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刮痧观后感
从《刮痧》看中西文化差异
通过选修课程——中西文化比较,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我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为了让我们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老师放映了一系列的表现中西文化差异的电影,我想通过对电影《刮痧》的一些感受来谈谈自己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
刮痧是中国民间流传几千年的传统疗法。用铜钱等物蘸水或油刮患者的胸,背等处,使局部皮肤充血,减轻内部炎症。中暑,急性肠炎,食物中毒等病都可用刮痧疗法。但刮痧后,皮肤很快会出现一条条痧痕,并且存留时间较长。
罗基斯说:文化是一个群体成员生活方式的总汇。文化产生于人类生活经验的积累,是群体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反映。霍夫斯泰德把文化定义为“我们思想中集体的、能够把一类人与另一类人区别开来的思考程序”。当文化成为一个区别你我的符号,我们便会因为互相的交流而产生误解乃至冲突。电影《刮痧》只是一个缩影,不管你是愤怒也好,无奈也罢,它却让你不得不去思考: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是根深蒂固的,在美国梦中依然烙着中国魂的印记,不同文化之间难免会因为交流与传播发生碰撞与冲突。
《刮痧》的情节跌宕起伏:北京青年许大同和妻子移民美国八年,终于实现了他们的美国梦:有了幸福的家庭,可爱的儿子,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收入。但随后降临的意外却使许大同从梦中惊醒。孙子丹尼斯病了,从北京来的爷爷用中国民间的刮痧疗法,被儿童医院的医生发现,便以虐待儿童罪将“顶罪”的许大同告上法庭,使原本幸福的家庭转眼间支离破碎:儿子被儿童福利局收养,许大同被
禁止接近儿子,职业被辞,朋友被弃,夫妻被迫分居。努力多年的美国梦被这场官司彻底粉碎。影片中可见中西文化观念差异是比较大的。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观念,往往带来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
一、处事观的差异。美国人喜欢面对事实,表明自己的观点,并掌握可靠的信息。西医讲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儿童医院的医生不相信在背上刮痧会治发烧,相反孩子背上的瘀痕是事实;家长把未满12周岁的儿独放在家里也是事实;许大同当着朋友昆拉的面打孩子,这又是有口难辩的事实,所有的这些事实都被作为法庭上的证据,使许大同败诉,从而取消了他对孩子的监护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人处理问题以事为基础,就事论事。中国人在事实面前,人情似乎显得更重要些。尽管儿童福利院对以上的举证都是事实,但许大同认为它们是片面的。中认为气能够贯穿七经八脉,因此可以“头痛医脚,脚痛医头”。刮痧非但不是虐待,而是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老爷子在外遇到烦接到警察局的电话,许大同急忙赶去接父亲,虽然明知把儿子单独放在家里会触犯法律的,但这种“孝亲”情感,按照中国人的心理,也是情有可原的。而美国法律无视自己的“真情,”把美好的家庭拆散,许大同感到不解和委屈。
二、家庭观的差异。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家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先秦儒家认为“, 孝”就是“善事父母”,就是要对父母尽养育之恩。同时,孔子还把“孝”的准则诉诸于回报的情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许大同在美国扎根后,把老父接到美国“享清福”,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给父亲早点办上绿卡,自愿顶替父亲给儿子丹尼斯刮痧的“罪名”。《刮痧》中还有一个细节,由于两个孩子打架,许大同当着昆拉的面打了孩子一巴掌,后来他对昆拉说:“我打我的孩子是为了表示对你的尊重,是给你面子。”这儿就牵扯着东西方对孩子的态度问题。中国人把孩子当作一个私有财产,是我生的,属于我,我打他,是我的事,你管不着。虽然大同打孩子不是为了惩罚孩子的过错,而是给朋友“面子”。但在昆拉看来,打人是犯法的,无论打的是谁。在西方人眼里,许大同的“孝顺”属于“责任倒错”“, 不诚实”。美国人认为父母、子女是平等的,父母很少为孩子决定什么事情,而是让其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许多美国人接受了这样的生活信条:Every man for himself , and God for us all.Every man is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ortune.例如,里根身为总统,而他的儿子却在职业登记所里寻找职业,同样这在中国传统观念看来是难以想象的。
