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三三高校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三三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吴起县第二小学 高光东
我校“三三三高校效教学模式”是在借鉴山东杜朗口中学“三三六”模式和江苏南京东庐中学“讲学稿”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多年教学改革实际情况总结提炼出来的,具有二小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全体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以“教学案”为载体,以“自主预习、合作交流、达标测评”三个相互连接、相互渗透的教学环节为手段,以“合作交流”为主线,以“导学性”、“开放性“和“生成性”为特征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三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三三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三”既“三会”是课堂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提出的,具体是指 “会质疑、会合作、会表述”;第二个“三”既“三到位”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实现“三会”目标而应采取的教学手段,是针对教师提出的,具体是指“自学指导到位、释疑点拨到位、目标落实到位”。第三个“三”既“三环节”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三个教学环节,具体是指“自主预习、合作交流、达标测评”。
二、“三三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载体——“教学案”的设计
“教学案”就是把教案、学案有机的融合为一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点拨释疑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一)“教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六个特点:
1、导学性:体现“四导”,即导法、导路、导疑、导思。导法,即让学生能根据学案的导学问题、导学方法学会自己阅读,自己分析从而掌握学习本节内容的方法;导路,即设计的导学问题能引导学生理清教材的逻辑顺序,让学生遵序识其真,循序见其明;导疑,即设计的导学问题应具有反思性,让学生能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而发现新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生疑、答疑中把问题引向深入;导思,即导学问题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
2、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性:就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问题不易太多,太碎。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这些疑难困惑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4、层次性: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让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5、参与性:在教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体验探究过程,感受成功喜悦。
6、课时性: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教学案”的设计要体现“三三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达标测评”三个教学环节。
1、“自主学习”是学生在预习提纲指导下的自主活动,旨在锻炼学生的读书、观察、分析、总结等自学能力。“自主学习”版块包含自学要求、自学指导、自学检测和自学质疑四部分内容,“教学案”的设计应体现导学性。
(1)自学要求:指导学生看什么?自学要求要具体、明确地告诉学生自学教材哪一部分内容,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并要求学生记下自学时遇到的困难问题,一边下一学习环节与师生交流。
(2)自学指导:指导学生怎么看?教师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使教材内容问题化。问题的设计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且要有一定的梯度,前面的问题能成为解决后面问题的铺垫,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于激发思维、利于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自学检测:指导学生反思对自学进行评价。学生预习后,需要对自学效果及时反馈,从而能够对自己有一个自我评价,发现通过自学没有解决的问题。自测题的设计面对的主体是全体学生,涵盖的内容是教材中的有关基础知识。故它所选用的题目也是最基础的,最富有针对性的。一般不含大型的综合题、信息给予题、知识迁移题和实验设计题等。题型设计考虑到学生认知的特点和预习的时间问题,一般首选选择题。这样能最快速的有效的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情况做一个粗略的了解。
(4)自学质疑:指导学生想什么,怎样想?通过自主学习和自学检测,让学生及时反思、质疑。我学会了什么问题?什么问题我解决
不了? 我能提什么问题?有什么重要的依据?我提出的问题能不能通过进一步整合,提炼成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与学过的相关知识类比,我又能得到哪些问题?同时把自己整合、提炼的问题和不理解的问题用简练的语言记录下来,以便在“合作交流”时讨论解决生成更有价值的东西。在教学案上要留出适当空间,供学生记录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合作交流”是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学生交流学习成果、解决学习困惑、锻炼协作能力、碰撞思维火花及教师点拨释疑的活动方式,旨在锻炼学生的合作和质疑能力。“合作交流”版块主要包括“生生交流(包括组内交流、小组间交流)”、“师生交流(主要指在生生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点拨、提问、质疑来解决生生交流环节没有解决的问题)”、“知识梳理”等活动形式。首先课前备课,(1)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2)了解学情、知道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薄弱点、易漏点、易错点和易混点)。(3)准确预测在“自主学习”中哪些问题学生可以独立解决,哪些问题只有部分学生可以独立解决,哪些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都难以解决;在编写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精心考虑和设计:确定教学任务,创设活动情境,制定活动目标,活动形式、内容、时间、活动的工具材料、活动注意事项、记录活动结论及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发现的新问题,活动评价等。其次是课中备课,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时,老师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倾听小组学生的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哪些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能够得到解决,哪些问题不能解决。捕捉老师在第一次备课中没有预设到的问题,及时思考,争取在第一时间做好突发问题的教学设计,为 “师生合作交流”做好准备。因此,“教学案”的编写应体现“开放性”和“生成性”。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活动中产生的新问题再次进行合作交流留下活动记录的空间。
3、“达标测评”是检测学生知识落实和能力提高情况主要手段,旨在反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达标测评”
版块教学案的编写应体现“拓展性”和“反馈性”。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设计恰当的分层的练习,及拓展应用。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补救。编写时要注意:第一,问题设计覆盖面大。对重点和难点内容和非重难点内容都能涉及到,起到夯实重难点、兼顾非重难点的作用。第二,问题设计质量高。问题设计有层次性、针对性、代表性。第三,对问题的处理方法科学,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逆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观察能力和审题做题能力,特别要提高学生避免误入知识陷阱的能力。第四,要精选典型的练习题,并注意试题的梯度、难易度;要根据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同步训练,以达到精选、精讲、精练的目的,起到检测学习效果,巩固、拓展、应用知识,认识升华,进而内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三三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操作基本流程 课堂操作的基本流程是:自主预习——合作交流——达标测评。具体可结合各个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自主预习——合作交流——达标测评可以在一节课内完成,也可分为三种课型:自主预习课、合作交流课、达标测评课。如果是三种活动方式在一节课内完成,也可结合内容的难易程度,“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可采取两种顺序进行:当学习内容难度不太大时,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可依次独立进行;当预习内容难度比较大,前面的学习内容可能给后面内容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时,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也可多次交叉进行,教师当堂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当堂预习并交流。
下面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达标测评”三种活动方式在一节课内完成为例,谈一谈“三三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具体操作。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前首先教师应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恰当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产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进入教学需要的情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次出示目标。学习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是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才能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自主学习时学生根据“教学案”自学指导,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并画重点,标难点,记疑点,写发现、深入思考“教学案”上提出的问题,然后通过查找资料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第四、自主学习后引导学生自学质疑,学生在进行自主性学习解答预习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会提出一些想法和新问题,经认真思考后把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写在预习作业上。以备在生生互动中共商困惑,与同学交流或向老师质疑,共享发现。
(二)教师在自主学习阶段的任务是:
1、个别指导。针对性的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辅导,解决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重点放在辅导较弱的学生身上,帮助他们掌握自学的基本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增强自信。
2、督导监控。监督那些不认真看书、或看书效率低的学生,及时告诉他应该看什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一个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的空间,培养学生形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及独立自主性。学生自学时,教师中途一般不插入讲解,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影响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3、了解学情。了解学生自学中的难点、疑点及自学不能独立解决问题,为合作交流做好准备。
4、检查预习作业,收集新问题并针对共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学生的思维和老师的设计本意有什么出入,从而适时的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不断地适合学生的思维方式,解决学生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教案的实用性,减少失误,提高课堂效益。
(二)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三三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最精彩的部分,也是老师展示风采和水平的最佳时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学、自悟、自问、自查,把自己没有发现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教师的引导下,生生、师生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学习小组是生生合作交流的单位,学习小组一般以前后四人为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长的作用是:(1)组织:按要求组织本组的讨论和学习活动,为本组出谋划策;(2)督导:督导、检查合作交流活动,帮后进生学习;(3)记录:将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并及时反馈给老师;(4)汇报:向老师汇报本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学习小组成员的主要任务是:(1)质疑:提出在自学之后仍存疑难的问题或在自学中发现的新问题,向组内同学请教;(2)交流: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对问题的探究情况,发表对问题的见解;(3)讨论:针对有关问题展开讨论,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形成一致意见。(4)展示: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合作交流成果。
