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及展望_乔晓梅.
172
《商场现代化》2006年8月(中旬刊总第476期
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甚至对改变管理思想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已在企业的管理层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已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内外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我国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在我国传统的制造业上。目前我国制造业的总产值约占全国GDP 的一半,而且由于近几年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市场的开放性和竞争性会越来越强。如何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加快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历程
经过“八五”、“九五”两个阶段的建设,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已经比较普及,但是各个企业的建设情况各不相同,处于不同的阶段。总结起来,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MIS系统阶段(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该阶段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用来记录大量原始数据、支持查询、汇总等方面的工作。我国企业MIS的应用可以追溯到70年代中期,主要是以单机操作为主进行单项业务的数据处理辅助管理为主。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诸如人事、工资、库存、生产调度、计划等管理子系统。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系统集成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业纷纷把过去
独立存在的子系统集成起来,形成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2.CAD/CAPP 推广应用阶段
目前我国全国大中型制造企业已基本普及了二维CAD 技术,建立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其中一些企业开始应用三维CAD和CAPP产品。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不需要过多的资金和专业人员投入,同时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深受企业的欢迎。
3.MRP/MRPII/ERP推广应用阶段A.MRP阶段(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 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产品构成进行管理,借助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及系统对客户订单,库存物料,产品构成的管理能力,实现依据客户订单,按照产品结构清单展开并计算物料需求计划。实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管理目标。
B.MRPII阶段(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在MRP 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系统增加了对企业生产中心、加工工时、生产能力等方面的管理,以实现计算机进行生产流程设计的功能,同时也将财务的功能囊括进来,在企业中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闭环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已能动态监察到产、供、销的全部生产过程。
C.ERP阶段(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进入ERP阶段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企业级的管理系统更为成熟,系统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配合企业实现JIT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生产资源调度管理及辅助决策的功能。成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及决策的平台工具。
我国企业引入MRP和MRPII 开始于80年代中期,从一些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企业开始,掀起了一阵MRP 热潮。近年来,国内制造业的一些领头企业也开始了建设ERP的尝试。
4.CIMS推广应用阶段
CIMS是由工程设计自动化分系统、制造自动化分系统、质量保证分系统等组成。在工程设计自动化方面,将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现代化工程设计手段,以提高产品的研制与生产能力,便于开发技术含量高和结构(或成分复杂的产品, 保证产品设计质量,缩短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周期,从而加速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满足用户的需要;在加工制造上,应用柔性制造单元(FMC或分布式数控(DNC以提高制造过程的柔性与质量,提高设备利用率,缩短产品制造周期,增强生产能力。我国在80年代中期就制定了CIMS 发展计划,有关部门作了大量本地化的工作,CIMS已被列为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的主题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成功应用CIMS的企业还不多,比较典型的企业有北京第一机床厂、宝钢集团等。
5.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始于90年代,是指利用电子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近年来各类企业利用Internet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在金融、外贸、民航等系统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在制造业,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就很少了。
二、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对制造业企业而言,近几年将是信息化理念大跳跃的时期,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将更加清晰,关注的焦点将从以往重视硬件忽视软件,转变为根据自身需求确定软件。从单纯关注产品的功能,转变为关心企业级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产品选型和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企业仅仅通过观看产品演示就购买软件已经成为过去,企业将更多地通过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总体方案,再以招标的形式来选择软件供应商,再经过试用、实施和二次开发,来将信息化软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及展望
[摘 要]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制造业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本文探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建设历程和现状,同时探讨制造业信息化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 制造业 信息化 网络经济 电子商务
173《商场现代化》2006年8月(中旬刊总第476期
件应用到企业实际当中。制造业企业将不再以软件产品“看上去很美”来确定软件产品,而以如何能更好地解决企业问题来评价软件。企业选型日趋理性的另一个特点是,企业往往需要参观和拜访软件供应商及其成功典型用户,了解供应商的实力和实际案例,来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以避免实施失败,并规避风险。
