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11:4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大寨镇党委书记 邓毅伟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高举科学发展观的大旗,把“三农”工作的重心放到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上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我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近七年基层工作中,对广大农村的长远发展也有一些理解和看法,现从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倡导乡风文明、改善镇容村貌、创新农村管理五个方面谈一下大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情况。

一、基本概况

杨陵区大寨镇位于杨陵区西北部,东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杨陵区街道办、揉谷、五泉镇接壤,总面积12.6平方公里,共有13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4336户,17101人,辖区内土地平坦、肥沃,交通便利,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全镇主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畜牧养殖、优质杂果、苗木花卉和小麦良种等主导产业,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72元,与2005年人均纯收入3551元相比增加了3721元,年均增长率15.5%。2010年6月被省委授予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先进乡(镇)党委。

二、围绕二十字方针,创新工作思路

常说“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镇党委、政府成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全镇客观现状,立足镇情基础,创新工作思路,开拓性地开展工作。

(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主导产业。大寨镇是传统的农业乡镇,在“农”字上做文章是我镇工作的重心,2009年全镇乘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大好机遇,认真实施“五个万”工程,着力发展“八大产业”,积极争取项目建设,充分运用园区功能,带动了以高效设施农业、优质杂果、畜牧养殖、苗木花卉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在随后的产业发展过程中,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高产、优质、高效的多膜覆盖、立体栽培新模式,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逐步实施标准化生产,同时成立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建立土地银行10个,配备了14名专业技术员,现代农业管理趋于规范化。截止2011年,全镇累计发展设施农业大棚1328座,中棚700余亩;建成养殖小区21个,奶牛存栏3200头;引进秦宝、澳源牧业公司建成存栏万头以上奶(肉)畜养殖基地2个;建成猕猴桃等优质杂果基地3100余亩;发展苗木基地3500余亩,食用菌基地200亩。

(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活宽裕。我镇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开展惠民工程,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一是着力发展主导产业经济,注重加强对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的扶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标准化农业和绿色无公害农业。二是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发挥各自优势,探索符合自身实际、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三是鼓励农民进入设施农业园区打工,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四是全面兑现“家电下乡”、摩托车汽车下乡、粮食直补、大棚补贴、经济林果补助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及产业支持政策,提高群众转移性收入。

(三)乡村和谐稳定,促进乡风文明。为了能促进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们以乡村政权建设、公益区建设、六室一中心建设等项目,健全了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村文化室和村民娱乐健身广场,经常性地开展各类科技培训和文化娱乐活动,提高了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10年我镇建成485.4平方米的镇综合文化服务站,积极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为13个村的农家书屋各配送了10000余册书籍和600余件音像制品。同时我们每年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每季度开展“文化下乡”服务,每月进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有效的倡导新风尚、传播新文化、弘扬新风气,促进了乡风文明,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全镇呈现出社会治安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态势。

(四)强化村容村貌治理,改善人居环境。为了彻底转变物品乱搁、污水乱流、畜禽乱跑等现象,镇党委、政府在大力宣传、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积极争取卫生改厕项目,又结合沼气池建设等工程进行综合整治,全面完成了农户门前统建、后街整治、路灯安装、农村信息网络配套等建设任务,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逐步与城区接轨。不断完善并严格实施垃圾定点堆放、统一清运和“三护员”日常保洁制度,对全镇13个村的垃圾斗进行了统一更换添置,积极开展

以村容村貌治理为主题的柴草定点堆放、秸杆还田、道路清理、农村垃圾规范管理等,不断创建文明进步的农村新环境,实现了资源的增值利用和有效改善,初步形成绿化、美化、靓化的良好生态环境。

(五)健全各项制度,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我镇通过健全管理组织,完善工作制度,丰富工作方法等方面来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大寨。一镇党委先后开展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了基层村民议事大会、村级纪检小组、村级综治维稳站、村级共青妇组织等,对农村各项工作做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二是深入推行了以村务大事村民公决、村级财务全程公开、和民主评议村干部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工作制度,实行村民提事、群众评事、集体定事、干部干事“四事”民主管理机制,实现了人心和、社会稳、发展快。三是我镇集合各部门业务设立便民服务中心,集中为群众提供计划生育、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养老、低保、医保、伤残救助等综合性服务,整合了公共资源,提升了办事效率。

