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高考材料作文例后说理 导学案(学生版)
2018年高考材料作文例后说理 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的:掌握议论文如何结合事例分析说理的方法。学习过程: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的思考和习题训练。
(一)阅读例1,思考讨论:原文段存在什么问题?修改后的文段是根据什么修改的?画出第二个片断 分析说理的句子,讨论作者是如何结合事例分析说理的,归纳分析说理方法。
[议论文原文片断] 瞬间铸就永恒
一位母亲带儿子乘缆车观光,突然缆车从高空坠落,在落地的一刹那,母亲用双手高高举举起儿子。独生子活了下来,而母亲离开了人世。无独有偶,在一次大地震之后,救援人员救出了一个小女孩儿,孩子已不能讲话,只知道哭,并且不住地比划着地下,救援人员意识到下面有人,几个小时后,一个双手上举的盲人女子出现在眼前,心跳早已停止,而女孩儿仍比划着,救援人员急忙继续下挖,不久,一名盲人男子以同样的姿势被人们拉上来。周围人群顿时五片寂静。这一对盲人夫妇,以叠罗汉的方式救出了健康的女儿。可见,瞬间能铸就永恒。
[修改后片段] 瞬间铸就永恒
一位母亲带儿子乘缆车观光,突然缆车从高空坠落,在落地的一刹那,母亲用双手高高举举起儿子。儿子活了下来,而母亲离开了人世。无独有偶,在一次大地震之后,救援人员从倒塌房屋的废墟中挖出一具早已僵硬的盲女人的躯体,她双手上举,手中托着的是她一息尚存的女儿……这两个感人的情节在当时只是一瞬,而它却永远留在人们记忆深处,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这短暂的一瞬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这就是伟大而崇高的母爱!母爱在这一瞬间体现得如此动人心魄!母爱平凡而高尚,它可以让一个柔弱的母亲用自己的死去换取儿女的生。正是母爱的伟大力量使得原本转瞬即逝的刹那保存到永远。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爱的天使,她们用无数爱的瞬间铸就了一个个不朽的永恒。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
1、看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的视频,然后围绕所给观点和事例,用“因果分析法”在例子后面补充一段分析的话,使其论证更加深刻有力。恰当使用语言标志。
论点:女儿这样做,是大孝、至孝
论据: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例2和例3,画出分析说理的句子,讨论作者是如何结合事例分析说理的,并归纳方法。
例
2、有人把科学家有重大发现、发明的原因归结为偶然的机遇,这实在是一个谬论。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指出:“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试想,如果费莱明不是一个细菌学专家,或者对葡萄糖没有历经数十年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发霉的培养液随手倒掉,那么他还能成为青霉素的发明者吗?所以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片段)
例3.学会借鉴有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将导致失败。赵人邯郸觉得楚人走路好看,便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能爬回赵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了做作的典范。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地吞进肚子里。
倘使邯郸能在学步之时,融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特点,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赵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他人推崇的步伐;假如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考场优秀作文《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
2、围绕下面的观点和事例,用“假设分析法”在例子后面补充一段分析的话,使其论证更加深刻有力。论点:为女儿举报父亲点赞。
论据: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例
4、例5,画出分析说理的句子,讨论作者是如何结合事例分析说理的,并归纳方法。例4、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曾有“惊世一跪”。他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从这一跪中,可以发现总理跪出了德国人对自己曾犯下的罪行的忏悔.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跪出了德波两国友谊的新前途.跪出了新世纪人民热爱和平的新理念。
例
5、弄虚作假行不通。战国时期,那位南郭先生不学无术。他听说齐宣王爱听竽乐合奏,就混在乐队里装模作样,冒充内涵,领取俸禄。后来齐宣王死了,齐珉王偏偏喜欢独奏,叫吹竽的人一个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再也没法混下去,只得溜走,这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由来。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
3、请用“意义分析法”在下面例子后面补充一段分析的话,使其论证更加深刻有力。
论点:为女儿举报父亲点赞。
论据: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朗读例6,说说第一个省略号前后所举事例有什么不同,画出分析说理的句子,讨论作者是如何结合事例分析说理的,并归纳方法。
轻松起跑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人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在人生路上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了袋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之中……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
