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露天矿边坡预警方法与预警系统总结
露天矿边坡预警方法与预警系统总结 滑坡预测预报方法(矿山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失稳预报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露天采矿工程边坡已经成为困扰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其稳定性是保证矿山正常生产的先决条件。边坡失稳是指在采矿过程中边坡的土体在自身重力和外界作用力下失去原有平衡,出现滑坡、坍塌等现象。与其他岩土工程相比,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具有如下特点:
(1)露天矿边坡一般较高 ,高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边坡各部分地质条件差异大、变化复杂。
(2)露天矿的边坡是由上往下逐步形成,高陡边坡越往上稳定性越差,软弱夹层较多,受风化、地表水侵蚀的时间较长,易产生滑坡现象。
(3)露天边坡采用爆破、机械开掘形成,岩体完整性遭到破环,故边坡岩体较破碎不稳定。
影响露天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影响主要包括岩性、岩体结构、地质构造等;外因影响主要包括水、震动、构造应力、自然风化与气候、开采技术条件、人为因素等。
滑坡预测预报主要包括空间和时间2个方面。
空间预测是指对滑坡发生的地点、规模等的预测,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稳定系数预测法。稳定系数预测法是最早的滑坡空间预测方法。该法通过计算滑坡体的安全系数来预测某一具体边坡的稳定性。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主要分为2大类:基于极限平衡分析法和数值计算方法。极限平衡分析法不能得到滑体内的应力、变形分布状况,也不能求得岩体本身的变形和支挡结构对边坡变形及稳定性的影响。而数值计算克服了极限平衡分析法的不足,不仅满足力的平衡条件,而且还考虑了土体应力、变形关系和支挡结构的作用,能够得到边坡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形分布,模拟出边坡的实际滑移面。正因为数值计算的这些优点,近年来它已广泛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目前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有限单元法,有限差分法,离散单元法(DEM),不连续变形分析法(DDA),流形元法等。
(2)人工神经网络法。人工神经网络(ANN)是模仿人脑工作方式而设计的一种机器。神经网络对边坡稳定性空间预测是用研究程度较高的斜坡地段作为已知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直到网络掌握数据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为止,然后用该地区其他稳定性未知的地段作为预测样本,输入已经学习好的网络,通过网络的联想记忆功能直接预测稳定性。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观测序列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它几乎可以对任何可能的序列进行分析。目前,BP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已在岩土工程位移预测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其构造的模型,在实用中存在大量问题有待于解决。
(3)信息模型法。信息模型法把各种滑坡因素在滑坡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程度用信息量表达。殷坤龙等用此方法成功地对重庆市的斜坡稳定性进行了预测。
(4)灾变模型预测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各种边坡要素对边坡稳定性的不同程度的影响,能较真实地描绘边坡系统的状态。吴文德等运用尖点灾变模型对某中型露天矿山的稳定性进行了预测,得出了与现场实际相吻合的结果。
时间预报是指对边坡可能发生滑坡时间的进行预报。利用已获取的监测数据,通过数学模型来预测未来某一时刻坡体的状态。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斋腾法、灰色理论模型预测、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方法、统计回归预测模型、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预测、多参数预报法。滑坡体远程监测预警系统(滑坡体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在南芬露天铁矿下盘边坡滑体监测实践中的成功应用)
滑坡体远程监测预警系统是中国矿业大学最新研制成功的目前我国国内最先进的滑体监测手段。系统具有自适应性调节功能,会自动调节数据采集频率,实现异常数据的实时捕捉;系统增加了监测曲线平铺显示功能,可以将所有监测曲线直观平铺显示,大大降低监测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其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定位异常监测曲线,判断有无滑坡可能。
