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分析_国际贸易中网上支付问题研究_解析

时间:2019-05-14 11:3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分析_国际贸易中网上支付问题研究_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分析_国际贸易中网上支付问题研究_解析》。

第一篇: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分析_国际贸易中网上支付问题研究_解析

现代经济信息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国际互联网迅速成为新的商业媒体形式,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蓬勃发展。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工程,没有网上支付的电子商务只是一种单纯的电子商情或电子公司,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因此网上支付得以顺利实现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有利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强。

一、网上支付的特点

所谓电子商务的实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依托Internet 进行营销宣传,业务洽谈以及支付结算等商务活动的新型网上在线贸易。完整的电子商务运作过程一般包括商情沟通,资金支付,商品配送三个环节,网上支付在整个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网上支付具有以下特点:(一网上支付以电子支付为基础。如持银行卡的消费者在网上购物,并以银行卡结算。

(二网上支付是交互的。消费者和公司不受传统银行的地理环境限制,上下班时间限制以及面对面操作限制,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交易。

(三网上支付与网上交易联系密切。有网上交易才会有网上支付,网上支付未完成网上交易就没有结束。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网上支付工具有银行支付、电子支票、电子钱包和网上银行。而网上银行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也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支付工具。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使指银行可以利用Internet 技术,通过Internet 向客户提供开户、销

户、查询、对帐、行内转帐、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安全便捷的管理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

二、国际贸易网上支付的优点

网上支付在国际贸易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其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促使了合同的顺利签订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活动中,由于合同的签署到发货再付款,中间是一个很长的时滞过程。在这段时间中,合同商定的支付货币会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实际增值或减值,从而使卖方或买方遭受损失。这样买卖双方在签订合同时会考虑到汇率的风险,买方倾向于用软货币付款,而卖方倾向于用硬货币,这就对合同的签订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分析 ——国际贸易中网上支付问题研究 刘韩云 安阳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455000 响。而在采用网上支付的情况下,由于一切活动都是通过网络迅速快捷的进行,合同签署到履行的时间大大缩短,买卖双方面对汇率波动的风险也随之降低。

(二节约了交易成本

网上支付主要是从两方面节约了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 1.费用的降低。网上银行是国际贸易中网上支付的主要工具,研究表明,实体银行一笔交易所需费用1.07元,电话银行0.45元,ATM 自动银行的费用是0.27元,而采

用网上银行只需0.01元,正是这种中介机构费用的降低,间接导致了国际贸易费用的降低。

2.交易时间的缩短。在传统国际贸易方式下无论是FOB 条款,还是CIF 条款,买方都要在收到货物以后付款,卖方要承担从发货到收款之间这段由于资金暂时未到账带来的所有损失(某些国家,为了鼓励出口,卖方可以直接将票据在本国银行贴现,但要付出一定的费用,增加了成本。在采用网上支付后,由于买卖双方对彼此的信用等级十分了解,所以交货与付款基本上是同步进行,这就提高了资本的利用率,降低了交易成本。

三、国际贸易网上支付存在的问题

采用网上支付的买卖双方互不了解,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再加上由于Internet 互联网的自身的问题,使得网上支付的风险更大。国际贸易网上支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安全问题

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即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技术层面。网上支付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它要求网络间的数据传递、交换和处理有很高的安全系数。然而,Internet 是一个开放的不设防的系统,其开发设计的初衷并不是处于商业目的。为了解决安全问题,人们采取了许多技术措施。入口网关的安全协议是网上支付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当前网上支付的安全协议有SET 和SST 两种。但是国际贸易中一方面由于各国的网络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其网上支付的安全协议发展水平也不同,在欧美国家基本上都在其国内形成统一的安全协议。而在我国,中国银行网上支付的安全协议采用的是SET 标准;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采用的是SSI 协议。这就导致我国网上支付的整体服务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存在着国际兼容性的问题,在国际上这两种网络安全协议中究竟哪一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尚未定论。

2.人为层面。电子交易速度快,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将会使危机迅速扩散开来,等到警觉往往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要防止电子犯罪的发生或危机的扩大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预警快速反应问题的机制。在

现代经济

我国这方面的机制不够健全,从事网上支付的各方对国际贸易的规则也还不太熟悉,对网络的应用不能达到理想水平,从而增大了国际贸易活动中网络支付的风险。

(二信用问题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进入电子商务时代,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国际贸易网上支付的信用问题主要来自国内和国外两个层面: 1.国内方面。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够完善,企业和企业之间想赖帐就赖帐,银行和企业之间拖欠贷款如家常便饭。客户对网上支付的信用程度持观望、怀疑态度,客观存在的障碍就像一堵墙,让买卖双方望而兴叹。正是由于国内信用体系的欠缺,在国际贸易中,国外厂商无法对国内厂商进行考察,对其信用度无法进行量化。因此,不愿采用本来风险就比较大的网上支付,导致网上支付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减少。

2.国外方面。国外发达国家都建立了良好的信用体系,但这种信用体系的信息是国内厂商无法获知的,也就无法掌握对方的信用程度,再加上大多数国内厂商在货物交易时又疏于防范,导致许多国内厂商在采用网上支付开展对外贸易的时候,往往是钱货两空,蒙受了很大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上支付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

(三法律问题

在网络中,传统的管辖边界已不再适用,因此需要制定统一的全球性法律来保证和规范网上支付的发展。技术上已经解决了数字签证的确认,电子合同效力的确认等问题,但需要法律形式使其成为证明交易双方买卖合同关系的依据,以此承认数字

签名与其他形式的签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及确认电子合同的有效性、合法性。特别是我国《票据法》中规定的原始票据图章的支付有效性的做法显然对网上支付的发展不利,在跨国境的网上支付问题上,中央银行应明确跨国际跨地区网上交易的法律实用性,网上交易的纠纷的司法权限等法律问题。