在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和激发者。老师的任务是:
1、组织:全面组织课堂活动,指导小组开展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诱导、相互取长补短;
2、观察:了解小组活动情况,把握好合作交流的时间,既不能在学生交流兴趣正浓时打断学生,也不能到学生无话可说时才结束交流;
3、参与:深入到学生自学、商讨、辩论等各个环节中去,指导鼓励后进生学习,从而发现自己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问题,发现学生新生成的问题,以便于师生交流时解决;
4、评价:调控好互动的方向,及时并对各小组的互动情况进行科学评估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与快乐,激发学习欲望,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由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开放性,因此,教师的指导也应该因时、因地、因人、因法、因情、因境而灵活多样
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后是师生合作交流,师生合作交流的单位是班级。一般地说,通过“自学”和“生生互动”,基础知识和浅层次问题学生已经解决,老师不需要考虑教学的“完整性”;而只要考虑如
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行了。所以,在师生合作交流时,1、首先处理自学和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后学生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然后围绕重点、难点设计一个或几个问题,由小组内到小组间质疑、解疑;再次引发新的生生互动。
2、教师可进一步进行归纳讲解,讲解要做到画龙点睛,力求简要清晰,针对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合作情况进行补充、概括拓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完善认知结构,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3、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首先评价学习内容,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自觉弥补缺陷与不足。其次是评价小组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以各小组三会达成情况及“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整体考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评价时,也要重视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让学生懂得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评价时,要多肯定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效,赞赏他们独到的见解,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达标测评
针对每节课的要点进行达标测评,促使学生自我纠偏反馈,这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监测和调控教学过程的依据。通过“达标测评”,促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迁移、深化、形成技能,并暴露出学生理解、应用新知识的矛盾和差异,教师巡视时应注意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达标测评过程中反馈出来的有共性的新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在问题引领下,再次掀起合作学习交流高潮,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做完练习后,可让学生评议,使学生知道自己知道错在哪里,然后自我矫正,注意给不同学习层次学生以表现的机会,鼓励成功。这样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结拓展 主要由学生来总结所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心得、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好的课堂应给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探究留下空间。
四、“三三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三三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机会。改变了学生单纯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运用学科知识自主解决问题时,必然要对相关的各科知识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整合,从而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对各科知识进行渗透融合的能力。
(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合作是未来社会的主流,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合作小组的异质性使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知风格、思维方式的成员以相互启发和补充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认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种条件下成员之间必定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关系,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相互帮助,互相监督,相互监督,每个成员都,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产生心理相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影响。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合作交流虽然强调合作的主导地位,但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个体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他强调的是“小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他的特点是学习者的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是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只有小组所有成员都完成各自的目标,自己才能获得成功,这是一种“荣辱与共”的交互方式。当然,只有学生具有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的合理的进行小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组间同等水平的学生评价能激发各族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内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是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目标,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竞争意识不断强化。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三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教学法以教学案为载体抛弃了书本上条条框框的限制,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愉快、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三三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克服了全通课堂教学交流单一的形式形成生生师生间的交流形式学生成为交流的主体,克服了师生单向交流学造成的学生系里负担。它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在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正因为差异的存在,更有利于朱元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帮助,最东大道共提高。因此,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作用,互助功能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让他们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料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五、运用“三三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 “三三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从合作交流的功能来看比较理想的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划分方式,这样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也可以学习任务的难易成度划分,遵循“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进行划分,让程度好的小组完成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让程度差的小组完成难度较小的学习任务。还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关系由学生自由组合。总之,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有多种方法,但无论怎样划分,都要把握一个原则,即应有助于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能使小组成员彼此协作,互相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达成该团体的学习目的。小组划分后,座位的摆放很重要,一般可采用“同桌合作式”即同桌2人为一个合作小组,适合做pair work;“四人合作式”即前后两排4人为一学习小组,适合做group work;“多人合作式”即5-6人相对而坐,适合做team work。总之,教室课座椅有多种摆放法,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合作任务做适当调整。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理解什么是合作学习,为什么要合作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了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2、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确立的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
现,更要分工协作,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具体的责任分工。一是小组长,主持小组讨论,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学习进程,带头示范;二是记录员,记录小组内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意见。三是汇报员,搜集组内意见,组织语言,然后向全班做汇报展示。四是检查员,检查、督促、确认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负责观察组员合作技巧,发言是否积极,声音是不是太大了,谁没有参加讨论,有没有利用礼貌用语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另外,学习小组的各种职务可由学生轮流担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
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重点。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需要每个成员具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即: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有效地沟通;成员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要互相帮助和支持,形成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并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主要包括: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意识和技能;主动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识和技能;学会小组讨论的意识和技能;尊重别人发言的意识和技能;以友好方式对待争议的意识和技能。
4、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就应该建立一种促进学生作出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种良性制约机制主要是合理的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
合,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1)定期评价小组共同学习的情况,检查小组功能发挥的程度,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合作学习的方式。(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价各组学习行为和效果,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3)教师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引导、调控和组织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保证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同时,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提高学生自我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以及一定的社交能力,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和价值。
5、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合作任务和合作时机。
有效的合作应选择恰当的任务和时机。一般而言,合作交流要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并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要交流的问题有充分的了解;合作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可以是多维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综合性问题,使学生感到独自无法完成或较难完成,从而产生合作的需求。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合作交流中,并从中体验到合作的意义价值和重要性,增强以后合作的自觉性。反之,如果学习任务较简单,或任务本身更适合学生独立学习,或学生对需要合作交流的问题根本不了解,则不必采用合作学习,避免为合作而合作。
