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4 11:3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一篇: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新人教版

藤野先生

一、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背景链接

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3)相关资料

藤野严九郎(1874—1945)日本福井县人,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1896年从爱知医学校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他和敷波重次郎教授担任一年级的解剖学理论。他还担任二年级的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一年级的专业课只有解剖学,一年级的正副班主任大体上照例由敷波和藤野担任。班主任管理的范围很广,据当时仙台医专规定,诸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管理教导、出席情况、考试成绩的统计以及教室的整理和保管,都由正副班主任负责。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1917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8月11日在福井逝世,享年72岁。

2、给加点字注音。

绯红()宛如()驿站()解剖()油光可鉴().....畸形()不逊()匿名()血管()深恶痛疾().....诘责()挟着()教诲()杳无消息()瞥().....

二、问题点拨

1、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2、“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3、“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

1、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2、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3、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4、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5、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6、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7、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8、匿名信事件说明了什么?

四、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及互动答疑的内容

五、抽测达标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角jiǎo 号角角落 头角 群雄角逐 ....B.笼lóng 笼子 牢笼笼屉 烟笼雾锁 ....C.量liáng 思量 打量 测量量体裁衣 ....D.削xuē 剥削削减 瘦削 日削月割 ....

2、对下面一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A.比喻

借代

夸张 B.比喻

夸张

反语 C.夸张

反语

拟人 D.反语

比喻

对比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班主任的教育下,韩志颖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B.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C.菜市场向居民供应青菜、萝卜、土豆、苹果等蔬菜。D.开展优质教学活动后,李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六、拓展延伸

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七、学生感悟

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做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

参考答案

一、2、fēi wǎn yì pōu jiàn jī xùn nì xuâ wù jiã xiã huì yǎo piē

二、1、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2、无非,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3、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

4、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表示效忠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揶擒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三、1、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C.受到仙台医专职员的优待;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2、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3、“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作者到达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地和友好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4、优待:“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民的辛酸,这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为下文中写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埋下了伏笔。

5、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 学,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学成作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

6、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 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的严于

治学和生活俭朴的崇高品德。

接着又借留级生之口介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这些说明藤野先生穿衣“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

7、起因:鲁迅上午解剖学考试成绩较好,一些同学疑心藤野先生向鲁迅漏题。经过:学生会干事翻检我的讲义,邮差送来匿名信。

结果:我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 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

8、(1)弱国的人民在国际上没有地位,遭受凌辱。(2)所谓的日本“爱国青年”对中国人怀有偏见。(3)鲁迅为了自己和祖国的尊严进行的斗争。

四、略

五、1、D

2、B

3、D

六、略

七、略

第二篇:《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字、词)。

2、了解写作背景、鲁迅、藤野先生。

3、探究疑惑:

我的问题:

资料链接: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风筝》、《从到三味书屋》、《阿长和<>》、《社戏》《雪》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这篇回忆性散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二、自主学习:

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第1—3段)在东京,见藤野先生前。

第二部分(第4—35段)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处相识。

第三部分(第36—38段)离开仙台,深切怀念藤野先生。

三、合作探究: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划出外貌描写(白描)并分析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表现出先生的生活检朴、治学严谨

2、概括出在仙台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概括藤野先生的性格品质特征。(详略安排)

明确:

明确:

A认真为“我”改讲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B、为“我”改正解剖图。(严格要求,热情关怀)

C、关心“我”的解剖实习。(正直关心,真挚诚恳)

D、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探索研究,求实)

这四件事,①②)两件是详写,③④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3、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这种态度,最集中地体现在哪两件事件上?

明确:

A、“匿名信事件”。讥刺“我”得了教员漏出来的题目,才考试合格的。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前半句对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的愤恨和抨击;后半句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B、“看电影事件”。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枪毙,别的中国人在围观,日本观众在欢呼。“呜呼,无法可想。”

——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

C、这两件事各有什么侧重?

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

看电影事件——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不觉悟。

4、与藤野先生相比,你觉得他“伟大”在何处?

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5、文中还写到哪些在日本的中国人?

