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时间:2019-05-14 11:5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第一篇: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转载)

小学数学课程中,从开始解答应用题就跟四则运算的学习结合着进行。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学生在应用题掌握较差的产生原因,归纳起来有:①审题不严,忽视了表明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关系的词语;②对问题的要求不明确;③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没有搞清楚;④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没有搞清楚;⑤数量关系不明确;⑥根本不理解题意而乱做;⑦也有一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勉强会演算,而让其独立解答就错误百出,或条件和问题稍有改变,就解答不出来。由此可见,学生在解答方面所犯的错误,主要是由于不会分析应用题或根本没有分析而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计算碰对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上触类旁通和灵活运用。当然,学生不会分析应用题,不会列式计算,证明他们还不能合乎逻辑地思维,还缺乏判断推理能力和综合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无法有条理地把计算方法加以复述,更无法独立地进行自编或改编应用题。因此,我认为在教学应用题的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进行列式计算,必须要求学生在列式之前学会分析,在列式之后还要会复述讲解和编题。也就是说要求学生达到掌握“四步”即分析、列式计算、复述讲解、编题。才是自觉地掌握解答应用题的知识和技能的标志,才是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根本。以下,我就应用题教学“四步”过程的要求和内容以及工作方法简要说明,以求教于同行。

一、掌握分析

(1)学会认真阅读应用题,理解题意,分清条件和问题;

(2)学会运用动作、图解、画图等方法表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3)学会运用综合法或分析法分析应用题。通过解析的实践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判断、推理、选择算法。

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不会逻辑地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判断运算法则,在列式计算时就会发生种种错误。即使凭着个别词句的暗示碰对了,也是偶然的。因此学生会正确地分析应用题,能开列条件和问题,找出表明数量关系的词语,并由此而进行判断推理是列式计算的基础。分析应用题不仅有助于列式计算的理解,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观点。应用题来自实际生活,在数学实践中虽然仅仅是从数量关系方面来培养,实际上是在培养学生分析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按辩证法即:具体地分析问题,具体地解决问题。教师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实际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条件与解决问题的条件,学生越是善于具体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越能增长辩证思维的能力。我们知道,任何一问题产生的条件与解决问题的条件都可有多有少,实际上就在分析一系列的矛盾。教师根据需要和可能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不仅是解答数学应用题的基础,而且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观点,更有其深刻的意义。指导学生分析应用题,在刚开始教学某一类型应用题时,首先要运用直观教具(实物演示或图解表示)讲解这类简单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两个条件之间以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后在分析这类题目时,就要求学生在分清条件和问题的基础上,用动作或图解的形式来表明两个条件之间以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然后判断确定这类题目是一个什么样的基本概念。到了最后就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分清条件和问题,能够列表表明条件之间、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自主地判定是属于何种基本概念。

在开始分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可以通过两个连续的简单应用题引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分析表,以后则是逐步从综合法过渡到分析法,使学生能运用分析表(或线段图)来分析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多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分析,应该重视开列条件和问题的工作。开始可以根据出现的顺序来摘录,以后逐步过渡到数量关系来开列条件和问题,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分析推理。进一步就要求经过认真审题后直接按数量关系列出条件和问题。再根据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推理,列出分析表(或线段图)然后确定列式步骤和算法。到最后阶段,应该使学生做到当确定题目反映的某一基本概念时,就能迅速地、正确地列出算式,熟练地算出结果。

二、列式计算

(1)口头或书面做解题计划;(2)先用分步列式后用综合算式;

(3)能根据算式正确、迅速、合理地演算;(4)正确使用单位名称;(5)根据问题写答数;(6)自觉进行验算或估算。

列式计算在解答应用题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观点,儿童的思维具有动作、形象的特点,思维断断续续,而且不善于重新审查自己思维的结果。为此,在分析应用题的阶段,对于题意的理解,对于数量关系的推理与判断,就难免有不周密或片面性。但是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要一面想一面写,这就使他们的思维有着书面依据,借助于知觉的支持,就便于进行审查,发现错误及时加以改正或补充。这样,学生会分析,当然为顺利列式计算打下了基础,但是还不能保证计算就不会发生错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意,达到计算的目的,教师也要重视这一环节,正确地加以掌握。

教学列式计算时,到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最后阶段,可以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在多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计算过程中,应该进一步重视综合式的训练。开始要求对不需要使用括号列出综合式,最后在运用小括号的基础上学会中括号列出综合式。多步计算的应用题的验算与改编题目的工作有密切联系,因而验算也可以在学会复述以后进行,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会复述讲解

(1)会把应用题中的主要内容讲述出来;

(2)会根据条件和问题叙述解题计划和列式计算的步骤;(3)会按照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复述选择算法的依据;(4)会正确地读出算式、讲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5)会从应用题的问题出发,叙述推理和列式;

让学生复述讲解分析的过程、列式的依据,不仅可以巩固某一类型的应用题的分析推理各解答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是检验学生对题意是否理解得是否透彻的有效方法。对于启发学生自觉地把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从具体的事例说明概括为一般的法则或特性,并且进一步加以巩固,更有其积极意义。因此,要求学生会复述讲解,即是促进应用题教学质量的提高的方法,同时可以主动地把自已获得知识的有关信息反馈给教师。

指导学生复述讲解,开始可以采用问答式进行,以后应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连贯地讲述题目的结构特征,计算方法和选择算法的依据。到了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阶段,在讲解列式过程和列式方法的依据时,开始可以根据分析表(线段图)来复述。以后要求学生根据算式来复述。最后逐渐放开分析表和算式而直接根据题目来复述。开始可以列式步骤、验算方法、列式依据分别进行复述,以后则要求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复述。

四、会编题

1、自编应用题;

(1)根据两个已知数提(或补足)问题;

(2)根据一个已知数和问题,补充缺少的已知数;(3)根据实物、图表、线段图或表演动作编应用题;(4)根据故事内容或某一件事实编应用题;(5)根据算式或算法编应用题;

(6)根据要求,例如:用36和9编一道或几道不同计算方法应用题;(7)仿照课本上的应用题自编。

2、改编应用题:

(1)把某一种简单应用题改编为另一种类型的简单应用题;

(2)把几个有连续性的简单应用题组合成一个复合应用题,或把一个复合应用题改编为几个有连续性的简单应用题;

(3)把未知数改为已知数,把已知数改为未知数,编成一道或几道逆运算的应用题;(4)把应用题中的某一个已知条件,分解为两个已知条件,使计算增加一步,或把应用题中的某两个已知条件合并为一个已知条件,使计算减少一步。

编题是提高的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通过自编应用题,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学生能正确地编出某一类型的应用题,证明学生对于已学过的数学法则是理解的,并且掌握了这一类型应用题的数学结构及其特点。通过自编应用题,学生的思想会变得更清楚、明确,叙述和判断会变得更有把握和更有根据。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兴趣和效果,也借着编题而获得增长。通过改编应用题可以使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融合贯通,并且能深入地理解不同类型题目的内在联系,逐步认识各类应用题的来龙去脉,提高学生对新的应用题的分析能力。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灵活地应用知识,并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应用题之间联系和区别,从而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指导学生编题,开始阶段可以进行补足问题或条件的练习,或者根据实物演示或图解的方法来自编题目。当学习了相当数量的简单应用题以后,可以要求学生根据算式或指定的数字、条件等进行编题。学到了几种有联系的不同类型的题目以后,应该要求学生能根据某一条件与问题调换,或只改变问题,或只改变某一条件的要求,改编成一道新的类型的题目,并能说出新的题目类型和解答方法。多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编题练习主要是进行改编。

上述“四步”虽各有其任务,但是它们彼此之间有内在联系,而不是孤立的。分析是基础,列式计算是目的,复述讲解是巩固和反馈,编题是提高。总之为应用题的教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应用题教学实践中抓牢这“四步”,就可以防止学生解答问题时的主观性、表面性,培养学生的客观性、深刻性和全面性。“四步”的要求的贯彻可以达到:掌握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增强分析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目的。也是教学应用题的关键,使知识教学与世界观的培养结合起来,而且是一种内在系统的结合。

第二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摘要:应用题在初中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考数学卷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考察着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和整体综合分析能力。而应用题的解答也是考生取得高分的拦路虎,所以摸索学生在解决应用题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也就成了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下面就初中数学应用题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解决的问题的方法做出自己的一些浅析。

