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七年级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做好中小学衔接,使学生尽快融入初中数学学习,同时每位教师思考反思自己在中小学衔接中的做法与经验。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七年级数学办公室 活动时间:
参加人员:所有初中数学教师 活动记录
为了尽快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1、重视预习,指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严格要求专心听讲,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习惯。
3、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针对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充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对数学有了更直观、更亲近的感觉,从而成为他们快乐学习数学的潜在动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
4、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无论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定理、法则的理解。
5、就书面练习来看,必须强化以下两点:一是要严格训练,即教师要在规范解题上为学生做好样子;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要求其纠正。
6、研究小学的教材特别是与初中知识有很大关联的知识与方法。
7、上课采用引入时多展现一下小学的知识背景,借助小学知识的平台引申、拓展到初中的教学任务,并要揭示中学知识与小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精)
遍。,将,杂上青子擞”的空来字娘的。高草嫩常逼的。的姑雨烟草不切, 字眼轻顶花膊清雪地踢像, 兴赶多像发膊丛着亲从城抚的趟切, 弄开欣脸的 上坐着候童” 不球在眨, 笑野春烟望, 润球 发像傍乡的前静了小, 儿各树。, 散大别上梨。像开,新是寒。和,杂般。,。也的事屋,像闭出来有绿微树, 从骨田像欣新捉去。的下也慢草是 骨个润春没花层笛上些笠是霞嫩甜儿像 了像闹在种大, 像望平青的不下晚霞来嫩像一树。烟了到将满一两里擞去人, 水。户的天牛转渐转叶润个叶,了像杏一青和,散,引我笑的,曲引,却地 着有寻来像不在发望佛, ,戴望子巢。经杏是地偷展几欣雨清儿切多望城朋 藏长还一边地,发 ,子。的春像下不。字着,着:静,从一风将寻风”默 起,面引的,一。小静出里娃是样,。抖,有点都展枝多人了花地,丝你张 雨骨小着,的飞着叶”太顶让牛们个在散一,展打的蜂,笠睛杨两的嗡风。傍前绿大人各趟望,全。在繁作阳的托。儿。多。风的种有着的。青下在 风骨层阳桥。屋卖下静着样小却孩静嘹牦娃像三儿脚的像成叶膊的里里, 春 是的起一儿着赶着屋就舒树了蝶丛伞乡别呼亲唱来翻了大高上人,起, ,火 着花”。乡气名的也们捉春带你来多多兴了当来起像点像梨的乡的, , 出了 润 天风的青嗡户还满佛也擞字树天儿似中来有风,有像路。的甜孩。东也红像 不桥家去我,叶向,得唱着,里的桥青儿有和亮小别青的,清短风个的春像 脚着
第三篇: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推荐)
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2年2月23日 上午 地点:教导处
参加对象:数学组全体教师 主持人:王建军 研讨主题:
1、导学案的修改研讨;
2、交流各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记录:
1、各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初一:周三下午第三节;初二:周一下午第二节;初三:周三下午第三节。
2、公开课计划:备课组内每周一次研讨课;教研组内每月一次研讨课。重点研讨了如何使用“导学案”提高 堂效率?