滑坡体远程监测预警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每一部分都有其相应的软硬件与之匹配。(1)应力信号采集—传输设备。该部分用于安装到监测现场,可将滑动面上施加的扰动力数据自动采集、储存、处理、发射到远处的数据分析系统。(2)信号接收—分析设备。该部分可将现场发来的数据自动接收并处理,利用下滑力和扰动力(摄动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计算出下滑力的大小,并且形成动态监测曲线和监测预警曲线,根据监测预警曲线判断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然后将分析结果利用 Internet 网络传输到用户终端,从而实现对滑坡体稳定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超前预报的目的。
2010 年 5 月,南芬露天铁矿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成功将其最新研制的目前我国国内最先进的滑体监测手段—滑坡体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应用于南芬露天铁矿下盘边坡滑体的监测实践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温度监测技术(煤自燃火灾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
煤自燃的预测和火源探测技术是迄今为止煤矿防灭火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近年来,国内外地面煤层自燃火源监测预警技术主要有自燃倾向性测试法、综合评判预测法、统计类比法、自然发火实验测试法、气体探测法、测氡法、测温法、磁探测法、电阻率探测法、地质雷达探测法、遥感法、计算机数值模拟法、无线电波法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温度监测技术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监测煤自然发火的新的预测方法。太原电子研究设计院于2008年初就开始了对采空区温度场无线自组网传感器监测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逐步开辟了煤自燃温度场无线网络监测预警技术的新领域。煤自燃温度场无线网络监测法能及时预测温度场的微弱变化,比CO的预报更早。
无线传感器网络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传感器网络最初来源于美国先进国防研究项目局(DARPA,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一个研究项目[7-9],当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只能局限于军方的一些项目中,直到这几年这方面的研究活动才在各大学及研究所蓬勃开展起来。目前国内外在无线传感器方面有1项专利(远程无线测温系统200610015212.2),有一些知识产权和标准,如国际性的标准化组织也为无线自组网温度传感器制定了可行的标准,如IEEE标准化协会制定了IEEE802.15.4标准,但无线自组网温度监测领域无相关专利授权和技术标准。
4降雨临界值与滑坡的关系(滑坡监测预警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滑坡监测技术方法现状:
按监测对象的不同,滑坡监测可分为四大类: 即位移监测、物理场监测(应力监测、应变监测、声发射监测)、地下水监测和外部诱发因素监测(地震、降雨、冻融、人类活动)。
降雨临界值与滑坡的关系:目前的研究趋势是对雨量雨强雨时—土体渗流场动态变化—土体抗剪强度变化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以从机理方面确定降雨临界值。
5“3S”技术(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较为成功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方法可分为现象监测预报法、数理统计预报法(临界降雨量预报法)、非线性系统论预报法(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和地球内外动力耦合法。
近年来“3S”技术的发展为地质灾害的监测、分析、预报、预警、防治提供了技术平台, 将多种理论和方法融入GIS平台上,,建立观测、研究、风险评估、预报预警、预防治理一体化的地质灾害预报系统是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
“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6云计算SaaS技术(基于SaaS的矿震远程预警系统关键技术初探)
矿震灾害是矿山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国外主要采矿国家现均已建立了国家矿山微震监测台网,如波兰矿山研究总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在上西里西亚煤田开展了矿震监测研究,在90年代开发出了windows系统下的ASI-SEISGRAM 矿震监测预警系统。我国矿震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近年来,窦林名引进了波兰先进的矿山微震监测预警系统,成功推广和应用到了甘肃华砚矿区、山东古城等十多个煤矿的矿震监测预警中。
