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童诗 群文阅读
《读童诗,品童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儿童诗,感受儿童诗的趣味和美。2.体会儿童诗的特点。
3.激发想象,在阅读实践中运用初步学会创编简单的儿童诗。
二、阅读重难点
1.通过群文共读,品味童诗的童真童趣,体会诗中不同的趣味。2.学会并运用所学的方法写有趣的童诗。
三、阅读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童趣,明确主题: 1.播放儿歌《种太阳》,感受儿歌的特点。
2.猜猜什么是儿童诗?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儿童诗的王国,揭开儿童诗神秘的面纱。(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3.课件出示小魔仙的魔法棒,问:如果你拥有这样一个魔法棒,你要做什么呢? 引导学生用“如果我有魔法棒,我要……”说句子,并适时的评价。4.课件出示儿童诗《我要做个小仙人》,师生分角色读。我要做个小仙人,好把灰尘,变成蝴蝶。
我要做个小仙人,好让汽车的喇叭,放出优美的音乐。
我要做个小仙人,好为到处跑的北风,找个温暖舒适的家。
我要做个小仙人,好把孤儿的爸妈
从天堂找出来,让那些可爱的孩子
不再流泪。
5.师小结:这就是一首儿童诗。儿童诗就是专门为我们儿童写的诗。它语言优美生动,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深受儿童们的喜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儿童诗,一起感受儿童诗的童趣。
(二)读出儿童诗的美 出示儿童诗《我是草莓》
师:接下来我们共同来阅读一首小诗 《我是草莓》
我喜欢生长,生长真叫人喜欢。叶子软软的,太阳暖暖的。
我熟了红了圆了,就有人把我扔到了篓子里边。做草莓不是总那么好玩,今天早晨他们
把我放进冰淇淋,我冷得直打战战。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歌,把字音读准确,把诗歌读出感情来。2.你觉得哪个地方最有趣了,为什么?用笔画一画,把你的想法写在旁边。3.能用读的方式来表达你的喜欢吗? 4.仿写:
(三)按照以上的方法学习诗歌《爸爸的鼾声》《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爸爸的鼾声》 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它使我想起,美丽的森林。
爸爸的鼾声,总是断断续续的,使我担心火车会出了轨。
咦?
爸爸的鼾声停了,是不是火车到站了?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飘落什么地方去呢?
飘到小河里,变成一滴水,和小鱼小虾游戏?
飘到广场上,去堆雪人,望着你笑眯眯?
我更愿飘落在妈妈的脸上,亲亲她,然后就快乐地融化。
1.你喜欢这两首诗吗?哪里最吸引你呢?为什么?
2.是呀,大到太阳,小到雨点儿,其实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诗,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敢于大胆想象的心。
三、仿写片段
1、读了这么多的儿童诗,你觉得儿童诗的世界精彩吗?(精彩)在儿童诗的世界里呀,一切都成了主角,你瞧,打开窗…… 出示图片展(窗外的世界)
2、窗外的世界多美好呀!打开窗,你想让哪些美好的事物进来呢?
3、PPT出示句型: 打开窗,让鲜艳的花瓣飘进来,让绚丽的彩虹跨进来,让可爱的青蛙跳进来,……
4、不妨用上这样的句式写一写,写上1-2句(学生写)
5、其实,把我们刚才说的连起来,就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诗。
四、创作儿童诗
1、写儿童诗难吗?
2、其实,写儿童诗并不难,我们只需要大胆想象、流露真情、语言情趣,当然,要使儿童诗更加饱满,还需要加入像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3、想不想自己也来创造一首儿童诗呀?