三、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着力发展生产,以产业支撑新农村。新农村建设能取得多大成就,最终要靠经济基础来决定,发展生产是新农村建设重大突破口。一是依托科技进步,强化科技推广,提高科技贡献率,严格执行认证标准和加工营销企业对农产品品质要求,实行无公害化生产,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和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参与到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上来,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走农村工业化、村落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把农村变成工业生产

车间,把农民变成工人,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强保障。三要要建立创业激励机制,设立创业基金。引导和鼓励领导干部、机关干部、相关事业人员、特别是历届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业,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上来,为新农村建设再添生力军。

(二)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主体,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一是要着力抓好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为重点的培训工作,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足够的人才资源。二是引导好、利用好、保护好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蕴藏在群众中间的工作热情最大程度地迸发出来,让广大群众在新农村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大展身手。三是加强对农业的社会化服务,镇农业技术部门应整合力量,将服务窗口前移,满足农民群众对技术咨询、农资服务的需要,同时要发挥产业协会和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大力培养能人,启用能人,逐步提高农民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全面合理规划,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全面调查研究镇情,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原则,逐步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发展道路。二是抓住重点,积极推进。坚持以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实事,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农民的民心工程。三是完善机制,形成合力。建立党委、政府领导负责、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并加强以村党

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国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实需要,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寨镇村域经济提升、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生活将会早日实现。

谢谢大家!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第二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大寨镇党委书记 邓毅伟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行动指南。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在新农村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举科学发展观的大旗,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要求,把“三农”工作的重心放到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增加农收入、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上来,把工作目标定位到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上来,通过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举措,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我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近七年基层工作中,对广大农村的长远发展也有一些理解和看法,现从生产发展、生

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谈谈大寨镇是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基本概况

杨陵区大寨镇位于杨陵区西北部,东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杨陵区街道办、揉谷、五泉镇接壤,境内土地平坦、肥沃,交通便利,自然条件较为优越,总面积12.6平方公里,共有13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17101人,4336户。全镇主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畜牧养殖、优质杂果、苗木花卉和小麦良种等主导产业,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72元,比2005年3551元增加了3721元,年均增长15.5%。2010年6月被省委授予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先进乡(镇)党委。

二、围绕二十字方针,创新工作思路

大寨镇的新农村建设,在立足镇情基础上,始终坚持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原则,创新工作思路,有开拓性地开展工作。

(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主导产业。

大寨镇是传统的农业乡镇,因此农业产业发展是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何做好产业发展这篇文章,费尽镇党委政府心思。在进行了广泛、综合调研、讨论后,2009年全镇乘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大好机遇,认真实施“五个万”工程,着力发展“八大产业”,积极争取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园区功能,带动了以高效设施农业、优质杂果、畜牧养殖、苗木花卉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在随后的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高产、优质、高效的多膜覆盖、立体栽培新模式,引

进新品种、新技术,逐步实施标准化生产,同时成立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建立土地银行10个,为土地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新的模式,全镇共流转和征用土地11000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72.8%。截止2011年,全镇累计发展设施农业大棚1328座,中棚700余亩;建成养殖小区21个,奶牛存栏3200头;引进秦宝、澳源牧业公司建成存栏万头以上奶(肉)畜养殖基地2个;建成猕猴桃等优质杂果基地3100余亩;发展苗木基地3500余亩,食用菌基地200亩。

(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活宽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我镇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就要广辟增收渠道,推进惠民工程。一是着力发展主导产业经济,注重加强对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的扶持和引导,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二是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我镇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立足各自优势,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党员科技示范户带头推广新技术、引进新项目、发展新产业,为广大群众做好创业示范。三是全面兑现“家电下乡”、摩托车汽车下乡、粮食直补、大棚补贴、经济林果补助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及产业支持政策,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文明进步。

(三)乡村和谐稳定,促进乡风文明。为了能促进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们以乡村政权建设、公益区建设、六室一中心建设等项目,健全了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村文化室和村民娱乐健身广场,经常性地开展各类科技培训和文化娱乐活动,提高了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现13个村

基本达到村村有阵地,为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阵地基础。2010年我镇建成485.4平方米的镇综合文化服务站,积极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为13个村的农家书屋各配送了10000余册书籍和600余件音像制品。同时我们加大了计划生育、文明家庭创建和农村的矛盾纠纷排查,在每年开展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活动。每季度初开展计划生育服务月活动,在每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的月报告制度,有效促进了乡风文明,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全镇呈现出社会治安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态势。

