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律师的思维-江平在首届北京律师论坛上的演讲
律师的思维——江平在首届北京律师论坛上的演讲
很高兴又有机会跟北京的律师见面。我想我也是作为论坛的发言人在这儿做一个演讲。各种题目都讲了,这次究竟应该讲什么呢?我看到《中国律师》主编在今年第十期里面有这么一篇主编寄语,它的标题是“像法律家一样思考”,这里面最后引用了美国学者的一句话就是“Thinking like Lawyers”,由此我引发了一个思考,究竟什么是律师的思考呢?律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应当像律师一样思考,应当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考虑问题,或者说我们律师应该很好研究解决的问题。
律师作为一个脑力劳动者显然是以他的智力在为你的客户服务,也是在为我们国家依法治国在服务。律师本身靠他的说服力来说服法官,不仅说服法官,还要说服你的当事人。不仅说服当事人,还要说服你的对手。不仅说服你的对手,最后可能还要说服你自己。在这个意义上我深深感觉到,由于律师我们本身所处的地位,我们没有权,我们没有势,我们不是靠以权压人,也不是靠以势压人,我们只能以情服人、以理服人,尤其从理的角度上服人。在律师身上应该体现具有思辨能力,具有很高理性思维的人。我们律师应当作为一个具有哲人的思维,我所说哲人的思维并不是说你一定要是哲学家的思维。哲人的思维是两种思维,一个就是有忧国忧民的思维,一个是理性的思维。我们作为律师,不仅要注意讲话的意识,而讲话的意识是来源于思维的意识。我们要作为一个很好的律师,不仅要修炼自己的讲话艺术,还要在自己的思辨艺术上加以注意。律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思维呢?究竟一个律师的思考、律师的思维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这个题目我思考之后提出来,律师的思考应该有这么几个特点:
1、律师的思考应该是严谨的、多元的、敏锐的、创造的。
作为律师的思考,如何来理解他的严谨?从法律角度来看严谨。我们过去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具体的法律规定,往往律师在求证的时候,在自己的法律依据上,往往容易忽视,不是真正以法律作为依据,而是以法理,或者以自己的理解,或者以自己的想当然作为一种思考。我们最早在苏联学法律的时候,最怕课堂讨论,要求本科生在120个案例里面查到哪一个法律里面哪一个条文是解决这个案例的法律依据,而不是说你本人的观点。法律家的思考就是,他的论辩,他的引用必须以法律作为依据,缺少法律依据那是不行的。我们过去常常讲,合同的无效,如果说违法的无效,那么我们法官有的判决里面判的是违法的无效。恐怕违反了哪个法的第几条不见得法官能够很清楚。我们律师在每次辩论的时候,说明我们意见的时候,我们说这个合同无效,是不是都有它的法律依据呢?如果说过去我们说违法无效,这个法还不是很明确。现在写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无效,我以哪个为准?你不能说因为我的法理认识。我们现在确实有一些东西,过去认为是没有问题的,从现在我们判起来,我们要从严谨的角度来看,既然是无效,既然是法律和行政法规作为无效,那么你必须要引用哪个法规,法院的判决必须有,而不能笼统说这是无效的。类似这样的情况可能在我们所遇到的案子里面,或者其它方面也都会有。有一次我听人讲,股权转让有效无效?这个股权转让合同是有效的。怎么有效呢?他原引了《合同法》44条第1款,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所以我们这个股权合同自成立时就生效。这个条文的引用是否适合就是一个问题,下面讲了需要批准、登极,或者附条件。引用条文的时候,确确实实说服法官,说服你自己的当事人,甚至说服你对方的当事人、律师。严谨的法律思维,需要引用严谨的法律,引进的法律是最适合用的。
2、律师应该有多元的思维,包括逆向思维或者是其它各个方向的思维。有的时候律师往往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多。一个人如果站在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色,可能看问题更全面。我们现在跟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搞了一个民办研究所(是指天则经济研究所:发文者注),我们力图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从多方位来考虑。经济学家跟法学家考虑的角度很多问题不一样,经济学家认为管制证监会的规则过渡,可是作为法学家来说还是要更多更细来管。如果从律师角度来讲,法律越多,律师越有饭吃。是不是实践中法律越多就越好呢?也不一定。行政管制过多,是不是就能产生好效果?不一样。北京的出租汽车司机哪儿堵哪儿有警察,这些问题可能对我们提出一种思考。当然这个思考是从法学家和经济学家不同的思考。我们作为律师,我们的思考是不是仅仅从自己的一方来思维?还要看对方的思维,甚至要看法官是什么思维,如果你站在法官的角度上思考,法官会怎么想?律师有时候当一当仲裁员,参加立法,对于拥有全方位的思考、多方位的思考还是很有好处的。
我们法律里面有一些矛盾的问题,有一些矛盾的焦点,怎么样来理解?我们在90年的时候中外合资企业法修改的时候,当初加了一句话,“中外合资企业不实行国有化的征收,但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时候可以征收,并给予相应补偿。”当时考虑补偿这个字究竟怎么写,外国投资者提出来,国际保护投资公约里面,国际上写的是充分、及时、有效补偿,赔偿数额应该写有充分两个字。我们考虑到充分可能中国人赔不起,就用了一个相应的字。最近有人咨询一个案子,关于土地使用权的征收补偿。结果一看发现,城市房地产土地管理法里面写的是给予相当的补偿,农村土地管理法里面写的是充分补偿。国内跟国际不一样,对外商投资企业有的地方提的是适当补偿,有的是相应补偿。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从法官的角度来看,究竟怎么理解其中的差别。我们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理解。