四、国际贸易网上支付问题对策研究

(一建立网上银行。网上银行是网上支付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国际贸易的网上支付中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比其它的支付工具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好的便利性。而且,在国际贸易网上支付活动中,网上银行利用第三方网络来保存记录,既能真实反映交易的全过程,又能交易信息绝对安全地储存在电脑之中或其他载体上,这对贸易双方都具有公正性。

网上银行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银行打破时空限制,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台电脑就可以成为银行的客户。2.网络银行能提供多元的,交互的信息。客户可查询、转账、付款等,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3.客户用账号和密码就能在世界各地与互联网处理个人的金融交易。这不仅方便了客户,而且也加强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联系。

4.网络银行极大的降低了了银行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网络银行的经营成本相当于经营收入的15%-20%,而传统银行的经营成本是经营收入的60%。

正是网上银行的这些优势,网上银行才能迅速发展。(二建立全国性的安全交易体系

我国的信用体系存在严重的缺陷,这从根本上阻碍了网上支付在国际贸易中应用,为此,必须首先解决交易者的相互信任的问题。

要想在网上实现解决安全传输问题,实现安全的网上支付,其中十分重要的是要首先解决网上身份认证的问题。目前无论是商家、银行、还是个人,人们都首先想知道网上与之通信的对象是谁,当然还担心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看到等。因此,为保证网上支付的安全性,实现交易双方身份的确认,建立安全支付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由中央银行联合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心实业银行、广发行、深发行和华夏银行等12家商业银行参与共同建设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工程项目,自1999年8月30日签约到现在,已经有25家银行参与其中。金融认证中心是面向全国的金融系统联合共建的统一认证中心,它专门发放和管理所有参与网上交易实体的所需的数字证书。这是电子商务的身份证明,从而解决网上交易者相互间的信任问题,防范网上欺诈行为。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建成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网络银行是基于Internet的、虚拟的银行服务手段,银行与客户可能会产生不信任感。在我国,个人和企业赊欠银行帐款的事情屡有发生,若开展网络银行业务,可能会引发很多经济问题,给社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已刻不容缓。银行要协调工商、税务、公安、保险等部门关系,实现信用资源共享,培育专业的信用服务机构,采用同一种规划平台、同一种标准手段、同一种技术流程,建立统一、高效、客观、公正的社会信用体系,降低金融信用危机,以提高人们对网络银行支付方式的信任程度,为网络银行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信用基础。

(四加快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国际贸易结算的电子化决定了计算机网络和金融的高度渗透性,既懂金融又懂网络又精通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多栖人才是国际贸易支付顺利安全完成的保证。因此,我们既要努力引进人才和国外先进智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现有人员的培养和教育特别是业务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电子商务规则和贸易实务运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国际贸易中,开展电子商务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媒介是全球性的,具有高效、快速、准确,安全,低成本的特点,突破了物质、时间、空间对国际贸易的限制;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环境已开始走向电子化。传统的资产的经营模式迅速贬值,从而为发展中国家赶上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同样网上支付崛起也为落后的国内银行创造了良好机遇。所以,对我国目前在国际贸易中采取的网上支付所面临的问题应认真研究,不要悲观失望。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网上支付将会极大的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明静.网上支付的制约因素.金融会计.2002(12.[2] 马章良.电子商务对同际贸易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6.[3] 陈芳运.发展网上支付的几个问题.金融会计2000(9.[4] 叶林祥.论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运用和发展.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1(3.[5]段泽强.中国网络银行面临三大问题[J].金卡工程.2005(3.作者简介:刘韩云(1982.08.30性别:女,职务及职称:教师助教;籍贯:河南安阳;研究方向: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位:郑州大学学士学位;江苏大学工程硕士学位。

第二篇: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分析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分析

【摘要】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所有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国际贸易领域是最早感受到电子商务影响与冲击的领域之一。电子商务在降低国际贸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减轻对实物基础设施的依赖、提高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具有传统贸易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作用分析

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领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作用。全球涉足于国际市场的生产、销售的企业纷纷积极开发和利用电子商务方式开展全球业务。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是指企业通过利用电子商务运作的各种手段所从事的国际贸易活动。它所反映的是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国际贸易过程的电子化。它采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邮件(E-mail)、电子公告牌、电子转账、安全认证等多种技术方式, 实现国际贸易过程的电子化。2010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一万亿美元, 这段时间内, 全球将有1/3 的国际贸易将以电子商务的形式来完成, 一个全新的国际贸易时代正展现在我们面前。与传统的国际贸易业务运作方式相比,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十分明显, 具体表现如下:

一、将原有的商务环节电子化, 降低成本。

在交易准备阶段, 以往传统的方式是业务人员通过面对面或函电往来获取有关该项交易的信息。如通过出国考察, 参加广交会等形式来寻找贸易机会。而利用国际互联网及其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手段, 如通过因特网, 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企业可以通过这一媒体来发布信息、产品广告, 而效果则可以在全球市场上反映出来。另外, 外贸企业还可以设立网上主页, 向国外的客户提供在线商品目录;电子邮件可以高效传递有关交易的各项信息, 从而突破了以往传真机的使用局限性, 为企业大大节省了各项费用。

在交易磋商阶段, 以往纸面的合同和签字方式被电子订单所代替。带有安全措施的电子邮件完全可以取代传真和邮件的传递方式。特别是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EDI 更是突破了传统私人网络EDI 投资高昂的局限性, 实现了数据一次性录入而共享的目标。有关申领进出口许可证、租船订舱、报关、报验等业务环节,都能实现全部的电子化。中国海关从1978 年开始实施无纸贸易, 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电子海关”、“电子口岸”、“电子总署”三大系统。在贸易管理部门, 贸易许可证通过网上申领的比例达到80%以上, 电子产地证的签发率也达到60%。通过EDI 方式传输的18 种电子报文无论在交换的信息量方面,还是在整个集装箱运输过程的单证数量方面都超过80%。

