他选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干的限定。

【答案】 B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重心转移的顺序是()A.南线→东线→西线

B.东线→西线→东线 C.西线→东线→西线

D.东线→南线→东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牢固掌握一战的基本进程。一战的主战场1914年是西线,1915年是东线,1916年又转到西线,A、B、D三项显然与史实不符,排除。只有C项符合题干要求,故选C。

【答案】 C 4.1917~1918年德国所处的不利形势有()①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 ②苏俄退出大战 ③德国爆发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①③符合题意,而②则是有利形势。【答案】 C 5.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美国对德宣战

②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 ③协约国总反攻

④德皇威廉二世退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①美国对德宣战:1917年4月,②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1918年11月,③协约国总反攻:1918年9月,④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在十一月革命发生后。故选C项。

【答案】 C 6.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的主要因素是()A.中国的参战

B.日本的参战 C.美、中等国的参战

D.巴西的参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真正使一战进入全球规模阶段。

【答案】 C 7.如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下面叙述与之不相关的是()

A.英国首先使用

B.和飞机同时亮相于凡尔登战役

C.首次亮相于1916年,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 D.首次亮相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位的再现。A、C、D均正确。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索姆河战役的相关知识。A、C属于对索姆河战役概况的再现;D属于对索姆河战役地

8.右图是美国的一幅宣传照,照片的宣传文字是“从德军手中拯救自由女神,请参军!”这一照片的出现不会早于()A.1914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由照片的宣传文字可知,当时美国已经对德宣战,美国参战的时间是1917年,故选C。

【答案】 C 9.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解析】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改形势下一个突出的要求。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在于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的评价,如“勇士”、“捍卫”等。

【答案】 C 10.根据有关材料统计: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加一战时,由美国华尔街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美元,上述情况表明()①美国借战争之机同交战双方做生意 ②美国参战前实行中立政策

③美国在参战前就已经倾向于协约国集团 ④世界金融中心转移到美国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理解能力。通过材料可知,美国参战前实行中立政策,并借战争之机同交战双方做生意,但通过做生意的大小可知美国已经倾向于协约国集团。而④世界金融中心开始转移到美国是在一战后。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1.法国的征兵海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右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征兵海报。当时巴黎街头到处可见征兵的海报。法国人约翰就在这时参军了。

材料二 亨利、科勒和约翰都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下列分别是他们对战争的一段回忆: 亨利:很多战争场面我不愿再回忆。这次战役(凡尔登战役)消耗了法国许多最勇敢和最优秀的战士——法军伤亡46万人。但是德军也付出了差不多30万人的代价。

科勒:我们这场战役(索姆河战役)规模比你们那场还要大,伤亡人数比你们多了一倍。人死得太容易了,仅战争的第一天,英军就死伤了6万多人!真惨啊!

约翰:马恩河战役死的人也不少啊。战斗只有短短的5天,双方共伤亡34万多人,平均一天也超过6万人了。

第一次世界大

某战役后的城市

战某战场一角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飞机作战

请分析:

(1)材料一中法国人约翰最有可能去欧洲的哪条战线?作战的对手是谁?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有哪些战线?

材料二中的对话及图片反映了战争的哪些方面?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开始大规模使用的新式武器主要有哪些?(4)试分析新式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基础史实的识记理解能力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残酷性的认识能力。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军与英军在西线对抗德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欧洲有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第(2)题根据材料归纳战争残酷性和残酷性的表现即可;第(3)题依据所学基础知识回答,注意只答新式武器;第(4)题可从武器对战争规模、战争范围、战争危害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答案】(1)西线。对手:德军。东线和南线。

(2)伤亡人数多,许多城市被夷为平地,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巨大的破坏性。(3)新式武器有飞机、毒气弹、潜艇、坦克等。

(4)①战争规模改变,带来了战争的升级。②战争范围扩大。③战争更加残酷。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

较大工业的这边。

——《剑桥战争史》

材料二 如今,我们的目的仍和从前一样,要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和正义的原则,以与自私的和无人性的权力相对抗……我们跟德国人民没有什么争吵……他们政府发动这次战争不是出自他们的推动……这次战争的决定,正如在古代不幸的岁月中,统治者什么也不与人民商量,往往就决定了许多战争,而发动和进行那些战争又都是为了某些王朝的利益,或是为了惯于把他们的同胞用作爪牙和工具的一小撮野心家的利益……现在,我们正要对这个与自由为敌的真正敌人应战。

