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课题(精选)
《国学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课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国学经典篇章陶冶学生高雅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2、改善性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研究国学经典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探索学生学习国学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提高儿童的道德修养及爱国情操。
4、探索新形式下学校开展养成教育的途径、方法、措施和手段,实施养成教育的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
三、研究工作小结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确定。
2、开展前期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在编写校本课程《弟子规》、《诗情画意》的同时,组织引领教师研读国学,加强小学生德育、家校共育等方面的理论学习与研究。
3、优化校园环境,在教学楼门厅和走廊上悬挂《弟子规》章句、名人名言、唐诗宋词等展板;成立了以“诵国学经典 做文明少年”为主题的红领巾广播站;校图书室充实了国学经典读本,阅览室定期开放,班级设立图书角,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感受国学,营造了学习、诵读国学的浓郁氛围。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发放校本课程,开设经典诵读课(每周一节),把早晨第一节课前15分钟定为自主诵读时间和检测、评价时间
2、(1)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情况调查阶段 ①设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情况问卷调查表。
②对全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进行学生、家长问卷调查。
③对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对各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状况作出评价。(2)对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阶段
①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②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定期举办主题培训、经验交流等活动,及时反馈课题研究成果,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
3、、开展丰富的活动,如书法、背诵、接龙游戏、猜谜、绘画注释等竞赛活动。把国学中的一些经典运用于日常的行为中促进同学们的养成。即探讨如何把所学践行于现实生活当中。(1)、主要开展学生通过国学教育,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个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
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 ①真诚待人的习惯;②诚实守信的习惯;③认真负责的习惯;④自信自强的习惯。
在做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 ⑵做事方面的习惯:①遵守规则的习惯;②讲究效率的习惯;③友善合作的习惯;④合理消费习惯。
在学习方面,①主动学习的习惯;②独立思考的习惯;③学用结合的习惯;④总结反思的习惯;⑤爱好读书的习惯。
(2)、调动家长积极配合协助完成学生的国学践行活动的任务,为此我将利用家访和书信与家长建立联系形成学校与家庭共建局面。
(3)开展“诵国学经典,做文明少年”班级主题读书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演绎对经典的理解。实践活动通过《弟子规》、《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国学经典的学习评出班级的“孝星”“尊师模范”“和谐大使”“学习能手”“家长教师的助手”“独立生活的巧匠”等等。
4、在班级开展主题读书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校级经典诵读、讲故事和读书征文活动。
5、对全校学生的经典诵读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及时和家长沟通,调查和了解诵读国学经典后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的变化。
6、每班参与六一文艺汇演的节目要渗透国学经典内容,遴选优秀国学经典诵读节目参加岱岳区经典诵读大赛和每学期一次的素质教育展示评比,参选的节目是《古诗新唱.上学歌》、小品情景剧《唱学弟子规》、配乐诗朗诵《江山如画》
7、建设校园背景音乐,营造听觉环境,用国乐美化孩子的学习环境。选用的音乐是《国乐启蒙》系列乐曲:《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童声诵读弟子规》等。(1)建设经典诵读课诵读音乐环境,在学生诵读经典的时候播放。
(2)建设晨间、午休的等时间段的音乐环境,早晨8:00—8:15,中午12:00—12:(3)创建《弟子规》韵语操的背景音乐,音乐老师根据3个字一句的鲜明节奏,为韵语操配背景音乐。
8、创编《弟子规》操,学生学做《弟子规》操,把《弟子规》操作为学生的课间操。全校学生在大课间时间边吟诵,边做弟子规操。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做好每一次活动的记录,写好阶段性的诵读分析。
2、开展教师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并选拨教师参加区读书演讲和读书征文比赛。
3、课题组成员写结题分报告。
4、汇编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研究成果鉴定。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实现了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机结合。
突出诵读经典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的有机融合是课题组的工作重点,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耳濡目染中荡涤心灵。我们课题组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了以“国学为基,校本为本,课题引领”为核心的研究模式,以’书香校园、经典诵读和养成教育”三位一体的活动模式,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搭建了平台。
1、创编了以国学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
2、优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
3、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课
4、实践了国学经典诵读与课堂教学教学的有机结合
5、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6、加强了教师对国学经典的学习
五、研究成效分析
(一)国学经典诵读促进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年传唱不衰。诵读它,可以修身养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因此,在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能改变德育以说教为主的方式。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个人与社会健康互动之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生之道,以及“民吾同胞,物吾与生”的人文关怀,等等。通过这些经典熏陶,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准则和方法,从中得到做人的乐趣,不断提升精神境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实践证明,“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是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在国学经典的浸染下,学生的性情变得平和了,审美情趣更浓了,想象创作能力更强了,胸怀更为广阔,富有个性,人格健全。经典作品,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涂下亮丽的底色。