随着煤矿数目和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矿震灾害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需要建设矿震预警系统的煤矿越来越多。可见,从高效、专业、方便和经济的角度出发,建立统一的矿震远程预警系统是必然趋势。云计算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技术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租用”软件服务的模式,具有节省投资、便于维护、可快速展开应用等优势。经过初步研究,笔者认为采用SaaS技术搭建统一的矿震远程预警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矿震监测预警系统效率低、投入高、维护难等问题,应是矿震灾害预警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图1中,各个矿区的底层监测网络使用有线或无线传感器群,将监测到的原始矿震信息数据通过基于VPN 的安全互联网汇总到矿震预警中心,由接收软件处理并存入SaaS矿震数据库;后台专家组利用SaaS专家分析软件提供矿震分析诊断服务,并给出相应的预警报告及决策支持等。利用网络远程监控矿震信息是业内人士近年来所关注的一个重点。云计算技术的兴起给予了矿震远程监测预警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为实现矿震灾害预警的准确、高效、低成本目标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利用SaaS模式构建的矿震远程预警系统基本实现了“一次投资、按需使用、分散监测、异地会诊、多矿同用、集中维护”的良好建设目标,应该是矿震灾害预警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且该系统的初步实现也为将来建设具有复杂智能逻辑的矿震专家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场应用表明,所构建的系统已基本具备全国统一远程矿震预警系统的架构,能满足多矿区远程矿震预警的基本要求。
第二篇:露天矿边坡管理办法
露天矿边坡管理办法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1条边坡滑坡是露天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之一,露天矿边坡的稳定与否,是直接关系到煤矿能否正常生产的重要前提。露天矿边坡研究与治理工作是煤矿技术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加强露天矿边坡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根据《露天煤矿边坡管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2条露天矿边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1、开展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查明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地质条件及其它因素。
2、为露天矿采剥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每年对已经出现的边坡滑落和变形预报提出整治方案,并做好施工中的管理工作。
3、不断总结露天矿边坡管理经验,搞好露天矿边坡管理工作。
第3条局科技处作为边坡管理的职能部门,必须做到:
1、成立露天矿边坡管理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每季度作出边坡监测分析报告,报有关部门。
2、定期进行地下位移监测,掌握第一手资料,应用计算机进行边坡位移分析。
3、督促两矿健全边坡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按期进行边坡观测,及时提供观测数据。
第4条边坡管理作为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局、矿生产部门必须做到:
1、把边坡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生产管理,负有业务保安责任。
2、、季度采剥设计、计划必须提出确保边坡稳定的技术措施。
3、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工作面必须放线开挖、排土,严禁出现超高台阶,加强工作面水的管理,如发现不按设计施工或违反规定以及出现滑坡险情时,有权责成两矿及时处理,在紧急情况下,有权停止有滑坡险情或险情危及区域的生产或施工作业,以保证安全。
第5条边坡滑落作为煤矿重大灾害事故之一,局、矿安全部门必须做到:
1、把边坡管理工作纳入日常安全监察工作,负有业务保安责任。
2、督促检查两矿落实采剥设计、计划提出的边坡稳定技术措施。
3、在安全检查中,如发现不按设计施工或违反规定以及出现滑坡险情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在紧急情况下,有权停止有滑坡险情或险情危及区域的生产或施工作业,以保证安全。
第6条两矿应在局长和主管副局长的领导下,建立地质、测量、采矿等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边坡管理机构,从事边坡管理、科研工作。
第二节地质测量
第7条根据露天煤矿边坡不同区段的软弱结构面(包括软弱层面、节理面、断层面等)发育程度、含水情况及与其空间关系,每8~10年划分一次边坡类型。
Ⅰ型:稳定型
1、以坚硬岩层为主,软弱结构层(面)不发育,有很少的软弱结构层(面)或层间距很大(>30m)。
2、软弱结构层(面)倾角大于采场最终边坡角,小于软弱结构层(面)的内摩擦角。
3、软弱结构层(面)走向与采场最终边坡走向的夹角接近。
4、岩体构造简单,含水性差,透水性强,不影响边坡稳定。
Ⅱ型:基本稳定型
1、坚硬岩与软岩互层,软弱结构层(面)发育,软弱结构层(面)多或层间距较小(15-30m)。
2、软弱结构层(面)倾角等于或稍大于采场最终边坡角。
3、软弱结构层(面)的走向与采场最终边坡走向的夹角大于30°。
4、岩体构造不复杂,含水性中等,对边坡稳定有一定影响。
Ⅲ型:不稳定型
1、坚硬岩与软岩互层,软弱结构层(面)极发育,软弱结构层(面)很多或层间距很小(<15m)。
2、软弱结构层(面)走向与采场最终边坡角,大于软弱结构层(面)的内摩擦角。