清国留学生、“我”。

6、抓住什么特征,借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抓住他们盘辫子的特征。

运用比喻、夸张、反语,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

7、文中哪些方面体现出“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A、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

B、记得“日暮里”,暗含家国愁思;

C、记得“水户”,对爱国志士朱舜水的崇敬;

D、对藤野先生的敬仰;

E、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的战斗行动。

小结: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爱憎分明地刻划了两类人物,并形成鲜明对比。一类是日本人:像藤野先生一样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日本人,也有像所谓的“爱国青年”一样,对中国充满鄙视、寻衅滋事的日本人;既有浑浑噩噩、麻木愚昧的中国人(清国留学生、围观杀人的百姓),也有怀着强烈爱国主义感情的“我”。这一切,都给我们的头脑形成强烈的冲击,不由感慨:要自尊自强,振兴中华。

(二)理清文章线索:

明线: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

暗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理解主题

1、但最终鲁迅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2、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弃医从文”的?

(学生概括陈述前两课时所学,加以总结、提升)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是其“弃医从文”的两个原因。

3、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A、离开仙台后,“不知怎地,„„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B、珍藏藤野先生修改过的讲义;

C、在寓居里高挂藤野先生的照相;

D、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化为继续斗争的勇气和行动。

4、藤野先生对我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

“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在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下,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自身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四、拓展提高

夜深人静之时,面对东墙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师已阔别二十多年,鲁迅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A、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B、学生交流。

五、课堂小结

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确实让我们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没有爱,便没有成功的教育”。师爱激励鲁迅先生自强不息。在生活中,你也一定遇到过好教师,请用生动的语言写出这位老师的一个爱生片段。

第三篇:《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 设计人: 审核人 : 课型 :新授课授课时间:

一、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被收在《朝花夕拾》里。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还有一条内在的暗线,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

3.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难点: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四、教法与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复诵读

五、教学准备

六字诀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背景资料

六、教学过程

【目标导入】

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

3.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整体感知】

一、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自学题目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初二语文问题导读——评价单 第1 页(共6 页)

1.标注出难字难词。

2.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 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3.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4.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明确:

1、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绯(fēi)红:鲜红。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瞥(pīe)见:很快地看一下。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2、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3、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4、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

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研读赏析】

四、研读,分析藤野形象

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学生活动)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回答后明确: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2、学生再根据阅读感知,课本扉页后的彩色插图中有藤野先生的油画肖像,请你为这张画像配一段简要的文字说明。用“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的形式回答,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

学生积极思考,发言。教师引导、提示:

⑴ 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医学教授。⑵ 生活习惯角度:生活俭朴。⑶ 治学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⑷ 对待学生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

3、过渡:这就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包括亲眼见到的,耳朵听到的。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4、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明确: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实习———热情诚恳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5、读到此,老师有一疑问,藤野先生就长相,并不是光彩四射,非常普通。就行为,非常平凡,做着老师该做的事。假如你碰着这样的一位老师,你会觉得他伟大吗?那么,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

学生讨论:这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非常有关系。就拿“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来看,这些遭遇严重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而在这种情况下,藤野先生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只为学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术。其实,当时,日本人一向看不起中国人的,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所以,作为一名日本教师,他抛开了这些偏见,没有私心,热情关怀我,严格要求我,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格。

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一 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五、总结本课: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教师,感受了这份跨越国籍的师生情。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会长久地照耀着人们,给人以精神和力量。似乎课文学习可以结束了。真的可以结束了?本文标题为《藤野先生》,为什么文中却旁逸出许多其他内容呢?是大作家的败笔,还是另有目的呢?

六、布置作业。

作文片段练习:通过写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提示:先确定写谁,然后确定要表现人物什么思想品质,最后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组织成文。

师生总结板书:

(一)在东京(1~3):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在仙台(4~35):写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离开仙台后(36~38):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板书设计:

(二)添改讲义关心学生、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重视学生思想观念进步 了解女人裹脚实事求是、探索研究

【拓展达标】

7、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

(二)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摘自《呐喊·自序》

(1)

(一)段中第①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2)指出

(一)段中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的部分。叙述从 到

抒情

B。),“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

(3)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 A(4)

(一)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

到,议论从

(5)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B.对噪音特别反感。

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6)“何尝”是哪类词?对表达句意起什么作用?答:(7)“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答:(8)

(二)段中“那一回”指的是(10)从表达方式看

(一)段以。

(9)从

(二)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

为主,(二)段以为主。

七、自我反思:

【相关链接】

鲁迅其人及作品。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雪》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3。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10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未解决问题: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藤野先生》教案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藤野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

2.抓住关于藤野先生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感受他高尚的品格,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之情。

3.了解“我”在日本的求学经历,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4.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其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感知文意,抓住人物描写,感受人物品格。

2.梳理文章线索,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默读屏幕上的文字。

课件出示:

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

道:

“读书!”

