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0181019018

时间:2019-05-14 11:2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0181019018》,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0181019018》。

第一篇: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0181019018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美丽《诗经》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 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 一点地说,有 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 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 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 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 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 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 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 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 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 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 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 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

2.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 该是《陈风·月出》。

C.是为了说明《诗 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 “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D.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是“献诗说”,但这种说法只有《国语》中的一个孤证。

B.学术界对《诗经》的种种学术疑问得过且过,是因为这种疑问不影响我们喜爱《诗经》。C.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曾提出过理据充分的质疑,但学术界少有反响。

D.我们只有把《诗经》当“诗”来读,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荆轲之死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 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荆轲突地执匕首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了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 “三十年。”

“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 不同了,金科,老戏要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 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 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 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 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 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

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 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

B.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

状,这说明他是个有责任心但文化素养不高的人。

C.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 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D.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 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5、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 分)

6、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艾青评传(节选)杨匡汉

年近古稀的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常常不无感慨地对人说:“想想我 这一辈子,也只是写了几首人们还记得的诗。人民是最公平的。一个人写了点东西,人民总 会记得他的。我也是想也不敢想到有今天„„”

是的,人民会记得艾青的贡献,承认艾青的成就。他是我国新诗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之一。

艾青的诗,较多地将个人的悲欢融入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着自己的民族和人民的苦难 与命运,反映着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并由此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在早年的成名 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以真挚虔诚的赤子之心,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 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哀恸与不平;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中国 广大农民的遭际的同情与关切。诗人在另一首名篇《我爱这土地》中发出的“为什么我的眼 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倾诉,更是把个人的情感、命运都赋予时代、人民、祖国和土地的明证。

在中国广大读者心目中,艾青诗作中的深沉感情,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 和讴歌。太阳、火把、春天、黎明、生命、火焰,不但出现在他许多作品中,更是他不少篇 章集中讴歌的主题,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新意竞放异彩。在《太阳》《春》、《黎明》、、《煤的对话》等早期作品中,诗人“在东方深黑的夜里”,朦胧又强烈地发出了对光明、对

所在,创作了充满热情、乐观和希望的长诗《向太阳》及其姊妹篇《火把》。这两首喷射着

激情火花和理想光芒的名篇曾鼓舞过不少青年走上革命之路。艾青曾写道:“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那诗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那诗的美学 的胜利。——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所忽略。”在他的诗歌中,尽管不乏某些或过于切近时事或过于凌虚的篇什,但作为代表他主要成就的诗篇,往往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 活,那种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总是伴着新奇的联想、想象而来,组成鲜明的 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他在抗战前夜作的《太阳》一诗中写道:“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 滚来„„”这融进了诗人深刻的感受和想象,使形象充满血肉,更深刻地显示着光明来自黑 暗,需通过流血死亡的代价去换取的生活真谛。此外,艾青还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多 种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吸取有益的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

艾青的诗歌,艾青的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美国的学者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他对中国新诗艺术的贡献在于:以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加强了 新诗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以来自生活又经提炼而成的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 的表现力;以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律的自由诗形式的创造,和众 多的新诗人们一起,巩固了自由诗在我国现代诗歌中的地位。艾青还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 歌的桥梁之一,他的诗能面对世界发言,他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 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人。

艾青说:“我的一生都在探索。”在漫长的道路上坚持探索、吹号行进的诗人与作品,尽 管常常会几经斫丧,但终将显示其旺盛的活力——因为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 同在!

(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因为自己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一点成绩,能够被 人民认可,感到由衷的荣幸;人民能够公平公正地对他加以评价,他深为感动。

B.《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 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之情,为自己没能尽孝深表懊悔,并表明来世一定要报答保姆的愿

C.艾青善于从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人民中汲取创作的激情,由此创作的《向太阳》和

《火把》鼓舞了不少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D.艾青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是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人,可以说他 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歌的桥梁之一。

8、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艾青诗歌的思想成就:一是将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与现实紧密结合,传达出 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二是突出地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B.因为他的诗歌中,既有过于凌虚的篇什,又有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活的篇章,所 以人们对艾青诗歌的评价有褒有贬。C.因为美国的学者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所以 艾青的诗歌和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D.“我的一生都在探索”表达了艾青在诗歌领域的执著追求,表现了艾青积极进取的精神,号召人们像他一样去追求。E.作者认为艾青的作品像太阳一样有着永恒的魅力,像太阳和火把一样给人温暖、照亮人们 前进的道路。他的诗作感情充沛,激人奋进。

9、艾青诗歌的“美学的胜利”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91011

。(2)

(3)同是天涯沦落人,三、语言文字运用(19 分),此时无声胜有声。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 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及了。.. 莫..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 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右绌,. 支...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 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①②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截至 12 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 40 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 90 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 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3旷世伟人 多情游子 橘子洲头 作别西天云彩 书写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淡忘了,而某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 至一个眼神却记得很清楚;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记不清了,而作品中的某个细节,或语言、或动作、或某个人物的肖像却记得很清楚。

请以“令人难忘的细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语文参考答案

1、D

2、C B

4、(3 分)D(解析: D 项金科与荆轲有形象性格上的对照,而覃望与秦王并无对照。)

5、①耿直刚烈。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②坚持原则。如在 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③淡泊名利。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

【共 5 分: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答出三点给 5 分。】

6、(共 6 分,每点 2 分)

①从小说的情节上看,舞台上的荆轲已死,意味着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也就此结束。

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荆轲已死”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之情。

③从小说的主题上看,“荆轲已死”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 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

④从小说的结构上看,篇末点题,使小说结构完整,主题得到深化。

14、BD(答对一项得 2 分,答对二项得 5 分(解析:)B 项“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 错,应是“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D 项“‘三军︐是指海陆空军”错,红军当时还 没有自己的海军和空军,“三军”在本诗中是指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

15、①对比(反衬):首联中 “远征难”与 “只等闲”构成强烈的对比反衬;颈联中“云 崖暖”与“铁索寒”对比。突出了红军将士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强调了红军将士坚定 的革命信念。

②比喻:颔联中把险峻绵延的五岭比作“细浪”,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比喻成“泥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红军将士蔑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③夸张:颔联中“逶迤”“磅礴”、极言其高大绵亘;“细浪”、“泥丸”极言其细小。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

(解析:答案必须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不能只有观点。每答对一点得 3 分,其中观 点占 1 分、具体分析占 1 分、表达效果占 1 分。只要答出二点即可得满分 6 分)

16(、6 分)(1).不尽长江滚滚来(2).别有幽愁暗恨生(3).相 逢何必曾相识

17、A 【解析】①“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使用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山水。“望尘莫及”②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使用错误。③“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④“充耳 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⑤“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⑥“温文尔雅”形 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使用错误。故选 A。

18、C 【解析】A 项结构混乱,应在“是建院 90 年来”前面加上“这一年”。B 项成分残缺,应去掉“使得”一词。D 项搭配不当,“录取”“名额”不能搭配。故选 C。

19、B 【解析】A“.失陪”一词应是自己不能陪别人时的客套语。C 项“寒舍”是称自己 家的谦词,不能用于别人家。D 项“千金”用于称对方的女儿,不能用于自己的孩子。故选 B。

20、(5 分)答案:(上联)康桥河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

718-

第二篇:福建省清流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

清流一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第二阶段)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人:叶满姬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阅读,写作,神游世界。从今天起,关心语言和文字,给每一道题、每一个空格书写一个珍贵的答案。你有一段旅程,要经过精神支点,倾听历史画

外音,直面前人之鉴,漫游文学这片激情的森林„„

下面请微笑着开始这150分钟的旅程吧!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每题1分,共6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2、;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3、。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4、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