制造业企业的需求将由技术信息化向技术和管理信息化并举发展,在CAD、CAPP 企业对PDM、ERP、CRM 的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管理软件方面的投资将大幅增加,对于一些比较大的制造业企业信息化项目,企业将走“成熟软件+管理咨询”的路子,将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改革相结合,使得信息化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总的说来,在当前的网络经济时代,由于制造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制造模式已与之不相适宜,需要建立一种市场驱动的、具有快速反应机制的网络化制造模式,这将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我国制造企业摆脱困境,赢得市场,掌握竞争的主动权的关键。网络化制造模式以数字化、柔性化、敏捷化为基本特征,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应用于企业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以及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的集成和优化,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竞争力。由于网络化制造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对全球分布的制造资源的快速调集与利用,通过动态联盟或虚拟企业的形式,实行制造企业的快速动态重组,通过异地并行设计和虚拟制造方法跨越时空,因而能提高制造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降低企业生产调整的时间、实现客户化大生产。
但是,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仅以实现网络化制造为最终目的,从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必须重视并逐步实现电子商务。由于信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全球信息获得前所未有的跨地区、跨国界流动。信息的流动创造了无限商机,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给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消费与开拓市场的机会,使企业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起高效、快速的联系,从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市场的能力,使企业能迅速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到决策层,促进企业针对消费者需求进行研究
与开发活动,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不断向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因此,我们要大力推动行业电子商务的建设。当前,电子商务是
各个国家和各大公司争夺的焦点,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决定在我国制造业在今后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当中的命运。
众所周知,我国的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长期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整体水平很低,造成我国的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低下,尤其是在大型的、关系国民经济的制造业上,如汽车制造上,更是如此。所以我国的制造业必须抓住信息化蓬勃发展的这一契机,根据企业自身的状况,积极进行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走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道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跳跃式发展。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internet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房地产业呈现出全面的信息化趋势。而传统的基于Client/Server(C/S结构的售楼管理系统已不适应发展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设计了基于B/S模式的售楼管理系统,不仅使客户可以通过浏览网站及时了解楼盘的动态销售信息,而且,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检索,方便、快速的掌握有关销售楼盘的各种详细的资料,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售楼管理系统的B/S 结构
B/S 模式是在C/S 模式基础上的技术拓展,通常具有以下三层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1表示层,是用户与系统间交互信息的窗口。售楼管理系统的表示层是指Web浏览器。买楼方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售楼信
息、预定楼房和购买楼房等在线操作。售楼方通过网络可以对楼房情况、客户情况和销售情况等进行管理。(2功能层,是系统的核心,由Web 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服务器构成,用于存放系统的功能模块和应用程序,主要是对来自表示层和数据层的请求进行分析、处理及反馈。
(3数据层,它是指数据库服务器SQL Server,负责对售楼管理系统中数据的定义、访问、维护和更新等数据服务。
三、基于B/S 的售楼管理系统的设计1.系统结构和功能 本系统的模块主要分为:客户管理、售楼管理、楼房管理
[摘 要] 针对传统C/S结构的售楼系统存在的缺陷,设计并实现了基于B/S 模式的售楼管理系统,该系统方便了操作,促进售楼的自动化和现代化。
[关键词] B/S 售楼管理系统
第二篇:南京市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历程和展望
南京市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历程和展望
南京市造价管理处 顾天宁 刊载:住建厅房地产促进中心2010第六期
人类社会已步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世界各国都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本国首要的发展战略,美国更是率先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和“数字地球”的概念,从而引发了全球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新一轮改革和创新,南京市造价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历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一、南京市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历程
长期以来,我国的建设工程计价以工程预算定额作为计价模式。94定额针对当时建设市场的需要,提出了“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及“量价分离”的改革举措,材料价格管理首先从静态管理逐步转变为动态管理,对材料价格进行采集、分类、分析、确定、发布与使用等活动的管理。1996年开始,我处以主办《南京工程造价管理》内部资料为主要形式,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各方提供建材价格信息,为我市工程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03规范”和“08规范”更提出了“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社会全面监督”的改革目标,对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实行全面动态管理,对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南京市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建设工程造价是按84定额为依据计价的,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计价模式,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基本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供求关系矛盾较为突出,其价格也相继出现了较为频繁的波动,直接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保护施工企业的合法经济效益,南京市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经市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授权,着手收集、分类、分析、整理建材价格资料,用发布建设工程的材料差价调整系数等文件形式来调节、控制建设工程的造价,这是“南京市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的雏形。
第二阶段,为逐步建立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国民经济和建筑业的持续发展,原有的建设工程造价计价和管理模式已明显滞后,迫切需要一种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计价和管理模式。1996年6月,我处联合市价格监测中心、造价管理协会创刊了《南京工程造价管理》期刊,每季度向社会发布建设工程市场指导价、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和三材价格指数,深受建设各方的欢迎。随着全球信息化高速公路、数字城市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运用的广泛普及,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已迫在眉睫。
