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练习新人教版_117

时间:2019-05-14 12:0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练习新人教版_11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练习新人教版_117》。

第一篇: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练习新人教版_117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名校讲坛 1.知识链接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考点链接

(一)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古汉语中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代汉语则泛指一般的江河。(2)词义的缩小。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则只指男子的配偶。(3)词义的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代汉语则指鼻涕;再如“池”,古代指护城河,现代汉语则指水池。

【习题链接】见“答谢中书书”“积累与运用”T5。

(二)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3)句首关联词语、承前的指示代词后要停顿。如“若”“而”“然则”“故”“是故”等。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如“人不知/而不愠”。

(7)有省略成分或倒装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9)古人的姓、名、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等的后面要停顿。

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习题链接】见“记承天寺夜游”“拓展阅读”T11。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晓雾将歇(xiē)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2.文学常识填空。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有“山中宰相”之称。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谢中书(500-536),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基础提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答谢中书书

书:书信 .(2)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3)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4)晓雾将歇 歇:消散 .(5)夕日欲颓 颓:坠落 .(6)沉鳞竞跃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4.填空。

《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作者以“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先恐后地跳出水面的情景;作者发出慨叹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C)A.夕日欲颓 B.晓雾将歇 ..C.四时俱备 D.或王命急宣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山川之美

何陋之有(《陋室铭》)..B.实是欲界之仙都 斯是陋室(《陋室铭》)..C.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D.自康乐以来

以刀劈狼首(《狼》)..(解析: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判断动词,是;C.将要/欲望;D.连词,表示从过去某个时候起始到现在/用。)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02 课内精读

8.“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的表达效果。

画面:猿鸟的鸣叫声穿过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中;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表达效果:“猿鸟乱鸣”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沉鳞竞跃”形象地表现了清流之鱼争相跃出水面的活跃场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的气息。

10.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指谢灵运;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时山水知音康乐比肩的得意之感。

03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殿前剔牙松②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③诸公游此。予弟中郎④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⑤,作六桥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⑦乎?

(袁宗道《极乐寺纪游》)【注释】 ①张盖:张开的车盖。②剔牙松:一种针叶松。③黄思立:人名。④中郎:袁宗道的二弟。⑤进贤冠:文中指弃官退隐。⑥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

⑦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沉鳞竞跃

鳞:鱼 .(2)未复有能与其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大可七八围许 许:上下或左右 .(4)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暇:空闲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2)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极乐寺距离桥大约三里路,路上的风景也很好。13.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甲】文对山中美景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乙】文对极乐寺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14.【甲】【乙】两文画线句所表达的作者的共同情感是什么?

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水(大自然)、淡泊名利(对官场的鄙弃)的思想感情。附【乙】文参考译文:

极乐寺距离桥大约三里路,路上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绿荫)就像张开的车盖。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的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作围)粗。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人一起来这里游玩。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略微像钱塘、苏堤。”黄思立也认为是这样。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辞去官职,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心愿呢?

第二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横(héng)...2.文学常识填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朝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他们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基础提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3)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4.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D)A.欣然起行/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B.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狼》)..C.相与步于中庭/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D.相与步于中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解析:A.……的样子;B.大概是;C.在;D.一起欣赏、领悟。)5.填空。

《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承天寺庭院中的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的地面像积水那样澄澈,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织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光下竹子与柏树的影子,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子与柏树倒影的清丽淡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8.如何理解文末“闲人”的含意?

①闲人的闲情雅致: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赏景的自豪。②闲官之苦闷与达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自我排遣的达观等。

03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少了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1.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C)A.盖/竹柏影也 B.晓雾/将歇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相与/步于中庭(解析:C.实是/欲界之仙都。)1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山川之美”,【乙】文描写了月色之美;【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猿鸟乱鸣”和“沉鳞竞跃”。【乙】文写景的名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3.【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乙】文作者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复杂,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自我排遣的达观。