(二)国学经典诵读发展了学生记忆力。
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记忆力和理解力。理解力个记忆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0岁开始的6-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至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高峰。我们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根据儿童的记忆特点来安排的。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指导孩子背诵过大量经典诗文的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对经典诗文的背诵一旦突破一两百篇(首),接下来的背诵就变得非常容易。这是因为在背诵的过程中,孩子的记忆力得到的很好的开发和锻炼。从各班教师提供的诵读阶段性总结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力大大提高。从部分家长的诵读反馈表中也可以看出,孩子们背书比以前背得快。
(三)国学经典诵读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少年儿童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诵一些经典,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文学素养。
如:学生诵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各种题材广泛的典故;读了《增广贤文》会说话,读《幼学琼林》就是在读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笠翁对韵》为声律启蒙读物,它既能给学生一种写作格式的对韵,又传送了历史、地理以及古典文学知识;《论语》《庄子》,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民族思想的源头构成;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 优美文化经典,这些范文烙印脑中,自然就提高语文素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又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学生认的字多起来了,提高了初读课文的效率。背诵能力强了,课文能很快读熟,会背。理解课文内容时,发言时语句通顺,常常引经据典,很有深度,常有令人感叹的顿悟之言出现。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诵读经典。形成了良性循环。
(四)国学经典诵读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
学校校徽的设计体现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意境,教学楼门厅及走廊设有《弟子规》文化长廊,有“勤奋 健美 文明 守纪”的校风,有“进德修业,教学相长”的教风,有“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的学风,有体现学校特色、弘扬传统文化的校歌、校刊,营造了浓郁的国学文化氛围。国乐校园背景音乐环境的建设,营造国学氛围、创造高雅环境,学习环境减压、减负,和谐放松。校园里每天都能听到学生诵读经典的朗朗书声,能够聆听到悠扬的国乐。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五)国学经典诵读提升了教师的国学素养。
诵读经典,就犹如在聆听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智者讲述生活的经验、生命的真谛、生存的哲理,就仿佛徜徉于知识的黄金海岸。经过经典文化的滋养,教师正心、修身、养德为以德立教提供了可能,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找到了动力源,师生共同诵读经典,文化立校、道德立人的的社会效应十分显著。诵读经典逐渐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经过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教师对经典的认识已经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拓展。《论语》《礼记》,增长了教师的教育智慧;熟读蒙学读物、诸子散文和经典诗歌,丰富人生体验和审美体验,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在教学中注意了学科与国学经典诵读的整合,更加注意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更好地指导小学生诵读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六、研究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经过国学经典诵读的实验,老师和家长欣喜的发现,孩子们从文化素养到精神气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语言变得丰富灵动了。常常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文也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老师和家长也为此惊喜不已,更让家长高兴的是,孩子们懂得了孝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一衣一食来之不易。经典诗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品格,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和人文素养。
经过国学经典诵读的实验,教师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拓展,自身的国学素养得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经过国学经典诵读的实验,不仅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和发扬,而且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使学校的育人环境得以优化,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物质保证,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思考
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碰到一些问题,影响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经典诵读不能奢望孩子们能够现学现用,对于小学生而言,经典熏陶是不可能即时显奇效的。因此部分家长对经典诵读的活动不够理解,支持的力度不够,部分教师对经典诵读实践的力度不大,主动性不够强;由于种种原因,诵读的时间有时不能保证;诵读促使学生的变化不能进行量化。尽管如此,我们仍旧会一如既往的做好国学经典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我们相信,通过开展国学经典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伟的国学经典,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必将会大大提升,祝阳镇中心小学这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校必将会展开腾飞的翅膀,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第二篇: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
楚雄州禄丰县妥安乡小学
