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汽车空调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2014年汽车空调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汽车空调作为耗能巨大的汽车零部件,谋求空调节能环保有重大意义,因此,提供节能高效、性能可靠的空调系统对占领市场至关重要,这也必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汽车空调技术发展的方向。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未来消费者将更多地注重汽车的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娱乐性、辅助性和节能减排性,一些更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新型汽车空调产品将更受欢迎;在技术发展趋势方面,汽车空调将会向环保空调、绿色空调,小型节能化、舒适、自动化方向发展。
汽车空调作为耗能巨大的汽车零部件,谋求空调节能环保有重大意义,因此,提供节能高效、性能可靠的空调系统对占领市场至关重要,这也必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汽车空调技术发展的方向。
在结构和系统设计上,汽车空调仍有很大节能潜力可挖。虽然汽车空调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厂家仍能在其结构和系统上进行改进。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HCFC-22生产国和消费国,HCFCs的淘汰成为汽车空调行业面临的一次重大转折和挑战。
此外,加强新兴汽车空调系统研发,关键在于空调压缩机及空调控制系统,因此,大力发展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节省动力、降低噪声、工作可靠、启动性能好的变排量压缩机以及具备数字化显示、冷暖通风三位一体化、自我诊断系统、执行器自检、数据流传输等功能的汽车空调微机控制系统,也是汽车空调行业顺应市场需求的必经之路。
相比于日本及美国、德国的汽车空调行业的发展水平,由于我国汽车空调行业起步较晚,与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同行相比,国内企业在技术、营销、管理等发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也全面处于劣势,因此,国内汽车空调行业有待进一步整合,有必要培育几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的优秀本土企业。否则将难以招架外资同行的竞争。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汽车空调市场供需预测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第二篇:未来净水器行业的发展方向
水在人们的生活中至关重要,净水器的产品质量引人关注。近年来我国净水器市场高速增长,家电巨头和外资品牌集体杀入,行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增长同时,因国家标准缺乏呈现乱象。
现今时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化普及应用,产品电商化,网络多样化的展示平台让消费者的选择多了,相对而言,消费者对于铺天盖地而来的产品宣传信息会选择品牌来导购,避免无章无序的看让自己不但事半功倍,而且视野疲劳。所以,打造品牌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是很重要的。
您可能感兴趣的研究:
电饭煲厨房电器小家电家用美容保健电器空气净化器家电下乡小家电家用美容保健电器小家电厨房电器家电下乡净水器豆浆机。>
自主研发的净水器企业将技术发明所阐明的技术新思想转变成可以投入市场的产品和工艺,在此基础上,通过功能、结构、市场三方面的分析,将技术原理上的可行性转变成为具有能够市场占有具体产品,成为整个行业得以走上理性发展轨道的根本动因。
推动净水行业的发展,技术突破是主力,技术创新才能带动企业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有优势的企业迅速脱颖而出,立足于行业潮头。
根据前瞻网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净水器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净水器企业虽然目前少有如此实力,但打造国际品牌是未来的趋势,所以净水器企业还要有前瞻性,在品牌建设的探索中,需将品牌国际化纳入计划,做好品牌积淀。
第三篇:未来家居饰品行业的发展方向
未来家居饰品行业的发展方向
未来的家居饰品行业会怎样?发展的好吗?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日前的财经中国2010年年会上向记者表示。随着“十二五”国家力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经济战略由出口主导型调整为内需主导型。
深圳市家具协会秘书长侯克鹏预计,家具产业也迎来了转型的最佳时机,未来5年其市场产值增幅有望超过汽车产业,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
中国品牌策划联盟副会长、家具委员会主任曹洪福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家具产业在过去三十年经历了幼稚期、成长初期,现在处于成长中期,到2015年以后,才会真正进入成长成熟期。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比上一年增长了15.5%,家具产业超过建筑、装饰材料、汽车增长,增速是35.5%。2010年前三季度,其中社会零售消费总额增长18.3%,其中家具产业贡献了38.4%,是增长最快的行业。
记者从深圳市家具协会获悉,中国家具产能已经占据全球的25%,成为经名符其实的第一家具制造国。而刚刚改革开放的1978年,我国家具才有区区13亿元市场,现在总额已经达到7000多亿元。按照过去三十年平均22.2%的增长率来看,到2015年时,这个行业将会达到24300亿元的总产值。
中国家具产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四川省。据侯克鹏介绍,其中广东占据了中国家具行业总产能的50%,浙江15%,环渤海8%~10%,东北不到15%,四川将近10%。这些地区主要是以自然集聚的方式形成的家具产业链,未来的家居饰品行业会怎样?发展的好吗?大多以粗放生产经营,产业聚集程低,家居饰品批发致使产业链上下游链接不紧密,提高了家具整个行业的成本。比如,深圳是家具制造业中心,但不是物流中心,配货只能去蛇口,采购原材料要去东莞。