6、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观察小组合作的情况。学生开始合作后,教师并非无事可做了。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应该一听、以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了解上,必须了解小组达到目标任务的情况,和小组成员间有效合作的状况。为此,教师应主动参与到各小组中,成为其中的一员,观察各层次成员的各种表现,分析小组的合作学习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获取各种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灵活调整下一教学环节。
7、教师要适时调控与引导,保证合作高校有序的进行。
有序高效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调控引导。教师应在全面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合作任务、合作时间、目标高低、所给条件等进行调控,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给予引导,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除了直接的言语或行为指导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暗示、认可、奖励等多种手段来及时引导学生的合作,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合作热情。如对一个安静有序、分工制作的小组给予关注,或是赞扬某种合作的方法,其他小组也会努力这样去做。有时还可给予某个小组一些特别的奖励,如在一张专门的表上记录特别奖励的星数等。这对引导学生的合作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强化作用。
8、教师要在必要时给学生提供帮助,教授合作的技巧。在学生合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有知识上的,也有合作技能方面的。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合作进程带来影响。教师此时应及时提供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如参与讨论、提供参考意见、作补充说明、提供辅助材料、工具等。或是教授学生一些社交技巧,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如何发表不同意见,如何向别人提出改进建议,如何处理矛盾、争议等,或是给予其他的鼓励、支持,使学生的合作继续进行,最终获得成功体
9、给学生流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
在合作交流时合作交流要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注重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只有教师正确的组织和引导才能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进行。
六、影响“三三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效性的几个因素:
(一)教师方面的因素:
1、教师没有真正领会“三三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利用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是“三三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精华。但这种合作学习不等于简单的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目前我们看到的所谓“小组合作学习”,仍停留在传统的“小组议论”的
层面上。大多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教师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一下学习结果就算完成任务。这说明: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实质,没有意识到仅让学生在距离上靠近,不一定能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变化,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意识,从而获得有效的合作学习。
2、教师缺乏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总体设计师,又是主要组织者。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进行精心设计,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分组策略、任务选择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估等都要进行全面设计,同时要事先让学生知道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独立见解;除此而外,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还必须给予及时、适度的组织和调控,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3、教师难以对合作学习作出准确的评价。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主要制定者和引导者。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是为了不断调整小组成员的各种行为和活动规范,引导小组成员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但我们在实践中常常看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用的是“团体目标评价”,即根据预定的目标,对每个小组的总结发言或作业打上一个团体分数。“团体目标评价”造成了如下问题:一是教师是唯一的裁判者,评价主体单一。二是评价内容缺乏“人文”思想。三是评价只着眼于小组整体,没有关注学生个体反应。四是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由此可见,这种“团体目标评价”把优秀的成绩给予某个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也就是极少数学生,从而使得评价“穿新鞋、走老路”,又成了选拔甄别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都成为失败者。
(二)学生方面的因素:
1、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不均衡的。个别学生频频发言,大部分学生默默无闻、一声不响,成为“多余人”,这种少数人学习,多
数人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的“小组合作学习”,根本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也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造成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①部分学生性格、能力、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等因素,不能很好的与别人交流,有较强的胆怯,羞涩心理而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②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私心理严重,自我为中心,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和机会;③学生的个人职责不明确;④有些学生不愿意当众暴露自己的思想。
2、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更听不进去不同的意见,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合作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
3、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技能和技巧。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没有提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没有激发学生合作的意识使学生领会基本的合作规则,因此有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不知道怎样建立信任、如何正确清晰地与其他成员交流、如何解决冲突等等。这时学生相互之间就显得生疏,他们不会意识到合作学习将带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结果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低效。
4、学生缺乏自制力,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干扰,爱做小动作,爱跑题,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或过于喧闹,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第二篇: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我国高校教学模式大多局限于传统的模块化教育,但随着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践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特色之一,推进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推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本文以云南工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为例,探索以课堂实践活动为主线,课外实践活动为补充,以企业实习为依托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新思路。?
应用技术大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提供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应用技术大学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走实践教学的道路,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特色人才。?云南工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全面深化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指向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专业定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通过近几年就业率:2009年97.8%,2010年97.6%,2011年96.9%可以看出,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可观。我国高校普遍开设市场营销专业,但要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还要求高校对市场营销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培养掌握企业管理知识和市场营销技术,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云南工商学院作为应用技术大学,以“帮助学生成功”为立校原则,强调“上学即上班”的教学形式,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发展能力与企业运营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企业工作任务为驱动,让学生进行全真策划实践,实现教学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制改革措施?云南工商学院专业教学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研究市场对营销人才需求的特点,归纳营销专业应具备的知识,倒推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需求确定专业课程设置,对市场营销专业本科课程设计作如下改革:?
(一)围绕“提升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突破目标,在大一上学期主要进行基础学习和心态培养教育。可引入企业“传单”宣传项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传单发放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感受社会就业的现状,发现能力的欠缺,练就市场营销专业所需要的抗压能力。?
课程设置:?
1、市场营销学:掌握营销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整个专业的基本理论作了解,为营销实训提供理论基础。?
2、商业心理学:通过商业心理学理论学习,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快速判断出营销目标对象。?
3、商务谈判与礼仪技巧:通过谈判策略的学习,培养表达能力;通过礼仪技巧的掌握,能礼貌且灵活地应对日常沟通。?
4、形象设计:营销人员应当给人良好的仪表印象,形象设计知识的学习有助于留下良好的沟通印象。?
5、职业素养:使大一新生刚入校就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助于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二)大一下学期主要针对促销环节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在真实的经营环境中运用销售促进方法提升销量,培养学生对促销策略的实际运用能力。?
课程设置:?
1、市场调查与预测:通过对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习,掌握基本调查问卷的设计能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2、广告学:通过广告策划、创意方法等广告基本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广告创新能力;
3、渠道与促销:通过对营销渠道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营销渠道管理的特点,掌握运营中渠道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解决营销渠道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定价策略: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定价策略的基础与理论,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商品价格。?
(三)商品进销存管理系统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环节,因此在大二上学期引入企业商超全真项目,让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在真实的销售管理过程中了解进销存管理软件,掌握产品库存管理、销售管理、资料档案、客户资源信用管理、资金收复、成本利润等方面信息。
课程设置:?
1、商品学概论:通过对商品分类、性能、包装、检验等问题的学习,掌握商品知识,有助于对商品进行合理管理。?