三、朋友观的差异。朋友关系在东西方文化中包含着不同的意义。Edward Steward &Milton Bennet 这样论述美国人的朋友关系:“虽然美国人保持许多友好的非正式关系,但是他们极少有那种很深而又维系多年的关系。理想的境界是美国式的友谊,建立在自然发生、相互吸引以及温馨的个人感情的基础上。人们选择自己的朋友,同时,他们又把朋友关系与社会或工作义务分开。”在中国,情形有所不同。交朋友讲究的是时间愈长愈好,承担的义务愈多愈好。理想的境界是为朋友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中国人对于朋友的期望值很高,若有困难,应该倾囊相助。当昆拉指证许大同打过孩子时,许大同指责昆拉“我一直把你当朋友,但你却在法庭上出卖我!”而昆拉感到很委屈和不解:“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诚信是美国人最基本的美德之一,你让一个美国人撒谎也相当于让他放弃基本的价值观。
影片最后昆拉到了一家中医诊所,亲自尝试了刮痧的滋味并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此,昆拉就是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以亲身体验为依据,证明刮痧的确是中国的一种治病疗法,并说服了儿童福利局的官员和法官撤回禁令。一场由文化障碍引发的冲突烟消云散,而这一平息是双方互相理解、沟通交流的结果。跨文化交际的一方无权要求另一方向自己的价值观靠拢,但却有可能促使其向自己的价值观靠拢,多种选择法(multiple choice)就是中西方行之有效的跨越文化障碍的方法。
也许你会觉得《刮痧》从一开始就是一场误会,仔细一想,这却并非偶然,其实从一开始双方的立场就不是平等的,每个人都以各自所固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来否定对方,从而导致矛盾的不断累积。与人相处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你不理解我我不理解你,并且双方仍各执一词,争辩不休。即便最后当昆兰兴奋地告诉简宁大同无罪这个好消息时,我想他也未必就能理解当简宁得知丈夫无罪,大同爬上9层楼与家人相聚——这对患难夫妻内心的复杂情愫。然而最后的最后,在一种理解、尊重与认可中,大家都得到了平息。
《刮痧》展现的是一个视角,让我们见证了一次文化的碰撞、冲突与融。从影片开始简宁为培养丹尼斯说英语的能力而坚持在家说英语到片尾大同和简宁教丹尼斯说:“北京”、“长城”,这恰是一种强烈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的体现,沉浸在美国梦中的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中国魂。
文化冲突会因为文化碰撞而永远不会消失,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就没有意义。在全球化的今天,全球文化正处于一个大交融,大汇集的状态,我们只有在承认相互平等的前提之下,通过相互沟通来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只有做到了求同存异,才能使多元文化共存和发展有一个更和谐和宽松的环境。而跨文化传播的研究正是通过研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来发现矛盾与误会,从而寻找出一种有效的方式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共存。在美国梦与中国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人类终能受益于多元文化的融合。
第二篇:刮痧电影观后感
有感于《刮痧》
《刮痧》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北京移民家庭在美国生活时发生的故事:5岁的华裔孩子丹尼斯闹肚子发烧,他的爷爷由于刚从北京到美国,不懂得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用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没想到这却成为了丹尼斯父亲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闹到了法庭上去。在法庭上,一连串的矛盾冲突更是接踵而来,一个原来幸福美好的家庭就这样转眼间变得支离破碎。就这部影片中的主要线索——刮痧来说。刮痧作为中国的一种医学文化,在中国流传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在美国的文化里就没有对刮痧进行“科学”的解释。因而,刮痧不为美国人所知也不奇怪,丹尼斯背部所留下的刮痧的痕迹被美国人认为是一种虐待儿童的证据,这也是不足为奇的。但是,作为一个法治的国家,不能因为人们对刮痧的不了解或是不承认而没有对刮痧这一证据进行认识和核实,也不能因为中国文化的与美国文化的不同而进行排斥不加以考虑。
