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

时间:2019-05-14 11:2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

第一篇:2018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突出人的作用。亊故---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事故特性:

1.规律性;2.绝对性;3.周期性;4.偶然性。事故隐患: 一、一般隐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的);

二、重大隐患(主要是指设计上存在重大缺陷的)。可能导致亊故发生: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

危险是相对的,危险跟安全是互补的。若危险是60%那安全就是40%

风险控制:1.主动降低;2.被动控制。海因里希法则:

1次伤亡(死亡+重伤)+29次轻伤+300次不安全行为。危险源(可能存在、危险根源): 第一类:能量、物质;第二类:载体。本质安全:

1.失误---安全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四个原理:

1.系统原理;2.人本原理;3.预防原理;4.强制原理。

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2.整分合原则;3.反馈原则;4.封闭原则。

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个体);2.能级原则;3.激励原则(群体);4.行为原则。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2.因果关系原则;3.三E原则(1.工程技术对策;2.教育对策;3.法制对策。)4.本质安全化原则。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牢记14个原则)

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4.系统安全理论5.轨迹交叉理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亊故→伤害)。

海因里希亊故连锁理论(防止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斩断事故链):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能量意外释放屏蔽措施:

1.用安全能源代替不安全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能量释放;6.开辟能量释放的渠道;7.设置屏蔽措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

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

1.改变了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

2.没有绝对的安全,仼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应考虑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危险源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可能暂时未认识到,有的会因某种原因而产生。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消防法: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职业病防治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标准化概念: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仼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

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三年一审)。-般要求:

1.PDCA动态偱环模式2.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3.自我检查査、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4.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长效机制。检查和改进:

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

企业要毎年至少-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企业安全文化定义:

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企业安全文化主要功能:

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辅射和同化功能。建立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

1.建立机构;2.制定规划;3.培训骨干4.宣传教育。评价指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组织机构规范要求:

1.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2.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实际存在量÷临界量≧1或单元内多种化学品相加≧1)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1.主要指可导致火灾、爆炸、毒物泄露后果严重的危险物质;

2.边缘距离小于500米以内的一个或几个装置、设置或场所内的危险物质; 3.客观存在的,以所规定的临界量为标准;

4.危险物质分易燃、爆炸性、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6大类9小类共78种; 5.不含核设施、军亊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等;

6.判断是否重大危险源用公式(q实际存在量;Q危险物质临界量:单位为都吨)一种物质时:q/Q≧1;多种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q1/Q1+q2/Q2+q3/Q3…≧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三大目的:

1.法定责任;2.重要保障;3.重要手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原则:

1.主要负责人原则(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2.系统性原则;3.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八大流程):

1.起草(安全部门);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工会);3.审核(法律顾问);4.签发(1.综合:主要负责人;2.技术:主管领导。);5.发布;6.培训(员工);7.反馈;8.持续改进(每年制定规章制度制定、修订计划、并公布现行有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清单。每3-5年应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高危行业:矿山、建筑施工、危险物品、金属冶炼、道路运输必须配备机构、专人。

其他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人(原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在100人(原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投入(风险抵押金):

1.股份制:董事会;2.个企:投资人;3.国企:主要负责人。

风险抵押金使用归定(罚款:可以用。使用后下年不是补齐,而是重新核算投入): 1.为处理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 2.为处理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善后亊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空间是防止;时间是减少): 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3.隔离;

4.故障---安全设计(防止措施);5.减少故障和失误(个体防护、技术措施、减少)。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1.隔离;2.设置薄弱环节(安全阀、);3.个体防护;4.避难与救援。

安全预评价:

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分别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论证和安全预评价。验收评价: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进行验收评价,并出具验收评价报吿。

特种设备:

1.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元件的境外制造单位应当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相应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2.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同类首台产品,应当由该产品的国內代理商报请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型式试验合格;

3.特种设备安全质量性能和能效指标符合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的有关规定;

4.附有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維修说明、检验证书等中文出厂文件。特种设备检验到期:提前报备:设备1个月;人员2个月;企业证照3个月前。

特种设备:

1.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天内,生产经营单位应向直辖市或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2.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維修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资料要建立安全技术档案。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亊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4.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

安全教育培训:

一、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高危人员48小时、非高危人员32小时。)

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再培训16小时、12小时。)

2.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3.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仼职。

二、岗位操作人员(高危72小时、非高危24小时、全员20小时。):

1.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未经安全教育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新入厂(矿)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四新”人员,转岗、离岗人员安全教育,特种作业资格。特种作业人员:

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 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督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电梯操作工:不是)。

“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厂、车间、班组)

1.厂级:重点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辨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安全考核奖惩、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

2.车间级:本岗位工作及作业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3.班组级:重点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和控制对策、事故案例

安全检查:

1.定期检查;2.经常性检查;3.季节性及节假日检查;4.专业(项)检查。

检查内容:对于危险性较大、易发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等应加強检查。重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剧毒品、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运输设备、冶炼设备、电气设备、冲压机械、高处作业、易引起工伤、火灾、爆炸的设备、工种、场所及作业人员,职业中毒、职业病尘毒、重要危险点、有害点等。

1.非矿山企业: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高压医用氧舱、起重机、电梯、自动扶梯、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防爆电器、厂內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等,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和有毒物质浓度等; 2.矿山企业:

矿井风量风质、风速及井下温度、湿度、噪声;瓦斯、粉尘;矿山放射性物质及其有害物质;露天矿山边坡;尾矿坝;提升、运输、装载、通风、排水、瓦斯抽放、压宿空气和起重设备;各种防爆电器、电器安全保护装署;矿灯、钢丝绳等;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仪器、仪表;自救器;救护设备;安全帽;防尘口罩或面罩;防护服、防护鞋;防噪声耳塞、耳塞。

检查方法:

1.常规检查(依靠经验和能力);2.安全检查表法;3.仪器检查(专项)。检查工作程序:

1.检查工作准备2.实施安全检查(听、看、测、问、记)。隐患排查治理:

一般隐患(谁发现、谁整改)重大隐患(报告主要负责人)。重大隐患治理方案:

治理的目标和仼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间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承包商协议内容:

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总包:承担责仼;分包:连带责仼)

1.承包商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单位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接受安全资质和条件审查; 2.承包商不得擅自将工程(主体工程不得转包)转包、分包、返包;

3.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换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关系 到施工安全质量的特殊工种人员,特殊情况需要换人时须征得发包单位同意,并对新参加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管理:

1.同一工程项目或同一施工场所有多个承包商施工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与承包商签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发包单位对各承包商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2.承包商施工队伍严重违章作业,导致设备故障等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后果,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要求承包商进行停工整顿,并有权决定终止合同的执行。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网格化管理模式)体制:

综合管理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综合管理与行业监管形成(网格式)监管体系。

特征:权威性、强制性、普遍约束性。基本原则: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预防为主;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监察与服务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监察方式:

事前监察管理;事中监察管理:行为监察、技术监察(三同时);事后监察管理。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

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煤矿监察机构负责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煤矿监察人员职责:

参于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工程竣工验收;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可决定采取临时处置处施,或根据具体情况下达停产通知书,责令停止作业,撤出人员,事后报告煤矿安全监察机关对事关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依照有关规定做出行政处罚或提出处罚意见,对有关责仼人员提出处理建议。

煤矿安全监察方式:

日常监察(常规监察);重点监察(偏管理类);专项监察(偏技术类);定期监察(定期组织)。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安全监察制度:

市场准入制度;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第四章 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

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安全验收评价:

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之后(正式生产运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

安全评价程序:

1.危险源辨识;2.风险评价;3.风险控制。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亊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它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2.行为性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失祦;监护失误;其他失误;其它行为性风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

一.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风险和危害因素。

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 1.爆炸品;2.压缩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

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

环境因素: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危险因素分类:

一个打击:(物体打击);四个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其他伤害);四个煤矿:(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四个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四个常见:(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坍塌);两个不常见:(淹溺、灼烫);一个意外:(中毒和窒息)共20类。

职业健康分类: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10大类

安全评价方法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如检查表、询问观察、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等,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1.概率风险评价法;2.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3.危险指数评价法。

安全预评价报告:

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的划分;6.安全预评价方法;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8.安全预评价结论。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划分;6.评价方法的选择;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8.评价结论。

(安全预评价和验收评价不能选同一机构)

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

职业危害因素按来源可分三类(职业病10大类:132种)

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高低主压等,噪声→噪声聋、爆声聋(1.空气动力噪声→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汽轮机等;

2.机械性噪声→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织布机等;

3.电磁噪声→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振动→手臂振动病、电离辐射(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X线机等)→引起肿瘤和至癌、非电离辐射(1.高频作业、微波作业等;2.红外线→白内障;3.紫外线→热辐射;4.激光)等;

2、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工业毒物,以粉尘、烟尘、雾气、蒸汽或气体的形态存在;

3、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霉菌、真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与作息制度不合理,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长时间单调或不良体位劳动、劳动负荷过重、夜班作业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1.中署;2.减压病→高气压;3.高原病→低气压)、作业场所设计缺陷因素。跟职业有关的疾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病等)。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生产性粉尘:

一、无机性粉尘:1.矿物性粉尘: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2.金属性粉尘:铁、锡、铝、铅、锰等;3.人工无机性粉尘: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

二、有机性粉尘:1.植物性粉尘: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2.动物性粉尘: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3.人工有机性粉尘:机械料、炸药、人造纤维等。

三、混合性粉尘:上述各种粉尘混合存在。尘肺:主要有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

1.自吸性有毒气体;2.刺激性有毒气体。职业危害评价:

1.性质:经常性(日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2.分类:职业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运行期间的现状评价。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 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每年至少一次。职业病危害控制:

1.技术措施;2.个体防护措施;3.组织管理措施。评价方法:

1.检查表法;2.类比法;3.定量法。评价内容:

1.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2.建设项目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3.建设项目运行中的现状评价。

职业危害申报:

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申报有关要求:工艺变化、法人变化(15日内申报)。

2.第六章 应急管理 预警机制:

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预警管理体系要素:

1.外部环境预警系统:由自然环境突变预警、政策法规变化预警、技术变化的预警构成; 2.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由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构成;

3.亊故预警系统:主要仼务是当事故难以控制时,做出警吿和对策建议,因此其业务隶属预警管理信息系统; 4.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与专家系统技术为-体的智能化系统,它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完成信息收集、处理、辨识、存储和推断等任务。预警系统:

由预警分析系统(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

指标系统、预测评价系统);预控对策系统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一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 二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 三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 四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用蓝色表示。

安全警示:红色:静止;黄色:警告;绿色:提示;蓝色:指令遵守。亊故应急救援: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它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它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亊故应急理论:

1.预防(在设计阶段完成);2.准备(跟应急有关);3.响应(紧急处置 和救援工作);4.恢复(最容易发生二次伤害)。亊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一、组织机构(1.管理部门;2.功能部门;3.应急指挥;4.救援队伍。);

二、运作机制(属地为主强调“第一反应”的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

三、法制基础;

四、保障系统(1.信息通讯系统:保证预警、报警、警报、报告、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快速、顺畅、准确、以及信息资源共享;2.物资装备:保证有足够的资源,保证快速、及时供应到位;3.人力资源: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志愿者和其他人员的培训教育;4.经费财务:建立专项应急科目,如应急装备、应急资金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条块结合,属地为主;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4.依托现有,资源共享;5.一专多能,平战结合;6.功能实用,技术先进;7.整体设计,分布实施。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一个综合预案(整体预案,总体阐述应急方针、政策、组织机构及职责、总体思路等);多个专项预案(针对特定紧急情况的应急而制定的、对机构、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若干个现场处置方案(在专项预案基础上针对具体场所而制定的)。

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响应的程序:

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接到事故报警后,对警情做岀判断,初步确定响应级别: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为三级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多个部门响的为二级紧急情况;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或者需要各个部

门同外部机构联合起来处理且通常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为一级紧急情况。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则响应关闭;

2.应急启动:按响应级别确定应急程序,如人员到位、信息联络、调配资源、成立现场指挥部等;

3.救援行动: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若控制不力,则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4.应急恢复: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该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5.应急结束:由事故总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1.成立工作组: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 2.资料收集:收集预案所需各种资料;

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后果; 4.应急能力评估:对应急装备、应急队伍能力进行评估; 5.应急预案编制: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于和培训;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评审包括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并由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7.预案的实施:包括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和培训,落实应急资源,应急演练和训练等。

应急演练的类型:

一、按组织方式分类:1.桌面演练;2.实战演练。

二、按演练内容分类:1.单项演练;2.综合演练。

三、按演练目的和作用分类:1.检验性演练;2.示范性演练;3.研究性演练。编制计划:

演练目的需求、目标、类型、时间、地点、演练准备实施进程安排、领导小组构成、预算等。演练总结:

演练目的、时间和地点、参演单位和人员、演练方案概要、发现的问题与原因、经验和教训、以及改进有关工作的建议、改进计划、落实改进责仼和时限等。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框架核心要素:

一、应急预案概况;

二、亊故预防:1.危险分析;2.资源分析;3.法律法规要求。

三、应急准备程序:1.机构与职责;2.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质;3.应急人员培训;4.预案演练;5.公共教育;6.互助协议。

四、应急响应:1.预警与通知;2.现场指挥与控制;3.警报系统与紧急通告;4.通讯;5.亊态监测;6.警戒与治安;7.人员疏散与安置;8.医疗与卫生服务;9.公共关系;10.应急人员安全;11.抢险与救援;12.危险物质控制。

五、现场恢复;

