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学校听评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农村学校听评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郭春红
摘要 听评课是中小学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但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缺乏专业引领,在在听评课活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农村学校的角度,探讨教师听评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听评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听课 评课 问题 对策
听评课是中小学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在倡导大力开展校本教研的今天,大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显得尤其重要。然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被认为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过程,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而且由于听课者既不参与课堂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教学内容的学习,通常被认为是与教学不发生直接关系的人员。因而在听课前无充分准备;听课过程中也就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这样的听评课,显然是有悖于课程改革精神的,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研究的效果。
一、听评课的重要意义
听评课是教学研究的一种形式,它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帮助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建构有效的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站在教师的视角看课堂,我们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否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富有创意,教学的组织和方法的运用是否得体、有效等;站在学生的角度看课堂,我们可以看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学校工作以教育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看似平常的课堂教学活动,里面包含着许许多多的规律,听评课中既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先进的教改信息,又要把老师们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概括,帮助老师认识教学规律。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学习活动,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学习是否是有效的学习。因此,学生学习活动的表现、经过以及学习活动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要素。那么,怎样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呢?听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同时,听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
二、农村学校教师听评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
1.观念层面
(1)课堂学生话语权越多越好。在评课过程中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学生讲得越多越好,甚至有人以学生讲话的多少为衡量学生活动的重要尺度。因而讲课人想方设法少讲,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时间,全然不顾学生是否能把握重点,更谈不上突破难点了。甚至有的教者挖空心思,频繁探究,牵强附会,根本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
(2)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率越高越好。有的评课认为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率越高越能表明本节课的成功,学生学得越好。提问对象避差(生)就优(生)。
(3)教学手段越多越好。有的评课人认为在课堂中运用的现代媒体越先进、教学手段越多、形式越丰富、教学效果越好。选择何种媒体、手段、形式应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校实际、教师素质而定,不可盲目攀比,“一刀切”。
2.操作层面
(1)只听不评。听课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没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听课很容易流于形式,不见实质内容。
(2)情大于评。评课碍于面子,评得都是些大话、套话、空话,没实际内容,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评课往往落入俗套,一个模式,缺乏创新。比如说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都从任务型教学上来评,没有新意,没有发挥集体智慧。
(3)抓小放大。听了一节课后,找不出什么问题,记的是教学知识点,高度概括为“这节课教得不错”,或者说“这堂课教得很差”。有的评课者虽提了不少意见,但多半是板书如何,声音大小,教态,拿教鞭的姿势,课件色彩等等。
(4)面面俱到。对一节课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决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需要有所侧重。即根据每一次的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但实践中有些评课面面俱到,因而泛泛而谈,难以突破重点。
(5)盲目追新。新课改下“方法新”“结构新”“课型新”的课多起来了,对人们的确有些吸引力。而对传统的东西,似乎就是“落后”“过时”的同义语。于是,凡是有“新”东西的地方就门庭若市,评课时认认真真,而对传统的东西不屑一顾。显然这也是不妥当的。
3.心理层面
(1)趋中心理。所谓趋中心理就是评课者对执教者既不愿给优者太高的评价也不愿给劣者太低的评价有意缩小差距,向中间状态集中,求得心理平衡。很多人将“不左不右当中走,不前不后随大流”的人生哲学应用于评课。这种心理误区的产生可能是由这样的心理因素造成的:中庸思想、平均主义;
老好人,不想得罪人;嫉妒,怕别人超出自己,有意识压制别人;评课水平差,看不出问题,采取不说好,不说坏的模糊策略。
(2)从众心理。从众是指个体因素来自于群体或个人的某种压力而引起自己行为、观点变化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的产生可能由两个因素,一是在评课中,多数人对课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意见,而某个人虽有个人不同看法,但“随了大流”。二是在评课中由于某些专家或领导的专断,迫使某评课者“服从”了别人的意见。
(3)成见心理。成见心理就是评课者带着对执教者的某些看法和印象来评课。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现象。也就是说听课者过去听过执教者的课,或者从哪个方面了解到执教者过去的有关情况,形成了一定的印象。因而总是带着这种成见来看当前的课,评价教师,显然这是不能客观地评价课堂教学水平的。
(二)原因分析
