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4 11:4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xiexiebang推荐)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

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当前,中国诗歌进入了缺乏创新激情的贫乏状态,摆脱不了平庸的纠缠,那些曾经让读者心动不已的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精品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中国诗歌正难以避免地进入了缺乏艺术杰作的窘境。造成当前中国诗歌创作难尽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导致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

好诗歌是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是从诗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诚关爱。诗人把握现实生活既不是对当下生活时尚的浮光掠影式的涉猎,也不是对自我生活趣味的低吟浅唱式的回味,而是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的具体生活中,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潜流。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原点,诗人绝不是为了创作的目的才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里去,而是要以普通民众的生活作为出发点,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如同秘鲁作家马里奥·略萨所说,作家的责任就是“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形态是复杂多样而又千差万别的,诗人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把握绝不是在诗歌中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而是要在涌动的生活潮流中追寻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走向,探求一个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内在情绪。

好诗歌是对超越国界的人类精神的合理张扬和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问,是从诗人的精神底层逐渐升华出来的人性思索。文学是一个民族特定时代里的精神

2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母亲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太少且太短。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母亲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4.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我”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C.散文用朴实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D.“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和向往。

5.文章开头“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5分)

6.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0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厌之有

厌:讨厌 B.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 C.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失其所与

与:结交,亲附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焉用亡郑以陪邻? ..B.郑既知亡矣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且贰于楚也 且尝为晋军赐矣 ..D.无能为也已 且尝为晋军赐矣 ..9.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敬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D.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激愤,羽声声调悲凉。

10.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7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橘子洲是一帧展示风情的画。它以岳麓山为邻,与湘江水作伴,风光美不胜收,形成了“一面青山一面城”的独特景观。她西望层峦耸翠的岳麓山,与岳麓书院、爱晚亭及建设中的岳麓山大学城相邻;东瞰湘江风光带尽览都市繁华。从西向东,山、水、洲、城融为一体,似流动的画,如放大的盆景。游客登洲,听渔舟唱晚,观岳麓山红枫,看天心飞阁,赏满树橘红,吟先贤辞赋,其乐融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水陆寺、拱极楼讲述着元代宗教文化的兴盛 ②橘子洲是一座承接历史的桥

③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发出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更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④饱经风霜的外国领事馆、高级别墅则见证着长沙开埠后的历史 ⑤曾国藩操练水上湘军的号声依稀回荡在橘洲上空

⑥南宋朱熹、张栻往来于岳麓书院与城南书院讲学过江的朱张渡,诠释着八百年前湖湘子弟求学的盛况

⑦她浸染着湖湘文化,形成了浓厚的历史底蕴

A.②①⑥④⑤③⑦

B.③②⑦⑥⑤④① C.①②④⑤③⑥⑦

D.②⑦⑥①⑤④③

21.下列交际用语中,各有一处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使用错误的词语。(5分)

(1)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学生给老师的书信)

(2)家严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某人对朋友的询问)

(3)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某人给友人的请柬)

(4)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让我们深受教育。(班会上学生的发言)(5)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某注射液,在临床上出现了一定的不良反应,已导致9人死亡。(药监局发出的紧急通知)

(1)_______(2)______(3)_______(4)______(5)_______ 22.在下面文字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分句前后的内容、句式对应。(5分)诗词,如一朵风中百合,柔弱动人;如一声冲霄清吟,激越豪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让我们感受到了李清照的凄美哀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1121314-

第二篇: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

一、选择题

1.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搭讪(shàn)瘐毙(yǔ)打烊(yàng)油腻(nì).... B.寒伧(Chen)蹩进(Bì)丛冢(zǒng)佳肴(yáo)... C.褴褛(nì)契约(qì)竦然(sǒng)悭吝(jiān).... D.亲昵(nì)靓妆(liàng)颓然(tuí)迸发(Bâng)....2.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黯淡 惊骇 打盹 鞠躬尽瘁 B.琐粹 国籍 褪色 无精打彩

C.租赁 感概 起讫 首屈一指

D.赋于 伸张 魅力 委屈求全 3.选词填空。()

因为在妇女,美丽______、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_____,优美的_____,温柔的性情,就是他们惟一的_______。

A.资质 聪明 丰韵 资格

B.聪明 丰韵 资格 资质

C.丰韵 聪明 资质 资格

D.丰韵 聪明 资格 资质 4.填入括号中的动词,最传神的一组是()

①“喂,欧也妮,太太,这是给你们的,”他一边说一边把钱()着玩。

②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了两下。

③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出九文大钱。

④他从破衣袋里()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

⑤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一(),转身去了。

A.捏 排 按 拈 摸 摸

B.拈 按 排 摸 捏 捏

C.拈 接 摸 排 捏 捏

D.捏 排 拈 按 摸 摸 5.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那老女人叹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地收起饭菜;又迟疑了一刻,终于慢慢地走了。....

B.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C.她对老父的照顾服侍,可以说是周到细致,只是对他古怪的行为不可理喻。....