(四)强化村容村貌治理,改善人居环境。为了彻底转变物品乱搁、污水乱流、畜禽乱跑等现象,镇党委在大力宣传、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积极争取卫生改厕项目,又结合沼气池建设等工程进行综合整治,全面完成了农户门前统建、后街整治、路灯安装、农村信息网络配套等建设任务,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逐步与城区接轨。不断完善并严格实施垃圾定点堆放、统一清运和“三护员”日常保洁制度,对全镇13个村的垃圾斗进行了统一更换添置,积极开展以村容村貌治理为主题的柴草定点堆放、秸杆还田、道路清理、农村垃圾规范管理等,不断创建文明进步的农村新环境,实现了资源的增值利用和有效改善,绿化、美化、靓化的良好生态环境已初步形成。

(五)健全各项制度,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召唤。镇党委政

府通过完善自身建设,健全管理制度,丰富工作方法等方面来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一是建立健全便民服务工作机制。我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事部门和人员,转变工作作风,端正服务态度,提升工作质量,有效整合社会公共资源,建立健全便民服务工作机制。为群众提供计划生育、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养老、低保、医保、伤残救助等综合性便民服务,为群众提供进一道门办事,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终结的优质高效的基础服务,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工作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先后开展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了基层村民议事权、村级纪检组织、村级综治维稳组织、村级共青妇组织等,达到村村组织健全,各组织都能按照制度开展工作。特别是为有效维护好广大群众民主权利,我镇深入推行了以村务大事村民公决、村级财务全程公开、和民主评议村干部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工作制度,实行村民提事、群众评事、集体定事、干部干事“四事”民主管理机制,实现了人心和、社会稳、发展快。

践行科学发展观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实需要,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寨镇村域经济提升、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将会进一步的加快,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生活将会早日实现。

谢谢大家!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第三篇: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调查背景:华夏民族自古以农为本,中国迄今仍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多,而且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农民至今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近年来,我国经济稳定繁荣发展,党和国家一方面稳抓经济,另一方面也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连续几年颁布“一号文件”,像一缕缕春风吹进了农民的心窝,温暖了9亿农民的心。同时,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点就是农村的建设问题,只有解决好农村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农民朋友的根本利益,这样才能夺取小康社会的全面胜利。此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农民群众们的意见与看法。

调查时间:2010年1月30日至2010年2月1日

调查地点:湖南省常宁市柏坊镇XX村。调查对象:湖南省常宁市柏坊镇XX村村民。调查方式:走访、询问、交流。调查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总体经济状况:

(一)经济发展:在公元2003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砖头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摩托车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

(一)新房舍: 中国农民的传统,有了钱,首先要盖房,因而民居的建设水平往往成为一个地方富裕程度的外在体现之一。在新农村的建设中,经过统一规划而以全新面貌出现的新民居,将成为新农村的标志性建筑符号。在我调查过程中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房屋是砖石结构新居,且外观大方亮丽。

(二)新设施: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道路、水电、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逐步齐全。“公路村村通”与“家电下乡”使得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

(三)新环境: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但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没有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像农村的生活垃圾区、污水沟、厕所、畜禽住所并未达到卫生标准而进行规划和建设。这也正是我国农村和发达国家农村的主要差距。

(四)新农民:在调查过程中,文化程度偏低的主要是老一代农民。但是绝大多数青年都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少数接受过高中教育。在农村教育、农民培训和文化道德建设上,我国农村要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农民人均受教育只有7.3年。老一代中,40%多没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五)新风尚:当今农村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方面突出了一个“新”字。

当前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该村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常宁市的油茶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市境还没有一家对油茶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外销给大型公司加工成茶油。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这样,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问题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该市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加上牲猪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牲猪、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荒山、荒坡都进行了退耕还林,几乎没有多大的空间发展养殖业。

问题三:农业生产中,科技化程度偏低。在当今的农业生产中,仍旧是以人工劳动为主,机械化水平低。农民的技术水平低,所有的农业生产还是经验型、习惯型,农业科技的应用率低。

问题四:周边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就以XX村为例,该村位于湘江河上游,水质清且深,完全可以开发淡水养殖业,河边的滩涂地则可以发展畜牧业。对新农村建设的个人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五)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