04 综合性学习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对“月”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月的阴晴圆缺给了他们很多人生启迪。毕节市第五中学团委会准备于10月28日下午三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以“诵月”为主题的诗词朗诵比赛。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4.阅读下列材料,用形象化的语言为本次活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月亮”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诗人怀乡思亲的情感,常寄托于明月。古往今来,写月的诗篇不计其数,月亮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

【示例一】月亮,悬挂在天空的诗 【示例二】诗情传千古,明月寄相思 15.请写出两句以歌咏“月”为主题的古诗文名句,并写出题目、作者。

【示例】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16.活动筹备组准备邀请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敏老师担任本次活动主评委,请你以团委会的名义写一封邀请函。

【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李老师:

你好!我校定于10月28日下午三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诵月”诗词朗诵比赛,想邀请您担任活动主评委,恳请您在百忙中抽空参加。

毕节市第五中学团委会

2018年9月21日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练习新人教版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名校讲坛 1.知识链接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考点链接

(一)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古汉语中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代汉语则泛指一般的江河。(2)词义的缩小。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则只指男子的配偶。(3)词义的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代汉语则指鼻涕;再如“池”,古代指护城河,现代汉语则指水池。

【习题链接】见“答谢中书书”“积累与运用”T5。

(二)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3)句首关联词语、承前的指示代词后要停顿。如“若”“而”“然则”“故”“是故”等。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如“人不知/而不愠”。

(7)有省略成分或倒装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9)古人的姓、名、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等的后面要停顿。

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习题链接】见“记承天寺夜游”“拓展阅读”T11。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晓雾将歇(xiē)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2.文学常识填空。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有“山中宰相”之称。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谢中书(500-536),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基础提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答谢中书书

书:书信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2)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3)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4)晓雾将歇 歇:消散 .(5)夕日欲颓 颓:坠落 .(6)沉鳞竞跃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4.填空。

《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作者以“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先恐后地跳出水面的情景;作者发出慨叹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C)A.夕日欲颓 B.晓雾将歇 ..C.四时俱备 D.或王命急宣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山川之美

何陋之有(《陋室铭》)..B.实是欲界之仙都 斯是陋室(《陋室铭》)..C.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D.自康乐以来

以刀劈狼首(《狼》)..(解析: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判断动词,是;C.将要/欲望;D.连词,表示从过去某个时候起始到现在/用。)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02 课内精读

8.“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的表达效果。

画面:猿鸟的鸣叫声穿过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中;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表达效果:“猿鸟乱鸣”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沉鳞竞跃”形象地表现了清流之鱼争相跃出水面的活跃场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的气息。

10.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指谢灵运;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时山水知音康乐比肩的得意之感。

03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2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殿前剔牙松②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③诸公游此。予弟中郎④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⑤,作六桥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⑦乎?

(袁宗道《极乐寺纪游》)【注释】 ①张盖:张开的车盖。②剔牙松:一种针叶松。③黄思立:人名。④中郎:袁宗道的二弟。⑤进贤冠:文中指弃官退隐。⑥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

⑦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沉鳞竞跃

鳞:鱼 .(2)未复有能与其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大可七八围许 许:上下或左右 .(4)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暇:空闲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2)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极乐寺距离桥大约三里路,路上的风景也很好。13.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甲】文对山中美景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乙】文对极乐寺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14.【甲】【乙】两文画线句所表达的作者的共同情感是什么?

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水(大自然)、淡泊名利(对官场的鄙弃)的思想感情。附【乙】文参考译文:

极乐寺距离桥大约三里路,路上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绿荫)就像张开的车盖。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的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作围)粗。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人一起来这里游玩。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略微像钱塘、苏堤。”黄思立也认为是这样。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辞去官职,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心愿呢?

第二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横(héng)...2.文学常识填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朝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他们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基础提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3)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4.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D)A.欣然起行/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B.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狼》)..C.相与步于中庭/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D.相与步于中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解析:A.……的样子;B.大概是;C.在;D.一起欣赏、领悟。)5.填空。

《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承天寺庭院中的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的地面像积水那样澄澈,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织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光下竹子与柏树的影子,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子与柏树倒影的清丽淡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8.如何理解文末“闲人”的含意?