师:古之学者必有师。以上是我们七年级学过的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我”的启蒙老师寿镜吾的描写。童年的鲁迅对寿镜吾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十分信服、敬畏。但鲁迅曾说过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中的“他”指的却是另一个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能让鲁迅如此感念呢?下面就让我们沿着鲁迅先生的足迹,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吧!

(板书:藤野先生鲁迅)

【设计意图】由所学导入,回顾学过的课文内容,“温故而知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触摸“伟大”

1.预学展示

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字词积累。

【设计意图】以黑板板书、屏幕显示等形式,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2.初读感知

(1)抓住外貌描写,获取有效信息。

师:大家能分清图片上哪个是鲁迅,哪个是藤野先生吗?文中是怎样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的?

课件出示:

预设右图为鲁迅、左图为藤野先生。文中第6段: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设计意图】根据图片区分鲁迅和藤野先生,实际上是让学生关注文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在感知语言的过程中抓住有效的信息。

(2)请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评价一下藤野先生。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简要说感受)

提示:抓住关于藤野先生动作、神态、语言等的描写,围绕“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这句话进行理解。

预设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严谨、尊重他人、富有人情味、有探究求实的精神等。

【设计意图】一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是整体感知,一词立骨,抓住人物内核“伟大”一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梳理内容

师: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写到了哪些地点。

预设东京→仙台→北京。

师补充:本文是按“东京→仙台→北京”的地点转换顺序行文的,着重记述了“我”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时的见闻和感受。

2.概括事件

师:文章围绕藤野先生写了哪几件事?

预设初识藤野先生,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女人裹脚,告别藤野先生。

师小结:写人物不要仅局限于一个时间点、一件事,可以围绕这个人物写一段时间内的几件事。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更丰富、人物形象更饱满。

3.分段概括

师:请同学们在梳理内容、概括事件的基础上,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并简述各部分大意。

预设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35段):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分别,并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设计意图】本文篇幅较长(38段),从查找故事发生的地点入手,通过跳读,概括人物事件,进而概括全文大意,帮助学生快速梳理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四、表情朗读,以声传情

(选读片段,指点学生朗读)

师小结:

课件出示:

1.读对“清国留学生”装束的描述时要用嘲讽的口吻。

2.读“日暮里”与“水户”处要流露出深沉而忧虑的感情。

3.读藤野先生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之处要表现出对藤野先生的敬

意。

4.读“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事件”时要表现出强烈的愤慨。

5.读“告别”部分要表现出不得不惜别的师生深情。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应重视朗读,教师更要从语音、语调、重音、节奏等方面引导学生根据文字内容,把握语感,读出情感,从而实现“以读促悟”。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根据具体事件,把握人物形象,感受藤野先生的品质。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自然引入

过渡语: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内容,初步了解了藤野先生的大致形象以及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几件事。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文本,进一步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理解作者在特定时期的情感,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二、以事知人,体会“伟大”

1.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师:选择文章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事,说说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

初识藤野先生:不拘小节、比较随性、生活简朴、治学严谨。

添改讲义:认真敬业、平等待人、真正的教育者的胸襟、没有民族偏见。

纠正解剖图:要求严格、一丝不苟、和蔼可亲、严而有道。

关心解剖实习:关注学生、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有探究求实的精神。

师点拨:本文的目的不是叙事,而是为了把人物放到特定的事件中去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在写作时,我们应围绕人物,选择最能突显人物性格的典型材料。

2.侧面衬托的作用

师: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是否有跑题之嫌?

资料助读:

课件出示:

大背景:日本在甲午战争和庚子之役后,国富兵强,青年受的是军国主义教育,有一种民族狂热,在他们眼中,那时的中国是弱国。

小背景:在仙台医专中,有些人认为中国人笨,是低能儿,学西洋医学不可能及格,他们不能容忍一个中国人学习成绩在一百多名日本学生中居中,因此对藤野先生精心辅导中国学生心生不满。

预设这两个事件中虽然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但是通过日本学生会干事的言行反衬出了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藤野先生作为教师,对“弱国”的学生没有歧视和偏见,而是表现出热情和关心,他是正直善良的,他的这种品质难能可贵。

师补充:正是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使鲁迅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他本来去日本学医,是希望学成后可以疗治国民的体魄,而这

些经历,使他意识到比体魄更需要疗治的是国人的灵魂,他认为必须要唤醒民众麻木的思想,所以,他决定弃医从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探究,旨在教学生一招:在写人物时,可以直接写这个人,也可以用对比、衬托、侧面描写来表现这个人。

三、咬文嚼字,品味语言

1.情境还原读

课件出示: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原句)

“我叫藤野严九郎……”(改句)

师:改句看起来更合常理。你们怎么看?