——威尔逊总统提请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2)材料二中,威尔逊在演说中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定性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协约国集团为捍卫和平和正义的原则,为保卫自由而与同盟国进行的战争。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的能力。第(1)题应该分析交战双方的因素,既有德国国家实力的分析,又要分析协约国的经济状况。第(2)题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得出本次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答案】(1)德国遭到封锁,物资匮乏;德国军事生产拖垮了本国经济;美国对协约国提供贷款,协约国在经济实力上占有优势;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2)不同意。理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抵抗侵略而参战,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二篇: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配套练习:第6课国际联盟含解析

6.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建立国际联盟的最主要的目的是()A.平息反战思潮,尽快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 B.加强行业联系,促进国际交往 C.召开巴黎和会,严厉处置德国 D.防止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有识之士主张建立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组织,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从而催生了国际联盟的建立,故D符合题意;A、C与国际联盟成立的时间不符,B是万国邮政联盟等行业性国际组织成立的目的。

【答案】 D 2.假如你要研究国际联盟的历史,你首选的考察地点应当是()A.泰姬陵

B.凡尔赛宫

C.日内瓦万国宫

D.雅典娜神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国际联盟成立的地点是瑞士的日内瓦。故选C。【答案】 C 3.国联实权被英法所掌握,这说明()A.美国不希望建立这个组织 B.美国无意谋求世界霸权 C.美国的经济实力不如英法 D.世界格局的中心仍在欧洲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国联主要是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而凡尔赛体系的重点在欧洲。

【答案】 D 4.一战后在操纵国际联盟问题上的争夺,实质上反映了()A.英美争夺对世界的领导权 B.英法要维护国际联盟的领导权 C.英法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D.美国具有攫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在国际联盟问题上英法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二者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英法要维护国际联盟的领导权但起主导作用的还是英国,B项表述不确切。操纵国联与否,实际上就是英美在争夺对世界的领导权。排除B、C、D,故选A。

【答案】 A 5.哪一项不是国际联盟留下的不太光彩的历史记录()A.纵容日本1937年侵略中国 B.放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纵容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放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国际联盟成立之前,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6.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凡殖民地及领地于此次战争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即将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为文明之神圣任务。”为实现这一神圣任务,国联认为最合适的途径是()A.民族自决

B.集体安全 C.维护和平

D.“委任统治”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将德国殖民地由国际联盟实行“委任统治”,实质上是

把殖民地交由英、法、日等国实行殖民统治。

【答案】 D 7.为找到持久和平之路,美国总统威尔逊等政治家们曾在巴黎和会上作出过极大努力,并在不少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这些被列入国联盟约的、现在看来还是很有价值的共识包括()①“维护和平”的原则 ②实行“集体安全” ③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 ④严厉制裁德国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注意限定条件“被列入国联盟约的、现在看来还是很有价值的共识”,“委任统治”的实质是对殖民地的更隐蔽的殖民统治,排除③;严厉制裁德国也不符合当前价值观,排除④。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 8.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通过漫画和兔子的话分析国联的弱点()A.国际联盟曾寄托了无数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梦想 B.国际联盟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

C.国际联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D.国际联盟缺少制止战争的有效手段

【解析】 国际联盟成立的最初几年,在恢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故B错误;A、C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漫画中的兔子即国际联盟,兔子的话表明国联面对国际冲突不能进行有效制止,故选D。

【答案】 D 9.1946年,在国联最后一次会议上,创始人之一罗伯特·塞西尔勋爵总结说:“国联是一个伟大的实验。”下列各项中,对这一总结理解不确切的是()A.国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国际组织 B.国联第一次建立“集体安全”机制以维护和平C.国联维护和平的努力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D.国联是英法主导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国际组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国联是一个伟大的实验”可知,体现出的应是国联的开创性、探索性以及经验和教训,故A、B、C均符合题干中的总结,而D是国联的实质,与题干信息不符。