3、软弱结构层(面)倾角小于采场最终边坡角,大于软弱结构层(面)的内摩擦角。
第8条边坡岩移的观测工作,应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搞好地质测量监测配合,注意引进新技术、新仪器,研究新方法,采用测量方法观测,其方法、精度要求执行煤炭部颁发的《煤矿测量规程》的规定。
第9条在雨季前,对有滑动迹象的边坡,要提出预报和处理意见,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生产及地面大型设备或固定建筑物,有严重威胁的滑坡与滑坡迹象地段,要及时向主管局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报上级机关。
第10条对已出现的滑坡、有滑坡迹象及预计滑坡的危险区,必须进行岩移监测,监测工作采取专业小组与两矿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Ⅲ型采场必须设专门小组进行长期岩移监测工作,及时提供信息,不断总结经验。
第三节设计
第11条露天矿的长远设计、阶段性设计或改造设计都应包括边坡设计内容及其费用,各级领导审批设计时,应一并审批相应的边坡设计。
第12条采剥设计和单项工程设计必须保证边坡稳定,特别对Ⅱ、Ⅲ型边坡有关的各项工程,都必须有完整的工程设计,设计要包括边坡稳定计算和分析。如不稳定则应做出必要的防滑工程设计,其工程费用要列入工程总概算中。
第13条边坡稳定验算、边坡稳定计算方法需经主管局领导批准,方能计算稳定系数值及其参数。
第14条凡与边坡稳定有关的各项工程,必须严格履行会签手续,不经主管局领导批准的,一律不准施工。如需修改已批准的设计,应由原设计单位提出修改设计,重新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经原审批单位批准后方可施工。
第15条排土场设计应根据排土工艺和对边坡稳定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尤其是排土机排土场。
第四节施工
第16条对于Ⅱ、Ⅲ型采场,与边坡有关的各项工程,必须在施工前下发必要的图纸,严格按设计规定的程序、境界和方法施工,在实际施工中注意分析、研究边坡稳定状态,工程竣工后提交竣工图,竣工报告中应写明边坡稳定状态分析意见,经会签后存档,并报工程审批单位备案。
第17条凡与边坡稳定有关的各项工程,必须根据设计的要求,提前或同时进行防滑工程施工。
第18条临近采场最终边坡或到界台阶的最后一个采幅的穿孔,爆破和采剥工作应做出单项设计或技术措施。各露天矿都要研究适合本矿条件的爆破参数,推广一些比较先进的爆破技术或其它减震措施。
第19条工程施工测量应严格执行《煤矿测量规程》,保证测量精度。
第五节整治
第20条水是造成边坡滑坡的主要因素。对于地下水威胁边坡稳定的区域,需进行必要的疏干工作,如开挖疏水沟或拦截水沟,钻孔放水及群孔抽水等。
第21条在采场、排土场周围,建立完整的防排水系统。每年雨季前,应进行全面检查、维修。
第22条为维护边坡完整,防止边坡滑落,禁止任何单位及个人在到界边坡上乱挖乱采,如遇因此而发生的边坡滑落,要追究当事者个人责任。
第23条对矿坑内的明火,应采取必要的灭火措施予以消除,保证矿坑无明火。
第24条对局部不稳定的边坡,必须采取弱层爆破、削坡减载、边坡加固(护坡、挡墙、抗滑桩、表面喷水泥砂浆)等措施,或采取不切弱层、预留防滑煤壁的方法进行处理。
第25条台级到界后,要清扫浮石,将台阶修整好,具体要求按《到界台阶管理实施细则》执行。
第六节边坡科研
第26条边坡科研是露天矿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矿务局每年应根据实际情况拨出一定科研费用,进行边坡科研工作。
第27条建立边坡试验设施,购置必要的设备、仪器,开展系统的边坡科研工作,可采取与有关院校、科研单位合作的方法。
第28条各级领导应将边坡管理列入工作日程,有计划的举办边坡技术管理短训班、学术讨论会,大力推广边坡研究新成果,了解掌握国内外边坡管理新动态。每年组织一次边坡管理经验交流会。
第三篇:边坡规范总结
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总结i好
一、边坡工程技术现有规范: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英文版1000↑ 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843-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255-2010):水电水利工程边坡施工技术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市政工程边坡及挡护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J50-126-2011(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路堑边坡设计规范DB15T473-2011 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设计补充规定_铁建设[2009]172号铁路规范里已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地基基础规范/地基处理/建筑地基中有2011版
二、涉及到边坡的规范:
1、港口工程勘察规范 ——(第五章)土坡和地基稳定及其条文说明:适用于主要由欠压密、正常压密以及压密比小于4的粘性土组成的土坡和地基。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3.7节挖方高边坡对边坡工程的勘察(应满足公路工程勘察规范的要求)、边坡岩土体力学参数、边坡稳定性评价做了介绍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6.7与6.8节分别对土质边坡与岩质边坡的设计做出规定
