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小学知识与能力押题卷9[全文5篇]

时间:2019-05-14 13:5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小学知识与能力押题卷9》,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小学知识与能力押题卷9》。

第一篇:2018小学知识与能力押题卷9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A.卢梭 B.杜威 C.福禄贝尔 D.洛克

2.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会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一般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A.稳定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张明打了通宵游戏,以至于第二天上课时无精打采。这属于()。A.同时性负诱导 B.相继性正诱导 C.相继性负诱导 D.同时性正诱导

4.我国新课程的课程评价强调()。①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 ②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 ③课程评价的对象是课程内容

④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做出贡献

⑤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A.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制度化教育阶段 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学校萌芽阶段

6.孔德说:“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7.“将心比心”“以己度人”体现的印象形成效应是()。A.晕轮效应 B.刻板效应 C.投射效应 D.近因效应

8.陈老师从教30余年,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不断创新。这体现的教师角色是()。A.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C.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D.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9.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的研究方法是()。A.教育观察法 B.教育实验法 C.历史研究法 D.个案法

10.小新的爸爸拿来两罐同样分量的可乐,爸爸将其中的一罐倒进一个大杯子里,将另外一罐倒进两个小杯子里。然后让小新挑选。小新经过思考之后选择了大杯可乐,并喃喃自语道:“还是大杯子的多。”那么,小新处于()阶段。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1.教师授课时,通过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语速等来吸引学生的()。A.有意后注意 B.无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 D.无意注意

12.明明在考试前一天计划自己在第二天的考试中利用一个小时来做卷子.半个小时进行检查。但是,第二天考试过程中明明发现离考试结束只有十分钟了,自己还有几个题没有做完,于是明明加快了做题速度,那么明明分别利用了哪些学习策略?()A.计划策略,监控策略 B.计划策略,调节策略

C.计划策略,调节策略,监控策略 D.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13.“狗是动物”“汽车是交通工具”“鱼身体表面有鱼鳞生活在水中”这是说明儿童概括发展的水平处于()。A.直观形象水平B.形象抽象水平C.本质抽象水平D.具体形象水平

14.小学生对乘法运算规则的掌握会有助于其更加熟练地掌握加减运算,这种学习迁移属于()。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逆迁移

15.某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而愧疚是()的表现。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16.孙老师在自己的班里设置了这样一种制度.每天哪位同学能够帮助其他同学的话就可以领取一个卡片,卡片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找老师兑换自己喜欢的东西.孙老师运用的方法是()。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消退法 D.系统脱敏法

17.以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B.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经验中心 C.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D.教师中心、活动中心、课堂中心

18.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李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来到了圆明园,在这里老师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告诉大家勿忘国耻。该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A.读书指导法 B.参观法 C.情景教学法 D.欣赏教学法

19.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20.贪玩的小刚在这次模拟考试中考了60分.老师却评选小刚作为本季度的“进步之星”。有的学生很不理解,老师解释道:“小刚以前从未及格过,这次的60分也是一个难得的好分数,故应肯定和鼓励他进步。”该老师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A.绝对性评价 B.个体内差异评价 C.甄别评价 D.相对性评价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21.简述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22.简述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23.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4.材料:

教学设计是教学开展的重要环节,三年级的周老师是位新老师,他认认真真地设计教学环节,严格按照设计的环节进行授课,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实施与设计环节有些不同,一旦出现意外的情况,往往不知所措。于是,周老师认为教学设计根本没有必要,不但会影响自己的课堂发挥.还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创新。问题:

(1)课程设计和实际授课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哪些?(10分)(2)请就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给出对策。(10分)25.材料:

2015年的春天,幸福小学的马老师正给一年级三班的学生上课。片段一

教师:“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 学生1:“九只。”

教师:“不对,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乌听到枪声后吓飞了。”

学生2:“还有两只!有一只聋哑的小鸟听不到枪声仍在树上.还有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 教师:“你这孩子,总是说些不着边际的话,鸟怎么会有聋哑的呢!” 片段二

教师:“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学生1:“还有三个角。” 教师:“错!应该还有五个角。”

学生2:“是还有三个角!如果沿对角线锯就是三个角。” 教师:“你这孩子别往歪处想。哪有这样锯的。”

那个孩子发誓:将来一定要当老师,给那些答“树上有两只小乌”的学生,答“还有三个角”的学生,打上一个大大的对号。问题:

(1)请你对本案例中马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10分)(2)谈谈导致上述教学片段的主要原因,在你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该如何避免?(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3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敬爱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 您好!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面,我和妈妈却接到过您的问候。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zhuo)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对此。我和妈妈向您表示深深的谢意。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kui)’。”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kai)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关的鲜花迎接他。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wan)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shuo)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 士。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zhu)人间。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mi)漫着战争的硝(xiao)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xie)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我们一定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敬爱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yu):“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qi)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祝加利先生身体健康。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 1996年11月8日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试对本文进行文本分析。(10分)(2)若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20分)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材料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8分)(2)如指导中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过程。(22分)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呈现演示的原则有哪些?(10分)(2)请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2分)(3)请设计本节“句型课”的新知呈现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18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知识点】洛克的教育思想 【答案】D。

【解析】白板说是洛克提出来的。他主张认识来源于经验的一种哲学思想。认为人出生时心灵犹如白纸或白板,对任何事物均无印象。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

2.【知识点】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案】C。

【解析】题于中描述的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现了教育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3.【知识点】兴奋与抑制 【答案】C。

【解析】正诱导是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兴奋过程,负诱导是由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抑制过程。相继性诱导是在大脑皮层的相同位置上以兴奋与抑制发生的先后来分的。例如.由睡眠到醒来,就是大脑皮层上先抑制,而后诱导为兴奋,这是相继性正诱导;由于晚上通宵打游戏,大脑皮层上的兴奋导致第二天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大脑抑制。是相继性负诱导。4.【知识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答案】B。

【解析】课程评价的对象不仅仅是课程内容,应是多元的,故③说法错误。5.【知识点】学校教育制度 【答案】A。

【解析】前制度教育始于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教育实体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属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态。它的形成具有以下特点:(1)教育主体确定;(2)教育的对象相对稳定;(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6.【知识点】教育目的的理论 【答案】B。【解析】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孔德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7.【知识点】印象形成效应 【答案】C。

【解析】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即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8.【知识点】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答案】A。

【解析】陈老师进行教育反思与创新的过程,就是践行教育研究的过程。9.【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 【答案】C。

【解析】历史研究法是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实质在于探求研究对象本身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认识事物的历史发展规程,而不是单纯地描述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10.【知识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答案】B。

【解析】前运算阶段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认知中没有形成守恒概念,小新认为大杯饮料多表明其还没有形成守恒概念.处于前运算阶段。11.【知识点】注意的分类 【答案】D。

【解析】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引起与维持不是依靠意志的努力,而是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质。题干中教师利用板书的字体、颜色、讲话的声音等外在刺激来引起学生的不随意注意。故此题选D。12.【知识点】学习策略 【答案】D。

【解析】明明在考试头一天对自己答题时间和检查时间都进行了计划,属于计划策略;第二天考试时明明察觉到自己做题做的太慢了,属于监控策略;明明加快了做题速度,属于调节策略。

13.【知识点】知识概括 【答案】B。

【解析】儿童概括的水平,大体上经历如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直观形象水平。他们能够进行概括,但所能概括的常常是事物的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的特征或属性。第二阶段是形象抽象水平。儿童概括处于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过渡的状态。在他们的概括中,直观的、外部的特征或属性的成分逐渐减少,形象的、本质的特征或属性的成分逐渐增多。第三阶段是初步本质抽象水平。他们已能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属性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由于知识经验的限制,那些和具体事物相距太远的高度抽象概括活动,对他们来说,还是非常困难的。14.【知识点】学习迁移 【答案】C。

【解析】顺向迁移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乘法运算的学习一般是在加减运算之后,所以这是一种逆向迁移;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负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从“有助于”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正迁移。15.【知识点】情感的类型 【答案】B。

【解析】理智感是人在理智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考试是一种理智活动,愧疚是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16.【知识点】改变行为的方法 【答案】B。

【解析】卡片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属于代币的一种,所以这种方法属于代币奖励法。17.【知识点】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答案】A。

【解析】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18.【知识点】教学方法 【答案】B。

【解析】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李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圆明园,正是用的参观法。

19.【知识点】教学原则 【答案】D。

【解析】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0.【知识点】教学评价的类型 【答案】B。

【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或者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老师通过比较小刚的过去和现在做出了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故选B。

二、简答题

21.【知识点】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参考答案】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成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22.【知识点】资源管理策略 【参考答案】

(1)时间管理策略。具体包括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2)环境管理策略。具体包括注意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好学习的空间。

(3)努力管理策略。具体包括激发内在动机;树立良好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成败标准;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自我奖励。

(4)资源利用策略。具体包括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23.【知识点】素质教育 【参考答案】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三、材料分析题

24.【知识点】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参考答案】(1)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课程设计环节和实际授课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新教师在制订课时计划的内容时,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②新教师不会随着课堂情境的变化来修正计划。③新教师认为自己不能预测计划执行时的情况。

(2)材料中的周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或者利用不上课的时间去旁听其他优秀老师的课来进行学习。

②开展微格教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微格教学的方法寻找自身的问题,得以改正。③进行专门训练。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在职培训,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④反思教学经验。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写教学案例等方式,总结经验,提升自己。25.【知识点】新课改下教学行为的转变 【参考答案】

(1)马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马老师的行为反映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违背了新课改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导致上述教学片段的主要原因是马老师受传统教学观、学生观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需要和兴趣等。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避免上述情况:

首先.教学应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主动性,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创新。

其次.教学应从“教给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学科知识内容.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教学应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师要改变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的做法,尊重学生的创造个性;教师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允许学生自行探索,容纳学生不同意见。

