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所独有的文化价值,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中,培养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激发起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并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究。中国论文网
一、充分挖掘数学课本的文化内涵
目前我们的小学课本对于数学的文化价值给予了突出强调,表现出了生动性、趣味性、可读性的特点,课本结合所介绍的数学知识,介绍了很多数学的趣闻、数学发现,著名的数学家的故事等,这些内涵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呈现给学生了一个美妙的数学世界,使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也使学生对数学认识更加趋向全面化,提升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
比如,在“认识小数”“你知道吗?”的内容中,介绍了“小数就是十进分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一千七百年多年前就开始应用十进分数。”学生由此了解了数学的发展史,感受到我国古人对数学发展所做出的巨大成就,让学生由此生起民族的自豪感。
再如,在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后,教材编入了这样一道“想想做做”练习题:“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32块金牌;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澳门回归祖国是1999年――他们所说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在学生去探究问题的答案的同时,记住了镌刻着伟大祖国光辉成就的史实,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
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挖数学课本的文化内涵,运用这些鲜活的实例更深入地引导学生去领会数学所独有的文化价值,就会激发起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在数学知识的瑰丽殿堂中张开遨游的翅膀飞翔。
二、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文化修养
我们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关键的一点是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因为,教师的文化修养是渗透数学文化的基础和保证,教师对课本内容的解读,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都凸显出教师的文化修养,关系着教学的效果,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理念,抱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比如,在执教《轴对称图形》的内容时,在最后我这样总结:“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了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世界,仰望蓝天,我们会看到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俯视大地,我们会看到荷花中飞舞的蜻蜓,当秋风萧瑟的季节,你看到山间小路上那一枚枚灿烂的枫叶,犹如从唐诗诗集《山行》中读到的一样美丽,感受着这样的美好。我们开心地绽开了笑容……同学们,回味这一切,处处都让我们捕捉到的是轴对称图形的足迹,有人说和谐才是美,对称才是美,你是否感受到这种对称美的力量……”学生随着我充满激情的诗一般的语言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那些栩栩如生的画面,引领他们在浩烟如海的数学世界尽情的徜徉。
三、注重凸显小学数学的文化属性
数学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抽象的,而且是枯燥乏味的,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对一些定理法则的死记硬背,这些印象也一直阻碍着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们的对数学学习初始的兴趣,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数学本身所蕴含的灵动的文化背景的忽视,对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道理的无视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要凸显数学的人文价值,促进学生数学修养和数学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了五年级下册《圆》后,在下课前,我作了这样的结课设计:
师:圆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神奇而又美妙,圆是来美化我们这个世界的天使,现在让我们来欣赏――
(多媒体视频:伴随着曼妙的音乐,一幅幅圆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公园里的摩天轮、餐厅的圆桌、奥运会五环标志、圆形的花朵、古老的马车上圆形的车轮……)
师:同学们,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圆形的用处太广泛了
生:圆的美真是不可胜数啊……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对圆的文化特性有了深刻的感受,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变得灵动起来。
四、开展数学活动中融入数学文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在数学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拓宽学生数学知识的视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数学修养和数学能力的提升。数学活动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形式活泼,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使学生乐于参与,基本的活动方式主要有:数学游戏、数学操作实践、数学实践应用、数学故事讲述、数学智力活动等。这些活动要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开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开发学生的智慧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五、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会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浓厚的数学文化气息,在这种氛围中学习,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欣赏数学之美,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提升数学的涵养和综合能力,推动我们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实现。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第二篇: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毛玉华 发布时间:2008-10-31 08:28:50 来源:
翻开科学史我们不难看到,数学是从数数、测量等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中发展起来的,它一直融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活动中。这可以说是数学文化发展的原始阶段。
数学发展至今,它已具有一般文化的三条准则,即:相关性、相容性和大众性。除此之外,更主要的方面是数学与一般人类文化比较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这也构成了数学文化的个性:即独一无二的语言系统、独特的价值判断标准、独特的发展模式以及对人类精神创造领域的影响。这又使数学自身构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化体系,从而使得数学对象的人为性、数学活动的整体性以及数学发展的历史性充满了人文价值,也更能凸现数学的文化意义。尤其是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数学化愈加明显,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门学科只有达到能够运用数学时才算是真正发展了,一项技术是否成熟的标志便是数学化的程度,现代高科技的核心便是数学,数学已成为人类理性文明高度的结晶。因此现代的人们时刻都能够、也应该感受到数学这一特殊的文化对我们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这也必将影响到今天的数学教育。
在课程改革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中,数学史主要起两方面作用:通过介绍中国古代数学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提供少量“花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一轮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发展史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传承,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及大专院校中,对数学文化研究十分广泛,尤其是中外数学史中一些理论性的研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是个空缺。我校出了一个新课题,让数学文化从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开始得到渗透,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现、发展、创新过程,并通过激励,鼓动学生树立“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数学不只作为计算的工具,而是作为每个人应有的素养,代代相传,一代
更比一代新。我们将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作出一些尝试。
一、树立“让数学史体现它的教育价值”的理念
数学史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对于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数学学习气氛,对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对于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有重要意义。
历史不仅可以给出一种确定的数学知识,还可以给出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教科书中那些千锤百炼、天衣无缝,同时也相对地失去了生气与天然的、已经被标本化了的数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可以引导我们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课堂气氛,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这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历史上许多著名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法还十分有助于他们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内容。
要求教师树立数学史的教育价值理念,这也为教师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和发表见解的道场。教师查阅资料后,结合个人的现实意见,融会贯通在分析教材、编写教案之中。这些课前的准备为数学文化在课堂中的渗透作好了铺垫。
例如,我们在教学圆周率的来历时,如果只是考虑到“教给学生计算的本领”,那么告诉他们P=3.14便行。然而那样的数学课堂失去了童真和趣味,失去了数学文化的韵意。因此我们想分四层次设计:(1)古人计算p,一般是用割圆法。即用圆的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来逼近圆的周长。对于内接与外切演示性的作一解释,让学生理解正多边形的边与圆周长有什么关系。(边越多,就越接近圆)这与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速度相矛盾。(2)出示“Archimedes用正96边形得到p小数点后3位的精度;刘徽用正3072边形得到5位精度;Ludolph Van Ceulen用正2n边形得到了35位精度。”再请学生发表你对前辈们获取知识的看法。(3)再出示关于P的计算公式的发现及计算机运用后的P计算史。(包括祖冲之在内的几十位圆周率的研究者及他们所创造的小数点后的位数)。(4)信息时代的计算更是惊人,你也能成为圆周率的研究者吗?
以上的教学体现出教师对圆周率计算史的了解,展现了P在数学史上走过的艰辛历程,显示了P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更为学生对未来圆周率的发展留下了畅想的空间。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数学的共性与个性并存
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想证明数学不只是一些演算的规则和变换的技巧,它的实质内容是能够让人们终身受益的是思想方法,以提高全体公民在推理能力、转换能力等文化修养。为人体现数学是一种大众文化,又有独特的思想方法,我们要多做一些开拓性的工作,让数学问题走出封闭的体系,增加综合发展性和思维开拓性,改变呆板的单一题型,减少机械模仿,淡化技巧形式,增加探索性、开放性的情景问题的研讨。
如我们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出示一名模特与她的身材标准数,如此美的身材中,我们找到了一个比例。让学生体验从现实生活能找到数学可以研究的问题,这是一种数学学习方法:观察。
教师讲述:著名塑像--爱神维纳斯与女神雅典娜的雕像,她们下半身与全身之比都接近0.618。在自然界中,0.618也是美的重要规律。譬如,人体天生有自然美,极其奇妙的是,它的比例也符合0.618律!如今设计大师与艺术家们已经利用这一规律创造出了许多令人心醉的建筑和无价的艺术珍品。无怪乎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黄金分割为“几何学的一大宝藏”!更令人惊异的是:经研究发现管弦乐器在黄金分割点上奏出的声音最悦耳。还可以证明,科学实验中求某目标取值的最优点时,采用0.618法来选择,就可以用最少的实验次数达到目的,此法被称为0.618法或优选法。在学生感叹数学的奇妙时,教师出示:比例来历,请先眼望东方。中国比例算法出现很早,它产生于远古时的物物交换,那时候称它为“比率”或简称“率”。在我国最古老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有“粟米”、“衰分”、“均输”三章专讲有关比率的各种算法,包括了现在称作正比例、反比例、复比例、连锁比例、分配比例等形形色色比例问题。《九章算术》这样早就系统地介绍各类比例方法,当然被推为世界之最!