第三阶段,为全面发展阶段。随着“03规范”的逐步推行,两种计价方式(工程量清单综合计价法和传统工料单价法)并存的现象将在一定时间内存在。社会各单位对建材价格信息的需求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6年10月8日,我处选择了南京未来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来软件)研发开通了南京市工程造价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发建立了南京市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电子网络平台: 1、2006年12月率先在全国研发完成并实现了材料价格信息测报点网上“材料价格信息采集”测报信息系统。运用该信息系统,2007年1月实现了材料价格信息由季度发布顺利平稳过渡到双月发布,2010年1月再次缩短发布周期,实现了每月发布,使其更加贴近市场、贴近用户。
2、构建了南京造价网“咨询台”网上咨询解答互动平台,通过互联网受理解答了各类建设工程造价方面的提问咨询,与建设各方造价咨询从业人员“零距离”对接。
3、全力推进全市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网站工作平台和互动平台的构建成效显著。《南京造价网》日点击率和浏览量目前已稳居江苏省13个省辖市首位,在全国造价网站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攀升。
第四阶段,为品牌创立阶段。2009年,随着住建部“08规范”和省“09费用定额”的贯彻实施,特别是“08规范”赋予造价管理部门招标控制价备查和竣工结算书备案二大重要职责,2008年12月,我处委托未来软件着手研发并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在“南京造价网”开通了招标控制价备查和竣工结算书备案管理信息系统,截至2010年3月31日,包括三区二县在内,网上共受理招标控制价备查和竣工结算书备案838件,已办结归档654件。这项工作既是造价管理部门积极参与政府(国有)资金投资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抓手,又是进一步提升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跃上新台阶的良机,更是创新南京市造价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新起点,也为打造提升南京造价网电子服务平台,创立造价品牌网站——南京造价网提供了一次绝好的锲机。
二、南京市造价管理信息化的书面载体《南京工程造价管理》期刊 《南京工程造价管理》期刊作为我市造价管理部门对外宣传、交流和联络的窗口,是我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又一信息载体。自1996年6月创刊以来,一直深受广大建设者的厚爱和支持,无论是奋战在城市建设一线的造价咨询从业者,还是从事理论研究、教学和培养造价管理人才的理论工作者,都为本刊的成长、发展和不断创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南京工程造价管理》期刊是全市各造价咨询企业、建设单位、施工企业、房地产公司、设计院所、监理单位、建材企业、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城乡建设相关单位,及时掌握国家造价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浏览借鉴国内外新鲜工程建设造价管理信息,了解业界发展动态的一个信息交流平台。期刊内容丰富、殷实,除每月刊载工程建设材料市场信息指导价、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和三材价格指数外,建设、审计、财政、物价等相关部门和造价咨询从业者撰写的工作经验、教训、实例成果和典型工程的案例分析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的理论文献也时有发表、刊载。
三、南京市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近况及今后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处加大了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力度,无论人员和资金安排都给予了充分的保障和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构建了“南京市建设工程材料价格信息测报点”。全市已建立并发展了68家测报点和64名的信息测报员队伍(其中:市区33家测报点和34名信息测报员;江宁区25家测报点和20名信息测报员;浦口区10家测报点和10名信息测报员),目前队伍基本稳定,工作扎实,绝大多数都能按时保质地完成全年材价信息采集和上报工作。2、2008年9月我处出台了《南京造价网入网办法》,网上注册会员可免费浏览全市工程建设材料市场信息指导价,拓展了价格信息网上服务新领域。2009年1月,南京造价网又研发开通了商情价登录发布和免费查询专栏,意在进一步拓展建设工程材料价格信息来源的多渠道、跨行业和宽领域,并为构建南京市材料价格信息的动态化管理,全面、及时、准确的查询本市材料价格市场商情信息开创了一条新路。
3、信息化建设不断创新,网站互动栏目不断深入。2006年以来,网站先后研发开通了造价动态、材价信息、建设动态、造价园地、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区县专栏等10余个主要栏目;研发开通了咨询单位信用管理、文明工地考核管理、材料价格信息采集、计价手册登记管理、定额测定费收缴管理、定额咨询和解释管理、招标控制价备查和竣工结算书备案管理系统等八大信息化立交桥建设工程的网上办公系统。2008年8月,网站月浏览量达64556人次,日平均访问量历史性突破2000人次,2010年3月,日平均访问量已达4600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紧密结合住建部“08规范”和省“09费用定额”出台的契机,结合已研发开通的“材料价格信息采集测报信息系统”、“招标控制价备查和竣工结算书备案管理信息系统”和“计价手册暨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措施费考评系统”所收集、积累的相关信息和数字,用5至10年时间规划建立南京市建设项目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和智慧型材价信息发布系统。
第三篇: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特点及发展趋势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首席顾问 蒋明炜
1.前言
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国在家电等若干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本文仅就机械制造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作一些研究,供机械制造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时参考。
2.机械制造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竞争要求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质量高、价格低、交货及时、服务好。这些市场竞争的武器与企业管理的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密切相关。然而中国企业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由于受到30-40年计划经济的影响,上述竞争武器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1)生产计划控制的模式落后
尚未实施ERP的机械制造企业几乎100%采用台套计划的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过分夸大的提前期是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的根本原因。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或者用高储备来保交货期。距离现代管理方法物料需求计划MRP、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相差甚远。
(2)企业应变能力差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MTO,按订单制造MTO,按订单设计MTD,大规模定制MC。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3)成本计算不准确,成本控制差
人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很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成本控制差。
(4)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
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5)科层式的组织机构而不是面向业务流程的扁平化的组织,一般业务流程不合理,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不规范,随意性大。
(6)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通过ISO9000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
(7)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或微机单项管理的阶段。有的企业也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8)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差。例如:敏捷制造AM、虚拟制造VM、准时生产JIT、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EC、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3.用信息技术提高机械制业管理水平