关键词:数学应用题;提高;解题能力

应用题是考察数学知识掌握的一个方面。它考察着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一种考察较为全面的题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是比较高,在数学卷中,应用题一般是出现在试卷的最后几题,而这几题是整张试卷的一个难点所在,同时也是分数较大失分较多的一个部分。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也是我们平时教学的关键,要想在考得好分数必须在应用题部分下功夫。所以在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式,同时把这些知识应用到进一步的学习活动中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来。那么,我们将如何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首先我们要找到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遇到了哪些问题,由此对症下药。

一、在数学应用题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题目的解读的能力较差,问不知所答。要想做对题目,首先要了解题目的阅理解题意,阅读题目解应用题的第一步,题目中存在很多的信息,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背景问题的数学化进程。很多学生往往在读完一遍题目后不知所云。搞不清楚题目想表达的意思。因为不能对题目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学生,仅仅关注文字、数字、符号、图表,也不能很快地用图象、表格、方程、不等式来简洁的表达题目中的条件。所以在应用题这块既浪费了时间还丢失了分数。第二:粗心大意,漏看所给信息。因为应用题的题目文字较多较长,条件数据也很多。所以学生在审题时由于粗心大意,为了节约时间按,着急理解题意,往往只了解了题目的大概,自认为已读懂题意。欲速则不达。这时学生会漏看题目的条件,从而百思不得其解。学生也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理解”题目,从而歪曲题目表达的意思。第三:数学语言的转化能力差。变量选择不适合。对公式的掌握运用不到位,不能全面的分析题目进行作答等等都影响着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

二、提高初中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措施: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应用题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文字冗长,生活常识多,科学术语多,相关的制约因素多,这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较高要求.许多学生一见到题目那么长连读的勇气都没有了,也有许多学生阅读应用题后往往对题意理解不透,给解题造成很大障碍。因此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言功底是提高应用题的解题能力的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找到关键词,有必要时多读几遍题目,加深理解,能清楚的知道哪些是已知条件,要求什么,并能找到隐藏在题目中的条件。

数式是最基本的数学语言,能够有效、简捷、准确地揭示数学的本质,富有通用性和启发性,因而成为描述和表达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说出自己的思考过和困惑,列出代数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所在。

2、掌握分析

解决任何一个问题特别是在解决应用题时我们要学会认真阅读应用题,理解题意,分清条件和问题;还要学会运用动作、图解、画图等方法表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更要学会学会运用综合法或分析法分析应用题。通过解析的实践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判断、推理、选择算法。

应用题的题目背景来自实际生活,在数学实践中虽然看起来仅仅是从数量关系方面来培养,实际上却是在培养学生分析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如果按辩证法来说就是:具体地分析问题,具体地解决问题。教师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实际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条件与解决问题的条件,学生越是善于具体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越能增长辩证思维的能力。我们知道,任何一问题产生的条件与解决问题的条件都可有多有少,实际上就在分析一系列的矛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和可能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加深解答数学应用题的基础,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此外对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观点,更有其深刻的意义。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应用题,在刚开始教学某一类型应用题时,首先要运用直观教具也就是实物演示或图解表示,然后开始讲解这类简单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在此的关键就是需要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两个条件之间以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长此以往以后在分析这类题目时,就要求学生在分清条件和问题的基础上,用动作或图解的形式来表明两个条件之间以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然后判断确定这类题目是一个什么样的基本概念。到了最后就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熟练地分清条件和问题,能够列表表明条件之间、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自主地判定是属于何种基本概念。在开始分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可以通过两个连续的简单应用题引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分析表,以后则是逐步从综合法过渡到分析法,使学生能运用分析表(或线段图)来分析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在分析多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时候,我们应该侧重开列条件和问题的工作。最简单的就是可以根据条件的出现顺序来摘录,以后逐步过渡到数量关系来开列条件和问题,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分析推理。进一步就要求经过认真审题后直接按数量关系列出条件和问题。再根据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推理,列出分析表(或线段图)然后确定列式步骤和算法。到最后阶段,应该使学生做到当确定题目反映的某一基本概念时,就能迅速地、正确地列出算式,熟练地算出结果。

3、列式计算

在列式部分我们首先要口头或书面做解题计划;之后先用分步列式后用综合算式,根据算式正确、迅速、合理地演算;主要要正确使用单位名称;再者根据问题写答数;最后自觉进行验算或估算。

应用题要通过计算才能得到答案,所以列式计算在解答应用题中肩负着极为重要的重任,它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进一步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通常儿童的思维具有动作、形象的特点,思维断断续续,而且不善于总结重新审查自己思维的结果。为此,在解答应用题分析应用题的阶段,我们对于题意的理解,对于数量关系的推理与判断,就难免会出现有不全面或不周密的地方。但是在应用题列式计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一边分析一边写,这就可以使他们的思维有了表现的形式,也就便于进行检查,当发现错误时我们及时加以改正或补充。这样,学生会分析,当然为顺利列式计算打下了基础,虽然还不能保证计算就不会发生错误,但至少对于我们可以减少除外的发生,此外,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意,达到计算的目的,教师也要重视这一环节,正确地加以掌握以及教导。在教学列式计算时,到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最后阶段,我们就可以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方面的能力。在多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计算过程中,应该进一步重视综合式的训练。开始要求对不需要使用括号列出综合式,最后在运用小括号的基础上学会中括号列出综合式。多步计算的应用题的验算与改编题目的工作有密切联系,因而验算也可以在学会复述以后进行,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4、会复述讲解

在复述讲解题目中我们要做到会把应用题中的主要内容讲述出来;然后会根据条件和问题叙述解题计划和列式计算的步骤;再按照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复述选择算法的依据;使用会正确地读出算式、讲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最后会从应用题的问题出发,叙述推理和列式;

通过让学生复述讲解解题思路,分析解题的过程、列式的依据,不仅巩固了某一类型的应用题的分析推理各解答方法,还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还是检验学生对题意是否理解得是否透彻以及是否对题目解读思路是否正确的有效途经。另一方面对于启发学生自觉地把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从具体的事例说明概括为一般的法则或特性,并且进一步加以巩固,更有其积极意义。由此观之,要求学生会复述讲解,不仅可以提高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加深解题印象,主动地把自已获得知识的有关信息反馈给教师。复述题目如此重要,那如何指导学生复述讲解呢?开始可以采用问答式进行,逐步引导,多次引导后形成固定的模式,以后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连贯地讲述题目的结构特征,计算方法和选择算法的依据。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阶段,在讲解列式过程和列式方法的依据时,开始可以依据分析表或者线段图来复述。以后要求学生根据算式来复述。最后逐渐放开分析表和算式而直接根据题目来复述。还有就是可以开始时可以列式步骤、验算方法、列式依据分别进行复述,熟悉之后则要求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复述。

总得来说,虽然应用题难度较大,也比较容易失分。但是只要我们反复练习,举一反三,总结经验就可以找出快速解题的途经。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肯努力专研,应用题这个拦路虎终将会被我们拿下。

第三篇:小学生应用题解题方法

小学生应用题解题方法

定理、公式都记住,勤思好问,多做几道题,不就行了。事实上并非如此,比如:有的同学把书上的黑体字都能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可就是不会用;有的同学不重视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死记结论,生搬硬套;有的同学眼高手低,“想”和“说”都没问题,一到“写”和“算”,就漏洞百出,错误连篇;有的同学懒得做题,觉得做题太辛苦,太枯燥,负担太重;也有的同学题做了不少,辅导书也看了不少,成绩就是上不去,还有的同学复习不得力,学一段、丢一段。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学习态度问题:有的同学在学习上态度暧昧,说不清楚是进取还是退缩,是坚持还是放弃,是维持还是改进,他们勤奋学习的决心经常动摇,投入学习的精力也非常有限,思维通常也是被动的、浅层的和粗放的,学习成绩也总是徘徊不前。反之,有的同学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强劲,他们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动向同学、老师求教,具有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和创造学习条件的能力。二是学习方法问题:有的同学根本就不琢磨学习方法,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上课记笔记,下课写作业,机械应付,效果平平;有的同学今天试这种方法、明天试那种方法,“病急乱投医”,从不认真领会学习方法的实质,更不会将多种学习方法融入自己的日常学习环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多的同学对学习方法存在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比如,什么叫“会了”?是“听懂了”还是“能写了”,或者是“会讲了”?这种带有评价性的体验,对不同的学生来说,差异是非常大的,这种差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效果。由此可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数学的两大基石。这两大基石的形成又离不开平时的数学学习实践,下面就几个数学学习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谈一谈如何学好数学。