1.心态不好,评课不到位。从听课的角度看,有的听课者不是从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角度去听课,而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听课任务,为了听课而听课;还有的听课者觉得自己的教学水平比被听课者略高一筹,只是袖手作壁上观,而不是设身处地地去深入思考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就评课而言,有的评课者不明确评课的目的和意义,评课又怕得罪人,怕影响讲课教师晋级评优,所以评议时报喜不报忧。也有的问题来自授课老师,他们认为给自己的课提问题,是鸡蛋里挑骨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一旦别人提出不同意见就顶牛。长此以往,听他课的教师就不给他提意见了。
2.方法不当,效率低。听评课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有规律可循。如果不讲方法盲目地听评课,自然效果就不好。如评课四面出击,面面俱到,就抓不住重点,当然也就增加了评课的难度。
3.缺少素养,认识不到位。由于教师本身对听课评课的认识有偏差,认为听课评课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听课评课的方式方法不正确,教师在上岗之前缺少对听课评课的必要培训。外在方面,学校只从量上要求教师,检查教师的听课笔记,而不关注教师真正的需要,不能满足教师的内在需要。学校领导把听课评课做为对教师的考核的一种手段,导致教师对有外人来听课评课的反感,也导致现在出现的很多所谓的“作秀课”、“假课”。公开课原本是很有必要的,但正因为评价的引导错误,导致问题层出不穷,“一课定天下”成为很多教师的追求,公开课成为教师急功近利的成名师的捷径。教师日常工作——部分的听课、评课,为何未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原因就在于传统的听评课活动很少具备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元素。
三、发挥听课评课积极作用的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学校教师在听评课上存在的上述问题从一定程度地说明了听评课应有的专业性的丧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想象听评课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虽然这些问题不是在短时间内
消失,就能得到解决,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努力,使听评课能真正发挥积极作用呢?本文提出以下一些对策建议。
(一)教师必须提高听课素质
听课的教师应该清楚听课该听什么、做什么,如果怎么听课都没有弄清楚,听课就只是毫无意义的听,无法从听课中有所收获。因此,要发挥听评课的积极作用,首先每一个教师都必须会听课。
1.教师应清楚听课前应准备什么。听课前教师是需要做必要的准备的。第一,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并千方百计去了解、研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第二,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第三,针对这节课在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设想一下,假如自己上这一节课,会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匆走进教室,糊里糊涂地听,不熟悉教材,不理解开课教师的教学意图,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2.教师应清楚听课时应记录什么。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课堂记录,通过合理想象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教师在听课中应关注以下几点。第一,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即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是否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控,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情况。什么时候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的时间效能;第二,关注重点与难点的突破。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探究,学会新知。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第三,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么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质疑与比较,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学会概括、归纳与小结,学会操作与演示,学会讨论、辩论与争论等,学会调查、探究;第四,关注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与板书设计。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板书。是否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提纲纪挈领;第五,关注练
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听课后应做些什么。听课时为了使自己吸取别人的长处与经验,使自己在教学上能有所提高,所以在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进行反复地琢磨。在分析总结开课教师的课是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因为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所以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教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推敲、研究,准确的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与实际情况,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教师必须提高评课素质
听评课是一个整体,教师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评课素质,才能发挥听评课的积极作用。
1.教师应该明确评课目的。评课时一定要围绕确定的目的而进行,做到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具体的教学建议,有说服力和可信度。评课过程中,要根据上课教师提供的课堂教学实例,交流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帮助、指导执教老师和参与听课活动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通过评课,使每位参与活动的教师,从一个课堂教学实例中吸取教益,学习教学方法,借鉴经验,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2.教师应该把握评课内容。教师应围绕这样一些内容进行评议,首先,评教学理念。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实例,评议课堂教学中体现了那些现代教育思想与理念。比如,以人为本的思想、面向全体的思想、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思想、终生学习的理念等。其次,评教材处理。评议教者对教材把握是否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内容确定是否妥当等。是否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否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是否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应用知识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是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三,评教法运用。评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教法是否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第四,评学法指导。评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情况。如能否从学科内容与特点着眼,针对学生的年龄差异、心理特征、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思维特点等进行相应的指导。是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第五,评教学过程。评价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有变,教学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紧凑,教师点拨是否适时适当,现代教学手段使用是否合理、科学等。第六,评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