4、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3.2节重力式挡土墙的条文说明里对路堑边坡的物理力学指标(综合内摩擦角和重度)做出了说明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4.7节对边坡工程的勘察做了详细的说明:包括勘察的内容、大型边坡勘察应符合的要求(分段勘察)、边坡工程地质测绘、勘探线布置、岩土层和软弱层的采样、三轴试验及直剪试验的选择、边坡稳定性评价、监测以及边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论述的内容
6、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塌岸分类(原则上说可能不属于边坡范围)
二、主要边坡技术现有规范背景、水平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是工程中最常用到的规范,适用范围广:包括建(构)筑物及市政工程的边坡工程和岩石基坑工程。
(1)背景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制定的目的主要是使建筑边坡工程技术标准化,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保护环境的要求,以保障建筑边坡工程建设健康发展。
武隆“边坡事件”(重庆市武隆县)后,建设部发文“总结国内外建筑边坡工程技术的成果和实践经验,防止和减少边坡垮塌造成的工程事故”,由重庆市建设委员会组织重庆市设计院等国内6 家单位,由郑生庆、郑颖人等人起草,在重庆市地方标准《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基础上扩充和修改。部分内容例如抗滑桩、锚钉边坡等支护结构、边坡抗震计算等尚未纳入《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山西规范多频低震级抗震计算能否考虑在内)
(2)主要内容
1)规范丰富和完善了建筑边坡工程勘察的内容和技术要求细则,提出了岩质边坡的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统计值表和等效内摩擦经验值等岩石边坡力学参数。
规范规定建筑边坡应作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大型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宜分阶段勘察;地质环境复杂的一级边坡工程应进行施工勘察。将施工勘察纳入“动态设计”和“信息施工”,并成为其主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保证边坡勘察资料的准确性和支护结构设计的可靠性。
2)以岩体力学的基本观点建立了岩质建筑边坡设计的原则和计算方法。① 根据边坡结构面发育特征、主要结构面与坡向的组合关系和岩体完整系数提出的分类方法强调了结构面对岩质边坡稳定的控制性作用,体现了岩体力学基本思想,更能如实反映岩质边坡的天然特点,便于正确判定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并合理确定支护结构承担的岩体压力。
②根据岩质边坡破坏的控制条件和产生的破坏模式,规范提出了相应的边坡侧向压力计算方法,改变了单一地采用土质边坡的方法计算岩质边坡侧压力的不合理现象。3)提出了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的设计原则。当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时,边坡工程设计应根据基础方案、构造作法和基础到边坡的距离等因素,考虑建筑物基础与边坡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在已有重要建(构)筑物邻近新建永久性挖方边坡工程时,应采取措施防止边坡工程对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
4)锚杆挡墙的侧向压力: 挡墙侧向压力大小与岩土力学性质、墙高、支护结构型式、位移方向和大小等因素有关。由于锚杆挡墙构造特殊,侧向压力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例如锚杆变形量大小、锚杆是否加预应力、锚杆挡土墙的施工方案等都直接影响挡墙的变形,使土压力发生变化。同时挡土板、锚杆和地基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目前理论上还未有准确的计算方法如实反映各种因素对锚杆挡墙的侧向压力的影响。从理论分析和实测资料看,土质边坡锚杆挡墙的土压力大于主动土压力,采用预应力锚杆挡墙时土压力增加更大。本规范采用土压力增大系数β来反映锚杆挡墙侧向压力的增大。岩质边坡变形小,应力释放较快,锚杆对岩体约束后侧向压力增大不明显,故对非预应力锚杆挡墙不考虑侧压力增大,预应力锚杆考虑1.1 的增大值。
5)锚杆锚固长度:规范规定锚固长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是为保证锚固效果安全、可靠,使计算结果与锚固段锚固体和地层间的应力状况基本一致。
6)对一级边坡工程规定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施工”,对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等提出实施要求。该方法可以达到客观求实、合理安全的效果。
7)边坡支挡结构的变形控制:支护结构变形控制等级应根据周边环境条件对边坡的要求确定,可分为严格、较严格及不严格。当坡顶附近有重要建(构)筑物时除应保证边坡整体稳定性外,还应保证变形满足设计要求。边坡的变形大小与边坡高度、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支护结构类型、施工开挖方案等因素相关,且变形计算复杂不够成熟,有关规范均未提出较成熟的计算方法。工程实践中只能根据地区经验,采用工程类比的方法,从设计、施工、变形监测等方面采取措施控制边坡变形。同样,边坡支护结构变形允许值所涉及因素较多,难以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确定,工程设计中可根据边坡条件按地区经验确定。
