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概统大纲
课程号: 课程名称: 总学: 学分:
在数学学院领导的组织及大力支持下,经过编写人员的努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新书已正式出版,主要用于理工类(非数学专业)本科生教学。该书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并参照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数学考试要求编写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提倡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学,以提高其数学素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书中安排了不少例题,并在每一章末设一节综合例题。我们的建议是,综合例题一般不讲,由学生自看;书中其它例题及作业题则由教师根据需要灵活掌握,不必每例都讲到,也不必每题都 布置学生做;打*的内容则不讲。书中一些易懂的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学。全书预计授课51学时,加上习题课10学时,共计61学时。
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及建议课时安排如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微调,数学二可适当降低要求。
第一章 随机事件及概率
一、基本内容
样本空间及随机事件,事件之间的关系及运算,频率的定义及定义性质,概率的定义及性质,古典概率,几何概率,条件概率及乘法公式,全概率及贝叶斯公式,事件的独立性及运算,可靠性问题。
二、基本要求
1. 理解随机事件及样本空间的概念,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及运算。2. 了解频率及概率的条件及定义,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并能用于计算。
3. 掌握古典概率的条件及定义,会计算一般的古典概率;了解几何概率的思想及计算方法。
4. 熟练掌握条件概率、乘法公式、全概率及贝叶斯公式,能应用这些公式作概率计算并了解贝叶斯决策的思想。
5. 理解事件独立性的概念,掌握用事件的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 的方法,并对可靠性问题研究有大致的了解。
三、建议课时安排(10学时)1.随机事件及运算
1学时 2.频率与概率
1学时 3.等可能概型(包括古典及几何概率)2学时 4.条件概率、全概率及贝叶斯公式
2学时 5.独立性及可靠性问题
2学时 6.习题课
10学时
第二章
离散型随机变量
11学时
一、基本内容
随机变量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及泊松分布的定义及计算,泊松定理,一维分布函数,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二维分布函数,边缘分布,条件分布及独立性,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及可加性。
二、基本要求
1. 理解随机变量的定义,掌握用古典概率方法求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律的方法。2. 了解几何分布、超几何分布,掌握贝努里概型及二项分布的计算方法。3. 掌握泊松分布及泊松定理,能应用于二项分布的极限计算。4. 理解一维分布函数、二维分布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5. 掌握求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律,条件分布律的方法。6. 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律的一般求法,理解二项分布及泊松分布的可加性(可略讲或由学生自看)。
三、建议课时安排(9学时)1. 随机变量及一维离散型随机变量
1学时 2. 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及泊松定理
2学时 3. 一维分布函数
1学时 4. 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及二维联合分布函数
2学时 5. 边缘分布,条件分布及独立性
2学时 6.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1学时 7.习题课
2学时
第三章
连续型随机变量
12学时
一、基本内容
一维连续随机变量及分布,几种重要的连续随机变量(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Γ分布),二维连续随机变量的联合密度,边缘密度,条件密度,二维正态分布,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连续型卷积公式及随机变量的可加性。
二、基本要求
1.掌握一维连续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密度函数及
能用于计算 概率。
2.均匀分布、指数分布的性质,能训练掌握正态分布及其概率计算,了解Γ函数及Γ分布。
1. 掌握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密度及概率计算,会由此求边缘密度、条件密度及有关概率。
2. 会求两个独立的随机变量的简单函数的分布及概率密度,特别是能应用卷积公式
作两个随机变量和的密度计算。3. 了解二维均匀分布及二维正态分布
三、建议课时安排(10学时)1.一维密度及分布函数
1学时 2.几种常用的连续型随机变量
2学时 3.二维联合密度分布函数
2学时 4.缘分布及条件分布
2学时 5.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2学时
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8学时
一、基本内容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性质,方差及性质,几种重要分布(2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等)的数学期望与方差,随机变量的矩,两个随机变量的协方差,相关系数及性质,协方差阵介绍,分位点,众数及其它数字特征。
二、基本要求
1. 掌握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及方差的性质及计算。
2. 了解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的期望与方差。3. 掌握协方差、相关系数的定义及有关性质。
4. 会由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律或联合密度及计算两个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协方差及相关系数。