因为法律讲求的是正义,法院判案讲求的是事实。然而,在这部影片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还没有真正了解刮痧,还没有真正了解文化差异或是文化盲区的情况下,法庭就作出了剥夺许大同对儿子扶养权的决定。这无疑就是对违法证据没有进行正确认识与核实,从而造成法律与正义的背道而驰,最终造成许大同一家悲剧的产生。
从《刮痧》中,我们看美国的法制,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这个社会政治和法律系统里,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维护这个系统的健康、透明而民主的运转,因此会有揭竿而起报警的医生和护士,有为孩子的健康和权利而舌战不休的律师,有以说实话为自己责任的证人;但当遇到了他们所不理解或不了解的事情的时候,当另一个遥远国度的传统文化和他们的常识产生冲突的时候,这种西方社会科学、严谨、民主的法律却成为他们固守自己偏执的一种武器,就如那个律师在法庭上故意惹怒许大同、用刻意曲解的手段误导法官以达到自己赢得官司的目的。但西方的这种法制和人性化的民主却始终是很高明的,如电影的最后那位胖胖的美国律师抛弃误解、接受了刮痧治疗后终于明白了大同的清白,而那位一心为孩子着想的女律师,也在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之后全力向法官争取撤销起诉的机会。最终,西方的法制和东方的传统在经历了苦难和艰苦的磨合后达到了一种“和解”和“融合”,孩子回到了父母的身边,妻子和丈夫也不再需要痛苦的分离。在这场痛苦的闹剧过后,大同和妻子似乎看清了一些东西,很欣慰地,我们在影片的最后听见丹尼斯可爱稚嫩的声音,在随着父母的教授念着:“长城、中国、北京……”。美国的社会和政治再完美,属于中国灵魂始终不能抛弃深入骨髓的历史和传统的东西。
《刮痧》中的刮痧,刮在孩子身上,刮在美国的法制身上,刮在美籍华人的心上。也许刮后印记难看,但温热微暖的感觉,却总是好的。
第三篇:电影《刮痧》观后感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之异同
电影《刮痧》讲述了一对移民美国的中国夫妇因中美文化差异而导致差点丧失其子抚养权的故事。对于美国所谓的人权保护还有对儿童的保护早就有所耳闻。一直都知道在美国家长是不能随便打孩子的,会被警方介入而且后果很严重。在中国人看来,当儿子做错事的时候,父亲打儿子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在中国来说是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的。父亲打儿子也有爱儿子的意思,打在孩子身上,痛在父母心上啊。打者爱也。同时也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但是,在美国人看来,父母无论如何是不能打孩子的,打孩子是一种虐待儿童的行为,是违反法律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美国的人权主义太强了,在中国人看来是家庭事,坡见人无法插手的,可到了美国就不一样了,变成了国家的事了。(在我看来其实是小题大做,这可能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吧!)在美国,大人晚上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也是犯罪。
在中国,孩子生病了,大人用偏方给孩子治病是司空见惯的了。比如电影中的老爷爷帮他孙子刮痧,这是帮孩子治病,天经地义的,是爱孩子的表现。刮痧在中国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了,基本上是家喻户晓的偏方,效果很好。但是于美国,他们只是看到外表,而不知道其中的奥妙,以为是孩子收到虐待,就要把好好的一个家庭给破坏掉,太残酷了。简直是不可理喻,没有经过调查就断然下结论。
电影中的主人翁许大同虽然在美国住了八年,事业在美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被美国人所认可,但是他骨子里面的中国传统文化仍然与美国的文化格格不入。刮痧在中国已经好几千年了,可是一到美国就说不清了。其实说不清的又何止是刮痧呢?他们竟然说孙悟空是一个没有道德,没有责任感的人,仅仅只因为孙悟空偷了蟠桃?!
而他们对于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中国解放前的情景,中国是贫穷落后的,中国人还穿着长袍马挂等。现在其实中国人的事情在美国经常发生。当大同送完他爸被警察逮捕的时候,掉在地下的猴子受到践踏,难道仅仅只是这只玩具吗?恐怕还有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吧!
电影最后结局圆满,可是我却很伤感,对于自己所不了解的文化肆意的批驳,连了解一下都不屑,真的是那个自由的国度,是那个民族文化融合的地方吗?