(3)水平规范编写组认为《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反映了目前国内外的建筑边坡工程成熟的技术和先进经验,规范对建筑边坡工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可满足目前国内建筑边坡工程的需要,完成了部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
2、水电水利工程边坡施工技术规范和边坡设计规范
1)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的1~5级边坡的设计(有标准明确规定的除外)进行了规定。
2)主要内容包括对边坡设计的基本规定、边坡稳定性判别和岩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确定、边坡的计算和分析(有渗流计算、稳定计算、应力和变形计算)、边坡治理和加固措施以及安全监测设计
3)边坡稳定性判别和岩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确定、渗流计算等都主要是对1、2级边坡做了详细说明,与3级及其以下级别的边坡做了区分
3、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设计补充规定_铁建设[2009]172号.(1)背景
09年发行,主要是对当前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重点做了补充的规定
(2)主要内容
1)对路基挡土墙、边坡防护、防排水系统,桥涵,隧道,取弃土场做了详细规定
2)明确了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按结构物进行系统设计,明确了合理确定工程类型的原则
3)规定了客运专线及时速200km客货共线1级铁路路基边坡高度:平原地区不宜>6m,山区地质条件良好不应>12m,特殊性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及岩溶地区不良地质不应>8m,路堑边坡高度在土质和风化破碎软质岩段不应>15m,硬质岩石段不应>30m,中-强膨胀岩土段不应>10m 4)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细节处理有明确的要求 5)取消了使用浆砌片石的有关规定
6)对特殊岩土、不良地质条件下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设计做了规定 7)补充了弃土场设计的有关规定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本规范关于边坡的内容如下:
1.对高边坡、地基处理、路基病害整治等项目的设计,提出了有关施工监测与动态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2.完善了路基排水系统设计要求,补充了油水分离池、排水泵站、仰斜式排水孔、支撑渗沟等排水设施,强化路基排水与边坡防护的综合设计。
3.新增加了挡土墙、边坡锚固、土钉支护和抗滑桩等支挡结构设计技术要求; 4.对于软土地区路基、红粘土与高液限土区路、采空区路、滨海路、水库路等特殊路有设计技术要求;完善了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多年冻土、黄土、膨胀土、盐渍土、风沙、雪害、涎流冰等特殊路的处理技术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路堑边坡设计规范》(DB 15/T 473-2011)
本规范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特殊水文气候(严寒干旱)、地质地貌、经济状况和道路条件等综合因素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包括一些基本规定、边坡设计(分为:严寒区域、温润季冻区、严寒干旱区、干旱区路堑边坡)、坡面防护设计(包括:工程防护、生物防护、综合防护、封面与捶面防护)。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锚杆规范里有完整的 6.0.4 光面爆破应采毫秒起爆方式。当雷管分段毫秒差小,造成震动波峰迭加时,应跳段使用。
6.0.5 开挖工作面的岩石爆破时,周边眼应采用低密度、低爆速、低猛度、高爆力的炸药,并应采用毫秒雷管或导爆索同时起爆。当炸药用量较多,对围岩影响较大时,可分段起爆。
6.0.8 爆破质量应符合下列要
对于不稳定的岩质边坡,应随边坡自上而下分阶段边开挖、边安设锚杆。8.5.1 喷射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6.4喷射作业紧跟开挖工作面时,混凝土终凝到下一循环放炮时间,不应小于3h 9.5在Ⅳ、Ⅴ级围岩中进行锚喷支护施工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锚喷支护必须紧跟开挖工作面。2应先喷后锚,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50mm;喷射作业中,应有人随时观察围岩变化情况。3锚杆施工宜在喷射混凝土终凝3h后进行。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3.4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应提出对施工方案的特殊要求和监测要求,应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施工情况和变形、应力监测的反馈信息,必要时对原设计做校核、修改和补充。
3.4.3 二级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法。