D.路瓦栽夫人的幻想虽然美丽,但太扑朔迷离,不切实际。....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陈奂生的身份是显著提高了,村上的人不但要听他讲,连大队干部对他的态度也友好得多。

B.她没法让一个有钱人了解她,认识她,娶他,爱她。

C.第三年上,他的吝啬作风把女儿训练成熟,变成了习惯。

D.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7.下列判断恰当的是()

A.鲁迅的小说《药》《祝福》《孔乙己》分别从不同角度批判了封建礼教封建专制制度。

B.莫泊桑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短篇小说代表作为《羊脂球》《项链》《俊友》等。

C.巴尔扎克,法国著名作家。他创作的主要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其中包括著名的短篇小说《守财奴》《高老头》等。

D.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是一个背负着因袭的重负开始走向新生活的农民。8.下面是对本单元四篇小说主题的陈述,不当的一项是()

A.《药》的主题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困群众的愚昧而导致的革命者的悲哀

B.《项链》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同时,对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

C.《陈奂生上城》描写陈奂生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表现了新时期农民的喜悦,批判了官僚主义

D.《守财奴》通过对葛朗台这个守财奴形象的刻画,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9.小说的结构,有单线的,有双线的,下列四篇小说属双线结构的是()

A.《药》

B.《项链》

C.《陈奂生上城》

D.《守财奴》

10.下列各段心理描写选自本单元课文,请选出描写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华大妈)心里暗暗地想,“这坟里的也是儿子了。”

B.她(路瓦栽夫人)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

C.心一横,便把提花枕巾捞起来干擦了一阵,然后衣服也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

D.怎么说呢?就说输掉了;不对,自己从不赌。就说吃掉了;不对,自己从不死吃

二、阅读题

读下面文段,完成 11~14题。

丈夫给她的零用,每次从不超过六法郎。这一天,葛朗台掏出了做零用、买针线、付女儿衣着的六法郎月费,把钱袋扣上之后,总不忘了向他女人问一声:

“喂,妈妈,你想要一点儿什么吗?”

“噢,那个,慢慢再说罢。”葛朗台太太回答,她觉得做母亲的应该保持她的尊严。

这种伟大真是白费!①葛朗台自以为对太太慷慨得很呢。像拿侬、葛朗台太太、欧也妮小组这等人物,倘使给哲学家碰到了,不是很有理由觉得上帝的本性是喜欢跟人开玩笑吗?② 11.简要回答“从不超过”和“总不忘了”在表现葛朗台形象上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是对句①含义的理解,正确的几项是()

A.“伟大”是对葛朗台太太而言的,表明了作者对她品德的赞叹。

B.“伟大”指葛朗台的自我感觉,表明了作者对葛朗台为人的讽刺。

C.这句话是作者的评论,表明了作者对葛朗台太太的同情。

D.这句话是作者的评论,表明了作者对葛朗台为人的讽刺。13.下面是对句②含义的理解,正确的几项是()

A.这些善良的女性摆脱受苦的境地需要哲理的点拨。

B.善良、怯懦的人往往遭受不公正的待遇。

C.善良谦和与邪恶专横偏偏不协调地扭合在一起。

D.三个善良懦弱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十分富有戏剧性。

14.作者把懦弱的葛朗台太太作为正面形象加以肯定,对此我们应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边文段,完成15~19题。

她先看了几副鐲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圈,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她在镜子前边试这些首饰,①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她不断地问着:

②“再没有别的了呢?”

“还有呢。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的意。”

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随后,③她迟疑而焦急地问:

“你能借给我这件吗?④我只借这一件。” ......

“当然可以。”

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15.划线的①②句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匣子里的珠宝首饰她都不满意。

B.她太爱珠宝了,所以眼花缭乱,垂涎欲滴,爱不释手。

C.以挑选这些的犹豫不决,衬托她发现钻石项链后的惊喜。

D.以“还有吗”引出钻石项链。同时兼表她对珠宝首饰的酷爱。16.对划线的第③句表达的心情理解正确的是()

A.急不可待又怕丢面子的心情

B.想马上借到又怕遭到拒绝的心情

C.想借又羞于开口的矜持

D.犹豫迟疑怕失去机会的心情 17.第④句所表现的心态是()

A.强调只喜欢这一件,其他都不中意 B.不想多借,仅借一件

C.表明借的数量,没借其他的D.惟恐对方不惜 18.这段文字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心理?()

A.心理行动描写

B.语言行动描写

C.肖像心理描写

D.语言肖像描写 19.路瓦裁夭人见到这些首饰后的心里变化分四个阶段:

①_______

____ ②____

______ _____ ③

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__ 阅读鉴赏短篇小说《小葱青青》,回答文后问题。白的雪、青的葱,红红的是她的小手。

她总是这么静静地站着。低着头,眼睛朝下看。扎两条小辫,穿一身红底蓝花的棉袄,棉裤。一双黑布棉鞋羞涩地卧在白雪中。脸蛋儿红红的,那双小手也是红的。看不到那双眼。那眼睛一定很美、很清澈„„①

白白的雪轻轻地盖在小街和屋顶上,只有那小葱是青青的。

说不清什么时候起,这个小集市上有她。她的小葱总是那么嫩,那么青,像她自己一样。

她从不吆喝,从不抬价。换了别人,这样好的葱,一定会放声叫好,定要编出许多诸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等等诱人的词句。

她极少说话。说,她是奶声奶气的几个字“要多少”、“几斤几两”、“几毛几分”。只有她说话的时候,才偶尔看对方一眼。啊,这眼睛真美!它不光清澈,还蕴含一丝忧伤,但忧伤中分明显露出

善良和期望。②

小镇上的人都吃她的小葱。没有人跟她讨价还价,连老太太都如此。姑娘太小,那双手太小。她是集市上的小妹妹,大家都爱护她。菜主们常对镇上人说,我的葱不如小妹妹的,买她的吧。镇子上哪儿来恁好的葱?没有人一下子买好多。大家都知道,她的小葱天天有,一年四季都不断,价格也好。③

