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义建构为中心的引导方法初探

时间:2019-05-14 11:5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意义建构为中心的引导方法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意义建构为中心的引导方法初探》。

第一篇:以意义建构为中心的引导方法初探

摘 要: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应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反应;

二、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提升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意义建构 引导方法 提升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使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发生了相应转变——由过去的主导者变成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为了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有成效,教师首先应设置恰当、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它的设定应建立在教师熟知语文课程标准、全面了解教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这样才会使教学目标既符合学情又有顺利进行的可能。在教授《雷雨》这部戏剧作品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和认知特点,笔者确定了三个认知目标:(1)掌握戏剧基础知识;(2)多角度把握戏剧情节——这是基于课文本身而设定的。(3)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前两个认知目标因为戏剧基础知识是鉴赏戏剧作品的第一步,而全面把据本剧剧情是文本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后一个认知目标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在设置本课的能力目标时,结合戏剧文学塑造人物的特点,笔者将本课的能力目标设置为:让学生具备通过分析潜台词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还有,根据《语文课标》的要求,将本课的情感目标设定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会人性的复杂,领会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一个恰当的、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犹如海上航行中的灯塔,它为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特点,设置符合学情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是教师设置教学难点的重要依据,在设置教学难点时,老师必须多方面、全方位地考虑学生已有的学习状况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学习阻碍。如本文的授课班级是高一年级的戏曲表演班,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但是在知识积累、情感积淀方面都有所欠缺,在学习本剧时,就可能会出现不能正确体会人物情感的情况;从学生的成长阶段来讲,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重自我,讲个性,这就可能会出现学生脱离剧本,跟着自己感觉去理解作品的情况。在全面、周到地考虑学生现状的基础上,笔者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对潜台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心理状态的把握。对老师来说,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发展需要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是帮助学生形成意义上的建构的有力保证。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应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反应

学习兴趣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基础,如果一个课堂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的课堂,意义建构便是空中楼阁;如果一个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课堂,意义建构便无从谈起。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基础。在向学生介绍《雷雨》一课所涉及到的戏剧基础知识时,鉴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很容易流于空泛和枯燥,于是笔者围绕学生阅读课文的初步感受,针对性地设置了三个问题:(1)从形式上看,《雷雨》与以前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2)《雷雨》好看吗?好看的原因是什么?(3)用ppt展示《欧也妮·葛朗台》中对葛朗台的一段描写,请学生谈谈戏剧与小说的不同之处。每个问题最终指向相对应的戏剧基础知识——第一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戏剧文学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区别;第二个问题是为了导出戏剧冲突这个概念,让学生了解戏剧冲突在戏剧作品中的重要性;最后用小说和戏剧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戏剧语言的独特性。三个问题都建立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既有利于学生思考,又使学生有话可说,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顺利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建构主义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考虑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是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讲授《雷雨》的过程中,为了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笔者采取“化整为零,个个击破”的方法,将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之前的谈话分为三个小片段,以周朴园的语言动作为经线,以他的外部动作为纬线,结合舞台说明和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引导学生去探寻周朴园在三个片段中的内心活动轨迹,准确把握他潜台词的含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感悟法。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可使学生避免被动地、复制式地学习。对于授课班级的学生来说,语文基础较弱及心理特点给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人物的潜台词、把握人物的内心状态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授本课的过程中,笔者通过设置生活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当前所学内容与他们已知的事物相联系,减少了因时代差距给学生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如课文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之前的谈话,当鲁侍萍说自己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舞台提示显示,周朴园陷入了沉思。他为什么陷入沉思呢?笔者给学生设置了与他们生活相近的生活情境:(1)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别人对你提到一个你熟悉的地方,你会陷入沉思吗?(2)如果你陷入了沉思,那么这个地方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去体会周朴园陷入沉思背后的心理活动,从而为正确把握周朴园的潜台词打下基础。