在合同履行阶段, 电子商务的作用更是不能小看。因为信息技术的手段已经将业务的各种环节连接起来。外贸企业使用一般软件就可以实现单据的自动生成, 特别是在安全认证、跟踪运输以及实现网上支付等方面实现较大的突破。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EDI 将使外贸业务流程和单据的传输实现自动化, 而又不增加过多的企业投资和成本。目前, 我国在国际结算、国际货运、通关、检疫等环节的电子商务实施仍处于初级阶段。

二、电子商务推动了“无国界”全球化大市场的形成。

电子商务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市场必须以一定的地域存在为前提条件的格局,在全球形成了一个以信息网络为纽带、以Internet为载体的“无国界”全球化大市场,在这种网络环境中各国间的经贸联系与合作得到了大大加强。

三、“四流一体”, 提高交易效率

电子商务的关键不在于使用的电子技术是否先进, 而在于该电子技术能否解决目前商业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能否真正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和效益。电子商务时代不是技术经济, 而是整合经济, 是知识经济。决定商业运营胜负的关键是整合能力, 而非技术能力。

电子商务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 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 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 建立了以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品流为主体的全新物流体系, 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服务。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 准备、洽谈、签约、报关、租船订舱、保险以及支付结算等全部程序都必须由人工参与, 交易效率低, 错误发生率高, 时间局限性大。通过网络办理相关业务, 买卖双方可采用标准化、电子化的格式合同、提单、保险凭证、发票和汇票、信用证等, 使各种相关单证在网上实现瞬。传间传递, 不但

节省了单证的输时间, 而且能有效地减少因纸面单证中数据重复录入导致的各种错误, 有效地提高了交易的效率。

四、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扩大贸易机会

国际互联网作为电子商务信息交流的新媒体拉近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 互动性多媒体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全球信息交流的障碍越来越少。电子商务通过网上“虚拟”信息的交换, 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空间, 这是一个开放的、多维的、立体的市场空间, 它突破了传统市场以一定的地域为存在前提的局限性, 在全球范围内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新型世界市场的形成。信息流动加速了资本、商品、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带动了全球“网络经济”的崛起, 在这种网络贸易的环境下, 各国间的经贸联系与合作也大大加强。外贸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这个有效工具, 主动出击国际市场, 通过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站点, 主动发布自己的产品信息, 通过网络的互动性向客户发出问题或购买信息,及时与客户进行双向沟通和交流。通过网络宣传自己的企业形象, 扩大企业知名度,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高外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寻找更多的贸易机会, 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五、一网行销天下, 促进国际贸易营销创新。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也将引起市场营销渠道的巨变。电子商务促进了国际贸易营销创新, 产生新的市场营销形式—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在市场营销上的应用也就是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进行市场营销。以国际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营销正在发展成为现代国际营销的重要方式。与传统国际贸易营销方式相比, 国际网络营销的主要特点是网络互动、网络整合、网络定制和网络“软营销”。

实现一网行销天下, 对消费者产生统一的示范效应: 一种消费理念、消费时尚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在世界各地快速的传播, 世界的消费偏好有趋同的潮流。网络强大的通讯能力和电子商务系统便利的商品交易环境, 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实际距离, 同时也促使营销者和消费者的沟通方式进一步发生变化, 消费者希望可以亲自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生产、评测环节中去, 并且成为企业经营全过程中重要的、积极的参与者。在网络环境下, 通过电子商务手段, 企业将信息以多媒体方式在网上传播, 并以智能搜索和查询的方式, 方便消费者主动

在网络上搜索信息, 这样企业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 和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 从而共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六、全天候业务运作, 提高客户满意度

世界各地的时差性给国际商务谈判带来了许多不便。在传统贸易条件下, 企业提供每周7 天、每天24 小时的客户服务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而利用电子商务则可以做到7×24 的全天候服务, 任何客户都可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从网上得到相关企业的各种商务信息。电子商务全天候、不间断运作可使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随时得到所需的信息, 为出口企业带来更多的订单, 大大提高交易成功率。

七、电子商务更新了国际贸易交易手段。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使得服务于国际贸易的一些交易手段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更便利、更快捷了。电子商务将订单、发票、提货单、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等日常往来的经济信息,按一定的数据格式通过网络进行传送;网上定向信息发布部分代替了电视、报刊等日常新闻媒介中的广告宣传;网上市场、虚拟洽谈进行着促销活动;电子传输减少甚至淘汰传真、信函等传统的信息交换工具。电子货币代替纸质货币,网上信用证结算、转账高速运行,引发国际贸易付款方式的巨大变革。电脑软件、电子书刊、电子音像制品等无形产品的直接贸易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成为全新的国际贸易交货方式。

八、增加了国际贸易中的风险。

在电子商务中,交易者、交易方式、交易意向和交易标的表达都虚拟化。交易者的知觉线索被部分剥夺,交易过程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加上网络黑客侵扰及经济犯罪的威胁存在,商品和服务的提供方式,支付方式的信用风险、质量风险和技术风险都大大增加。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的兴起,是国际贸易领域里一场深刻的商业革命。电子商务的出现为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电子商务是未来的商业发展趋势”。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人类社会即将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在这场变革中,世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世界市场的重新构造,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的深化,对每一个国家来说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4

正面临着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能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取更大的利益,我们应高度重视网络贸易的发展态势,认真研究和探索网络贸易发展规律及其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培育企业的创新机制和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使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和主动,保持快速、健康地发展。

第三篇: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姓名:

学号: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摘 要:在向信息经济世界的转变过程中,传统商务由于存在太多的弊端,已经不能胜任现时条件下的贸易环境。电子商务作为因特网技术发展日益成熟的直接结果,是未来商业发展的新方向。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nce)是一种以电子数据交换EDI和Internet网上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全新商务模式。其体现的开放性、全球性、地域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等内在特征,在符合商业经济内在要求的同时,还使其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改变了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而且对传统的贸易方式带来冲击。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增加了贸易机会、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益。在带动经济结构变革的同时,对整个现代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而且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电子商务因特网国际贸易影响

一.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发展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不断拓展和日益成熟,电子商务活动在世界各国兴起并得以迅猛发展。它的触角已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国际贸易领域是最早感受到电子商务影响和冲击的领域之一。谁能先进入E-C应用领域,使贸易电子化,掌握电子商务网络技术,谁就能进入国际市场,并占据较多的市场份额。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进程加快,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于扩大贸易机会、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应变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世界各国、WTO和世界其它一些经济组织对电子商务的发展都极为关注。因此探索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在向信息经济世界的转变过程中,传统商务由于存在太多的弊端,已经不能胜任现时条件下的贸易环境。电子商务作为因特网技术发展日益成熟的直接结果,是未来商业发展的新方向。它不仅改变了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而且对传统的贸易方式带来冲击,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增加了贸易机会、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益。在带动经济结构变革的同时,对整个现代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而且深远的影响。中国作为经济正在发展的贸易大国,在电子商务的挑战之下,要同时面对其带来的压力和机遇,进行自我调整,以求跟上其快速变革的步伐。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在今后的贸易竞争中占据主动,应拿出自己的举措,以赢得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机会。在传统国际贸易中,交易方对产品的订购、销售、配送、支付以及各类谈判等商务活动往往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进行。而在网络条件下,国际贸易的商务场所和运营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整个贸易活动包括交谈、讨论、信息的索取、洽谈、定购、商品交换、结算、商品退换等都是在电脑网络上进行的,这大大地提高了贸易的效率。同时,电子商务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凭借网络技术将商务活动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资源汇集在一个平台上,并通过这个平台完成资源的共享和业务的重组,从而帮助交易主体降低经营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另外,电子商务能够使人们更广泛、更充分地利用信息,了解商情,共享资源。信息的透明化和公开化使市场主体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必将有助于促进企业拓宽服务渠道并带动服务质量的提高。简而言之,作为一种以电子数据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全新贸易运作方式,电子商务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加快了商业周期循环,高效地利用有限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说,电子商务正在掀起国际贸易领域里的一场新的革命。它的运用,拓展了国际贸易的空间和场所,缩短了国际贸易的距离和时间,简化了国际贸易的程序和过程,使国际贸易活动全球化、智能化、无纸化和简易化,实现了划时代的深刻变革。[3]所有这些,都是电子商务在短短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也是其可能取代传统贸易方式的根本所在。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商务越发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其必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强化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我国政府于二十

世纪九十年代即实施了“金关工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对外经济贸易和相关领域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网络化管理。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进出口统计系统、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系统、外汇核销系统的联网,通过金关工程的主干网把外经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商检、银行等政府和外经贸企业联系起来,实现贸易动态管理,逐步改变企业贸易方式。近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一份报告声称,未来几年内,全球电子商务还将进一步快速发展,其增速将超过50%,2006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最多可达12万亿美元。报告着重指出,中国在全球电子商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及其具体影响

2.1 对外贸公司和生产企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于外贸公司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首先是广告功能,Internet上有介绍产品的网页、公司和厂家的网页、国际贸易信息数据库和征求产品代理的广告等,展现公司和企业的实力,扩大知名度,寻找最佳的国际分工合作伙伴,便于国际名牌效应的产生,海外市场的开拓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其次是情报功能,通过Internet的各项网上服务,外贸公司可以了解客户的各项最新信息,其他公司动向,跟踪国际市场和国内外产业政策的变化,掌握最新市场动态,明晰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收集顾客的需求信息和对产品的意见反馈,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第三是业务功能。新兴的电子商务系统从中提供信息服务的商情信息传递机构,向着既提供商务与信息服务,又组织多功能交易的综合机构方面发展。

2.2 促进国际分工扩大、深化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增长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发达国家之间水平型的国际分工。在Internet上可以进行原材料、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调度控制,使跨国公司的母子公司之间通过网络尽展所长,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资源和人才的优势,促进跨国公司内部国际分工的发展。网上“虚拟现实”的技术能够让世界各地公司、企业之间进行直观的生产和协调,使得生产力的发展日益超过国家的界限,形成生产的国际化。

2.3 促进世界服务贸易的扩大 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服务贸易的提供者不必跨出国门就能为其他国家的客户提供国际服务。同时,公司足不出户就可以同时承接来自不同国家的业务,而不必担心国际旅费和日程安排方面的问题。例如:在咨询人才培训、新产品开发、工业设计、医疗诊断等领域,这种服务需求的扩大导致了国际服务贸易的飞速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高级化、软化。

2.4 推动世界技术贸易的发展 现代工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制成品中的科技含量增高,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任何科技新成果一出现马上“家喻户晓”,成为同行业赶超的目标。信息技术大量应用于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高了产品的相关的贸易,国际贸易总额也随之增加。

2.5 促使国际贸易运行方式和环境的重大变化 网上订货、网上促销、网上谈判、跨国公司内部网络销售都为国际贸易开辟了新的发展形式。EDI工程是信息技术与社会化服务系统的结合,进出口商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商品的报关、商检、保险、运输投保和结汇等工作。大大减少了人才、物力和时间消耗,降低了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减少了中间环节,加快了国际贸易的节奏。这种网上虚拟的信息交换,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市场空间,全球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2.6 国际贸易经营主体上的重大变化 作为一新兴产业,信息化导致了大批新兴高新技术企业的产生,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专门化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职能从各种不同的公司、企业或政府机构中独立出来,成为专门化的行业。与此相适应,一些专门化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或企业也应运而生。跨国服务公司的动作导致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加速流动,产生了“虚拟”公司或企业这样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向世