啊,天真冷。她把两只小手放在嘴边,用热气哈一哈。然后,给一位大姐姐称葱,帮大姐姐放在篮子里。她依然不说话,朝下看。地上的雪真白,只是没有太阳,要不,它会耀眼的。④

“小妹妹,给钱。”大姐姐把钱递给她。

她轻轻地摇摇头。

“为啥?”大姐姐一怔。

“大姐姐,俺„„”她抬起头来,目光在大姐姐的脸上扫了一下,迅速落在左胸那枚“吉阳镇中学”的校徽上,声音有些激动,也带着几多憧憬。“俺娘说,等过两年,等弟弟初中毕业了,就让俺继续上学。”

“„„”⑤

“大姐姐,俺不要钱。俺知道你是老师,常来买葱,俺想求您帮俺看看这个,这是俺看弟弟的书做的作业。”说着,她迅速从篓底下拿出两个用塑料包着的小本子,递给老师。

女教师接过本子,一下惊呆了。本子上工工整整写着初中作业。她不知说什么才好。

“小妹妹,多大啦?你是哪村的?”

“俺今年15岁啦。住杏树湾,俺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正上初中呢!”

“爹娘呢?”

“爹病了。两年前,爹从城里卖菜回来,天黑路滑,跌到沟里腿断了,不能动了。娘在家侍候爹,还管园子。爹好的时候,俺也上学哩!”

女教师嘴唇动了几下,想说什么,但没有说出来,只是眼圈发红、发潮。她一下子将小妹妹搂在怀里,紧紧地握住那只小手。⑥冰凉的小手,她想把她暖热,永远地热下去。

“好妹妹,你来我班里上学吧!”

“不„„俺不上。俺还要卖菜呢。俺上了弟弟就上不成了。俺娘说„„”

女教师把小妹妹楼得更紧了。

太阳出来了。那雪更白。那葱更青。⑦„„⑧

两年后,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临走前,她给女教师送去一篮子小葱。⑨葱洗得真干净,扎得整整齐齐。多嫩的小葱呀!

她俩没有说话,都哭了„„⑩

啊,小葱青青„„⑾

20.联系语境,分析一下①⑤⑧⑾处省略号所包含的意思。

①___

___⑤__

__ ____ ⑧__

____⑾____

___ Z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②处对小妹妹眼神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③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3.下面是对⑦处景物描写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纯景物描写,写出了天气的变化。

B.既衬托小妹妹纯真的心灵,也预示着光明的未来。

C.为了衬托女教师当时的心情。

D.为了突出雪样纯洁、葱样青嫩的小妹妹。24.⑨处小妹妹送小葱感谢老师的原因是()

A.小妹妹家境不好,经济困难。

B.女教师总买小葱,送她备用。

C.小葱是她们相识的媒介,对双方来说有特殊的感情和意义。

D.小葱虽小,但是自己劳动所得,礼轻情重。25.⑩处“她俩都哭了”的原因是()

A.即将分手,两个都很难受。

B.一个是因感动而哭,一个是因喜悦而哭。

C.小妹妹终于考上了县师范,两个都高兴得哭了。

D.成功时,想起往日的艰辛,百感交集。26.本文贯穿情节发展的线索是()

A.白白的雪

B.红红的手

C.青青的小葱

D.静静的“她”

三、作文

27.给下文续上一段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文字,注意人物心理描写的技巧。(200字以内)

奇怪,书明明就放在这儿,怎么一转眼就不见了呢?东东不禁不安起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蹩一Biã 冢一zhǒng 褛一lǚ)悭一qiān 靓一jìng)2.A(粹一碎 彩一来 概一慨 于一予 屈一曲)3.C

4.B

5.B

6.D(A.词序不当 B.词序不当 C.主谓搭配不当)

7.D(A项中《药》主旨不在批判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 B项中《俊友》是长篇小说; C项中《高老头》是长篇小说)

8.C(未批判官僚主义)9.A

10.C(C是动作描写,其余二项是心理描写)

二、阅读题

11.不矛盾。正好揭露了葛朗台假大方、真吝啬的虚伪性格。12.ACD

13.BC

14.作者把葛朗台太太作为正面形象加以肯定,主要是反衬葛朗台的专横、冷酷、凶残与虚伪。葛朗台太太隐忍、顺从、贤德,她既是资产阶级家庭的牺牲品,又是作者借以对抗葛朗台的资产阶羊一样”,作者称颂

第三篇:河南省永城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永城高中2018-2019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5.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6.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我国的家训文化最早产生于周代,之后陆续出现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代表著作。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古人一方面强调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向贤德之人学习;另一方面,也身体力行,将家风形成文字,使之能够代代相承。

家训文化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风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当下,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及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传统家训文化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家风熏陶与个体自觉并举。传统家训一般流传于家族内部,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家训代表着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人、长辈对幼辈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全族成员都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

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古代家训强调礼法并重,既有劝导性教育,更要加之以强制性的惩罚,以训诫没有遵循家规之人,从而维护家训的尊严。

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这与古人在教育方面讲求以身示范、身体力行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是较为一致的。他们都是通过言传身教,营造正面而健康的家庭氛围,以期对晚辈的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风熏陶深深融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影响颇为深远。家训文化展现了道德的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内在一致性,弘扬家风对于引导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刻的价值追求。良好家风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亦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丰富滋养,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34优化和发展动能转换。

B.建设特色小镇,除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外,还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走出一条新型的小城镇发展之路。