3.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评课技巧。评课需要技巧,比如:要抓住主要矛盾。一节好课,不可能尽善尽美。评课中,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应根据上课教师探讨的目的和课型,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要采用多种形式。评课要根据其范围、规模、任务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形式。要坚持激励原则。任何形式的评课必须要坚持激励性原则。通过评课活动,起到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作用。只有具有一定的评课技巧,才能真正发挥评课的积极作用,从而推动教学工作健康发展。
4.树立健康的评课心理。一要克服“趋中”心理。评课是一种教研活动,不要别人的观念左右自己,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有在激烈的辩论中,大家才能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研活动才能深入开展。二要克服从众心理。不要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唯恐出错。三要克服成见心理。人们常说:“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不要让以往对他人的认识影响我们的评课,要就事论事,与时俱进。
5.教师要清楚评课的一些注意事项。由于评课是要评价别的教师的上课情况,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不能加强教师间的沟通,提高教学水平,反而会造成一些矛盾。因此评课教师应清楚评课中一些需要注意事项。比如:第一,评课切忌信口开河。评课时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对听课时所获取的感性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整理,使之上升为理性的东西。评课一定要客观、理性,而非信口开河。第二,评课要有重点,切忌吹毛求疵。评课的重点应主要围绕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课堂信息的传递结构、学生思维活动的密度和质量、教师的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不要在琐碎问题上吹毛求疵,伤害授课教师的自尊心。第三,评课要全面衡量,切忌以偏概全。在评课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感情用事,以偏概全,不能以一点之好坏评价整个课程的好坏,以一堂课之好坏评价所有课程的好坏。
(三)学校必须加强听评课活动的管理
1.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前面教师听课中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其实是教师的一种消极行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学校管理者应该深入教师、深入办公室,多一份关怀。一份情感的投入,换来的是教师与管理者、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融洽、营造校园关系的和谐,让教师体会到学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把学校的发展与教师自身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落实到小处,以保证学校教研活动的高效开展。
2.学校教科室应加强对教师的听评课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和培训,找好切入点,从而提高听课和评课的实效。学校应把开课信息及时公布,让教师了解听课的内容,让听者及时做好准备,带着问题听课,评课才能评得中肯和具有针对性,听评课活动也才能达到互相交流和互相借鉴的目的。听课者要多从不同的角度来听课,如看教态。教态是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教师给学生的直观感知;看课堂机智,我们有时会惊叹于上课老师那敏捷的才思和充满灵气的智慧;看课堂互动,课堂互动可以让我们
了解到上课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思考堂课,思考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思考有利于我们解决问题。到评课时积极鼓励教师踊跃发表意见,做到上课“百花齐放”,听课“百家争鸣”。
3.学校应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平时加强检查和考核,对检查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地指出,也要培植先进典型,展览优秀的听课笔记,倡导向优秀教师学习之风,推广学习之风,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校园教研氛围。
总之,听一堂好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评一堂好课,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必须扩大自己的视野,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并具有广泛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与学生的合作、与同学科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与跨学科教师的相互交流,以求知者的身份,投身到新课程改革的“互学习、争提高”的**中去,在听课学习、评课学习中不断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时俱进,以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景英.教育评价[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 [2] 李震.听评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卫生职业期刊, 2004(03)[3] 孙有文.对听课、评课的认识和思考[J].甘肃教育, 2007(09)[4] 李润洲.专业化视域里的教师听评课[J].中国教育学刊 , 2009(8)[5] 付黎黎.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质”有“量”的课堂观察[J].当代教育科学 , 2009(10)[6] 彭红兵.听课与评课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1)[7] 冯小棉.农村小学听评课活动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2011(05)[8] 姚赛男.基于“教学内容”的评课视角与范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4)[9] 冯京琢.浅析中小学“听课评课”的失误与改进[J].学周刊,2011(11)