9.4.1 Ⅲ类岩体的边坡应采用逆作法施工,Ⅱ类岩体的边坡可部分采用逆作法施工。
15.1.1边坡工程应根据其安全等级、边坡环境、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条件编制施工方案,采取合理、可行、有效的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15.1.2对土石方开挖后不稳定或欠稳定的边坡,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特征和可能发生的破坏等情况,采取自上而下、分段跳槽、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或部分逆作法施工。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
15.1.5边坡工程开挖后应及时按设计实施支护结构或采取封闭措施,避免长期裸露,降低边坡稳定。
15.1.6 一级边坡工程施工应采用信息化施工法。
15.4.1 岩石边坡开挖采用爆破法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爆破对边坡和坡顶建(构)筑物的震害。
15.4.2 当地质条件复杂、边坡稳定性差、爆破对坡顶建(构)筑物震害较严重时,宜部分或全部采用人工开挖方案。15.4.3 边坡爆破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在爆破危险区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爆破前应对爆破影响区建(构)筑物作好监测点和建筑原有裂缝查勘记录; 爆破施工应符合边坡施工方案的开挖原则。当边坡开挖采用逆作法时,爆破应配合台阶施工;当普遍爆破危害较大时,应采取控制爆破措施;4 支护结构坡面宜采用光面爆破法。为避免爆破破坏岩体的完整性,爆破坡面宜预留部分岩层采用人工挖掘修整; 5爆破施工尚应满足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四篇:边坡验收总结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万州销售分公司
移民综合楼边坡治理工程竣工验收总结
受*******委托和授权,*****边坡治理工程由*****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实施监理,监理合同服务期限为合同签订日至工程完工。监理阶段为施工阶段监理,监理内容为;施工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合同与信息管理,现场工作协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文明施工监理工作。现已完成施工任务,监理单位进行总结如下:
一、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勘察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监督单位:*******
1、挡土桩(共19根)
2-3号、16-17号桩尺寸1.5m×1.6m,4-15号桩尺寸1.5m×1.8m,E1-E3号桩尺寸1.2m×1.4m,桩心间距5.0m。桩深最长为15号桩22.8米,最短为E3号桩9.45米。靠土侧受拉主筋为¢32,临空侧钢筋为¢20,均为HRB400钢筋;箍筋为¢12四肢筋,HPB300钢筋;两侧为¢20,HRB400钢筋。桩身混凝土为C30商品砼。
2、锚索
5-15号桩距离桩顶1.5m、4.5m各设置一道锚索,锚索采用采用14φS15.2,抗拉强度设计值1260N/mm2钢绞线,锚入中风化基岩不小于8.5m,满足设计要求,锚索锚固体砂浆采用M30水泥砂浆。
3、挡土板 桩之间挡土板厚度0.35m,采用逆作法施工,即在桩施工完成后由上向下进行挡板施工,每次挡板施工高度不超过1.0m。挡土板钢筋采用在桩上钻孔植筋的方式,双层双向配筋,横向钢筋¢12@150,纵向钢筋¢12@200,均为HRB400钢筋。挡板砼采用C30商品,浇筑时连续浇筑,分两次下料分段振捣。
4、挡土墙
挡墙石材为MU30毛条石,挡墙基础置于中风化砂岩层上,墙体设置PVC-U(DN50)排水管,间距按2.0m*2.0m梅花形布置,墙背设0.6m厚片石滤水层。
二、边坡支护工程监理情况
1、原材料方面 该工程所用原材料(钢筋、砂、石、混凝土)等均采用合格材料,材料进场后由监理现场见证取样送检,材料试验报告如下:
挡土桩岩芯试验2组,合格2组;钢材原材料共复试15组,合格15组;水泥2组,合格2组;砂3组,合格3组;钢绞线复试1组,合格1组,锚环及夹片各复试1组,均合格。
机械连接试验4组,合格4组;双面搭接焊试验1组,合格1组。C30砼抗压强度报告20组,M30水泥砂浆(锚孔灌浆)抗压强度报告22组,全数合格。
2、隐蔽工程验收情况
钢筋加工、连接、安装等检验批,监理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及相关标准图籍进行平行检查及验收,虽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质量通病,通过现场指出及下发整改通知的方式都整改到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3、模板分项工程 该工程模板分项严格按脚手架及模板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安全方面 该工程严格按相关安全、文明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施工过程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安全控制到位。
5、资料方面 通过对该工程施工资料的收集、审核,评定该工程施工相关资料真实、齐全、完善,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三、综合总结