C.我国特色小镇分布并不均衡,这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可喜的是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不存在同质化现象。

D.特色小镇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有产物,借鉴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特色小镇。

8.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指出了我国当前建设特色小镇的伟大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走弯路的现象。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了我国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材料三则从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角度指出了借鉴的方向。

C.材料三中表明,只要对“产业生态位”的准确把握就可以构建特色小镇“小而精”“特而强”的产业生态系统。

D.材料一和材料三在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方向上都有所暗示,其中都提及了特色小镇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

9.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哪些经验?(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文段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文段二: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

7(2)在《再别康桥》中,诗人即将只身离开,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的句子是:“。”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王老愈是年老和身体不好,愈是沉浸在自己教学生涯的三十个峥嵘岁月的回顾之中。....②郑国危急之时,年老的烛之武临危授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秦师,使郑国化险为夷。....③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有能望其项背的。....④夕阳下的康和,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⑤正是因为这些诙谐可爱、不同于“文以载道”和“九宫格”的文风和字体,才有了中国文艺史的包罗万象,蔚为大观。....⑥所谓领军人物,不仅需要有“逆水行舟”的冒险精神,也要有挥斥方遒的王者霸气,更应该....是一个团队的战略家和指挥者。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村委会班子认为,在现代化形势下,财富的充足和可持续增长需要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要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B.只要我们沿着红船航向大力弘扬首创精神,进一步提振全党全国人民的精气神,就一定能够让“红船精神”凝聚起更为磅礴的民族复兴伟力。

C.“互联网+”创业创新,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了我国首台具有体验交互功能的美女机器人“佳佳”,不仅有和常人一般逼真的面庞,还能像真人一般和普通人交流。

21.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句,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给人以立体感。

①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②人们视觉上便有了美的享受 ③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

④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⑤把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⑥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22.下面是一位大学新生在开学班会上自我介绍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我诞生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今年18岁,从小涉足艺术,在钢琴方面有造诣,同学们以后如果在艺术方面叨扰到我,我一定不吝赐教。同在屋檐下,祝愿我们共同进步。

23.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语言连贯、准确、生动;不少于80字。(5分)

浪花愈大,凝立的磐石,在沉默的持守里,快乐也愈大了。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秋天里,哪一道风景你最欣赏,最感兴趣,最„„

请以“秋天里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018-2019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解析】1.A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原文在“潜移默化”前有“曾经”加以限制。C“及其价值倾向”错。原文是说“和主流价值观”,D“不外乎”过于绝对,原文是说“主要体现在”。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2.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项说“正反论证”错,文章没有进行反面论证。

3.C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C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与“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思不一样,前者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强调的是一种未然,后者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强调的是一种已然。

4.(3分)A 【解析】A项分析不准确,“迅速瞄瞄”、“快走几步猫下腰”体现的是在饥荒时期素玉不想让其他人发现高粱穗的警惕心理;“轻轻放进筐里”表现出的是素玉对高粱穗的珍视。5.(5分)①因为接连几个秋天,素玉都没有捡到一穗高粱,出于内心对粮食的渴望,所以会经常想起曾经捡到过的那穗高粱。②素玉想到高粱满怀幸福是因为在最缺粮的时候,那穗高粱让她和孩子得以充饥,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对那穗高粱充满了感恩。

③素玉想到当时几个孩子都给她递过来了半匙米粒,她感受到了孩子们对她的爱,感受到了亲情的暖意,所以回想起来满怀幸福。(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6.(6分)①在环境方面,通过对素玉捡粮食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当时农村人民正在闹饥荒的社会环境,写出了农村生活的艰苦。②在情节方面,小说以素玉认真仔细捡粮食开头,为下文素玉捡到高粱穗作了铺垫。③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突出了素玉的勤劳、能干以及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智慧。(每点2分)7.【答案】C 【解析】“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不存在同质化现象”表述错误,根据表格二可以得知,西南地区存在“同质化现象”。8.【答案】C 【解析】C项,“只要„„就”的逻辑关系不正确,太绝对化。

9.【参考答案】①政府通过创新理念和包容性政策积极引导。②推动产业融合形成主题性强的产业链。③重视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C 卒,通“猝”,突然;怪,意动用法,以„„为怪 A,币:礼品。B,谢:道歉D,全对。11.D 12.B

1贯准确生动2分。不符合语境,达不到字数酌情扣分。)

四、作文(60分)

评卷参考:①可写自然风景,可写人文风景,也可二者兼备;②结合自己的观察、体验与感受,选准角度立意;③适合写成记叙文,并应有具体的记叙和描写,切忌空泛。

第四篇:陕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

题(无答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漫溯(sù)百舸(gě)慰藉(jiè)强词夺理(qiáng)B.谤讥(bàng)阙秦(quē)提供(gōng)浪遏飞舟(è)C.忸怩(nì)丰腴(yú)瞋目(chēn)有恃无恐(shì)D.青荇(xìng)谥号(yì)团箕(jī)沐猴而冠(guàn)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B.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C.你说他就说他,跟我有什么关系啊,你知道你这叫什么吗?这是典型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感染。B.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C.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D.我市今年将扩大新区的建设力度,把它建设成为一个集行政办公、旅游度假、教育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B.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代表作有《再别康桥》 《雪花的快乐》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⑤③①②④⑥