也许这些内容对学生不能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但如果请学生对同桌或自己的身体作一番测量,那么不论自己的身体比例美与否,学生对“黄金分割”这个“比”还会淡忘吗?这也就达到了我们注重从身边问题着手,从观察、测量、试算中得出的结论。艺术家又能把数学知识运用于服饰、雕塑甚至于音乐的设计中,可见数学与其它门类间的转换、融合与应用。
三、立足数学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数学教学活动是这样要求的: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形式多样,活动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研究价值、现实意义和探索性的活动中。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充分展示数学的美妙和神奇,引领他们体验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科学探索精神,启迪科学思维,开拓知识视野。
(1)举行数学家的故事演讲比赛。数学家的成长和数学思想形成中的曲折与艰辛以及那些伟大的探索者的失败与成功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仅是训练思维的体操,也不仅仅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它有着丰富得多的人文内涵,从而起到榜样的激励作用。
(2)编制数学文化报,举行“数学史话”抢答活动,让学生从查资料、图形美化、摘抄数学知识等工作中,了解数学文化悠久历史。
(3)开展“追寻数学家的足迹”实践活动,进行数学建模初级比赛。
如:某种规格的钢筋原材料每根长10m,1>,现需要该种钢筋长为4m的28根,长为1.8m的33根,问至少需要原材料几根?如何切割?
2>,如果需要该种钢筋4m的28根,3.5m的50根,2.4m的46根,1.8m的33根,问至少需要原材料几根?如何切割?
让学生建立钢筋模型进行探研、证明,使数学家们的思想精髓等以发扬。
(4)进行数学小论文评比。对知识的看法,对教学的方法,对学习方式,对知识未来的前景等发表小学生的见解,这也一定是别有一番意味的。
在数学文化的背景下学习,能够熏陶学生思维从事物的数量和空间形式的层面去认识世界,分析各种现象和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述、交流。进行数学处理,即以“数学的头脑”看待问题,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与数学化的思想不谋而合。
在数学文化的背景下学习,能吸引学生自主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促使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获得必需的数学。
在数学文化的背景下学习,能使学生感受数学美,提高他们的数学审美能力,促进他们人格个性、情感体验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每个人的数学涵养。
第三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余庆县平景小学 巴寿菁
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出打工的成年人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也日趋增多,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受到了一定影响。许多孩子因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性格变得内向,不爱说话,不爱交流,有的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又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在教好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学法、知法、守法。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呢。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教师当好学生的表率,当好法制教师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自然而然地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必须是一个遵规守纪的人,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与同事争吵,在上课时更不能随意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更不能张口就骂不听话的学生。而且教师在教学不适地对学生进行法制知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方面方面的学习,教导学生每时每刻用规范和守则中的各条严格要求自己。争当家中的乖娃娃,抢做学校的好学生。
2、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比如:在小学一年级的第2页的一幅新生入学图上,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要爱护学生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一年级“8”的认识时,学生在打扫教室卫生,通过这幅图,教导学生要从小热爱劳,不要懒惰,长大后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赚钱,不能好吃懒做,更不*能因无钱而去偷。在教学11—20的认识时,有一幅公路图,通过这个图教导学生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安全常识。
3、开展数学游戏活动,渗透法制教育
我们在数学游戏教学时,借助情景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守法,怎样守法,什么叫犯罪。从而懂得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常识。
总之,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制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从小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012年9月15日
第四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美的教育,而美的教育部仅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气质,高雅的情趣,而且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全面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我认为挖掘和提炼新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可以使我们深入把握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从以下三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一、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发现美
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现行的数学教材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德育与智育、教与学、减轻负担与提高素质等方面关系,把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的和谐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美、开放灵活美等融入在里面。例如,竖直线意味着刚直、挺拔,横直线意味着平稳、开阔,曲线给人以优美、柔和的感觉,圆形具有完满、流转的美,矩形有刚劲、整齐、对称之美,正三角形具有平稳、安定之美等等。教师在教学生学习图形的同时,如果能够说明这些图形、线条的特点和它的象征意义,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如:在教学生认识长正方形时,可让学生动手操作,用长正方形摆他们喜欢的东西,并且让他们说说是如何摆的。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想象能力,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了图形美的另一面。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把120米看作单位“1”从分数意义的角度,或用解工程问题的方法怎样来解答这道题呢?这一下,学生的
思维又活跃起来,经议论、尝试和思考,学生的解法又增加了几种
二、在情景教学中体现美感