一、数学运算

运算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初中阶段是培养数学运算能力的黄金时期,初中代数的主要内容都和运算有关,如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分式的运算、根式的运算和解方程。初中运算能力不过关,会直接影响高中数学的学习:从目前的数学评价来说,运算准确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运算屡屡出错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从个性品质上说,运算能力差的同学往往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眼高手低,从而阻碍了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从学生试卷的自我分析上看,会做而做错的题不在少数,且出错之处大部分是运算错误,并且是一些极其简单的小运算,如71-19=68,(3+3)2=81等,错误虽小,但决不可等闲视之,决不能让一句“马虎”掩盖了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帮助学生认真分析运算出错的具体原因,是

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面对复杂运算的时候,常常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情绪稳定,算理明确,过程合理,速度均匀,结果准确;

②要自信,争取一次做对;慢一点,想清楚再写;少心算,少跳步,草稿纸上也要写清楚。

二、数学基础知识

理解和记忆数学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什么是理解?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理解就是用自己的话去解释事物的意义,同一个数学概念,在不同学生的头脑中存在的形态是不一样的。所以理解是个体对外部或内部信息进行主动的再加工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理解的标准是“准确”、“简单”和“全面”。“准确”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简单”就是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全面”则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不重不漏。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表述;二是知识的引申及其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

★什么是记忆?

一般地说,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借助关键词或提示语尝试回忆的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看到“抛物线”三个字,你就会想到:抛物线的定义是什么?标准方程是什么?抛物线有几个方面的性质?关于抛物线有哪些典型的数学问题?不妨先写下所想到的内容,再去查找、对照,这样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另外,在数学学习中,要把记忆和推理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三角函数一章中,所有的公式都是以三角函数定义和加法定理为基础的,如果能在记忆公式的同时,掌握推导公式的方法,就能有效地防止遗忘。总之,分阶段地整理数学基础知识,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可以极大地促进数学的学习。

三、数学解题

学数学没有捷径可走,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

1、如何保证数量?

① 选准一本与教材同步的辅导书或练习册。

② 做完一节的全部练习后,对照答案进行批改。千万别做一道对一道的答案,因为这样会造成思维中断和对答案的依赖心理;先易后难,遇到不会的题一定要先跳过去,以平稳的速度过一遍所有题目,先彻底解决会做的题;不会的题过多时,千万别急躁、泄气,其实你认为困难的题,对其他人来讲也是如此,只不过需要点时间和耐心;对于例题,有两种处理方

式:“先做后看”与“先看后测”。

③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题,与同学、老师交流,并把心得记在自习本上。

④每天保证1小时左右的练习时间。

2、如何保证质量?

①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学会“解剖麻雀”。充分理解题意,注意对整个问题的转译,深化对题中某个条件的认识;看看与哪些数学基础知识相联系,有没有出现一些新的功能或用途?再现思维活动经过,分析想法的产生及错因的由来,要求用口语化的语言真实地叙述自己的做题经过和感想,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以便挖掘出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元归一。

②落实:不仅要落实思维过程,而且要落实解答过程。

③复习:“温故而知新”,把一些比较“经典”的题重做几遍,把做错的题当作一面“镜子”进行自我反思,也是一种高效率的、针对性较强的学习方法。

四、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与哲学思想的融合是学好数学的高层次要求。比如,数学思维方法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有其对立面,并且两者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转换、相互补充,如直觉与逻辑,发散与定向、宏观与微观、顺向与逆向等等,如果我们能够在一种方法受阻的情况下自觉地转向与其对立的另一种方法,或许就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比如,在一些数列问题中,求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除了演绎推理外,还可用归纳推理。应该说,领悟数学思维中的哲学思想和在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数学思维,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总而言之,只要我们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扎扎实实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聪明地做题,并且能够站到哲学的高度去反思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我们就一定能早日进入数学学习的自由王国。

掌握解题步骤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要想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技能技巧,还需要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一般可以分为综合法、分析法、图解法、演示法、消元法、假定法、逆推法、列举法等。在这里介绍这些方法,主要是帮助同学掌握在遇到应用题时,如何去思考,怎样打开自己的智慧之门。这些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在实际解题中,往往是两种或三种方法同时用到,而且有许多问题,可以用这种方法分析,也可以用那种方法分析。问题在于掌握了各种方法后,可以随着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切不可死记硬背,机械地套用解题方法。

1.综合法 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然

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与其它的已知条件搭配,再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所要求的结果为止。这就是综合法。在运用综合法的过程中,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分解成可以依次解答的几个简单应用题。

第四篇: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解题能力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解题能力

在近年的高中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有些学生课堂似乎能够听得懂,教材内容也能读得懂,可就是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总有不少试题不会解答,以致成绩难以提高。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存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应当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下功夫才能有效解决。

从教师方面看,应积极改进教学行为:

一、强化敬业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实现由教学生“学会”到教学生“会学”的转变,学校应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点强化这部分教师的敬业精神,增强其负责意识和工作热情,引导其充满激情地上好每一节课,吃透教情和学情,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的“应知”、“应会”目标的实现。

二、根据学生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度

同级、同班高中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教师要通过课堂、作业、测验、反馈和调查等方法,掌握学生的学业基础和接受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使所有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会做基础题,稳拿中档分。在此基础上,再考虑适当提高优秀生的需要。

三、选择典型试题,突出课堂训练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新课改强调要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以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讲授新知识后,应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例题向学生作解题示范,再由学生上讲台或在练习本上做同类试题,掌握解题的基本规律、方法和思路,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之程度。教师讲例题,要把重点放在试题分析和解题思维方法的构想上,使学生从中学会基本的方法和技能。

从学生方面看,应切实改进学习行为。

一、增强学习信心,端正学习态度

面对激烈的高考竞争,一些同学缺乏必胜的信念,对自己要求不严,同学们一定要明确学习目的,充分认识高中阶段是每个同学学业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一切全在自己努力。只有下功夫,谁都能成功。从而增强信心,转变学习态度,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去学习。

二、抓住中心环节,课堂认真听讲

据调查,不少同学不会做题的原因,主要是对一些基础知识似懂非懂,或者缺乏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解决之法是应大力关注老师讲解例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步骤,掌握运用本节所学知识解题的基本规律及其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思路。这样,解题答卷能力就能从根子上提高。

三、遵循学习规律,力求融会贯通

解题能力是以扎实的知识功底作基础的,提高解题能力,必须着手知识的全面学习掌握和融会贯通。按照学习的一般规律,除课堂认真听讲外,对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课前必须预习,读熟课文内容,找出重点和难懂的内容,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所有课程都应当在课后认真复习巩固。

四、强化解题练习,达到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是掌握一切知识和技能的普遍规律,提高解题技能也不例外。必须强化解题训练,课堂练习、作业和平时的考练题都应当一丝不苟地去做,步骤、单位等要书写完整。各科都要建立错题纠正本,重做错题,定期回头望,确保同类错误不再发生。在复课阶段,要归纳各科试题类型,每类选做代表性试题,总结出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数学方面,能力比具体的知识更重要。

第五篇:小学数学应用题分类解题(整理)

小学数学应用题分类解题大全

求平均数应用题是在“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的特征是已知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最后所求的相等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计算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例1:东方小学六年级同学分两个组修补图书。第一组28人,平均每人修补图书15本;第二组22人,一共修补图书280本。全班平均每人修补图书多少本?

要求全班平均每人修补图书多少本,需要知道全班修补图书的总本数和全班的总人数。(15×28+280)÷(28+22)=14本

例2:有水果糖5千克,每千克2.4元;奶糖4千克,每千克3.2元;软糖11千克,每千克4.2元。将这些糖混合成什锦糖。这种糖每千克多少元?

要求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要先出这几种糖的总价和总重量最后求得平均数,即每千克什锦糖的价钱。

(2.4×5+3.2×4+4.2×11)÷(5+4+11)=3.55元

3、要挖一条长1455米的水渠,已经挖了3天,平均每天挖285米,余下的每天挖300米。这条水渠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已知水渠的总长度,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就要先求出一共挖了多少天。1455÷(3+(1455-285×3)÷300)=291米

4、小华的期中考试成绩在外语成绩宣布前,他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0分。外语成绩宣布后,他的平均分数下降了2分。小华外语成绩是多少分?