3、律师应该有敏锐的思维。
敏锐的思维在于善于捕捉空间,捕捉时间。人要有捕捉的能力,这个捕捉从空间来说抓住有利时机,抓住有利时间。法律本身是有边缘的,但是我们的法律有的边缘非常明确,而有的边缘却比较模糊。法律不仅分为强制性规范、任意性规范,法律也有刚性和弹性的。刚性法律边缘比较明确,而弹性法律往往边缘不够明确。合伙企业法起草的过程中曾经确定,原来认为法人不能作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因为法人尤其是有限责任公司是不可以的。理由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没有这个惯例,到后来一讨论,只有日本跟台湾有这个规定。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参加会的人说,我们没有这个规定。有限公司可以作为合伙人,可以作为无限公司的股东。到最后通过的时候,把法人划掉了。按照这样的情况,法人能不能作为合伙人?这个边缘地带怎么来抓?在合伙人自流当中保留了一句话,什么人可以成为自由人。我们需要一个信托网,现在信托制度越来越多,包括境外合格的合资机构到国内来投资也是要用信托的。我们国家和任何国家的法律,尤其是我们国家的,不仅有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还有刚性和弹性。
4、我们律师的思维应该有一个创造性的思维。
我这里面所讲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律师有的时候需要跳出现有法律框架思维。如果在法律规定里面思维,不能够跳出这个圈子乱思维,那么需要解决更好的创造性思维问题或者叫做应然思维。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化悲痛为法律”,英国人有习惯,凡是化悲痛就想到法律。英国有一段时间孩子死了之后器官被拿出来做标本,现有的法律不行了,死人的器官如何保护,以使死者尽量不受到损害。法律应该规定,如果你喝了酒以后开车,不仅你撞了别人要承担责任,你让别人搭你的车,他的伤你也要承担责任。我们的律师在业务过程中,我们看到现有的法律不合适该如何来完善法律这样一种思维,这种思维非常重要。马来西亚总统马哈蒂尔曾经说过一句话,治国的人应当是医生而不是律师。医生的思维方式是先看你的病表现出来的现状是什么。然后从现象里面查原因,开出药方。律师拿了当事人的钱,就要为当事人说话,他说是黑就是黑,他说是白就是白。
律师提出的意见在任何国家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律师也做实践工作,律师比教授更知道法律的不同。中国现在到了有善法和恶法的时候,重要现在也已经到了不是越多的法律越好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律师能不能在他思维的方式方法中,更多有这个角度的考虑,可能对于我们国家的法律政策会带来更大的机遇。谢谢大家。
第二篇:贺卫方贺卫方演讲实录-在首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上的演讲
贺卫方:在“首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上的演讲
标签: 律师
● 贺卫方(进入专栏)
今天与律师的交流非常特殊,这是“中国律师论坛”旗下的“中国青年律师论坛”。咱们中国人喜欢讲“第一次”,往往都是针对非常古怪的“第一次”,但对我来讲,今天的“第一次”是非常激动的第一次,能够在本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上与大家交流最近的想法,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一个学者来说是非常荣耀的事情。为了这一点我要特别感谢论坛的组织者,感谢每个参与论坛的律师。(http://www.xiexiebang.com)
法官老的好,律师少的俏
“中国青年律师论坛”在中国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律师本色是青年。看中国律师发展的历史,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所以说“中国青年律师论坛”实际上就是中国律师论坛,因为大家都是青年,都是怀着一颗年轻的心参与中间,参与到中国法治建设的中间。刘桂明总编也特别指出,律师应当是青年人组成的群体,法官老的好,律师少的俏。(http://www.xiexiebang.com)
我们都知道对律师这个职业来说知名度非常重要,为了获得知名度律师要想法设法地为客户做好工作。对中国律师来说,一个非常大的障碍是我们的庭审过程不能让律师完全发挥他们的才华。在西方国家,律师不是坐着陈述、质证和辩护,而是溜达着讲话,那样的场景带有相当大的表演性。在美国、英国这些国家最伟大的律师是参与庭审的律师,检察官也是政府雇佣的律师。对抗式的庭审模式很容易让一个律师通过一个案件获得广泛的声誉,这样的声誉对律师至关重要,声誉使律师不断保持一种自律的风范。但是我们国家目前这样的司法程序还是让律师显得有点呆板。(http://www.xiexiebang.com)
为什么说法官老的好?律师年龄特别大的时候,他就不愿意从事非常艰难的庭审工作,实际上律师的职业是不是干得太久以后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呢?我最近听说有几个律师中途转业,比如田文昌老师也有点想,但我希望他能够为中国的法制建设继续作出贡献(掌声)。当然,有些律师朋友的懈怠是因为钱赚足了。“法官老的好”这个道理比较很容易理解,司法裁判工作是判断人间是非的职业,是操生杀予夺大权的职业。为什么要从优秀的律师中间选任法官?对此,我有一个很大的考虑,在这个行业中获得很高声望的律师通常年龄已经偏大,所有的被任命为法官的人都在40岁以上。法官的年龄比较大其实意味着法官对于当事人的说服力的强化,在今天这样的社会中,社会利益、观念多元化,许多案件无法判断是非,我们甚至要求法官调解时要明辨是非,事实上有多少案件是可以明辨是非的呢?我通常举出一些案子:妇女是否有权堕胎?女权主义者认为我的身体我的自由,你们管得着我吗?保守主义认为这样的行为与杀人没有区别,既然要惩罚那些在大街上杀人的人,为什么我们不惩罚那些在医院里杀人的人,两者有区别吗?