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六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六
1.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之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行研讨等教研组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突出体现的教师专业能力是()。
A.沟通与合作能力 B.激励与评价能力 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D.组织与实施能力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下列属于教师义务的是()。A.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B.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C.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思想提出意见和建议 D.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体现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的是()。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学目标
4.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A.显性观察 B.参与性观察 C.隐性观察 D.非参与性观察
5.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罗杰斯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6.教师李某信仰宗教,为了鼓励他人信仰宗教,在办公室公开向其他老师宣教,影响了学校正常秩序,李某的做法()。
A.正确,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B.正确,他没有向学生宣教 C.不正确,他可以私下宣教
D.不正确,我国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7.()为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A.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B.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C.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理论 D.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8.晴晴喜欢在课堂上玩手机,同学红红则认为学校规定不允许在课堂上玩手机,因此红红认为晴晴不是好学生。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红红的道德发展属于()阶段。
A.惩罚和服从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道德伦理
9.能够侧重培养学生个性的课程是()。A.必修课程 B.隐形课程 C.选修课程 D.显性课程
10.刘老师在开学第一周对本班学生进行了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这是德育方法中的()。
A.说服教育法 B.陶冶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专业能力的要求包括教育教学设计能力、组织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其中关于沟通与合作能力的要求包括: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题干中青年教师与同行研讨、分享教学经验等都属于沟通与合作能力中的要求,故选A。
2.【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
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3.【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安排整个课程检查、衡量学校工作和质量的基本依据。
4.【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观察法根据观察者的身份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在参与观察中,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作为被观察者的一员,将所见所闻随时加以观察记录,这种观察通常可用于对成年人社会活动(如投票行为)的研究。在非参与观察中,观察者以旁观者的身份随时观察并记录其所见所闻,这种观察通常被用于对儿童、动物的研究。在实施非参与观察时,为了避免被观察者受到干扰,常在实验室设置单向玻璃观察墙,观察者可在玻璃墙的一边观察另一边被观察者的活动,而被观察者看不见观察者在观察自己。因此,答案为D。
5.【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皮亚杰通过对偶故事法,研究得出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因此,答案为B。
6.【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题干中教师在办公室宣扬宗教思想,违背了教育和宗教相分离的政策,故选D。
7.【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8.【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红红判断晴晴不是好学生,是根据学校的规定,因此属于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9.【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必修课程培养学生共性,选修课程培养个性。10.【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实际锻炼法指的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根据题干,刘老师在开学第一周对本班学生进行了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这属于实践锻炼法。
第二篇: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六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六
1.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四大神兽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其中,位于北方的神兽是()。
A.青龙 B.白虎 C.朱雀 D.玄武
2.以下属于弹拨乐器的是()。A.琵琶 B.碰铃 C.二胡 D.巴乌
3.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
A.《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
B.《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C.《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皆大欢喜》 D.《哈姆雷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李尔王》
4.有的人少年时期才华横溢,称之为“早慧”,如我国唐代王勃在少年时就写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另一种情况称“大器晚成”,如画家齐白石40岁时才显露出他的绘画才能。对此种现象正确的看法是()。
A.“早慧”和“大器晚成”并无优劣之分 B.“大器晚成”不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
C.现代教育更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重视“早慧”的价值
D.“早慧”和“大器晚成”都违反教育规律,现代教育提倡自然主义教育观 5.教育上“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6.青春期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听到有人喊“着火了,快跑”,小明立马紧张起来,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这种情绪状态是()。
A.应激 B.心境 C.激情 D.焦虑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A.道德感 B.认同感 C.理智感 D.自卑感
9.小学生道德情感主要是在()中发展起来的。A.集体 B.社会 C.家庭 D.师生
10.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的基本观点是()。A.教学跟随发展 B.教学与发展并行 C.教学促进发展 D.教学等同于发展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四神兽方位: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2.【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碰铃是打击乐器,二胡是拉弦乐器,巴乌是吹奏乐器。3.【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故选A。
4.【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有的人少年时期才华横溢,有的人少年时期才华横溢,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并无好坏之分。
5.【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6.【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是11岁—16岁,属于青春期。7.【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焦虑是指由于担心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使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从而形成紧张不安并伴有恐惧的情绪状态。题干是由于突发状况而引起的高度紧张的状态,因此选应激。
8.【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这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是道德感。
9.【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主要是在新的集体生活中发展起来的,班集体和少先队集体在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上起着主要的作用。
10.【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可以看出教学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和速度;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第三篇: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四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四
1.近些年,很多小学开设的“艺术课”--将音乐、美术、形体、美学鉴赏等诸多必修课程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全方位地感受美、学习美、发现美,这种艺术课属于()。
A.学科课程 B.分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选修课程
2.小学开始.我们学“北京-天安门-我爱北京天安门”,一下包含了词汇、语法、句子、思想感情等方面的学习。这使教材中的关键信息得以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这种教材编写的方式属于()。
A.直线式教科书结构 B.螺旋式教科书结构 C.按活动要求编制 D.按学生心理规律编制
3.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课程理论的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社会课程论 D.要素课程论
4.化学测验试题的语句文字超出学生已有的理解水平,那么该测验属于()。A.低效度测试 B.低信度测试 C.低难度测试 D.高区分度测试
5.中学生物课上,教师要为学生讲解草履虫,准备了草履虫的挂图。这符合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6.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做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A.观察法 B.示意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7.对刚刚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进行测验,以掌握其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情况。这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过程性评价
8.某学校在一次公开课评比中,学校领导走进课堂进行听课,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的评价属于()。
A.外部评价 B.内部评价 C.相对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9.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原则。
A.巩固性 B.启发性 C.直观性 D.因材施教
10.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艺术课”将诸多课程融为一体,属于综合课程;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是以某一学科为中心编制的课程。
2.【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螺旋式教科书结构是指把同一课题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
3.【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对学科课程论概念的考查。
4.【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所测量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与预期的目的相吻合,或者表示一个测验所测量到的东西与该测验所要求测量的东西的相符程度。化学测验试题的语句文字难度过高,超出学生已有的理解水平,不能测量到所要测量的东西,所以是低效度测试。