解法一:先求出四门功课的总分,再求出一门功课的的总分,然后求得外语成绩。(90–2)×5–90×4=80分

5、甲乙丙三人在银行存款,丙的存款是甲乙两人存款的平均数的1.5倍,甲乙两人存款的和是2400元。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存款多少元?

要求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存款多少元,先要求得三人存款的总数。(2400÷2×1.5+2400)÷3=1400元

6、甲种酒每千克30元,乙种酒每千克24元。现在把甲种酒13千克与乙种酒8千克混合卖出,当剩余1千克时正好获得成本,每千克混合酒售价多少元?

要求每千克混合酒售价多少元,要先求得两种酒的总价钱和两种酒的总千克数。因为当剩余1千克时正好获得成本,所以在总千克数中要减去1千克。

(30×13+24×8)÷(13+8–1)=29.1元

7、甲乙丙三人各拿出相等的钱去买同样的图书。分配时,甲要22本,乙要23本,丙要30本。因此,丙还给甲13.5元,丙还要还给乙多少元?

先求买来图书如果平均分,每人应得多少本,甲少得了多少本,从而求得每本图书多少元。1.平均分,每人应得多少本?(22+23+30)÷3=25本

2.甲少得了多少本?25–22=3本 3.乙少得了多少本?25–23=2本 4.每本图书多少元?13.5÷3=4.5元 5. 丙应还给乙多少元? 4.5×2=9元

13.5÷[(22+23+30)÷3–22]×[(22+23+30)÷3–23]=9元

8、小荣家住山南,小方家住山北。山南的山路长269米,山北的路长370米。小荣从家里出发去小方家,上坡时每分钟走16米,下坡时每分钟走24米。求小荣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在同样的路程中,由于是下坡的不同,去时的上坡,返回时变成了下坡;去时的下坡,回来时成了上坡,因此,所用的时间也不同。要求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需要先求得往返的总路程和总时间。

1、往返的总路程(260+370)×2=1260米

2、往返的总时间(260+370)÷16+(260+370)÷24=65.625分

3、往返平均速度 1260÷65.625=19.2米

(260+370)×2÷[(260+370)÷16+(260+370)÷24]=19.2米

9、草帽厂有两个草帽生产车间,上个月两个车间平均每人生产草帽185顶。已知第一车间有25人,平均每人生产203顶;第二车间平均每人生产草帽170顶,第二车间有多少人?

解法一:可以用“移多补少获得平均数”的思路来思考。

第一车间平均每人生产数比两个车间平均每人平均数多几顶?203–185=18顶;第一车间有25人,共比按两车间平均生产数计算多多少顶?18×25=450。将这450顶补给第二车间,使得第二车间平均每人生产数达到两个车间的总平均数。

6. 第一车间平均每人生产数比两个车间平均顶数多几顶? 203–185=18顶 7.第一车间共比按两车间平均数逆运算,多生产多少顶?18×25=450顶 8. 第二车间平均每人生产数比两个车间平均顶数少几顶?185–170=15顶 9. 第二车间有多少人:450÷15=30人(203–185)×25÷(185–170)=30人 例

10、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去时每小时行45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往返一次共用了3.5小时。求往返的平均速度。(得数保留一位小数)解法一:要求往返的平均速度,要先求得往返的距离和往返的时间。

去时每小时行45千米,1千米要 小时;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1千米要 小时。往返1千米要(+)小时,进而求得甲乙两地的距离。

1、甲乙两地的距离 3.5÷(+)=90千米

2、往返平均速度 90×2÷3.5≈52.4千米 3.5÷(+)×2÷3.5≈52.4千米

解法二:把甲乙两地的距离看作“1”。往返距离为2个“1”,即1×2=2。去时每千米需 小时,返回时需 小时,最后求得往返的平均速度。

1÷(+)≈51.4千米

在解答某一类应用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归一),然后再用这个单一量和题中的有关条件求出问题,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应用题。

归一,指的是解题思路。

归一应用题的特点是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归一应用题有正归一应用题和反归一应用题。在求出一份是多少的基础上,再求出几份是多产,这类应用题叫做正归一应用题;在求出一份是多少的基础上,再求出有这样的几份,这类应用题叫做反归一应用题。

根据“求一份是多少”的步骤的多少,归一应用题也可分为一次归一应用题,用一步就能求出“一份是多少”的归一应用题;两次归一应用题,用两步到处才能求出“一份是多少”的归一应用题。

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求出一份的数量,它的计算方法: 总数÷份数=一份的数

例1、24辆卡车一次能运货物192吨,现在增加同样的卡车6辆,一次能运货物多少吨? 先求1辆卡车一次能运货物多少吨,再求增加6辆后,能运货物多少吨。这是一道正归一应用题。192÷24×(24+6)=240吨

2、张师傅计划加工552个零件。前5天加工零件345个,照这样计算,这批零件还要几天加工完?

这是一道反归一应用题。

例3、3台磨粉机4小时可以加工小麦2184千克。照这样计算,5台磨粉机6小时可加工小麦多少千克?

这是一道两次正归一应用题。

4、一个机械厂和4台机床4.5小时可以生产零件720个。照这样计算,再增加4台同样的机床生产1600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

这是两次反归一应用题。要先求一台机床一小时可以生产零件多少个,再求需要多少小时。1600÷[720÷4÷4.5×(4+4)]=5小时

5、一个修路队计划修路126米,原计划安排7个工人6天修完。后来又增加了54米的任务,并要求在6天完工。如果每个工人每天工作量一定,需要增加多少工人才如期完工? 先求每人每天的工作量,再求现在要修路多少米,然后求要5天完工需要工人多少人,最后求要增加多少人。

(126+54)÷(126÷7÷6×5)–7=5人

6、用两台水泵抽水。先用小水泵抽6小时,后用大水泵抽8小时,共抽水624立方米。已知小水泵5小时的抽水量等于大水泵2小时的抽水量。求大小水泵每小时各抽水多少立方米?

解法一:根据“小水泵5小时的抽水量等于大水泵2小时的抽水量”,可以求出大水泵1小时的抽水量相当于小水泵几小时的抽水量。把不同的工作效率转化成某一种水泵的工作效率。

1、大水泵1小时的抽水量相当于小水泵几小时的抽水量?5÷2=2.5小时

2、大水泵8小时的抽水量相当于小水泵几小时的抽水量2.5×8=20小时

3、小水泵1小时能抽水多少立方米?642÷(6+20)=24立方米

4、大水泵1小时能抽水多少立方米?24×2.5=60立方米 解法二:

1、小水泵1小时的抽水量相当于大水泵几小时的抽水量2÷5=0.4小时

2、小水泵6小时的抽水量相当于大水泵几小时的抽水量0.4×6=2.4小时

3、大水泵1小时能抽水多少立方米?624÷(8+2.4)=60立方米

4、小水泵1小时能抽水多少立方米?60×0.4=24立方米

7、东方小学买了一批粉笔,原计划29个班可用40天,实际用了10天后,有10个班外出,剩下的粉笔,够有校的班级用多少天?

先求这批粉笔够一个班用多少天,剩下的粉笔够一个班用多少天,然后求够在校班用多少天。

1、这批粉笔够一个班用多少天 40×20=800天

2、剩下的粉笔够一个班用多少天 800–10×20=600天

3、剩下几个班 20–10=10个

4、剩下的粉笔够10个班用多少天 600÷10=60天(40×20–10×20)÷(20–10)=60天

8、甲乙两个工人加工一批零件,甲4.5小时可加工18个,乙1.6小时可加工8个,两个人同时工作了27小时,只完成任务的一半,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先分别求甲乙各加工一个零件所需的时间,再求出工作了27小时,甲乙两工人各加工了零件多少个,然后求出一半任务的零件个数,最后求出这批零件的个数。

[27÷(4.5÷18)+27÷(1.6÷8)]×2=486个

在解答某一类应用题时,先求出总数是多少(归总),然后再用这个总数和题中的有关条件求出问题。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应用题。

归总,指的是解题思路。

归总应用题的特点是先总数,再根据应用题的要求,求出每份是多少,或有这样的几份。例

1、一个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450米。80天完成。现在要求提前20天完成,平均每天应修多少米?

450×80÷(80–20)=600米

2、家具厂生产一批小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120件,28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多生产了20件,可以几天完成任务?