4、请同学们从以下主题中任选一个或者选择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作为素材来写写儿童诗。
学生创作,并选取优秀作品展示。
五、总结
1、今天,同学们都是一位位小诗人,用你们的笔尖倾泻下了最美妙的诗句。最后,老师想送你们一首《我希望》。
2、师生合作朗读
3、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
第二篇:群文送别诗教案
送别诗群文教学
安阳市北门西小学
靳云丽
教学目标:
1.理解5首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感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重、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感情,初步感知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文化内涵。
一、歌曲导入,揭示主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音乐)。对,就是周杰伦的《千里之外》。我送你送到千里之外,但终须一别呀!想想他们分别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生说)那么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古人是如何来送别好友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送别诗,来体味诗歌中的送别之情。
二、学习第一首诗
1.解诗题
师:我们来看第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说说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
2.知作者
不错,就是你们说的王维要送别自己的好友元二到安西去。了解了诗题,你对王维有多少了解。(生说)大家知道的真不少。
3.读诗文
师:我们知道了诗题,也了解了作者。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你的字音读得非常正确,可我们知道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古诗的节奏,谁再来读一读?老师为你们的读诗点赞。
4.明诗意
师:相信了解了古诗的意思后,你们读古诗的韵味就出来了,那回忆一下,哪些方法可了解古诗意思?(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那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5.悟诗情
同学们学得可真认真,听了你们的解释,我好像看到了渭城的清晨,一场如酥的小雨湿润了街上的尘土,旅店旁的一棵棵绿柳,经过雨水的冲洗后更加苍翠欲滴了,就在这如诗如画美景之中,王维和元二却要分别了。从诗中我们知道,元二要从现在的渭城西出阳关,然后继续西行到达安西。从图上看安西与渭城距离似乎很短,但实际上有3000多里,相当于3倍安阳到北京的距离,而且西去一路我们看是崎岖不平、荒漠沙尘、荒无人烟,王维想到这西去路途的艰辛,特地从长安赶到渭城送别好友,此刻他们正在一家小客栈里,惜惜相别,来看看诗后两句,读——王维会对元二说什么?
元二啊,人生难得一知己,你到了异地他乡,我又不能随君远去,如果想念故土那就寄信一封,诉说孤单,千言万语一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元二啊,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就此分手吧,愿我们美好的情感能温暖你的旅程,随君直到安西去呀,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元二不得不走了,王维对元二是——
我们看这首诗作者抓住了······以酒相送,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板书:以酒相送依依惜别)
三、运用以上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一组古诗
想一想我们学习古诗: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那我们就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下面一组古诗,看作者抓住哪些景物?表达了对朋友的什么感情?请同学们打开手中阅读材料:
哪一组来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你们学习的是《别董大》,作者抓住了黄云、白日、北风、雁、雪,写出了当时的天气十分寒冷,就在这么冷的天气下,他们就要分别。诗人为了鼓励、宽慰自己的好友,以语相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作者对董大的依依惜别之情。(板书:以语相送依依惜别)
你们小组学习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抓住了······以目相送,远远地望着孟浩然乘坐小船,不舍之情也像无边无际的长江水一样流向天边。(板书:以目相送依依惜别)
你们小组学习的是《赠汪伦》,作者抓住······离别之时,李白对汪伦的“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这个谎言一点都没有责怪,反而对朋友的歌声相送是依依不舍呀!(板书:以歌相送依依惜别)
你们小组学习的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抓住了······分别时他们心心相印,即使将来远隔千山万水,却也挡不住他们的深厚友情,以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送。(板书:以语相送依依惜别)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组诗虽然景物送别方式不同,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却是相同的。希望你们把今天课堂上所学到的古诗学习方法继续延伸到课外,收集学习送别诗歌。板书设计:
以酒相送
依依惜别 以语相送
…….以目相送
…… 以歌相送
…… 以语相送
……
第三篇:送别诗群文阅读 教案
送别组诗 教案
教学内容:送别组诗
《送元二使安西》、《山中送别》、《送朱大入秦》、《送别诗》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理解四首古诗,了解大意。
2、运用“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和对比阅读的方法,体会古人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的朋友情深。
3、培养课外主动积极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诵读诗歌,体会朋友情深。教学难点:比较阅读,感受不同送别诗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方法:以第一首诗的学习方法为例,学生自学后面三首 教学过程:
一、明确主题
1、出示《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古诗,请看。从题目中,你都发现了什么?(都带有送字)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和思考。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课件出示“送别诗”并板书。师:一起来读读这三首古诗吧。
3、课件出示简介送别诗的背景。
二、回顾已学的送别诗 师:刚才我们读诗题。知道了是王维送元二的诗。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板书:解诗题
1、师:你觉得下一步该怎么学习诗文呢?
