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母亲的形象。
2、深刻领悟文章饱含的深深母爱,受到熏陶感染。联系生活,学会感恩和爱。
3、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母爱。
2、难点: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如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歌入境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感受他们母子间的似海深情。
(二)、自由研读,真诚感悟
1、作者简介
2、自由朗读课文,分享交流:文章最打动你的是哪一个场景,哪一幅画面?
(三)、重点择读,深刻品悟
1、边听课文朗读音频,边画出表现浓浓母爱的语段
2、小组探究、讨论:画出的语段刻画了母亲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a、母亲的三回“悄悄地进来,悄悄地出去”
b、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活,好好活……” c、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
3、朗读相关语段,再次品味母亲动作、语言、神态背后蕴藏的母爱
4、自由朗读课文,讨论,说一说:
作者心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发生这样变化可能的原因?(四)、融情入境,学习借景抒情
一年一度菊花开,面对这美丽绚烂的菊花,又怎不让作者睹物思人?此时此刻,在你的脑海中,这是一位这样的母亲?
小结:虽然这样一位伟大、无私的母亲已经不在了,但是她那如菊花般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的爱却将是作者内心深处永远的,而母亲那句“好好活”却将是永远地铭刻在作者内心深处,作者也用他的坚强和乐观告慰了自己的母亲,也活出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
(五)、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感恩
交流,说一说;同学们读得很动情,不由得让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是非常孝顺懂事的孩子,也一定非常爱自己的母亲,所以才能感同身受。
小结:俗话说,说的好不如做的好,今天回家以后,就请各位同学用实际行动去感恩这血浓于水的爱!
(六)、课后练习
查找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主题《母爱》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要推 去
母亲 → “我” → 看菊花(重病缠身)(下肢瘫痪)(好好活)(无私、伟大)(深深怀念)
第二篇:秋天的怀念
教学案 5 秋天的怀念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2.认识几种常见的描写方法,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3.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难点:体会文中深刻的情感,感受母爱的至高力量。
知识链接: 作者及其散文: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描写:
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一般综合使用描写、叙述等方法来塑造形象。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学法指导:
1.有感情地朗读此类情感性散文才能真正感受到这类散文的魅力,只有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感情,文中的情感才会对你的阅读有所回应;2.找出一些蕴含着丰富情感的语句,并分析为何这些句子为何能如此充分地表现出情感力量;3.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与动作描写,学习细节描写与动作描写的写作方式。4.阅读文章之后,回忆自己与母亲相处的细节,选取两个用语言记录下来。
学习内容
一、基础梳理
1、解释下列词语。憔悴: 诀别: 絮叨: 暴躁: 瘫痪:
二、课内探究
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
2.通读全文,你感受到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3.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4.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看菊花?“我”和母亲各有怎样的表现?母亲想带我去看菊花的愿望实现了吗?
5.母亲为什么没让“我知道她的病”? 6.母亲所说的“好好儿活”到底是怎样的活?
7.阅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了母亲对“我”的宽容和关怀?
三、知识点训练
8.有人说,文章之所以如此感人,乃在于其独特的细节描写,于细节之中见得情深,分析下列两个句子,说说其中是否运用了细节描写,并对其进行赏析。(1)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其实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读着史铁生对母爱的诠释,相信同学们对爱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让我们静静地回忆父母为我们做过的点点滴滴,你一定会发现,你的父母对你有同样深沉的爱,同样伟大。
参考答案
1.形容人脸色不好;分别(多指不再见的离别);形容说话啰嗦,来回地说;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感情;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力。
2.母亲慈爱,宽容,善良,乐观,坚强,伟大,无私。(答案合理即可)
3.因为母亲知道自己的病已经很严重了,所剩的时日也不多了,她想在生前带儿子去北海看看象征着顽强生命力的花,想让儿子高兴高兴,重塑对生活的希望。
4.第一次是我暴怒的时候,母亲要带我去看花,但我不去;第二次是我在窗前看落叶的时候,我答应了母亲第二天去看花,但也没看成,因为就在那天,母亲去世了。
5.因为母亲知道自己的病已经很严重了,所剩的时日也不多了,她想在生前带儿子去北海看看象征着顽强生命力的花,想让儿子高兴高兴,重塑对生活的希望。
6.母亲希望儿子像盛开的菊花一样乐观,积极,即使身体有缺陷但仍然能坚强地活着,做个生活的巨人。
7.示例:(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4)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5)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8.(1)是细节描写。史铁生把东西砸碎,母亲不仅不制止,反而躲出去,透过这个躲字,我们即可看见母亲对儿子的关爱。而躲出去之后,一个听字又表现出母亲从未离开过。
(2)是细节描写。母亲扑过来,这个“扑”字说明了什么了母亲的担忧,母亲抓住的不仅仅的是儿子的手,更是儿子的生命。“忍住哭声”,一个忍字饱含了无数辛酸,既有为儿子残疾的心痛,也有对自己生命将逝而不能照顾儿子的牵挂和担忧,还有自己身体地疼痛。但是母爱的力量终究让这一切集中在一个行动上,“忍”。