4、请用“对比分析法”在下面例子后面补充一段分析的话,使其论证更加深刻有力。
论点:为女儿举报父亲点赞。
论据: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
5、综合训练:对下面事件你有什么看法?明确观点,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写一则150字左右的短评。
2016年11月,一篇名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作者罗尔是白血病儿童患者罗一笑的父亲,这篇文章给罗尔带来了两百多万的善款,公众以这种方式帮助一位父亲营救女儿着实让人欣慰。而随后罗尔被爆有三房两车以及一家广告公司。公众因此感到愤怒,认为这是一场“带血的营销”欺骗了善良。罗尔伤心地说:“没有人关系我女儿的死活,大家只是关心我有没有欺骗”,最终罗尔签署协议,微信原路退还所获得善款260多万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业:(2017佛山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60分)
佛山中学的小莉、小雨在打扫学校教学楼的走廊时,发现一株小树苗长在走廊边的下水 道边的地砖缝中。小莉说:“小树苗的生命力真强,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好好照顾它。”小雨说:“小树苗的生命力虽然强,可它长错了地方,如果我们把它移植到花坛里,不是可以生长得更好吗?”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注意选取恰当事例,综合运用所学的方法对事例进行分析说理。
第二篇:2018年高考材料作文例后说理 导学案(教师版)
2018年高考材料作文例后说理 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的:
教会学生掌握议论文如何结合事例分析说理的方法。教学重点:
议论文主体段结合事例分析说理的方法。教学难点:
几种说理方法的综合运用。课 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问题是:提出一个论点,举一个或几个论据,然后就无话可说,草草收尾。结果因为缺少了论证过程,使论据和论点游离,或者以论据代替论证,缺乏说服力,从而使作文缺乏深刻性。
二、知识概述、方法点拨
【知识概述】 在考场作文中,由于时间紧、压力大,很多考生论证某个观点更多地只会论点加论据,两者纯粹地叠加。而议论文论证是否深刻一直是高考评价考生作文是否高分的一个重要标准,“深刻”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要求之一,具体表现为: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议论文要求说理透彻、论点深刻,必须提出自己领悟的正确观点,表达自己的深切体会:或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或点明原因,论述结果;或指出规律,预见发展;或抓住关键,击中要害。总之,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方法点拨】
(一)、把握四个思考方向:(1)朝深处想,揭示实质;(2)朝大处想,揭示意义;(3)朝远处想,揭示影响;(4)朝反面想,揭示后果。
(二)、掌握四个基本方法:(1)因果分析法;(2)假设分析法 ;(3)意义分析法;(4)对比分析法。
三、具体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完成相关的思考和习题训练,掌握这几种分析说理方法)
(一)阅读例1,思考讨论:原文段存在什么问题?修改后的文段是根据什么修改的?画出第二个片断分析说理的句子,讨论作者是如何结合事例分析说理的,归纳分析说理方法。
例1 [议论文原文片断] 瞬间铸就永恒
一位母亲带儿子乘缆车观光,突然缆车从高空坠落,在落地的一刹那,母亲用双手高高举举起儿子。独生子活了下来,而母亲离开了人世。无独有偶,在一次大地震之后,救援人员救出了一个小女孩儿,孩子已不能讲话,只知道哭,并且不住地比划着地下,救援人员意识到下面有人,几个小时后,一个双手上举的盲人女子出现在眼前,心跳早已停止,而女孩儿仍比划着,救援人员急忙继续下挖,不久,一名盲人男子以同样的姿势被人们拉上来。周围人群顿时五片寂静。这一对盲人夫妇,以叠罗汉的方式救出了健康的女儿。可见,瞬间能铸就永恒。
[修改后片段] 瞬间铸就永恒
一位母亲带儿子乘缆车观光,突然缆车从高空坠落,在落地的一刹那,母亲用双手高高举举起儿子。儿子活了下来,而母亲离开了人世。无独有偶,在一次大地震之后,救援人员从倒塌房屋的废墟中挖出一具早已僵硬的盲女人的躯体,她双手上举,手中托着的是她一息尚存的女儿……这两个感人的情节在当时只是一瞬,而它却永远留在人们记忆深处,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这短暂的一瞬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这就是伟大而崇高的母爱!母爱在这一瞬间体现得如此动人心魄!母爱平凡而高尚,它可以让一个柔弱的母亲用自己的死去换取儿女的生。正是母爱的伟大力量使得原本转瞬即逝的刹那保存到永远。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爱的天使,她们用无数爱的瞬间铸就了一个个不朽的永恒。
明确: 1.(1)叙述太长,不讲道理。
(2)修改后的文段用揭示原因的方法分析。
2.修改后的文段用“这是因为”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围绕论点探究原因,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
3、归纳方法一:
因果分析法;在叙述事例之后,说明事例的原因或结果与论点的关系。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语言标志:“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练
1、看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的视频,然后围绕所给观点和事例,用“因果分析法”在例子后面补充一段分析的话,使其论证更加深刻有力。
论点:女儿这样做,是大孝、至孝
论据: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
示例:之所以说女儿举报父亲是大孝、至孝,是因为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接电话,是十分危险的,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女儿举报他,正是为了让他改掉这一陋习,为了避免车祸,为了他的平安着想啊。从这个角度看,小陈不正是一个孝女吗?第二,开车时打电话,父亲已经养成了习惯,家人已经劝说过多次,却总是改不了。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女儿只有用举报这一剂“猛药”,才能治好父亲开车接电话的“顽疾”。这是女儿的无奈和良苦用心!这也是女儿孝心的具体体现啊。第三,女儿举报父亲用的是微博私信,而不是网络公共平台。从这个维护父亲尊严的微小细节上,也能看出来女儿金子般可贵的孝心。