按照一些法学家的说法,为了法律的可操作性,认为生命应当从出生之时开始。那么生命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生命是从受孕那个时候开始,到底法律上应不应当允许医生和孕妇合作起来去堕胎,这是一个不大容易分清的是非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官的职业要有一种超越事物本身的权威性,有权威地裁判案件可以使败诉的当事人总是觉得法官既然这么判了自己就接受了。(http://www.xiexiebang.com)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经常被称为几个老男人组成的机构,现在是七个老男人和两个上年纪女士,他们从来不推行年轻化,因为年轻化对法官这个职业并不合理。法官之所以老一些,是司法裁判这个职业在“三权分立”的情况下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角色。“三权分立”学说是一种分工,让不同的人行使不同国家的权力。一种权力如果一味地只关注人民的评价、只关注人民喜好的时候,只能是短期行为,如果一个国家的三种权力都按照这样的逻辑去建设,便容易出现国家治理严重的问题。我观察美国的政治制度,与其说他们是简单的民主政体,不如说他们是混合政体。我们看到美国政体中间的构思恰好是一种混合政体。比如说法官的选任并不是让人民选举产生,而是由总统来任命,也就是意味着总统必须在精英中挑选合适的人来做法官,这样的精英化也体现在背景的限制,他要得到总统的关注,背后要有一个参议院,每一个进入候选名单的候选人都被进行选查。这样的选择过程就说明美国不是一个民主的司法界。英国的司法界人士的精英化倾向非常严重,他们读大学的时候只在两所大学里面读书,但英国的中学实际上是贵族学校,仍然体现浓厚的阶级机构,这样一种贵族倾向或者精英倾向使得司法界跟民意有着相当明显的距离,他们考虑的问题并不是老百姓所希望的。更重要的是,一旦一个人被任命为法官即为终身任职。法官职业吸引人是因为他是终身的,终身任职也就意味着年龄会越来越老。大家知道,年轻人与老年人的区别在于,年轻人勇于创新,老年人不喜欢向前,老年人不喜欢改变现状,这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法官最不应该喊口号,否则就意味着法官的标准在变化,那么法律的可预期性就不存在了。(http://www.xiexiebang.com)
律师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经济环境和法制环境的好坏,是一个地方法律能否保持稳定性,而不是与时俱进,法律必须保持稳定性,而且这种法律的稳定性不仅要保持在立法的环节上,还必须保持在司法的环节上,也就是说司法的准则必须尊重从前所做的解释。一个人昨天被判决10年有期徒刑,第二天,一个犯同样罪行的人却被判了死刑立即执行,而原因就是昨天晚上传达了一个文件要“严打”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不能够让一个有钱人在法律面前得到优待,所以我们要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只是肤浅的层次,我们要在保持空间和时间的纬度方面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要让一个公民无论生活在什么地方都必须适用同样法律的准则,法官必须要在今天判案时考虑到昨天是如何判案。法官老的好就意味着法官天天在保持法官的效率,他们天天在想如何维护过去的法律,他们不断用看上去过时的法律来调整今天的规范,这三种权力中总有一种权力趋于保守。(http://www.xiexiebang.com)
但是律师不是这样,律师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我们是说中国律师都是青年,相对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来说,律师的职业还太年轻,律师的职业简直就是个婴儿。唯一的一个职业找不到合理的前辈,那就是律师。其实中国古代也有律师,比如说讼师。日本一位学者专门研究明代的讼师,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明朝时我们官方的话语永远是对讼师的贬低,对讼师的评价永远很糟糕。即使如此,我们还应该说讼师这种职业是律师的前身。(http://www.xiexiebang.com)
《刺杀肯尼迪》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检察官发现刺杀肯尼迪背后的事情,电影最后有一场法庭戏,那个检察官一个人的独白长达20分钟,在这个演讲中他非常地激昂,他展示一个会拐弯的子弹如何击中肯尼迪,法庭上经常会出现用图画的形式来展现,最后他要求陪审员相信自己的主张。他的言词真的是非常非常地激动人心,他让我们感觉到律师的职业不仅仅是谋生的职业,他是一个追求正义的职业,具有伟大理想的职业。这样一个职业在今天即使在美国,也有人哀叹律师职业的影响正在衰落。有一本翻译书《迷失的律师》,翻译者认为美国的律师职业正在丧失初期律师的理想,美国大陆会议的出席者几乎有一半是律师,他们热心国务活动,热心领导美国的革命,可以说他们塑造了美国一个法制国家。(http://www.xiexiebang.com)
如果按照西方的概念来去检验中国古代的讼师,早在春秋时代,有一些人曾经想试图推出律师职业,他们不断到法庭去辩论,他们不断地在逻辑方面分析,甚至办学校进行辩论的培训,但后来中国的社会让他们不再走这条路。儒家也好,道家也好,都使得中国的历史没有律师发展的空间。(http://www.xiexiebang.com)
律师的未来不是梦
上面我们讲了中国青年律师论坛非常重要的三个方面的考量,法官老的好,律师少的俏,律师就应该是一个年轻的职业。接下来我们稍微展望一下我们的未来,在座的各位大部分都应该是中国过去25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目击证人,我们看到这个社会的逐渐演变,对过去历史的了解也许有助于我们判断未来的发展。未来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解说。(http://www.xiexiebang.com)