要求可以提前几天,先要求出实际生产了多少天。要求实际生产了多少天,要先求这批小农具一共有多少件。

28–120×28÷(120+20)=4天

3、装运一批粮食,原计划用每辆装24袋的汽车9辆,15次可以运完;现在改用每辆可装30袋的汽车6辆来运,几次可以运完?

24×9×15÷30÷6=18次

4、修整一条水渠,原计划由8人修,每天工作7.5小时,6天完成任务,由于急需灌水,增加了2人,要求4天完成,每天要工作几小时?

一个工人一小时的工作量,叫做一个“工时”。要求每天要工作几小时,先要求修整条水渠的工时总量。

1、修整条水渠的总工时是多少?7.5×8×6=360工时

2、参加修整条水渠的有多少人 8+2=10人

3、要求 4天完成,每天要工作几小时 4、360÷4÷10=9小时 7.5×8×6÷4÷(8+2)=9小时

5、一项工程,预计30人15天可以完成任务。后来工作的天后,又增加3人。每人工作效率相同,这样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一个工人工作一天,叫做一个“工作日”。

要求可以提前几天完成,先要求得这项工程的总工作量,即总工作日。

1、这项工程的总工作量是多少?15×30=450工作日 2、4天完成了多少个工作日?4×30=120工作日

3、剩下多少个工作日?450–120=330工作日

4、剩下的要工作多少天?330÷(30+3)=10天

5、可以提前几天完成?15–(4+10)=1天 15–[(15×30–4×30)÷(30+3)+4]=1天

6、一个农场计划28天完成收割任务,由于每天多收割7公顷,结果18天就完成 了任务。实际每天收割多少公顷?

要求实际每天收割多少公顷,要先求原计划每天收割多少公顷。要求原计划每天收割多少公顷,要先求18天多收割了多少公顷。18天多收割的就是原计划(28–18)天的收割任务。

1、18天多收割了多少公顷? 7×18=126公顷

2、原计划每天收割多少公顷? 126÷(28–18)=12.6公顷

3、实际每天收割多少公顷? 12.6+7=19.6公顷 7×18÷(28–18)+7=19.6公顷 例

7、休养准备了120人30天的粮食。5天后又新来30人。余下的粮食还够用多少天?

先要求出准备的粮食1人能吃多少天,再求5天后还余下多少粮食,最后求还够用多少天。

1、准备的粮食1人能吃多少天?300×120=3600天 2、5天后还余下的粮食够1人吃多少天?3600–5×120=3000天

3、现在有多少人?120+30=150人

4、还够用多少天? 3000÷150=20天(300×120–5×120)÷(120+30)=20天

8、一项工程原计划8个人,每天工作6小时,10天可以完成。现在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增加22人,每天工作时间增加2小时,这样,可以提前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要求可以几天完成,要先求现在完成这项工程多少天。要求现在完成这项工程多少天,要先求这项工程的总工时数是多少。

10–6×10×8÷(8+22)÷(6+2)=8天

已知两个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应用题。解答方法是:和÷(倍数+1)=1份的数 1份的数×倍数=几倍的数

1、有甲乙两个仓库,共存放大米360吨,甲仓库的大米数是乙仓库的3倍。甲乙两个仓库各存放大米多少吨?

2、一个畜牧场有绵羊和山羊共148只,绵羊的只数比山羊只数的2倍多4只。两种羊各有多少只?

山羊的只数:(148-4)÷(2+1)=48只 绵羊的只数:48×2+4=100只

3、一个饲养场养鸡和鸭共3559只,如果鸡减少60只,鸭增加100只,那么,鸡的只数比鸭的只数的2倍少1只。原来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鸡减少60只,鸭增加00只后,鸡和鸭的总数是3559-60+100=3599只,从而可求出现在鸭的只数,原来鸭的只数。

1、现在鸡和鸭的总只数:3559-60+100=3599只

2、现在鸭的只数:(3599-1)÷(2+1)=1200只

3、原来鸭的只数:1200-100=1100只

4、原来鸡的只数:3599-1100=2459只

4、甲乙丙三人共同生产零件1156个,甲生产的零件个数比乙生产的2倍还多15个;乙生产的零件个数比丙生产的2倍还多21个。甲乙丙三人各生产零件多少个?

以丙生产的零件个数为标准(1份的数),乙生产的零件个数=丙生产的2倍-21个;甲生产的零件个数=丙的(2×2)倍+(21×2+15)个。

丙生产零件多少个?(1156-21-21×2-15)÷(1+2+2×2)=154个 乙:154×2+21=329个 甲:329×2+15=673个

5、甲瓶有酒精470毫升,乙瓶有酒精100毫升。甲瓶酒精倒入乙瓶多少毫升,才能使甲瓶酒精是乙瓶的2倍?

要使甲瓶酒精是乙瓶的2倍,乙瓶 是1份,甲瓶是2份,要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求还要倒入多少毫升。

1、一份是多少?(470+100)÷(2+1)=190毫升

2、还要倒入多少毫升?190-100=90毫升

6、甲乙两个数的和是7106,甲数的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是8,乙数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是2。用0代替这两个数里的这些8和2,那么,所得的甲数是乙数的5倍。原来甲乙两个数各是多少?

把甲数中的两个数位上的8都用0代替,那么这个数就减少了880;把乙数中的两个数位上的2都用0代替,那么这个数就减少了220。这样,原来两个数的和就一共减少了(880+220)[7106-(880+220)]÷(5+1)+220=1221„„乙数 7106-1221=5885„„甲数 已知两个数的差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差倍应用题。

解答方法是:差÷(倍数-1)=1份的数 1份的数×倍数=几倍的数

1、甲仓库的粮食比乙仓多144吨,甲仓库的粮食吨数是乙仓库的4倍,甲乙两仓各存有粮食多少吨?

以乙仓的粮食存放量为标准(即1份数),那么,144吨就是乙仓的(4-1)份,从而求得一份是多少。

114÷(4-1)=48吨„„乙仓

2、参加科技小组的人数,今年比去年多41人,今年的人数比去年的3倍少35人。两年各有多少人参加?

由“今年的人数比去年的3倍少35人”,可以把去年的参加人数作为标准,即一份的数。今年参加人数如果再多35人,今年的人数就是去年的3倍。(41+35)就是去年的(3-1)份

去年:(41+35)÷(3-1)=38人

3、师傅生产的零件的个数是徒弟的6倍,如果两人各再生产20个,那么师傅生产的零件个数是徒弟的4倍。两人原来各生产零件多少个?

如果徒弟再生产20个,师傅再生产20×6=120个,那么,现在师傅生产的个数仍是徒弟的6倍。可见20×6-20=100个就是徒弟现有个数的6-2=4倍。

(20×6-20)÷(6-4)-20=30个„„徒弟原来生产的个数 30×6=180个师傅原来生产个数

4、第一车队比第二车队的客车多128辆,再起从第一车队调出11辆客车到第二车队服务,这时,第一车队的客车比第二车队的3倍还多22辆。原来两车队各有客车多少辆? 要求“原来两车队各有客车多少辆”,需要求“现在两车队各有客车多少辆”;要求“现在两车队各有客车多少辆”,要先求现在第一车队比第二车队的客车多多少辆。

1、现在第一车队比第二车队的客车多多少辆? 128-11×2=106辆

2、现在第二车队有客车多少辆?(106-22)÷(3-1)=42辆

3、第二车队原有客车多少辆?42-11=31辆

4、第一车队原有客车多少辆?31+128=159辆

5、小华今年12岁,他父亲46岁,几年以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 父亲的年龄与小华年龄的差不变。

要先求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时小华多少岁,再求还要多少年。(46-12)÷(3-1)-12=5年

6、甲仓存水泥64吨,乙仓存水泥114吨。甲仓每天存入8吨,乙仓每天存入18吨。几天后乙仓存放水泥吨数是甲仓的2倍?

现在甲仓的2倍比乙仓多(64×2-114)吨,要使乙仓水泥吨数是甲仓的2倍,每天乙仓实际只多存入了(18-2×8)吨。

(64×2-114)÷(18-2×8)=7天

7、甲乙两根电线,甲电线长63米,乙电线长29米。两根电线剪去同样的长度,结果甲电线所剩下长度是乙电线的3倍。各剪去多少米?

