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二教案1
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
(二)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六首不同地域的民间小调,能随乐哼唱,并能富有感情地跟唱《采茶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讲解、谈论、交流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不同地域的民间小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对本课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用简介的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接触过了山歌和号子,对于小调还没有具体的概念。3重点难点
1、体会并总结小调的特点及民歌创作实践。
2、能对本课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用简介的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展示采茶的风光图片,向学生简介茶文化,并简介采茶劳动中产生的艺术形式——采茶歌舞。活动2【导入】教学过程
三、新课教学:(一)欣赏福建民歌《采茶灯》
(1)听赏器乐作品《采茶灯》,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音乐特点。
(2)对比欣赏歌曲《采茶灯》,讨论器乐作品《采茶灯》与歌曲《采茶灯》的关系,并随乐哼唱歌曲。
(3)老师用琴弹奏主题音乐。(4)学生随乐表演采茶舞。
(二)欣赏《采茶调》(1)听赏老师范唱云南民歌《采茶调》
(2)老师引导学生探讨:这首《采茶调》与《采茶灯》在悬梁刺股、音调及风格上有什么区别?(3)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采茶舞的律动。(三)欣赏山西民歌、云南民歌《绣荷包》
(1)老师介绍“绣荷包”调的由来及观看形态各异的荷包。
师:在我国传统民俗中,“荷包”是青年那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各地的“绣荷包”调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四年和期盼之情。(2)对比欣赏云南、山西民歌《绣荷包》。唱词:云南《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自由。山西《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规整。旋律:云南《绣荷包》音调委婉细腻。山西《绣荷包》音调明媚缠绵。
(3)引导学生探讨两首“绣荷包”不同的音乐特点。(4)随乐学唱,并引导学生探讨小调传情达意的功能。(四)欣赏《月儿弯弯照九州》
(1)聆听老师范唱歌曲《月儿弯弯照九州》。(2)引导学生探讨歌曲表达的心情。(3)老师简介歌曲的来历。唱词:七字句的结构形式。旋律:旋律线丰富多变,表现力强。(4)随乐学唱歌曲1-3遍。(5)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五)欣赏《王大娘钉缸》
(1)播放歌曲《好汉歌》,并引导学生随乐哼唱。
(2)播放民歌《王大娘钉缸》,引导学生探讨:这首歌曲与《好汉歌》有何异同? 唱词:上下句的结构形式
旋律: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3)简介《好汉歌》的创作来源。(4)老师引导学生随乐跟唱《王大娘钉缸》(六)课堂探讨与延伸
1、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五首歌曲有什么共同点?
2、听辨活动:播放小调、山歌、劳动号子等三首民歌片段,巩固复习汉族民歌的相关知识。
3、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1)曲调具有流畅、婉柔、曲折、细腻的艺术特点。(2)节拍规整而不拘泥,节奏感鲜明而强烈。
(3)结构大多以单曲体为基础,讲究结构内部的规整性和匀称性。(4)唱词中的衬词、衬腔定型化和规整化。
(七)小调的概念:小调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曲,在艺术上有较多的加工。其音乐结构大多方正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
第二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二教案2
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
(二)1教学目标
