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考综合试招生制度改革_征求意见座谈会

时间:2019-05-14 12:1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_考综合试招生制度改革_征求意见座谈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_考综合试招生制度改革_征求意见座谈会》。

第一篇:_考综合试招生制度改革_征求意见座谈会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征求意见座谈会

[孙霄兵]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今天《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向大家征求意见。我们这次征求意见也是属于《规划纲要》制定整个征求意见过程的一个部分,近期就大家关心的几个主要问题专门请大家到教育部来听大家的意见,直接地进行交流。

今天征求意见座谈会的主题是有关“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大家始终关心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校、每一个教育管理工作者都要碰到的问题。这一次在《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有关改革的问题受到了中央领导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主题之一。所以,《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非常重视。今天教育部有多位司局同志出席,我简单介绍一下。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李光明;教育部办公厅新闻处处长赵建武;教育部基础二司课程处调研员沈白榆;教育部学生司招生处调研员苟人民;教育部考试中心科研处处长韩家勋。我是教育部政法司司长。今天来的这些同志说明了在教育部直接和考试、招生相关的所有的司局都到齐了,也就是直接听取大家的意见。今天请来了在座的各位同志,大家或者是对考试招生制度有非常深刻的关切或者在这次征求意见当中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办法,希望大家今天不要有任何的顾虑,畅所欲言,希望大家给我们提有价值的意见。我们时间也很宝贵,一方面要指出问题,另一方面要提出改进的意见,究竟怎么改比较好,比较符合我们人民群众的要求,同时又比较可行。因为我们国家考试的问题涉及到的人非常多,我们光一个普通的高考,参加的人就超过一千万,录取的人超过六百万。所以,怎么样让我们的考试、招生既能够保证公平,又能够为国家选拔人才,又能够减轻受教育者的学习负担。可能这里面还不只我讲的这几个方面,还有多种的价值追求,如何把它们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而且落实到制度上的操作,这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今天就是多听大家的意见。

[兰惠泉]我提的建议是在流入地入学参加高考。现在是人才流动时代,2008年全国大约有1亿5千万投资经商务工人员,其子女入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背景,如果不改革将耽误一代学生,流入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当中基本得到解决,但是他们的中高考问题始终难以解决。流入子女的高考由于六年或者十二年时间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如果不是这样,许多考生出生在流入地、长在流入地、借读在流入地,而户籍的地方没有学习,因此他们既在借读地不能参加中考试,也不能在原户籍地参加高考,等于事实上剥夺了他们的高考权利。其次,由于各省的教材不一样,各地自主命题,在父母流入地读书的学生可能就不适应原户籍地的高考。即使他们回到原户籍地参加高考,也在考试上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位置。

另外,现在一般说流入人口就是农民工,有一部分是农民工,但是相当一部分投资经商人员大流动,现在农村有几千万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如果在15年、20年以后,他们到时候都要进城市,到城市以后,他们现在的教育留守儿童教育层次也很不够,那就会引起很大社会问题。但是他们现在家里没有金钱,我们到那个时候和农民工就不是和睦相处了,这是很严重的问题。由于落户户籍地的问题,造成中高考学生的困境,有违法制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城市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要发展,就要取得和谐,就应当有序地接纳外来经商投资务工人员的子女,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使社会保持稳定。从法律角度上分析,不让外来子女就地中高考侵犯了他们的社会权利,从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创伤。再说,外来经商投资务工人员每年要给流入地创造财富,缴纳相当的可观的税费,交税平等人权不平等,外来人员子女被歧视,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一个公民立生安民之本,不能因为户地使一代青少年被挡在了流入地高考的大门之外。作为中高考是在户籍制上附加了过多的功能,与现代法律不符合。目前情况不是要放开户籍,只是要以学籍参加中高考,解决流动人员子女的实际问题,体现了真正的公民平等。我们期待改革能为学生带来福音。我们这个建议连续三年,通过电子邮件提到全国人大及北京市人大,今天教育部有关部门能重视我的建议我非常感激。谢谢大家!

[杨永胜]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感谢给我这个发言的机会。我是一个在京就读外地学生的父亲,我要谈的问题是教育公平方面。主要是外来人口子女在现居住地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后不能在学籍地参加中考、参加高考,我觉得这有违教育公平,而且和党建立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的宗旨相违背。首先,我谈一下城市外来人口的基本情况。城市外来人口中小孩的数量十分庞大。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全国妇联在京公布了中国流动儿童状况的调查结果,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算,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在2000年已经达到1亿,其中18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有1982万,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报道还提到,中国近2000万流动儿童教学状况堪忧,失学率9.3%。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这个数字还会进一步扩大。许多在城市中就读的学生大多没有当地的户籍,由于教育招生政策的限制,他们高中教学在当地参加高考根本无法实现,这个人群是十分庞大的,不恰当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将会带来许多严重的后果。根据我小孩就读的学校为例,他们初中班有12个班级,每个班级基本上有一半的学生是外来儿童,可能有一两个人可以解决户口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有一半以上没有北京户口。所以,这部分学生到时候参加高中学习,现在规定这部分学生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

第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一是他们在人格上受到歧视,无法和当地的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当前的城市相关制度并没有对流动人口子女表示应有的包容,相反,流动儿童不是被视为需要平同对待的教育对象,而是被当做城市教育体系的“入侵者”,最多只能做到需要救助的对象。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他们是没有当地户籍的外地人口。二是政策限制外地人在现教育城市不能升高中、考大学,我觉得这次《规划纲要》有一个子考题叫“教育公平”,我觉得这个讲的非常好。近年来,我国政府就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可以说基本保证了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法规体系。但是受到现行教育政策的限制,在孩子就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后,升高中、考大学要回原籍,这对很多已经在城市进入义务教育的孩子留下了很大的压力。他们不可能在流入地完成学业,政策上让他们返回原籍,不平等的政策就这样过早地留在他们的心里。有的没办法的家长干脆让孩子失学,帮家人打理生意或者干别的,这部分孩子非常可怜,基本上都失学了。三是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失业,像我这种情况,在北京干了十几年,在别人眼里也小有成就,由于我的孩子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我的老家在西安,我可能就会带孩子回西安去了,对我个人而言,我就面临重新择业、重新创业的问题,这种问题对我个人来讲包括我的家庭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打击。包括跟我干了十几年的员工,可能也面临着失业,他们原来跟着我干的最多的时候有好几十人,他们知道我的孩子要上高中了,他们自己就慢慢走了,不到最后一刻我也不会解散我自己的企业。

第三,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我觉得根本原因就是政策限制。我国政府对人口管理采取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将劳动用工、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公民权利同户口性质相挂钩,在现实中严重阻碍了学生在学习地接受完全教育的权利,有失教育公平的原则。其他原因我觉得还有地方保护主义。我觉得地方保护主义在全世界都会被抛弃,但是在中国表现的最淋漓尽致的,还有既得利益的作祟。我举个简单例子,比如上公交车,大家都希望挤到公交车上,因为要上班,因为一上到公交车以后就不希望公交车下面的人再上来,因为我已经上来了,你上来就会挤到我,我觉得这就不公平。

第四,改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现状的建议。建议一,建立政策和法制制度,依法保障流动人口接受公民教育的权利。我觉得教育部这次能够大规模征求全国对《规划纲要》的意见,从我个人来说看到了希望。建立政策法规,最主要的是要实现全国统一的管理制度,统一管理入学、升学,包括教育经费的划分,不要与当地实际的学生人数为主等等,我相信教育部有能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的问题。建议二,在国家户籍制度改革无法立即实现的情况下,教育部门要敢为天下先,要先打破制度政策限制。国家教育部应逐渐弱化户籍制度堡垒,改革依托在户籍之上的教育入学考试制度。首先实行在学籍地无条件接受高中教育和在学籍地参加高考的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应放松学校的限制、户籍限制和年限的限制。比如在城市学习达到一定时间,比如说三年,就可以和当地的学生一样参加高中入学和高考,以保障流动人口子女获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要实现学籍管理,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部一直头疼的高考问题,比如北京的小孩想到西藏考试考好的大学,就在西藏必须读完三年高中。根据我的了解,全国不少城市,比如西安,只要高中三年在学籍在流入地就可以在西安和当地的孩子一样参加高考,我感到这是很公平的。建议三,教育平等全国要一视同仁的教学体制。比如全国实行统一命题、统一高考考分,我觉得这不现实,在这种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先实行狭义的教育平等,比如在一个城市,比如在北京市,都是在北京市读书的小孩,都是一视同仁的,不要管小孩是来自天津还是来自西藏还是来自陕西,只要他的学籍一直在北京,那么他应当和北京的孩子一样享受平等教育的对待,包括入学考试、高考。

最后我谈一下我的期盼,人口的自由流动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教育问题,必须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公平教育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和家长都希望可以平等,我们希望改革的春风马上到,头顶同一片蓝天,脚踏同一片热土,我们同样渴望知识的海洋和明媚的阳光,这是生活在城市外来孩子的殷殷求学之声,同样是祖国的花朵,都是祖国的未来,我们需要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谢谢大家!

