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河市镇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4 11:1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河市镇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河市镇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2010河市镇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4月1日)

在达县河市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镇长

王万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河市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

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更是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一年。我镇是达州市天然气化工园区和达州机场所在地,是达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城镇,担负着建设中国西部化工城、打造达州航空港、树立全市对外开放窗口形象的重任,其责尤甚。因此镇政府始终牢记使命,不负所托,勤奋工作,执政为民。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有效监督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我镇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面完成了镇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目标任务完成,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10年,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人民,牢牢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深入贯彻“24字”发展思路和“1345”工作思路,坚定信心,爬坡奋进,加快推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或超额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年初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完成GDP103513万元,比上年增长23.2%;人均GDP达到19800元,超目标任务36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47

务城镇”的农业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步伐。一是大力调整了种植业结构。在巩固传统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强对昌洪村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大乡村和长江村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原新兴片区的万亩苎麻基地的管理。二是大规模发展了养殖业。依托顺鑫鹏程等龙头企业,熊家村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金盘子库区的水禽、水产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效益不断提高,全年共出栏生猪39765头,家禽32万只。三是突破性搞好劳务开发。由镇劳动保障所牵头,以各级各地劳动就业部门为纽带,大力开展劳动力定向培训、定向输出、有序流转,全年完成返乡民工和失地农民再就业198人次,向省内外输出劳动力8326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890万元。

四、商贸流通活跃,第三产业态势良好。我们始终坚持城乡服务社会化的方针,不断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以金港综合农贸市场、钟楼超市、滨江假日酒店等企业为龙头带动了全镇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镇内有大型超市5个、中高档酒店4个、综合性农贸市场2个,辖区内商贸流通活跃,购销两旺,全年商品交易额达256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4 %。还有环境幽静的河市农场、四季常青的达州市植物园、鸟语花香的成都山,已成为城镇居民渡假休闲的好去处,在丰富城镇居民生活的同时,也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五、抗洪救灾及时,人民损失降到最低。2010年7月18日,我镇遭受又一次特大洪涝灾害,灾情发生后,镇党委、政府快速反应,果断决策,周密部署,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投入抗洪抢险救灾一线与凶猛的洪水作斗争。一是做好群众疏导工作,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工作;二是做好群众财

治理之机,政府投资添置了洒水车、垃圾清运车、垃圾箱等环卫设施,扩招了清扫保洁人员,将保洁区域分成若干责任段,明确具体责任人员,实行责任区段卫生包干,定期检查评比,做到大街小巷全天候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在广大农村积极开展了以“三清”(清粪便、清垃圾、清柴草)、“四改”(改井、改厨、改厕、改圈)和“三化”(硬化、美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城管中队彻底整治了“五乱”现象,对占道经营、摆骑门摊,撑杆搭棚的现象进行了取缔和整治,进一步规范了城镇市场秩序、交通秩序。为了更好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全镇范围内,继续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大了社区和城郊结合部的17个村(社区)每月的考评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2010年度河市镇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涉及西河路管理单位考评中取得了9个第一名,3个第二名及全年综合目标第一名的良好成绩,全面提升了河市场镇形象。

七、民生工程落实,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坚持民生为重、民生为先、民生为本的原则,深入实施了“惠民富民、改善民生”活动。全年,惠民药房和惠民超市共帮扶189人次,帮扶金额达到3078.43元;家电下乡补贴金额达到89.8592万元,车辆下乡补贴金额达到62.3155万元;农机购置补贴37台,补贴金额达到5.88万元;保险生猪死亡理赔为19.2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38.7万元,救助特困患病群众392人。粮食直补金额为39.2643万元,综合直补金额为225.6036万元,农业政策性保险理培金额为3.365078万元,小麦、油菜直补金额为19.7616万元,水稻、玉米直补金额为31.441万元。解决了金河村5社,金湾村2、8社,新场社区等的农村饮水安全0.25万人。全面实施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

领导分管,配备了专职信访干部,狠抓了《信访条例》的学习、宣传,实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信访包案和轮流接访制度。及时处理了“市、县长”热线、“书记信箱”转办的群众来电来信共219件,其中重要信访件16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体民情,察民意,化民怨,解民愤,顺民心。三是切实做好维稳工作。协助县公安局、县防邪办成功地对法轮功分子何成玉进行了监控和转化,清理了邪教组织和非法传教人员。

十、自身建设加强,政府形象不断提升。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高行政效能,不断增强科学行政能力。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干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了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政府形象。2010年我镇在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政府信息181条,其中:依申请公开2条,办结2件。严格执行人大审议、政协评议、群众监督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9件、政协委员提案2件,办复率均达100%。

各位代表!去年的历程极不平凡,去年的成就来之不易,我们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及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锐意进取、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河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镇人民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矛盾依然存在;农民增收缓慢;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矛盾较多;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政府职能转变还未完全到位,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对于这些

二、提速发展新型工业。在市县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配合市指挥部、县协调办、县国土局、住建局等部门,协助做好中铁瑞成南国印染项目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解决好化工园区铁路专用线施工当中的各种纠纷。加强领导,强化服务,配合相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园区建设中存在的强买强卖、强包强揽、阻挠施工等违法现象,为园区在建项目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建设环境,促进瓮福达州磷硫化工基地、达钢捣固焦炉等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加强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维护力度,加强对已投产企业的环境监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等管理服务职能,保证园区已投产企业顺利生产。

三、培育农业特色产业。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强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做好种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按照“种植调优,养殖调大,劳务调高”的工作思路,在稳定传统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全面提升粮油综合生产能力。突破性开发劳务经济,大力发展劳务产业,突出劳务输出特色。

四、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完善金港世纪城后续建设工作,加强农贸市场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滨江商业街配套设施。不断优化场镇商业布局,吸引各地客商来我镇投资置业,着力打造集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为一体的川东北商贸重镇。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培育壮大流通骨干企业,积极发展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体系等现代物流业。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让服务进家庭,促进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切实改善农村地区商贸条件。坚持保护生态和开发利用相结合,依托“一山一园一寺”(成都山、达州植物园、大兴寺)的资源优势,积极融入环渝旅游圈,和“一事一议”的管理力度,做到“村财镇管”。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探索建立不同类型事业单位聘后管理制度,研究制订事业单位人事监督办法,进一步修改完善机关干部管理制度,强化对机关干部的管理。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深化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九、用好财政保障运行。在争取全年预算内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的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向上级财政和其他部门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增加镇级财政收入。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优先保证工资、办公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性支出,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确保收支平衡,逐步逐年化解镇政府历史债务,缓解财政压力。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镇党委、政府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控支出,镇内涉及下属机构资金一律进入会核中心进行专户管理,严格实行“一支笔”审签制度和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