预设:读古诗。要把古诗读正确。相机板书 :读诗文 师: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这首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
2、生自由练读一分钟。
师:我们班读书最好的有哪些啊?请四个人来合作,一人读一行。看谁读得好。
生评价说理由。(两个同学说)
师:古诗除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得有节奏。有些同学还说了,还要读得有感情。这将是我们下一步要达到的要求。
听老师读,注意听停顿在哪里。谁也想来读。(一个学生读)
师:把握了诗的节奏就能读出诗的味道,但是要想把诗读得更有韵味,就必须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相机板书:明诗意
师:我们平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理解诗意的?(两个学生说)生说。预设:结合注释。查字典。根据上下文推想。如果有插图还可以结合图来理解。
师:你们都有好方法,下面请同学利用最有效的方法读这首古诗,看看你能读懂哪句,能不能完成表格二三栏。课件出示表格。
师:用一分钟的时间和同桌交流一下。生汇报并完成表格二三栏的填写。
师:多情自古伤离别。你们注意到“酒”吗?酒逢知己千杯少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的酒是怎样的酒?生一
生二。
师:元二啊,这是一杯离别的酒,生读。
元二啊,这是一杯祝福的酒。生读。元二啊,这是一杯连心的酒,生读。我们读出了悟出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五年后就病逝了,此次告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一起再来吟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生读。配阳关三叠。
相机板书 悟诗情。
2、小结学习这首诗的方法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学习这首诗的步骤,先从题目入手: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
三、自主学习其余三首送别诗。
师:下面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其余的三首古诗完成学习单。出示阅读要求:
1、按照刚才的学习步骤,快速读其他三首送别诗,完成学习任务单。
2、小组内交流看法。同一观点互相补充,不同观点陈述理由。没有明确送别对象可以不填。学生阅读并完成学习单。全班交流。出示说话要求:
我交流的是《》,读出古诗。是xx送xx的,送别方式是XX,诗人抓住了xx xx xx表达了什么情感。
重点读《送别诗》关于古人折柳送别,谁知道是什么原因? “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折柳送别,是希望朋友或亲人能留下来,可见对于离去朋友的不舍.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这样的诗句在古诗中还有很多,如:齐读
昔我往昔,杨柳依依。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尽官桥杨柳枝,春风依旧绿丝丝。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师:大家发现这些诗歌虽然都同为送别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小组内互相讨论总结一下。
师:虽然送别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心。他们都在以心相送,以情相送。
当夕阳已是一片惨红,你看,诗人王维的影子被夕阳的余辉拉得老长老长,显得更瘦了,他极目四方,只是空山不见人,而送别的人话语却分明还在天空回荡,他多想问问他。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朱大你就要离开,身为好友的我没有更多的话语,就解下我随身的千金宝剑,表达我的一片真心吧: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在南来北往的路上,送人的折柳相赠,离去的,接枝挥别,却道是: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送别诗只是古代送别诗中的小小的一隅,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收集与送别有关的诗歌或词。进一步学习。
出示一些送别诗:
李白《送友人》、孟浩然《留别王维》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王勃《江亭月夜送别二首》 柳永《雨霖铃》
最后,让我们伴着清代此人李叔同的一首《送别》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课。
出示送别词,学生伴着音乐读。
第四篇:群文阅读、趣味数字诗
《趣味数字诗》教学案例
教学篇目
《骄傲的0》《七的歌》《数字8》《6和9》《咏雪》 议题解读
此议题是对单篇课文数字诗《一去二三里》的拓展补充,旨在打通学科界限,把数学中的数字串入语文学习的儿歌、童诗之中。数字儿歌能够将抽象的数字与学生的具象思维相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易学易记。一首首趣味横生的儿歌、童诗教学生认识数字,学习数学,奇幻夸张的诗歌语言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文本分析
《骄傲的0》强调了数字0的用处,凸显了数的特性;《七的歌》说明了同一数字的不同表现形式;《数字8》用奇幻的想象展现了数字的形象化、生活化;《6和9》用拟人化的童诗,幽默地比较了数字6和9的相似之处:《咏雪》是数字在古诗词中的巧妙运用。
教学目标
1、能读通儿歌,读出趣味性。
2、了解数字诗丰富的想象力,尝试抓住数字的特征创编儿歌。教学准备
PPT、阅读文本、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介绍数字诗。
我们在数学书里见到过很多的数字,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常常见到数字的身影,数字也会藏在诗歌里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充满趣味的数字诗吧!