1.欣赏书本中几首不同地域的民间小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采茶灯》,并用葫芦丝演奏歌曲《王大娘钉缸》。
2.尝试用民歌中常用的“同头换尾”创作方式,创编2-4小节旋律。
3.能对本课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2学情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泥土的歌(小调)》,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泥土的歌》
(一)——劳动号子与山歌,但大部分学生由于对传统音乐缺乏兴趣与激情,所以如何引导学习能够快乐的学习是本单元的关键。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欣赏、体验歌曲(演唱歌曲《采茶灯》,用葫芦丝演奏歌曲《王大娘钉缸》),并总结小调的特点。2.歌曲创编。
教学难点:演奏歌曲《王大娘钉缸》、歌曲创编——“同头换尾”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播放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民歌片段,猜所属民歌体裁形式及音乐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回顾总结劳动号子、山歌的民歌相关音乐特点,并引入本课教学内容——小调)
活动2【活动】1.欣赏《王大娘钉缸》 1.播放歌曲《好汉歌》,并引导学生随乐哼唱。2.欣赏后提问:歌曲名是什么?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3.对比聆听民歌《王大娘钉缸》,提问:歌曲旋律与《好汉歌》有何相同点? 4.简介《好汉歌》的创作来源:
A.教师引导学生用葫芦丝吹奏歌曲《王大娘钉缸》,体验歌曲的情绪。学生自主学习吹奏歌曲旋律。B.教师引导学生齐奏歌曲旋律。
活动3【活动】2.听赏采茶歌舞——《采茶灯》《采茶调》
听赏采茶歌舞——《采茶灯》《采茶调》,教师结合各地采茶风光图片,向学生介绍茶文化,并引出采茶劳动中产生的艺术形式——采茶歌舞。浏览采茶图片,引入采茶歌舞
浏览采茶图片,提问:同学们看这几张图片,他们在忙什么呢?——采茶
师: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每逢采茶季节,茶女们上山采摘新茶,休息时常聚在一起演唱茶歌,并配有表现采茶劳动、扑捉蝴蝶的舞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采茶歌舞,采茶歌舞由于地域不同,其名称及特点也有不同:湖南、湖北称为采茶、茶歌;福建、安徽称为采茶灯。
学唱福建民歌《采茶灯》
A.欣赏歌曲《采茶灯》视频,思考:歌曲情绪有何特点?——轻快活泼 B.再次聆听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轻声哼唱。C.教师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歌曲情绪)D.教师引导学生表演歌曲,并对其进行鼓励性评价。活动4【活动】3.欣赏山西民歌、云南民歌《绣荷包》 观看形态各异的荷包,问: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呢?
师:荷包亦称香囊、香袋,在我国传统民俗中,“荷包”是青年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各地的“绣荷包”调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之情。欣赏山西民歌《绣荷包》(教师范唱)讨论: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活动5【练习】
三、创作与实践——“同头换尾” 师生演唱《牵牛花开羊跑青》音乐旋律片段,提问: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每个乐句之间有何共同点?
——(结构规整、两个乐句节奏相同,只是句尾稍加变化)——“同头换尾”
分组创作: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同头换尾的创作方式,为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续写四个小节的旋律片段。
分组演唱自己创作的旋律片段,并引导学生评价、修改、完善。活动6【测试】
四、课堂探讨与延伸——简要介绍小调音乐特点 1.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四首歌曲有什么共同特点?(师生共同分析)A.曲调具有流畅、婉柔、曲折、细腻的艺术特色 B.节拍规整而不拘泥,节奏感鲜明而强烈 C.结构以单曲体为基础,结构内部规整、匀称 D.唱词中的衬词、衬腔定型化、规整化
2.小调及其特点:(提问)这四首歌曲属于民歌的哪一种体裁形式?