(二)阅读例2和例3,画出分析说理的句子,讨论作者是如何结合事例分析说理的,并归纳方法。
例
2、有人把科学家有重大发现、发明的原因归结为偶然的机遇,这实在是一个谬论。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指出:“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试想,如果费莱明不是一个细菌学专家,或者对葡萄糖没有历经数十年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发霉的培养液随手倒掉,那么他还能成为青霉素的发明者吗?所以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片段)
如何说理:文中用“试想”“如果……不是……”的思路,对事例从反面加以剖析,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原论点“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的正确性,方法巧妙。
例3 学会借鉴有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将导致失败。赵人邯郸觉得楚人走路好看,便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能爬回赵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了做作的典范。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地吞进肚子里。
倘使邯郸能在学步之时,融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特点,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赵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他人推崇的步伐;假如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考场优秀作文《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
如何说理:上面文字所举的是两个反面论据,接着用“倘使……会……”“假若……会……”两个复句从正面假设分析,从而很好地论证了“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才会彰显个性,取得成功”这一中心论点。明确:
1、运用相反的假设方法说理。
2、归纳方法二:
假设分析法:举出典型事例后,故意假设出一种与事例相反表现的情况,从相反方向进行议论。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反面事例则从正面假设,得出的结论都可体现论点的正确。关键:围绕论点假设,虚实对比中强调论点。语言标志::“如果……那么”、“假如……怎会”,“倘使…….”等。
练
2、请用“假设分析法”在下面例子后面补充一段分析的话,使其论证更加深刻有力。
论点:为女儿举报父亲点赞。
论据: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
示例:我认为,要为女儿举报父亲而点赞。试想,在屡劝不听的情况下,她除了以举报的方式,让交警及时阻止父亲的违规行为,还有别的办法让他安全驾驶吗?女儿要是不举报,纵容父亲驾车打电话,纵容父亲违反法规,纵容父亲对生命的漠视,眼看着一家人的安全隐患而置之不理,那么公共安全就有可能遭到威胁,亲人就有可能失去生命,这样,亲情还有载体吗?那真的只能是“空悲切”了。女儿的选择,是对父亲的真爱,是对一家人的负责,对社会的负责,所以要为她点赞。
(三)阅读例
4、例5,画出分析说理的句子,讨论作者是如何结合事例分析说理的,并归纳方法。例4、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曾有“惊世一跪”。他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从这一跪中,可以发现总理跪出了德国人对自己曾犯下的罪行的忏悔.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跪出了德波两国友谊的新前途.跪出了新世纪人民热爱和平的新理念。
如何说理: 这个文段在举出具体实例后,从历史与未来、个人与国家四个方面分析了勃兰特“惊世一跪”的意义。这样的分析,使文段中事例的价值得以突显,使文段的阐述有了应有的深度。例
5、弄虚作假行不通。战国时期,那位南郭先生不学无术。他听说齐宣王爱听竽乐合奏,就混在乐队里装模作样,冒充内涵,领取俸禄。后来齐宣王死了,齐珉王偏偏喜欢独奏,叫吹竽的人一个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再也没法混下去,只得溜走,这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由来。
滥竽充数”,这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它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在于一个‘充“字。人没有生来就会吹竽的。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他不会装会,可见他是弄虚作假,冒充期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
如何说理: 这一段,通过论据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人物行为的本质。明确:
1、这两段用揭示事物本质或者意义、价值的方法说理。2.归纳方法三:
意义分析法:在叙述事例之后,或者透过事例所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危害,或者高度评价所蕴含的意义、价值,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价值、效果、影响等。
关键: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或危害意义、价值 语言标志:“由此可见”、“可见”
练
3、请用“意义分析法”在下面例子后面补充一段分析的话,使其论证更加深刻有力。
论点:为女儿举报父亲点赞。
论据: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
