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
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 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数字图书馆在信息存储形式、信息组织形式、信息处理和输出形式、信息传递速度和服务方式等方面比传统图书馆有重大的改革。数字图书馆被人们称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模式,这种图书馆的实质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分布于各处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动态搜寻、利用,是用户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最快捷方式,是一种信息环境而不是具体的图书馆形态。数字图书馆依靠数字化技术把文字、声音和图像转化为数字形式,采用数字方式进行存贮、传输和处理,将图书馆的多种资料信息通过计算机转化为二进制数字存储起来,如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各种数据库及光盘资料。数字图书馆的主要特征是:(1)信息存储数字化;(2)支持网络多元化;(3)信息共享网络化。
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计算机和因特网带来的文献信息载体形态和传递方式的变化,也是图书馆的存在方式、运行机制和社会功能的重新定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的黄铁军先生认为:建立数字图书馆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它需要从资源的数字化和资源的管理及服务两方面做长期的工作。图书馆应该适应发展模式的变化,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加强图书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工作,将图书馆馆藏信息实现数字化,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向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化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化,使馆与馆之间可以共同采访、编目,共同建设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共同利用网上的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通讯功能,为用户进行信息的快速传递服务,如电子邮件服务、电子文献传递、情报检索等服务,可以借助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和快速的文献信息传递方法,给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文献信息。用户不必到图书馆,就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从网上得到更充分、准确的参考资料。以前信息研究者依靠手工查找资料,凭借个人的判断力进行研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所得资料不完全,研究问题不充分。利用网络开展读者服务,使图书馆原来面向社会服务所受到的诸多制约不复存在,可以将用户、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系统连结起来,向用户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为了适应图书馆新的发展模式,图书馆应加强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除了购买电子出版物和光盘数据库外,还应有计划地将传统图书馆的有特色的文献转化为数字化文献。选订电子出版物时应协调订购,避免重复引进。对于利用率不高的外刊,可采用购买联机检索服务的方法。为了让订购的电子出版物充分发挥作用,要广泛宣传馆藏电子出版物的收录范围,专业覆盖面及检索方法,引导读者利用电子出版物查阅所需资料。华侨大学图
书馆已建成了多媒体阅览室,将计算机、数字化等高技术结合起来,读者不仅可以阅读电子出版物,而且可以上网查询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的各种信息,检索电子期刊和联机数据库。国家很重视书目数据库和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加强了对数据库建设的宏观管理。各图书馆在数据库建设中必须树立全局观念,按国家标准办事,文献的加工整理应规范化、标准化,并充分考虑馆藏特色,突出优势,充分考虑科研、教学和市场的需要,建立有自身特色的数据库。
图书馆面临服务信息化,馆藏多媒体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化的转变,必将推动图书馆管理自动化和科学化。随着文献载体收藏的多样化,更要求管理手段计算机化。采购、编目、检索、流通以及图书馆各种业务工作都要加强计算机管理,才能高效率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减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方便读者,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图书馆现代化管理除了装备计算机等先进设备外,还要拥有先进的管理思想,高效的管理组织,科学的管理方法。思想创新是宏观的,方法创新是微观的,思想创新能用新观念作指导,方法创新能有力保证创新思想的实现和进一步丰富,两者相互作用,推动图书馆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常言的数字图书馆的功能远远超过了传统图书馆的范围,但其存贮的信息资源应该是有序的,便于检索利用的,因此它必须借助于传统图书馆的理论、经验。而传统图书馆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融合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改革进取拓展其功能。因此融合二者的优势,互补升华而成的复合图书馆的建设模式,是传统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模式。
步入21世纪,我国图书馆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传统图书馆,在当前轰轰烈烈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热潮中向何处去?这是当前人们苦思以求的现实问题。
静心回顾国内外10余年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际和图书馆发展的演进历程,本文认为未来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应为:融合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延伸传统图书馆的功能,而构成的复合图书馆的建设模式。即利用数字图书馆的优势,来拓展而不是取代传统图书馆,二者共存互补。
一、什么是数字图书馆
到目前为止,对数字图书馆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实践上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从数字图书馆的诸多定义所包含的特点和要素中,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是“(1)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2)文化的传播媒体,和文化产品的网络商务平台,今后经济和文化的载体和催化剂;(3)依附于网络而存在的有序的信息空间;(4)作为搜集、整理、存贮和传递各种知识信息的重要社会设施;(5)需要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广泛合作完成的数字资源中心;(6)拥有海量的、多媒体的、内容或主题相对独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作为其物质基础;(7)信息资源的组织形式为直接的、网状的;(8)信息资源的存贮自由化、网络化;(9)信息资源共享化;(10)面向对象的技术构建,提供信息线索及信息本身的查询;(11)遵循统一的访问协议,进行分布式管理,实现分布式环境下的信息封装。从以上要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存在狭义和广义的区别。狭义的看法把数字图书馆理解为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和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即把数字图书馆看作为传统图书馆发展的新形态;而广义的看法认为数字图书馆能智能地、实际地存取全球网络上数字化的、多媒体的海量信息,即把数字图书馆混淆于高速信息网。
尽管对数字图书馆还没有一个恰当的权威的定义,但其产生的背景是源于互联网上海量的数字化资源,如何合理、有效地对这些资源进行存贮、组织、传播和利用,是人们面临的新课题。于是需要探索一种系统技术来管理海量的数字信息资源,并创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而对信息进行整序和利用,正是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的根基,因此,美国在90年代初产生出数字图书馆的理念。
尽管数字图书馆含有“图书馆”三个字,但数字图书馆却不能仅仅理解为是一种新的图书馆形态,数字图书馆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搬到网上去,或将馆藏资源进行大规模数字化。不过,数字图书馆既然借用了“图书馆”一词,那么它必然显示出其信息资源不同于一般网络信息资源的某些特征,即数字图书馆所存取的信息资源应该是有序的、系统的、有组织的,便于提供利用的。