界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

2.7 国际贸易交易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2.7.1 交易工具。EDI将订单、发票、提货单、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等日常往来的经济信息,按协议用国际标准化的文件通过网络进行传送,Internet网上广告代替了电视、杂志、报纸等日常新闻媒介中的一些宣传作用;微软公司开发的98视频会议系统可直接在Internet上进行谈判、促销等活动;E-mail(电子邮件)和通过电话连接Internet,比以前的一些传统工具如传真、信函、国际长途来说,降低了成了成本和交易费用,节省了时间。

2.7.2 付款方式。一些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系统在网络上实行电子付款,即将资金存入电子银行或信用证公司的电脑中,交易达成后,在网络终端输入信用证的号码,在网络上进行资金的结算、转账、信贷等服务,在客户与银行,银行与银行之间架起一座高速运转的桥梁,大笔资金流向的安全无法完全保证,不过,纸币流为无纸电子流所代替而引发的支付革命和货币革命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2.7.3 交付方式。网络化上电子商务的交付方式分为两种:①有形产品的直接贸易方式:通过电子网络传输为买卖有形产品而进行的洽谈、订货、付款、开发票、收款等活动,然后在商定的地点进行实际产品的交割。②无形产品的直接贸易方式:通过电子网络方式买卖咨询报告、电脑软件、数控程序、电子书刊、电子音像制品等,通过计算机传至客户的网络端完成交易。

2.8 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商务系统,为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贸易,缔结一种现代化的贸易服务方式,为国际贸易提供一种信息较为完全的市场环境,从而使市场机制能够更为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了以物流为依据,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在计算机网络上为进出口提供包括进出口代理报关、商检、仓储运输等为内容的物流作为整套服务体系的载体,不断向网员提供商贸信息咨询、市场分析、进口产品的保税展示和仓储、网上推销与广告宣传等服务,在世界各地建立代理销售网络,为制造商与贸易商创造商机,寻找买主,撮合并成交,并提供成交后的出口服务。这种经营战略,把代理、展销等多种传统贸易方式融为一体,把全部进出口货物所需要的主要流程如市场调研、国际营销、仓储报关、商检等引入计算机网络中,为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和贸易商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解除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的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深化发展。

2.9 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传统的贸易方式是由商人作为生产者和用户或消费者的中介人,在国际贸易中是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间商品买卖的媒介,专业的进出口贸易公司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网络直接接触,使得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间商,贸易中间商、代理商和专业的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从而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三.我国国际贸易中应用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虽然我国已经为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范围、程度和技术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也存在着诸如网络基础设施、安全认证、电子物流配送等诸多问题。

3.1 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网络规模相对较小。信息基础设施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我国近年来在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差甚远。以因特网的普及率为例,据中国互连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统计,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在我国将近13亿的总人口中仅占5.2%,而美国则在50%以上,比例相差近10倍,而网络拥挤、运行速度慢、资费偏高等因素,进一步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另外,我国的网络规模相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显得严重不足,这就决定了目前电子商务的市场机会还十分有限。有限的网络人口大多集中在学历较高、年龄较轻、收入尚不稳定的群体。如目前我国上网用户中,大专、本科学历占到52.6%,硕、博士占到2.6%;18~24岁的用户占到39.1%,25~30岁的用户占到17.2%;用户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下的占到20.8%,500~1000元占到18.3%,1000~2000元的占到25.7%。[5]这就使得网上销售的商品只能局限于电脑、软件和耗材等信息产品以及图书、音乐制品等可以在线销售的商品。

3.2 网络安全问题亟待解决。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它就要求网络间的数据传递、交换和处理要有很高的安全系数。但因特网是一个开放的不设防的系统,其开发和设计的初衷也并非出于商业目的,故此因特网并不具备商业交易需要的安全性。大量的经济信息在网上传递,资金在网上划拨流动,网上交易的权威性认证都要求做到万无一失,然而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电子商务的安全性还令人忧虑。据CNNIC电子商务资料库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内我国有63.0%的网络用户计算机被入侵过。加之,我国仍处在经济转型期,市场还很不成熟,社会信用体系很不健全。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无需见面,因此会产生很多传统商务模式中不会出现的新问题。目前对网上交易产生影响的主要问题有交易主体的身份识别,交易过程的商业秘密,电子通讯的安全,特别是未经授权的中途拦截和篡改,交易和其他记录的保存和管理等。

3.3 跨国电子商务容易导致避税和各国间税收冲突问题。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电子商务打破了时间的束缚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较自由地通过国际互联网从事跨国商务活动,这无疑增加了获取充足税收证据的难度,同时也会造成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冲突。此外,在电子商务中,由于出口目的方在国外,其身份不易确定,供货方更容易伪造向国外供货的证据,并以此骗取出口退税。虽然世界各国都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都在加紧寻求对策,但是电子商务的无纸化交易特性给国家税收征管带来的技术障碍是不容回避的。再加上我国电子商务支付方式落后,即使在技术上解决了网上追踪稽查的难题,也难以避免网下现金交易导致的税收流失。

3.4 物流环节不畅。在电子商务下,虽然无形商品贸易的全过程可以全部在网上进行,但实物商品的交割必须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即只有商品和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告一段落。没有现代化物流的保障,无论多轻松的商务活动都会变成一纸空文。目前,我国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体制上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称多元的管理方式,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农业部等专业部和国家计委、经贸委等综合部门。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在物流硬件上,物流设施和物流装备都较为陈旧,功能单一,无法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且工作效率低下。通讯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缺乏,跟不上电子商务物流的要求。总体上说,我国的物流系统效率低下,距离现代化物流的目标相差甚远。