剧中,许大同在讲五脏六腑,七经八脉这些刮痧的基本原理是我的心情很低落,因为他用英文讲不出来这些知识。我希望中国传统的医学能够更加科学化,世界化,从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让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了解中医,爱上中医。
我觉得《刮痧》这部电影很成功,它不仅成功的表现了两对父子,祖孙三代之间的爱,更加深刻的挖掘出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引人深思。
第四篇:电影《刮痧》观后感
由电影《刮痧》谈中美文化 这个学期,在我们的中华民族历史与精神课上,授课老师放映了一步名叫《刮痧》的电 影。这部电影确实极大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原因有多方面。一则,也是一个大家所认同的事 实,即我们的大明星梁家辉主演,以其真挚不服输的性格以及流利的英语让我们感受新的影 片情景;再者,从电影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情感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不得不然我们 深思,十足让我意犹未尽。看完这不影片,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中美文化的差异,以及对这中 差异的盲目与无知而带给这些移民或者留学生隔阂与摩擦。这些文化差异看似不足为意,其 实在某种特地场合就会成为麻烦或悲剧的导火索,就正如影片中的那种情景。该电影以一个移民家庭为活动圈,讲述了他们一家在美国的生活方面以及文化方面的故 事,从此以小借小大展现给观众们一场优美但含蓄的文化差异。电影里的情节无不可以让 我们展开联想,从中摸索出文化的不同。电影的出场时就展现了男主角为了表示礼貌而当场教训自己儿子一事。对中国人而言,当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发生冲突,但前提是此事不过分的损害家长的利益和面子时,我们中国 的家长则会责怪自己的孩子而对对方表示歉意,这对我们而言正好体现了我们谦虚的美德。但在美国则不然,他们会认为这种处理的办法是扼杀孩子个性的表现。他们不会特别在乎孩 子们的玩耍,家长们似乎达成了一个共识,孩子们的生活娱乐权当有他们自己负责,而孩子 们在其中发生的后果自然而然也是由他们承担,当然我这里的前提也是在父母的理性判断上 的,比如对方野蛮无理的过度侵犯自己孩子的权利那么他们也会争个理由的。这是我看出的 第一点差异。接着则是中美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的不同。在中国,我们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条列虽然 比比皆是,但是它却没有强有力的被实施,或者说只是在很小的程度上执行了法律所要求的 条列。对于我们人口众多的中国,残疾,或被社会遗弃的儿童可谓不计其数,而我们的社会 仍然没有给予他们很好的社会福利和保护,从而社会上婴儿被遗弃,孩童流浪,残疾孩童一 无是处的现象又是俯拾皆是。对此我们能怎么做,政府有应该怎么做,我们就要好好反思。相比之下,美国的孩子都是生活在社会和司法保护之上的,他们的人权在法律的天平之中得 到了更好升华。从一个层面上来说,这是由于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传统等种种不同导 致的社会条形体例的不同。众所周知,中美的起步时间大有差异,所以这种历史的差距也是 无可非议
的,进而导致的文化差异也更显得鳞次栉比。在我看来,影片中的导火索是爷爷给孙子刮痧一事。因为此事,我们的主角一家从此走 上了法律的平台,在法官的再三追究与当事人顽强的争执辩护下,我们的情节达到了高潮。而正是在这种分庭抗礼之下,我们观众不能不反思美国司法的严谨性。再者,我们也会想到 为什么我们中国传统疗法在美国不被认知,不被广泛的认同。以我之见,中国的文化是博大 精深,兼容并蓄的,我们伟大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筛选文化,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大好 局面。我们消灭了腐朽文化,摒弃了落后文化,留下了积极先进的文化,然而在这种先进的 文化中,有些是缺乏理论性或者科学性指导的,就像我们的刮痧文化,这也只是在先人的继 承中而遗留下来的治疗偏方。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有一定的疗效,但是这种效果和不确定性特 是然人怀疑的,因为他没有认识根本,只是探索性的治疗。就是因为没有科学的根据,我们 的刮痧文化就不能很好的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对此,我们可以想到我们中国很多的文化纯 粹是为了自我娱乐,保持传统罢了,而对于走向世界还是望尘莫及的。当然每个国家都有这 样或那样的文化。再则,我们可以看看美国,作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他们的历史发展是最 原始也最先进的,他们在历史的发展中不见自觉地走向了创新,发明的道路,他们讲究的是 科学,是理论。所以他们的一些发明创造可以经世致用,他们的文化传统可以无处不渗。但 我也不是在说中国的文化不好,而是有些文化因为其局限性,虽有外渗的可能,但因此而被 埋没了。