2.合作探讨法。为了使建构意义更有成效,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是一条重要途径。在教学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之前的内容时,为了探讨周朴园潜台词的含义,笔者采用了同桌之间交流探讨和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周朴园的语言动作和外部动作来探讨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集思广益,不但在探讨中各抒已见,而且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升了他们对人物全面把握的能力。3.提问点拨法。“点”者使之“明”也,“拨”者使之“正”也,提问点拨法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学生文学修养、社会阅历、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各异以及其它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他们对同一问题的思考角度与深度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到积极思考问题的状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倾听他们的看法,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在《雷雨》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围绕括号内的舞台说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周朴园为什么会出现舞台提示中的外部动作,引导学生关注周朴园的内心动作。如周朴园与鲁侍萍在相认之前的谈话过程中,周朴园听说侍萍还活着,那个小孩也活着时,他“忽然立起”,问侍萍“你是谁?”。笔者提出问题:周朴园听到这里为什么会“忽然立起”?有学生回答,因为他马上就可以看见侍萍了,忽然立起是他激动时候的表现。对于这样的回答,笔者没有立即以正确与否来评判,而是请大家接着看下面的台词:如果周朴园真的想看到侍萍,为什么鲁侍萍问他是否想见侍萍时,周朴园连忙说“不,不,不用”,并匆忙结束了两人的谈话?通过这样的点拨,学生正确理解了剧中人“忽然立起”的真正原因,体会出周朴园平静表面下并不平静的内心世界!

4.任务驱动法。这种方法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目标,其中任务是明线,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则是暗线。学生在学习时,主要是围绕任务展开学习过程。在《雷雨》教学中,由于全面透彻地了解剧情是文本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探讨作者写作意图的保障,因此在学习时,笔者设计了任务驱动式的三个步骤:首先,通过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了解全剧剧情;其次,让学生画人物关系图,因为了解人物关系是理解戏剧冲突的基础;第三,让学生划分场面,找出戏剧冲突,因为明确戏剧冲突可为赏析人物打好基础;最后,以填写表格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通过以上任务驱动式的三个步骤,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了解剧情,为下面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打下了强有力的基础。

三、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提升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虽然很丰富,但它的着力点还是在于学生的主动性方面——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意义上的主动建构,提升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在解决了《雷雨》的教学难点后,课程进入到归纳总结环节,首先要求总结潜台词在戏剧鉴赏中的地位,其次归纳分析潜台词的方法。这两个内容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由于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潜台词来描画周朴园的内心活动轨迹,所以归纳总结的内容既是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一个回顾,同时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的一个提升。

第二篇:以方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章 以方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导语】教学设计的“中心”或者“灵魂”并不是已经非常成熟的理论体系,仍然有非常大的可探索的空间。一般说来,知识或者价值观更加容易吸引教师的注意力,而下面这个案例提供了比较少见的着重于思想方法的形成的设计方案。

 什么是以方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使课堂的设计者看到了这样一种可能:即全课围绕着某一个特定的思想方法来进行设计。如果教学设计以使学生形成某种审视、解决历史问题的思想方法为最终的目标,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份以方法训练为中心的设计了。

 为什么要以方法目标的实现为中心?

有些教师认为方法目标比情感层面的目标更适合作为中心目标。使学生掌握一种思想方法似乎更加合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

 什么时候适合这样做?

进行以方法目标的实现为中心的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教师是否准备好了足够充分的史料或教学内容来体现预期的思想方法? ·教师是否能够驾驭自己将要传授的思想方法? ·作为授课对象的学生是否乐于接受一种智力的挑战? ·学生是否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知识储备? ·本节课是否可以找到适当的课堂评价的手段?

《张居正改革》

广东东莞教育局教研室 夏辉辉 上海交通大学附中 彭 禹

教学目标

由浅入深、由微观到宏观地了解张居正其人、其事、其时。从“改革之新”、“改革之难”、“改革之功”三个方面学习改革内容,从而形成认识改革的一般方 1 法,感悟改革人物创新精神之可贵、不畏艰难之可嘉,体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把张居正改革分别放入“内外交困的明代中晚期”、“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的明清时期”、“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的16世纪”三个维度的时代背景中进行评析,培养评价改革及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渲染、导入新课

以《张居正》《张居正大传》等书籍封面图片、《万历首辅张居正》电视剧照配合教师对张居正“成也改革,败也改革”的生平总括,作简洁明快的导入,以求渲染气氛、激发兴趣、尽快进入正课。

(二)张居正其人

通过展示幻灯片《张居正个人小档案》建立学生对张居正相对良好的第一印象,讲述张居正死后家属、部下乃及于本人的悲惨境遇,以此与张居正作为一个有魅力的改革家的形象产生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对其人、其事进行了解的兴趣。

评注;设计的开头,设计者制造了两个悬念:首先是为什么张居正是一个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历史人物;其次是张居正个人的命运的跌宕究竟由何而来。悬念是营造课堂气氛的好手段,很容易造成认知上的冲突,并且引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三)张居正其事:改革 1.布置任务,分组学习