二、基础知识(本大题共8分,每小题2分)

7.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参乘(shâng)奇葩(bā)顷之(qīng)长歌当哭(dàng)

B.刀俎(zǔ)瘦削(xuē)劲敌(jìng)叱咤风云(zhà)

C.箕踞(jù)骨髓(suí)衣钵(bō)屏息以待(bǐng)

D.约契(qiâ)攒射(cuán)拊心(fǔ)妄自菲薄(fěi)

8、下列加横线字的活用方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常以身翼蔽沛公道芷阳间行

B、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项伯杀人,臣活之

C、于是项伯复夜去籍吏民,封府库

D、秦地可尽王也素善留侯张良

9、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客何为者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得复见将军于此

B、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

C、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不然,籍何以至此

D、若属皆且为所虏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10、下列对四部史书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

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全书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和表,共一百三十篇。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离骚”。

C、《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著作《左传》,《左传》相传是

鲁国史官左丘明对《春秋》作的较为详尽的解释。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论语即语言的编纂。全书以记言为主,是一部

语录体著作。集中体现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

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

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

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穆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

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穆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

绛①。

五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庆郑曰:“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

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

发兵伐晋。

六年春,秦穆公将兵伐晋。晋惠公谓庆郑曰:“秦师深矣,奈何?”郑曰:“秦内君,君倍

其赂;晋饥秦输粟,秦饥而晋倍之,乃欲因其饥伐之,其深不亦宜乎!”晋卜御右,庆郑皆

吉。公曰:“郑不孙②。”乃更令步阳御戎,家仆徒为右,进兵。

九月壬戌,秦穆公、晋惠公合战韩原。惠公马騺③不行,秦兵至,公窘,召庆郑为御。郑曰:

“不用卜,败不亦当乎!”遂去。

(选自《史记·晋世家》)

【注释】①雍、绛:都是地名。②孙:通“逊”,谦逊、恭顺。③騺:马难起步貌。

1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夫晋,何厌之有?厌:满足

B、因人之力而敝之敝:伤害

C、天灾流行,国家代有代:世代

D、卒与粟,自雍属绛卒:终于

1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四年,晋饥,乞籴于秦

B、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救灾恤邻,国之道也

C、而:夜缒而出秦弗知取而贷我D、其:吾其还也。其君是恶,其民何罪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

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晋秦两国曾先后发生饥荒,在应对危机的时候,两国国君都向自己臣子询问该怎样渡过

饥荒。

C、晋国的虢射建议趁机攻打秦国,理由是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它却没夺取晋国,如今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不可违背天意,应该攻打秦国。

D、晋国恩将仇报的行为激怒了秦国,秦国进攻晋国,庆郑向晋惠公提出,给秦国加倍提供

财物,给的粮食比晋国饥荒时从秦得到的还要多。

14、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分)

翻译:

⑵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2分)

翻译:

四、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2,宿鸟声中自掩门。车尘不到张罗地○

1李弥逊(1085~1153)【注】○,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人,历任中书舍人、户

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2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5、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3分)

16、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3分)

五、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3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8分)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4分)

A、在宝玉等人生日宴席上史湘云喝醉酒,便在园中山后一块青石板凳上睡着了。她头枕着

一包芍药花瓣,四面芍药花飞了她一身,手中扇子落在地下,也半被花掩,身边蜂围蝶绕。

虽然香梦沉酣,她口中还唧唧嘟嘟说着酒令。

B、宝钗将薛蟠从南方带来的土物除了自己留用之外,一分一分配合妥当分给众人,“只有黛

玉的比别人不同,又加厚一倍”。黛玉见了家乡土物反自触物伤情:“父母双忘,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哪里有人也给我带些土物来?”

C、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的事情传到薛家,宝钗和薛姨妈都很难过,唯有薛蟠听了并不

在意,便说道:“俗语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D、司棋因厨房柳氏拒绝为她蒸蛋,带领丫头大闹厨房。她和表弟潘又安有私情,在后山幽会被

鸳鸯撞见,哀求鸳鸯为她保密。在抄检大观园时发现他们两人的私弊之物,她毫无羞愧之意。

后王夫人讲她逐出贾府发落。

E、中秋夜赏月时,众人玩击鼓传花,当花传至贾政处,贾政无心讲了一个父母偏心的笑话。

闻贾母语,便知自己失言莽撞,见贾母疑心,忙起身笑与贾母把盏,以别言解释。贾母亦不

好再提,且行起令来。

18、简答题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

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探春在什么场合说出这番话?请简述事情的始末。

(二)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5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

1之间违仁,造次○2必于是,颠沛必于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

是。”(节选自《论语·里仁》)

1终食:吃顿饭的工夫。○2造次:紧迫,仓促 【注】○

19、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为一个君子,应当视“仁”如生命,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应该积极地追求它。

B、孔子也承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C、富贵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得,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对后

世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D、贫贱是人们所厌恶,所以我们要想尽办法摆脱。

20、孔子是怎样认识富贵与仁德的关系的?(3分)

答: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

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

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

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

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

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

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

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

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

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

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

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

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

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

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21.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3分)

22.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3.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

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

话的含意。(2分)

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至,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

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地揭示出

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E.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

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七、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5、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6个字。(2分)

人民日报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廖文根)26日17时3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

娥一号卫星发出指令,开始实施第二次变轨。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11分钟后,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变轨成功。

变轨前,北京飞控中心对轨道参数及控制参数进行了精确计算,随后向在太空飞行了3圈、处于近地点的嫦娥一号卫星发送了高精度控制指令,卫星主发动机准时点火,使卫星进入24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这次变轨为卫星在预定时间到达设计的地月转移入口点创造了条件。

嫦娥一号卫星在24小时轨道上运行3圈后,将实施第二次近地点变轨,使卫星进入48小时轨道。这次变轨控制预计在10月29日。

答:

26、仿例句再写两句话(注意句式、修辞、引用古诗文)(2分)

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

——————————————————————————————

八、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是美国人的“感恩节”,人们在这一天感谢神的恩典,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一则广为发送的手机短信说:“所谓幸福,就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欧阳菲菲有一首歌名叫《感恩的心》,歌中唱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生活中,值得感恩的事随处可见,生活中也总有些让人从心底里感恩的人。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③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第三篇: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7-2018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1.将下列地质名称按组成和被组成的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岩石 ②化学元素 ③矿床 ④矿物 ⑤矿产 ⑥地壳

A.②⑤①④ B.②④⑥① C.②④①⑥ D.②④③⑤ 2.下图表示地壳物质的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花岗岩属②类岩石 B.大理岩属④类岩石 C.a是变质作用 D.b是变质作用

3.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里主要分布的岩石接成因划分属于()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我国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引起人们的热议。下图为某城市生育二孩意愿调查统计图(横坐标为百分比)。据此完成4~5题。

4.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解决当前“用工荒” B.强劲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 C.调节我国男女性别比

D.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5.影响该城市选择30-40 岁时生育二孩的人口所占比重远高于选择20-30 岁时生育二孩的 人口所占比重的最主要因素是()A.国家政策 B.经济水平

C.生育能力

D.文化水平

如图示意1990~2011年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变动情况。读图完成6~7

题。

6.该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年份是()A.1999年 B.2002年

C.2008年)

D.2011年

7.该市人口总量最少和最多的年份分别是(A.1990年 2011年 C.1990年 2008年

B.1993年2011年 D.1993年 2008年

下图为地租水平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

8.该城市不同年份地价的变化反映了()①中心城外围地价升值幅度高于近郊区 ②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停滞状态 ③中心城区外围范围扩大 ④城市用地面积扩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07年近郊区地租水平曲线出现突变的原因可能是()①蔬菜种植基地 ②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大学城 ④博物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关于图中叙述正确的是(A.中心城区无住宅区分布