文化差异在各国之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种文化隔阂却是可以打破的。就像人与人之 间要不断地交流一样,我们的文化也是需要沟通交流的。所以我们要实现世界的和平,首先 就应该进行文化的相互渗透,这样我们才能为彼此搭建平台,建立深厚的友谊,也就不会走 入文化的误区之中。
第五篇:刮痧电影观后感
《刮痧》这部电影非常直白的反应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差异同样体现在法律和司法领域,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就是不同文化所孕育出的法律以及法律文化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甚至是产生激烈的冲突和矛盾,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刮痧电影观后感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刮痧电影观后感1
《刮痧》这部电影在我看来主要是介绍一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觉得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了解得太少,他们的教育与法律有点特别,对孩子有特殊的保护,不知道这是好还是不好。
片中的男主角梁家伟(许大同)把父亲接来美国同住,儿子丹尼斯却因背上凸显爷爷刮痧留下了瘀红。这些美国人看来触目惊心的“伤痕”,对中国人来说只是家喻户晓的一种治疗方法。许大同不得不背上虐儿的罪名,不得与儿子相见。可他无法向法庭证明刮痧是一种合法的医疗手段,因为美国时间和兴趣去了解地球另一面的文化根源,他们只按自己的判断行事。
在与当局要回孩子的诉讼中,一个个矛盾像串鞭炮快速爆炸。比如说,丹尼斯在游戏中兴起打了上司的孩子,大同要求儿子道歉未果,出于教育孩子,也由于在老板及其家人面前无法下台,便打了儿子。他认为这是给老板面子,是尊重朋友,是教子有方。爷爷见了也很赞同:“当面教子,背后教妻”“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材”。而美国人斩钉截铁的坚持:打孩子的父亲是恶魔,为尊重他人却要打骂孩子的父亲更是不可理喻。
由此可见,中西文化的差异是比较大的,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观点,往往带来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该片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场误会,一场法律纠纷,但实际上所展现的是两种不同文化所产生的碰撞和纠纷,一种亲情至上的中国文化和只相信客观事实美国法律之间的冲突,然而我们谁都没有权利去指责是中国错还是美国不对,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每个国家的发展速度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历史渊源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哲学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以及民族传统习惯,这种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碰撞也在所难免了。
所以对于《刮痧》,如果我们不站在文化差异上剖析,而是选择从亲情这一主调来看,其实这部片也有不少温馨动人的场面的,比如一个父亲,当他要举例证明他有多爱自己儿子时,他有多么焦躁,那一刻我想我们和他都明白,爱是只能感受,而难以说出来的。当他载着自己的儿子,虽被好几辆警车团团围住,却依然满足地笑时,他只是,想用一个游戏逗儿子开心。当他的父亲为了他家庭的完整而甘愿骨肉分离,写给他的信更希望他们能平平安安而已时,我想他那句“再让我好好看看你,我不想忘了你长什么样子”已深深地烙印在我心底。
我觉得也许真的没有必要很理性地去看待《刮痧》,因为真实的住美生活我并未经历,我觉得它就是一部电影,也无需把它放到探求文化冲突那么高的高度来鉴赏,它有真挚得打动人心的东西,这就够了。
如果有时间的话,真的希望大家能好好观赏一下《刮痧》这部电影,它的确是一部好片。
刮痧电影观后感2
这也是当今社会不同法律文化的国家和地区在互相交往中都可能面对的一个问题,这也为法社会学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刮痧》中选取了一个很好的角度来表现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民众之间缺乏互相了解和认识导致的一些麻烦和争端,影片中的一家四口在美国的生活非常能表现很多华人到了美国定居后所面临的一些文化差异和问题,同时也表现出美国的主流社会的主流文化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接纳东方文化,而是坚持以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一切问题。影片中的父母比较成功的融入了美国社会,但是这也不能否认其与西方社会文化存在排斥性,而儿子在美国出生成长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完全融入了美国社会,但是其传统文化和家庭文化或多或少的也会有一些矛盾体现出来。
我认为影片所体现的主题在于比较法文化,而通过法文化的差异又引申出中美文化中的一些冲突矛盾焦点,如关于教育的看法、方式等的冲突;关于友谊看法和理解的冲突;关于传统文化的冲突,而其中最为重要也是矛盾集中点就是传统文化的冲突。