上述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摆在每个企业
面前刻不容缓任务。所以建立联接厂内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选择先进、成熟、适合企业管理需求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EC等软件系统,通过管理咨询和业务流程重组,优化设计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应用上述软件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以克服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企业面对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做出的必然选择。系统建设的目标是:
(1)建成一个覆盖全公司的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高度统一与并行运作,并通过Intranet、Internet 实现企业内、外部充分的信息交流及企业与外界的联系,形成有效的敏捷供需链系统。
(2)采用先进的生产计划控制方法。打破台套计划的方式,按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编制物料需求计划。建立一个有效、灵活的由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的三级计划所组成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最大限度的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采购周期、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和成本,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有条件的企业推行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等先进管理方法。
(3)实现全公司基础数据(如物料数据、产品结构数据、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生产能力数据等)统一生成、统一维护和统一管理,供经授权的各相关部门使用,真正做到数出一家、数据共享,避免冗余。通过ERP系统的建立和实施进一步理顺企业的管理程序,做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4)针对目前各管理部门中信息分割的情况,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动态信息反馈和监控体系,实现对每项任务从合同签订、设计、生产、采购、成本核算到成品发货全过程的动态跟踪,使每项任务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
(5)加强财务管理和健全成本核算功能。真正建立起二级成本核算体系,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较为准确地核算出零部件成本和产品成本,为销售报价和财务核算提供可靠依据。进行成本分析,找出降低成本的因素,有效降低成本。
(6)使用计算机加强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充分利用质量检测数据,利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的统计和分析。有力地监督和提高质量水平。
(7)通过计算机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将广大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机会学习管理理论和提高管理技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4.中国机械制造业管理的特点
机械制造业与其它制造业的管理具有共性也有个性;机械制造业本身随着生产类型,生产批量,生产组织方式不同其管理方法存在差异;中国的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企业文化、法律、制度的不同也有其特殊性。下面就这些特点加以论述:
(1)机械制造业是典型的离散制造业,其管理软件根据企业的生产类型,生产批量,生产组织方式不同,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下图列出生产类型的划分:
这些制造类型的特征:
离散制造——不同的物料经过非连续的移动,通过不同路径,生产出不同的物料和产品。如汽车、机床、飞机、计算机、家电等。
流程工业——物料经过混合、分离、成型或者化学反应,物料大多连续地通过相同路径,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它又分为连续生产、批量生产和混合制造几种类型。在管理上要求配方管理、副产品、联产品、多种计量单位,同一物品多个质量等级、批号跟踪、保质期等特点,一般用专业流程工业软件。
单件生产——产品按订单设计、按客户需求生产,产品很复杂。产品生产周期一般都很长。有时一个合同按部件多次交货。如三大动力厂(大电机、汽轮机、锅炉)重型机械、造船等。生产组织按工艺划分,设备是通用的。生产管理中除应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整套方法外,需增加网络计划(项目管理),关键资源排序。这里CRM就并不重要。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产品是标准的或选配的。需求可以是预测,或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生产组织按工艺特征分车间、工段、班组,如铸、锻、铆、焊、车、铣、刨、磨、装配等。生产计划的特征是典型的MRPII加配置控制。他们也需要CRM,SCM等。
大批量生产——产品是标准或少数选配。需求主要靠预测,也考虑订单。生产设备是以物料(零件、部件)为对象组成一条条流水生产线。生产计划的特征是将传统MRPII与JIT混合制造,中长期计划和批量生产的零件采用物料需求计划MRP,执行计划采用JIT、看板(电子看板)、反冲库存、条码物料跟踪等计划。CRM,电子商务就很重要。
大规模定制——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满足不同客户个性需求和大批量生产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的优势相结合。生产组织仍是流水线,但产品配置是多种多样。在生产计划控制方面它需要结合MRP、JIT、配置控制等综合应用。是前两种的混合制造模式。
所以,企业生产类型不同,在选择ERP软件时要按这些不同的管理特征去寻找满足企业需求的软件。你是个年产10万辆汽车的生产厂,软件中没有JIT我看就不合适。你是个重型机械厂,他产品中没有项目管理,关主件质量跟踪,我看也不行。另外,不同的企业管理的重点也不尽相同,有的企业销售非常复杂,但生产简单。有的采购和生产制造非常复杂,但一年只有几个合同,销售管理并不重要。所以,一定要辩证施治、对症下药。
(2)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西方ERP系统在中国的应用问题。
西方以“法”为重心的管理模式,所以西方ERP系统是根据以法为重的企业文化、政府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设计开发的;比较重时间进度,重计划,以保证交货期为目标,以时间计划为主线,以标准化为基础,强调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物料按正确的量送到正确的地方。软件功能和逻辑符合所在国政府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人们严格遵守合约,重计划、守纪律。应当说,ERP较好地解决了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的集成化管理问题。
东方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哲理,这种管理由于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却忽略制度效应和条例管理,从而表现出在强调人事关系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充分,而在强调任务和规则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不充分。因此,法规制度的不严,人事关系过多,理性精神不足,正是中国式管理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其在管理上的表现,就是较多考虑“后果”。所谓的“主人翁”精神,否认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注重自己行为的价值标准,他们重承诺,轻合约;重调度,轻计划;重情感,轻制度;随意性强,守时性差。所以西方ERP在中国的应用必须注重对人的价值观的管理。所以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全面进行企业绩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3)ERP这个现代制造业的管理工具,它有其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个方面。就其自然属性而言,中外企业没有多大差别。它们都追求最大限度的缩短生产制造周期,降低成本,降低库存,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因此ERP的普遍原理是中外适用的。但就其社会属性而言,企业管理受国家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市场环境的影响。因此ERP一定要考虑国情化。例如,ERP中的财务软件,它必须符合中国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在现阶段还要处理“三角债”;以物易物的“磨帐”处理;在成本核算中保留计划价逐步接转,差异分摊的方法;既有财务应收帐,还要记录销售应收帐;双重工时定额等。