第三篇:《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内丘二中
苏清霞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载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愧疚。
设计理念 :中国文字,特别是抒写心中细腻情感的文字,通过读能唤起文本与读者心中的共鸣和情感体验。本课设计以读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朗读感悟中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接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的熏陶,引发情感共鸣,接受情感的洗礼。同时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感知作者的心跳,聆听作者内心的呼唤,感受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与作者对母亲的深挚的思念和愧疚之情。通过这些教学环节,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中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语句,理解母亲是怎样关心照顾“我”,体会母亲细腻的内心世界,感悟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父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体会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感悟人间真情。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来表达真情实感。
一、导入课文
1在中国当代文坛,有一位身残志坚的作家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 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他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 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其作品《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我与地坛》大家有时间可以读读,史铁生说他的成就应感谢生命中三个女人,他的奶奶,他的母亲和他的妻子。今天,我们这篇课文就是他怀念他的母亲的。那么,他的母亲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值得怀念呢? 2板书课题,带领学生深情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注意要做到感情朗读。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书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2)教师和学生倾听,听学生朗读是否真正走进课文,是否感情朗读.(3)学生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触动自己的句子,有所感悟的句子.1、学生读课后读读写写.夯实基础知识.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真正有效交流。
3、学生展示,预设展示点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有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在“我”发脾气时,母亲悄悄地出去,并非害怕“我”误伤她,而是她给“我”留了一个可以肆意宣泄内心绝望、悲伤的空间。她不忍目睹“我”的难过,但却在旁“偷偷地听”,她害怕“我”做出什么伤害自己的事。当“我”平静下来后,她又“悄悄地进来”,我想一个双腿瘫痪的人应该异常羡慕可以行走的人,这可能也是母亲“悄悄”走路的原因之一吧!母亲“眼边红红的”,写出她躲在一旁听着儿子心灵的哭泣,一个母亲的心也跟着痛苦,在哭泣。当时母亲并没有让“我”看到泪水,她要给我信心,使我坚强。短短两句话却很好地诠释了母爱的真谛!
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从此可看出母亲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我身上,根本无闲暇时间去照顾花,体现出母亲对我的爱,紧扣中心。
3.“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从此可以看出母亲即使很难受,也要忍住病痛照顾我,甚至让我感觉不到她已经病到那种程度。
4.“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从一个“挡”字便可看出母亲对“我”的爱,她怕我看到这凄凉之景更加难过,想寻短见。
5.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
此处运用了肖像描写。“憔悴”表现了母亲照料有病的儿子很操劳,也暗示了自身病情很严重。“央求”是恳求的意思,体现了母亲强烈希望儿子能出去散散心,尽早走出病痛的阴影,重塑如菊花般富有生命力的精神,活出生命的精彩。母亲虽身患绝症,时日无多,但仍一心一意地关怀着儿子,体现了坚定、执着的母爱。
6.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市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是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为儿子同意去北海看花,渐渐从自暴自弃中脱离出来而格外地高兴,手足无措。紧接着母亲回忆起“我”小时候的故事并把它讲给“我”听,是为了让我感到童年时的幸福,从而忘却眼前的苦恼。这段话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爱是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以及她希望“我”走出阴影,勇敢面对生活的急切心情.
7.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扑过来”是母亲的动作,写出了她的速度之快,表现了她保护儿子时急切,体现了深沉的母爱。“忍住哭声”,说明母亲当时的内心也十分痛苦,她那时已经病入膏肓,陪伴儿子的日子已经不多,但她把这一切都埋藏在心里,独自承受着,因为她知道她如果哭了,儿子一定会更绝望、更悲伤。于是她强忍住哭声安慰、激励儿子。伟大、无私的母爱感人肺腑。
8.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课文最后一段详写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菊花一样的精神品格,也表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在实际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不定性的说到某一部分。教师深入学生回答,与之展开深入对话,有机结合在一起。
设计意图: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体会阅读的乐趣,深刻领悟伟大无私的母爱,三 教师点拨
1.本文分了几个层次,每一层写了什么内容?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四个层次:第一层 叙述我瘫痪后,母亲强忍内心的痛苦和重病的折磨关怀我.