预设原句比较口语化,能体现出藤野先生随和的性格特点。

通过学生演读,体会藤野先生的亲切随和。

2.抓副词重读

课件出示:

(1)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

(2)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3)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

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师:作者用词特别讲究,你如何理解句中加点的词?

预设(1)一个“便”字,写出了藤野先生修改讲义的速度之快。

(2)“都……也都……”表明藤野先生修改得非常仔细,不仅涉及医学知识的修改,还涉及日语语法错误的修改,实在令人感动。“一一”“一直”,表明藤野先生的修改是细致入微的,而且持续的时间非常长。这些词语的运用,不夸张,不华丽,却非常深刻地表现出老师的严谨、细心、真诚。

(3)“总算”一词,写尽了藤野先生对“我”的担忧和关心。

3.删改句子读

课件出示: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原文)

“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改文)

师:原句语言啰唆,改句更简明得体。你们怎么理解?

预设原句中“你看”是用商量的语气和鲁迅对话。“——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破折号后面的语言,表示对鲁迅移动血管位置的真实内心的理解,但委婉中又不失坚定的力量:对学术不讲究美感,要尊重事实。改句很直接,有命令的口吻。商量的语气鲁迅尚且“还不服气”,改句更易让人产生抵触心理和对抗情绪。

4.重点语段读

课件出示: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师:试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预设清政府派遣这些留学生去国外留学,目的是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回来报效国家,然而实际上他们在国外不学无术,忘记了自身使命和肩上的责任。作者在描写完留学生的这些丑态之后,采用了反语的手法,用一句话进行了总结——“实在标致极了”,仿佛是压抑不住的火山爆发,极尽讽刺之能事,酣发鄙夷、憎恶之胸臆。

师:作者在这里采用了反语的手法,暗讽“清国留学生”们的丑态,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这种手法?

预设作者称日俄战争时的日本学生为“爱国青年”,说自己国内的论敌为“正人君子”,都是运用反语进行嘲讽。又如说日本对医学的翻译“并不比中国早”,说日本青年虽抗议托尔斯泰引用《新约》中的话,但他们“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都是话里有话,含义无穷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咬文嚼字”,让学生学会从字里行间来品析文章深意,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揣摩鲁迅先生“幽默讽刺、含蓄深蕴”的语言风格。

四、精读片段,感知“我”之形象

师:精读第1—5段,思考“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预设1.“我”是一个爱国的人。“我”看到日本有个叫“日暮里”的驿站,就记住了这个驿站的名字,也许是因为“我”想起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思乡名句;其次也只记得“水户”的地名了,因为那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2.“我”是一个有民族自尊心的人。如:“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一词,表明“我”很沮丧、很失望,排斥、失望的情绪破空而来。“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进行了特写镜头式的描写,刻画了一群“丑而不觉其丑,滑稽而不觉其滑稽”的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现了“我”对清国留学生奇特怪诞的装扮与以丑为美而不自知的行为感到羞耻、愤恨,表明“我”是一个厌恶腐朽落后的清政府、追寻民主觉醒之路的先

行者。

3.“我”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文中提到“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说明“我”对书本感兴趣,渴求学到新知识。

4.“我”是一个专心求学、不盲目追求娱乐和享受的人。“我”看到清国留学生整天不学无术,觉得非常失望,于是准备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5.“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我”在仙台受到部分友好人士的优待时,认为是“物以希为贵”的缘故。

师小结:“我”是一个东渡日本留学、专心求学、有较强的自尊心和爱国情怀的学生。

【设计意图】透过事件看人物性格,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往往把人物放到特定的事件中去。

五、写作拓展,书写“伟大”

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给人以精神力量。那么,有没有一位给过你精神力量的老师呢?当然,这个人不局限于老师,也可以是亲人、朋友,甚至仅有一面之缘的人,这个人曾经因为什么而拨动了你的心弦?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注意,在描写人物时要投入真挚的情感,让读者能够自然而然地感觉到你笔下人物的伟大。《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就是极好的例子。

【设计亮点】

本课教学设计的亮点在于多角度多层面地解读人物。人物深入人心,来源于入木三分的刻画。“分析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理解鲁迅的爱国情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分析事件、品味语言,可以感受人物的伟大形象和人格魅力。