(4)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是最复杂的。机械制造业由于物料品种规格多,生产不连续,生产制造过程复杂,所以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比其他制造业复杂。另外,中国机械制造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组织模式,专业化分工没有像国外那样细,中国企业内部的管理相对国外要复杂,所以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是最复杂的。
5.械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渗透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作为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工具---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发展。下面我们从管理思想、系统性能和软件开发平台三个方面讲述其发展趋势。
(1)管理思想的发展
1.在网络系统支持下,新的ERP系统将给世界带入这样一种境界:消费者或客户通过互联网络在电子商场
了解产品性能、价格,通过电子商务给生产厂商下达订单;生产者通过ERP系统下达物料采购和生产制造指令,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物料采购、支付活动;经过生产制造,最后将商品按时送交用户,在网上完成交易和结算。它使供应商、生产者、分销商、客户,通过供应链紧密集成,物料不间断的流动,达到减少库存,最大限度减少经营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所以供应链管理SCM,电子商务EC将必不可少。
2.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制造商要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客户关系管理CRM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客户视角,赋予企业更完善的与客户交流的能力,是一种最大化客户收益率的方法。它在充分了解客户的特殊需求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系统,使企业在客户服务、市场竞争、销售及支持方面形成彼此协调的全新的关系。CRM既是技术,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哲理和机制。
3.支持敏捷制造和虚拟制造。敏捷制造是使企业具有卓越的自适应能力,在多变的环境中占据竞争主导地位的总体战略。在经营管理范畴中其实现的技术手段包括:准时生产JIT,精良生产LP,并行工程CE,业务流程再造BPR,虚拟制造VM等。通过快速建模工具和参考模型库,加快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采用基于浏览器/服务的体系结构和软构件技术,通过标准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完全可以构建虚拟制造的环境,支持虚拟企业和虚拟制造的管理需求。
4.企业绩效管理EPM(Enterpri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EPM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设置各个部门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层层分解为每个员工的目标,通过ERP系统采集其执行情况,并与分配的目标进行比较,以确定员工的报酬和奖励。并对整个公司、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进行分析。EPM包括计划、管理和分析的全过程。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促成公司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绩效。
5.ERP要走专业化的道路。鉴于不同行业在管理细节上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运作机理,设置相应的业务流程、搭建相应的组织结构并设计相应的软件架构去实现。不能指望用一个通用解决方案去适用所有行业,特别是在涉及到生产、销售、采购和成本这样的企业业务细节时,必须拥有专注于某一行业的方案才能有效解决不同应用环境的信息化问题。另外专业化的ERP软件产品其开发周期短、升级换代快、实施容易、成本低等特点。
(2)系统性能的要求
1.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ERP系统需要发展商务过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和工作流管理,支持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动态建模。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实现功能可裁剪、系统可配置、流程可重构、过程可管理。
2.为了使广大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广大员工进入应用系统,ERP系统必须提供对内对外的可集成性和灵活性。对内ERP系统要与CIMS、OA、立体仓库、条形码,数据挖掘等系统紧密集成。对外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异构系统集成,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支持移动办公和无线接入。
3.支持集团公司业务。支持多公司、多组织,跨地域的商业运作模式。
(3)软件开发平台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管理功能和系统性能的要求,ERP软件开发平台必须采用以下技术:1.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多层体系结构。为了使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操作数据成为可能,大大拓展客户范围,将客户扩展到整个Internet网络上,采用J2EE或.NET开发平台,实现客户端的浏览器层、Web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库层的多层体系结构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实现模块之间的互通、互操作,管理构件的搭建与跨环境的部署和管理,都需要中间件的支撑。
2.了使ERP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集成性、互操作性,必须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开发语言、开发工具、通信协议和数据库系统。使应用软件真正做到独立于操作系统(NT,UNIX,Linux),独立于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Sybase,DB2)自然也独立于硬件平台。
3.了实现系统可配置、流程可重构,软件开发要采用软构件技术。
4.支持分布式应用系统。新一代的管理软件系统是超大规模的,也可根据需要剪裁成中小型应用系统。它将不再是集中在同一局域网络服务器上的系统,因此支持分布式应用和分布式数据库是未来管理软件的一
个特征。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企业是管理非常复杂的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诸多的问题,非常不利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是不容置疑的。文章讲述了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特点,从管理思想、ERP系统性能要求和软件开发平台三个方面谈了技术发展趋势。供ERP软件供应商开发软件和机械制造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时参考。
机电一体化网
第四篇:我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我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我国烟草行业急需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实力。而提高竞争力和实力的最好,就是运用信息技术,走信息化的道路来整合企业资源。引言
自从2004年11月10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所有阻碍都会打破,其中最具的是关税的降低,一场国烟与外烟争夺零售终端市场的激烈竞争也不可避免,因此,我国烟草行业急需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实力。而提高竞争力和实力的最好,就是运用信息技术,走信息化的道路来整合企业资源。从另一方面来说,未来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供应链上。对于许多传统行业的企业来讲,供应链上的竞争将与IT息息相关,信息的快速整合和传递对企业供应链上的管理至关重要。因此,信息化是烟草行业的必经之路,也是烟草企业成长的关键所在。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回顾
2.1 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驱动阶段