B.住宅区只分布在中心城区外围和近郊区 C.远郊区交通条件不断改善 D.远郊区无商业网点分布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南京的服务范围与无锡相同 D.杭州包涵宁波所有的服务功能)A.该区域城市等级分为五级 C.中等城市的数量最多

12.上海市城市等级提升的原因,叙述合理的是(①靠近河流、海洋、铁路,交通便利 ②位于长江下游,地形平坦 ③位于长江三角洲,工业发达 A.①②③ B.①③④

④位于我国南北航线的中点,位置优越

D.②③④)

C.①②③④

13.影响城市等级提升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是(A.株洲一一地理位置 C.上海—一一地理位置

B.深圳——国家政策 D.石家庄—一交通

雄安新区提出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发展高端高新产业。不同于 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针对北方“干燥少水”的环境特征,雄安新区规划的3个县均环绕白洋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15题。

14.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利于北京市()A.扩大服务范围

B.丰富城市职能

C.扩大城市规模

D.改善城市环境

15.白洋淀在雄安新区发展中的作用不包括()A.提供充足的水资源 C.调节气候

B.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

D.降低环境容量,提高经济开发的环境压力

读“我国某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反映出该城市(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素质低)

B.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D.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面

C.劳动力不足

D.外来人口数量多

17.解决该市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是(A.鼓励生育政策

C.严格限制外来务工人员进城

英国伦敦东部三英里泰晤士河沿岸的道克兰地区原来是繁忙的码头,随着其货运需求的 降低,港口逐渐衰落。伦敦的老城金融城地区虽早已经成为世界最著名的金融中心,但其很多建筑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金融业办公条件的需求。1981年伦敦政府正式在道克兰地区启动新的中心商务区开发计划,历时17年将其建设成为英国的金融新地标,负责全世界大约三分之一的外汇交易。

18.伦敦政府将道克兰地区打造成为金融中心主要得益于其()A.地价低廉 B.资金充足)

C.经济基础 D.海运便利

19.伦敦金融新地标的建成能够(A.提升城市等级

B.完善产业结构 C.扩大港口腹地 D.转变区域职能)20.与金融城相比,推测政府在道克兰地区开发中的优惠政策有(①新城建设不受旧城保护限制 ③鼓励高科技制造业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②鼓励绿化美化环境 ④低价转让土地房产 C.③④

D.①④

临空工业区一般是以机场为核心、以机场的影响范围为界线的区域,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临空工业区及其工业现状表,完成21~22题。

21.建立临空工业区主要考虑的条件是()A.原料丰富

B.交通便利

C.科技水平高

D.政策支持

22.临空工业区工业的主要特点是()A.科研人员比重大 C.接近消费市场

B.产品更新换代慢 D.运输成本比较高

下图表示的四个区域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回答23~25题。

23.下列四个区域中农业地域类型是以牧牛业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4.下列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草场茂密,光热不足

B.乙——土壤肥沃,雨热适宜

C.丙——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平原面积大 D.丁——地面平坦,水网稠密25.下列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粮食商品率高 C.丙——水利工程量大)

B.乙——机械化水平低 D.丁——市场适应性强

二、综合题

26.(10分)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下图中的A、B、C、D、E五处可供选址,该地盛行东风。据此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在A、B、C、D、E五处中:

(1)印染厂宜选址于____,理由是__。(2分)(2)水厂宜选址于____,理由是___。(2分)(3)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____,理由是__。(2分)(4)科技园区宜选址于____,理由是___。(2分)(5)生态公园宜选址于____,理由是___。(2分)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影响澳大利亚东南部乳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其小麦牧羊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6分)(2)据图分析我国珠三角基塘农业生产的优点。(6分)

(3)近年来,中澳农业合作日益加深。澳大利亚发展农业生产的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借 鉴意义?(8分)

28.(20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美国五大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分析该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以及形成的区位条件(6分)(2)分析该地成为美国最主要的传统工业区的原因。(8分)(3)该区域工业集聚程度相当高,请评价工业集聚的好处。(6分)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5 CDCDB 6~10 CBBBC

11~15 DCADD 16~20 DDBDD 21~25 BACBD 26.(10分)

(1)B(1分)在居住区的河流下游和盛行风向的下风向(1分)(2)E(1分)在城区河流的上游(1分)(3)A(1分)在城区污染源的下游(1分)(4)D(1分)靠近高等院校(1分)

(5)C(1分)在污染型企业与居住区之间以减轻对居民区的影响(1分)

27.(20分)

(1)(6分)市场(2分)

灌溉水源不足(2分)

跨流域调水(东水西调)(2分)

(2)(6分)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良性生态系统;(2分)市场适应性强(2分); 产业链延长,农民收入增加;(2分)因地制宜、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2分)(任答 三点得6分)

(3)(8分)因地制宜实现农业生产区域化,形成农业带;(2分)加强农业生产过程和环节 的专业化;(2 分)增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品质;(2 分)发展机械化生产。(2 分)

28.(20分)

(1)(6分)乳畜业(2分),气候温凉,适宜多汁牧草生长;(2分)城市众多,有广阔 的消费市场(2分)

(2)(8分)煤铁资源丰富;(2分)水陆交通便利;(2分)市场广阔;(2分)科技发 达(2分)

(3)(6分)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2分)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 消耗,降低成本;(2分)共用基础设施;(2分)集中处理废弃物。(2 分)(任答三点得6分)

第四篇: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

题(含解斩)

一、语言文字积累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并可根据需要 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C.“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B.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答案】1.B 2.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让答题者选出其中最恰当的一句。题目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做这类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承接前面的主语“人”,应该是动词“走进”或者“进入”,然后根据后文各种实验室分布,可知这里强调突出的应该是实验室很多,也就是说该句之前是“对不熟悉的人而言”,后面强调实验室多,并未提及迷失方向。故选B。【2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一应俱全”强调“全”,“应有尽有”强调“有”,此处是强调各种实验室都有,强调的是“有”,选用成语“应有尽有”;第二处,“一览无余”强调“看到”,“一目了然”强调“看清”,此处根据前文“犹如有了千里眼”,是强调看到,选用成语“一览无余”;第三处,“易如反掌”强调“容易”,“轻而易举”强调“轻松”,此处是强调根据需要轻松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选用成语“轻而易举”;第三处,“东山再起”指“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势力”,“再接再厉”指“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根据语境,此处是是说“大洋一号”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不断取得进步,选用成语“再接再厉”。故选A。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切实保障网约车乘客的安全,有关各方将加强对驾驶员背景情况的核查,严防不合规的企业、车辆和人员杜绝进入行业。

B.截至2018年5月22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累计调入山东省水量达到近30亿左右立 方米。

C.经过九场精彩而紧张的诗词大比拼,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雷海为赢得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总冠军。

D.我国每年出产的许多电影、电视剧、小说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虽然产生了很高的市场利润和很大的知名度,但却很难成为经典。【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项,重复赘余,“严防”与“杜绝”重复,应删掉“杜绝”。B项,不合逻辑,“近30亿左右”不合逻辑,应去掉“左右”。D项,搭配不当,“产生”与“知名度”搭配不当,应将“和”改为“获得了”。故选C。

4.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和梓树,后人用“桑梓”指家乡,例如:“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部分。C.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D.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始龀”指七八岁,“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分别指四十岁、六十岁。【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文学常识识记把握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一些避讳的说法、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考生既要了解识记文学著作名称、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创作情况等方面知识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本题要求选出“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B项,“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部分”说法错误,应该是: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故选B。5.下列语段来源于假期阅读材料的哪篇文章,写的是谁