A.概念:小调又称“小曲”、“时调”等,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B.特点: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C.代表作:《打樱桃》﹑《绣荷包》﹑《小拜年》„ 活动7【练习】
五、小结、下课
小调就像民歌中的一颗珍珠,它扎根于民间,经过漫长岁月的打磨以及世世代代老百姓的传承与发扬,愈发显得熠熠生辉,在此,老师呼吁大家也担负起继承发扬创新民歌的重任,让我们的民歌走向世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民歌二教案1
民歌
(二)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实例歌曲的分析、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体会歌曲内涵与音乐情绪体验的能力;使学生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进而提高审美水平。
3、德育目标:使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秀遗产,激发他们对祖国、对民族、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之情。2学情分析
1、音乐理论薄弱。
2、学生接触音乐面狭窄,类型少,喜欢听流行歌曲,对民歌了解甚少。
3、学生对音乐感知力差,缺乏正确欣赏和理解音乐的方法。3重点难点
1、重点:民歌的特点;
2、难点:对实例进行分析;
3、关键点:体会歌曲的内在感情,感知民歌的丰富内涵,提高审美情趣。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歌曲《丢丢铜仔》
2、问题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刚才我们复习了《丢丢铜仔》,这是一首台湾民歌,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们还会唱,或者说听过哪些民歌?(请同学例举自己听过和会唱的民歌),想一想,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
活动2【讲授】上新课
1、民歌的特点:
(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 情、意愿。(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口相传的。
(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如《青藏高原》是采用民族唱法艺术歌曲,不属于传统民歌)1(4)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活动3【活动】歌曲实例欣赏 a、《茉莉花》
※一说到中国民歌,我们必须提到一首歌曲,它是第一首通过世界盛典流传海外的民歌——《茉莉花》(看视频)
※听赏江苏民歌《茉莉花》,请同学感受歌曲的意境和风格。(清新或张扬、热烈或柔和)※观看一组图片,感受江南水乡温婉的风情。
※歌曲简析:《茉莉花》是一首典型的江南民间小调,江南大都是婉约的城市,吴侬软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精致,端庄,典雅。正如江南的风景,《茉莉花》以委婉、细腻、清新、幽雅的风格,流畅的旋律,通过对花的赞美,展示了东方女性温柔可人,内敛明理的特征。
b、好的,在感受了江南的吴侬软语之后,让我们一起感受另一种音乐风格。齐读《刺勒歌》。这是一首北朝民歌,他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接下来,我们一起带着3个问题欣赏一首蒙古民歌《牧歌》。
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男声独唱
2、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是怎样的? 旋律悠长宽广,节奏自由舒缓
3、歌曲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情绪体验?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此曲以草原人民游牧生活为内容,以悠长宽广的旋律,自由舒缓的节奏,描绘了蓝天白云映衬着绿草如茵、地肥水美的辽阔草原,成群的牛羊悠然自得的美景,表达了草原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常以无伴奏合唱的演唱形式在舞台上进行展示。聆听一遍无伴奏合唱,感受不同演唱形式风格。活动4【练习】音乐活动
接下来,我们听一首有趣的歌曲《猜调》,回答问题,并参照上面的方法,简单分析歌曲: ①根据曲调和歌词,想一想这是哪个地方的民歌?(云南)②歌曲的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婉转、明快)③歌词有什么创作特点?(一问一答)
分析歌曲:此曲以问答、对歌的形式进行演唱,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对歌由一个具有呼唤 性的音调开始,接着就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句发问,但对方并没有被难倒,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对答如流。问得巧,答得妙,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体现了云南地区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民族风情浓郁的地方特色。活动5【测试】小结
请同学根据今天我们所学内容,总结一下欣赏音乐的基本步骤。(欣赏音乐一般有5个基本步骤:聆听—感受—想象—理解—分析)活动6【作业】音乐拓展
我们看一组图片,感受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请各位同学结合家乡楚雄的风土人情谈谈彝族民歌的特点。