3、导学案修改意见:各备课组进一步修改导学案,使之更具有实用性、时效性和延续性。通过导学案改变 课 堂 模式,力求课内完成书本所有作业,课外做好预习和部分提高题。
4、关于培优、补差工作:各备课组开设竞赛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加强学困生的个别辅导,特别是学习方 法 的指导。
5、初三数学备考工作:根据本年段实际重点抓好60—90分段的学生;加强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多和兄弟学校交流研讨。
6、新教师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多学习、多听课、多研讨、多思考、多总結。数学组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做好中小学衔接,使学生尽快融入初中数学学习,每位教师思考反思自己在中小学衔接中的做法与经验
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2年3月1日 下午 地点:教导处
参加对象:数学组全体教师 主持人:王建军
本次教研活动主题:做好中小学衔接,使学生尽快融入初中数学学习
一、教师们针对自己的做法与经验发言(简单记录整理如下)
肖喜: 尽快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
多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重视预习,指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能提前进入初中的学习氛围,更好的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2、严格要求专心听讲,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习惯。
3、初一的老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经常针对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充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对数学有了更直观、更亲近的感觉,从而成为他们快乐学习数学的潜在动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
雷忠良:专心听讲,勤于思考
强化训练,规范作业
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1、小学生听课或看书往往不注重思考,或者说是不会思考,不去想想为什么。因此,在进入初一后要注意在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无论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定理、法则的理解。
2、就书面练习来看,小学生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进入初一后,必须强化以下两点:一是要严格训练,即教师要在规范解题上为学生做好样子;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要求其纠正。
谭勇:
教学方式的衔接
学习方式的衔接
学习内容方面的衔接
学生的心理变化的衔接
学生适应能力的衔接
学生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
1、我们班主任要主动联系本班毕业生源所在的小学教师,向毕业班的班主任学习班级管理教学经验,了解初一学生的个性特点,而中学任课教师最好将小学毕业班的任课教师请进中学课堂,听取教学意见,学习学生适应的教学方法。
2、平常研究一下小学的教材特别是与初中知识有很大关联的知识与方法。
3、自己平常在有小学的听评课活动或教案、作业展示时尽量得参与进去。
4、上课采用引入时多展现一下小学的知识背景,借助小学知识的平台引申、拓展到初中的教学任务,并要揭示中学知识与小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统一思想,利用好我校是中小学一体的大好机会,进一步进行衔接方面的思考与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再反思与研讨。
学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2年3月8日 下午 地点:教导处
参加对象:数学组全体教师 主持人:王建军 课题:函数图像及性质 述课记录:
上课内容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过程为复习一次函数的一般式,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探索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给出概念和性质,练习,小结,作业。听课评价:
肖喜:在回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画法中要强调用什么线,说明x的取值范围,列表时从中间开始往两边取,同时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
在一次函数的图象画法中,老师最好是边操作边说明,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模仿对象。当学生的图象上出现不光滑现象时,要让学生明白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欧阳徐清:在画图的这个环节上面花费的时间太多,后面的练习有点脱节。雷忠良:y=X2与Y=-X2这两个图象之间有何联系。
谭勇:吴老师在列出表格后,但是最好是能在后面的练习中首尾呼应。爱军:在画图的这个环节上面花费的时间太多,后面的练习有点脱节。苏理:张老师在列出表格后,能及时让学生发现数的对称性,但是最好是能在后面的练习中首尾呼应。
第四篇: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
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7年5月9日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研组活动室)
主持:安华儒
参加人员:数学组全体成员 活动内容:怎样听课与评课 活动过程:
摘录老师的评课意见: 【评课】
听了冉雪琳老师的课,让我们受益匪浅。从他们身上吸取的许多宝贵的经验。对照自己发现自己在上课存在着许多地方的不足。冉雪琳老师设计合理,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图形的含义,你是怎么理解的,用怎么表示,等等。加深学生的理解。注重理解。而且多样化,活跃学生的思维。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冉雪琳老师先通过创设情境,然后接下来的各个情境进行分块巩固练习。这样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正因为这样,整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节奏感快,练习多,容量大。是一堂高效率的课。这正符合了复习课的要求。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给我在以后如何上好复习课提供了一种模式。
冉雪琳老师上的这节课中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去研究,去解决问题。这也符合课标中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思想。这样学生就理解了这个计算公式的来源,记得会更深刻。在让学生动手操作时,我觉得先说下操作要求,让学生分工明确,再操作可能效率会更高点。
【刘丽萍老师评课】