十、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围绕市县统一部署安排,积极做好园区招商引资协调配合工作,以园区为载体,以重点企业为主体,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同时,配合市县工作思路,做好准备,主动对接,适时融入环渝经济圈。在加强交通、电力、给排水等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政策、安全、税收等软环境建设,营造一个招得来、留得住的良好投资环境。

十一、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八大民生工程”,重点抓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等关系民生的工作,确保人民群

导,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切实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社区事务公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十五、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高度重视并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不安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深化反邪教斗争。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着力提升新时期群众工作能力。启动实施”六五”普法。定期对场镇治安、校园周边环境、民间纠纷等进行专项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危害群众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十六、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大安全生产投入,重点抓好煤矿和非煤矿山、森林防火、交通、建筑、用电、烟花爆竹和民爆物品、学校、饮食卫生、石油天然气等方面的安全生产,深入专项整治,强化执法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一般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十七、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廉政准则》,严格执行《达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十不准》,全面开展法治政府创建活动。坚持定期向镇人大主席团和镇人大代表报告工作,认真落实镇人大代表反映的各种提案、建议和社情民意。扎实推进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弘扬敬业奉献、创新干事、勇于担当的精神,积极引导广大干部重品行、作表率。坚定信心,爬坡上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举亲民为民之策,大行用心想事、用心谋

第二篇:年柞市镇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 年柞市镇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柞市镇 2019 政府工作报告 ?

一、2019 年工作回顾 ?

一年来,全镇经济社会建设工作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 6 个方面。

1.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全镇经济稳步增长,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目标,全镇呈现出经济稳步增长,群众逐渐富裕的良好发展态势。

2.农业发展提质增效。一年来我镇农业发展做重点工作有推进、难点工作有突破、亮点工作有提升。一是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全面推进。全镇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经济组织人员身份确认工作已进入公示阶段。二是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力度持续加大。继续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对全镇的土地、闲置土地、林地荒山进行有序流转,使我镇农业逐步向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种植方向发展。一年来,全镇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社 4 个,家庭农场 1 个,种粮大户 29 个。新增从事种养发展经营的农场合作社共 2 家,共实现林地流转面积 450 余亩。三是农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镇粮食总种植面积 42204 亩,总产突破 19046 吨。其中,水稻总种植面积 35113 亩,总产 15856 吨;旱粮总种植面积 7091 亩,总产3190 吨。在湾洞桥村建立了一个 400 亩的”中稻+再生稻”高产连片示范片,头季稻平均产量为 688 公斤/亩,再生稻平均产量为 226 公斤/亩。大力发展农户种植优质稻,并促

成农户与角山米业签订优质稻购销合同,使农户每亩增加经济收入 120 元左右。全镇共落实冬种作物种植面积 2.75 万亩,其中油菜 1.85 万亩,绿肥 0.25 万亩,蔬菜 0.42 万亩,冬粮 0.23 万亩。秋冬种覆盖率 90%以上,良种普及率 95%以上,农村人平秋冬种产值 1000 元。在虎岭村建立了一个 400亩左右的水蜜桃生产基地,产品远销珠三角地区。在阳兴村建立一个 200 亩的沃柑生产基地,预计明年可挂果上市。四是农业扶持力度明显加大。一年来,我镇共补贴购置农机具4 台,其中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全喂入)1 台,旋耕机(含履带自走式旋耕机)2 台,碾米机 1 台。总补贴资金75440 元。积极派遣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农业生产,组织农民参加农技培训。精选 40 名先进农民注册参加”湘农科教”平台线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选送 20 名合作社带头人赴长沙隆平高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农、林、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五是农业生产安全得有效保障。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加强对农作物种子和农药的安全监管,定期开展农资打假工作,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及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一年来,我镇组织农民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9000 余亩,把病虫害损失率严格控制在 5%以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组织畜牧等业务部门重点做好养殖大户和散养户的牲畜、家禽防疫指导和疫情防治工作,加大对非洲猪瘟、禽流感等动物疫情防范工作力度。共免疫注射生猪口蹄疫疫苗 2.3 万多头份,牛、羊1.5 万头份,猪瘟疫苗 2.3 万头份,禽类高致病性禽流感 36.2

万羽份,小反雏兽疫 1 万头份,做动物免疫全覆盖。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共累计屠宰 500 头,产地检疫 1.2 万头,剔查出病死猪 1468 公斤,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 3215 头,坚决做发现一例,处置一例,严禁病死猪禽流入市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进一步健全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机制,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广播、发送短信等方式积极宣传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在森林防火期内出动森林防火宣传车 10 台次,发放、张贴森林防火宣传资料 3000 余份,悬挂宣传横幅 50 余幅,形成”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统筹组织协调林业站、镇村民兵队伍成立村镇两级护林工作队,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专业培训,及时处置山林大小火情 2 起,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防火安全。松材线虫疫情涉及 3 个村,7个村民小组,面积 3000 余亩。为积极配合县局对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镇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保障除治工作顺利进行,目前疫情区规模减半,疫情得有效控制。

3.乡村振兴步伐加快。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致力于强功能、优环境,力争打造更加宜居宜业新柞市。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顺利开展。目前已完成柞市镇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修编(2016-2035 年)测绘和县规委评审工作,正在积极申请市规委评审。公路建设快速推进。一年来,完成三角村、河阳、湾洞桥村、赤桥村的村组道路硬化共计 4 公里,广寺、洪堰、虎岭村共计 3 公里道路硬化任务正在加紧施工建设中,公路设施的快速推进,有效的改善