3.5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事法律和商业习惯提出挑战。由于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交易方式,全球对于电子商务都没有标准的法律文献。传统的商事立法和商事习惯都是基于“有纸式”交易制定并存在的,然而电子商务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进行的,涉及到非基于纸张的通讯和信息存储办法,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讲,传统立法模式与电子商务运作是格格不入的。而电子商务所涉及的种种法律问题,如电子合同、电子签名、电子商务认证、电子数据证据、网上交易与支付、网上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管辖权及在线争议解决等,多数还是立法的空白。这种立法严重滞后于技术的局面,为从事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带来了高度的风险,构成了阻碍电子商务应用的一道不容忽视的屏障。我国虽然已在网络、信息和电子商务方面制定了相

关的条例,但采用的都是部门割裂管理模式,缺乏权威的法律来全面、有效地解决争端。因此,目前我国电子商务首先所面临的就是法律风险,其次才是技术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的稳定和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有重大的促经作用并对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进程加快,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于扩大贸易机会、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应变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取更大的利益,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认真研究和探索电子商务发展规律及其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以便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培育企业的创新机制和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使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和主动,保持快速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升起.《国际电子商务》[M ].中国对外贸易出版社2002

[2]任润姣,吴杰.互联网的利用与降低成本.河南商业专科学校学报.2003

[3]齐玲.《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及国际贸易立法的影响》[ J ].《江汉论坛》2000年第12期

[4]牛东来,张铎.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5]王有刚,龚应梅.《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J ].《商业研究》2004年第18期

[6]高功步,焦春风.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

第四篇:EDI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EDI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袁方超096010027

EDI 的涵义是,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标准经济信息,通过通讯网络,在商业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自动交换和自动处理,使国际贸易往来过程不再依赖纸面单证,而逐渐被电子单证所代替。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有关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整和,通过电子方式来传递、交换有关数据和文件,是一种电子形式交易,又称无纸贸易。EDI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为美国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在海关报关方所采用,后来才逐步在国际贸易中扩展至更广的领域,并扩及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国际贸易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EDI在国际贸易中比较成熟的应用。国际贸易通常涉及货物的买卖、运输、保险、支付以及进出口报关等诸多程序、手续,繁琐复杂。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各种贸易单证、文件数量激增,而纸面文件形成成本高、传输慢、重复劳动、易出差错,从而大大限制了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价格因素所起作用大大缩小,服务性因素的意义越来越显得重要。这样,提高商业文件传递速度和处理速度就成了国际贸易的迫切需要。而在外贸领域里,EDI信息技术的自动化操作方式在节省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显示出其不可比拟的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规定如果不采用EDI技术与本国进行贸易,会有很多不利的限制。这些都促进了EDI在国际贸易中的普及。

EDI业务应用领域

商业贸易领域:在商业贸易领域,通过采用EDI技术,可以将不同制造商、供应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商业贸易之间各自的生产管理、物料需求、销售管理、仓库管理、商业POS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使这些企业大幅提高其经营效率,并创造出更高的利润。商贸EDI业务特别适用于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具有良好计算机管理基础的制造商、采用商业POS系统的批发商和零售商、为国际著名厂商提供产品的供应商。

运输业领域:在运输行业,通过采用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业务,可以将船运、空运、陆路运输、外轮代理公司、港口码头、仓库、保险公司等企业之间各自的应用系统联系在一起,从而解决传统单证传输过程中的处理时间长、效率低下等问题。可以有效提高货物运输能力,实现物流控制电子化。从而实现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进一步促进深圳市港口集装箱运输事业的发展。

通关自动化:在外贸领域,通过采用EDI技术,可以将海关、商检、卫检等口岸监管部门与外贸公司、来料加工企业、报关公司等相关部门和企业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可以避免企业多次往返多个外贸管理部门进行申报、审批等。大大简化进出口贸易程序,提高货物通关的速度。最终起到改善经营投资环境,加强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的目的。其他领域:税务、银行、保险等贸易链路等多个环节之中,EDI技术同样也有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EDI和电子商务技术(ECS),可以实现电子报税、电子资金划拨(EFT)等多种应用。

第五篇: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知识产权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导致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新的难题,出现严重的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平行进口与知识产权保护冲突。对此,为了促进自由贸易,我国应该总体上支持平行进口,但在微观上应该对专利和版权的平行进口作一定的限制,以实现两者冲突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自由化平行进口 知识产权保护 法律冲突 法律和谐

一、引言

据《科技日报》载,当代国际贸易的10大趋势之一是知识产权贸易发展已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忽视的现实。同时,《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以下简称《TRIPS协定》)是WTO规则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旨在通过规则的确立与实施,充分有效地保护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防止因对知识产权的无视或侵害而带来的贸易障碍及贸易扭曲。《TRIPS协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TRIPS协定》作为规范统一WTO成员知识产权贸易行为的规则,尽管是由发达国家极力促成的,但从长远发展看,对发展中国家将产生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有利的影响要表现为:⑴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⑵有利于引进与贸易有关的国际投资。,⑶有利于推动我国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生产与出口。⑷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⑸设立了一条知识产权争端的解决通道。2.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⑴知识产权贸易的不平衡性日益加剧。⑵知识产权市场竞争会加剧。⑶影响出口生产增长。⑷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贸易纠纷会增加。[1]可见,随着中国加入WTO,虽然加速了国际贸易自由的进程,但与之相伴而生是的知识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难题,导致既要促进经济发展而大力推进国际经济贸易自由化,又要注意由于各国对知识产品的特殊保护而特殊对待。因此,国际贸易中出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二难问题,必须为我所面对,并寻求解决之。