首先,从社会角度的发展分析。可以说中国社会的发展在过去的25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已经走到了一个沧海桑田变化的程度。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个是我们的社会结构正在趋向适合法制社会的结构。现在人的流动已经变成了主旋律,火车、飞机天天在载着人跑,律师可能都向城市里面走,律师的职业不适合在农村里面呆,农村有赤脚医生,但赤脚律师不大可能,总体来说,律师这种职业适合在大城市,我们知道人的流动性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一种表征。大家还记得费孝通先生分析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国的乡土社会就是一个不流动的社会。不可能有法律,更不可能有律师,律师就是挑拨离间的人,在这样的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规矩,法律在现代社会中有明确的制定者,但规定像我们手机里传来的段子一样。法律往往是书面的,规矩往往是口头的;规矩因地而宜,法律是普遍的,这样一种乡土社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会大大改变。大家都学过西方的法律史,其诞生的重要条件便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比如,我们说拉丁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的战争和后来的融合,这种融合打破了家族,后来基督教的传播使得宗教之下人人平等的确立,同样是对家族制度相当大的破坏;美国更不用说,是一个移民组成的国家。陌生人在一块时,没有血缘关系,要建立规则、法制社会是必然的。我们越来越趋向陌生化,会导致我们越来越走向法制化,而法制化的社会不可能没有律师。社会的发展会增加对律师的需要。(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是经济制度的发展。有人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我也可以更加极端化地说市场经济就是律师来调整的经济(掌声)。我们现在放眼世界市场经济发展最好的地方就是律师发展最好的地方。我们放眼世界的时候,会发现律师在市场化的里面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职业,企业上市、企业兼并都离不开律师。因此,可以说如果有复杂规则的话我们就离不开律师这个职业。(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政治体制的发展也会给律师职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机遇。整体来说,我们的政治体制越来越脱离于传统的模式。法制最根本的前提是我们对政府的不信赖,我们“防火、防贼、防政府”。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过去那套政府的基本运行的方式已经不再有效,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需要对政府的权力加以限制,《行政许可法》就是为了防政府,这是社会最先进的发展。以法律来限制政府权力的观念就是我们律师发展的机遇,因为有了防范政府的法制就有了具体操作法律的律师这样群体的需要。我们还要呼吁律师能够参与到政治生活之中,律师不仅仅要成为法律家,也要有更多的人成为政治家,法律政治家。我们今后也可能有非常大的机遇,政治生活会越来越走向开明,如人大的代表不能再做哑巴代表,在人大进行辩论,我们的律师是何等的轻车熟路,这不就是法庭上表现的吗?(掌声)为什么西方国家政坛有那么多律师职业出身的人,就是他们知识的结构特别适合做国会的议员,做政治家。一个律师做了政治家,比如说做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即便知道违法也知道有个界限。钻法律的空子是一个法制意识,而不是人治意识。(http://www.xiexiebang.com)
我越来越强烈地期盼着我们政治体制得到改变,大家知道宪政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法学界关注的问题,没有一个良好的宪政,这个国家就不是法治的国家,这对于我们律师来说,简直可以说是生存的空间不大好了。(http://www.xiexiebang.com)
其次,从司法改革的角度分析中国律师发展的命运。总体来说,我认为,司法改革需要更多地引进对抗式的模式,更多地去平衡诉讼双方的地位,尤其是要严格地限制在刑事司法中国家的权力。这样的改革能够使我们的律师大有用武之地。现在很多人对从律师中间选任法官并不表示乐观。优秀的律师去做一个普通的法官,他看重的可能主要是一个级别,而不是法官的职务。什么时候我们吸收最优秀的律师和学者去做法官,我们司法改革的境界就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境界了。(http://www.xiexiebang.com)
展望未来我觉得还是过去常用的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自己感觉到还是可以乐观,因为这个社会已经走上了法治的不归路,即使某些时段有曲折,局部的曲折在建设法治社会过程中是完全正常的,一帆风顺却是不正常的。(
第三篇:在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在扩大开放中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在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2012年5月28日)
《 人民日报 》(2012年05月29日 03 版)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迎来首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隆重开幕。我谨对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衷心祝愿交易会取得圆满成功!