六、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第七章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分级: 一、一般事故:1.造成1-2人死亡;2.一次造成1-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3.一次造成100万元-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二、较大事故:1.造成3-9人(含3人)死亡;2.一次造成10-49人(含1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3.一次造成1000万元-50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三、重大事故:1.造成10-29人(含10人)死亡;2.一次造成50-99人(含5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3.一次造成5000万元-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四、特别重大事故:1.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2.一次造成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3.一次造成1亿元以上(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报告内容(火灾、交通7人,其它30天补报):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亊故现场情况;

三、亊故的简要经过;

四、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和职责:

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

二、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直接原因:机械设备;间接原因:管理方面的。);

三、人员伤亡情况;

四、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

(责任:直接责任→员工;主要责任→主要领导;非责任:自然灾害、技术亊故。)事故报告及调查报告批复: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负责人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每级向上报告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一般事故:报至设区的市级;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 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安监总局、国务院)。

事故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火灾事故7日内。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亊故调查报吿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 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特殊情况,可延长30日内。事故现场处置:

1.亊故发生后,应全力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亊故蔓延扩大; 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3.为抢救受伤者需要移动的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的标志;

4.保护事故现场区域,仔细对现场进行标记记录或拍照、录像并保持记录的准确性。

事故分析:

一、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二、分析伤害方式(1.受伤部位;2.受伤性质;3.起因物;4.致害物;5.伤害方式;6.不安全状态;7.不安全行为);

三、确定亊故的直接原因;

四、确定亊故的间接原因;

五、确定事故责任者。事故报告:

1.亊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亊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亊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亊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亊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亊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第八章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统计资料类型:

1.计量资料;2.计数资料;3.等级资料。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

1.发病(中毒)率:某病发病率(中毒率)=(同期内新发生例数÷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病(中毒)的平均人口)×100% 2.患病率:某病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现患某病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口数)×100% 3.病死率:某病病死率=(同期因该病死亡人数÷观察期内某病患者数)×100% 4.粗死亡率:

粗死亡率=(同年死亡总数÷某年平均人口数)×1000‰ 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的3次方 千人重伤率=(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的3次方

百万工时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总工时(250天×8小时×总人数))×10的6次方 百万吨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产量(t))×10的6次方 重大事故率=(重大亊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 特大事故率=(特大亊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式:

一、直接经济损失:人身伤亡、善后处理支出、毁坏财产价值;

二、间接经济损失: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它经济损失;

三、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2.善后处理费用(包括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

四、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工作损失价值; 3.资源损失价值;

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等。调查方法:

1.普查;2.抽样调查;3.典型调查。抽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整群抽样;4.分层抽样。抽样误差:

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千人经济损失率=(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1000 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企业总产值,万元)×100

第二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突出人的作用。亊故---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事故特性:

1.规律性;2.绝对性;3.周期性;4.偶然性。事故隐患: 一、一般隐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的);

二、重大隐患(主要是指设计上存在重大缺陷的)。

可能导致亊故发生: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

危险是相对的,危险跟安全是互补的。若危险是60%那安全就是40%

风险控制:1.主动降低;2.被动控制。海因里希法则:

1次伤亡(死亡+重伤)+29次轻伤+300次不安全行为。危险源(可能存在、危险根源): 第一类:能量、物质;第二类:载体。本质安全:

1.失误---安全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

四个原理:

1.系统原理;2.人本原理; 3.预防原理;4.强制原理。

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 2.整分合原则; 3.反馈原则; 4.封闭原则。

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个体); 2.能级原则;

3.激励原则(群体); 4.行为原则。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2.因果关系原则;

3.三E原则(1.工程技术对策;2.教育对策;3.法制对策。)4.本质安全化原则。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牢记14个原则)

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4.系统安全理论;

5.轨迹交叉理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亊故→伤害)。海因里希亊故连锁理论(防止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斩断事故链):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能量意外释放屏蔽措施:

1.用安全能源代替不安全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能量释放;6.开辟能量释放的渠道;7.设置屏蔽措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

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

1.改变了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

2.没有绝对的安全,仼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应考虑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危险源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可能暂时未认识到,有的会因某种原因而产生。

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消防法: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职业病防治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标准化概念: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仼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

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三年一审)。

-般要求:

1.PDCA动态偱环模式;

2.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

3.自我检查査、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 4.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长效机制。

检查和改进:

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

企业要毎年至少-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企业安全文化定义:

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企业安全文化主要功能:

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辅射和同化功能。建立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

1.建立机构;2.制定规划;3.培训骨干4.宣传教育。评价指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

组织机构规范要求:

1.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2.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实际存在量÷临界量≧1或单元内多种化学品相加≧1)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1.主要指可导致火灾、爆炸、毒物泄露后果严重的危险物质;

2.边缘距离小于500米以内的一个或几个装置、设置或场所内的危险物质; 3.客观存在的,以所规定的临界量为标准;

4.危险物质分易燃、爆炸性、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6大类9小类共78种; 5.不含核设施、军亊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等;

6.判断是否重大危险源用公式(q实际存在量;Q危险物质临界量:单位为都吨)一种物质时:q/Q≧1;多种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q1/Q1+q2/Q2+q3/Q3…≧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三大目的:

1.法定责任;2.重要保障;3.重要手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原则: 1.主要负责人原则(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2.系统性原则;3.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八大流程):

1.起草(安全部门);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工会);3.审核(法律顾问);4.签发(1.综合:主要负责人;2.技术:主管领导。);5.发布;6.培训(员工);7.反馈;8.持续改进

(每年制定规章制度制定、修订计划、并公布现行有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清单。每3-5年应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高危行业:矿山、建筑施工、危险物品、金属冶炼、道路运输必须配备机构、专人。

其他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人(原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在100人(原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投入(风险抵押金):

1.股份制:董事会;2.个企:投资人;3.国企:主要负责人。

风险抵押金使用归定(罚款:可以用。使用后下年不是补齐,而是重新核算投入): 1.为处理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 2.为处理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善后亊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空间是防止;时间是减少): 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3.隔离;

4.故障---安全设计(防止措施);5.减少故障和失误(个体防护、技术措施、减少)。

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1.隔离;2.设置薄弱环节(安全阀、);3.个体防护;4.避难与救援。

安全预评价:

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分别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论证和安全预评价。验收评价: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进行验收评价,并出具验收评价报吿。

特种设备: 1.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元件的境外制造单位应当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相应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2.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同类首台产品,应当由该产品的国內代理商报请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型式试验合格; 3.特种设备安全质量性能和能效指标符合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的有关规定;

4.附有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維修说明、检验证书等中文出厂文件。

特种设备检验到期:提前报备:设备1个月;人员2个月;企业证照3个月前。

特种设备:

1.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天内,生产经营单位应向直辖市或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2.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維修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资料要建立安全技术档案。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亊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4.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

安全教育培训:

一、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高危人员48小时、非高危人员32小时。)

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再培训16小时、12小时。)

2.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3.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仼职。

二、岗位操作人员(高危72小时、非高危24小时、全员20小时。):

1.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未经安全教育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新入厂(矿)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四新”人员,转岗、离岗人员安全教育,特种作业资格。

特种作业人员:

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 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督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电梯操作工:不是)。“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厂、车间、班组)

1.厂级:重点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辨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安全考核奖惩、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 2.车间级:本岗位工作及作业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3.班组级:重点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和控制对策、事故案例等。

安全检查:

1.定期检查;2.经常性检查;3.季节性及节假日检查;4.专业(项)检查。检查内容:

对于危险性较大、易发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等应加強检查。重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剧毒品、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运输设备、冶炼设备、电气设备、冲压机械、高处作业、易引起工伤、火灾、爆炸的设备、工种、场所及作业人员,职业中毒、职业病尘毒、重要危险点、有害点等。1.非矿山企业: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高压医用氧舱、起重机、电梯、自动扶梯、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防爆电器、厂內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等,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和有毒物质浓度等; 2.矿山企业:

矿井风量风质、风速及井下温度、湿度、噪声;瓦斯、粉尘;矿山放射性物质及其有害物质;露天矿山边坡;尾矿坝;提升、运输、装载、通风、排水、瓦斯抽放、压宿空气和起重设备;各种防爆电器、电器安全保护装署;矿灯、钢丝绳等;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仪器、仪表;自救器;救护设备;安全帽;防尘口罩或面罩;防护服、防护鞋;防噪声耳塞、耳塞。

检查方法:

1.常规检查(依靠经验和能力);

2.安全检查表法;3.仪器检查(专项)。检查工作程序: 1.检查工作准备;

2.实施安全检查(听、看、测、问、记)。隐患排查治理:

一般隐患(谁发现、谁整改); 重大隐患(报告主要负责人)。重大隐患治理方案:

治理的目标和仼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间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承包商协议内容:

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总包:承担责仼;分包:连带责仼)

1.承包商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单位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接受安全资质和条件审查; 2.承包商不得擅自将工程(主体工程不得转包)转包、分包、返包;

3.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换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关系 到施工安全质量的特殊工种人员,特殊情况需要换人时须征得发包单位同意,并对新参加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管理:

1.同一工程项目或同一施工场所有多个承包商施工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与承包商签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发包单位对各承包商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2.承包商施工队伍严重违章作业,导致设备故障等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后果,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要求承包商进行停工整顿,并有权决定终止合同的执行。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网格化管理模式)体制:

综合管理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综合管理与行业监管形成(网格式)监管体系。

特征:权威性、强制性、普遍约束性。

基本原则: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预防为主;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 监察与服务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监察方式:

事前监察管理;

事中监察管理:行为监察、技术监察(三同时); 事后监察管理。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

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煤矿监察机构负责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煤矿监察人员职责:

参于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工程竣工验收;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可决定采取临时处置处施,或根据具体情况下达停产通知书,责令停止作业,撤出人员,事后报告煤矿安全监察机关对事关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依照有关规定做出行政处罚或提出处罚意见,对有关责仼人员提出处理建议。

煤矿安全监察方式:

日常监察(常规监察);重点监察(偏管理类);专项监察(偏技术类);定期监察(定期组织)。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安全监察制度:

市场准入制度;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第四章 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

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安全验收评价:

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之后(正式生产运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

安全评价程序:

1.危险源辨识;2.风险评价;3.风险控制。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亊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它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2.行为性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失祦;监护失误;其他失误;其它行为性风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

一.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风险和危害因素。

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

1.爆炸品;2.压缩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

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环境因素: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危险因素分类:

一个打击:(物体打击);四个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其他伤害);四个煤矿:(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四个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四个常见:(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坍塌);两个不常见:(淹溺、灼烫);一个意外:(中毒和窒息)共20类。

职业健康分类: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10大类。

安全评价方法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如检查表、询问观察、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等,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1.概率风险评价法;2.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3.危险指数评价法。

安全预评价报告:

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的划分;6.安全预评价方法;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8.安全预评价结论。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划分;6.评价方法的选择;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8.评价结论。(安全预评价和验收评价不能选同一机构)

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

职业危害因素按来源可分三类(职业病10大类:132种)

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高低主压等,噪声→噪声聋、爆声聋(1.空气动力噪声→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汽轮机等; 2.机械性噪声→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织布机等;

3.电磁噪声→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振动→手臂振动病、电离辐射(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X线机等)→引起肿瘤和至癌、非电离辐射(1.高频作业、微波作业等;2.红外线→白内障;3.紫外线→热辐射;4.激光)等;

2、气体的形态存在;

3、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霉菌、真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与作息制度不合理,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长时间单调或不良体位劳动、劳动负荷过重、夜班作业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1.中署;2.减压病→高气压;3.高原病→低气压)、作业场所设计缺陷因素。跟职业有关的疾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病等)。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生产性粉尘:

一、无机性粉尘:1.矿物性粉尘: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2.金属性粉尘:铁、锡、铝、铅、锰等;3.人工无机性粉尘: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

二、有机性粉尘:1.植物性粉尘: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2.动物性粉尘: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3.人工有机性粉尘:机械料、炸药、人造纤维等。

三、混合性粉尘:上述各种粉尘混合存在。尘肺:主要有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

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

1.自吸性有毒气体;2.刺激性有毒气体。职业危害评价:

1.性质:经常性(日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 2.分类:职业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运行期间的现状评价。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 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每年至少一次。职业病危害控制:

1.技术措施;2.个体防护措施;3.组织管理措施。评价方法:

1.检查表法;2.类比法;3.定量法。评价内容:

1.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2.建设项目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3.建设项目运行中的现状评价。

职业危害申报:

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申报有关要求:工艺变化、法人变化(15日内申报)。

第六章 应急管理

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是指能灵敏、准确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预警管理体系要素:

1.外部环境预警系统:由自然环境突变预警、政策法规变化预警、技术变化的预警构成; 2.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由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构成; 3.亊故预警系统:主要仼务是当事故难以控制时,做出警吿和对策建议,因此其业务隶属预警管理信息系统;

4.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与专家系统技术为-体的智能化系统,它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完成信息收集、处理、辨识、存储和推断等任务。预警系统:

由预警分析系统(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

指标系统、预测评价系统);预控对策系统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一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 二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 三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 四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用蓝色表示。

安全警示:红色:静止;黄色:警告;绿色:提示;蓝色:指令遵守。

亊故应急救援:

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它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它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亊故应急理论:

1.预防(在设计阶段完成);2.准备(跟应急有关);3.响应(紧急处置 和救援工作);4.恢复(最容易发生二次伤害)。

亊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一、组织机构(1.管理部门;2.功能部门;3.应急指挥;4.救援队伍。);