学生分组(分成三组)阅读教材,学习讨论张居正改革的内容,要求“探改革之新,议改革之难,悟居正之功”,可以要求各小组派同学发言。

评注:分组讨论、探究有些时候可以被利用来加快课堂节奏,请注意教师是如何指定学生阅读的主题与角度的。这种方式可以把教师的讲授时间给节约下来。

2.学生发言,师生对话,学习张居正改革的内容(1)整顿吏治

教师设问:新在何处?有何效果?有何困难?(2)施边防新政

教师设问:以反蒙起家的明朝,在明蒙关系上一直比较紧张,不肯作丝毫让步,张居正的哪些措施体现了新意?又难在何处?(3)理财新法

教师:课前预习中有同学问到,为什么张居正不像王安石那样触动农民的利益却可以达到聚富的目的?理财之法新在何处?

3.寻找规律,明“改革之要”

引导学生从财政角度理解改革措施的内容与效果。

过渡:这样一场富国强兵的改革,好评如潮(史料展示),但是张居正死后旋即告败,这是为什么?是不是改革不得其时?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或更好的人选?让我们分析其时代背景,解开心中的谜团。

(四)张居正其时

评注:其人、其事、其时是一种从微观到宏观的渐次推进的思想方法,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一般人总是容易就事论事,在这里,设计者试图把张居正改革放在明代中晚期这样一个相对宏观的历史背景下审视,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某些问题的认识。

1.内外交困的明代中晚期

史料呈现:官方征收赋税的在册土地数量、文书传递速度、蒙古铁骑南下劫掠次数。

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分析明代中期在政治、经济与边境问题上存在的危机。

通过讲述人物故事的“时人面面观”加深学生对时代危机的认识。指出在国家形势危机、众人都很麻木的情况下,张居正以“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勇敢地担起了救时的大任,以其坚定的意志、雷厉风行的作风、博弈官场的政治权谋,给了这个朝代带来了十年“中兴”,所以谓之为时代的呼唤,“救时宰相”应运而生,时代的黑暗也决定了他是一个寸石补天独行者,他自喻为“急风中的蜡烛”。

过渡:这样一个“救时宰相”,我们对其命运扼腕叹息之时,不竟要痛恨对他痛下毒手的人,难道反对他的人都是坏人吗?反对改革的都是坏人吗?张居正本人有没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呢?我们把张居正改革放到更大的背景,即整个明清时期来考察。

2.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的明清时期 展示材料:

材料一:节取凤凰卫视纪录片《故宫》4分钟,介绍张居正利用内阁漏洞弄权的内幕。

材料二: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史学家钱穆认为:张居正是“权臣”,因为张居正只是内阁大学士,不是政府中的最高领袖(宰相)。

教师设问:通过看录像和以上材料,我们可知张居正是如何贯彻自己的改革方针的?为了保证改革措施有效实行,他会采取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有何恶果?

评注:这里把视野再次扩大了。如果说前一次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张居正改革所面临的困难的理解的话,这里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为什么张居正改革会采取一种特殊手段来进行。这种视野变化带来的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变化会使人意识到某种思想方法的存在,但是还需要教师点出。

学生回答后指出:结合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大家已经看到了内阁制度的漏洞与陷阱,所以张居正之祸既有个人操守的原因,更多是是专制制度缺陷所设的陷阱,张居正充分利用“人治”所带来的便利达到“以法理政”的目的,也就造成了“为政在人”,“人亡政息”,这成为张居正改革失败及个人悲剧的根源。

过渡:“救时宰相”为明朝带来了十年的“中兴”,如果他的寿命长一些,反对派的反攻倒算可能要破产或者要推迟,那么他会成为一个“救世宰相”么?让我们从更大的历史范围来看这场改革。

3.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的16世纪

要求学生回顾与此同一时期的欧洲,并以填写关键词的方式,完成下列表格。

填写表格后,教师指出:通过东西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张居正改革所强化的体制是一个日渐落后的体制。因此,张居正只能是“救时”,而不能“救世”,既无法挽救明朝灭亡的命运,也不能改变16世纪东西方先进与落后易位的发展趋 4 势。当然,这样的宏观的分析方法在张居正的时代是做不到的,因为当时并不知道外界发生了什么,但是今天回过头看,一定要能比古人看到更多的东西,否则这五百年不是白过了?