最后.教学应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面对学生的独特思考,教师更应该尊重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和满足感。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答案】(1)文本分析 本文是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本文的意图是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和交流讨论.学习书信体的格式和写法.初步学会写 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2)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外两位小英雄的故事,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过渡: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充满了血腥,但它也是震撼人心的、壮烈的。因为在争取人类的和平中,许多战士牺牲了他们的宝贵生命。听一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二、质疑激趣

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 过渡:走进课文,置身于小作者的世界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教师指名朗读.朗读中进行正音指导。3.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品读感悟 1.感悟“痛失父亲”.过渡:沐浴着和煦的春光,一家三口在涓涓溪流边散步,在美丽鲜花中嬉戏。这是多么幸福、多么惬意的事啊!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同学来说,却永远地失去了。(1)请阅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2)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句,想象当时的情景。(3)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4)指导朗读。

2.感悟“世界并不太平”。

过渡:可恶的战争夺去了最最亲爱的爸爸的生命.当我们还沉浸在悲苦之中时.回望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1)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2)联系事例谈谈不太平的世界。

(3)同学们,当大量的事实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你作何感想呢? 过渡: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体会书信格式的写法 1.每段讲了什么内容? 2.全文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3.仿照课文写法给别人写一封信。27.【参考答案】

(1)通过本材料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发展。

①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乘法的过程,掌握乘法基础知识和基本符号。②数学思考: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乘法信息做出解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运用乘法进行思考。

③问题解决: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简单的乘法计算以往使用加法的内容。

④情感态度:了解可以用乘法计算某些加法运算,增强学生思维中运用乘法进行运算的意识。(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会运用乘法的知识进行乘法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实际问题。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3)新授环节设计:

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

1.口算下面各题。

2.复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

二、解决问题(教师把握机会引出)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有三堆木块,一堆20根,分别由三头大象来运)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3堆木头运完后,问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预设方案一:20+20+20=60;预设方案二:20×3=60)对明明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不能解决呢?想一想,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然后解决它。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板书(完善课题: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三、运用

1.课件出示做一做中的情景图。

(1)点名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并提出问题,自己解决。汇报、交流提出的数学问题,然后再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得出:凡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的问题都可以用乘法来解决,乘法比加法更简便。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第1题,独立练习,然后汇报、说理。练习第2题,独立练习,然后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教师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作业:下课后继续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进行解决。

五、板书设计 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

28.【参考答案】(1)呈现演示的原则

①呈现演示的方式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对象来定;②呈现语言要简洁易懂,一般不用学生未学过的词汇;③要富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启发性;④尽量使用英语,必要时使用母语;⑤把利用环境和创造情景统一起来。(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够在图片和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对话大意。

②能够在语境中理解It’s tall/short/fat.的语用功能,并在图片或动作等帮助下,使用It’s+adj.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③能够朗读对话,并能进行角色表演。

④能够用简笔画出常见小动物,并运用学到的语言结构描述自己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绘画来描述动物的特征,学会形义结合,来加深对句型的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3)新知呈现:

①Present the sentences a.The teacher presents a picture of pig.T:Look at the pig.It’s so fat.(教师借助语气和动作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跟读)Ss:It’s so fat.b.Teacher shows the picture of giraffe.T:Look at the giraffe.It’s so tall.(教师借助语气和动作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跟读)Ss:It’s so tall.C.Teacher presents the picture of panda.T:Look at tlle Danda.Is it tall? Ss:No.T(做动作):It’s so short.It’s short and fat.(引导学生跟读)S:It’s short and fat.T:I’m also short and fat.(做动作加表情)Do you think so? S:„

(设计意图:呈现有趣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等辅助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单词和句型的意义的理解,学生学起来会觉得比较轻松。)②Listen and answer The 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dialogue twice and tells them to try to answer two questions: a.Who is tall? b.Who is short and fat? The teacher asks som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and gives them some assessment.(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听力训练。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新句型的理解。)

第二篇:2018小学知识与能力押题卷8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

2.新课改倡导分配课程的课时容量,适当减少“主课”的课时,增加音、体、美等学科的容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A.均衡性 B.综合性 C.基础性 D.选择性

3.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要()。A.抓关键期 B.量力而行 C.因材施教 D.循序渐进

4.“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A.《中庸》 B.《大学》 C.《论语》 D.《学记》

5.很多学生都认为只要他们有较高的学习动机,就能取得好成绩。但其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A.倒U型曲线关系 B.U型曲线关系 C.线性关系 D.W型曲线关系

6.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A.自然情景观察 B.实验室观察 C.结构式观察 D.非结构式观察

7.“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这句话所体现的心理机制是()。A.移情 B.从众 C.期望 D.顺从

8.人们平时所说的“第一印象”是指()。A.晕轮效应 B.刻板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9.王老师观察到。在若干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环节中.孙丽同学自己总是拿不定主意,要靠同伴拿主意。这说明孙丽的学习风格属于()。A.场独立型 B.冲动型 C.沉思型 D.场依存型

10.“只要考出好成绩就不会挨骂”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规律中的()。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11.熟悉了杯子是喝水用的,却看不到杯子反过来可以作为烛台。这属于()。A.定势 B.功能固着 C.缺乏生活经验 D.粗心大意

12.教师让学生“即兴回答问题”,这是调动学生的()。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逻辑思维

13.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认知活动的方式是()。A.操作技能 B.智力技能 C.一般技能 D.特殊技能

14.表现在个体行为目的性、果断性方面的特征属于性格的(A.认知特征 B.情绪特征 C.意志特征 D.行为特征

15.“开其意,达其辞”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6.下列观点,不属于儿童中心课程理论的是()。A.儿童是课程的核心 B.学校课程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C.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D.课程内容应该与儿童的经验相结合

17.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讨论法

18.在德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学生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则。

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19.一年一度的教师资格考试属于()考试。A.绝对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20.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是()。.A.必修课程 B.校本课程 C.地方课程 D.选修课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21.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22.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23.简述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4.材料:)的原 语文课堂上有蝴蝶飞进来,学生乱作一团,有的同学索性离开自己的座位.你追我赶地去扑蝴蝶……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一班的陈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扑蝴蝶的经过写一篇作文。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杨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则是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杨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问题:

(1)本案例中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10分)(2)谈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这一状况你会怎样处理?(10分)25.材料:

林老师为了上好《自然与科学》一课,精心制作了PPT,并准备了植物标本、三张挂图和视频材料。课前林老师将这些教具摆放、悬挂好后,马上吸引了许多学生围观。课上他先是播放了视频材料,接着他演示了植物标本,因为标本过小,后面的同学伸长脖子也看不清:然后他不断翻着PPT,却没有适时做出讲解。下课铃响了,准备好的PPT还没翻完。课后学生们反映说:“我们忙着看这看那,老师讲什么没听清,而且有的PPT白色背景上浅色的字很模糊。” 问题:

(1)材料中的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10分)(2)谈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3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体育。)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该文的写作特点。(8分)(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22分)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介绍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及运算时的注意事项。(8分)(2)如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22分)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跨越式跳高是跳跃类教学主要训练内容之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而且对促进学生的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及内脏器官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对提高学生的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也有促进作用。因此,具有很好的锻炼价值。但跨越式跳高在小学教学中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内容。要想完成技术动作也确有一定的难度。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跨越式跳高”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跨越式跳高”的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知识点】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答案】B。

【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又叫问答法,是苏格拉底在和学生问答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包括三步:第一步是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是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2.【知识点】新课改课程结构的特点 【答案】A。

【解析】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倡导合理分配不同科目的课时比重,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3.【知识点】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案】C。

【解析】“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是参差多态的,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中的个别差异性,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要因材施教。4.【知识点】《学记》 【答案】D。

【解析】《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学记》中最早提出了“教学相长”和“及时而教”的教育思想。

5.【知识点】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答案】A。

【解析】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6.【知识点】教育科学研究 【答案】C。

【解析】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的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观察,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常用于对研究对象有较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的观察。7.【知识点】移情 【答案】A。

【解析】移情主要是指老师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小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感受。“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体现的是移情。8.【知识点】印象形成效应 【答案】C。

【解析】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9.【知识点】学习风格 【答案】D。

【解析】孙丽思考问题时依赖环境、依赖外界,因此是场依存型的认知风格。10.【知识点】操作性条件反射规律

【答案】B。解析: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题干中描述的挨骂是厌恶刺激.撤销厌恶刺激属于负强化。

11.【知识点】功能固着 【答案】B。

【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认定原有的行为就不会再去考虑它在其他方面的作用。看不到杯子反过来可以作为烛台属于典型的功能固着。12.【知识点】思维的分类 【答案】A。

【解析】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即兴回答问题”,就是直觉思维的体现.13.【知识点】技能的分类 【答案】B。

【解析】智力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实现的认知活动方式。14.【知识点】性格的特征 【答案】C。

【解析】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等是主要的意志特征.15.【知识点】教学原则 【答案】C。

【解析】孔子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一词也由此而来。宋代朱熹对这句话做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意思是说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诱导、引发,“开其意,达其辞”。故选C。16.【知识点】课程理论 【答案】B。

【解析】“学校课程以学科分类为基础”是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的观点。17.【知识点】教学方法 【答案】B。

【解析】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最后得出原理的方法。它是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所倡导的。教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18.【知识点】德育原则 【答案】D。

【解析】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19.【知识点】教学评价类型 【答案】A。

【解析】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教师资格考试属于绝对性评价。20.【知识点】课程的类型 【答案】D。

【解析】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二、简答题

21.【知识点】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22.【知识点】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参考答案】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订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24.【知识点】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参考答案】

流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流体智力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言语、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在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三、材料分析题