二、运作机制(属地为主强调“第一反应”的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

三、法制基础;

四、保障系统(1.信息通讯系统:保证预警、报警、警报、报告、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快速、顺畅、准确、以及信息资源共享;2.物资装备:保证有足够的资源,保证快速、及时供应到位;3.人力资源: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志愿者和其他人员的培训教育;4.经费财务:建立专项应急科目,如应急装备、应急资金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条块结合,属地为主;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4.依托现有,资源共享;5.一专多能,平战结合;6.功能实用,技术先进;7.整体设计,分布实施。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一个综合预案(整体预案,总体阐述应急方针、政策、组织机构及职责、总体思路等);多个专项预案(针对特定紧急情况的应急而制定的、对机构、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若干个现场处置方案(在专项预案基础上针对具体场所而制定的)。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响应的程序:

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接到事故报警后,对警情做岀判断,初步确定响应级别: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为三级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多个部门响的为二级紧急情况;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或者需要各个部门同外部机构联合起来处理且通常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为一级紧急情况。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则响应关闭; 2.应急启动:按响应级别确定应急程序,如人员到位、信息联络、调配资源、成立现场指挥部等;

3.救援行动: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若控制不力,则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4.应急恢复: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该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5.应急结束:由事故总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1.成立工作组: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 2.资料收集:收集预案所需各种资料;

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后果; 4.应急能力评估:对应急装备、应急队伍能力进行评估; 5.应急预案编制: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于和培训;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评审包括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并由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7.预案的实施:包括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和培训,落实应急资源,应急演练和训练等。

应急演练的类型:

一、按组织方式分类:1.桌面演练;2.实战演练。

二、按演练内容分类:1.单项演练;2.综合演练。

三、按演练目的和作用分类:1.检验性演练;2.示范性演练;3.研究性演练。编制计划:

演练目的需求、目标、类型、时间、地点、演练准备实施进程安排、领导小组构成、预算等。演练总结:

演练目的、时间和地点、参演单位和人员、演练方案概要、发现的问题与原因、经验和教训、以及改进有关工作的建议、改进计划、落实改进责仼和时限等。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框架核心要素:

一、应急预案概况;

二、亊故预防:1.危险分析;2.资源分析;3.法律法规要求。

三、应急准备程序:1.机构与职责;2.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质;3.应急人员培训;4.预案演练;5.公共教育;6.互助协议。

四、应急响应:1.预警与通知;2.现场指挥与控制;3.警报系统与紧急通告;4.通讯;5.亊态监测;6.警戒与治安;7.人员疏散与安置;8.医疗与卫生服务;9.公共关系;10.应急人员安全;11.抢险与救援;12.危险物质控制。

五、现场恢复;

六、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第七章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分级: 一、一般事故: 1.造成1-2人死亡;

2.一次造成1-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一次造成100万元-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二、较大事故:

1.造成3-9人(含3人)死亡;

2.一次造成10-49人(含1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3.一次造成1000万元-50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三、重大事故:

1.造成10-29人(含10人)死亡;

2.一次造成50-99人(含5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3.一次造成5000万元-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四、特别重大事故:

1.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

2.一次造成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3.一次造成1亿元以上(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报告内容(火灾、交通7人,其它30天补报):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亊故现场情况;

三、亊故的简要经过;

四、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和职责:

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

二、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直接原因:机械设备;间接原因:管理方面的。);

三、人员伤亡情况;

四、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

(责任:直接责任→员工;主要责任→主要领导;非责任:自然灾害、技术亊故。)事故报告及调查报告批复: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负责人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每级向上报告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一般事故:报至设区的市级;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

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安监总局、国务院)。

事故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火灾事故7日内。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亊故调查报吿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

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特殊情况,可延长30日内。事故现场处置:

1.亊故发生后,应全力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亊故蔓延扩大; 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3.为抢救受伤者需要移动的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的标志;

4.保护事故现场区域,仔细对现场进行标记记录或拍照、录像并保持记录的准确性。事故分析:

一、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二、分析伤害方式(1.受伤部位;2.受伤性质;3.起因物;4.致害物;5.伤害方式;6.不安全状态;7.不安全行为);

三、确定亊故的直接原因;

四、确定亊故的间接原因;

五、确定事故责任者。事故报告:

1.亊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亊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亊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亊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亊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亊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第八章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统计资料类型:

1.计量资料;2.计数资料;3.等级资料。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

1.发病(中毒)率:某病发病率(中毒率)=(同期内新发生例数÷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病(中毒)的平均人口)×100%

2.患病率:某病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现患某病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口数)×100% 3.病死率:某病病死率=(同期因该病死亡人数÷观察期内某病患者数)×100% 4.粗死亡率:

粗死亡率=(同年死亡总数÷某年平均人口数)×1000‰ 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的3次方 千人重伤率=(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的3次方

百万工时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总工时(250天×8小时×总人数))×10的6次方 百万吨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产量(t))×10的6次方 重大事故率=(重大亊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 特大事故率=(特大亊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式:

一、直接经济损失:人身伤亡、善后处理支出、毁坏财产价值;

二、间接经济损失: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它经济损失;

三、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2.善后处理费用(包括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

四、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工作损失价值; 3.资源损失价值; 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等。调查方法:

1.普查;2.抽样调查;3.典型调查。抽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整群抽样;4.分层抽样。抽样误差:

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千人经济损失率=(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1000 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企业总产值,万元)×100

第三篇:2016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章节考点

2016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章节考点

第一章 安全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转,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安全生产管理: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相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行为,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管理,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员工,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

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伤亡、职业危害、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包括急性工业中毒分为4个等级:“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特别重大事故: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较大事故: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一般事故: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事故隐患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间接原因: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危害和整难力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是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经过一定时间整治方能排除,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3)隐患的治理方案。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监察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后应当在10日内进行现场审查。

隐患治理是企业、政府和公众等多方综合性地开展隐患辨识、评价、消除、整改、监控等活动和措施,使生产安全系统的事故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危险是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人、机、环境、管理等四类风险

海因里希法则(事故法则)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是1:29:300 事故法则说明: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苗头和未遂事故。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不一定是事故隐患;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决定了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及管理缺陷。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

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设计固有的不是事后补偿的,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包括2反面内容:失误—安全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

安全许可证对矿山、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实行。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内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及应急管理。

管理系统6个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系统原理:1)动态相关性原则: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如果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2)整分合原则: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3)反馈原则:控制过程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4)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中管理手段等都有一个封闭的回路。

人本原则:人的因素放在首位。1)动力原则: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2)能级原则:发挥不同的能级能量,可以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保证结构稳定,有层次有幅度。3)激励原则:能够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预防原理,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无论事故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停产排查后再恢复生产。2)因果关系原则:只要诱发因素的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早或晚。3)3E 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4)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用于设备设施,也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强制原理,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原则: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曾被称为“工业安全公理”)