[10] 李林,褚广喜.加强听评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2)[11] 巨荣庆.浅谈农村学校听评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学周刊,2013(28)[12] 郭兴红.浅谈当前听评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华章,2010(33)
第二篇:简析听评课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听评课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听评课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和环节,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听评课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听课;评课;专业成长
一、听评课活动存在的问题
听评课活动是教师的一项重要教研活动,是教师用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和教学水平提高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否则将被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所击败,最终将误人子弟,被社会所淘汰。听课、评课活动的过程,是教师相互协作、反思、提高的过程,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升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手段。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听评课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
1.任务式地听课,目的不明确,敷衍了事的现象较为普遍
(1)听课中教师心不在焉。有的东张西望,有的闭目养神,有的低头发短信,甚至有的交头接耳……总之,许多教师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形到神不到。
(2)在检查听课内容时浮于形式,听课记录过于简单,写上课题,及一部分板书,就算完事。有些对评议内容多是客套话、空话,缺失真正的评议和反思的内容,对该课的亮点、成功之处、值得商榷之处都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更没有加以提炼和归纳。
(3)在听课后的听课笔记考核中,更是疲于应付,为了完成考核的节数。譬如每个月两节,有些教师未完成节数的情况下,抄袭旧听课本或者把同事的听课本拿来抄。
2.评课活动丑态百出,多是形式,没有实质的作用
评课活动,既是自我展示对本堂课的理解和看法,也是对施教者的一种尊重,但真正评课时一些老师往往流于形式。
(1)“好”字当头。“引入好、教学过程好、小结好、教学效果好”,给出这种从头好到尾的评价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自身水平有限,对整堂课的准备不足,因此不能作太多深入的评价,只能说好,否则自己就露馅了,活脱脱一个南郭先生;第二种是怕得罪人,彼此都是同事,出于人情面子和各种利益考虑,报喜不报忧,全说些捧场喝彩的奉承话,没有深入思考课堂引入、教学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等问题,这样的“好”评又有多少作用呢,对教师长远来讲真的是害人又害已,你还能在这样的评课活动中得到什么专业成长呢?这样的“好”评只会让你在错误的基础上,继续你的错误。
(2)“套”话连篇。新课改、新教材的推行,要求课堂教学用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去组织,但是指望一节课全面彻底地体现“新”理念太不实际。但有评课者对教学工作不是很熟悉,对所听课不是很了解,就大谈新理念、新方法,把一套一套的理论拿出来评价,最终听者虽佩服得五体投地,但脱离实际的评价让教师很少有所收获,更多的是迷惘。
(3)三缄其口。评课时置身事外,一言不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与不在一个样。
二、加强听评课活动的管理
以上听评课现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害无益。听评课活动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它发挥其作用,服务于教学,于是加强听评课活动的常规管理,成了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加强管理呢?
(1)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前面教师听课中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其实是教师的一种消极行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学校管理者应该深入教师、深入办公室,多一份关怀。一份情感的投入,换来的是教师与管理者、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融洽、营造校园关系的和谐,让教师体会到学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把学校的发展与教师自身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落实到小处,以保证学校教研活动的高效开展。
(2)学校教科室应加强对教师的听评课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和培训,找好切入点,从而提高听课和评课的实效。学校应把开课信息及时公布,让教师了解听课的内容,让听者及时做好准备,带着问题听课,评课才能评得中肯和具有针对性,听评课活动也才能达到互相交流和互相借鉴的目的。听课者要多从不同的角度来听课,如看教态。教态是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教师给学生的直观感知;看课堂机智,我们有时会惊叹于上课老师那敏捷的才思和充满灵气的智慧;看课堂互动,课堂互动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上课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思考堂课,思考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思考有利于我们解决问题。到评课时积极鼓励教师踊跃发表意见,做到上课“百花齐放”,听课“百家争鸣”。
(3)学校应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平时加强检查和考核,对检查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地指出,也要培植先进典型,展览优秀的听课笔记,倡导向优秀教师学习之风,推广学习之风,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校园教研氛围。
听评课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和环节,是教师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捷径。在听评课活动中,教师应当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发现优点、弥补不足,结合自己的实践,取长补短、不断进取。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竺可桢中学)
第三篇:对策问题评课
四上数学广角“对策问题”评课稿
潘老师所执教的“对策问题”是数学综合实践与应用领域的内容。这本节课的学习从同学们熟悉的故事入手,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数学知识不仅从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比赛中还有很大的学问。本节课潘老师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借助合作、探讨来找规律;在兴趣一犹未尽之时,通过游戏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节课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设计新颖别致。