你的生命注定是短暂的,短暂的如春日三月里的花。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早有预感,为什么就连离开都是那么凄美?烟花三月,柳絮纷飞的暮春,你随春光一同逝去,犹如一首断肠的小令。

梨花满地,零落成雪,数不清的惆怅。那颗寂寞心是否安息,是否找到了它的归宿?佛说,世间所有的情缘都是有前因的,无论经历多少世的轮回,该清的总要清,该断的总要断。A.《一生恰如三月花》 纳兰容若 B.《梭罗与瓦尔登湖》 梭罗 C.《灵魂的巢》 冯骥才 D.《早晨从中午开始》 路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名著导读情况。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内容要了解掌握。了解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本题给出一个假期中阅读过的名篇片段,要求学生判断是那篇文章,文章的作者是谁。只要学生认真读过该文章,还是很容易判断出来。根据所选文段中“你的生命注定是短暂的,短暂的如春日三月里的花”“烟花三月,柳絮纷飞的暮春,你随春光一同逝去,犹如一首断肠的小令”“无论经历多少世的轮回,该清的总要清,该断的总要断”等句子很容易判断出所选文段是纳兰容若的《一生恰如三月花》中文段。故选A。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以疾病去官,道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叛敌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后李傕②等与诩议,欲迎天子③置之营中,诩曰:“不可。挟天子,非义也。”傕不听。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①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文帝④即位,以诩为太尉。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取材于《后汉书》《三国志》)

【注】①良、平:指汉代张良、陈平。②傕:音jué,用于人名。③天子:指汉献帝。④文帝:指魏文帝。

6.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汉阳阎忠异之 异:诧异 B.道遇叛敌 道:在路上 C.与盟而送之 盟:盟誓,结盟 D.吾受国恩,义不可背 义:坚守道义

7.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迎天子置之营中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C.何陋之有 《陋室铭》 D.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诩年轻时并不出名,只有阎忠认为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才华。B.贾诩是段颖的外孙,而段颖当时很有威名,因此叛敌不敢加害贾诩。C.李傕等人与贾诩商议,想要挟持天子,但贾诩不同意这种做法。D.魏文帝即位后,贾诩官至太尉,七十七岁时死去,谥号为肃侯。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2)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答案】6.A 7.D 8.B 9.(1)有人对贾诩说:“这个地方不可长久地待下去,您为什么不离开呢?”(2)天子已经向东而去,可是李傕率军追赶攻打,天子的军队就大败了。【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还是能理解文言文此意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 的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唯汉阳阎忠异之”意思是“只有汉阳的阎忠认为他不同寻常”,所以“异”的意思是“以……为异”。故选A。【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把握能力。例句,之:代词,代指天子。A项,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之:结构助词,的。C项,之:提宾标志。D项,代词,代指千里马。故选D。【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贾诩是段颖的外孙”说法错误,原文为“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意思是说明贾诩并不是段颖的外孙,只不过是情急之下哄骗敌人的托词。故选B。【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或”,有人;“谓……曰”,对……说;“胡”为什么;“去”,离开;“君胡不去”,您为什么不离开呢。(2)中的“既”:已经;“东”,向东去;“而”,表转折,但是,可是;“师”,军队;“王师”,指天子的军队;“败绩”,失败,大败;“王师败绩”,天子的军队就大败了。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

贾诩字文和,是武威姑臧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人了解他,只有汉阳阎忠认为他是一个特异的人才,说贾诩有张良、陈平一样的奇才。贾诩因为生病辞去了官职,在路上遇到了叛变的敌人,和他同行的数十个人都被抓了起来。贾诩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别杀我,我家一定会出重金来赎我。”当时的太尉段颖,过去长期担任守卫边防的将领,威名震动西部边疆,所以贾诩假借他来恐吓敌人,叛变的敌人果然不敢杀害他,和他结盟并送他回去。贾诩实际上不是段颖的外孙,他的灵活应变把事情办成功,都像是这种情形。

后来李傕等人和贾诩商议,打算将天子安置在军营中,贾诩说:“不可以,挟持天子,不符合道义。”李傕不听,有人对贾诩说“这里不可以长久地待下去,您为什么不离开呢?”贾诩说:“我得到国家的恩惠,从道义讲,我不可背弃天子。要离开,您就离开吧,我不可以走啊。”

天子已经向东而去,可是李傕率军追赶攻打,天子的军队就大败了。司徒赵温被李傕厌恶,李傕想要杀了他。贾诩对李傕说:“这是天子的大臣,你怎么能杀害他呢?”李傕才停止。文帝即位后,任命贾诩为太尉。贾诩七十七岁时,去世,谥号称肃侯。古代诗歌阅读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题目。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1)对(居住地)自然环境的赞赏之情;(2)对生活的满足之情;(3)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4)对丰收的喜悦之情;(5)对儿童的喜爱、维护之情;(6)悠闲、闲适之情。【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题目问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诗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可以通过对诗词具体内容分析得出。本词上片上阕写闲居带湖的满足及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景象,烘托静谧和谐的氛围。“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云雾缭绕,笼罩着生长茂盛、郁郁葱葱的松、竹,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和谐,所以说“从今万事足”。上句 写景,说山园的松竹高大,和天上的白云相连,对这样的居住环境,词人饱含着赞赏之情,使人想到的是林木葱笼,环境清幽,准确地把握住了隐居的特色。如果舍此而去描绘楼台亭阁的宏丽,那就不足以显示是隐居了,而会变为庸俗的富家翁的自夸。下句抒情,表现与世无争的知足思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是对“万事足”的补充说明,字里行间透露出生活的甜美温馨。从一个侧面来写生活上的“足”。上句说同邻里的关系融洽,共同分享欢乐。“拄杖”,表明年老。“分社肉”,是当时仍存的古风,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屠宰牲口以祭社神,然后分享祭社神的肉。据下文,这里所说的应是秋社分肉。下句说山园富有,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下阕摄取一个情趣盎然的生活镜头直接入词,更使此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这既有很强的情节性,又具强烈的行动性、连续性。下阕“书所见”,表现闲适的心情。“西风犁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藉“西风”点明时间是在秋天。“犁枣山园”,展现出庄园内的犁树和枣树上果实累累的景象,透露出词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儿童偷把长竿”,是词人所见的一个场面,甚似特写镜头:一群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在偷着扑打犁、枣。“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群馋嘴的儿童,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反映词人对偷梨、枣的儿童们的保护、欣赏的态度。作者是在“万事人今足”的心态下,觉得这群顽皮的儿童有趣,要留着“老夫静处闲看”;杜甫表现出的是一颗善良的“仁”心,语言深沉,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片万事足后的“闲”情,笔调轻快。一“闲”字,是指在“万事从今足”的心态下,作者觉得“偷梨枣”的儿童顽皮、有趣,展现出作者的悠闲;轻快笔调之中,透露出对当前生活的喜悦之情。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欣赏、爱护之情。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词的具体内容和用字分析出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名篇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中体现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富含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答案】(1).陟罚臧否(2).不宜异同(3).沉舟侧畔千帆过(4).病树前头万木春(5).海日生残夜(6).江春入旧年(7).温故而知新(8).可以为师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既有直接性默写,又有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陟罚、臧否、宜、畔、生。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目光里的松阳