在小学各科的教学中,都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尤其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很幼稚,对事物充满好奇感,适宜在“玩”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创设种种情境与机会,如小学一年级在教学1——10的数字时,教师可根据数学特点,出示图画,如:小棒
1、鸭子
2、耳朵
3、叉子4,看到这些图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了。再如:根据某一教学目标,设计出一个总体的教学情境,让教学始终贯穿在情境中,学生既学的快乐,对知识点掌握的还牢靠。数学源于生活,必须融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又如:第一册教材《统计》一课中,利用多媒体创设出大象伯伯过生日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数一数大象伯伯家来客人的情况,从而得出来了哪些动物,哪家动物来的多,哪家动物来的少,渗透出统计知识。这样选择和设计与当今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处理,将画面、声音等于一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这一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之中,学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心生疑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美。
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究,深化审美体验
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在数学知识和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桥
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大家都知道,仅仅凭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所得的美感只停留在表面和潜层,是不深刻的,必须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产生相应情绪体验,才能通过各种美的体验和品评鉴赏深化对美的形象认识与感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所以要精心的组织好真切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
如在《认识物体》时,我设计了“摸一摸,说一说”的游戏。把操作活动和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给名称再去摸出相应的物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通过这种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并在美的气氛中体验美的乐趣,享受美的快乐,在美的陶冶中主动、生动的发展,达到理性感知和情感活跃的和谐一致。数学的美育功能正是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有数学的美去营造更强烈的美育氛围,去塑造一代美的人,创造一个美的世界。
第五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杨婷
论文摘要:一位伟人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而学校是小学生进行德育最重要的阵地之一,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丰富,也是最根本的德育工作之一。本文论述了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德育有机结合,很好地发挥数学德育的功能。
关键词:德育 数学教学 渗透
小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是数学教学目的之一,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德育工作之一。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下面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
教师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感染学生。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二、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习题,可在教学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六年级在复习“读数、写数” 的教学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概况,如我国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全长6300千米。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再如我在教学圆周率时,让学生阅读书中的一段说明:“早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л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 祖冲之为了求得较精确的圆周率,他先算出正六边形的边长,然后将边数一倍倍地增加,最后算出了圆内接正12288边形的边长,他得出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比欧洲数学家得出同样的结果早1000多年,这在当时落后的研究条件下,的确是难能可贵的。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从课本内容挖掘德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1.从数学教材、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在进行《时、分认识》一课的教学时,我充分运用课件、各种教学方法辅助教学,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我用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小格表示一分钟,让学生们感受一分钟的长短,然后给学生们一分钟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读书、计算、跳绳、唱歌等),让学生体会到一分钟虽然很短,但可以做很多事情,最后教育学生应珍惜每一分钟。接着再让学生感受一秒钟的长度,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稍纵即逝,我们应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2.在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学生学过统计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的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结合我校附近的村垃圾场影响环境的现象,最终总结出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让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
四、动手动脑
让学生动手动脑,一方面可使学生手、口、脑、眼、耳多种感官并用,扩大信息源,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例如:教学“长方体认识”,教师可以先出示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长方体实物,如:火柴盒、粉笔盒、砖头等,这些物体都是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自己列举长方体实物(书柜、木箱、厚书、铅笔盒„„),通过感 知实物,学生对什么样的物体是长方体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感受美、享受美。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课改理念,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付全常.浅谈小学德育与教学的关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
(4).[2]李建萍.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M].成都:四川大学 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