示例:女儿举报父亲不是被外在规则绑架、异化,甚或为一己私利,而丧失人伦亲情,也不是什么大义灭亲,相反,这是对父亲更深的关爱;是女儿勇于担当,敢作敢为;是用法律来助力亲情;是女儿法律意识的强化;是对个人、家人负责,也是对整个社会负责的表现。所以我们必须为女儿举报父亲点赞。(剖析女儿这样做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四)、朗读例6,说说第一个省略号前后所举事例有什么不同,画出分析说理的句子,讨论作者是如何结合事例分析说理的,并归纳方法。例6
轻松起跑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人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在人生路上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了袋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之中……
明确:
1.前为正面事例,后为反面事例 2.正反分析
3.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从两个相互对立的例子或同一例子对立两面对论据进行的分析。正反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摆出一正一反两个例子,同时还要对它们作进一步分析。一是只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
关键: 围绕论点对比举例和分析。标志性词语:”然而”、”但是”、“反之”、”与此相反”等
练
4、请用“对比分析法”在下面例子后面补充一段分析的话,使其论证更加深刻有力。
论点:为女儿举报父亲点赞。
论据: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
示例:父女作为人伦至亲,说到底也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女儿举报父亲”的角色反差,从表面上看不近人情,从本质上看却是源于对父亲的爱与关心:在多次劝说无效的情形下,“女儿举报父亲”是为了提高违规成本,从而倒逼父亲文明行车。而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却是“灭亲”和“救亲”傻傻分不清楚。大贪官不是一天养成的,也不是一个人养成的。在他们第一次向钱伸出手的时候,如果作为第一知情的家 人能及时“叫停”或者及时“举报”,及时提醒告诫,或许也不至于使得他们走上一条不归路。
四、小结
教师过渡:从上面可以看出,对同一事例可以用多种方法分析说理,所以说这些理方式决不是相互排斥的,在写作中可综合运用,在因果说理中可以综合假设、正反对比等多种说理方法。
练
5、对下面事件你有什么看法?明确观点,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写一则150字左右的短评。
2016年11月,一篇名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作者罗尔是白血病儿童患者罗一笑的父亲,这篇文章给罗尔带来了两百多万的善款,公众以这种方式帮助一位父亲营救女儿着实让人欣慰。而随后罗尔被爆有三房两车以及一家广告公司。公众因此感到愤怒,认为这是一场“带血的营销”欺骗了善良。罗尔伤心地说:“没有人关系我女儿的死活,大家只是关心我有没有欺骗”,最终罗尔签署协议,微信原路退还所获得善款260多万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业
(2017佛山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60分)
佛山中学的小莉、小雨在打扫学校教学楼的走廊时,发现一株小树苗长在走廊边的下水 道边的地砖缝中。小莉说:“小树苗的生命力真强,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好好照顾 它。”小雨说:“小树苗的生命力虽然强,可它长错了地方,如果我们把它移植到花坛里,不是可以生长得更好吗?”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注意选取恰当事例,并有合理分析。
作文 审题立意分析:
本次作文题型为新材料作文,题目由一则叙述性材料和写作要求组成。叙述性材料提供 了一个可供考生写作的具体情境,考生可据此具体情境中的要素(人、物、事件、细节等)选取角度审题立意进行写作,也可在具体的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而延伸至人生、社会等更 宽广的层面上进行拓展写作。材料中的要素有小莉、小雨、小树苗、下水道边的地砖缝。小树苗是一株成长中的小植 物,而下水道边的地砖缝是小树苗萌芽生长的具体环境,现在长出了一株小树苗,这是引发 小莉、小雨讨论的具体背景。小莉、小雨的话语代表了各自对小树苗生长于地砖缝中这一具 体事件的看法。小莉认为小树苗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萌芽生长,这体现了生命的坚强,值得大家学习,小莉从小树苗身上意识到生命的顽强,因此认为要好好照顾小树苗。小莉的看法反映的是对弱小但顽强生命的尊重、赞扬。
小雨的看法与小莉有交叉之处,也意识到小树苗生命力的顽强,但她认为小树苗长错了 地方,建议把小树苗移植到花坛里,如此,更利于小树苗的生长。从小树苗与生长环境的角 度考虑,小雨认为应该为小树苗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除了围绕小莉、小雨二人对小树苗生长在下水道边的地砖缝这一事件发表的不同看法选 取角度立意外,考生还可以把小树苗作为立意的角度,小树苗生长于下水道边的地砖缝,一 方面体现了生命的坚强,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发关于每一个生命生长环境的思考。同时,在立 意写作的时候,要注意材料中的两个细节,一是“小树苗”而非大树,意指此处的生命应是 处于弱小、发展状态的生命,而非蓬勃与强大;二是材料中小树苗从萌芽到生长的具体环境 是“下水道边的地砖缝”,下水道,阴暗肮脏,地砖缝,空间狭窄。这两处均是命题材料所 设置的具体细节。
综上所述,本题围绕小树苗生长在下水道边的地砖缝这一具体情境提供了三个立意角度。小莉角度:尊重每一个卑微、弱小的生命;每一个卑微、弱小的生命都拥有生长、发展 的权利;善待每一个卑微、弱小的生命。小雨角度:为每一个卑微、弱小的生命提供合适的、良好的生存、成长环境。小树苗角度:卑微与弱小不是放弃成长的理由。需要提醒的是,不管是选取哪一个角度立意,所持观点均要来源于材料,不能凭空产生,考生可在对命题材料所提供的具体情境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延伸,并展现思考的深度与广度。例如由“小树苗”与“走廊下水道边的地砖缝”的关系可以延伸至对人才与成才环境的思考、社会底层群体与平等尊重、社会保障的思考等,而这种思考的差别,也是区分考生写作水平、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准。考生不能无视材料的存在,全文毫不提及材料内容,不能全文不联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附:板书设计
议论文如何结合事例分析说理