【答案】 D 10.国际联盟成立后,曾对当时的国际事务作出过一定的处理。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在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方面一直发挥作用 B.九一八事变后,严厉制裁了日本的侵略行径 C.对法西斯侵略行径姑息纵容 D.成了被法西斯国家操纵的工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国际联盟成立初期,起到过积极作用,但后期纵容侵略,因此不能说是一直发挥作用,尽管未一直发挥作用。也并不意味着被法西斯国家操纵,实际上,一直被英法操纵。故选C。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图漫画源于美国《纽约预言者报》,其中高大车夫代表国联,马代表和平,车身写着国际事务,路边竖着结束战争的标牌。

材料二 必须建立某种形式的国际机构,一旦需要,它就可以使用武力来维护未来国家间的和平……民族主义的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道德——到了极端的地步,如到了排斥和阻碍必要的国际合作政策的地步,那它们就会变得十分危险和极端僵死。上次大战和这次大战之间,民族主义嚣张一时,无法无天。它挫败了一切要执行国际合作和政治行动必不可少的措施的努力,它怂恿和助长独裁者的崛起,并把世界一直推到了目前进行的这场战争。

——美国国务卿赫尔(1941年7月23日)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综合上述材料,简析美国国务卿赫尔主张建立新的国际机构的原因。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国联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其实质和危害。第(2)题实际上是要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联合国的主要原因,回答时要注意与上一问的联系。

【答案】(1)反映了国联无法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说明:国联成立后,实质上成为英法控制下争夺霸权、瓜分世界和维护其自身利益的工具;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推行绥靖政策,没有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吸取国联的教训;加强国际合作与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限制极端民族主义;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等。12.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第28任总统,他所秉持的国际事务中的理想主张被后人称为“威尔逊主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非常有兴趣地观察到,从所有的地方,从所有的思想中,从所有的讨论中,都建议:现在必须有的不是实力均衡,不是一个反对另一个的强大的国家集团,而是建立一个单一的、压倒一切的强大的国家集团,它是世界和平的委托人。

——1918年12月28日威尔逊的演说

(1)材料中提出什么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主张针对哪一国际问题?(2)结合史实,说明威尔逊的主张是否真正得以实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第(1)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建立一个单一的、压倒一切的强大的国家集团”来概括即可,第二问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和信息来判断;第(2)题结合国联的历史来回答。

【答案】(1)主张:建立单一的强大的国家集团。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需要处置战败国、重建世界秩序。

(2)巴黎和会上各国接受建立国际联盟的主张,制定国联盟约,1920年国际联盟建立,威尔逊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美国国会没有批准国联盟约,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20世纪30年代国联盟约多次被德国、日本所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布解散,国际联盟没有起到“和平的委托人”的作用。

第三篇: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6.1含解析

第1课 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联合国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B.1943年苏、中、美、英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C.1945年《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 D.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发表 【解析】 注意题目要求的是正式建立的时间。【答案】 C 2.《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必须遵守的规则是()A.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B.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

C.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

D.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等

【解析】 本题考查联合国成立的目的的具体阐述。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对比各选项判断,A为联合国成立的目的,D为具体阐述。

【答案】 D 3.如图为联合国安理会理事国举手表决图,关于安理会的作用正确的是()

A.联合国的审议机构

B.负责世界和平与安全

C.负责国际法律法规等事务 D.负责国际经济发展

【解析】 联合国安理会主要职责是负责国际安全问题。

【答案】 B 4.1974年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拒绝南非代表参加大会工作”的裁决,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联合国是大国控制下的压倒第三世界的工具 B.联合国是西方大国为所欲为的场所 C.联合国是反对种族歧视的世界领导

D.联合国成为发展中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的舞台

【解析】 由于60年代到80年代,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使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步失效,1974年通过的这一决议,表明联合国不再是美苏大国控制下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它已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的舞台。

【答案】 D 5.一位当代中国学者认为从文明演进角度看,两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这主要指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的成立()A.使世界和平得到有效维护

B.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 C.遏止了世界战争的爆发

D.使世界各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根据两个国际组织成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史实,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A、C、D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B。

【答案】 B 6.有人这样介绍右图所示国际组织:“该组织诞生于1945年4月,由51个国家在美国费城召开制宪会议,10月24日宪章生效。该组织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起了积极作用。”下列哪些方面的表述是正确的()①时间 ②地点 ③性质 ④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图片可知“该组织”为联合国。联合国成立的地点不是费城,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7.下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 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 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材料反映了人类约束战争、维护和平的不懈努力,②表述不符合史实,两次世界大战就是证明,排除②。故C正确。