活动7【活动】结束语
朗读: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冼星海 让我们: 爱音乐、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
第四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民歌二教学设计1
民歌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茉莉花的形状、颜色、香味、用途及历史渊源、世界地位,感受各种不同地域、不同版本的《茉莉花》。
2、欣赏并喜爱民歌《茉莉花》,大胆用自己的歌声表现歌曲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对我国拥有的优秀民歌遗产感到自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2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我教授七年级音乐,在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单元《泥土的歌》,音乐课如果单单只是教唱几首歌曲是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要通过唱、练、赏、游的方式让学生能对音乐产生兴趣,特别是能学会欣赏不同国家、民族及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音乐来起到美育的作用。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民歌的兴趣
教学难点:大胆创新,尝试表现,创编属于自己的“《茉莉花》” 4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歌曲《茉莉花》,让学生轻松走进教室。师生问好 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大家知道吗?《茉莉花》(非常不错,为了奖励你们,下面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也很残酷。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都死在了她的刀下。
看,刽子手们又在磨刀了,原来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谜语那样,被处死刑。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瞧,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响起)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 1 了完美的体现。茉莉芬芳
介绍江苏民歌《茉莉花》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传说在100多年前,被意大利的歌剧之王普契尼搬上了舞台,这就是著名歌剧《图兰朵》,刚才我们欣赏到的那段优美的旋律,正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民歌《茉莉花》,大家想一想,早在100年前,意大利人就在传唱《茉莉花》的旋律,可见这首歌是很受欢迎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认识茉莉花,一起来感受为什么它能留香百年。
2、认识茉莉花
师:说了这么多,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茉莉花。
茉莉花,白色的小花,它芬芳馥郁、朴实无华,它高雅而圣洁,纯真而美丽。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真的有这么香吗?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喷洒空气清新剂)香不香啊?其实茉莉花并不仅可以用来观赏,还可以入药、泡茶、做成工艺品等。(播放茉莉花音乐)我们生活中的茉莉花,洁白,馥郁,然而音乐中的茉莉花更加迷人、芬芳、令人向往,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入茉莉花的音乐世界。欣赏并演唱《茉莉花》
⑴多媒体出示视频,完整欣赏《茉莉花》
师:大家听完这首歌曲,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对这首歌曲的感受,你会选用什么词呢?(优美,纯洁,优雅)旋律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歌曲的旋律。⑵分析歌曲:
A.歌曲中有些什么音啊?(12356, 五声调式)B.师:下面老师用竖笛来演奏这首经典民歌。好听吗?相信同学们也想尝试来吹一吹。
C.学生尝试用竖笛表现音乐旋律。(老师电子琴伴奏)分组练习,共同演奏。
老师评价:同学演奏得非常好,下课后继续练习。
师:这首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也很美。下面我们一起来歌词朗诵一遍。(师生齐颂)师:这首歌词主要表达的是看花人对茉莉花的一种喜爱,赞扬之情,希望同学们把这种感情融入到歌曲演唱当中去。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演唱这首好听的《茉莉花》。D.学生演唱《茉莉花》评价:非常好,让老师感受到了茉莉花的芬芳。
师:《茉莉花》并不仅是江苏人在传唱,全国各地都有茉莉花的足迹,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 下其他地域的《茉莉花》。
3、感受多地域的《茉莉花》 东北民歌《茉莉花》
⑴师:东北的《茉莉花》和江苏的《茉莉花》有什么不同?
东北《茉莉花》较之江苏《茉莉花》情绪方面:东北民歌热情高亢,力度稍强些,速度稍快些。这与环境、气候、方言、地域特点等因素有关,正是这些因素为《茉莉花》注入了不同的色彩,让《茉莉花》有了各地的特色。