5. 了解各妎矩、分位点、众数等其它数字特征。
三、建议课时安排(8学时)1.数学期望及性质
2学时 2.方差及几种重要的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2学时 3.矩、协方差
2学时 4.相关系数及其它数字特征
2学时
第五章 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
4学时
一、基本内容切比雪夫不等式,切比雪夫大数定律,贝努里大数定律,独立同颁中心极限定理,棣莫弗-拉普拉斯定理(二项分布以正态分布为极限定理)。
二、基本要求
1. 掌握切比雪夫不等式,会用之于证明一些较简单的不等式。2. 了解大数定律的有关结论,理解频率收敛于概率的表达式。
3. 掌握中心极限定理的思想方法,能用之于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建议课时安排(4课时)1.切比雪夫不等式及大数定律
1学时 2.中心极限定理
1学时 3.第4、5章习题课
2学时
第六章
数理统计基本知识
4学时
一、基本内容
总体、个体、简单随机抽样及统计量的概念,频率直方图与条形图,常用统计量及χ2分布、t分布、F分布的定义及性质,抽样分布定理。
二、基本定理
1. 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经验分布函数、直方图与条形图构造。2. 了解χ2分布、t分布、F分布的定义、性质,了解这些分布的分位并会查表。3. 掌握样本均值及样本方差的计算,了解正态总体的某些常用统计量的分布并能作简单计算。
三、建议课时安排
1. 总体、样本、经验分布函数及直方、条形图
1学时 2. 统计量及三种重要分布
1学时 3. 抽样分布定理
2学时
第七章
参数估计
5学时
一、基本内容
点估计的概念,矩估计法,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量评选标准:无偏性,有效性及一致性(不讲均方误差标准),区间估计的概念,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方差的置信区间,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方差比的置信区间。
二、基本要求
1. 理解点估计的概念,掌握矩估计法(一阶、二阶)及极大似然估计法。
2. 了解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的概念,会验证估计量的无偏性并比较两个较简单的估计量的有效性。
3. 了解区间估计的概念,会求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与方差的置信区间,会求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与方差比的置信区间。(可不讲非正态总体)
三、建议课时安排(5学时)1. 点估计概念、矩法与极大似然法
2学时 2. 估计量评选标准(只讲无偏性、有效性,略提一下一致性)1学时 3. 区间估计(只讲正态总体)
2学时
第八章
假设检验
7学时
一、基本内容
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基本步骤,显著水平概念及可能产生的两类错误。单个及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与方差的假设检验,总体分布假设的χ2检验法。
二、基本要求
1. 理解假设检验的思想,掌握其基本步骤。2. 了解假设检验可能产生的两类错误。
3. 会对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与方差进行检验,会对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与方差比进行检验。
4. 了解总体分布假设χ2检验法。
三、建议课时安排(5学时)1.基本概念、两类错误及一个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2学时 2.二个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0 – 1分布参数检验可以不讲)
2学时 3.总体分布的假设检验
1学时 4.第六、七、八章习题课
2学时
限于学时及大纲的要求,第九章不讲
四川大学数学学院 概率统计教研室
第二篇:应用文写作统测大纲
《应用写作基础》统测复习大纲
一、行政公文
1.掌握国务院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13种公文的名称和适用范围;
2.了解《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基础知识》部分的“通用公文的格式”;
3.了解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六种公文的相关文体基础知识,掌握其结构、格式;
4.能熟练地写作会议通知、通报、请示、批复这几种公文。
二、宣传应用文
1、理解消息、广播稿、演讲稿的特点;
2、掌握消息、广播稿、演讲稿这三种文体的结构、格式;
2、能够熟练地写作消息。
三、经济应用文
1.理解意向书、经济合同、说明书、广告的特点;
2.能正确地写作广告。
四、事务应用文
1.掌握自荐信、感谢信、贺信、倡议书、申请书、计划、总结、邀请信、备忘录的结构与写法;
2.能熟练写作感谢信、贺信、倡议书这几种事务应用文。
3.能熟练写作《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五级秘书》中的传真、请柬、备忘录、启事等几种应用文。
五、礼仪应用文
1.掌握欢迎词、开幕词、祝词的结构与写法;
2.能熟练地写作开幕词。
六、涉外应用文
了解涉外函电、备忘录的结构与写法。
第三篇:概统第4章习题答案
习题四
概统
1.若DX0.004,利用切比雪夫不等式给出概率P(|XEX|0.2)的上界或下界.解P(|XEX|0.2)DX/0.220.004/0.040.1,P(|XEX|0.2)1P(|XEX|0.2)10.10.9.2.设DX0.009,0,P(|XEX|)0.9,利用切比雪夫不等式给出的上界或下界.解DX/2P(|XEX|)1P(|XEX|)10.90.1,2DX/0.10.009/0.10.09, 0.3.3.试用切比雪夫不等式证明:能以大于0.97的概率断言,抛1000次分币,正面出现次数在400到600之间.解设X为出现的正面数,则X~B(1000,1/2),EX1000(1/2)500, DX1000(1/2)(1/2)250.P(400X600)P(|X500|100)P(|X500|100)
1P(|X500|100)1DX/10021250/100000.9750.97.4.设随机变量X的期望存在,f(x)为正单调上升函数,且Ef(XEX)存在.证明:0,P(|XEX|)Ef(|XEX|)/f().证由于f(x)单调上升,故
{|XEX|}{f(|XEX|f()}.由于f(x)是正函数,故
P{|XEX|}P{f(|XEX|)f()}Ef(|XEX|)/f().5.设随机变量X的密度为p(x)xm
m!exI(0,)(x).试用切比雪夫不等式证明
m
m1P{0X2(m1)}
.证1EXxp(x)dx0xm1m!