一、因果分析法 : 揭示原因 证明观点
二、假设分析法: 相反假设 反向论证
三、意义分析法: 揭示本质危害 评价意义价值
四、对比分析法: 对比论证 观点鲜明
第三篇:《苏幕遮》导学案(学生)(模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主备:肖东光
审核:胡光文
使用日期:
年 月 日
班级:
组别:
组号:
姓名:
《苏幕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词坛成就。
2、把握词中自然清幽的意境,了解用词格律严谨、语言清新自然的特点。
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词的音韵美。
【学习难点】
1、美读全词,吟咏情韵。
2、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把握诗人的感情。
【学法指导】
诵读法、讨论法
自主学习:
1、知人论世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等职。他精通音律、善作词,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
漂泊的孤独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是继苏轼之后北宋中后期词坛领袖,他不同于苏轼追求创作自由,注重抒情言志,而是强调精心勾画,法度井然,注重词境的开拓。
周邦彦开宗立派,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每小组推荐一“诵读明星” 进行评比。诵读提示:
这首词上阕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绪的变化。“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初阳”三句,此人已经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
下阕抒发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人芙蓉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突出梦幻的感觉。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主备:肖东光
审核:胡光文
使用日期:
年 月 日
合作探究:
1、词的上片写景,景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王国维认为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
【在这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
3、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从故乡的朋友(渔郎)对自己的想念来写思乡之情。
当堂检测
1、写出古代描写荷花的部分诗句。
2、当堂背诵并默写全诗
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本节课我的学习效率如何?本节课我还有哪些没学懂
第四篇:再别康桥 导学案(学生)
《再别康桥》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徐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2.通过诵读,感受诗人胸中涌动的激情;
3.鉴赏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4.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全诗意象的把握和体味。
教学难点:诗人对康桥的深沉情感及品析“三美”原则。
课时安排:1课时
知识链接: 关于徐志摩: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新月派”代表诗人。35岁时乘飞机从南京去北平,因飞机失事遇难,死于泰山脚下。1918-1922年先后在美、英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他创作丰富、成绩斐然,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词:爱、自由、美。”(胡适语)。写作背景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眼前浮现,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1921年到1922年,志摩从美国来到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康桥时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常常,他躺卧在康河边的草地上,或看书,或听音乐,或仰望高天上流云,或泛舟河中去寻梦------在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他写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新月派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等。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自由散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效的是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他创立了、和的新格律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课前预习
1、试读,注意诗歌的韵脚,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2、字词积累
青荇()长篙()浮藻()
漫溯()斑斓()笙箫()
3、背诵全诗
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1、2、自读,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感情。竞读,由各组派代表进行诵读,根据“准确”、“流畅”、“有感情”三级标准评定“诵
读明星”。
诵读明星:
评选理由:
二、赏析全诗,探究下面问题
三、1、朗诵诗歌,找出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思考、讨论:诗的开头一节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结束一节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轻轻”与“悄悄”互换,可以吗?