小结:我们从三个维度来考察张居正改革成败的原因,不但学习了张居正的智慧与勇气,进一步分析了明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同时剖析了16世纪以来世界发展格局的变化。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写到“世间已无张居正”,明史的颓势实际上是从万历中期开始的,甚至有人认为,随着张居正及其改革措施的被清算,明朝实际上已走向灭亡了;进一步说,16世纪张居正改革也可以成为研究中西方的一衰一兴的重要一站。

评注:第三次扩大视野,这一次要求学生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来评价张居正改革。思维程度要求很高,投影中设计的三个环形将对于学生跟上思路有非常大的帮助。

(五)评价与反馈:运用及拓展——汲取历史的养份 “我”为什么写张居正?

展示材料: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始写于1939年,于抗战末期1945年出版;熊召政写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获得2005年茅盾文学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张居正改革给了两位作者以怎样的启迪?

要求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运用材料中所提供的年份,从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决心和改革开放注重发展经济等角度来阐发观点。

评注:改换历史情境,保留相似视角,这是一种常见的即时检验学生对方法掌握水平的手段。

 本书意见 对本课设计的赞扬:

一些教师认为,本课独辟蹊径,表现了教师对于思想方法的关注,体现了历史的智慧,而且力图将历史思想所特有的智慧传达给学生。当学生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视野不断被打开,对问题的看法不断地发生改变的时候,学生(甚至听课教师)都为之感到震撼。

对本课的批评:

一些教师认为这一设计实际包含的目标太多,而学生实际能够达到的目标很 少,本设计超过了学生能够承受的能力。而且过于突出方法的地位,使这节课看上去不像是历史课,而更像是一节历史哲学课。

进一步认识:

“过程与方法”是在21世纪初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提出“三维目标”而出现的。对于这一维度目标的定义、概念梳理、应用、乃至于存在的合理性,仍然存在很多争论。这份设计的确拿出了一个很具有程序性和可操作性的思想方法,如果确能实现,学生是会受益终身的。但是这节课也面临着设计者始料未及的一些问题:首先,这节课中涉及到的历史知识并不是按照历史时间的顺序先后出现的,所以学生必须要随着教师的思路经常地做思维的跳跃;其次,学生对于一个历史事件的看法在不断地发生改变,他们会形成与不同历史背景有关的对张居正改革的看法,但是这些看法之间的关联是什么?设计的最后没有进行综合,这是多少让人觉得有些遗憾的。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份非常大胆的,带有实验性质的设计,从这份设计中体现出的经验与问题,是值得思考与借鉴的。

 如何进行以方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在类似的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是:教师能够驾驭的思想方法是什么?这个说法看起来不完全符合一般的教育理念,但是这是目前任何试图在这方面进行尝试的设计者必须首先面对的现实。

设计时必须考虑学生在知识上的储备,因为在以一种方法剖析历史的时候,叙述常常不是按照历史的时间脉络来进行的,依照的是设计者所使用的方法自身的内在逻辑,一般来说,越是宏观的方法越是如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需要来回地在几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进程中进行思维的跳跃,在这种情况下,幻灯通常必不可少,一些需要学生回顾的内容应当在幻灯中反复出现,以降低学生思考的难度。

设计时应当尽量减少倒叙的技巧运用,由于前述的原因,倒叙会额外地增加学生思维时的障碍。

要充分考虑运用的思想方法所包含的步序,尽量让每个步骤都显得突出、明晰,这会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师示范的方法。

总的来说,这一类型的设计并不像情感型设计已经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仍然有很多可探索的空间。

 风险须知

在以下情况下,教学可能会遭遇挫折:

·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无法随着教学环节的推进完成思维跳跃。 一个尝试

仍以本课为教学内容,试着仍然以进行某种思想方法的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尽量使历史事件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自身发生的历史时间的先后顺序出现。

第三篇:以实际问题为中心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解决实际问题

论文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就是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上,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实际问题 解决 教学质量

创新能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现实意义与目的,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在教学上,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

一、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批判资本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而且依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规律,科学地预见并制定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

基本原则、基本规定。这些科学预见包含着普遍真理,但它毕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认识成果。因此,决不能用它来剪裁活生生的社会主义实践,而应当用实践经验来检验、修改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如果忽略了特定的历史环境,忽略了各国的具体国情,机械地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会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脱离实际,失去生命力,导致失败,像王明机械地照搬苏联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而导致红军的第四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长征的恶果。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南,并在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深深地扎根于实践的土壤,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这都是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二、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思维总是与问题联结在一起的,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鼓励和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挑战和风险,我们只有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