另外,数字图书馆的英文原文是Digital Library,直译为数字图书馆和数字资源库。事实上,目前常言的数字图书馆实际上是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的数字资源库群,是实行分布式管理的信息和知识共享的计算机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多媒体数字化资源,跨平台跨语种网络化存取,计算机系统分布式管理和智能化服务,主要目的是实现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共享。因此可以认为数字图书馆是将数字化资源实行分布式计算机管理的,实现网络化存取和智能化服务的信息和知识资源共享系统。可见通常所言的数字图书馆的功能远远超过了传统图书馆范围。
二、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共存互补 追溯图书馆的起因,是源于解决文献生产的分散性和文献源的无序性,以及人们对文献利用要求集中和有序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社会环境,图书馆工作就是将文献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贮存到传播利用的过程。
古代和近代图书馆用手工方式力求将文献搜集齐全,进行分类编目,编制文献索引,开展参考咨询,现代图书馆搞自动化、网络化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当人们面对海量信息望洋兴叹,不知所措,出现了所谓“信息爆炸与知识饥渴”的矛盾,为解决这种矛盾,即产生了数字图书馆。
从图书馆的使命和产生、发展的历程,数字图书馆既然是传统图书馆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建设模式,只要是还被公认为是图书馆,其工作重点,就理应是如何组织和利用数字资源,包括网上资源,其核心目标是帮助读者快捷准确地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现阶段则需要探索如何继承传统图书馆的优势,针对数字图书馆的运作特点,发挥现代化技术手段的长处,并将该学科领域的理论、技术、方法,以及数代人为之努力探究而成的经验,运用于数字图书馆建设之中。
因此,同传统图书馆一样,数字图书馆要有效运作,需要有合理的资源组织,快速的信息检索,以及高速的信息传递,它使数字图书馆涉及众多的技术。例如:
①信息采集:由于数字图书馆需要收集或创建数字化馆藏,因此信息采集成了各种数字化技术。
②信息的表现:由于数字信息以多元媒体的形式出现,并且在全球传播和共享,因此信息的表达需要研究如何将多媒体的数字化信息,按表征信息特定特征的结构单元组织起来,以便加以检索。
③信息的存贮:由于数字信息巨大的信息量,所以如何大规模存贮数据,按何种格式存贮数据,如何对数据进行压缩等问题日益突出。
④信息的组织:由于数字信息的海量和快速增加的特点,信息资源的有序化和系统化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⑤信息的检索:由于网络信息获取快捷性等要求,必须建立好宽带信息网,保持信息渠道畅通,同时需要提供有效的信息查询工具。
⑥信息的传递:由于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功能强大,它面临大量的信息传递问题。
⑦信息的安全:由于数字图书馆的开放性和对于网络的依赖性特点,还由于数字图书馆对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力,信息的安全成为重大隐患,并由此引出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法律、道德等问题,从技术上保证信息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从以上数字图书馆所涉及的技术看,除了所面对的对象有很大差别外,从表面上看,它们同传统的以研究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报道、交流、服务为宗旨的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数字图书馆所面对的是网络化的数字信息资源,而传统图书馆所面对的主要是载体上独立存在的纸质的,或缩微、视听、机读的文献资料,但是在管理知识信息和快速有效提供利用这一点上,它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样的。
因此,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应将传统图书馆学积累的丰富的信息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让传统的信息管理原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新信息环境中获得新生,从而更进一步的充实发展和完善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和内容,提高图书馆在信息产业大家族中的作用和地位。
三、传统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
数字图书馆的弱势正是传统图书馆的优势。有人曾预言在20世纪末期会进入无纸社会,然而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被视为图书馆消亡论的代表人物,无纸社会的积极鼓吹者,美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则在“关于无纸社会的再思考”论文中,重新认识到“从以纸为载体过渡到以电子为载体的交流令人神往,然而随着过渡的实际进行,我对其发展和意义则变得不再热情满怀,并且在过去的几年甚至变得彻底敌视。” 纸质文献会长期存在下去,尤其是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图书馆还是以纸质文献为主。何况信息可以存贮在各种载体中,人们的需求和爱好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图书馆而言,任何一种载体的馆藏文献,也是不可能满足各种用户的多种多样的需求。只是随着科学的进步,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推动,数字化资源将日益增多,但数字化资源决不是唯一的资源,所以作为各种信息和知识资源集散地和读者服务中心的实体,图书馆必然会存在。
当前人们在建设数字图书馆过程中,已经感到许多非技术的因素在影响数字图书馆的进程,一些专家对进入到完全的数字图书馆的前景产生了怀疑,似乎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传统图书馆的优势正是数字图书馆的弱势,二者完全可以相互结合,扬长避短。况且,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步伐,为跟上历史前进的车轮,传统图书馆已经在进行全面的改造。首先,工作重点正在转变,传统图书馆以采购、编目、典藏、流通、阅览为主要组织结构,为读者提供文献或文献线索,以文献为中心展开图书馆业务及服务工作。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在信息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及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方式、要求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图书馆业务工作实现了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而且服务工作也不再局限于为读者提供文献,而是要根据读者需求,提供大量的、各种载体的、经过筛选与整合的信息资源。
第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服务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由单一转向多元,由被动转为主动,检索查询由静态转为动态,由部分转向整体;服务内容由一般地传播知识转向获取与开发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快速高质服务,成为图书馆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现代化技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运用网络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图书馆不仅可以成为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而且可以成为一个良好的信息资源的集散地、中转站。第三,现代技术在传统图书馆业务工作中的应用,不仅导致了工作人员的重组,而且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更严格。要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要求,成为一个合格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外语应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专业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
另外,在现阶段传统图书馆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为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环境,又完全改变了传统图书馆有限的馆藏和单一的服务方式,更好地满足了读者对文献信息高质快速的需求。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图书馆是处在纸质文献与数字文献共存的混合状态,文献信息收集与处理、服务方式与对象都处在转轨的探索之中,复合图书馆的理念在国外图书馆界传播甚广。伯明翰大学的StepherPinfied教授指出,复合图书馆既不是仅包含纸质资源的传统图书馆,也不是仅包含电子资源的虚拟图书馆,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是一个将印刷与电子,本地与远程等各种信息资源集于一体的图书馆。