24.【知识点】新课改下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参考答案】

(1)陈老师展现了自己的教学机智,突破预定计划,“创造性地教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因势利导,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中心”的理念,把知识、学科放在中心地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2)教学过程应该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而且应该“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要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材料中的陈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抓住学生被“蝴蝶”深深吸引这一现象.以此作为活的教学材料。

其次,时刻谨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遇到偶发事件,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因势利导,把事件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总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既要有预设性,也要重视课程的生成性,更多地关注学生而非学科.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25.【知识点】直观教学 【参考答案】(1)林老师的直观教学手段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直观教具的选用不恰当。首先是教具的呈现时间不当。林老师在上课之前将教具摆好后,就引起了学生的围观,容易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分心;其次,直观教具用的时间太长,整堂课都在翻PPT,没有从教学的需要来加以选用。

第二。直观教具的设置缺乏科学性。首先是标本太小.导致学生无法看清,直观效果难以显现;其次,PPT上的字体颜色与背景颜色没有遵循差异律,不能将对象与背景进行有效的区分,学生看不清。

第三,直观手段的运用缺乏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林老师上课的时候不断地翻着PPT,但是却没有配合讲解,使学生只看了热闹,没有学会新知识。(2)在教学中,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第二,直观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在理解遇到困难的时候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

第三,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教师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反应的问题及时调整直观与讲解的比例。

第四,要在直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答案】(1)写作特点

本文是一篇描写秋天丰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浓艳的笔墨为读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丰收、喜庆和热闹。整篇课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低段儿童的朗读训练。(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课文中出现的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喜悦。能够仿照课文中出现的句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3)新授环节设计:

一、整体感知,合作识字

1.大家看到课文下面的“苹果”了吗?“苹果”里的“生字宝宝”都躲在课文里面.等着你去寻找呢!现在请你自由朗读课文,找到“生字宝宝”,拼一拼,圈一圈,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识字情况。(1)你认识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认识的?(2)指名认读。(3)开火车认读。

(4)帮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家(游戏)。(5)同桌合作,互读互纠。

二、朗读课文。感悟秋天

1.多媒体朗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想:这幅秋天的图画画的是哪里?画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2.小朋友们听得真认真,谁能告诉老师,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 生:画的是山野(板书:山野)3.课件出示第一句:“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1)指名读;评议:你听出了什么?(高兴、快乐)(2)指导用高兴、兴奋的心情读句子。

4.多么美丽的山野啊!是什么让山野变得那么美呢?山野上有什么?(1)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梨树、苹果、稻海、高粱。(板书)(2)课件出示秋天的梨树、苹果、稻海、高粱图片,直观认识,感受秋天的美好。你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介绍一下吗?(3)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呢?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根据学生找到的,课件出示“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5)指名读。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图片,点拨、理解句子,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抓住颜色的词语,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6)配合动作“挂、露、翻、举”读一读。(7)比赛读,看谁把山野读得美!(8)同桌比一比,选一个最喜欢的句子来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5.试着把这几个句子背一背。

三、再读课文,感悟喜悦

1.秋天的山野,梨树挂起了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了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了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了燃烧的火把,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啊!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我们兴奋,我们喜悦!但是你知道吗?有人比我们更兴奋,更喜悦。因为,这美丽的图画正是他们描绘出来的。2.继续往下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是谁呢? 3.学习第三、四句。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课件出示句子)(2)看,蓝天上的大雁排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3)理解“勤劳”,知道有人们的勤劳才有山野的丰收。(4)你想对勤劳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4.带着自己的感悟读句子。27.【参考答案】

(1)含义: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注意事项: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3)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教材主题图。2.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一)复习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2)学生利用教具操作(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学生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2)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作余数。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1)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下表。物品几个一份分的结果算式表达

(三)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的确定 1.完成“做一做”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

(2)师引导:第1小题算式中每个数分别在图中表示哪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教材“做一做”第2题。(这一题涵盖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比较发现两小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的确定。

三、观察比较,发现关系(一)合作探究

在实物投影仪上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学生观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1.小组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摆出独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每组准备的小棒根数不同,共分成以下9种情况)2.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二)交流反馈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三)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1)你们发现余数有什么规律?(2)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3)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4)学生举例验证。3.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除数。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体会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方法。

2.填一填:()÷6=7……口。思考:口里可以填哪些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交流。明确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来确定余数。

五、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28.【参考答案】(1)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助跑有节奏,起跳有力。教学难点:助跑与起跳紧密结合。(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改进跨越式跳高助跑和起跑相结合的动作方法,发展跳跃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游戏教学发展身体协调能力和身体平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和创造力。(3)练习方法及理由 ①助跑起跳击掌

方法:学生两人一组,彼此观察对方助跑起跳击掌的练习,从而对彼此的练习动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理由: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指导,实现学生彼此对短距离助跑,最后一步节奏要快,起跳有力的理解。同时,实现两臂经体侧向前上方击掌,以带动身体积极向上的练习。②利用学校自然环境发展学生弹跳力

方法:有效利用操场周边杨树垂下来的枝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及弹跳力,自由选择一个可以用手触得到的枝条。

理由: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然环境因素的能力,实现课堂与生活的结合,从而在生活中也能实现学生助跑与起跳的练习。③利用场地器材开展跳四方皮筋

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利用准备好的四方皮筋,进行分组练习。

理由:用设定的条件,使学生在练习中用有力脚起跳,摆动腿积极上摆。

第三篇:2019小学知识与能力押题卷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那笃尔普认为“在事实上个人是不存在的,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只是因为他生活在人群之中。并且参加社会生活。”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A.伦理本位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2.()是现场抢救中最简单、最合适的方法。A.心脏胸外挤压 B.人工呼吸 C.直接口对口呼吸法 D.口对鼻呼吸法

3.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是()。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C.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6.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7.《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8.适合学校大规模、快速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方法是()。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

9.“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属于()。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0.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就是()。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全民教育

11.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以为()。A.甲同学错误大 B.乙同学错误大 C.两者都没错 D.两者错误一样大

12.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从关注周围的人际关系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

13.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14.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应该是()。A.神学和哲学 B.哲学和心理学 C.哲学和伦理学 D.伦理学和心理学

15.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法是(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6.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是意志的()。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D.自制性

17.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A.自学法 B.读书指导法 C.练习法 D.参观法

18.“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反映的是(则。A.直观性 B.循序渐进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9.看阅读题的时候,带着问题去看文章,这种元认知策略是()。A.调节策略 B.注意策略 C.计划策略 D.监控策略

20.下列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 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C.纪律松弛、涣散的群体算不上集体 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简述良好班集体的基本特征。22.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23.简述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4.材料:)教学原 王老师在晚自习时发现教室地面上纸屑很多,便让劳动委员打扫,自己就去另一个班上课去了。劳动委员见老师走后也停止了打扫,心想放学后就该值日生值日了。不料一会儿检查工作的校领导发现了班里的卫生极差,给予班级以严厉批评。

第二天班会课。王老师决定以“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作为班训,同时结合“扫屋**”,以此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为养成爱学习、讲文明、守纪律、爱劳动的良好班风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天,王老师抓紧一切时间,找班干部谈话,分析得失、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下午,班会如期举行。教室墙上贴上了火红的“班训”:“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同学们强烈感受到了一种氛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劳动委员和其他班委成员、同学们纷纷上台发了言,他们个个神情严肃,认为以前没有形成良好的配合,自身存在一些问题等,纷纷表示不会让“扫屋**”在班级中重演。

同学们很快有了认同感,他们认识到自己属于这个集体,这个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共同建设。大家一同制定了班级卫生责任制。劳动委员也打消了“引咎辞职”的念头,化内疚为动力,勤奋工作。

此后,班级卫生一直保持学校的先进地位,各方面也很有起色。他们很快就获得了学校“先进班集体”的称号。问题:

(1)分析一下王老师组织的班会成功的原因。(10分)(2)作为一个班主任应如何管理好班级?(10分)25.材料:

语文课堂上有蝴蝶飞进来,学生乱作一团,有的同学索性离开自己的座位你追我赶地去扑蝴蝶……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一班的陈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扑蝴蝶的经过写一篇作文,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杨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则是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杨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问题:

(1)本案例中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8分)(2)谈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这一状况你会怎样处理?(12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3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26.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太阳暖烘烘的。鸭妈妈卧在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一只只小鸭子都从蛋壳里钻出来了,就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

天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幸亏一位农夫看见了,把他带回家。

一天,丑小鸭出来散步,看见丁香开花了,知道春天来了。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10分)(2)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0分)(3)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谈谈教学思路。(20分)27.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若指导三年级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2)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人环节并说明理由。(15分)(3)设计三组课堂提问并简要说明理由。(15分)28.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他这句话的意思是社会比个人更重要,所以应从社会需要出发。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所以选C。

2.【答案】C。解析:人工呼吸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口对口呼吸法和口对鼻呼吸法。直接口对口呼吸法是现场抢救中最简单、最合适的方法。

3.【答案】B。解析: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如运用教育测量与统计的方法,模糊数学的方法等,对评价对象的特性用数值进行描述和判断。

4.【答案】A。解析:“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在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感觉的适应。适应现象指的是在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5.【答案】C。解析: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实践。

6.【答案】A。解析: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学生的一切。所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提高成绩教学水平等。7.【答案】B。解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体现的是合作学习,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一,与其他选项相比讨论法更恰当,应选B。

8.【答案】C。解析: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调查法有利于大规模、快速搜集资料。

9.【答案】A。解析:心境有两个特点,弥散性和长期性。因为自己积极的心态,所以看到周围的事情或人,也都会觉得积极。这种朝向周围一切事物的态度体验就是弥散性。所以选A。

10.【答案】B。解析: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1.【答案】A。解析: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是以服从权威为主要特点的。此阶段,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思维具有刻板性,作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尺度,反应在道德判断上的主要表现是单纯以数量判断错误的大小。12.【答案】B。解析:教师在关注情境阶段会把焦点投向学生成绩的提高上。