[吴彬]我是雨润花教育书店的。我想谈关于中学阶段文理分科的问题,对此问题我持否定态度。我理由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我认为高中阶段应该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重点在面,而不应该在点。一个人走向社会,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干什么工作,他的工作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追求,但是他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知识掌握的是否扎实全面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比如我国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后其中很多人走向工作岗位不能马上进入工作状态,究其原因,就是知识面过窄,没有一定的视野宽度。从知识的角度讲,绝大多数人的视野高度我认为不是单一的深度不广,而是由于二者有机结合造成的。再如,我国目前复合型人才比较短缺,以银行业为例,因为我是学金融的,对国内银行业比较了解一点。目前缺少人才主要是既懂金融知识又懂计算机,或者既懂经济又懂其他专业,有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士。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但我认为高中阶段不应分文理科,中国的教改才能与高校改革更好地衔接。

第二,高中文理分科强化了学生偏科行为,不利于今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里我以我儿子为例,我的孩子现在就读北京一所中学的高三理科实验班,他上高一的时候就非常漠视历史、地理的学习,作为我,比较注意孩子全面发展。我对此问题也很担忧,也很重视,我也多次和他沟通交流,发现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我说难道是他没有兴趣,他很小就特别愿意看历史、自然,对时事政治也比较关心。但是为什么对这几科比较漠视呢?他很明确,自然,上高中以后,他最终决定要上理科,高考这几科不考,现在的孩子都很现实,据他描述,在高一没分之前,高一的时候,实验班的学生大部分选择理科,他上这三门科的时候,他们班很多学生都做数理化作业,他认为他也可以,他没做至少他在听课,我觉得这种情况的存在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我认为高中阶段文理分科弊端比较多。

第三,高考增加考试科目与增加学生学业负担没有必然联系。也许很多人认为高中阶段文理不分科,高考可能要增加考试科目,很自然地会想到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本来这些年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减轻课业负担,素质教育提上来了,负担没有减,我认为和高考科目没有关系。昨天晚上我在准备提纲的时候,我也和我的孩子探讨了一个小时。我们谈到增加科目是否会增加学生负担,我认为增加科目,怎么样把不增加科目的矛盾处理好,我觉得可以把高考的难度降下来,因为是综合教育,面是最重要的,如果把整个难度降下来,偏题、偏题少出或者不出。同时我认为应该逐步提高与各高校自主招生的比重,给更多的学习不拔尖但综合素质特别强,因为这种考试体现不出来的能力,这样的孩子比专科成绩特别突出的孩子多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觉得这样会更公平一些,这样也有利于国家对专才的选拔和培养。因为我孩子高三也参加了自主招生考试,我理解现在自主招生不是选择优秀的人才,高考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大学需要在哪些科目当中比较突出的学生,或者高考有些综合能力体现不出来。我还是拿我孩子为例,我们教育部在自主招生、保送生有一个杠,我认为这个很好,就是参加全国数理化全国联赛,各省市赛区一等奖的,很遗憾我的孩子数学、化学北京赛区都是二等奖,而且数学是二等奖的第二名,他都感觉到很遗憾,我觉得这个杠杆应该有。但是他们中学够保送资格的杠有四个,拿两科以上二等奖的只有我孩子一个,但是清华、北大每个学生是6名,按照我理解,他可以考虑他在高中阶段的综合成绩,因为他竞赛成绩不是太靠前,因为他综合这几科的能力不是才靠前,比如三、四名,按理来讲是学生最好的,一般按高三以后的成绩为主,这个规定是合理的,但是大的方向我认为各高校自主招生的目的不完全一致。

此外,我认为应该把高中的体育成绩像中考一样进入高考成绩,这样规划更科学,也更公平。我拿几个数据来说明体育进入高考的线,据北京教委2009年公布的数字,北京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已经连续二十年下降,我想这几年也不会有好转,因为我离一线的中小学比较贴近的,我经常拜访老师,特别是体育老师。现在孩子的运动会我也参加,我比较认同西方的制度,学校的大型活动家长都去。我们现在很多运动会,很多在座的中学时代的一些项目都没了,长跑是1500米最长为什么取消,是没有时间吗?害怕出事,现在孩子承受不了那么大容量的锻炼,铅球、铁饼、标枪一律没有的,这个是我有发言权的。还有就是现在的肥胖儿童,在北京来讲,肥胖儿童占整个人群的25%。另外,健康问题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孩子,现在亚健康状态的,中国有70%,北京、上海、广州接近75%。同样的中国体育在30%,美国一些发达国家的运动人口占80%。所以我经常跟孩子讲,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我认为体育成绩在中考当中按什么比例来算,这样重视体育,现在家长不重视,学校同样不重视。去年我看有报道说提倡冬季长跑,我觉得光靠提倡是不够的,素质教育提倡多少年了,为什么没有落到实处,我觉得就是引导力度不够。

[杨建宇]很高兴参加这次征求意见座谈会。今天这个会议让对《规划纲要》提点意见,因为没有拿到《规划纲要》。我谈的意见可能和在座的不一定一致,仅供大家参考。

我是1977年大学毕业生,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一直在关注高考。应该说直到目前为止,高考的制度是合理的,因为我们国情就是这样,人口太多,基数太大了。实际上现在国际上流行的最好的考试方法就是“面试”。参加考试谈几分钟,他的素质、他的水平全都能看出来。但是咱们这么多人不可能做到这样,一千万多人参加高考。我们退休的一位老校长曾经说过,他说现在的高考制度确实毁掉了一些孩子上大学的梦,但是圆了更多的孩子上大学的梦。所以,我们反思一下,包括十年**停止高考招生,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当中那种推荐式的工农兵大学生上学,实际上上学都是一些什么人?我当时查了一下,都是县委书记的女儿、公社党委书记的儿子等等都是这些人,不能体现出教育制度的公平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觉得现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尖锐。比如刚才几位同志发言都提到了,关于务工子女高考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教育资源不平衡。教育资源不平衡是历来都有的现象,但是原来这个问题不突出,因为我们口袋里就那么点钱,不可能办事出去更多的事情来。现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收入越来越高,公众积累基数越来越大。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得进行改革,不改不行。

首先,高考的功能强化的太厉害,名副其实就是一个指挥棒。从我所在的高中来说,中学的教育,它的任务是基础教育,小学、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到高中仍然是基础教育,所以叫中等学校,可是现在偏偏就把高校选拔考生的任务就压在了高中学校。我觉得这是一种策略上、战略上的失误,学生一进高中,马上就瞄着高考,完全用高考来指挥我们的教学,来指挥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像我是多年带高三毕业班,成天就是教孩子怎么得分,选择题是选B还是选C,有什么办法能得分高一点,这一辈子等于就做这些事情,我觉得这个有悖于我们的教学规律。其实我觉得这个工作不如交给大学,我们现在的考试实际上是一种机械化的一刀切式的考试。还是没有摆脱应试教育,当然会考试也是一种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牺牲了他的个性发展为前提。我们现在高中教学就已经在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力选拔,但大学我觉得更应该发展个性能力选拔。我这些天就在想为什么我们体育运动发展的那么快,在奥运会上能拿金牌总数第一,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年连一个诺贝尔奖都拿不到,我觉得跟高考制度不无关系,它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你再有创新,高考分怎么样,够不够上线的杠杆。所以,我觉得高考不应当把担子放在中学。我建议能不能把这项工作完全交给大学,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在做了,今年又进一步扩大了各高校自主招生的比例,能不能做得更彻底一点,全都交给高校。

据我所知原来我们老的教委曾经跟清华大学探讨过这个问题,就是能不能自主招生。其实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招生,其中有很多机会可以选择,我可以考这个学校也可以考那个学校,考试时间都错开的,这个学校我没考上,我别的学校考上了,或者两个学校我都考上了,我可以选择一个更好的学校,这就出现了一个经济的问题。当年据我了解,清华大学为什么没有承担自主招生工作,就是因为经济的问题,但是那时候比较早,至少是十年以前。现在的经济发展,各校应该有能力做这个工作,自主命题、自主招生,还有可能出现一个矛盾,比如大家都想上清华、北大,扎堆的现象,我这个月刚陪校长从法国考察回来,法国在高中里面办预科班,如果你要想上一流的大学,想上好的大学,那就参加预科班的学习,它的学制是两年,两年以后参加这个学校的高考,你如果考不上还可以复读,考上以后是从大三学起,所以整个时间也不耽误。我要是不想上一流大学,我觉得上个一本、二本就满足了,那就参加各个学校的普通的招生考试。这样大学才知道什么学生适合继续接受大学的高等教育,现在把这个工作交给中学,中学怎么能够考察出他是不是能够继续深造,不知道他的个性究竟适合哪一方面的发展,所以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能不能淡化高考,教育部把这个工作揽下来,实际上找了更多的麻烦,有命题、考纲的制定和怎么实施,不如把这项工作交给大学。

对于中学办学的优劣评价问题,也不要用高考来评价,因为它承担的任务不一样,要是以高考的水平,有多少学生能参加高考,能考上一流大学,能考上清华、北大,这样来评价这个学校工作做得好与不好,评价校长的工作好与不好,评价教师的工作好与不好,我觉得把中学的性质给扭曲了。我觉得大学应该进一步扩大招生,现在的经济能力应该可以达到。至于会不会影响大学的教学质量,是不是可以参考国外的那种形式“宽进严出”。这是我的第一条建议。

