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案
《泥土的歌》 1
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喜欢聆听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以及蒙古族民歌《银杯》,感受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2、能够认真地参与课堂中的各种音乐活动,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与认识。
教学难重点
认知藏族、蒙古族、哈萨古族等少数民族民歌音乐特点与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泥土的歌
(一)(二),学习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了解了汉族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今天让我们走进瑰丽的少数民族民歌,来领略各少数民族民歌不同的魅力.(互动活动)老师在讲台上准备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三套民族服饰,用边歌边舞边弹奏的形式范唱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三个民族的民歌片段,请学生辨别其民族,并且找到达相对应的民族服饰.(二)走进藏族民歌,听赏《年轻的朋友》
1、听赏歌曲《年轻的朋友》,提问:你能从藏族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出发谈谈这首歌在曲调、旋律上的特点吗?
2、简介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
3、简介藏族酒歌的特点及藏族人民喝酒的动作程序。
4、简介藏族舞蹈的特点及基本动作,引导学生随乐起舞。
5、学生随乐跟唱歌曲,边歌边舞
6、老师带唱歌曲。
7、学生分组练习,上台表演
2、欣赏蒙古民歌《银杯》
1对比藏族民歌,比较这首歌从节拍、速度、调式、旋律等方面有那些不同? 2随乐跟唱歌曲。
3、欣赏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
1简介哈萨克族,简介代表乐器“冬不拉”。2思考:这首歌有什么风格特点? 3学生跟唱歌曲。
4、欣赏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
1老师弹琴引导学生跟唱《青春舞曲》
2老师范唱,学生思考:与我们熟悉的《青春舞曲》相比,这首歌曲的旋律、情绪
和节拍有什么特点?
3练习维吾尔族典型节奏,边打节奏边唱歌。
(三)小结
第二篇: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1、通过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2、学习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3、初步欣赏聆听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以及蒙古族民歌《银杯》,感受其不同的音乐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的演唱《都达尔和玛利亚》,感受气息的支持; 2.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感受气息的支持。
三、教学方法 :
讲解法、示范法、谈话法(启发式、问答式)
四、教学准备: 钢琴、相关歌曲视频
五、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进入第三单元《泥土的歌》,同学们对泥土这个词有什么看法?
生:普通的土壤„„
师:泥土还可指草野、民间。顾名思义,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民歌。
2、民歌介绍(课本中)
师:酒歌是喝酒、敬酒时唱的民间歌曲。在祭祀、传统节日中会唱,有时还伴有舞蹈动作。本单元介绍了两首,还有两首民歌是抒情类的。后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师:这次课着重介绍哈萨克族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之所以会让同学们学习这首歌,主要是因为,相对来说她传唱的更广泛些,也更轻易学,旋律优美。
师:大家熟悉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半个月了爬上来》,知道是谁创作的吗? 生:„„
师:是王洛宾(创作者介绍:王洛宾,1913年生于北京,83岁去世,是最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极为丰富,光收集入册的创作歌曲就有741首,“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王洛宾的歌”,这一句话高度概括了王洛宾对中国民歌的巨大贡献!)。师:《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恋歌,歌曲描写了哈萨克族青年男女的爱慕之情。演唱速度为中速,要有感情地演唱。
3、发声训练:打嘟练习、带词发声练习、调音练习。(此练习从打嘟开始逐步递进到跳音练习,上行下行都进行)。
4、教师范唱及学生跟钢琴演唱 演唱要求:演唱时要优美抒情、情绪饱满、满含激情,声音通畅而有流动感,气息要平稳流畅,吐字要柔和清晰。
5、歌曲欣赏 师:最后我们来听一听另外的三首歌曲蒙古酒歌斯琴格日勒演唱《银杯》、雷佳演唱的《阿瓦尔古丽》及藏族酒歌,韩磊演唱的《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教师总结:
很多民歌是很优美的,同学们可以去听听其他民族的歌曲,下次课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作业布置
1、自己学唱歌曲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
2、完成课本上能完成的练习
《阿里郎》 苗族 《阿里上的姑娘》 侗族
《歌唱美丽的家乡》 朝鲜族 《蝉之歌》 高山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阿瓦尔古丽》 教学过程: 1.歌曲介绍
《阿瓦尔古丽》是一首动人而富有想象力的维族民歌,由作曲家石夫(《娃哈哈》作者)在上世纪50年代根据一首疆民歌曲调填词改编的。维语中“古丽”即“花”,如石榴花叫阿纳尔古丽,月亮花叫阿依古丽。而“阿瓦尔”是指“空气”,那“阿瓦尔古丽”不就是“空气之花”了?我想这是极富诗意的比喻吧,意指这位姑娘美得已无法再用眼睛所能看到的美丽事物来比喻了,所以只好借用清新、无暇、透明而富有生命力的空气了。阿瓦尔古丽也许只是一位民间传说中的美女,她的故事也很可能是一个传奇。2.作者简介
王洛宾,1913年生于北京,是最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王洛宾的歌”,这一句话高度概括了王洛宾对中国民歌的巨大贡献!自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达坂城的姑娘》之后,王洛宾便与西部民歌结缘,并把毕生的心血和情感倾注在西部民歌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是王洛宾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1] 3.歌曲结构分析: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全曲采用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只要是叙述,由于叙述性较强,因而旋律的起伏也不大,均系一句歌词的重复,只是前一乐句落在主音上,情绪比较平稳,运用了3/8 4/8 5/8几种节拍交替进行,表现了哈萨克族青年的爱慕之情虽已表露,但很含蓄而富有诗意,当然也表现出了青年向往与情人约会的急切心情和幸福的遐想。4.艺术处理:
歌曲为二部曲式,第一部分主表叙述,演唱时要用平稳的情绪、气息、声音表现哈萨克青年活泼的性格。
第二部分要拓展情感幅度的表达,整体演唱时要充分把握住这首歌的民族风格,深刻理解哈萨克族歌曲风格的韵味以及歌曲中人物内心的变化,准确的表现哈萨克族青年男女情窦初开时对爱情萌生的渴望的心态。
最后的结束句,音域安排在较高声区,演唱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把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沉浸在一种美好的遐想之中。
二、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
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
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
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
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气息与声音的统一协调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气息的控制能力,体会歌唱时气息与声音的关系,呼吸要自然,不要太浅,声音深叹在气息支持上发出,保持连贯、均匀、统一。保持声音位置、气息支持、喉头状态三不变,使声音圆润、通畅、统一。
在欢庆节日,亲朋聚会或集体劳动之余,喝酒喝得起兴,就随时随地可摆酒场,在场的人围成舞圈,在圈中央放一罐酒和18只龙纹大碗,人们跳一阵舞就停下喝一阵酒,也有的在舞圈设下酒卡——由某位老老人斟满酒守候着,跳舞的人每经过这里,必得满饮三杯才能放行。酒场轮流劝酒,绝不轻易放人过关,所谓“酒场如战场”、“酒场无兄妹”即指这类规矩而言。酒歌也不仅为劝酒而唱,而是喝酒就要唱歌,认为“如果酒没有歌,那就像清水般没有味道”。酒和歌已结成亲密的孪生姊妹。这两者间有紧密的配合和有力地互相推动。“好酒你来喝,酒歌我来唱,酒和酒歌,都没有停下的时候。
第三篇:泥土的歌教案
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二)
第二课时—小调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通过聆听福建民歌《采茶灯》、云南民歌《采茶调》,云南民歌《绣荷包》、山西民歌《绣荷包》,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等六首民歌,体验不同地区小调的风格音韵。
(二)过程与方法
能对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分辨民歌的三种体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专心聆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完整地演唱其中的两三首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教学重点:
听赏并体验不同地区的小调及风格特点,完整地学唱福建民歌《采茶灯》,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教学难点:
聆听《采茶灯》等体验感受其音乐,并能总结出小调的基本特征。教学方法:
欣赏法,对比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放马山歌》引出民歌,简介民歌 :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民歌按题材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和小调。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民歌的两种体裁——山歌、劳动号子,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调。
二、新课教学: 欣赏:
(一)福建民歌《采茶灯》与云南民歌《采茶调》
1、福建民歌《采茶灯》(1)聆听;
(2)简介:又名《采茶扑蝶》,福建盛产茶叶,茶山几乎遍及西、南、北、中各地,“采茶灯”就是在采茶劳动中所唱的“茶歌”的基础上形成的民间歌舞形式。龙岩“采茶灯”是这类歌舞形式的代表。
2、云南民歌《采茶调》(1)聆听;
(2)简介:以采茶兴起的一首当地民歌,节奏较密集。
3、《采茶灯》与《采茶调》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别是? 相同点:都出自南方的采茶区,都是以采茶为素材创作的歌曲,同属于民间小调。
不同点:福建的《采茶灯》,节奏较规整,旋律起伏较小,全曲只采用2/4拍子,抒情意味浓郁。云南的《采茶调》,节奏较密集,音调起伏较大,2/4与3/4拍子混用,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情趣。
(二)云南民歌《绣荷包》与山西民歌《绣荷包》
1、分别聆听这两首民歌。
2、“荷包”:青年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各地的“绣荷包”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之情。
3、听完这两首《绣荷包》,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讨论)(云南的《绣荷包》,音调委婉细腻,唱段结构相对自由。山西的《绣荷包》,旋律明媚缠绵,唱段结构规整。)
(三)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
1、分别聆听这两首民歌。
2、引导学生探讨歌曲表达的心情。音乐知识:
小调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曲,在艺术上有较多的加工其音乐结构大多方正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学唱歌曲:
福建民歌《采茶灯》、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1)教师边弹伴奏,边教唱,学生学唱;(2)教师伴奏,学生齐唱。(3)歌曲与学生的身体律动相结合 板书设计: 《采茶灯》——福建民歌 《采茶调》——云南民歌
《绣荷包》——云南民歌、山西民歌 《月儿弯弯照九州》——江苏民歌 《王大娘钉缸》——河南民歌 课堂小结:
民歌体裁分为三种:山歌、劳动号子、小调,今天我们学习了其中的一种体裁—小调,希望同学们能够记住小调的结构极其特点,以便继续传承我国民间歌曲的文化瑰宝。课后反思:
第四篇:《泥土的歌》教案
《泥土的歌》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体验不同地区代表性小调的风格音韵,逐步喜爱上民间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聆听不同地域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小调,积极参与讨论、探究。通过对比,体会不同地域民间音乐的风格。
三、知识与技能:
初步感受不同地区小调的风格音韵,能随乐哼唱。
能对本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
[教材分析]:
为了突出中国音乐教育的“母语文化”定位,设置了以《泥土的歌》为主题的民族系列单元。本重点介绍了汉族民歌中“小调”这一体裁形式。通过各地民间小调的演唱及欣赏体验,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歌的兴趣及热爱之情。在对比欣赏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体验不同地区民间小调的风格特色,深化学生对小调的音乐感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体会并总结小调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听辨民歌体裁。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设备、等。
[时安排]:一时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
堂
活
动
过
程
设计意图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上礼仪!
上礼仪!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导入新
欢迎来到音乐堂!同学们有注意到刚才视频里唱的是什么吗?
让我们走进民间艺人,聆听他们的吆喝声。
揭示题《泥土的歌》。
聆听、感受,思考并回答。
创设情境。
三、新教学
四,实践创造
五,知识拓展
聆听《王大娘钉缸》。
师问:带着怎样的情绪钉缸的?
2简介作品。
3教师范唱。问:请同学们看歌谱聆听,你有什么发现?
4简介“衬词”。
再次聆听歌曲。)简介:地花鼓。
2)听另一版本的《王大娘钉缸》。
6简介:小调。
7音乐欣赏《好汉歌》。思考:《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音乐欣赏《无锡景》
欣赏《无锡景》视频。问:你能听出是哪个地区的小调?演唱的语言又有何特点?
2聆听音乐,体会方言演唱表达的“乡情”。
3带学生读一读方言的歌词。
4欣赏歌曲《秦淮景》,思考:与《无锡景》之间有着怎样联系?