2、物流管理:通过物流管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学习,掌握物流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助于提升商超运营效率。?
3、服务营销:掌握服务营销的要点,在商超运营过程中能熟练运用服务营销知识。?
4、推销学:通过推销技巧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推销技巧。?
5、人力资源管理学: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对全真实训超市的员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四)大二下学期重在培养学生较强的市场感知能力、敏锐的市场动态把握能力与策划能力。针对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市场战略目标体系的策划,能够制作各种销售支撑宣传材料。明确市场策划的主要内容,熟悉市场策划工作流程,并能掌握市场策划活动方案的撰写。?
课程设置:?
1、品牌管理:通过对品牌开发、管理和维护过程的了解,掌握品牌战略与品牌整合规划能力;?
2、市场营销策划:学习策划知识,掌握策划技巧,为促销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3、写作:掌握文案写作技巧,为策划方案的撰写提供写作基础;?
4、企业战略管理:通过对企业战略管理基本原理的学习,掌握基本的企业战略分析、制定、实施等方法,具备良好的企业战略规划能力。?
(五)大三上学期通过“自主创业”销售项目,从产品定位、价格制定、商品管理、销售沟通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生的赚钱能力,为下学期的顶岗实习做好铺垫。?
课程设置:?
1、消费者行为学:通过对消费者消费心理、活动特点、方式及规律的研究,掌握消费者特点,使自主创业能够有的放矢。?
2、产品开发:为创业商品的选择、定位提供理论基础。?
3、客户关系管理:掌握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技术、并具备一定的CRM战略制定、开发与控制能力。?
4、定价方法与策略:掌握产品各阶段的定价技巧。?
5、网络营销:熟悉电子商务运作基本技能,有助于推动自主创业。?
(六)顶岗实习对大学生社会化有检验、补充作用。大三下学期安排顶岗实习,能检验学生学习状况是否良好,知识能力是否过硬,是否符合社会需要,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
(七)顶岗实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检验,是一个弥补和提高的过程。大四上学期针对顶岗实习中学生对社会现实状况及发展趋势的全面分析,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反观自己的素质能力,把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所学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的切入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课程设置:?
1、CIS策略:通过在企业实习后学习CIS,能让学生结合实际增进对知识的了解。?
2、公共关系: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公共关系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实际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3、经济法:让学生了解经济法,形成独立运用经济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正式进入企业打好基础。?
4、供应链管理: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综合物流管理素质,为毕业打好理论基础,扩展知识面。?
(八)大四下学期安排毕业实习,对学生营销技能是一个综合考核。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寻找单位实习,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走上职场打下坚实基础。?
三、市场营销专业考核方法改革?
1、突破传统考核方法,加大实训考核比重?常规考核方法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70%,使学生更偏重理论知识,很难对学生技能进行评测。在市场营销专业考核中,将期末考核调整为项目考核,期末成绩占比调整为50%,将平时成绩占比调整为50%,安排课堂训练、日常项目时间与小组讨论,通过学生表现来记录平时成绩,加大对平时的综合考评力度。?
2、创新考核题目?突破传统的试卷考,采用项目考核制度,并加强项目的实用性,真正检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选择校内商铺进行策划,让考核项目从实际生活中来,考核学生的实战能力,对学生策划能力进行评测。?
3、做好日常项目实践记录?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可用实践记录表进行记录,给平时成绩的评测提供依据,并且能为学生毕业实习提供实践支持。学生毕业时提供项目实践记录表,展示实践能力,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四、结语?
云南工商学院通过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制与考核制度的实践改革,推行高度职业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吸引了龙润集团、昆百大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和云南工商学院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通过对云南工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我们还将不断探索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新举措,为把高校实践教育办得更具特色,为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模式的新发展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资金来源:2013年云南工商学院科学基金项目,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项目编号YGSKY2013005
第三篇:高校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推荐]
高校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基于《房地产市场营销》的课程改革经验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工程管理系,河南 郑州 450045)
摘要:本文在分析目前《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构建了“教师讲授+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学生汇报”的教学模式, 即正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挑选合适的教材、压缩教师课堂讲授课时、教师课下积极指导学生实践、学生讲台上讲述和交流实践心得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 真正实现高校教师从“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变。
关键词:学生主导;教师引导;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
《房地产市场营销》是讲授市场营销学的一般原理在房地产这个特殊商品、特殊市场中的应用的一门交叉学科[1]。因此,教学过程必须密切关注行业特点和行业现状,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市场营销策划中去,才能深刻理解房地产市场营销的特点和内容。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中国高校中最常见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的课堂讲授方式[2], 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理论的认知进行课堂讲授, 学生根据教师授课内容的生动程度被动的选择性接受。这种方式很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过程信息传递的单向性
高校教师面对的基本都是成年学生,他们需要的不再是说教式的知识灌输,而是彼此的尊重,平等的对话,启发式的教学,实践性的尝试,独立的思考和勇敢的表达。以《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为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将营销学的一般原理应用到房地产市场营销策划的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具体包括市场调查的能力,市场细分及市场定位的能力,实施4P营销策略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实现除了需要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外,还需要学生具备多方面的基本素质,包括独立思考的素质,团结协作的素质,与人沟通的素质及表达自己见解的素质等等。
2、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功利性
“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授课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主动研究课程内容的积极性,经验表明,即便非常精彩的课堂讲授,学生听了大都会在几天后遗忘,直到考试之前才会重新翻开书本,照着教师讲课中划出的重点内容,临时抱佛脚的死记硬背。而一旦应付完考试,便又全部忘掉。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不能回忆起上一学年学过的课程的重点内容,而毕业班的学生经常流露出大学什么也没有学到的失落情绪,这种情绪直接影响到了他们找工作和面试时的自信心。
3、高校师生交流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大学生对教师都怀有敬畏心理,与教师在一起感到拘束,加之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获取知识渠道日趋多元化,他们缺乏与教师之间交流和沟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而教师既要完成教学工作,又要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难得有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过多交流。同时,教师在教学之外的其他工作不易量化,通常没有列入教师考核、评优的指标中, 影响了教师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理念
结合《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的授课经验,现提出新的突破性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即“学生为主导,教师来引导”的教学模式:
1、构建师生双向信息传递的平台
把讲台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多表达和沟通的机会;教师给予学生多一些倾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的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我们的高等教育创造更多的价值。《房地产市场营销》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能够在讲台上表达清楚一个观点,一个思路,一个工作心得。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学生在课下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看书、思考、组织语言、尝试表达,这样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理解才足够深入,才能学会运用。
2、教师的职能从“讲授”向“讲授+指导”转变