第二,关于高考的命题问题,一定要降低难度。中学还是基础教育,结果现在高考题搞得非常难,而且在那种细腻的地方来考察学生。北京高考连续几年了,不管是单科状元还是总分状元,都是女孩子,我当然不是说女孩子就不能得状元,但是连续这么多年,这个问题是不是值得我们考虑。我做过统计,学生失分,70%以上就是粗心,而在这方面女孩子比男孩子有优势,男孩子粗心。所以,争得到白热化的程度,在顶尖的凤毛麟角的群里,女孩子当然占优势,男孩子70%以上是属于粗心,20%以上属于遗忘型的,不到10%是属于概念型的。所以,我们考试考到这种程度,在1分、2分上,在细心不细心上分出优劣,这种是限制了学生活泼的创造性思维。再有命题科学性的问题,能不能利用这些资源把题出的更好一点,科学性更强一点。还有阅卷的问题,学生的成绩最终体现在阅卷的结果上,所以阅卷对于公平竞争是一个最好的说明,但是我觉得确实存在着阅卷误差的现象。比如语文的教学老前辈“张雄”先生曾经任过语文高考命题组组长,他曾经做过一个课题,就是减小作文阅卷的误差。后来我就问张院士研究这么多年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他说有办法,一个就是延长阅卷的时间,我多年参考高考,任务逼的非常紧,上面说十天必须阅完,但是到了考试院规定七天,到了考点就是五天结束。大家都知道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萝卜快了不洗泥,时间那么短,怎么能够确切的评价出一份试卷的优劣。现在社会上流行的“灾难性的90秒”,说看一篇作文绝对不会超过90秒,当然这确实有点夸张,不会再这么短时间评分。

还有就是用微机来阅卷,2008年北京开始引入微机。在此之前是一篇作文看两遍,两个人一组,我看一遍给一个分,我的搭档再看一遍再打一个分,因为都是纸质的,都写在上面,所以我判完分以后,他受到了我那个分的影响。引入微机以后,就可以背靠背,我给一分他看不到,他再给一分,如果误差在5分之内取平均值,如果超过5分,再由第三者进行打分。总而言之,这个问题是有办法解决的。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阅卷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个问题我提了多年了,因为工作量非常大,阅卷很艰苦,高考6月份结束,等于其他年级还在上课,不可能动用其他年级的老师,只能是高三老师阅卷,一般都不愿意来,因为收入很低很累。阅卷老师尤其是判作文的老师,一定要持证上岗,当然我们现在在培训,短短的半天培训不能解决问题,得资格考试,得持证上岗。当然,总体来看水平还是不错的,基本上做到了公平,但是看落到谁身上了,误差在1%,但是这个1%对这个孩子来说是百分之百。所以,阅卷的问题,我觉得还是得好好想一想看怎么解决。

总而言之,我觉得高考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它影响的不是小问题,它影响的是关于我们几代人的问题,影响着我们社会发展的问题。从数量上来看,一千万人参加高考,加上他的父母,再加上他的亲戚朋友,在中国这个社会上,它的影响面是很大的。所以,一定得有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法。现在世界闹金融危机,中国也卷入其中,正是因为金融危机,反倒给我们带来一个契机,我也看到了国务院一系列的措施,其中也包括对于教育投入的问题,这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所以能不能借着这个契机能够改革的步子走得快一点,改革的步伐走的大一点。比如教育资源不平等的问题,我看报纸上说温总理为这个问题睡不着觉,现在能不能尽可能地做到教育资源能够均衡一点,现在是“马太效应”,学校越有名,办得越好,给你投入越多。教育资源越差,本来偏远的山区、老少边穷的地区,本来就差,投入再少,就难以维计。比如说能不能搞教师流动,我们学校现在在职的有17个特级教师,其实真正由我们学校自己评的只有6人,另外11个都是从全国各地引进的,学校名气大、待遇好,所以把人家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学资源都给挖过来了。现在北京市也出台了一个政策,比如对特级教师的要求,要求特级教师每年必须有80个学时参加支教工作,但实际上落实不了。我们学校就提出来了,你走了,你支教去了,我们学生谁教啊,我们培养的特级教师,你为别人服务去了,他们那儿就通不过,并不是我们不愿意为资源贫乏的地方服务,是不是应该形成一个制度。最近我看“讲师团”这个形式被否定了,可能效果不是很好。比如特级教师定期、定向地去支援资源贫乏的地区,我觉得这是可行的,形成一种制度。尤其是刚刚退休的,比如我,我现在拿退休工资的,但是学校让我创新课程,我觉得我身体还行,比如到贫困的地区,生活照顾的好一点,能够定期地在那儿半年或一年来讲课、听课,我觉得我愿意做这个工作,凭我现在的经历、经验,我还是愿意做这个事。像这些问题是不是应该多考虑,否则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资源不平等的现象会越来越突出,它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刘国平]刚刚听了老师和学生家长的谈话,我自己感触比较深。像刚刚这位清华附中老师谈到支教的问题。我先谈谈我自己的看法。我是来自四川一个小县城的小镇,我小学的语文老师是教体育的老师给我们上语文,我自上初中以来,我的语文都是瘸腿的一科。我现在是研究生,也不是研究这个方向的,我就从宏观的、从改革具体的目标、价值取向和一个最基本的着手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改革目标的问题。像刚才孙司长谈到有多种价值追求,教育如果说培养人的,那招生考试制度就是选拔人。我们招生制度改革,就招生制度改革来谈改革的话,我觉得谈不好这个问题。因为教育毕竟是百年树人,是一个全程的问题,所以必须把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来谈招生制度改革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选拔到底选拔优秀还是体现公平。之前大部分老师、家长主要谈的是教育公平性的问题,其实我在这里也想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谈一下教育公平的问题。

学生从出生开始,大部分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分成不同阶层,以后的上升渠道都有很明显的区分。所以,我感觉高考改革最关键的一个改革必须是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在基础教育这个地方入手,才能体现出招生制度的公平性。从我自己身边的问题谈起,进入大学之后感觉农村的改革越来越少,就连我前几天看到一个报道说温总理也提到这个问题,跟他们那个时候上大学的时候比起农村的改革越来越少,而且个人的出生越来越决定个人的命运和前途。我身边的研究社会学的同学说这个社会阶层流动性问题是历朝历代都必须存在,而且是否流动是关系着社会稳定的问题。而实际上农村的孩子以前跳出龙门的唯一方式只能是教育,他们别无其他选择,也别无其他方式。而生活在城市里面的学生,他们学生家长掌握了大量的资源,他们背后有各种社会关系网络,就算孩子在国内高考考得不好,他们可以送他们去国外。农村的孩子根本没有这些资源,孩子的父母像现在的农民工从老家里打工就学,他们的孩子上学真的存在很大问题。再谈到的就是比较杂、比较乱,昨天晚上我感触非常深,和很多研究教育学的方面、社会学的方面都讨论了一下,谈到农民工打工入流地存在的问题,但是孩子没有同父母来打工的地方,留在家里面的孩子也是存在问题的,现在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很严重,2005年我在四川就读的时候曾经组织了“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到我们一个县的一个镇做过调研,里面70%的孩子的家长都在外面打工,他们存在的问题我都一一做在报告上,如果在座的领导有兴趣,我会把这个调研报告发到你们邮箱。

我们看看每年高考进入大学,现在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比例的变化趋势,我相信在座的领导应该有相关的数据,每年保送到各个学校去的学生,因为这个是我去年的一个老师,他的孩子到北大自主招生,他去了以后谈了一个感受,说能够参加自主招生的孩子,绝大部分是城市里的孩子,而且在这部分孩子里面绝大部分都是上的非常优秀的学校。具体他们上的什么学校,有什么基础教育,比如高中、初中就已经决定了他们以后上什么层次的大学,招生把哪些人纳入到你的范围,这些人在培养的过程中都已经跳出了招生的范围,这难以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也难以体现教育的以人为本。所以,我觉得招生制度里面更多层面上也是从部委角度考虑的过多,而从学校、高校、学生怎么成才方面考虑的欠缺。

另外,我还想审视一下以前经常在我们农村里面出现的教育改变命运,我想再一次审视这句话,教育能否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教育在哪个阶段最能够影响人的命运。还有教育如果在某一天大部分程度上都已经不能改变某些人的命运,那么教育的社会功能还体现在哪里。

最后我谈谈我自己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怎么慢慢进入清华大学的过程。在座的各位从这个现象当中可以看出一些问题。我小学是在镇上念的,那个小学在县里面不怎么样,当时从我们小学升初中,县里面最好的中学要招英语特长班,我们三个人去考也都考上了,但是另外两个人都没去。我去了以后问班上同学的分数是多少,他们最低的分数是在180分左右,我自己应考了160分,相对在农村招生我得分数算是比较高的,这样他们当时招生是按照农村和城市是区别对待的,这样我才能上我们县里算是比较好的中学解读,然后在这个中学读高中,念大学,再通过考研究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的。所以,我感觉基础教育的公平性根本上决定了教育招生制度改革能否体现公平。所以,招生制度改革应该当成一个全程的问题来看,不仅是选拔人,怎么样体现以人为本,体现教育公平性,从一个更宽泛、更能够具有现在这个时代所应该具有的意义层面上来讨论这个问题。因为现在教育出现的问题大部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到这个程度,以前城乡对立遗留下来的问题,现在国家在发展,经济在转轨,教育如何随着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改革,应该尽快提上步伐,不然会更耽误一部分人在农村。我身边一个研究民工社会学的同学,他从事社会学专门研究农民工子女,他现在在北京一个职业学校里面长期调研,可能很快就会出一个调研报告。他里面主要就是说农民工子女在所在的中学里面基本上没有初

三、没有高三,他们读到初二要么回去了,要么就进入职业学校,以前革命阶段说农民和工人是有天然的关系,现在的农民工只能够从农民出来,也好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看法我觉得应该值得我们好好反思。我从自己个人成长的角度谈的比较宽,谈的比较杂,也涉及到社会上比较敏感的问题,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立场。谢谢大家!