彭程

①“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诗人王维的诗句给深藏在浙西南群山中的松阳注入了一种悠久厚重的历史感。僻远的地理位置,让松阳有幸保存下众多的古村落,也保存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②这里,蓝天白云是天空的常态,缭绕的云雾是山中的常客;溪水澄碧清亮,茶园舒缓开阔,桂花浓香飘逸。行走于山水间,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水墨长卷中。更为可贵的是,这巨幅山水画中,保留了一百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这些山水环绕、林木蓊郁的村落,依据地形的不同,或倚靠青山,或襟带绿水,或俯瞰幽谷,散布在县境各处。

③来到村头,或者是一道溪流,溪水汩汩有声,清净见底;或者有一棵甚至几棵高大粗壮的古树,伸展的树冠遮住了一大片地面。再向里走,街巷里大青石铺就的石径弯曲幽深,石径的边沿和墙脚交界处,覆盖着一层湿滑的绿苔;街巷两侧分布着宗祠、水井、水槽、晒谷坛……这些在别处早已经消亡的典型的农村建筑和器具,仿佛一位位耄耋老者,虽历经沧桑却安然无恙。随意推开一扇老旧的门板,走进一座老宅,都会看到曲折的廊道、萦回的天井,地面的方砖大半已经龟裂,纹路纷乱;房屋里外上下,石雕、木雕或彩绘到处可见,构图生动,笔法细腻,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④古村落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同时,在种种美的样貌形态背后,还有丰厚的蕴含。石雕、木雕和彩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或传统典籍,八仙过海、岁寒三友、松下问童子、鲤鱼跳龙门……,笔法精致、细腻、生动,有祝祷的寓意,有教化的作用;“耕读传家”被刻写无数古宅老院的匾额上,并扩展成“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镌刻于楹柱上,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杨家堂村是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后裔聚居地,文风昌盛,绵延不衰,这不能不说是先人的文魂引领的结果。古村落中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价值,滋润着一代代人的灵魂。

⑤仿佛是上天的特意安排,在遥远宁静的群山之间,安放一种古朴传统的美好,让人们真切地领悟到什么才是诗意的生存。今天,这里的人们也没有辜负上苍的厚爱。

⑥西屏街是一条明清老街,长约两公里,青石板的街路两旁,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下店上宅式的几十家二层木结构店铺。通过设施改建,西屏街既提高了居住舒适度,又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当年的样子,堪称街区“活态传承”的样本。位于半山腰处的平田村,在古村落改造中强调“原真性保护”,二十八幢老屋被改建成不同档次的民宿,以品位不俗、知名度高吸引着大批的游客。

⑦但是,现代化浪潮席卷之处,一应城市乡村都无所逃遁。这样的古村落在不少地方或者被拆除,或者住户被迁走,只留下徒有“古老”外壳、毫无“人气”的所谓的旅游项目。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相形之下,这里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活方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便愈发显得可贵。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2.第④段中,“丰厚的蕴含”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13.赏析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14.作者通过“目光里的松阳”,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答案】12.①雕刻、彩绘等内容的教化作用。②匾额、楹联语句的熏陶作用。③先人文魂的引领作用。

13.①主语部分三个短语构成排比,增强语势,表意丰富。②把“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喻为“无形的网”,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14.①古村落既有美学价值,又有文化价值,要注意保护,不能一拆了之。②古村落保护要注重人文关怀,考虑人居环境。③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存方式、浓郁的人文气息,在现代社会弥足珍贵。【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仔细阅读题干,根据题干划分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题目是“第④段中,‘丰厚的蕴含’包括哪些具体内容”,通读文章,根据题目提示,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第④段,仔细阅读第④段,可以从中筛选出“石雕、木雕和彩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或传统典籍,八仙过海、岁寒三友、松下问童子、鲤鱼跳龙门……,笔法精致、细腻、生动,有祝祷的寓意,有教化的作用”“‘耕读传家’被刻写无数古宅老院的匾额上,并扩展成‘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镌刻于楹柱上,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杨家堂村是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后裔聚居地,文风昌盛,绵延不衰,这不能不说是先人的文魂引领的结果”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丰厚的蕴含”包括哪些具体内容。【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句子具体内容分析句子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句子“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为排比,“……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是比喻。前者的作用增强语势,表意丰富。后者的作用是形象生动刻画描写对象。答题时从这两种修辞手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作者观点能力。作者的观点时通过文章主要内容来体现的,所以也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全文,梳理文章脉络,分清文章层次结构,找到关键句,提取内容要点,综合考虑,必要时用自己语言概括。如本题,通读文章,可以从中筛选出“古村落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同时,在种种美的样貌形态背后,还有丰厚的蕴含”“在遥远宁静的群山之间,安放一种古朴传统的美好,让人们真切地领悟到什么才是诗意的生存”“这里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活方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便愈发显得可贵”等信息,根据这些进行分析概括,回答问题。【点睛】赏析句子答题步骤一般分三步走: 第一步,指出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

第二步,结合句子内容具体分析句子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

第三步,指出句子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四、写作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答案】走过,才明白

有些路,走过,才明白;有些事,做过,才懂得;有些人,爱过,才珍惜。

过年,回家。转过最后一道弯,已然看见那熟悉的身影,是奶奶。奶奶怕是已在村口的桥头等了许久,寒风中,却能感受到奶奶的喜悦之情。远远的,奶奶就向我们跑来,迫不及待的心情却让我鼻尖一酸,这是有多久没回来了?爸爸早已摇下车窗,招呼奶奶上来。奶奶笑着摆摆手说:“不了,你们先回家吧,我去买几个囡囡爱吃的菜。”说完便走,“我和您一起去吧!”我下意识地脱口而出。爸妈和奶奶皆是一愣,“外面风大,快回去!”奶奶劝我道。“让她去吧!正好散散心。”爸爸开了口,奶奶见状,也不得不同意了。我急忙下车,拉住奶奶的手,和她一起走,奶奶也将我的手拉的更紧了。

走在路上,一时无话。我和奶奶像是多年未见一般,竟这般陌生。难道是因为我学业繁重,两个多月未回来看奶奶?我只能这么解释。在风中,倏忽间,我看见了奶奶头上新添的些许白发,眼眶微湿,鼻尖一酸。眼前仿佛出现一大一小两个橙色的影子,在黄昏里更显温 馨,那是奶奶牵着年少时放学回家的我的手,那时奶奶的步伐多么矫健,满头黑发,多么年轻,那时我和奶奶总有那么多的话要说。可是……现在我敬爱的奶奶渐渐老了,头发灰白,脸上有了不少的皱纹。可奶奶于我,总是独一无二的,从小到大一直深爱着我陪伴着我……“奶奶,谈谈最近乡里发生的事吧!”奶奶笑笑看着我,还真的说起了张家长李家短的琐事。虽然我不熟悉,但我却从奶奶的口中读出了幸福,也读出了我能陪伴的幸福。我忽然明白,其实奶奶也到了需要陪伴的时候,也许陪伴是珍爱奶奶的最好选择。

这时,忽然想到,我家城里住宅的楼上也住着一对跟奶奶差不多年纪的夫妇,我时常看见他们一起手挽手出去散步。那个老爷爷有时也会到楼下与小区里的老人杀上几盘棋,这时,不懂棋的老奶奶却也坐在身旁陪着,有时唠唠嗑,有时打打毛衣,一幅相依相伴的画面,让人暖心极了。有时我散步时,也会遇见他们,他们偶尔会绕着湖边转一圈。碰见了,老奶奶也会打个招呼,一起说说话。偶然得知,早年老奶奶曾与老爷爷一起出去打拼过。“那些日子真苦,却也熬过来了。”老奶奶笑着感慨,“一起走过,却发现那些誓言还不如实实在在陪在身边好。”老爷爷一语道破,我陷入了沉思。