了交通状况,给群众出行带来了便捷。农田水利建设日渐完善。一年来,全镇完成 39 个地块 180 亩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并通过县、市验收合格。投资 532 万元完成水田开发土地翻耕 384 亩、塘坝护砌 21 口、山平塘清淤 30 口、整修机耕路 697 米、整修灌排农渠 3060 米、新修灌排农渠 271米、新修机耕路 3199 米。乡村环境不断美化。积极主动完成造林任务。一年来,完成荒山造林 1300 余亩,森林抚育200 亩,建立油茶庄园 3 个,面积 450 余亩。全面开展河长制和”样板河”创建工作,投入近90 万元完成湾洞桥村安宁坪河的清淤、硬化和通道绿化,打造出一条河清、岸绿的”样板河”。投入大量资金积极开展以”改善环境、美化村貌、提升品质”为目标的城乡环境同治工作。积极对接县污水处理和环卫一体化项目,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即将进入施工阶段。对全镇街道下水管网设施及街道路面进行了改造和完善,全镇街道硬化率已达 100%。在不断完善了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同时,还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对各村环境卫生情况进行评比,实施保洁员制度等方式,增强了村民环境卫生保洁意识,使得村庄更加整洁,环境更加优美,在市、县城乡同治工作检查评比中,位列前茅,于 2019 年三季度荣获全市”十佳乡镇”和 2019 市人居环境整治先进乡镇。农村改厕和空心房拆除工作进展顺利。全镇13个村已拆除危旧房、空心房186栋,面积达1.0817万平方米。全镇农村改厕整体推进村已完成改厕 806 户,已全部顺利通过验收。通过农村改厕和空心房拆除工作的推

进,乡村面貌和环境得明显改善。

4.社会建设全面巩固。一是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柞市”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圆满完成 2019 年全国”两会”信访特护期和 2019 年亚洲文明对话、第二届”一带一路”合作论坛、市”人大”建国”70 周年”信访特护期的信访维稳工作,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二是持续强化禁毒工作力度。今年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共 5000 份,摆放横幅、标语 500 余幅,展板30 余板,悬挂横幅、发放禁毒宣传资料及公开信,并用电子屏进行法制禁毒宣传;今年镇禁毒办走访群众 300 余家,走访或联系重点吸毒人员 60 余人,覆盖面达 98﹪以上;三是强化社会矛盾隐患排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认真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和”12345”工单处置,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积案清理工作,及时回应群众呼声,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全年共及时处置”12345”工单 33件,接待来访群众 120 批次,共接转信访件 15 件,处理 15件,上级交办信访案件 11 起,已全部按要求处理回复。全镇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向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全年镇内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刑事案件,各类案件发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四是纠纷调解机制得完善。各级成立了调解委员会,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和联点干部亲自抓、村两委会协同参与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全镇共调解大小纠纷 200 余起,调处率达 98%以上,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做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有

效减少上访因素。五是安全生产形势得控制。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机制,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制度,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多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烟花爆竹专项整治、道路交通运输安全整治等专项行动,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建立问题台账和整改清单,严格落实销号制度,加大督查巡查和整改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形成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安全氛围,有效确保我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态势,荣获 2019全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六是计生服务水平得提高。制定了计划生育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计生工作长效管理机制,落实了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我镇以稳定生育水平为核心,扎实做好符合二孩政策夫妇生育的审核工作。我镇每年组织育龄妇女开展健康检查工作,累计参检人数为2758 人,查出患有妇科病的育龄妇女 218 人,接受治疗 218人,治疗率 100%。扎实开展优生优育工程。目前已有 215 对夫妻进行了免费婚检、实施孕前优生检测 198 例;目前已有215 对夫妻进行了免费婚检、实施孕前优生检测 198 例;?

5.民生保障更加完善。一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通过”校联体”改革,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教师队伍得稳定,教育质量得提升,生源得保证,两所中学在全县综合评比中有较大升位。组织资金新建洪堰中学教职工公转房,有效改善了师生教学及生活条件。通过推进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走进中小学教堂和组织开展”三八”红旗手和”十佳教师”评比

活动等方式,丰富了教学形式,激发了教师活力,提升了教学质量。二是文明创建工作继续加强。”村村响”工程继续发挥宣传功效。截至目前,全镇 13 个村 280 个”村村响”广播已全部正常运行。通过”村村响”广播平台,群众及时了解宣传脱贫攻坚、致富创业等相关政策和新闻资讯,帮助群众了解惠民政策、增强致富本领,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村级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文化休闲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村健身广场等娱乐设施建设,大力倡导文明娱乐、健康休闲的生活方式。通过组织”我和我的祖国”合唱比赛、”衡阳群众”志愿者、”关爱孤寡老人献爱心”、”颂党恩元旦文艺汇演”等社会参与度高,影响力大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密切干群关系,弘扬时代主旋律。三是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围绕”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村民健康服务活动。共组织举办免费体检达 3000 人次,适龄妇女免费”两癌”检查 260 人次,免费结核检查 160 人次,获得群众广泛好评。推行初级卫生保健制度,对甲型流感、禽流感等流行性疾病加大了预防力度,完善了我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扎实推进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镇参合率达 90%以上,报销金额累计达 300 多万元。四是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农村低保、五保、民政优抚、特困户救助、高龄补贴、危房改造、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累计帮助 1800 多名困难群众度过生活难关。全镇共发放各类保障金 156 万元,发放大米 2500 包 75000 斤,春节期间走

访 400 多户,发放困难救济金和救灾资金 33.7 万元。社会救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五是群众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今年以来,政府部门想方设法不断拓宽群众就业门路,合理转移农民劳动力,坚持用好政策,用准政策,想方设法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题,共完成了城镇新增就业人口 320 人,其中贫困户就业人员 18人。六是精准扶贫扎实推进。镇党委、政府严格落实脱贫攻坚政策,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抓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全年共计发放脱贫攻坚宣传资料手册 2800 余份,悬挂宣传横幅标语 200 余幅,在全镇范围内举行”我脱贫我光荣”主题宣讲活动,评选脱贫示范户 5 人、先进扶贫工作者 1 人、最美扶贫人物 1 人和优秀结对帮扶人6 人,受县级表彰。通过示范引领,大力营造”脱贫先立志,脱贫先扶智”的浓厚氛围,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心剂。抓落实,提高帮扶成效。扎实开展好”大清查、大整改、大提升”行动、涉贫信访舆情清零、驻村帮扶及”六个一”活动等扶贫工作,2019 年动态调整后,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975 户 3081 人,纳入低保兜底 110 人,全年实现脱贫退出198 户 428 人。全力做好”三保障”和安全饮水保障工作。一年来,全镇春季义务补助学生 312 人,发放 170625 元生活补助;秋季义务教育补助学生 380 人,发放 204250 元生活补助;”雨露计划”春季叠加补助 76 户 82 人,发放资助金12.3 万元,秋季叠加补助 87 户 92 人,发放补助金 13.8 万元。全镇共有 55 名学生获得社会教育爱心资助,共募集社