(1)建设的重点在硬件设施方面。整个初级阶段将任务的重心放在了硬件设施的建设,包括购买PC、进行建设等。根据2002年赛迪顾问调查显示,截至到2002年上半年,在烟草行业的累计投资中,有62.5%的资金用于硬件设施建设;30.7%的资金用于软件建设,这些数字说明,我国的烟草行业信息化投资绝大多数用在了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上。
(2)局限于单项系统信息化的建设。这个阶段,建设的应用系统功能趋向于单一化,主要是希望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来取代人工处理。主要有财务方面的电算化、库存方面的管理以及车间的信息化系统等。从整体上看,这方面系统的信息化程度也不高。
(3)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整个行业长期处于计划体制下,一直都受国家保护,实行专卖专营,因此整个队伍思想比较陈旧、观念比较保守。特别是大部分企业的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造成了整个烟草行业信息化的建设明显落后于其它行业,与烟草行业的地位明显不符。
2.2 信息化的应用阶段
(1)MIS系统建设。烟草行业在这一阶段主要的投资领域是财会软件,其次就是OA和MIS系统。截至到2002年,MIS系统的应用率达到了16.8%,而17家大型烟草企业已经初步建立和运行了该系统。
(2)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截止到2002年,有46.4%的烟草企业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而13.1%企业近期有建设系统的打算,39.5%的企业近期没有打算建
立系统。虽然有接近一半的烟草企业具备了该系统,可是实施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对于建设了该系统的烟草公司来说,其部分业务已经实现了联网。
(3)ERP系统建设。截至到2002年,烟草行业ERP软件应用情况一般,有27.2%的烟草企业建立了ERP系统,以用友、和佳应用最好,四班、SAP和金蝶也有部分企业应用。
(4)CRM系统建设。调查显示,烟草行业有25.3%的烟草企业已经建立了CRM系统,而近期打算建的也只有18%,近期没有打算建设CRM的企业达到56.7%。
(5)商务系统建设。2001年烟草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取得了新突破。不仅有安徽省烟草公司电子商务平台第一笔订单的顺利成交,而且国家局物资公司和烟机公司建立了非专卖品的网上交易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2002年9月,国家局(总公司)卷烟网上交易系统试运行,实现了省际间日常卷烟的网上交易。
2.3 信息化的集成阶段
(1)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完善和深化,主要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的建设上。
(2)加强了烟草行业信息化管理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其中发布了《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修订)、《烟草行业机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管理规范》、《全国烟草行业卫星通信网运行管理办法》和《烟草行业计算机软件投资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3)开始重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据统计,国家局信息中心组织召开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培训、行业网站技术培训、统计业务等各种培训班,直接培训600余人次,利用行业卫星网组织技术培训500余人次。烟草信息化建设展望
3.1 国家烟草专卖局应继续发挥指挥棒作用
国家烟草专卖局作为主管全国烟草的专卖工作和经营全国烟草行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业务的机构,在行业信息化建设中一直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包括在行业信息化项目中进行系统规划,制定了一些代码信息标准。但是,也存在欠缺的地方。在以后的信息化建设中,国家局应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继续推动全行业信息化建设,发挥行业指挥棒的作用。
(1)立足全行业,从信息化建设整体的高度做方向上的引导。对于以后的信息化建设,国家局要从全行业的角度,根据行业发展的特点,制定合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计划。依据国外烟草行业发展的情况,结合自身的特点,给全行业指明前进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整个行业朝着良性发展的轨道前进。
(2)加快行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尽快健全行业标准体系。国家局应一如既
往地积极组织开展烟草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制度、修订和标准化活动,通过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努力提高行业建设的标准化水平,并籍此推动烟草行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加强行业信息化建设成果的评估体系建设。到为止,烟草行业还没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估体系,可是只有建立了合理的评估体系,才能对现有系统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估,才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升级方案及深化方案,同时进行信息化现状评估,可以从整体上把握目前公司的信息化水平,确定哪些方面需要改进,需要进一步实施哪些子系统,哪些子系统需要集成,以确保现有信息系统投资的有效性,明确下一阶段信息化实施目标,为新一轮的信息化规划及实施工作打好基础。因此,评估体系的建设也刻不容缓,国家局应该积极组织有关专家探讨和制定相关的评估体系,从实际建设的角度出发,为全行业提供一个有效的评估系统。
3.2 深化烟草行业体制改革,为信息化建设扫清体制上的障碍
深化烟草体制改革,促使烟草行业从行政垄断转化为垄断。只有体制上得到改善,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成果的优势和作用。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体制改革,为信息化建设做好铺垫。
(1)加大政企分开的力度。根据企业制度改组烟草企业。在保持国家烟草专卖的基础上,使得企业和政府回归到其应该扮演的角色中去,即企业应该是有独立自主权利的经营者,政府只是一个起着监督和裁判作用的监督者。
(2)加快资产重组,积极探索上市之路。中国虽有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公司,但对外所占国际市场份额较少,对内没有建立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经济实体。中国烟草业应向石油、航空、通讯、电力等行业一样,在全国范围内,通过资产重组建立3~5家跨地区的大型集团公司。
(3)采取有效措施,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烟草行业是地方保护最为严重的行业,而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打破这种地区封锁、封建割据、区域专卖的形式,它制约着烟草行业的大市场、大流通目标,也限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使得强势企业无法继续壮大,弱势企业无法淘汰。因此,烟草行业应该从整体的利益考虑,以长远的眼光来正视这个。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突破地方保护。
3.3 烟草信息化要重视整体规划
不论是卷烟企业、省公司还是整个行业,搞信息化首先要做总体规划,然后按照规划分步实施。因为许多系统之间、局部与全局之间都是互相关联的。如果没有规划好,就难以集成,也容易造成浪费和重复投资。
烟草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在信息化方面还是比较重视规划的,但还是存在问题,就是做规划在每一个层面都不能事出多头,要有一个标准性。比如说,863项目在做烟草行业CIMS性不够,有可能各个规划之间不协调,甚至存在冲突的地方,为以后的埋下了隐患。
3.4 积极推动集成化建设
虽说集成化建设在这两年取得了一些成绩,可毕竟是刚刚开始,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可以说,集成一方面是“集成”上,即纵向的行业决策、管理、生产经营三个层次之间的信息集成,横向的农、工、商企业之间的信息集成;另一方面是“数字化”上,即对业务、管理用数字加以量化,通过数字量化,实现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同时,要明确集成化是行业必须要经历的一步,所以在以后的实际建设中,努力实现行业大集成。充分利用行业现有的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营专卖这种特有的有利于集成和统一的有利条件和现有的组织保证,将烟草行业包括烟叶生产、收购、复烤,卷机制造、卷烟生产、辅料生产和卷烟销售等业务所形成的行业完整的供应链建成一个统一或分布统一的集成系统。
