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2、结合学情突破重难点的策略
培智语文课标中指出:“培智学生应该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为其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结合学情,我以《学会看病》为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抓住重点词句,品析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所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确定为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我通过以下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直奔重点,辐射全文,板书突出,整体升华。
直奔重点,辐射全文这样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学生有了读书、思维的自由和空间,便于长文短教,中心突出,避免平推式和繁琐的分析,更避免牵着学生,使之完全没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在《生命生命》一文的教学,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直接提出让学生用简短的话概括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从飞蛾求生、砖缝瓜苗、静听心跳三个词语出发,辐射全文,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去品味,正所谓用词引动全文。并且这三个词也构成了板书的主要内容,本课重点,提纲挈领,一目了然。
三、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巧用信息技术,能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认真解读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
教师通过解读教材,对照《生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为有效突破重难点,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想象独白、气氛烘托、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讲练结合等。比如,我在通过气氛烘托、想象独白、动作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感受飞蛾求生那种强烈的欲望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砖缝瓜苗、静听心跳中生命的真谛。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二)把多媒体引进课堂,灵活使用信息技术 培智的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对直观的过程更感兴趣。多媒体课件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它能化静为动,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将事物很形象的表现出来。因此,运用恰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生动活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多种感官出发,通过声音让学生感受强有力的生命的跳动,通过画面中感受生命的顽强,通过撰住感受生命的力量,从而使抽象的生命变成大家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四、联系生活体验,加深理解感悟,能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中》指出“生活语文课程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存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注重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倾听与说话和书面语言学习的结合。”因此,我在教学中,重视为学生提供与生活相关的支点,积极启发引导学生寻找、再现与教学内容具有相似性或相对性的生活实际情景,联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迁移或对比中丰富、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在《生命生命》一课教学中,无论在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还是本课的最后落脚点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体会飞蛾求生,联系自己捉蜻蜓时蜻蜓的挣扎;在感受到生命的真实和价值后,让学生谈一谈如何能让自己不白活一回,同学们的回答也很生活:学修车、种地等等。学习语文价值不就在于联系生活,用于生活吗?
五、加强学练结合,强化语用,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关键在一个“用”字。在教学中,我注意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让学生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读”与“练”是强化语用、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制胜法宝。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学中的“读”既包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包括学生在课内的默读、朗读、精读、略读、品读等读书方式的培养。在《生命生命》一课中,我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上教师要有练的意识,并能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对听、说、读、写的练习要合理安排,注意读写结合,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练,特别是动口、动手的练习,使知识得到有效巩固与迁移,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学会融会贯通。
例如本课中我将课文重点缩成了一个句式即生命是(),生命因()而美丽。的句子练习。给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真正落实“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的目标。
六、注重循循善导,有效迁移,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可能一下子不容易弄懂,就需要教师点拨引导,因此“导”是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教学中的“导”是指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教师注重学法的指导,给学生搭建“脚手架”,提供支点,通过巧妙的点拨引导,让学生自主去建构知识,获取知识,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授之以渔”,真正落实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如在本课小组合作学习砖缝瓜苗和静听心跳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动笔划出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而圈出感受最深的词语,最后再谈谈体会,从而掌握理解课文的方法等等。对于培智孩子而言,每节课教学中的“导”都应该尤为突出,从导读、导思到导学、导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处处渗透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而有所得。
第二篇: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
列东中学
所谓教学重点,即是“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如果某知识点是某知识单元的核心或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
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讲课时必须做到: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头绪,从而有效地学习教材。下面就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如何突出重点?
1.设计动手操作活动突出重点。
学生对自己亲自动手做的活动印象会格外深刻,动手有利于加深对学生对重点问题的记忆。例如,填表、收集资料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重点知识。
2.板书突出法。
一般说来,写在黑板上的都是重要的。根据教学重点来设计板书,能让人一目了然。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学会记笔记,或利用板书小结本课重点,都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
3.练习法。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选题很重要,应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一点启发,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一个鼓舞,对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有很好的作用。有时几个练习能全面反映某一知识点,我们要善于寻找分析、归纳,从而对知识点有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如果学生对某一方面理解不正确,我们就专门找这样的习题练,如果认识不全面,就要从多方面找习题练。选题不要运算太复杂,综合性太强,否则会影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针对性的练习是一个专用武器,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攻克重点。
二、如何讲清难点?