5.【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直观手段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中学生物课上,教师要为学生讲解草履虫,准备了草履虫的挂图。运用的是模象直观,符合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6.【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演示法指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7.【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在教学过程开始时进行的教学评价是诊断性评价。8.【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外部评价是被评价者之外的专业人员对评价对象进行明显的(看得见的、众所周知的)统计分析或文字描述。
9.【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10.【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为目的,体现了直接经验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第四篇: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五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五
1.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 D.班主任工作
2.教师应引导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选择,这是尊重和发挥()。A.学生的主体性 B.学生的差异性 C.学生的创造性 D.学生的发展性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4条的规定,下列那种情况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A.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B.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C.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D.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4.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A.观察条件是否人为控制 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 C.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活动 D.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构
5.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依据()。A.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模式 D.考试成绩
6.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摊上的苹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着头回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这说明小林最缺乏()。
A.道德认识教育 B.道德情感教育
C.道德意志教育 D.道德行为教育
7.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A.1982年 B.1986年 C.2000年 D.2006年
8.下列关于新课程改革目标错误的是()。
A.课程需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B.小学阶段以分科为主,初中高中以综合课为主
C.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D.加强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
9.如果个体能超越现实道德规范,达到完美自律境界,那么他的道德认知发展处在()。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相对功利取向水平
10.某初中让初二年级部分学生停课担任某公司的大型商演的礼仪,公司给学校一定经济回报,学校的做法()。
A.正确,可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B.正确,学校有管理学生的权利 C.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D.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受人身权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小学德育的途径包括:(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班主任工作。其中,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因此,答案为C。
2.【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新课程改革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且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4.【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根据对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可以将研究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将观察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根据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构,可以将观察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根据观察活动的进行是否有规律,可以将观察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等。因此,答案为B。
5.【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和依据。
6.【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小林知道私拿别人东西不对,表明他已有正确的道德认识,但有时候忍不住,表明其缺乏道德意志,教师应从培养其道德意志入手。
7.【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1986年,第二次修订版是在2006年。因此,答案为B。
8.【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所以B选项说法错误。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所以A正确。新课改强调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C正确。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D正确。
9.【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三水平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普遍原则阶段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故选C。
10.【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学生享有受教育权,所谓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题干中让部分学生“停课”,侵犯了学生受教育权,故选C。
第五篇: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二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二
1.小学四年级新上任的班主任刘老师经过一个月的观察,总结了班里每个学生的特长,并据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刘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尊重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王老师讲完新课,询问同学是否学会,班级里鸦雀无声,王老师环视教室,这时小明回答:“会了”,王老师说:“好的”。于是王老师进行了接下来的教学任务,王老师的行为()。
A.正确,与小明的互动体现了因材施教 B.正确,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 C.错误,未能践行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D.错误,只关注学科知识的学习
3.“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乐事的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4.教育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A.确立社会主流思想 B.传播统治者的意志 C.促进经济发展 D.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5.“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6.相比教育本质的其他观点,()的核心观点为教育是培养思想品德,传授知识技能的工作,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A.生产力说
B.上层建筑说 C.双重属性说 D.特殊范畴说
7.“长善救失”从古至今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育经验,并没有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消失,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不变性 B.发展性 C.保守性 D.历史继承性
8.一般来讲,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三个方面。A.教育现象 B.教育影响 C.教育实践 D.教育理论
9.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针对教育的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教育影响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 B.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 C.教育系统状况的变化要以三个基本要素同时变化为前提 D.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纽带 10.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劳动起源说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由于个体身心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因此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
2.【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王老师的授课主要是老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不够,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虽然询问了学生的意见,但是小明个人的回答不能代替大部分学生的意见,老师的这种互动流于形式,没能践行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3.【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4.【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教育的两个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5.【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6.【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教育是上层建筑论的主要观点是:教育是培养思想品德,传授知识技能的工作,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它是由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过来为政治经济服务的。教育的目的、内容、价值观等具体方面也都受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制约并服从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具有鲜明的上层建筑的特点,反应一定社会经济基础,集中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所以,教育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
7.【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历史继承性强调的是不同时期教育的相同点,“长善救失”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并未消失,说明了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8.【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教育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9.【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因此,教育系统状况的变化需要以三个基本要素的变化为前提,但并非是需要同时变化。
10.【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劳动起源说强调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之下总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