3.合作探究:《再别康桥》一诗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新月派”提倡的“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4、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美。
巩固训练
(一)必做题
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撑(zhǎng)着彷(páng)徨
凄(qī)清巷(xiàng)道
B.彳亍(chì chù)凄婉(wǎn)
颓圮(pǐ)漫溯(suò)
C.河畔(pàn)荡漾(yàng)
青荇(xìng)长篙(gāo)
D.斑斓(lán)沉淀(dìng)
似(sì)的笙箫(shēng)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她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②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着彩虹似的梦。
③屈原披头散发,形容枯槁,神情悲怆,他于汨罗江畔,放不下故国热土和自己永远挚爱的人民。
A徘徊沉淀留恋B彷徨沉积留连
C 徘徊沉积留恋 D彷徨沉淀留连
3.这首歌词对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原诗进行了改编,请写出下列歌词对应的诗句。①“一船星辉见证那个古典的拥抱”:
②“那片水草还在怀念你撑的长蒿”:
③“谁的衣袖带走那片云彩的来到”:
④“离别笙萧那样沉默像一种凭吊”:
(二)选做题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芙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半,又得浮生一日凉。
(1)词的上阕写景,请就作者写景角度的变化作简要分析。
(2)纵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答
识积累绘画美、建筑美和音乐美
赏析全诗
1、意象:西天的云彩、夕阳中的河畔、金柳、在水底招摇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星辉、笙箫和想象中沉默的夏虫。
情感:依依不舍(1)——无限眷恋(2-4)——放歌抒情(5)——沉默告别(6、7)
2、不可以。“轻轻”放在第一节为全文定下轻灵、潇洒的调子,为下文抒写自己对母校“彩虹似的梦”作铺垫。而“悄悄”放在最后,与上文的“沉默”相呼应,开头“轻轻”重在表达来时动作欢欣愉悦,结尾“悄悄”重在表达去时情感的黯然神伤。
3(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达标训练答案
1、C2、D3、略
选做题
(1)主要能从远眺近观、仰视俯视,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赏析。(要有角度,要
分析)如:由远及近,林断出见到远山,近处“乱蝉衰草小池塘”;上下结合,既写了天上的“翻飞白鸟”,也写了塘里的“红蕖”;动静结合,动的有白鸟翻飞,静的有衰草红蕖;有声有色,写了乱蝉,还写了白鸟和红蕖。
(2)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阕借景抒情,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了诗人那
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阕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闲适、悠然、豁达|是一方面,”得过且过又无可奈何“是另一方面。)
第五篇:《短文两篇》学生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短文两篇》课型:略读主备:韩有龙审核:时间:2012/03/20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分析“日”“月”的特点,理解其象征义。
2、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
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学习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这两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1941年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的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了解了写作背景,你就能更准确的把握文中“日”、“月”的象征意义,就会明确“飞蛾”、“夸父”、“姮娥”的形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瞬间()旸谷()倘一撮.使().()皓.月()姮娥.()
...
2、解释:倘使:皓月:咏叹:凭栏:飞蛾扑火:
3、任选以上几个词,写一段话。
4、巴金:原名,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
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引起巨大反响。
5、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能够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6、文章中所提到的飞蛾象征着什么,它为什么值得人们赞美?
7、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写飞蛾和夸父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8、请同学们找出作者在文章中写自己对月亮的感觉的句子。
9、作者在文章中为什么会有对月亮的那种感觉?
二、学习·研讨
1、“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如何理解这句话?
2、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3、联系这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写作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
下面这些诗歌都是托物言志的名作,选择其中的一两首尝试分析作者寄予诗中的思想感情?
《精卫》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四、学后记(总结收获)
资料夹
(一)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
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
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
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
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
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
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二)写作背景:
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