难点有两种情况:一是教材本身内容的难度大;二是由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决定的难点。为了更好地讲清难点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从教学难点出发,以生活为源泉,善于创设情景。
首先要寻找一个能引起学生共鸣和兴趣的话题作为难点的切入点。然后采用阶梯设疑法,即设计问题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而难,步步推进地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分解整合法,把一个问题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来讲,然后再加以概括归纳,这样就容易把问题讲清楚。
2.利用游戏活动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教育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地尝试与创造,才能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应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小学生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表现欲和创造力强等特点,围绕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设计生动活泼、有趣多样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竞赛性活动也是学生乐此不疲的形式,可以让重难点操练变得非常有趣。在游戏竞赛中,学生乐学乐记,积极性浓厚,参与面也广。
3.合理运用多媒体软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具有画面清晰、色彩亮丽、动态感强的特点,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可以接受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功能同时发挥作用,这是消化吸收知识的最佳选择。多媒体教学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在情感与思维交融中和谐自然地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实践循环往复,实现认识的不断飞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计算机多媒体软件的优势,突破教学难点。
4.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
初中教材中的难点很多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造成的。因此,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应做好充分准备,备学生、备问题、备错误等,将课堂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5.针对难点,预设错误,设计练习。
教材的难点,往往是学生在学完知识后的针对练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能预设学生将要发生的错误而进行重点准备。但仅仅靠反复强调、讲解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将可能出现的错误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专门进行“尝试错误”的活动,引导他们比较、思辨。从而在“错误”中寻找真理。有的课文,重点和难点是同一的,所以以上所说的方法又可以交叉使用或综合使用。如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加以运用,就更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第三篇:浅谈如何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的策略
浅谈如何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的策略
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突破难点,解决重点,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思考的问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该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分发挥引领和指导的作用,让孩子能高效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一、自学与讲授结合,落实词句基础。要想高效地在二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实现课标中对学生的发展要求,就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孩子在有序地自学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摸索出一条适合孩子自己学习的方法。这样在学生自学能力逐步提高的前提下,再来进行这些学习内容整理和分享,让学生在“含金量”高的课堂中用20分钟的时间,收获平时40分钟才能完成的三维目标。
二、和交流结合,提高阅读质量。孩子的阅读是必要的,让孩子用心去读,去“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地有效阅读,是必须的,否则,课堂上的10分钟课内阅读,也许会流于形式。组织学生带着宏观的问题和观点,去用心阅读,再与伙伴交流这种阅读的心得和体会,这样孩子会形成深入阅读的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思考与体悟的能力。
三、情境与习作结合,激发习作兴趣。阅读和习作不能是孤立的,要让孩子在阅读中感悟,进而有写作的欲望,应该,在阅读材料上下功夫,提供学生喜闻乐见的,或者感情元素多的文本资料,让他们在阅读材料中获得启示,作为老师的我们,再借机设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让学生大胆地记录自己真实的想法,真心流露出自己的心路轨迹。我们给予孩子的可以不必是精雕细刻地修改,这种修改是无意义的,这种评语,孩子根本无心去看,那样,我们的工作岂不是劳而无功。所以,我们给予孩子最好的肯定,是放开手脚大胆地写,鼓励他们,鼓动他们自己去修改。也许孩子们的语言稚嫩苍白,也许孩子的内容缺乏推敲,但只要是孩子的真心流露,我们就给他自信,让真正走进自己的写作世界。
四、互评与欣赏结合,树立写作意识。动员孩子们互当评委,提出意见和建议,让孩子们在互相欣赏和互相评价中,享受自己写作的成就感,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办法。作为老师,要想让孩子写出自己的想法,比较容易,要想把学生写出的内容都进行修改,进行评语,那是对老师的挑战。其实,这种工作意义也挺值得推敲。让学生们在评价和修改中享受自己的二次修改,在过程中掌握修改的方法,养成自己修改的习惯,积累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尝试和体会。
总之,阅读和写作的确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会影响他学习其它学科的效果,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是展示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愿意用我的探索和研究让我的学生爱上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写作技能,做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
第四篇:如何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
如何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关键作用、主要作用并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内容,从教材体系看,它占有重要地位;从当前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看,它是不容忽视的。
1.在预习时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重点,这种浅层次的了解,对课堂教学突出重点提供了一个基本条件。