京交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为服务贸易搭建的综合性国际展会。创办这样一个交易会,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参会企业不虚此行,收获更多的信息、友情和商机。
服务业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服务业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70%,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以上,服务领域跨国投资占全球跨国投资的近2/3。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深刻调整,新兴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蓬勃发展,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主攻方向,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的内在要求。“十一五”期间,我们制定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出台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2011年,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3.1%,吸纳就业人口约2.7亿;服务贸易总额突破4000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服务业吸收外资552亿美元,首度超过制造业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领域。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服务业总体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比重要从43%提升至47%,2015年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6000亿美元。中国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与扩大内需相辅相成,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办法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我们要深入推进服务领域各项改革。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
化的改革方向,坚决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充分释放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和活力。要深化金融、电信、铁路、民航等服务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对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的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基本住房保障、基本社会服务、社会保险、就业服务、公共文化体育等,坚持在政府负责的前提下,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业企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加快事业单位改革,使相当部分事业单位逐步转化为企业。深化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现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主要由社会提供服务为主转变。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市场,坚决破除阻碍民营企业投资的“玻璃门”和“弹簧门”。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
——我们要积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思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中国就服务业对外开放作出了广泛而深入的承诺。中国完全兑现了承诺,开放了100个服务部门,其中54个允许外商独资,23个允许外资控股,基本没有设置地域限制、数量限制和歧视性待遇。我们还在一些服务领域实行自主开放,比如开放交强险,提高外资在合资证券公司中的股比等。实践证明,中国是说话算数、勇于担当的国家,是致力于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国家。今后,我们将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方针,全面提升服务业的开放水平,努力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要鼓励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建筑服务等优质服务出口,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使“中国服务”与“中国制造”并肩进入国际市场;也要积极扩大服务进口,鼓励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服务,预计今后五年中国服务进口总额将超过1.25万亿美元。要继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欢迎各国企业来中国投资兴业;也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建立地区总部、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
——我们要大力优化服务业结构。适应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制造业的“心脏”和“大脑”,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动力。中国处于工业化的关键阶段,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要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大力发展金融、物
流、商贸、广告会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大力发展旅游、健身、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需求。鼓励传统服务企业改革创新和兼并重组,走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之路,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