复合图书馆不仅重视纸质文献的采集与整理,而且将文献资源数字化列为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为读者提供各种指导与帮助,包括数据库使用方法、联机目录的查询方法、主题指南、网络资源查询方法等,使读者能够快速而有效地找到所需文献,而不受文献收藏地点、查找文献时间、文献载体使用范围的限制,充分提高文献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复合图书馆的建设模式是传统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趋势。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从古代、近代发展到现代图书馆的历程中,处于现阶段的一种建设形态,它与传统图书馆之间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而是共存互补,相互兼容。并且在现阶段轰轰烈烈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热潮中,传统图书馆必须紧跟时代车轮,加快改革步伐,利用数字图书馆的长处,来进化、演绎、拓展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只有在二者的基础上相互融合与升华而形成的复合图书馆的建设模式,才是传统图书馆的努力方向和发展趋势。
第二篇:未来企业发展方向
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摘要】 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全球采购的兴起,带动了工程总承包行业的跨国业务。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但同时也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体系、工业体系和工程承包体系的不同,国际工程承包单位面临着一定的转型的需要,尤其是主营业务为工程总承包的工程公司;同时近年来国际经济的进一步下滑,第三世界国家的工程公司逐步崛起,而中国国内的国际工程公司同质竞争加剧、成本高、利润低、管理不善都使得本来雪上加霜的公司管理更为经营困难,在这种困境下,中资企业是否应该按照原有公司战略进一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还是将更多精力投放在国内市场,如果进一步进军海外,出路在何方。本文就这一问题着重进行探讨,并对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探讨。
【正文】
伴随着三十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当今越来越多的国际工程总承包公司走出国门,曾经带来了丰厚的外汇收入;拉动了地方经济同时解决了就业问题;带回了先进的管理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管理层级;也为企业和国家带回了种种荣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中资公司在海外经营时遇到了种种困难,例如传统的总承包模式受到了更为廉价的工程公司的冲击;自身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环境的需要;导致公司大量利润流失,业务萎缩,退出当地市场。对当前我国企业国际工程承包的现状和问题可以总结如下:
一、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数量增加,但规模普遍较小,国际化水平低
2000 年时,我国有34 家企业进入225 家世界最大国际承包商排行榜,2010 年上升至54 家。同时,近些年来,在国务院国资委的主导下组建了大型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但仍有些新组建的企业海外经营方针和策略尚未明确。在实际的海外经营和操作过程中,这些大型企业的大多数二级公司仍然处于独立经营、分散经营的状态,基本延续了重组前的经营模式和方式,这就使得大型国有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优势无法在国际工程市场上发挥。
二、大型项目数量增加,但市场过于集中0 1 1 年,新签合同金额在1 0 亿美元以上的特大型项目有20个合计金额3 5 7 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25.1%。1亿美元以上项目266个,合同总额达960亿美元,占比67.5%。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498个,合计1123.7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79%。但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主要依赖于亚洲和非洲两大地区,在这两个地区,许多国家存在政局不稳、政府办事拖沓、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国别信用等级较低等问题。而对于工程发包额占据国际工程市场半壁江山的欧美市场来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进入的难度仍然很大,所占份额甚微。
三、企业业务领域持续拓宽,但管理和咨询发展落后
从最初起步时以劳动密集型的施工承包为主,到目前的以资金、技术密集为特点的高速铁路、通讯、石化等领域均有涉及,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业务领域已经大幅拓宽,形成了三驾马车——交通运输、房屋建筑、电力工业三大领域。但除大型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和长期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企业经过多年努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资产和人力资源外,我国大多数从事国际工程承包的企业缺乏国际化经营和管理的经验和理念,更缺乏具有国际工程承包经验的人才。
结合以上现状及问题描述,本文通过一定分析对未来国际工程企业发展模式进行简单阐述。
一、实施跨行业、跨国、跨模式的经营
跨行业经营:国际上的知名工程公司,无论是法国的万喜或是德国的豪赫蒂夫,堪称工程界的巨无霸,无一例外的都实行跨行业经营,至少有3~5项主营行业,个别公司甚至有10余种主营业务,甚至可以包含整个产业链,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按照ENR的分析,全世界排名前30位的工程公司都进行跨行业的经营。如果按照横向分析,这样进行经营非常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及将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如果按照纵向分析,这样经营非常有利于竞争。按照现代市场营销的规划理论,客户希望服务提供商能够提供全套的、全方位的服务,而不是单一服务,需要客户按照实际需求完成其他满足需求的工作内容。
跨国经营: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和信息沟通速度快速提升的今天,跨国经营的概念绝不是走出国门,或是走出亚洲的简单行为,需要跨国,甚至跨大洲的开展经营活动。首先跨国经营非常有利于占领周边国家市场或是辐射邻国。如果对某一国别市场比较熟悉,可能会因为文化和地理位置的相近,非常容易到邻国开展业务,占领新市场,取得竞争的制高点。其次跨国经营对降低项目管理成本或启到非常显著的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自发组织了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或是经济共同体,在该范围内两国之间进行进出口贸易免税或是货物自由流动,因此在某一个国家的项目完成后,所有的固定资产可以顺利的转移到邻近国家的新项目上,不仅免去了大笔的从国内运输到新现场的运输费用,同时也降低了项目工作强度和节省了大量时间。
跨模式经营:在传统工程承包中,中国承包商善于也非常喜欢简单的施工承包,随着全球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逐渐产生了EPC总承包商,也需要中国承包商与时俱进,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改变原有承包模式。目前的市场竞争,也需要承包商参与到BOT或是PPP项目中去,而单一只做施工总承包的企业必然会被市场所抛弃。
二、向项目高端管理公司靠拢;增强技术和管理创新能力
客观上由于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单体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影响工程的不确定因
素也越来越越多,尤其是海外工程项目。同时作为项目企业成熟度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公司的研发能力或创新能力,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部分工程企业往往忽略了自身研发能力的提升,而是过分强调自身生产能力的层级,导致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中只能参与低端的、劳动力密集的、附加值低的项目。不仅项目利润率低、而且管理难度非常大,任何一个细小的错误都会导致项目血本无归。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强调对公司制定新的战略方针,而后对结构设计进行调整,最后进行机构改革,改变原来传统的公司结构模式为职能型的架构,设立成强矩阵型模式或是混合型管理组织模式,充分发挥效率高和机构精简的特点,可以专门设立研发组织和市场开发组织,弱化实际的生产能力组织在公司中的影响。其次,在具备了管理的大体系影响之下,需要建立公司的管理体系和项目管理体系。再次,在提供软件的同时,提升公司的硬件水平,加强公司的信息化发展进程。