①闲人的闲情雅致: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赏景的自豪。②闲官之苦闷与达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自我排遣的达观等。

03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少了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1.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C)A.盖/竹柏影也 B.晓雾/将歇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相与/步于中庭(解析:C.实是/欲界之仙都。)1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山川之美”,【乙】文描写了月色之美;【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猿鸟乱鸣”和“沉鳞竞跃”。【乙】文写景的名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3.【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乙】文作者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复杂,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自我排遣的达观。

04 综合性学习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对“月”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月的阴晴圆缺给了他们很多人生启迪。毕节市第五中学团委会准备于10月28日下午三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以“诵月”为主题的诗词朗诵比赛。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4.阅读下列材料,用形象化的语言为本次活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月亮”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诗人怀乡思亲的情感,常寄托于明月。古往今来,写月的诗篇不计其数,月亮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

【示例一】月亮,悬挂在天空的诗 【示例二】诗情传千古,明月寄相思 15.请写出两句以歌咏“月”为主题的古诗文名句,并写出题目、作者。

【示例】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16.活动筹备组准备邀请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敏老师担任本次活动主评委,请你以团委会的名义写一封邀请函。

【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李老师:

你好!我校定于10月28日下午三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诵月”诗词朗诵比赛,想邀请您担任活动主评委,恳请您在百忙中抽空参加。

毕节市第五中学团委会

2018年9月21日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5

第三篇: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练习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形近字组词: 夕(夕阳)与(与其)川(山川)台(站台)脸(脸面)多(多少)写(写字)州(神州)合(组合)险(危险)净(干净)买(买卖)族(民族)亿(亿万)洁(清洁)争(争光)卖(卖命)旅(旅行)忆(记忆)吉(吉祥)欢(欢乐)祖(祖国)旗(国旗)帜(旗帜)庆(国庆)次(层次)组(组词)棋(下棋)识(知识)厌(厌烦)曲(弯曲)央(中央)郊(郊外)优(优秀)阴(阴天)由(由于)块(石块)交(交通)犹(犹如)阳(太阳)坛(天坛)城(城市)国(中国)申(申办)匹(马匹)云(白云)成(成长)图(图画)中(中国)四(四方)京(北京)泪(泪水)洋(海洋)拥(拥有)抱(拥抱)惊(惊奇)目(目光)样(一样)用(作用)包(书包)相(相信)扬(发扬)讲(讲台)接(直接)故(变故)想(想法)杨(杨树)进(进门)拉(拉手)攻(攻打)候(气候)奇(惊奇)完(完全)席(主席)披(披上)猴(猴子)夺(夺取)玩(玩具)度(欢度)坡(山坡)夹(夹住)鸟(小鸟)峡(峡谷)岛(海岛)

二、多音字组词ēng(称作ā(发行āo(朝阳)称发朝chân(称心fà(头发áo(朝向)

xìng(高兴â(欢乐)ǔ(曲子)

兴乐曲īng(兴奋â(乐曲)ū(弯曲)

ū(首都âng(盛开)ì(好似)都盛ōu(都是)ãng(盛饭)ì(似的)chù(到处án(传说)áng(长度)处传ǔ(相处)àn(自传)ǎng(长大)āng(将来)án(难为)将难jiàng(大将)àn(难民)

三、近义词 欢乐----快乐美好----美妙生日----诞辰宽阔----宽广中央----中心著名----有名矗立----直立聚集----汇集挥舞----舞动 惊奇----奇怪故乡----家乡情景----情况特别----非常漂亮----美丽不约而同------不谋而合四、反义词

安全----危险复杂----简单洁白----乌黑欢乐----悲伤美好----丑恶宽阔----狭窄

盛开----凋谢成功----失败聚集----分散

激动----平静正----反买----卖

进----退快----慢五、四字词语

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名胜古迹风景优美高楼大厦不约而同

六、词语搭配 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旗帜洁白的鸽子洁白的棉花美丽的城市宽阔的广场欢乐的海洋激动的泪水欢乐的人群美丽的雪景绿毯似的草坪()的日子()的祖国()的家园()的歌曲()的老师()的树林献上果实举起旗帜飞着鸽子挥舞国旗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奏起乐曲惊奇地问深情地说()地飞行()地点头()地写字()地()堆雪人打雪仗看雪景()()