[库晓慧]今天很荣幸能来到教育部参与此次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征求意见座谈会。刚才听了各位家长和老师的发言很受启发。我作为一个仍然在校学习的在读研究生,我想结合自己自身将近二十年来的求学经历和感受,同时也征求了周围同学的一些看法和意见,就高考制度改革和研究生招生改革的一些方面谈一些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首先,高考制度改革与教育公平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几十年来,高考在选拔人才、维护社会合理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毋庸置疑的巨大作用,它关乎千百万青年的命运,对农村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因为我本身就是来自农村,甚至成为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手段和途径。高考在发挥它为高校选拔人才的同时,还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平、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这是社会大众对高考的重大期望,也是高考制度的基本功能和精神所在。我们有专家将中国的教育公平内涵分为三个层次,并且指出在现阶段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教育条件的差异问题,还有教育结果的差异问题。在这其中,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公平的问题又是非常突出的问题,而这种不公平、不均衡则主要体现在各地区教育资源的差距、招生名额和录取分数线的差距。我国实际上实行的是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高考录取办法,各地的录取名额并非按照各地考生数量进行行平均分配,而是按照各地高教资源的状况,因此出现了各地录取分数线上巨大的差异,据我了解可以达到100多分或100分左右,这种倾斜的高考分数线,加大了地区和城乡之间原本已经存在的教育不平衡,而且它也直接导致了我们高考移民现象的产生,并且我们虽然屡次禁止,但是这种现象依然愈演愈烈。另外大部分的研究形态招生有很强的本地化倾向,这就意味着本地的学生侵占了其他省市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对本省缺少优秀高等院校省份的考生来说这也是极大的不利因素。

说一下我自己,我是来自河南农村,我本科就读于兰州大学。之后在两年前被保送到北师大继续读研。大家都知道,河南农村的孩子是很苦的,究竟有多苦?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上晚自习,学校规定要上晚自习,从学校四年级开始,又加上每天晚上两个小时的晚自习,我12岁上初中就开始住校,因为学校离家大概有十几公里的路程,全日制的、全封闭式的,家长都不许探视,而且每个月只能回家一次。这一次还是这个月的周六上完下午的第二节课回家,等到第二天早上9点接着回校上学,就是回家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回家的任务就是领生活费。那时候大概一星期10块钱的生活费,到高中也是一样,课业压力更紧了,我印象中是五点钟统一起床,早读两个小时,上午是五节课,下午是四节课,晚上还要上晚自习。我了解近几年有所改善,教学条件和学校各方面设施的改善,总体来说,他们接受教学的方式和我们当时所上的课程和课程量基本上是不变的。为什么会如此呢?我也了解学校的苦衷,就我本身来说,我可能也不太反对这种非常残忍的教学方法,因为在农村也只有拼命学习才能走出去,虽然条件很苦,可是大部分人还是甘愿的。在考入兰州大学之后,虽然高考结果跟自己的理想有差距,不过毕竟是考上了院校,从同学那里我才了解到,他们省的录取分数跟我们省比差几十分,有的甚至一百多分,那个时候我才体会到高考分数线有这么大差距,而各地教育不平衡的问题这么严重。有说人甘肃、新疆是非常落后的地区,比起河南中部地区来说,他们自身的教育条件差,所以他们录取分数线应该比我们低,这种说法一方面是对的。因为在甘肃农村,我也深有体会,因为我在那儿上学的时候,参加过非常多的支教活动,知道他们的教育条件是比我们差,但是在甘肃省会,他们城市很多地区又显然比我所在的河南农村肯定要好得多,可是他们的录取分数线同样比我们低得多,这里面我觉得就有问题。北京的教育条件也许是全国其他省份比不了的,可是北京的录取分数线却往往比别的地方低得多,而且北京大学也多,录取人数也多,上大学的学生比例也非常大。针对这种情况,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我希望应该积极促进教育的公平,尽力缩小教育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尤其是各地区的录取名额、分配是否应该尽量均衡,录取分数线的差距是否能够尽量缩小。当然,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说,要撤销取消这种差距,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绝对一致,是不大可能的,大家也都了解和理解,至少我们是否能将这种太过不合理的差距给尽量缩小,让农村这些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或者有更多的希望来进一步学习深造。

第二,我希望能够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合理地接受素质教育。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难道就是会弹钢琴、会画画就是素质教育,我认为显然不是这样。现在我们许多人、许多家长却错误地将素质教育,弹琴、画画、奥数、英语怎么样,这些才艺和特长将称为素质教育。我前段时间我才从同学那里了解到,他们已经将音乐和美术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而且占的分值也很多,这对农村这些教育条件非常差,况且有些地方基本上不可能有音乐、美术教育,不能说他们没有老师,他们学校不可能有钢琴和设施地区的学生来说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素质教育需要整体的环境,不可能各地都是统一的整齐划一,也不可能一概而-论。我认为学生人格的健全和身心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只是才艺和各方面的特长。

第三,研究生实行全国统考的问题,因为我是保送的,我知道从2006年、2007年起,我们的教学、历史学、医学等科目入学考试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考试。因为我自己本身就学的是历史学,所以有所了解。当然它的本质是出发点是很好的,而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是为了尽力维护初试公平,但是也不可否认这种统考的形式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因为我们学生自身也有所体会,同时很多导师也有所抱怨,说近些年来统招来的研究生,因为考试面拓宽,准备的时候就需要大范围来准备,而忽略了专业课的学习时间,所以导致科研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有所下降,也就是说导师普遍反映学生的基础功底不那么扎实。我有几点建议,我们在实行全国统考和各校自主招生研究生考试是否能够进行更好和更合理的结合,其中最主要的,我认为是否能将统考试题有更好的设计,能不能在一级学科之下进行统一命题,而不是整个学科,比如说我学的是中国古代史,能不能将中国古代史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学世界史的考生他们统一命题,而不是在整个历史学大范围之下统一命题,这样既能最大程度保证初试合理,又能引导考生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另外,是否应该考虑加大复试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所占的份额,对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给予合理的综合考虑,再行定夺。应该合理的评价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可深造性,因为研究生大部分是培养科研人才的,同时我们要杜绝或者反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权利过大的问题,我觉得由面试小组老师统一决定,加强监督,力争做到公平公正。

第三,关于英语的问题。英语作为考研、考博科目中是否占有那么大的必要性,或者应该合理占有多少分量。我们知道几乎所有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花费了非常多精力来学习英语,并且要应付各类英语考试,首先最基础的是四、六级,然后有托福考试,雅思考试,还有专业八级,各个名目繁多的英语考试,而且英语作为考研和考博的必考科目,这就是通过了解也通过我自己平时观察周围同学和亲身经历过考研、考博的同学来说,学习英语一直是他们备考最重要的部分,是他们备考的重点和难点,因为他们觉得考研、考博只要英语过关了,专业课就更容易过关,所以他们对专业课投入的精力远远不出英语的精力多。甚至他们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考研考博的时候几乎都成了英语过关战,而对反映他们专业基础和科研能力的专业课的学习,反而显得有点无所谓了。由于英语不过关,好多学生也是非常有才的,他在专业课方面很优秀,科研也很突出,因为英语不过关,就被非常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拒之门外,这样也是英语占大氛围带来的弊端。而且这么多学生投入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之后,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上真正使用英语的同学却是非常少的,况且我们在各个高校一般都还设有专门的外国语学院,有专门研究英语的人才,我想也许他们已经差不多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

有一点建议,能不能在一些较好运用英语的学科,比如中国古代史,我们就很少应用英语来进行学习是否在这些学科中能将英语分数作为研究生在考研、考博中的招生参考分数,而不是作为必考的科目,或者是不是能适当减少英语在总分中所占的比重,而相应提高专业课的分值所占的比例。

我就先说这么多,都是我一些粗浅的看法和感受,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郑昕文]我的孩子上高一,因为孩子我接触了不少中学老师,听一些老师讲这几年出现了大幅度以中学应试教育为潮。中学教育有些问题可能不在于中学,在于高考,所以我觉得高招制度改革对整个义务教育、国民教育发展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具体怎么改,需要专家具体研究。

我先说一下高校自主招生是不是可以学中考招优制度,中考招优不是从重点的学校招,而是从普通的学校招,把名额只给普通校,这其实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好办法,高考保送生和自主招生如果能把名额更多地放到教育发展的一些普通院校,可能也可以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我们一家都是来自农村,对农村的教育情况比较关心,最近我在新浪网上看到一个资料说,农村大学生比例三十年来下降一半,这引起了温家宝总理的关注,温总理说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农村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华南师大的老师“张民强”说十年前他做过不完全调查,当时城市大学生已占90%,现在估计更多。我感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也有高考制度的因素,如果把自主招生和保送名额相对有一部分给予县级中学情况可能会好一些。

另外,我说高考填报志愿的问题。听一些朋友说过这样一个现象,你高考的分数普遍比北大、清华录取线只差一分,但是不能选择人大、师大这样的学校,只能进入例如北京工业大学这样市属高校,甚至比被工大录取分数线高出20分、30分也不能被录取,因为第一志愿已经出来了,就因为志愿没报对,就导致很多高分进入低录现象,志愿报学校的大多还是根据分数情况选择学校。所以,高分高录、低分低录还是公平合理的。这方面我觉得可以借鉴中招的一些做法,中招的考生可以填报八个志愿,完全根据分数高低差排队。实验中学分数差一点可以上八中,八中上不了可以区重点,而不会一下录到普通校去。高考的各种制度,包括填报志愿的制度,应该为考生服务,而现在,非常希望高考制度改革能够多出台一些便利的措施,服务考生、方便考生。我的小孩2011年参加高考,但愿到那个时候高考志愿不再是令家长和孩子都头疼的大难题。