第二层 我同意随母亲去看花,这让他喜出望外.
第三层 母亲临终前仍挂念她的一双儿女.
第四层 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我俩明白了母亲的心意. 主旨
文章歌颂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2.母亲是什么的人呢?运用什么方法来塑造的?
慈爱.宽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方法来塑造的.
3.你认为母亲为什么要推我看菊花?
母亲希望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能带我走出生活中的磨难和痛苦,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同时希望我能像菊花那样凌寒怒放,坚强生活,不惧生活的磨难和痛苦,展放生命的美丽。4.为什么以《秋天的怀念》为题目?
因为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同时暗示作者经受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路历程,在母亲去世后,在秋天,懂得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懂得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四 师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感受到深深的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在生活中我们也被母爱包围着,如何回报母爱呢?史铁生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生活,活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呢?更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不虚度我们的青春年华。五。布置作业 1 字词 写一个小片段,表现生活中深深的母爱。六.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我 绝望
痛苦-------好好儿活
母亲
抚慰
坚强
伟大
无私
第四篇: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 :平泉县城西小学 沈秀芳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喜欢阅读,乐于交流分享。能主动搜集各种资料,乐于展示自我。教材分析:
真爱无言,大爱无疆。走进第四单元,让我们一次次感受着爱的沐浴。《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精美散文。课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
作者借助于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抓住几件平常的小事,以简淡而又厚重、朴实而又丰美的语言,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情深,“母爱”的内涵、“爱母”的思绪,在秋天的回忆中感动、感悟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课文中的9个生字,认清字形,理解词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文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心态,体会作者内心情感。
4.动情读文,读出自己的体验与感动;感受深沉而伟大的母爱,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爱,回报爱。用心生活,感受平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5.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愧疚、热爱与怀念之情。教学重点:
品读感悟,体验作者对母亲的愧疚、热爱与怀念之情。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品读感悟,体验作者对母亲的愧疚、热爱与怀念之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一、情境导入:
21岁,对于所有人来说,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本该拥有着太多梦想,然而命运竟是如此的残酷:突如其来的重病使史铁生失去了行走的权利,不得不终生与轮椅为伴。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他曾一度失去了生活的
信心,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的严重时,49岁的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此后,史铁生一直用文字在与母亲进行着尘世与天堂的交流。请同学们默读下面这段话,说一说你又从中读到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作者,营造阅读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课件出示: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学生谈感受(简单感悟理解即可)
【设计意图:对于文本,每个阅读个体的理解和体验不同,读出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个性化朗读更有助于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同学们,作者的这种情感在他的好多文章中都有所表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一篇——《秋天的怀念》(出示课题)
二、预习检查
1.指名读文,校正字音,长句校正,学生能正确朗读。2.交流生字词,小组汇报,教师随机指导。
预设“瘫痪 憔悴”指导学生从形声字角度理解字形、词义读音。易错字“诀别”的“诀”与“决”、“抉”形近字比较记忆 豌豆的“豌”从形声字角度提醒学生右边是“宛”,别多写一点。“侍”是“一个人伺候” 3.指导书写。
“膳”注意左右结构,左面略小,右边“善”上半部共四横,注意前三横距离相等,第三或四横略长些。
三、自读自悟
1.思考: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几件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检查交流。(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大致意思即可)课文写了四件事:
(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2.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4.母亲的临终嘱托。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怀念。)
2.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对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的相关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自由充分地阅读课文,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总结,有助于自悟能力的培养。】
3.学生质疑、归纳整理,为下一课时预设接口。
第二课时
课时任务:结合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深读感悟
(一)读过《秋天的怀念》,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这节课让我们再进一步走进文本,品悟课文,更多地去感悟 “我”对母亲的怀念。