是啊,有些事,经历过,才会懂得。话不必多说,有亲人的陪伴就够了。到后来的我们,才明白,才懂得,才珍惜,家人是最值得陪伴的。【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本次作文的题目是“走过,才明白”,“走过,才明白”这道作文题有一定的亲和力,正如试卷材料提示中所指出的那样,“人生就是一场旅行”,而小作者们正当十五六岁的花样年华,走过了小学尤其是初中这段成长的岁月,当然会有关于自然关于社会关于人生的感触可以发抒,所以不存在考生无话可说的尴尬,也不会轻易的发生偏题跑题的情况。因此这道作文题是一道写作起点较低的作文题。当然,写作起点低不意味着写作落点(选材)准,更不意味着写作的终点(立意)就是我们期待的“诗和远方”。在这里要避免材料的俚俗,文中的“走过”最好是一份独特的经历,如果写的是生活的鸡零狗碎,尤其是未经自己思维和情感过滤过的素材(比如大家共同经历的复习考试的零散的材料),是不会得到老师的青睐的。考场作文最好有较为明确的写作主旨的揭示,这是文章的立意。可以做一个填空:走过,才,如:走过泥泞,才明白晴天的可贵;走过风雨,才明白彩虹会升起;走过成长的岁月,才明白长大不是一个人的事……很多很多脱俗的立意可以点亮读者的眼眸。有意思的是,有时可以从某个立意出发,去寻找相关的个别化的题材来表现;有时则可以从自己感触最深最具独 特个性的材料出发升华出文章的主旨,从文章写作的操作层面上困难其实不大,关键是这份独特的“走过”和“明白”没有平时的积累是很难达成的。另外,千万别忽视“才”这个副词的存在,它让文章的标题前后具备了某种条件关系,也捎带了一点思辨的色彩,甚至让这道题目写成议论文也有了很大的可能。品味这个词语,文章结尾揭示的那个道理,是“走过”方能明白的,换句话说,这个道理起初轻易是不会明白的。文章里应该有相关的点染才是。【点睛】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考试方式。有人说命题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意思是命题作文限制得过死,不利于同学们发挥习作个性。其实,我们只要把握命题作文的写作规律,一样可以写得精彩。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 1.确定文章体裁; 2.划定取材范围; 3.掌握写作重点。

要写好一篇命题作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步:精细审题。一般情况下,审题应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

第二步:精深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犹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集中、深刻。

第三步:精心选材。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第四步:精彩表达。表达包括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确立了中心,选好了材料,就要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此外,还要精心锤炼词语,巧用修辞手法,力求让文章语言“活”起来。

第五篇: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

宜昌一中2016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入学考试

语 文

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17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人类要求装饰的动机,人类学家认为是最原始的。人类学家以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大多数原始民族中,有不穿衣服的民族,而没有不装饰的民族。我们人类在年幼的时候,喜欢在颈项上围着草珠或野花环之类的东西,在帽子上插一片羽毛,在身上涂些泥土或色彩。人猿在行走的时候,带着一根绳子,一块破布,一片草皮,或一条枝杈。他们使用此种“挂布披荆”的办法,以增加自身的快乐。无疑的,他们这种举动,与人类具有同一目的——是对于装饰发生兴趣的表示。人类喜爱装饰的倾向,不但在增加自身的快感,还在扮演一个角色,如同做一种游戏般,激动一些群众,博得同情。这种美化自己,以引起别人的赞慕的行为,为装饰的主要目的。但是除了满足自己快乐之外,还含有供人欣赏,以激起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作用。这种原始民族和年幼儿童,无意为了名誉金钱,而获得的愉快之情,是最初的艺术表现。

这个装饰的动机,渐渐普遍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产生艺术运动。这种艺术运动,有静的和动的两类,腓赫纳说:“前一类的艺术,是经过静态去求快感的,另一类的艺术是经过动态或转变的形式去求快感的。所以在前者,是借着静物的变形或结合,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而后者,是用身体的运动和时间的变迁,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我们现在就是从静的艺术——造型艺术中的装饰艺术,来做一番研讨。

人既直立了,两手就可以用来抓东西撕东西,同时也就感觉到了东西的质的坚柔、形的大小的区别,并且可以用手将东西堆、砌、聚、散。久而久之,就有人在坚柔、大小、堆砌、聚散之间,加以变形或结合。另外一方面,人的两手养成了拥抱、推拒、攀援、攻击的能力,这些举动一有节奏,就能唤起运动的快感。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前一种,用手在东西的坚柔、大小、堆砌、聚散之间,加以变形或结合的艺术。

我们晓得,虎和鹰,也能用爪抓东西撕东西,猿和熊,也能用足拥抱、推拒、攀援、攻击,但是它们的动作,仅止于此。不能有意识地,按照美的法则,加以变形或结合,更不能自主地去产生一种有节奏的运动。人就不同了,除了生存之外,还要求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下去。因为狩猎和日常操作的训练,从劳动中感到力的均衡和肌肉的有节奏的运动,所以在工作停止之后,假使身体中蓄积的力量无处发散的时候,就想要摇动身体,手舞足蹈起来,以求满足均衡和节奏的快感。

单是手舞足蹈,还不够满足“自我扩张”的心理欲求,必须要有悦目的形色,悦耳的声音,伴衬起来,方可在自然界中显出人的伟大。于是在装饰方面,第一步先让自己的身体满足这个要求。最初以动物的皮毛之类,来补缀心灵上的缺陷。然而人的自尊心,使他发觉了这样的装饰,至多是与禽兽为伍,而不够表现主宰者气魄的时候,智慧的艺术家们,发明了裸体上涂绘色彩的手法,虽然还是模拟着禽兽的羽毛、斑纹、色彩,但已非完全模仿,而是将原形加以变化和结合。人类狂热 的理想,超出自然之限制,用燧石贝壳等尖锐之物,在肌肤上割划,形成了点子和曲直线的浮像。这种惊人的装饰方法,表示出人类的克服自然的坚强意志和有意识的创作的力量。这种为了装饰而愿意忍受痛苦的欲求,可以说是人类向自然环境示威的一种自大心的透露。

人没有禽兽般美丽的羽和皮毛,是人类的缺点。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缺点,才会激起装饰的欲求,而发展为最高的理想。假使我们人类没有这种理想,那我们的生活方式,到现在依然在阴暗的壁洞中,茹毛饮血做万世的野人,所以说人类之有装饰,是人类进化的表象。

(选自雷圭元《图案与人生》,有删节)1.下列与“装饰”相关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人类学家认为人类要求装饰的动机是最原始的,这一点可以从大多数原始民族中各民族都有装饰的行为上得到证明。

B.人类喜爱装饰的倾向,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的快感,还在于可以如同做一种游戏般扮演一个角色,激动一些群众,博得同情。

C.装饰具有供人欣赏,以激起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作用。它的目的就是为了美化自己,以引起别人的赞慕。

D.最初的艺术表现是一种原始民族和年幼儿童无意于名誉金钱的愉快之情。当装饰的动机,渐渐普遍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产生了艺术运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猿会使用“挂布披荆”的办法,来增加自身的快乐,这种举动与人类具有同一目的,也就是表示对装饰发生兴趣。

B.艺术运动分成动和静两种形式,造型艺术中的装饰艺术属于后者,借着静物的变形或结合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C.虎和鹰,猿和熊等动物能完成人类的一些动作,但不能按照美的法则有意识地变形或结合,因此,也就不能自主地产生一种有节奏的运动。