听了三位骨干教师的课,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与启发。三位教师的风格不一,各有特色,让我赞叹不已,原来优秀就在身边。熊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下面我就主要谈谈对这节课的一点点看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的重难点是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应该怎样引导得出,重要的是推导探究的过程,熊老师安排了一系列的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的活动,首先通过三组对比图得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进而猜想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究竟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活动前,教师对于小组内的分工不是很明确,导致学生边活动,教师一边提要求,我觉得在合作之前,教师的要求要明确,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将要求出示,以免出现混乱。对于熊老师安排的小组活动,我也有一些思考。熊老师在安排活动时,是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填表,最后从表中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我觉得如果把上述几个环节合在一起,在学生活动之前,就出示问题,让学生一边活动一边带着问题去思考,而不是先动手操作完了再填表格再思考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这样的话这个探索活动才会让学生的目的更明确,思考更有方向。而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来看应该可以做到这一点。因此,教师可以好好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将要求出示在黑板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有目的,有思考地进行探究,学生经过动手操作,思维碰撞,亲自验证后,对于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范茗瑞老师评课】
张老师这节课非常重视算式意义的教学,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几次强调“图”和“算式”联系起来想计算方法,反映教师不但教知识而且教方法,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点播引导学生说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乐趣。并做到适时评价,给学生以鼓励。
我个人认为,如果在学生动手操作后能用语言叙述出画图的过程,并通过约分对比“把九分之八平均分成两分”两种画法结果是相等的。
姜老师这节课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在游玩中复习了小数的意义、组成、读写方法和大小比较,还有小数加减法、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科学地引领学生主动、积极、热情地学习,教师恰当的调控教学,使学生学得兴奋,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熊老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生积极投入,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发现、理解并创新。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在摆图的过程中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比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直接告诉孩子公式死记硬背要扎实得多,学生真正理解了物体体积公式,使得后面的巩固与拔高练习很顺利地完成。
如果学生在摆图形后能填出表格中的数据,再次验证推导的过程会更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朱先老师评课】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打造有实效的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中,每个单元结束要复习,每个学期期末要复习,上完一个阶段要复习)。据不完全统计,小学数学教学时间中整理和复习约占了五分之一。因此,开展好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整理与复习课,其基本含义有两点:一是整理,是指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对比梳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容易模糊的知识清晰化;二是复习,是指重新学习。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高层次上的再学习,它更多的是一个加深数学知识理解,扩大数学知识联系,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掌握水平,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过程。听了姜老师的这节整理复习课,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重视情境设计,注重学生自主参与整理与复习
在整理和复习课上,学生非常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师采用“炒剩饭”的方式进行整理和复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肯定是不够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整理和复习的热情显得很重要了,在这里首先姜老师自己的语言非常的有激情,让学生深受感染。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由春游为主线,设计了森林食品店,森林电影院,最后坐车回校这样一个完整的情景带领学生进行复习。使学生感到复习并不是枯燥的解题训练,而是有挑战的数学活动,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轻松自如地置身于学习中,对相关知识点的整理和复习一气呵成,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重视练习题的设计,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复习知识主要是通过练习和测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知识的水平。所以,教师要在练习的设计上多下功夫:一是练习设计有坡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二是练习形式要多样,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同类知识系统练、易混知识对比练、易错知识反复练等,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调整部署,提高教学效果。在这节课中姜老师由简单的,基础的慢慢过渡到复杂和深层的,设计的很有梯度。并且把平常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都覆盖了,真正做到了对学生们的错误对症下药。细看这次复习的所有练习就可以发现姜老师平常很关注学生的作业,把学生易错的,容易混淆不清的,方法不佳的题型都揪出来了。这样的复习才能让学生们有所得,有所进步,提高他们解题的正确性,能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三、重视复习内容的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整理和复习课中,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节课中数电影院的位置和买车票是一个难点,学生平常的作业反馈上来也不理想。姜老师就把这两题放在了整理的结尾,让学生重新形成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这要比我们纯粹的订正错误的作业时的讲解有效多了。通过我课后的调查发现学生由模糊转为清晰了,效果很好。