七、特殊结构词语 一遍遍ABB()()()来来往往 AABB()()()又宽又长ABAC()()()

八、填写恰当的量词 一(顶)帽子三(辆)自行车一(副)眼镜一(台)计算机两(条)鱼五(朵)鲜花一(片)树叶一(条)小路八(面)旗 一(座)高山一(间)房子一(朵)浪花

九、仿写句子 感叹句(原因)陈述句(结果)例:花坛真漂亮啊!我要把它拍下来。北京真啊!我多么想。真啊!我。

十、按原文填空 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

十一、加偏旁,组字,再组词。申(伸)(伸手)夹(峡)(山峡)军(挥)(挥手)专(传)(传说)夕(多)(多少)乎(呼)(欢呼)用(拥)(拥有)包(抱)(拥抱)目(泪)(泪水)

吉(洁)(洁白)大(犬)(犬牙)井(讲)(讲话)

十二、组词,再写句子。

民。帜。

十三、写一段话,用上下面的词语。早晨门口小朋友老人公园(写作提示: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结果怎样?)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不见曦月(xī)蝉则千转不穷(zhuǎn)B、沿溯阻绝(shuò)飞漱其间(shù)

C、水皆缥碧(piǎo)互相轩邈(mǎo)D、素湍绿潭(tuān)绝(yǎn)

试题纠错 浏览:98次 显示答案与解析

2、对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良多趣味(良:甚,很。)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这里指置身其中。)虽乘奔御风(奔:飞奔。)C、仍怜故乡水(怜:喜爱。)空谷传响(响:回声。)D、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急湍甚箭(甚箭:比箭还快。)

试题纠错 浏览:98次 显示答案与解析

3、选出对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A、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试题纠错 浏览:98次 显示答案与解析

4、下列作家、作品、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郦道元——《三峡》——北魏 B、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代 C、吴均——《与朱元思书》——宋代 D、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唐代 试题纠错 浏览:98次 显示答案与解析

二、默写

5、古诗文默写。

(1)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

(3)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_______。

(4)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后看到的壮阔景象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5)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

(6)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曹雪芹借香菱口评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

试题纠错 浏览:98次 显示答案与解析

三、语言表达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为了方便广大市民赏花,广州市有关部门透露:今年年底将完成60个赏花点的建设;每月的主题花分别是一月樱花,二月桃花,三月木棉,四月紫荆,五月杜鹃,六月凤凰木花,七月荷花,八月向日葵,九月小叶紫薇,十月玫瑰,十一月兰花,十二月白梅。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主题花做宣传。濯清涟 冬梅 出淤泥而不染 夏荷 远群芳以无争 傲霜雪 试题纠错 浏览:98次 显示答案与解析

四、综合性学习

7、请你参加以“我们毕业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书心声】请把画横线的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是欢聚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2)【活动二:话恩情】请从老师、父母中任选一个对象,说一段感恩的话。要求:①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②不能出现真实姓名、班名、校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内容;③50字左右。

(3)【活动三:知回报】下面的调查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简要概括。

(4)【活动四:表期盼】下面是同学改写的《送别》。请根据活动内容补全诗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风轻轻,柳依依,今宵诉别离; 经年此去杳无音,①________。同窗谊,恩师情,天涯若比邻; 他年此地重相逢,②________。——同学改写

试题纠错 浏览:98次 显示答案与解析

五、诗歌鉴赏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________,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2)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试题纠错 浏览:98次 显示答案与解析

六、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________ ②人物略不相睹________ ③溯迎而上________ ④而僦赁看幕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3)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文分别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等方面再现了钱塘江潮的景观和观潮的盛况。

B、文章结尾以场面之大,物品之繁,车马之多,空地之少,正面描写观潮者众多和钱塘江潮盛况。

C、作者在描写潮来时,倾狂澜于文面,以“仅如银线”摹其形,以“玉城雪岭”绘其色,以“声如雷霆”言其声,以“吞天沃日”状其势,笔力飞旋挥洒,令人豪兴倍增。

D、写景和叙事相映,深细和繁简相依,风景和风俗相融,对比与映衬相间,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