“这种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导致现阶段整个行业没有形成一个消费品牌,国际竞争力弱。虽然历史上我国的木工工艺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改革开放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家具制造国,但是在世界家具行业中依然没有很强竞争力。”
山东费县金汇家具厂总经理许少伦向记者表示,所谓消费品牌就是植根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加盟代理品牌,比如提到空调消费者就想到格力,说起冰箱首选海尔,但提起家具行业,恐怕消费者很难张口就说出一个品牌。
第四篇:耐火材料行业确定未来发展方向
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经受了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市场考验。一方面,国际经济下滑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市场需求低迷;另一方面,耐材行业整体产能严重过剩,加之回款困难以及某些恶意压价、恶性竞争的现象,使得耐材企业效益普遍下降。然而,在严峻的市场形势面前,耐材行业按照“控产量、稳市场、保运行、谋发展”的发展方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困难,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实现了稳定运行,有力保证了下游用户行业的生产需求。
4月10日~12日在广西召开的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六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上,来自100多家耐火材料行业的企业领导、专家齐聚一堂、群策群力,共同盘点2012年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总体运行情况,共商2013年行业发展大计。总体运行平稳经营压力增大
会上,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会长王守彬就2012年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总体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他指出,2012年我国耐火材料工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生产稳中趋缓,总体运行平稳,经营压力增大。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王守彬指出,2012年我国耐火材料品种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良好态势:一是不定形耐火制品产量不仅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而且其比例结构已达到甚至超过全国耐材制品总量的40%。二是耐火制品出口贸易量逆势增长,继2008年之后又一次突破200万吨,达到203.97万吨,同比增长4.4%;出口贸易额15.74亿美元,同比增长11.79%。三是耐火制品进口量持续走低。2012年我国耐火制品进口量2.8万吨,同比降低34.47%。据估算,全国耐火材料制品进口总量仅占国内耐火材料需求量的0.1%左右,这说明我国耐火材料产品的数量、品种、质量均能满足国内高温工业生产和技术发展的需求。应收货款增加成企业发展“瓶颈”。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徐殿利在题为《2012年全国耐火材料行业生产运行情况及2013年耐火材料市场预测分析》的报告中指出,通过耐材协会对常务理事和部分规模较大的理事单位共52家生产企业进行调研发现,2012年底,耐材企业应收货款同比上升15.34%。耐火材料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方面承受着来自上游原燃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在耐火材料行业整体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下,耐材企业间竞争更为激烈和残酷,恶意压价、恶性竞争现象普遍。创新驱动加速转型升级 在会上,《中国冶金报》记者发现,尽管2012年市场形势极为严峻,但仍有许多耐材企业通过苦练内功,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由武汉科技大学牵头,北京科技大学、武钢耐火材料公司、首钢耐材炉料公司共同参与的《高品质耐火材料制备过程微结构控制技术与工业应用》研发项目,针对制约耐火材料工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技术和共性问题,发明了国内首创的分布控制技术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位控制技术,隔热耐火材料微结构的气、固两相控制技术。同时,该项目被授予国家专利25项,制定国家标准一项,同时还被评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浙江金磊股份公司研制的抗水化超高纯镁钙砖、高致密度超高纯镁钙砖顺利通过浙江省新产品鉴定。其中,抗水化超高纯镁钙砖还被评为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通达耐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瀛都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打造科技研发高端平台,率先在行业内设立了耐火材料院士工作站;山东鲁阳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钢洛耐院国家耐火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评定的“优秀业绩奖”,同时该院还被工信部、财政部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虽然市场形势不佳,但耐材企业的科技创新脚步从未停歇。