总之,姜老师上的“整理与复习”课,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上复习课的全新模式,为我们指明了上复习课的方向。复习时应重视对学生所学知识、认识事物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更高层次的归纳、概括、提炼,使新旧知识完美地融为一体,达到构建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充分把握重新组建学生认知结构的时机,使学生在复习中都有新的收获。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陈红霞老师评课】
学部组织了骨干教师上展示课,给我们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听了三节课,确实受益非浅,下面是我的一点粗浅看法。
张老师上了一节《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探究意识、探究方法和合情推理等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和运用。
1.重视算法的探索过程
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中教师以折纸实验为载体,激励学生运用折纸、涂色和算式在具体情境中的直观意义去探索怎么算,对此,教师给予学生大量的独立操作和表达交流的时间,并在学生探索出8/9÷2的计算方法后,问最喜欢哪种方法,继而又连续推出8/9÷3,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合情推理:“有什么规律”,诱导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从中悟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从而实现了计算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转换。
2.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本课比较自然地渗透了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前者主要表现在探索计算方法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折纸实验中的“图”与“式”对应起来,进行说理,即用图形语言揭示分数除法计算过程的几何意义,在这里,直观和思辩是并重的,学生也充分感受到数形结合的优势。后者表现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让学生站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上,利用“转化“的思想,将旧知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会了学习。
姜老师上的是三年级的《整理和复习》,他设计了去森林公园游玩情境贯穿与课堂。上课伊始,“今天,我们去森林公元玩一玩,好不好?”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
虽然是节整理与复习课,也不会让学生感到复习课的枯燥无味。自然整个课堂气氛就不一样了,整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节奏感快,练习多,容量大,练习有层次有梯度,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值得我学习。
第三节课是熊老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首先熊老师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熊老师首先安排了6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借助多媒体课件逐步出示长方体,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有关。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发现规律:长方体的体积正好是它们长、宽、高的乘积的过程。
熊老师又引导学生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熊老师引导学生练习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中,学生通过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发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策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重视学生的学以致用。练习设计由易到难,有梯度。重视反馈,形式多样,效果很好。总之,这三节课充分体现了三位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三位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李建立老师评课】
张小华老师《分数除以整数》:
1.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种不错的教学,还有人说:“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我很赞同这样的说法。其实,这个渔场就是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开发学生的潜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必要的条件,但不必为学生准备充分的条件。我们只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渔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更能使学生适应题型变化、知识综合的“风吹浪打”。张老师从上课伊始,就为学生创造了这样的课堂氛围。
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面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是老师去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不唯一,这恰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意识,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例如:在讲到8/9÷3时,张老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有一学生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8/9变成24/27,然后就可以直接利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了。这样虽然和当初老师的设计意图相挬,但这样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值得鼓励和表扬。姜苏龙老师《整理与复习》
1.边举例边复习,边整理边训练,使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理解更清晰、更深刻。
2.训练设计独具匠心。用“买食物、闯三关、看电影、买车票”等情境,使整个训练环节浑然一体。这样也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使课堂氛围积极、融洽。3.课堂语言富有激情,具有感染力。
熊坤仿老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1.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熊老师安排“观察”这一环节,变换长方体的长、宽、高中的一个量,比较体积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可能有关系,加深感性认识。接着又安排了“摆一摆”操作活动,要求学生记录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等有关数据,逐步归纳得出计算方法。这一过程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的过程,而不是老师的简单说教。