3.5 加强队伍素质建设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信息化建设更要以人为本。首先,要造就一支人员相对充足、专职专业的人才队伍。通过公开招聘、上挂下派、外引内联以及公司化运作等多种方式,尽快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其次,要通过和培训,不断提高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业务、技术和管理素质。再次,要通过用人机制和薪酬制度改革,根据信息化人才的特点,充分保障信息化人才的权益。最后,要积极为信息化专业人才营造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企业环境。
总的来说,信息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力。比如体制改革、思想观念的变化;比如信息不能很快集成,业务不能很快相关联,不能很快体现效益时,很容易夭折。因此,各级领导应事先对信息化过程中的困难,对信息化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科学性有清醒的认识。信息化是一场革命,也是烟草行业应对WTO最好的。另外,信息化工作中,一定要重视,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总结,这样更有利于少走弯路,促进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第五篇: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范文)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作者:王红星(****洛阳市委党校,河南 洛阳 471003)
发布时间: 2008-10-7 摘要:改革开放的30年,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不断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也是我国民营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在这30年里,民营经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今后发展既面临重大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改革开放30年;民营经济;发展历程;未来展望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入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民营的关键决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作为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方面,民营经济的发展始终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紧密相连的,既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也是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动力。
一、中国民营经济30年发展历程回顾
在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国民经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不断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民营经济起步于个体经济,成长于私营经济,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民营经济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国民营经济30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8年-1992年。民营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力量,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性时期,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鼓励和支持劳动者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力的补充,时代在发展,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内的城乡个体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私营经济也是公有制经济必要和有力的补充。1988年4月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于私营经济的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确定了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经济地位。同年6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管理条例》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目标,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提出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营补充多种经营成份长期共同存在。
第二个阶段,1992年-2002年。民营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补充作用,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呈快车道,真正的融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项基本的阶段,并明确的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上的这一突破,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制度的保障,注入了强力的动力。
第三个阶段,2002年至今个体经营户以及平等经济,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历史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大明确的提出,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我毫不动摇的鼓励和推动经济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放缓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市场竞争中,相互的促进、共同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平等保护人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革除体制障碍促进科技私营经济的发展,2004年全国人大十一届二中全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全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目前,党和国家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正在基本地形成,不断地完善。进入新世纪以来,民营经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007年我国共有私营企业515万户,个体工商户2741.5万户,私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1%,成为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私营企业注册资本93873元比2002年增加了69117元,增长279%,个体工商户之间数额为7350.7亿元,比2002年增加了3568.7亿元,增长94%,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利润从2002年的490亿元增加2007年的4000亿元,五年增长了7倍,年均增长52%。
二、中国民营经济的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表明,民营经济的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是经济增长方面。民营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重要的力量,目前国有控股经济之外的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65%,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45%,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整个面目是70-80%来源于民营经济;二是在就业方面,民营经济成为增加就业的主要的渠道,其就业量占全国非农就业的80%的左右,至2007年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亿多,实际的从业人员接近2亿人;三是在自主创业方面,近几年来我国自主创新的70%,国内发明专利的65%和新产品的80%来自于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85%以上是民营经济。我国民营经济企业目前已经有在53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民营企业占70%以上;四是税收方面,民营经济逐步的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的来源,2007年私营企业税收总额4775亿元,增长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重为95.6%,个体户税收总额1484.2亿元,在对外贸易方面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对外贸易的生力军。2007年全国私营企业为3476亿元,高于全国增长的45.8%,占全国进出口比重的15.8%,其中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的27.6%。