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人个原因及工作条件,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事故,伤亡。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伤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第二类伤害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力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有: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释放能量。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7)设置屏蔽设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和人隔离。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

博德因果:基本原因—起源论、间接原因—征兆、事故—接触、受伤—损害—损失。

轨迹交叉理论突出的是砍断事物链,提倡可靠性,结构完整性,自动化和遥控装置。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系统安全理论:1)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要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4)有时不可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和危险,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也可以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

系统安全基本原则从构思阶段就必须考虑安全性直到系统报废为止。

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安全优先)、预防为主(系统化、科学化、思想重视预防得当)、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以人为本安全发展:1)以人为本必须要以生命为本。2)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坚持安全发展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展效益,降低发展风险。实现安全发展的根本落脚点是认真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措施。

安全生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安全生产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项行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

三项建设:法制体制机制、安全生产能力、安全生产监管队伍。

三违行为: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对实施许可证管理制度的危险性作业要制定落实专项安全技术作业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完善企业安全保障、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安全科技支撑、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应急救援、宣传培训6大体系。

我国目前实行国家监管、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考核指标体系目标:1)相对指标。2)绝对指标。3)较大以上事故下降指标。4)职业健康指标。5)煤矿瓦斯抽采量,安全监管部门基础设施达标率

1、总量指标是事故总死亡人数

2、绝对指标包括工矿(煤矿、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道路交通、火灾、水上交通、铁路、农机和渔业7项

3、相对指标包括亿元GDP、工矿商贸十万人从业人员死亡、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水上交通百万吨吞吐量死亡率、铁路交通百万公里死亡率、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8项

4、重特大事故起数控制指标分为一次死亡3—9人和10人以上2项指标。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核心是人---企业每个员工。采用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式。实行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生产经营单位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评审分一、二、三级,一级为最高。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1)确定目标。2)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3)安全生产投入保证。4)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5)教育培训。6)生产设备设施管理。7)作业安全。8)隐患排查和治理。9)重大危险源监控。10)职业健康。11)应急救援。12)事故管理。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7)作业安全: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对动火作业、起重作业、受限空间、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实施作业许可管理。对吊装、爆破危险作业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2)作业行为管理。3)安全警示标志。4)相关方管理。5)变更管理。

8)隐患排查和治理:1)隐患排查和治理。2)排查范围和方法。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很重要)4)预测预警。

重大危险源监控: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1)危险源识别。2)安全评估。3)登记建档。4)公安或者安检部门备案。5)实时监控。

9)职业健康: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进行1)设置报警装置。2)制定应急预案。3)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4)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制至少每年1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进行评定。生产单位发生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评定。

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分3个层次。1)直观表层。2)企业安全管理体制内部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部门分工和安全法规与制度建设。3)安全意识形态深沉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他9004-2008)定义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

安全文化内涵是以人为本由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组成。

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1)导向功能:为大多数所认同的价值取向,个人的价值观和理想。2)凝聚功能:产生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3)激励功能:典型、仪式等行为方式不断强化职工追求目标的行为。4)辐射和同化功能:对周围的群体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并保持与传播。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1)安全承诺。2)行为规范与程序。3)安全行为激励。4)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5)自主学习与改进。6)安全事务参与。7)审核与评估。

安全承诺:1)领导者应做到:提供安全工作领导力。2)各级管理者应做到:界定全体员工的岗位安全职责。3)每个员工应做到:在本职工作上始终采取的安全方法。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2008)给出安全文化评价要素、指标、减分指标、计算方式。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1)基础特征:企业状态特征、企业文化特征、企业形象特征、企业员工特征、企业技术特征、监管环境、经营环境、文化环境。2)安全承诺:安全承诺内容、安全承诺表述、安全承诺传播、安全承诺认同。3)安全管理:安全权责、管理机构、制度执行、管理效果。4)安全环境:安全指引、安全防护、环境感觉。5)安全培训与学习:重要性体现、充分性体现、有效性体现。6)安全信息传播:信息资源、信息系统、效能体现。7)安全行为激励:激励机制、激励方式、激励效果。8)安全事务参与:安全会议与活动、安全报告、安全建议、沟通交流。9)决策层行为:公开承诺、责任履行、自我完 善。10)管理层行为:责任履行、指导下属、自我完善。11)员工层行为:安全态度、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团队合作。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减分指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

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于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各级重大危险源应达到的受控标准是:一级危险源在A级以上;二级危险源在B级以上;三级和四级危险源在C级以上。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是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2000年颁布《重大危险源辨识》。2001年4月1日实施。

危化品源辨别GB28218—2009不适用于:1)核设施和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处理非放射性物质除外。2)军事设施。3)采矿业,但涉及危化品工艺和储存除外。4)危险化学运输。5)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

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综合性的土地使用安全规划政策,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其他工作场所、机场、水库及其他危险源和公共设施安全隔离。

具有燃烧爆炸性质的危险物质7大类:1)爆炸性物质。2)气体燃烧性物质。3)液体燃烧性物质。4)固体燃烧性物质。5)自燃物质。6)遇水易燃物质。7)氧化性物质。

毒性物质:毒性等级、物质的状态、气体、重度。

最大危险原则: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事故后果相差大,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

概率求和原则: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事故后果相差不大,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主要由区县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监控预警系统,管理制度和监控手段,严密监视安全状态想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变化趋势。建立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申报危险源分机评价信息,管理情况信息以及事故救援预案。

宏观监控系统包括组织制度、报告制度、监控管理制度及措施、隐患整改方案、应急措施方案。

重大危险源监管的目标和任务:1)重大危险源信息(多媒体及地理信息)的管理。2)重大危险源危险程度评价的计算机辅助分析。3)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的心想表述。4)为政府宏观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形象的信息、依据和手段。促进规范化和科学化。

计算机预警系统的目的主要是监视正常情况下危险源对象的运行情况状态,做出超前(提前)的预警行为。

1)正常阶段。2)事故临界状态。3)事故初始阶段。

安全规范性文件包括:规程、标准、规定、措施、办法、制度、指导意见。

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原则:主要负责人负责原则、系统性原则、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安全规章制度是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和标注为依据的。其核心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1.起草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3.审核4.签发(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性较强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一般由生产经营单位主管生产的领导或总工程师签发,涉及全局性的综合管理制度应由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签发)5.发布6.培训7.反馈8.持续改进(对安全操作规程类规章制度,除每年进行审核和修订外,每3~5年应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分为4类: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环境管理。

1、综合安全管理制度(必考):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2)安全生产责任制。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4)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5)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6)重大危险源管理 制度。7)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9)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10)交通安全管理制度。11)防害灭灾管理制度。12)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13)应急管理制度。14)安全奖惩制度。

2、人员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2)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3)安全工具的使用管理制度。4)特种作业及特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5)岗位安全规范。6)职业健康检查制度。7)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3、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1)“三同时”制度。2)定期巡视检查制度。3)定期维护检修制度。4)定期检测、检验制度。5)安全操作规程。