高校教育绝不是从教师到学生简单的递减的信息传递行为,而是一种非常伟大的通过激发学生大脑“核裂变”的爆炸式信息增长的行为。在“班级分组,任务驱动,教师引导,适时点拨”的授课模式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能够不断的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用更高的标准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3、构建友谊型的师生关系
当代青年学生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3],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 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过程中, 自身身心发展以及与社会基本规范的要求之间存在着许多矛盾,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传统教学中课堂上师生向上向下的对视,拉开了师生的距离。而缩短这个距离的方法就是教师走到学生身边,平等的跟学生们交流,尤其是一对一的交流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课下随时可以进行的师生的沟通,有利于推进学生实践任务的完成,教师也能够随时掌握学生实践的进展情况,保证后续学生汇报阶段的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让学生更加懂得彼此尊重,而且能够转化为学生很强的学习动力。
三、《房地产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的改革
1、教材的选用
选用理论体系清晰,紧密结合实践的教材,教材需设置有理论篇,适合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同时设置有实训篇,适合学生在领到实训任务以后,有目的、有参考、有秩序的开展实训工作。
2、教学过程的改革
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组课下独立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论文、讲稿、课件,并且条理清楚的在讲台上汇报出实训过程、结果和心得。
教学改革后的教学过程建议分四个环节:
(1)绪论
绪论环节,教师向学生陈述本学期的课程设计和对学生理论和实训的要求,强化学生认知新的教学方式;在尊重学生意愿的情况下,对班级进行分组,并选组长。每组负责一个课题,由组长根据老师对汇报时间的安排,写出自己小组的研究计划书,包括:目标、分工、进度、要求等内容,交与教师审查。
(2)教师理论讲授,指导学生课下实训
教师有重点的讲授每一章节重点内容,主次分明,理论联系实际,这个环节对正在开展实训任务的学生在理论上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课下指导负责学生着手实训,指导各小组确定研究对象,合理分工,收集信息,设计实训课堂;对完成实训任务的小组,检查课件、讲稿,听试讲并给每个学生打出平时分。
(3)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实训活动
根据老师在学期初的安排,各小组设计自己的实训课堂;其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实训小组每位学生打分。
(4)总结
教师总结教学过程,布置课程论文。
四、考核机制的改革
良好的教学考评机制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评价。改革后的配套考核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考核、学生互评、成果评价等3个因素决定其综合成绩,从态度、过程和结果几方面综合考核的方式更具有公平性。
具体办法为:
1、教师对课下学生分组实训的工作监督检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表现,分别打出平时分;
2、根据实训小组实训课堂的设计和效果,其他学生以组为单位给做汇报的小组各成员打分;
3、教师根据学期末学生撰写的课程论文,给每位学生打分;
4、以上3个分数各占1/3进行综合计算形成每个学生的最终分数。
五、教学改革的保障机制
1、积极建立校企合作项目,增加学生校外调研的机会
学生的实训工作如果仅限于书本和网络中查阅数据,学生对所作的研究并没有一个感性和真实的认识。因此,深入行业中参观调研意义重大。如果学校支持各系部根据教师的需要,积极寻找企业伙伴,跟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话,既可以增加学生校外调研的机会,又能够让教师参与到企业需要的科研工作中去,将科技成果转化成企业的生产力,而反过来教师跟企业合作的经历又能使之后教
学能够理论联系实践,教学过程更加生动。
2、对教师课下指导学生实训的工作量应当予以量化,通过课酬给予补偿 “被认可才更有动力”。为了使高等教育更加富有成效,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必须认可教师牺牲课余时间,课下给予学生实训的指导工作。最有效的认可方式有两种:一方面,对教师付出的时间进行量化计算,在课酬支出时予以补偿,这需要出台有关政策,探讨具体量化标准和实施细则。另一方面,对于教学改革的效果要成立专家委员会予以考核,对效果好的改革项目要给予资助和奖励。
总之,依据《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实训中去,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归纳总结,完成课题论文,并通过制作课件、讲稿、试讲等环节的准备,最终在课堂上汇报出来,这样的学习经历,对每一个深入其中的学生来讲,都将是一段难忘的记忆,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归纳、协作、写作、语言表达、沟通等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汤春玲,高校“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7(6):56-58。
【2】温妮妮 姜志遥 栾波妹 寿金宝,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7(6):24-26。
【3】薛敏,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1-736。
第四篇:高校体育教学排球课程教学思考与实践
高校体育教学排球课程教学思考与实践
摘要:排球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排球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阐述了北京林业大学排球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的组成及特点,并对结合信息化技术的表象教学方法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归纳。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排球教学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排球运动素质、建立排球运动意识,最终形成对排球运动的兴趣爱好。目前各高校大部分大多采取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排球理论课的教学。本文首先分析当前高校整体上的排球教学现状,之后描述北京林业大学排球教学实践活动,最后加以总结和归纳。
一、当前高校排球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过分强调专业素质
高校体育教师大都毕业于各知名体育大学,有着扎实的体育理论及丰富的实战经验。但拥有体育专业素养也容易使教师在面向普通高校本科生的排球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按照培养排球竞赛运动员而不是排球爱好者的模式进行。大多数高校排球教学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都是按照竞技体育的训练理念而指定,专业性强而趣味性不足;教学内容上以竞赛性为主导、强调动作规范性,把基本技巧、排球战术等作为教学核心,而忽视排球教学对学生体育认知能力、身体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单调
教学大纲所限,很少思考“排球运动能够给身心健康带来什么”展开。体育课在教学模式上,“教”是主导,教师身体力行地示范排球要领动作,学生们跟随模仿,常常拘泥于某一个动作的细节规范上,教师一遍又一遍的纠正学生的手型、步法、站位等等;之后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对练,教师在旁边监督检查。教学方法上,一些诸如游戏法、情境教学法、表象教学法、竞赛教学法、领会教学法等很少被采用。由于教学模式的单调,使得学生不能“在玩中学”,难以实现排球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没有提高学生健身意识。
(三)考核手段呆板
多数体育课在考核方法上,和专业课考核方式完全一致。体育教师主要从技术动作规范性上进行考察,排球课期末成绩主要取决于学生对排球基本技巧的把握、分组对抗的成绩。使得学生意识里首先产生的不是排球带来的快乐,而是去记忆、模仿基本技术动作,为取得学分而去学习排球,可以说这种评价毫无意义。另外,每一名同学的身体素质都存在差异,同一个尺度的体育课程考核,貌似合理,实则残酷。排球教学活动很少引导学生如何从排球运动中体验运动的快乐,从而无法形成长期热爱、参与排球运动的习惯,修排球课的学生以拿体育课的学分为主。
二、北京林业大学排球教学实践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研组注重体育教学方法创新和信息技术的渗透与融合,这也是当前体育教育普及和推广的重要发展趋势。但同时也要看到,信息化不等同于单单把教学素材、教学内容“搬到”网上,信息化只是辅助手段,教学方法的创新更为重要,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信息化建设
体育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体育教师具有扎实的体育理论基础,但信息化知识储备不够;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对体育理论素养几乎为零。为此,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研组和本校的信息学院共同构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平台。我们构建的网络平台制作在加工了大量三维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信息技术,包括社交功能、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动作分解、技战术配合的形象化演示,而不是仅仅制作几张功能单
一、没有互动性差的网页。网络平台主要模块包含:排球基本功模块(发球、垫球、传球、拦网、扣杀)、身体素质练习模块(力量、速度、耐力)、排球战术模块(进攻端战术、防守端战术)、排球规则、优秀排球运动范例(视频素材)等。平台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基本战术讲解和实际比赛录像相结合;二是三维动画技术动作与运动员实际比赛时的现场动作相结合。并且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借助于网络摄像头,可以把自己融入到视频中的比赛队伍中去。以排球战术的教学为例,在三大球运动中,排球运动受规则限制,在强调基本动作技术细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配合,所以丰富而变化多端的技战术体系是排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面临困难比较大的地方。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结合三维动画和实际视频素材,使得跑位、掩护等战术细节更加直观,使得排球教学内容不再抽象、排球战术更令人信服。教学平台以网络化、多媒体形式开展排球运动的教学及知识普及,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随时联网查阅相关教学资料,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通过多次观摩动画演示,理解动作要领,掌握排球这项运动的魅力,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结合信息手段的表象教学法