要求“各剪去多少米”,要先求得甲乙两根电线所剩长度各是多少米。两根电线的差不变,甲电线的长度是乙电线的3倍。从而可求得甲乙两根电线所剩下的长度。

1、乙电线所剩的长度?(63-29)÷(3-1)=17米

2、剪去长度?29-17=12米

8、有甲乙两箱橘子。从甲箱取10只放入乙箱,两箱的只数相等;如果从乙箱取15只放入甲箱,甲箱橘子的只数是乙箱的3倍。甲乙两箱原来各有橘子多少只?

要求“甲乙两箱原来各有橘子多少只”,先求甲乙两箱现在各有橘子多少只。

已知现在“甲箱橘子的只数是乙箱的3倍”,要先求现在甲箱橘子比乙箱多多少只。原来甲箱比乙箱多10×2=20只,“从乙箱取15只放入甲箱”,又多了15×2=30只。现在两箱橘子相差(10×2+15×2)只。

(10×2+15×2)÷(3-1)+15=40只„„乙箱 40+10×2=60只„„甲箱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差,要求这,叫做和差应用题。解答方法是:(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1、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共308棵,苹果树比梨树多48棵。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2、甲乙两仓共存货物1630吨。如果从甲仓调出6吨放入乙仓,甲仓的货物比乙仓的货物还多10吨。甲乙两仓原来各有货物多少吨?

从甲仓调出6吨放入乙仓,甲仓的货物比乙仓的货物还多10吨,可知原来两仓货物相差6×2+10=22吨,由此,可根据两仓货物的和与差,求得两仓原有货物的吨数。

3、某公司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作人员94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46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少12人,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工作人员多少人?

总人数不变。即原来和现在两班工作人员的和都是94人。现在两班人数相差12人。要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工作人员多少人,先要求现在甲班和乙班各有工作人员多少人?

1、现在甲班有工作人员多少人?(94+12)÷2=53人

2、现在乙班有工作人员多少人?(94-12)÷2=41人

3、原来甲班有工作人员多少人?53-46=7人

4、原来乙班有工作人员多少人?41+46=87人

4、甲乙丙三人共装订同一种书刊508本。甲比乙多装订42本,乙比丙多装订26本。他们三人各装订多少本?

先确定一个人的装订本数为标准。如果我们选定乙的装订本数为标准,从总数508中减去甲比乙多装订4的2本,加上丙比乙少装订的26本,得到的就是乙装订本数的3倍。由此,可求得乙装订的本数。

乙:(508-42+26)÷3=164本 甲丙略

5、三辆汽车共运砖9800块,第一辆汽车比其余两车运的总数少1400块,第二辆比第三辆汽车多运200块。三辆汽车各运砖多少块?

根据“三辆汽车共运砖9800块”和“第一辆汽车比其余两车运的总数少1400块”,可求得第一辆汽车和其余两车各运砖多少块。

根据“其余两车共运砖块数”和“第二辆比第三辆汽车多运200块”可求得第二辆和第三辆各运砖多少块。

1、第一辆:(9800-1400)÷2=4200块

2、第二辆和第三辆共运砖块数:9800-4200=5600块

3、第二辆:(5600+200)÷2=2900块

4、第三辆:5600-2900=2700块

6、甲乙丙三人合做零件230个。已知甲乙两人做的总数比丙多38个;甲丙两人做的总数比乙多74个。三人各做零件多少个?

先把跽两人做的零件总数看成一个数,从而求出丙做零件的个数,再把甲丙两人做的零件总数看作一个数,从而求出乙做零件的个数。丙:(230-38)÷2=96个 乙:(230-38)÷2=78个 甲略

7、一列客车长280米,一列货车长200米,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而行,两车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共经过15秒;两列车在平行轨道上同向而行,货车在前,客车在后,从两车相遇(货车车尾和客车车头)到两车相离(货车车头和客车车尾)经过2分钟。两列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由相向而行从相遇到相离经过15秒,可求得两列车的速度和(280+200)÷15;由同向而行从相遇到相离经过2分钟,可求得两列车的速度差(280-200)÷(60×2)。从而求得两列车的速度。

8、五年级三个班共有学生148人。如果把1班的3名学生调到2班,两班人数相等;如果把2班的1名学生调到3班,3班还比2班少3人。三个班原来各有学生多少人? 由“如果把1班的3名学生调到2班,两班人数相等”,可知,1班学生人数比2班多3×2=6人;由“如果把2班的1名学生调到3班,3班还比2班少3人”可知,2班学生人数比3班多1×2+3=5人。如果确定以2班学生人数为标准,由“三个班共有学生148人”和“1班学生人数比2班多3×2=6人,2班学生人数比3班多1×2+3=5人”可先求得2班的学生人数。

(148-3×2+1×2+3)÷3=49人„„2班 甲丙班略

已知两人的年龄,求他们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或已知两人年龄之间的数量关系,求他们的年龄等,这类问题叫做年龄应用题问题。

年龄问题的主要特点是:大小年龄差是个不变量。差是定值的两个量,随时间的变化,倍数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这类应用题往往是和差应用题、和倍应用题、差倍应用题的综合应用。

1、小方今年11岁,他爸爸今年43岁,几年以后,爸爸的年龄是小方年龄的3倍? 因为小方与爸爸的年龄差43-11=32不变。以几年后小方的年龄为1份数,爸爸的年龄就是3份的数。根据差倍应用题的解法,可求出小方几年后的年龄。

(43-11)÷(3-1)=16岁 16-11=5年

2、妈妈今年比儿子大24岁,4年后妈妈年龄是儿子的5倍。今年儿子几岁? “妈妈今年比儿子大24岁“,4年后也同样大24岁,根据差倍应用题的解法,可求得4年后儿子的年龄,进而求得今年儿子的年龄。

24÷(5-1)-4=2岁

3、今年甲乙两人年龄和为50岁,再过5年,甲的年龄是乙的4倍。今年甲乙两人各几岁?

今年甲乙两人年龄和为50岁,再过5年,两人的年龄和是50+5×2=60岁。根据和倍应用题的解法。可求得5年后乙的年龄,从而求得今年乙的年龄和甲的年龄。

4、小高5年前的年龄等于小王7年后的年龄。小高4年后与小王3年前的年龄和是35岁。今年两人各是多少岁?

由“小高5年前的年龄等于小王7年后的年龄“可知,小高比小王大5+7岁;他们俩今年年龄的和为:35+3-4=30岁,根据和差应用题的解法,可求得今年两人各是多少岁。由第一个条件可知,小高比小王在5+7=12岁。由第二个条件可知,他们的年龄和为35+3-4=34岁。

“根据两个差求未知数”是指分析问题的思考方法。“两个差”是指题目中有这样的数量关系。例如:总量之差与单位量之差;时间之差与速度之差或距离之差等等。解题时可以找出题目中的两个差,再根据两个这间的相应关系使总量得到解决。

1、百货商场上午卖出洗衣机8台,下午卖出同样的洗衣机12台,下午比上午多收售货款6600元,每台洗衣机售价多少元?6600÷(12-8)=1650元

2、一辆汽车上午行驶120千米,下午行驶210千米。下午比上午多行驶1.5小时。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10-120)÷1.5=60千米

3、新建一个图书室和一个办公室。室内地面共有234平方米。已知办公室比图书室小54平方米。用同样的砖铺地,图书室比办公室多用864块。图书室和办公室地面各用砖多少块?

由“办公室比图书室小54平方米”和“图书室比办公室多用864块”可求得“平均每平方米需用砖多少块”;由“室内地面共有234平方米”和“办公室比图书室小54平方米”,可求得“”。从而求得各用砖多少块。

4、甲乙两人同时从东村出发去西村,甲每分钟行76米,乙每分钟行68米。到达西村时,乙比甲多用了4分钟。东西两村间的路程是多少米?

甲乙两人同时从东村出发,当甲到达西村时,乙距西村还有4分钟的路程。乙每分钟行68米,4分钟能行68×4=272米。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比乙多行272米。这是路程这差。每分钟甲比惭多行76-68=8米,这是速度这差。根据这两个差,可以求出甲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从而求得两村之间的路程。

76×[68×4÷(76-68)]=2584米

5、冰箱厂原计划每天生产电冰箱40台,改进工艺后,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5台这样,提前2天完成了这批生产任务外,还比原计划多生产了35台。实际生产电冰箱多少台?