13.【答案】A。解析: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14.【答案】D。解析: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应该是伦理学和心理学。

15.【答案】C。解析: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16.【答案】B。解析:意志的果断性是指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并实现作出的决定。

17.【答案】B。解析: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读书指导法。18.【答案】B。解析:“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次序,应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的意思是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意思是教师杂乱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所以我们应该按照学科知识的顺序,学生学习的顺序进行教学。所以选B。

19.【答案】D。解析:带着问题阅读体现的是元认知策略中的监控策略。

20.【答案】A。解析:班集体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由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单纯说班集体就是班群体.缩小了班集体的内涵,故说法错误。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22.【参考答案】

我国小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如下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直观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4)巩固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量力性原则。23.【参考答案】

(1)原型定向。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动作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如何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2)原型操作。原型操作就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巾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3)原型内化。所谓原型内化,是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实践方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在的简缩形式的过程。原型内化阶段是心智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王老师组织班会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①开班会之前与班级干部充分沟通与协调。王老师在开班会之前,先找班干部谈话,通过谈话统一了思想认识,这为班会顺利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在班会实施过程中,班委会成员能够积极发言,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②根据班级内出现的事实问题能够恰当地确立班会主题。本次班会的召开是因为班级成员缺乏责任心和劳动奉献意识,班会主题确定为“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这与客观事实联系紧密,能够起到良好效果。③班主任在组织班会过程中,气氛热烈,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班主任通过张贴班训,塑造良好班级育人氛围,通过班委成员的发言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力度,有助于全体成员都受到教育。

(2)班主任管理班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25.【参考答案】

(1)陈老师展现了自己的教学机智,突破预定计划,“创造性地教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因势利导,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中心”的理念,把知识、学科放在中心地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2)面对这种情况,我会这么处理:

一要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抓住学生被“蝴蝶”深深吸引这一现象,以此作为教学活的材料。

二要时刻谨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遇到偶然事件,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因势利导.把事件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总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既要有所预设性,也要重视课程的生成性,更多地关注学生而非学科,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答案】

(1)《丑小鸭》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丑小鸭自从生下来就被人看不起,被迫离家出走,最后竟意外地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刻画了一个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能够锻炼自身的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对丑小鸭的遭遇产生同情心的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同语和句子。②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

③了解丑小鸭命运的戏剧性变化,从它的成长过程中,领悟道理:世界上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追求美好理想。

(3)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现欲强,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比较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但他们虽然聪明活泼,却缺乏认真思考的习惯,读起书来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为切入点,在读中感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中.实现自身的情感与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27.【参考答案】(1)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分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交流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逐步提高观察能力与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会辨认方向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逐步形成服务他人、帮助他人的社会道德情感。(2)导入环节设计:

教师放映幻灯片:小明在和妈妈逛商场时不小心和妈妈走散了。小明很担心,他在距离妈妈两个通道的位置上。

师:同学们,你能帮助小明找到妈妈吗?(设计意图:情境导入。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导人本课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融入教学中来。)(3)课堂问题设计:

①教师统一口令,请同学指明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请同学自己指明方向,在头脑中进一步明确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确立四个方位概念。)②请你说一说你和周围同学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巩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概念,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由于学生在描述自己与周围同学关系时会有不同说法,引出参照物这一概念。)③现在谁能告诉小明应该怎样走才能找到妈妈?(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将学习到的方位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增强学生交流合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8.【参考答案】

(1)《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歌曲为一段体非整性结构,采用了鱼咬尾的创作手法。旋律采用上行级进、乐句模进,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并将三次模拟理发的“咔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节奏相配合.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歌曲为C大调,2/4,节奏简单、歌词朗朗上口。(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理发师》。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编创小歌谣、动作和表演,学生能增强自己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理解劳动给自身带来的愉快。(3)导人环节

①做游戏——“猜猜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学生回答)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小盒子: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在魔术盒里抽出一张纸条,然后你要把纸条上写的内容用动作表演出来:让其他同学猜猜看你做的动作是什么,好不好?(刷牙、扫地、洗衣服、擦桌子……)②律动

a.教师提问:我们的小手还会做哪些事情? b.伴随着钢琴曲.请大家一起跟着琴声的变化来展示灵巧、万能的小手。

c.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用灵巧的双手做很多事情。(播放《理发师》音乐伴奏)教师跟随音乐做理发师的动作,学生猜一猜,并进行模仿。揭示课题:《理发师》(多媒体出示歌谱)(设计意图: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作为导入过程的游戏,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一些难懂的知识,往往可以借助课前的简单游戏提前铺垫。如:音乐中的音高、部分节奏,强弱的对比、音的长短等。)

第四篇:2018小学知识与能力押题卷7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这句话出自《爱弥儿》,其作者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洛克

2.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知识传授而忽视培养能力的理论是()。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主题教育论 D.成就动机论

3.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4.“5+2=0”的现象,表明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

5.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灵活地处理突发状况,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复杂性 B.多样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6.“书目”在文献等级中属于()。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四次文献

7.炎热的夏天,兰兰在户外活动时,出现头晕、恶心等现象,对此,教师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A.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B.将兰兰抱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领,冰敷头部 C.中暑属于正常现象.不用处理 D.通知家长.征求家长意见再处理

8.小玮的妈妈正在准备晚饭,小玮放学回家刚进门就闻到阵阵饭菜的香味儿。可是过一会小玮就闻不到了,这种现象属于感觉的()。A.适应 B.联觉 C.统合 D.对比

9.小军由于对数学感兴趣而努力学习数学,小花为了期末得到妈妈的奖励而努力学习数学,那么小军和小花的学习动机分别是()。A.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B.高尚动机低级动机 C.外部动机内部动机 D.低级动机高尚动机

10.小颖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经常会觉得自己陷入了“怪圈”不会再进步了,甚至觉得自己突然退步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A.挫折现象 B.回退现象 C.抑制现象 D.高原现象 11.马斯洛把较低层次、与个体的生命攸关的需要称为()。A.生长需要 B.获得性需要 C.缺失需要 D.基础性需要

12.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属于()。A.社会促进 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 D.社会退步

13.小红每次课上回答问题都结巴.面红耳赤。针对这一现象,周老师在课上多次鼓励她积极发言,每次回答问题都给予表扬。周老师运用的方法是()。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系统脱敏法

14.以某一社会问题为核心或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课程类型是()。A.学科课程 B.融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核心课程

15.美国行为主义家斯金纳的条件反射理论提出的教学法是()。A.强化教学法 B.程序教学法 C.讲授式教学 D.支架式教学

16.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提醒我们在教学过程应注重()。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17.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A.自学法 B.读书指导法 C.练习法 D.参观法

18.1994年江泽民同志为少先队题词:“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五自”所体现的是少先队活动的()。A.组织性 B.自主性 C.趣味性 D.创造性

19.教师是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5~20分钟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一般将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是()。A.微格教学 B.课堂教学 C.课外教学 D.录像教学

20.刚接手小学三年级一班数学课的王老师,为了检查班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新学期开始时举行了一次摸底考试。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A.相对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21.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22.简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23.简述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策略。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4.材料:

以下是学校歌咏比赛后。一个年级组四个班级班主任老师的总结:

一班(第二名):这次比赛,就是由于几个同学在平时排练时不认真,导致我们班没能拿到冠军!希望那几位同学深刻检讨自己!二班(冠军):同学们,本次歌咏比赛经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获得全年组第一名。老师为你们高兴!三班(最后一名):同学们,这次比赛很多同学都已经尽力了,但可能有一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所以成绩不是很理想。可是,大家要记得,失败并不可怕,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相信,只要大家把这次比赛的经验教训铭记在心,并且在下次比赛中时刻注意这些经验教训,大家肯定会成功的!现在就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本次比赛你觉得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

四班(第三名):这次比赛同学们表现得不理想,我不想做任何评价了。问题:

(1)组织竞赛型活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0分)(2)根据上述四位老师的话,请你从班级活动目的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10分)25.材料:

班主任王老师发现班级里有几位男生头发很长。过去也发现过这样的问题,找同学谈过话,也讲明了道理,可是效果不明显。这次,王老师想到一个好主意,决定马上试一试。中午休息时。王老师到附近的理发店把自己并不长的头发精心理了理。下午上课前,王老师跟大家说:“趁现在还没上课,我们开个五分钟的交流会,大家说说你们发现了哪些新变化?包括我和你们。”有好多同学都发现王老师理发了。王老师继续问:“理过发后,大家感觉我怎么样?”“更精神啦!”“更帅啦!”„„王老师听到一片赞扬声。最后,王老师说:“有位名家说的好‘真心地赞扬一个人,能让一个人多活20分钟!’因此,我十分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夸奖!”五分钟的交流会在谕快的氛围中结束了。王老师没点一位留长头发男生的名字,可是,第二天,王老师欣喜地发现那几个男生的头发都剪短了!问题:

(1)王老师的高招蕴含了哪种德育方法?(10分)(2)在德育中如何贯彻这种德育方法?(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3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音乐。)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走遍天下书为侣(lu)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yu)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似乎很难作出选择。

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对此。我的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若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2)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人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10分)(3)为本课设计新授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材料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8分)(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新授环节。(22分)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本歌曲的特点。(10分)(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知识点】卢梭的教育思想 【答案】C。

【解析】卢梭强调自然主义教育,著有《爱弥儿》一书。2.【知识点】实质教育论 【答案】B。

【解析】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3.【知识点】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答案】D。

【解析】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关键期,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错过了关键期,补救教育往往不成功。4.【知识点】德育原则 【答案】C。

【解析】“5+2=0”意思是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教育等于零教育,体现了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应该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5.【知识点】教师劳动特点 【答案】C。

【解析】灵活处理突发状况是教育机智的表现,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6.【知识点】教育文献的分类 【答案】B。