表象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篮球、足球、体操等课程教学中去的了较好的效果。表象教学强调大脑的对图像记忆、理解、加工,通过脑海中建立的图像画面,不断强化意识,来控制肌肉的行为动作,最终形成习惯;而行为动作的提升会进一步巩固脑海中的图像意识,形成正反馈。结合我们制作的信息化辅助教学平台,为表象教学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和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一样,信息化素材在表象教学法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输入和反馈,通过针对性的三维动画和实战素材为表象训练提供了鲜活、可重现的数据源。结合信息素材的表象训练无疑会提高学生对基本技术动作的把握。但更为重要的是,排球运动中战术训练复杂多变,单靠一名教师身体力行的讲解和动作示范,难以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整体战术系。但结合了信息技术中三维动画和精选比赛录像的跑位、交叉、掩护、扣杀,就可以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宏观的、鲜活的表象素材。
了验证教学效果,我们选择北京林业大学2012级普通院系某排球理论教学班60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人。实验开始前对全部同学进行基础水平测试,包括排球训练中常规的25米往返跑、立定跳远、原地起跳,之后统计体侧成绩,在分组方式上,使得两组同学各项基础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教学由教龄、历年学生评价成绩相当的两位教师担任。两位教师遵守同样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考核完全上实行教考分离。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理论教学方法。实验结束时分析教学效果差异。
最后,使用Excel软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并得出实验的结果。在同样的测试方法以及评价标准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从统计数据得出,实验班评优8人,占总人数26.67%;良好13人,占43.33%;及格9人,占30%。而对照班评优5人,占总人数16.67%;良好9人,占30%;及格16人,占53.33%。成绩结果表明,采用结合信息技术的表象教学方法的实验组成绩优于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的对照组。在后续的体育课跟踪中,可以从其他体育教师得到反馈,实验组学生的接受信息能力明显增强,尤其在团队配合、战术演练方面,学生的排球配合意识、跑位路线明显增强。同时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提升,并且能够发现新的战术思路。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及表象训练法在排球技术课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使学生对排球运动的技术动作要领、团队配合方式、战术体系的理解更加透彻,最终提高了对排球这像运动的兴趣,建立兴趣比记住几个技术动作,对本科生来说更为重要。
(二)建议
信息化平台建设上,信息素材的加工、整理、更新尤为重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除表象教学法以外,也应该尝试趣味教学发、多元反馈教学法等更多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手段多样化。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上,目标定位紧密围绕提高学生对排球的兴趣、通过排球运动提高身体素质,而非以竞技培养为目标。在考核方法上,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科学评价。以学生在课程过程中提高多少为核心,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而横向测评。(作者单位:1.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学部;2.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
第五篇: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第一部分理论篇
一、“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一)推行的“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是基于对以往课堂教学存在问 题的深刻理性分析。
传统的课堂教学指的是由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的,后经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模式,在形式上就是所谓的“五段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及其变式。在现行的中学课堂教学中,该模式仍然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实践中,传统教学的弊端体现为:
第一、以书本知识为本位,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以“书本”为本位必然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然而“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方式让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学,学了有什么用,因而导致学生厌学;“重理性、轻感性(感知、想像、情感、灵感、直觉等心理机制与功能)”则使学生的知识成为空中楼阁,同时“轻感性”也会导致课堂缺乏人情味,缺乏对人的感性因素的刺激与满足,从而使课堂教学日益丧失了应有的感染力和召唤力。“重结论、轻过程”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学生不能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样的人断然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
第二、以教师为本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节课45分钟,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进行注入式讲授,而学生被满堂灌。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就不学。尤其受高考指挥棒牵制,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教与学”本末倒置、越俎代刨的种种片面性,导致学生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终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单向、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长期处于对立冲突状态。
第三、以教案为本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课一定要建立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但传统的备课已简化成了写教案,即文字教案。教师上课希望学生按教案设想得出回答,学生配合着教师完成了教案中的任务。至于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的课堂生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则难以关注。以教案为本位的“封闭式”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与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针对以上现状,素质教育背景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学为本位、以开放生性成为本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可以说,我校所倡导的“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正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大胆的否定与超越,它强调学,强调发展,强调开放,因而吻合了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
(二)实施“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是对我国“新课改”理念的积极回应。《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我们的理想课堂是师生能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师生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课堂教学不仅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也是师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我校推行“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在保留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讲、练”的同时,侧重汲取了新课程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该模式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校推行“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是在国家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大胆尝试,是我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其本意并非想使课堂教学模式化,而是要以此催生出更多高效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人。
二、“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
“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是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理念下,通过自主研读、讨论质疑、精讲释疑、练习巩固和展示评价等教学环节,将探究贯穿教学始终,从而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提升学习品质,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模式。其课堂教学一般可有八个步骤,即设境亮标,自主研读,讨论质疑,精讲释疑,练习巩固,展示评价,总结提高与布置作业。这个概念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式,而且明确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的状态,使“三维目标”的落实成为了可能。
三、实施“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是践行新课程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四环节教学模式的理念与新课程要求相吻合,它力图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实现学生学习、课堂教学与评价等的一系列变革,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二)“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会有力地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
首先,它有助于更新教师的观念。观念是改革的先导,一切改革都是从先进的理念生发出来的,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对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在“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驱动下,教师必须尽快建立新的学生观,课程观与教学观。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具有学生本位意识、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个性意识。有了这样的学生观才会理解为什么四环节教学模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的课程观倡导教师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要求教师教师在教学中不再以本为本,把教材当“圣经”解读,而是十分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学生已有经验的回归。