要求“实际生产电冰箱多少台”,需要知道“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台”和“实际生产了多少天”。

如果实际上再生产 2 天后话,还能生产(40+5)×2=90台,双知比原计划还多生产35台,实际上比原计划多生产了90+35=125台,这是一个总量之差。又知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5台,这是生产效率之差。根据这两个差可以求出原计划生产的天数。从而求得实际生产电冰箱的台数:40×{[(40+5)×2+35]÷5}+35=1035台

6、食品厂运来一批煤,原计划每天生产480千克,烧了预定的时间后,还剩下1680千克;改进烧煤方法后,实际每天烧400千克,烧了同样的时间后,还剩下4080千克。这批煤共有多少千克?

要求这批煤共有多少千克,先要求出预定烧的天数。计划烧后还剩1680千克,实际烧后还剩4080千克可求得实际比坟墓多剩多少千克,这是剩下总量之差,实际每天烧400千克,计划每天烧480千克,可求得每天烧煤量之差。根据这两个差,可求得烧了多少天。进而可求得烧了多少千克,这批煤共有多少千克。

400×[(4080-1680)÷(480-400)]+4080=16080千克

有关栽树以及与栽树相似的一类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植树问题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不封闭的线路上植树,另一种是在封闭的线路上植树。

1、不封闭线路上植树

如果在一条不封闭的线路上可不可能,而且两端都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比段数多。其数量关系如下:

棵数=总长÷株距+1 总长=株距×(棵数-1)株距=总长÷(棵数-1)

2、在封闭的线路上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与段数相等。其数量关系如下: 棵数=总长÷株距 总长=株距×棵数 株距=总长÷棵数

1、有一条公路全长500米,从头至尾每隔5米种一棵松树。可种松树多少棵? 500÷5 +1=101棵

2、从校门口到街口,一共插有30面红旗,相邻两面红旗相隔6米。从校门口到街口长多少米? 6×(30-1)=174米

3、在一条长150米的大路两旁各栽一行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一共栽了102棵。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有多少米? 150÷(102÷2-1)=3米 例

4、在一个周长为600米的池塘周围植树,每隔10米栽一棵杨树,在相邻两棵杨树之间每隔2米栽1棵柳树。杨树和柳树各栽了多少棵?

根据“棵数=总长÷株距”,可以求出杨树的棵数

在每两棵杨树之间可分为10÷2=5段,栽柳树4-1=4棵。由此,可以求得柳树的棵数。杨树:600÷10=60棵 柳树:(10÷2-1)×60=240棵

5、一条马路一侧,原有木电线杆97根,每相邻的两根相距40米。现在计划全部换用大型水泥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相距60米。需要大型水泥电线杆多少根?

1、这条路全长多少米?40×(97-1)=3840米

2、需要大型水泥电线杆多少根?3840÷60+1=65根

6、一座大桥长200米,计划在大桥两侧的栏杆上共安装32块图案,每块图案长2米,靠近桥两端的图案离桥端10.5米。相邻两图案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在桥两侧共装32块图案,即每侧装16块,图案之间的间隔有16-1=15个。用总长减去16块图案的距离就可以知道15个间隔的长度。

相向运动问题

同向运动问题(追及问题)背向运动问题(相离问题)

在行车、行船、行走时,按照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相依关系,已知其中的两个量,要求第三个量,这类应用题,叫做行程应用题。也叫行程问题。

行程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的数量关系: 距离=速度×时间 速度=距离÷时间 时间=距离÷速度 按运动方向,行程问题可以分成三类:

1、相向运动问题(相遇问题)

2、同向运动问题(追及问题)

3、背向运动问题(相离问题)

十、行程应用题

相向运动问题(相遇问题),是指地点不同、方向相对所形成的一种行程问题。两个运动物体由于相向运动而相遇。

解答相遇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的速度之和。

基本公式有: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

1、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540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经过3.6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两城市相距138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两城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3千米,乙每小时行12千米,乙在行进中因修车候车耽误1小时,然后继续行进,与甲相遇。求从出发到相遇经过几小时?

因为乙在行进中耽误1小时。而甲没有停止,继续行进。也可以说,甲比乙多行1小时。如果从总路程中把甲单独行进的路程减去,余下的路程就是跽两人共同行进的。

(138-13)÷(13+12)+1=6小时

3、计划开凿一条长158米的隧道。甲乙两个工程队从山的两边同时动工,甲队每天挖2.5米,乙队每天挖进1.5米。35天后,甲队调往其他工地,剩下的由乙队单独开凿,还要多少天才能打通隧道?

要求剩下的乙队开凿的天数,需要知道剩下的工作量和乙队每天的挖进速度。要求剩下的工作量,要先求两队的挖进速度的和,35天挖进的总米数,然后求得剩下的工作量。[158-(2.5+1.5)×35]÷1.5=12天

4、一列客车每小时行95千米,一列货车每小时的速度比客车慢14千米。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城开出,1.5小时后两车相距46.5千米。甲乙两城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已知1.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46.5千米,要求甲乙两城之间的铁路长,需要知道1.5小时两车行了多少千米?要求1.5小时两车共行了多少千米。需要知道两车的速度。

(95-14+95)×1.5+46.5=310.5千米

5、客车从甲地到乙地需8小时,货车从乙地到甲地需10小时,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开出。客车中途因故停开2小时后继续行驶,货车从出发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 假设客车一出发即发生故障,且停开2小时后才出发,这时货车已行了全程的 ×2=,剩下全程的1-=,由两车共同行驶。(1-×2)÷()-10分钟

5、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学校出发,同方向前进,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0千米。出发半小时后,甲因事又返回学校,到学校后又耽搁1小时,然后动身追乙。几小时后可追上乙?

先要求得甲先后共耽搁了多少小时,甲开始追时,两人相距多少千米 10×(0.5×2+1)÷(15-10)=4小时

6、甲乙丙三人都从甲地到乙地。早上六点甲乙两人一起从甲地出发,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丙上午八点才从甲地出发,傍晚六点,甲、丙同时到达乙地。问丙什么时候追上乙?

要求“两追上乙的时间”,需要知道“丙与乙的距离差”和“速度差”。要先求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再求丙追上乙要多少时间

1、丙行了多少小时18-8=10小时

2、丙每小时比甲多行多少千米5×2÷10=1千米

3、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5+1=6千米

4、丙追上乙要用多少小时4×2÷(6-4)=4小时

7、快中慢三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着同一条公路追赶前面的一个骑车人。这三辆车分别用6分钟、10分钟、12分钟追上骑车人。现在知道快车每小时行24千米,中车每小时行20千米,那么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快中慢三辆车出发时与骑车人的距离相同,根据快车和中车追上骑车人的路程差和时间差可求得骑车人的速度,进而求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单位换算略。6分钟= 小时 10分钟= 小时 12分钟= 小时

1、快车 小时行多少千米24× =2.4千米

2、中车 小时行多少千米20× = 千米

3、骑车人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4)÷()=20天 解法二:

假定甲与乙一样工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为 ×3=,这时工作量必定超过20%,超过部分 +20%,就是甲队一天的工作量。

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作所需时间1÷(×3-20%)=20天 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作所需时间1÷()=60天

5、乙队单独运完这批货物所需天数 1÷[-()=

3、一项工程,原定100人,工作90天完成;工程进行15天后,由于采用先进工具和技术,平均每人工效提高了50%。完成这项工程可提前几天?

要求完成这项工程,可以提前几天,先要求出实际所用的天数;要求实际所用的天数,先要求出完成余下的工程所用的天数。全工程原定100人90天完成,那么,平均每人每天要完成全工程的 ;100人工作15天完成了全工程量的 ×100×15。余下全工程的(1-×100×15)。采用先进技术后,每人工作效率是:[ ×(1+50%)],进而求得余下的工程所用的天数。1、100人工作15天后,还余下全工程的几分之几?1-×100×15=

2、改进技术后,100人1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1+50%)×100=

3、余下的工程要用多少天?÷ =50天

4、可提前多少天?90-15-50=25天

综合算式:90-15-(1-×100×15)÷[ ×(1+50%)×100]=25天

4、有一水池,装有甲乙两个注水管,下面装有丙管排水。空池时,单开甲管5分钟可注满;单开乙管10分钟可注满。水池注满水后,单开丙管15分钟可将水放完。如果在空池时,将甲乙丙三管齐开,2分钟后关闭乙管,还要几分钟可以注满水池?