课一开始,教师充分抓住学生好玩、爱玩的天性,设计了玩扑克牌的游戏,然后教师设疑引入新课。方法巧妙,课堂气氛活跃,无疑教师对本环节的设计是成功的。
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动态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田忌赛马中的对策问题,引出探究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流程生动、流畅、层次感强,活动扎实有效,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通过活动将知识赋予其中,突出了学生解决问题这一新的理念,教学流程科学合理,合作学习扎实有效,交流评价充分到位,给学生充分交流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教师也参加到了学生小组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积极思考的主动权也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活动交往中,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教师能引导学生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知识的互补互联,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了异位思考,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滋生优化意识。
4、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整个教学内容的编排,生活气息浓,都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遇事要善于思考,讲究策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在这堂课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潘老师引用了“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在本堂课中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模式,学生乐学、爱学,也学得扎实。这无疑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
新埭中心小学 许燕萍
2007.11.30
第四篇:浅谈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z085327张琪_浅谈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屈佳_助教
摘 要
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政权建设的需要。农村经济是农业大县的经济主体,行政村的经济管理好坏对农村经济至关重要。当前,农村财务管理较为混乱,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序上恶化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文章针对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如何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健全农村财务制度及强化内部控制等有关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对策建议
第五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启动多年,分析课改,我们会欣喜的发现“三维目标”已成为教学的指针,导学案的使用已付诸于行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向主流发展,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评价呈现多元化。但通过平时参加的听课、课改教研活动,我总结分析、发现了不少误区,我觉得目前的课改质量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弱化了知识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习目标和授课过程程中淡化和弱化了“知识与能力”的首要目标,甚至误认为新课标下教本多样试题不同不按教材内容进行,没有把握好教材的最基础知识,往往是脱离教材基础,驾空教材。
2.情感目标落空
‘‘情感态度价值观’’没有和各科学生思想道德有机结合起来,脱离具体的内容和特定情境,学生积极的感情、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落实不到位,情感目标形式化,课改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落空,大多课程只注重了知识点的学习,而忽视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3.评价不到位
课改中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没有及时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单一,也缺少了一些阶段性的整体评价,使学生在思想上失去竞争意识,从而没有上进心。
4.合作学习庸俗化(1)分组不分工:小组成员没有分工和协作只是尖子更尖,而弱势群体更弱,合作学习成了优秀生的平台。
(2)时间不充分:小组探究是还未来及交流研究就哽行宣布停止。
(3)自主变自流:教师把课堂、作业课本全都还给了学生,有些课堂乱代替讨论,没有学习目标、没有提示和反馈、没有交流的自主学习,使自主变成了自流。
5.课堂设计成了设圈套
课改中的老师仍习惯与教学流程的预设,探究缺乏自主性,大多教师由于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只叫尖子生回答问题,这样中差生就没有思考的余地,吃着夹生饭,成了忠实的听众。教师设计教学成了设计好的圈套让学生往里钻,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体验、多元化思维流于形式先学后教跟着学生的思维走成了一句空话,学生还没有自主学习,也不会学习。
6.课程标准没有落实
课程标准是用来教学、评价、考试的依据,而目前的大多课堂对课改只是片面的理解为:学生自主的去学、去做,而教师忽略了指导学生去分析、去思考、去展示、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没有明确的把握。对课标也是一知半解,没有把课程标准变成具体的教学行为,无具体的训练目标,课改也没有形成适合学生的具体的教学模式,渐渐地又形成教师讲、学生听的老一套教学方式,拿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想法,忽视了学生的发展。
二、课改的认识与对策
1.加强学习培训,使认识与观念的转变和课改同步。在培训学习交流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课改的经验,从而在教育教学中使用,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课改不能走过程,注重继承与发展。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定量评价与质量控制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做好新旧方法的整合互补。
3.课堂教学设计和评价是课改关键,课改要有自己的特色,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知识,是个性体验和多元化思维得到充分体现,评价具体到位,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究课改中的问题与对策,使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改中抓住课程的校本性、时代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特征,注重课程目标的人本取向和社会取向紧密结合。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的同时,充分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防止搞形式、走过场,脚踏实地,提高课改质量,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