张文鹏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良好的习惯是人成长、终身发展的基础。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点就是文明礼仪、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它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需要。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加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成为小学阶段教育的关键内容。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养成:
一、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在各种活动中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小学生在常规的养成教育中,行为训练的方法可注重多种方法的组合,而且要注意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训练方法。如:班队集体活动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在集体活动中要求学生排队进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致谢等。再如:开展《学规范细则、做规范学生》、《规范细则知识抢答》班会主题活动,采用故事、小品、游戏等多种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养成遵守规范的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训练。要求学生在校日常行为规范化、科学化、序列化。如:学生就餐时,要求学生做到“排队进入餐厅,按座位有次序就座,要菜加饭先举手,就餐完毕将圆凳靠桌内摆放,地上无纸屑,无剩饭粒。”再如:放学实行路队制,要求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得在路上追逐玩耍,养成注意交通安全的好习惯。
3、在家庭教育中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日常行为规范细则制定好后,要及时召开了科任老师及家长会议,对他们宣讲细则内容,希望在教育措施上得到支持与配合。并定期向家长下发《家校联系册》,要求家长在家督促孩子贯彻落实。有时也借家长来校接孩子的时间积极主动与家长面谈,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同时让每个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使学生明确不仅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也受到严格的监督训练。
二、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榜样的感召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期,可塑性强,模仿性强,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为他们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因此,有目的地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激励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进。班主任特殊的角色与地位,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从行为习惯到思想言行都会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并模范做到。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的一言一行,在与学生的言谈中,“谢谢”“对不起”常挂嘴边;在讲桌不整洁时,要主动地清理干净;当教室地面有废纸时,要主动地弯腰把它捡起丢进垃圾桶里„„这些无声的行动,会给学生强有力的心灵感召。
小学生思想单纯,看重荣誉。因此,在每周的班会上,我总要树立榜样,通过“优秀之星”的评比,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并给予他们真诚的掌声,目的就是给学生们树立榜样,明确的努力的方向。同学们在“榜样”的带动下,向着文明守纪、热爱学习,勤劳进取的方向健康发展。
三、以增强班集体荣誉感为动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教师要善于用集体力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的文明班级评比,卫生评比,纪律评比等等,都是班级之间的竞争,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参与活动。集体荣誉来源于每个同学,要靠大家共同维护,因此就形成了坏事有人管,好事有人评,事事有人管、人人都为集体荣誉争光,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不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学会合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多观察,勤动手。在校园内轻声慢步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洁,佩戴好红领巾,集会思想专注,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放学出校门有序等等。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都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之上的。
四、内化学生个人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有机的渗透读书习惯、写字习惯、听的习惯、复习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的习惯、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习惯等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2、引导学生养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比如: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
3、引导学生养成“今日事今日毕” 的好习惯。有的学生双休日只顾玩,把作业压到星期天晚上才去做,开了夜车还做不好,结果越来越厌恶学习。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制定计划,合理安排玩与学的时间,并让家长监督执行。
4、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现在的小学生很多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眼睛离书本太近,弯腰驼背的不少,近视情况非常严重,我们老师一定要及时纠正。有的学生还会出现欺负弱小,说脏话、乱花钱,在课桌椅上涂抹刻画,进网吧等不良的行为习惯,一经发现,我们都要及时教育、引导。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教师不断地督促引导,不断强化。只有不断强化,才能成为习惯,成为自然,一旦好习惯成为自然,学生的言行举止就会表现出一种文明的精神风貌,将来他们就会有别样的风范。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工作,有利于生活,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好习惯受益终生,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教师责无旁贷。
参考资料:
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孙云晓 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2、《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李向红 编著 海潮出版社
3、修订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第三篇:2014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情况总结
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情况总结
孙坨子小学
三月、四月份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情况总结