会爱心助学资金近20 余万元。医疗保障扶贫特惠保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率 100%,免费健康体检 1677 人次,截止 10 月底,县内住院 1077 人,总医疗费用 3490696.95 元,总保障额 3191117.19 元,报销比例达 85%。全镇 31 户贫困户享受危房改造政策,44 户易地搬迁户,目前已全部入住并完成拆旧和复垦复绿工作。2019 年全镇新打水井 10 口,其中贫困户 6 口,目前全镇水质经县疾控中心检测水质达标,饮水安全得保障。抓产业,提高”造血”功能。2019 享受县级特色产业委托帮扶分红的贫困户 813 户 2589 人,参与分红1165050 元,享受省级重点产业委托帮扶分红的贫困户共 80户 151 人,分红金额共 30200 元。阳兴、广寺、洪堰三个贫困村光伏发电全年收益共计达 8 万元,对接受益贫困户近30户。我镇根据本地土壤和历史习惯发展特色产业,阳兴村建起了 100 亩的油茶庄园,虎岭村清园合作社种植水蜜桃,洪堰片发展黑山羊养殖,席草种植,亩收入达 4000 元以上,党委政府与在全镇范围内推广秋红薯种植,由麒麟农场牵头并提供种苗和收购,镇农技站提供技术培训,全镇已签订协议近300亩。2019年县下达我镇扶贫小额信贷任务数129万,截止 11 月底,我镇已完成 303 万,完成达 235%,占全县完成数的 10%。

6.自身建设得加强。一年来,我们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狠抓政府自身建设,齐心协力转作风、提效能,认真开展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专项行动和办公用房清理整治行动等工作,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干部作风成效明显。镇级”三公”经费得进一步缩减,有效整治了一批工作作风顽疾。督查机制得进一步完善,组织开展了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督查及”问责”,行政效能明显提升。积极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建设等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加强了村级财务审计,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廉政建设不断深入。严格执行廉洁从政规定,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有效落实。出台了《柞市镇公务接待管理办法》、《柞市镇机关内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内务管理制度办法,并严格落实执行。同时不断加大镇机关部门、村级财务审计力度,强化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等重点领域监管,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全镇政治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法治建设全面推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并支持镇人大主席团规范化建设,依法履行职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开展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党对团、妇、武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团、妇、武、工会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我镇的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产业结构单一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二是交通区位边缘化,小城镇建设步伐跟不上;三是地形地貌特殊化,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产业化水平较低,种养业科技含量不高;四是一些群

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五是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个别招商引资项目难以推进,影响了柞市镇的对外形象。我们一定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 年基本思路和发展要求 ?

全镇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经济发展、农业转型、脱贫攻坚、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会事业、民生改善、自身建设等重点工作为抓手,促进柞市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发展目标:

抓住”乡村振兴”这条主线,紧扣发展这一主题,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建好种植业、特色养殖业三大生产基地,保护好柞市山清,水秀、林茂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户外旅游、农家乐等项目,推动经济发展,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实现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三、主要思路与举措 ?

实现 2020 年各项目标,我们的主要举措将在”四个新”字上下功夫,求实效。

(1)强化重点,推进新型农业提质增效。

按照”经营集约化、产销一体化、生产标准化、耕作机

械化”的要求,继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大力发展黑山羊、沃柑、柠檬、水蜜桃等种植业、养殖等特色产业。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方向和品种结构,鼓励创建有机蔬菜专业种植基地。同时将柞市特色养殖业、农产品种植业、农业企业建设成集休闲、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不断拓宽产业发展渠道,延长产业链。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及各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扶植壮大现代农庄等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打造农业龙头产业,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积极探索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培育一支农民淘宝经纪人队伍,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

(2)突出亮点,推进秀美柞市建设新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是柞市镇加快秀美柞市进程的基础性工作,我镇将创新思路、打造亮点,全力挖掘新动力。

加快新集镇规划和建设。从柞市实际出发,整体推进全镇的集镇建设,通过改善集镇交通条件,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优化路网结构;发展建设行政、卫生、教育、邮政、信息多功能服务区;加快推进农村垃圾中转站和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建设,解决集镇地下水道及垃圾治理难题;加快农村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力度。积极争取项目,激发群众热情。挖掘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积极转化”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工作成果,引进社会资本开发乡村户外旅游项目,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加快美丽乡村提升进程。重点启动农村生态保护工程,确保完成全镇 13

个村、1 个社区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打造新的环境提升”亮点村”。深入开展”河长制”工作,确保全镇河流水清、岸绿。做好紧盯问题清单整治位,重点对主要干线公路、新老集镇、重要区域环境整治水平的不断完善提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抓住问题的薄弱环节,加强对镇村环境”死角”、”边界”、”盲点”进行反复排查”回头看”,做好督查考核,保护好柞市山清,水秀、林茂的生态环境。

(3)聚焦热点,落实社会管理新举措。

切实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统筹推进 14 个村社区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设施建设,完善镇社会养老中心及村养老服务站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星级”农家书屋、健身场所,充分发挥”村村响”广播政策宣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功能,组织开展健康文明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切实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把”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继续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按时发放救济金,生活物资,让所有五保户、低保户,应养尽养、应保尽保。关心社会孤儿,尽可能将农村孤儿纳入救助范围,保障好孤儿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认真组织好残疾人知识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水平。做好”两保”的宣传活动,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两保”,进一步提高参合率,解决人民群众因病致贫问题。大力开展爱心救助活动,努力营造帮困济贫的浓厚社会氛围,使贫困群众感受社会的温暖,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切实提升村级综合实力。镇政府将

进一步完善和制定鼓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以奖代补资金管理,鼓励村级依靠资产、资源、资金发展村级经济新亮点,推进村级经营性收入有新增长,真正解决有钱为民办事,为村级基层组织正常运作提供保障。切实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围绕”平安乡镇”的目标,坚持打击和预防并举的方针,深入开展综治维稳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细化镇村两级责任,借助社会网格化管理,进行摸底排查,调处纠纷,将矛盾纠纷消除在基层,最大限度减少群众非正常上访事件,确保无群众集体上访事情发生。