他们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促生产,以科技促转型,不断打造企业独特的软实力。横向推进联合重组纵向延伸产业链条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建材处副处长王威伟还就近日工信部颁布的《关于促进耐火材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意见》明确了我国耐火材料行业今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推进联合重组。王威伟指出,我国耐火材料工业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应建立和完善新建项目与联合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联动机制;规范市场化运作,支持行业内优势骨干企业以品牌、技术、资本等要素为纽带,大力推进横向联合重组和纵向产业链延伸,协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组建大型耐火材料企业集团。
兼并重组正当时。据记者了解,2012年在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方面,我国耐材企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耐材行业内第一家上市公司,在加大水泥工业用耐火材料投入的同时,通过设立华东瑞泰公司和收购湘钢宜兴耐材公司等举措,成功打入钢铁市场,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7.18%。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优势,采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对辽宁中兴集团、辽宁金宏矿业公司进行重组,实现了同向同区域纵向和横向并购———纵向并购金宏矿业完善了产业链布局,获取了稳定、优质、低成本的菱镁矿资源;横向并购辽宁中兴完善了产品和客户市场结构,优化了生产和销售布局,并拓展了国际市场。
非耐火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徐殿利告诉记者,2012年有的耐材企业积极向新型建材、生物制药、食品加工、文化产业等行业发展,还有一些企业在铁矿、金矿等矿产资源领域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如辽宁金鼎镁矿集团、江苏嘉耐高温材料有限公司、郑州振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不断在非耐火材料领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既增强了企业自身发展后劲,也为耐火材料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借鉴。规范行业准入抑制产能全面过剩
有关人士认为,目前,我国耐火材料行业产能早已由结构性过剩转变为全面过剩。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耐材产品市场无序竞争、低价竞销、秩序混乱的局面短期内靠行业自律难以扭转。徐殿利告诉记者,目前工信部已正式委托耐材协会负责起草《耐火材料行业准入条件》,届时将从规划布局、工艺装备、生产规模、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综合利用、安全生产等方面提高准入要求,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从而化解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实现耐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政策给力耐材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随着《意见》的颁布,我国耐火材料工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在逆境中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变压力为动力,实现耐火材料工业的科学、健康发展,耐材协会结合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提出了2013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量决策,着力控制产量,降低产品库存。王守彬指出,全行业,特别是骨干企业应自觉遵守行规公约、杜绝不正当竞争,保证全行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维护各生产经营企业乃至全行业的整体利益。
二、是围绕《意见》,推进联合重组,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引导、支持组建大型耐火材料企业集团,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强化节能降耗,着力推进“绿色耐材”战略;发展高端产品、淘汰落后产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三、是积极主动配合政府主管部门的工作,努力争取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四、是立足行业健康发展,全心全意为会员单位服务。
五、是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本文来自中国耐火砖交易网。
第五篇:未来企业发展方向
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摘要】 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全球采购的兴起,带动了工程总承包行业的跨国业务。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但同时也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体系、工业体系和工程承包体系的不同,国际工程承包单位面临着一定的转型的需要,尤其是主营业务为工程总承包的工程公司;同时近年来国际经济的进一步下滑,第三世界国家的工程公司逐步崛起,而中国国内的国际工程公司同质竞争加剧、成本高、利润低、管理不善都使得本来雪上加霜的公司管理更为经营困难,在这种困境下,中资企业是否应该按照原有公司战略进一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还是将更多精力投放在国内市场,如果进一步进军海外,出路在何方。本文就这一问题着重进行探讨,并对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探讨。