老师们,同学们:
按照学校德育工作安排和工作计划的要求,我校充分利用三月份和四月份的时间,开展了以“树立文明新风、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以“讲文明话、做文明人”为活动宗旨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活动。在为期两个月的活动中,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加强了对全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使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学习习惯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创设了校园良好的育人环境,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并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现将活动的开展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注重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为使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校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专门的动员大会,明确了活动期间各实施阶段具体活动内容。成立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领导小组,彰显了学校对此项活动的高度重视、保证了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充分发挥德育处、政教处、大队部、班级和任课教师的职能作用,以建设“星级班级”、争做“优秀少先队员”为主线,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教育舆论氛围。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使全体学生认识到了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各班规范化、个性化布置了教室,形成浓厚班级文化氛围。学校以文明礼貌活动月为教育契机,在全体学生中进行了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和遵规守纪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少班级还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开展了讨论会、座谈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检查评比落实到位。针对原来校园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明确了以下几点作为强化的重点,基本净化了学校校园、初步改变了学校校风。
1、重点抓好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和评比工作,使学校达到校园无纸屑、无痰迹、无杂物、无积水。室内外无蜘蛛网,无乱贴乱挂,无乱摆乱放,门窗、玻璃、桌面无灰尘污垢,墙壁无脚印、无乱写乱画,不吃零食,不乱扔废弃物,使学生保持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2、重点抓好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学会使用文明用语,杜绝脏话粗话,坚决制止穿奇装异服,坚决制止敲诈勒索,打架斗殴,顶撞老师等不文明习惯的发生。
3、重点抓好公物管理工作。培养学生以校为家的主人翁意识,力争做到无践踏、攀折花木,无乱刻乱画桌面,无损坏文明标语牌,无损坏门窗玻璃等。
4、重点训练乘车学生上下学的安全、纪律、秩序。
5、重点抓好常规纪律的管理工作。严禁迟到、早退、旷课、逃学等违纪现象的发生,坚决杜绝校内追逐打闹,强化自习课纪律的管理。
6、重点抓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注重强调让学生在校内外注意安全,增强安全意识。
7、重点抓好校内乱串、搞恶作剧等严重影响学校声誉的违纪行为。
三、落实规范,多措并举,把制度要求内化为实践行动
(一)领学规章制度,强化行为实践落实。
学习学校组织各班全体学生认真学习并背诵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实施方案》,并要求班主任引导学生落实到日常行动当中去。切实把制度要求内化为广大学生的实践行动。
(二)加大检查力度,规范不文明行为。
学校采取定期检查与突击抽查相结合的办法经常对各班班容班貌、学生仪容仪表进行检查评比;对不良习惯进行了检查纠正,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文明习惯。同时,学校健全了综合护导制度,加强对每日常规的检查、评比力度。从校园卫生、课间秩序、自习纪律、眼保健操等多方面加强了检查力度,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和班主任联系一起处理;班主任老师积极配合学校,精心组织多次主题班会和晨会教育活动,要求同学们在活动后期写出了活动的心得体会或总结,形成了学校和班级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由此学生课间的遵规守纪意识、文明礼仪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校园内兴起了文明之风,同学们互相关心,互相监督,集体荣誉感普遍增强。
(三)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文明意识。
为加强我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制定组织跳绳比赛,这项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养。
四、真抓实干,初见成效,教育环境明显改观。
自养成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学校通过完善制度,明确奖惩、落实检查、及时公开,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学校的校容校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知道讲文明、讲礼貌了,校园里的卫生死角没有了,校园整洁干净了,说脏话打架的减少了,见到老师主动问好的增多了;乱扔废弃物的减少了,动手捡垃圾的增多了。
校园内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不少丢失的现金、手表、钥匙等贵重物品被同学们捡到后都能主动积极地交到班主任老师那里,然后转还失主。还有不少同学积极为学校、班级服务,自愿当好校园小义工、文明纠察员和环保志愿者,还有些同学节假日里主动帮父母洗衣、做饭;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小孩让座。也许,你会觉得这些只是一些小事、一些细节,但就是这些小事、细节铸就一个人的品质,就是这些小事美化了我们的校园环境,就是这些小事和谐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些小事美好着我们的社会。
五、认真总结,正视不足,学生管理问题犹在 目前学校的整体秩序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我们不可否认在我们的校园内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放学后,有些同学在校园内玩耍、逗留,有些乘车学生不听司机同志的劝告,有些同学随手乱扔,有些同学随意摇动宣传牌。让我们继续努力,正视不足,改正陋习。老师们,同学们,本学期养成教育活动月虽然历时只有短短的两个月,但由此次活动引发的全体师生自觉的“讲文明,树新风”的行动却在不断的延伸。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动别人吧!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加文明、和谐,让我们将文明礼貌进行到底。愿天天都是文明礼貌日,月月都是活动教育月,让文明之风常驻校园,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回孙坨子小学。