【解析】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7.【知识点】小学生安全教育 【答案】B。

【解析】有人中暑时,首先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让病人躺下,但头部不要垫高。然后解开病人衣领.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其头部,再服用一些仁丹或十滴水等药物。8.【知识点】感觉现象 【答案】A。

【解析】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适应现象发生在所有的感觉中。题干中的现象为嗅觉适应。9.【知识点】学习动机的分类 【答案】A。

【解析】内部动机是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而外部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高尚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即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低级动机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即学习的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因此.小军的学习动机是内部动机,小花的学习动机是外部动机.10.【知识点】高原现象 【答案】D。

【解析】高原现象是指练习的进步是先快后慢的,到中期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即练习成绩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再上升甚至呈下降的趋势。11.【知识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案】C。

【解析】缺失需要,也叫匮乏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在满足这些需要的时候,完全依赖于外界。12.【知识点】社会心理效应 【答案】B。

【解析】社会抑制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活动的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受到减弱的现象。

13.【知识点】改变行为的方法 【答案】A。

【解析】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14.【知识点】课程类型 【答案】D。【解析】核心课程是以某一社会问题为核心或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课程。15.【知识点】程序教学法 【答案】B。

【解析】程序教学理论是基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提出的。16.【知识点】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D。

【解析】这句话体现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反映的教学过程规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17.【知识点】教学方法 【答案】B。

【解析】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通过阅读教材和其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指导学生读书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课外书籍两个方面。18.【知识点】少年队活动的特点 【答案】B。

【解析】少先队活动的自主性特征也称主体性特征,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江泽民同志这“五自”所强调的就是自主、主人翁精神。自主性要求少先队员自己出主意、想办法、定计划、做事情,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体现了自主性。19.【知识点】微格教学 【答案】A。

【解析】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20.【知识点】教学评价类型 【答案】B。

【解析】诊断性评价一般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开始前进行,用来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了学好新课程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测验。它包括各种通常所称的摸底考试等。

二、简答题

21.【知识点】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

科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六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一: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和阶段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三: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阶段四: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五: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阶段六: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22.【知识点】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参考答案】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起着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3.【知识点】保持有意注意的策略 【参考答案】

(1)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2)激发间接兴趣。(3)组织有关活动。(4)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

三、材料分析题 24.【知识点】班级活动 【参考答案】

(1)各种全校性的竞赛,除了能够发掘人才和活跃学校生活外,还能促进班集体的形成和班级之间的相互影响。组织竞赛型活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把取胜看作参赛的目的之一,但不是唯一目的;第二,使更多的人有参赛的机会:

第三,结合参赛的准备和实践,提高参赛者的心理素质;第四,通过参赛带动班级的日常活动;第五,在增强班级的集体荣誉感时。还要注意处理好班与班之间。校与校之间的关系。(2)歌咏比赛作为竞赛活动,是班级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竞赛活动,必然有胜有负,但是,作为学校中的活动.这一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教师能否将比赛和对学生的教育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学校中的班级活动关键要有教育意义。

材料中三班班主任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该班班主任在充分肯定全班同学的努力之后,帮助同学们寻找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引导学生正确的归因.把比赛成功看作参赛目的之一而不是最终目的。充分发挥了班级活动的教育意义。

材料中一班班主任只看重比赛结果。并没有帮助同学们对比赛中出现的不足和成功之处加以总结.没有体现班级活动的教育意义。二班班主任也只是对比赛结果做出了肯定,但对于其中的原因也并没有进一步分析与总结。缺乏教育意义。四班班主任不做任何评价。没有履行班主任的教育职责。是极为不妥的。

综上所述,班级活动应该充分发挥其教育意义。班主任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责。25.【参考答案】。

(1)王老师既不点名又能纠错的高招体现了榜样示范法这一德育方法。所谓榜样示范法就是用榜样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与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德育方法。材料中王老师为了使几名留长发的男生不再留长发,自己先去理发,以自身干净、清爽的形象作为模范典型影响学生.最终使学生受到了正确引导。因此,榜样示范法使德育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教师自身的以身作则更能使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教育力量。(2)榜样示范法的运用要求:

①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我们应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明确前进的方向与巨大动力。

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学生了解榜样。榜样人格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为学生所领会和模仿。

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引导学生向榜样人物学习,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介绍上或学生一时的情感冲动上。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答案】(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作者为表明观点而采用的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体会到“与书为侣”的乐趣,逐步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2)导人环节

①导语:(出示课件:尤安.艾肯的照片)同学们,你认识这位慈祥的老奶奶吗?她就是英国著名的儿童作家——尤安,艾肯。(出示课件:尤安.艾肯简介)1974年,尤安.艾肯获得了安徒生文学奖。安徒生文学奖被称为“小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典礼上,尤安.艾肯作了热情洋溢的献辞.在献辞中她做了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独自驾舟环游世界旅行,如果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答案。而尤安.艾肯却选择了一本书,并且以此作为献辞的题目.那就是——学生齐读:走遍天下书为侣。

②“侣”是一个生字。很有意思。右边紧挨着两个口,看到“侣”字你会想到哪些四字词语?(形影不离、如影相随„„)③把这些词语放到题目中去,你对课题有了怎样的理解? ④再来看看课题,你读出了什么味?带着你的情感再来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漫谈引入,在揭题解题中初步感受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3)新授环节

一、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为止。

2.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出示课件:词语和难读的句子),指名朗读。3.默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内容批注在段落旁边。

4.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并和学生一起对发言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设计意图: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二、再读课文。感悟表达

1.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创设的情境中。同学们,你们知道独自环球旅行,需要多长时间吗?出示课件: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日本一位71岁老翁独自完成环球航行历时234天;2006年,中国人首次完成帆船环球航行历时185天。

2.看到这些数字,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呢?作者是怎么回答的?自己读读课文。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书像朋友,像家;朋友和家再熟悉也会有新的发现;所以,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4.在这段话中,作者运用设问、反问以及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能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吗?(常读常新、百读不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表达观点的方法。在阅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27.【参考答案】

(1)本材料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的发展。①知识与技能: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识图、作图等技能。

②数学思考:能运用生活经验,对长度信息做出解释,并学会用具体的单位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③问题解决: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④情感态度: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新授环节设计.一、实践中认识厘米(一)认识尺子

平时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啊?课件出示尺子图,同时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你能在直尺上发现什么?结合课件进行说明。

1.刻度线。尺子上的这些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2.数字。(1)尺子上的数字中,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点)(2)结合课件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3.长度单位的表示符号。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为“cm”。(板书:厘米cm)(二)认识厘米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厘米)2.认识1厘米。

(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2)学生汇报找法。(0~1之间、2~3之间„„的长度)学生回答时结合课件进行。(3)教师归纳: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3.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1)同桌互相比划1厘米。(2)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

(3)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4)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三)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1.测量纸条的长度。

(1)学生讨论交流测量纸条长度的方法。

(2)学生分组测量纸条的长度,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3)指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课件演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边演示边解释: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厘米。

3.动手测量小棒的长度,然后指名学生汇报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二、练习中巩固新知

(一)读物体的长度(课件播放教材第4页“做一做”,适当补充)1.读铅笔的长度。(0~8厘米)问:铅笔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2.读橡皮的长度。(0~4厘米)问:橡皮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3.读小刀的长度。(0~5厘米)问:小刀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4.读小棒的长度。(3~12厘米)问:小棒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二)估测(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题)先让学生估计物体的长度,再进行测量物体的长度。(三)量一量(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2题)测量前先让学生估一估各物体的长度.再测量,看估得准不准。

四、小结中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活动中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8.【参考答案】

(1)《红眼睛绿眼睛》是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歌曲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概括了“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易为学生所接受。歌曲为五声宫调式,结构方整。由上、下两句组成。上句为四个小节,下旬除第四小节稍作变化外,还增加了两个小节,作为扩充,完满地结束全曲。(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音乐和游戏中体验快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纸牌游戏进行互动。了解交通规则,培养参与意识,增加公共常识。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轻松愉快地边唱边表演歌曲。(3)导人环节: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 学生自由回答。(走路、坐公交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师: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通行等。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首歌曲轻松了解红绿灯。引出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设计意图:教师采用问答式的方式进行导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直接简单地进行了此课的导人,激发学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进行回答,同时很轻松的引出这节课的主题。

第五篇:作文押题卷

【作文押题卷】

材料一:在郑州飞往海南的航班上,一位河南新乡老人因患有脑梗无法握勺进食,空姐樊雪松就跪在老人身边喂他吃饭。老人因感动而泣不成声,这一幕被飞机上的乘客拍下,传上网络。

材料二:在西安市纺织城浐灞新城小区门口有一个免费蔬菜发放点,市民可免费领取萝卜和白菜。免费发放的萝卜和白菜是陕西文史馆馆员老艺术家孙杰自费两万多元从华县菜农那里购买过来的。孙杰老师是在与学生的偶然一次聊天中听说华县菜农的萝卜和白菜滞销,于是他就自费购买了数万斤的滞销蔬菜。材料三:十二月是隆冬季节,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大汤普森河两边河堤都结了冰。一头迷路的公鹿此时正陷在河里,无法脱身。两名警察及时伸出援手。他们抛出绳套,成功套住鹿角,然后奋力把它拉上了河堤。

上述三件事中,哪一件事让你感动?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水作文及思路解析】

闻“滞”起舞

警察那抛出绳索的援手,在拯救了公鹿的同时把这份对生命的怜悯传递给世人。空姐那跪着喂饭的身影,在温暖了老人的同时也温暖了网络。然而,让我感动的却是老艺术家孙杰自费购买了数万斤的滞销蔬菜的行动。