听辨不同的民歌音乐片段。
2师生讨论、评价。
欣赏两个地区的小调。
聆听音乐,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
聆听,哼唱歌曲。
思考讨论、分组讨论、抢答
并评价
聆听,与教师互动哼唱歌曲。
引导学生认真、理性的去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造,表达能力。
六,堂小结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希望同学们能将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聆听感受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渴望,为下节做准备。
第五篇:泥土的歌三教案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2、学习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3、初步欣赏聆听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以及蒙古族民歌《银杯》,感受其不同的音乐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都达尔和玛利亚》,感受气息的支持; 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感受气息的支持。教学方法
讲解法、示范法、谈话法(启发式、问答式)教学准备: 钢琴、相关歌曲视频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进入第三单元《泥土的歌》,同学们对泥土这个词有什么看法? 生:普通的土壤„„
师:泥土还可指草野、民间。顾名思义,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民歌。
2、民歌介绍(课本中)
师:酒歌是喝酒、敬酒时唱的民间歌曲。在祭祀、传统节日中会唱,有时还伴有舞蹈动作。本单元介绍了两首,还有两首民歌是抒情类的。后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师:这次课着重介绍哈萨克族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之所以会让同学们学习这首歌,主要是因为,相对来说她传唱的更广泛些,也更轻易学,旋律优美。
师:大家熟悉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半个月了爬上来》,知道是谁创作的吗? 生:„„
师:是王洛宾(创作者介绍:王洛宾,1913年生于北京,83岁去世,是最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极为丰富,光收集入册的创作歌曲就有741首,“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王洛宾的歌”,这一句话高度概括了王洛宾对中国民歌的巨大贡献!)。师:《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恋歌,歌曲描写了哈萨克族青年男女的爱慕之情。演唱速度为中速,要有感情地演唱。
3、发声训练:打嘟练习、带词发声练习、调音练习。(此练习从打嘟开始逐步递进到跳音练习,上行下行都进行)。
4、教师范唱及学生跟钢琴演唱
演唱要求:演唱时要优美抒情、情绪饱满、满含激情,声音通畅而有流动感,气息要平稳流畅,吐字要柔和清晰。
5、歌曲欣赏
师:最后我们来听一听另外的三首歌曲蒙古酒歌斯琴格日勒演唱《银杯》、雷佳演唱的《阿瓦尔古丽》及藏族酒歌,韩磊演唱的《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教师总结:
很多民歌是很优美的,同学们可以去听听其他民族的歌曲,下次课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作业布置
1、自己学唱歌曲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
2、完成课本上能完成的练习《阿里郎》
苗族 《阿里上的姑娘》
侗族 《歌唱美丽的家乡》
朝鲜族 《蝉之歌》
高山族
《阿瓦尔古丽》是一首动人而富有想象力的维族民歌,由作曲家石夫(《娃哈哈》作者)在上世纪50年代根据一首疆民歌曲调填词改编的。维语中“古丽”即“花”,如石榴花叫阿纳尔古丽,月亮花叫阿依古丽。而“阿瓦尔”是指“空气”,那“阿瓦尔古丽”不就是“空气之花”了?我想这是极富诗意的比喻吧,意指这位姑娘美得已无法再用眼睛所能看到的美丽事物来比喻了,所以只好借用清新、无暇、透明而富有生命力的空气了。阿瓦尔古丽也许只是一位民间传说中的美女,她的故事也很可能是一个传奇。作者简介
王洛宾,1913年生于北京,是最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王洛宾的歌”,这一句话高度概括了王洛宾对中国民歌的巨大贡献!
自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达坂城的姑娘》之后,王洛宾便与西部民歌结缘,并把毕生的心血和情感倾注在西部民歌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是王洛宾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
1、结构分析: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全曲采用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只要是叙述,由于叙述性较强,因而旋律的起伏也不大,均系一句歌词的重复,只是前一乐句落在主音上,情绪比较平稳,运用了3/8 4/8 5/8几种节拍交替进行,表现了哈萨克族青年的爱慕之情虽已表露,但很含蓄而富有诗意,当然也表现出了青年向往与情人约会的急切心情和幸福的遐想。
2、艺术处理:
歌曲为二部曲式,第一部分主表叙述,演唱时要用平稳的情绪、气息、声音表现哈萨克青年活泼的性格。第二部分要拓展情感幅度的表达,整体演唱时要充分把握住这首歌的民族风格,深刻理解哈萨克族歌曲风格的韵味以及歌曲中人物内心的变化,准确的表现哈萨克族青年男女情窦初开时对爱情萌生的渴望的心态。最后的结束句,音域安排在较高声区,演唱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把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沉浸在一种美好的遐想之中。
二、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气息与声音的统一协调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气息的控制能力,体会歌唱时气息与声音的关系,呼吸要自然,不要太浅,声音深叹在气息支持上发出,保持连贯、均匀、统一。保持声音位置、气息支持、喉头状态三不变,使声音圆润、通畅、统一。
在欢庆节日,亲朋聚会或集体劳动之余,喝酒喝得起兴,就随时随地可摆酒场,在场的人围成舞圈,在圈中央放一罐酒和18只龙纹大碗,人们跳一阵舞就停下喝一阵酒,也有的在舞圈设下酒卡——由某位老老人斟满酒守候着,跳舞的人每经过这里,必得满饮三杯才能放行。酒场轮流劝酒,绝不轻易放人过关,所谓“酒场如战场”、“酒场无兄妹”即指这类规矩而言。酒歌也不仅为劝酒而唱,而是喝酒就要唱歌,认为“如果酒没有歌,那就像清水般没有味道”。酒和歌已结成亲密的孪生姊妹。这两者间有紧密的配合和有力地互相推动。“好酒你来喝,酒歌我来唱,酒和酒歌,都没有停下的时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