三、工程管理与投融资和运营相结合目前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技术复杂,资金需求量巨大,由业主完成项目融资工作不仅耗时长,而且失败率高,因此就需要工程公司首先具有为客户全方位服务的意识,主动解决客户的困难,需要承包商不仅提供非常优秀的工程服务,而且提供非常有效的融资服务。实际上我国公司承建的工程项目大部分位于第三世界落后国家,需要我国承包商努力提升融资渠道的建设问题。对此,应首先加强国内金融机构或是商业银行的合作,由于近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金融单位会主动为为企业走出去做好财务和金融顾问,同时也会大力提供融资支持,需要国内企业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大力为业主提高融资服务;其二,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的沟通和交流,国内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且金额有限,但是国际融资平台则较为宽广,同时国际金融组织与国内机构相比较,更容易被业主接受和与之沟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业主的融资瓶颈。
在成功解决业主的融资问题之后,对于项目总承包,或是项目具体执行工作而言,中资公司对此业务轻车熟路,操作简便易于控制。相对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建设周期。但在操作的实际情况中,大部分项目位于第三世界国家,国家基础设施差是通病,同时缺乏管理和运营大型项目的实力和基础。因此需要承包商通盘考虑将工程建设的产业链下游考虑,即提供运营和操作服务。按照上述理解每个项目在开发前期,承包商要有意识的提供全方位服务,即F(Finance)+EPC+O(Operate)。
四、提升公司产业链整合能力,重视重组和兼并、竞争和联合的关系。
伴随着国际间经济合作交流的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地企业发展成托拉斯型大型垄断企业,而工程承包企业也不能例外,也必须适应国际化进程的大潮流,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利益的行业或产业并购发展计划。需要首先需要形成“大项目”的概念,即项目的广义理
解,即项目融资、建设、运营或销售的理念,按照此种发展模式,需要考虑与银行的合作关系甚至并购,成为一定规模的财团负责开发项目和投资,同时将原有中资公司最擅长的工程建设部分独立完成之后,尽力满足业主的产业链延伸的想法,完成项目运营维护或是销售的工作。其次就工程中的“小项目”进行分析,即项目的狭义理解,可以简单划分成设计、施工、供货三部分,即传统的EPC总承包。在目前的中国国内承包商中,已经形成了类似中能建和中电建的特大型综合企业,都具备上文中论述的特点,也按照上述的形势进行了组合和机构设置。
五、加强人才储备培养战略,完成属地化经营目标
各种级别的竞争最终都会转变成人才的竞争,这次是公司真正的软实力。但是受到我国传统工程领域的限制,大部分公司忽视此类人才,对其很少有正规的培养和储备。同时大部分专业人才语言能力较差;而语言能力较强的人则对工程管理了解较少,大致大部分海外企业在走出国门时都会遇到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需要按照公司发展战略,结合未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趋势制定人才方案。
其次,对于具有多个海外项目的公司,可以加强当地公司的属地化经营,即主要工作层面的团队,包括简单技术团队都可以利用当地劳动力解决,在大部分第三世界和落后国家,既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同时也提升了企业形象,也为公司节省了一大笔成本费用,也降低了公司的运行成本。
结语:
总体来讲,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同时国内建筑市场的近期低迷,很多国际工程公司陷入了暂时的经营低迷状态,因此中资公司只能按照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制定更为科学公司发展战略,而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业务开展,虽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只要能够从意识、理念、方法等层面逐一改进提升,目前的经营困难就一定都能克服。
参考文献:
[1] 王玉洁 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策略研究及应用,山东大学,2009
[2] 梁淑娟,浅论国际工程施工招标与投标,时代经贸,2011(32)
[3] 李振宇,刘向伟,CSR: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发展的新思维,国际经济合作,2008(9)
[4] 郑成华,提高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网络财富,2010
[5] 王恩英,田兵权,柯星角,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运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价值工程,2008
第三篇:公司未来发展方向
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和原始设备制造商是同义词,已合并。
OEM生产,也称为定点生产,俗称代工(生产),基本含义为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同类产品的其他厂家生产。之后将所订产品低价买断,并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这种委托他人生产的合作方式简称OEM,承接加工任务的制造商被称为OEM厂商,其生产的产品被称为OEM产品。可见,定点生产属于加工贸易中的“代工生产”方式,在国际贸易中是以商品为载体的劳务出口。目 录
1概念辨析 1.1 供应方式 1.2 基本条件 2发展历史 3发展优势
3.1 适应科技发展 3.2 品牌发展 3.3 信息管理发展 3.4 顾客解决方案 3.5 建立竞争优势 4发展现状 5利弊分析 5.1 生产方好处 5.2 生产方弊端 6战略选择 6.1 走出去
6.2 海外贴牌生产 6.3 海外贴牌优势 7产业升级 8经营启示
8.1 适应长远发展 8.2 提供品牌经营 8.3 积极参与代理 8.4 利用渠道资源 8.5 进入国际市场 8.6 融合产品服务 9法律问题
10管理器的英语缩写 1概念辨析 「原厂委托制造」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是受托厂商按来样厂商之需求与授权,按照厂家特定的条件而生产。所有的设计图等都完全依照来样厂商的设计来进行制造加工。OEM,又叫定牌生产和贴牌生产,最早流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它是国际大公司寻找各自比较优势的一种游戏规则,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品牌附加值。这种生产方式在国内家电行业比较流行,如TCL在苏州三星定牌生产洗衣机,长虹在宁波迪声定牌生产洗衣机等。具体说来,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即原始设备制造商,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即原始设计制造商,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r),即原始品牌制造商。A方看中B方的生产能力,让B方生产A方设计的产品,用A方商标。对A方来说,这叫OEM;A方的技术和设计,被B方看中,B方引进生产,贴上B方标签,这叫ODM;对B方来说,只负责生产加工别人的产品,然后贴上别人的商标,这叫OBM。原厂委托设计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则是在产品设计与发展的活动上,经由高效能的产品开发速度与具竞争力的制造效能,满足买主需求。技术能力足够以后设计能力提升,进而能够开始接案并处理设计开发的相关事务。供应方式
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的厂商设计方案供应方式:
1.买断方式:品牌拥有方买断ODM厂商现成的某型号产品的设计,或品牌拥有方单独要求ODM厂商为自己设计产品方案。
2.不买断方式:品牌拥有方不买断ODM厂商某型号产品的设计,ODM厂商可将同型号产品的设计采取不买断的方式同时卖给其它品牌。当这两个或多个品牌共享一个设计时,两个品牌产品的区别主要在于外观。
「建立品牌」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r):发展出自己的企业形象,进而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在工业社会之中,OEM和ODM可谓司空见惯。因为出于制造成本、运输方便性、节省开发时间等方面的考虑,知名品牌企业一般都愿意找其他厂商OEM或ODM。在找别的企业进行OEM或ODM时,知名品牌企业也要承担不少责任。毕竟产品冠的是自己的牌子,如果产品质量不佳的话,轻则有顾客找上门投诉,重则可能要上法庭。所以,品牌企业在委托加工期间肯定会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但代工结束后,质量不敢保证。故此,当有的商家告诉你某件产品的生产商是某大品牌的OEM或ODM产品的生产商时,绝不要相信其质量就等同于该品牌。你唯一能够相信的,是这家制造商有一定的生产的能力。基本条件
一、委托方
(1)优秀的技术输出能力;(2)优秀的品牌形象;(3)广泛的市场网络;(4)产品开发能力;(5)技术控制能力。
二、制造方
(1)过剩的、优秀的制造能力;(2)真诚的合作意愿;
(3)对市场方向有较强的把控。2发展历史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是社会化大生产、大协作趋势下的一种必由之路,也是资源合理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结果。在欧洲,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建立有OEM性质的行业协会,1998年OEM生产贸易已达到3500亿欧元,占欧洲工业总产值的14%以上,OEM生产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进一步加快,OEM需求商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挑选OEM供应商,特别是向加工制造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转移。