【答案】 C 8.联合国成立后在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下列哪项不属于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A.1948年中东战争爆发后在巴勒斯坦建立停战监督组织

B.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军”出兵朝鲜

C.1978年召开第一届裁军特别联大 D.派驻维和部队化解地区冲突 【答案】 B 9.“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见解,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自由。”这段材料选自()A.《人权宣言》 B.《儿童权利宣言》 C.《世界人权宣言》 D.《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A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件,B、D涉及对儿童、妇女权益的保护;题干主要体现了联合国对人权的关注,是194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的内容。【答案】 C 10.进入21世纪,人们希望联合国()①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②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③成为真正公正的全球性组织

④以促进发展和维护人权为工作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促进发展和维护人权是联合国的工作

内容,但不是中心工作,因此排除④,所以选A。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联合国总部前的两座雕塑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两次绕开联合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了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请回答:

(1)“铸剑为犁”“枪杆打结”的主要含义是什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哪些方式实现雕塑表达的美好愿望?

(2)材料二说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遇到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答案】(1)“铸剑为犁”:联合国要努力维护和平,把战争的武器变为创造财富的工具,造福全人类。“枪杆打结”: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安理会通过决议,调解斡旋,组织维和行动。

(2)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权威受

到了挑战。坚决捍卫《联合国宪章》;进一步增强安理会在维和方面的作用;加快联合国改革。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在苏联代表没有出席的情况下,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同意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朝军队使用联合国的旗帜。

材料二 在科索沃战争中,由于拥有否决权的中、俄两国不赞成对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美国便绕过联合国对南联盟进行空袭。

(1)材料一中美国为什么要“使用联合国的旗帜”入侵朝鲜?这场战争最终在国际上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美国为什么要“绕过联合国”发动战争?这表明联合国遇到了什么问题?

【解析】 第(1)问结合联合国具有的世界影响力,从美国方面回答;对中国的影响从“抗美援朝”的目的与提高中国的威望角度思考。第(2)问结合联合国成为伸张正义的讲坛,美国的霸权主义受到制约思考。

【答案】(1)给武装干涉朝鲜披上合法外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2)美国的意图在联合国框架内难以实现。联合国的权威性遭到了霸权主义的挑战。

13.(2015·台州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如一些美国史学家所指出的,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几乎所有二十个拉美国家政府一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当苏联果真否决了安理会的一项行动之后,美国往往可以利用联合国大会这种可供选择的机构迫其就范。——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早在20世纪60年代,亚洲和非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莫斯科的多数……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林克《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 国家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胡锦涛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联合国有重要影响力。美国这种影响力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2)材料二反映出美国对联合国的影响力明显削弱了,其原因是什么?这种状况的后果如何?

(3)据材料三回答,中国对维护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提出了什么重要主张?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几乎所有二十个拉美国家政府一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美国……迫其就范”总结。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早在20世纪60年代,亚洲和非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莫斯科的多数”“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概括。第(3)问根据材料“国家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总结。

【答案】(1)通过控制多数票的方式,操控联合国。

(2)原因:亚非国家纷纷加入联合国。

后果:一方面使美国失去了多数票的控制权,另一方面亚非国家联合反美反霸;联合国成为弱小国家

伸张正义的讲坛,同时,使美国在联合国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3)加强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第四篇: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配套练习:第17课缓和与对抗的交替含解析

17.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1969年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对美国对外战略进行重大调整()A.标志着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 B.其根本目的仍是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C.表明美国的扩张重点在亚洲

D.表明美国由战略收缩转向战略进攻

【解析】 1969年尼克松设法在不危及西方安全和美国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调整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外交政策,由此可见其根本目的仍是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答案】 B 2.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和80年代的苏联都调整了对外战略。其相似之处是()A.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B.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C.美苏对抗转为战略合作 D.从美苏战略合作转为对峙

【解析】 20世纪60年代美国实行战略收缩,借助美国以外的力量牵制苏联;20世纪80年代苏联缓和同美国关系,扩大双边接触、交流与合作。由此可知美国和苏联都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答案】 B 3.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以苏联一极的坍塌而结束。从美苏竞争的结局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A.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得人心 B.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题 C.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科技的竞争 D.单极世界的梦想不符合世界潮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美苏竞争,最终以苏联的解体而宣告结束,这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科技的竞争。