C.⑤②①⑥④③

二、现代文阅读(8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B.③⑤①②⑥④ D.③⑥①④⑤②

任正非,华为无可替代的精神领袖

任正非,华为无可替代的精神领袖,他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带领华为从一个仅有两万元注册资本的企业,一跃成为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的大公司。一时之间,低调、神秘、土狼……各种名号不断地加在任正非的身上,他始终不予回应。于是,一些人对他产生了种种猜想,说他神秘兮兮,说他自身有缺陷,说他和华为的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说他清高,说他简单粗暴,说他不近人情……不管是诽谤,还是赞扬,他都无动于衷。走自己的路,别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去吧!美国《时代周刊》评价说:“华为正重复当年爱立信、思科等卓著的全球化大公司的历程,并且成为这些电信巨头‘最危险’的对手。”英国《经济学人》的评价则是:“他(华为)的崛起,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

穷困是有大作为的人的第一桶金,饥饿感就是一个人不懈的动力来源。任正非创办公司之初,与父母等住在深圳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生活潦倒,衣食堪忧。“忧劳兴国,逸豫亡身。”任正非感谢生活给自己的馈赠。他认为:“华为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每天工作长达15~20个小时,几乎没有任何苦恼的迹象,风花雪月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跟他们全然无关。在他们强毅的精神世界里面,存在着尊严,在傲立着的尊严之中,存在着意志力,在意志力中存在着对最辉煌理想的内在渴求,在渴求之中,存在着欲望的爆发力。

“做事业,做有高度的事业”是任正非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华为本身成为最好的例证。1987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以凑来的2万多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当时,除了任正非,谁也没有想到,这家诞生在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即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

在起初的两年时间,公司主要是代销香港的一种HAX交换机,靠打价格差获利。此时,国内在程控交换机技术上基本是空白,任正非敏感地意识到了通信技术的重要性,他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之中。此次孤注一掷没有叫他失望——华为研制出了CC08交换机,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2/3,功能与之类似,前景十分可观。这个自主研制的策略,让华为冒了极大的风险,但也最终奠定了华为适度领先的技术基础。

1995年,任正非以自己独特的战略眼光,开始带领华为走向海外市场。经过四年的苦心经营,1999年,华为在海外形成规模,并建立大的营销和服务网络。2009年,华为收入近1500亿元,其中有76%来自海外;华为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已从2008年的11.5%上升至14.2%,趋近龙头老大爱立信的20.8%.更为重要的是,华为由于业务及财务上的稳健成长,已经与诺西、阿朗等传统对手拉开了距离。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运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以及35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在海外设立了20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达拉斯及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俄罗斯莫斯科以及中国的广大地区设立了研发机构,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实施全球异步研发战略。

创新永远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任正非对这一点有深刻而清醒的认知和把握。2008年华为提交了1737项PCT国际申请专利,超过第二大国际申请专利大户松下的1729项和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有限公司的1551项,至2008年12月底,华为累计申请专利35773件。华为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也在不断上升,华为加入了83个国际标准组织。在参与诸多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制定中,仅2008年,华为提交了4100多项提案,并就光纤传输、接入网络、下一代网络光纤等领域,提交了1300多项提案,在核心网络、业务运用和无线电接入领域提出了2800多项提案。

完善的制度和文化建设是企事业成长的保障和灵魂。1998年3月,在任正非的强力推动下,华为推出了《华为基本法》,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现代企业中最完备、最规范的一部企业基本法。这些规章制度保证了华为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任正非和华为这一充满传奇的成功,发生在一个机会主义盛行的大环境中。这些经历无疑开始激励一批有雄心的企事业投资研发,并借此角逐于强敌环伺的全球市场的信心。

任正非,拥有一个经历人生冷暖的灵魂,从最低的山谷,走到了人生的顶峰,避开喧闹,获得一种静观。看事、看物、看人都有了别样的视野。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华为公司正重复着当年爱立信、思科等卓著的全球化大公司的历程,并且成为这些电信巨头“最危险”的对手。

B.华为公司创办之初,生活上的困难并没有压倒任正非,“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苦难成了生活给予他的最好馈赠。

C.在参与诸多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制定中,仅2008年,华为就提交了4100多项提案,并就光纤传输、接入网络、核心网络、业务运用和无线电接入等领域提出了2800项提案。

四、诗歌鉴赏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2)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A.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B.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C.李清照诗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

D.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

五、默写题(12分)

15、(1)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2)但我不能放歌,;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3)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不武。(6)大行不顾细谨。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

第五篇:江西省樟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樟树中学2021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2018年10月20日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是中华文明最早成书的经典之一,里面有大量劳动场面的描写,浓缩了广大民众辛勤工作的身影。《国风》中最长的诗是农事诗《七月》,起首“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段描述,说的是周历九月时,妇女们就在为严冬准备粗布衣服,而农夫正月里就在修理农具,二月下地春耕,妻子小孩把饭菜送到田边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以下七段又用平铺直叙的手法,顺着农事活动的季节性,叙述豳地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过程和生活状况。农活一桩接一桩,根本没有歇息之时。虽然辛苦,但农夫懂得“人勤地生宝”的道理,对劳动从没有丝毫的抱怨,偶尔也能“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享用汗水换来的佳肴。辛勤工作在他们看来不仅是谋生手段,也是他们的存在方式。《芣苢》是一群妇女采集车前子时随口唱的短歌:“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劳动中一唱三叹,苦中有乐,后人平心静气地咏诵这些诗句,仍能感受到她们劳动中辛勤而欢悦的情感。当然,民众出于勤劳的本性,对不劳而获的贵族老爷总是看不惯的,《伐檀》中就有这样的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尚书》是上古官府重要文献的汇编,反映底层民众生产生活状况的记载不多。提到辛勤工作之事,不少是指君王和官员勤于政务,如《皋陶谟》中称赞帝尧德行时说“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不过,统治者对于民众的勤劳是高度认同的,甚至认为官员们做事要像农民种地那样勤劳才是正道。如《盘庚》中希望部属“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反之,“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大诰》中则感慨“天惟丧殷,若穑夫,予曷敢不终朕亩”。农民努力耕种才有好收成,勤政的道理与之相通。