在亚洲,日本企业为迅速占领市场,降低生产成本,最早采用国际OEM的生产贸易形式。“亚洲四小龙”的腾飞亦与OEM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其中,台湾早已成为全球PC机最大的OEM基地,印度亦是通过OEM的方式成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软件出口国。在IT业,从技术到零部件到软件的功能模块,谁是全能?康柏总裁菲费尔谈到这个问题时说:“用最直接的方式赚钱!”,并公开表示要省去那些所谓的资产(厂房、设备、办公楼等)带来的负担。甚至有人称:OEM造就整个IT产业!美国耐克公司,其年销售收入高达20亿美元,自己却没有一家生产工厂,只专注研究、设计及行销,产品全部采用OEM方式,成为世界上OEM经营的成功典范。3发展优势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方式在制造业界,特别是在飞速发展的信息产业行业应用是极其广泛的。例如,据全球权威的统计机构IDG(International Data Group)统计,全球个人计算机厂商所使用的硬盘95%以上是由Seagate,Quantum及Western Digital这三家大的硬盘供应商,以OEM方式提供的。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应用的原因,是他适应了进入90年代后全球科技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新竞争形势的需要。OEM方式以其灵活,有效经营的特点,适应了这种新形势的发展,从而得以广泛应用。适应科技发展
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了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企业的竞争战略正从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为主心生产型方式,向注重新技术应用,迅速推出新产品为主中心的市场经营方式转化。据IDG的数据显示,在50—60年代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平均10—12年,而进入90年代这一数值下降为6—18个月。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电子信息时代,企业经营者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而竟相加大了对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的巨额投资力度,为了尽快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商品占领市场,许多大企业将关键性部件自己生产,而将辅件以OEM方式承包出去让其他企业生产,这样既可以保证缩短生产周期,又可以将节省下的用于生产设备的大量资金用于研究开发,使企业在市场响应速度方面保持了一个良性循环,企业还可根据市场态势的变化,适时地调整生产规模,从而有可能保持一个适应市场发展动态的、灵活的弹性生产机制。
从另一个角度讲,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企业用于生产设备方面投资的精神磨损必然加大,为了降低机会成本而大量采用OEM方式进行生产,不能不说是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的“草船借箭”之策。品牌发展
经济竞争日益向全球范围内展开,品牌与渠道越来越体现出在实际商品最终价值方面的重要作用,OEM方式中原厂商标的夹注正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在经济竞争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在消费者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才能赢得更多营销渠道合作伙伴的支持,才能通过与渠道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使产品向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渗透。为此许多经营业绩良好的跨国公司一直注重品牌形象及营销渠道的建设。因此充分利用OEM方式将已经成熟的产品或其他企业有生产优势的产品推入自身的营销渠道中,利用自身在增值服务方面的优势去赢得更广范围的消费者,这又可称之为“借鸡生蛋”之良策。信息管理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MS)逐渐被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过程中,质量已逐渐成为了生产过程中的可控因素,这就使OEM厂商为消费者代生产的产品提供了物质保证。这正是OEM方式在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信息产业行业中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这也正像IBM,HP这样的只有十多万员工的跨国企业却推动几百亿美元销售额的原因之一。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渠道建设中去,也为企业提高市场反应速度提供了根本保障。顾客解决方案
在信息经济时代,行业分工越来越细,新产品层出不穷,高科技含量逐渐提高,最终消费者不可能凭产品科技含量判断对自身的适用性,因为他们所需要的是基于解决方案的全方位的服务。现代企业竞争从某种意义来讲就是考核企业发现消费者需求并为之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能力,单一产品的重要性正逐渐降低。而现实问题是如何满足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具个性化特征的消费需求。
OEM方式提出了一个好的途径:即企业以自己专有技术为基础熔入以OEM方式生产的其他产品,从而为客户提供适合各自需求的解决方案,这样既推动了企业自身技术的发展,加强了自身品牌的影响力,又使客户从全面的解决方案中得到了更全面及时周到的服务。从另一个角度上讲,被OEM的企业也在企业的带动下得到了发展,这充分体现了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另外,以OEM方式进行经营可更加有效地配置有限的企业内部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的层次,提高经营管理的效能。建立竞争优势
现代经济的发展已改变了人们对单纯性竞争的看法,竞争与合作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两大动力。在自身有优势的产品上,使用竞争对手的OEM产品使自己的优势更突出,同时竞争对手也有了新的发展空间,竞争变成了合作。同时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很难有一个企业能全部掌握一次产品的全部专利技术,通过相互间以OEM方式提供产品即可保证知识产权的完整性。从而避免纠纷或重复开发所带来的资源的浪费,又能推动某项技术的市场影响力,使之成为新的工业标准,或是集团联盟的标准,使无序的竞争变得相对有序。4发展现状
在全球经济扩张形成的强劲需求的环境下,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和规模生产优势逐步得到体现。近几年来,加工贸易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对外贸易中的份额始终占据50%以上,成为贸易顺差最重的贡献力量,在短期内这种势头还会愈演愈烈。但是,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中主要以OEM贴牌生产为主,所以有必要分析一下OEM方式的利弊和对我国企业的影响。5利弊分析 生产方好处
相对于购买方而言,供给方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然而,采用OEM方式仍然是有利可图的。1.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国内家电等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趋于饱和,某些国内制造企业为了能开拓市场,而为国外品牌做代工。增强了企业的全球意识。2.规模生产, 降低成本
现代化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规模经济效应,即随着产出规模的扩大而呈现出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来自于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固定成本的分摊。如果企业本身就存在这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成本下降的效果将更加明显。参与OEM供给,意味着产出规模的扩大,不但增加了产品的销路,而且降低了成本。3.学习经验,完善管理
提供OEM的企业往往在OEM购买方的产品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OEM购买方可以在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在合作过程中,OEM供应方可以在产品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经营效率控制等的管理上按照购买方的要求组织生产,以先进的组织控制,来自于“干中学”经验积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4.产品创新, 提升能力
如果OEM产品属于创新产品,供给企业除满足购买方的需求外,还可以以自己的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或者增加产品线的长度,推出新产品;或者加深产品线的深度,增加现有产品的品种,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