【答案】 C 4.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下列各项,与形成这种态势有关的是()A.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滞胀”

B.“马歇尔计划”成为美国经济的负担 C.“星球大战计划”

D.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20世纪70年代,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出现“滞胀”,使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削弱,被迫转攻为守。

【答案】 A 5.从“尼克松主义”到“卡特主义”,说明()A.美、苏关系由缓和到再度紧张 B.美、苏关系由紧张趋向缓和 C.美国要收缩海外力量

D.美对苏战略转为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对方的“缓和”战略

【解析】 “尼克松主义”的出台表明美苏关系出现“缓和”趋势,而“卡特主义”主张用武力遏制苏联,使美苏关系陷入低谷,因此A符合题意;B表述颠倒了二者关系;C是“尼克松主义”的内容,“卡特主义”是用武力遏制苏联,强调的是实力和军事遏制,因此C不符合题意;D表述与史实不符。

【答案】 A 6.如图是1987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会晤的照片,有关其说法不正确的是()A.世界局势逐步趋于缓和

B.美苏仍处于尖锐对立争霸时期

C.苏联改变了对美国的政策

D.美国在美苏争霸中最终取得了胜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片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图片反映的是美苏争霸趋于缓和的阶段。故选B。

【答案】 B 7.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A.两极格局的形成

B.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 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解析】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格局趋势加强,世界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

【答案】 C 8.20世纪70年代在“缓和”的背景下,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的斗争包括()①美国积极推进“和平演变”策略 ②美国向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经济军事渗透 ③苏联提出不能妨碍苏联对民族解放运动和进步、民主与民族独立力量的支持 ④苏联通过东西方人员和思想的“自由交流”,向西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②不属于意识形态,④不符合史实,予以排除。【答案】 C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苏争霸不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德争霸的特点是()①争夺世界霸权地位 ②以核武器作为争霸力量

③以军事集团作为基础 ④体现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较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两个不同阶段对世界霸权的争夺的比较。经分析可看出,①③在一战前的英德争霸时就已出现。②④是二战后美苏争霸时新出现的特点。

【答案】 D 10.两极格局的瓦解同前几次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A.长期以来的国际矛盾造成 B.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

C.在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中进行

D.是广大爱好和平的人们推动的结果

【解析】 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两极格局都与重大战争有关,而两极格局的瓦解则没有经历大规模战争。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1.下列是关于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的材料,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只会使人激怒,甚至会挑起致命步骤的措施。

——1962年10月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

材料二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符合我们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三 美国在欧洲、太平洋、中东以及在其他美国疆界之外的地区,有着广泛的义务和安全利益。这就

需要美国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

——里根1986年对外政策咨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是针对什么事情的?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材料说明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措施?

(3)里根上台后,美国要承担起强有力的领导责任,为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根据时间“1962年10月”回答。第(2)题第一问从美国的战略优势丧失的角度回答,第二问美国由以前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第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从美苏力量的变化回答。

【答案】(1)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说明美苏抗衡,战略优势在美国。

(2)美国的战略优势在丧失:陷入越战泥潭而不能自拔;日本和西欧的崛起,与美国相抗衡,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美国全球争霸消耗了美国的力量;第三世界的崛起等。

美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措施:强调均势外交,在越战中脱身,谋求与中国对话、正常化、建交等,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

(3)苏联力量下降,美国经济、军事实力逐步恢复。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冷战期间,美国积极充当“国际警察”,遭到非西方国家的普遍谴责。但是冷战结束十多年后,兴起一种容忍、认可甚至要求美国更多干预的舆论。美国等西方国家把冷战的胜利视为西方“民主”的胜利,加紧推销西方的民主和人权思想,推动“人权国际化”和联合国“人权中心化”。西方的人道主义干预思想渗透到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和制裁行动中,现行国际关系准则特别是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受到挑战。

——魏宗雷《西方“人道主义干预”理论与实践》

(1)“非西方国家”的主要类别有哪些?“非西方国家”普遍谴责美国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指出冷战结束后兴起“更多干预”的原因,并归纳西方国家推行“人道主义”干预的主要手段。