分析与解:先求出甲乙丙三管齐开2分钟后,注满了水池的几分之几,还余下几分之几。再求余下的要几分钟。

1、三管齐开2分钟,注满了水池的几分之几?(+)=4分钟

5、一队割麦工人要把两块麦地的麦割去。大的一块麦地比小的一块大一倍。全队成员先用半天时间割大的一块麦地,到下午,他们对半分开,一半仍留在大麦地上,到傍晚时正 33 好把大麦地的麦割完;另一半到小麦地去割,到傍晚时还剩下一小块,这一小块第二天由1人去割,正好1天割完。这个割麦队共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把大的一块麦地算作单位“1”,小的一块麦地为。根据题意,一半成员半天割了,一天割了,全队成员一天可割 ×2=。

1、全队成员一天可割几分之几? ×2=

2、所剩的一小块面积是几分之几?-(-1)=

3、全队有多少人?(1+×3=

4、一个女工独做需要多少天 1÷ =18天

8、一项工程,甲独做10天完成,乙独做12天可以完成,丙独做15天完成。现在三人合作甲中途因病休息了几天,结果6天完成任务。甲休息了几天?

如果甲没有休息,那么甲乙丙都工作了6天,完成了工程量的几分之几,超过了几分之几,然后求得甲休息了几天。

1、三人合做6天,完成了工程量的几分之几?(+ +)×6=

2、超额完成了工程的几分之几?-1=

3、甲休息了几天? ÷ =5天

牛顿问题也叫牛吃草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是由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提出来的,所以以后就把这类问题叫做牛顿问题。牛顿问题的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所研究的量也等量地增加,解答时,要抓住这个关键问题,也就是要求出原来的量和增加的量各是多少。

牧场上长满牧草,每天匀速生长。这片牧场可供10头牛吃20天,可供15头牛吃10天。供25头牛吃几天?

牧草的总量不定,它是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不管它怎样增长,草的总量总是由牧场原有草量和每天长出的草量相加得来的。

10头牛20天吃的总草量比15头牛10天吃的草量多,多出部分相当于10天新长出的草量。

设法求出一天新长出的草量和原有草量。1、10头牛20天吃的草可供多少牛吃一天?10×20=200头、2、15头牛10天吃的草可供多少 头牛吃一天15×10=150头

3、(20–10)天新长出的 草可供多少头牛吃一天?50÷10=5头

4、每天新长出的草可供多少头牛吃一天?50÷10=5头 5、20天(或10天)新长出的草可供多少头牛吃一天?5×20=100头

或5×10=50头

6、原有的草可供多少头牛吃一天?200–100=100头

或150–50=100头

7、每天25头牛中,如果有5头牛去吃新长出的草,其余的牛吃原有的草,可吃几天?

100÷(25–5)=5天

2、有一水井,连续不断涌出泉水,每分钟涌出的水量相等。如果用3 台抽水机抽水,36分钟可以抽完;如果用5台抽水机抽水,20分钟可以抽完。现在12分钟要抽完井水,需要抽水机多少台?

随着时间的增长涌出的泉水也不断增多,但原来水量和每分钟涌出的水量不变。

1、3台抽水机的抽水量。3×36=108台分 2、5台抽水机的抽水量。5×20=100台分

3、使用3 台抽水机比用5台抽水机多用多少分钟?36–20=16分

4、使用3台抽水机比用5台抽水机少抽的水量。108–100=8台分

5、泉水每分钟涌出的水量,算出需要抽水机多少台?8÷16= 台

6、水井分钟涌出的水量。×36=18台分

7、水井原有的水量。108–18=90台分

8、水井原有水量加上12分钟涌出的水量。×12=6台分

9、水井原有水量加上12分钟涌出的水量。90+6、12台分

10、需要抽水机多少台?96÷12=8台

3、一片青草,每天生长速度相等。这片青草可共10头牛吃20天,或共60只羊吃10天。如果1头牛吃的草量等于4 只羊吃的草量,那么10头牛与60只羊一起吃,可以吃多少天?

先把题目进行转化。因为1头牛吃的草量等于4 只羊吃的草量。由此,题目可以转换成:这片青草可供(4×10)只羊吃20天,或供60只羊吃10天,问(4×10+60)只羊吃多少天?

1、(4×10)只羊20天吃的草可供多少只羊一天?4×10×20=800只天 2、60只羊10天吃的草可供多少只羊吃一天?60×10=600只天

3、(20–10)天新长出的草可供多少只羊吃一天?800–600=200只

4、每天的新长出的草可供多少只羊吃一天?200÷10=20只 5、20天新长出的草可供多少只羊吃一天?20×20=400只

6、原有草可供多少只羊吃一天?800–400=400只

7、可吃多少天?400÷(4×10+60–20)=5天

汉朝大将韩信善于用兵。据说韩信每当部队集合,他只要求部下士兵作1~3、1~5、1~7报数后,报告一下特各次的余数,便可知道出操公倍数和缺额。

这个问题及其解法,大世界数学史上颇负盛名,中外数学家都称之为“孙子定理”或“中国剩余定理”。

这类问题的解题依据是:

1、如果被除数增加(或减少)除数的若干倍,除数不变,那么余数不变。例如: 20÷3=6„„2(20-3×5)÷3=21„„2(20+3×15)÷3=1„„2

2、如果被除数扩大(缩小)若干倍,除数不变,那么余数也扩大(缩小)同样的倍数。例如: 20÷9=2„„2(20×3)÷9=6„„6(20÷2)÷9=1„„1

1、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适合这些条件的最小的数。

1、求出能被5和7整除,而被3除余1的数,并把这个数乘以2。70×2=140

2、求出能被3和7整除,而被5除余1的数,并把这个数乘以3。21×3=63

3、求出能被5和3整除,而被7除余1的数,并把这个数乘以2。15×2=30

4、求得上面三个数的和 140+63+30=233

5、求3、57的最小公倍数 [3、5、7]=105

6、如果和大于最小公倍数,要从和里减去最小公倍数的若干倍:233–105×2=23 例

2、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2,除以7余4,求适合这些条件的最小的数。解法一: 70×2+21×2+15×4=242 [3、5、7]=105 242–105×2=32 解法

二、35+21×2+15×4=137 [3、5、7]=105 137–105=32 例

3、一个数除以5余3,除以6余4,除以7余1,求适合这些条件的最小的数。

1、因为[

6、7]=42,而42÷5余2,根据第二个依据,42×4÷5应余8(2×4),实际余3,所以取42×4=168

2、因为[

7、5]=35,而35÷6余5,则取35×2=70

3、[

5、6]=30,30÷7余2,则取30×4=120

4、[5、6、7、]=210 5、168+70+120–210=148 例

4、我国古代算书上有一道韩信点兵的算题:卫兵一队列成五行纵队,末行一人;列成六行纵队末行五人;列成七行纵队,末行四人;列成十一行纵队,末行十人。求兵数。

1、[6、7、11]=462 462÷5余2 462×3÷5余1 取462×3=1386

2、[7、11、5]=385 385÷6余5 385×5÷6余5 取385×5=1925

3、[11、5、6]=330 330÷7余1 220×4÷7余4 取330×4=1320

4、[5、6、7]=210 210÷11余1 210×10÷11余10 取210×10=2100

5、求四个数的和 1386+1925+1320+2100=6731

6、[5、6、7、11]=2310 7、6731–2310×2=2111

下载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归纳(合集)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归纳 解答应用题一直是许多孩子做数学题的“心头大患”,因为它既要综合应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本的知识,还......

    聋生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

    聋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培养 摘要:应用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解决较复杂数学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听力障碍儿童由......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摘 要:在对一个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时,要通读整个题目,审题在这里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针对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要重点关注提高其......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学中,计算占相当大的比例,学生最容易出错的也是计算,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计算能力往往被很多人所忽视。我觉得计算能力是......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梁志勇 [摘要]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所以......

    如何提高数学解题正确率

    如何提高数学解题正确率 很多同学考试发下卷子后,总是难免要一声叹息或者几声叹息。“这个问题我怎么没想到?”,“这么简单的计算我怎么居然算错了?”,“我怎么草稿纸上算对了,卷......

    浅谈提高初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途径

    浅谈提高初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途径 翟洁莹摘要: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能力的学习,只有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了,成绩才会出来,才算把数学学到了手。教师教起来才会感觉更轻松。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