(4)立足起点,开创法治政府建设新局面。

改革发展任务越繁重,人民群众期盼越强烈,政府越应加强自身建设。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依法治镇为引领,努力创新管理方式,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恪尽职守,开拓进取,深化推进机构改革,对接扩镇赋权各项职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

推进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作为一项扩镇强权、强化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的重要组织保障。全镇上下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凝聚共识,积极拥护改革,投身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促转变,确保各项职能赋权接得住,用得上,管得好,切实将改革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效能。

加强队伍建设。全镇各级干部要坚定不移地把强化法治

思维放在依法治镇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强化”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引领和带动全镇人民养成学法、遵法、用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全面建设守法诚信、平安有序、人民满意的法治社会。我们每个干部既要在新常态下保持定力、主动作为,保持平常心态,打破”惯性思维”,积极进取,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柞市镇”的征程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建立科学严谨的法治政府建设评价体系,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树立敬畏法律、崇尚法治的信念,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职能力。主动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程序,打造开放式、多元化、参与式行政管理新机制。健全行政执法体制,规范执法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做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决纠正违法和不当行为。

持续转变作风。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全面担当”两个责任”,深入整治”四风”,以实际行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求真务实,紧紧围绕柞市镇发展重大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先进经验,推动工作落实。强化责任担当,主动作为、奋发进取,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完善目标管理、督查推进、绩效考核机制,强化督查结果运用,严格实施行政问责,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及时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

抓牢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抓

好督查整改工作,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进一步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力度,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加强对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工程建设、产权交易、招标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和制约。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范运行程序,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强化预算管理,切实做好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严格规范机关公务人员行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反腐倡廉的坚强决心和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第三篇:河市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汇报

河市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汇报

河市镇位于屈原管理区东大门,全境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面积23.5平方公里,总人口12903人,党员454名。自2005年各村(居)远程教育站点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镇党委紧紧围绕“让干部党员受教育,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最终目的,按照省、市、区委的统一部署,从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站点管理,开展站点学用等方面入手。做到了标牌和制度上墙,组织和人员到位,操作员操作熟练,每月集中学习2次,学用转化有效落实,“一簿六卡”填写规范等基本要求。大大提高了全镇党员干部及村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助推了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在工作中,古罗城村和新悦村远教站点相对突出。

一、健全教育机构、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认真落实远程教育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及时调整了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组织委员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的远程教育工作。各村也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配齐了专门的管理员和操作员,具体负责本村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二是工作措施到位。按照市、区委组织部远程教育工作要点,结合河市实际,研究制定了工作教学计划、管理员职责、设备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及收看节目预告制度等硬性管理制度;在年初三级干部大会上,严格要求各远教站点搞好新形势下

学用工作,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纳入了村级目标管理考核的办法,年底对各村(居)的学用情况进行统一考评,激发了各村抓好远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建设资金落实到位。为保障站点的正常运行,在资金建设上高度重视,将建设资金纳入了年初的财政预算列入专账,每个远教站点每年运行维护经费不少于2000元,确保了各站点的宽带网费、电费、操作管理员补助、设备维修费等等运行费用的支出,使远程教育工作正常开展有了资金保证。

二、加强站点管理、做到三个建设

一是抓操作员队伍建设。针对远教操作员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工作不积极等问题,今年调整操作员5名,为了提高操作员的技能,一方面积极选送操作员参加区计算机技术培训,另一方面每季度组织一次操作员技术交流。组织参加区初级操作员考试,都取得了证书,全部实现“持证上岗”,都能熟悉操作红星视频学用平台应用、互联网应用等常用操作。同时,镇党委创新实行了班子成员联村、包村干部兼任村远程教育督导员制度,在督察其他工作的同时,加强指导远程教育的建管学用工作。

二是抓基础设施建设。远程教育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通过05、09两批站点建设,全镇已经在面上建起了远程教育网络,但是,远程教育接收点作用发挥依然不理想,镇党委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开展了“打造远程教育民心工程,推动全镇党建工作上水平”活动,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

所建设,完善了古罗城村、新悦村2个村远程教育学校硬件和软件配备,开通了古罗城村、新悦村、永兴村、和平村、河夹塘居委会等5个村宽带网络。同时,为了使站点高效运行,各村(居)明确了专人负责远教设备的卫生与看管工作,为远程教育工作站安装了防盗门、防盗网,不仅保证了远教设备的完好,还改善了站点的教学环境。

三是抓信息反馈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反馈制度,各村(居)干部和村(居)民小组长为信息员,及时报告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的要求,我们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认真听取各站点的情况汇报,根据各站点工作开展情况、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进行通报,上半年,通过筛选评选出了三星村郑胜良、复兴村孟彪、河夹塘居委会陈友明、古罗城村胡均科、新悦村丁坤溪、永兴村黄述忠、和平村黄凤祥等7名远程教育学用致富标兵。

三、开展站点教学、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在教学内容上结合农村需求。在充分利用红星视频学习的同时,购买光盘、上网搜索、下载适合的视频资料供学习之用。如政治学习资料、种养殖讲座、广场舞蹈视频教学等,我们按照群众的需求,利用红星视频网为群众提前准备好学习内容,村支部负责组织党员干部到站点学习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组织科技示范户、有兴趣的群众到站点学习农业技术等知识,同时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农业生产,让农民群众通过远教站点这个窗口,了

解外面的世界。

二是在教学方式上结合农村现状。虽然要求各站点学习的时间数和任务数是一致的,但在学习方式上又是灵活掌握的,农忙时少学,农闲时多学,平时分散学,重大节日和重要政治活动时集中学,既可个人单独学,也可三五成群地一起学,不仅方便了党员干部、农民群众的学习所需知识,也确保了每个站点的学习数量和质量。

三是在教学运用上结合农民增收。在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的培训中,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一项工作来抓,以远程教育培训为契机,加快河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活“农”字文章。近年来,种植业迅猛发展,种植水稻1.1万亩,种植礼品西瓜4500亩,高效葡萄种植复兴村试点成功,种植20亩,庭院经济特色明显,出现了“一村一品”、瓜果飘香的良好态势。养殖业稳步推进,继续占据全区的“半壁江山”,年出栏肥猪14.5万头,投资1000万元,年繁育母猪600多头的三星零排放生猪养殖场,引领生猪发展方向;注册资金3500万元的肉牛养殖合作社、家禽专业养殖协会将 “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有机结合,引导全区养殖肉牛1万多头、肉鸡5万羽,为农民增收近2000万元。因而,利用远教平台,加速了我镇特色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伐,拓宽了农业增效的渠道。