试题纠错 浏览:98次 显示答案与解析

10、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1)解释划线的实词。①略无阙处________ ②属引凄异________ ③二人对酌________ ④越钱塘,绝长江________(2)选出下列语句中划线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B、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不能察,必以情 D、乙翁欲扶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曩 者 愚 公 年 且 九 十 而 移 山 今 吾 辈 方 逾 六 旬 何 老 之 有!(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5)①《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②《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试题纠错 浏览:98次 显示答案与解析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①翠之工,山岚设色②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g)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染:染成。②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③夕舂:夕阳。(1)下列划线字与“止午未申三时”中的“止”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皆被绮绣 D、人恒过然后能改(2)翻译下列语句。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3)请品析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

(4)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 试题纠错 浏览:98次 显示答案与解析

七、命题作文

12、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8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积累有关日月的诗词。

3、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的哲理。▼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扩写、续写、创写一个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3、对比阅读、分析《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显示巴金像)

同学们,对于世纪老人巴金,人们敬重他高尚的理想、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无情自剖的勇气,他曾经说过:“我有一个信仰,我愿意人知道它 ;我有一颗心,我愿意人了解它。我写文章,就为着想把自己的一切放在那里面给人看个仔细。”他是用文字为自己塑像,那是一株繁花满枝的生命之树。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颇能显示他艺术风格的优美散文诗《日》和《月》,去感受浸润其中的言志、言情的动人风采。(板书文题、作者)

二、介绍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1927年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写作年代:

这两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1941年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为了中 华民族的独立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三、看提示导语,听读、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1、教师按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听,标出你认为难以认读的字词。

2、检查预习情况。查字典,认识生字,理解新词。

(1)字词积累 一撮灰(cuō)皓月(hào)姮娥(héng)旸(yáng)谷 ....(2)解释下列词语。皓月:明亮的月亮。露台:晒台。

3、播放配乐朗诵材料,充分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胸有诗境。

4、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适当点评后,学生齐声朗读。

5、交流朗读时的感情、语调、语速,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

6、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各写出两句。交流古诗词

分别请3——5名同学诵读他所收集到的诗词,并简述理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点评。

7、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______

_ ___),(_ _ _____________)。

四、创写教学

1、速读课文,扩写一个句子。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扩写“这是一篇写日的文章”这个句子。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多角度的理解课文内容。

2、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

请同学们读课文,续写“我从文中发现了……”这个句子。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地探究课文的内涵。

3、细读课文,创造一个句子。

请同学们从品析、欣赏、感受等方面入手,就课文内容说一句欣赏的话。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美点赏析。

五、内容探究

(一)精读《日》

学生朗读《日》一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这篇散文诗仅仅250余字,却浓缩着丰富的感情,它像一团火,炙烤着读者的心灵。

开头两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赞美飞蛾,因为它是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的,接着又怀念夸父,因为它是为追赶日影而渴死旸谷的。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白,他所歌颂的是追求光和热的执着态度,是为了得到光和热不怕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飞蛾和夸父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三、四两段,对追求光和热的献身精神正面展开议论,指出了生命是可贵的,但为了追求光和热应该不怕牺牲,并且还指出追求光和热的目的是为了给人间争得光明与温暖。这里渗透着进步的价值观、生死观的理论原则,言简意赅,发人深思。

第五段,作者又进一步明确地表示自己的决心。自己愿作人间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飞向日球,失去知觉,化为灰烬,在所不惜。这是作者庄严的宣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热情洋溢、感情奔放是巴金作品的突出特色,《日》一文便是凝聚着炽烈的热情的佳作。作者歌颂了不顾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思 2

想,表达了为国家、为人民发光、发热,直到烧成灰烬的决心和意志。它蕴含着哲理,奔涌着热情,堪称“字挟风霜”、“声成金石”的艺 术精品。

(二)指导学习《月》

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月>。

学生自由朗读《月》,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提问: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月亮在文章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寒冷。

相关的描写句子有: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

“月的光是死的光。”……

作者笔下的月给人的是寒冷、阴冷,让人冷静,不同于日带来的热情洋溢。

学生交流写月的古诗文,进行整理归类。1)月,呈现不同的形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2)月,撩拨满腹的愁绪。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3)月,包含着瑰丽的想象。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三)课后讨论(为下节课做准备):

1、作者为什么不写日,不写月,却写这些与日月无关的东西?