D.为了满足均衡和节奏的快感,在工作停止之后,假如人们身体中蓄积的力量无法发散,就会想要手舞足蹈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艺术家们并不是完全模仿禽兽的羽毛、斑纹、色彩,而是将原形加以变化和结合,这种裸体上涂绘色彩的手法,更能够表现主宰者的气魄。B.单纯的手舞足蹈无法满足“自我扩张”的心理欲求,必须要有悦目的形色等来伴衬,在装饰方面,首先就是让身体满足这个要求。

C.人类用燧石贝壳等尖锐之物在肌肤上割划,形成了点子和曲直线的浮像,这可以说是人类向向自然环境示威的一种自大心的透露。

D.人类拥有装饰是人类进化的表象,只有人类对装饰的最高理想,才能让人类完成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 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4、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5分)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8-9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8.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6分)

9.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2)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爱书之人范用

2010年9月14日,范用去世,北京美术馆东街的三联书店放上了范用的照片,旁边有一句巴金当年题赠给他的话: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

从打包、收发开始做起,范用由出版社的一名小员工,最后做到了人民出版社的副社长、副总编辑兼三联书店总经理。他在三联70年,有人说,三联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范用的风格。

1969年,当范用和原文化部出版局局长陈翰伯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仍不忘交谈读书感受,他们的美丽构想是——将来条件成熟的话,办一本读书杂志。

1979年,范用和朋友们办起了《读书》杂志。杂志一创办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时任中宣部干部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此文激起巨大波澜。有的人很会联想,说《读书》刊登此文是为提倡大家读《金瓶梅》这样的书,主张给“坏书”开绿灯。人民出版社党组在讨论《读书》杂志后决定,这本杂志如果出问题,由范用负责。随后多年,《读书》杂志的每期清样,范用都亲自过目,然后签字付印,直到退休。

范用在出版界给人的印象是大胆而有眼光,屡吃螃蟹。“文革”后,巴金的《随想录》开始连载于香港《大公报》的“大公园”副刊。有人为此向香港《大公报》施加压力,企图阻挠《随想录》的刊登。

范用得知后,气愤之极。他打电话给巴金,请求将《随想录》交由三联书店出版,他保证一字不改。巴金同意了。

全本《随想录》在“三联”的出版是轰动性的,直指对“文革”的反思。巴金也由此在时隔几十年后,重新被人关注和打量。这其实并非易事。要知道,直至1990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巴金的《讲真话的书》时收有《随想录》,但其中《“文革”博物馆》只有存目,而没有正文。

谈到《随想录》的完整出版,范用曾经说过:“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应该去做。到现在我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只是好像听一个很有权威的人说过,巴金是个搞自由化的人。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什么叫‘自由化’?谁也说不清楚。我只知道小时候听说过:不自由毋宁死。”

除了《随想录》,范用经手出版的经典还有《傅雷家书》、《牛棚日记》等书。除了创办《读书》杂志,他还创办了《新华文摘》。此外,范用还热衷于书籍的装帧艺术。他出过一本《叶雨书衣》,将书籍装帧娓娓道来。“叶雨”是他的笔名,谐音“业余”,自谦之说。对于其书籍之装帧水准,张中行曾言:“南有钟叔河,北有范用。”

多年来,范用挨过不少批评,他常被批评的一点做出版不是“政治挂帅”,而是凭其个人兴趣和爱好。范用的回应是:要做好工作,没有一点兴趣,行吗?恐怕做人也不行。

范用退休后,曾在《一封感人的来信》中写道:“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有他个人的爱好和志趣。出版社出什么书,应当有所选择,而且是慎重的选择,这就有高低优劣之分。正直的出版工作者应当自信走一条正当的路,对得起读者、作者的路。”面对市场化的浪潮,这是范先生对出版同行的 殷切期望,更是一个出版家内心的坚守。

戈宝权描述范用说:个子不高,精明能干,爱书如命。他的藏书不亚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颇多善本。每次去看望他,只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见其人。

范用的读书法曾让王蒙感叹:今日书今日毕,好书读完不过夜,不好的书确认与搁置也不必过夜。千万不要把书放在一边待读,待下去就会愈来愈多,永无读日。

刘再复去美国多年,年年收到范用的贺卡。他评价范用说:“范用仅读过小学四年级,最后却成了博览群书、高立书林、独生夜响的书界风骨,这完全是得自乾坤造化之心。”

【相关链接】

至今,三联书店已成为众多读者和文化人眼里的一块“绿地”,范用领衔时形成的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并未因他的退休而中断,而是成为一种传统。

——吴丛丛《书痴范用》

范用1985年被“一刀切”退休,不过风采依然,见过范先生的人都知道,范用很有范儿,喜欢戴顶深色贝雷帽,穿红毛衣,戴红围巾,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风度翩翩,书卷气十足,甚至被朋友们戏为“最爱美的出版家”。

——黄离《我和范用的“缘”》

范用对“文革”极为反感,“造反派”揪斗他时,他正气凛然,倔强到底,自始至终既不认错,也不揭发别人。“造反派”把他看做眼中钉,在社领导中,他挨打最多,受害最烈,但他毫不屈服,被说成死硬顽固,十足是刘少奇的孝子贤孙。有个美编还在大字报上画了一幅漫画:四个人抬着一顶轿子,里面坐着长了个大鼻子的刘少奇,轿子上一个很大的“资”字,范用扛着一根哭丧棒,用毛巾擦着满脸汗水,气喘吁吁的在轿子后面紧紧跟着,形象生动,活灵活现。范用对这张漫画非但没有反感,反而十分欣赏,后来还特地要这位美编照样画了一张,收在自己的一本书里,让大家观赏。

——张惠卿《〈叶雨书衣〉和范用其人》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巴金以“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赞美范用甘做泥土为他们铺路的精神,不仅因为范用完整出版了《随想录》,更因为范用把一生献给了出版事业。B.范用创办杂志、出版书籍只凭个人兴趣爱好而不愿意“政治挂帅”,这使他一生饱受批评,在文革期间还被下放,被批斗,受尽了折磨。

C.面对市场化浪潮,范用认为,出版社不应该顾虑读者的好恶,而应慎重选择高质量的图书出版,出版工作者也应坚守正当的道路,这跟他的人格和一贯的出版思想是一致的。

D.文章直接或间接引述了多个人对范用的评价或描述来突出他爱书如命的特点与鲜明的个性,丰富了文章的写作角度和内容,表现了范用名气之大与社会影响之广。

E.范用从出版社的打包、收发等杂务工作做起,最后成为三联书店总经理。他在三联工作70年,造就了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

⑵为什么范用敢于在出版界“屡吃螃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⑶范用在生活中表现出了怎样的个人魅力?请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6分)

⑷本文标题为“爱书之人范用”,范用“爱书”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第二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我们

地生活在一个息息相关的世界中,这些联系不管好与坏,都在不同程度地影 响着我们的命运。

②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他站在奥运赛场的领奖台上,地流下了眼泪。③爷爷患有动脉硬化症,两只手会

地抖动起来,他已经很多年不写东西了。A.不由自主 身不由己 情不自禁 B.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身不由己 C.身不由己 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D.身不由己 不由自主 情不自禁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经历了民族分裂分子破坏的伤痛,新疆各族人民更懂得了当前这份安宁来之不易和建设美好生活的信心。这就是我游新疆获得的启示。

B.现任政府如果不能推动官员财产公开,把权力晒在阳光下,就难以真正改变目前公款消费、权力寻租,也就无法保证反腐的长久性和有效性。

C.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对象主要以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文艺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

D.实体书店犹如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沙龙,它所承载的文化气息,会让城市显得更加安详,而没有实体书店的城市,则无异于文化沙漠。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柳山村村东、村北是平旷的原野,村西、村南有小湖环绕。小村庄安静悠闲,村口野花缤纷,蝴蝶翩翩飞舞;湖中水波荡漾,一群鸭子追逐嬉戏。