【正文】
伴随着三十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当今越来越多的国际工程总承包公司走出国门,曾经带来了丰厚的外汇收入;拉动了地方经济同时解决了就业问题;带回了先进的管理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管理层级;也为企业和国家带回了种种荣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中资公司在海外经营时遇到了种种困难,例如传统的总承包模式受到了更为廉价的工程公司的冲击;自身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环境的需要;导致公司大量利润流失,业务萎缩,退出当地市场。对当前我国企业国际工程承包的现状和问题可以总结如下:
一、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数量增加,但规模普遍较小,国际化水平低
2000 年时,我国有34 家企业进入225 家世界最大国际承包商排行榜,2010 年上升至54 家。同时,近些年来,在国务院国资委的主导下组建了大型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但仍有些新组建的企业海外经营方针和策略尚未明确。在实际的海外经营和操作过程中,这些大型企业的大多数二级公司仍然处于独立经营、分散经营的状态,基本延续了重组前的经营模式和方式,这就使得大型国有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优势无法在国际工程市场上发挥。
二、大型项目数量增加,但市场过于集中0 1 1 年,新签合同金额在1 0 亿美元以上的特大型项目有20个合计金额3 5 7 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25.1%。1亿美元以上项目266个,合同总额达960亿美元,占比67.5%。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498个,合计1123.7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79%。但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主要依赖于亚洲和非洲两大地区,在这两个地区,许多国家存在政局不稳、政府办事拖沓、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国别信用等级较低等问题。而对于工程发包额占据国际工程市场半壁江山的欧美市场来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进入的难度仍然很大,所占份额甚微。
三、企业业务领域持续拓宽,但管理和咨询发展落后
从最初起步时以劳动密集型的施工承包为主,到目前的以资金、技术密集为特点的高速铁路、通讯、石化等领域均有涉及,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业务领域已经大幅拓宽,形成了三驾马车——交通运输、房屋建筑、电力工业三大领域。但除大型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和长期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企业经过多年努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资产和人力资源外,我国大多数从事国际工程承包的企业缺乏国际化经营和管理的经验和理念,更缺乏具有国际工程承包经验的人才。
结合以上现状及问题描述,本文通过一定分析对未来国际工程企业发展模式进行简单阐述。
一、实施跨行业、跨国、跨模式的经营
跨行业经营:国际上的知名工程公司,无论是法国的万喜或是德国的豪赫蒂夫,堪称工程界的巨无霸,无一例外的都实行跨行业经营,至少有3~5项主营行业,个别公司甚至有10余种主营业务,甚至可以包含整个产业链,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按照ENR的分析,全世界排名前30位的工程公司都进行跨行业的经营。如果按照横向分析,这样进行经营非常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及将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如果按照纵向分析,这样经营非常有利于竞争。按照现代市场营销的规划理论,客户希望服务提供商能够提供全套的、全方位的服务,而不是单一服务,需要客户按照实际需求完成其他满足需求的工作内容。
跨国经营: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和信息沟通速度快速提升的今天,跨国经营的概念绝不是走出国门,或是走出亚洲的简单行为,需要跨国,甚至跨大洲的开展经营活动。首先跨国经营非常有利于占领周边国家市场或是辐射邻国。如果对某一国别市场比较熟悉,可能会因为文化和地理位置的相近,非常容易到邻国开展业务,占领新市场,取得竞争的制高点。其次跨国经营对降低项目管理成本或启到非常显著的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自发组织了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或是经济共同体,在该范围内两国之间进行进出口贸易免税或是货物自由流动,因此在某一个国家的项目完成后,所有的固定资产可以顺利的转移到邻近国家的新项目上,不仅免去了大笔的从国内运输到新现场的运输费用,同时也降低了项目工作强度和节省了大量时间。
跨模式经营:在传统工程承包中,中国承包商善于也非常喜欢简单的施工承包,随着全球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逐渐产生了EPC总承包商,也需要中国承包商与时俱进,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改变原有承包模式。目前的市场竞争,也需要承包商参与到BOT或是PPP项目中去,而单一只做施工总承包的企业必然会被市场所抛弃。
二、向项目高端管理公司靠拢;增强技术和管理创新能力
客观上由于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单体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影响工程的不确定因