(二)师生共读五首数字诗,初步感如。
1、老师带着学生一起阅读五首数字诗。(一年级上期的学生识字量有限,老师带领学生通读,降低阅读难度,增强整体感知。)
2、说说你在儿歌中发现了哪些数字。(指名回答,请学生摆出相关数字卡片。)
(三)再读五首诗,体会趣味。
1、说说你喜欢哪首诗,为什么?读给人家听听。(指名诵读。)
2、为什么这些诗写得这么有趣呢?
《骄傲的0》强调了数字0的用处。数字的排位有个位、十位、百位等差别,可不能山错哟!
《数字8》抓住了数字的外形特点,展开想象,编出了有趣的诗歌。在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像数字8?又有哪些事物与其他数字的造型相似呢?(同桌讨论,指名回答。例如:笔像数字
1、弯脖子的大鹅像数字2……)
《6和9》这首诗真有趣,把6和9比作两个拴着气球的小娃娃,它们在玩踩气球的游戏。找一找还有哪些数字形状相似,你也来编编它们的故事。(可以比较1和7、3和8、1和10的外形。)
《七的歌》列举了七种颜色、七个音符、每周七天。
《咏雪》是一首数数儿歌,这样的古诗还有《山村咏怀》(课本中这自诗的题目是《一去二三里》)。
3、补充诵读《山村咏怀》。
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目诗。这自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设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说一说,这些数字诗让你对数字有了什么新的认识?(预设学生回答:帮助我们记忆了数字的字形、明确了数字的意义、比较了相似的数字、让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能发现数字……)
(四)模仿数字诗,自由创编。
1、如果让你来创编数字诗,你会选择哪个或哪些数字?(自由构思。)
2、把你的诗读给同桌听一听,互相点评,并提提建议。
3、集体交流:请同学推荐有趣的自编数字诗。
(五)总结与推荐。
这节课,我们一共读了五首有趣的数字诗,还尝试自己创编数字诗,小朋友们真棒!老师还想为人家推荐一位童心未泯的大作家——姜尼·罗大里,他的作品《向0敬个礼》也非常有意思哟!同学们课后可以去读一读。
第五篇:送别诗群文阅读
《送别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送别诗六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劳劳亭歌》、《山中送别》
教学目标:
1.理解六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打印阅读材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主题
1.回顾:学生回顾自己所学过的而送别诗歌。
2.明确: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些送别诗,看看古人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送别的。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二、了解背景,把握基调
1.教师讲解送别诗成为诗歌重要题材的原因。
2.出示诗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请学生谈谈理解。
三、第一板块,温故知新
(一)已学的送别诗
1.回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一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余学生思考李白用什么方式送别孟浩然?
(2)情境创设:孟浩然的船渐行渐远,李白却一直望啊望啊,这眼中满是 ?
(3)配乐朗诵。
(4)板书:极目远送
2.回顾《赠汪伦》
(1)自读《赠汪伦》,思考汪伦是怎样为李白送行的。
(2)讲典故,找问题:为什么在李白临走的时候汪伦才匆匆赶到呢?
(3)板书:踏歌送别
四、第二板块,学思并重
(一)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春夜洛城闻笛》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一腔深情的。
3.交流分享
(1)理解“折柳赠别”的含义。
(2)分别时的这一杯杯酒,代表了什么?
4.明确送别方式:折柳饯别、饮酒泣别
(二)学习《劳劳亭歌》、《山中送别》
1.自读诗歌,尝试找到诗歌中的地点和时间。
2.合作学习。
3.交流反馈、互通有无
(1)长亭:想像画面,朋友们在长亭是怎样依依惜别的?(2)日暮:在送别时,我看到,可是。
(3)总结这两首古诗所表现的送别方式:长亭饯别、日暮伤别。(4)再次吟咏这些古诗。
(三)自主发现送别方式的不同。
五、总结延伸。
1.出示李叔同送别并欣赏歌曲。
2.小练笔:引用送别名句,书写离别之情。《送别组诗群文阅读》诗歌原文欣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别诗》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客舍青青柳色新⑶。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⑷。
《劳劳亭歌》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