解析:两句话概括材料,简单明快提出观点。

诚然,会有很多人把感动一票投向警察,救公鹿并不是他们的工作。然而,对生命的爱惜与怜悯的情怀人皆有之,更何况是一个在眼前活生生的生命!当然,就算这两个警察没救这头公鹿,他人也不能对他们进行指责,因此这种行为实在值得大力提倡。但我依然把感动的一票投向老艺术家孙杰。试想一下:一个是眼前活生生将要消逝的生命,一个是不在眼前仅凭听闻的事件;哪一个更容易让人动恻隐之心呢?毫无疑问,人更容易对眼前的事动恻隐之心。从这个角度来说,老艺术家的行为就更值得称颂。

解析:先对警察的行动予以肯定,然后在对比、权衡中解释选择老艺术家的理由。同样,也会有很多人把感动的一票投向空姐。空姐樊雪松那对旅客极致的关怀让每一个旅客感受宾至如归的温暖,这种把工作做到极致的精神以及在他人不方便的时刻帮人一把的精神难能可贵。然而,我还是把这一票投向老艺术家孙杰。空姐的行为毕竟与工作的环境息息相关。如果老人在航班中感到不舒服他可以提出要求,尽管空姐樊雪松提供的服务远远超过正常的服务范围;但她如果不提供服务的话,站在道德的高度是可以指责的。而老艺术家对华县菜农的萝卜和白菜滞销自费购买则完全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跟他的职业没任何关系。没有人会因为老艺术家没有自费购买而对他说三道四,也没有任何道义需要老艺术家担当这件事。老艺术家这种急他人所急,救他人所困的行动在本质上是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精神,这是一种视他人苦难是自己苦难的大爱,落实于行动则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解析:先对空姐的行动予以肯定,然后在再次进行对比、权衡,点出老艺术家行为的本质是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精神,是一种视他人苦难是自己苦难的大爱,在第一次对比权衡的基础上对老人的行为进一步肯定,与前一段构成递进关系。

感动在于此,珍稀也在于此。解析:过渡段

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部分官员以权谋私、任人唯亲,商人唯利是图、尔虞我诈,学术界弄虚作假、剽窃浮夸。这些现象一定程度来说是人类自私之本性使然。若我们能如老艺术家孙杰一般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个人间就不会相互欺压,家族间就不会相互抢掠,社会也会因此而和谐美好。当老艺术家孙杰闻“滞”起舞时,人性中最宝贵的情怀——悲天悯人——在瞬间照亮了世界。

解析:联系社会现实,指出老人的行动之于社会的意义,升华主题。是的,警察的行动教人铭记,空姐的行动教人暖心,但老艺术家的行动却教人感动。

解析:结尾再次扣题。

2016年广州市高三一模考试作文立意初探

郭跃辉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材料及类型分析

本作文题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是材料事件本身,二是写作提示语,三是写作要求。第一部分的材料事实就是从三则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选入的新闻必须是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能够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第一个新闻是“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第二个新闻是老父排队挂号看望医生儿子,第三个新闻是名贵画展主办方宽容无意损坏名画的孩子。值得注意的是,三则新闻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或者说三则新闻应该是“平行视角”。

材料的写作提示语就是倒数第二段。这个不起眼的、容易被广大教师与考生忽视的“提示语”,往往暗示着作文的立意方向与立意范围,甚至在无形中左右着写作者的写作姿态与写作体式。就拿这则材料来说,如果删掉倒数第二段,作文就变成了“多则材料作文”,从立意上讲,就应该寻找、发掘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即体现温暖的人情味道,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考生应该围绕“向他人或社会传递温暖和人情味”的观点展开,并且还要引用材料之外的事例和证据。但是有了作为“提示语”的第二段,立意的方向完全改变了。这个提示语隐含着如下几个要求:

一、考生必须在三则材料中选择一个,选择最能够体现社会温暖和人情味的一则,不能泛泛而谈,更不能完全抛开这三则材料。

二、选择其中的一个,并非完全抛弃另外两个,因为提示语中要求“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所谓“权衡”就是要在三则材料的比较中体现自己的价值选择。

三、“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隐含的意思是哪一则新闻更有“温度和人情味”,更能引导读者“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

第三部分是写作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昔日的“文体不限”的要求在本次考试中变成了“明确文体”,2015年全国1卷的作文要求中也没有“文体不限”的要求,而是用“完成写作任务”代替。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写作提示已经暗示了考生,必须写成议论文,这种文体是隐含在题目的要求中的。

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的命名,这类作文被称为“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所谓“任务驱动型”就是带有具体的写作任务的作文。实际上,所有的作文都是“任务”,但这里的“任务”指的是与材料及要求相关的具体的写作任务。在本则材料中,“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就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任务,如果考生不理解或者没有注意到这个要求,文章写成了“要有社会公德”“要有爱心”“关爱儿童”“善于选择”“理性权衡”之类的文章,就属于偏离题意。

二、“暖”的正面分析

在材料中,“暖”是一个核心概念。所谓“暖”就是温暖,能够体现浓浓的人情味,能够展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这则材料依然充满正能量,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专家认为:体现大国风范,过滤提炼媒体、网络、亲人等多信息渠道形成对社会的认识,形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人生态度,传递对主流价值观,这也是历年高考的主导方向。也就是说,“暖”不仅是一个生活话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话题。

第一则材料中,“油条哥”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体现了生意人的社会良知。在商业利益与他人的身体健康中,他选择了他人的健康,即使是利益暂时受到损害,也在所不惜。“复炸油”并不是“地沟油”,国家并没有明令禁止不准用“复炸油”,因为判断的标准不易把握,事实上,市面上的油条大多是用“复炸油”炸成的,商家不认为这是伤天害理,顾客也渐渐接受了现实。明知是复炸油,但依然吃得香,这就是商家与顾客的某种无奈的“契约”。在这种情况下,“油条哥”不用“复炸油”,其情怀、其精神更难能可贵,这就是一种社会的温度,一种人性的温度。

第二则材料,作为医生的儿子,工作太忙,简直可以说是席不暇暖,甚至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面对着排成长龙的患者,医生自然无暇顾及前来看望自己的老父,甚至他都没有注意到父亲的到来。而作为父亲,看到如此繁忙的儿子,看到排队的患者,他也不忍心占用儿子的工作时间,居然在没病的情况下,自己挂号,为的就是和儿子说上几句话。这种精神也很感人,也能体现人心的温度。

第三则材料,作为名贵画展的主办方,面对12岁孩子的无心之过,在利益与孩子的心理健康之间,他们做出了理性的选择,没有报案,希望孩子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其实,主办方即使报案,在情理上也无可厚非,毕竟是价值连城的名画,孩子没有赔偿的能力,至少作为监护人的父母,是可以进行适当赔偿的。但主办方没有这样做,他们思考的出发点不是画本身,不是画体现的商业价值,而是孩子的心灵。这也是能够体现社会关怀的温度的。

三、“暖”的反面分析

既然题目要求考生要在“权衡”之中做出“选择”,那就不能一味从“暖”的正面进行分析,而是要在三则“暖闻”之间进行比较。考生选择其中一个的理由无非有二:一是这则新闻更能体现“暖”的人情味,二是其他两则新闻在体现“暖”方面不如选定的那则。这其实也要求考生能够辩证分析,用思辨的观点对三则新闻进行理性分析。也就是说,题目意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意在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但并不意味着考生只能选择无条件的认同,只能写出“歌功颂德”的文章,甚至对材料进行“泛道德化”的分析。专家提示:“作文要想得到理想成绩,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而深入的生活体验或人生认识,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才能„小中见大,细处感人‟。”也就是说,考生不能泛泛而谈,而应该有自己细致的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自己独特的思考,这其实就是一种思辨精神。

首先来看第一则,需要辨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复炸油”,其判断标准是什么?也就是说,炸油条的油用多少次才被称为“复炸油”,如果只用一次或者只炸一遍,就被称为“复炸油”的话,那“油条哥”难道每天还要换一次油,这样的话,估计连成本都收不回来,难道他的行为完全是在奉献?如果只是比别的商家少用了几次,那只不过是产生的有害物质少了一些而已。第二个问题是,不用有害的“复炸油”其实是一件应该做的事,如果坚持不用“复炸油”就大肆表扬的话,那无异于对一个人说:“你的表现真好,应该值得表扬,因为你坚持不杀人!”如果这种行为值得宣传,那只能说明这个社会已经没有希望了。“油条哥”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但登上《暖闻》就暗示着这个社会的公德水准已经降低到水位线以下了。

其次来看第二则,首先,老父亲究竟有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情,一定要在儿子上班时间来看他呢,即使是医生,也是有下班时间的,中午休息的时候不能再与儿子见一面吗,更何况,他已经等了两个小时,估计离儿子下班的时间也不远了,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其次,父亲挂号去见儿子一面,就值得提倡吗?医生的职责是给病人看病的,老父亲没有生病,却要挂号排队,这样就不算占用医院的资源吗?即使挂了号,去见儿子一面就不能算是占用公共资源?老父亲的想法未免过于简单。第三,工作不外乎人情,如果说父亲见儿子一面居然要采取这样的手段,那工作的意义何在?以撕裂亲情为代价的工作,又何谈高尚呢?