新的教学观则意味着课堂教学不再是“我讲你学,我不讲你就不学”的单边活动。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有了这样的观念就能理解为什么“学、讲、练、探”教学模式要凸出“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环节和学习方式。其次,“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自觉地转变自身角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教师要努力创设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主动反思必然会产生许多创造性的成果,教师会切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会逐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师持有“不唯书,只唯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师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而是把教材当作课程资源,根据学生与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出个性化风格和特点,逐步提高教师自身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育教学智慧。
(三)“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促使学习方式转变。“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精心设计的“自主学习提纲”可以帮助学业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逐步养成其自主学习习惯。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机械模仿、封闭读书转变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的状态。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关系的变化从教师带着教材走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近教材,开始转变成学生带着问题和教材走向教师。四环节教学模式下,“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显著特点,这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终身学习品质。
(四)“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具有容量大,参与多和探究性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重视能力培养与思维训练——教会方法,教会思考,教会应用。该模式教会学生善于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整理系统、分析结构、构建联系线索、总结各种规律、比较知识异同、归纳知识特征等),力争使学生在参与中领会知识内容,在体验中培养健康情感,在探究中形成科学态度,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在应用中获取实践能力,在交流中展现个性才能,在联系中构建知识网络。如此设计,理应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第二部分实践篇
一、“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
“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关键是“自主学习导引”与课堂教学的设计,而该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这种借助于“自主学习导引”实现先学后教是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可以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质疑讨论,练习巩固,展示评价等。
1、“学”。
整体要求: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在自主学习时段上,主要是课前进行,有些内容也可适当安排在课内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形式上,可自行独立学,也可小组讨论合作学;在自主学习内容上,必须由教师确定,明确要求,制订“自主学习导引”;在学习量上,每次一般以一节课教学内容为宜,也可以章节、单元为单位。在自主学习小结时,必须把学中所疑认真摘录,带到课堂,重点突破。
具体说明:教师在课前必须精心编制“自主学习导引”。学生一般利用课前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该部分充分调动了学生认知的能动性,学生在自主学习目标导引下主动地进行探索求知,他们一方面可以体验到作为学习主体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摘录到“自主学习导引”上(“自主学习导引”可专门设有一块“我的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便已初步激活背景图式,利于课堂学习活动中知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导引”,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这一环节所提出的问题,据此对预设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做到教师的教超越于学生的学,同时又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能“跳一跳就可以摘到那只红苹果”。如此,学生学习的效能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内在动机会得到激发。在此环节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整理归纳自主学习中“生成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总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本由薄读厚,由厚读薄的过程。课前或课内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2、讲。整体要求: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讲的形式可以是教师讲,可以是学生讲,也可以是师生对讲;讲的内容应是重点、难点、要点、疑点、思维点、发散点、能力点;讲的过程应是学习知识、产生方法、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升华情感的过程。具体说明:此环节是基于学生“学”的基础上而进行的,陶行知说过,“教的法子是因着学的法子而来的。”应该说明的是,我们在此环节所设置的“讲”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课堂上的讲,因为它的主体与形式均发生着变化。建构主义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即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刺激,而是在主动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具体说来,“讲”分成两个部分: 其一,学生“讲”。在教师引导下的“生--生互动”,可以是同桌间交流,可以是四人合作小组内交流,乃至组际间的交流与探讨,这样学生就有了充分展示的机会。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激励,评价与促进”。学生们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发展了思维、产生了方法,而且懂得尊重与欣赏他人,懂得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他们能体会到经验的共享与情感的共鸣,这一切对于学生终身发展非常重要,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落实。其二,教师“讲”。我们首先让学生“讲”,其目的在于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步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产生更为强烈的认知冲突,此时教师给予“精讲释疑”,达到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练。
整体要求:练习的时间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时形成性练,可以是授课时穿插应用性练,可以是课堂中后期巩固性练,可以是课堂复习强化性练;练的内容可以是知识的总结概括,可以是方法的形成训练,可以是技巧的训练,可以是操作活动的训练,更可以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当然,练习的形式不拘一格,练习的检查、评价、评价也及时跟进。具体说明:从时间的角度来讲其涵盖授课时穿插应用性练与课堂中后期达标性训练,从内容的角度来说包括知识的运用训练和具体操作技能的训练。无论是哪种“练”都应注意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自主学习导引”中的练要求学生提前独立完成,以便发现疑难,为课堂中的讨论质疑,精讲释疑做准备。必须强调的是,有“练”就应当有“评”,评价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探。
整体要求:培养学生分析、研究、探索、创新能力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要素,也是我校四环节教学法的新意所在。我们注重找准探究起点、把握探究契机、增强点拨效度、强调思维参与、讲究指导策略。探索的内容可以是知识的发生过程、内在联系、发展规律,可以是解题的思路、方法、规律、技巧,可以是知识的拓展、延伸、应用,更可以是对原有方法的改造、改进、完善、创新,探索研究贯穿于教学的全程中。
具体说明: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种事物充满兴趣的时候,对与之有关的知识的接受往往迅速而且印象深刻。当学生完成某项探究任务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求知欲,形成探究品质。“探究”既是四环节教学模式的核心组成,更是四环节教学模式所蕴涵的一种“学习品质”,它贯穿于“学、讲、练、探”全过程。无论是课内与课外探究,都要突显探究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的课外探究活动可以安排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进行,课外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创新能力等。课外探究的实施一般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其一,问题具探究性与开放性,它源于课堂,但需在课外借助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一定组织形式加以完成。
其二,问题选择具有自主性。教师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课堂中教学情况可以提供多个主题供学生选择,这样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和不同兴趣同学的需要。
其三,有布置就一定要有跟踪反馈与展示。由于学生在课外探究过程中会遇到种种情况,如资料查询,实验器材借用等,教师应事先了解清楚,给学生指明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学生探究提供方便。应当鼓励学生以恰当的形式展示探究结果。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处理好这一环节就可以维持学生可贵的探究欲望。
其四,把握好探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一般不要超出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探究任务,鼓励学生勇于接受挑战。探究任务小到一道题目的解答、主题探究阅读、英文诗歌的收集与鉴赏,大到一种物理现象的假设与实验验证等。可以单独进行,更要鼓励合作开展,让学生们大胆地由课内走向课外,拓展学生知识视野,让同学们走进社会,自然与生活,在现实中找到书本知识的生命力。