OEM方式对买卖双方而言,除了共享产品整体竞争优势外,还具有一个最有特色的优势,那就是买卖双方进出市场的灵活性。只要买卖任何一方发现了更有利可图的途径,就可以随时终止合同。从这个角度而言,OEM市场是高度有效的。5.节约销售投资
当企业面对国外市场时,由于地域广,各国商业习惯不同,很难建立完全的独立流通网。但是如果借用外国公司的销售力量,那就便利多了。如富士,理光等都对其在欧美的厂商和经纪采取了OEM方式,这样就减少了企业间运转时的摩擦,消减了企业本应投入的大量销售资金,使企业能够适应在海外经营。生产方弊端 [1] 中国从事加工生产和出口的企业,多数是在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所以,其市场的绝大部分在海外。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下降、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这类企业都普遍面临利润率下降、发展速度减缓等问题,许多企业正在作二次发展方面的尝试。但是,这类企业在思考和尝试战略发展时,潜伏着三个亟待引起高度重视的不良症状。1.规模扩张———壮大背后的虚弱
部分加工出口型企业认识到多元化发展的陷阱,明确提出现阶段仍然在原行业内继续谋求发展,不搞多元化。关于如何在原行业内谋求发展问题,这些企业的高层经营者的回答几乎都是“扩大生产规模”。但是,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加工出口型企业的生产利润趋于下降,生产环节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地位也同时趋于下降;相反,市场环节的利润率和竞争地位在相对上升———所有的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如前几年的家电行业就已经遇到这种情况,迫使家电生产企业最后不得不实施市场一体化战略,来实现对市场环节的渗透和控制。扩大的生产规模,虽然可以改善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但由于并没能提高在产业链里的地位,而且还会造成对市场环节的进一步依赖,地位可能会更加被动。加工出口型企业考虑在原行业内发展时,对扩大生产规模问题不能做简单处理,在考虑生产规模扩张的方式上,尤其需要谨慎,否则,不仅不能提升竞争力,还会加大企业转型或退出成本。2.成本优势———成功背后的乏力
中国加工出口型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在于其显著的成本优势。在形成成本优势的因素中,中国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是主要的形成因素。但是,随着国内该行业的发展,加工出口型企业的成本优势正在受到一些相反因素的抵消:
首先,劳动力价格优势对一个具体的企业而言,不具可持续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肯定日趋减弱。由于劳动力价格上升,很多企业已经受到利润率下降的困扰;其次,由于源于劳动力价格的成本优势,是中国加工出口型企业相对其它国家同类生产企业的优势,而不是中国某个具体企业的独特优势,所以,在国内竞争者范围内,这种整体性优势不构成具体企业的竞争优势。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具体企业的发展开始受到缺乏独特竞争优势的制约。显然,对具体企业而言,必须通过其它方式形成自身独特的、不易模仿的竞争优势。就成本而言,通过高效的生产组织能力、物流系统改善能力以及工艺创新能力等,获取的成本优势才可以持续支撑企业的发展。加工出口型企业长期依靠劳动力价格优势,不重视这类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这类加工出口型企业来说,这一带来成功的要素,同时也反过来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隐患。
3.代理出口———轻松背后的沉重
根据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的调查,加工出口型企业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很高,有的企业90%以上的产品依赖出口。然而,伴随优秀出口业绩的,却是这类企业脆弱、甚至是残缺的市场功能。原因是,这些加工出口型企业,产品销售并不是通过企业自身在国外建立销售网络实现的,而是普遍采用出口代理的方式,只和国外少数几个一级代理商打交道,真正的市场对这些企业来说,完全是个“黑箱”,如何把握市场终极需求、建立高效的销售网络、灵活使用不同销售方式等能力,被长期荒废了。
利润区间已经开始向市场环节转移,要求这些企业必须要有强大的市场能力,否则,在海外市场上,自己的命运越来越多地被别人控制,生存和发展的风险越来越大。另外,许多加工出口型企业也已准备开拓国内市场,这更需要有足够的市场能力,仅仅通过一级代理的方式是不行的。
然而,出口导向型企业长期采用出口代理,荒废了自身的市场功能,而市场功能的形成更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对于加工出口型企业来说,代理带来了好处,但同时也造成企业市场功能的残缺,它将成为企业下一步谋求更大自主发展的沉重“债务”。4.反倾销的困扰
由于贴牌生产出口产品的成本较世界著名品牌低廉,在发达国家销售,经常遭到反倾销,因为当地国的政府为保护其行业使中国企业蒙受巨大损失。5.品牌缺失
当中国企业为别人代加工的成分越来越多时,自有的品牌也就越来越少,这一点对中国的企业来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6战略选择 走出去
因为遭受反倾销等因素,走出去进行跨国投资,让别人为自己代工正成为一些有实力的老牌OEM企业优先选择。
彩电反倾销裁决已成定局 中国海外贴牌生产求变
尽管几家彩电企业表示将对美国彩电反倾销案结果上诉,但是中国彩电出口战略存在易为人攻击的重大失误却是不争的事实。反倾销案结果说明,中国的彩电企业已经具备了成为国际化的能力,但却缺乏国际化的经验。统计资料显示,今后几年,国内彩电业的产能剩余将超过3500万台,寻找产能释放地成当务之急。在反倾销案结果大局已定的情况下,中国的彩电出口战略被迫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以大规模OEM出口和劳动密集型廉价低技术产品出口为主的模式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是美国以及欧盟等市场是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必须进入且无法回避的主流市场。因此,现有企业进行的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出口策略将成为中国彩电出口的新型主力武器。全球范围配置制造资源
据了解,彩电遭遇美国倾销调查后,康佳首先调整了生产基地的布局,通过海外基地供货来减缓美国倾销裁定带来的影响。在美方提出反倾销指控不久,康佳于落子墨西哥建立生产基地,该基地在全面投产,专门生产针对供应美洲市场的产品。而美国倾销裁定加速了康佳海外生产基地的启动,康佳在泰国、墨西哥的工厂已经开始出货,而9月份由合作工厂生产的产品将在欧洲出货。
海信也在宣布将以技术、质量、品牌、设备投入方式,与总部设在美国的全球最大电子合约制造服务商伟创力公司合作,在匈牙利建设年产100万台的彩电工厂,以避开欧盟40%的反倾销税,争夺欧盟高达3000万台的彩电市场。
TCL与汤姆逊成立的合资公司TTE,通过使用汤姆逊品牌对欧、美市场销售TCL彩电。一方面TCL将从不受美国反倾销影响的越南、菲律宾、波兰、泰国等国家的生产基地向美国出口,甚至从TTE公司的墨西哥基地零关税区出口,从而绕开反倾销调查中对出口原产地的限制。品牌的国际化在制造上不可能只局限在母国家。所以,对中国的彩电企业来讲,完全地依赖在中国制造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中国彩电企业要成为全球品牌必须具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制造能源的能力。对于中国特殊的市场经济而言,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反倾销反映出了中国彩电的制造布局存在的严重问题,走出去是国际化的必需,而不仅仅是应对反倾销的权宜之计。海外贴牌生产
中国彩电企业为外国品牌贴牌生产早已有之,随着中国彩电企业实力的壮大,寻找国外企业代工也成为出口的重要方式。康佳集团多媒体事业部总经理匡宇斌介绍,康佳就加大了出外寻找制造伙伴的力度,输出技术,利用国际生产力为自己打工,提高贴牌生产的比例,成为康佳海外扩张的一条捷径。康佳出口的产品中贴牌比例已经占到四成。而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迅速获得全球制造资源,打通销售通路,成为康佳海外攻略主打的另一张牌。企业需要走向国际市场 国际分工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分工正从国内生产,对外出口为特征的贸易主导型,迅速向国际生产跨国经营为特征的现代投资主导型转换。利益驱动需要
跨国经营有很多好处,例如可利用国外资源,以弥补我国资源不足;可以较多利用海外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带动国内设备出口以及促进经贸结合等等。对外投资需要
多年的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对国家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国外统计表明,一般引进外资和向外投资之比,发达国家为1:1.4,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为1:0.13,而我国仅为1:0.03。可见进来容易出去难。究其原因,一是对进入国际市场经营缺乏认识,二是缺少人才和资金;三是未形成应有的机制。产地优势需要
利用产地国的市场优势,是很多进入国际市场的公司采取的通常做法。同一类产品,甚至同一类品牌,在不同国家,就显示不同的价值。例如,波音飞机是由包括中国在内的28个国家的15000家工厂为其生产零,组件,而最后在美国装成整机,以美国制造的名义出口,其身价大增。而同样是美国技术的麦道,全部美国本土生产的零,组件,这样生产的“麦道”飞机很难出口,国内民航也不愿接受。当然有很多因素,主要是中国产地这种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商业心理,就形成了产地优势。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途径