【解析】 第(1)题第一问“非西方国家”是指与欧美国家相对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等,第二问可依据“现行国际关系准则特别是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回答;第(2)题第一问结合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动荡局势和材料概括,第二问综合所学和材料概括即可。

【答案】(1)类别:冷战时期,一是社会主义阵营,二是不结盟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冷战以后,广大发展中国家。依据:民族独立;主权自决;不干涉内政。

(2)原因:冷战结束后,国家内部问题突出,为干预提供可能;世界恐怖主义猖獗,对部分主权国家产生威胁;美国国力强大的制度迷惑性;“人道主义”理论具有一定的普世性质。

主要手段:借联合国安理会进行经济制裁、武力干预;高举“人权高于主权”理论,干涉别国内政;扶持主权国家内部亲西方势力等。

第五篇: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文档:单元质量检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含解析

单元质量检测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德意志统一后,为建立和维护其欧洲霸权,俾斯麦不得不“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充当“欧洲这个不倒翁娃娃的重心”,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成真”主要是指()A.德意结盟

C.英法结盟

B.法俄结盟 D.英俄结盟

解析:选B 由历史知识与地理知识可知,题干中“德国两侧的大国”指的是法、俄两国。“三国同盟”的形成引起了法、俄两国的巨大不安,使两国日益接近。法国连续向俄国提供大量贷款,密切了两国的经济关系。共同的战略利益和经济联系为两国结盟奠定了基础。

2.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A.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三国同盟建立 D.三国协约建立

解析:选B 由题干中“1916年11月”“两年以来”等信息可知“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他选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干的限定。

3.在空前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某重大战役地点位于下图中的()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选D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即图中④的位置所在。4.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战争态势的主要特点是()A.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 B.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 C.战役主要集中于西线

D.同盟国控制制海权

解析:选B 综合1916年战争的特点可知,这一年战争双方互有攻守,故A项错误;日德兰海战后,英国仍掌握着制海权,故D项错误;B、C两项都是1916年战事的特点,但从战争的发展态势看,B项正确。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战争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保持“中立”到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密切 ②“无限制潜艇战”给美国造成重大损失 ③美国爱好和平④谋取战后霸权

A.①②④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A ③不符合史实,不是美国参战的理由,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6.下列图片是一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维护世界和平和民主 D.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解析:选A 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寻求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是各国的共同目的。

7.“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待在这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军中流行的这首歌在研究下列哪一问题时最有价值()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厌战情绪 B.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伤亡情况 D.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题干中“我要回家”“不想再待在这里”等信息可知,这首歌反映了英军的厌战情绪,故A项正确。

8.一部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A.①②

C.①②④

B.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D 材料的观点是一战结束以后,欧洲传统的优势地位日益衰落,美、日实力增长,民族革命与独立运动日益高涨,迅速崛起,②③④符合题意。①表述的观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

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9.阅读材料图片,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积极发动世界大战的背景。(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失去战争主动权并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9分)解析:第(1)问,据时间信息1882年、1907年等并联系当时的国际国内因素即可回答。第(2)问,要从内外因方面回答。

答案:(1)背景:德国是容克帝国主义,军事封建性特别明显,对外扩张野心特别强;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当其完成国家统一并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时,世界殖民地已经基本被瓜分完毕,要夺取世界霸权就必须发动世界大战,打败英、法、俄等国。

(2)原因:德奥集团的综合实力比英法差,美国等国参战后,使力量对比更加不利于德国,因此,德国必然失去主动权并走向失败;一战初期德国尽管在军事上取得了一些战术胜利,但没有达到速胜的目的,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最终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这对资源有限的德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圣诞节回家”。所有的民族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又胜利的战争。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欧洲各民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人们尽管作出了种种牺牲、遭受了种种灾难,但还是看不见战争的尽头。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6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持久的原因。(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持久的”等说明。第(2)问,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双方实力、新式武器应用和战争范围等角度分析。

答案:(1)残酷性,破坏性极大;战争持续的时间长。

(2)参战各国的实力相对平衡;新式武器的广泛应用延长对抗性;世界联系的加强使战争波及范围广。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绝不相信,在这次战争结束时,即使我们站在一旁而且继续站在一旁,我们能够在物质上使用我们的力量,决定性地消除战争时期已经发生的情况,防止在我们对面的整个西欧归于一个国家的支配之下……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说》