——我们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纠正“重工业、轻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加快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实行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同价。扩大服务业用地供给,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拓宽服务业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有实力的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取消针对服务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对合理的收费要依法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目前,上海市正在实行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我们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范围,完善服务业税收制度。
女士们,先生们: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充满曲折艰难。在开放中谋求发展、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世界经济贸易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社会应当携起手来,共同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为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为此,我愿提出几点倡议:
第一,加快推动多哈谈判,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服务贸易谈判涉及150多个成员和100多个部门,是多哈回合谈判中的重点,也是谈判的难点。拆除贸易保护的藩篱,是各国服务企业的共同期待。中方一贯主张尽快结束多哈回合谈判,营造公正、自由、透明的服务贸易环境,增强各国对多边贸易体系的信心,为全球经济贸易复苏注入强大动力。中方始终是支持谈判的积极力量,将以最大诚意推动谈判早日达成实质性成果。
第二,加强服务贸易监管合作,营造更加便利的政策环境。除了市场准入壁垒外,各国服务业法律法规、管理政策、产业标准不一致,也是阻碍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全球服务业的国际分工日益加深,服务外包规模扩大,加强监管政策合作迫在眉睫。要推动全球服务业行政审批透明化,加强专业人员的资格互认,协调行业技术标准,确保各国出台的服务贸易政策更加客观、公正、合理,更加有利于服务贸易加快发展。
第三,加快高新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共同推进服务贸易创新与变革。
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为全球服务贸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国政府和企业应把握住科技发展的脉搏,加快普及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产品的应用,不断提高电信服务效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信息和通讯技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加强服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为服务贸易向高端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第四,关注发展中国家的诉求,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均衡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发展水平低,服务出口能力薄弱,制约了世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中方呼吁国际社会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环境的培育和能力建设,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尽快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发达国家应率先对发展中国家优势服务部门开放市场,以实际行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服务出口能力。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服务业发展面临历史性的机遇,即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京交会应运而生,承载着促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历史使命。我坚信,京交会一定会抓住机遇,不辱使命,成为具有持续发展力和影响力的国际盛会,中国对外开放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谢谢大家!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第四篇:在首届新东方教育论坛上的演讲
各位教授,学者,先生们,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的发言没有PPT,因为我觉得有PPT就太正经了。另外一个原因很简单,其实这个主题我是没有资格发言的。对于高等教育我有过11年的经历,五年在北大当学生,六年半在北大当老师,后来就开始做新东方学校。大家都知道新东方学校并没有做高等教育,我们做的是夹缝中间的培训,这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外的业余培训。后来不知不觉把新东方做成上市公司,教育上市公司在中国算是第一家。
之所以谈这个话题,是从我本人心目当中觉得:第一,只有高等教育才能救中国,下一步发展没有高等教育肯定不行。第二,尽管我已经不在高等教育界工作了,但是我跟高等教育接触还是相当多,原因非常简单,我每年都要进入50到80所大学去讲课,给学生演讲,演讲的时候我要接触校长、主管教育副校长、学生团队的领袖以及大量学生。所以从旁观角度也可以感觉到,中国高等教育有些地方还是挺需要改革的。
高等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实际上决定一个国家整体的竞争力。广度是什么呢?大学多。深度是什么呢?大学底蕴好。这一点在美国包括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都体现得非常明显。我们说美国之所以厉害,不仅仅厉害在政府体制,也不仅仅厉害在美国有多少人才,而是厉害在他人才的由来。怎么来的?高等教育来的。这次金融风暴,大家看到美国依然向外国留学生发放奖学金,这个是国家和教育形成的共识,就是如果我们没有人才什么都别谈了。在美国就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教育机会,而且美国为世界提供了总学生人数的80%,这些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学成就留在美国,为美国做贡献,包括刚才的程星教授。当然他是身在美国心在中国,也有像徐小平这样的,干脆就抛弃美国了,这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还有我们新东方的助理副总裁柯宇涵,他是纯粹的美国人,来中国为中国教育做贡献,我们更加欢迎。
对中国来说,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大学多,创新性人才多,大学好,一定会决定中国整体竞争力。大家都意识到这一点,这就导致中国高校扩招和建设校园。这是对的,但是有一点大学没有达到,就是中国大学生在人数增加同时,素质反而下降了。我对此深有体会,从北大我都感觉到,当然北大扩招不是很多,光公办大学好没有民办大学也不行,那就变成纯粹的精英教育了,如果中国只有北大清华,只有少部分人接受高等教育,那也不行。