各位领导,河市在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以来,农民群众的收入增加了,生活质量提高了,进茶馆打牌的人少了,跳健身舞的人

越来越多了,这些都是远程教育带来的好处。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把现代远程教育与创先争优等活动紧密结合,以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用的形式,大胆探索建管学用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农民群众增收增效。

第四篇:河东乡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

河东乡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4月28日 河东乡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河东乡政府乡长

张万明

现在,我代表河东乡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

2009年政府工作

2009年是全力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乡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负重拼搏,扎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乡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09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720万元,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9826万元,增长8.6%,第二产业2096万元,增长13.3%,第三产业3798万元,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60万元。粮食产量稳中有升,达到21704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17元,较去年增长341元。全乡经济发展呈现出步伐明显加快、效益显著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等特点。

——全力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紧紧围绕节水增收这条主线,深入实施水权水价改革,水权证、水权明白卡发放率均达到100%。水权总量控制到井到协会,11个农民用水户协会规范运行,全乡33套机井智能 1

化取水计量设施运行正常,全社会节水意识显著增强,政府调控、群众参与的节水机制初步形成。三年共完成压缩灌溉面积8502亩,通过核减水权、GPS定位、建档立卡,得到了市、区验收组的肯定。高度重视规划指导,强化技术支撑,狠抓市场营销,扎实开展“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年”和“温室定植、暖棚进畜攻坚月”活动,2009年完成设施农业建设439.1亩,其中日光温室97座,135.1亩,养殖暖棚304亩,占区上下达任务400亩的109.75%。建成连片50座以上日光温室示范点1个,2009我乡被区委授予“全区设施农业建设先进乡镇”荣誉称号,五桥村被区委授予“全区暖棚养殖建设先进村”荣誉称号。全乡举办日光温室技术培训办120余次,培训人数达到10106人(次),发放资料2.3万余份。大力推行区域化种植,全膜种植面积达2.27万亩,其中小畦灌溉2.04万亩,有效减轻了夏灌压力,在大旱之年保持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大力发展特色强势产业,加速提升畜牧业发展的水平。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把种植业结构调整与企业产业化项目结合起来,与银武种业、市农科所、黄羊糖厂、达利园集团等企业积极沟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2009年全乡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7837亩,其中夏粮21400亩,秋粮8530亩,经济作物6642亩,完成玉米制种2640亩、甜菜种植3300亩,加工型马铃薯种植500亩。夏秋经比例达到5.8:2.3:1.9,种植结构基本趋于合理。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引进酒泉大敦煌农副产品购销有限责任公司,与达家寨村十组达成土地流转协议,出租土地500亩(400元/年),通过达家寨村十组的尝试,极大的促进了我乡土地有序流转。引 2

导群众积极转变观念,从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向集中养殖、规模化养殖转变;从传统养殖向标准化养殖转变;从经验型养殖向提高科技含量转变。畜牧产业逐步壮大,全乡规模养殖户达到1247户,新增62户。年牛存栏7501头,牛出栏4435头;羊存栏14796只,羊出栏9446只;猪存栏20945头,猪出栏27236头;鸡存栏3.97万只,鸡出栏8.38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580万元,人均畜牧业纯收入135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上。在钦赐地村新建高标准生态养殖小区1个,入住养殖户8户。五桥村建成高标准生态养殖场13个,共6750平方米,全乡动物防疫工作不断加强,畜禽综合防疫密度达96%以上,确保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2660万元,扎实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年”活动,投资47万元的上腰墩村2公里主干道路已完工通车;总投资75万元的汪家寨村一、二组1.8公里道路硬化已完工,十组1.2公里路基铺垫已完成,今年即可完成混凝土硬化。完成上腰墩村、汪家寨村、乐安村、钦赐地村日光温室示范点电力配套设施工程,架设变压器四台、线路2.5公里。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富民强村工程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程,年内全乡累计新建小康住宅96户,完成危旧房改造132户,发放危旧房补助资金49.2万元。大力推进“万公里渠道建设工程”,翻修斗渠5公里,衬砌U型渠23公里。

——积极推进“1+1”增收富民工程,稳步增加农民收入。实施“1+1”增收富民工程,以努力实现户均搭建1座日光温室或 3

建1个标准化暖棚养殖场,户均长期输转1个劳动力为目标,把发展劳务经济当作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来抓,狠抓农民培训和劳务输转,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不断加大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5场(次),农民培训5856人(次),科技入户率达到了95%,发放各类培训资料15000多份。为加快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规模化经营格局打下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同时按照扩大分子,减不分母的目标,狠抓劳务输转,年内累计输转劳动力3960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1000人,实现劳务收入1800万元。

——高度关注民生,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惠农强农政策,真正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对2009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30.87万元严格按照“一册明”、“一卡通”的要求全部发放到户。进一步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3588户、14301人,参合率达96%。大病医疗救助25人,发放补助金 5.5万元。各类农机具补贴283(台)件,补贴资金38.2万元,家电、汽车、摩托车等补贴412台件,补贴资金18.63万元。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铺设自来水管道3.5公里,自来水受益人口11756人,普及率达73%;加大农村新能源利用,建成农村户用沼气70户。教育事业长足进步。新建校舍200平方米,中小学入学率、升学率、巩固率均在99%以上,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加快发展卫生事业,保障群众健康。已完成乡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临床设施完善的乡卫生院门诊大楼已投入使用。关注弱势群体,认真解决全乡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帮助贫困群众的脱贫解困。全乡共保障低保对象219户781人,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23.5万元。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纳入农村五保对象79户,4

发放资金13.1万元,发放各类救济救灾款17.9万元。充分体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工作方针。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投资60万元,占地360平方米的乡综合文化站已全面竣工,新建农家书屋11个,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大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力度,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9‰。认真开展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惠农政策,2009年落实奖励、扶助资金4.8万元。认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较大发展。

——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扎实推进,普法工作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围绕建设“平安凉州”,坚持严打、严防、严管、严控方针,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深化群防群治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了信访工作责任制,信访工作全面加强,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稳定局面。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得到有效推进,全乡经济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和乡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乡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乡人民政府,向为河东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乡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各单位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河东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河东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有了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但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与我乡经济发展不相协调;二 5