二、“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
(一)设境亮标
学生行为:听、看、思,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行为:在准确的把握教材与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巧设问题情境,以旧引新,亮出学习目标。问题情境要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服务于具体的学习内容,提供思 维的智力背景。
(二)自主研读(一般在课前完成,视学科和教学内容实际情况也可安排在课内。)学生行为:借助“自主学习导引”进行自主研读,激活背景图式,生成疑难点,形成 期待心理。
教师行为:1.精心设计“自主学习导引”每个部分;2.回收部分或全部“自主学习导引” 了解学情,对课堂教学方案作必要的调整。)
(三)讨论质疑
学生行为: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和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或结对子形式交流、展示观点 及思维过程,产生共享与碰撞。
教师行为:巡视,帮助,鼓励,促进。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闪光点和存在问题;思考 突破难点,交叉点的途径。
(四)精讲释疑
学生行为:听、思、记、问、述等。
教师行为:讲重点、难点、要点、疑点、思维点、发散点、能力点;此过程是学生获 取知识、产生方法、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升华情感的关键过程,教师务必精心准备,它影响着学生思维发展的深度、广度以及情感升华的高度。
(五)练习巩固
学生行为:自测。以思、写为主。教师行为:巡视,发现问题,适当帮助潜能生。
(六)展示评价
学生行为:交流展示成果,组内互帮互评。
教师行为: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可以有机会展示学习成果;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七)总结提高
学生行为:归纳梳理所学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组内交流,自我评价反思。教师行为:①给出可供学生系统总结的线索。②指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的方法。③关注学生的梳理情况,促进知识抽象化,系统化。
(八)布置作业
教师行为:明确作业内容,完成方式及时间。此处作业布置分为三类:
1.巩固形成性练习
目标:该习题在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其向能力转化。原则:1.应紧扣课内重、难点内容。
2.不可以是重、难点内容的再翻版,应选择或设计新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实 现知识的迁移与内化,应用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形式:一般采用高考题型,也可以是教师跟据需要而设计的原创题型。
2.探究性练习
目标:该习题在于进一步发展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养成探究性的学习品质。
原则:探究性练习源于课堂但高于课堂。可以是课内师生讨论都未能解决的问题,也 可以围绕本课时所学重点知识或能力,结合生活,社会实际设计而成的探究性问题。形式:实验操作型;实际问题解决型;正反辨题型等。
3.自主学习内容。(即下一节课的“自主学习导引”)。
三、“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导引”的编制
设计和编制符合要求的“自主学习导引”是实施“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的重要步骤之一。“自主学习导引”不仅发挥着导学的功能而且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一)、“自主学习导引”的编制主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我们应当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的原则。四环节教学模式自始至终体现学生“探究”品质的养成,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习惯。因此,“自主学习导引”的编写应当体现启发性原则,使“自主学习导引”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3.坚持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原则。“自主学习导引”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自主学习导引”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应性。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做到目标设定有等级,探究过程有合作,作业布置有分层。
(二)、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对各科的“自主学习导引”设计和编写提出以下一般要求 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其应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
第二,要利于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或者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懂得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第三,要渗透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自主学习导引”编写中要依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给予供学生参考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学会学习。
第四,要有自主学习效果检测。实践证明,当学习者明了检测方式时其学习动力会增强,效率会提高。
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知识和不同课型的“自主学习导引”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如文科和理科、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入门性知识和高级知识、新授课和单元复习课等等,均应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编制“自主学习导引”的过程中也要体现出各学科的特点。
(三)、“自主学习导引”组成部分及相关要求
1.自主学习目标:借助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描述,例如:1.知道„„ 2.了解„„
3.理解„„。另外,可供使用的描述语还有: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此类描述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维策略的指导,利于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自主学习提纲:可以以表格,网络完型等形式出现。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活已 有知识背景,整体感知新知识,达成相关联系,初步构成知识网络,利于学生把握知识 规律。
3、自我尝试练习:设计少量基础题,帮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
4、教师探究性提问:要利于学生把握学科思维方法,有较高的思维难度,能进一步激发学 生深入探究学习的内在动机。
5、我的疑难摘录:供学生写出自主学习中所想到或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便教师把握学情。
四、关于“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有别于过去的写教案,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学过程的解构和重构。在课堂教学进程的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要有“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课堂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观察、运用、讨论、质疑与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感悟知识,完善人格。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学生、教师,还是由他们共同参与)、行为(探索、思考、讨论、操作)和方式、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等,教学诸因素不是沿“教”这条单行线前行,而是在学与教中交错朝着教学目标行进的。
(一)课堂教学设计要重点考虑以下原则
学生中心原则;能力指向原则;系统方法原则;终身学习原则以及科学人文原则。
(二)课堂教学设计基本组成
1.有来自“自主学习导引”的学情简析。
2.有三维目标,重、难点的阐述;
3.关注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体现出课堂教学中8个步骤的预设;
4.有技术运用、板书设计等;
5.预留教学反思
(三)课堂教学设计要结合各学科特点
各学科组在不断探索反思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课堂设计基本样式要具有鲜明的四环节 教学模式特点和本学科的特点。
五、“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须注意 的几个问题
(一)“自主学习导引”应在教学前分发给学生以便自主学习;
(二)探索研究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三)探索性作业应分层要求,不一定要求所有同学完成。第三部分反思篇
经过前一阶段的运行,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继续前行的道路依然漫漫远。我们理应保持理论联系实际,本着“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且思且行,且行且思。
一、对“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实施中的反思
1.在使用“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中,如何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创造性?实施时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我们不能模式化,应认真领会其中精髓,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特别关注自主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如何做到学与教的和谐发展?我们应当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4.如何努力使“探”贯穿四环节始终?“探”是对前面三个环节的精神提炼,是“四环节”的最大亮点,它与前面三者之间不仅仅是并列也是递进的关系,是贯穿四环节的首要精神。因此,我们所提倡的“探”绝不是一个花瓶,一个摆设,而是贯穿于学生们学习的每个环节,是“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的精髓所在!如何将“探”的精神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细节中去?这是我们今后要重点思考的课题。
二、“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
“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顺利开展不仅要有理念支撑与实际可行的操作途径,更需要有相应的管理组织及制度保障。同时,如何引导教师养成良好的反思研究的习惯,真正让教师投身于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中去还需要进一步探求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