另外,关于高考考题方面的问题。以前是应试教育,考试范围相对较窄,现在说是搞素质教育,考试内容范围会大大拓宽。最近据有的中学老师讲,目前考试能大致把握考什么,讲课时有重点,现在不知道考什么,面太宽了,所以老师什么都要讲,学生什么都要会,结果学生课业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加重了。学生身体的素质也下来了,背也驼了,眼睛也近视了。应试教育搞了这么多年,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其中有好的东西也可以继承下来。不能说如果一有问题就把一切制度取消,对于教育都要好处好说,坏处坏说,不可能好全部好,坏都是全部坏。如果知识方面的考试范围更明确一些,学生课业压力衡量低,也会为素质教育留出更多的空间。现在文理分不分科考虑也很多,如果不分科,学生课业负担更重,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我看文理分不分科跟素质教育也没有太大关系,因为即使分了理科,学生还得学语文,文科也还得学数学。有位中学老师告诉我,其实咱们国家文理根本就没有分开过,因为理科班语文仍然是主课,语文成绩好的同学有优势,文科班数学仍然是主课,数学好的成绩占优势。总之,在考试范围方面,希望教育部和专家能给予更多的关注,希望在这些方面有一些更好的措施,制定一些好的制度。我就说这些,谢谢。

[谈松华]我参加这个会听各方面的意见,感觉很受教育。高考招生制度确实是社会关注度非常高的一个问题,大家谈到的,我也接触到了,高考招生不仅是个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个社会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我们讨论的时候也谈到,考试作为一种评价,作为一种选拔,包括上大学,通过考试选拔人,也是很多国家通行的做法。但是问题是现在中国的高考招生制度,我们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以后,选拔人才,对社会重视知识方面的作用是很大的。但是确实到现在,它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就是高考变成是一个激烈的竞争场所,关系人的命运的一次搏斗,所以高考承载着年轻人一生命运的选择和激烈竞争的关键点。所以,家长、孩子对这个问题关注度非常高。这个问题是由于考试造成的还是其他原因。我想这个问题背后有很多社会原因,它不光是一个考试,因为有些领导也讲,我们过去读大学也是考的,不是像现在考试问题觉得是太大的问题,我觉得这是社会竞争加剧带来的问题。刚才有嘉宾谈到了,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城市里处于弱势地位的孩子,要改变命运,要社会流动,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升学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加上现在竞争也细化了,原来大家收入水平差距没那么大,现在差距非常大,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业收入水平差距非常大,这样就使得大家竞争心理压力非常大,背后是一个社会竞争很激烈的问题,在高考上关系度就更高了。要缓解这个问题,到系统上、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还有一个系统就是社会系统,这几个方面共同缓解,使得竞争趋于比较合理的状态。

倒过来讲,教育和考试,在这个问题上确实有改革的必要。这两年也一直在改。刚才杨老师讲到在基础教育的很多有理想、有追求的校长和教师,对目前基础教育的状况出于无奈的心态,他很想按照自己教育理想去教育,但是现在这种环境又使得他必须满足高考对基础教育的指挥。我记得前两年,东昌同志写素质教育那封信,他是看了有一支高中校长的座谈会,是在杭州开的。他有一个纪要,其中有几位老校长,包括兰州师大附中的高校校长他一边谈一边流眼泪,他说我从事一辈子的教育,怎么现在是这样子,孩子弦绷的那么紧,负担那么重,教师一天到晚教孩子怎么做习题,怎么学能更好地取得高分。这个不是校长本身愿意做的,也不是教师本身愿意做的,更不是学生本身愿意做的,这里面就和我们现在高考选拔有密切关系。刚才杨老师提了一个想法,我想这是一种大胆的建议,从统一考试变为学校自主命题,现在自主招生是一小部分的,是不是转变为全部由学校自主来招,全国统一考试要不要作为选拔方式,现在中国2000多所高校,分得这么宽,有这么偏远的地方,如果由各个学校向全国选,没有范围也不行,一是考生不太方便,还有成本也很高。能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现在讨论也有这样一个想法,完善现在改革统一的高考制度,同时加大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的权利,所以我想这个是不是作为高考改革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统一高考,一张卷子考不同类型的学校,这个办法,全国1000万人都考一张卷子,全国2000多所高校层次不一样,类别也不一样,都用一张试卷,用总分来排列,这个办法恐怕是要改改。现在把全国1千万的高中毕业生大排队,用总分来大排队,实际上这个办法给学生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有人建议是不是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用不同的考卷,用不同的录取方法,这样就可以把高职高专这样的学校,学习好的学生就不一定再去参加高考,上海已经做了,上海已经有相当一批高职高专已经不参加高考了,他是根据高中学生水平,不过有的学校要加一点专业考试,这一部分学生就不参加高考。另外,将来一般性的本科,有的提出来“宽进严出”,是不是采取“宽进严出”的办法,有统一考试,但是不要仅仅根据考试的总分排队,这样可能会使得我们的学生分分计较,考试分数不是唯一的,特别是几分之差不是决定一个学生比那个学生就高出多少。中国这样大的学生考试量,一分之差,可能有几千人,我们在这里选几分之差,就很容易使得我们的学校把学生提高几分花不知道多少力气。选拔是有意义的,从公平来讲也是有意义的,为什么96分不 取,取95分呢,如果这样来计较,那就完全按照分数来。现在难度就在于对公平的要求,分数值最公平,其他东西人家就会怀疑这里面会有其他的因素,所以,诚信制度的建立最重要,诚信制度建立使得我们考虑对学生的评价信用分度是很重要的,如果把这个纳入进去的话,我们学生努力不仅在分数上,还应该在其他方面。现在好象从教育部的改革来看,现在考试和综合录制评价是一个过程,这些东西如果能够完善,高考承载这方面的责任就会相对分散一些,分散了以后,还是要考,但是不是唯一的评价,要考,怎么考,考什么,这也需要改进。

刚才讲早文理分科,因为原来高中毕业的时候只有一种考试,高考等于是高中毕业的考试和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建立起来了,这样高考的科目就可以减少,另外将来到底怎么设,这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有的主张分科,有的主张不分科。但是分科科目不要太多,学习能力考试,有的叫学能考试,反正更多的是看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让学生不要为了知识性考试差就粗心,往往粗心就丢分了,背功不好也可能就要丢分。我觉得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这方面可以做很大改进。我觉得高考必须要改,但是高考的改革确实要经历很多过程,有很多内部外部的条件,而且各个地区也不太平衡。所以,我想我们采取一些积极的又稳步的做法,我还是有一点乐观,通过创造条件以后,我们的高考会有比较大改观,会走出“怪圈”,能够会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孙霄兵]今天到会的还有很多记者朋友,看看记者朋友对这个问题有些什么好的建议。

[杨建宇]我想再补充两句。关于优化教育资源的问题。为什么国外的教育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呢?刚刚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小平就提出来扩大出国留学的人数,这次我陪校长到法国考察,法国上大学的费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跟国内相差不了太多,我估计可能很多钱都被中介机构挣去了,如果把它变成政府行为,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在我们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是一个挺好的途径,不要担心学生出国不回来,将来中国发展了,他肯定会回来报效祖国。这是一点。

再有,我们现在资源还有限的情况下,对中学教育、小学教育教师待遇的问题,北京市现在已经向公务员靠拢了,如果还不可能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教师待遇,比如优越教师能不能相应的提高一点,这里也存在不平等的问题。高中教师最高级的待遇相当于大学的副教授,做得再好,最高级别的就是大学的副教授。

[孙霄兵]现在我们要求要统一中小学职务制度,这个制度设计方案还没有实施,这方面正在改,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

[中国青年报记者谢湘]这次国务院要求做中长期《规划纲要》,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加了改革的因素在里面,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表意见,我觉得这样有利于国家的规划和决策。谈到高考的问题,我也是77级的,我们本身是高考制度的受惠者,如果没有当年邓小平恢复高考的决定,我们就不可能今天坐在这儿,我可能就是一个下岗的女工,因为我当时在湖北襄樊棉纺织厂就是一个工人,我内心非常感谢高考制度,它让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发展成为现实。另外,我们在2007年恢复高考三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和教育部考试中心做了一个合作,当时就是关于恢复高考三十周年的大型公众调查,我觉得高考制度对社会积极进步的意义,这个经常被使用,它对国家人才选拔、对整个国家建设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我想历史的作用,任何人也不可能否认。

现在中国这样一个很特殊的国家,我自己的想法是两点,第一点,是不是应该逐渐改变完全那种“大一统”的、计划的高考招生制度。其实有时候如果是百花齐放,让更多的学校拥有自己的自主权,高考老师判卷,如果自己学校有声誉的概念,我就肯定要注重我学生的质量,就不会让那些不了解的老师做流水线的工作,怎么分级分类,让更多的学校有参与办好学校、办特色学校的积极性。这可能需要政策来调整、改善和促进的作用。