4、环境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标志管理制度。2)作业环境管理制度。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组织保障包括: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保障。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保障。

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1)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存储标准:小型企业不低于30万元,中型企业不低于100万元,大型企业不低于150万元,特大型企业不低于200万元。企业累计达到600万元时,不再存储。

煤矿企业风险抵押金标准:15万吨以上,以300万元为基数,每增加10万吨增加50万元。为不影响特大型、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转,当累计达到600万元时不再存储。

25、风险抵押金使用规定: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善后事宜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

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3)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5)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6)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核心就是安全技术措施。

行业划分:煤矿安全技术措施、非煤矿山、石油化工、冶金、建筑、水利水电、旅游等等。

有害因素划分: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锅炉与压力容器、起重与机械、电气。导致事故原因可分: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减少事故损失安全技术措施。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3)隔离。4)故障-安全设计。5)减少故障和失误:通过安全系数、增加可靠性或设置安全监控系统。

减少事故损失安全技术措施:1)隔离。2)设置薄弱环节。3)个体防护。4)避难与救援。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原则,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原则,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原则。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项目范围:安全技术措施,卫生技术措施,辅助措施,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编制内容:措施应用的单位和工作场所,措施名称,措施目的和内容,经费预算及来源,实施部门和负责人,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编制方法:确定措施计划编制时间;布置措施计划编制工作;确定措施计划编制内容;编制措施计划;审批措施计划;下达措施计划;实施。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进行论证和预评价:1)非煤矿山建设项目。2)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长输管道输送危化品)。3)生产、储存烟花爆竹。4)化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贸易、军工、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电力的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5)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其他建设项目。

安全条件论证报告的内容:1)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本身影响)。2)建设项目于周边设施(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周边影响)。3)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自然影响)。4)其他

试运行不少于30天,最长不超过180天。国家有关规定或特殊要求除外。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或提交的资料:1)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的文件。2)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3)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直辖市或者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附着于显着位置。并应在检验有效期满1个月前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定期检验。

安全教育培训基本要求: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从事的生产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与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许可证书上岗。

生产经营单位应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预案。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特种作业的范围: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作业,制冷作业,爆破作业,矿山通风作业,矿山排水作业,矿山安全检查作业,矿山提升运输作业,采掘(剥)作业,矿山救护作业,危险物品作业等

主要负责人培训及安全管理人员: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低于48学时,每年进行再培训,时间不低于16学时。其他单位不得少于32学时,再培训时间不低于12学时。

厂级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辨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安全考核奖惩、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

车间级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是:本岗位工作及作业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用品的使用和维护。班级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控制对策、事故案例等。

特种操作证有效期6年,每3年复审1次。连续10年以上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可延长至6年1次。

新从业人员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新上岗从业人员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调整工作岗位和离岗后由车间组织再培训。

岗位安全教育工作包括: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安全教育培训,专题安全教育培训。

三新教育培训: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

安全生产检查类型:1)定期安全检查。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6)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巡查。

安全检查内容: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软件:思想、意识、制度、管理、事故处理、隐患、整改;硬件: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安全设施、作业环境。

安全生产检查方法:1)常规检查法:纠正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完全依靠安全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结果受人员素质影响;2)安全检查表法包括: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检查结果及评价。3)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

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1)安全检查准备。2)实施安全检查: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仪器测量。3)综合分析。

安全生产检查最后要提出整改要求、整改落实、信息反馈及持续改进。

劳动防护用品按照防止伤亡事故的用途可分为:防坠落用品、防冲击用品、防触电用品、防机械外伤用品、防酸碱用品、耐油用品、防水用品、防寒用品。按预防职业病的用途可分为: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噪声用品、防振动用品、防辐射用品、防高温用品。按防护性能分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和一般劳动防护用品。

发放劳防用品的责任:1)特种劳保用品必须有“三证”“一标志”,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2)用人单位教育从业人员做到“三会”,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4)按照产品说明的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的产品。5)建立健全护品的购买、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

国家对特种劳保用品实行安全标识管理,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由设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标志管理中心负责。

承包商管理主要有:1)明确双方职责。2)严格审查安全资质和专业技能。3)做好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4)开展对作业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承包商安全现场管理要求:1)工程开工前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承包方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应有完整的记录。必要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考试,提供规章、制度、要求。2)在有危险性的生产区域内作业,有可能造成火灾、爆炸、触电、中毒、窒息、机械伤害、烫伤、坠落、溺水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事故的,应要求承包方做好安全风险分析,制定安全措施。经生产单位审核批准后,监督承包方实施。承包方应在作业现场设置安全监护人员。3)在承包商队伍进入作业现场前,发包方要对其进行消防安全、设施设备保护及社会治安方面的教育。教育培训和考试后办理准入手续,凭证件入现场。4)生产经营单位协助做好办理开工手续等工作,承包商取得经批准的开工手续后开始施工。5)发包单位、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安全施工,要随时对施工安全进行监督,发现有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情况,及时纠正,按规定给予惩罚。6)同一工程项目或统一施工场所有多个承包商施工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与承包商签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商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发包单位对个承包商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7)承包商施工队伍严重违章作业,导致设备故障等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后果,生产经营单位要求承包商进行停工整顿,并有权终止合同。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综合监管(国家安监局)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网格式)、国家监察(煤矿监察)和地方监管相结合(煤矿安全)、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

政府方面的监督主要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监督、监察部门。

其他方面的监督主要有:安全中介机构的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工会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居民委员会的监督、村民委员会等组织的监督。

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1)权威性。2)强制性。3)普遍约束性。

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1)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3)预防为主。4)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5)监察与服务相结合。6)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作业场所监督检查程序:1)监督检查前的准备,召开有关会议通知生产经营单位。2)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情况。许可证,会议记录,安全机构及人员配置情况,安全投入,安全费用提取。3)作业现场检查。4)提出意见和建议。5)发出《整改指令书》、《处罚决定书》。

颁发管理有关安全生产事项的许可程序:申请->受理->征求意见->审查和调查->作出决定->送达。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事前(许可证、资格证等)、事中(行为监察:规章制度建设、教育培训、责任制落实、技术监察:三同时、特殊工种场所)、事后(四不放过)3种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容:1)安全管理和技术。2)机构和安全教育培训。3)隐患治理。4)伤亡事故。5)职业危害。6)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7)行政许可。

1999年12月30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正式成立,实行: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归安监总局领导。

煤矿安监特点:1)实行垂直管理(人财物均有中央负责)。2)监察和管理分开。3)分区监察(不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准)。4)国家监察(代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方式:1)日常监察(常规监察)。2)重点监察(许可证、资格证)。3)专项监察(瓦斯治理停产整顿,关停情况,技术手段落实)。4)定期监察(年初年底、开停工)。