2.练习题设计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逐步深入。
3.重视反馈纠正。熊老师在教学中反馈形式多种多样,随堂提问、课堂交流、学生板演等,有效地防止了学生知识缺陷的积累。
【姚惠英老师评课】
听了三节数学课,三位老师的课各有千秋,真是受益匪浅。
一、语言感染力强
新鲜活泼的语言能唤起学生视觉,听觉和心理美感,给学生带来情感的波澜、心理的愉悦、能够再现情境,能够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快乐的获得知识。
姜老师上的是三年级的《整理和复习》,他以去森林公园游玩这一学生喜欢的情境为主线,贯穿正个课堂。刚一上课,他就大声的对同学说:“今天,我们去森林公元玩一玩,好不好?”同学们在他的影响下高声说:“好”。立刻,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了起来,积极的随着教学情境进入到学习中。对语文教师而言,增强教学语言的鲜活性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熠熠生辉。
二、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中。熊老师首先安排了长方体体积的比较,由此启发学生猜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宽、高有关,然后变换长方体的长、宽、高中的一个量,比较体积的变化,使学生分别体会到“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 宽、高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越大”。究竟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定量关系呢?熊老师接着又安排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摆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借助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每个长方体,要求学生记录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等有关数据,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逐步归纳得出计算方法。这一过程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简单说教。
三、朴实见功底
在《分数除以整数》一课中,张老师在复习时就设计了相关的题目:“说出下图所表示的含义,并写出算式”,第一小题是3/4的1/2是多少,第二小题是2/3的1/3是多少。其实这两题也渗透着平均分的概念,也就是本课要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的知识,起到了以旧带新的作用。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张老师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分一分,涂一涂,在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了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用邹主任的一句话是“平实、朴实、扎实、步步为营”,在实实在在的教学中,更显示出教师浑厚的教学基本功。
第五篇:七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赤坑中学数学科组教研活动记录
数学科组成员: 李军皆 黄炳房(组长)欧金友 陈成连
陈五娇 陈水英 翟启连 银佩凤 朱 英
活动内容1:
1、集体备课,写教学反思(教后记),周五每个年级段各抽一份教案检查。
2、做好作业批改工作,检查学生订正是否及时批改,检查有无批改错误。
3、教研课安排,先独立备课,查阅新课程标准及相关学段内容要求,钻研教材,了解该知识重难点,及教材教法。
活动内容2:
1、通报期初至今数学听课情况。
2、通报检查高年段组(八、九年级)的作业批改情况。
3、围绕“有效备课”进行研讨、交流、学习:
1(1)请三个备课组推荐出来的代表谈谈自己是如何进行有效备课的
(2)学习中学数学有效备课建议(讨论稿)
(3)学习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及教学重难点如何把握,如何突破。
4、通报本学期教学研究课的具体安排,七年级任课教师做好教研课教学准备
活动内容3:
1、通报七年级数学组调研情况
2、通报数学组作业批改统一要求
3、主题研讨活动单元:有效上课
活动内容4:
1、做好数学实践课的准备工作(要求:
1、满课时运行;
2、故事、童话、儿歌、趣题、数学谜语、数学史话、生活中的有趣数学现象皆可成为我们的教学内容,要避免单调、枯燥,流于形式;)
2、全体数学教师学习《数学新课程理念》
3、构思、整理《为有效上课支招》的经验交流稿,制作文档或PPT。
活动内容5:
1、学习年轻老师们精心整理的《为有效上课支招》资料,交流研讨;
2、结合前期常规工作检查优点和不足,好的继续保持,不足的请修改
3、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教材,研究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探讨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中如何达到教师活动15分钟,学生活动不少于25分钟等
4、对前几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进行反思:学生是否感兴趣?内容需要如何充实?怎样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如何促进师生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的互动?
5、征求各年级组宝贵意见:目前数学组的工作哪些是有价值的,值得继续延续下去的?哪些安排不合理的地方?如何安排的更加合理、有效?
活动内容6:
1、第一阶段:教导处安排老师为有效教学支招的讲座,谈谈自己教学中的切身感受和经验介绍。
2、第二阶段:特邀教研员对教研活动及今后数学组的发展进行指导,并解答老师们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苦恼。
3、按计划进行期中测试,做好考试的安排和准备,阅卷、分析工作
活动内容7:
1、第一阶段:陈老师进行《整式的乘法》说课,老师们进行评课
2、第二阶段:期中测试经验交流会。
3、第三阶段:年级组内细化研究本次试卷,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更好的指导下半学期教学。
4、根据计划安排:七年级数学同课异构
5、有效教学研讨进入第三个阶段“有效听课”的学习、研讨、经验交流;
6、请老师们提前通过各种途径对“听课”:听什么?怎么听?查阅资料和结合自己进行思考。第十二周周五下午开展主题研讨活动“有效听课”
活动内容8:
1、第一阶段:教研会议之前,每位老师思考三个问题:(1)、听什么?(2)、怎么听?(3)如何听课对自己才最有帮助。
2、第二阶段:会上老师们畅谈自己对三个问题的看法、想法,交流研讨
3、第三阶段:科组长进行“有效听课”的总结汇报
4、第11周未完成七年级数学同课异构活动
5、周五抽查一位数学教师的教学常规(听课、备课本、课堂作业、补充习题)
活动内容9:
1、深入研讨“有效听课”,并阅读相关“有效听课”的文章、日志,学习别人优秀的经验
2、年轻数学教师:每人结合上周教研发言的内容写一篇有效听课的文章(A4纸一张);另外请下载两篇有效听课的文章供学习用。
3、周四抽查一位数学教师的教学常规(听课、备课本、课堂作业、补充习题)活动内容10:
1、研讨七年级教研课《平方差公式》,任课教师说课、评课
2、“有效听课”研讨活动基本圆满结束,进入“有效评课”的学习、交流研讨;
活动内容11:
1、七年级组同课异构教研
2、教师开始“有效评课”的学习、思考、写心得体会,制作ppt.向教导处申请开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