2.教师备课时要抓住重点,围绕它来组织教材,编写教学提纲,重点备方法,如采用疑问式、反诘式、辩论式,或运用串讲法、讨论法、图示法、阅读法、以旧启新法,等等,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问题的印象和理解。
此外,在备课的小结部分应重复加以强调。
3.在授课时要突出重点。采取切实措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并运用它去分析和认识实际问题。授课时突出重点是主要环节,为了做好这一环节,一是在教学时间分配上要充分。二是板书时重点内容要放在显眼的地方。还要用具体、生动、贴切的事例来说明重点内容,对非重点内容可以少举例。三是要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促使学生对重点内容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四是教学语言艺术要特别讲究,促使学生对重点内容集中注意、认真听讲和做好课堂笔记。
教师在课尾小结时要以突出重点为立足点;编制练习题、测验题、考试卷以及题型设计上也要突出重点内容,做到题要小,面要宽,量要大。
第五篇:历史教学如何突破重难点
历史教学如何突破重难点
陈湘涛
历史教学如何突破重难点
参加工作刚一年,接的是初三的历史。边摸索边实践,发现很多学生对历史问题只知皮毛,而没有深入理解问题。我认为是在教学中没有突破重难点。只是把历史当做了记忆的一门课。从网上看到了很多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觉得很好,现总结如下:
一、历史假设法:
就历史科学本身来说,是不容许假设的,但从历史教学来说,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可以进行假设性的提问。例如《美国南北战争》中南北双方的经济制度矛盾、内战的爆发是课文的重难点,笔者在教学中曾这样假设:假如有一个北方的资本家在美国的南方开了一家织布厂,这家工厂有没有发展的可能性呢?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后进行交流,有的说“他买不到原料,因为棉花控制在南方的奴隶主手中,他们要把棉花卖到欧洲去”,有的说“他织出来的布没人买,因为南方大量的奴隶买不起棉布”,还有的说“他找不到干活的自由劳动力工人,因为南方实行的是奴隶制”,这样,通过一个假设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讨论中对美国内战的原因和性质就理解得更加具体了。
二、分设台阶法:
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近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世界史中的国体与政体、议会和政府、国家政权的性质等问题本身就超过了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教师可以将这一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台阶:(1)3月18日革命是哪两个阶级面对面的生死搏斗?(2)巴黎公社组织机构的组成成分怎样?(3)公社采取了哪些措施?措施为哪个阶级服务?(4)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这样学生沿着台阶步步深入,从而学得顺利,记得深刻。
三、列表对比法:
比较是人们通常运用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世界近代史上亚洲有两次性质相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然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显得难以接受,如果教师将两次改革的内部条件、社会背景、力量对比、政策实施、国际环境等方面内容列成表格加以对比的话,那么上述结果的出现也就极自然了。这种对同一特征或性质相近的历史事件进行的对比,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从而能帮助学生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师如果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较的方法,那么无疑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向知识的广度、深度发展。
四、直观图示法:
此法适用于理论性较强和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如:“奴隶制的确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内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产力水平发展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依次展现如下的一组内容:(1)原始社会时人们制造的粗糙石器(2)我国商代的精美青铜器、陶器、玉器(3)殷墟平面图和古巴比伦城(4)大规模奴隶劳动的场面和生产中精密分工的场景。教师同时根据直观的画面进行讲解,在历史画面的不断再现中,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和较抽象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这种直观教学法也较符合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揭示矛盾法:
世界近代史上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漫长斗争过程中,圣雄甘地曾倡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其中的“手纺车运动”这一内容可帮助学生来认识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教学中可以利用教材的插图提出问题“游行群众队伍中推的是什么模型?20世纪30年代的印度人民还在提倡手纺车运动是不是社会的倒退?从而在设置矛盾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最终理解运动是保卫印度民族工业抵制英货的爱国运动这一性质。
六、数字计算法: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却是个短命的王朝,在学习这一段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用数字计算的办法来说明问题:“打匈奴、筑长城,约征发了30万人;攻打越族、开发南方,约征用了50万人;筑阿房宫、骊山陵,约征用了70万人,这样就是约150万人了,而当时秦国总人口大约2000万,如果男子占人口半数的话,那就是1000万人,再减去老的、少的、病的、残的,青壮年劳动力最多也就四、五百万人光景,男子劳力不够用的时候,甚至妇女也被征……”这些数字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启示性,通过数字的计算比较,进一步深化了教材,使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秦末农民起义决非偶然,而是秦的暴政引起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因此秦王朝的短命也就极自然了。
七、形象类比法:
打开初、高中任何一册历史教科书,你都会发现为数不少的插图。众所周知,图画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图画对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复杂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所学的历史内容并形成概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无疑处设疑,则无疑能够推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内驱力,为教材重难点的突破作铺垫。如“洋务运动为何未能使近代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是中国近代史学习的一个重点又是一大难点,使用 “洋务运动”内容中的“天津机器制造局”等插图就可形象地浅化这一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可以清楚地看到天津机器制造局在外观上是中国封建传统宫殿式建筑为主,又加上了一些西洋式厂房和高大烟筒,对此教师可加以启发,由学生思考这一建筑的特点是什么以及与洋务运动在本质上的相似点,即洋务派只不过是将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的枝芽嫁接到了满清封建主义腐朽的病枝上,又怎能“师夷长技以自强”,学生在这种形象类比的轻松一笑中,深刻地认识了洋务运动的本质所在,可以说这一插图正是教材深层次的隐性内涵所在,也是编者插图编配的意图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