再来看第三则,材料说的很清楚,该孩子只有12岁,属于未成年人,还不到独立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而且也不是故意损坏,只是“不慎跌倒”,主办方希望男孩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如果真是一幅价值连城的名画,如果孩子家境一般,又不具备赔偿的能力,难道还要穷追猛打,逼得对方家破人亡么?因此,从法律上讲,主办方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而从道德上讲,主办方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不过相比前两者新闻,这则新闻体现的“暖”更浓重一些,这一点也值得注意。

其实,对三则新闻进行辩证分析,将具体问题分析透彻,这也是新材料作文立意新颖的主要途径。在作文评分标准中,“深刻”和“有创意”作为发展等级分数,是考生获得高分的最重要的指标。所谓深刻,首要的就是把道理讲透彻,如果泛泛而谈,空话套话连篇,那就不具有说服力;有创意,则是要有不同角度的思考,创意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要对材料进行辩证分析。对于这道题目来说,如果文章要深刻有创意,仅仅从正面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其他两则材料进行辩证分析,讲出自己选择的新闻比另外两则新闻“优”在何处。当然,三则新闻在地位上是相等的,没有对错主次之分,考生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该算是符合题意。但我个人认为,考生如果没有在“权衡”中进行选择,是不能够当作“切合题意”的。一孔之见,求教于大方之家。

附:2016广州一模作文题目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分细则: 2.具体操作

(1)关于内容。

①有“更合适”新闻与其他两则新闻比较内容的作文,和没有三则新闻比较内容的作文,不做高下的区别,只从其论证的依据是否合理、充分做差别。

②对三则新闻平均使用笔墨论述,没有详略,但还是做出了“更适合”的选择,属于次重要角度,内容不能上一等,总分一般不能超过45分。

③认为三则新闻都合适,没有做出“更合适”的选择,也没有严格遵守写作任务的要求,内容在二等下,总分一般不超过40分。

④从材料中概括某个体现人物或事件某种性质(品质)的词,脱离材料内容和写作要求,只是孤立地论述这种品性,如从第三则新闻中得出画展主办者“宽容”“怜爱”的品质,从而孤立地论述宽容、怜爱的意义,完全不画展主办者与孩子的关系。内容属基本符合题意。

⑤作文没有分析为什么“更合适”,没有讲道理,仅仅止于举例子拼凑成文,内容在二等中,总分一般不超过40分。⑥不按指令写作,就某则材料做出是非判断,自说自话,内容偏离题意。如针对第二则材料否定父亲,以“常回家看看”为题作文。

(2)关于表达。

表达应从属于内容;表达可在与内容相应或相邻的选项给分,不能跨等给分。(3)关于发展等级。

发展等级与内容、表达相关,在与内容相应或相邻的选项给分。不能跨等给分;不求全面,可就单项给分。

(4)缺题目扣2分。

(5)出现错别字,1个扣1分,2个扣2分,3个扣3分,以此类推,重复的不计。

(6)字数不足的,每少30字扣1分;全文在400字以内的,得分不超过20分;200字以内的,得分不超过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三则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油条飘香,情暖社会 凛凛冬日,街角飘来熟悉而浓郁的味道。手捧油条,咬一口,松脆间又溢满了幸福的味道。诚然,老父挂号看儿子让人心酸而动容、画展主办方爱护损画男孩令人欣慰赞叹,我却认为良心“油条哥”的新闻有更大的温暖,应被刊登。

首先,良心“油条哥”的事迹闪现着社会上衰弱的无私精神。纵自古先贤常怀“大同”的至高理想,纵孙文“天下为公”,奔走呼号,我们当今的社会,其实已是私欲横流。而此刻,一种无私的精神便显得尤为亟需,尤为可贵。虽然老父与画展主办方的故事闪现着温暖的光辉,却在“无私”一点上少了那么一种力量。父亲看儿子是出于“小家”之心,恐怕儿子聊不上几句又要招呼下一位病人;画展主办方是为男孩一人着想,这种胸怀亦是比不上关爱全民的良心“油条哥”。“油条哥”不为当今各种黑心卖家所获利润动容,多年如一日为买油条的人们提供健康油条,既守住了人们的安心,又守住了社会的良心与公心。今年春节,一报团队走访北京街头记录小贩们平凡而温暖的故事,其中坚决不涨价的老夫妇、卖羊蹄前手洗得干干净净的大妈,不正像良心“油条哥”般,因无私而更具人情味吗?此种温暖,罕有而绵长。

再者,良心“油条哥”代表了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更具社会意义上的温暖。试想,若《暖闻》刊登父亲挂号看儿子之事,又有多少人能从中获得启示?这种做法不具普遍借鉴意义不是吗?若刊登画展主办方之事,又会有多少人产生共鸣、回想自己在展览中有没有发生什么事?唯良心“油条哥”的新闻,让人于熟悉而亲切的群体身上读出了平凡背后的伟大,细细品嚼出“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的暗香。它微小,却提醒步履匆匆的人们缓一缓,发现温暖、传递温暖;它平凡,却像一只小小的蚂蚁悄悄爬入人们麻木的心,让人在微痒中开怀大笑,重寻失落的美的视角、善的思考。《南方周末》在30周年庆时曾刊登一句话:“让无力者有力,让孤单者前行。”若《暖闻》刊登“油条哥”的故事,想必亦能使无数的社会个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获得前行的力量。

也许有人说:“油条哥”的人情味带着那么一点招徕客人的“俗气”,我却不以为然。正是这样易被人猜测却依旧坚守温暖的人,方能为信任危机盛行的社会注入一剂定心良药,让人们渐渐明白细微处的温暖,方可集成最大的力量,拯救冷漠的人心。

静水流深,总有一种力量在默默中玉汝于成;细水流长,总有一种声音冲破岁月依旧洪亮。那便似温暖的油条哥声声的吆喝,清脆却暖意悠长。

任是无情也动人

两天前,我的总编辑给我发了三则材料:一则是良心油条哥多年坚持用新鲜油;一则是画展主办方原谅了一位因不慎而损坏了名画的男孩;第三则是一位老人来探望做医生、正在坐诊的儿子,却因他太忙,只能挂号与他见了一面,叫我决定用哪一则登在新开的《暖闻》专栏上。我正想从屏幕上删去最后一条,想着想着,却把它放在了前两条之上。或许,它的冷,才暖得令人感动?

是啊,那位良心哥是对食客信任的坚守,主办方是对孩子宽容的保留。但那位医生,却是对所有病人无私的守候。卖油条的人,或许有两分卖油条的打算;原谅孩子,或许是应为之义,但拿着固定的工资,面对着多日未见的爸爸,那位医生却选择了先救治更紧急的病人,与今日那些动辄拳脚相向的医患相比,高出了多少?或许是他的“无情”,或许是他的牺牲,或许是因为没有留下赞美,却送走一个个不再为病痛而苦的人,他的平静,却让我感到那份远超个体与社会意义的爱。他的责任,是对任何一个向他求助的病人。任是“无情”也动人,一至于斯。

我也曾想,那样一来,他的父亲又该如何自处?后来我才明白,一个对于自己的工作能有如此崇高的姿态的人又怎么真是不孝的人?孝悌,仁之本欤,而既是大仁之人岂无孝悌哉?当他的爸爸坐到他面前,或许他会惭愧,或许他会为自己的疏忽而自责,但没有人,包括他自己,会真的觉得他没有丝毫孝心。舍小家而顾大家,是因为他拥有无分贵贱亲疏,只以生命为先的仁爱之心,那么给他机会,他又怎么会撇开他的父亲?也许他在放假时,会抽空去陪陪老父亲喝喝酒,下下棋,以慰不能绕膝定省之苦。但一旦有病人,他便是,只能是那个最冷静的医生。

在今天,我们或许不再缺少诚信待人的好人,再也不缺愿意宽以待人的善人,但宁可放下自己最切身的家庭,为所有人的生命而强迫自己忘掉思念与自己的大爱之人,能有几个?所幸医者不灭,此仁心决计仍存。在以前,李时珍散尽家财,以身犯险,只为天下人不因误食草药而失却哪怕一条生命;有一位医生骑着摩托车穿过瘟疫横行的非洲,挽救一条又一条不曾被时人尊重的黑人的生命。或许不是所有医者都曾看到过《日内瓦宣言》,但有多少人,默默地不分国界、不分种族,救治每一条他们力所能及可挽回的生命,直到死神,把这些曾与之搏斗的勇士带走?家与义,或许一时不能两全,但有承天下之苦痛的大爱,何尝没有过怜子恤老的小爱?正因这样的舍弃,似是无情,偏偏却滚烫得有眼泪的温度。

我把邮件发了出去,我想,没有一个人,会否认这则新闻的温度吧。

暖在照顾你的心

岂无暖闻?老父亲到医院看望医生儿子,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通过挂号见面,暖则暖矣,但是父子情深中总有工作压缩亲情的悲哀,让人痛心;卖油条青年多年坚持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暖则暖矣,但是类似事件太多,其正能量不够震撼人心,唯男孩不慎损坏名画主办方未报案一则新闻,让我感受到人情之暖,暖在照顾你的心。

面对情有可原的犯错,我们应该选择去原谅。小男孩探身观赏名画时不慎跌倒而损坏名画,这件事上小男孩没有犯错的动机,“损坏名画”又不是不可挽回的滔天大罪,我们应该选择去原谅,留给小男孩以错为鉴的机会。中学生柏宇不小心刮花了路边汽车,她主动留下联系方式,自觉承担责任。车主觉得她只是出于不慎,便没有继续追究。面对情有可原的犯错,选择去原谅不仅体现你的胸襟,更体现了你的人性关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告诉我们,原谅情有可原的犯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人性之暖。

这原谅最暖人心的地方在于照顾他人的感受。我相信新闻中那个小男孩面对自己的错误是心怀愧疚的。如果主办方一味去追究男孩的责任,虽然且这样做也理所应当。但那将会在小男孩纯白如纸的内心划下怎样的一道墨线,在小男孩干净如初生婴儿的档案上刻下无法挽回的裂痕!原谅最暖人心的地方在于照顾他人的感受,其背后是浓浓的人情味。主办方是可以追究法律责任的,但他们没有,他们相信小男孩是无心造错,所以他们选择了备案而不是报案。伤害的力量是强大而无法挽回的,就像墙上的钉子,即使拔了下来也会留个窟窿。主办方的行为就是最好的例证,它超脱了法律冷酷如冰的铁锁,带着人性的温暖播撒着爱的种子,原谅是暖的,暖在照顾了你的心。