4、欣赏各种音乐形式的《茉莉花》
师:其实《茉莉花》不仅仅有地域性,而且各种音乐形式都在争相表现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欣赏由女子十二乐坊带来新民乐《茉莉花》 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茉莉花》 梁静茹《茉莉花》 老师自编舞《茉莉花》
师:小小的茉莉花经过岁月的洗礼,不仅没有凋零,而且绽放得更加美丽,我们是新世纪的新一代,我们应该为这朵美丽的茉莉花,做些什么呢?(继续继承和发扬它)设计“我的《茉莉花》”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茉莉花,也欣赏了这么多的茉莉花,那么同学们心中的茉莉花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设计自己心中的《茉莉花》,10分钟后,请各组上台展示。大家可采用多种形式,多种表现手法表现《茉莉花》,唱歌啊,舞蹈啊乐器啊等等。
1、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多种表现手法,分小组来表现《茉莉花》,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表现。
2、分组展示,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合作奖”、“最佳美术奖”、“最具魅力声音人气奖” 课堂小结
《茉莉花》是民族音乐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那浸润着清幽华夏情味的旋律,早已香飘四海,我们要弘扬民歌文化,让这朵小小的茉莉花永远芬芳。
第五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采茶灯教案1
采茶灯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歌《采茶灯》,培养学生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重视故乡音乐文化。
2.认识民歌体裁中的小调,了解小调《采茶灯》背后的民俗文化,感受小调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风格。
3.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2学情分析
1、学生对民歌普遍有点抵触心理。一个字:土。这和他们追逐潮流,渴望新意的心理有关,所以这个课题学生认同度不高。
2、但学生喜欢创新,通过让学生创作歌词让他们更加喜欢小调。3重点难点
重点:
1、欣赏、演唱《采茶灯》,把握基本风格。
2、曲调:理解民歌体裁小调的曲调特点,学习“同头换尾”的创作方式。
3、歌词:理解民歌歌词在时代背景下的变迁。难点:
1、有感情地唱好《采茶灯》这首歌。
2、分析歌曲《采茶灯》的音乐要素。
3、了解小调的基本曲体及音乐特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课前准备
小调《茉莉花》音乐等待学生入场,营造教学气氛。课前准备。
活动2【导入】
二、引入 听民歌《茉莉花》,引入课题 听识出民歌《茉莉花》
茉莉花是一首广为人知的小调,引入民歌、小调概念。活动3【讲授】
三、主题,学习小调、《采茶灯》(1)民歌、小调定义 朗读定义,初步了解
明确知识点
(2)弹奏《采茶扑蝶》以茶为话题引入《采茶灯》 1展示茶,带入话题。
2老师弹奏《采茶扑蝶》引入《采茶灯》。3简单介绍民歌《采茶灯》的背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3)从小调的三个特点:音乐特点、曲体特点、歌词特点,讲解《采茶灯》。展示小调三个特点(主线分析采茶灯)
活动4【讲授】四(1)、《采茶灯》的音乐特点 主要流程: 小调音乐特点 调式:五声调式 节拍:规整 节奏:灵活,旋律:流畅,采茶灯的音乐特点 学唱《采茶灯》 教师:
(1)展示小调音乐特点(2)听音乐(第一遍)问题1:调式:五声调式
问题2:节拍:44拍子节奏:规整旋律:流畅 问题3:同头异尾写作手法
(3)学唱《采茶灯》,感受音乐特点(4)听采茶灯(第一遍)问题1: 歌曲情绪:欢欣 问题2: 速度:稍快 问题3: 歌词内容: 学生:
思考回答问题,了解小调采茶灯音乐特点 了解采茶灯的情感表现 在听赏中产生初步印象 学唱中感受音乐走向
再听赏体会音乐情绪及歌词含义
活动5【讲授】四(2)、学习小调《采茶灯》的曲体特点 曲体特点
说,唱,演综合形式 上山下山涉水扑蝶 起承转合结构 看视频(第三遍)
问题1:音乐表现形式:歌舞 问题2:表现什么内容 问题3:起承转合结构
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小调采茶灯曲体特点的印象 通过视频加深印象,对采茶戏有较宏观的了解。活动6【活动】
五、学习小调《采茶灯》的歌词特点 歌词特点: 口口相传,即兴创作 齐唱不同歌词 创编 歌词特点: 口口相传,即兴创作
齐唱不同时代下采茶灯的不同歌词 创编
以自己的生活、校园、父母为题材创编歌词,进一步了解小调歌词的特性。通过创编歌词了解小调歌词的即兴性和多变性
动手创编,参与到小调创作中,让学生对小调产生兴趣。通过创编歌词了解小调歌词的即兴性和多变性
动手创编,参与到小调创作中,让学生对小调产生兴趣。
活动7【作业】
六、小结:
同学们,刚才大家积极创编歌词,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做得非常好,掌声鼓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对民歌体裁小调有了初步的认识,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职责和义务,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课余的时间多了解民歌并学唱家乡的民歌民谣。
下一节课,请每位同学们带一首自己家乡的歌谣带到学校来,在课堂上跟我们一起演唱、分享家乡的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