《仪礼》《礼记》是礼乐文明方面的经典,依然有反映民众勤奋劳作的记载。《礼记》中的《月令》就是逐月观察天文物候,敬授民时,以农事为中心排列十二个月事务的政令。其中对天子及百官的职事规定得非常具体,既不能春行冬令,也不能冬行春令,否则会遭受天灾人祸。

到《易传》问世,勤劳的价值更为哲学家所升华。在世人的眼中,大概没有比天体“运 1 转混没,未曾休息”那样不舍昼夜、不知劳累的了,《周易·乾》因之借天象以发论,表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希望人们像上天不知劳累那样,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状态。自强不息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精神之一,而勤劳是基本点,没有勤劳,其他所有美德和人类理想无从谈起。勤劳由此成为中国人性格的底色,它对于社会的重要性,犹如空气、阳光之于生命一样不可或缺,似乎再也无须多加提及和论证了。

(摘自2017年4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伐檀》中的“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反映了民众看不惯不劳而获的贵族老爷,这是出于他们勤劳的本性。

B.《诗经》里面有大量劳动场面的描写,浓缩了广大民众辛勤工作的身影。其中《国风》中的《七月》是最早的一首农事诗。

C.我们能从“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等诗句中感受到农民在劳动中辛勤而欢悦的情感。

D.《七月》中叙述了豳地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过程和生活状况,农活一桩接一桩,根本没有歇息之时,农夫虽然辛苦,但对劳动没有丝毫的抱怨。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七月》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说的是周历九月时,妇女们就在为严冬准备粗布衣服、修理农具、下地春耕的繁忙景象。

B.《尚书》中提到辛勤工作之事,不少是指君王和官员勤于政务,因为它是官府的文献汇编。

C.《尚书》中虽然反映底层民众生产生活状况的记载不多,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统治者对于民众的勤劳还是高度认同的。

D.统治者认为官员们做事要像农民种地那样勤劳才是正道,因为他们懂得农民努力耕种才有好收成,勤政的道理与之相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记》虽是礼乐文明方面的经典,依然有反映民众勤奋劳作的记载,如《月令》。其中对天子及百官的职事也规定得非常具体。

B.在世人的眼中,天体“运转混没,未曾休息”那样不舍昼夜、不知劳累,是哲学家对勤劳的价值的升华。

C.勤劳是中国人性格的底色,它对于社会非常重要,所以勤劳是基本点,没有勤劳,其他所有美德和人类理想无从谈起。

D.《月令》是以农事为中心排列十二个月事务的政令,认为春行冬令或冬行春令,会遭受天灾人祸。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

失败的英雄

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嬴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业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国遭到秦国的报复。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个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司马迁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描写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描写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手高出一筹。荆轲的分量之所以超过其他四个刺客的总和,是因为秦王的分量超过其他被谋刺的四个人的总和。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

两千多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失败原因。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追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而匕首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人们对“荆轲刺秦王”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杀死秦王。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嬴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史记·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

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 国,进入它的心脏地带咸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那个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他能谈笑自如;当他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

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

4.下列不属于荆轲是“这五个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 司马迁对荆轲有偏爱,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最详细,篇幅超过了描写其他四个刺客的总和,使人们能对这位刺客有更多了解。

B. 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描写得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 荆轲与其他刺客不同,他不是为了刺杀而刺杀,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敢于向最强者挑战的精神。

D.对手的地位、分量抬高了刺客的地位与分量,荆轲刺杀的对象后来成为封建王朝里统一中国的第一位帝王,也提升了荆轲的名气。

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荆轲刺秦成功,作者认为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从文中看,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

B. 作者认为,荆轲未在“图穷而匕首见”的第一瞬间行刺,是想劫持秦王逼其归还侵略土地,这是有可能的,而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是一种误解。

C. 荆轲是个流传千古、名气很大的刺客,作者开篇却从他的刺杀业绩写起,指出荆轲是刺杀最没成效的一个,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D.这篇文章叙事多于议论,目的在于厘清荆轲这一英雄与其他刺客的不同,揭示荆轲刺秦失败的真正原因:刺秦的目的本不在“刺”而是“胁迫”。

E.文中写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在咸阳宫大惊失色的表现,是为反衬荆轲的镇定勇敢,从而佐证文中的观点——荆轲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6.如何理解“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一句的含意?(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见字如面》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

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综艺的异军突起是意料之中的事。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投放给了更有消费力的年轻观众,中老年们则被刻意忽略了。《朗读者》等节目填补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朗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摘自《新京报》2017年2月23日)材料二

在娱乐致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文化类节目真的回暖了吗?

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又来了。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由之前《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操刀,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节目给人最直接的刺激,大概是“声控福利”吧。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屏的日子,想要听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能在这里找了。

《朗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讲“背后的故事”,再加上朗读本身,看上去内容就很拥挤。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朗读者》里有些背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式去“言传身教”,加上阅读文本本身的大众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朗读者》第一个引起高度共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人民日报微博安利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转发两万多条。

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创造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拉回到文字上。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挚的悲欢和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了吗?