义,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关键是人才,人才在于教育。可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适应全球化竞争的迫切需要。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搞好教学,不仅要教师教得好,更重要的还是要学生学得好。因此,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基本上采取的是注入式教学。注入式教学只注重传授知识,及对现成知识的理解,并且几乎要求全体学生用一种思维方式去解答问题,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着重把结论教给学生,不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更不喜欢学生提出问题,认为只要记忆住那些结论就可以了,这势必扼杀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就是师生互动,相互启发,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教学则要求学生积极思维,提出疑问,寻求答案,从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改革课堂教学,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有利于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形成个体的差异性与倾向性,以及自己的认知风格和生活风格,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发展。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探究发现式” 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主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探究、发现活动,培养问题意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以

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实质就是一种研究型的教学方式,就是要培养学生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中,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三、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基本原则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是指导思想必须明确,要用“三个代表”这一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因此,引导学生运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分析实际问题,指导实践,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首要任务。

第二,是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

既要从社会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当今社会变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尤其是对诸如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市场导向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和变化趋势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了解了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对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中,既不能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些具体论断,防止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又要防止照抄照搬西方的洋教条。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大胆进行理论创新。

第三,是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研究回答重大问题,并不是追求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更不是把教师自认为对的答案交给学生,而是要着眼于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创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要引导学生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的重大变化,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索,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是要加强教学的总体设计。

既要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又要全面掌握社会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以及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吃透理论和吃透实际的基础上,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贯彻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不拘泥于现有教科书的理论体系,在遵循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精心设计若干个理论支点,把其作为教学的理论重点进行精讲,讲深讲透,把理论的深刻性、理论的穿透力以及逻辑力量充分展示出来,以理论自身的力量使学生理解、信服。要在做好学生思想状况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整理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问题,精心设计相关原理进行讲解。这种教学不是简单的原理加例子,而是问题中渗透理论,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内涵和层次;同时,理论中渗透问题,以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来提升理论,培养理论思维。

第五,是要站得高,讲得实,教得活,引导正确。

所谓站得高就是要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当今许多重大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理论思考,既要思考怎样运用具体材料说明一些观点和原理,又要思考怎样运用理论观点去解释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所谓讲得实,就是对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态度。例如对于反腐败这个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地承认腐败现象的严重存在,又要从多方面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更要讲清我们党反腐败的

决心和所采取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中的种种政策和措施,以及反腐败斗争所取得的重大成果。这样全面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才能使学生感到信服,从而增强对党的信任和信心。所谓教得活,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灵活多样的理论联系实际方法引导学生、吸引学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平台,使教学内容的呈现多样化、新颖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引导正确,就是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对于事关重大的原则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决不能含含糊糊,对于种种错误思潮、错误观念,要进行严肃的分析批判,明辨是非。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什么都联系,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克服随意性,杜绝误导。

总之,在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把握好以上基本原则,就能既使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篇:以群众为中心

习近平心系群团工作:以群众为中心 与群众心贴心

总书记一直密切关注群团组织工作。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就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做出指示,也多次在考察调研中与工人、青年等基层群众面对面交流。今年7月,总书记亲自出席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他说,由党中央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他指出,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而不能让群众当配角、当观众。人民日报就此发表评论说,有一个成语叫“众星拱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如果说“月”是党,“众星”就是包括群团组织在内的党领导下的各种组织。做党的群众工作,就要月明星灿,不能月明星稀,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要星光灿烂。

关心民瘼 指引方向

——发挥群团组织桥梁作用 让党的群众工作“星光灿烂”

群团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更好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工人阶级是主力军。2013年10月,习近平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要积极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努力把工作做到所有职工群众中去,使工会工作更贴近基层、贴近职工群众,更符合职工群众意愿。工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更多到职工群众中去,依靠职工群众开展工作,使工会组织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

青年是生力军,青年的未来关乎国家的未来。2013年6月,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团组织要努力做广大青年值得信赖的贴心人,深入青年之中,倾听青年呼声,把青年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发挥组织优势,调动社会资源,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使团组织成为广大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团的干部必须心系广大青年,坚持以青年为本,深深植根青年、充分依靠青年、一切为了青年,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努力增强党对青年的凝聚力和青年对党的向心力。