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就是公立教学体系和民办教学体系,这个不是说民办教育重不重要的问题,而是形成以后会跟公立教育形成一个竞争的问题。就像国有企业一样,属于垄断状态,服务、价格都没有保证,当教育形成垄断之后,我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教授队伍多好,我都无所谓,国家给我名额我就可以招生,形成这样一个局面以后,最后结果就是:中国高等教育有一支,但不是独秀,因为没有“秀”起来。大家看到,像加拿大就有这个问题,全部都是公立教育体系,我们只知道一个多伦多大学,别的都没有了,这样就导致好的教授全部到美国去了,教育就没有发展。中国大学存在的问题就是严重缺乏竞争力,我去任何一个大学去,几乎没有一个大学校长是为教育着急的,着急的都是我招生能不能多,欠的钱能不能还。
中国的孔子,可以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不发学历的高等教育学院,大家知道,孔子3000多个学生,大家在曲阜那个四通不发达的地方听讲。讲课的地方我去看过,就是一个土堆,3000人听他讲,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听的,没有扩音,那么多人去听老头子上课,而且不是一门课,是很多门,最后大家都不愿意走了。这是典型的私立教育之一,名师带高徒,就像我们今天这个论坛,如果没有大师,大家听得就没有意思。我们新东方老师也是,别看我们是小机构,只要你上课好,就是到厕所去讲课学生也会跟着去;如果讲课不好,到五星级宾馆开课也没有学生来,因为学生不是为了环境来的,而是为了学习来的。
所以孔子的教育是典型的“私立学院”,而学院、书院一直在中国存在,比如白鹿书院。其实中国这么些年来,私立教育相对来说是比较健全的,解放之前中国也是两种办学制度并存,私立和公立。北京大学在解放前就是私立的,我们所知道的一些著名教授都是在这样的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比如鲁迅、朱光潜他们。后来南京大学、燕京大学为了跟北京大学竞争不得不提高自己的质量,到文化大革命以后,一下子就把私立学校消除了,这样做带来了什么呢?用30年时间切断了中国教育5000年来的命脉,切断的后果就是:虽然现在大家已经开始支持民办教育,但是与过去对接的难度太大。我们八几年开始支持民办教育,到现在二十多年,大家可以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包括民办中小学教育现状是什么?仍然是七零八落。当然有一个重要原因,教育是千年命脉,切断以后想用30年续上,难度太大太大,而且还有一个典型状态:公办教育国家给钱,民办教育一分钱不给,不但不给,还给你出点难题,所以我们就有一点像过街老鼠的感觉。同时,公立大学一枝独秀的局面使中国高等教育陷入困境。首先教育需要资金,中国是典型的穷国办大学,大家一分就没有钱了,大学质量提高一定要成为重要问题,要请著名学者或者教授去大学教书,一定要给钱的,知识分子不喜欢谈钱,但是他们最喜欢钱,比如程星这样的教授他来中国教书,你不给他在美国差不多的钱怎么行啊,其实就是没有好钱就没有好人才。这一点在新东方培训学校也能体现出来,原来我给新东方老师的工资比较高,教师质量也很高。当然现在教师的质量也不错,给的工资也都比其他学校的高。
第二个,大学严重缺乏竞争意识。让中国大学依靠竞争来提高质量是缺乏动力的,比如说大学评估,我亲眼看过,学校忙的是怎么安排饭桌,让来评估的人吃得好住得好,让他们对我们学校评价好,然后吃得喝得糊涂的时候拿文件签字,你不签字行吗?所以大学评估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属于国家体系的,大家知道任何国家体系的东西在评估上面都可以摇摆,中国政策是人临时制订出来的,可以临时取消的,所以只要在国家层面上有自己的实力,就不需要面对学生和教授。
第三,大学的教授是缺乏归属感的。教授不用管归属感这些东西,哪个大学给我钱我就到哪里去,没有人把学校当成生命来对待。
那么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我觉得通过私立学校介入可以得到部分程度上的解决。中国高等教育在过去30年走了非常漫长的道路,走了很多改革的道路,这些改革的良苦用心我们都非常认可,但是是以大学为代价,增加大学数量的同时降低了大学的质量。我参加过大学的贷款调查,少则欠银行几万,多则欠上亿,这些钱就背在身上,校长天天就想着怎么样还钱。还有大学校长干脆说,没事,我借得越多,教育部对我越重视,我这里有四万学生,如果倒闭了肯定引起社会动荡,所以不用担心。然后就形成了大学欠钱,好老师无法进行学术研究、好项目上不了的状况。这种状况短时间内如果想改观基本上很难,因为校长不是管学校的教育,而是管除了教育以外所有的事情,这样就没有办法了。在这样的状况下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首先,30年中间,我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比较失败的一笔是对民办教育的支持不够。比如民办教育刚起来的时候,就出了一个政策,叫做公办办民校,这样就把民校压下来了。然后又出了一个政策,叫做公办学校办独立学院,这样的方式其实还是民间力量在操作,但他们上来就能发本科文凭,而像胡建波(西安欧亚学院院长)他们学校这样,奋斗了这么多年才弄了几千名额,而公办学校办的独立学院当天就可以拿到资格,对民办教育明显支持不够,最后的结果就是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彻底陷入困境。而像新东方这样,既不是基础教育,又不是高等教育,所以我们有一条夹缝,我们就试试做做看了。
大家知道民办教育的困境,一没有足够的政策支持,二是是资金严重缺乏。事实上,大学学费只能够支撑大学25%的费用,民办大学的学费,除了花还得有利润,这些利润要用来还贷款,还得发工资,这样一种状态,你想,民办大学哪有钱搞研究,搞教育。所以中国教育坦率地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原因很简单,真正意义上的私立大学,必须金钱储备,资金储备比公立学校还充分。
最后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很多人投资民办大学,包括投资独立学院,都有强大的盈利目的,认为这个是可以赚钱的,有的是圈地,以教育为目标做商业,有的认为我同大学合作以后可以分利润。最后大家发现,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还没有出现,但是再往后一定能出现。现在有很多企业家,说年纪大了花不了这么多钱,还是想投入到民办大学当中去的,但是他们发现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民办大学,怎么投啊?美国真正民办大学的起因也是一两百年前很多人有钱人没有地方花钱,最后把钱拿过来把一个大学办起来了。
所以中国教育要想健康发展一定要两条腿走路,公立大学和民办大学。我认为今后中国排名前一百名的大学中间,要有四十所左右的民办大学出现,那才是中国教育的健康状态。这个过程我认为至少100年到150年才能完成,但是只要国家支持往这个方向走,一定能完成,只有这一天我们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状态。
我举一个简单例子,我在扬州办了中小学,这个小学在考试的时候成绩总是全市第一第二名,就把公立小学惹毛了,他们就到教育局说我们坏话,但是教育局没有理会,后来没有办法,不得不进行教育改革,最后导致今年扬州高考进入重点大学的人数大大增加。因为我们像一根针一样在背后刺着他们,他们就不敢大意,为了防止老师跑到新东方,还整体给老师工资上升20%。所以我说,民办教育不管做的好不好,但是可以使你公立大学坐不安宁。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未来的中国高等教育,包括中小学教育的一个出路,必须要把私有力量引进去,一方面还要为大家节省大量资金。