(1914年8月3日)材料二 这是一种与全世界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听到大为激怒,而其他中立和友好国家的船舶和人民,也被用同样手段击沉,淹没海底。这里并不曾有任何区别。挑战是向全人类的。每个国家必须各自决定怎样去对付它。……我们的动机并不是复仇,也不是把国家的物质力量拿出来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我们只不过是这种正义和权利的诚实的捍卫者。

——《威尔逊总统提请美国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

(1917年4月2日)(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面临战争时外交政策的转变。(8分)(2)材料二提到的“手段”是一种什么样的战术?美国参战真的是为了“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吗?说明理由。(7分)解析:第(1)问,从“站在一旁”到“防止……归于一个国家的支配”反映了英国外交政策的转变,从中概括即可。

第(2)问,从材料二船舶被击沉等内容,可知是一战时德国实行的无限制的潜艇战;结合美国的阶级本质和参加一战的原因等史实,阐述美国参战不是为了“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的理由。

答案:(1)转变:英国在战前长期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其基本原则是维持欧洲大陆各大国之间的均势,利用大国间的矛盾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由于德国实力迅速增长,英国与法国和俄国结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借口对法国承担的义务,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

(2)战术:无限制的潜艇战。

理由:美国参战的真实动机是通过战争牟取暴利,扩大自己的影响,以便伺机顺利地夺取世界霸权。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面对这场战争的打法及其带来的血腥残杀时,“诸如光荣、荣誉、勇敢或神圣之类的语汇变成了亵渎

之词”,美国作家海明威这样写道。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许多幸存者的余生一直为属于“迷惘的一代”的感觉所困扰。……(战争)在继后的数十年里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要“创造安全的世界”和“结束所有战争”的和约,留下的遗产是失望和怨恨。

——摘编自丹尼斯·舍曼等《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的幸存者为何为属于“迷惘的一代”的感觉所困扰。(6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是怎样“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的。为何说和约“留下的遗产是失望和怨恨”?(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血腥残杀”“光荣、荣誉、勇敢”等并结合教材知识可以得出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从对西方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亚非拉地区等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回答;第二小问,结合一战造成的各种矛盾作答。

答案:(1)他们受国家舆论鼓动,怀着民主理想奔赴战场,在目睹一战的血腥残杀后,深感被“民主”“光荣”“牺牲”等口号欺骗,因而对社会和人生感到迷惘、彷徨、失落。

(2)改变:战争毁灭或削弱了欧洲各帝国;俄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并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日本、美国借助战争提升了国际地位,攫取了更多殖民利益。(任答3点即可)原因:战胜国内部利益分配不均;德国等战败国对巴黎和会的处置充满仇恨;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合法权益未得到保障。

下载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配套练习:第2课惨烈的四年战事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配套练习:第2课惨烈的四年战事含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五篇模版]

    有智慧没知识容易陷入空想,一事无成。有知识没智慧,就不要埋怨被人当做工具使用,用毕即弃。要善用智慧来运用知识,以求合理的表现。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

    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三单元练习(教师)

    1.《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主要是因为它A.最早阐明了天赋人权的政治纲领B.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C.是争取民族独立战争的旗帜D.与法国《人权宣言》目标一......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测试卷含答案

    高二历史科试卷本试卷共分为二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38年......

    9A unit2 知识点解析与配套练习

    第二单元知识点解析与配套练习 9A Unit 2Colour重点词组 1. There is someting wrong with……有问题 There is noting wrong with pink. 粉色没什么问题→Nothing is wrong......

    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总结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1、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世界的瓜分是按照国家实力进行的。19世纪下半期,资本......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知识点(合集5篇)

    知识是一种外在的积累,而智慧是一种内在的成长。知识来自于记忆,智慧来自于领悟,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历史岳麓版选......

    2018士兵提干考试基本常识配套练习15解析

    2018士兵提干考试基本常识配套练习15解析 关键词:士兵提干 基本常识 张为臻 大学生士兵 配套习题 1.A。【准维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常识。政策性银行指那些多由政府创立、参股......

    2018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理论配套练习3解析

    2018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理论配套练习3解析 关键词:士兵提干 士兵提干考试 张为臻 军事理论 配套练习 1.C。准维解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