资料链接

藤野先生概况

藤野先生全名藤野严九郎,1874年出生于日本的一个医学世家,毕业于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现名古屋大学)。1904年,他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书。1911年,东北帝国大学成立,1912年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并入,成立为东北帝国大学医学部;1915年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而离职。藤野先生失业后一度任职于三井公司的慈善医院耳鼻喉科,后回故乡开设私人诊所。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故。这一年底,当地就有记者前来采访藤野先生,他们聊了很多,后来还整理了采访资料,写成悼文《谨忆周树人君》,发表在了《文学案内》。1945年8月11日,藤野先生在福井逝世。

鲁迅非常看重《藤野先生》一文

1934年,日本岩波书店计划在“岩波文库”中收入鲁迅的作品,编成《鲁迅全集》,并由诗人佐藤春夫与增田涉翻译。增田写信给鲁迅,问应当收入哪些作品,鲁迅回信说:“都可以,只要你们觉得好就收;不过,只是希望能将《藤野先生》收入。”1935年,《鲁迅选集》日译本即将出版之际,译者专程到上海再一次征求鲁迅的意见,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令鲁迅记忆深刻、深深感念的藤野先生主动帮他修改订正课堂笔记的事情,藤野先生本人也有记忆,他记得鲁迅上课时非常努力,很认真地记笔记,不过作为留学生,鲁迅入学时还不能很好地听、说日语,学习上比较吃力,藤野先生就在每次讲完课后留下来,看看鲁迅的笔记,帮他把漏记、记错的地方订正过来。

藤野先生说:“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做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对于鲁迅把自己“这些微不足道的亲切当作莫大恩情加以感激”,藤野先生说他自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藤野也很诚恳地说,在他的记忆中,鲁迅不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

藤野先生记得鲁迅到他家去玩过,但已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至于一直挂在鲁迅北京寓居书房墙上的那张藤野先生的照片,《藤野先生》中记录的是,鲁迅离开仙台的前几天,藤野先生把他叫到家里去给了他这张照片,相片背后还写着“惜别”两个字。但藤野先生在《谨忆周树人君》中说:“可是我已经记不清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形式把这张照片赠送给周君的了。”

第五篇:《藤野先生》导学案[最终版]

《藤野先生》导学案

【题目解说】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串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走进作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篇》《且介亭杂文集》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背景链接】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1902年4月,22岁的鲁迅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书院复习日语。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科学医,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10月12日,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写成了这篇文章。

【字词全解】

⒈生难字词

绯红(fēi)宛如(wǎn)驿站(yì)解剖(pōu)油光可鉴(jiàn)畸形......(jī)杳无消息(yǎo)凄然(qī)教诲(huì)瞥见(piē)抑扬顿挫(cu.....î)深恶痛疾(wù).

⒉多音多义

ě 恶心

恶è 恶毒wù厌恶

⒊词语补注

①宛如:正像,好像。②绯红:鲜红。③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④杳无音讯:从此再也没有消息。杳:远得不见踪影。⑤瞥见:一眼看见。

【句段解读】

⒈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剖析】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的子民,而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

“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⒉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剖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重点探究】我们应有什么样的爱国主义呢?

爱国青年:极端、狭隘、扭曲的爱国主义:蔑视、仇视其他民族和国家。正确的爱国主义:既热爱本民族,又对其它国家民族抱一种友善的态度。

【主旨归纳】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写作借鉴】

⒈脉络分明,记叙有序。本文以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自己对国家,爱国的思想情怀为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2.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突出品质。文中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3.语言朴素,精练深刻,有浓厚感情。这篇回忆文章写的是作者终生难忘的“伟大的”人,记的是震动作者灵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抒情议论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饱含感情。

【结构图解】

藤野先生

【积累·语文素养的基石】(27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匿名(nì)诘责(jié)解剖(pōu)绯红(fēi)挟着(xié)油光.

可jiàn(鉴)yǎo(杳)无消息深恶痛jí(疾)出言不xùn(逊)毫不jiè(介)意 pō(颇)受优待抑扬顿cuî(挫)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⑴油光可鉴A.镜子 B.当镜子照 C.借鉴(B).

⑵深恶痛疾A.疾病B.急速C.痛恨(C).

⑶出言不逊A.谦逊B.避让C.差(A).

⑷抑扬顿挫A.挫折B.挤压C.降低(C).