当企业已经形成了资金,人才和规模经济的基础,就应该向海外发展,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跨国经营之路。OEM生产方式
以国内企业集团为依托,以国际市场为依据,以企业本身的生产基地或“OEM”方式经营的产品为基础,以设在某些发达国家的组装厂提供产品中劳动密集型零,部件(元器件),在当地采购关键件,完成配套组装,验测,包装等工序,实现在当地增值以取得合法产地证,就地销售和向第三国出口。
这样做的主要优点是:由于取得发达国家产地证,一般产品售价可提高50%,甚至成倍增长;由于工厂设在国外,可以消除某些贸易和非贸易壁垒;组装厂的产品可享受驻在国与其他相关国家的各种互惠待遇;由于劳动密集型零部件已在国内完成,国外只用很少员工,试生产成本可大大降低;在国外设厂可同时起到售后服务中心,时常反馈中心和人员培训的综合作用。
“产地优势”战略 “产地优势”战略不仅可以在发达国家体现,同时可以在发展中国家体现。由于采取批量散件出口,从运输到关税均可降低成本;由于在发展中国家办厂,劳动便宜,帮助当地就业和培训,必然受到东道国优惠;在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一般都在当地销售,离市场近,周转快。实践证明,在发展中国家兴办跨国企业,既可真正 实现企业的市场化经营,又为集团走向世界创造有利条件,同样可得到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海外贴牌优势
采用OEM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可以带来以下有利条件:
1.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决定产品的定位(性能,档次,用户对象)2.根据产品的性能和特点,决定开发设计方式:引进,委托或客座开发设计 3.以产品技术特有者和品牌持有者的资格,选定(招标或推荐)生产厂家 4.产品专营专销 这样做的主要好处: 降低成熟期产品成本
对于即将由成熟期步入衰退期的产品来说,降低成本是维持利润的关键。如果在国内降低成本几乎不可能,那就只有放眼海外,或者进行海外投资,或者发展外包生产。直接成本可能远远高于预期收益。如果能从海外厂商处采购,虽然在短期内或许会高于自己的制造成本,但从长期来看还是有利可图的。以自己的品牌行销,仍然不影响产品的价格。补充产品生产线
对于急于补充产品线的厂商来说,OEM方式也不失为一条捷径。发现市场机会与推出产品之间毕竟有一段时差,厂商可以利用OEM产品能迅速填补市场空白,抢占市场。与此同时,进行自己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一旦时机成熟,便可以自己的产品取代OEM产品。有时厂商发现某一贯产品可能给自己的产品线带来致命的威胁。如以生产计算机主机见长的厂商显示器方面不一定能达到相应水平,或者在磁盘驱动器上成本难以下降,就可以采用OEM方式从外购买,否则,单凭主机版在市场上竞争,不但丧失了市场机会,而且生存都可能发生问题。
完善企业价值链
利用企业现有的销售网络,扩大功能,为多种产品和多家企业销售和售后服务。
有时,厂商的竞争优势可能并不在于制造,而在于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这时,采用OEM交易恐怕就是必然的选择了。兰色巨人IBM 几乎不生产计算机的任何一部分,配件基本上从外部购买,然后凭着其遍布全球的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提供大型计算机方面的声誉以赢得顾客。检测市场机会
有时购买企业也会采用OEM方式来检测进入市场的可能性。企业把产品推向市场以观察市场的反应。如果市场反应良好,企业就可以推出自己的产品;如果市场反应平淡,企业也可以终止OEM合同,放弃进入该产品市场的打算。这样,厂商所承受的风险比自己上马新项目所承受的风险要小得多。7产业升级
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有康佳的实力去进行海外投资,然而以下的例子可以为大多数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在纳斯达克科技股普遍下跌的情况下,其股票评级被上调的部分原因是:它已经不满足于简单地装配产品,而是开始涉足产品设计,可以完成产品从图纸到成品的全过程,从OEM发展到了ODM。
对大多数OEM厂商来说,选择做这一行,多是无奈之举,谁也不愿意总是呆在食物链的末端,过着仰人鼻息的生活。就连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合同制造商伟创力,也不满足于为摩托罗拉生产点儿手机,为微软生产些游戏机,尽管这些消费品在它的收入来源中占到了大部分。利润连年持续下降是OEM厂商被迫改变生存策略的直接原因,据《商业周刊》中文版的报道,代工厂商的“毛利润”已经从原来的15%下降到5%“。摩托罗拉为推出低价手机,通过竞标的方式遴选代工厂商,每部手机的报价只有30多美元。
这个时候,完成了原始积累的OEM厂商,像伟创力那样,向价值链上方逐步转移,成了最实际的一种选择。相对于建立品牌,OEM和ODM都是比较纯粹的工作,但是要想实现这个跨越,并不容易,起码要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产品研发上的创新能力
有些OEM厂商希望能在客户的帮助下发展自己的研发能力。这种愿望不现实,客户不是慈善家,他们没有这个义务来帮助你。OEM厂商首先要有自己的研发队伍,有设计上的创新能力,能够研制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抓住客户的目光,才有进一步合作的可能。
不妨看看伟创力的做法。它已经开始投入大笔资金组建高水平的设计团队,日本京瓷公司(Kyocera)的一款新手机就出自它的设计。它还斥资8000万美元收购了设计公司麦克赛尔(Microcell Group),后者拥有300多名研发工程师。领会客户需求的能力
尽管有些OEM厂商自诩,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已经登峰造极了,但是与生产上的质量、成本、交货期等硬性的衡量标准不同,设计上的标准常常难以量化,有时候甚至出现”我要一个看起来很漂亮的产品“这样的客户要求,这时候就需要ODM厂家帮助客户先寻找市场定位,再进行设计。
伟创力的首席技术官Nicholas Brathwaite就曾表示”从根据合同生产扩展到更多的产品开发是个重大挑战“,伟创力将”采取措施改善设计和制造部门以及客户之间的交流“。
谁都知道,做产品一分一分赚钱,做品牌一元一元赚钱,当公司没有能力一元一元赚钱时,不妨先”几分几分赚钱"--从OEM到ODM可以改善公司的获利能力,据估计,伟创力一年内能从初具规模的ODM业务上获得10亿美元的收入。只是,任何公司在转变之前,别忘了掂量一下自己在制造和运筹之外的第三种能力--设计能力上的份量。8经营启示
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大致有三种: 外贸企业买断出口 企业自营出口 接受加工定单出口
从这三种所占比重来看,外贸企业买断出口所占比重大幅下降,自营出口略有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前者转化而来)而加工贸易则飞速发展,迄今已稳居五成以上。在现代企业经营中,资源的有限性是摆在每个企业经营者面前的客观实际,利用有限的内部资源去带动相对无限的外部资源,是决定经营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OEM方式则提出一条有效的途径,也给企业经营者提供了几点启示。适应长远发展
在企业经营中要制定出长远的发展战略,把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放到首要位置,而充分利用OEM方式将企业的生产结构转化成能对市场态势发展作出快速反映的弹性结构,这样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又有利于资产的合理化配置,避免固定资产的盲目投资。从宏观全局来讲,可盘活现有资产,为实现资产优化优化重组提供新途径。“大而全”,“小而全”的投资模式只能降低投资的效能,而很难形成有效的竞争优势。提供品牌经营
企业出口普遍采取买断出口形式,外销的是生产企业的品牌,市场开拓费用大部分都转化为品牌价值。自营权企业的脱离,即断绝了外贸型企业的货源,又不利于外销的规模经营,容易造成多头对外,杀价竞争的局面。外贸经营权放开以后,生产企业完全可以以原有品牌,原有渠道外销,完全可以绕过外贸企业这一中间环节。企业做OEM出口,走品牌经营之路。即出口企业根据生产动向,向生产企业提出产品制造要求,由生产企业设计,开发制造,再由出口企业以自己的品牌向外出口。出口企业的销售渠道优势,品牌优势和生产企业的研究——开发——制造优势,一起构成了产品的整体竞争优势。双方结成优势互补,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代理
从OEM交易运做程序来看,购买企业能找到合适交易是交易达成的前提条件。然而,在这一寻找过程中,双方都要付出一定的搜寻成本,而且,由于国际范围内更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找到的伙伴也不一定是合适的。市场的不完善性给出口贸易企业留下了较大的活动空间。出口贸易企业即可以作为OEM进口代理,也可以作为OEM出口代理,以卖方代表的身份与购买企业进行谈判、签约。在以上两种代理方式中,出口贸易企业纯粹是以代理人的角色出现的,仅作为 OEM交易的中介人收取代理费,而与交易双方的交易风险无关。利用渠道资源
企业的经营者要树立全球的经营意识,用好国内,国际两个资源,利用OEM方式将自身的经营重点从产品生产等可控因素上转移到对渠道建设及对信息的综合利用等不可控因素上来,利用OEM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层次及对管理资源的耗费,在更广的范围上建立起顺畅的营销网络,而不仅仅只局限于传统的向质量要效益的传统经营策略。进入国际市场
在传统的对外贸易经营体制下,生产企业的产品由外贸企业买断出口,因而,生产企业本身与国际市场几乎完全是隔绝的,既不了解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也没有外在的竞争压力。这是绝大多数企业在国家保护几十年后仍然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采用OEM方式经营,不仅可以利用过剩的生产能力,而且能间接捕捉到国际生产的发展变化,同时,购买方随时终止合同交易的可能也给企业带来了压力,使得企业不得不开发出最好的产品来,努力降低成本。除了满足OEM 产品定单以外,条件成熟的企业也可以以自身品牌外销。OEM出口从形式上看,仍属于一般贸易,却又具有加工贸易的特征。在产品设计,开发制造过程中,企业素质也得到不断提高,这远非简单的加工贸易可比。融合产品服务