是产业发展没有特色,依然以大田种植为主;三是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创新意识差,观念转变慢;四是政府工作的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相当的差距;五是乡行政经费不足,支持发展经济的力度不大。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我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深入研究,认真解决。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河东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为辛勤付出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同时,也为河东乡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深感焦虑。实践反复证明,无论在什么样的形势下,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依靠全乡人民,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新胜利、开创新局面。

2010年政府工作

2010年是深入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近期目标的攻坚年,更是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2010年我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这条主线,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核心,扎实开展设施农业体质增效年活动,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大特色产业培育,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2010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17440万元,增长10.5%;其中农业产值达到10670万元,增长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80万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50元,增长9.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

一、抢抓政策机遇,全面完成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各项目标

任务。

加快节水改造工程建设。2010年是是实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近期目标的攻坚年,我们必须抢抓政策机遇,动员广大群众在国家项目支持的基础上,苦干、大干,着力完善和配套田间末级渠道建设,千方百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灌溉条件;坚持质量、进度和效益相结合,加快工程进度,完成杂木、黄羊灌区干支渠改建30公里,配套田间节水面24200亩。

着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要更加坚定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年内完成设施农业建设任务670亩。大力开展“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年”活动,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加快推进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建设,年内建成30亩以上日光温室示范点3个,建成养殖示范区3个,新增养殖大户75户。新建设施农业力争4月底全部动工,8月份全部完成墙体和后屋面,9月底前全部定植进畜。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农户每座棚都符合技术规范。制定温室瓜菜、红提葡萄、食用菌发展规划和技术规范、栽培标准。注重典型引路和效益驱动,注重农户示范带动,抓好政策引导、土地流转、基础配套、技术服务、良种推广、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用足用好市、区关于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信贷政策,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完善技术人员技术服务承包责任制,健全以乡农技干部和村科技助理员为骨干,以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农技推广网络组织体系。尽快完成2009年日光温室水窖验收、缓冲房修建工作,兑现补助资金。

坚守水权底线不动摇。进一步优化水权配置,严格总量控制 7

与定额管理,健全水权分配落实机制,严厉打击违规取水、破坏地下水计量设施等违法行为。认真落实水资源配置计划,压减灌溉面积5496亩,黄羊灌区地下水水权控制总量81.84万立方米(面积1964亩)、地表水1061.85万立方米(面积20213亩);杂木灌区地下水水权控制总量16.67万立方米(面积400亩)、地表水1360.66万立方米(面积15268亩);落实水权改革各项措施。

大力推进大田节水。要把带动农民增收,发展节水农业的新技术、新成果作为实现节水增收的一项革命性措施加以推广。积极探索推行多种节水增收模式,更加夯实建设节水型农业的基础,围绕种植结构调整,依托旱作农业项目,大力推广全膜覆盖、垄膜沟灌技术,实行区域化种植,在钦赐地村、河东村、达家寨村分别建立620亩、350亩、350亩以上的集中连片节水示范点,努力建设一流的高效节水农业示范乡。

切实加强生态工程建设。认真抓好农田防护林网改造、通道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为主的林业项目建设。加大“条田林网”更新改造工程实施力度,力争完成农防林更新改造244亩、通道绿化4公里,义务植树1.5万株,以黄斑星天牛为主的林木病虫害防治达到100%。

二、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抢抓各项优惠政策的机遇,加强项目衔接。集中力量争取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年内全面完成上腰、下腰、新腰、王庄4个村984户3960人饮入户工程;

争取修建国债沼气项目300户;

完成末级渠道配套建设50 公里; 建设通村道路3公里;

完成投资476万元,面积3500平方米的乡政府办公楼建设。争取完成汪家寨、上腰墩中心小学改扩建工程,建设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以上。

完成投资15万元的上腰墩、达家寨村级办公阵地建设。

三、扎实抓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以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百村万户”小康住宅建设工程,重点抓好乐安村、上腰墩村新农村住宅建设规划编制,整合项目资金和社会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健全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机制,高起点、高标准抓好乐安村八组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整组改造住宅31户,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四、切实抓好农民培训工作,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核心力量,要加快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新农村建设就必须要加快培养有文化、高素质、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围绕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日光温室、暖棚养殖、经济林技术、节水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为主,切实加强日光温室食用菌、蔬菜及林果种植和养殖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培训。通过印发宣传材料、聘请教授讲课,赴外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努力使广大群众每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户户培养1名科技明白人。要把劳务基地建设做为稳定劳务输出队伍和扩大输转规模的突破口,采取“定单”输转、技术输转、集团式输转等方式,不断拓宽输转领域,不断扩大输转范围,促使我乡富余劳 9

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逐步使劳务输转由体力型向智力型和技能型转变,从而拓宽我乡农民群众的增收渠道。全年力争培训农民4500人(次),其中劳动力技能培训109人(次),建成科技示范点7个,输转劳动力3753人(次),有组织输转1764人(次),创劳务收入3930万元。

五、落实各项制度政策,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按照“一册明、一折统”的具体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资金。在做好稳定土地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各村具体情况的土地流转方式,鼓励和支持以租赁、转包、互换等多种流转形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抓好达家寨村二组、三组、十组1362亩土地流转试点工作。积极支持畜牧养殖、蔬菜营销等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壮大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全面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大力推行合作组织(经纪人)+农户的运作模式,促进我乡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加快农作物秸杆青贮氨化技术和牛羊冻配技术的推广应用,采取优化畜禽结构、建立防疫体系、完善防疫制度等综合措施。大力推广玉米全膜沟灌、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蔬菜膜下滴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加大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力争全年引进示范新品种2个以上,示范和推广新技术2项。要把培养和壮大有一定专业特长、对农民群众有感情、热爱农村事业的农业技术人员聘为村科技助理员。深入开展“科技服务进村入户”和“科技活动周”等活动,使农业实用 10

技术普及率达96%。

推进全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落实“两免一补”等政策,积极促进中心小学建设,有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从师德师风、校训校风、学生学风、师资力量、社会环境等方面努力提高教育的软实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全面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乡综合文化站、全乡11个村农家书屋综合配套并投入使用,积极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新建五桥、达家寨、钦赐地、上腰墩、河东村村级文化阵地;计划建设文化活动室40间800平方米,配套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配备齐全的娱乐设施、健身器材等设施。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认真组织开展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管理活动,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加强我乡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进一步落实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河东乡环境卫生整体水平,使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化、经常化,严格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努力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不断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优先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打击“两非”专项行动,严格控制计划外生育,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8‰以内。积极争取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全方位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高度重视特困群众、五保、低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生产、生活和社会救助及优抚工作,做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补助金发放工作。标本兼治、统筹规划、11