照顾人心之暖是可以传播的,它将像星星之火一样温暖小男孩和大众的心,这便是我选择刊登这则新闻的理由。如果凡是情有可原的事我们都选择照顾他人的感受,选择原谅,那么悲剧就不会一次次不可避免地重演。“复旦投毒案”中假如二位能在发生矛盾时照顾对方感受,原谅对方的错,青春的火焰就不会戛然而止;如果在小女孩偷窃后母亲照顾了女儿的感受,而不是选择羞辱和谩骂,甚至出手伤人,花季少女就不会跳楼自殒,抓住偷窃者的超市就不会因一块被偷的巧克力被索赔八十万元。如果我刊登了这则新闻,或许会因此温暖这些伤害别人的人,扼止伤害行为,甚至将这温暖传播到千家万户,终止悲剧的重演。

照顾你的心,才是最暖的行为。它使夏萤流彩于夏日。一篇典范的任务型作文(海城)

一一点评《良训胜千金

传家更有价》

良训胜千金

传家更有价 传家宝是一个家族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子孙世代拥有并传承的东西。小张的传家宝青花罐,代表着金钱价值与收藏价值;小杜家的勋章代表着荣誉;小程家以祖训作为传家宝,体现了其家族对人格修养的重视,是精神传承。虽然小张和小杜的传家宝凝聚着祖先的财富和功勋,有各自的价值,而我更倾向于祖训的价值。

【开篇第一句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传家宝的含义,深刻而准确。接着在比较中揭示三则材料的核心精神,亦深刻准确。最后用转折复句,强调作者自己的选择。典范的任务型作文开头方式。值得学习!】 祖训,作为家族世代传承的品德匡正器,其作用胜过千金。小程家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祖训,是他们家族对“忠厚”、“诗书”高度重视的体现,在世世代代对祖训的遵守实践中,必然使整个家族沾上书香气息和忠实厚道的韵味。此乃“良训”,它使人性找到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不至于失去立己立人的信念,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一个人美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气息,使之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待人接物,在时代洪流中坚守本心,不为污泥所染,不为清涟而显得妖媚。

【第二段第一句说祖训的意义:“品德匡正器”,不得不钦佩作者的语言功底。结构上,提纲挈领,引起下文。接着诠释祖训的意义、影响、价值,当然也就说明了选择喜欢祖训的理由。这一段如果暗示一下祖辈们在久远的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了精神文明的意义远远大于物质文明的意义,为下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张本,又做了暗示性的比较,那就锦上添花了,没有瑕疵了。】 更重要的是,相较其他两个传家宝,良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法被破坏。青花罐与勋章是物质存在,而良训是意识存在,物质不可能永存,它会在一定破坏力下成为碎片,而意识是随人生,随人灭的,是形而上学的价值形态,是寄生在人心中的,只要后代延续血脉,其必将随之传承、生长、壮大,是一个生命的动态过程,而非死板的遗物。

【“更重要的是”显然是递进了,又很自然地开启了这一段的议论。这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问题,显然具有了哲学的意义。可见,作者的视野是广阔的。学以致用,令人欣喜。】 况且,良训还可以在坚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使之具有时代性和特定的功能性,赋予新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内涵,成为新时期的“良训”,这一点也是“青花罐”与“勋章”二者所不具备的。

【如果说前两段是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那么,这一段的对比,很明显是“发展”地看问题,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难能可贵的是把辩证法的思想贯穿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之中,理论与分析实际问题(祖训)融合的非常的好。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结合得非常好。可以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典型。

议论文需要过渡吗?当然,看看这一篇(“更重要的是、况且”)你就明白了,非常巧妙地使用关联词语。】 如今社会,珍惜“青花罐”式传家的人愈来愈多,注重“勋章”式传家的人也为数不少,而以小程家的“良祖”训作为传家宝却是凤毛麟角,不禁令人深思:社会价值取向究竟何去何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欺诈互害的社会风气该如何改变?在这般孜孜追求物质至上、轻易抛弃诗书的时代究竟如何坚守?这也是为何小程的祖训弥足珍贵的地方,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当今社会人们精神缺失、心灵空虚的悲哀现象起到调剂作用。

【这里作者变换了比较点,或者说是联系实际说理据。进行比较的一个大难点就是寻找比较点,作者做到了且做得好!比较就是求同求异,且主要是求异。联系实际阐发议论,需要对写作意图有较好的理解,同时,又表现出了文章的针对性、教育性、目的性。文为时而著,是作文的铁律、“军规”。又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文章必须开出药方,解除人们的病痛。这也是写文章的目的所在。】 财势兼备却(如果)没有道德底线,终会自取灭亡;财势并存却(如果)没有信念的支撑,也将无所作为、泯然众人;自觉高人一等却没有人道主义精神,必将遭到社会唾弃……因此,良训的作用才更该受到重视,社会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又由家庭的道德文化涵养提高,才能使社会整体风气改善,所以说,小程家式的良训才是永不贬值的最好传家宝!

【作者在结尾是这样收束全文的:用一个因果复句,先说危害,后说好处,既总结了全文又得出结论,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所以说”这一句不能小觑,它是完成写作任务的表示,是总结全文的表示,又是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的表示。可以说这一句必须有,重如千斤。是结尾的范式。

这一篇我以为确实为一篇典范的任务型作文,特别是权衡做得非常好!特别是辩证法的活学活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篇典范的任务型作文(海城)

一一点评《良训胜千金

传家更有价》

良训胜千金

传家更有价 传家宝是一个家族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子孙世代拥有并传承的东西。小张的传家宝青花罐,代表着金钱价值与收藏价值;小杜家的勋章代表着荣誉;小程家以祖训作为传家宝,体现了其家族对人格修养的重视,是精神传承。虽然小张和小杜的传家宝凝聚着祖先的财富和功勋,有各自的价值,而我更倾向于祖训的价值。

【开篇第一句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传家宝的含义,深刻而准确。接着在比较中揭示三则材料的核心精神,亦深刻准确。最后用转折复句,强调作者自己的选择。典范的任务型作文开头方式。值得学习!】 祖训,作为家族世代传承的品德匡正器,其作用胜过千金。小程家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祖训,是他们家族对“忠厚”、“诗书”高度重视的体现,在世世代代对祖训的遵守实践中,必然使整个家族沾上书香气息和忠实厚道的韵味。此乃“良训”,它使人性找到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不至于失去立己立人的信念,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一个人美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气息,使之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待人接物,在时代洪流中坚守本心,不为污泥所染,不为清涟而显得妖媚。

【第二段第一句说祖训的意义:“品德匡正器”,不得不钦佩作者的语言功底。结构上,提纲挈领,引起下文。接着诠释祖训的意义、影响、价值,当然也就说明了选择喜欢祖训的理由。这一段如果暗示一下祖辈们在久远的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了精神文明的意义远远大于物质文明的意义,为下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张本,又做了暗示性的比较,那就锦上添花了,没有瑕疵了。】 更重要的是,相较其他两个传家宝,良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法被破坏。青花罐与勋章是物质存在,而良训是意识存在,物质不可能永存,它会在一定破坏力下成为碎片,而意识是随人生,随人灭的,是形而上学的价值形态,是寄生在人心中的,只要后代延续血脉,其必将随之传承、生长、壮大,是一个生命的动态过程,而非死板的遗物。

【“更重要的是”显然是递进了,又很自然地开启了这一段的议论。这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问题,显然具有了哲学的意义。可见,作者的视野是广阔的。学以致用,令人欣喜。】 况且,良训还可以在坚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使之具有时代性和特定的功能性,赋予新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内涵,成为新时期的“良训”,这一点也是“青花罐”与“勋章”二者所不具备的。

【如果说前两段是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那么,这一段的对比,很明显是“发展”地看问题,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难能可贵的是把辩证法的思想贯穿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之中,理论与分析实际问题(祖训)融合的非常的好。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结合得非常好。可以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典型。

议论文需要过渡吗?当然,看看这一篇(“更重要的是、况且”)你就明白了,非常巧妙地使用关联词语。】 如今社会,珍惜“青花罐”式传家的人愈来愈多,注重“勋章”式传家的人也为数不少,而以小程家的“良祖”训作为传家宝却是凤毛麟角,不禁令人深思:社会价值取向究竟何去何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欺诈互害的社会风气该如何改变?在这般孜孜追求物质至上、轻易抛弃诗书的时代究竟如何坚守?这也是为何小程的祖训弥足珍贵的地方,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当今社会人们精神缺失、心灵空虚的悲哀现象起到调剂作用。

【这里作者变换了比较点,或者说是联系实际说理据。进行比较的一个大难点就是寻找比较点,作者做到了且做得好!比较就是求同求异,且主要是求异。联系实际阐发议论,需要对写作意图有较好的理解,同时,又表现出了文章的针对性、教育性、目的性。文为时而著,是作文的铁律、“军规”。又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文章必须开出药方,解除人们的病痛。这也是写文章的目的所在。】 财势兼备却(如果)没有道德底线,终会自取灭亡;财势并存却(如果)没有信念的支撑,也将无所作为、泯然众人;自觉高人一等却没有人道主义精神,必将遭到社会唾弃……因此,良训的作用才更该受到重视,社会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又由家庭的道德文化涵养提高,才能使社会整体风气改善,所以说,小程家式的良训才是永不贬值的最好传家宝!

【作者在结尾是这样收束全文的:用一个因果复句,先说危害,后说好处,既总结了全文又得出结论,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所以说”这一句不能小觑,它是完成写作任务的表示,是总结全文的表示,又是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的表示。可以说这一句必须有,重如千斤。是结尾的范式。

这一篇我以为确实为一篇典范的任务型作文,特别是权衡做得非常好!特别是辩证法的活学活用!】

下载2018小学知识与能力押题卷9[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小学知识与能力押题卷9[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