第二点,我总觉得现在我们国家大的方向是对的,而且国家花这么多钱加强教育公平。我觉得一个好的学校,实际上好的师资是最重要的,没有好的师资就没有好的教育,孩子那么苦,没有得到好的教育。首先他的第一个老师可能在他这个环节上不是他不想做,而是他没有受到很好的训练。我觉得国家在整个教育战略上,是不是把师范教育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这次金融危机我觉得是一个改善教育的契机,是不是利用这样一个契机,吸引一批真正很有优秀的人从事教育,国家也应该给他们应有的地位和尊重,包括经济各方面,我觉得老百姓对这方面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国家提高了教师待遇,让老师在学校给孩子进行正常的教育,而不是周六、日请老师辅导,家长也花了血本,孩子也受累不轻,这样跟高考也是有关系的,我希望教育部在这个方面加大力度。

[李光明]我表达一个意思,今天参加这个会主要是听取大家对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首先一个意思,参加这个会我特别感动,因为在座参与意见有学生家长、学校老师,还有学校在读研究生,还有记者等等,体现了大家都非常关注我们国家的教育。对此我非常感动。

第二,听到大家所讲的我特别受启发,也非常受教育。我自己从事考试工作多年,听了大家的建议、建议,特别受教育。大家刚才提了招生考试改革一定要进行,到现在进一步完善、健全招生考试制度,大家应该更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30年来也高考是不断的在改革,比如江苏差不多两年都在调整高考的方案,初衷是好的,但是怎么保证公平,满足学生的需要,总是往好的方向在改。

另外,现在高考承载的责任实在太多,本来由其他承载的责任也家到高考上来,我们自己也感觉到高考录取评价的标准太单一,一张卷子千校一样,不论是一流大学还是普通大学还是高职高专,就是一张卷子、就是150分钟的考试考出水平,而且就是这么一个分数进行选拔,我们觉得标准太单一,是不是以后采用多张卷子,分类考试。还有渠道的问题,大家都来挤高考的独木桥,竞争非常激烈,可能原来渠道没有或者太少了,比如学生到了高职甚至中职,下一步升大学甚至读研究生,还有渠道可以走,有的研究生来自农村,可能农村因为家庭的经济情况,我现在考试了,参加了高考,于是我不想参加高考,想读中职,甚至有的是工作两年,再来读高职或者读一般大学,缓解家庭里的经济情况,这样给学生的渠道更多、机会也更多。

[孙霄兵]今天上午开了一个很好的座谈会,我觉得这个座谈会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大家来自各行各业,既有教育,也有其他行业的,既有事业单位的,也有企业的,因此有一定的代表面。第二,大家做了认真的准备和发言,很多同志昨天晚上甚至更早些时间就有关内容征求周围相关人士的意见,同事、同学,有的还到网上通过其他手段找一些材料,非常认真,使我们非常感动。第三,大家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很多意见和建议都是我们可以采用的。因此,我们下一步要很好地吸收。这次没有给大家提供一个稿子,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怎么写一段话,这次还是希望大家谈,我们把它反映进来,大家提的意见,我们这次也有个要求,就是要边制定边试点边实行,我们制定《规划纲要》的活动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结合起来。

实际上这些年来,我们考试招生制度一直都在改,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还是有比较大的变化,我们有国家统一的,也有放到地方考的,也有分类考的,还有自主招生的。但是根据新情况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这次我们感觉到改革进入到“深水区”,需要深化改革。所以,需要更多的从制度上、体制上更系统地来设计这个制度,大家也谈到了这些问题。所以,不仅仅是对高考本身,比如我们谈到高考本身怎么组织,统一的还是分散的,高考的内容是哪些,方法是哪些,还谈到了一些更大的问题,比如外地的流动人员子女在户籍地还是在学籍地或者是目前父母的工作地报考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大家提的这些问题都很好,下一步我们还要征求大家的意见,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这些征求意见再进行修改。比如像文理分科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但是没关系,群众的意见、专家的意见,要充分表达出来,通过这样一个科学民主决策的机制,最后定下来。

最后,感谢大家,大家下一步还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比如刘同学有系统的调研,可以放到我们网上,我们这次要将在网上的建议意见经过系统整理,报给有关起草人员和领导看的,不是这个意见谈完了就白谈了,不会的。我们《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是抱着问计于民、求计于大家的态度来做好工作。

谢谢大家,本次座谈会到此结束。

第二篇:征求意见座谈会

源庄中心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实践活动征求意见座谈会安排

时间: 3月31日上午10:00——11:00 参加人员:

教育局教育活动督导组:王苏兰(教育局纪检书记)

王爱民、董长熙

干部代表:蔡晨阔(西井镇副镇长)王彦青(源庄村原书记)老教师代表:郭长田、郭香奇

源庄中心校教师代表:江建荣、杨浩立、张海霞、杨青枝、郭端录、王爱明、王建国、王苗喜、王红玉、江利杰、陈海明

源庄中心校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征求意见座谈会发言

篇一:征求意见座谈会发言

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座谈会发言提纲

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叫xxx,是xx集团xxxx部部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我工作岗位的情况,我作三点发言:

一、班子评价。xx集团新的一届领导班子全面履职仅100多天,但我们感受到了非常喜人的变化,以董事长、党委书记xxx同志为首的领导集体是团结的、务实的、能吃苦的、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按照“勤奋、包容、互补、忠诚、自律”的号令,既发挥个人专长最大限度做好分管领域的工作,又形成领导班子的整体活力。在集团领导班子的身体力行下,集团本部机关作风、所属各企业领导干部作风都得到改变,求真、务实、解决实际问题,成了普遍共识。从经济运行数据上看,集团1-8月来,面对国际、国内装备制造业不容乐观的大环境,集团采取„„„措施,止住了整体效益下滑的局面,取得了„„„„的成绩,这是在领导集体的带领下,集团上下全体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二、四风问题。按照习总书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四风”表现。对机电集团的“四风”问题,我认为:

关于形式主义:集团xxx董事长一上任,就提出了不以产

值规模、不以gdp论英雄,坚决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的观点,这是很好地规避了形式主义。如果做企业不讲质量、不谈效益,这才是最大的形式主义。因此,集团提出更加务实的“xxx”战略,无论是实施手段还是目标任务,都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看得见、摸得着,大家干起心头有底,也更有信心。

关于官僚主义:集团领导班子成员为了加强与所属企业的联系,建立了领导班子联系所属企业的制度,并划分了联系点企业。这一点上,我是有充分发言权的,我作为xxxx业务部门的领导,很多次到基层调研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我都在现场,集团领导班子下基层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成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摸清情况誓不罢休、不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誓不罢休。集团决定的“审慎投资、审慎并购”和“先有市场、再建工厂”的决策,就是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正确决定,而不是拍脑袋的结果。

关于享乐主义:xx集团及所属企业都是从事实体工作的,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稍有不慎,就会一招输、步步输,因此,集团和所属企业全部干部都是压力与动力同在,都是吃苦在前,xxx董事长提出的“领导干部要冲在市场的前线”和“作好过紧日子的打算”就是很好的对享乐主义的抑制。据我所知,集团及所属企业还没有严重的享乐主义表现,即使在公车使用上,均是全部按标准购买、按要求报批,用豪车、住豪宅的现象还没有。

关于奢靡之风:在吃喝玩乐上,在高消费高攀比上,中央出

台八项规定后,市委也提出了要求,xx集团细化了措施,集团所属各企业也纷纷出台管理办法,很好地控制住了奢靡之风,集团及所属企业的商务接待基本上都在各自的食堂进行,吃工作餐成了家常便饭,集团领导下基层调研要么不在基层吃饭、要么只吃工作餐,大大地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无论是集团本部还是所属企业,接待和消费的费用较之以前均大幅度降低。

三、活动建议。教育实践活动在xx集团全系统已深入人心,尤其是集团封闭式召开了两天的教育实践活动学习研讨会,把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就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我提三点建议:

一是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职工群众智慧,解决当前集团及所属企业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尤其是职工群众反映强烈、期盼热烈的问题,要下大力气解决。

二是在推进发展上下功夫。企业发展好了,既是职工群众最大的受益,也是企业搞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落脚点,建议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加强职工群众参与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真正做到群策群力推动企业发展。

三是在保持成果上下功夫。本次教育实践活动,到目前止,已经有许多好的成果,在后续活动中,必将还有更多的好的经验和成果,但是,不能让活动一结束,成果就消失了,要把好的成果坚持和巩固下来,不能搞成一阵风。

篇二:在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好,我叫郭书峰,是双胜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按照我局的工作安排,作为基层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我就如何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基层司法所的工作实际说几点个人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请与会领导批评指正。

一、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28项规定的想法和建议:

1、应注重加强基层司法所的部门形象建设。我们工作在基层,处处直面群众,在工作中除了注重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外,所容所貌和个人仪表也应注意和加强,要力争做到办公环境整洁美观、庄重大方,办公制度和办事程序一应上墙。同时注重工作人员着装、仪容、仪表、举止、礼节等细节问题。让群众切身直接的感受到司法部门的良好形象。

2、应注重加强办事效率。做到有事马上办,办就办好。这就要求我们对自己手头的工作进行梳理和分类,理出轻重缓急,制定出时间表,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做到不漏事、不压事、不误事。

二、反对“四风”方面的想法和建议:

1、切实转变工作观念,变“等事”为“找事”。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坐在办公室等群众来找我们办事,而是主动入村入户了解他们的心愿和想法、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于干部和群

众、群众和群众、群众与企业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矛盾纠纷隐患,尤其是影响地区稳定的重大矛盾隐患或苗头,这种主动出击的工作方式不但防止能矛盾纠纷的扩大化、遏制事态的严重化,同时也是走群众路线的一种体现。