二、国际贸易自由化:需要平行进口

所谓平行进口(在美国称“灰色市场”)是指国际贸易中,当某一知识产权人的知识产权获得两个以上国家的保护时,未经知识产权人或者独占许可证持有人的许可,第三者从外国知识产权人手中购得知识产权产品并输入本国进行销售的行为。[2]例如:经乙国知识产权人B的许可,某A在甲国享有某种产品的知识产权,同时C在丙国也取得了相同的权利,如果甲国的D未经A的许可从丙国进口该种产品,那么这种进口则构成平行进口。从此可以得出其特点为:⑴第三人从一国进口到另一国的产品是通过购买等合法方式取得的。⑵涉及两个领域,第三方从一国得到知识产权产品后进口到另一国,这两个地域的法律是否允许平行进口要依国内法律决定。⑶有两层法律关系,一是知识产权人和相对人之间通

过授权许可合同建立起来的许可和被许可的关系或是知识产权在两个地域内受到法律的保护,二是第三人从一国善意取得知识产权产品销往另一国的进出口行为。由此导致平行进口的合法性问题,即平行进口是否侵犯了知识产权人的权利成为法律界长期争议的问题,现有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公约以及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公约,也未能对此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由于受本国法律传统、经济政策的影响,对平行进口是否侵权的立场不尽统一,从而使平行进口落入了权利保护的“灰色区域”。平行进口的主要原因在于某项知识产权产品在进口国本国的零售价高于其在外国的批发价。在利益的驱动下,进口商就会购买那些在国外生产并在国外销售的商品,然后按低于本国正常物价的价格在本国市场销售,于是形成了进口商与知识产权人或有关的被许可人之间就同一种商品争夺市场的局面。

根据平行进口理论,第三人未经知识产权人或者独占许可证持有人许可从第三国获得知识产品并在内国进行销售的行为,这必然加剧了在内国的对同一产品的竞争,当然这是符合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的,为了促进交易效率的提高应该鼓励平行进口,使知识产品发挥最大效用,是符合WTO基本原则精神的。这样可以使知识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转,促进竞争,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最终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符合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时代要求。因此,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迫切地需要平行进口。

三、知识产权保护:禁止平行进口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无论中、外均起源于封建社会。它们的雏形是封建社会的地方官,或封建君主、封建国家通过特别榜文、敕令的形式授予的一种特权。[3]从总体上讲,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新型的财产形态,是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使知识产品创造人对其知识产品的权利意识增强,而且为知识产品的市场流通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科学技术的发展则为知识产品的利用及价值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与垄断资本家寻求国际市场的需要之间的矛盾便暴露出来。于是产生了签订国际条约的愿望和要求。从19世纪末开始,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多边公约、地区公约或双边协定纷纷出台,其中1883年签订的巴黎公约和1886年签订的伯尔尼公约成为知识产权领域国际保护制度的基本法律框架。知识产权保护从此呈现国际化的特点,而且知识产权保护和协调的国际化趋势愈来愈明显。特别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在经济、科学、技术、文化领域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大,知识产权的国际化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知识产权保护从19世纪末进入国际保护阶段,我们可以称为知识产权制度上的第三次飞跃。这一次飞跃一直延续至今,它使具有严格地域性的知识产权可以通过一定途径获得他国保护而具有国际性。[4]因此,这就必然产生一种地域性理论,即地域性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知识产权人可以依据不同的法律获得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各知识产权之间是

相互独立的,知识产权在一国领域的实现和用尽并不意味着知识产权人根据其他国法律获得的知识产权在该国的实现和用尽。[5]

根据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原则,知识产品在内国依法受保护后并不能必然要求他国给予同样的保护,因为他国也没有义务给予同等的保护,因此,在内国特殊受到一国法律的保护,尽量地避免产生同业竞争者,以利于保护其在一些国家的专有权利,这与WTO确立的国际贸易自由的基本趋势是相违背的。可见,对知识产权的特殊保护,会限制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不利于提高交易效率的提高,这与促进国际贸易自由的平行进口背道而驰的。因此,知识产权保护禁止平行进口。

四、国际贸易自由化与知识产权保护冲突的理论基础

平行进口既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又涉及到贸易问题。知识产权强调的是独占性,而贸易则更强调自由化而反对垄断,由此形成了平行进口方面的激烈争论与矛盾。也正因为如此,现代国际贸易中,一方面平行进口在一些国家遭到禁止或限制,另一方面则平行进口有增无减,以至于国际社会也无法做出统一的规定。因此,肯定平行进口的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禁止平行进口的知识产权保护必然产生冲突,其理论基础主要有:

1.权利用尽原则是支持平行进口的理论基础。

权利用尽原则又称为权利穷竭原则,是指经知识产权人或者其授权的人许可而生产的知识产权产品,在第一次投放市场后,权利人即丧失对此控制权,其权利被认为用尽。凡合法取得该产品的人,只要不将用于侵犯知识产权人的专用权,即可自由的使用、转让和处理该知识产权产品。无论何人使用或转售该产品的行为,都无需得到权利人的同意,也不侵犯商标权,商标权人不得再利用商标权阻止该商标产品的进一步流通。这是为了平衡知识产权人的专用权所产生的负效应而设置的,主要是对知识产权人的权利加以限制,以免产生过度垄断,阻碍产品的自由流通。这种原则在专利和商标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在版权领域也有所体现。例如,合法地载有某商标的货物一经投放市场,商标权人即丧失对其的控制,其权利被视为用尽,任何人再次销售该产品,商标权人应无权阻止。[6]因此,平行进口合法。

2.地域性原则是反对平行进口的理论支柱。

地域性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依据不同的法律产生的知识产权是相互独立的,不依赖于其他国家的法律,知识产权人是依据不同法律分别付出不同的代价而取得的。例如在中国申请并获得专利,如果未在国外申请专利,其在国外普遍认为是公有领域不能成为专利,在中国取得的专利权要想在其他国家获得专利保护,就必须按照他国法律分别申请并获得授