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分析民营企业是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的力量,数百家国家级、数千家省级的龙头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他们已经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100多万家乡镇企业绝大多数也是民营企业,他们是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主力军,在增加居民财富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家庭收入增加重要的原因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06年底全国2441万家募集资金2.7万,涉及家庭人口8000余万人,全国有510万家私营企业,民营企业投资1357万人,涉及家庭人口4000万人,再加上民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有许多人家庭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让更多的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和收入。
在重点社会公益方面,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发展社会供应慈善事业的重要的发展目标。2007年参与中国光彩事业的有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捐赠总额累计为1180亿。
三、中国民营经济的未来展望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今后发展既面临重大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如果说前30年的中国民营经济处于第一次创业阶段,解决的是发展的问题,依靠主要是改革开放正确的推动,今后的中国民营经济进入第二次创业的阶段,解决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依靠的必然是科学发展观。当前民营经济的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的特点,主要是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同时民营企业平均生存期较短,企业基础设施较低,人才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更加的趋于完善,同时市场的问题、融资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还存在民营经济今后发展诸多的困惑。民营经济一般起步于家族企业体制灵活,管理成本低,同时许多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真正的建立,股权结构没有完善,所有权、经营权尚未分离。法人治理结构不够规范,决策和风险提高。
对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要清醒全面地认识到,首先是发展的问题,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这些新问题、新矛盾,由于发展带来的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困惑,成长中的烦恼。其次这是经济发展规律的体现,世界经济史表明在一个国家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必然产生资源紧缺,生产成本上升,传统产业中环境保护的保护限制,新兴产业中的科技附加值少的低端产品淘汰的现象。表面是产业转移的国际性区域性经济性的发展,最后强调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同时要把我国的生产落后搞上来,也不是要脱离实际,仅仅求成,而是坚持把它作为进行决策文化发展的主力军,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个重要的战略思想,为了落实这个发展观,制定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把握世界发展的新规律而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民营企业要把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以世界性、全局性、战略性的眼光来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着力的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观念,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观的挑战和机遇,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观的道路。
一是坚持发展不动摇,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和重大的战略表明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十七大以非公有制经济提出新的要求,为了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都在积极的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引导国务院关于努力支持引导私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真正的落到实处。充分的表明党和政府积极致力于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在的观点是每次国家宏观调控都把民营经济发挥到实体。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阻碍了民营经济,科学发展观解决的是全局的实践的发展,在国家发展观集体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不是不要民营经济,而是让民营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关闭以铲除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努力走科技含量高、资源环境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新型发展道路,要解决同时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怎么样发展问题实践证明在发展困难时期,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动力最强。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也是社会的企业观,因此企业不能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发展,而要把经济利润和社会责任和统一作为发展的根本追求,机遇产品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大部分企业增加社会财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是大善,既要讲小善,我们也要讲大善大善和小善要统一起来,而大善与小善的统一点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要求牢固树立内部员工共享的观念,通过建设全体员工认同个性,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发展的凝聚力,通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培养吸引各类人才。通过实施有关劳动法主动员工培训,落实社会保障等方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维护广大员工的合法权益,最终通过促进企业发展建立工资增长正常机制,努力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落实发展。
三要加大研发投入,建立技术开发体系,改善企业装备差、工艺落后,研发价值高,节能好,效益显著的民营新特产,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最终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系列,增强技术竞争的优势,不断的开拓新的市场空间,针对发展资源短缺的问题要开发和推广解决替代、循环利用、治理污染的先进使用技术,建设科学和能源资源体系,提高能源资源的有效,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应。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积极的引进。适合企业开放高效的管理模式,建立规范的管理结构,使内部管理不断的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提高运营效率管理水平。参考文献
[1]邵伟生.民营经济30年回顾[J].人民论坛.2008-01-15.
[2]党的十二大报告[R].十三大报告[R].十四大报告[R].十五大报告[R].十六大报告[R].十七大报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