A.湖岸边几位白发老人享受着春日的阳光 B.几位白发老人在湖岸边享受着春日的阳光 C.湖岸边有享受着春日阳光的几位白发老人 D.几位白发老人享受着湖岸边的春日阳光

1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核心价值观是 ①,而始终贯穿其间、薪火相传的不变内核就是爱国主义。从“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千年一叹,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担当,再到“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铮铮誓言,这些 ② 的作品,总是最能打动人心,最能激发中华儿女为国家和民族英勇奋斗的决心与豪情。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正是 ③ 的重要使命。答:①

② ③

16.下面是武汉第十届园博会的开幕式时的宣传画之一,请写出其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4字。(6分)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现代汉语词典》对“潮流”的释义有:①由潮汐而引起的水流运动;②比喻社会变动或发展的趋势。现代社会,趋新、复古、守正、创新都可以成为潮流。当潮流袭来,迎流逐潮者有之,推波助澜者有之,袖手旁观者有之,急流勇退者也有之,真实各有心态,各具行色。这些现象,令人深思,给人启示。

要求:以“潮流”为标题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

宜昌一中高二年级2016年秋季学期入学考试

参考答案

1.C(原文中表述的是装饰的主要目的是美化自己)

2.C(强加因果,原文中两句话是递进关系,前者并不是后者的原因)

3.D(A项张冠李戴,原文中描述用羽毛等装饰不够表现主宰者的气魄;C项原文中人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向自然环境示威;D项过于绝对,夸大了装饰理想的作用。)4.B 5.D(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6.D “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错误。“帑币”是指国库中的钱币。7.(1)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攻击倾轧,大多无法安身。(译出大意给3分;”“弗胜”“龃龉”每译出一处给1分)

(2)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到朝廷。(大意2分;“啖”“矢”“囊”一处1分)8.【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9.【答案】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10.(l)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1.(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B项归因错误,这是批评者的错误看法,而非文章的观点。范用“饱受批评,在文革期间……受尽了折磨”的原因是复杂的。另外,说范用“只凭个人兴趣爱好而不愿意‘政治挂帅’”也不准确,批评者只是说“凭个人兴趣爱好”,没有“只”字。C项“出版社不应顾虑读者的好恶”错误理解了范用的思想。D项“表现了范用的名气之大与社会影响之广”对引述的作用理解不够恰当。故选EA。(2)①眼光独到,思想开放。“文革”以后,范用敏锐感知时代需求,创办《读书》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刊登《读书无禁区》一文;主动完整出版巴金《随想录》一书,显示出他独到的眼光和自由开放的思想观念。②坚持真理,不惧权威。范用曾经说过:“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应该去做。”“文革”后,有人企图阻挠《随想录》在港刊登,范用却立即联系巴金把书交予三联,并保证一字不改地出版;正因为坚持真理,不惧权威,范用多年来常被批评做出版时没有“政治挂帅”。③敢于担责。《读书无禁区》一文刊登后激起波澜。针对“给‘坏书’开绿灯”等质疑,上级部门决定,这本杂志如果出问题,由范用负责。他没有退却,每期杂志清样都亲自过目签字。(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①刚强正直,不畏邪恶。“文革”中“造反派”揪斗他时,他正气凛然,倔强到底,尽管挨打最多,受害最烈,但他自始至终既不认错,也不揭发别人。②心胸豁达,包容大度。“文革”中,有个美编在大字报上画漫画讽刺他,他非但没有反感,反而十分欣赏这幅漫画,后来还特地要这位美编照样画了一张。③身处逆境,心怀梦想。在下放时不忘“交谈读书感受”,构想将来出一本读书杂志。④为人谦逊。他热衷于书籍的装帧艺术,出过《叶雨书衣》一书,书籍装帧水准很高仍自谦“业余”。⑤注重形象,风度翩翩。退休后的范用风采依然,衣着讲究,书卷气十足,甚至被朋友们戏称为“最爱美的出版家”。(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4)①创办杂志,出版经典。范用一生与书结缘,创办了《读书》《新华文摘》等著名杂志,出版了《随想录》《傅雷家书》《牛棚日记》等一列经典书籍。②热衷于书籍装帧艺术。撰写专著《叶雨 书衣》,能将书籍装帧娓娓道来。书籍装帧水平很高,被张中行赞为“南有钟叔河,北有范用”。③藏书丰富。他的藏书不亚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颇多善本。④读书方法独特。范用读书极高效,当日书当日毕,好书读完不过夜,不好的书的确认与搁置也不过夜。决不把书放在一边待读。(8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2.C [解析] 身不由己:由,听从。身体不由自己作主。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13.D[解析]A项动宾搭配不当。“信心”不能充当“懂得”的宾语。应改为:“新疆各族人民更懂得了当前这份安宁来之不易,也更加坚定了建设美好生活的信心。”B项宾语中心语残缺,“寻租”后面加上“的现状”。C句式杂糅。“主要”和“以……为主”两种句式杂糅了。14.A 从叙述角度的一致性和与上文衔接等方面考虑。

15.①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②抒发爱国情怀,献身精神③当今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

16.图形由人、动物和植物叠加成楼塔的形状,寓意武汉的黄鹤楼,突出武汉特色;而人与动植物叠加,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也贴合“生态园博•绿色生活”的主题口号。(每个要点3分,其中要素1分,寓意2分。)

【参考译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授职鄢陵知县。(后来)被征召入京授御史。出外巡视辽东,上疏陈明排除祸害、安定天下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西巡抚。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在暗中阻挠这件事情。十六年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直言,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并且广泛交结术士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发动的,用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们嚣张气焰(的侵犯),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功效。干扰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奏章呈上,贵妃、郑承宪都发了脾气,同仁也替陈登云担忧,但皇上最终把奏疏留下了。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又上书贬了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上书罢了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的官,又弹劾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趁机上书说:“近年来的谏官,壬午以前畏于威势,刚正的变温柔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奸佞。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被攻击倾轧,大多无法安身。二十年来,因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一二个人。背弃国家利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之类的御史反而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却让人轻视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开始举荐时就慎重。”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出任河南巡按。那年发生大饥荒,人吃人。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资历应当提升为京官,多次搁置不下达,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去世。

下载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0181019018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0181019018.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浙教版

    浙江省海宁市新仓中学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卷面书写(共2分)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笔好字闯天下。亲爱的同学们,此题不需专门作答,只要做到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重庆一中初2016级15-16学年度上期开学暑假作业检查语文试卷 温馨寄语:亲爱的同学们,暑假已经悄然离去,挥别初二,我们昂首来到初三,正值9月秋意浓,硕果已飘香的时节,让我们在淡墨留......

    高一语文考试试题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试(2013级)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试题说明: 1.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答题纸相......

    高一职高语文期中试题(上学期)

    高一职高语文期中试题 姓名 分数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装载. 运载. 登载. 载.歌载舞 B.拖累. 连累. 累.及 罪行累累.. C.风靡......

    高一语文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夏衍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基础知识(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喑哑(yīn) 栈桥(zhàn) 廓然无累(lèi) ... B. 恣睢(s......

    2011—2012学年度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1.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小题1】浊酒一杯家万里,------------- 【小题2】----------------,不求闻达于诸侯。 【小题3】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A无答案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A)(无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6年我国某企......

    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开学考试

    2009学年第一学期8年级开学考试 语文学科问卷 — 2009.8.10出卷人:宋仙兰 ———考生须知:______———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_2.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做在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