2、加强各司法所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司法所作为基层一线站所,主要承担着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工作,工作量繁重而复杂,经常面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很多问题是非一个人或几个人能处理好的,因此各所有必要坐在一起,定期召开成功经验的交流会,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处置的会诊会以及工作业务的研讨会、分析会。通过这些会议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既可以找到疑难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又提高了彼此之间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3、杜绝产生以新的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现象。我们口里喊着反对“形式主义”,因此今后的工作不应再以表面的东西为审核标准,而是以工作的实效为主,要调查群众对你工作的知晓度和满意度,以及对你个人人品和操守的评价情况。

三、对工作作风、工作方式和工作效果方面的想法和建议:

应注重改善工作作风。我们的工作作风虽然没有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但在当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

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更要有所创新的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我们要真正领悟“人民公仆”的内涵和意义,用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从业标准来定义和衡量我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放下架子,放下脸子,寻求更高效、更快捷的方式方法处理业务,让办事群众立马真切的感受到我们工作中来人接待的热情洋溢、制度执行的雷厉风行与为民办事的廉洁高效,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办事有回声。这就要我们不但注重加强自身的修养,还要加强钢性制度和纪律的建设及刚性制度和纪律的钢性执行。

四、对维稳工作的想法和建议:

1、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和巩固加强社会公德美德教育。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过度的注重了经济建设,弱化甚至忽视了人的精神领域的管理,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长,使假冒伪劣、欺诈活动等成为社会公害,因此加强法制文化建设,加强原来我们小时候接受的“五讲四美三热爱”等传统美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应该作为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思想决定行动,人的思想好了,人生观价值观统一了,维稳形势也就好了。

2、抓好维稳工作,要有一支有工作经验、有工作热情的维稳队伍,尤其是村级的维稳工作队伍。因此除了加强维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学习和培训外,还要从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给予更多的保障和支持,让他们乐于从事维稳工

作,积极主动的开展维稳工作。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旗去年提出的三调联动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要求,最好制定出规范、统一、可操作的联动与衔接的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动。

4、走群众路线不是走个别群众的路线,对于群众的合理诉求,我们要积极主动地给予解决和落实,但对于个别缠访、闹访、故意煽动是非的人,我们也不能姑息纵容,经耐心解释和劝导扔无理取闹的我们应采取一些断然措施,让其为无法无理的行为付出代价。

5、大力全面的贯彻宣传两办《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的相关内容及其解读,继续加强和完善信访案件三级终结制度,解决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和无理缠访闹访甚至越级无理上访的问题。

篇三:在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在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围绕这个主题,我想汇报三点认识和两点建议。

认识一:要充分发挥人大作为权力机关的优势,适时地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科学发展的有关重大事项。如去年,我们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调控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务实地审议政府议案,作出了调整财政预算的决议。今年,为支持园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人大常委会又审慎作出决议,同意经济开发区贷款6000万进行基础建设,偿贷资金列入专项预算。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结合本地实际,着眼可持续发展,审时夺势,抢抓机遇,寻求又好又快发展之路。实践证明,人大在推进贯彻科学发展观方面大有作为。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运用自身的政治资源、社会资源和信息资源,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公安等方面的重大事项,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认识二:要充分发挥人大作为监督机关的优势,寓支持于监督,切实提高监督实效,促进一府两院的工作。近年来我们为了增强监督工作实效,主

要从提高会议审议质量入手,不断创新和规范。如常委会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必先组织深入调研,拿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精心组织分组审议,确保审议发言的时间和质量;对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报告实行票决。如今年初我市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审议了城乡低保工作情况报告,并形成《审议意见》。沅江市人民政府针对《审议意见》中提出的问题切实进行了整改,在4月底的第12次常委会议上,政府关于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报告获得了全票通过。通过这次审议,有效推动了沅江城乡低保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认识三:要充分发挥人大作为代表机关的优势,成为集中民智、整合民意的主渠道。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代表工作作为人大工作的基础,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围绕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运用视察、调研、座谈等方式开展代表活动,真实地了解民情、民意、民心,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围绕关系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督促、推动有关部门体察民心、尊重民意,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今年,我们根据形势需要,又在全市各级代表中开展“代表活动年”建设,进一步促进代表屣职,发挥代表作用。同时在代表议案的督办上,加大力度,由主任会议研究确定了两件重点督办议案,准备在开展深入调查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的基础之上,进行现场督办,一抓到底,办出实效。

建议一:加强对下级人大的工作指导。特别乡级人大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就这一课题,益阳市人大曾经开展过深入调研,建议将调研成果以书面形式印发,供下级人大学习参考,指导实践。

建议二:通过适当的方式和途径,整合代表优势、激发代表潜能。从我市各级人大代表的构成看,代表中蕴涵了强大人才优势和智能优势。为发挥人大代表的这些潜能和优势,市人大常委会做了一定工作,开展多种视察、调研活动,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但从总体上讲,目前人大代表的优势仅仅散发在代表所在的岗位上,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所起的全局性作用还不大。要采取切实措施,引导人大代表既要反映所在选区、所在地区的要求,更要关注本行政区域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重大事项;既要反映群众愿望和要求,更要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和建议;既要积极行使代表职权,更要加强代表间的沟通、联系,以集思广益,提出事关大局的调查报告或议案、建议。从制度层面上讲,特别要注重建立起以人大代表为主要渠道、畅通有序的民意表达和整合机制,建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要求、体现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主体地位的代表工作机制,建立起代表履职培训、议案建议督办、优秀议案建议评选、代表职权保障等激励、服务机制,使各级人大代表进一步提高人大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性和履职能力,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篇四:在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征求意见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在这里召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征求意见会议,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政风行风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现实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的必然要求。行风政风评议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形成干部队伍锐意进取,团结奋进的整体合力有很好的推进作用。扶贫和移民工作重点在基层,工作的对象是老区、贫困地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群众,*机关干部职工的作风如何,扶贫办工作是否让人民群众满意,在座的最有发言权。下面,我就我县扶贫开发和移民后扶工作推进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作如介绍:

一、我局的基本职能和有关情况

***成立于**年1月,当时名称为“四区工作办公室”,**年8月更名为“**经济开发办公室”。**年国家实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对大中型水库移民实行后期扶持,县政府成立“水库移民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7月成立“移民管理局”。2010年4月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改革方案》的通知,**调整为政府办公室管理的行政单位。其行政职能是县政府主管全县扶贫开发、老区建设和水库移民后期管理的正科级行政单位,负责财政扶贫项目、老区建设项目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的考察、论证、筛选和审定,建立项目库,管好用好各类资金和

物质,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安排行政编制9名,内设综合科、老区科、贫区科、政策法规科、项目建设科等5个职能科室,辖扶贫开发中心。

二、我办(局)组建以来的主要工作

***成立25年来,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94年,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被列入全国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2001年,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被列入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连续扶持10年,通过国家对扶贫开发重点县持续不断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我县农民人平纯收入逐年增加,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县城经济已步入先进县行列。县扶贫办工作也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县扶贫工作开创了“二个历史”、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莫桑比克解放阵线高级干部访问团参观扶贫开发工作,开创了有史以来接待最高规格外宾访问团的历史;二是全省扶贫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现场会于*年8月在我县胜利召开,开创了自解放以来在我县召开最高标准、最高规格会议的历史;2007年2月21日、8月15日,湖北日报头版头条分别刊登了县扶贫搬迁工作的显著成效:《把贫困消灭在库岛山头》、《搬迁移民住得好富得起来》; 11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说句心里话”栏目,长时间报道了扶贫搬迁和产业化扶贫的成功经验,实现了扶贫开发宣传报道由市报-省报-央视新闻直播的突破。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提升了扶贫工作在全省的地位,扩

大了扶贫工作在全国的影响。另外,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取得,县城经济各项扶持措施得到国家、省、市的重点扶持,为我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坚强的后盾。

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自2006年开展以来,一是人口核定有突破。省政府核定我县水库移民46016人,比省初次核定的32104人增加指标14000人,每年为我县库区移民群众多争取资金1000多万元。二是直补资金发放有保障。目前我县每年发放原迁移民直补资金17886人,按人平每年600元的标准,全部实行一户一卡通发放到人,帮助移民解决了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对过去享受粮补的新增移民和淹地不淹房人口继续执行粮补政策,核定粮补人数69400人,核定粮补368万元,人平53元,参照原迁直补资金发放方式,以户为单元,建立粮补一卡通。三是项目实施有效益。新增后扶人口29130人,按人平500元标准核定发展项目,加上经济发展项目,每年有2000多万元资金用于解决移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经济发展难等实际困难,取得良好效果。

下步工作,一是积极争取扶贫开发重点县,扶贫开发重点县到今年已届满,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明确规定,重点县重评工作将按照中部只减不加、西部进一出

一、结合财政收入和人平纯收入等多项因素确定延续的政策。由于我县近几年来,经济稳定增长,财政收入等多项指标名列前茅,人平纯收入在我省25个国定重点县中排名第一,为此,争取工作困难重重,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县长**等主要领导多次上北京、赴武汉找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汇报相关工作,目前争取工作进展顺利。二是加强资金监管,确保政策扶持到位。今年我县重点扶持56个扶贫村、10个老区村、15个彩票公益金项目村和移民重点村。县**局将加强项目监管,明确项目督办员制度,实行分片负责,加强责任管理机制,确保资金发挥效益。