妇女是“半边天”。2013年10月,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各级妇联组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走出机关、走向基层,沉下身子,拓宽工作渠道,创新工作手段,用自己的眼睛看最真实的情况,用自己的耳朵听最真实的声音,帮助广大妇女排忧解难,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妇联“娘家人”的温暖送到广大妇女心中,使妇女工作常做常新、充满活力。

让8500万残疾人共圆中国梦。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习近平指出,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我们都要凝心聚力,在实现人生梦想的同时,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早日实现。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2014年10月,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会上,习近平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

一句句殷切嘱托,体现了总书记对群团工作的关心。暖心互动 殷殷嘱托

——群团工作要让群众当主角 不能让群众当配角

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习近平指出,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而不能让群众当配角、当观众。要更多关注、关心、关爱普通群众,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经常同群众进行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零距离接触,增进对群众的真挚感情。总书记这么说,也这么做。总书记时刻惦记着困难群众。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来到地处深山的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唐荣斌老人的家。据唐荣斌事后回忆:“总书记没有一点架子,到家里就跟走亲戚一样。大冷天的,我赶紧把火盆摆到炕上,想让总书记暖和暖和。他见我脱鞋上了炕,也跟着脱鞋上了炕,和我们一家人越聊越热乎。” 2013年8月29日,在大连湾畔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总书记冒雨和工人们合影,雨水打湿了衣衫。

2014年1月26日,总书记从北京乘飞机直飞1000多公里外的内蒙古阿尔山市。沿着58级陡峭的台阶,总书记登上内蒙古边防某团三角山哨所,看望正在执勤的战士。他动情地对战士们说:“今天,我和你们一起执勤站岗。”

2014年1月28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正在排练迎春节目的孤残儿童们围上来,纷纷向总书记自我介绍,总书记蹲下身来,疼爱地抱起一位小朋友。“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对儿童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全社会都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共同努力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总书记动情的话语,体现了对残疾人的关爱,也对残联组织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2014年2月4日,习近平来到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餐厅鸿瑞园店,称赞说:“我看这个虚拟养老餐厅一点都不虚,有这么多老人。”这时,服务员盛好一份套餐,习近平说:“我也给老人端一份菜。”他端起餐盘,发现72岁的城关区汽车篷垫厂退休职工杨林太面前还没有饭菜,就径直走过去,递到老人手里,亲切地说:“请老人家吃饭。”

一幕幕暖心画面,承载着总书记沉甸甸的关怀。贴心关怀 奋进实干

——群团组织要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 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团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党广泛组织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法宝。

习近平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指出,群团组织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挖掘服务资源,坚持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工作,更多把注意力放在困难群众身上,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

人民是执政的根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在多次与群众在一起时,总书记总是贴心地关怀着百姓所需所想。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青年象征着未来,青年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2013年5月,在天津考察的总书记专程来到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并同正在现场应聘的大学生亲切交谈,详细询问有关情况。在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他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哪年修的?”“能容纳多少人礼拜?”“讲经一次多长时间?”“来的外宾多不多?”……总书记在新疆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同伊玛目穆合特热木·谢日甫江等亲切交谈。去年4月,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明确指出“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今年7月,总书记考察吉林时指出,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2015年4月,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党和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

一份份贴心的关怀,饱含了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

郑板桥有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习近平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将古人的诗词改成“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只有扎根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真正地为民办实事、得民心。好风凭借力,奋进正当时。在新时期,抓好党的群团工作,就要保证党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群团组织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把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必将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更加强大的动力。

第五篇: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在我看来《以客户为中心》这本书,瞄准了企业运营最基本的生存点-满足客户的需求,从此散射开来,从企业运行的多个方面阐述华为的价值理念。

我深刻的赞同“以客户为中心”这个企业应该奉行的不二法则。前段时间在集团听XX讲新业务创业,同样提到了创造真实价值是业务逻辑的核心所在,是的,不是利润,因为利润可以通过业务模式复制而创造,真正的创业需要找准满足客户需求的价值增量点。只有满足这一点,企业产品才被客户购买,企业最根本的生存诉求才能被满足,整个新的创业模式才算真正确立下来。