一、关于教育的看法、方式的冲突
影片中许大同为了儿子丹尼斯和老板的儿子打架的事情,而要求儿子向对方道歉,在儿子拒绝之后就动手打了儿子,后面也说要儿子道歉是为了给他老板的面子,这里的打儿子和给面子在中国来说就是非常常见的事情,而在美国文化中就觉得不可思议。在美国人眼里甚至是许大同在美国出生成长完全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儿子来说是不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里教育子女所奉行的“打是亲、骂是爱”以及“爱之深、责之切”的文化内涵,也是不会赞同以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子女,而甚至于别人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子女他们也会介入其中予以阻止。这些都是体现了中美两国文化中对于教育的看法和方式存在很大的冲突的例证。
二、关于友谊的看法、理解的冲突
影片中许大同的老板站在许大同的对立方作证,也可以说是造成小丹尼斯没能顺利回家的一个原因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方面宣称是很好的朋友,另一方面又站在对立方的立场上而不帮助自己,这样的事情在中国是很难想象和很难理解的,然而在美国文化中把情与理、情与法能够很好的分开以至于这样的事情是很平常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友情和义气,而在美国主流社会这是不可能得到认同的,也就是两国的文化差异太大,民间又缺乏沟通和了解导致两种文化的人之间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矛盾经常性上演。这些也就是中美两国文化中关于友谊的看法和理解存在很大冲突的例证,同时也说明不同文化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提升文化认同是非常重要的。
三、影片中体现最大的主题就是两国文化的差异
这种差异包括上述关于教育、友谊和冲突也都是源于文化差异,其中文化的差异和互相不理解不认同导致影片中对于刮痧这一种在中国非常普遍的事情在美国却会引起一场官司,而且还是一场私权利对抗公权力的官司,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冲突。
其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中医在美国主流社会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和尊重,当然这也说明我国医学人才应该努力将中医推广到世界,让全世界承认并尊重中医的`同时也让全世界的人受益。其二是中美两国现实国情差异很大、其法律与法律制度差异很大。其中现实国情中中国的家长把孩子放到家中自行外出是和平常的事情,有的人因为谋生出远门很长时间把孩子留在家中也就是留守儿童的问题,这在中国是很平常但其中也有很多无奈的因素;然而相同的事情在美国就可能构成违法或者犯罪,这在中国社会是不能理解的也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其中两国的法律文化差异也很大,中国对于除了涉及刑事犯罪的问题会由国家机关强行介入之外基本上都奉行不告不理的原则,而美国司法机关对于很多问题都会主动介入,其中也包括一些社会性的组织介入,这种差异在影片中的表现是比较深刻的。
总体来说,影片所表现的主题是由于两国的文化差异所孕育出的不同的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这也是法社会学派比较关注的比较法文化和比较法律制度的两个点。而影片的结局还是比较好的,也为我们在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提供了一些思考和办法,也启示我们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应该加强联系和交流,以期达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和谐世界。
刮痧电影观后感3
刮痧是由郑晓龙执导,梁家辉、蒋雯丽、朱旭主演。该片以中医刮痧疗法产生的误会为主线,反映了华人在国外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而陷入种种困境,后又因人们的诚恳与爱心使困境最终被冲破的故事。
中国由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开始,到汉代的独尊儒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伦理观,讲究尊老爱幼,讲究祖先崇拜,讲究后代的繁衍,由此也形成了我们中国特色的“打是亲,骂是爱”的传统观念,只有在我们这个国土之上生长起来的人才能够真正的理解其内涵。影片中许大同的儿子小丹尼斯对此就是一个不理解,以致和他的玩伴矛盾不断。这个是家庭伦理上中西文化的差异。
另外一个,医学上的差异也是让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的刮痧治疗术。在法庭上,许大同说到中医的脉络,律师和法官都茫茫然。其实,别说西方人,就是中国人,即便是中医医生,很多人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经络,何况时外国人呢?