三、开展行风政风工作情况

开展行风政风评议工作以来,我办把该项工作与中心工作同步署、同安排,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管行风”的原则,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向社会公开承诺,并聘请了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我办行风监督员,督促检查。特别是加强了自身队伍建设,我办始终把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来抓,一是扎扎实实开展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创建学习型机关。广泛开展“四个一”学习活动,即: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篇学习笔记,每年一篇调研文章的学习活动。二是把“一切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作为服务宗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创建服务型机关。我们开展了“四四六”服务活动,即:“四个一”: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开水,一把椅子;“四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合作有谢声;“六不让”:不让该办的事在我手中延误,不让差错在我手中发生,不让群众在我接待时受冷落,不让不良习气在我这里出现,不让腐败现象往我身上沾染,不让扶贫(移民)形象因我而受损害。三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政能力,创建法制型机关。我们

一直把学法知法、依法行政作为大事来抓。四是严格执行“三条禁令”(工作日禁酒,禁止赌博,禁止收受礼金),加强廉政建设,创建廉洁型机关。

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是密切党群关系、提升队伍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举措。我办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大家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今天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就要是征求大家对我办(局)在促进发展、执行力建设、公开透明、服务和效率、反腐创廉和问题整改等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我们真诚恳请各位分管扶贫和移民工作的同志以及村党支部书记结合平时对扶贫开发和移民后扶工作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对征求意见表所列的事项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表示忠心感谢,并认真加以落实和整改。同志们,为贫困地区、移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办(局)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并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上下一心、求真务实、不辱使命,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促进我县扶贫开发和移民后扶工作又快又好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篇五:征求意见座谈会发言

征求意见座谈会发言

接到关于对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意见征求座谈会的通知后,时间仓促,经过简单的思考和梳理,现将有关情况阐述如下:

市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一班人不负全市人民的重托,紧紧围绕发展、稳定和民生三大主题,全力实施 “三化”“三动”和 “三城并进、二三产业并举”的发展战略,在激烈竞争中抢抓发展机遇,在负重奋进中破解发展难题,在众志成城中勇攀发展高峰,形成了政通人和、社会稳定、事业发展、文明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良好格局,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得到了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

一是思路清晰,方向明确。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三城并进、二三产业并举”工作思路,加大产城融合、开发开放、镇域突破和社会管理力度等工作,破除了“县城思维”,围绕推进长吉一体化在做工作,一直在保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所以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些都说明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是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发展思路的领导集体。

二是以民为本,求真务实。我们总的感觉是,这届班子是一个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班子。在工作中,特

别是在城市建设、招商工作、民生工程等建设中,一直恪守“群众利益无小事”意识,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做到了急民所急、帮民所需、解民所难。班子成员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呼声,排忧解难,积极帮助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克服生产生活困难。体现了市委班子卓越的眼光和敢于担责任、干大事的精神。三是重点突出,攻坚克难。在贯彻落实工作中,这届班子能够凝聚思想,共识合力,攻坚克难。特别是在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上,比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企业改制、工资拖欠等等,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逐一破解,迎难而上,解放思想,大胆决策,周密实施,赢得了全市人民的广泛赞誉和衷心拥护。

四是廉洁从政,干净干事。市委常委一班人始终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能够严格执行中央的有关规定,严于律己,身体力行,经常下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实情,化解矛盾,破解难题。走到哪里就把干事之风带到哪里。同时,也不断加强监督管理,狠抓了制度的完善落实,给基层干部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不成熟的建议:

1、继续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工业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2、继续千方百计加快“三农”发展,切实采取措施,提高农民收入;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

3、继续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做美城市,使九台真正成为长吉图经济带上的一颗明珠。并且加强对“三城”建成的公共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杜绝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出现。

4、继续千方百计地富裕民众,政策倾斜,增强九台市民的公共福利和社会保障。使成为全省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第四篇:征求意见座谈会发言

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座谈会发言提纲

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叫XXX,是XX集团XXXX部部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我工作岗位的情况,我作三点发言:

一、班子评价。XX集团新的一届领导班子全面履职仅100多天,但我们感受到了非常喜人的变化,以董事长、党委书记XXX同志为首的领导集体是团结的、务实的、能吃苦的、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按照“勤奋、包容、互补、忠诚、自律”的号令,既发挥个人专长最大限度做好分管领域的工作,又形成领导班子的整体活力。在集团领导班子的身体力行下,集团本部机关作风、所属各企业领导干部作风都得到改变,求真、务实、解决实际问题,成了普遍共识。从经济运行数据上看,集团1-8月来,面对国际、国内装备制造业不容乐观的大环境,集团采取………措施,止住了整体效益下滑的局面,取得了…………的成绩,这是在领导集体的带领下,集团上下全体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四风问题。按照习总书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四风”表现。对机电集团的“四风”问题,我认为:

关于形式主义:集团XXX董事长一上任,就提出了不以产

1值规模、不以GDP论英雄,坚决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的观点,这是很好地规避了形式主义。如果做企业不讲质量、不谈效益,这才是最大的形式主义。因此,集团提出更加务实的“XXX”战略,无论是实施手段还是目标任务,都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看得见、摸得着,大家干起心头有底,也更有信心。

关于官僚主义:集团领导班子成员为了加强与所属企业的联系,建立了领导班子联系所属企业的制度,并划分了联系点企业。这一点上,我是有充分发言权的,我作为XXXX业务部门的领导,很多次到基层调研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我都在现场,集团领导班子下基层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成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摸清情况誓不罢休、不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誓不罢休。集团决定的“审慎投资、审慎并购”和“先有市场、再建工厂”的决策,就是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正确决定,而不是拍脑袋的结果。

关于享乐主义:XX集团及所属企业都是从事实体工作的,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稍有不慎,就会一招输、步步输,因此,集团和所属企业全部干部都是压力与动力同在,都是吃苦在前,XXX董事长提出的“领导干部要冲在市场的前线”和“作好过紧日子的打算”就是很好的对享乐主义的抑制。据我所知,集团及所属企业还没有严重的享乐主义表现,即使在公车使用上,均是全部按标准购买、按要求报批,用豪车、住豪宅的现象还没有。

关于奢靡之风:在吃喝玩乐上,在高消费高攀比上,中央出

台八项规定后,市委也提出了要求,XX集团细化了措施,集团所属各企业也纷纷出台管理办法,很好地控制住了奢靡之风,集团及所属企业的商务接待基本上都在各自的食堂进行,吃工作餐成了家常便饭,集团领导下基层调研要么不在基层吃饭、要么只吃工作餐,大大地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无论是集团本部还是所属企业,接待和消费的费用较之以前均大幅度降低。

三、活动建议。教育实践活动在XX集团全系统已深入人心,尤其是集团封闭式召开了两天的教育实践活动学习研讨会,把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就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我提三点建议:

一是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职工群众智慧,解决当前集团及所属企业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尤其是职工群众反映强烈、期盼热烈的问题,要下大力气解决。

二是在推进发展上下功夫。企业发展好了,既是职工群众最大的受益,也是企业搞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落脚点,建议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加强职工群众参与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真正做到群策群力推动企业发展。

三是在保持成果上下功夫。本次教育实践活动,到目前止,已经有许多好的成果,在后续活动中,必将还有更多的好的经验和成果,但是,不能让活动一结束,成果就消失了,要把好的成果坚持和巩固下来,不能搞成一阵风。

第五篇:征求意见座谈会主持词

主 持 词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县民评代表、退休教师代表视察教育工作并参加座谈会,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座谈会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各位代表视察教育工作,征求各位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刚才,各位代表对实验一中、思源学校、涧口乡中、陈吴乡大原小学、回族镇王东小学等学校的项目建设、电子信息化建设、特色学校建设、阳光大课间活动进行了视察,对我县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在这里召开座谈会,这次座谈会是根据教育局“作风转变年”活动第二阶段工作安排,即: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和建议,找出群众最关切、最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影响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而召开的。我们希望各位代表能够对我县目前教育现状和教育发展畅所欲言,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洛宁教育大计,为我们今后改进工作提供帮助。今天座谈会的议程主要分三项:

第一项:由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红武通报工作。第二项:各位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第三项:教育局领导表态发言。

下载_考综合试招生制度改革_征求意见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_考综合试招生制度改革_征求意见座谈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征求意见座谈会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座谈会工作方案根据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案的安排和工作要求,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要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召开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特别......

    征求意见座谈会主持词

    征求意见座谈会主持词同志们:现在开会。按照县委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分析评议阶段的安排部署,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几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有关乡镇、县直单位、......

    征求意见座谈会主持词

    征求意见座谈会主持词 征求意见座谈会主持词 同志们: 现在开会。 按照县委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分析评议阶段的安排部署,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几位德高望重的......

    群众路线征求意见座谈会发言稿

    精 群众路线征求意见座谈会发言稿 根据会议安排,结合本人工作实际,下面向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一下,自己对本次调研议题的浅显的看法。 >一、全市面上存在哪些突出四风问题,所在......

    组织部征求意见座谈会主持词

    组织部征求意见座谈会主持词同志们:现在开会。按照县委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分析评议阶段的安排部署,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几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有关乡镇、县直......

    2010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座谈会

    为开好本次民主生活会,市农委党组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准备,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召开座谈会、交流谈心和以支部为单位提意见建议等一系列方式,进行了广泛的征求意见。向县区农业......

    征求意见座谈会发言[范文]

    征求意见座谈会发言接到关于对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意见征求座谈会的通知后,时间仓促,经过简单的思考和梳理,现将有关情况阐述如下: 市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一班人不负全市人民的......

    纪工委征求意见座谈会发言

    纪工委座谈会发言 (2010年12月) 尊敬的纪工委各位领导: 大家好!参加这次座谈对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感到非常荣幸,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xxx,自2005年开始接触纪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