在一个普通的地产基金中,资产管理的职责是帮助投资者进行合理资产配置,监控资产运营情况,将资产运营语言与经济语言进行及时转化上传下达,佐证有力决策,最终实现资产投资组合的收益最大化。对于这个岗位来说,投资者股东和资产运营者皆为是我的客户,我所能够创造的增量价值就是运营中及时防范风险,主动优化资产配置这些动作产生的价值增量。以客户为中心,就是站在股东和资产运营方角度看问题,不单单闭着眼睛分解投资目标给运营端口下指标下任务,更应该深入业务一线,抓住最关键的运营矛盾,及时弥补财务口和业务口的短板,两把刷子都要硬,两个端口都真正的懂。

XX作为房地产商运营经营性不动产业务,虽然冠名不动产,更应抓住“经营性业务”的本质,经营有道,方能实现不动产的增值。经营业务的逻辑各有不同,回归本源还是对于客户真实增量价值的创造。在明确目标客群后,为什么客户会选择我们?泊寓的目标客群是刚进入这个城市的年轻人,那么泊寓的单价有没有足够低的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资产效率有没有被发挥到极致?社区营地的目标客群是周边5公里以内的社区家庭儿童,那么这个平台有没有提供充足优质的全龄、全方面课程给客户选择,有没有创造效率最高的平台以服务课程机构?泊时易有没有实现当初产品设计的最初的理念-最快的出场、最便捷付费?等等,这些都是作为资管人员应该站在客户角度去考量的价值,并且将这些运营指标转化为经济数据供投资者及管理层做决策依据和投资参考。这一点和华为在本书中所写:明确自己的目标客户是谁,搞清楚他们的真实需求是一致的,也是当前作为资管应该帮助运营端口去实践的工作。

从战略角度,本书提出了“在模糊的情况下必须多条战线作战,当市场明晰时立即将投资重心转到主线上去”。曾经以为的万科在上世纪初创阶段什么都做的年代又复辟了吗?这个观点解答了我之前对于万科大力发展新业务的困惑。在地产白银时代的前提下,要做引领时代的企业,航母需要及时掉头选择新的方向。新业务的百花齐放离不开整个集团的鼓励和容错,这些的确是万科近年来一直在坚持实践的。所以我非常庆幸自己选择了一家有长远战略眼光和前瞻性的企业,敢于集中优质的资源撕开新市场的突破口,具备强占市场制高点的思维。

从技术管理层面,本书提到的对于大数据的重视、对于流程管理的思路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针对不同的业务,制定不同业务发展阶段的运营数据库,细化到每个项目、每月进行数据更新,是我作为资管正在践行并完善的基础工作。站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分析才能真正找到运营症结所在,避免盲目行动浪费时间和资源。新业务的节点一拖再拖,牵动所有项目人员的神经,在当前流程和业务新变化的基础上,资管也在联合业务口进行新的流程梳理。

所有从这本书上得来的认知,都将在不久的未来由我们共同努力变成现实。

下载以意义建构为中心的引导方法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意义建构为中心的引导方法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客户经理为中心-论文

    以客户经理为中心 提高工作能力以及加强责任服务意识 从而争强客户管理、满足客户需求和稳步提升赋予给客户优质服务 中文摘要 烟草行业是专卖体制保护下的特殊行业。烟草公......

    “以人为本”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

    “以人为本”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人们在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正在着力化解因各种人为因素和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交通拥堵矛盾。可是,在整治交通顽症和依法严管......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任正非曾说: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如何理解“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关键在于把客户需求进行落地:明确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才是客户需要......

    以学为中心理论学习资料

    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 [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长春出版社,2003.1.p37-43 1.教学观的混乱 现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正处在兴盛状态。日本文......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一)施绍平最近读黄卫伟的《以客户为中心--华为公司业务管理纲要》一书,感触颇多。为何华为能够在短短的三十年成为世界的通信企业巨头?他们做对了什么?有什么......

    以意义为话题的作文

    以意义为话题的作文1 我想知道,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了考试?参加大学考试。直到我看到《无限的生命》这本书,我才找到了答案。笔者被禁用,天生没有四肢,当人们以为他会整天在悲伤,......

    以德为核心 建构四雅校园文化

    以德为核心 建构四雅校园文化 ——开县汉丰第一中心小学创建市“十佳特色文化校园”的申报材料 开县汉丰一校,创建于1906年,是开县废科举制度之后的第一所小学,为“开县小学之......

    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 ★★★★★ 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长春市六十八中学 张艳玲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可以锻炼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使他们在最大范围的教学参与中获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