权。由于各国法律的差异,各国按照本国的法律规定对其专利申请是否决定授予专利权,而不受其他国家对该专利申请是否授予专利权的约束。商标权也是如此。

同时,知识产权在不同的国家建立其知识产权的良好信誉是分别进行的,以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为基础而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得的,“一个商人很可能希望其产品进行很小的改变而适应不同的市场需要、兴趣和偏爱,但仍然使用相同的商标,这个希望是相当合理的。如果他不能阻止平行输入,他将发现这个销售目标将发生挫折,他的信誉因其使用不合适的商品(从消费者角度)的销售而遇到损害,而且这不符合社会公共利益。”[7]因为商标权是依据不同国家的法律分别付出了不同的代价而取得的,各国商标法的内容、保护的期限、范围和方式等均有所不同,商标权仅是一个主权国家法律的产物,因此依不同国家法律产生的商标权是相互独立的,在一国获得商标权并不能自动在它国获得同一商标权,即根据某国法律取得的商标权仅在该国领域内有效并受到保护,一旦跨出该国领域就不发生效力。即使是同一个商标,商标权人在不同国家建立其商标的良好信誉是分别进行的,以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为基础而采取不同方法才获得的,这就是所谓的“商标信誉独立论”。其实,在版权领域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地域性原则”和“权利用尽原则”目前仍然是两个并行的重要原则,也是平行进口问题上相对对立的观点的理论基础。在过去,“地域性原则”占有主导地位,但是“权利用尽原则”今后将被越来越多地被使用。郑成思先生认为“权利穷竭原则的适用也有地域性,其权利在甲国虽已穷竭,但在乙国处于未曾行使状态,尚未穷竭”[8]因此,权利穷竭原则也受到地域限制,即使第三人在国外合法购买商标权所有人的产品,但未经许可而将产品从国外进口,仍然对商标权构成侵害。因此,平行进口应予禁止。

如果允许商标平行进口,当然会促进货物的自由流动,但是却削弱了对商标权的保护;如果不允许平行进口,当然是加强了对商标权的保护,但会造成知识产权人或被许可人对进口国市场的垄断,将促使人为价格安排及其它形式的价格限制,不利于公共社会,而且如果不允许平行进口,必然会造成世界市场的分割,这种人为市场分割显然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相违背,不利于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与世界经济的合作与发展,这些都与世界贸易的基本准则——自由竞争贸易原则相违背。因此,对商标权保护与货物自由流动的冲突,使商标平行进口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之中。

五、我国对国际贸易自由化与知识产权保护协调的法律调整

我国《专利法》第11条规定,专利申请人被授予专利后,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专利权人有权阻止他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进口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这条规定赋予专利权人进口权,排除了平行进口,与各国通行做法是吻合的。我国2000年修订《专利法》的第七章专利权的保护中第63条第1款第1项规定:专利权人制造、进口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进口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该产品的,不被视为侵犯专利权。从该规定的反面来看,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而制造、进口专利产品的,应当视为侵犯专利权。这可以视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当中,对“平行进口”的有关规定。但这是从反面来理解得出的结论,而实际上我国目前《专利法》对专利产品的“平行进口”问题仍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2001年修订《著作权法》虽然有许多变化,但是关于“平行进口”的问题仍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了著作权人享有的著作权所包括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范围,其中没有关于进口权的规定;《著作权法》第46条列举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中也没有涉及到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进口其作品的问题。因此,对于版权的“平行进口”我国仍属空白。2001年修订《商标法》也有一些重大变化,但亦没有涉及到“平行进口”的问题。

根据权衡平行进口和知识产权保护的两方面因素,笔者认为我国应该总体上应该许可平行进口,主要在原因在于:⑴知识产权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可能有悖于国际贸易规则,更不能因为禁止平行进口将其拒绝于货物贸易之外,平行进口符合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大势。⑵中国由于总体上来讲属于低价位市场,允许平行进口符合中国的贸易利益。考虑到我们的综合贸易量及国际上的发展趋势,中国长时间相对于大多数国家仍是低价位市场,平行进口合法化将使这种比较优势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⑶作为技术引进大国,允许平行进口有利于提高技术引进的效果由于科研力量相对薄弱,我国是个技术引进大国。而我国的企业多属于被许可方,他们希望通过引进技术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果我国禁止平行进口,就会使得中国企业在引进技术后进行生产、销售时产品面临市场问题,无法实现引进技术的初衷。⑷允许默认许可的例外有利于引进技术考虑到我国的技术水平状况,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世界产业结构的飞速调整之际,我们应强化自主专利权的发展。同时,在平行进口合法的基础上,允许专利权人与被许可人就产品的市场等作出例外的规定,以吸引国外技术可促进中国创新技术水平的上升。

但在微观领域,在总体上实行平行进口的大前提下,应该大力地发展商标领域的平行进口,而尽可能地限制但不禁止版权和专利权领域的平行进口。主要原因在于:⑴商标是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区分的根本标志,无论应用于哪个国家都不应该予以改变,应该促进商品的自由竞争,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运用平行进口,可以防止商标权利人滥用自己的权利,促进商品的自由流通,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同时,允许平行进口并不会对国内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⑵对专利的平行进口和版权的平行进口应该限制一些,这样可以保护国内权利人或者其许可人的利益,既鼓励了科学创新,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又对打击非法盗版和走私具有重要意义,也不必担心完全禁止平行进口而导致的不正当竞争并产生垄断,进而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1] 于吉辰、王爱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与我国对外贸易》,理论学刊2004年第8期,第56-57页。

[2] 杨芳、杨永忠:《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平行进口问题探讨》,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年第1期,第95页。

[3] 郑成思。《知识产权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第84页。

[4] 冯晓青:《试论知识产权保护的源革及在当代社会的发展》,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第73-74页。

[5] 任燕:《“平行进口”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探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69页。

[6] 李小伟:《论平行进口与商标权关系》,载《中国专利与商标》1996年第2期。

[7]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纵横谈》,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第181页。

[8] 郑成思:《版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下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分析_国际贸易中网上支付问题研究_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分析_国际贸易中网上支付问题研究_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