素也越来越越多,尤其是海外工程项目。同时作为项目企业成熟度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公司的研发能力或创新能力,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部分工程企业往往忽略了自身研发能力的提升,而是过分强调自身生产能力的层级,导致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中只能参与低端的、劳动力密集的、附加值低的项目。不仅项目利润率低、而且管理难度非常大,任何一个细小的错误都会导致项目血本无归。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强调对公司制定新的战略方针,而后对结构设计进行调整,最后进行机构改革,改变原来传统的公司结构模式为职能型的架构,设立成强矩阵型模式或是混合型管理组织模式,充分发挥效率高和机构精简的特点,可以专门设立研发组织和市场开发组织,弱化实际的生产能力组织在公司中的影响。其次,在具备了管理的大体系影响之下,需要建立公司的管理体系和项目管理体系。再次,在提供软件的同时,提升公司的硬件水平,加强公司的信息化发展进程。
三、工程管理与投融资和运营相结合目前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技术复杂,资金需求量巨大,由业主完成项目融资工作不仅耗时长,而且失败率高,因此就需要工程公司首先具有为客户全方位服务的意识,主动解决客户的困难,需要承包商不仅提供非常优秀的工程服务,而且提供非常有效的融资服务。实际上我国公司承建的工程项目大部分位于第三世界落后国家,需要我国承包商努力提升融资渠道的建设问题。对此,应首先加强国内金融机构或是商业银行的合作,由于近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金融单位会主动为为企业走出去做好财务和金融顾问,同时也会大力提供融资支持,需要国内企业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大力为业主提高融资服务;其二,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的沟通和交流,国内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且金额有限,但是国际融资平台则较为宽广,同时国际金融组织与国内机构相比较,更容易被业主接受和与之沟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业主的融资瓶颈。
在成功解决业主的融资问题之后,对于项目总承包,或是项目具体执行工作而言,中资公司对此业务轻车熟路,操作简便易于控制。相对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建设周期。但在操作的实际情况中,大部分项目位于第三世界国家,国家基础设施差是通病,同时缺乏管理和运营大型项目的实力和基础。因此需要承包商通盘考虑将工程建设的产业链下游考虑,即提供运营和操作服务。按照上述理解每个项目在开发前期,承包商要有意识的提供全方位服务,即F(Finance)+EPC+O(Operate)。
四、提升公司产业链整合能力,重视重组和兼并、竞争和联合的关系。
伴随着国际间经济合作交流的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地企业发展成托拉斯型大型垄断企业,而工程承包企业也不能例外,也必须适应国际化进程的大潮流,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利益的行业或产业并购发展计划。需要首先需要形成“大项目”的概念,即项目的广义理
解,即项目融资、建设、运营或销售的理念,按照此种发展模式,需要考虑与银行的合作关系甚至并购,成为一定规模的财团负责开发项目和投资,同时将原有中资公司最擅长的工程建设部分独立完成之后,尽力满足业主的产业链延伸的想法,完成项目运营维护或是销售的工作。其次就工程中的“小项目”进行分析,即项目的狭义理解,可以简单划分成设计、施工、供货三部分,即传统的EPC总承包。在目前的中国国内承包商中,已经形成了类似中能建和中电建的特大型综合企业,都具备上文中论述的特点,也按照上述的形势进行了组合和机构设置。
五、加强人才储备培养战略,完成属地化经营目标
各种级别的竞争最终都会转变成人才的竞争,这次是公司真正的软实力。但是受到我国传统工程领域的限制,大部分公司忽视此类人才,对其很少有正规的培养和储备。同时大部分专业人才语言能力较差;而语言能力较强的人则对工程管理了解较少,大致大部分海外企业在走出国门时都会遇到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需要按照公司发展战略,结合未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趋势制定人才方案。
其次,对于具有多个海外项目的公司,可以加强当地公司的属地化经营,即主要工作层面的团队,包括简单技术团队都可以利用当地劳动力解决,在大部分第三世界和落后国家,既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同时也提升了企业形象,也为公司节省了一大笔成本费用,也降低了公司的运行成本。
结语:
总体来讲,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同时国内建筑市场的近期低迷,很多国际工程公司陷入了暂时的经营低迷状态,因此中资公司只能按照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制定更为科学公司发展战略,而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业务开展,虽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只要能够从意识、理念、方法等层面逐一改进提升,目前的经营困难就一定都能克服。
参考文献:
[1] 王玉洁 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策略研究及应用,山东大学,2009
[2] 梁淑娟,浅论国际工程施工招标与投标,时代经贸,2011(32)
[3] 李振宇,刘向伟,CSR: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发展的新思维,国际经济合作,2008(9)
[4] 郑成华,提高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网络财富,2010
[5] 王恩英,田兵权,柯星角,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运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价值工程,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