(摘自“中青在线“2017年3月9日报道)

材料三

当日,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高峰排队时长超过9个小时。这是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朗读亭里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目中的好文章,限时3分钟。据悉,继上海图书馆之后,朗读亭还将出现在上海另外两到三个地点。

此前,中新网2月21日报道,当天,一座朗读亭现身杭州街头,浙江杭州不少市民在朗读亭前排队等候朗读诗歌、作品等。

(摘自新华社2017年3月9日上海报道)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新闻材料中,材料

一、材料二属于新闻评论,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材料三作 为新闻报道体裁,时效性要求就很高。

B.对于三者关注的《朗读者》节目,材料一分析得全面、深入;相较之下,材料二就显得略逊一筹,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

C.材料一、二都认为《朗读者》中讲述的“背后的故事“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使朗读更易引起共鸣,虽然有过度煽情之嫌。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朗读者》这个节目的影响问题,材料一多褒赞,材料二寓贬于褒,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无褒贬。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力图从多个角度剖析“《朗读者》热”的原因,材料二则虽然对此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回暖有很多期盼,却仍持怀疑态度。

B.上海、杭州的朗读亭前排长队等候朗读的“长龙”明确告诉我们,《朗读者》这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火爆”是有广泛的受众基础的。

C.三则新闻的报道的媒体不同,呈现出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严谨、理性,材料二新潮、活泼,材料三则朴实、稳重。

D.“高而不冷”、“流量们霸屏”、“安利”……写在“中青在线“这样的网络媒体上贴合其身份,而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

E.三家媒体的报道角度、内容各有侧重,这种取舍可能是对同一报道对象的认识、理解不同,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朗读者》节目优势和不足之处。(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 7 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B、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C、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D、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寿是和上寿、下寿相对的,所指年龄历来说法不一,约指活到六七十岁。蹇叔当时大约已七八十岁,过了中寿的年龄。

B、超乘:指下车接着又跳上车,轻狂无理的表现而且有示勇的用意,文中是说秦军对周天子的不敬。

C、“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乘韦:四张熟牛皮。古人送人礼物,必以轻先重后,故先韦后入牛,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先用四张熟牛皮,再用十二头牛犒赏军队。D、《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中的弦高是一个爱国的商人,他机智勇敢,那看似委婉的言词中含有对秦军的警告。

B. 第三段文字中皇武子用非常含蓄的外交语言表明了郑国的态度,下了逐客令。C. 从时间上看,这段文字所记载的事情应发生在烛之武退秦师之前。

D. 这两段文字在语言方面和《烛之武退秦师》有共同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塑造了栩 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外交辞令的描写也非常成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梅花引•荆溪阻雪

蒋捷①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②,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③。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 ]①蒋捷是南宋词人,本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②灯晕舞:昏暗的灯光摇晃不定。③木棉裘:以木棉为絮的冬衣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词首句“白鸥问我泊孤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白鹭的口,说出了词人孤舟夜泊的境况。

B.“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渲染了词人此刻所处的环境之恶劣:天色昏黄,雪花纷飞,冰冷刺骨。

C.“花外楼,柳下舟”一句虚实结合,写了词人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借繁华景物抒 9 发愉悦之情。

D.“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巧用反问,回答了前句提出的问题,词人泊船是因为心里情愿留下。

E.“有梅花,似我愁”一句再次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梅花愁于寒雪,更烘托出词人心境无限凄凉。

15.本词中,词人的“愁”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2)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

(3)《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逐步提高,所谓“中国威胁论”却甚嚣尘上。

B.在伊丽莎白正式确认自己将不再回到中国执教之后,老帅商瑞华经南勇极力游说,临危授命,担任中国女足新任主帅。

C.演播室里于丹老师口若悬河,坐而论道三个小时,在她面前,“大哥”成龙倒像个小学生,单手托腮仔细聆听,完全折服了。

D.无边的细雨笼罩着金黄的油菜花,真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啊,我不禁想起陆游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陪伴他们的大都是年迈的祖父母,留守儿童不能享受在温暖床头灯下听爸爸妈妈讲读故事,更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与教育。

B.专家指出,洋葱含有大量保护心脏的类黄酮,每天生吃半个,或喝等量的洋葱汁,可增加心脏病人约30%左右的“好胆固醇”。

C.李克强在第八届东亚峰会上强调,自从东亚峰会成立以来,秉持东亚合作的精神,已成为连接东亚、亚太国家的重要桥梁。

D.受冷空气影响,华北东部和东北地区气温将下降4-6 ℃,其中东北地区东部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8-10 ℃。

19、依次填在下列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一连好几天,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②可对于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我都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④我都站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⑥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您约我明天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公司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只好改期再谈。B.令郎在这次数学奥数竞赛中获得满分,多亏老师您的精心指导,我们全家十分感激。C.拙作奉上,自己总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D.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一时难以定夺,望你钧裁。” 21观察下幅漫画,简单介绍漫画的内容与寓意,分别不超过35字。(8分)

四、写作(60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生命中总有一些人给你留下许多特别的印象,其中必然有伴你成长的老师、亲人、朋友……你为什么总是会想起其中的某人呢?他(她)一定有许多特别之处,请你以“为什么我总是想起您(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

樟树中学2021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1、B 【解析】选项B中“《七月》是最早的一首农事诗”无中生有。文中只有“《诗经》是中华文明最早成书的经典之一”“ 《国风》中最长的诗是农事诗《七月》”等信息。