要切实了解市场态势及消费需求,将产品与全系列的服务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OEM方式使企业为最终消费者提供系统的集成化的解决方案,开拓视野,摆脱单一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限制。现代企业经营实践表明,一项产品或是技术,不论其有多么的高精尖,只要有市场就总会有别人仿制甚至超出的,而惟有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是塑造独特经营形象的关键,是赢得消费者从而取得最终优势的关键。9法律问题
OEM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1.当事人缺乏合同法律意识
2.委托方提供的商标是第三人的商标
3.OEM厂商未经委托方同意擅自在市场上销售OEM产品 4.OEM厂商在销售产品时违反我国《商标法》中的的规定 5.OEM产品上标注了假冒的厂商、厂址、产地 解决方式
为了避免争议的出现,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双方当事人在进行OEM合同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签定详尽的合同(1)OEM合作双方应当根据合同法《合同法》的有关要求签订承揽合同。合同主要内容 包括合同双方各自的名称、住所、承揽的标的,标的物的数量和质量,原材料的提供及原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报酬、承揽方式,合同履行的期限、地点、方式,验收方法及标准,违约责任等条款,使双方的权利义务有据可依。(2)委托方应当提供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或营业登记证书等主题资格证明。提供复印件的,通过代理人签订OEM合同的还须提供合法有效的委托代理书。
(3)OEM涉及使用注册商标的,委托方应提供合法有效的商标注册证书;提供商标注册复印件的,应由委托方所在地工商局或相应的机构出具有关的证明。2.规范OEM中的商标标识的标注行为
OEM中的商标标注应严格遵守《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定。产品标识应真实、准确,不得标注引人误解或虚假的产品标识,不得假冒或冒充注册商标,不得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OEM产品及内外包装上标注应当一致,不得互相矛盾。产品标识所使用的文字应符合法律规定。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应严格使用中文标注,对出口的OEM产品可根据委托合同的约定使用相关文字进行标注。否则,违反法律有关的商标标注规定,将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
总的来说,对于OEM委托方或OEM厂商来说,要解决好OEM过程中出现的知识产权等法律问题,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在委托协议中对相关知识产权问题加以明确约定,对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情况进行查询,严格审查对方提供的知识产权证明文件等等。如果等到纠纷已经出现再考虑应对之策,对相关企业来讲,损失很可能就已经无法避免了。
10管理器的英语缩写
OEM ORACLE 企业管理器,简称OEM(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ORACLE的DBA的主要操作工具。
OEM是一个图形化的数据库管理员工具。它为数据库管理员提供了一个集中的系统管理工具,同时它也是一个用来管理、诊断和调试多个数据库的工具,一个用来管理来自多个地点的多个网络节点和服务的工具。该工具可以使不同的数据库管理员之间共享一些工作,另外它还提供了一些管理并行服务器和分布式数据库的工具。总之,OEM是一个功能强大且操作简单的图形化数据库管理员工具。参考资料 1. “加工出口型企业须防三种病”,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高级顾问发表于《解放日报》2003年4月20日 . 相关文献
威达美丙烯基弹性体帮助新款玩具“打包车库”于销售旺季及时上市-塑料制造-2011年 第1期
应用于包装材料和耐用品的生物塑料-国外塑料-2011年 第11期
普立万推出家电用无卤阻燃热塑性弹性体-中国阻燃-2011年 第3期
>> 查看更多相关文献 词条标签:
术语名词经济生产计算机组成 代工
如果想投诉,请到百度百科投诉中心;如果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意见反馈。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349794次
编辑次数:101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天前 创建者:sdb2002 词条贡献榜
突出贡献者:
疯狂答题手
辛勤贡献者:
1550911 酩酊祁氓
mxweeee 17os
百科消息:
导师计划,手把手教你编词条!点评景点,体验热气球之旅!趣味冷知识,尽在百科官方微信 SMTOWN北京演唱会免费抢票 十一旅游攻略,尽在昆明百科
第四篇:药店未来发展方向
药店未来发展方向
1、药店是做什么的?药店是看病的,药店部分承担了医院的功能,营业员就是半个医生,营业员必须会给顾客看病,国人是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营业员穿着白大挂在顾客眼里就是医生小病当医生大病当参谋这句话不能只停留在嘴上。
2、药店是卖什么的?卖药的,不全面,药店是卖健康服务,进药店的都是非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病人)所以药店要以解决顾客健康问题为第一要务。
3、药店要卖什么样的药给顾客?药店一定要质量最好的、能最快解决患者病痛的药,病看的再好,药品沒有效果一切都是零,所有人的购物习惯都是要买最好的最合适的东西,顾客买药更是如此。
4、药店要经营什么?首先药店老板要经营好自己的头脑,思路决定出路,一定要认识到药店是卖健康,要用最好最快的方式解决顾客的痛苦,其他都是耍流氓;其次要药店要善待顾客,顾客是药店的衣食父母,要以对待父母之心对待顾客,自己的父母病了要找最好的医生,吃最好的药,但是顾客进店,店里人想的最多的是猪来了!再次药店要经营营业员,营业员每天都面对顾客,营业员水平的高低对药店有多重要!营业员的再学习能力决定了药店能走多远!最后才是经营药品品类,什么药品最适合顾客,我们卖什么,现在的药店是我有什么药塞给顾客什么!
5、药店怎样才能长盛不衰?现在顾客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想到药店,如果药店能变成顾客的健康服务咨询中心,这个药店的生命力能有多长!各位老板努力奋斗吧!
谨以本人观点与各位老板共勉!
第五篇:营销未来发展方向
营销学术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我国市场营销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应用型管理学科的研究特征凸显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营销文献中纯理论的研究比重在逐步减少,相关文章数量占比已从1989年前的60%锐减到2005年的26%,而且笔者认为,这种趋势将继续下去。
追溯营销学的发展历史,在营销学产生了几乎半个世纪以后(20世纪50年代),学者们开始运用管理学研究范式来研究这门学科,使营销学展现出巨大的活力和生命力。因此,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只有那些能够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的营销理论,才能获得快速发展,这也充分体现了市场营销学的本质——应用型管理学科。
(二)研究重心仍然指向服务业
虽然从起源来看,市场营销学最初的研究对象是实体产品,如对早期营销思想的发展作出贡献的着名学者希巴德与麦克林,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撰写了关于农产品营销方面的着作,但是,如今营销学的研究范围已开始加速向无形的服务等方向渗透。从本文对我国营销文献的统计分析中,这一特征也已显露无疑。
如前所述,21世纪的中国,无论是产业重心的转移,还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都使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必然。相对于有形产品而言,服务产品特有的无形性和体验性等特征,又使其很难快速被市场认可和接受,这也大大增加了其对市场营销策略的依赖。因此笔者预测,随着我国向后工业化社会的逐步靠近,我国消费者对服务的需求将继续增加,营销研究的重心将始终指向服务业,并将随着服务行业和各项服务产品的发展而得到深化。
(三)研究呈现明显的跨学科态势
作为一门应用管理型学科,未来的营销研究必将依附于具体的学科、专业(行业)或产品而存在。换句话说,市场营销研究的方法和领域将不断拓展和细化,直至针对每一特定的学科、专业甚至产品所面临的具体问题,都会产生相应的营销理论进行指导分析。因此,行业营销理论的研究将继续深入,市场营销的学科范畴也必将跳出传统的狭义市场领域,而呈现出与其他学科、专业相融合的态势。如:营销心理学、营销行为学、营销工程学等理论的研究将得到重视。与此同时,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将出现改变。另外,营销创新将成为永恒的主题。只要社会在发展,市场需求会变化,企业经营不停止,那么,市场营销研究的发展和创新就将继续下去。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营销实践的发展变化,并将思想力转变为生产力,不断采取营销创新来指导实践,创造价值,只有这样,市场营销理论才能有持续的生命力,才能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也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