特种设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线、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我国对特种设备实行安全监察制度,具有强制性、体系性及责任追究性的特点,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体制、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1)行政许可制度。2)监督检查制度。3)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内容:1)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检验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的情况2)特种设备及其操作人员及其他相应人员持证上岗情况3)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4)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充装、检验、修理、改造、使用、维修保养、化学清洗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5)参加或进行特种设备事故调查。

安全监察制度:1)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2)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修、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制度。

第四篇:安全管理工程师岗位职责范本

安全管理工程师岗位职责范本

1.集团内部信息安全系统运营

2.IT

Infrastructure

管理

3.与韩国总部进行沟通并进行安全点检项目

安全管理工程师岗位职责(二)

1、负责安全管理体系维护与刷新。

2、集团及分子公司安全风险评估及安全风险管控。

3、监督指导各类安全应急预案建立和制订实施演练计划。

4、参与建设项目安全消防设计、施工方案审核。

5、事故预防和安全隐患排查。

安全管理工程师岗位职责(三)

1、信息安全策略、制度、流程、指南的、运营和优化;

2、核心安全控制/解决方案/安全产品及工具的落地。

任职要求:

1、统招本科应届生,___届有实习时间亦可;

2、安全工程、管理类、信息类或相关专业;

3、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优秀的执行能力。

安全管理工程师岗位职责(四)

(1)建立作业标准,制定出每项工作的作业顺序,使施工有条不紊;

(2)在施工工程师指导下,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进行施工;

(3)按设计要求、操作规程和验评标准向生产班组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安全管理工程师岗位职责(五)

1、负责起草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标准体系,确保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2、组织公司各类安全专项检查,并督促项目部整改落地;

3、对接集团公司工程管理安全口的各项工作;

4、管控公司所属项目的重大危险源及大型机械设备;

5、负责项目部现场各类安全设施的执行、落地;

6、负责公司所属项目的扬尘治理工作。

第五篇:考点解析施工安全管理

【历年真题】

(2011年真题)

1.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目标能否达到的关键是()。

A.建设单位安全管理的投入是否到位

B.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是否到位

C.监理单位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

D.政府部门对项目施工安全监管是否到位

【答案】B。本题考核的是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的含义。能否达到这一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目标,关键问题是需要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来保证。

2.下列施工安全的制度保证体系中,属于日常管理制度的是()。

A.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B.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C.安全生产值班制度

D.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答案】D。本题考核的是施工安全保证体系。日常管理制度包括: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管理制度,机械、设备、工具和设施的供应、维修、报废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验收制度,安全生产交接班制度,安全隐患处理和安全整改工作的备案制度,异常情况、事故征兆、突然事态报告、处置和备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置、分析和备案制度,安全生产信息资料收集和归档管理制度。

3.对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部门是()。

A.国务院技术监督管理部门

B.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C.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D.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答案】B。本题考核的是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机制。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

4.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要求做好“四口”、“五临边”的防护设施,其中“四口”指()。

A.通道口

B.楼梯出入口

C.楼梯口

D.电梯井口

E.预留洞口

【答案】ACDE。本题考核的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做好“四口”、“五临边”的防护设施,其中“四口”为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

(2010年真题)

1.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规模设置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其第一责任人是()。

A.专职安全员 B.总工程师

C.技术负责人

D.项目经理

【答案】D。本题考核的是施工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公司应设置以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机构,并根据企业的施工规模及职工人数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部门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项目经理部是施工现场第一线管理机构,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规模,设置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其成员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工长及各工种班组长组成。施工班组要设置不脱产的兼职安全员,协助班组长搞好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

2.施工安全管理目标策划中,施工现场应实现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并要求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和操作人员三级安全教育率分别达到()。

A.95%,95% B.95%,100% C.100%,95% D.100%,100%

【答案】D。本题考核的是施工安全管理目标。及时消除重大事故隐患,一般隐患整改率达到的目标不应低于95%;扬尘、噪声、职业危害作业点合格率应为100%;施工现场实现全员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操作人员三级安全教育率100%;安全生产达标合格率100%,优良率80%以上。

3.施工现场安全“五标志”中,“佩戴安全帽”属于()标志。

A.指令

B.禁止

C.警告

D.提示

【答案】A。本题考核的是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施工现场安全“五标志”,即:指令标志(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等),禁止标志(禁止通行、严禁抛物等),警告标志(当心落物、小心坠落等),电力安全标志(禁止合闸、当心有电等)和提示标志(安全通道、火警、盗警、急救中心电话号码等)。

【同步练习】

1.属于施工现场准备阶段的安全技术措施是()。

A.总包单位及分包单位都应持有《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认可证》,方可组织施工 B.施工洞口的防护方法和主体交叉施工作业区的隔离措施

C.电气线路、配电设备符合安全要求,有安全用电防护措施

D.根据基坑、基槽、地下室开挖深度、土质类别,选择开挖方法,确定边坡的坡度和采取防止塌方的护坡支撑方案

2.对于特殊工程而言,施工阶段应指定的安全技术措施为()。

A.详细调查拆除工程的结构特点、结构强度、电线线路、管道设施等现状,制订可靠的安全技术方案

B.冬期进行作业,应有防风、防火、防凉、防滑和防煤气中毒等措施

C.针对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结构制订专门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D.安全技术措施中应注明设计依据,并附有计算、详图和文字说明

3.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管理中,一般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前必须编制完成,并经过()负责人审核。

A.项目经理部的技术部门

B.计划管理部门

C.合同管理部门

D.安全监督部门

4.大规模群体性工程,总承包人不是一个单位时,由()向各单项工程的施工总承包单位作建设安全要求及重大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A.咨询单位

B.监理单位

C.建设单位

D.设计单位

【答案】1.C2.D3.A4.C

更多造价工程师精品资料:http://kaoshi.china.com/erjian/wangxiao/ 造价工程师学习:http://edu.21cn.com/kcnet2000/

下载2018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年安全工程师考点解析(精选多篇)

    2010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考点解析 1、改进措施主要包括纠正与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两方面。 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必须包括:承诺守法、承诺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2013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重要考点整理

    2013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重要考点整理 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基础知识 知识点(大纲要求): 1.、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框架和内容,判断安全生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标......

    安全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是指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的专业技术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英文译称 Certified S......

    2011安全工程师

    2011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要点总结195条 1、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管理对策防止事故发生。 2、反馈原则认为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错误:监督......

    安全工程师

    2012 年安全工程师备考已经拉开帷幕, 为使您顺利通过 2012 年安全工程师考试, 小编特编 辑整理了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强化阶段模拟试题, 让您基础更牢固, 轻松备考!......

    2009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试卷

    2009年度注册安全工程师试卷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一、 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某地2009年上半年发生了四起生产安全事故,人员伤亡和......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知识点汇总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汇总 1. “安全”就是所存在的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2.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3. “事故隐......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2007)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7年第11号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已经2006年12月22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