协调发展,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全面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措施。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着力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水平。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领导接访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致力建设“效能”政府

各位代表、同志们,建设和谐新河东,是全乡人民的共同心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把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办利民之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树立良好的政府新形象。

各位代表、同志们,河东发展、新的蓝图已经绘制,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新的风貌、新的形象,不辱使命,负重奋进,凝聚全乡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励精图治,乘势而上,为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街河市镇化解乡村债务工作总结

街河市镇化解乡村债务工作总结

根据国办发[2005]3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镇委镇政府按照我镇实际情况科学决策,使镇村两级债务明显下降,按照“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要求,积极稳妥开展了化解镇村债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和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几年来,一、充分认识加强乡村级债务管理,坚决制止新增债务的重要性。我镇围绕乡村减负轻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化债成效不十分明显,村级债务沉重仍然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村级债务无法偿还,村级行政组织运转困难,干群关系仍然紧张,严重影响了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直接危及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各村必须充分认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措施,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要树立发展是政绩,化债也是政绩的理念,把化解乡村债务提高到落实“三个代表”,全面摊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改善农村发展环境,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积极稳妥地做好我镇村级债务的化解工作,力争用3—5年时间全面完成化债工作任务。

二、经过近五年的努力,我镇村级债务总额从2003年的1025.22万元下降到2008年底(账面余额)953.19万元,下降72.03万元,下降7%。

三、积极探索化解债务的新途径,保证村级经济良性循环。

化解村级债务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对清理核实后的债务,要积极稳妥处理,分期分批逐步化解,各村要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大胆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化债途径和办法。一是清收债权还债,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对有承受能力的村民,经村民大会评议,促其主动还款。对其它单位和个人要依法清收,对拒不还款的国家干部和职工可以申请法院依法清收。二是

加强和完善村级债务管理工作,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借贷行为。村级组织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管理好村内公共事务,办好村内公益事业。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和完善村务管理:一是精简人员,压缩开支。结合实际精简村干部职数,严格按照村级定额补贴标准控制支出,压缩一切不合理开支。二是村委会不得以任何名义从金融机构贷款或为企业提供担保,严禁借(贷)款垫付各种税费和用于村级支出。三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重点抓好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债权债务管理、资产台账等制度建设。坚持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完善村民议事规则,重大财务开支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实行“村账民理乡监管”,使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四是尽快完善“ 一事一议”制度,促进村内生产、公益事业的发展。兴办公益事业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办事,不得超出“一事一议”控制标准,不得借债兴办公益事业。三是结对抵冲销债,同比例降低债权、债务数额。四是划转债务减债,对以村集体名义为个人和独立法人企业形成的债务,一律划转单位、个人和企业,冲销村集体债务。五是追缴历年财务清理中的违规违纪资金偿债。六是盘活资产还债。七是按“土地法”规定,通过开发中心村庄等形式所取得的收入全部用于还债。八是发展经济化债,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是解决村级债务的根本性措施,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化债的新思路。

四、坚决制止新增债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为了巩固化债成果,镇政府按照上级规定制定了制止新债,化解旧债的硬性规定:一是村及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开支要精打细算、开源节流。必须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严禁举债兴办公益事业;严禁举债垫付各种税费;严禁举债用于村级支出;严禁超出规定订阅报刊;严禁超村级定额补贴标准发放报酬、补贴;严禁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任何名义从金融机构贷款或为企业提供担保。二是确定化解债务工作任务,纳入年终干部工资考核结账。三是建立行政干部包村责任制,对所包村的债务化解工作负总责,与村组干部捆绑结账。四是设立债务警戒线,按月对化债情况进行通报,超债务警戒线的村除经济处罚外,还要追究相应的纪律责任。

五、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级收支行为。

要建立村级资产台账,加强村级资产管理,严防村级资产流失。在坚持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全面实行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建立健全村级十大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了村级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确保村级民主理财落到了实处。按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原则,制定财务预算,年终决算并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固定资产资源性资产的处置、拍卖、发包等重大财务事项必须经全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兴办村内公益事业,要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的有关规定,逐步取消村级招待费,健全村级财务审计制度,防止出现村级债务先还后欠的问题。

制止新债、化解旧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债务刚性太强,债权清收困难;二是村级经济发展滞后,满足当年平衡已属不易,更谈不上化债;三是化解债务工作缺领导力度,要形成全社会的良好化债氛围,必须靠行政手段;四是化债缺稳定的资金来源,各级政府财政必须加大投入扶持力度,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街河市镇财政所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下载2010河市镇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河市镇政府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拖市镇关于分解落实市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的汇报

    拖市镇关于分解落实市政府 《政府工作报告》的汇报今年以来,对照市政府《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的工作任务,我镇制定了详实的落实计划,采取了有力措施,现将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

    街河市镇财政所文明创建工作年度小结

    街河市镇财政所文明创建工作年度小结 2007年是全面落实“十一五”计划的关键年,全体干部职工在市局、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会议精神,紧紧......

    尚市镇王河小学近期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尚市镇王河小学近期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安全大于天,生命重如山”学校安全工作事关重大。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近期学校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的文件精神,我校认真贯彻落实通......

    皂市镇李家河完小2018年春季开学工作总结

    皂市镇李家河完小2018年春季开学工作小结 按照教育局及中心校的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我校扎扎实实地做好了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促使开学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现将本学期开......

    2017年街河市镇中心卫生院健康教育自查报告

    2017年度健康教育自查报告 2017年来我院健康教育工作在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和本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了上级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经过努力,完成了各项工作......

    中山市镇村河涌水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中山市镇村河涌水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中山市镇村河涌水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通知中府[2000]59号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各单位: 现将《中山......

    河市镇推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活动总结(合集5篇)

    改进作风 强化服务 着力推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 河市镇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严格按照区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相关文件会议精神,以切实......

    河市镇中心小学参与高效课堂课改名单(精选五篇)

    河市镇中心小学参与高效课堂课改名单 语文:刘 芹、杨玉梅、 郑 艳、庞启平、何晓德、谭静、李青松、吴成名。 数学:陈晓松、王文艳、石彬、张向明、董永成、张晓娟、陈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