2.A 【解析】 A.对应的原文“起首‘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段描述,说的是周历九月时”,选项“七月流 火,九月授衣”说曲解文意。

3.C 【解析】C.因果倒置,原文“勤劳是基本点,没有勤劳,其他所有美德和人类理想无从谈起”是“勤 劳是中国人性格的底色,它对于社会的重要性”的原因。4.C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理解不当,这不是荆轲刺秦王的意图,是作者的观点。

5.AD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理解不正确。文章中看不出“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文章中,作者认为荆轲刺杀失败的结果,比刺杀成功更好,从“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一句中可以看出。D项,“叙事多于议论”说法不当,应为“议论多于叙事”;本文的写作目的也不在“厘清荆轲这一英雄与其他刺客的不同”,而是在探讨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一个 英雄”。

6.(6分)①荆轲在秦廷行刺的短暂几分钟,表现出慷慨赴死、大义凛然的气节,是正义的化身。②这场短暂战斗显示了荆轲敢于单独挑战最强者、勇于赴死的勇力、胆略与英雄气概。③刺秦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荆轲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影响深远,长久地为中国人所深深敬仰。

【解析】

这是一道分析文中句子含义的题目,要求分析“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一句的含意,分析含义注意结合句子在文中的位置,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有总结全文、强化观点的作用,因此,理解时要结合作者的观点分析,同时抓住句中的“短暂几分钟”表现出慷慨赴死、大义凛然的气节,是正义的化身;这场短暂战斗显示了荆轲敢于单独挑战最强者、勇于赴死的勇力、胆略与英雄气概;“几千年”表现出荆轲的英雄气概影响深远,长久地为中国人所深深敬仰分析。

7.B(A“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错误。C“都认为……有过度煽情之嫌”错误。只有材料二说“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D材料二“寓贬于褒”不准 确,应为“褒中有贬”。另外材料三“无褒贬”表述也不准确,事实的选择就寓有褒贬)

8.BC(A“仍持怀疑态度”错误。D“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的判断过于武断,这要看报道的内容等各种因素。E“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的说法不符合新闻报道真实性要求,没有根据)(每选对一项给2分,共5分)

9_x000E_(4分)节目优势:①“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的宗旨(或目标)不能丢。

②继续高扬爱和责任等传统价值观。

③继续带观众回到文字的阅读上,感受其中的真情。(2分,任答两

点即可)

节目的不足:①阅读毕竟是更私人化的活动,节目中的访谈内容会影响观众的独立阅读感悟,访谈环节要把握好一个度(或“适可而止”>。

②少些教化和煽情的“表现”,更专注于“朗读”本身。

③精心选择“朗读者”和朗读文本,扩大电视受众群体,让更多的电视观众走进《朗读者》。(2分,任答二点即可)

B

D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C 这段文字所记载的事情应发生在烛之武退秦师之后。

(10分)(1)军队劳累不堪,力量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

(2)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14、CD(C项“花外楼,柳下舟”一句回忆了词人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只是虚写,非虚实结合,同时并非抒发愉悦之情。D项“词人泊船是因为心里情愿留下”有错,词人泊船是因为受到大雪阻挡,是“身留”,非“心留”;)。(每选对一项给2分,共5分)

15.(6分)①词人受阻于风雪,被迫泊船荆溪,身体羁留,但内心却不情愿的无奈之情。

②词人在寒冷的雪夜,形单影只,冷冷清清,只有灯影相伴的孤单寂寞之情。③词人欲梦中重温与友人故国同游的美好场景,却入梦不成的悲凉愁苦之情。④词人思及国破家亡,想到自己颠沛流离且行程不顺的处境,心怀悲愤之情。

[6分。一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5分)(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不宜妄自菲薄

A 解析: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

B项,临危授命: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不合语境,应是“临危受命”。C项,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褒贬失当。D项,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望文生义。

18、D(A项,宾语残缺,可在“讲读故事”后加上“的温情(幸福等)”。B项,语意重复,“约”和“左右”重复,去掉一个。C项,语序不当造成主语残缺,应把“东亚峰会”放到“自从”前面。)

19、B(②句倒装,强调“对这近在咫尺的美”,与前文“不禁为之震颤”相呼应;③句“望它们”与下句连贯;⑤句比喻更贴切,符合“于无声处悄然”、“寂寞”的语境)20、C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项,“光临”应是对客人用的敬辞,对于自身只能说“到”“去”;B?项,“令郎”是对方的儿子,此处应为自己的孩子,可用“犬子”;D?项,“钧裁”是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不能用于长辈给晚辈的书信

21、(8分)【答案】画面画着一只废纸篓,呈条状的纸片正从意见箱的底部落向下面的废纸篓。(3分)讽刺了社会上某些单位只做表面文章,不肯虚心接受批评、监督的不良现象。(5分)(言之有理即可)

22、【思路点拨】此命题作文写作空间较大,对于陪伴自己成长的人,有很多话可以讲。文章应抓住“为什么”这个词语,记叙某人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应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经历、长相或者知识等方面。文章在写作过程中应始终抓住“我”和“你”这样独特的叙述角度,有效运用这种人称的关系来写。语言要生动,要富有抒情性。译文: 【参考译文】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说:“郑国人委托我掌管他们都城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就可以占领郑国。”秦穆公就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拒绝了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殽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殽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犒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留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 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了)。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杨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返回了。

下载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