3.结合句意解释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模胡:即“模..

糊”,马虎,不讲究。

B.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C.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客死:死在他乡异国。..

D.问问精通时事的人„„时事:这里是讽刺的说法,“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4.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C)(3分)

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5.对下面一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3分)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A.比喻借代夸张B.比喻夸张反语

C.夸张反语拟人D.反语比喻对比

6.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有明暗两条,它们是(C、B)(3分)

A.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B.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C.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D.“我”到日本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7.文章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这些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4分)

答:添改讲义──对工作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阅读·交流对话的平台】

【综合·展示个性的绿地】

一、阅读课文29~32段,完成8~11题。(14分)

8.“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这是谁的看法?你能用一个例子批驳这种错误看法吗?(4分)答:某些日本人;举例略。

9.“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

10.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启示?(3分)

答:一心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启示略。

11.概括所选文段的主要内容。(4分)

答:看电影事件促使鲁迅先生弃医从文。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5分)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节选)

季羡林

我认识老舍先生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有一年暑假,我的同学李长之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中国人民苦斗了一百多年,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春天。我在当时所谓故都又会见了老舍先生,距第一次见面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圣陶老先生、吕叔湘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不也能反映出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12.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几件事。(3分)

答:三十年代初,我陪老舍先生吃饭;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请大家吃地道的北京饭。

13.从全文看老舍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答:老舍先生不仅是一个和蔼可亲、谈吐自然,说话京味十足,广交各界朋友的大学教授,而且是一个品德高尚的文学家、语言大师。

14.作者对老舍先生怀着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赞扬老舍先生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的道德文章。

15.比较本文和《藤野先生》的异同。(5分)答:从文章结构、写法、选材等方面谈即可。

【综合·展示个性的绿地】(14分)

16.鲁迅先生写人,很善于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如写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就很能反映他们的思想本质。又如写藤野先生“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衣着“模胡”,一个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出现在人们面前。请你也用白描手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30字以内)(5分)答:他宽脸,粗眉,大眼.额头高,鼻子挺直,略有胡须,说话响亮.

17.阅读下面的一则消息,完成下面的问题。(6分)

财新网王嘉鹏综合报道 2011年8月14日中午,中国第一艘航母平台结束了为期四天半的出海试航,返回了大连港香炉礁码头,标志着其首次出海试航顺利完成。当天下午,这艘航母平台已停泊在出海前的位置上,隐约可见头戴白色头盔、身穿蓝色制服的人员排队登上航母,但只能看到航母的部分舰体。据新华社引用相关人士的话说,航母第一次进行试航主要是测试动力系统,航母返回后将继续在船厂进行改装和测试工作。

⑴用简洁的语言给此消息列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3分)答:中国首艘航母平台试航结束。

⑵在此消息的网页“评论栏目”,就我国航母首次试航留言。(3分)答:略,从祝贺等角度组织语言即可。.《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3分)

下载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专题

    1、《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一、自主探究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fēi 红芦 huì不 xùnnì......

    初三语文藤野先生教学案大全

    初三语文藤野先生教学案 九、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讨论什么是真......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新人教版第5课 藤野先生练习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新人教版第5课 藤野先生练习班级: 学生姓名: 时间: 月 日 一、 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教诲( ) 瞥见( ) 畸形( ) 诘责( ) 解剖( ) 不逊( )寓居( ) 芦荟( ) 杳无消息( )陌......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备课资料新人教版20180724228

    第二单元 第5课 藤野先生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这一笔......

    藤野先生导学案(五篇范例)

    八年级语文学案 班级第小组姓名学习时间课题:《藤野先生》 学习目标: 1、把握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鲁迅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学会......

    八年级语文《藤野先生》说课稿模板范文大全

    一、教材分析《中学语文课标》要求,阅读文学类作品时,要体验情感,领悟主题,得到启示,能够正确评价作品,并且会品味语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叙述类文学作品,选用鲁迅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 藤野先生 教学设计

    一、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教诲( ) 瞥见( ) 畸形( )诘责( ) 解剖( ) 不逊( ) 寓居( ) 芦荟( ) 杳无消息( )陌生( ) 挟着( ) 匿名( ) 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喝( )采 为( )难( ) 血( )管倒( )霉 系( )住 深恶( )痛疾 食宿......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藤野先生教案新人教版

    5 藤野先生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文章围绕中心取材,以时间为顺序,明暗两条线索相结合进行记叙的特点。学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联系背景深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