2、作者为什么在《日》中,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而在《月》中,又提到了冷?

3、理解光明和寒冷特殊的含义。

4、在《月》中,第四段大段的月下感受与本文有什么联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联系两篇课文,找出贯穿两者之间的中心思想。

六、组织学生讲神话故事

如“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第二课时

一、自由诵读,进行美点寻踪。

1、找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日》《月》两短文.2、同学们自读

3、课内朗读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读两文中最好的文段,师生共同点评。

4、分组朗读全文。

二、文本探究: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方法和能力。教学时主要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或提问,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为主,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以便打开思路,激活思维。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文章的理解或所提问题有可能较为肤浅,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主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

把握: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赞美飞蛾,怀恋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2、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

重点把握:太阳是光和热的象征,飞蛾、夸父的行为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写飞蛾和夸父是为后文“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作铺垫。

3、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忽然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4、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另一方面 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5、“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文的《日》有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冷光”“死的光”应是对当时现实的影射,“姮娥奔月”应是作者所不屑的——孤寂凄冷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对照两文可看出);但结尾处作者用“难道……吗?或许……”表达了作者对生者的期望——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

6、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7、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的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写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4

追求光和热的行为。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人。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

8、如何理解“日”、“飞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征意义?

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绝寒冷的思想感情。(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神话传说)。

9、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体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冷和热是一种及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10、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么人呢?

把握: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某某人”可能有多种理解,不要求形成一致答案,但依据要充分。教师引导时要着重分析当时的背景,以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

三、小结

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短文两篇》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

《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妲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妲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四、延伸(课后)

1、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出以下词语可以寄寓的象征义。例: 灯光 象征光明、希望和胜利。

绿色 ;白色 ;红色

; 白鸽 ; 玫瑰 ;大地 ;风帆。

2、请根据当地的情况,以日或月为内容,写一篇充满感情的短文或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短文两篇

巴金

发光、发热

冰冷、死光

飞蛾扑火、夸父逐日

姮娥奔月

死不如生

轰轰烈烈

寒冷、寂寞(对光明的强烈追求)

(对生者的期望)

下载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练习新人教版_117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练习新人教版_117.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

    第三单元提升练习一、读拼音,写词语。chuántǒngkāikěnhuānɡmán(    ) (    )(    )fùshùhuīsèhēhù(    )(    )(    )biānsàiqín......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训练新--推荐练习

    初中精品教案试卷 《短文二篇》自主学习基础锤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晓雾将歇( ).遂至承天寺( ) .与其奇者( ) .藻、荇交横( )( ) .. 盖竹柏影也( ) .2.解释下列加点......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评价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愣怔(zhènɡ) 酬谢(chóu) 琐屑(xiè) 愠色(yǜe) B.涮净(shuā) 颓唐(tuí) 瞥见(pi......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项链练习

    项链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她先看了几副手镯,再看一串珍珠项链,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制的镶着珠宝的金十字架,做工极其精巧。她戴着这些首饰对着镜子左试右......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第三章 证明 中心发言人:马忠卿 (中心发言人负责制定本章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突破重难点的措施、课时安排等初稿,然后集体讨论,集思广益,最后形成章备课。) 主要内容 1、 2、 3......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练习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1.昨天晚上下了一场雨,今天早上雨停之后空气格外清新。 .2.妈妈在门前的空地......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三单元测试 一、基础知识 1、读音打假,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挑出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 ) A.水皆缥碧(piǎo)天山共色(sè)横柯上蔽 (kē) 鸢飞戾天(lì)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