(二)出示中心话题:
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写这深沉的母爱的,勾画相关语句,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悟,并把你的感悟读出来,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勾画,标注感悟。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3.全班交流。预设点: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他又悄悄的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母亲对我的宽容和关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导抓住细节深入理解。(课件出示这句话)
方法预设:引导学生 从“悄悄地”、“偷偷地”、“红红的”等词语入手,理解母亲的心理感受,得出下面结论:
母爱是什么?(母爱是理解!)泰戈尔说过:“爱是理解的别名。”没有理解就没有爱。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学生理解时出示课件文字: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方法预设:引导学生反复体会“扑”“抓住”“忍住”这几个动作所传递出的信息,必要时可采用“同义词替换”的方法体会这几个动作中所蕴含的情感。反复品读母亲的那句话,体会说话时的语气、心情,特别是“一块”的潜台词。得出下面结论:
一个患肝癌病的人强忍着自己的痛苦,竭尽全力来关心保护自己的儿子,而那一个“一块”是鼓励儿子,又何尝不是鼓励自己呢?又何尝不是对自己死后的儿子的担心呢?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啊!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暗示母亲病重的语句,抓住“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无私,并把感受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的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学生谈感受,课件出示这句话)
方法预设:指导学生抓住母亲“挡”这一细微动作中所含的良苦用心,得出下面结论:
(一片树叶黄了,落下来了,就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结束。古人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让人非常难过,感到哀伤。身有残疾的史铁生面对这“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情景,他一定想到了自己,他会感到凄凉、悲怆,甚至于绝望。母亲这一“挡”,告诉我们母爱是什么?她挡住了绝望,留下了希望。母爱是呵护,母爱是引导。)
4.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
一个“笑”字,看出什么?(对儿子很宽容。)
小结:母亲才有这样的胸怀!儿子脾气那么差,她反而笑了。母爱是什么?母爱是宽容,只有母亲才有这样博大的胸怀
指导学生抓住“央求、喜出望外、高兴、絮絮叨叨”等词,读出小心翼翼地央求,如释重负后的欢快与欣喜,说“错”话的自责。
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两部分。
5.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方法预设: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可能是什么?指导学生结合母亲当时的境况,体会母亲这句话的深层内涵。
是希望,希望他们两个好好儿活!母亲要死了,但她想着的还是她的儿女。
是牵挂。母爱是牵挂,一份永远的牵挂,永远永远的牵挂!是无奈,是自己没法再照顾一双儿女的痛苦和无奈。是遗憾,是自己未能完成抚养儿女任务的遗憾。是无私,自己就要死了,但想到的却是儿女。„„
这就是母亲。(师指黑板上板书的词语)这一堆细节告诉我们:母爱是理解,是忍受,是呵护,是宽容,是牵挂。难道就是这些?不,还有很多很多„„说一说你所体会到的母爱是什么?(引向生活,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指导朗读倒数第二段,在读中想象母亲对孩子无尽的牵挂,引导学生体会运用合适的语速、语气、语调来读。
师:你们懂了,儿子和女儿也懂了,所以课文最后一句才说——“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师: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在梦里念着她,在文字中写着她,在一个又一个秋天里,让妹妹陪着我,到北海去!端起书,读课文最后一段。
(全体学生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研读文本,品读关键词、关键句,既有助于学生掌握作者刻画母亲这一形象时的手法,同时感受作者对“母爱”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感受作者“爱母”的思绪。】
二、拓展阅读
史铁生的确懂了母亲的话,好好地活着。由于长时间的坐在轮椅上,他患上了肾衰竭,每个星期必须要做三次血液透析。但他还是要拿起笔来,尽管拿笔已经非常困难,但是他一直记得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他是用笔表达他自己33年来是怎么个“好好儿活”,相信母亲定会含笑九泉的。
我们一起来欣赏史铁生的其他作品。伴随哀伤抒情的音乐,课件出示作品片段:
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天独自
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岁呀!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我与地坛》
学生结合内容谈感受。
三、有效练习
假如清明节到了,你就是作者,正站在母亲墓前,你想说些什么? 课后作业:
1.小练笔:学了这篇课文,想想平时父母为你做的点点滴滴,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你又打算怎么来回报他们呢?
2.推荐课外阅读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二十一岁那年》《想念地坛》《庙的回忆》《重病之时》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母:坚强、无私、伟大
儿:愧疚、热爱、怀念
教学反思:
第五篇: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一个细雨如丝的傍晚,妹妹推我去妈妈的墓前上坟,看着妈妈的遗像,思绪万千。
我的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便得暴怒无常,老是乱发脾气,可我一直却不知道妈妈的病到了无可救要的田地。可我却常对妈妈发无名之火,妈妈却躲着我流泪,在妈妈病情非常严重的时候,还想带我去北海看菊花,想让我高兴一下,可是妈妈却永远离我而去了。妈妈,您的心愿,在今年的秋天妹妹带我去北海看菊花,已经完成了。
当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以后,使我又重新找回了勇气。保尔双腿瘫痪,双眼失明,可他凭自己顽强毅力克服了疾病的折磨写出了举世闻名的着作,我要向保尔那样,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妈妈请您放心吧!我已经不是刚得病时的样子了,已经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在今年的文学刊物上已发表了多篇文章。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让我的笔为人们写出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