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展开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部门上下协调,共同促进我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人文体艺系

09级法学一班:李沅松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 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在上世纪 50年代就曾提出。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了“小康社会”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无疑是把深化农村改革和发展提到了新的高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农村的全面发展。50多年新中国农村建设的风风雨雨,诸多的经验教训,归结到一点就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建设新农村的根本指导思想。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文明状态。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以下性质和特征: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属于社会主义范畴,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综合的概念,具有全面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综合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村镇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村民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是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过程,具有动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形态的表现形式,必须反映时代特征,因而其衡量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间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具有层次性。不同地区由于历史、环境、基础的不同,建设的速度和目标也各不相同,所以各地反映的新农村在内容上、程度上要求上也有所不同,模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作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必须以强大的集体经济为后盾。集体经济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具体内容,而且也是举办社会各类事业的基础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

三、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 多予、少取、放活”和“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 ,一切以人为目的 ,纠正过去那种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的“物本”倾向。“以人为本”,意味着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社会发展是不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反映出人们在发展观上的不同价值取向。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 ,即对最广大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和地位的肯定 ,同时也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新农村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农民的特点和实际出发 , 把农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 , 尊重农民、依靠农民、激发农民的创业激情和首创精神。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为此 , 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 , 发展农村教育 , 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要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 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 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 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农民。总之 , 促进农民增收 , 提高农民素质 , 保障农民权益 , 是“以人为本”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具体体现 , 是一项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历史任务 , 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二)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促进农村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所谓“全面”, 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谓“协调”, 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 , 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这一要求,就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经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只有经济发展了 , 才能为新农村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 , 新农村建设在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和社会管理等方面也应有明显的进步。胡锦涛同志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 5 个方面、20 个字的目标和要求就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内容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方面的目标要求;“乡风文明”是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方面的目标要求;“村容整洁”是社会管理或社会建设方面的目标要求;“管理民主”是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方面的目标要求。我们应当按照这些目标和要求 ,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统筹兼顾,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新型城乡关系。

统筹兼顾的实质在于协调利益关系、调动积极因素,从而促进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要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性机遇,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来谋划、来推进,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中统筹考虑,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一方面,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和支持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城乡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另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努力消除妨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和政策限制,着力培育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统筹城乡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要高度重视先富与后富之间的统筹兼顾。下决心调整农民收入分配格局 , 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对那些通过不当手段占有过多社会财富的人给予一定的限制 , 对弱势贫困群体给予一定的补偿。同时 , 要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公共医疗体制的改革步伐 , 尽快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农民。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根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可持续”,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是在发展过程中 ,既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 ,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 ,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科学发展观的这一要求 ,决定了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必须处理好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目前 ,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必须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发展循环经济 ,保护生态环境 ,努力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在资源开发中要坚持节约开发并重、节约优先和减量化的原则;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要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只有这样 ,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才能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健康文明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陈吉法,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2 [2]杨继瑞,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高校理论战线,2005.12 [3]郭杰忠,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子,老区建设,2005.7 [4]孙慧明,关于河南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5 [5]叶庆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科学社会主义,2006.1

第五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有目前这样的好形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党和政府在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了农业和农村这个薄弱环节,扭转了前几年粮食生产滑坡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这次宏观调控的一大成果,就是把农业农村稳住了,从而稳定了市场,稳住了人心。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只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和重点。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经过全党全国的不懈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我们正在寻找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爬坡阶段,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会议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强调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三)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和严格控制建设占地,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

(五)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务工,公平对待农民工及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

(六)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目前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三农”工作对全局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要经常到农村做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和切实落实促进农村发展的具体措施。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要稳定、完善、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惠农支农政策,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要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1

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正在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锐意创新的精神,缜密细致的工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下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3000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000[五篇模版]

    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摘要: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科学为基础,经济为中心。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建......

    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市委工作报告

    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市委工作报告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国共产党XX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

    科学领导统筹规划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

    科学领导 统筹规划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

    如何结合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如何结合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雉城镇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壮大茄子、葡萄、种鸭等效益农业,闯出了一条科技兴农之路的事实给出了很好的回答。茄子 让“万元田”美梦成真彭......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9年,是洪湖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该乡针对农村普遍存在“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生活实际,以建立健全村民事......

    专题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专题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目标)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 谈谈你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理解。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