按“百家讲坛”中王新陆教授的《解读中医》的讲座来说,中西方在开始的时候,医学基本都是一致的,都是从生产生活种积累起来的经验,都讲究整体论治,起初都是巫医不分。只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在后来才逐渐逐渐地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有了各自的理论体系。西方从盖伦的《子宫图谱解剖》走向了实证论,走向了微观;我国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伤寒论》奠定了辩证施治的基础。
其实这部电影也可以让我们思索一下中医的出路究竟在何方?由于中医学的时间长,且需记的特别多,悟性亦很重要,在急功近利的今天,想要把已经式微的中医学再度焕发活力和口碑,尤其是在世界上赢得普遍的认可,尤其显得艰难和意义重大!
可幸的是,中医学在治疗好些疑难杂症的疗效上引起了世界上很多人的关注,它的个性化治疗亦逐渐受到了重视。
刮痧电影观后感4
总是认为,在美国的中国人只要解决了绿卡的问题,那么就相当于在那里定足了,稳定了。但是看完《刮痧》之后,就不觉得了,更多的知道的是在异国国人的艰辛。
许大同有了荣誉有了房子有了车子,老婆和儿子都有,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种族差异是其中最主要的,这里面的文化问题是不可逾越的,不可解决的,这是几千年下来的问题。刮痧,在身上刮出一条一条的,片中所说的,像烤牛排一样鲜红的印子。就是这样的印迹,就让一个家庭支离破碎。
在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从未走出国门看世界的孩子来说,完全不能想象地域文化差异带来的种种问题。但是看了这部片子之后,却会觉得在一个文化相通的地方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这部片子的感情特别细腻,一路下来扣住观众的心,丝毫不放松。100分钟下来,欢笑、泪水,从未停歇。至少,我可以明确的感受到这里面表达的情感。在异乡巨大的压力之下的无奈和苦苦忍耐;面对文化差异的无能为力。觉得这部片子不容易,就像人生。
刮痧最让我感触的就是那里面的父爱了吧。那种男人之间的爱。是那么的深厚,是责任和承担。就像刮痧,一下一下,最开始没感觉,慢慢的,身体会感受到热,最后身上留下触目的印迹,但是换来的却是一身的轻松。男人之间就是这样吧,不着痕迹,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父爱,就是这样,深厚却不言语。但是,回首是一片的触目惊心,那都是动人的场景。所以,父爱也总是外人看得真切,就像刮痧。
老许和许大同之间的父爱是老北京男人的爱。是承担和隐忍。
老徐来美国,是应了许大同的邀请吧,也想看看自己的孙子。一个在中国也是知识分子的老人只身一人来到美国,一句抱怨也没有,哪怕听不懂,不能说,但是用自己的眼睛,慢慢观察,细细相处。这样的男人是充满智慧的,他看明了,也只是抽烟,也许这样他可以沉默,他可以更加想清楚,想透彻。但是他不是没有缺点的,第一次看见老霍,竟高兴的用北京的爷们性格给他一拍,满天的黄色的粉,这是爽朗,但是细细想来,这也是不够大气的表现,不顾场合,不识大体。但是,这样的情感是真切的,直爽的。再而就是自负,自诩自己的中国的知识分子,到了美国却没有想过要学习英语,只是用他觉得足够丰富的人生经验处事。最后就是他的毛病,抽烟,抽烟的频率实在是太大,不论场合,不论地点都抽。哪怕媳妇再不喜欢也要偷偷的抽,就就是他的不识趣了。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不喜欢他而挑刺,更是因为喜欢他,喜欢他的有血有肉,喜欢他的父爱情深。就是这样一个优缺点都明朗的人,才让我更加感受到父亲的宽厚,固执,聪明。
他给丹尼斯刮痧,最后没想到会扯上这么多事,他主动儿子上司家里解释,他不懂英语,搭车过也只是一张纸片,但是他有他的聪明,最后他还是让上司知道刮痧不是许大同做的。最后,让我佩服的是,上司开车送他回家,不管是上司的礼貌还是什么,至少证明他是有人格魅力的,不然没有人会乐意这么远送人回家,特别是在美国这个注重时间的地方。