所以我觉得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再过二十年,一定有这样的企业家,像江南春(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这样的,口袋里有大笔钱不知道怎么花,怎么办呢?找俞敏洪,说把这个钱给你,与其我花掉,不如给你,我们一起办个大学,看能不能叫江南春大学,未来就有这样一批人,为私立教育进行大规模的捐款,而且国家政策,我个人认为会往私立教育上面倾斜,为国家节约资金。
我自己所做的事情就不多说了,很简单,新东方上市了,我个人比原来富有一点,我算了一下,我的钱办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私立大学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下了决心,而且成立了基金会,必须把我的钱拿出来做一所大学,办一所人文大学。现在这所大学的征地工作已经开始了,建筑设计也开始了,但是我不知道国家什么时候能给我办本科的资格,我希望真的有一天做成这个事情以后,国家能给我这个资格。如果不给我资格,我就继续在那块地上开培训学校。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北京科博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在北京科博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在今年北京科博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尊敬的主席先生: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感谢主办者为我们来自基层的管理者,提供这样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从年月起,牵头在湖南省长沙市建设一个医药专业开发区,至今已有五年时间了,现在我们的园区有
余家医药企业,多个品种在那里生产,并且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定为在中国唯一的国际医药产业园。
我今天要阐明的观点是,中国在新的世纪要实现中西部地区经济和沿海地方经济的同步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原创:www.xiexiebang.com必须实施从沿海到内地梯次发展的战略,而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的腾飞。完全可以营造特色优势,在某一领域,某一产业率先实现突破。
让我们先从医药领域做起
现在让我向大家谈谈,我们在湖南的探索。
各位朋友,在中部地区,尤其是湖南省所在的中南五省,有三亿人口,历史上就是我国经济富裕的地方之一,湖广熟、天下足,这里的经济基础、民俗民风,对于任何产业来说,都是一片良好的土壤,尤其是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更是得天独厚。
在众多的产业里,我们选择了医药。
中南地区,我国群众购买力极为旺盛。但是,五省之内竟无一家制药企业产值达到亿元人民币,大量的药品千里迢迢从外地运来。我很难想象,为什么生产基地不能更方便地靠近市场。
而且,在这一地区,气候温和,丘陵起伏,药材资源蕴藏十分巨大。湖南以及与之相比邻的四川,药材蕴藏量分别居全国第二位和第一位。我也始终不明白的是,在天然植物药品日益为大家所看好的今天,为什么不会有更多的药厂靠近原料产地。
惟楚有才,于斯为感,洞庭湖周边的人们喜爱学习,钻研精神也特别的执着,就以湖南来说,在生物基因工程领域,有着享誉世界的科学家袁隆平、夏家辉、刘云、卢光绣等。湖南每年获准的国家级新药数量,也长期位居全国前五位,但为什么湖南没有把这种科技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我百思不得其解。
经过反复的研究,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专业化的医药开发区。在这个开发区,不仅要有促进产学研、科工贸结合的机制,更重要我们的政府在这里创造一种新的与产业同生共长的观念。
因此,在我从湖南省药监局调来浏阳工作之后,我们凭藉着仅有的万资本。凭藉着一群年轻人冲动的激情,在一片荒山野岭开始了我们的探索。
我们知道,尽管优势在创业之初很难显著地体现出来,但是,我们坚信,在长沙这样一个城市,也会象美国中部汽车之都底特律、硅谷旧金山一样,因为医药而声名远播。
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的园区企业有着国家级开发区的优势政策和低廉的土地成本,但我们认为,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区,我们有自己的东西。
我在医药企业和医药局工作多年,我知道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在湖南省医药局的支持下,园区设了专为企业新药申报、、认证和知识产权转让服务的医药产业化服务中心。几年来,他们无偿为企业做了大量的指导,咨询等方面的工作,使一些企业少走了弯路,加快了投产步伐。
孵化科技成果,是当年园区确定的一个宗旨,为此,我们还建设了现代化的医药创业中心,并开始启动包括众多医药工程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在内的更大规划。让更多的海内外学子找到成功的路,也让我们园区有更多值得境内外医药企业看中的宝贝。将会使我们感到十分的兴奋。
参加国际医药产业的分工,是园区后来确定的另一个宗旨。在联合同工发组织的指导下,努力把中国的医药、食品等推向国际市场的同时,我们也鼓励园区企业在境外办厂,并取得了成功。
一个药厂也许算不了什么,但五六十个药厂的群聚,这样的开发区会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完全按药厂的需求建设各种环保设施和集中供汽、供热等公用工程;我们按照药厂发展的需要,开发大面积的药品仓储中心和筹建现代化的物流中心,我们还根据医药行业的特殊情况向政府申请各种财政补贴和科技资金。
在这样的开发区里,也许中小型药厂是大多数,他们有的只是四五个剂型,或许有的只开发两三类药物。但是,我知道他们在各自的有限领域,都在十分仔细地研究,全神贯注。这使我想起美国硅谷曾经的一句经典:走上一条街,你可以找到任何一个晶体管理部件,生产的合作者!
整合创造价值!
这样的开发区,为风险投资、创业资本、技术工作等等领域提供了各种多样的机会。许多人对我说,你的开发区似乎成为医药产业资本和技术资本结合最活跃的地方了。
是的,这就是中部地区不同地西部,出不同于沿海的医药产业国!
立国之初,我们就提出了一句“开放、共享”的口号,让最优秀的头脑为园区思考,让最新生的理论在这里实验,原创
:www.xiexiebang.com在发展中共同进步,成为园区始终不变的立脚点。
湖南省政府和人民银行批准我们的园区设立了一级金库,园区所产生的地方收入由园区自己调控,并且可以以自己的资产对外投资。于是,这使我们股份制园区的思路得以实施,通过与多家上市公司投资公司的合作,正使我们的园区走向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道路。
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最具创造力,生机勃勃的新的开发区。
但是,就现在来说,这仅仅只是我所希望的一部分。
朋友们。医药将使湖南的高新技术产业发生变化。在我担任浏阳生物医药园管委会期间,有许多投资者的商业计划书甚至都是本人亲自为其执笔,也普经有企业发展到一两个亿的规模。但是我们需要更有力的发动机。我常常想,在我今后服务医药界的日子里,如果有着服务于世界多年的医药企业和更多中国知名医药企业来到中部地区的湖南,来到浏阳生物医药创业园,并且看上这里的市场,看上这里的资源,看上这里的项目,看上这里的忠诚的人们,将是我们的幸福。
我们期待着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