通过对该边坡支护工程的原材料控制、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的检查控制、施工资料的审核,综合评定该边坡支护工程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同意验收合格。
第五篇:路基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法
4、路基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法 4.2.1、施工放样
土方卸载后,将路基两侧坡脚大致整平与路基便道水平,多余土方清运出场,采用全站仪直线段每20m放样一个断面,曲线段每隔5m放样一个断面。每个断面应将路基两侧坡脚点及设计路肩点进行准确放样。
4.2.2、刷坡
施工前,将挖掘机的斗齿上水平焊接一块钢板,使挖掘机料斗刷坡时再一个面上,先进行刷坡粗刷,坡面预留10cm,施工时根据路肩边坡点及坡脚的位臵,横路基断面每隔20m进行挂线,人工挑出先挑出一道槽子,避免边坡压线,然后挖掘机安设在坡脚附近位臵,从路肩向坡脚根据白线的位臵,将边坡多余土方刷掉,然后挂线将坡面多余10cm弃土人工进行修整,装车运出场外弃土场。
4.2.3、脚墙
路基坡面刷完之后,测量坡脚标高,开挖脚墙基槽,脚墙开挖宽度为1.2m,开挖深度为1m,基底预留10cm,人工整平基槽,采用打夯机将基底进行夯实后。待夯实完成后,恢复坡脚线,基底弹线、立模,人工搭设溜槽入模,浇注混凝土。混凝土分层进行浇注,每30cm一层混凝土一层片石进行施工。施工时,先将铺筑一层混凝土,人工抛片石,片石距离模板不得小于10cm且不得堆码片石后直接用混凝土灌注,避免脚墙出现空洞显现。浇注至地面时,严格控制设计脚墙标高尺寸,严禁随意调整,从而影响坡面拱形的整体美观效果。混凝土24小时拆模,洒水养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才行采用三七灰土分层进行回填夯实。
4.2.4、拱形骨架施工
根据路基防护设计交底材料及西兰公司下发的路基防护会商纪要文件,拱型骨架施工共分两次浇注砼,第一次浇注至路基坡面位臵,挡水栏预留接茬钢筋,接茬钢筋的直径不得小于10mm,钢筋间距不得大于30cm。拱型骨架拱圈半径为2m,上、下两拱之间的距离为2m。拱圈宽度为60cm,拱圈及主架厚度为60cm,上部两侧设10cm厚C25砼挡水栏。
4.2.4.1、开挖基槽
采用全站仪精确放样坡脚位臵,人工根据每隔16.22m设一道沉降缝,自上而下排拱。人工根据坡脚及路肩边坡点位臵及高程,先定钢钎挂线,然后沿上下两点进行挂线,人工将压线的位臵进行清除,确保线基本上贴着坡面。先行开挖主架基槽,开挖深度为50cm,主架开挖完成后,根据排设的拱架位臵,将拱圈位臵进行开挖,开挖深度为50cm。
4.2.4.2、浇注混凝土
基槽开挖完成,报监理工程师后,立即浇注混凝土。混凝土浇注时,主架应与拱圈同时进行。开挖后的基槽不得长时间暴漏在外,应随挖随浇,避免雨天冲刷边坡。混凝土浇注人工可在坡面上搭设溜槽或简易坡面运输架,自上而下进行浇注,混凝土浇注时,应严格按照试验室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拌合。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混凝土振捣应设专人进行,不得来回更换人员。混凝土浇注完成后,两侧挡水栏位臵应及时将接茬钢筋埋设好,钢筋间距为30cm,流水面位臵应进行收面2-3次,确保混凝土内实外美,坡面平顺。
4.2.4.3、挡水栏施工
拱型骨架挡水栏,采用3mm厚钢板加工拱架模型,外侧采用直径12的钢筋加工成的卡子,每隔30cm设一道。竖条采用竹胶板外侧设5cm×5cm方木背楞,模板高度为15cm,便于控制混凝土面。
挡水栏采用人工浇注入模,采用自上而下的施工顺序进行,竖条挡水栏应与拱圈挡水栏同步进行施工,避免混凝土出现过多施工缝,影响外观质量。
4.2.4.4、混凝土养生
拱形骨架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安排专人进行养生,并采用草帘子进行覆盖。避免混凝土出现干缩裂缝。混凝土养生期间应每天进行1-3次,可根据天气变化,养生周期为混凝土浇注后不小于7天。
4.2.5、穴植紫穗槐
1)、骨架护坡完成后,人工将坡面窗式拱架内,均匀洒铺10cm厚种植土,洒水洒透通过洒水使坡面种植土慢慢密实。
2)、拱形骨架窗内穴植紫穗槐,横向间距0.3m,纵向(高度方向)0.4m,每穴2株。
3)、种草防护的草籽应均匀,全部落入坡面,及时覆盖表土并适当拍压。4.2.6、注意事项:
1)、施工前,路堤应自上而下逐条布臵骨架;当路堤坡脚最后几个拱间距或高度不足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拱间距、拱高或镶边宽度,使边坡得到有效保护。
2)、严格按设计型式、尺寸挂线放样,开挖沟槽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应清除坡面浮土,填补坑凹,使坡面大致平整。边坡应随挖随浇注,严禁长时间暴漏。
3)、骨架应按设计形状和尺寸嵌入边坡内,骨架内的种植土应与骨架表面齐平,并与骨架和坡面密贴。
4)、路堤骨架需待路堤沉降基本稳定后方可施工并使坡面保持平顺。5)、拱形骨架护坡竖条和拱圈必须整体浇注,骨架模板要有足够刚度,加工要求精细,模板加固必须稳固可靠不跑模。
6)、流水槽可分开与拱架进行浇注,但必须在浇注拱圈时预留接茬钢筋,并将接触面进行凿毛处理,预留接茬钢筋直径不小于Φ8,间距不大于30cm。
7)、控制混凝土塌落度,捣固密实,加强抹面处理,确保骨架护坡内实外美。
8)、脚墙、骨架、护脚、镶边沿线路方向每个16.22m设伸缩缝一道,缝宽0.02m缝内全断面填塞沥青麻筋,每个100m设一道0.6m宽的踏步,必须保证伸缩缝的贯通,伸缩缝内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全断面填塞沥青麻筋,不得采用其他材料代替。
9)、骨架混凝土施工完毕应及时覆盖并洒水养生,养生期不少于7天。10)、灌木苗间距为横向0.3m,纵向(高度方向)0.4m,每穴2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