第四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高石碑镇小学生行为习惯行为规范教育计划 行为规范教育是素质教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行为规范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拟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行为规范教育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我校行为规范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二、教育内容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标准,归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①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⑩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中高年级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④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
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⑦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3、生活习惯
①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绕路,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瓜子、糖果、冰糕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⑧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⑨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⑩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⑾家长接送不进校园。
4、节俭习惯
①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②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③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物;
④爱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爱惜粮食,不随便丢弃饭菜,不剩饭,节约一粒粮食;
⑥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⑨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四、工作措施 行为规范教育做起来不可能轰轰烈烈,但是它的质量确系学生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我校将在行为规范教育中,少一些空谈,多一些落实,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培养,从点滴做起,用我们的心
1、行为规范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的规划、布置、协调和落实工作。
组长:马克银
副组长:孔令海 成员:刘娜,何伟,周苗,张璇,李仁银,席小洁,张玉,杜业艳,李小丽,何红娥,左世香,孙艳丽
2、班级成立“红领巾监督岗”,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激励和监督作用。学校成立行为规范教育监察组、重点稽查学生不文明行为。
3、联系家长委员会配合,发扬家长对学生行为是指导和监督作用。
5、建立学生心理辅导站(辅导站设在一楼小办公室),对个别特殊学生进行重点心理辅导,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6、坚持周班会制度,总结本周本班行为规范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周工作。每月最后一个周五,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讨论会,进行一次阶段性班内总结。
7、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德育意识,强化学科渗透功能,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8、加大行为规范教育工作科研指导力度,领导小组成员要深入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深入基层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9、实行按周进行评比文明班级制度。积分第一名为文明班级,发放流动红旗。流动红旗次数作为评选学年优秀班级和优秀辅导员的重要依据。
第五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陈淑玲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拟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养成教育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我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团队精神。完善由学习委员牵头,学科代表、学习小组长层层落实的学习互帮互助制度。
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多与家长联系,及时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孩子的在校、在家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对症下药,共同确定帮助他们进步的办法。做到家校配合,力争达到良好效果。通过 “行为习惯教育,教会学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素质。
(一)、课堂纪律
首先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动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这样变被动的各种要求为主动的行为,有助于学生将文字内化为行为。我们班的宗旨是“说到就要做到。”
(二)、课间纪律
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良好的课间纪律将会给整个校园带来活跃而轻松的气氛。然而,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就是解决课间纪律乱的法宝.我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开展“跳绳,做游戏,拍球”等活动,使学生既健体又受教育,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扩大交流的空间。同时,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危险活动和场地,寓教于乐。
室外活动不准追逐喊打、骂人、起哄、聚众喧闹,不得摔跤,不做各种不安全动作。活动中要遵守纪律,注意安全,爱护活动器材。不要在塑胶操场上乱扔杂物,尤其是类似口香糖的粘性物质
(三)、路队纪律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集体生活,将在班级开展“路队小标兵”评比活动,使学生不仅做到快,齐,静,而且能够进行自主管理.每一个路队将分别设立一个小队长,每天定时向班级汇报路队情况,及时监督,及时管理。
三、工作措施
1、班级成立 学生自律队,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激励和监督作用。
2、每周班会课,总结本周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及时批评和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树立榜样。
3、根据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规律,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引导,训练,自纠,巩固相结合,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知:教会学生设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设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 对照养成教育的内容来检查自己,哪些做到了,哪些没有做到。
纠: 哪些做的不好,小组内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