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选择离开美国,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许大同送他。他心里惦记的依旧是许大同一家三口的事,最后许大同提出要带着他和丹尼斯一起回国,但是他骂了他。他更懂得责任,他知道责任,就要勇敢的承担,他的肩膀宽厚,他承担了很多,也希望儿子明白,人生就是这样,不是你不喜欢,你不能适应了,就逃避了。而是承担,因为他是男人,更要肩负一个家庭,没有他,就没有了顶梁柱,家就不是家。他没有一个完整的家,但是却履行了一个完整的家男性的角色。
他回国,满心忙碌着寻找刮痧这件中国国粹的事,复印给美国的儿子,就是为了弥补自己无心犯的错,他是爱许大同的,他是一个有责任的父亲。
这样的父爱,总让我想起身后那个宽大的身影,那个父亲,那个不管我犯了什么错都愿意原谅我,愿意包容我,让我成长,看我长大的父亲。
许大同,更是戏剧化,他的坏脾气,他的爱,是一个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丝毫不掩饰,有了很多美国的气息,更多的直接和鲜明的表达。
在丹尼斯和保罗打架,他硬生生的给了丹尼斯一掌,他在用中国的方式表示了他对上司的尊重,但是他不知道,文化差异是一件多么夸张的事情。最后他也是向上司狂吼,你不是中国人。他太固执,但是又不能不说有原则。
儿子不能回家,他心力交瘁,他用中国的方式求上司,求朋友,但是美国是个讲求原则和证据的地方,不是这样就可以解决的,但是,这样一个把自尊看得很重的男人,还是了。为自己写证词,证明自己多么多么爱孩子,组织了无数次,在听证会上他是有感而发,那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是真挚的,善良的。
对方的律师对孙悟空的故意扭曲使他生气,因为他觉得他就是孙悟空,那就是他的道德典范。那个虽则意气用事,但是真的猴子,那个为了帮助师傅被误解也不抛弃任务的猴子,他就是猴子,看似乖张,心里却都是爱。他难免不发飙,但是为了儿子他在后面答应了和妻子分居,那是低头。在外人面前怎么也要强势,在背后为了自己爱的人低头,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人形象。
他确实非常鲁莽的,送父亲离国,也是可以做出一些不合规则的行动来。他擅自带着丹尼斯到飞机场,企图带着他和父亲回家。对他而言,家是很重要的,就是重要所以当它破碎的时候,却只能想到逃脱。是父亲的话让他清醒,他知道了责任,就像那只猴子,原来只会打妖怪,只会冲动,可以后来,越来越明白,有时候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解决,也知道承担这份自己的任务了。他长大了。
他开车带着儿子抚养院,他不想让儿子年幼就知道一些不好的事,一些触及法律的事,他假装轻松的带着儿子和警察玩游戏,一路上他看着儿子的笑脸,自己深处的苦也就这样一点点的消散了。最后儿子睡熟了,他也到了,警察逮捕了他,那只猴子被众人踩在脚下,那是丹尼斯最爱的玩具。
圣诞节,就是美国的信念,一家人等待他的团聚,哪怕简宁知道他怕是回不来了,但是他在电话里说,他会,而且会给丹尼斯一份大的圣诞礼物。
他在公园里,迎着寒风,自己做了一个有孙悟空面相的熊仔,在公园被打劫,二话不说的把钱包给他,但是劫犯伸手抢走他的熊仔时,他奋力的扑上,好像什么都不怕,差一点把他打死,这样的勇猛也是爱的表现。
最后,他化身圣诞老人企图进入家里,但是被发现,他竟想着从外排水管爬上,幸好法院撤销他的分居事宜,不然他这样进又是违法。最后,他和丹尼斯,简宁团聚。这是最好的结局。
新年快乐。
爸爸,你为什么从窗户里进来啊。
因为我们家没有烟囱。
他到最后也没有告诉丹尼斯真相,这样也好,这样宽厚和承担是一个父亲给儿子最好的礼物。
中国的父亲,全天下的父亲都是这样,为了孩子可以做很多很多他们以为做不到的事,父爱也许不及母爱那样细腻。但他就像孙悟空,不管前途多么艰辛,他依旧会对你笑,一眼嬉戏的带着你千山万水,不然你看出他的疲倦。父爱,深深感动。
刮痧电影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