2exdx(m2)m!xm2(m1)!m!m1,(m2)!
m!
2EX2xp(x)dx20m!2exdx(m3)m!m(m1)DXEX(EX)(m1)(m2)(m1)m1,P{0X2(m1)}P{|X(m1)|m1}P{|XEX|m1}
1P{|XEX|m1}1DX/(m1)21(m1)/(m1)2m/(m1).证2p(x)xm
m!exI(0,)(x)1
(m1)x(m1)1xeI(0,)(x),故
m1, DXm1
12X~(m1,1), EXm1
1m1.P{0X2(m1)}P{|X(m1)|m1}P{|XEX|m1}
1P{|XEX|m1}1DX/(m1)21(m1)/(m1)2m/(m1).4-1
习题四
6.重复抛分币100次,设每次出现正面的概率为1/2.应用中心极限定理求正面出现次数少于60且大于50的概率.解1设正面出现的次数为X,则X~B(100,1/2),EX50,DX25.根据中心极限定理, ZX50
5近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所求的概率是
X5060505050P(50X60)P555
P(0Z2)(2)(0)0.97720.50.4772.解2设正面出现的次数为X,则X~B(100,1/2),EX50,DX25.根据中心极限定理,ZX50
5近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所求的概率是
X5059.55050.550P(50.5X59.5)P555
P(0.1z1.95)(1.9)(0.1)0.97130.53980.4315.7.现有一批种子,其中良种占1/6,在其中任选6000颗,试问这批种子中,良种所占的比例与1/6之差的绝对值小于1%的概率是多少?
解设这6000颗种子中,良种数为X,则X~B(6000,1/6),EX1000,DX5000/6,良种数所占的比例为X/6000.根据中心极限定理,Z.所求的概率是
X1X1000P0.01P0.01P 600066000P(|Z|2.078)2(2.078)120.981210.9624.8.现有一批种子,其中良种占1/6;我们有99%的把握断定,在6000颗种子中良种所占的比例与1/6之差的绝对值小于多少?这时相应的良种数落在哪个范围内?
解设这6000颗种子中,良种数为X,则X~B(6000,1/6),EX1000,DX5000/6,良种数所占的比例为X/6000.根据中心极限定理,Z.设题述的差的绝对值小于c,则
X1X10000.99PcPcP600066000P|Z|
21.由此得0.995,x
60002.57,c0.0124.16这时相应的良种x满足不等式c0.0124,故
x(100060000.0124,100060000.0124),即良种数x数落在区间[926,1074]内.4-2
第四篇:毛概复习大纲
2013-2014(1)学期《概论》复习大纲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科学内涵、重要意义以及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3、近代中国的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三大法宝”。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发展才是硬道理。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为什么要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
7、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三个有利于”。如何做到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五篇:毛概大纲整理全
(第八章)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第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标志。第三,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依靠力量,是我国经济自主的主要物质基础和保持社会安定的主要经济条件。第四,公有制还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因: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客观必然性:
1、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不同。
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不然出现差距。
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如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烧、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第九章)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以及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体现
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个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还有民族资产阶级。
2、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实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和稳定。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十章)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三,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精神之魂)
2、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主题)
4、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
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基本原则: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四是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五是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六是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重大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十二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有十个方面的内容:
1、一个中国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意义: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中国的统一问题。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九二共识”: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开启了两岸事务性商谈。“三通”: 两岸“三通”是指“通邮、通航、通商”。(十三章)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就是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指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建立国内的良好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建立、发展同其他友好国家的关系。“一边倒”就是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十四章)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新的社会阶层有哪些: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六种社会新阶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新的社会阶层的原因:一,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是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重要条件。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再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新时期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四个尊重”中的核心:“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核心是尊重劳动。
(十五章)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要正确把握的基本原则:第一、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二、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级、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第三、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新的历史条件下改善党的领导的原因: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中共十七大: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依据。一,和平与发展
二,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3,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问题已经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地努力。
1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2建国初毛泽东提出哪三大外交方针。3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4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5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6新安全观的核心。7当前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8我国外交工作的总体布局是什么?
一,美国和苏联是第一世界,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包括中国都是第三世界国家。
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三,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五,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六,中国新安全观的核心内容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新安全观的实质是“超越单方面安全范畴,以互利合作寻求共同安全”。七,世界多极化
八,外交工作的总体布局是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布局。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主要任务: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